范文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
上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后,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要学的太多了,
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课,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更需要教师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
学习活动的教学技巧,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真正的数学活动的教学。
一、这节课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用机器人引出新课,并借机器人鼓励学生,目的是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
这样就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
新课的引入到比较特征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习材料。这些素材,体现了学习内容的
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生活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
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
2、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
苏霍姆林斯基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
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所以,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通过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
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几何图形,自
然过度、水到渠成。
3、小组合作学习。
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
学生自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不足之处:
1、在提供材料让学生做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这部分强调的过于祥细,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这部分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其
1
实这部分的安排就是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就行了.
2、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时,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也可以让学生直接的看书,我安排了让学生起名称,这样安排也影响了学习的时间.
3、我发现有部分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只能跟着老师及同学完成一些活动,缺乏创造性。
另外,部分学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后任务就没完成。如果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把
本节课的节奏加快一点,学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教学效果会更好。
4、教师的语言不凝炼,学生已经掌握的还要重复多次。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
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在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异同点时,不让他们马上起来回
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而不完整的,而引导小组进
行讨论,共同分析,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考虑周全些,语言组织精炼些,这
时再做出回答,肯定会很精彩。
2、教师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
数学活动的时间。对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发挥更大的
作用。
3、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那些参与程度不高,操作速度慢的学生,使自己的
教学面向全体。
4、教师要善于吸纳学生反馈出的新信息,并快速地做出反应,进行再加工、再完善、再
拓展,释放给学生,达到师生的共同提高。
5、教师要有凝炼的语言,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勤练基本功,多看
教育方面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科研型教师。
2
范文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多种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并在大量探索中,抽象
概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学生在熟悉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
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三、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这里边喜羊羊和美羊羊是一对很有
趣的朋友。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美羊羊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喜羊
羊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
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猜想: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预设:1、美羊羊走得多。2、喜羊羊走得多。3、不确定。(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答案的原
因,说美羊羊多的同学认为长方形的面儿比较大,所以走的久长。互相质疑,再从题目
中找关键信息“走一圈”到底是什么意思?)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自己求求吧,周长是多少。
板书课题: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学生质疑:没有数据不能求。
2.师出示长方形的长和正方形的边长。现在能求了吗?(不行,只能出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还需要宽的数据。)给全数据,自己动笔求一求吧。
3.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位同
学的想法吧。可能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米) 长+宽+长+宽=周长
它是把四条边依次都加起来求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了。
(2)6×2+4×2=20(米)长×2+宽×2=周长
它是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算出来,再相加就行了。
(3) (6+4)×2=20(米) (长+宽) ×2=周长(对照几何画板看)
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其实,大家刚才都在动脑筋、想办法,都不错!我们在来看看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吧。
(1)8+8+8+8=32(厘米) 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2)8×4=32(厘米) 边长×4=周长
提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生1 :我喜欢第一种,它是把四条边都加起来,就是正方形草坪的周长了。
生2 :我喜欢第二种,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所以直接用边长乘4就得出了这
块草坪的周长了,比较简便。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
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必须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师:那现在你知道他们谁走得远了吗?(一样远,因为周长是相等的。)
(三)探索比较,寻找优化
师:小羊们在羊村开心的生活着,老村长却有些担忧。为了防止灰太狼入侵,决定用铁
链子将几处长方形房屋围起来,一起来看看,这三间屋子哪间需要的链子最长吧?
23米 15米 12米 32米 8米 20米
交流:哪些同学做得又快又对。他们用了那种方法?为什么这么快,计算简便了。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
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恩,这是他的想法,还有同学有其他意见吗?我们知道什么也能直接求出长方形的
周长?
小结: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或者知道长和宽的和都可以直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12.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只要知道长和宽就能求出周长,正方形
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出示练习题卡)
(四)拓展应用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四周围上护栏,护栏长多少米?
