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环评编制导则
环评编制导则
1. 总论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该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
(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用工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字数不应该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进行极简单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需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单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须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四个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视项目具体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 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 。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决定(如公众参与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天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 指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如果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评审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评估意见,对于该项目的环评标准的确认函和总量指标函。
四、其他依据 包括项目涉及的各类规划和保护条例,以及建设单位要
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或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协议等。需要强调的是有关规
划及土地方面的预审意见。
五、建设项目的环评委托书。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采用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确定的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类,在明确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确定采用的标准。
评价时根据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也包括固废和危险固废,以及当地有要求的其它标准(如中水回用、绿化标准等)。
按环境功能区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等)。确定评价标准时应掌握下列三个原则:
一、有地方标准的首先应执行地方标准,无地方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无国对于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项目,还应当充分考虑地下水、土壤的现状监测、调查工作。
评价等级应按照导则要求确定,并说明确定的理由。评价工作等级的确
定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报告书的现状调查范围和影响预测范围,对项目的实际工作量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确定无误。
1.5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通过综合污染物扩散距离和主要环境敏感对象的位置加以确定。导则有明确要求的,按导则执行。导则没有明确规定的,大气以最大落地浓度距离的1(5 倍考虑;水以污染物浓度稀释到接近背景浓度的距离为界,如遇敏感对象应适当延伸。流域涉及省市(县)际敏感区域的应扩大到交界控制断面;噪声以达标为界;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应视具体情况放大。
1.6 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的特征和环境调查分析确定评价重点。一般工业项目的评价重点以工程分析、主要环境影响因素预测和污染防治措施为主,非工业项目的评价重点以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内容为主。
1.7 环境保护目标
针对评价区域内居住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取水口、重要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文物古迹、古树名目、重要湿地和敏感生境等情况,并应当有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2 周围环境概况
2.1 地理位置
用文字结合图示表示。图示应包含整个评价范围,图示中应附有风玫瑰图、比例尺和指北标志,图示比例以1:50000—100000 为宜。图示中标明项目所在位置,交通干线、主要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城镇、厂矿企业,自然人文景观及居住集中区等内容。特别应描述项目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项目选址周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概况及相关的自然、人造物、敏感对象、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附地形及植被情况图。
2.2 水文
水文主要指受项目建设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河口、近岸海域等水域的主要水文特征、使用功能,重要水工设施和运行规律,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级、范围及取水口位置,水产养殖区等敏感内容。
2.3 气象
主要是表述项目建设地常规的气象条件及气候特征(以近五年数据为准),给出
常年风向、风速玫瑰图。为大气预测专用的污染气象不在此列。
2.4 社会环境
主要描述项目建设地的工业、农业及社会发展情况,对主要的产业结构情况应加以说明。
2.5 环境背景质量情况
概要描述项目建设地周围评价范围内的大气、水体及噪声的环境背景情况,如果有背景监测资料,可引用近二年内数据加以说明。对引用的现有资料,应对资料的有效性和与本项目的适用性加以说明。生态环境状况应包括土地,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似洄游通道、索饵场等。
2.6 主要污染源和影响生态环境的工程行为
应调查并列出评价区域内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和水污染源情况。重点反映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源情况(例如)。
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主要工程行为是指造成重要资源,重要生态功能和重要生境严重影响的行为。
2.7 相关发展规划
主要描述项目所在市(县)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并说明污水集中处理、集中供热和固废集中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情况,规划如有明显缺陷或问题应予于阐述。建设项目在开发区(工业小区)内建设,需附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对开发区(工业小区)环保规划的批复意见。 对有中水回用要求的地区,了解清楚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回用情况和去向。
用水量大的大中型项目还需要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消耗情况和供水情况说明。
2.8 生态环境状况
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取水口、重要资源和重要生态功能、文物古迹、重要湿地和敏感生境状况说明。
上述环境背景监测点、主要污染源位置、有关规划内容及主要环境敏感点可用图示的应标在图上,一般要求选用1:5000,1:10000 的图纸,重点是表达项目建设地与主要环境敏感对象的地理关系。
线型工程要求绘制万分之一图册。非线型工程可按比例采用手绘图。 3 工程及污染源强分析
3.1 拟建项目工程概况
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新建、技改扩建)、建设地点、工程内容(主体工程、公用及辅助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工程)、投资总额、环保投资、产品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职工人数、年工作小时等。技改扩工程应说明技改前后产品方案的变化。
3.2 技改扩建项目老污染源情况
对技改扩建项目应首先对老项目作回顾性工程分析及污染源和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并说明与新建项目的关系。
老污染源分析应以实测为主,可用物料平衡法进行核实和调整。实测数据可引用环境监测部门近年监督性的实测数据(验收报告中的数据或者实际例行监测数据),对数据的代表性应作说明,缺项应进行补测。企业自测值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实测数据应取二个生产周期的平均值,并与生产负荷相对应。 老污
染源回顾性评价内容应包括工程内容,污染物发生量、主要环保设施及其运行效率、污染物排放量、环评批复内容、目前运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内容。这部分内容最好做专门的小节进行叙述,并且需叙述清楚,尤其是污染物达标情况和总量排放情况。
由于客观原因实际生产量低于设计规模或设备能力的,应同时分析满负荷时污染物的发生量、排放量。
3.3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
拟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以物料平衡估算为主,配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调查或实测进行核实和调整。
工程分析的目的是获得二组数据:一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年发生量数据(t/a);二是主要污染因子的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kg/h、kg/d)。其中年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结合设备能力加以确定,小时或日最大发生量数据用生产设备开足时产污情况加以确定。
工程分析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项目平面布置图 图示比例为1:1000—1:5000,图中应含指北标志及比例尺。技改项目标明已建、在建和拟建项目区。
二、物料及能源消耗表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包括名称、种类、形态、规格、理论和实际单耗和年耗等),以表格形式表达。
三,主要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及毒性毒理,情况。
四、主要生产设备、公用及贮运设备清单。技改扩项目应说明设备变化(淘汰、新增、扩容)情况。
五、带有污染物排放标志的工艺流程图 化工项目还应列出化学反应式。流程图以装置(单元)为单位,以工艺过程为基础进行绘制。流程图上应对废气、废水、固废选用分类代号,并按排放部位和污染物排放类别依次编号(包括无组织排放源)。
六、主要物料的平衡图及水平衡图 按生产工序和操作方式作好分步的和总过程的物料衡算和水平衡,并以框图形式表示物料去向和分配。关注关键物料和元素的单独平衡及去向分配。对有毒有害化学品、重金属等特征物质作单独平衡。技改扩项目应分别绘制技改前后全厂水平衡图(需图示水回用路线)。叙述节水的具体措施并给出量化指标。
七、工程项目运行时排放的污染物(化学的、物理的)影响生态环境的可能方面。
八、生产原理、操作方式和产污环节、排放方式及工艺设备说明 (包括物料贮运方式、路线,物料及试剂回收,废弃物料堆存、运输,公用辅助工程) 。
3.4 污染源强分析
原则上采用“三本帐”模式逐项分析计算(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并结合同类污染源的类比监测、调查分析结果。技扩改项目给出“以新带老”削减量。
一、说明资料收集、类比调查及污染源现场调查监测等信息数据得出的依据,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适用性(包括数据内容、来源、获得方法、类比工艺企业的可类比性、污染源现场监测方案与生产实际的相关性、符合性及理论测算公式的通用性、权威性等方面的说明)。
二、结合工程分析,按废水、废气、固废(残液)、噪声、放射源等分别论述项目污染源的来源、名称、类别、性质、发生量、组成(主要污染物)、浓度、排放方式(有组织、无组织、连续、间歇、稳定、波动)、排放高度、排放去向(回收利
用、排入环境、进处理系统等),及季节性生产差异。
三、说明产生的污染源经治理后(或按达标排放的要求),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速率。对特定的污染物提出治理效率和最终排放去向的要求和建议。
四、通过对治理工艺及技术水平分析,论述污染物的达标可行性(
五、编制污染源强汇总表。表明污染物发生量、达标排放量、削减量三组数据
3.5 拟建项目征地及拆迁情况
一、征地
征地数量,土地类别
基本农田和征地数量,农田占补情况
二、拆迁
拆迁房屋数量,涉及人数、户数;拆迁企业数量。
4 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评价
4.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分析项目建设地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为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提供依据。
现状评价可以引用资料并加以说明,在当地环保部门常规监测有效范围内可直接引用当地监测数据,在资料不充分时应通过现状实测进行分析。引用资料时原则上应掌握资料有效期控制在近二年之内,并说明取得数据时至今周边污染源变化情况,在预测分析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变化。当周围污染源排放变化较大时,必须用最近的实测数据或者安排质量现状监测。
实测的时间频次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报告书应分别绘制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监测布点(断面)图。空气环境监测布点图应标明评价范围、主要空气环境保护目标,并附风玫瑰图及比例尺。水质监测断面拟在水系图上标明,并注明水源保护区范围及取水口、排放口位置。厂界噪声监测布点图应标明主要噪声源,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并具体分析区域是否符合环境功能要求,如存在超标现象必须分析超标原因。产生沉积性污染物的项目和开发受污染土地项目,应增加土壤、地下水、河道(江、湖)底泥的监测评价。必要时还要增加生物采样监测。
4.2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考虑项目建设地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主要从资源保护、生态功能保护和特殊生境保护进行考虑,包括土地,土壤、水、森林、景观、矿藏、生物物种、河流、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生态林、古树名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于生态保护级别高的地区或者重要生态敏感点,需要专章进行论述。
5 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可以采用理论模式预测和类比实测预测二种方法。理论预测的关键是选择合理的预测模式和参数,对于非常规性的理论预测需要验证其模式的适用性。类比预测的关键是选定合理的类比对象,并进行可比性分析,需要时应作类比结果的修正(对于报告书项目一般不推荐采用类比分析法)。
预测评价应包含如下内容:
5.1 受影响环境的基本参数
如水文、污染气象预测参数等。
5.2 预测模式及参数
明确预测计算所采用的预测模式、预测参数及修正办法,预测参数应给
出具体数值,以便进行验算。
大气预测对二级评价以上的,日均浓度预测应采用典型日计算(根据新的大气环评导则,典型日的预测应该改成逐时预测)。
水环境预测应说明排污口选择优化方案,并作方案比较。
噪声预测应具体列出噪声源位置及距厂界和敏感点的距离,厂界预测时,应选择距噪声源最近的厂界中的一点作为预测点。
5.3 污染源强参数确定
污染源强参数应列表说明,便于验算。对于一次浓度和日均浓度预测应给出最大小时排放量和日排放量数据,对于年均浓度预测应给出年排放总量数据。大气污染源强数据应列出排放点名称、排放点中心位置坐标、污染物排放量、烟气排放量、烟囱几何高度、烟气出口二是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预测结果应叠加背景浓度,并考虑区域内在建、拟建项目同类污染物排放的叠加影响。
5.5 事故状况及特殊气象、水文条件下的影响评价
确定事故源强及发生概率,预测事故排放状况下污染物转移及危害形式。分析特殊气象、水文条件发生的几率,评价是否在可接受的程度内。
5.6 卫生防护距离确定
有无组织排放废气源的项目应确定厂界浓度和卫生防护距离,并说明污染源与厂界位置及与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卫生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为:有行业标准的按行业标准套用,没有行业标准的按卫生防护距离计算公式核定。论述确定卫生防护距离的可行性,若不能满足要求,提出相应措施,如提出搬迁方案和计划要求、减少无组织排放源强、调整厂区布局或调整选址等。对于化工或者影响较大的企业,应当根据无组织卫生防护距离公式认真核算。对卫生防护距离内土地
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已有噪声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应从其规定。
5.7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采用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主要对绿地面
积、植被破坏,光合作用产物、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防洪泄洪、动物通道阻隔、各类保护区的影响作定量定性分析。
6 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非工业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应作为报告书的评价重点。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施工期的土石方平衡,土石方来源,弃渣场址选取,水土保持措施,以及施工后期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对于施工过程对水土保持有特殊要求的建设项目应单独设立水土保持方案章节,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可引用专业部门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主要结论,或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规范自行编制。
二、施工废水数量、去向和影响分析。
三、如有底泥需要处置或综合利用,应考虑必要的底泥监测,提出分质处置办法和要求。
四、如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影响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或对其他自然环境的破坏,应进行专题论述。
五、如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对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应进行专门论述。
六、沥青路面的铺设应分析沥青搅拌点及路面铺设过程的环境影响。
七、对资源、生态功能和重要生境的影响。
八、施工期水文条件的变化。
另外还需关注施工过程的噪声和扬尘,以及地下构筑和管网的影响。对扬尘的防治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必要的抑尘措施。对噪声的防治应特别注意夜间施工作业的环保要求。
根据项目性质及可能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特别注意对工程建设的环境监理要求,根据《×××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制度。
7 清洁生产及总量控制分析
7.1 清洁生产及工艺先进性分析
清洁生产水平分析主要从产品结构、工艺生产、生产设备、节能降耗、物料替代、资源回收、员工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加以论述,与国内外同类企业先进水平比较其单位产品物耗、能耗及新鲜水耗、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如有明显差距,应提出进一步实施清洁生产的具体措施。报告中应明确水重复利用率指标,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
污染物发生量 S02、烟尘COD
清洁生产及工艺先进性分析应与国内外同类工艺相比较。
7.2 总量目标确定
总量目标的确定应符合二个原则:一是在符合清洁生产及达标排放前提下根据生产规模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二是总量目标必须在当地的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
7.3 总量平衡方案及措施
明确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来源,说明由当地环保部门认可的污染物总量指标调剂单位名称、污染物排放指标量、削减方案(关、停、污染治理措施)、实施后可出让的指标量。如由当地环保部门划拨,要说明当地的计划总量和存量,并由当地环保部门认可。
对于技改扩建项目应以环保部门核发的排污许可污染物总量为基础,原则上应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减污,如不能实现,则应结合当地污染控制要求和环境质量,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平衡方案的实施必须保证当地环境功能不降级。在环境功能现状不能满足要求的区域内建设项目,且污染物有所增加,须通过区域内污染源削减腾出容量,并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综合整治削减量必须显著大于项目新增量。
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项目具体特征加以考虑。
8 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8.1 污染治理措施分析
污染治理措施分析应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从前面章节的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二个方面确定从污染物发生量到最终排放量所要求的去除率,其次是提出实现去除率应采用的具体治理措施,并对推荐措施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污染治理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对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一、废气防治措施评述
分别评述生产工艺废气(包括物料及溶剂回收系统)、燃料燃烧废气,贮运系统废气三类废气所采取的收集系统、治理设施名称,处理规模、处理工艺、污染物去向及去除率等,对于有回收系统的应说明回收利用方式和回收利用率数据。废气治理应论证排气筒高度的合理性,无组织排放源的收集点、捕集方式、捕集率。
二、废水防治措施评述
评述厂区排水体制(废水收集系统)、废水特征、污水处理能力、处理工艺,并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各处理工段污染物去除率。根据“节水”政策提出工业用水循环率要求。
(一)分析论述本项目发生的废水水量和水质,提出清污分流、污水的分质分类、分质预处理和综合处理的要求。
(二)提出拟选用的治理技术和处理工艺流程组合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适用性论述(包括处理水量和规模适应性、特殊污染物的处理适应性)。
(三)提出处理工艺中各级处理单元的处理效率,效率指标的合理性论述,个别污染因子的达标可行性分析。
(四)进区域或城市管网的废水,应进行接管可行性及对终端污水处理厂冲击影响分析。
)提出污水厂内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的防治要求。 (五
(六)提出事故性排放的应急措施及预案。
(七)若排放总量突破或纳污水体无环境容量及环境较敏感,应提出污水深度 处理及处理尾水的综合利用要求。
三、噪声治理措施评述 评述各高噪声设备噪声源强、采取的具体降噪措施和降噪效果。
四、固废(残液)治理措施评述
评述各类固废厂内收集、贮存方式,综合利用途径,分析贮存处置方案是否达到国家固废处置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要求。自行处置危险废物的必须分析处置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委托危险废物处置应说明处置单位名称、处置资质、处置能力、处置工艺及效果。报告中应附相应协议及资质证书复印件。
(一)论述固废类别区分、毒性,不同性质固废按规范提出不同的收集,贮存处置要求。
(二)提出有机物料、溶剂、废催化剂、吸附剂、离子交换剂等的回收利用措施。
五、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防治措施评述评述拟采取的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治理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六、生态保护和修复措施评述
环评应重点作如下方面的生态保护措施论述:
(一)水土保持方案,主要指土石方平衡,取料场及弃渣场选址合理性分析,开挖面和弃渣场生态修复及绿化具体方案。对于工程项目已经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原则上可引用水土保持方案上述所有污染治理措施应汇总成表,以便一目了然。
9 环境风险评价
对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应要求进行专门的环境风险评价,其他项目由于环境治理措施失效而引起的污染事故可包含在环境质量预测评价章节内。环境风险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
术导则》(HJ/T169—2004)规范进行编制,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
9.1 源项分析
定量,定性分析事故的发生概率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9.2 风险评价
根据事故发生概率及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通过模式预测事故的风险值,并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相比较,评价项目建设的风险性。
9.3 风险管理
一、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贮存地点提出要求,特别是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应设置安全防护距离。
二、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规模或贮存量提出要求。
三、工艺技术设计上提出安全防范措施。
四、设置应急预案。
10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评价涉及与人有关的一些社会问题及矛盾纠纷,通过环评及早发现问题,并提出化解矛盾的办法。
10.1 征地拆迁安置
对于征地拆迁数量较大的线型工程、区域开发项目应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数量,对搬迁居民应了解安置去向和方案,并对安置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供反馈意见。
10.2 人文景观
对于项目建设可能涉及到人文景观的应作专门论述(假如工程建设需要考虑景观美化或与周围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相协调,报告书应对景观设计提出要求。
10.3 文物古迹
对于项目建设可能涉及到文物古迹破坏和影响的应作专门论述。涉及到省级以上文物古迹的应作详细分析,并与有关文物保护部门沟通,提出具体的保护对策措施。
11 产业导向、规划布局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11.1 产业导向
产业导向应该搜索国家及地方有关投资企业指导目录,对照具体的条款列出 符合产业导向的内容。
11.2 规划布局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地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并对照规划用地性质与本项目的类别,分析规划相符性,并根据企业污染特点及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流域特征分析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对于敏感项目还应对企业内部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述,提出调整方案及建议。
11.3 选址合理性分析
12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于要求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应进行公众参与。对于环境比较敏感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应视项目选址敏感程度也应进行公众参与。根据目前的公众参与要求和水平,建议公众参与分二个阶段进行。
程序、时间、内容要求必须严格按照【2006】28 号文件要求进行,新的公众参与导则出台之后,应当按照导则的要求做。
12.1 公众调查
