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研究计划
陕西理工学院考试试卷
如何阐述该选题的?存在哪些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共20分)
现状: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随着二期的训练。而其中,阅读科目:外语教学研究方法 院系:外语学院 班级:英本09级 班
作为英语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目标教
材的普遍使用,阅读教学更是困难重重。总体来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状况并不理想, 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速度慢, 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英语学习没过关的学生来说,阅读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相关理论: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英语阅读教学中教与学的策略 选题的内容及意义: 1、研究的内容:
①平时加强阅读,尤其是要保证一定量的英语阅读,在吸收各方面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英语阅读的感性认识;
②文化是语言的一个活跃因素,传递了丰富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对这种语言的思维逻
辑,社交礼仪,生活习惯,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的了解。 请按以下项目及格式,完成一个课题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的相关内容:
教学策略:
第一,要为学生阅读提供时间、空间和阅读材料上的帮助。 要尽量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时效性。并且对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应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朗读与默读相结合。
朗读和默读是互补的关系。只重视朗读忽视默读,或只重视默读忽视朗读都不是完整的阅读教学。
第三、精读、泛度相结合。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要提倡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四、读写相结合。
读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写则是信息输出的过程。只有保证了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第五、常见的有效阅读策略。 1、识别阅读目的。 2、默读。 3、略读。 4、寻读。
5、绘出语义或者语义丛,通过图标、归类,推测出一篇文章的顺序、结构和级别。 6、猜测。 7、单词分析
8、辨认字面意思和引申义。
9、抓住篇章信号词来处理句子关系。
说明:
各栏各项撰写要求即为评分标准;各小项赋分供参考,各栏只评最后得分。
范文二:外语教学及研究方法
Abstract
Sexism in language has for a long time remained a heated topic among linguists, especially sociolinguists. As a system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at affirm the dominance of men over women on the basis of sex, sexism is an international phenomenon which occurs in almost all languages. This thesis is a tentative endeavor to make a systematic descrip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sexis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expectation of deepening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sexism in language, enhancing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avoiding using sexist language, and ultimately promoting language and social harmony.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focuses on defining such key terms as sexism, gender and sex,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and the literature review. Gender language studies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a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in this chapter. In the west, the existence of sexism has long been noticed, but the awareness of it remained perceptual and vague until 1960s when the feminist movement took place. The initial period of studies mainly concentrates on the gender languag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China, the study of sexism in Chinese began relatively late and substantial studies were found only after 1980. Globally speaking, the rise of sociolinguistics in the mid-70s gave great impetus to the study of sexism. Current studies in this field have shifted its focus from single linguistic variables to context-specific speech, drawing on approaches from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Recent work also tends to be based more on empirical research rather than on casual observation or introspection. By conducting a systematic comparison of sexis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thesis is aimed to reveal the potential cul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behind the sexist phenomenon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study of it and the formulation of remedies and strategies against sexism.
Chapter Two and Chapter Three serve as the basis for the comparison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 In Chapter Two, sexism in English is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ontroversial man, the generic he, marked women and unmarked men, derogatory names for women and deprecated women in metaphors and proverbs. In Chapter Three, sexism in Chinese is then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word order, women’s names, the generic masculine terms, and
women in proverbs. In both chapters a large number of fine examples are given, which prove that sexism dose not only exist, its occurrence is greater in number than it is expected and some of them are even beyo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Chapter Four is the core part. The author on the one hand puts forward four similar sexist phenomena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account for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ving environment, cul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differences in sexism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due to different language types, are also explained. English is an inflecting language. A study of sexist usage in English will reveal the following ways in which English excludes, trivializes, insults women: generic male pronouns, universal man and man-compounds, trivializing suffixes for women in professions and names. Chinese is an isolating language. The ways in which Chinese subordinates women is mainly revealed in the fact that some characters that denote negative qualities all take “女” as their semantic symbol.
Chapter Five is devoted to the discussion of linguistic strategies in minimizing or avoiding linguistic sexism. Language may help to shape not only one’s ways of thinking but also one’s behavior patterns. So enough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language use. Gender neut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possible and effective ways to minimize the linguistic expression of gender marking and avoid sexism. Besides, the writer also puts forward some other strategies of weakening or eliminating sexism and promoting language harmon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pectively.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It emphasizes that sexism does exist and we do need to face it and overcome it as soon as possible, but it is by no means something which can be done overnight. Language is conventional.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to “eliminate” sexism in language. The writer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joint efforts from both social and linguistic workers are required. At present,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should and could be done. One is, from the social aspect, to educate the social members to be conscious of the harmfulness of sexism and try not to use sex biased languages so that each does his or her own bit to build language harmony and social harmony. The other is, for linguistic workers, to strengthen the studies about sexism and to spot the questions so as to pave the way for formulating neutralized alternatives.
Key words: sexism; English; Chinese
摘 要
语言的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讨论的热点话题。性别歧视,是以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它是指一个性别成员对另一个性别成员的歧视,既包括对女性的歧视,也包括对男性的歧视。但是,更为经常地指对女性的歧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病疾,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性别歧视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和社会影响。本文拟从语言、文化和社会三个不同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系统描写、分析与比较,以期有助于深化对语言歧视现象的认识,提高避免使用歧视性语言的自觉性,促进语言和谐和社会和谐。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全文的绪论。首先对“性别差异”和“性别歧视”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说明和界定。然后,对英语和汉语中性别歧视研究的发展情况和主要成果分别作了简要回顾和综述。关于语言性别差异,人们早就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在 20 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主要还是感性的,是模糊的。在西方,20 世纪 60 年代的女权运动,深化了人们对语言性别差异的认识,激发了人们研究语言性别歧视,最终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的兴趣和决心。但初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男女两性用语差异方面的考察上。在中国,对于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研究起步更晚,80 年代之后研究渐多。就全球而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研究进入系统研究时期,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英语和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系统比较研究,试图通过这种跨文化的比较,更好地透射出语言性别歧视背后的文化和社会促因,进而促进有关避免语言性别歧视发生并逐渐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的 对策的研究和制定。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比较研究的基础。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对英语和汉语中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描写: 男性词泛化,男先女后的词序,女性词语的“贬化”发展,阳性代词,构词与造字,以及性别歧视在姓名与称谓、英汉语谚语及习惯用语中的体现。通过大量的英语和汉语的实例描述可见: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存在远比人们通常想象的更多,更普遍,其中一些是人们平时根本无意识的。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通过比较,作者一方面指出了英语和汉语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四点共性,并从生活环境、文化和社会三个角度对这些共性作了分析和说明。另一方面,关于英语和汉语在性别歧视方面的差异,作者认为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类型差异,因此导致性别歧视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英语属于屈折语,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通常用表示男性的
词或词缀指男女双性,或用阴性后缀或复合的方法构成对应的阴性词,汉语是孤立语,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一些贬义词是通过加“女”字旁的方式来表示的。作者同时指出历史、宗教、传统思想等文化因素对英汉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都有着深远影响。在第五章中,作者认为性别中立化的语言才是真正和谐的、无性别歧视的语言。为此,作者就如何避免并逐渐弱化语言性别差异作了策略层面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颇具可行性的建议。第六章是全文的结语部分,作者明确指出,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是颇值关注的问题,应该尽快解决的问题,但它绝不是一个一蹴而就即可解决的问题。语言的约定俗成性不能忽视,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扎扎实实地从社会和语言两个方面努力,首先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提高所有社会成员对语言差异和语言性别歧视的认识,教育社会成员自觉地避免使用歧视性语言。其次,语言工作者应加强对语言差异和语言性别歧视的研究,找到问题所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分期分批制定中立化的可选择性语言方案。
关键词:性别歧视;英语;汉语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The study of the sexism in language has been highlighted as a hot issue in the linguistic domain for long. Sexism is dictated both by cultural gender roles and by predominant national culture. With the mixing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 in modern tim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ommunication can be very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so cross-cultural and cross-gender issues have increasingly drawn scholars’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nthropologists and sociolinguists have carried out many studies in this field. The results stemming from this research can help people to understand better the sexist phenomena in various cultures, which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e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language.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is thesis is a tentative attempt to compare the sexism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aspect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then to discuss th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ways to eliminate sexism in these two languages respectively.
1.2 Literature Review
1.2.1 Gender and sex
It may help to start with an explanation of what is meant by the terms “gender” and“sex”.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ex” and “gender” essentially recognizes bi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word “gender” was popularized by the second wave of feminism when it sought to distinguish sex or the physical attributes that defined people as males and females from the socio-cultural meanings,such as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The distinction that was made between sex and gender was empowering for women because it disputed the notion that “biology was destiny” and suggested instead that societal norms had constrained their freedom to develop their human potential. Women’s lack of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for instance, had less to do with their sex than with the norms imposed by society on their bodies. Feminists went on to argue that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pheres were not discrete and isolated but were interconnected, and women’s lack of power in one led to their subordination in the other. Society had assigned differential values to the work (paid
and unpaid) that women performed and this had consequences for their subordinate status in society. It was invigorating for women to discover that what had been previously viewed by society, as women’s lack of achievements was in reality a matter of lack of opportunities. In this initial phase, feminists tended to minimize differences of sex and privileged gender.