2、右图是一块边长为2分米的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五)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
(1)6+4+6+4=20(厘米) 长+宽+长+宽=周长
(2)6×2+4×2=20(厘米)长×2+宽×2=周长
(3)(6+4)×2=20(厘米) (长+宽) ×2=周长 正方形:
边长×4=周长
范文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期末复习设计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学生进一步地认识面积和周长的意义,熟练地掌握面积单位换算的方法,灵活地选择方法解决求周长和面积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简单的归纳、整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4、 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达到融会贯通的层次。
设计意图:首先说明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本学期学习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虽然本学期的重点是面积,但是周长却如同面积的好兄弟,总是相伴而行。所以虽说是复习面积,其实是二者兼顾复习的。我讲它们放在一起,不仅因为它们是一个体系的内容,而且学生在感知上也比较容易混淆,这样对比的复习,让学生对两者的含义了解得更加的清晰和明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今天来复习平面图形的问题。
在你的周围找一找,你能发现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的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两个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
说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你想到了什么他们的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长方形和正方形从生活中来,它们的知识也服务于生活,体现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
二、知识整理: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单位,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师相机板书)
师:你能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吗?(完成在课作本上)比一比谁整理得既完整又简洁。
学生活动
反馈,展示,师根据学生交流适机板书。
(一)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相机在长方形图形的旁边标注上:2长,2宽,正方形图形的旁边标示上:4条边长。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1、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提问:面积是指哪个部分?
学生上台比划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部分
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提问:周长是指物体的哪个部分?
学生上台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部分。
小结:(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
2、周长和面积的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教师相机板书公式)
(三)单位以及进率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进率: 10 10 10 100
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进率: 100 100
(之前已经系统复习过关于单位的知识点,所以简要复习)
设计意图:系统而详实的知识整理,让孩子在知识的自我构建中有一个提炼和升华。
三:灵活运用。
1、 基础练习
(1)动手操作(课件出示题目)
从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折一折,剪一剪)
(2)动笔涂涂描描
学生用阴影的方法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并且用深色的笔描出它的周长。
2、 拓展练习。
(1)用3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一根铁丝能做一个长2分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数学小故事(出示课件):阿凡提帮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国王只好赏赐他,国王给了他36米长的绳子,让他随便圈地,但只能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圈到多少就给他多少。国王是个吝啬的人,阿凡提却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把地圈好后,国王气得直跺脚。大家猜猜什么原因?大家知道他圈地的面积是多大吗?
小结: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设计意图:有层次的练习设计,让孩子在练习中对于知识的运用达到灵活、灵动,最后达到融会贯通。小故事的设计,让孩子知道数学既有趣,也有用。
四、课堂小结
师: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周长和面积的有关
知识?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运用。
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不亦悦乎,讲的就是复习旧的知识又得到了新的收获,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五、作业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练习
一、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数学练习本长25( ) ,宽18( ) ,面积是450( )。
(2)一块正方形桌布边长是12( ),面积是144( )。
(3)王小刚家的客厅地面长6( ),宽5( ),面积是30( )。
2、我们一个指甲盖的面积约1( );语文课本封面的面积约是3( )。
3、小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板量课桌面的面积。沿着长要摆6个,沿着宽要摆4个,课桌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4、用3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二、操作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1)量出右图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宽( )厘米,计算出它的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在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
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计算出它的周
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水池,长50米,宽36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围着水池跑一圈,要跑多少米?
2、一块广告牌长6米,宽2米,如果每平方米用油漆2千克,这块广告牌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油漆?
3、有一个正方形苗圃,一面靠墙,其他三面围竹篱笆。竹篱笆总长18米,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00米,宽160米。中间留下3500平方米的地方做喷水池,其余的种草皮。种草皮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5、王伯伯有一块正方形地,边长20米,如果这块地的种西瓜,种5
西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范文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
针对这节课,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自主探究,动手发现特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然后再通过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验证猜想正确与否。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逻辑和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 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二、应用拓展,巩固新的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
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找一找”、“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的分层练习,从在给出图形中辨别长方形、正方形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转换再到自己按要求设计长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一些自然感知认识和书本上的初步了解上,进行更深一层次的初步掌握学习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为后面学习周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学生已有的一些模糊印象和具体教学用具,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教学过程中,我按照由易到难、先具体后抽象的教学程序,大量运用学生熟悉的实物来让学生去……感知,用眼睛去……观察,用学具尺子……量一量,用长、正方形画片……折一折,同桌……互相议一议等方法进行全面结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与技能。
[设计一]:我们一起玩一个“猜一猜他是谁” 的游戏。
教师描述某生的外貌特征,学生猜。
为什么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对呀,这就是他的特征,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征,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寻找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轻松自然地导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况投入到整堂课中,同时对“特征”有了客观形象的理解。
[设计二]: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猜测:小朋友,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长方形,猜一猜,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猜测:四个角都是直角; 横着的边相等,竖着的边也相等;……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在推理能力方面要能通过观察、实验、
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在数学思考方面要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以这课我运用了这样的想法,把数学猜想这种理念用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有效地增强学生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设计三] :让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边的名称的时候? 我这样设计:我们每个人多有自己的名字,长方形、正方形边也有名字,你能在书中59页找到并告诉同学他们的名称。
