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心衰处理原则
心衰的治疗原则
(一)治疗原则(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
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诱因。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以缓解症状、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阻止心室重塑,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二)一般治疗
(三)心力衰竭的基本用药
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正性肌力药物(包括洋地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强调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1.利尿剂
缓解心衰淤血症状疗效确切、迅速。
(1)制剂选择和应用方法
1)轻度心力衰竭选用噻嗪类(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作用弱且依赖肾小球滤过率。代表制剂为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25~50mg/次,1次/日或l次/隔日。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钾及代谢性碱中毒,长期应用可出现高尿酸症和血糖增高。
2)中度以上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加重或肺水肿)选用袢利尿剂(作用于亨利襻升支),强效,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灌注减少时仍有利尿作用。代表制剂为呋塞米(速尿),20~40mg/次,1~2次/日口服或20~40mg/次,静脉注射,效果不佳可增至100mg/次,静脉注射。低血钾为主要副作用,必须补钾;过度利尿可出现肾前性氮质血症。
3)保钾利尿剂(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主要有氨苯蝶啶50~100mg/次,每日2次,螺内酯(氨体舒通)20~40mg/次,1~3次/日,因螺内酯有抗醛固酮作用,近年大样本临床研究表明20~40mg/d能抑制心室重塑,降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
(2)利尿剂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1)无症状心衰不利尿,以避免神经内分泌激活。
2)有症状心衰即使无水肿,也可使用。应每日测体重以检出隐性水肿。
3)需与ACEI合用有协同作用。
4)宜用能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
5)可无期限使用。
6)排钾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合用纠正低血钾优于补钾。
7)慢性心力衰竭伴淤血性肝硬化时,应用螺内酯可增加利尿作用。
8)过度利尿可致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脏器灌注降低、神经内分泌激活,应密切观察出入量及血压改变。
9)噻嗪类利尿剂对脂代谢、糖代谢均有不良影响,并可引起高尿酸血症,长期应用应注意监测。
10)肾小球滤过率30~40ml/min时不用噻嗪类,除非与襻利尿剂合用。
11)保钾利尿剂与ACEI合用,需5~7天测定一次血钾,至稳定为止。
2.血管扩张剂
降低心脏前或后负荷,减少心脏能量消耗,改善淤血症状。各种血管扩张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降低死亡率的效应不一致。
(1)硝酸盐制剂:主要扩张静脉和肺小动脉,显着降低前负荷。
1)制剂选择与用法:①硝酸甘油0.3~0.6mg含服,2分钟起效,持续15~30分钟,可重复使用。②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0~30mg/次,每日3~4次。③硝酸甘油静脉点滴,初始量10μg/min,每5分钟增加l0μg/min,直至产生疗效或血压降低等副作用。最大量至200μg/min.适用于轻到中度肺淤血,特别适用于瓣膜狭窄所致的心功能不全。
2)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①心衰中治疗地位不肯定,但它提供外源性N0,可保护内皮功能。②由于
耐药性,应用中应每天保留数小时药物浓度空隙,以防耐受产生。
(2)硝普钠:同时扩张小动脉和静脉,显着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能迅速改善心功能和降低血压。适用于高血压、瓣膜关闭不全及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中到重度肺淤血。
1)用法:初始量:10μg/min静滴,每5分钟增加lOμg/min,直至产生疗效或血压降低副作用,最大量可用至300μ
2)注意事项:老年、脑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以免发生氰化物蓄积和中枢的毒性反应。
(3)哌唑嗪:为α-受体阻滞剂。能减低外周血管及肺血管阻力,对减低肾血管阻力和增加肾血流量优于其他血管扩张剂;有轻度反射性增加交感活性的作用。一般建议哌唑嗪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ACEI的病人。
(4)钙离子拮抗剂:第一代(短效)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心痛定、尼莫地平)为有效血管扩张剂,但不能持续改善心力衰竭症状,甚至增加死亡(可能与其负性肌力和激活神经内分泌有关)。目前不主张使用钙拮抗剂(甚至包括某些新的长效制剂),除非合并有心绞痛或高血压。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ACEI治疗心力衰竭有两方面作用:①血流动力学效应:扩张动脉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抑制醛固酮,减少水钠潴留。②神经内分泌抑制作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系统活性,降低心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从而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衰发生发展,降低心衰死亡率。
