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隧道横断面测量
[转] 隧道施工 [图片]
[转] 隧道施工断面快速测量方法
转载自 周文军 转载于2010年08月20日 18:02 阅读(0) 评论(0) 分类: 知识就是力量 权限:好友可见
举报
隧道施工中各种工序衔接紧凑,平行作业、交叉施工的工程很多,且洞内作业面狭小,如排风不畅,空气质量差,红外线测量仪器反射信号太弱,往往无法进行测量工作。测量工作在隧道开挖施工中非常重要,它控制着隧道开挖的平面、高程和断面几何尺寸,关系到隧道的贯通。为满足测量工作需要,需选择关键工序工作面污染小的时间,停止一些次要工序提前加大排风来满足测量工作条件。若测量工作占用时间过长,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如何及时、准确的提供测量成果,使用的仪器和方法便成了重要因素。花几十万买一台隧道断面仪,仅能用于隧道断面测量,投资太大为节省投资可采用全站仪配隧道断面测量软件来完成。用全站仪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后,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可用台式、便携电脑,也可用可编程计算器进行。现将三数据分析方法列于表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可编程计算器进行分析,内外业用时最少,测量
工作对工程作业时间影响最小。本文将对这种方便、快捷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与介绍。 隧道断面单点测量耗时比较表 表-1
1极坐标断面测量法
1.1极坐标系的建立
图—1是一个隧道断面,垂直方向(高程)为纵轴,用表示;水平方向(距线路中线的距离)为横轴,用B表示。
图---1
圆心纵坐标等于路线设计高程减设计高程线至隧道中心的距离乘横坡比,加圆心至路面的高度。用公式()表示。
O=S-b×i+h=S-4.11×0.02+1.69 (1--1)
圆心横坐标等于10m(假定线路中心横坐标为10米)。加线路中心至隧道中心的距离 1.2数据采集:
1.2.1待测断面站点放样
可放出路中线、隧中线或距路中线任意宽度的点位,记录其地面高程、线路中线至待测断面站点的距离等。 1.2.2断面测量
仪器置于待测断面,(竖直度盘定天顶方向为度,顺时针注记)望远镜瞄准另一导线点或中线点定向
后,转仪器正镜瞄准线路边线法线方向,也就是保证测量的竖直角读数,线路中线一侧为度,线路边线一侧为0-90度。记录仪器高、观测的竖直角、斜距。根据个人习惯,亦可记录水平距离和高差。如隧道内干扰大,可在仪器定向前,竖直度盘调至90度或270度,置水准尺于水准点上,读取塔尺读数来校核视线高。测量数据记录于表
1.3测量数据处理
为了与CASIO系列可编程计算器编程使用附号一致,部分附号按汉语拼音首位为代码,并启用“轴交点”一词。—4500断面测量计算程序如下: 程序名:SDDM(隧道断面
L1 Lb1 0 L2 {J,D}
L3 Norm:T=J/10000
L4 I=IntT+Int(fracT×100)/60+frac(fracT×100)/36 L5 H=G+Y+Rec(D,I) L6 B=10+L+N×W
L7 O=S-4.11×0.02+1.69
L8 C=(poI(B-15.11,H-O)-R)×100:Fix1:“Pc=”◢ L9 Goto 0 G--测站地面高程 Y--仪器高 J--观测的竖直角 D--斜距
L--线路中线至测站的距离 S--线路中线设计高程 R--半径 H--实测纵坐标 B--实测横坐标
O--圆心处的设计纵坐标
C--实测偏差(输出用 ‘pc=’表示) I--T为计算过程对J的替换
N--修正符(当仪器不是置在中线上,且各种原因引起测量的竖直角读数,线路中线一侧不是度, 线路边线一侧不是0-90度时,计算结果偏差超常,无需重测,输“” 修正即可。其它情况输入“+1”,测站不能设在隧道中线时,测站至隧道中线的距离尽可能大于一米为益
角度输入,如203°'12〃输入2032312 66°03'18〃输入 0°0'10〃输入即可。
其它输入单位均为m,输出单位为。
本程序仅适用于单心圆隧道断面测量,如遇多心圆隧道,可根据实测的横坐标或纵坐标,用判断语句确定采用不同的半经和设计坐标,只需对程序适作调整。 1.3.1计算轴交点坐标