在报告书编制前环评单位应通过走访或发表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告示和意见征求工作,重点是向周围受影响的公众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同时通过问卷方式向公众了解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公众对项目建设关心的问题及主要环境要求等内容,以便在编制环评报告书时进行考虑。公众调查分团体和个人二种。对于搬迁扩建项目,公众调查工作还应考虑老污染源周围区域。公众参与调查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重点是受影响的团体和个人。
12.2 公示
在报告书编制后建设单位应通过论证会、听证会或公示的方式进行公众调查,重点是向公众介绍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以及拟采取的主要环保治理措施和效果。对于一般建设项目,公示地点可设在拟建项目所在地的政府、街道居委会或村民委员会公示栏,公示时间一般为7 天。对于敏感建设项目,公示内容应在项目建设地所在的县(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如果项目建设影响到其他区域,则公示内容应在覆盖受影响地区最低一级的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工作应在报告书报批稿之前完成,并在报告书中附有关公示图片及公示结果。公示内容中必须包含项目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及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收集公示反馈意见。对公示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环保建议,环评单位应在公众参与章节中说明,并提出有关落实措施;对持反对项目建议的意见应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1 环保投资估算
根据第八章确定的污染防治措施,逐项计算污染防治投资费用,并与可研报告中的环保投资估算值相比较,如有不符,应加以说明,以便在设计预算中加以追加或调整,以保证环保投资费用的落实。环境管理、环评费用不应列入环保投资中。环境风险的投资应当列入。
13.2 运行费用估算
根据污染防治措施的折旧、人工开支、动力、药剂等消耗费用估算环保设施运行的费用。
13.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计算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计算环保运行费用占项目年总产值的百分比,计算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量等数据,综合分析项目环保投入的环境经济损益,以及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和谐统一的可能性。对项目有可能影响周围工农业生产的建设项目应作相应的经济分析。
14 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要求
14.1 环境监测计划
报告书所述的环境监测计划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为保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的环保设施监控计划。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建设项目应提出具体的在线监测要求,对于小规模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日常监测和管理部门抽监要求;二是为保证企业生产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污染,报告书应对厂界及周围环境敏感点提出定期监测要求。报告书应列出具体可行的监测计划。对于建设周期和开发时间比较长的项目,应该指定跟踪评价计划。
14.2 环境管理要求
环境管理要求主要指二个方面:一是在机构编制上应保证有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落实厂、车间及具体管理人员的三级环保责任制;二是在硬件设备及软件制度上要求建设单位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硬件和软件,并提出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和1S014000 审计工作的计划和时间表( 14.3 环境监理要求
根据《×××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严格实施施工期的环境监理要求。一般应当写出具体的监理程序和要求。
15 环评结论
环评结论是报告书的核心,是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要重点归纳前面各章节所做的一切工作,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和表格反映环评工作成果。环评结论中主要包含的内容为:
15.1 环境可行性分析
主要是根据环评审批六项(现在有九项审批原则)基本原则逐项进行对照,分析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二、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当地规划内容,项目自身布局是否合理;
三,环境现状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当地是否有环境容量允许该项目的建设;
四、项目建设能否做到达标排放,老污染源是否做到达标排放;
五、项目是否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
六、项目建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是否得到落实;
对于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项目应分析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是否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环境可行性分析应增加项目及选址的公众参与意见分析。
15.2 环评主要数据及污染治理措施
环评的主要数据包括:
项目建设的污染物发生源强:指最大 日可能产生的污染物发生源强 (质和量),这是企业进行环境治理设计的主要依据。
污染物排放总量:这是行政部门控制环境污染而设定的目标指标,也是环境管理部门进行环保管理的主要依据。
环保治理措施应列出重要的必须实施的内容,不要将第八章的环保措施清单简单搬移到环评结论中。环保治理措施应具体实用,并具有可操作性。水、气、声、固废、辐射及生态保护措施应逐项罗列。环保治理措施的文字应简洁。
16 附件
附件一 关于环评报告书简要本的基本格式要求
为了方便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情况的了解和审批,参照国家环保部的有关要求,环评单位在提交报告书(报批稿)时应提交五份简要本,同时提交简要本的电子版。简要本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况
项目来源、立项情况、建设地点等,说明是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改项
目,以及与老项目的关系。
二、工程内容及污染因素分析
简要描述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共用工程及与老项目的依
托关系;工程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及设备清单,可研提供的环保措施;投资额、运行方式、职工人数、占地面积、需新征地面积,如是扩建、改建、技改项目,需说明老项目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整改要求(说明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排放方式(包括有组织和无组织),主要污染因子及环境影响因素,需要特别说明的环境敏感问题。
三、选址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说明周边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敏感点和保护目标;选址条件及配套基础设施(供热、供水、污水集中处理、管网建设、固废集中处置等);区域规划情况(
四、环境影响预测主要结论
污染物浓度分布,对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卫生防护距离及控制;卫生防护距离内的敏感点分布情况及拆迁要求。
五,对策措施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及要求,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环境及排放可达性,预期环保绩效,环保投资。
六。总量控制及公众参与
总量控制措施及解决方案,公众参与及公示情况。
七、环境可行性及评价结论
根据环评审批六项基本原则逐项进行对照,分析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八、环评总结论
简要本对图件的基本要求:地理位置图、周边敏感点分布图、厂区平面布置
图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图件。
附件二 审查要求
一、项目申请和受理形式审核要求(便民窗口)
1、报送项目的材料及格式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申请书1 份(单位公章);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字版一式8 份,电子版一式2 份;
3)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准文件(审批制项目)或备案准予文件(备案制项目)
1 份;
4)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2、对照国家环保部令第2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核对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分类是否符合要求。
3、对照国家环保部令第15 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国家环保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环发[2004]164 号)以及地方规范性文件,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粤府【2006】122 号),核对是否该本级机关审批。
4、审核是否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的要求(限制类、禁止类不得批)。
5、是否涉及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的。
6、是否符合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相关要求(是否进行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形式及结果,报告书简本,信息公开时间要求等)。
7、是否符合国家环保部《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 号)的要求。
8、对区域或规划环评的要求。凡在江河湖海沿岸,特别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附近区域;人口集中居住区域附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确定的其他环境敏感区域及其附近等区域进行开发建设,新布设化工石化集中工业园区、基地(例如:广东省
”重污染行业统一定点基地)以及其他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确定的“十大
的园区、基地,必须进行开发建设规划(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没有进行规划或区域环评的,项目一律不受理。
(二) 受理登记、相关手续办理及受理情况公示(便民窗口)
1、填写相关登记表格和录入相关信息。
2、是否同意受理:
1)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2)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或在5 日内一次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
3)对照审批权限规定不属于本机关审批的申请事项,不予受理,并告知建设单位向有关机关申请。
3、及时公布受理建设项目信息。在环保部门政府网站公布,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除外。
(三)技术评估
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需要进行技术评估的,由环境影响评估机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机构一般应在30 日内组织专家评审,提交技术评估报告(意见),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四)环评文件审批中的重点审查内容
审查是否符合以下相关要求(称7,2 原则):
1、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涉及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该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依法需要征得有关机关(水利、渔业、军队等)同意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取得该机关同意。
2、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
3、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布局是否符合区域、流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环保规划。
4、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标准或要求。
5、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能否确保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满足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涉及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拟采取的防治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放射性污染。
6、拟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生态破坏。
7、是否符合国家环保部《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4】152 号)对区域或规划环评的要求和项目风险评价的相关要求(分析是否全面到位,措施是否有效得当,如化学品库围堰、事故消防水应急缓冲池等)。
8、是否符合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是否认真考虑公众意见,是否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环保部门可以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由其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公众意见采
纳情况的说明进行审议,判断其合理性并提出处理建议。环保部门在作出审批决定时,应当认真考虑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处理建议。 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可能严重影响项目所在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以及存在重大意见分歧的建设项目,环保部门可以举行听证会,并公开听证结果,说明对有关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以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9、报告书审查中还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1)项目选址与项目总图布置和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点),合理确定卫
生防护距离以及环境安全防护范围(包络线图)。
2)主要产品、装置的规模及产品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3)排放废水、废气的区域环境容量及“十一五”总量控制要求,要通过自身污染削减或区域削减措施来体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原则。
4)报告书审批登记表中台帐统计信息是否合理填写
附件三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技术审查要求
为提高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质量,规范评估报告内容,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制订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要点”,并于2002年5 月1 日起实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评估要点如下:
一、项目建设内容和主要环境问题
1、是否从环境影响源的角度分时段(施工、运营、废弃期)描述项目组成,一般应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贮运设施等。另外,对于工程投资未包括但是必须配套建设的项目内容(例如输变电、道路建设等),也应有所描述,并说明是否存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制约因素。改扩建项目应说明与现有工程的依托关系,并描述现有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和拟采取的“以新带老”措施。
2、是否从环境影响受体的角度描述与项目建设有关的自然、社会环境、环境质量状况等。是否按环境要素分别描述环境保护目标。特别应注意反映以下情况: a、需特殊保护地区:指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确定的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需特殊保护的地区,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b、生态敏感与脆弱区: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重点监督区、天然湿地、
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或特殊生态环境、天然林、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礁、产卵场、渔场等重要生态系统。
c、社会关注区:指文教区、疗养地、医院等区域以及具有历史、科学、民族、文化意义的保护地。
d、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或者已经接近标准限值的地区。
3、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贮运设施及其他有关工程组成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施工期、运营期及恢复期)分别产生什么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如何;当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项目建设是否会加重这些环境问题。
二、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
报告书报批版是否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提供了充分的信息;报告书中使用的基础数据、报告书预测结论是否可信;报告书报批版确定的该项目建设方案
是否已采取技术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该项目建设是否可行。
1、产业政策
是否属于国家明令禁止、限制、鼓励或允许建设或投资,是否已列入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和《工商领域禁止投资目录》中的建设项目,参照国家经贸委和行业管理部门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替代方案 2、规划、选址——
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经过有效批复的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开发区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内容是否得到充分说明;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是否分析清楚;项目建设是否符合当地的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项目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如何;报告书是否提出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建议;报告书是否提出了环境保护方面更为合理的替代方案。
3、功能区划、总图布置
在采取报告书规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免或防范各方面环境影响后,是否能够满足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在非正常工况和不利气象条件下环境质量超标频率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总图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已考虑优化布局以减轻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或风险。
4、清洁生产
报告书中是否已用能耗、物耗、水耗、单位产品的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等方面与国内外同类型先进生产工艺比较和定量评价工程的清洁生产水平;评价结论能否说明该工程拟采用较清洁先进的生产工艺。
5、环境保护措施
报告书最终确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按环境要素分别描述)。应明确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境保护篇章的不同处;是否体现了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的调整作用;是否规定了污染防治、回收、利用措施并进行了技术可靠性论证,是否有国内外运行实例,以确保达标排放;是否规定了有效的生态环境减缓、恢复、补偿措施;对拟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是否进行了技术经济可行性及合理性论证,环保对策和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否有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监控计划,以确保在项目实
施的各阶段,有效地控制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6、达标排放
拟采取的环保对策、措施是否进行了技术可靠性论证,是否有国内外运行实例,能否确保实现稳定达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保标准)。
7、总量控制
报告书中对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已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总量控制计划;与总量控制有关的区域削减方案的实施是否存在问题,具体问题是否明确;总量控制方案是否已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无环境容量区域的建设项目是否能够做到增产不增污。
8、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调查表是否较充分地提供了有关项目建设及其环境影响的介绍;受影响公众是否能够了解有关情况并且有发表意见的渠道;公众意见是否得到客观公正的分析处理;提出的有关问题是否已得到妥善地解决。
9、影响评价结论
工程分析中,各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源强核
算是否可信;是否包括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施工期、运营期及恢复期);是否明确了项目的实施对各环境要素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及其定量的影响程度(包括该项目的影响值和与现状、在建拟建项目的叠加);影响程度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质量
整体评价:报告书评价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政策、法规,工程概况和环境状况介绍是否清楚,工程分析是否详尽,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是否可行,评价结论是否可信,是否完成了评价大纲及评估意见确定的工作内容。评价结论是否明确回答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时所关心的几个问题(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水平等),评价结论是否客观、可信,能否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报告书修改补充情况:对应于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或预审会专家
意见、各主管部门、环保部门的意见,逐条回答报告书修改补充情况。原则上必须按照报告书审查会或预审会专家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后方起草报告书评估意见。
四、对该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有关技术问题的建议
1、建议在审批时提出的附加条件;
2、工程设计与项目建设中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范文二:环评技术导则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2008版)
内容简介 为了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应试需求,我中心组织具有多年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的专家于2005年编写了第一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师与标准》是该套教材的其中一册,归纳整理了从事环境评价业务所必需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并对重点内容作了解释和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全格,并颁发资质证书后,才能从事环境影响评从服务,这是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维护国家环境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法律规定。国家环保总局特别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工作,从1990年代初,就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相关培训,取得了较好成果。 目录 第一章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第一节 环境标准概述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三、环境标准的特性
四、环境标准工作历史沿革
第二节 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定义
二、环境标准体系结构
三、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四、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五、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环境标准的实施也实施监督
一、环境质量标准的实施
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
三、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实施
四、国家环境标准样品的实施
五、国家基础标准与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实施
六、环境标准的监督实施
第四节 主要环境标准名录
一、大气环境标准
二、水环境标准
三、环境噪声标准
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五、其它主要标准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工作等级
一、总纲的适用范围和发展趋势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第二节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一、工程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工程分析的评分内容和重点
三、工程分析的阶段划分
第三节 环境现状调查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及特点
三、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第四节 环境影响预测
一、环境影响预测的原则
二、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及特点
三、环境影响时期划分及环境影响预测时段
四、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和内容