适应症:适用于所有级别的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包括有症状及无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并应掌握早期使用、长期使用的原则。
用法:从小量开始,渐增至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不按症状改善调整剂量)。如能耐受,终生应用。 禁忌症:严重肾功能损害(血肌酐>3mg/dl)、高血钾症(血钾>5.5m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等。对休克或血压过低患者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考虑使用。
常用制剂有:卡托普利(开搏通)、依那普利(悦宁定)、苯那普利(洛丁新)、福辛普利(蒙诺)、西拉普利(一平苏)等。
4.正性肌力药物
(1)洋地黄
1)洋地黄的药理作用:
洋地黄是治疗心力衰竭传统性药物,其作用有:血流动力学效应(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射血分数);神经内分泌作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大系列前赡性对照的临床研究表明,地高辛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提高运动耐量,增加心排血量,但对死亡率的影响与对照无差别。
2)适应症:
任何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心力衰竭伴心房纤颤(尤其是快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疗效更好。
3)常用制剂及用法:
毛花苷C(西地兰):常用量0.2~0.4mg/次,加入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适用于急重症心力衰竭。
地高辛:常用量0.25mg/天,约经5个半衰期(5~7天)后可达稳态治疗血浓度。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或维持治疗,肾功能减退者应酌情减量。60岁以上,但肾功能正常者建议用0.125mg/天。同时并用襻利尿剂者应监测血钾。
4)不宜应用洋地黄制剂的情况: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单纯舒张性心衰如肥厚型心肌,尤其伴流出道梗阻者;单纯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内,除非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5)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与奎尼丁、普罗帕酮(心律平)维拉帕米(异搏定)合用时,血浆浓度增高,地高辛剂量应减半。制酸剂可减弱地高辛的作用,宜分开用。
6)洋地黄的毒性反应:
诱因:低血钾、低血镁、低氧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高龄、急性心肌缺血。
临床表现: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毒性:头痛、忧郁、无力、视力模糊、黄视或绿视等;心脏毒性:心力衰竭加重和/或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早二、三联律、交界性逸搏心律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
7)洋地黄中毒处理:
立即停用洋地黄,纠正心律失常,可选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如有低血钾时予以补充钾盐。单纯补钾效果不明显时,可同时补镁。
(2)非洋地黄正性肌力药物
cAMP依赖性正肌力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或米力农兼有正性肌力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β受体激动剂,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作用。
目前主张:①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β受体激动剂仅限应用于终末期心衰,准备心脏移植。②低剂量多巴胺2~5μg/(kg.min),多巴酚丁胺2~5μg/(kg.min)或氨力农负荷量0.75mg/kg静注,继以5~10μg /(kg.min)静滴,米力农负荷量50μg/kg静注,继0.375~0.75μg/(kg.min)短期用于难治性心衰。
5.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
传统观念认为,肾上腺素能激活是维持心排血量和器官灌注的重要代偿机制,并且β阻滞剂以其负性肌力作用禁用于心衰。现代认识到交感神经的长期激活实际会对心肌产生有害影响,导致心衰恶化,加速死亡。β受体阻滞剂可对抗这一效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几项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表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缺血性、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可降低住院率、病死率,提高运动耐量。进一步研究表明非选择性并有扩血管、抗氧化作用的β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心衰的治疗所获得结果更优于非选择性、且无血管扩张作用的美托洛尔。
(2)适应症:
1)用于NYHA II、III级病情稳定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或以上病情稳定者。