轴交点纵坐标等于测站地面高程加仪器高;轴交点横坐标等于10加线路中心至测站的距离。 1.3.2计算所测断面各点的实测坐标
实测纵坐标等于轴交点纵坐标加竖直角的余弦乘斜距。实测横坐标等于轴交点横坐标加竖直角 的正弦乘斜距,用下式表示:
H=G+Y+cosI×D (1--2) B=10+L+SinI×D (1--2) 式中H—实测纵坐标 G—测站地面高程 Y—-仪器高
I--观测的竖直角J,计算过程中,程序用对J进行了替换 D—斜距 B—实测横坐标
L--线路中线至测站的距离
1.3.3计算所测断面各点的实测偏差
实测偏差等于断面各点的实测坐标与圆心处的设计坐标,进行坐标反算,求得测点至圆心的距离实际半径减设计半径。(设计半径按不同工序分别计算如开挖、初期支护、台车、二衬等。并考虑预留量)
C=√((B-15.11)22)-R (1—3) 式中C—实测偏差(输出用‘pc=’表示) B—实测横坐标 H—实测纵坐标
O—圆心处的设计纵坐标 R—设计半径
15.11---圆心处的设计横坐标 2三维坐标段落测量法
在隧道施工断面测量工作中,无论采用隧道断面仪,还是采用全站仪配隧道断面测量软件来完成,一般用测量一个断面来代表一个段落,用一个断面代表一个段落,有一定的片面性,在隧道开挖断面测量工作中,其缺点极为明显。若采用三维坐标段落测量法进行隧道测量,可全面反映整个段落任意桩号各个点的超欠挖情况。 2.1数据采集
仪器置于任意点(做自由设站或导线点上,有针对性的对一个段落的特征点或任意点进行测量,记录x、、z三维坐标。
2.2确定测点对应的里程与距路线中线的距离 2.2.1圆曲线
在圆曲线上选任意点B,为起算里程,坐标反算分别求得,测站,起算点B,到圆心O的距离和方位角,两方位角之差(α)和半径计算曲线长L,B点里程加等于C点里程,测站至圆心的距离减半径等于测站至中线距离。测量参数见图所示。L由公式2—1求得。 L=πrα/180 (2-1) 式中L—弧长 r—半径 α—圆心夹角
2.2.2缓和曲线
在缓和曲线上求任意点的法线方向十分简单,但要求测站要对应那个桩号法线上的点,相当复杂。采用近似法,完全能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在测站前后的线路上各选一距离合适的点做为计算点,把两点当作直线看,按直线计算即可。测点见图—3所示。 2.2.3直线
在直线段上选任意点B作为起算点,已知直线段方位角,用坐标法反算求得BA方位角,通过两方位角之差α,和的距离解直角三角形可得BC距离L和的距离b。B点的桩号加等于测站点对应的桩号。测量参数图---4。 b=AB×Sinα (2-2) L= AB×Cosα (2-2) 2.3数据分析
根据测点的桩号计算线路的设计高程,通过线路的设计高程和隧道圆心的关系,计算隧道圆心的设计高程和线路中线到隧道圆心的距离。
经计算已知隧道圆心的设计高程;线路中线到隧道圆心的距离; 经测量已知测点的实测高程;测点至线路中线的距离。
按(1--3)式计算即可。无论是那一种线型,在系列可编程计算器,如FX—4500的帮助下,都可以采用渐进法编程另文专述)解决。看似复杂的方法,变得非常简便。
程序名:SDDM (隧道断面 L1 Lbl 0:
L2 {DE}: progXH :progLJYD:
L3 {G}:C=((poI(15.11-B-10,G-Z-1.6))-O“R”)×100:Fix1:“◢ L4 Goto 0 式中
XH子程序循环 LJYD:子程序路径引导(子程序另文专述 D E测点大地坐标 B+10测点横坐标 G 测点高程 Z+1.6圆心高程
R 隧道半径 C—实测偏差(输出用 ‘pc=’表示)
三维坐标段落法隧道断面测量 表--3
3结语
极坐标断面测量法在隧道施工断面测量中,不需要专用的软件,且更为方便、快捷、准确、实用。
如有可编程全站仪,测量结果可直接显示偏差。是隧道断面测量工作可选用方法之一。比较适用于隧道的初期支护、二衬的断面测量,尤其适用于台车就位调试工作,能边测量边出成果,及时正确的指导施工。更适用于政府、监理部门的检查工作,彻底的杜绝了施工单位弄虚作假的可能。同时测量人员也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了解放。
三维坐标段落法适合于施工中隧道开挖断面测量,可做到那里需要测后马上出结果,一次置镜能有效的测量全段落的特征点和任意点,可根据面积与点数的频率进行测量。人和仪器都不需要到开挖面下去,安全上也得到了保障。该方法也适用于初期支护、二衬施工的断面测量。还可用于对大型球体、球面进行精确的测量。!
