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程
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艺术交流的方式与传播也从过去的封闭、个人与个人转变到现在的全球化和互动化, 文化的传播也跨越了国际。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将成为网络时代艺术与传播的主要媒介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的传统与现代
体现民族性、世界性、综合性
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影响贯穿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它支配着中国人的行为、思想以至灵魂。它是不变的,或者是极难变的。文化传统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传统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构成民族文化的话语系统。
数字媒体艺术体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将推动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的全球化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快我国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如果善于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对思想传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大胆展现民族的、民间的、乡土的、传统的各种象征与神话表述,在保持本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同时,融入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及现代设计理念,能使设计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生命力。因此,民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语言的完美结合,是我国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世界,得到世界文化认可的重要途径。
越是全球化越需要民族个性的深入发掘。所以,要不断追求具有国际化语言和中国本民族内涵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新思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将在中国人的精神与感官世界崭露头角。网络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符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发展的机遇。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导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符号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我们对待传统与现代态度上,应该是批判的继承,将传统的元素打散后转化为现代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细节中,从而即发展了传统又创新了现代。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以及人们对艺术民族性认识的深入,只有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民族艺术,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真正的世界性。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具有民族性特点的艺术作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及审美意识, 采用传统艺术形式创作,主要表现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艺术审美情趣。
因此,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 并不断改变自己,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延续和永存。
同时,艺术的综合性也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注重不同艺术形式的相互关联,更要注重艺术与其他学科关联。要善于将各种媒体表现形式结合,熟悉各种艺术的特点,做综合的艺术,而不是单一的。未来各种艺术走向融合,互相作用。数字时代的技术让数字媒体艺术发展成为可能。应逐渐走向艺术的综合推进,未来的作品对综合性要求将越来越高。单一的学科制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的创作需要。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和意义的表演,将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走向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须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必须富有艺术文化的底蕴在数码技术完善的今天, 提到数码设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随便打开手边的~本书就会发现在版式设计、时装发布、广告、音乐图像、数字电影、网页设计等各个领域, 数码设计和绘画随处可见。数码设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正在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平民化的艺术形势。无疑,数字媒体艺术以它自身特有的方便、视觉效果丰富等特点带给人们极大的愉悦。但科技在给人们便捷与欢娱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对文化和艺术情感表现得尤为匮乏。艺术的精粹,包涵着深刻的文化积淀、民族的心理情感、风俗习惯、审美观念及审美情趣,使
