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走进名著
走进名著—《鲁滨逊漂流记》
读后感
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在18世纪英国四大著名小说家中,笛福名列第一,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 笛福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他还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长升的资产阶级出版了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笛福直到晚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写《鲁宾逊漂流记》时,他已59岁了。此后,他又创作了《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等小说。这些小说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
主人公鲁滨逊是英国人,出生于17世纪中叶。从小他就喜欢和向往探险的生
活,长大以后不顾父母的阻拦,一心去航海冒险,不幸沦为奴隶。他经过千辛万苦终于逃走了,却流落到没有人烟的荒岛上。
鲁滨逊没有气馁,靠着顽强的毅力和超人的智慧建房子,种植粮食,圈养山羊,修造船只,烧制陶器,用树条编箩筐。让自己生存了下来,还救助了野人“星期五”,教会“星期五”好多文明。
后来鲁滨逊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下被歹徒劫持的货船船长他们,从荒岛生活了28年的鲁滨逊终于回到了家乡。
我也喜欢航海和冒险,从没想过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总想着会一帆风顺地归 来,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羡慕。现在看来真的是纸上谈兵,想法过于理想和简单,甚至是愚蠢。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困难。勇于向困难挑战,才会走出困境,开辟新的天地!焕发新的生机!而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挑战和解决困难中成长起来的。
鲁滨逊真的是好伟大!那样艰难的处境,他都一一克服,创造出生存的奇迹!相对于我们的学业来说,荒岛生存要难的多,难道我们不应该向鲁滨逊学习,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取得好的成绩吗?
喜欢鲁滨逊的坚强,聪明,和他超人的智慧,还有乐于助人的品质!也喜欢“星期五”的活泼,灵敏和好学。好想看看鲁滨逊和“星期五”长什么样!呵呵,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有智慧的人的面貌肯定是不同于常人的,你说呢?
作者简介
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心思想
鲁宾逊的形象契合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精神。鲁宾逊渴望冒险,不甘平庸的生活,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人物。他沦落荒岛后,遇到了诸多似乎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决心,逐一解决了居住、食物、工具等方面的问题,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鲁宾逊是富有开拓和进取精神的资产阶级英雄,也是充满征服欲和开疆拓土野心的殖民代表。他在岛上一站稳脚跟便在海边竖起了登岸标记,在后文叙述的他与星期五的关系中,鲁宾逊的殖民主义者形象更加明显。所以,《鲁宾逊漂流记》是资本主义奋斗精神的颂歌,也是企图使殖民主义合法化的叙事。
新书推荐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诺贝尔》 ● 《莱特兄弟》
六年二班 孙子婷
范文二:走进名著
走进名著,走进知识的天地 专项练习
姓名
(一) 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有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1)这是《童年》中对 的描述。
(2)《童年》的主人公是 ,请简述他的一个故事。
(二)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冷对,冷落对待。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现在指人民的公敌。 (四)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五)见善则迁, 有过则改 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 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六)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 dú sh ū b ǎi biàn,q í y ì z ì xi àn ) 见:显现 .读书上百遍, 书意自然领会. 指书
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
(七)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蚍蜉是一种身体极小极弱的爬行动物,竟然想撼动大树,这种行为多么可笑,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比
喻自身力量微小,还做一些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情。
(八)张而不弛, 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 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 文武之道也.
(九)下列句子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 )(3分)
A, 。字面意思门口很热闹 现在用来形容生意很好
B .发令枪响后,勇哥 ,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C .在自私自利者的心目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 不堪设想 的。(不可想象)
D .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三峡,实在是令人 叹为观止 ,它以独特的云雾山水,浓郁的风土人情
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引着无数游人。
(十)下列语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
魂”。 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泛指一切生物(多指普通人) 。
B
C
D (十一)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b 《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C
d
参差不齐”的意思为“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十二)下列句子中, 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 每每使大人 地笑了起来, 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B 、他 妄自菲薄 别人, 在班里很孤立, 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C 、辛弃疾既是宋代著名词人, 也是著名抗金英雄, 他在不少词作中表现出了 的英雄气概.
D 、他酷爱收藏, 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 , 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
(十三)改病句
1, 食品是否安全,使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
2, 父母外出打工后, 姐姐挑起家庭重担, 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 ( )
3, 这座公园环境优美, 空气清新, 设施齐全, 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宜居地.( )
(十四)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____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
叶就 __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 .菊花的清香又飘起 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 .清香的菊花又飘起 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十五)丹金漕河污染严重. 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有人将工业废水排入水......