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第五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总体要求
二、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内容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
第三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一、概述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三、大气环境保护调查
四、污染气象调查分析
五、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六、评价大气环境影响
第二节 相关的大气环境标准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三、《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五、《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四章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
一、概述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三、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
四、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五、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相关的水环境标准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二、《地下水质量标准》
三、《海水水质标准》
四、《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第五章 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声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一、概述
二、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
三、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四、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五、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六、环境噪声评价量
七、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
八、噪声预测
九、声环境影响评价
十、噪声防治对策应考虑的环节
第二节 相关的声环境标准
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三、《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四、《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五、《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六、《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第六章 非污染生态环境影晌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一、评价工作等级划分
二、评价范围的确定
三、工程调查与分析
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五、生态影响预测
六、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七、替代方案
八、经济损益分析
九、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第二节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一、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
三、生态环境效应
四、监测
第七章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一节 总则
一、适用范围
二、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一、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二、环境影响识别
三、确定评价范围
四、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五、评价专题设置
第三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二、总论
三、开发区规划和开发现状
四、区域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
五、规划方案分析
六、开发区污染源分析
七、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八、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内容
九、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十、公众参与
十一、开发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十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第八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一节 总则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二、术语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二、规划分析
三、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四、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六、供决策的环境可行规划方案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七、关于拟议规划的结论性意见与建议
八、监测与跟踪评价
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要求
一、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求
二、环境影响篇章及说明的编写要求
第九章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第一节 总则
一、导则的适用范围
二、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三、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
四、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程序
五、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风险识别
一、风险识别范围
二、风险识别工作内容
第三节 风险管理
一、降低风险措施——减缓措施
二、应急预案
第十章 有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第一节 概述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二、危险废物的定义
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定义
四、医疗废物的定义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要求
第二节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一、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特点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应用
四、生活垃圾填埋场环评主要工作内容
五、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环境保护要求
六、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及其限值
七、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排放控制项目及其限值
第三节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一、标准中的有关定义
二、适用范围
三、一般要求
四、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
五、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仓库式)的设计原则
六、对危险废物堆放的要求
第四节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一、危险废物填埋处置技术特点
二、标准的适用范围
三、填埋场场址选择的要求
四、填埋场排放污染物控制要求
第五节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一、相关定义
二、危险废物焚烧处置的特点
三、标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四、厂址选址要求
五、焚烧炉的技术性能指标
六、污染物(项目)控制限值
第六节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
第一章 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第一节 环境标准概述
一、环境标准的定义
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具体讲,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规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时间和速度以及监测方法和其他有关技术规范。
环境标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出现的,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环境标准也随之而发展,其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其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等。
二、环境标准的作用
1.环境标准是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环境标准具有法规约束性,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所赋予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都规定了实施环境标准的条款,使环境标准成为执法必不可少的依据和环境保护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标准本身所具有的法规特征是:国家环境标准绝大多数是法律规定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是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制订、审批、发布;地方环境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制订、审批、发布。这就使我国环境标准具有行政法规的效力。国家环境标准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及企事业单位在排放污染物时必须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规定了监测分析方法以及违反要求所应承担的经济后果等。同时我国环境标准从制(修)订到发布实施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使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特征。国家环境标准又是国家有关环境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表现,如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兼顾了我国环保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体现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政策;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体现了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的能源政策、淘劣奖优的产业政策、鼓励科技进步的科技政策等,其中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又着重体现了我国行业环境政策。
2.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规划的体现
环境规划的目标主要是用标准来表示的。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就是将环境规划总目标依据环境组成要素和控制项目在规定时间和空间内予以分解并定量化的产物。因而环境质量标准是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规划指标,是环境规划的定量描述。污染物排放标准则是根据环境质量目标要求,将规划措施,根据我国的技术和经济水平以及行业生产特征,按污染控制项目进行分解和定量化,它是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特征的控制措施指标。
环境规划是指在什么地方到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标准,也就是通过环境规划来实施环境标准。通过环境标准提供了可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的具体环境保护指标,为环境保护计划切实纳入国家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创造了条件;环境标准为其他行业部门提出了环境保护具体指标,有利于其他行业部门在制订和实施行业发展计划时协调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环
境标准提供了检验环境保护工作的尺度,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于人民群众加强对环保工作的监督和参与,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也有积极意义。
3.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
多年来逐步形成的环境管理制度,是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制度化的体现。但是,这些制度只有在各自进行技术规范化之后,才能保证监督管理职能科学有效地发挥。
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定量管理,定量管理就要求在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目标管理之间建立定量评价关系,并进行综合分析。因而就需要通过环境保护标准统一技术方法,作为环境管理制度实施的技术依据。
目标管理的核心是对不同时间、空间、污染类型,确定相应要达到的环境标准,以便落实重点控制目标;另一方面需要从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出发,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三同时”验收指标,确定集中控制工程与限期治理项目对污染源的不同控制要求,确定工业点源执行排放标准和总量指标的负荷分配量,以及相应的排污收费额度。
总之,环境标准是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了衡量环境质量状况的尺度,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判别污染源是否违法提供了依据。同时,方法标准、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统一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技术要求,为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正确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并相应提高了环境监督管理的科学水平和可比程度。
4.环境标准是推动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的一个动力
环境标准与其他任何标准一样,是以科学与实践的综合成果为依据制订的,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代表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使标准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判断污染防治技术、生产工艺与设备是否先进可行的依据,成为筛选、评价环保科技成果的一个重要尺度,对技术进步起到导向作用。同时,环境方法、样品、基础标准统一了采样、分析、测试、统计计算等技术方法,规范了环保有关技术名词、术语等,保证了环境信息的可比性,使环境科学各学科之间、环境监督管理各部门之间以及环境科研和环境管理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交往和相互促进成为可能。标准的实施还可以起到强制推广先进科技成果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使切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无废、少废、节能、节水及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尽快得到推广应用。
5.环境标准是进行环境评价的准绳
无论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书,还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都需要环境标准。只有依靠环境标准,方能做出定量化的比较和评价,正确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从而为控制环境质量,进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以及设计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6.环境标准具有投资导向作用
环境标准中指标值高低是确定污染源治理资金投入的技术依据;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中也是根据标准值,确定治理程度,提前安排污染防治资金。环境标准对环境投资的这种导向作用是明显的。
三、环境标准的特性
环境标准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其独特的法规属性。环境标准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制定产品标准的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环境保护标准纳入了标准化法的调整范围;但是鉴于环境保护标准特殊性,标准化法在“标准的制定”一章中的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九条、
第十条规定: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在编号、发布形式上采用产品标准的做法。应当指出,环境保护标准虽然采用产品标准的形式(如编GB号、采用产品标准的格式等)发布,但是环境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在内涵、外延和制定标准的目的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1)在标准体系方面,环境保护标准中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只有国家和地方两级,而产品质量标准除国家级和地方级标准外,还有行业级标准和企业级标准。
(2)在各级标准的优先执行关系上,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质量标准也截然不同:环境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为主,地方环境质量标准补充制定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同时执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可以是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项目,若与国家级标准项目相同的要严于国家级排放标准,执行标准时地方级标准优先于国家级标准;而产品质量标准以国家级标准的效力最高,有国家级标准的就不能再制定相同适用范围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3)环境保护标准的内涵不同于产品质量标准。产品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所做的统一规定,制定标准的对象是产品的规格、尺寸(如螺钉、螺母的螺纹规格,铁路的轨距和机车车辆的轮距,电源插头、插座的形状、尺寸等)。可见,制定产品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从而降低成本,为用户和消费者提供方便。产品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是完全可以人为加以控制和改变的,不同的城市甚至国家可以按照同一产品标准,制造出质量和性能完全相同的产品。环境不是人工制造的产品,环境因素错综复杂,大多数环境因素是不能人为地加以控制的,制定环境保护标准要考虑被保护对象的要求和控制对象的承受能力。环境因素具有与产品性能完全不同的高度的特异性,一个特定区域的环境不可能在其他区域被复制。因此,环境不是“重复性事物”,环境因素中不存在通用性和互换性的问题,不宜把环境保护标准当作产品质量标准来进行管理和看待。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些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围绕环境保护标准管理权的争论以及对环境保护标准属性认识上的分歧反映了在环境保护标准的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改革环境保护标准的管理体制予以解决。
四、环境标准工作历史沿革
我国的环境标准是与环境保护事业同步发展起来的。1973年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审查通过了我国第一个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奠定了我国环境标准的基础。这一标准为我国刚刚起步的环保事业提供了管理和执法依据,在“三同时”把关、排污收费、污染源控制和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979年3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加强环境标准工作。同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明确规定了环境标准的制(修)订、审批和实施权限,使环境标准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同时开始制定大气、水质和噪声等环境质量标准及钢铁、化工、轻工等40多个国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1980年代中期配合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了相应的方法标准和标准样品标准。
1980年代末,原国家环保局重新修订、颁布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8),替代GB 3838—82;制定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88),替代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的废水部分。这两项标准的突出特点是:环境质量按功能分类保护,排放标准则根据水域功能确定了分级排放限值,即排入不同的功能区的废水执行不同级别的标准;并强调了区域综合治理,提出了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排放限值,对行业排放标准进行了调整,统一制定水质浓度指标和水量指标,体现了水质和排污总量双重控制。
1991年12月在广州召开的环境标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的环境标准体系。在此之后,针对排放标准的时限问题和重点污染源控制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排放标准的时间段的确定依据,综合排放标准及行业排放标准的关系,着手修订综合排放标准和重点行业的排放标准,进一步理顺和解决了在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到1996年,在国家环境标准清理整顿中,制定和颁布了一批水、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贯彻执行了广州会议的精神。
2000年4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常委会议上,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法阐明了“超标即违法”的思想,使环境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进一步明确。随着调整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的开展,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五”规划的编制实施,我国的环境标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我国在建立国内环境标准的同时,还积极参加了国际上的环境标准化活动。从1980年起我国陆续加入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等三个技术委员会,建立了日常工作制度,做了大量的国际标准草案投票验证的工作,派出多个代表团参加国际会议。1996年随着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陆续发布,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在跟踪研究国际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并于1997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为我国顺利推进这项国际标准,为环境管理服务奠定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0多年来,我国环境标准工作者积极研究、制订、实施环境标准,为推动我国的环境标准工作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本形成了种类齐全、结构完整、协调配套、科学合理的环境标准体系。
同时,清洁生产和环境标志工作也在我国蓬勃开展。
1993年世界银行的技术援助项目“推进中国清洁生产”加快了我国清洁生产工作,并开始与国际接轨。1997年4月,原国家环保局制定并发布了一个政策性文件《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该文件要求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清洁生产纳入已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中,深入推进清洁生产;该文件结合现有的环境管理法规,对清洁生产意识、宣传和培训、工作重点及国际合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为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工作制定了基本框架和工作准则。
……
范文三:环评导则—— 声环境
关闭
网易首页
网易博客 博客首页
博客拍拍
精美风格
博客圈子
博客活动
找 朋 友
一键搬家
手机博客
短信写博
更多>>
搜 索
登录| 注册
王老师的网上家园
碧水蓝天保卫者联盟
首页
日志
相册
音乐
收藏
博友
关于我
日志
06生物工程B微生物实验现有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2008-06-26 15:23
分类:环境评价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
http://www.mep.gov.cn/tech/hjbz/bzwb/other/pjjsdz/199607/t19960701_68416.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2.4-19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 环? 境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Noise Impact Assessment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导则规定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本导则的基本任务是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志环境的变化,并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允许的水平,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和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引用标准
GB?? 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GB?? 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J 87-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HJ/T?????? 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3????????? 术语、符号
3.1???????? 术语
噪声????????????? 指人们不需要的频率在20~20000Hz范围内的可听声。