2)对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体重恒定的NYHAⅣ级患者。
3)对缺血性、高血压性、扩张型心脏病等所致的心力衰竭疗效更好。
(3)禁忌症:
患有支气管痉挛疾病、严重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等患者。
(4)用法及注意事项:
1)应在传统抗心衰药物治疗保驾下(ACEI或ARB、利尿剂、有或无地高辛)使用。
2)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加量,每2~4周加量,以达到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
3)严密观察心衰症状、体征、包括体重。
4)如症状加重、水肿加重,可增加ACEI或利尿剂,同时暂缓β受体阻滞剂的增量,应避免突然中断治疗。
(5)常用制剂及目标剂量:
美托洛尔:起始量5~10mg/天,目标剂量可达150mg/天;卡维地洛:起始量3.125mg/天,目标剂量可达50mg/天;比索洛尔:起始量1.25mg/天,目标剂量可达lOmg/天。
(6)副作用:
体液潴留、心衰症状加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低血压、乏力等。
6.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力衰竭患者半数死于严重心律失常,胺碘酮为临床常选用的药物。
7.抗血栓栓塞治疗:只要无禁忌症,可选用阿司匹林。
(四)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1.应用静脉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减轻肺淤血和外周水肿。
2.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可改善舒张功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增加舒张期充盈。
3.ACEI或ARB类药物,控制高血压,逆转心室肌肥厚(效果最好)。
注意事项:
①不宜用正性肌力药物和动脉血管扩张剂或过度利尿,以免发生低心排血量。 ②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对改善左心室充盈非常重要。
范文二:刘小慧:急性心衰处理原则
医脉通导语
在2016年10月16日召开的第二十七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刘小慧教授做了题为“急性心衰处理原则”的精彩报告。
急性心衰(AHF)定义
AHF是指心衰的症状和体征突然发作或恶化,需要紧急医疗处置和住院治疗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多数AHF分类是重叠的,临床上最实用的分类是根据患者入院的症状,重要的是识别出有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多数AHF患者血压≥140/90mmHg(高血压性AHF),只有5%~8%患者伴有低血压(ie 90mmHg,低血压性AHF),这些患者预后不佳,尤其是存在低灌注的患者。大于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其中约15%~20%为新发心衰,大部分则为原有慢性心衰的急性加重。左室收缩功能受损与左室收缩功能保留的发病率基本相等,AHF预后很差,住院病死率为3%,6个月再住院率约50%,1年病死率高达30%,所以急性心衰是一种临床上必须紧急处置的状况。
急性心衰多是在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被某些诱因所引发的急性恶化,例如急性心肌缺血、快速的容量负荷增加、不依从药物治疗方案、未控制高血压、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感染、其他急性心血管病、增加钠潴留药物的应用、近期加用负性肌力药物、肺栓塞、内分泌异常及酗酒或吸毒等。所以急性心衰的诊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基础心脏病的治疗,同时也要发现并去除诱因。
临床表现
指南对急性左心衰、右心衰及相关术语的定义如下:
急性心衰发作时,除了寻找病因及诱因以外,还需关注患者的基本病生理状态,例如明确是肺循环淤血还是体循环淤血,有无低心排。绝大多数患者只存在肺淤血或体循环淤血,也有25%左右的患者同时存在肺/体循环淤血和低心排,这类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治疗也相对困难。
急性心衰评估
1.是否是AHF:症状和体征的鉴别诊断
2.明确急性心衰的病因和诱因
3.判断急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和预后:①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BP、HR。节律);②是否存在重要器官的低灌注(精神状态、四肢温度、脉压差);③是否存在严重的低氧血症(呼吸频率、呼吸力度、肺部啰音);④评估容量状态(容量负荷过重或不足)。
相关辅助检查
胸片:肺静脉淤血、胸腔积液、肺间质或肺泡淤血,心脏扩大是AHF最特异性的表现,约20%AHF患者胸片是正常的,卧位胸片诊断价值首限;
心电图:AHF心电图极少是正常的(高阴性预测价值),可以有助于识别基础心脏病或诱发因素(快速AF、心肌缺血);
急诊UCG: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心源性休克)和可疑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机械性并发症、急性瓣膜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
实验室检查:所有急性呼吸困难或怀疑AHF者均应检测NP(BNP、NT-proBNP或MR-proANP)水平,有助于排除非心源性原因;NP有很高的敏感性:BNP<100 pg/mL、NT-proBNP<300 pg/mL、MR-proANP<120pg/mL可排除AHF;一些心衰(如终末期心衰、短暂的肺水肿或急性右心衰患者),NP水平比想象的低。
急性心衰治疗