为此学校将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假如你做小记者,去采访下列人员,你将如何提
(1)采访一位在护城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
(2)访问市环保局局长,向他了解环保部门对护城河污染问题采取的措施。
(十六)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读《望岳》,只有理解了作品内容,走进了诗人心灵,才能读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C .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
D .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十七)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 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 美丽的浪花。
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 你享受了 的过程。
A .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 .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 .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 .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十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B. 第一回合取胜后,丁辉同学没有自满,决心卷土重来,拿下第二回合,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
C. 展的速度和质量。
D. 了主要贡献。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南校区学生写北校区,北校区学生写南校区)生字:
范文三:走进名著
走进名著(fcc)
喜欢在草绿的春天,伴着丝丝细雨,漫步街头巷尾,感受生活的真实。就仿佛走进了戴望舒的《雨巷》一般,荒芜的心野被轻柔的风抚过,开始充满诗情画意。也喜欢躺在冬日的暖阳里,就一把藤椅、一本名著、一杯香茗,便又是充裕的一天。累的时候可以品品香茗,听听自然的絮语,体味“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淡泊于超然,亦不快哉乐哉!更喜欢栖息在夏夜的烛光里,拿出一篇著作,和着室友们的鼾声和梦呓之语,畅游于知识的海洋,让那至善至美的情感故事像甘甜的泉水一样滋润心田,消除一天的疲劳。
我庆幸在人生最为青春和美好的年龄,有一本本名著伴随着我,消减了我的浅薄与无知。曾经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心与目光也长着翅膀,且直通通地长在外面,看不见自己的居住地。一心一意以为远方才是理想的王国,外面才有风雨和知识,好高骛远,不安于近处的风景,以为出门才叫见世面。当我走进名著时,才恍然大悟,明白什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原来,不用去远方,好的东西就在书里。那名著里的一句话,几个字,也是一种大世面。这也正如古人所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真正走进名著时,你才会深刻体悟到什么是宝贵,什么是经典。所谓“经典”当然是永远流行的,永不老去的神话于传奇。上及远古下及未来,它都可能流传下去的。因为其间流淌着人类各个时代最宝贵的文明,凝聚着几千年来无数人民的辛劳与智慧。在悠悠岁月里,传承着关于人性不朽的真善美!正是这一部部经典,在我烦闷苦恼的时候替我驱散阴霾,赶走无聊空虚,使我迷途知返,并收获如花的喜悦!
在没有名著的日子里,我的生活像闻一多笔下的《死水》,惊不起半点涟漪,少了许多生气。而拥有名著的日子里,生活变得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样,温和、迷人,时时泛着点点波光。在名著里穿行,如同跟着三毛走进了撒哈拉沙漠,陪同徐霞客游历了祖国名山大川,虽然没去现场,却也能产生一种流连忘返的情感共鸣,仿佛与作者同时窥见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走进名著,也常常会随著作本身的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的变化而或喜或悲。钱钟书的幽默诙谐总让人拍案叫绝,品读《围城》,甚而有种沉醉不愿离去的感觉,真正是欲罢不能啊!张爱玲的苍凉孤傲,更让我对这个三十年代横空出世的才女刮目相看,对上海也多了几分认识。铁凝莫言的真实细腻,同样让我爱不释手,那活生生的人物,真切的现实都给人以无限的思考。
用心去品读中外名著,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托尔斯泰写下《安列卡列尼娜》开头那句“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要那么长时间。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就是不能没有名著相伴。又为什么革命者在敌人的监狱里还能那么强悍硬气。这一切都不过因为知识就是力量,名著就是财富! 在图书馆里,许多言情小说被借阅了无数次,而名著却躺在那里少有人问。事实上,真正巨大的宝藏是蕴藏在那一本本厚重甚至泛黄的名著里的。若想要在书海中拮取最精华的部分,读名著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它才是那抹永远给你希望的绿色,那轮让你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红日,那道照耀你走向光辉灿烂顶点的万丈佛光!