3.2???????? 符号
见表1。
国家环境保护局 1995-11-28 批准?????????????????????????????????????????????????????????? 1996-07-01实施
表1 符号一览表
序号
符号
含意
单位
1
A
附加衰减
dB
2
Aoct div
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倍频带衰减量
dB
3
Aoct bar
遮挡物引起的倍频带衰减量
dB
4
Aoct atm
空气吸收引起的倍频带衰减量
dB
5
Aoct exe
倍频带的附加衰减量
dB
6
Adiv
声波几何发散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dB
7
Abar
遮挡物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dB
8
Aatm
空气吸收引起的A声级衰减量
dB
9
Aexe
附加A声级衰减量
dB
10
L
声级
dB
11
Leq
等效连续A声级
dB
12
LA(r)
距声源r处的A声级
dB
13
LA ref (r0)
参考位置r0处的A声级
dB
14
Loct ref(r0)
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dB
15
Loct(r)
距声源r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dB
16
LP
声压级
dB
17
LwA
A声功率级
dB
18
Lw
声功率级
dB
19
Q
方向性因子
20
r
距离
m
21
R
房间常数
m2
22
S
面积
m2
23
ti
第i个声源的发声时间
s
24
T
测量或计算时间间隔
h
25
WECPNL
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B
26
δ
声程差
m
27
λ
声波波长
m
28
α
空气吸收系数
dB/100m
4????????? 一般规定
4.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如图1所示。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参阅有关文件)
评价范围内现场踏勘
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
噪声源调查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及测量
受影响人口调查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噪声级预测、受影响人口预测
噪声管理法规与标准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噪声防治对策
噪声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图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4.2????????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基本原则
4.2.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包括:(1)按投资额划分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2)噪声源种类及数量;(3)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4)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4.2.2????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一般分为三级,划分的基本原则为:
4.4.2.1? 对于大、中型建设项目,属于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或受噪声影响的范围内有适用于GB3096——93规定的0类标准及以上的需要特别安静的地区,以及对噪声有限制的保护区等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显著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以上)或受影响人口显著增多的情况,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4.2.2.2? 对于新建、扩建及改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若其所在功能区属于适用于GB? 3096-93规定睥1类、2类标准的地区,或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有较明显增高(噪声级增高量达3~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增加较多的情况,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2.2.3? 对处在适用GB3096——93规定的3类标准及以上的地区(指允许的噪声标准值为65dBA及以上的区域)的中型建设项目以及处在GB3096——93规定的1、2类标准地区的小型建设项目,或者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的情况,应按三级评价进行工作。
4.2.2.4? 对于处在非敏感区的小型建设项目,噪声评价只填写“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相关的内容。
4.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4.3.1???? 一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4.3.1.1? 环境噪声现状应实测
4.3.1.2? 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绘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4.3.1.3? 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颁、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3.1.4?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几个阶段的情况(如建设期、投产后的近期、中期、远期)应分别给出其噪声级。
4.3.1.5? 项目可能引起的非项目本身的环境噪声增高(如城市通往机场的道路噪声可能因机场的建设而增高)也应给予分析。
4.3.1.6? 对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方案、建设方案等对策所引起的声环境变化应进行定量分析。
4.3.1.7? 必须针对建设项目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对策,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4.3.2???? ?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4.3.2.1? 环境噪声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当地已有的环境噪声监测资料。
4.3.2.2? 噪声预测要给出等声级图并给出预测噪声级的误差范围。
4.3.2.3? 描述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4.3.2.4? 对噪声级变化可能出现的几个阶段,选择噪声级最高的阶段进行详细预测,并适当分析其它阶段的噪声级。
4.3.2.5? 必须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4.3.3???? 三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
4.3.3.1 ?噪声现状调查可着重调查清楚现有噪声源种类和数量,其声级数据可参照已有资料。
4.3.3.2? 预测以现有资料为主,对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分布作出分析并给出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4.3.3.3? 要针对建设工程特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给予出效果分析。
4.4????????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噪声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中的噪声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4.4.1???? 建设项目概况(主要论述与噪声有关的内容,如,主要噪声源种类、数量、噪声性分析等)。
4.4.2???? 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4.4.3???? 采用的噪声标准,噪声功能区和其它保护目标,执行的标准值
4.4.4???? 噪声现状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范围,测点分布,测量仪器、测量时段等。
4.4.5???? 噪声预测方法,包括预测模型、预测范围、预测时段及有关参数的估值方法等。
4.4.6???? 不同阶段的噪声评价方法和对策。
4.5???????? 环境噪声评价量
噪声源评价量可用声压级或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声功率级、A计权声功率级。
对于稳态噪声(如觉的工业噪声),一般以A声级为评价量;对于声级起伏较大(非稳态噪声)或间歇性噪声(如公路噪声、铁路噪声、港口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为评价量;对于机场飞机噪声以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dB)为评价量。
4.6???????? 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
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一般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的情况(如工厂、港口、施工工地、铁路的站场等),该项目边界往外200m内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的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若建设项目周围较为空旷而较远处有敏感区,则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
对于建设项目是机场的情况,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各15km,侧向2km内的评价范围一般能满足一级评价的要求;相应的二级和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小。
4.7???????? 环境影响报告书——噪声专题报告编写提纲
噪声环境影响专题报告一般应有下列内容:
4.7.1???? 总论:包括编制依据、有关噪声标准及保护目标、噪声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等。
4.7.2???? 工程概述:主要论述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4.7.3????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调查与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结果;受影响人口分布;相邻的各功能区噪声、建设项目边界噪声的超标情况和主要噪声源等。
4.7.4????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包括预测时段、预测基础资料、预测方法(类比预测法、模式计算法及其参数选择、预测模式验证等),声源数据、预测结果、受影响人口预测、超标情况和主要噪声源等。
4.7.5???? 噪声防治措施与控制技术:包括替代方案的噪声影响降低情况、防治噪声超标的措施和控制技术、各种措施的投资估计等。
4.7.6???? 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计划建议。
4.7.7????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或小结。
5?????????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测量
5.1????????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5.1.1????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目的
5.1.1.1? 使评价工作者掌握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
5.1.1.2? 向决策管理部门提供评价范围内的噪声现状,以便与项目建设者后的噪声影响程度进行比较。
5.1.1.3? 调查出噪声敏感目标和保护目标、人口分布。
5.1.1.4? 为噪声预测和评价提供资料。
5.1.2????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内容
①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
②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目标、噪声功能区划分情况。
③评价范围内各噪声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现状、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超标情况、边界噪声超标以及受噪声影响人口分布。
5.1.3????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方法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和测量法。
在评价过程中,应根据噪声评价工作等级相应的要求确定是采用收集资料法还是现场调查和测量法,或是两种方法相结合。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方法见第5.2条。
5.2????????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
5.2.1???? 噪声测量仪器和测量环境条件
5.2.1.1????????????????????????? 测量仪器
a.??? 噪声测量,应使用GB2875——83《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或IEC651《声级计》规定的2型或性能优于2型的声级计及性能相当的其它声学仪器。
b.??? 若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或二级,必须使用积分声级计或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测量仪器测量等效连续A声级;若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也可用非积分式声级计测量连续等效A声级。
5.2.1.2????????????????????????? 测量
a.??? 在室外测量时,声级计的传声器应加防风罩。
b.??? 室外测量的气象条件应满足无雨、无雪、风力小于四级(5.5m/s)。
5.2.2???? 噪声测量方法标准和规范
5.2.2.1????????????????????????? 环境噪声测量
环境噪声的测量,应按下列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进行。
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9661——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
GB12349——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
GB12524——90??? 建筑施工场噪声测量方法
GB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
GBJ122——88????? 工业企业噪声测量规范
国家环境保护局???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册噪声部分
5.2.2.2????????????????????????? 噪声源噪声测量
噪声源噪声的测量,应按相应的国家标准进行,有关标准详见第6.3条。
5.2.3????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布设原则
5.2.3.1????????????????????????? 现状测点布置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但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那些点上。
5.2.3.2????????????????????????? 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多个呈现点声源性质(声源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的情况下,可认为是点声源)的情况,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应布置在声源周围,靠近声源处测量点密度应高于距声源较远处的测点密度。
5.2.3.3????????????????????????? 对于建设项目呈现线状声源性质(许多点声源连续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如,繁忙的道路上的车辆流,可以认为是线声源)的情况,应根据噪声敏感区域分布状况和工程特点确定若干噪声测量断面,在各个断面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置一组测量点(如15m、30m、60m、120m、240m)。
5.2.3.4????????????????????????? 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如没有工业噪声、道路交通噪声、飞机噪声和铁路噪声)且声级较低(<>
5.2.3.5????????????????????????? 对于改、扩建工程,若要绘制噪声现状等声级图,也可以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例如,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为了绘制噪声现状WECPNL等值图,可在主要飞行航迹下离跑道两端不超过15km,侧向不超过2km范围内用网格法布设测点,跑道方向网格可取1~2km,侧向取0.5km。
5.2.4????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要求
5.2.4.1????????????????????????? 测量量:
a.??? 环境噪声测量量为A声级及等效连续A声级;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测量量为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机场飞机噪声的测量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
b.??? 噪声源的测量量有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A声级、线性声级或声功率级、A声功率级等。
c.??? 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及脉冲周期。
5.2.4.2????????????????????????? 测量时段:
a.??? 应在声源正常运转或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
b.??? 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
c.??? 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如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飞机机场噪声),应啬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5.2.4.3????????????????????????? 采样或读数方式:
a.??? 用积分声级计或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仪器测量,仪器动态特性用“快”响应,采样间隔不大于1s,每次测量持续时间应根据有关测量方法标准确定(如铁路噪声每次测量持续时间为1h)。
b.??? 若用非积分式声级计,仪器动态特性用“慢”响应,读数间隔可为5s,每次测量数据不少于200个。
5.2.4.4????????????????????????? 记录内容:
a.??? 测量仪器。
b.??? 声级数据。
c.??? 有关声源运载或运行情况(如设备噪声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运行工况、运转台数,道路交通噪声包括车流量、车种、车速等)。
5.3????????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
环境噪声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5.3.1????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敏感区、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噪声功能区的划分等。
5.3.2???? 环境噪声现状的调查和测量方法:包括测量仪器、参照或参考的测量方法、测量标准、测量时段、读数方法等。
5.3.3???? 评价范围内现有噪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我、主要噪声源分析等。
5.3.4???? 评价范围内环境噪声现状,包括(a)各功能区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b)边界噪声级、超标状况及主要噪声源。
5.3.5???? 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6????????? 噪声预测
6.1???????? 预测的基础资料
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庆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建筑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
6.1.1???? 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
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是指声源种类(包括设备型号)与数量、各声源的噪声级与发声持续时间、声源的空间位置、声源的作用时间段。
声源种类与数量、各声源的发声持续时间及空间位置由设计单位提供或从工程设计书中获得。各声源数据的获得见第6.3条。
6.1.2???? 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量
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种参量包括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湿度;预测范围内声波传播的遮挡物(如建筑物、围墙等,若声源位室内还包括门或窗)的位置(坐标)及长、宽、高数据;树林、灌木等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等);风向、风速等。
这些参量一般通过现场或同类类比现场调查获得。
6.2???????? 预测范围与预测点布置原则
6.2.1???? 预测范围
噪声预测范围一般与所确定的噪声评价等级所规定的范围相同,也可稍大于评价范围。
噪声评价的范围见第4.6条。
6.2.2???? 预测点布置原则
布置噪声预测点应遵照下列原则:
6.2.2.1????????????????????????? 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噪声现状测量点的布置见第5.2.3条。
6.2.2.2????????????????????????? 为了便于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预测点。网格的大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线状声源特征的情况,平行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可大些(如100~300m),垂直于线状声源走向的网格间距应小些(如20~60m);对于建设项目包含呈点声源特征的情况,网格的大小一般在20×20m~100m×100m范围。
6.2.2.3????????????????????????? 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
6.3???????? 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获得
噪声源噪声级数据包括:声压级(包括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包括最大A声级)、A声功率级、倍频带声功率级以及有效感觉噪声级。
获得噪声源数据有两个途径:(1)类比测量法;(2)引用已有的数据。
应首先考虑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一级,必须采用类比测量法;评价等级为二级、三级,可引用已有的噪声源噪声级数据。
6.3.1???? 噪声源噪声级的类比测量
6.3.1.1????????????????????????? 在噪声预测过程中,应选取与建设项目的声源具有相似的型号、工况和环境条件的声源进行类比测量,并根据条件的差别进行必要的声学修正。
6.3.1.2????????????????????????? 为了获得噪声源噪声级的准确数据,必须严格按照下列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测量。
GB?? 3767—83?????? 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及准工程法
GB?? 3768—83?????? 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简易法
GB?? 3770—83?????? 木工机床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
GB?? 4215—84?????? 金属切削机床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
GB?? 7022—86?????? 容积式压缩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简易法
GB?? 4980—85?????? 容积式压缩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 7111—86 纺织机械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方法
GB?? 5898—86?????? 凿岩机械与气功工具噪声测量方法——工程法
GB?? 1496—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
GB?? 1859—80?????? 内燃机噪声测定方法
GB?? 2806—81?????? 电机噪声测量方法
GB?? 2888—82?????? 风机和罗茨风机噪声测量方法
GB?? 5111—85 铁路机车车辆辐射噪声测量方法
GB?? 4964—85?????? 内河航道及港口内船舶辐射噪声的测量
GB?? 9911—88?????? 船用柴油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方法
GB?? 6404—86?????? 齿轮装置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方法
GB?? 5467—85?????? 摩托车噪声测量方法
GB?? 9661—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
GB?? 14098—93???? 燃气轮机?????? 噪声
6.3.1.3????????????????????????? 对于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量,当评价等级为一级时,应满足工程法的要求;当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应满足准工程法的要求;当评价等级为三级时,可用简易法测量。
6.3.1.4????????????????????????? 报告书应当说明噪声源噪声级数据的测量方法标准。
6.3.2???? 引用已有的数据
6.3.2.1????????????????????????? 引用类似的噪声源噪声级数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经过专家鉴定并且是按有关标准测量行到的数据。
6.3.2.2????????????????????????? 报告书应当指明被引用数据的来源。
6.4???????? 噪声传播声级衰减计算方法及推荐
6.4.1???? 概述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是根据靠近声源某一位置(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如实测得到)来计算距声源较远处预测点的声级。
6.4.1.1????????????????????????? 在预测过程中遇到的声源往往是复杂的,需根据其窨分布形式简化处理。环境影响评价中,经常把声源简化成二类声源,即点声源和线状声源。
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或是预测点离开声源的距离比声源本身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当作点声源处理,等效点声源位置在声源本身的中心。各种机械设备、单辆汽车、单架飞机等均可简化为点声源。
当许多点声源连续分布在一条直线上时,可认为该声源是线状声源。公路上的汽车流、铁路列车均可作为线状声源处理。
6.4.1.2????????????????????????? 噪声户外传播声级衰减计算的基本方法
a.???? 首先计算预测点的倍频带声压级
LOCT( r )=LOCT ref (r0)-(AOCT div+AOCT bar+AOCT atm+AOCT exe)…………………(1)
b.??? 根据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预测点的A声级。合成方法见附录A。
6.4.1.3????????????????????????? 噪声户外传播衰减计算的替代方法
在倍频带声压级测试有困难时,可用A声级计算:
LA( r )=LA ref (r0)-(Adiv+Abar+Aatm+Aexe)……………………………………...(2)