人们的心理情感交流上引发极强的亲和力,产生心灵的共鸣。新生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创作是在科技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美学情感上缺乏文化基础,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较大的局限,使人产生在文化遗传上的陌生和疏远。
数字媒体艺术只有在创作的表现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不同文化,各学科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才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 才能使创作的作品具有艺术性。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所以, 要用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 以弥补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文化内涵的不足,将创作者所要表现的文化、情感或思想等运用熟练的计算机数码设计技术手段表现出来的作品, 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艺术性的。
艺术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力为特征把握和反应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懂得了中国的美学思想,才能体现中国艺术的魅力。中国艺术发展的关键是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辟新的艺术途径和新的技术。如果仅仅是只停留在画笔和纸的阶段, 是无法跟上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无法真正进入数字媒体艺术的世界。
人类正在迈向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在冲刷着艺术形态的同时,也在被传统的艺术过滤着。就艺术发展而言,数字绘画虽然是数字时代一种重要的绘画方式,但是它依旧是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 它只有真正植根于传统绘画艺术土壤中,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须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
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绘画一样,部抽象的手法来画一头牛,画布上的“牛”都不是一头真实的牛,它带有虚拟的性质, 同样用计算机绘画也是对影像的模仿。因此,绘画的“虚拟性”是电脑绘画和传统绘画所共有的基本特点。
虚拟现实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技术, 并且是最近几年国内外科技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同学者对虚拟现实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钱学森院士译为“灵境”,国内学者丛杭青认为虚拟现实是:“使用计算机所创造的交互式的三维空间效果,在这个空问中物体有一种空间存在物的含义”。虚拟现实在英文里写成“VirtualRea1itY”简写为“VR”,英文本意为表现具有真实事物的某些属性,本质上是虚幻的。从名字可以看出,VR其实就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映像。例如,1997年囊括美国奥斯卡金球奖11项大奖的史诗巨片《泰坦尼克号》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电影数字特效再现了7O年前的海上灾难,它标志着数字电影时代的来临。目前,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影风格的表现中,许多画面如果没有数字技术的参与就不会产生影片所追求的表现风格。
因此,我们要在中国美学观念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一些新的实用可行的新的视觉技术,体现到视觉艺术的表现中。未来数字媒体艺术的界面将更加人性化和情感化,随着人们与虚拟现实等数字世界的深入接触,数字媒体艺术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设计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数码设计作为一个迅猛发展的边缘学科,它必须综合艺术与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必将带来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人们对艺术表现的手段、形式、载体的选择,艺术表现的认识等观念也将会发生巨变。
同时,数字媒体艺术应该动员高科技手段,进行内容创新,整合与提升各种人文资源,创造与开发新的市场需求,多方面提供现代文化产品,使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文化事业向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业方向发展。任何文化都起源于文化意义的创造。在~个技术主导的世界里, 文化意义的创造, 同时必须就是她的技术表达方式的创造,而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的革命性变革,就是文化内容的创作在一种数字虚拟现实环境技术形态中获得完美的实现。
总之,现代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拓展了