曾经有这样一幅对联让我铭记于心。它说“书为智源”,“富不读书,纵有银钱身何贵;贫而好学,虽无功名志乃高”。所以当你沉闷空虚时,不妨走进名著,或许你的心就能安宁充实起来。也许你现在只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就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最后。定能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
范文四:走进名著
《走进名著, 亲近经典》教案
课标要求:
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学习目标:
1、在理解小说主题及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2、掌握名著类试题的技巧和做题方法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精髓,是人类文化最珍贵的记忆,拥抱经典,与文化大师对话是语文教学的潮流,就让我们走进名著,亲近经典。
二、整体感知
(一). 文学常识类
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 》,其作者是 。
2.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作品中的人物名或作品名。
我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领略齐天大圣( )降妖除魔的神通广大;我读笛福的《 》,品尝那个漂流者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我读 ( ) 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进保尔-柯察金的心灵世界。
3. 写出与下列对联、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及作者是:⑴
⑵
① 吴学究双用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温馨提示:
此类试题考查的是有关名著的文学常识(篇名及其作者),看起来简单,但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熟记作品的名称,作者及精彩片段、目录,可千万别写错别字!
(二)人物、情节类
4. 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水浒传》中的“花 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的是
和 。
5. 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与之被解救之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在下面填空: 被解救的人: 故事情节名称:
6. 下面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葬花、焚诗
B 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
C 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D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7. 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的?(含标点20字以内)
温馨提示:名著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如繁星点点、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能进入命题者视野的人物却并不很多,一般大多是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一些性格鲜明利于流传的人物。故事情节也往往是相对精彩熟悉的部分,所以我们应该针对一些名著拟一则主要人物图表,为人物建立个人档案(人物、事件、性格) 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为例,总结小说中的典型人物的典型故事情节。
《水浒传》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三打祝家庄、豹子头林冲:误入白虎堂、。。。。。。 《三国演义》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奸绝)
诸葛亮(智慧的化身,忠臣的楷模“智绝”)隆中对 、 舌战群儒 、七擒孟获、火烧赤壁、空城计、 挥泪斩马谡、六出祁山、草船借箭
关羽:(被后人尊称为中国的武圣“义绝”)
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西游记》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猪八戒、沙僧
《红楼梦》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黛玉葬花、林黛玉进贾府)、薛宝钗、王熙凤
(三). 体验评价类
8. 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9. 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6年颁奖词》(节选) ,按后面要求做题。
感动中国2006年颁奖词 (节选)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1)、请你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温馨提示:这类试题综合性比较高,它重点考查我们对名著的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读好名著,并且能走进名著,走进作品中去,与作品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从而获得自己的体验、启示,作出自己的评价,写好自己的读书札记。
名著学习的切入点:
1、文学常识类
2、人物情节类
3、感悟评价品味
答题注意点:
(1):审清要求
(2):扣问而答
(3):表述流畅
温馨复习提示:
1. 可将名著作品采取列表格的方法,将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或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2. 对名著进行知识梳理,且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做出独到的评价。
3. 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联系,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 《西游记》
? 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 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 ? 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抢答题:
1. 《水浒传》中的好汉各怀绝技:“豹子头” 善用枪,“小李广” 善用箭, 吴用善用谋,黑旋风李逵善用 。
2. 《 》 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 》 、 《 》 。)
3.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号称 。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受职为 。
4.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当读一读的书《 》,作者是 。
5. 《西游记》的作者是 ,这部小说是以唐代名僧 到印度求法取经这一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始素材的。
6.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 讽刺 小说,内容可分为哪四个部分 、 、 、 。
7. 《朝花夕拾》收录了作者 1926年所作的十篇 性散文。
必答题:
A. 西游记写的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B 必答题 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 )借荆州————有借无还
( )进曹营————一言不发
( )打宋江————过后赔礼
( )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C. 仿写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D. 猜猜右图的 这位先生是谁?(提示他的小说代表作是《约翰 克利斯朵夫》)初中我们读过他的哪一部作品。
是哪三个名人呢?