6.4.1.4????????????????????????? 对于稳定机械设备噪声的传播计算,原则上用倍频带声压级方法计算,其它(非稳态、脉冲)噪声可用A声级直接计算。
6.4.2???? 几何发散衰减
6.4.2.1????????????????????????? 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a.???? 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
L( r )=L(r-0)-20lg(r/r0)………………………………………………………..(3)
式中L( r )、L(r0)分别是r、r0处的声级。
如果已知r0处的A声级,则(4)式和(3)式等效:
LA( r )=LA(r0)-20lg(r/r0)……………………………………………………..(4)
(3)式和(4)式中第二项代表了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Adiv=20lg(r/r0)………………………………………………………………(5)
如果已知点声源的A声功率级LWA,且声源处于自由空间,则(4)式等效为(6)式:
LA(r)=LWA-20lg r –11……………………………………………………….(6)
如果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则(4)式等效为(7)式:
LA(r)=LWA-20lg r –8 ………………………………………………………..(7)
b.??? 具有指向性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计算式是(8)或(9)式:
L(r)=L(r0)-20lg(r/r0) ………………………………………………………...(8)
LA(r)=LA(r0)-20lg(r/r0) ………………………………………………………(9)
式(8)、(9)中,L(r)与L(r0)、LA(r)与LA(r0)必须是在同一方向上声级。
c.??? 反射体引起的修正
如图2所示,当点声源与预测点处在反射体同侧附近时,到达预测点的声级是直达声与反射声迭加的结果,从而使预测点声级增高(增高量用ΔLr表示)。
图2 反射体的影响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需考虑反射体引起的声级增高:a.反射体表而是平整、光滑、坚硬的;b. 反射体尺寸远远大于所有声波的波长;c. 入射角θ小于85°。
在图2中,被O点反射到达P点的声波相当于从虚声源I辐射的声波,记SP=Td,IP=Tr。在实际情况下,声源辐射的声波是宽频带的且满足条件Tr-Td>>λ,反射引起的声级增高量ΔLr与Tr/Td有关;当Tr/Td≈1时,ΔLr=3dBA;当Tr/Td≈1.4时,ΔLr=2dBA;当Tr/Td≈2时,ΔLr=1dBA;当Tr/Td>2.5时,ΔLr=0dBA。
6.4.2.2????????????????????????? 线状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a.???? 无限长线声源
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10)式:
L(r)=L(r0)-10lg(r/r0)…………………………………………………………(10)
如果已知r0处的A声级则(11)式与(10)式等效:
LA(r)=LA(r0)-10lg(r/r0)………………………………………………………(10)
(10)式和(11)式中,r、r0为垂直于线状声源的距离。(10)式和(11)式中第二项表示了无限长线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Adiv=10lg(r/r0)………………………………………………………………(12)
b.??? 有限长线声源
如图3所示,设线状声源长为l0,单位长度线声源辐射的声功率为LW。在线声源垂直平分线上距声源r处的声级为:
…..........………………..(13)
或
……..………………(14)
当r>l0且r0>l0时,(14)式近似简化为:
LP(r)=LP(r0)-20lg(r/r0)??? ???????????????????????????????…………………………..(15)
即在有限长线声源的远场,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点声源处理。
当r
LP(r)=LP(r0)-10lg(r/r0)???????????????????????????? …………………………….(16)
即在近场区,有限长线声源可当作无限长线声源处理。
当l0/3<>
LP(r)=LP(r0)-15lg(r/r0)??????????????????????????? ……………………………..(17)
图3 有限长线声源
6.4.3???? 遮挡物引起的衰减
位于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实体障碍物,如围墙、建筑物、土坡或地堑等都起声屏障作用。声屏障的存在使声波不能直达某些预测点,从而引起声能量的较大衰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一般可将各种形式的屏障简化为具有一定高度的薄屏障。
图4 声屏障示意
图5 有限长薄屏障、点声源
如图4所示,S、O、P三点在同一平面内且垂直于地面。
定义δ=SO+OP-SP为声程差,N=2δ/λ为菲涅尔数,其中λ为声波波长。
声屏障插入损失的计算方法很多,大多是半理论半经验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噪声预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简化处理。
6.4.3.1????????????????????????? 有限长薄屏障在点声源声场中引起的声衰减计算。
如图5所示,推荐的计算方法是:
a.??? 首先计算三个传播途径的声程差δ1、δ2、δ3和相应的菲涅尔数N1、N2、N3。
b.??? 声屏障引起的衰减量按(18)式计算:
……………………..(18)
当屏障很长(作无限处理)时,则
……………………………(19)
6.4.3.2????????????????????????? 无限长薄屏障在无限长线声源声场中引起的衰减计算,推荐的计算方法是:
a.首先计算菲涅尔数N。
b.???????? 按图6所示的曲线,由N值查出相应的衰减量。
图6 无限长屏障、无限长线声源的声衰减
注:
(1)对铁路列车、公路上汽车流,在近场条件下,可作无限长声源处理;当预测点与声屏障的距离远小于屏障长度时,屏障可当无限长处理。
(2)当计算出的衰减量超过25dB,实际所用的衰减量应取其上限衰减量25dB。
6.4.3.3????????????????????????? 绿化林带的影响
绿化林带并不是有效的声屏障。密集的林带对宽带噪声典型的附加衰减量是每10m衰减1~2dB(A);取值的大小与树种、林带结构和密度等因素有关。密集的绿化林带对噪声的最大附加衰减量一般不超过10dBA.。
6.4.3.4????????????????????????? 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声级差计算
如图7所示,声源位于室内。设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室外的声级分别为L1和L2。若声源所在室内声场近似扩散声场,则
NR=L1-L2=TL+6 ...............................................(20)
式中TL为隔墙(或窗户)的传输损失。
图7 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
图7中,L1可以是测量值或计算值;若为计算值时,有如下计算式:
...........................(21)
6.4.4???? 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
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量按(22)式计算:
式(22)中r为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r0为参考位置距离(m),a为每100m空气吸收系数(dB)。a为温度、湿度和声波频率的函数,预测计算中一般根据当地常年平均气温和湿度选择相应的空气吸收系数(见表2)。
表2??????? 大气中的声衰减系数(dB/100m)
温度(℃)
1/3倍频带中心频率(Hz)
相对湿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5
125
0.051
0.044
0.039
0.036
0.033
0.031
0.030
0.029
0.028
250
0.115
0.096
0.086
0.079
0.074
0.070
0.066
0.063
0.061
500
0.339
0.235
0.205
0.189
0.177
0.166
0.157
0.151
0.146
1000
1.142
0.734
0.549
0.466
0.426
0.404
0.385
0.369
0.355
2000
3.801
2.524
1.859
1.472
1.218
1.061
0.973
0.912
0.877
4000
8.352
8.000
6.249
4.930
4.097
3.469
3.044
2.697
2.454
8000
12.548
16.957
17.348
15.886
13.599
11.556
10.144
9.059
8.122
10
125
0.049
0.042
0.038
0.035
0.032
0.031
0.029
0.028
0.027
250
0.109
0.093
0.083
0.077
0.072
0.068
0.065
0.062
0.059
500
0.273
0.222
0.200
0.184
0.171
0.162
0.154
0.148
0.142
1000
0.882
0.585
0.484
0.445
0.418
0.395
0.375
0.358
0.345
2000
3.020
1.957
1.445
1.172
1.044
0.970
0.926
0.891
0.859
4000
9.096
6.576
4.902
3.853
3.210
2.759
2.462
2.282
2.155
8000
17.906
18.875
16.068
12.810
10.733
9.195
8.027
7.202
6.512
15
125
0.048
0.041
0.037
0.034
0.032
0.030
0.029
0.027
0.026
250
0.106
0.090
0.081
0.075
0.070
0.066
0.063
0.060
0.058
500
0.250
0.216
0.193
0.178
0.167
0.157
0.150
0.143
0.138
1000
0.697
0.523
0.472
0.435
0.406
0.382
0.365
0.351
0.338
2000
2.405
1.554
1.206
1.070
1.004
0.953
0.910
0.873
0.839
4000
8.072
5.278
3.884
3.106
2.653
2.418
2.265
2.181
2.107
8000
20.830
17.350
12.918
10.398
8.627
7.463
6.600
6.017
5.582
20
125
0.047
0.040
0.036
0.033
0.031
0.029
0.028
0.026
0.025
250
0.102
0.088
0.079
0.073
0.068
0.064
0.061
0.059
0.056
500
0.246
0.211
0.190
0.175
0.164
0.155
0.148
0.141
0.136
1000
0.606
0.513
0.462
0.422
0.397
0.376
0.358
0.343
0.331
2000
1.859
1.289
1.126
1.042
0.979
0.924
0.876
0.843
0.814
4000
6.302
4.119
3.116
2.653
2.435
2.314
2.217
2.136
2.062
8000
20.445
13.761
10.310
8.324
7.019
6.224
5.779
5.496
5.297
25
125
0.045
0.039
0.035
0.032
0.030
0.027
0.025
0.024
0.023
250
0.102
0.088
0.079
0.072
0.068
0.064
0.061
0.057
0.054
500
0.238
0.205
0.184
0.170
0.159
0.150
0.143
0.137
0.132
1000
0.579
0.501
0.448
0.414
0.388
0.367
0.350
0.336
0.323
2000
1.561
1.223
1.117
1.032
0.960
0.911
0.872
0.838
0.807
4000
5.088
3.399
2.791
2.555
2.407
2.288
2.186
2.095
2.017
8000
16.939
11.233
8.486
7.008
6.249
5.836
5.608
5.419
5.253
6.4.5???? 附加衰减
附加衰减包括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云、雾、温度梯度、风(称为大气非均匀性和不稳定性)引起的声能量衰减以及地面效应(指声波在地面附近传播时由于地面的反射和吸收,以及接近地面的气象条件引起的声衰减效应)引起的声能量衰减。
在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不考虑风、温度梯度以及雾引起的附加衰减。
如果满足下列条件,需考虑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1)预测点距声源50m以上;(2)声源(或声源的主要发声部位)距地面高度和预测点距地面高度的平均值小于3m;(3)声源与预测点之间的地面被草地、灌木等覆盖(软地面)。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不考虑地面效应。
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量按(23)式计算:
Aexc=5lg(r/r0)?????? dBA........................................(23)
不管传播距离多远,地面效应引起的附加衰减量的上限为10dB。
如果在声屏障和地面效应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声屏障和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量之和的上限为25dB。
6.5???????? 预测点噪声级计算的基本步骤
预测点噪声级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6.5.1???? 选择一个坐标系,确定出各噪声源位置和预测点位置(即坐标),并根据预测点与声源之间的距离把噪声源简化成点声源或线状声源(见第6.4.1条)。
6.5.2???? 根据已获得的噪声源噪声级数据(见第6.3条)和声波从各声源到预测点的传播条件,计算出噪声从各声源传播到预测点的声衰减量,由此计算出各声源单独作用时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LAi(见第6.4条)。
6.5.3???? 确定预测计算的时段T,并确定各声源的发声持续时间ti。
6.5.4???? 计算预测点T时段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
..................................................(24)
在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因为声源较多,预测点数量比较大,因此常用电子计算机完成计算工作。为了方便噪声级预测,可以利用有关噪声预测模型(如对于公路噪声预测,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提出的“公路噪声预测模型”)。
常见的噪声预测计算模型见附录B。
6.6???????? 等声级图绘制
计算出各网格点上的噪声级(如Leq、WECPNL)后,然后采用某种数学方法(如双三次拟合法,按距离加权平均法,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并绘制出等声级线。
等声级线的间隔不大于5dB。对于Leq,最低可画到35dB,最高可画到75dB的等声级线;对于WECPNL,一般应有70、75、80、85、90dB的等值线。
等声级图直观地表明了项目的噪声级分布,对分析功能区噪声超标状况提供了方便,同时为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依据。
7?????????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7.1????????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内容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7.1.1???? 项目建设前环境噪声现状。
7.1.2????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目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
7.1.3???? 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包括受超标和不超标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7.1.4???? 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
7.1.5???? 分析建设项目的选址、设备布置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对策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7.1.6???? 为了使建设项目的噪声达标,评价评价必须提出需要增加的、适用于评价工程的噪声防治对策,并分析其经济、技术的可行性。
7.1.7???? 提出针对该建设项目的有关噪声污染管理、噪声监测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7.2???????? 受噪声影响的人口预估
可以根据以下两个途径预估评价范围内受噪声影响的人口。
7.2.1???? 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某区域规划人口数。
7.2.2???? 若无规划人口数,可以用现有人口数和当地人口增长率计算预测年限的人口数。
7.3???????? 噪声防治对策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7.3.1????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是指将发声大的设备改造成发声小的或不发声的设备,其方法包括:
7.3.1.1????????????????????????? 改进机械设计以降低噪声,如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选用发声小的材料来制造机件,改进设备结构和形状、改进传动装置以及选用已有的低噪声设备都可以降低声源的噪声。
7.3.1.2????????????????????????? 改革工艺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噪声,如用压力式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反铆接改为焊接,液压代替锻压等。
7.3.1.3????????????????????????? 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因设备运转不正常时噪声往往增高。
7.3.2????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是一种常用的噪声防治手段,以使噪声敏感区达标为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7.3.2.1????????????????????????? 采用“闹静分开”和“合理布局”的设计原则,使高噪声敏感设备尽可能远离噪声敏感区。
7.3.2.2????????????????????????? 利用自然地形物(如位于噪声源和噪声敏感区之间的山丘、土坡、地堑、围墙等)降低噪声。
7.3.2.3????????????????????????? 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区中的建筑物功能和合理调整建筑物平面布局,即把非噪声敏感建筑或非噪声敏感房间靠近或朝向噪声源。
7.3.2.4????????????????????????? 采取声学控制措施,例如对声源采用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在传播途径上增设吸声、隔声等措施。
7.3.3???? 通过评价提出的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原则。
7.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编写内容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是全部噪声评价工作的总结,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7.4.1???? 环境噪声现状概述,包括现有噪声源、功能区噪声超标情况和受噪声影响的人口。
7.4.2???? 简要说明建设项目的噪声级预测和影响评价结果,包括功能区噪声超标情况,主要噪声源和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7.4.3???? 着重说明评价过程中提出的噪声防治对策。
7.4.4???? 对环境噪声管理和监测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的建议。
附录A
倍频带声压级合成A声级计算公式
(补充件)
设各个倍频带声压级为Lpi,那么A声级为:
式中,ΔLi——第i个倍频带的A计权网格修正值,dB;n为总倍频带数。
63Hz~16000Hz范围内的A计权网络修正值如下附表A1。
附表A1?? A计权网络修正值
频率(Hz)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16000
ΔLi(dB)
-26.2
-16.1
-8.6
-3.2
0
1.2
1.0
1.1
6.6
附录B?? 噪声预测计算模式[参考件]
本附录中所列的各类噪声预测模式仅是推荐性的,并不排除其它可行的模式。
B1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可用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公路噪声预测模式来预测公路交通噪声。
B1.1 基本模式
将公路上汽车按照车种分类(如大、中、小型车),先求出某一类车辆的小时等效声级:
..(30)
式中:
Leq(h)i——第i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dB(A);
——第i类车的参考能量平均辐射声级,dB(A);
Ni——在指定的时间T(1h)内通过某预测点的第i类车流量;
D0——测量车辆辐射声级的参考位置距离,D0=15m;
D——从车道中心到预测点的垂直距离,m;
Si——第i类车的平均车速,km/h;
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1h;
a——地面覆盖系数,取决于现场地面条件,a=0或a=0.5;
Φa——代表有限长路段的修正函数,其中Ψ1、Ψ2为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rad),见附图B1所示;
ΔS——由遮挡物引起的衰减量,dB(A);
其中。
附图B1
图中 AB为路段,P为预测点
混合车流模式的等效声级是将各类车流等效声级叠加求得。如果将车流分成大、中、小三类车,那么总车流等效声级为
.........................(2)
B1.2 公式
应用注意事项:
①预测点与车道中心的距离D必须大15m;
②模式的预测误差一般在±2.5dB范围;
③该模式未考虑道路坡度和路面粗糙度引起的修正;
④某一类车的参考能量平均辐射声级数据必须经过严格测试获得;
⑤模式既适用于大车流量,也适用于小车流量。
卡车在上坡时,会引起噪声增大,可按下表B1修正。
表B1? 卡车上坡修正
坡度(%)
修正值(dBA)
≤2
0
3~4
+2
5~6
+3
>7
+5
B 1.3 特殊情况下的预测模式
如果预测点与某段车道的垂直距离小于15m或预测点位于某段车道的延长线上,如附图B2所示,这时公式(1)不成立。如果预测点与所考虑车道两端的最近距离仍大于15m ,那么预测公式成为
.........(3)
其中Rn、Rf分别为预测点与该车道两端的距离,Rn为近端距离,Rf为远端距离。只有当Rn≥15m时,公式(3)才成立。
式中、Ni、D0、Si、T、a的定义与单位与前面介绍的一致。
附图B1
图中 AB为路段,P为预测点
B 2 铁路噪声预测模式
B 2.1 比例预测法
比例预测模型的应用条件为:
①列车通过速度基本不变;②铁路干线两侧建筑物分布状况不变;③列车噪声辐射特性不变;④机车鸣笛位置基本不变;⑤主要受铁路噪声的影响。
比例预测模型常用于远离铁路站场的铁路干线噪声预测。
比例预测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
Leq1——改扩建前某预测点的等效声级,dBA;
N1——改扩建前列车日通过列数;
N2——改扩建后列车日通过列数;
A1——改扩建前客运列车日通过总长度,m;
A2——改扩建后客运列车日通过总长度,m;
B1——改扩建前货运列车日通过总长度,m;
B2——改扩建后货运列车日通过总长度,m;
ΔL——改扩建前后路轨的轮轨噪声辐射声级差,dBA,;ΔL=Lr2-Lr1;
K、K3——噪声辐射能量比,见下面的说明。
其中,,,
式中:
Np1——改扩建前客车日通过列数;
Np2——改扩建后客车日通过列数;
Nf1——改扩建前货车日通过列数;
Nf2——改扩建后货车日通过列数;
Lp1——改扩建前客运列车平均长度,m;
Lp2——改扩建后客运列车平均长度,m;
Lf1——改扩建前货运列车平均长度,m;
Lf2——改扩建后货运列车平均长度,m;
客、货列车辐射噪声能量比K:
式中,L1、L2分别为客车和货车的辐射噪声级,dBA;
鸣笛噪声辐射能量比K3:
式中,
L3——列车鸣笛噪声平均声级,dBA;
t3——鸣笛噪声作用时间,s;
T——测量总时间,s;
Leq1——改扩建前某预测点的等效声级,dBA;
B 2.2 模式预测法
把铁路各类声源简化为点声源和线声源,分别进行计算。
对于点声源,
式中,
Lp——测点的声级(可以是倍频带声压级或A声级);
Lp0——参考位置r0处的声级(可以是倍频带声压级或A声级);
r——预测点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r0——测量参考声级处与点声源之间的距离,m;
ΔL——各种衰减量,包括空气吸收、声屏障或遮挡物、地面效应等引起的衰减量(其计算详见“导则”正文)。
对于线声源,
式中,
Lp——线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倍频带声压级或A声级);
Lp0——线声源参考位置r0处的声级;
r——预测点与线声源之间的垂直距离,m;
r0——测量参考声级处与线声源之间的垂直距离,m;
ΔL——各种衰减量,包括空气吸收、声屏障或遮挡物、地面效应等引起的衰减量(其计算详见“导则”正文)。
总的等效声级为
..............................................(6)
式中,
ti-——第i个声源在预测点的噪声作用时间 (在T时间内);
Lpi-——第i个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
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
B 2.3 应用注意事项
①比例预测法仅适用于预测铁路线路噪声,只适用于铁路改、扩建工程,并且假定铁路站、场、干线既有状况基本不变、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物分布状况不变。
②模式计算法适用于大型铁路建设项目,能包括列车运行和编组作业系统的复杂情况,但要把铁路各种噪声源简化为点声源或线声源进行计算。
B 3 机场飞机噪声预测模式
机场飞机噪声预测根据下列基本步骤进行:
B 3.1 计算斜距
以飞机起飞或降落点为原点、跑道中心线为x 轴、垂直地面为z轴、垂直于跑道中心线为y轴建立坐标系。设预测点的坐标为(X,Y,Z),飞机起飞、爬升、降落时与地面所角度为θ,则飞机与预测点之间的斜距为:
如果可以查得离起飞或降落点不同位置飞机距地面的高度H,斜距为:
B 3.2 查出各次飞行的有效感觉噪声级数据
根据飞机机型、起飞或降落、斜距可以查出飞机飞过预测点时在预测点产生的有效感觉噪声级EPNL。
查出一天当中所有飞行事件的EPNL。
B 3.3 计算平均有效感觉噪声级
式中:N1-、N-2、N-3,分别为白天(07:00~19:00)、晚上(19:00~22:00)和夜间(22:00~07:00)通过该点的飞行次数:
N=N1+N2+N3
B 3.4 计算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7)
B 4 工业噪声预测模式
工业噪声源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声源,应分别计算。一般来讲,进行环境噪声预测时所使用的工业噪声源都可按声源处理。
B 4.1 室外声源
①计算某个声源在预测点的倍频带声压级
式中:
L--oct(r)——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
L--oct(r0)——参考位置r0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
r0——参考位置距声源的距离,m;
ΔLoct——各种因素引起的衰减量(包括声屏障、遮挡物、空气吸收、地面效应等引起的衰减量,其计算方法详见“导则”正文)。
如果已知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Lw oct-,且声源可看作是位于地面上的,则
②由各倍频带声压级合成计算出该声源产生的声级LA。
B 4.2 室内声源
①如附图B3所示,首先计算出某个室内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倍频带声压级:
附图 B3
式中:Loct,1-为某个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Lw oct-为某个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r1为室内某个声源与靠近围护结构处的距离,R为房间常数,Q为方向因子。
②计算出所有室内声源在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总倍频带声压级:
③计算出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处的声压级:
④将室外声级Loct,2(T)和透声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等效声源第i个倍频带的声功率级Lw oct--:
式中:S为透声面积,m2。
⑤等效室外声源的位置为围护结构的位置,其倍频带声功率级为Lw oct,由此按室外声源方法计算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
B 4.3 计算总声压级
设第i个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LA in,i,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in,i;第j个等效室外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为A out,j,在T时间内该声源工作时间为tout,j,则预测点的总等效声级为
...........................(8)
式中:T为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N为室外声源个数,M为等效室外声源个数。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监督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涂瑞和、柳至和、唐丁丁、张紫旦、方向明、蔡京京。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最近读者
lry103
kuaijifuxiu0601
?q??