艺术表现的空间, 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艺术的沟通是必然之势,让数字媒体技术表现手段在与传统艺术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范文二: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设计又称为逻辑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构建系统。数字电路和系统处理的是时变信号,对其取值有限制。所谓数字信号,就是在任意时刻只呈现两种离散值之一。这两种离散值是“0”和“1”。在最近的10~20年里,诸如静止图片,录像,录音,汽车化油器,电话系统,交通灯,电影特技等模拟系统已过渡为数字系统。这是因为在结果再现性,易于设计,灵活性和功能性,可编程性,快捷性,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数字系统均优于模拟系统,数字系统中最基本的数字器件叫做门电路。其中设计了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作为一名数字设,计者,不必去钻研数字器件能保证正常工作的模拟状态的详细情况,而需要对器件的工作环境做充分的检查,看它是否能确保器件在给定的规格说明内工作。数字设计的重要软件工具有原理图录入程序,HDL,HDL文本编辑器,编译器和综合工具,模拟器,测试平台,定时分析器和验证器,字处理器。单个硅片上的一个或多个门电路的集合体,就叫做集成电路(IC)。早起的集成电路,根据IC含有多少门电路,把他们按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最简单的商用IC成为小规模集成,更大一些的商用IC叫做中规模集成,大规模集成IC 的规模更大。有很多IC 在他们出厂后具有逻辑功能的编程能力,大多数这些器件使用了允许通过重新编程来设置其功能的而技术。这就意味着,如果发现了设计中的差错,不需要再物理
)是第一种可上替换器件或重新接线,就可以排除差错。,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编程逻辑器件,它包含具有用户可编程连接的与门和或门两级结构。通过引入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LA结构得以增强,成本开销得以降低。集成电路不断增加的容量为IC制造商创造了机会,能为大型数字设计应用设计更大的PLD。,然而由于技术原因,PLD的基本两级结构不能扩展到更大的规模。因此IC制造商发明了复杂PLD(CPLD) 来完成所需的扩展。与CPLD相比,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包含数量更多的单个逻辑构件,并提供更大的,支配整个芯片的分布式互连结构。随着IC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专用的集成电路,通过减少芯片的数量,物理尺寸和功率消耗来降低一个产品的元件总数和制造成本,并且往往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通常把集成电路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CB)上,使它能够与一个系统中的其他IC连接。现代大部分元件都采用表面安装技术,它已取代插入板中并在下表面焊接的长引脚DIP封装技术。将表面安装技术和微线PCB技术结合,可以在PCB上更密集地安装集成电路和其他元件。这种密集的封装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对非常高速的电路来说,密集封装对于减小那些不利的模拟现象(包括传输线效应和光速限制)也是很管用的。为满足对速度和密度的迫切要求,又研制出了多芯片模块。以上就是数字技术大致的发展历程。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重点内容有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等。 数字设计的重要主题:
1. 好的工具并不能保证好的设计,但它能在正确完成设计工作时,大大减轻工
作人员的劳动。
2. 数字电路具有模拟特性。
3. 知道何时要考虑以及何时不考虑数字设计的模拟特性。
4. 要随时做好设计文档,以方便自己和他人对设计的理解。
5. 在基于HDL的设计中要使用一直的编码,组织结构和文档风格。 6. 懂得使用标准功能构件。
7. 状态机设计类似于程序设计,按程序设计的步骤进行。
8. 在系统级进行最小成本设计(要把你自己的工程劳务也包括进成本中去)。
9. 设计可测试性和可制造性。使用可编程逻辑来简化设计,减少成本,也适于后期阶段的修改。
10.避免异步设计,找到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果有的话)来实现同步设计。 11.如果某些异步接口是不可避免的,要慎重而精心地设计不同子系统与外界系统之间的异步接口,并提供可靠地同步电路。
当我们学完数字设计这门课程之后,应该初步掌握以下基本的能力。
调试能力。如果不是一个排除故障好手,就不可能是一个好的设计者。成1.
功的调试过程需要计划,系统的方法,耐心和逻辑。如果你不能发现问题
之所在,也就无从下手去解决它。
2. 商业要求和实践经验,数字设计者的工作受到许多非工程因素的影响,包
括文档标准,元件可用性,特征定义,目标规范,任务计划,办公制度等。 3. 风险意识。当开始设计一个项目的时候,从选择新型元件(在建立第一个
原型的时候是否能得到它)到计划完成(如果不能按时完成,我是否会丢
掉工作)的工作阶段,你都必须在回报,后果以及风险之间进行仔细权衡。 4. 沟通能力。最终,要将成功的设计交给其他工程师,部门和客户们。如果
没有好的沟通能力,那就永远不恩能够走完这成功的最后一步,要记住:
通信(沟通)不仅包括发送(传授),也包括接收(倾听);要学会成为一
名好的听众。
学号2011029110013 姓名 舒天开
范文三: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读书报告)
2014050201010 朱冰晨 百度到的一些数字电路的发展历程:
众所周知,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在现代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子信息系统领域内,处处离不开处理离散信息的数字电路。如所有的数字计算机、先进的通信系统、工业控制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及洗衣机、电视机等,无一不在设计过程中用到电子技术。
由于数字电路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可编程性、易于设计、经济性等众多优点,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电子工程中愈来愈多的模拟信息已被数字信号所取代。例如,视频图像,声音由原来的模拟磁带存储变成现在的光盘存储;交通灯控制器、汽车化油器控制装置由以前的机电控制变成了现在的微处理器控制。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它与人类在农业、工业社会中创造的那些只是增强体力劳动的工具相比,起了质的飞跃,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奠定了基础。实际上数字系统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1624年Blaise Pascal 设计了一台机械的数值加法器,在1671年,德国数学家Gorge Boole