Sex relates to the biologica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itals or chromosomes that make a person male or female at birth. Gender refers to the social classification of masculine and feminin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rds that legitimately refer to a person’s sex and the suffix words used to introduce an irrelevant sexual distinction is elusive but important when grammarians used the word “gender”, they know they are referring to a convention that may overlap sex or may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it. When psychiatrists use the word gender they, too, assign it a specific meaning that can match sex, although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do so. As linguists use the term, gender can be defined as a characteristic of a word that required other words to agree with it. This is a messy situation in languages that have lots of fenders—some as many as ten or eleven, based on things like shape, social rank, and animate or inanimate condition, as well as sex, especially when all modifying words like adjectives, participles, and pronouns have to change their forms to match the words they modify.
The British sociologist Anthony Giddens defines “sex” as “biological or anato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whereas “gender concerns the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1989:158)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ex” and “gender” essentially recognizes biological and socio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term “gender” tends to be less confusing than “sex” does. The word “gender” is broad enough to include the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persons. “Gender” is traditionally defined as a set of two or more categories such as feminine, masculine or neuter.
1.2.2 Sexism
Sexism is a system of beliefs and practices that affirm the dominance of men over women. Apprehended by most people as “only natural”, sexism pervades social relations and institutions, affecting everything from people’s domestic arrangement to their career choices. Sexism, according to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means “prejudice, stereotyping, or discrimination, typically against women, on the basis of sex”; according to Webster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sexism is “prejudice or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 esp.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eminism is that society has been constructed with a bias, which favors males. This bias can be located in the language,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sexism in language. In a broad sense, sexism in language indicates gender bias not only against women but also against men.
The word “sexism” refers to discrimination by members of one sex against the other, especially by males against females, based on the thought that one sex is superior. Sexism is a many-headed, ubiquitous monster that has manifested itself in different way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in different cultures. It is a belief system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phys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are so significant that they should determine virtually all social and economic roles of men and women. Sexism is manifest in all forms behavior from subtle gestures and especially language to exploitation and oppression, and in all human institutions from the family to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Paula S. Rothenberg, 1988: 21) Sexism is gender privilege of males over females. It is males primarily who have originated this form of oppression, benefited from it, and perpetuated it, legally and ideologically. (Rosemary Radford Ruether, 1993:165)
1.2.3 Language and gender research in the west
In western countries, studies on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have gone through a much longer history than that in China. Concern with the linguistic treatment and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s said to be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second wave of the women’s movement which started in late 1960s and early 1970s, mainly in the west of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Feminist scholarship and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sexism in language started in the mid-1970s.
Early works on sexism in language involved documenting the various ways in which language could be understood as being sexist. (Casey Miller&Kate Swift, 1976; Spender.D, 1980; Stanley, 1978; Schulz.M, 1975) They have pointed out that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inherently sexist because it carries certain assumptions about gender roles.
The early works in the language and gender were carried out at a time when women in the western world were fighting for their equality and liberation. Thorne and Henley (1975) rightly pointed out that it was the 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 that pushed this field of study into prominence, and created atmosphere for its acceptance and legitimization. As a result, lots of attention was focused on the sexist bias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and the devastating social consequences of such a language (the language that deprecates and ignores women and at the same time keeps
them in their low social hierarchy). Emphasizing men’s dominance became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which the gender-language issue was explored, although the title of Thorne and Henley’s (1975) edited volume, Language and Sex: Difference and Dominance already suggested ahead of their time that gender difference should also b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xplaining the issue. Since the 1980s feminism has stimulated further research on women’s ways of using language and the extent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in their uses of language. A feminist orientation in linguists and language researchers has also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oretical re-examining of previous findings and explanation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 for example, Jennifer Coates (1986) &Deborah Cameron (1991). The emergence of the current thought within academic circle—which can be loosely called “feminist/postmodernist”—led to different ways of thinking about gender and to a further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Language was and is seen by many feminists as a powerful instrument of patriarchy: for example, feminist Dale Spender, spok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s being “man-made” and as being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women’s oppression (Spender, 1980).
From the late 1980s to 1990s, most of the linguists made a deeper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gue of the males and the females. In this period, the research of gender language can be considered as systematic.
1.2.4 Language and gender research in China
Language and gender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relies on a very small body of data. Also, very little has been done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and gender concerning Chinese. In China, people began to be academically aware of sexism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during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in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ut serious and systematic studies in sexism in Chinese have only been found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earliest work ever done on the language and gender issue in the standard (mandarin) Chinese is probably Shi Yuhui’s (1984) “A Sociolinguis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article, Shi offer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sex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 total of nin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re discussed, in each of which sex differences can be found. (Shi, 1984:207-228):
1) The logographic writing system of Chinese
2) Lexical structures
3) Convention of naming
4) Deprecating terms for women in proverbs and classics
5) Word choice
6) Syntactic structure and language style
7) Phonology
8) Conversational topics and patterns
9) Nonverbal behavior
The first four categories deal with what is reflected in the language about sexes (mostly about women), and the rest five talk about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men and women use language, both verbal and nonverbal, i.e. language by sexes. While the last eight topics have all been addressed in the studies of many Indo-European languages, the first one—the logographic writing system of Chinese—is a truly unique featur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Shi contends that the writing system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linguistic encoding of sexist bia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Shi (1984) concludes that sexism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ties closely with the patriarchal bias i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it will continue to exist until women gain an equal footing with men in the society.
While not theoretically oriented, these early works made a valuable attempt at opening up a promising field in the studies of language and gender. Mor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Catherine S. Farris (1988), who has done a great deal of work in Taiwan and also drew on native sources like Shi. The main concern of her project is how the meanings of gender are linguistically encoded in Chinese, and how these meanings are learned as part of the sex role in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Wang Dechun (1997) and Sun Rujian (1995) approached the topic from sociolinguistic and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Their studies documented sexism i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vocabulary coupled with a brief explanation why sexism should occur. Chang Jingyu (1995) and Yang Defeng (1999) analyzed sexist linguistic pract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ology. Admittedly, such studies on language and gender are still rare and their studies have not touched upon how to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sexism in language. Moreover, little work has been completed on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gender languag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xcept concerning the topic of sexism.
In view of what has been mentioned above, this thesis aims to make a generally contrastive study on gender languag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attempt to help people to develop an awareness of gender languag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Ultimately, it is also hoped that human beings can build harmonious
languages to communicate more effectively and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 across genders and cultures.
范文三: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小议
摘要:外语教师应该通过开展外语教学研究来学习先进外语教学理论、总结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从几种最经典、最常用的研究方法谈起,评介集中方法的优势及适用的研究情景,以期有助于外语教学研究者选择适当的方法开展外语教学研究。
关键字: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研究 研究方法