tangweiyan0916
moderateman
彩月
星月
luanzq2005
分享(0)
评论(2)
1755次阅读
下页
1/1
上页
?环境教学
蓝鹰:
貌似有些图片无法显示,有原文链接或者PDF格式下载么?
是啊.再帮我找一个WORD格式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也还没找到WORD格式的. 两者我有PDF帮我转换?
2008-7-10 18:05
蓝鹰
貌似有些图片无法显示,有原文链接或者PDF格式下载么?
2008-7-09 20:52
下页
1/1
上页
登录后你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公司简介- 联系方法- 招聘信息- 客户服务- 相关法律- 互动营销-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09
JSWindow
正在加载中...
欢迎通过百度搜索来到环境教学的博客!
注册登录后,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个人博客,
还可以和博友更好的交流。 网易博客欢迎你的加入!
请输入网易通行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
用户名:
密码:
范文四:环评技术导则 总纲
中华人民共和华境保华行华华准国
华境影华价技华华华 华华响
HJ/T 2.1-93
华华华《中华人民共和华境保华法》和《建华华目华境保华管理华法》~制定本华准。国
主华容适用范华内与1
主华容内1.1
本华准华定了建华华目华境影华价的一般性原华、方法、容及要求。响内
适用范华1.2
本华准适用于华企华、事华华位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华价工作~其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华价工厂响它响
作也可照本华准所华定的原华和方法华行。参
引用华准2
HJ/T 2.2 华境影华价技华华华大华境响气
HJ/T 2.3 华境影华价技华华华地面水华境响
华境影华价的工作程序响3
华境影华价工作程序响3.1
如华所示~华境影华价工作大分华三华段。第一华段华准华华段~主要工作华究有华文件响体个研~
华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华境华华华~华华重点华价华目~定各华华华境影华价的工作等华~华制华状确响
价大华~第二华段华正式工作华段~其主要工作华华一步做工程分析和华境华华华~华行部境状并
影华华和华价华境影~第三华段华华告华华制华段~其主要工作华华华、分析第二华段工作所得的响响
各华华料、据~华出华华~完成华境影华告华的华制。数响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华境影华价工作程序响
~在华行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华价华响3.2
如需华行多址的华华~华华华各址分华华行华华和华价。个厂个厂
如通华华价华华华址华出否定华华华~厂厂3.3
华新华址的华价华按厂3.1的华定重新华行。
华境影华价工作等华的分响划4
划响分华境影华价工作等华的依据4.1
华境影华价工作等华是以下列因素华依据华行分的,响划
建华华目的工程特点4.1.1
华些特点主要有,工程性华、工程华模、能源及华源;包括水,的使用量及华型、华染物排
放特点;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主要华染物华华、性华、排放华度,等。
建华华目所在地的华境特征区4.1.2
华些特征主要有,自然华境特点、华境敏感程度、华境华量华及社华华华境等。状会状况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华布的有华法华;包括华境华量华准和华染物排放华4.1.3
准,。
华境影华价工作等华要响概4.2
华境影的华价华目响4.2.1
根据华境的华成特征~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华价通常可华一步分解成华下列不同华境要素响
;或华价华目,的华价~,大、地面水、地下水、、土壤生华、人群健康、文称即气噪声与状况
物“珍华”景华以及日照、华、放射性、华磁波、振华等。与
建华华目华上述各华境要素的影华价华华华华华境影华价;华华华影华价,。响称响称响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华境影华价工作等华响4.2.2
4.2.2.1 按照4.1中的分依据~可上述各华华影华价分华三工作等华。例如~大华划将响划个气
境影华价分华一华、二华、三华~地面水华境影华价分华一华、二华、三华等等~依此华推。一响划响划
华华价最华华~二华次之~三华华华略。各华华影华价工作等华分的华华华定~可华相华的华华。响划参 一般情~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华价包括一以上的华华影华价~每华华影华价的工作况响个响个响
等华不一定相同。
4.2.2.2 华于华华影华价的工作等华均低于第三华的建华华目~不需华制华境影华告华~只需按响响
国填写响家华华的《建华华目华境保华管理华法》《建华华目华境影华告表》。
华于建华华目中华华价工作等华低于第三华的华华影华价~可根据具情华行华华的述、个响体况叙
分析或不做述、分析。叙
华于某一具建华华目~体4.3
在分各华价华目的工作等华华~根据建华华目华华境的影、所在地的华境特征或地华华境划响区当
的特殊要求等情可作适华整。况当
华境影华价大华的华制响5
5.1 华价大华华在华展华价工作之前华制~是具指华建华华目华境影华价的技华文件它体响~
也是华华华告华容和华量的主要判据~其容华华量具、华华。内内尽体
5.2 华价大华一般华按3.1中所表明的华序~在充分华有华文件、华行初步的工程分并研
析和华境华华华后华制。状
5.3 华价大华一般华包括以下容,内
5.3.1 华华
其中包括华价任华的由、华制依据、控制华染保华华境的目华、采用的华价华准、华价华目及来与
其工作等华和重点等。
5.3.2 建华华目;如华华建华目华同华介华华有工程,。概况概况
5.3.3 华建地的华境华;附位置华,。区况
5.3.4 建华华目工程分析的容方法内与
根据地华境特点、华价华目的华境影华价工作等华重点等因素~华明工程分析的容当响与内、
方法和重点。
5.3.5 建华华目周华地的华境华华华区状
5.3.5.1 一般自然华境社华境华华华。与会状
5.3.5.2 华境中华价华目华系华密切部分的华华华与状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根据已定的各华价华目工作等华、华境特点和影华华的需要~量华华他华明华华、华华范确响尽参数
华及华华的方法、华期、地点、次等。数
5.3.6 华境影华华华价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华响与响
根据各华价华目的工作等华、华境特点~量华华地华明华华方法、华华容、华华范华、华华华段以及有尽内华的华方法等。如华行建华华目华境影的华合华价~华华明华采用的华价方法。参数估响
5.3.7 华价工作成果华、华提出的华华和建华的容。清内
5.3.8 华价工作的华华、华安排。划
5.3.9 华价工作华华算。概
在下列任意一华情下华华华境影华价工作的华施方案~况写响以作华大华5.4
的必要华充,
第一~由于必需的华料华华缺乏~所华大华不华具~华华价工作的指华作用不足~体第二~建华华目特华重要或华境华华特华华重~如华模华大、工华华华、华染华重等~
第三~华境十分敏感。状况
6 华告华的华制华境影响
6.1 华境影华告华响
华境影华告华华全面、括地反映华境影华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华华华、准~量采用华响概响确并尽
表和照片~以使提出的华料楚~华点明~利于华华和华华。原始据、全部华算华程等不必清确数
在华告华中列出~必要华可华入附华。所考的主要文华按其华表的华华次序由近至华列出目华。参献华价容华多的华告华~其重点华价华目华分华华告华~主要的技华华华华华华技华华告。内另另
6.2 华境影华告华华根据华境和工程的特点及华价工作等华~华华下列全部或部分容响内
华行华制。
6.2.1 华华
6.2.2.1 华合华价华目的特点华述华制华境影华告华的目的。响6.2.1.2 华制依据,
a.华目建华华~
b.华价大华及其华华意华~ c.华价委托华;合同,或任华华~ d.建华华目可行性究华告等。研
6.2.1.3 采用华准,包括家华准、地方华准或华照的外有华华准;照的外华准华按家国参国参国国华境保华局华定的程序华有华部华批准。6.2.1.4 控制华染保华华境的目华。与
6.2.2 建华华目概况
6.2.2.1 建华华目的名称、地点及建华性华。6.2.2.2 建华华模;华建华目华华明原有华模,、占地面华及厂区平面布置;华附平面华,。
6.2.2.3 土地利用情和华展华。况划
6.2.2.4 华品方案和主要工华方法。6.2.2.5 华工人和生数区活布局。6.2.3 工程分析
华告华华华建华华目的下列情华行华明~作出分析,况并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6.2.3.1 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源和华~物料来运与况平衡~水的用量平衡~水的回用情。6.2.3.2 工华华程;附工华流程华,。
6.2.3.3 华水、华、华气渣、放射性华物等的华华、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华染物华华、性华、排放华度~华生的、振华的特性及华等。噪声数
6.2.3.4 华物的弃回收利用、华合利用和华理、华置方案。
6.2.3.5 交通华情及地的华华利用。运况厂
6.2.4 建华华目周华地的华境华区状
6.2.4.1 地理位置;华附平面华,。
6.2.4.2 地华、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湾况气与气河流、湖泊;水华,、海的水文情~候象情。况
6.2.4.3 大、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华境华量。气状况
6.2.4.4 华藏、森林、草原、水华和野生华物、野生植物、华作物等情。况6.2.4.5 自然保华、华景区区温区况游华、名华古迹、泉、华华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华施情。6.2.4.6 社华华情~包括,华有工华企华和生会况区况概况活居住的分布情~人口密度~华华~土地利用情~况运况它会况交通华情及其社华华活华情。
6.2.4.7 人群健康和地方状况况病情。
6.2.4.8 其华境华染、华境它坏状破的华华料。
6.2.5 华境影华华响
6.2.5.1 华华华境影的华段。响
6.2.5.2 华华范华。
6.2.5.3 华华容及华华方法。内
6.2.5.4 华华华果及其分析和华明。
6.2.6 华价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响
6.2.6.1 建华华目华境影的特征。响
6.2.6.2 建华华目华境影的范华、程度和性华。响
6.2.6.3 如要华行多址的华华华~华华合华价每址的华境影华行个厂个厂响并比华和分析。
6.2.7 华境保华措施的华述及技华华华华华~提出各华措施的投华算;列表,估6.2.8 华境影华华华响益分析
6.2.9 华境华华制度及华境管理、华境华的建华划
6.2.10 华境影华价华华响
7 的工程分析建华华目
7.1 工程分析的原华
7.1.1 建华华目的华、可行性究和华华等技华文件中华华的华料、据等能华华足工程当划研数
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华~华通华华核校华后引用。7.1.2 华于华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容~华通华分析量华出定量的华果。内尽7.2 工程分析的华象
主要下列方面分析建华华目华境影有华的情。从几与响况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7.2.1 工华华程
通华华工华华程各华华的分析~了解各华影的源~各华华染物的排放情~各华华物的响来况治理、回收、利用措施及其行华染物排放华的华系等。运与
7.2.2 华源、能源的华运
通华华建华华目华源、能源、华物等的、装卸运与搬、华藏、华华理等华华的分析~掌握华些华华有华的华境影源的各华情。响来况
7.2.3 交通华运
分析由于建华华目的建华和行~使地及附近地运当区运来响交通华量增加所华的华境影。7.2.4 地的华华利用厂
通华了解华建华目华土地的华华利用~了解土地利用华和华境华的华系~以分析地华华利用华状厂
来响的华境影。
7.2.5 华建华华目生华行华段的华华、运况停华、华修、一般性事故和漏泄等情华的华染物不
正常排放华行分析~出华华排放的源、华生的可能性及华生的华找来率等。7.2.6 其情。它况
7.3 工程分析的重点
工程分析华以工华华程华重点~不可并称忽略华染物的不正常排放;华不正常排放,。华源、能源的华、运运厂交通华及地华华利用是否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华根据工程、华境的特点及华价工作等华定。决
7.4 建华华目华施华程的华段分工程分析划与
7.4.1 根据华施华程的不同华段可建华华目分华建华华程、生华行、将运个服华期华后三华段华
行工程分析。
7.4.2 所有建华华目均华分析生华行华段所华的华境影。生华行华段要分析正常排放和不运来响运
正常排放华情。华两况随响它着华华的推移~华境影有可能增加华大的建华华目~同华的华价工作等华、华境保华要求均华高华~可生华行华段分华行初期和行中后期~分华按正常排将运运运并
放和不正常排放华行分析~行初期和行中后期的分华华具工程特性运运划体而定。7.4.3 华建华华目在建华华段和个响服华期华后的影不容忽华~华华华华华目的华些华段华行工程分析。7.4.4 在建华华目华施华程中~由于自然或人华原因所华成的爆炸、火灾、中毒等后果十分华重的、造成人身华害或华华华失的事故~华华事属故。是否华行华境华华华价~华华工程性华、华模、建华华目所在地华境特征以及事故后果等因素定。确
目前华境华华华价的方法不成尚参数确尚熟~华料的收集及的定存在华多困华。在有必要也有件华~华华行建华华目的华境华华华价或华境华华分析。条
7.5 工程分析的方法
建华华目的华、可行性究和华华等技华文件不能华足华价要求华~华根据具情华用适当划研体况
当的方法华行工程分析。目前采用华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华比分析法、物料平衡华算法、华华参考华料分析法等。
华比分析法要求华华华~工作量大~所得华果华准。在华价华华确允华~华价工作等华华高~又有可华考的相同或相参似的华有工程华~华采用此方法。如果同华工程已有某华华染物的排放系数数华~可以直接利用此系华算建华华目华华华染物的排放量~不必再华行华华。 物料平衡华算法以理华华算华基华~比华华华。但华算中华华行均按理运状想华考华~所以华算华果有华偏低。此方法不是所有的建华华目均能采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华华考华料分析法最华华参数确当便~但所得据准性差。华价华华短~且华价工作等华华低华~或在无法采用以上华方法的情下~可采用此方法~此方法华可以作华以上华方法的华两况两
充。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8 建华华目地华境华的华华区状所在
8.1 华境华华华的原华和方法状
8.1.1 华境华华华的一般原华状
8.1.1.1 根据建华华目所在地的华境特点~华合各华华影华价的工作等华~定各华境要素的区响确
华华华范华~华华出华华华的有华。状并参数
8.1.1.2 华境华华华华~状当首先华搜集华有的华料~华些华料不能华足要求华~再华行华华华华和华华。8.1.1.3 华境华华华中~华华境中华价华目有密切华系的部分;如大、地面水、地下水等,华状与气
全面、华华~华华些部分的华境华量华华有定量的据做出分析或华价~华一般自然华境社状数并与
会区况参华境的华华~华根据华价地的华华情~照8.2所华定的容~适条内当增华。8.1.2 华境华华华的方法状
华境华华华的方法主要有三华~,状即遥收集华料法、华华华华法和感的方法。 收集华料法华用范华、广状收效大~比华华省人力、物力和华华。华境华华华华~华首先通华此方法华得华有的各华有华华料~但此方法只能华得第二手华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方法华充。它
华华华华法可以华华使用者的需要~直接华得第一手的据和华料~以华数弥收集华料法的不足。华华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华多的人力、物力和华华~有华华可能受季华、华器华华件的条限制。 感的方法可整上了解一遥从体个区清达区域的华境特点~可以弄人华无法到地的地表华境情~如一些大面华的况确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分准~不宜用于微华华境的华华~一般只用于华状况状数况助性华华。在华境华华华中~使用此方法华~华大多情使用直接华行拍华的华法~只判华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华星相片。
8.1.3 各华华影华价有华的华境华华华方法的华华~华照相华的各华华影华价的技华华与响状参响
华。
8.2 华境华华华华容状内
8.2.1 地理位置
建华华目所华的华、华度~行政位置和区并交通位置;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华,~附平面华。
8.2.2 地华
一般情~只需根据华有华料~华华下述部分或全部容~要华明地的地华~况内概当状况即,当概况壳构断断与地地华~地造的基本形式;岩华、华及裂等等,以及其相华的地貌表华~物理与学况当况化华化情~地已探明或已华采的华华华源情。
若建华华目华模华小且与条状叙地华件无华华~地华华可不述。
华价华山以及其地华件密切相华的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华~华建华华目有它与条响与直接华系的地华构断断塌沉叙造~如华、裂、坍、地面陷等~要华行华华华华的述~一些特华有危害的地华华象~如地震~也华加以华明~必要华~华附华华助华明~若没有华成的地华华料~华做一定的华华华华。8.2.3 地形地貌
一般情~只需根据华有华料~华要华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容,建华华目所在地况内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即状况沟高低起伏,~周华的地貌华型;山地、平原、谷、丘陵、海岸等等,以及岩溶地貌、冰况塌川地貌、华成地貌等地貌的情。崩、滑坡、泥石流、华土等有危害的地貌华象~若不直接或华接危华到建华华目华~可要华明其华展情。概况
若无可华华料~需做一些华华的华华华华。
地当与叙内形地貌建华华目密切相华华~除华比华华华地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容外~华华附建华华目周华地的地区将状形华~特华华华华华明可能直接华建华华目有危害或被华目建华华华的地貌华象的华及华展华华~必要华华华华行一定的华华华华。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8.2.4 气与气候象
建华华目所在地的主要区气气温极气温与候特征~年平均华速和主华华向~年平均~端月平均;最气温湿数极冷月和最华月,~年平均相华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降水量华~日照~主要的天气特征;如梅雨、寒潮、雹和台、华华,等。
如需华行建华华目的大华境影华价~气响叙内除华华华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容外~华需根据HJ/T2.2中的华定~增加有华容。内
8.2.5 地面水华境
如果建华华目不华行地面水华境的华华影华价华~华根据华有华料华华下述部分或全部容~响内慨要华明地面水~,地面水华源的分布及利用情~地面水各部分;状况即况河~湖,华1,之华及其与湾状来海、地下水的华系~地面水的水文特征及水华华~以及地面水的华染源。 如果建华华目建在海华又无需华行海湾响厂内的华华影华价华~华根据华有华料华华述部分或全部容慨要华明海湾状况即况湾概况湾与当华境~,海洋华源及利用情~海的地理~海地地面水及地下水之华的华系~海湾状来的水文特征及水华华~华染源等。
如需华行建华华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响叙内,华境影华价~除华华华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容外~华需根据HJ/T2,3中的华定~增加有华容。内
8.2.6 地下水华境
建华华目不华行地下水当与响直接有华的华境影华价华~只需恨据华有华料~全部或部分地华述下列容,地下水的华采利用情~地下水内当况与状况埋深~地下水地面的华系以及水华与来响叙内华染源。若需华行地下水华境影华价~除要比华华华地述上述容外~华华根据需要~华华以下容华一步华华,水华的物理、内学况与运状化特性~华染源情~水的华量华华华~水华的演华与区划状况当华华~水源地及其保华的分~水文地华方面的蓄水华特性~承华水等。华料不全华~华华行华华采华分析。
8.2.7 大华境华量如果建华华目不华行大华境的华华影华价~华根据华有华料~华华华明下述部分气气响
或全部容,建华华目周华地大华境中主要的华染物华及其源~大华境华量华。如需华内区气来气状
行建华华目的大华境影华价~气响叙内除华华华述上面部分或全部容外~华需根据HJ/T2.2 中的华定~增加有华容。内8.2.8土壤水土与当与响流失建华华目不华行土壤直接有华的华境影华价
华~只需根据华有华料~全部或部分地华述下列容,建华华目周华地的主要土壤华型及其内区
分布~土壤的肥力使用情~土壤华染的主要源及其华量华~建华华目周华地的水与况来状区
土流失华及原因等。状
需要华行土壤华境影华价华~当响叙内除要比华华华地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容外~华华根据需要华华以下容华一步华华,土壤的物理、内学构状况化性华~土壤华~土壤一次、二次华染~水土流失的原因、特点、面华、元素及流失量等~同华要附土壤华。
8.2.9 华、植物生华与
若建华华目不华行生华影华价~响当很内但华目华模华大华~华据华有华料华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容,建华华目周华地的区况况国植被情;覆盖度、生华情,~有无家重点保华的或稀有的、受危害的或作华华源的野生华、植物~地的主要生华系华华型;当状森林、草原、沼华、荒漠等,及华。若建华华目华模华小~又不华行生华影华价华~华一部分可不述。响叙
若需要华行生华影华价~响叙内内除华华华地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容外~华华根据需要华华以下容华一步华华,本地主要的华、区清状况与植物华~生华系华的生华力~物华循华~生华系华周华华境的华系以及影生华系华的主要华染源。啊来
8.2.10 噪声
如果建华华目不华行华境的华华影华价~一般可不述华境华华~如需华行此华华价华噪声响叙噪声状~华根据影华华的需要定华华华的容。噪声响决状内
8.2.11 社华华会
主要根据华有华料~华合必要的华华华华~华要述下列部分或全部容,叙内
8.2.11.1 人口
包括居民的分布情及分布特点~人区况数口量和人口密度等。
8.2.11.2 工华能源与
包括建华华周华地华有华企华的分布~工华华~工华,华华及能源的区厂状况构与供华消耗方式等。
8.2.11.3 华华土地利用与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包括可耕地面华~粮食作物华华作物成及华量~华华华华华以及土地利用华~与构状若建华华目需华行土壤生华华境影华价~华华附土地利用华。与响