范文二:横断面图数据
横断面图数据
(mm) 7 6 6 3 0
桩点
距离
左侧 1582 0 1497 1452 1426 k11
右侧 1308 0 1342 1403 1462 左侧 1282 1271 1351 1327 1293 1 右侧 1248 1262 1348 1321 1293 左侧 1325 1344 1427 1400 1364 2 右侧 1384 1363 1432 1397 1364 左侧 1385 1390 1471 1430 1384 3 右侧 1342 1382 1464 1428 1384 左侧 1314 1318 1399 1356 1315 4 右侧 1302 1317 1397 1369 1315 左侧 1296 1270 1349 1310 1284 5 右侧 1258 1274 1352 1315 1284 左侧 1325 1341 1434 1381 1354 6 右侧 1332 1347 1482 1383 1354 左侧 1315 1312 1401 1360 1323 7 右侧 1329 1314 1392 1357 1323 左侧 1250 1287 1364 1331 1289 8 右侧 1250 1284 1362 1326 1289 左侧 1280 1295 1376 1337 1290 9 右侧 1297 1284 1369 1334 1290 左侧 1273 1292 1374 1439 1374 10 右侧 1385 1281 1447 1408 1374 左侧 1041 1067 1148 1112 1075 11 右侧 1049 1070 1152 1108 1075 左侧 1278 1254 1337 1361 1260 12 右侧 1284 1251 1334 1297 1260 左侧 1243 1252 1334 1298 1263 13 右侧 1248 1245 1328 1290 1263 左侧 1224 1221 1300 1254 1216 14 右侧 1230 1217 1298 1260 1216 左侧 1245 1268 1347 1308 1274 15
右侧 1258 1261 1341 1299 1274 左侧 1365 1380 1466 1431 1421 16 右侧 1393 1385 1468 1442 1421 左侧 1467 1480 1569 1550 1542 17 右侧 1450 1515 1593 1548 1542 左侧 1591 1603 1682 1653 1607 18 右侧 1578 1593 1678 1649 1607 左侧 1834 1852 1940 1913 1875 19 右侧 1837 1845 1934 1901 1875 左侧 1921 1914 1997 1972 1940 20 右侧 1918 1903 1990 1965 1940 左侧 2150 2162 2250 2228 2194 21 右侧 2143 2166 2248 2230 2194 左侧 2253 2270 2347 2337 2300 22 右侧 2253 2286 2365 2341 2300 左侧 2342 2378 2455 2425 2394 23 右侧 2357 2371 2451 2418 2394 左侧 1318 2372 2451 2431 2395 24 右侧 2399 2376 2457 2423 2395 左侧 2129 2158 2238 2213 2174 25 右侧 2134 2152 2234 2203 2174 左侧 2169 2145 2225 2187 2155 26 右侧 2178 2149 2231 2189 2155 左侧 2152 2169 2248 2189 2166 27 右侧 2143 2165 2248 2194 2166 左侧 2135 2234 2179 2220 2131 28 右侧 2129 2135 2215 2173 2131 左侧 1728 1708 1784 1769 1743 29 右侧 1733 1712 1794 1785 1743
范文三:头颅横断面断层图
头 (颅脑 ) 颅顶层面横断位标本 (1)头皮(S )皮肤(C )结缔组织(A )帽状腱膜(L )疏松 组织(P )颅骨外骨膜 (2)颅盖(I ) 内板 (O )外板(D )板障 (3)矢状缝(4)硬 脑膜(5)上矢状窦(6)大脑纵裂(7)中央沟(8)中央前回 (9)中央后回