身为一名一线外语教师,经常会在教学实践工作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有时还会尝试调整或者改变来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 以学生为中心" 、" 学生自主学习" 等理念的普及,微课、慕课等全新的" 教学形态" 正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为当前的外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理应不断学习新方法、新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这些看似很宏观、很空洞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微观化、具体化,毕竟,笔者认为,外语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外语教学服务,促进外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但如何将一个外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变成一个可以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怎样一步步开展前期的调查、收集数据,怎样加工和分析数据,怎样写出研究论文,这需要我们以更加深入的学术视角看待外语教学,探讨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它们,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五花八门,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分类,如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质化分析等。其中最为广大研究者熟悉的有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有声思维法、实验研究法等。以下将以这几种方法为中心,介绍几种方法的优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环境。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都是外语教学领域常见的研究和数据收集方法。问卷调查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所选样本可以很大,实施起来费用低廉效率高,被调查者可以匿名回答的,从而收集到较多的数据;访谈调查法调查者直接开展且受制于人数限制,样本数量往往较小,费时费力。有时还会遇到被调查者不配合的情况,影响数据的收集。从结果来看,问卷调查的结果比较整齐统一,便于研究者统计。访谈调查法的结果可能由于被调查者的不同而千差万别,研究者难以控制和统计。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各有其优缺点,研究者还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为好。
观察法是外语教学研究领域使用广泛的另一种方法。研究者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对教师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法、策略和行为等进行观察,观察学习者如何使用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哪些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如何互动等。虽然观察的内容很多,仍需注意掌握方式方法。首先,不能受限于某一次观察的结果,必须多次观察,认真观察;其次,观察前应制定计划,且计划应有变通性,根据被观察对象随时调整变化;第三,对观察到的内容,包括观察者的主观感受要及时记录,作为后续开展研究工作的依据。
有声思维法,又称有声思维资料分析法,来源于心理学研究,是将大脑里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有声化。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受试者在进行试验任务时尽可能说出大脑的思考内容,研究者用摄录设备记录这一过程,之后把受试说出的话转写为书面文本,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对有声思维法的质疑一直存在,主要有方法效度不高、对被试者的思维活动有反作用力、进而影响其思维活动、语言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思维活动、受试者说话的语气无法在转写文本中反映出来、实验获得的数据无法与其他方法的研究数据相互印证形成支撑以及研究者和被试者均需经过一定的培训。因此,这一方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实验研究法的目的是探究某些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为了达到研究目的,研究者会就研究结果提出预测或假设,建立某种环境或条件,控制或操纵某些因素,例如让受试者接触某种变量,再测量或观察实验处理的效果。与问卷调查和观察法的区别在于,实验研究法对研究环境施加人为的调控。另外,为了探究实验处理即自变量的效果,实验中要对无关变量予以控制。为了做好实验研究,研究者应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问
题和具体的研究假设,包括做好受试者的抽样以及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好测量工具和研究进行的程序。实验后,用恰当的方法分析和讨论获得的数据,才有可能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实验研究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受试者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等难以具体化、标准化。因此,实验研究法对于主要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外语教学研究来说并不完全适合,或者说,不应成为开展外语教学研究的主要或唯一方法。
行动研究是外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对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探究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研究问题由教师自己提出,研究对象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教学以及与自己的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目的就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是教师能更新理念和提高教学技能。在行动研究中,教师不但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也是研究成果的使用者。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系统地使用各种方法如观察、录音、录像、记录日志、观察笔记等方法去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说,行动研究是外语教师发现、提出问题,以及反思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行动研究的实施不但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能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相较于实验研究,行动研究中人为控制因素较少,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更适合广大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开展。 个案研究是对某一个个案或案例进行深度、集中的探究,但也可以包括对几个个案或案例的探讨。个案研究以多渠道的方式获取数据,可以跨越一定长度以可以在某一时段进行。个案研究作为对某一类型食物中个体的研究,它的研究结果不一定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不一定能推广到其他同类事物中。但是个案研究通过对个例的深度挖掘,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更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综上,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利弊,没有哪一种方法称得上十全十美。广大外语教学研究者还是应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选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范文四:《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教学研究》
考试范围题解
一、客观题(此题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 , 占考试题的30分)
1、 教学法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根据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门方法和技能体系。
2、 处理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关系的两种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两大派别是唯理派与习惯派。
3、 我们认为,“能力—知识—能力”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这条路子是从培养语言能力着手,在此基础上把知识的传授融合于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当中,知识借助能力的逐步养成而深化
与巩固,并促成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4、 我们认为全部教学过程应该是内容统帅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样做不仅不会削弱语言形式方面的训练,由于形式依附于其所表达的内容,反而更有利于对语言形式的掌握。
5、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语法为纲的翻译法为主。我们要改变成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
6、 交际性原则是中学英语教学法中第一条教学原则。交际性原则主要是根据语言的功能和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提出来的。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语言就是为了交际(包括口头和笔头)。因此,在语言、词汇、语法教学中,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都要考虑语言的使用价值和各种功能的表达形式。
7、 交际训练的特点是交际水平上的,综合整体性的而尽量少用分散的单项训练;以意念为中心而不要片面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训练。
8、 交际性训练的过程包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缺一不可,没有前者就不可能培养出真实的交
际能力。
9、 听说读写是语言本身的四种表达能力,必须全面培养。
10、 听说是口语,听是基础,说是结果。听是说的前提,说是听的提高。
11、 读写是笔语,读是基础,写是结果。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提高。
12、 听读是领会阶段,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它是领会和吸收的过程;说写是表达阶段,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
13、 听说读写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14、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15、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是孔子说的。
16、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7、 “授人一鱼,不如授人一渔。”这是我国古代一句富于哲理的名言。无独有偶,美国有句
完全一样的民谚。
18、 言学与英语教学法的关系极为密切。有什么样的语言学,就有相应的教学法体系。如转换—生成语法是认知法的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则是功能法的理论基础。因此语言学是教学法
的第一理论源泉。
19、 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和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布鲁纳提出学习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他们认为语言不是行为,而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任何语言都有其自己的一套规则,不按规则的语言没法说,说了谁也听不懂。因此认知心理学又叫人文主义心理学。
20、 人与人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观察、判断、逻辑推理以及作出的反应不可能完全一样,最多是大同。
21、 教学大纲分说明和大纲本文两部分。前者说明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后者系统地安排各学年、各学期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时数。
22、 中学生必须学英语的原因是现实的需要、中学教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年龄特征。
23、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是整体任务(即教育任务)和具体任务(即语言任务)。
24、 电化教学是指利用录音、录象、电视、幻灯片等教学设备进行的教学活动。
25、 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的翻译法或叫语法翻译法。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奥朗多佛。
26、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直接法。前期直接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外语教学 法家贝力子和法国外语教学法家古恩,后期直接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外语教学法家帕 默和魏斯特。
27、 20世纪30年代原苏联创立了自觉对比法。前苏联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学说是自觉对比法
的理论基础。外语和母语作为语言都是第二信号系统。母语是自幼就已形成的第二信号系统,
而外语则是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原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即母语)对新学的第二信号系统(即
外语)有着迁移和干扰作用。如何充分利用、依靠并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来学好外语,这
是自觉对比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
28、 20世纪40年代美国创立了听说法。听说法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F.B .Skinner)
等人。
29、 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视听法。视听法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古根汉(G.Gougenhein)、
里文斯(P·Rivenc)等人。
30、 20世纪60年代原苏联创立了自觉实践法,自觉实践法的代表人物是原苏联的心理学家别利亚耶夫(B·V·Bely -ayev)。
31、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创立了认知法。认知法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卡鲁尔
(J .B .Carroll)。认知心理学是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代表人物是前文提到的布鲁纳(J .S .Bruner)和乔姆斯基(N.Choumsky)。
32、 20世纪70年代英国创立了功能法。功能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特里姆((J.L. M .Trim)和威尔金斯(D .A .wil-kins)等人。
33、 除了八大流派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教学法流派,如沉默法(The silent way)、暗示法
(suggestopedia )、咨询法(counseling-learning)、全身反应法(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折衷法(Electic Ap -proarh)。
34、 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物质外壳;语法是语言的框架,是用词造句的规则;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35、 词汇掌握得多少和掌握得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程度。词汇掌握的越
多,越牢固,越准确,口笔语的能力也越强。可以说,一个学生的词汇量的多少和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他的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36、 语法是构成语言的规则,或者说是词的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规则的总和。
37、 只有课文教学才是掌握语言的有效途径。
38、 要做到每堂课都有重点,但重点不能太多,否则就没有重点了。课文中的难点要在备课时
就做好充分的计划。
39、 课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挂图、简笔画或幻灯片等电化手段创造情景。
40、 课文整体教学是以现在科学的“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的。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一门系统科学,具有三条原理:整体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
41、 整体教学的程序为:预习自学—讲练启发—复习巩固—阅读提高的四步。预习自学—整个
教学的基础;讲练启发—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复习巩固—知识系统和强化;阅读提高—“双基”能力的落实。
42、 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能力中
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43、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44、 阅读能力包含两种不同的阅读水平: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和交际性阅读水平。语言知识点
阅读水平是交际性阅读水平的基础,交际性阅读水平是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和指导阅读方法上都应注意这个问题。
45、 阅读的困难有:知识性的困难、表达性的困难、习惯性的困难、领悟性的困难。
46、 听说法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来编写教材,所以又叫结构法。
二、术语翻译(此题型分英译汉和汉译英,考10小题,占考试题的10分)
47、 教学法——methodology ;方法——method ;用法——usage ;使用——use ;
48、 机械操练——mechanical drill ;有意义操练——meaningful drill ;交际性操练——
communicative drill ;
49、 信息沟——information gap ;输入——input 输出——output
50、 中继语言——interlanguage ;刺激—反应学说——S—R—Bond ;发现学习——
discovery learing
51、 普遍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 ;表层结构—
—surface structure ;普遍语法——general grammar
52、 教学目的——aim of teaching or teaching aim ;教学目标——objective of
teaching or teaching objective
53、 复习——Revision;介绍——Presentation;操练——Drill;练习——Practice;书面巩固
——Consolidation
54、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Never forget class struggle ;贫下中农——poor and lower
middle peasants ;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批判会——criticism meeting
55、 沉默法——The silent way ;暗示法——suggestopedia ;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
全身反应法——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折衷法——Electic Approach ;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 阅读法——Reading Method
56、 直接法——Direct Method 又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 又叫口语法——Oral Method
又叫新式法——New Method 或改革法——Reform Method 。
57、 通过说话学说话——Learn to speak by speaking
58、 听说法——Aural-oral Method 或Audio-Lingual Approach 又叫结构法——Structural
Approach 又叫句型教学法——Pattern Method 也叫口语法——Oral Approach 又叫军队法——Army Method 。
59、 等译词——eguivalent
60、 识别阶段——Recognition Stage ;模仿阶段—— Imitation stage ;重复阶段——
Repetition stage ;变换阶段——Variation stage :替换-Substitution 、转换-Conversion or transformation 、扩展或合成-Expansion or combination ;选择阶段——selection stage
61、 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 或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又叫功能-意
念法——Functional – Notional Approach 。
62、 重合——Coincidence ;交叉——Intersection ;相离——Exclusion 。
63、 归纳法——Inductive method ;演绎法——Deductive method ;系统化——
sys-tematigation ;
64、 信息——information ; 储存——store 。
65、 接收——reception 。
66、 手势——gesture ;言语——speech ;文字——writing ;朗读——oral reading ;默读—
—silent reading ;假读——oral – pseudo reading ;快速阅读——fast reading ;略读——skimming ;精读——Intensive reading ;泛读——Extensive reading 。
67、 文章的内容和语言——content study reading and linguistic study reading .
三、简答题目录(此题型考6道题,占考试题的36分)
68、 教学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69、 教学法包含哪些内容?
70、 外语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71、 哪三个问题构成教学法体系的认识基础?
72、 外语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什么?
73、 传统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
74、 现代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
75、 交际性训练的含义是什么?
76、 如何贯彻交际性原则?
77、 如何理解四会能力的联系?
78、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9、 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是什么?