当患者疑似发生急性心衰时,首先需判断有无心源性休克及呼吸衰竭;存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及装置治疗,存在呼吸衰竭者予以通气支持。第二阶段是指起病1~2个小时,但指南推荐该过程越快越好。此过程需识别患者的急性病因,有无急性冠脉综合征(C)、高血压急症(H)、心律失常(A)、急性机械性原因(M)及肺栓塞(P),并立即启动有针对性的治疗。
ACS合并AHF按照ACS相关指南处理,识别高危(入院后2小时)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无论是否有ECG或心肌标志物的结果;
高血压急症:积极的降压治疗,扩血管药联合袢利尿剂,在最初的几个小时血压下降25%;
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心动过速/传导阻滞: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需电复律;
急性机械性原因:AMI伴室间隔穿孔、MI、主动脉夹层等;
急性肺动脉栓塞:引起低血压或休克的原因特殊处理。
第三阶段是血流动力学评估,判断患者有无肺淤血或体循环淤血、有无低心排,再根据患者情况应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超滤、正性肌力药物等治疗。
利尿剂应用
容量负荷过重的AHF静脉应用袢利尿剂
新发AHF者或没有接受口服利尿剂治疗的患者,呋塞米起始40mg
长期接受利尿剂者,静脉呋塞米起始剂量至少与口服剂量相当
可以负荷剂量或持续静脉用药,剂量和时间根据患者症状调整
顽固性水肿或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袢利尿剂联合噻嗪类或螺内酯
连续评估尿量,监测体重和充血的症状,调整利尿剂,避免低血压、容量负荷不足和肾功能恶化,监测电解质、BUN、Cr
在袢利尿剂基础上,可考虑用小剂量多巴胺输入,以改善利尿剂效果和更好的保护肾功能及肾血流。
血管扩张剂
当收缩压≥90mmHg时,可以应用静脉血管扩张剂:
静脉硝酸甘油扩张静脉。降低前负荷可有助于迅速减轻肺充血尤其高血压、冠脉缺血或明显二尖瓣返流的患者
硝普钠可降低前后负荷,对高血压或严重二尖瓣返流并左室功能不全的重度充血患者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正性肌力药物
低心排出量患者在利尿剂的基础上,推荐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正性肌力药物短期应用不改善远期预后,对于用药后症状仍不缓解的AHF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氧疗及辅助呼吸
尽早无创监测:BP、心电、SaO2等;
SpO2<90%应考虑氧疗,根据需要调整FiO2;
出现呼吸窘迫时应尽早无创通气,可减轻呼吸窘迫和气管插管概率。
急性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完全缓解AHF患者的症状,对适宜辅助装置治疗的患者应考虑非药物治疗,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肾替代治疗等。
(1)IABP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降低心肌耗氧量,其适应证为AMI或严重心肌缺血并发心源性休克,且不能由药物纠正、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严重冠心病、心肌缺血或急性重症心肌炎伴顽固性肺水肿、心脏移植的过渡治疗等。
(2)肾替代治疗:适用于利尿剂抵抗、严重高血钾(K+>6.5mmol/L)、严重酸中毒(Ph25mmol/L及血肌酐>300mmol/L的患者,但不作为AHF的一线治疗。
改善预后的药物
在容量状态得到优化,并成功停用静脉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稳定患者中,推荐启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从小剂量开始,对住院过程中已经需要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的患者,启动BB需谨慎;肾功能明显恶化的住院患者,ACEI、ARB或MRA减量或暂时停用,直到肾功能改善。
温馨提示
范文三:急性左心衰处理原则
急性左心衰处理原则
急性左心衰是指因某种原因在短时间内使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和心脏负荷明显增加,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肺循环压力急剧上升而引起健康搜索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呼吸困难、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病情危急,可迅速发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导致死亡。
http://Www.wenku1.com无论是何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处理基本上是相同的。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供氧:用吸氧面罩间断正压呼吸给氧较好.通常采用的鼻导管吸氧收效较差,肺水肿病人,可以让氧通过含40%酒精的水瓶,以减轻水泡内的表面张力,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2.降低前后负荷: 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前负荷(容量负荷)及后负荷(压力负荷),从而改善心脏功能。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血管扩张药有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哌唑嗪,吗啡等。
3.消除病人紧张情绪: 急性左心衰竭时,病人呼吸极度困
1
难,情绪十分紧张,严重影响治疗进行,对衰竭的心脏亦十分不利。故必须立即设法让病人安静下来,可使用镇静剂;吗啡10mg皮下或肌注,往往可收到明显效果,但老年人或神志模糊者慎用。
4.利尿剂: 在处理急性左心衰竭,特别是肺水肿时,除上述各项措施,选用速效利尿或利尿酸钠可以加强疗效。但并不是每一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都适用强有力的利尿剂,如合并休克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有时是低血容量,此时主要应纠正低血容量。