E. A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褂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 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 》文段中的A 的姓名是 ,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至少两个词语概括)是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关于A 的另一个故事:
F.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
1. 赤兔马 单刀赴会 败走麦城
《三国演义》人物 ( )
2. 海难 荒岛 “星期五” 英国历险小说 《 》
3. 日本仙台 医学教授 修改讲义 鲁迅作品 《 》
四、 课堂小结
1. 针对本课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导。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认真,细心答题的学习习惯。
2. 循序渐进,学有所获,让学生就本节课的内容,写法及感悟体验进行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1. 为你喜欢的五部名著梳理知识,写出感受。(参考例子)
2. 练习相关的文学名著习题。
范文五:走进名著
走进名著,触摸经典
厦门市集美区乐安中学 郑文权
以名声来理解文学,来衡量文学作品的好坏优劣,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准确、公允。王小波在《我的师承》中就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文学次序是彻底颠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声,一流的作品却默默无闻。最让人痛心的的是,最好的作品并没有写出来。”当然,他指的是中国的现代文学。与以名声衡量文学相比,我更喜欢让时间裁决,让历史评判。文学价值的大小高低如此,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亦然。甚至,持此以衡古今之一切现象可无大误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时间流逝,岁月沧桑,能让青史记住的作品才是真正好的经典之作,能让百姓口诵耳传的人物也才称得上是伟大与不朽。这些话都是我经常跟学生说的。也是我开展名著(我更喜欢用“经典”一词)教学的入门之言。
我还经常跟学生说,其实读书很简单,你们觉得读书难的原因在于你们读错了书,你们读的是书的儿子、孙子,甚至是曾孙,重孙子?? 。只要你们读对了书,去读书爸爸、书爷爷、书祖宗,那么你们再读其他的书就不难,甚至可以说是势如破竹、摧枯拉朽。那么,哪些书是“书爸爸、书爷爷、书祖宗”呢,按照北大孔庆东的说法,就是 “孔孟老庄、佛教文化、伊思兰文化、基督教文化、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现代思想”这几个方向的书,按照厦大易中天的说法则是产生于人类历史“轴心时代”(或曰“黄金时代”)的那些思想家的著作,这些思想家包括中华文化的诸子百家,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还包括古印度的释伽牟尼和以色列的犹太先知。明白这些道理似乎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这些名著中的名著,经典中的经典,这是我开展名著(再次重申,我更喜欢用“经典”一词)教学的思考点和用力处。以下总结出的三点,就是我在这一问题上的粗浅认识,敝帚自珍,也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身教言传,事实说话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信奉着这么一句话:有状元的学生,没有状元的老师。然后,拿自己做不到的任务去要求学生做到,拿自己没达到的高度去要求学生达到。结果自然是自己昏昏,也无法使人昭昭。那种不下水就能指导出世界冠军的游泳教练好象传说中出现过,现实似乎更多是一个大学者之后有着另一个更大的学者。所以,《史记》里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现代社会里有“榜样的力量”。 所以,我常常想,名著教学之所以开展困难,效果不甚理想,主要还在于老师本身的专业素质不过关。自己要是还徘徊在名著的门口,又怎么能指望学生能登堂入室呢?即使有,功劳也只能是学生的家长,或者学生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功劳肯定不在教师这。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某个任务,要求学生达到某个高度之前,我往往会自己先做到、先达到。例如,人教版必修⑤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滕王阁序》,教学的目标本来只要求背诵第二、三两段。在实际教学时,我发现该文乃中国文学史上的骈文名篇,是最能体现骈文所能达到最高水准的一篇课文。于是,我要求学生做到能全文背诵。但是因为该文的生字词、专有名词,典故过多,一般的老师可能因为底气不足而不敢这么要求学生。而我,在这要求之前,经过一番的苦读,自己已经能做到几乎是倒背如流。于是,上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故意不带教材走上讲台,然后,就以自己的背诵课文来导入教学。我还记得学生们当时的眼神,是那么的惊讶和佩服,背完一遍,掌声雷动。这时候,再来要求学生,自然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依此类推,我们老师在要求学生要爱读《水浒传》之前,也许应该想想,自己通读过全文没有,小说中的人物能不能如数家珍,了如指掌,要求学生读《红楼梦》之前,也应该考考自己,小说中的诗词歌赋,能背出多少,等等。总之,还是那句话,要引导学生爱上名著那个“美丽世界”之前,自己要先能体验到它的美丽,否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美从何处寻?”——或许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自欺欺人罢了。