80、 对一本教材的评估标准是什么?
81、 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82、 简述语言学、心理学的理论对外语教学的作用。
83、 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84、 中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英语?
85、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86、 如何使用统编教材?电化教学的作用和分类是什么?
87、 熟记外语教学法的八大流派极其代表人物。(重点题)
88、 词汇教学的意义是什么?高中阶段词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89、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什么?
90、 英语词汇的特点是什么?
91、 词汇教学的要点与方法是什么?
92、 怎样防止和克服遗忘?
93、 如何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
94、 语法教学的要纲是什么?
95、 语法教学的难点是什么?
96、 自觉对比法的教学原则是什么?
97、 语法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98、 语法教学有哪些方法?
99、 怎样选典型句?(重点题)
100、 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101、 课文教学要领中要做到哪三个联系?
102、 讲解课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3、 背诵课文有什么好处?
104、 课文教学的难点是什么?
105、 课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
106、 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07、 整体教学的教学程序是什么?
108、 阅读教学的困难是什么?
109、 朗读的过程包括哪三个方面?默读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
110、 什么是精读?什么是泛读?二者的关系如何?
111、 什么是SQ3R阅读法?
112、 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和交际性阅读水平的关系是什么?
113、 如何培养阅读技巧?
114、 培养阅读能力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四、论述题目录(此题型考2道题,占考试题的24分)
115、 论述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关系。
116、 为什么要贯彻交际性原则和采用交际性训练?
117、 论述翻译法、听说法、直接法、功能法、暗示法等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教学原则、特
点、教学过程极其评价。(重点题)
118、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词汇教学?(重点题)
119、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语法教学?(重点题)
120、 课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重点题)
121、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课文教学?
122、 论述课文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极其优缺点比较。
123、 课文整体教学的意义有哪些?
124、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整体教学?
125、 怎样培养阅读能力?或举例说明如何提高阅读教学?
126、 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重点题)
三、简答题答案(此题型考6道题,占考试题的36分)
68、教学法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答:教学法是一门综合学科,是根据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
教育学的理论并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门方法和技能体系。
69、教学法包含哪些内容?答: 教学法所包含的内容有:如何认识和遵循教学大纲;如何评估
和使用教材;如何用语言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实践;如何应用教学运则;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综合利用各种流派;如何采用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智力。
70、外语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的能力,是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而培养这种能力应是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的自始至终的任务。
71、哪三个问题构成教学法体系的认识基础?答:有三个问题可构成教学法体系的认识基础:外
语教学的目的任务;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关系;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关系。
72、外语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什么?答:我们认为全部教学过程应该是内容统帅形,形式为
内容服务。这样做不仅不会削弱语言形式方面的训练,由于形式依附于其所表达的内容,反
而更有利于对语言形式的掌握。
73、传统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答:传统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语法
为纲的翻译法为主。
74、现代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
75、交际性训练的含义是什么?:答:交际性训练的含义:(1)按照为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的要求
而进行的训练,一切训练活动应尽量带上交际训练的性质。其特点是交际水平上的,综合整体性的而尽量少用分散的单项训练,以意念为中心而不要片面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训练。(2)整个外语教学就是交际性训练的过程。课内外各种活动,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都以交际活动的形式出现,都带上交际训练的性质。总之,交际性训练的过程包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缺一不可。
76、如何贯彻交际性原则?答:贯彻交际性原则尽量做到三个为主:(1)口头为主(2)以语言
练习为主(3)以学生间的活动为主。
77、如何理解四会能力的联系?答:(1)听说是口语,听是基础,说是结果。听是说的前提,说
是听的提高。读写是笔语,读是基础,写是结果。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提高。(2)听读是领会阶段,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它是领会和吸收的过程;说是表达阶段,是由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它是表达和复用的过程。(3)听说读写的排列顺序反映了语言的本质,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78、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1)采用情景
教学和电化教学(2)弥补国内统编教材的不足。(3)运用一些辅助的教学方法。(4)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79、教学大纲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教学质量检验的依据,是
考试检查的依据,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估的依据,否则无法评价教材(1)教学大纲是个指导性文件,既规定外语学科总的目的要求,又规定每学年、每学期的具体的目的的要求;既有语言知识的要求,又有语言能力的要求。(2)教学大纲分“说明”和天纲本文两部分,前者说明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后者系统地安排各学年、各学期的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时数。
80、、对一本教材的评估标准是什么?答:对一本教材的评估标准是:(1)要看教材的内容是否
有实用性(2)要看教材内容的重复率高不高(3)要看教材内容的题材和体裁是否广泛(4)看其课文部分与练习部分的联系(5)要循序渐进
81、新教材有什么特点?答:(1)更符合新大纲的要求;(2)更符合交际性原则;(3)有利于采
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4)寓思想教育于新教材之中;(5)采用循环式编排方法,系统编排教学内容,保证基础,区别要求,减轻了学生负担;(6)注意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开发;(7)向学生展示了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8)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82、简述语言学、心理学的理论对外语教学的作用。答:(1)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法的关系密切。
有什么样的语言学,就有相应的教学法体系。如转换生成语法是认知法的基础;社会语言学是功能法的理论基础。因此语言学是教学法的第一理论源泉。语言学在不断发展,教学法也跟着不断发展。语言学的发展大致以70年代为界。语言学的发展给教学法提出了新的课题:教学法必须要跟上去,否则学了不会用,没有用。因此,教学法如何跟上时代的需要,如何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就必须要受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2)心理学与英语教学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心理学说成是教学法的第二理论源泉。反应在教学法上的心理学的两种不同的派别是:A、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学习语言都是从语言的最小单位开始,如先从音到词,然后再逐渐到词组到句子。我们原统编初中教材中大量的Patten Drills 就是根据这个理论编写的;B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学会语言的本领,因为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普遍语法;他们还认为人与人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观察、判断、逻辑推理以及作出的反应不可能完全一样,最多是大同。
83、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是什么?答:教学目的带有方向性的性质,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
的具体化,使教学目的成为可操作、可测量的具体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决定的,而教
学目的要以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来保证落实和检查其达到目的的程度,否则教学目的就成了不可捉摸的空中楼阁,无法指导教学和检验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作用在于指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方法。
84、中学生为什么必须学习英语?答:(1)现实的需要(2)中学教学的性质所决定(3)年龄特
征。
85、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答:(1)整体认为(即教育任务):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
顽强意志和品质。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师必须对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指导不同的学习方法。(2)具体任务(即语言任务):具体任务就是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对语言、词汇、语法和听、说、读、写的各项具体要求。
86、如何使用统编教材?电化教学的作用和分类是什么?答:(1)指导预习和复习(2)要根据
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安排重点、难点(3)循环往复(4)不要包办代替,而应大胆放手(5)课堂上解决问题,向45分钟要质量(6)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电化教学的作用是:A、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B、有助于强化记忆,获取语感C、有利于摆脱各地方音的影响,以及用汉语注音去读外语,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电化教学的分类有听觉形象类、视觉形象类、视听决形象类。
87、熟记外语教学法的八大流派极其代表人物。(重点题)答: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的翻译法或