8.2.11.4 交通华运
包括建华华目所在地公区运概况路、华路或水路方面的交通华~以及华建华华目之华的华系。与
8.2.12 文物“珍华”景华与
文物指华存在社上或会埋藏在地下的华史文化华物~一般包括具有华念意华和华史价华的建筑物、华址、华念物或具有华史、华人~科学价华的占文化华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珍华”景华”一般指具有珍华价华必华保华的特定的地理区区域或华象~如自然保华、华景游华、华华、区区温泉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华施等。
如不华行华方面的影华价~华只需根据华有华料~要华明下述部分或全部容,建华华响概内
目周华具有那些重要文物与离,珍华,景华~文或,珍华,景华华于建华华目的相华位置和距~其基本情以及家或地政府的保华政策和华定。况国当
如建华华目需华行文物或“珍华”景华的影华价~华响叙内除华华华华地述上述容外~华华根据华有华料华合必要的华华华华~华一步述文物或“珍华”景华华人华叙内活华敏感部分的主要容。华些内它学学响容有,华易于受那些物理的、化的或生物的影~目前有无已华害的迹象及其原因~主要的华染或其影的源~景华外它响来区区貌特点~自然保华或华景游华中珍华的华、植物华华~以及文物或“珍华”景华的价华;包括华华的、政治的、美学学的、华史的、华华的和科的价华等,。
8.2.13 人群健康状况
建华华目华模华大~当且华排华染物毒性华大华~华华行一定的人群健康华华。华华华~华根据华境中华有华染物及建华华目排放的华染物的特性华定指华。将
8.2.14 其它
根据地华境情及建华华目特点~定华磁波、振华、地面下等华目是否华华。当况决沉
9 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华华响
9.1 建华华目华境影华华的原华响
华于已定的华价华目~确响内都华华华建华华目华其华生的影~华华的范华、华段、容及方法均华根据其华价工作等华、工程华境的特性、地的华保要求与当尽内划而定。同华华量考华华华范华~华的建华华目可能华生的华境影。响
9.2 建华华目华境影华华的方法响
华华华境影华华量华用通用、成响尽并确熟、华便能华足准华度要求的方法。目前使用华多的华华方法有,模式法、物理模型法、华数学断比华华法和华华判法。
模式法能华出定量的华华华果~数学条参数数但需一定的华算件和华入必要的、据。一般情况数学条况很此方法比华华便~华首先考华。华用模式华要注意模式的华用件~如华华情不能好华足模式的华用件条并而又华采用华~要华模式华行修正华华。
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华高~再华性好~能反映比华华华的华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华华条数数学件和必要的基华据~且制作华华的华境模型需要华多的人力、物力和华华。在无法利用模式法华华而又要求华华华果定量精度华高华~华华用此方法。
华比华华法的华华华果于属参数半定量性华。如由于华价工作华华华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华的、数两据~不能采用前述华方法华行华华华~可华用此方法。
华华判法华是定性地反映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建华华目的某些华境影华定量华;如华断响响很估
文物“珍华”景华的华境影,~或由于华价华华华与响短等原因无法采用上述三华方法华~可华用此方法。
9.3 建华华目华境影华期的分和华华华境影华段响划响
9.3.1 建华华目的华境影~按照此华目华施华程的不同华段~可以分华建华华段的华境影~响划响
生华行华段的华境影和运响响运运运服华期华后的华境影三华~生华行华段可分华行初期和行中后期。
9.3.2 所有建华华目均华华华生华行华段~正常排放和不正常排放华情的华境影。运两况响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9.3.3 大型建华华目~其建华华段的、振华、地面水、大、土壤等的影程度华重~当噪声气响且影响响华华华华华~华华行建华华段的影华华。
9.3.4 华山华华等建华华目华华华服华期华后的华境影。响
9.3.5 在华行华境影华华华~华考华华境华影的响响减况两个即响衰能力。一般情~华华考华华段~影的衰减来响减能力最差的华段;华华染华就是华境华化能力最低的华段、和影的衰能力一般的华段。如果华价华华华短~华价工作等华又华低华~可只华华华境华影响减衰能力最差的华段。9.4 华华的范华
9.4.1 华华范华的大小、形状决况等取于华价工作的等华、工程和华境的特性。一般情~华华范华等于或略小于华华华的范华~其具华定华各华华影华价的技华华华。状体参响
9.4.2 在华华范华华布华适的华华点~通华华华华些点所内当响受的华境影~由点及面反映华范华所受的华境影。华华点的量布置~因工程和华境的特点、地的华保要求及华价工作的等华响数与当而不同~华华各华华影华价的技华华华。参响
9.5 华华的容内
华华价华目华境影的华华~是指华能响参数参数代表华价华目的各华华境华量华化的华华。华境华量包括华,一华是常华~一华是特征。前两参数参数状况者反映华华价华目的一般华量~后者反映华华价华目建华华目有华系的华境华量。各华价华目华华华的华境华量的华华和目~华价工作与状况参数数与
等华、工程和华境的特性及地的华保要求有华~华华各华华影华价的技华华华。当参响
9.6 建华华目的址华华华境影华华厂与响
如建华华目需通华华境影华价华华址华~华根据响厂9.1,9.5有华华定~华华华华目建华在不同条厂
址华的华境影~华华合响并比华~提出华址意华。
10 华价建华华目的华境影响
10.1 华华华价方法及其华用原华
10.1.1 华华华价方法是以家、地方的有华法华、华准华依据~华定价各华价华目的华华量国与估个参
数响状即叠状的华境影。华华华未包括华境华量华华;背景华,华~华价华注意华加华境华量华华。10.1.2 在华价某华境华量华~华华各华华点在不同情下华的华华华均华行华价。个参数况参数
10.1.3 华华华价华有重点~华影华重的华境华量~华量华定价影的特性、范华、大响参数尽与估响小及重要程度。影华华的华境华量华可华华华略。响参数
10.2 多华华价方法及其华用原华
10.2.1 多华华价方法适用于各华价华目中多华量的华合华价~所采用的方法分华有华各华华个参数
影华价的技华华华。响
10.2.2 采用多华华价方法华~不一定包括华华目已华华华境影的所有华量~可以有重点地响参数
华华适的华量华行华价。当参数
10.2.3 建华华目如需华行多址华华华~要华用各华价华目;如大华境、地面水华境、地下水华个厂气
境等,的华合华价华行分析、比华~其所用方法可照各华价华目的多华华价方法。参
11 华告华华华的华写
11.1 华原华写
华告华的华华就是全部华价工作华华~华华要在括和华华全部华价工作的写概基华上~客华地华华建华华目华施华程各华段的生华和生活活华地华境的华系。与当
11.2 华要求写
华华华华华告华其部分一华~华华文字华华、准~同华最写与写它确条叙好分华华述~以便华华。
公司方案~建筑公司~施工方案~施工华华华华大全~管理制度~公司制度~华效考核~企华文~建筑文~档档华华方案~策方案~华华华表~华华制度~管理方案~工作华华~工作华~企华管理~培华制度~市华华华~划划华华管理~人力华源~生华管理~华量管理~采华管理~安全培华~部华华~华华管理~华华管理~管理培华~华华华境~华文~划装修方案~合同
11.3 容内
华告华华华一般华包括下列容,内
11.3.1 括地概状描述华境华~同华要华明华境中华已存在的主要华境华量华华~例如某些华染物华度超华华准~某些重要的生华厂坏破华象等。
11.3.2 华要华明建华华目的影源及华染源响状况
根据华价中工程分析华果~华华明了地华明建华华目的影源和华染源的位置、量~华染物响数
的华华、量和排放华度排放量、排放方式等。数与
11.3.3 括华华华境影的华华和华价华果概响
华华中要明华明建华华目华施华程华华段在不同华期华华境的影及其华价。特华要华明确响叠加背景华后的影。响
11.3.4 华华保措施的改华建华
华告华中如有华华章华华述华保措施;包括华染防治措施、华境管理措施、华境华华措施等,华~华华中华有华章华的华华。如华告华中有华华没章华华~在华华中华华华华述华采用的华保措施。同华华华华合华保措施的改华华行~华明建华华目在华施华程的各不同华段~能否华足华境华量要求的具情。与体况
附加华明,
本华准由家华境保华局华华华国督司提出。
范文五:医疗固废环评导则
附件: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试行)
目 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 4
2 编制依据 ........................................... 2
3 术语 ............................................... 4
4 基本原则 ........................................... 4
5 厂(场)址选择 ..................................... 5
6 工程分析 ........................................... 6
7 环境现状调查 ....................................... 9
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11
9 水环境影响评价 .................................... 12
1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13
11 污染防治措施 ..................................... 15
12 环境风险评价 ..................................... 16
13 环境监测与管理 ................................... 19
14 公众参与 ......................................... 20
15 结论与建议 ....................................... 2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为防止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明确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原则。
1.2 适用范围
1.2.1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安全填埋技术处置危险废物设施(包括一般建设项目中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2.2 本原则适用于使用焚烧技术和其他方法处置医疗废物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 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和文件所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原则引用构成本原则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年)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
《国务院关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批复》(国函[2003]128号)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
[2004]15号)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环发
[2004]15号)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1]199号)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环发[2003]206号)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环发
[2003]188号)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3-1996)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5086.1-2-1996)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19218-2003)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GB19217-2003)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
3.1 危险废物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3.2 医疗废物
是指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它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3 填埋场
处理废物的一种陆地处置措施。它由若干个处置单元和构筑物组成,处置场有界限规定,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设施、废物填埋设施和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
3.4 焚烧炉
焚化燃烧危险废物使之分解并无害化的主体装置。
3.5 相容性
某种危险废物同其他危险废物或贮存、处置设施中其他物质接触时不产生气体、热量、有害物质,不会燃烧或爆炸,不发生其他可能对贮存、处置设施产生不利影响的反应和变化。
4 基本原则
4.1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有关规定。
4.2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
4.3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分建设期、营运期及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段进行,应包括危险废物和
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处置等工艺全过程。
4.4根据处置设施的特点,进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并确定评价重点。环境要素应按三级或三级以上等级进行评价。
4.5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根据处理方法和环境敏感程度合理确定,要包括事故状态下可能影响的范围。
4.6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包括风险评价的有关内容。
4.7 本原则所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均不包括放射性废物。 5 厂(场)址选择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选址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等的有关规定。其厂(场)址选择前应进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候、应急救援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厂址的各种因素可分成A、B、C三类。A类为必须满足,B类为场址比选优劣的重要条件,C类为参考条件。(见表1)
表1 处置设施选址的因素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有比选厂(场)址。如通过评价对
拟选厂(场)址给出否定结论,则应另选厂(场)址,并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6 工程分析
6.1 基本要求
6.1.1 按国家对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的相关标准、规定,分析项目采用工艺、设施及环境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6.1.2 对项目的收集、运输、贮存、预处理、处置、综合利用进行全过程分析,分阶段给出工艺路线和环境保护措施。
6.1.3 工程分析应包括建设期、营运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段。
凡可定量描述的内容,须通过类比分析,给出定量结果。
6.1.4 凡列入《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国函[2003]128号)规划项目表中的新建处置设施项目,应具体调查项目的服务范围和待处置量,改扩建项目应调查待处置量、现有设施处理方法、处理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等。
6.2 项目概况
6.2.1 项目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6.2.2 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厂区平面布置(附图)、区域地理位置图。
6.2.3 项目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配套项目和环保工程,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职工人数,总投资。
6.2.4 主要工艺
6.3 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6.3.1 执行HJ/T2.1中7的规定,进行工程污染因素分析、统计污染物排放量。
6.3.2 危险废物特性分析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物理性质(组成、容重、尺寸等)
(2)元素分析和有害物质含量
(3)特性鉴别(腐蚀性、浸出毒性、危险毒性、易燃易爆性)
(4)反应性和相容性
进行工程分析时,还应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污染流程,包括工艺流程、排污点分布、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速率。
6.3.3医疗废物特性分析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物理性质(容重、尺寸等)
(2) 元素分析和有害物质含量
(3)分类(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
进行工程分析时,还应统计卫生学指标要求的污染物排放种
类、数量、浓度等。
6.4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6.4.1 建设期
对建设期产生的噪声、扬尘、弃石、弃土、植被破坏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
6.4.2 营运期
分析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的种类、数量、浓度。
6.4.3 服务期满后
给出处置设施服务期满后防止污染和恢复生态的方案。
6.5 污染物排放统计
根据所采用的处置工艺,选择以下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污染物统计:
6.5.1 废气污染源统计应包括排气筒位置、高度、出口内径、排气温度、排气速率和污染物浓度、速率、排放方式。
焚烧烟气污染物统计包括:烟尘、SO2、NOx、CO、HCl、HF、汞、镉、砷、镍、铅、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二恶英类及恶臭物质等。
6.5.2 废水污染源应按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设备及地面冲洗水、填埋场和临时贮存场所内渗滤液及排水、循环冷却排污水等分别统计水质、水量和去向。分析减少废水排放量及提高水重复利用率的可能性。
废水污染物统计包括:pH、CODcr、BOD、NH3-N、总余氯、总磷、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重金属、苯系物、粪大肠菌群数等。
6.5.3 固体废物统计应包括焚烧残渣、飞灰、经尾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固态物质和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的产生量和主要有害成份。
6.5.4 设备噪声声级、分布和采取的防治措施。
6.5.5 编制污染物产生量、环保设施去除量和排放量汇总表。
6.6 清洁生产
6.6.1 危险废物处置
(1)处置工艺:运输工具和包装,贮存方式,预处理设施,处理流程合理配置,焚烧炉的燃烧温度、停留时间、急冷设计、除尘器选择、余热回收,安全填埋场的防渗、渗滤液处置,防洪。
(2)安全和环保:相容性、在线监测系统、异常事件报警系统和人员培训。
(3)处理单位危险废物的能耗、水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4)可利用物质综合利用率、余热回收率和减量化程度。
6.6.2 医疗废物处置
(1)处置工艺:运输工具,产生/处置时间周期,灭菌效果,焚烧温度、停留时间、燃烧效率、热灼减率,烟气净化效率。
(2)安全和环保:感染性废物包装、运输、转移的安全性,焚烧废气净化设施的处理效果(含卫生指标),飞灰和残渣处置,人员培训。
(3)处理单位医疗废物的能耗、水耗,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6.6.3 燃料选择及成份
7 环境现状调查
7.1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7.1.1 自然环境调查主要包括处置设施选址区的地理、地貌、地质、水文、气象和土壤等。
7.1.2 地理、地貌调查主要包括处置设施选址区的行政属地,经纬度坐标,与周边重要河流、湖泊、城镇、山脉等的关系,海
拔高度,地形特征,地貌类型与特点等,并给出处置设施选址的地形图。
7.1.3 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处置设施选址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质稳定性、区域内断层构造与分布、覆盖层厚度及地质灾害性问题,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隐伏塌陷区等,有无矿业采空区、石灰岩溶洞等特殊地质问题。
7.1.4 气象调查主要包括处置设施选址区所处气候带,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和极端最低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年蒸发量、最大一次降雨量,主要气象性自然灾害以及与大气影响和风险影响有关的地域性特殊气象问题。