二、化难为易,以简驭繁
做到了第一点,有了底气之后,名著教学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也仅仅是一小半。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学生的阅读积累等,毕竟不如老师,再说,现行的教育制度也决定了学生不可能只读
文学这一科,他们还要腾出许多时间去学数理化。因此,教师的“引”和“导”的作用这时候就突显出来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名著”的殿堂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化难为易,以简驭繁”,要消除学生的恐惧、畏难的心理。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又要通过什么途径呢?很简单,借用台湾读经教育大陆推广机构(即绍南文化)的主持人王财贵教授的一句话,或者说六字真诀,那就是:同学们,开口读。在这里,绍南文化读经教育的几个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其中之一,就是教育越早越好,教育应该从人能够接受教育的时候开始,特别是0—13岁,13岁以前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联想到鲁迅、郭沫若、巴金等现代文学大师的幼年经历,也许我们不得不肯定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再联想到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虽被斥为落后的封建化的私塾教育,但毕竟培养出了如恒河沙的巨擘,他们各个出口则锦绣文章,下笔即气贯长虹,即便是功不成名不就的酸秀才,也能略皱眉头挤出几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或者几首眉清目秀的诗歌作品。如今呢?遑论中学生,连天之骄子——大学生(在古代顶得上是个举人吧)能写出通畅之文的占多大比例呢?——我们简直就要怀疑现代的语文教育都在做什么了。
“同学们,开口读。”这种名著教学或者经典诵读的六字真诀,也许会受到很多人的怀疑:那不等于和尚念经吗?我的回答是:正是。我曾经在接手新班级的第一天,就提出一个早读背诵的要求,正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记得当时还特地提醒学生:你们不要只盯着“无心”做文章,你们还要看到“无心”前面的“有口”,要你们“开口”去高声吟诵、去CRAZY CHINESE!即使不懂得意思也不要紧。因为不求甚解的模仿记忆是人的天性,而理解则是未来一生的实践。我们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而且根深蒂固,那就是,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得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许我们真该推翻它,因为记得最牢的应该是你无意识中能脱口而出的那些东西,语言只有成了你神经中自然生长的细胞,你才能像运用手指那样使用它。才能是“你说话”,而不是“话说你”。
这就是阅读的“化难为易,以简驭繁”。翻开名著吧,每天开口高声读一段《圣经》或者读一遍《人间词话》,即使是是不求甚解也不打紧,一年之后再回头看看,也许你会收获十分的惊喜。
三、拉近距离,联系实际
我记得在我教案中的一篇教后记里曾经写到,越是经典的东西就越应该是鲜活而当下的。我也经常跟学生说,其实名著的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君不见,有多少你们所喜欢的港台明星、著名学者的名字是从名著、经典中来的呢;又有多少个现当代作家、学者靠着阐释经典和名著而扬名力万,成就自己一番事业的;还有多少东西是近在眼前,而你们却认为是远在天边的。任贤齐的“贤齐”,不就是从《论语》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句话得来的吗?周星驰的“星驰”不就是《滕王阁序》里“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中的“星驰”吗,《滕王阁序》里还有易“中天”( “穷睇眄于中天”)呢,《赤壁赋》里还有朱“水涌”(“风起水涌”,厦大中文系教授)呢,还有屈原作品里的戴“望舒”,还有《与陈伯之书》里的许“鹄翔”(厦门双十中学著名语文老师),等等等等,在这里,我要感谢上述列举人等,他们告诉了我和我的学生,从经典名著中来的名字,是如此的古色古香、诗意盎然、意义非凡。最有趣的例子是:我在一次经典学习课上的一次介绍,引的是《大学》的第一段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我当时是这么给学生讲的——不要小看这句话,短短16个字,就包含着我们所接触到几个著名的命名:“大学”自不用说了,早就成了高等学府的统称;“明德”——我们学校的行政办公楼的名字不就是 “明德楼”吗,还是省书法家协会会长题写的呢;“亲民”——知道台湾有个政党就叫“亲民党”吗,这两年,还多次来大陆访问呢;还有“止於至善”——这是包括厦门大学在内的很多学校的校训。
还有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刘心武的《新解红楼梦》、王立群的《我读〈史记〉》等等,《百家讲坛》的许多节目做的不就是经典、名著的普及化、通俗化吗?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大学里的这些教授让经典名著走进寻常百姓家,反过来说,也正是经典名著让这些教授功成名就,找到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怎么样,什么是名著,什么是经典,这不是不言自明的事了吗?——还要问为什么读经典名著吗?要的话,就去问卡尔维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