叫语法翻译法。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奥朗多佛。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直接法。前期直接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外语教学法家贝力子和法国外语教学法家古恩,后期直接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外语教学法家帕默和魏斯特。20世纪30年代原苏联创立了自觉对比法。前苏联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学说是自觉对比法的理论基础。外语和母语作为语言都是第二信号系统。母语是自幼就已形成的第二信号系统,而外语则是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原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即母语)对新学的第二信号系统(即外语)有着迁移和干扰作用。如何充分利用、依靠并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来学好外语,这是自觉对比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20世纪40年代美国创立了听说法。听说法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F.B .Skinner)等人。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视听法。视听法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古根汉(G.Gougenhein)、里文斯(P·Rivenc)等人。20世纪60年代原苏联创立了自觉实践法,自觉实践法的代表人物是原苏联的心理学家别利亚耶夫(B·V·Bely -ayev)。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创立了认知法。认知法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卡鲁尔(J .B .Carroll)。认知心理学是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代表人物是前文提到的布鲁纳(J .S .Bruner)和乔姆斯基(N.Choumsky)。20世纪70年代英国创立了功能法。功能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特里姆((J.L. M .Trim)和威尔金斯(D .A .wil-kins)等人。 除了八大流派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教学法流派,如沉默法(The silent way)、暗示法
(suggestopedia )、咨询法(counseling-learning)、全身反应法(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折衷法(Electic Ap -proarh)。
88、词汇教学的意义是什么?高中阶段词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答:语音是语言的基础,语言的
本质,语言的物质外壳;语法是语言的框架,是用词造句的规则;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掌握的多少和掌握得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准确程度。它不仅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听说读写也同样密不可分。词汇掌握的越多,越牢固,越准确,口笔语的能力也越强。可以说,一个学生的词汇量的多少和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他的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中阶段词汇教学的目的有下面几点:(I)要使所学词汇的绝大部分达到复用式掌握。(2)培养学生获取和扩大词汇的能力。(3)掌握基本构词法,能根据派生词的形状判断出此类和词义。(4)掌握单词的基本用法和惯用法。(5)能运用两千左右词汇进行阅读。
89、词汇教学的难点是什么?答:词汇教学的难点与英语词汇本身的特点有关。英语词汇的特点:
(1)音形不一致(2)同义词、近义词太多,大部分同义词仍存在意义上的差别。(3)一词多义或一词多类和习语。(4)组成词组时与汉语的表达方法完全不同,没有完全对等的词。
虚词比实词难懂难学。(5)虚词比实词难懂难学。
90、英语词汇的特点是什么?答:英语词汇的特点:(1)音形不一致(2)同义词、近义词太多,
大部分同义词仍存在意义上的差别。(3)一词多义或一词多类和习语。(4)组成词组时与汉语的表达方法完全不同,没有完全对等的词。虚词比实词难懂难学。(5)虚词比实词难懂难学。
91、词汇教学的要点与方法是什么?答:(一)音、形、义、结合,听、说、读、写结合。(二)
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要有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明显转移:从感性知识逐渐转移到理性知识,由机械记忆逐渐过渡到理解记忆。具体讲:(1)词不离句,句不离文。(2)通过构词法来讲解词汇,可以培养学生获得和扩大词汇的能力。(3)通过定义法来讲解词汇。(4)用旧词来讲解新词。(5)运用各种关系和语言环境。(6)用联系法。(7)英汉对比。(8)重视常用词汇、常用词组教学。
92、怎样防止和克服遗忘? 答:.(一)对待遗忘现象的认识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任何人都不
例外。(二)防止和克服遗忘现象所采取的措施(1)复习对刚学过的词汇应该多加复习。(2)改进教学方法要使学生第一次接触词汇时,能对该词汇有一个生动鲜明的印象。(3)要正确指导学生记忆词汇的方法。
93、如何认识语法教学的意义?答:语法是构成语言的规则,或者说是词的变化规则和用词造句
规则的总和。语法教学是区别外语教学流派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语法
翻译法,采用演绎法教语法,即先教语法规则,后举例说明,同时要求学生背语法规则和例句,在通过语法练习套用规则。以行为主义心理为理论基础的听说法则强调句型教学,并以句型教学代替语法教学,通过句型训练养成语言习惯,对句型的语法采用归纳法。
94、语法教学的要纲是什么?答:(1)根据语法教学的难点来确定重点(2)精讲多练,讲练结
合,以练为主(3)语法教学必须与句型教学结合进行(4)点破语言知识点(5)语法项目的操练,要口头、书面相结合,应以口头操练为主。(6)在情景中教语法。
95、语法教学的难点是什么?答:(1)词形(2)一词多类(3)语序(4)掌握不好非谓语动词
的用法,口笔语中常常漏掉“to”,造成语法错误。(5)冠词(6)介词(7)系词(8)初学时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不分,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不分。(9)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内涵不同(10)复合句
96、自觉对比法的教学原则是什么?答:自觉对比法的教学原则是:(1)依靠母语(2)理论指导实
践,即先由语法开辟(3)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4)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5)强调书面语,口说无凭,文字才是最好的语言。
97、、语法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答:语法教学达到的目的:(1)培养学生在掌握语言规则的
基础上自觉进行语言实践的能力。(2)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知识和课文内容的能力。(3)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并扩大知识面。
98、语法教学有哪些方法? 答:(1)归纳法:归纳法是从感性到理性,有具体到一般。(2)演
绎法: 演绎法是从理性到感性,从一般到具体,也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3)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具体步骤(4)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优缺点(5)对比法对比法包括英汉对比和英
英之间的对比(6)联系法在一定时候把学到的语法知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7)复习。
99、怎样选典型句?(重点题)(1)结构上要有代表性,掌握了这个句型,能够举一反三(2)
语言上要通俗易懂,既容易上口又便于背诵(3)内容上要生动有趣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
100、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1)不要把中学外语的语法教学与大学外文系的理
论语法课混为一谈(2)要简化纲目,重点突出,不要搞繁琐哲学(3)要采用多种形式,考虑多种教学方法(4)要选好典型此或典型句(5)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
101、、课文教学要领中要做到哪三个联系?答:(1)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言语能力相联系,即把
刺激——反应和培养智力相联系。(2)新旧知识相联系。即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自然地过渡
到学习新课文。(3)课内与课外相联系。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深化,就更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以及增加与课文内容相似或有关、深浅度相近的泛读材料。
102、讲解课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讲解课文时应注意:(1)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要做
到每堂课都要有重点,但重点不能太多,否则就没有重点了。课文中的难点,要在备课时就做好分散的计划。(2)利用直观教具和直观教学手段,创造情景。课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挂图、简笔画或幻灯等电话手段创造情景。(3)要深入浅出,精讲多练。要精讲就要精选例句。(4)朗读。在讲解以后,要求学生朗读,不仅训练语音语调,而且为了巩固学到的词汇和句型。
103、背诵课文有什么好处?答:背诵课文的好处:学习外语,要求学生背课文,是非常必要的
(1)背诵课文会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口、笔语的表达能力。(2)背诵课文,可使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去记,使原来互不相关的单词和词组变成联系密切、互为依存于上下文的整体之中。(3)背诵课文,能使学生加深对外语语法概念及其规律的理解与记忆。(4)背诵课文,又能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5)背诵课文,也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背诵课文非常重要。
104、课文教学的难点是什么?答:(1)课文教学与句型教学不同(2)课文不象句型那么简单,
很难抓住重点。(3)课文教学的公式化。
105、课文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答:经过——讲解——练习——复习——应用等过程。方
法是:(1)课前预习(2)作者及背景简介(3)讲解。
106、课文整体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答:课文整体教学是以现在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信
息论为基础的。具体为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
107、整体教学的教学程序是什么?答:程序是预习自学——讲练启发——复习巩固——阅读提
高。
108、阅读教学的困难是什么?答:(1)知识性的困难(2)表达性的困难(3)习惯的困难(4)
领悟性的困难。
109、朗读的过程包括哪三个方面?默读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答:朗读的过程包括三方面:(1)
视觉辩认文字符号(visual recog-nition of words) (2)领会文字的意义(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meaning)(3)把文字转换为声音(production ofthe noise)。默读的过程包括两方面:(l)视觉辩认文字符号(visual recog-nition of words)(2)领会文字的意义(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meaning )
110、什么是精读?什么是泛读?二者的关系如何?答:根据方法和要求,阅读又有精读Inten-
sive reading和泛读Extensive reading。精读是分析性的阅读,通过对语法、语言现象的仔细分析而进行阅读,要求钻研文章的内容和语言(content study reading and linguistic study reading)。精读的材料短小精悍,着重深度。泛读是理解性的阅读,重点放在文章的内容信息。泛读的篇章较长,着重广度,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但以学生独自阅读为主。光有精读而无泛读,知识面不能扩大;光有泛读而无精读,常常圆圈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111、什么是SQ3R阅读法?答:S——survey; Q——question; R——read(reading); R——
recite (recitation);R——review (revision)。
112、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和交际性阅读水平的关系是什么?答: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通过