7.1.5 水文调查主要包括地面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河流最大洪流量,选址区的雨水径流特征、百年一遇洪水高程、最大洪峰流量。调查区域地下水埋深、单位涌水量、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连系、地下潜水情况及地下水层分布,隔水层情况等,调查区域水资源赋存及利用情况,并给出水系图和地下水及地层分布柱状图。
7.1.6 土壤调查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成土母质及土壤质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渗透系数。有土壤污染问题存在时,还应调查主要污染因子以及土壤的污染水平。
7.2 社会环境调查
7.2.1 调查处置设施建设项目服务范围内的城镇分布,人口,收入水平,产业结构,重要企业(或医疗机构)的数量、分布、规模以及危险废物收集、贮运有关的交通、通讯情况,环保规划基本概况。
7.2.2 调查处置设施5km内的村镇分布、人口、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路网布局、通讯设施、环保设施、环境保护敏感目标、流行性疾病和地方病情况。
7.2.3 分析项目建设与地方规划的协调性,对人口拆迁、土地利用和社会活动的影响。
8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8.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8.1.1 布点原则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中5的规定,监测点数量不应少于4个。拟选厂(场)址的主导风向上、下风向应有测点。改扩建项目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测点。
8.1.2监测制度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中5的规定。做一期监测,监测5天。特征污染物监测每天不能少于4次。同时应收集监测期间地面风向、风速资料,并充分利用近三年已有的环境质量监测资料。
8.1.3 监测项目
根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结果确定。
8.1.4 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要点
列表给出各个测点主要污染物1小时、日平均浓度波动范围;特征污染物根据所执行的评价标准要求统计波动范围。
8.1.5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现状评价。
8.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2.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2)中7的规定,并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和厂(场)界污染物浓度。
8.2.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 2.2)中8的规定,并制定大气环境保护对策。
9 水环境影响评价
水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接纳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地表水体和项目所在地域的地下水质。
9.1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9.1.1 监测时间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中6的有关规定。
9.1.2 监测项目
根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结果确定。
9.1.3 现状评价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中6的规定。
9.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2.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中7的规定。对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废水排入的湖泊、封闭海湾和三类水体河流应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其它水体及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废水排入的水体可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9.2.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中8的规定。
9.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
9.3.1 调查范围按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及评价区地貌、地质结构、水及地质条件确定。在厂(场)址范围设置地下水监测点。
9.3.2 监测项目按照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确定。
9.3.3 地下水质现状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6的规定。
9.3.4 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有害污染物下渗对
地下水影响的可能性分析,并提出地下水保护措施。 10 生态影响评价
10.1 基本要求
10.1.1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项目建设的全部时空范围,并应能够说明厂(场)址区生态系统的整体特点和主要的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情况。
10.1.2 依据环境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并确定生态环境调查和评价的内容。
10.2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0.2.1 陆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应包括植被、土地利用现状、重要生物、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敏感保护目标。
10.2.2 植被调查应包括植被类型、分布、面积、盖度、生产力,物种基本组成、优势物种、物种优势度或重要值等。
10.2.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应区分森林、草地、湿地、农田、河湖水域、村镇、道路等类型,并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
10.2.4 项目影响区域有重要生物时,应进行重要生物调查。重要生物调查内容包括物种名称、科学分类、保护级别或其重要特性、分布、食性与生态习性、栖息地特征及生存资源情况、历史变迁、所受主要威胁及种群动态等。调查宜采用现场踏勘、典型调查与资料收集、专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0.2.5 直接与处置设施厂(场)址选择有关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石漠化、土地盐碱化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应进行重点调查和说明。
10.2.6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重要生物及其生境、湿地等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应包括敏感保护目标的类别、规划保护范围和需要的保护范围。
10.2.7 当处置设施建设可能影响河流、湖泊或海域生态环境时,应进行水生生物或海洋生物调查。主要应调查底栖生物和鱼类资源。调查内容包括生物种类和生物量、历史变迁和种群动态等。
10.2.8 处置设施拟选厂(场)址的景观美学调查应说明是否属于景观敏感点、厂(场)址周围景观敏感点分布、厂(场)址区的景观美学特点以及对景观影响的耐受程度。
10.2.9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主要应说明处置影响区的生态系统类型、基本组成结构、基本状态、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处置设施建设时应注意保护的主要敏感目标。 10.3 生态影响评价
10.3.1 生态影响评价按建设期、营运期及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期进行。
10.3.2 建设期的生态评价主要应说明处置设施及配套项目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的类型、面积,受影响的植被类型、面积及所造成的生物资源或农业资源损失,有无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受影响及其受影响的程度,有无其他影响。提出预防、减缓措施和植被、土地、景观的恢复措施。
10.3.3 营运期的生态环境影响应分析可能进入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及主要受体,提出减轻影响的措施。事故泄漏应分析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
10.3.4 服务期满后应对填埋场封场、植被恢复层和植被建设,提出适合当地生态特点的建议,并提出封场后30年内的生态监测方案,明确监测项目与监测对象、监测点位、时间、频次,监测内容及监测方法、监测保障措施等。
11 污染防治措施
11.1 基本原则
11.1.1 考虑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全过程。
11.1.2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处置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11.1.3 符合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满足环境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保障人群健康的要求。
11.2 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11.2.1 外排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恶臭等污染物的除尘净化设施的有效性分析。进行排气筒高度论证时,评价结论中排气筒高度大于工程设计,则排气筒高度按评价结论确定;反之,则按工程设计确定。
11.2.2 焚烧处置装置控制二恶英措施以及焚烧烟气中氮氧化物、尘汞等达标排放措施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11.2.3 易挥发物料、中间产品等的加工、储存过程中应进行逸出物质统计和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11.2.4 剧毒、恶臭物质密闭储存措施分析。
11.3 废水污染控制措施
11.3.1 根据给排水平衡计算分析减小废水排放量的措施和效果。
11.3.2 排水系统划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分析。
11.3.3 废水处理方案、分级控制水质指标、废水处理流程的论证、运行达标可靠性分析。
11.3.4 废水管道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防渗漏分析。 11.3.5 废水排放口设置合理性分析。
11.4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
分析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处置产生的固体废物(残渣、飞灰、经尾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固态物质和污水处理站污泥等)安全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11.5 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1.4.1 要求厂(场)界噪声达标。
11.4.2 必须针对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不同的处理工程特点,提出噪声的防治对策,并给出最终降噪效果。
11.6 填埋场污染控制措施
11.5.1 填埋场选址和防止二次污染措施的完整性分析。
11.5.2 安全填埋场扬尘治理措施和挥发性气体的处置分析。 11.5.3 渗滤液收集处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11.5.4 暴雨时期排水去向和污染物处理措施。
11.7 列出气、水、固体废物、声及填埋场污染控制措施的分项明细汇总表,包括详细内容、投资和计划完成时间。 12 环境风险评价
12.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达到可接受水平、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最小。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址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变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2.2 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风险识别及分析, 同类项目事故统计,风险
标准体系 ,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后果计算及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及减缓风险措施,应急预案等。
12.3 风险识别
12.3.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风险识别和处置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体处置装置、预处理装置、贮运设施、公用工程设施及废水、废气、废渣处理、噪声控制设施等;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所处置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燃料、中间产物、最终产物以及处置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分为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质放散或泄漏三种类型。
12.3.2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 50844-85) 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风险评价因子。 12.3.3处置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其所涉及物质和工艺参数(压力、温度等)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12.4 源项分析
12.4.1分析内容
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物质的泄漏量。 12.4.2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类比法,加权法和因素图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概率法和指数法。
12.4.3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方法
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或类比法。
12.4.4危险物质的泄漏量
(1)确定泄漏时间,估算泄漏速率。
(2)泄漏量计算包括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两相流泄漏、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
12.5 环境风险影响预测
12.5.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分段烟羽模式、重气体扩散模式等计算。
12.5.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有毒物质在湖泊、封闭海湾和河流中的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 中推荐的地表水扩散数学模式。
12.6 风险计算和评价
12.6.1风险值
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包括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和风险事故的危害程度。定义为:
?事故数??后果??后果?风险值???危害程度???概率???时间??每次事故??单位时间?
12.6.2风险评价
(1)环境空气风险评价。首先计算浓度分布,并按《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规定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给出该浓度分布范围及在该范围内的人口分布。
(2)水环境风险评价。计算污染物浓度分布、包络面积及质点轨迹漂移等指标,用水生生态损害阈与计算结果作比较分析。
(3)对以生态系统损害为特征的事故风险评价。用损害生态资源的价值进行分析,给出损害范围和损害值。
12.7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事故防范措施主要从管理制度、设计规范、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监督检查、岗位培训和演习、警示标志、记录备案等方面提出要求。
事故应急预案应从事故预想,组织程序,报告制度,通讯联络方式,应急措施及装备,区域应急援助网络与信息发布,环境恢复与补偿等方面提出要求和建议。
12.8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及建议
列出主要环境风险评价结果,包括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最大可信事故及其危害,风险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13 环境监测与管理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要求,结合建设项目具体情况与周围环境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各不同阶段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与监测计划。
13.1 环境管理
13.1.1 机构设置
建立专门的环境管理部门,配备环境保护负责人、专(兼)职人员,实行责任制。
13.1.2 制度建设
风险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车辆设备保养维修等规章制度);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转移联单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HSE);
处置厂(场)的管理人员应参加环保管理部门的岗位培训,
合格后上岗;
档案管理制度。
13.1.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由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置设施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13.2 环境监测
13.2.1 建立分析试验室,配置分析仪器。
13.2.2 危险废物填埋场环境监测执行《危险废物安全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中10的监测要求。
13.2.3 危险废物焚烧场执行《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中6的规定。
13.2.4 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8的规定。
13.2.5 建立污染源和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13.3风险事故应急
13.3.1 制定风险应急预案。
13.3.2 建立异常事件的预警系统。
13.3.3 设立告知制度,组织人员疏散。
13.3.4 提出消除事故影响的措施。
13.3.5 建立事故环境影响消除的审核制度。
14 公众参与
14.1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充分重视公众参与。应向被调查人介绍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建设条件、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
14.2公众参与调查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信息发布、调查会、听证会及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等。
14.3公众参与的主要调查对象应是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