5.加强心肌收缩力: 洋地黄制剂是具有正性收缩作用的主要药物,它加强心肌收缩力,克服加大了的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脏功能.对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一类心血管病的心力衰竭,用毒毛旋花子甙K较好,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纤颤的心衰病人则用西地兰或地高辛较好。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2
范文四:【讲座】急性心衰的处理原则
急性心衰(AHF)危及患者生命,必须给予紧急救治。但临床医生真的明确AHF的治理原则吗?第五期北京心脏论坛上,北京安贞医院的刘小慧教授结合新指南,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急性心衰的处理过程。
一、AHF临床症状和体征分类
症状和体征是诊断急性心衰的重要依据,临床必须重视问诊及查体。此外,需要强调的是,高血压并不等同于低灌注。多数AHF患者血压≥140/90mmHg,仅有5%~8%患者伴有低血压。
多数AHF分类是重叠的,临床上最实用的分类是根据患者入院的症状,快速识别出存在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通常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充血(干、湿)和低灌注(冷、暖)可将急性心衰患者分为4类:
(1)暖干型:不存在充血和低灌注。
(2)暖湿型: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不存在低灌注;是最常见的类型。
(3)冷湿型: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存在低灌注。
(4)冷干型:低灌注但不存在充血症状。
二、AHF的评估
对AHF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是否是AHF。
(2)导致AHF的病因和诱因。
(3)严重程度与预后,包括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是否存在重要器官的低灌注及严重的低氧血症,以及容量负荷状态等。
三、AHF的相关辅助检查
即使根据症状及体征可做出心衰的诊断,但临床仍需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以证实诊断,并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检查项目包括胸片、心电图、急诊UCG、NP水平检测。
1.胸片
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肺静脉淤血、肺间质或肺泡淤血,心脏扩大是AHF最特异性的表现,卧位胸片诊断价值有限,而坐位胸片更利于观察有无胸腔积液,诊断价值较高。
2.心电图
AHF心电图极少是正常的,有助于识别基础心脏病或诱发因素。
3.急诊UCG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心源性休克)患者和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如机械性并发症、急性瓣膜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须做急诊UCG。
4.BNP、NT-proBNP检测
所有急性呼吸困难或疑似AHF患者均应检测NP水平,包括BNP、NT-proBNP、MR-proANP,有助于排除非心源性病因。当BNP
但需要注意的是,终末期心衰、短暂的肺水肿或急性右心室患者,BNP、NT-proBNP的水平可能比预计的更低。
四、针对不同病因的AHF治疗方法
临床上,应仔细辨别AHF的病因(CHAMP),如果存在疾病病因,应立即开始针对性的治疗。
(1)C: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急性心衰,无论是否有ECG或心肌标志物结果,都应按照ACS和STEMI相关指南处理,对极高危患者进行血运重建。
(2)H:高血压急症。积极降压,扩血管药物联合袢利尿剂,控制血压降幅为25%。
(3)A:心律失常。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需要电复律。
(4)M:急性机械性原因。如AMI伴室间隔穿孔、主动脉夹层等。
(5)P:急性肺动脉栓塞。引起低血压或休克的原因特殊处理。
五、急性心衰的治疗管理
1. 利尿剂的应用
容量负荷过重患者应使用襻利尿剂,起始剂量须结合患者既往应用剂量;容量负荷过重同时伴有低灌注、低血压患者,在襻利尿剂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加用小剂量多巴胺,改善利尿效果,保护肾功能。
使用时,应注意监测尿量、体重、充血症状以及电解质和肾功能,及时调整剂量,避免低血压、容量负荷不足或肾功能恶化。
2. 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收缩压≥90mmHg、心脏负荷过重患者,在利尿剂的基础上可行静脉血管扩张治疗,但应坚持用药个体化原则,同时需要监测患者血压。
硝酸甘油10~20μg/min可逐渐增加至200μg/min,滴定过程中若收缩压下降10mmHg,提示剂量适宜。
3. 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
低心排出量患者在利尿剂的基础上,推荐使用正性肌力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正性肌力药物短期应用不改善远期预后,对于用药后症状仍不缓解的AHF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4.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及合并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方式分为无创呼吸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前者适用于常规吸氧和药物治疗后仍不能纠正的肺水肿合并呼吸衰竭患者(Ⅱa类,B级);后者适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慢性呼吸性和代谢性酸中毒并影响意识状态的患者。