发明了一台可进行乘法与除法的机器。19世纪用于计算航行时间表的计算机问世。20世纪30 年代,贝尔实验室的Claude
Shannon 提出了现在用于数字逻辑设计的现代交换代数。随着电子学的发展,从1947年半导体三极管的发明及真空管的诞生,到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都推动了数字逻辑和计算机的发展。现代电子系统从1946年的计算机经典体系结构,20世纪70年代初英特尔设计出第一个微处理器,到现在最新一代的超级计算机,数字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数字系统设计可以看做是一种层次结构。由最底层的基本电路开始,逐级向上,每级都显示更复杂的功能单元。简单的数字层次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级,分别是:元件级,第一IC级(SSI),第二IC 级(MSI和LSI)、第三IC级(VLSI)和复杂系统级。其中IC是指集成电路,也就是单个硅片上一个或多个门电路的集合体。元件级包含各种电子元件,如晶体管,三极管,电阻等。基本电路由单独的元件组成,能执行特定功能。第一IC级是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与门等简单的逻辑功能单元。第二IC级是中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包含加法器、乘法器等逻辑功能单元。第三IC 级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更为复杂的逻辑功能,如微处理器。第五级是以第二至第四级为功能部件,实现复杂的逻辑功能,如片上系统。
数字电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PC机的开放性、低成本、高可靠性、软硬件资源丰富等特点,将有越来越多
的厂家采用PC机作为前端机,来处理人机界面、编程、联网通信等问题。PC机所具有的友好的人机界面,将普及到所有的数控系统。远程通讯,远程诊断和维修将更加普遍,并向高速化和高精度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在计算机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发展,数控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书中提到,想要成为成功的数字设计者必须提高很多方面的能力,如:
1. 调适能力
2. 商业要求和实践经验
3. 风险意识
4. 沟通能力
此外,我觉得拥有高超的软件编程技术能力和一定的 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程序员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电路。而要想有创新,那么必须先要打好基础,学好课堂上的内容,熟悉相关的软件,这些东西基础。
希望这一学期跟着谭老师好好学习相关知识,成为电路方面的有用之材~
范文四: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关浩亮
电工18班2012029180002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姓名专业学号
指导教师
一、发展概述
电子技术是20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已经使得工业,农业,科研,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在近四十多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以电子器件的发展为基础的。20世纪初直至中叶,主要使用的电子器件是真空管,也称电子管。随着固体微电子学的进步,第一支晶体三极管于1947年问世,开创了电子技术的新领域。随后60年代初,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相继问世。到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问世,电子器件及应用出现了崭新的局面。1988年,集成工艺可在一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3500万个元件,说明集成电路进入甚大规模阶段。当前的制造技术已经使得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的布线细微到亚微米和深亚微米(0.13~0.09 m )量级。随着芯片上元件和布线的缩小,芯片的功耗降低而速度大为提高。最新生产的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高达3GHz (109Hz ) 。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模拟电路一样,经历了由电子管,半导体分立器件到集成电路的过程。由于集成电路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快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数字电路的主流形式是数字集成电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数字集成器件以双极型工艺制成了小规模逻辑器件,随后发展到中规模;70年代末,微处理器的出现,使数字集成电路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专用集成电路(ASIC)制作技术已趋向成熟,标志着数字集成电路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二、数字技术与电子计算机
