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临床合理用血评价制度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 术规范》的施行,本院制订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一些措施,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是否有必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正确应用进行用血评估,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 一、 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三、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
1、 医院领导重视 成立了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输血科主任及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切合本院实际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 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 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赣州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信息,全市计算机联网,进一步确保了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学习与考核相结合 组织全体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及本院《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并邀请省内输血专家来院,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讲座。
4、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5、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 输血申请单一律由负责医师填写,临床科主任签字核准。,科主任应写报告陈述原因报医务科核准。严格控制<600>600><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2000="" ml(红细胞一个单位以200="">600>
6、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建立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使本院的输血安全有了保障,节约用血能落到实处,也大大提高了本院的成分输血比例。本院是一所“二甲”医院 ,也是一所“百姓放心医院”,将持之以恒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不断完善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继续降低用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推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再创新高。
范文二: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订本院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的评价主要包括用血合理性的评价和输血后疗效的评价。医师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应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
(1)符合用血的条件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60g/L以下的病人;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严重烧伤病人。
(2)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a、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c、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d、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
a、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b、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c、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d、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2.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
(1)医院领导重视
成立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输血科主任及部分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
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信息,进一步确保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学习与考核相结合
组织全体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并邀请市内输血专家来院,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讲座。
(4)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
(5)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
输血申请单一律由负责医师填写,临床科主任签字核准。需审批的科主任应写报告陈述原因报医务科核准。严格控制失血量<600>600><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 ml(红细胞一个单位以200="" ml计)以上,除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签字核准。="">600>
(6)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3.输血后疗效的评价:指在输血后,医师给予输血治疗后疗效评价,了解患者输血后较输血前有无疗效或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严格按照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
范文三: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与措施
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与措施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施行,本院制订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一此措施,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
一、 符合用血的条件
1. 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 慢性出血导致色素下降至少低于50-60g/l的病人人
3. 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的病人
4. 严重烧伤病人
二、 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2000ml 。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的患者,
2. 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 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 洗涤红细胞:⑴ 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⑶ 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⑷ 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 白(粒)细胞减少症
6. 血小析:⑴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⑵ 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三、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1、医院领导重视 成立了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科长、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结合本院实际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 本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机构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信息,全市计算机联网,进一步确保了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学习与考核结合 组织全体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国家有关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及本院《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由医务科安排专业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讲座。
4、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
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手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四 、临床用血前评价
1. 临床用血医师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评价是否 规范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前是否有免疫学检查,输血患者家属是否签署《临床输血知情同意书》,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评估。
五、输血后评价:
1. 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主治医师输血后评价,临床科主任签字核准,严格控制,小于600ml 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小于600ml 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2000ml (红细胞一个单位以200ml 计)以上,除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检验科科长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班的医生签字核准。
6、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正,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建立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使本院的输血安全有了保障,节
约用血能落到实处,也大大提高了本院的成分输血比例。本院是一所乡镇医院,也是一所“百姓放心医院”,将持之以恒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不断完善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继续降低用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推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再创新高
范文四: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 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科学合理使用 血液,保障临床用血质量和安全,制订本制度,要求临床用血前进行评估, 用血后进行效果评价。
一、符合用血的条件
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
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 50-60g/L的病人。
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
4、严重烧伤病人。
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
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 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 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
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 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
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
4、洗涤红细胞:①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 ②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③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④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
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
6、血小板:①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 2万的病人。②血小板 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
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
8、 冷沉淀:主要用于血友病甲、 血管性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三、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措施
1、医院领导重视。成立了以业务院长、医务科长、检验科(血库)科 主任及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卫生部《医疗 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医院的临床用血进 行监督、指导。
2、严格执行输血工作“三统一”的规定。医院一律使用规定的采供血 机构—成都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主动及时与其联系,互通 信息,全市计算机联网,进一步确保了临床用血及时与安全。
3、医护人员学习与考核相结合。组织全体临床医生认真学习国家有关 临床输血的法律法规,并请输血专家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 识讲座。
4、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 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 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 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 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 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5、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临床主治 或主治以上医生核准,严格控制<><600ml原 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2000ml,除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 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签字核准。
6、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 必要的输血(如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 20%时不输血)。 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 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四、实施日期: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成都市东区医院医务科 2012年 11月 19日
范文五: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为安全、有效、科学用血,临床医师输血治疗过程中应严格守以下规定,确保输血安全:
一.用血前评估,内容包括: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一般体格检查;
6、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
7、用血前重要器官功能评估;
8、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用血后效果评价,内容包括;
1、临床症状改变情况;
2、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等;
3、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
600ml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