5. 急性心衰的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不能完全缓解AHF患者的症状,对适宜辅助装置治疗的患者应考虑非药物治疗,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肾替代治疗等。
(1)IABP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降低心肌耗氧量,其适应证为AMI或严重心肌缺血并发心源性休克,且不能由药物纠正、伴血流动力学障碍的严重冠心病、心肌缺血或急性重症心肌炎伴顽固性肺水肿、心脏移植的过渡治疗等。
(2)肾替代治疗:适用于利尿剂抵抗、严重高血钾(K+>6.5mmol/L)、严重酸中毒(Ph25mmol/L及血肌酐>300mmol/L的患者,但不作为AHF的一线治疗。
六、急性心衰的预后管理
疾病治疗的目的不止缓解症状,还需要改善患者远期预后。AHF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应视个体状况应用改善预后的药物。
多数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能改善预后;容量状态得到优化,成功停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稳定患者,推荐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肾功能明显恶化的患者,在肾功能改善之前,ACEI、ARB等应减小剂量或暂停使用。
总体而言,疑似急性心衰患者就诊时,临床医生应快速准确地对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借助辅助检查项目进行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缓解患者症状,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使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田新芳 岑聪 ┆美编 柴明霞┆制版 郭文强
范文五:急性左心衰的处理原则
急性左心衰的处理原则
急性左心衰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改善症状和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1. 应例行监测血压、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插管、动脉插管、肺动脉球囊漂浮导管监测。
2. 减少静脉回流:患者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严重者可采用束臂带同时束缚3个肢体,压力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每15min轮流将一肢体的束臂带放松15min,换缚未束肢体。
3. 吸氧:力争使SPO2维持于95%-98%。高流量面罩或加压给氧(6-8L/min),可在通氧的玻璃瓶中装入50-60%酒精(消泡剂),使肺泡内的泡沫因表面张力减低而破裂,增加气体与肺泡壁的接触面积,改善气体交换。必要时进行非侵入性通气或气管插管。
4. 吗啡:在严重的急性心衰特别是伴有焦虑和呼吸困难的病人,早期应用吗啡。静脉注射3mg,如需要可重复此剂量。新生儿及休克、昏迷、呼吸衰竭禁用。
5. 血管扩张剂:在大多数急性心力衰竭中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以开通末梢循环及降低前负荷,前提是有足够的血压时仍有低灌注,充血的体征并有少尿。(1)硝酸甘油:尤其适用于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静脉滴注20μg/min起始;(2)硝普钠:明显的心脏后负荷升高的病人如高血压危象或二尖瓣反流中使用最为适宜,静脉滴注0.3-5μg/kg/min起始。主动脉瓣狭窄病人应用硝酸盐时应小心。
6. 利尿剂:有液体潴留的症状即可应用利尿剂。静脉注射袢利尿剂呋噻咪、拖拉噻咪20-100mg,剂量应根据利尿反应及充血症状缓解程度调整;严重左心衰病人持续滴注达到靶剂量可能比单独大剂量应用更有效。另外可试用新型利尿剂如脑钠肽等。
7. 洋地黄制剂:最适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发生的左室收缩性心衰,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内禁用;单纯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无效;单纯舒张性心衰无效。可给予西地兰0.2-0.4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日总量不得超过1.2mg;当不能肯定近期内是否用过洋地黄时,可选用西地兰0.01mg/kg。
8. 正性肌力药:有外周低灌注的表现(低血压,肾功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或肺水肿(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剂量合理时无效)的病人,可以应用正性肌力药。(1)米力农:25-75μg/kg/min静脉滴注;(2)多巴酚丁胺:2-20μg/kg/min静脉滴注;(3)多巴胺:<3μg g/min:可改善肾脏血流量,3-5μg/kg/min具有正性肌力作用,="">5μg/kg/min:具有血管升压作用。
9.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强心、拮抗醛固酮、对抗利尿激素等作用,可短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40mg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5-10mg/kg加入10%的葡萄糖溶液内静脉缓滴,心衰控制后即停用。
10. 解除支气管痉挛:可选用氨茶碱、喘定或多索茶碱稀释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3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