数字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是电子计算机,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计算机起源自英国数学教授Charles Babbage。他发现通常的计算设备中有许多错误,在剑桥学习时,他认为可以利用蒸汽机进行运算。起先他设计差分机用于计算导航表,后来,他发现差分机只是专门用途的机器,于是放弃了原来的研究,开始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分析机(Analytical-Engine)。Babbage的蒸汽动力计算机虽然最终没有完成,以今天的标准看也是非常原始的,然而,它勾画出现代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分,在概念上是一个突破。
在这之前的计算机,都是基于机械运行方式,尽管有个别产品开始引入一些电学内容,却都是从属与机械的,还没有进入计算机的灵活:逻辑运算领域。而在这之后,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就开始了由机械向电子时代的过渡,电子越来越成为计算机的主体,机械越来越成为从属,二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计算机也开始了质的转变。
1906年美国的Lee De Forest 发明了电子管。在这之前造出数字电子计算机是不可能的。这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5年IBM 推出IBM 601机,这是一台能在一秒钟算出乘法的穿孔卡片计算机。这台机器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商业意义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大约造了1500台。1938年Claude E.Shannon 发表了用继电器进行逻辑表示的论文。1938年柏林的Konrad Zuse 和他的助手们完成了一个机械可编程二进制形式的计算机,其理论基础是Boolean 代数。后来命名为Z1。它的功能比较强大,用类似电影胶片的东西作为存储介质。可以运算七位指数和16位小数。可以用一个键盘输入数字,用灯泡
显示结果。1939年加利福尼亚的David Hewlet 和William Packard 在他们的车库里造出了Hewlett-Packard 计算机。名字是两人用投硬币的方式决定的。包括两人名字的一部分。1939年11月美国John V.Atanasoff 和他的学生Clifford Berry 完成了一台16位的加法器,这是第一台真空管计算机。1939年Zuse 和Schreyer 开始在他们的Z1计算机的基础上发展Z2计算机,并用继电器改进它的存储和计算单元。1940年Schreyer 利用真空管完成了一个10位的加法器,并使用了氖灯做存储装置。
1943年到1959年时期的计算机通常被称作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所有的程序都是用机器码编写,使用穿孔卡片。典型的机器就是UNIVAC。1943年1月Mark I,自动顺序控制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整个机器有51英尺长,重5吨,75万个零部件,使用了3304个继电器,60个开关作为机械只读存储器。程序存储在纸带上,数据可以来自纸带或卡片阅读器。被用来为美国海军计算弹道火力表。1943年4月Max Newman、Wynn-Williams和他们的研究小组研制成功"HeathRobinson",这是一台密码破译机,严格说的话不是一台计算机。但是其使用了一些逻辑部件和真空管,其光学装置每秒钟能读入2000个字符。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43年9月Williams 和Stibitz 完成了"Relay Interpolator",后来命名为”ModelII Relay Calculator”。这是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同样使用纸带输入程序和数据。其运行更可靠,每个数用7个继电器表示,可进行浮点运算。1943年12月,最早的可编程计算机在英国推出,包括2400个真空管,目的是为了破译德国的密码,每秒能翻译大约5000个字符,但使用完后不久就遭到了毁坏。据说是因为在翻译俄语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真空管时代的计算机尽管已经步入了现代计算机的范畴,但其体积之大、能耗之高、故障之多、价格之贵大大制约了它的普及应用。直到晶体管被发明出来,电子计算机才找到了腾飞的起点。1947年Bell 实验室的William B. Shockley、John Bardeen 和Walter H. 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1949年剑桥大学的Wilkes 和他的小组建成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EDSAC。这是一个突破,可以多次在其上存储程序。这台机器是John von Neumann 提议建造的。
1950年软磁盘由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 发明。其销售权由IBM 公司获得。开创存储时代新纪元。1950年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Alan Turing 说:计算机将会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对话,对于提出和回答的问题,这个人不能区别到底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了人的智能。1951年Grace Murray Hopper 完成了高级语言编译器。1954年IBM 的John Backus 和他的研究小组开始开发FORTRAN (FORmulaTRANslation),1957年完成,这是一种适合科学研究使用的计算机高级语言。1956年第一次有关人工智能的会议在Dartmouth 学院召开。1957年IBM 开发成功第一台点阵打印机。1957年FORTRAN 高级语言开发成功。
三、数字技术的其他应用
交通控制系统也是数字技术应用的一典型范例。交通灯是1920年问世的,早期的交通灯是用机电定时器控制。后来用继电器和开关构成的控制器,根据道
路上传感检测的信号进行控制。现在的交通灯由计算机控制,可以将监测系统检测到的车辆流量信息送到系统计算机,经过计算后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如果某路口东西方向堵塞,则将该路口东西方向的绿灯自动延时,并将附近区域东西方向的红灯也自动地延时,堵塞接触后,信号灯恢复正常状态。