头 (颅脑 ) 额顶叶上部层面横断位标本 (1)头皮 (2) 颅盖 (3) 额鳞 (4) 顶骨 (5) 冠状缝 (6) 矢状缝(7)大脑镰(8)上矢状窦(9)中央沟(10)中央前回(11)中央后回(12)中央 前沟(13)中央后沟
头 (颅脑 ) 额顶叶中部层面横断位标本 (1)大脑纵裂(2)大脑镰(3)上矢状窦(4)中央 沟(5)中央旁小叶(6)中央前沟(7)额上沟(8)中央前回(9)额上回(10)中央后沟 (11)顶内沟(12)中央后回 (13)顶上小叶(14)额鳞(15)顶骨(16)冠状缝(17) 头皮
头 (颅脑 ) 额顶叶下部层面横断位标本 (1)中央沟(2)中央前沟 (3)中央后沟 (4)额 上沟(5)额上回(6)额中回(7)顶内沟(8)顶上小叶 (9)顶下小叶(10)大脑纵裂 (11)大脑镰(12)上矢状窦(13)额鳞(14)顶骨(15)冠状缝
头 (颅脑 ) 胼胝体上、半卵圆中心层面横断位标本 (1)头皮 (2)颞肌 (3)额鳞 (4)顶 骨 (5)枕鳞(6)大脑纵裂(7)大脑镰 (8)上矢状窦(9)半球髓质(10)中央沟(11) 额叶 (12) 顶叶 (13) 中央后回 (14) 缘上回 (15) 枕叶 (16) 楔前叶 (17) 中央前回 (18) 扣带回(19)顶枕沟(20)中央前沟(21)中央后沟
头 (颅脑 ) 侧脑室顶部层面横断位标本 (1)头皮(2)颅盖(3)大脑纵裂(4)胼胝体干 (5) 胼胝体压部 (6) 上矢状窦 (7) 大脑镰 (8) 下矢状窦 (9) 尾状核体 (10) 侧脑室 (11) 中央沟(12)中央前回(13)中央后回(14)外侧沟(15)缘上回(16)角回(17)顶枕 沟(18)楔叶
头 (颅脑 ) 胼胝体下、侧脑室中央部层面横断位标本 (l )胼胝体膝(2)大脑纵裂(3)额钳 (4)胼胝体压部(5)枕钳(6)大脑镰 (7)上矢状窦 (8)直窦 (9)穹窿 (10)侧 脑室中央部 (11)侧脑室前角 (12)侧脑室后角(13)侧脑室脉络丛 (14) 室间孔 (15) 尾状核头(16)背侧丘脑 (17)尾状核尾 (18)毯(19)视辐射 (20)内囊(21)屏 状核 (22)岛叶(23)中央沟(24)岛盖 (25)额下回三角部和眶部 (26)外侧沟(27) 缘上回(28)角回 (29)顶枕沟(30)枕叶 (31)距状沟(32)扣带回(33)额内侧回 (34)额上回 (35)额上沟(36)额中回 (37)额下沟 (38)扣带回峡 (39)丘纹上 静脉 (40)额骨 (41)顶骨 (42)颞肌肌(43)枕骨
头 (颅脑 ) 丘脑、基底节核团与内囊层面横断位标本 (1)胼胝体膝 (2)额钳 (3)胼胝 体沟 (4) 扣带沟 (5) 扣带回 (6) 额内侧回 (7) 额上回 (8) 额中回 (9) 额下回 (10) 透明隔 (11)穹窿柱 (12)侧脑室前角 (13)尾状核头(14)室间孔 (15)第三脑室 (16)背侧丘脑 (17)前背侧核 (18)内侧背核 (19)外侧背核 (20)豆状核 (21) 内囊 (22)内囊前肢 (23)内囊膝 (24)内囊后肢 (25)外囊 (26)屏状核(27) 最外囊 (28)岛叶 (29)外侧沟 (30)额、顶叶岛盖 (31)颞横回 (32)胼胝体压 部 (33)枕叶 (34)颞叶 (35)侧脑室后角 (36)毯 (37)视辐射 (38)禽距(39) 距状沟 (40)扣带回峡 (41)舌回 (42)侧脑室脉络丛 (43)穹窿脚 (44)尾状核 尾 (45)小脑蚓 (46)直窦 (47)上矢状窦
头 (颅脑 ) 第三脑室上部、松果体层面横断位标本 (1)胼胝体膝 (2)透明隔 (3)弯窿 柱 (4)侧脑室前角(5)尾状核头 (6)室间孔 (7)第三脑室 (8)背侧丘脑 (9)后 丘脑 (10)豆状核 (11)苍白球 (12)壳 (13)内囊 (14)内囊前肢 (15)内囊后 肢 (16)内囊膝 (17)内囊豆状核后部 (18)外囊 (19)最外囊 20)屏状核 (21) 岛叶 (22)海马旁回 影像园(23)僵三角 (24)僵连合 (25)松果体 (26)大脑大 静脉池 (27)枕叶 (28)侧脑室三角区 (29)脉络丛 (30)海马、海马伞 (31)毯、 视辐射 (32) 侧副隆起 (33) 小脑蚓 (34) 直窦 (35) 上矢状窦 (36) 大脑纵裂 (37) 大脑镰 (38)大脑内静脉 (39)额上回 (40)额中回 (41)额下回 (42)颞叶岛盖