大量的阅读。阅读能力包含两种不同的阅读水平: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和交际性阅读水平。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是交际性阅读水平的基础,交际性阅读水平是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的提 高,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和指导阅读方法上都应注意这个问题。
113、如何培养阅读技巧?答:(l)培养视读习惯和扩大视距(2)理解句义的技巧(3)培养推测能力
(4)对不识的句子结构的理解(5)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
114、培养阅读能力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1)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读写结合起
来(2)处理好阅读与课文教学的关系。
四、论述题答案(此题型考2道题,占考试题的24分)
115、论述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关系。答:a.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语言能力的关
系是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有争议的一个理论问题。 国外有两大派别,唯理派与习惯派。b.我们认为,能力—知识—能力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这条路子是从培养语言能力着手,在此基础上把知识的传授融合于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训练之中。c.这条路子要使教学活动成为以培养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活动,通过训练内容的安排,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d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开始一段时间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照语言结构的不同自己进行归纳、对比。遵循寓知识传授于语言训练之中的路子,这个过程可反映如下特点:始终是在培养能力,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通过培养能力的方式达到逐步
加深对语法规则、语言现象的认识与掌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发现规律,从而也培养 了学生的智力。e从能力入手,知识融入能力之中的路子,不仅知识本身得以巩固,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116、为什么要贯彻交际性原则和采用交际性训练?答:.交际性原则是中学英语教学法中第 一条教学原则,主要是根据语言的功能和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提出来的。语言是交际的工语言
就是为了交际。因此,在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中,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都要考虑语言的使用价值和各种功能的表达形式。研究外语教学应将以下两项作为出发点: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促进学生各种基本素质的形成与提高。使学生养成一定的以外语为工具进行交际的能力。贯彻交际性训练尽量做到三个为主:口头为主,以语言训练为主,以学生间的活动为主。
117、论述翻译法、听说法、直接法、功能法、暗示法等产生的背景、理论基础,教学原则、特
点、教学过程极其评价。(重点题)答: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又称语法翻译 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 18世纪末产生于欧洲,在18世纪以前尚未形成教学法, 只是欧洲的一些学者和上层人物研究欧洲古代的文化和历史,方法是通过自读用拉了语、希腊语
写的书籍,因此又叫阅读法(Reading Meth-od)。拉丁语和希腊语是死的语言,不能进行口语交际。到了18世纪末,欧洲各国学校开设了外语课,就沿用了这种古老的方法进行教学。
【1】翻译法的教学原则、特点和过程:(1)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
(2)以语法为纲。教学过程是一切以语法为主,从词法到句法,要求学生背诵语法规则和例句。(3)通过两种文字逐字逐句地对译、比较来学习外语。把外语译成母语或把母语译成外语,这是主要的教学手段。(4)教学过程是词一一一句一一一文,按部就班。(5)课文与语法分开。语法和课文各自
成一套体系,各自有其目的、要求、内容。
【2】.翻译法的优点:(l )翻译法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这种方法不断地变化、改进、发
展和完善。因此目前我国很多中学的高中教学仍然沿用翻译法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2)培养出来的学生阅读能力强,翻译能力强。通过翻译,不仅掌握外语,反过来又指促进汉语水平的提高。(3)分析能力强。因为翻译法是以语法以纲,通过语法语义的分析来进行教学,因此对课文中的语言现象学得深.掌握得比较正确和牢固,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4)书面能力强。(5)教学方法简单。一本书、,一支笔即可进行教学,对教学条件无特殊要求,不需要准备什么直观教具。
【3】.翻译法的缺点:(1)重文轻语。重视书面文字,忽视口语教学。任何语言都有口头和
书面两种表达形式。重文轻语实际上本末倒置,没有抓住语高的本质。(2)忽视语音、语调。
(3)过分强调语法、语言的正规,相对地忽视了语言的习惯,忽视了在社会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的语言。学生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句子尽管很正规,语法无错误,但有时显得拘谨,不符合语言习惯。(4)忽视语言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教学方法死板,变成教师讲学生听或记,课堂气氛
沉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接法(Direct Method):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发展了,现代化的交通工
具出现了。资本主义需要向外扩张。翻译法己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于是产生了直接法。直接法又叫自然法( Natural Method)(主张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又R6}口语法(Oral Method)(强调口语),又叫新式法(New Method)或改革法(Reform Method)(把翻译法说成是过时了的旧式法)。前期的直接法主张排斥本族语和翻译,不用形式语法,直接用外语思考、学习、运用(三直接)。这种论点的理论根据是”幼儿学语”论,后期的直接法主张培养学生掌握四会能力。听和读是消极地领会语言,说和写是积极地活用语言。教学的顺序是先听说后读写,要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允许适当使用本族语。
【1】.直接法的教学原则:(1)用直观的方法学,即用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表情等用
教儿童学习母语的方法,通过说话学说话”(Learn to speak byspeaking)的方法来学习外通过直观教学,使外语与思想(思维)直接联系,不用翻译这一“中介”过程。(2)通过句子来教单词,而不是孤立地教单词(句型教学就是根据这个原则)。(3)通过归纳的方法来学语法,即先讲语言材料,然后把语言材料中的语法进行归纳,实际上是把语法处于次要地位。
(4)通过嘴、耳、手等器官来感受知识,而不要通过抽象思考去认知语言,要在开始阶段把语言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由具体到抽象.由近到远。
【2】.直接法的优点:直接法在外语教学法的历史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优点是: (1)
重视语言实践和语言习惯,学到活的语言,符合交际性原则,学以致用,学用一致。<>
【3】.直接法的缺点:(1)青少年本族语己经牢固形成,而且有思维能力。应该利用这一有利
条件,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但直接法只看到母语对学习外语的不利因素,而没有看到其有利因素,不顾语言环境这一特殊性,不顾中国人学外语的特殊性,人为地硬性排斥母语。(2)掌握语言必须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直接法片面强调了口语.而对书面语不够重视(直接法本身也在发展,目前在教学中已逐渐改变这种重口语、轻书面语的倾向)。(3)对掌握的知识不够踏实,只求表面的迅速、流利,而没有进一步的深入钻研。(4)忽视语法的作用。单凭机械模仿、反复操练、背诵、口头复述等方法,缺乏用语言规则来指导语言实践。
听说法(Aural一一oral Method或Audio一Lingual Approach)听说法是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来编写教材,所以又口L!结构法(Structural Ap-oach)。所编教材以句型为中心,故而又叫句型教学法(P attern Method)。初期的听说法主要通过口头来训练,因此也叫口语法
(Oral Approach)。此法最初从美国军队中开始试行,又叫军队法(Army Method)。Approach是指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路子和理论,而Method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听说法产生于钧年代的美国。美国在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前一向不重视外语学习。主要原因是:(1)美国建国历史不长。美国政府和人民把主要精力用于本国的建设。实行孤立政策,不与别国打交道。(2)美语与英语相同。英语是世界通用语。所以美国国内对外语教学不重视,开设的语种也不如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最初的听说法是以听说为手段,达到听说的目的。
早期的听说法有很大缺点:(l)只会听说不会读写,培养出只会口语的文盲;(2)只会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教学方法简单。现代的听说法与最早的听说法已大相径庭,有很大的改进和完善。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L. Bloom Field)等人认为语言是声音符号系统,是纯粹的结构形式系统,是一套习惯。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殊的句子结构、表达方式。
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张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找出相同或不同的句子结构,从而作为编 写教材的重点。
听说法的教学原则:(1)听说领先②排斥母语(3)要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用语和习惯用 语,包括方言土语。(4)以句型为中心(5)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材编写原则和教学重点。 听说法的主要优点如下:(1)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对初中阶段的教学很
有作用,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2)以句型操练为中心全面进行四会的训练.并建立一整套形成自动化言语习惯的练习体系;(3)以外语讲课为主,严格控制使用本族语;(4)听说领先,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读写的能力。
听说法的主要缺点如下:(1)过分强调机械的句型操练,忽视句组成话语的内容有联系、有情景的真实交际能的培养;(2)忽视语言知识、语法规则和理解能力对外语教学的作用;(3)强调刺激—反应,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语言仅看成是一系列自动的习惯。(4)不能作为整个中学阶段唯一的教学方法。目前初中阶段的听说法实际上已经综合了视听法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叫功能一一意念法(Functional -Notional Ap-proach)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欧洲共同体国家,中心是英国。功能指的是语言行为,即用语言来叙述事情和表达思想。意念指的是内容,也就是以特定的交际需要和目的出发,规定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功能法是以学习语言的目的和语言的各种功能的表达形式而制定的一种教学法,是近十年来颇为风行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之一,70年代开始传人我国。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在进行交际时,有下面八个要素:(l)情景:语言的内容受情景的制约,即不同的情景确定不同的语言内容。(2)功能:强调语言在交际中被用来“做什么”,即语言的表达形式。(3)意念:高功能作用的对象。(4)社会、性别、心理作用(5)语体 (6)重音和语调(7)语法和词汇(8)辅助语言特征:即通过手势、表情、动作等来表情达意。 功能法的理论基础:(1)社会语言学:功能法的创始人为英国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D .A .Wil-kins)、特里姆(J .L .M .Trim)等人。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进行社会交际,为社会上各项交际活动服务。而任何一项交际活动都包括两个方面:a.