学生回答: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把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设计意图]:课本是我们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主要依据,数学课本不仅向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练习题,更重要的是有完整准确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叙述,典型例题的规范化解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现在的问题是,多数的学生与老师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做题,两者都根本忽略了阅读的作用! 我以为在学习新课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知道书本是我们很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以“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先猜一猜,并自己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自然过度、水到渠成。 听了陶校长和俞老师的点评后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错:
1. 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验证长方形特征这一环节。我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多发现一些方法来证明,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学生都去想方法,因而造成验证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教师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
2. 在学生进行正方形的特征这个环节。一个学生,他按照自己思路想正方形的边多一模一样的,4个直角多是直角,这时教师如果没当好引路人,而是希望学生的回答是跟着老师的思路,以后应用新理念进行教学改革时,还要注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不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互相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发展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课让学生对它们的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做准备。虽然是看似简单的一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材内容的安排也较少,且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概念本身就较生疏。为此,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画,例如:3.5英寸软盘、钟面。引出对旧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把自己想从哪些方面研究图形的方法,与同桌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友好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示出来。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主动积极地学习。
3、在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出示钉子板,加强学生对图形的感知,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同时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上台展示自己。
4、让学生走出教室,带上纸和笔,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记下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这节课我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了形式新颖,情境意识强烈的题目和问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
氛围下完成了所有练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下课时还未减退,他们拿着笔、纸在操场上寻找图形,当他们又找到一个平面图形时,像发现了新大陆,兴高采烈地跑到我面前,说:“庄老师,我已找到了10个……”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学生学得主动,就会学有成效。
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同时更要将它看作是一种文化。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范文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 和正方面积计算公式。
2、 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 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数学的 价值。
4、 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空间观念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能运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由故事导入,生成问题
欧拉智改羊圈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了启迪, 大家想不想知道羊圈的面积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面积的计算(板书) 二、 探究新知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谁来指一指这张长方形 张卡纸的面积, 要想知道它的面积有什么办法?如果我们要求羊圈的
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
探究一种:适用于计算所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呢?
三、引导猜想
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简单解释和周长没有直接的关系。 启发学生猜想要有所依据, 通过课件动态直观演示, 让学生感知长方 形的面积大小和长宽有关系。 (边说边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继续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四、探索关系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填好表格后,观 察长宽和面积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开始动手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
师引导学生看投影表格并汇报: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呢? 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师随学生板书公式,先写乘号再等号)
五、长方形面积小练习:
1、算出老师手里的的长方形面积
2、完成共学单中的生活实践小练笔
4、出示小判官题目,让孩子区分面积单位,出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六、小组探究: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利用长方形面积推测出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
边长
2、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
3、课件动态展示长方形转变正方形面积的过程
4、巩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修正小判官里的第二题对吗?为什么? 三、拓展提高,计算羊圈的面积计算
1.出示拓展作业,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吗?
2.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现在你可以算出羊圈的面积来 吗?试试看
说课:
教材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一学期第 52— 53页的长 方形、 正方形面积。 在此之前, 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定的 感性认识, 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 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 让学生初步理解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 在长 方形、 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小组合作, 师生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探索,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 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 列表观察, 分析推导的方法进行。 在学生 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 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教法 ;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强调“教学 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 释与应用的过程,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 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过 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 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因此, 我运用了 “摆一摆——猜一猜—— 验一验——用一用” 的教学法, 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 能把自己 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学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拼成后 图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并作好记录。小组汇报拼摆结果,观 察统计的数据,小组讨论:通过摆一摆,你们有什么发现?猜一猜:长方形的面 积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合作进行操作, 验证猜想, 讨论小结出长方形面计算的公 式, 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和有意义的材料, 把一个长 7分米、 宽 5分米的长方形, 渐变成长 5分米、 宽 5分米的长方形 (边长 5分米的正方形) , 让学生大胆猜想、 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活动中拼摆、 观察、 猜测、 验证、 总结。 这样, 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 合作 交流, 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的拼摆——猜测——验证, 让学生经历从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到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 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 和创新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