四、总结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数字电子产品陆续问世。数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它使得工业自动化、农业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和通信网络化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John F.Wakerly 《Digitaland Deisig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2.康华光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技术课程组《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
3. 天津市电子仪表信息研究所《数字技术与应用》
范文五: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
”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
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数字技术也称数字控制技术。
在数字化时代,人与人的交互是以Internet媒体为介质的。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大量地利用互联网,家电会被组织成家庭网络由电脑来管理,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与任何时间用任何设备获得他所需的信息。数字化时代向我们提出很多的挑战。前两年很多报刊在讨论后PC时代,也就是数字化社会,为什么会到这一步呢,主要是随着计算机发展,应用越来越要求计算机更聪明、更方便、更好用,这就使得计算机慢慢地步人很多具体的设备里面,融入生活融入周围的环境?使比特流、信息流成为以物质为主的生活空间的一部分,计算机无所不在,交通工具,家电、牙刷、钥匙等生活用品和生活装置可能都会有芯片,并且所有的信息基本上部足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会成为数字化的东西,实际上这样的变革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发生,音乐都是模拟的我们知道MP3是数字的了,以前的视频都足模拟的,现住的VCD、DVD都是数字的了,以前我们一般都是看纸的图书,已绛有电子图书,以前的照片部是在胶片,很多的相机都是数字的以前的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都是模拟的,罩面都是放电脑芯片。将来网络把这些家电都连到一起,就都是数字的了。我们什么时候进入数字化时代呢,有各式各样的定义我的定义是80以上的电器罩而用嵌入式的芯片。其上的软件是通过软件编译完成的10以上的家庭实现了家庭网络80以上的传播媒体中的音频、视频等采样数字化的技术,就可以算得是数字化时代开始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模拟的现实世界,思维、感知是模拟的和连续的,如何适应新的数字化生活,如何克服数字化以后带来的各种疾病,虽然这些问题会慢慢地解决,但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很多机遇,给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在这个领域,还有诸如包括接人技术、芯片技术、嵌入武操作系统、中间件技术、应用软件、工
具软件、信息资源建设以及服务等需要我们去开发。
所以说数字化技术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而数字设计这门课程。正是为这种发展方向提供了源动力。纵观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然几十年来各种技术思想层出不穷,但时空两个方向上的协同始终是发展的主流。宏观上看,数字化设计的发展历程正相当于现代信息技术在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由点发展为线,再由线发展为面的过程。仿真的广泛应用正在成为当前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虚拟样机概念的提出,使得仿真技术的应用更加趋于协同化和系统化。开展关于虚拟样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必将提高企业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数字设计的重要主题如下:
, 好的工具并不能保证好的设计,但它能在正确完成设计工作时大大减轻你的
劳动.
, 数字电路具有模拟性.
, 知道何时要考虑以及何时不考虑数字设计的模拟特性.
, 要随时做好设计文档,以方便自己和他人对设计的理解.
, 在基于HDL的设计中要使用一致的编码,组织结构和文档风格. , 懂得使用标准功能构件.
, 状态机设计类似于程序设计,按程序设计的步骤进行.
, 在系统级进行最小成本设计(要把你自己的工程劳务也包括进成本中去). , 设计可测试性和可制造性.
, 使用可编程逻辑来简化设计,减少成本,也适用于后期阶段的修改. , 避免异步设计,找到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如果有的话)来实现同步设计. , 如果某些异步接口是不可避免的,要慎重而精心地设计不同子系统与外界系
统之间的异步接口,并提供可靠的同步电路.
而除开这些书上提及到的内容外,我们作为初学者来说还应该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能力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字技术的实用性和可用性: , 程序的编译和调试能力.
, 相应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思考能力.
, 大部分电子器件和工具的使用操作能力.
, 创新能力和沟通能力.
, 风险意识和商业规划能力.
不仅仅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和前人们的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对于数字技术的认识和定义才是我们这门课的意义所在,任何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和迷人处都在于掌握了基本的框架以后轮廓的无限可能,数字技术也不例外,在具备了以上能力之后,在它繁多的内容上凭个人喜好地拓展延伸,才会真正地了解这门学科.带着这样的目的和决心去学习这门课程,希望,能收获想要的果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