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说话的内容;b .说话内容的表现形式。前者叫意念,后者叫意念表达法(形式)。功能法主张学习语言应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法。(2)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指出,言语交际的心理过程有两个方面:运用语言代表什么思想,即要说什么内容;怎样来表达语言的内容,即语言表达的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从不完善的中继语言逐步
向完善的语言过渡的过程。
功能法的教学原则:(1)以功能意念为纲.编写教材。由于学习目的不同,因此要针对学习对象的具体目的和实际需要,以功能意念为纲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材,制定具体的功能意念项目和听、说、读、写的具体要求及采用具体。(2)在话语中培养交际能力。直接法、听说法都是以句型为单位,功能法则是以话语为中心,话语是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功能法强调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求通过上下文和在真实情景中训练和表达各种功能。通过话语训练可以向学生展现一个丰富语言环境,既能增强学生的语感,又能培养真实的交际能力。(3)不随时纠错。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出现错误是一种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也就是还不完善,最后必然会随着语言训的深人、广泛,循环反复而达到自行逐步克服的完善地步。(4)教学过程交际化。从交际的目的出发,达到外语教学过程的交际化,这也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大革新。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设情景,或用模拟情景,或尽量创造真实情景,并在课外创造外语环境时更好地复习和运用课堂上训练过的各种功能项目。从课堂练到练习形式和内容都应尽量避免脱离交的情况。对功能法的评价:
功能法是一种年轻的方法体系,但已显示了它的优势。
目前我国采用的新教材就是以结构功能的教学原则编写的.就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
其优点是:(1)培养学生真实的交际能力。(2)课堂教学走向交际化。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兴趣盎然。
其缺点是:(l)单纯采用功能法在我国中学条件还不够。因此,必须综合其他的教学法,尤其到了高中阶段。(2)语法不系统。语法的系统性与功能项目的编排顺序尚不能达到很好的结合
和统一。(3)基本上不做词汇工作。这同教学大纲的要求尚有很大距离。(4)对学生错误不纠正,并不符合中国学生学外语的教学特点。(5)课堂安排不能做到完全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常常出现难易程度不等的语言形态和结构,如前面的功能项目很难,但后面的却反而好掌握,造成语言功能项目与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协调。(6)从播放的“Follow me“材料来看,
跨度太大。
暗示法(Suggestopedia): 暗示法不属于八大流派,但这种教学法近十年来正在兴起,特别对培养宾馆服务员和出国人员的短期培训班效果很好,其中有些方法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借鉴、采用暗示法产生于60年代中期,是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大夫格奥尔基.洛扎诺夫的一种
治病的方法,目的是为了使病人恢复记忆力,提高理解力,增强想象力。
对暗示法的评价:(1)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活跃课堂气氛。(2)中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采用暗示法的合理部分,但全部用暗示法,特别高中阶段并不合适。(3)用暗示法教学,学生人数不能多。(4)教师要具备各种素质,特别是音乐素质。如果自己不懂音乐,就很难选配音乐材料。(5)对有些非重点中学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又不愿学习,如用此法,反
而起反作用。
(三)如何认识和运用各种流派
了解各种教学流派的优缺点,去粗取精,借鉴各流派中合理的有益的东西。
118、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词汇教学?(重点题)答:(一)音、形、义、结合,听、说、读、写结
合。(二)高中阶段的词汇教学要有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明显转移:从感性知识逐渐转移到理性知识,由机械记忆逐渐过渡到理解记忆。具体讲:(1)词不离句,句不离文。(2)通过构词法来讲解词汇,可以培养学生获得和扩大词汇的能力。(3)通过定义法来讲解词汇。
(4)用旧词来讲解新词。(5)运用各种关系和语言环境。(6)用联系法。(7)英汉对比。(8)重视常用词汇、常用词组教学。
119、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语法教学?(重点题)答:(一)、语法教学的要纲(1)根据语法教学的
难点来确定重点(2)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3)语法教学必须与句型教学结合进行(4)点破语言知识点(5)语法项目的操练,要口头、书面相结合,应以口头操练为主。
(6)在情景中教语法。(二)、语法教学的方法:(1)归纳法:归纳法是从感性到理性,有具体到一般。(2)演绎法: 演绎法是从理性到感性,从一般到具体,也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3)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具体步骤(4)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优缺点(5)对比法:对比法包括英汉对比和英英之间的对比(6)联系法在一定时候把学到的语法知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7)复习。(三)、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不要把中学外语的语法教学与大学外文系的理论语法课混为一谈(2)要简化纲目,重点突出,不要搞繁琐哲学(3)要采用多种形式,考虑多种教学方法(4)要选好典型此或典型句(5)不同阶段采用不同方法。 120、课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重点题)答:【1】“句型教学与课文教学相结合,以课为
中心,金面培养四会能力”,这是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2】.为什么要以课文为中心?这是因为:①课文是教材的中心,是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最好的教学形式和最好的综合教学材料。②课文教学是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课后进行复习的主要内容。只有通过课文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扩大知识的能力。③只有通过课文教学才能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课文教学的目的是以课文为中心,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化知
识为技能,培养学生准确、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3】课文教学的目的(重要性):(l)把语言三要素有机而自然地结合起来。通过完整的内容、真实的情景,在各种题材和体裁中学习语言知识,要比孤零零地学词汇、句型、语法规则效果更好。(2)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听说教学
121、例说明如何进行课文教学?答:【1】.寓思想教育于课文教学之中。思想教育是中学教育的
一个重要内容。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力法就是通过课文教学自然结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启迪。 【2】.注意精与泛结合,质与量并重。精与泛的关系和质与量的关系密切相关。课文教学的精读既要求理解内容,又要求掌握语言现象,重视质的要求;泛读则只要求读懂或基本读懂,但要求一定的速度和阅读量。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精与泛”、“质与量’的关系。 【3】.要做到三个联系(或三个结合)。(1)传授语言知识与培养言语能力相联系,即把刺激—反应和培养智力相联系。(2)新旧知识相联系。即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自然地过渡到学习新课文。(3)课内与课外相联系。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深化,就更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以及增加与课文内容相似或有关、深浅度相近的泛读材料。【4】抓重点。
【5】.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做法。【6】.要提高朽分钟的质量。
122、述课文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法极其优缺点比较。答:过程及具体做法是:【1】课前预习:(1)
找出重点词汇和词组,让学生先查词典;(2)找出语法结构和内容难以理解的句子让他们查阅有关的参考书;(3)根据内容划分课文段落;(4)提出几个简明扼要、富于启发性的思考题。【2】作者及背景简介【3】讲解:(1)用英语讲解或词组(2)归纳习惯用语,动词短语,词的搭配,常用句型等。(3)改换句型。(4)简化句子(5)分析难句、长句(6)改句法(7)翻译(8)造句(9)联系法。讲解课文时要注意:(1)重点突出,难点要分散。
(2)利用直观教具和直观教学手段,创造情景。【4】巩固和检查:(1)背诵(2)回答问题(3)还原翻译(4)复述课文(5)听写、缩写、改写(6)阅读理解练习。
123、文整体教学的意义有哪些?答:(1)整体教学能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2)整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整体教学符合课文内容本身的科学性、逻辑性、语言的连贯性和综合性。 (4)整体教学有利于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因为割裂教学的原则必然导致方法上的千篇一律。(5).整体教学有利于“全面训练,侧重阅读”的教学原则。(6)整体教学符合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这一人类认识发展规律。
(7)整体教学在改革教法的同时,把重心移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为开创教学改革新领域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根据。
综上所述,课文整体教学同传统的“块块教学”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着重文章内容的理解,后者着重语言结构的分析;前者着重培养能力,后者着重传授知识;前者强调教、学、用的结合,并以“用”为目的,后者则以教为中心;前者强调大量、快速阅读,后者则强调少而精。
124、举例说明如何进行整体教学?答:整体教学的教学程序程序是预习自学——讲练启发——
复习巩固——阅读提高。预习自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讲练启发——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复习巩固——知识的系统化和强化。阅读提高——双基能力的落实。具体做法是:第一步:指导预习,启迪思维。在预习阶段教师应做如下工作:(1)设计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作业,其内容包括预习要求和预习作业两部分。(2)精心组织指导,处理好叫与学的关系。
(3)检查性的预习课。第二步:讲练启发,突出重点。具体做法如下:(1)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整体性课文教学。a再次听录音b自由会话c按中心词、关键词列纲复述做口头或笔头的各种形式的练习。(2)突出重点、难点,精讲多练,即解决学生在预习课时提出的重点、难点。第三步:复习巩固,及时强化。(1)巩固四会能力,进行全面训练(2)考察和纠错。第四步:阅读提高、培养能力。我省还有的中学进行“七步骤英语整体教学法”的尝试。这七个步骤是:①适当集中。集中识词,集中学语法。②课文整篇呈现。③分段讲授。④默读、朗读、熟读、快读、背诵、复述。⑤课文中出现的句型、语法、词汇的集中强化训练。⑥课文的改写、缩写或扩写,如有的将《丢失的项链》一课改写成故事,有的将《礼物》一课改写成短剧,有的学完《脚印》一课后扩写克鲁索是如何养狗的等等。对大多数科技文章都限
定100词左右进行课文缩写。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⑦“一带四”或“一带二”。“一带四”指学一篇课文带四篇同步阅读短文训练,“一带二”指学一篇课文带两篇完形填空,都是在一节课里完成。方法是学完一篇课文后,教师摸拟高考试卷自选打印四篇同步阅读短文或两篇完形填空,在阅读课上下发,限定40分钟完成,教师用5分钟纠正答案,解疑。
从全国很多中学的试验来看,课文整体教学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
素,整体教学目前还没有全面普及。因此,我们既肯定课文整体教学的优越性,但也不要轻率地抹杀常规的课文教学的方法。
125、怎样培养阅读能力?或举例说明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答:(1)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就是通
过大量阅读。阅读能力包含两种不同的阅读水平: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和交际性阅读水平。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是交际性阅读水平的基础,交际性阅读水平是语言知识点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选择阅读材料和指导阅读方法上都应注意这个问题;(2)根据出声与否,阅读有朗读和默读,朗读是有声的阅读,默读是无声的理解。朗读可以训练语音语调,并强化记忆;默读可以增加速度,加强理解。因此要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最后达到快速阅读和略读。(3)根据方法和要求,阅读又有精读Inten-sive reading和泛读Extensive reading。精读是分析性的阅读,通过对语法、语言现象的仔细分析而进行阅读,要求钻研文章的内容和语言(content study reading and linguistic study reading)。精读的材料短小精悍,着重深度。泛读是理解性的阅读,重点放在文章的内容信息。泛读的篇章较长,着重广度,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但以学生独自阅读为主。光有精读而无泛读,知识面不能扩大;光有泛读而无精读,常常圆圈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4)SQ3R阅读法:S——survey; Q——question; R——read(reading); R——recite (recitation);R——review (revision)。(5)培养阅读技巧: a培养视读习惯和扩大视距b理解句义的技巧c培养推测能力d对不识的句子结构的理解e对意思含糊的段落的处理
(6)培养阅读能力应注意的问题是:a把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b处理好阅读与课文教学的关系。
126、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重点题)答:(1)从教学角度来看,阅读可以保持学
习外语的持久兴趣,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可以一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2).从语言本身的角度来说,任何语言最后必然要落实到文字形式才能作为知识代代相传。(3).从使用价值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价值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学习的目的。然而,阅读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最为重要。它是他们学习外语最需要的技能。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有三种:手势(gesture)、言语(speech)和文字(writ-ing)。(4).从生理原则来看,人的最频繁的智力肌体活动,是眼球的运动。人的一生用眼的时间,大大超过耳鼻嘴和身体其他的器官。阅读,离不了眼球的运动。(5).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看,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竞争日趋激烈;又为了获取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吸收国外先进经验,交流和运用科技成果,掌握国外经济动态,了解国外语言文学发展的情况??信息的传递与获得都要以极快速度进行。(6).从心理角度来看,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它不是消极被动的认识活动,而是积极地通过文字符号、语法、语义、修辞进行思考、预测意义和不断作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印证和修正,从而理解意思的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和复杂的智力活动。因此,阅读教学中对材料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可促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 注意!客观题(包括填空和选择)可在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中找,
另名词中有简答,简答中有论述,论述中有简答,用时请注意把握。
● 邮购曲阜、日照教师助学自考资料 地址:山东省苍山县新兴中学
邮编:277732 开户局号:4734017 帐户号:
00005454 密码:666666 电话:0539―5371321
手机:13869926526
● 临沂市的考生可在考试前一天到临沂市人民医院对过往东10米沈家
旅馆内购买。
● 本资料复习专用,带入考场,后果自负。谢谢合作!!!