头 (颅脑 ) 第三脑室下部、前联合层面横断位标本 (1)胼胝体膝 (2)扣带回 (3)额上 回 (4)额中回 (5)额下回眶部 (6)大脑纵裂 (7)前连合 (8)终板旁回 (9)穹 窿柱 (10)侧脑室前角(11)尾状核头 (1)第三脑室 (13)中脑水管 (14)顶盖前区 (15) 上丘 (16)内侧膝状体 (17)外侧膝状体 (18) 下丘脑 (19) 乳头丘脑束 (20) 内囊膝 影像园(21)内囊后肢 (22)豆状核 (23)壳 (24)苍白球 (25)外囊 (26) 屏状核 (27)最外囊 (28)岛叶皮质 (29)外侧沟 (30)蝶嵴 (31)颞叶 (32)枕 叶 (33)小脑蚓 (34)小舌 (35)中央小叶 (36)山顶 (37)小脑幕 (38)四叠体 池 (39)海马沟、海马 (40)侧脑室下角 (41)毯和视辐射 (42)尾状核尾 (43) 海马旁回 (44)海马伞(45)侧副隆起 (46)侧副沟 (47)枕极 (48)直窦(49)窦 汇 (50)枕内隆突
范文四:道路CASS绘制横断面图步骤
道路CASS 绘制横断面图步骤
1、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站点点号——选择DAT 文件——打开;
2、等高线——建立DTM ——由数据文件生成——选择同一DAT 文件——打开——显示建三角网结果——确定;
3、等高线——绘制等高线——手动输入等高距=0.5m——确定;
4、等高线——删三角网——PL 命令——绘制PL 线;
5、工程应用——绘制断面图——根据已知坐标——选择PL 线——由数据文件生成——选择同一DAT 文件——打开——输入采样点间距=25m——点击确定——在断面图位置选择三个点选项——点击图面空白处任意一点——弹出新对话框——点击确定——生成纵断面;
6、PL 命令——绘制PL 线;
7、查看横断面设计文件,如下
8、工程应用——生成里程文件——由纵断面文件生成——新建——选择PL 线——弹出对话框——输入横断面间距、横断面左右长度,如下图:
点击确定——生成很断面线——如下图
9、工程应用——生成里程文件——由纵断面生成——选择生成——选择PL 线——弹出对话框——选择原DAT ,选择里程文件HDM ,选择里程文件对应数据DAT ,点击确定,如下图:
确定后生成,如下图:
10、
弹出对话框
设置好参数后,点击确定——弹出绘制纵断面对话框
选择——选取图面空白处任意点——弹出对话框——点击确定——绘制完成纵断面——点击图面空白处,指定横断面起点位置——绘制完成横断面;
11、
框选图面范围——点击右键——点击空白处——生成计算结果
范文五:例子计算横断面图
K300+600.000 St=0.0000 Sw=230.1091 设计高程: 80.600 地面高程: 87.984 填挖高: 7.384 放坡交点平距:左= -16.480右= 17.030 ;放坡交点高程:左= 86.519右= 87.621 K300+700.000 St=0.0000 Sw=114.4047 设计高程: 81.130 地面高程: 85.180 填挖高: 4.050 放坡交点平距:左= -14.744右= 15.183 ;放坡交点高程:左= 83.578右= 84.456 K300+801.500 St=-85.2327 Sw=0.0000 设计高程: 81.668 地面高程: 80.872 填挖高: -0.796 放坡交点平距:左= -16.936右= 14.675 ;放坡交点高程:左= 76.757右= 81.277 K300+900.000 St=-77.7561 Sw=6.8100 设计高程: 82.190 地面高程: 78.784 填挖高: -3.406 放坡交点平距:左= -14.307右= 17.596 ;放坡交点高程:左= 83.764右= 75.959
K301+000.000 St=-0.0550 Sw=16.6117 设计高程: 82.720 地面高程: 82.682 填挖高: -0.038
放坡交点平距:左= -14.007右= 14.226 ;放坡交点高程:左= 83.665右= 8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