请注意仔细阅读下面的征订通知,了解详细信息!
征 订 通 知
非常感谢您一直使用本公司提供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自学考试资料,希望您继续使用本公司2005年4月份和2005年10月份的教师助学自考资料。
事实证明我们提供的曲阜市科教中心资料效果很好,确实帮了您的大忙,同时也证明了我们的信誉。例如2004年10月份教师助学自考,我们提供的曲阜市科教中心编写的英语本科专业课程《高级英语》、《英美文学史选读》;中文本科专业课程《形式逻辑》等达到考试范围的85%以上。凡是用我们资料好好复习的,99%都能考试过关。 本轮考试我们提供的资料有:
(一) 助学自考本科新开课程。(2005年4月份考试)
中文:A、《汉语言文学教育学》,使用的教材是《语文教育学引论》B、《中文工具书》历史:C、《世界现(当)代史》D、《历史教育问题探讨》政治:E、《政治学概论》F、《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数学:G、《微分几何》H、《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物理:I、《量子力学》J、《物理教育学》化学:K、《化学教育科研方法》L、《化学教育学》生物:M、《生物教育学》N、《中学生物野外实习指导》地理:O、《区域科学原理》P、《人口地理专题研究》英语:Q、《英语写作》R、《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二)助学自考本科段补考课程。(2005年4月份进行补考的)
公共课程:S、《现代教育技术》数学:T、《概率论与数理统计》U、《数学课程论》物理:V、《电动力学》W、《物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生物:X、《生态学概论》历史:Y、《世界近代史》Z、《中国政治制度史》政治:Aa、《中国文化概论》Bb、《中国传统道德》中文:Cc、《中国现代文学史》Dd、《形式逻辑》英语:Ee、《高级英语》Ff、《英美文学选读》
(三)2005年10月份助学自考本科段新开课程(因所剩课程不多,所以这次一并预
定,请莫失良机)
数学:Gg、《数学教育学》生物:Hh、《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地理:Ii、《地理教育学》政治:Jj、《社会学概论》历史:Kk、《历史教育学》
(四)教师助学自考《全国计算机应用基础》技术证书考试(NIT)基本内容及考试范
围题解
(五)所有纯自学考试资料
以上资料,教师助学自考资料中的英语、化学、地理、计算机资料,每科(一本)为5元,其他每科(一本)均为3元,纯自学考试资料每科(一本)为5元。10科(10本、可不同专业)以下加邮费4元,10科(10本,含10科,即10本)以上,可免收邮费。20科(20本)以上,优惠18%。
邮购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邮局汇款:通过邮局汇款,务必写清您的详细地址姓名邮编联系电
话,并在汇款单背面附言栏内写明您所需资料的邮购代号(只写英
文字母)和数量,优惠部分可自行扣除。
2、 到当地邮局把资料款输入我公司帐号上,优惠部分款可自行扣除,
然后电话告知我们您的详细地址、姓名、邮编及所需资料代号和数
量。(此种方式只用于购100元以上的资料)。我公司开户局号:
4734017 帐号:00005454 密码:666666
3、 款到即发资料,一周左右可收到。为保证信誉,凡收不到资料者,
来我处访问,我处负责您的所有开销。
4、 勿将现金夹在信封内,由此引起的损失本公司概不负责。汇款地址:
山东省苍山县新兴中学 联系人:卢俊山 邮编:277732 电话:
0539——5371321 手机:13869926526
山东省友信印务工作室
返本销售,让您永远有花不完的钱 欢迎积极参加本公司开展的下列两项业务
第一项:本公司与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全国知名学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及 各地的教研室联系配合,始终提供高质量、题型新的各级各类练习题、考试题。具体有: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课堂练习题、单元检测题;月考及各种考试题;中考、高考练兵题、模拟题。
合作方式:可向我方直接订资料,也可向我方提供您所需要的资料由我方负责印制。资料价格一律按市场价结算:一般每张8开纸正反面在7分钱左右。具体合作
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每在我方订或印1千~1万元资料,从付款之日起,3个月后返还货款的四分之一,六个月返还二分之一,三年后全部返还剩下的二分之一。例如您在我方订或印了1万元的资料(一律按市场价结算),三个月后您可得返还款2500元,六个月后可再得返还款2500元,三年后您可再得返还款5000元。并且资料保质保量按时发货。另一种是所订的资料不提走,而是有我方负责经营,只从我方提取返还款。此种返款方式是从收款之日起,六个月后返还本金,然后按本金的百分之三十每月返还1次,连续返还三个月。例如您从我方订或印了1万元的资料,但不提资料,资料继续由我方处理,从您付款之日起,六个月之后,返还给您1万元,到七、八、九三个月,每个月分别返还1000元,即返还给您13000元。
第二项:本工作室与山东省俊山养生饮品坊联合推出香妃牌清咽利喉茶。该茶植根于三千年宫廷茶文化,结合现代人生活时尚,由专家精选天然绿色植物经科学加工而成,香醇浓郁,饮用方便,具有清咽利喉、润肺化痰、生津止渴、清新提神,解暑降温的作用,对消除咽炎、慢性咽炎有神效,并能营养健康身体。不论教师上课、文艺表演或演讲等嗓子有多累,只要饮上一杯,倍感嗓子清爽。
合作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各地市代理商策划经营,我方保证您一定有丰厚的利润空间,退换货自由,详情可电话联系。另一种是订货,但货仍有我方经营,自我方收款之日起,到六个月返本金,然后按本金的百分之三十每月返还1次,连续返还三个月。例如您从我方订了1万元的货,但不提货,货继续由我方经营,从您付款之日起,六个月之后,返还给您1万元,到七、八、九三个月,每个月分别返还1000元,即返还给您13000元。
我们的信誉是做出来的,您加盟合作,风险由我们独自承担,带给您的永远是成功与收益。
合作加盟电话:0539——5371321
手机:13869926526
范文五:外语教学研究
英语教材的分析
一 初中英语教材的分析
指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集团公司合编,兼用于六三年制和五四年制的两类初中。这是我国首次配套材料完备、彩印、兼收听说法教学经验和交际教学思想的初中英语课本。
五个特点:
1.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2. 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相组合
3. 全面训练,培养能力
4. 保证基础,区别要求,减轻负担
5. 系列配套,增加复现,富有弹性
使用要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多让学生用英语活动,同时药品区别不同层次的要求,要区分一会、二会、三会、四会的材料,并且明白何时达到。
三课堂教学模式
1. 初中英语三段式分级教学模式
第一阶段(10分钟)专门复习学过的内容
第二阶段(20分钟)专门精讲要学的内容
第三阶段(15分钟)专门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具体操作:
1. 分级
2. 提出分级的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
3. 设计不同的课堂练习
4. 分级分组实施练习
5. 检查订正书面作业
3.JEFC 对话课的教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直观导入——精讲点拨——分层导练——转化问答——书写巩固
4.SEFC 课文教学的五说法
概说——变说——补说——评说——推断说
general description—paraphase —making up—discussing and commentation —inference 过去存在的问题
1. 分解式的架空课文
2. 重讲轻读,误以为教科文就是讲课文,读课文是学生的事
3. 重诠释理解,轻推断理解
4. 重理解,轻表达
师生提到课文教学,总认为这是读,属于理解,与表达无关。却不知阅读课文要通过阅读教学去推动言语技能和运用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在发展听说写的过程中侧重阅读训练。
四课堂基本活动的技巧(具体方法)
一值日生报告的三种技巧
1. 师问生答(初一) 2. 互问互答(初二) 3. 自由表达(初二以后)
二课文教学的引入、训练与巩固的技巧
引入的技巧:作图引入、问答引入、讨论引入、情境引入、任务引入、图表引入、音乐引入、
听音引入、分层引入、测试引入、预测引入、解疑引入
训练的技巧:
1)速读:掠读、略读
2)细读 三种方法:
A 获取课文重要情节、信息的方法
B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C 内容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3)填表
4)找主题句
5)回答问题
具体形式:小组轮答;连锁回答;小组对答;小组竞赛
6)话题讨论
7)辩论
8)模拟答记者问
9)表演
10)绘画
11)游戏
12)串讲
3巩固技巧 复读 精读精背 摘抄、缩写、听写 复述、改编
五 英语课堂教学的穿插与结尾方法
引入以组织注意力和思维动向;穿插以使衔接自然、松紧得宜; 结尾以点明学习之得而保持学习兴趣
1. 课中的穿插技巧 小测验 、小竞赛、谜语、朗读、幻灯片
2. 课末的结尾技巧
归纳小结、画龙点睛、提出悬念、活动结尾、作业结尾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研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