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最苦与最乐(阅读题)
读《最苦与最乐》节选,完成1——6题
时快乐。(11)快乐之权,操之在己。(1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 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这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 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感受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以上选段表达了哪两个主要观点?(4分)
2、从结构上和修辞角度,说说划线句的作用。(2分)
3、、用“//”线将选文第一段分为两层,并说明采用了哪种结构方式。(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2)
4、本文的语言风格是平实而略带书卷气。请任举一句并加以分析。(3分)
5、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2分)
6、你认为文中所说的(1)“卸却”责任与(2)“解除”责任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不能逃避责任。(各2 分)
2、结构上:过渡作用;
修辞:更能吸引读者,引起读对所问及所答内容的重视。(各1分)
3、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1) (12) 先总后分(各1分)
4、举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1分) 分析:这里引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仅供参考,符合要求即可)
5、(1)日日尽 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2)他们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各1分)
6、(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各1 分)
命题人:苏其友
时间:2017.05.29
范文二:课后训练{11最苦与最乐}
11.最苦与最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惠(huì) 契约(qì) 如释重负(shì) ...
B.揽(lǎn) 卸却(xiè) 悲天悯人(mǐn) ...
C.监督(dū) 斟酌(zhuó) 娓娓动听(wēi) ...
D.缠着(chán) 时髦(máo) 死而后已(yǐ) ...
2.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现代自然科学______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______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
(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______、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A.不止 无坚不摧 自以为是
B.不只 坚不可摧 自以为是
C.不止 坚不可摧 自行其是
D.不只 无坚不摧 自行其是
3.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4.根据示例仿写句子。
(1)示例: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
人若能__________,虽______________。
(2)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生__________,莫若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敬业·职业·精业
唐 宋
①一位朋友出差归来,对当地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水准印象深刻。
②我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是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文化精神,敬业精神不仅是通向职场的“绿卡”,更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内涵。
③马马虎虎不能强国富民。早在20世纪早期,鲁迅先生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四亿人生着一种病,那名称就是马马虎虎,不医好这个病,是不能救中国的。有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没有敬业的精神,不仅关系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更关系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
④没有敬业精神建不成现代化。懒懒散散,工作就没有效率;粗枝大叶,容易造成失误、留下隐患。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麻痹大意、失职渎职是重要的原因。 ⑤敬业精神是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却不是竞争力的全部。在科技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敬业,还要专业、职业、精业,才能从尽职尽责跨越到尽善尽美,才能从优秀跨越到卓越。
⑥在我们身边,大体有四类人。有的人既敬业又职业,是企业的核心人才、核心竞争力。有的人敬业不职业,这样的人吃苦耐劳、精神可嘉,遇到紧急情况招之能来,可是,来了却不一定能战。有的人职业不敬业,虽然业务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却三心二意、毛手毛脚,容易“大意失荆州”,一失足造成千古恨。有的人既不敬业又不职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
浑浑噩噩混日子,误己误人。
⑦敬业不易,精业更难。梅兰芳在舞台上顾盼生辉、流光溢彩,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眼神活起来,眼睛近视的他每天早晨放飞鸽子,极目苍穹,苦练眼功。邓亚萍打球快速凶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增强手腕的力量,身材娇小的她曾用铁拍子练球。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⑧在职场上,既敬业又精业的人永远是供不应求的“抢手货”;既不敬业又不精业的人,常常成为被淘汰的“处理品”。不断强大的国家、民族,无不有着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时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选文的标题为“敬业·职业·精业”,它们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分析选文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8.选文第⑧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语言运用
9.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四、片段作文
10.请以“人生的责任”为题,写一篇短文,想想看,什么是人生的责任,什么是你自己的人生责任。可以在班上组织一次班会,大家一起谈谈自己所写的“人生的责任”。
参考答案:
1.C 点拨:C项,“娓娓动听”的“娓”应读“wěi”。
2.B 点拨:“不止”,连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结合关联词,第(1)句中应选“不只”。“无坚不摧”,没有任何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形容力量强大。“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结合语境,第(2)句应选“坚不可摧”。“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行其是”,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一般用作贬义。结合语境,第(3)句应选“自以为是”。
3.(1)设问 (2)引用 (3)反问 (4)对比
4.(1)坦然 平凡不苦 (2)最苦的事 子欲养而亲不待
5.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秉承敬业、职业、专业、精业的精神,才能迎接挑战、后来居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6.不能,因为敬业精神是职业精神的首要内涵,在敬业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精业,三者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因而不能调换。
7.首先提出敬业不易、精业更难的观点,然后列举梅兰芳和邓亚萍刻苦练功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成功没有捷径,辉煌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努力和付出。
8.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既敬业又精业的重要性。
9.示例:(1)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端庄挺立 (2)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务必清澈明净
10.写作示例:
人生的责任
人生需要责任,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必须时刻去尽责。
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里,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当他做完了这三件事,便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是人生的升华,因为责任,他在死亡的边缘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确保了别人的生命。
或许你还是不知责任与你有何联系,报以无所谓的态度,那我只好再举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我是一个中学生,每天走进班级,总会遇到这样的、那样的事情,看到有人抄作业,随便扔了一张纸等,心里常感到不解:抄作业与做作业一字之差,为什么表现出来的却相差那么多呢?做学生就是这样对老师负责吗?做人就是这样对自己负责吗?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不属于你的,你却还要
自鸣得意,让人家在心里把你当笑话,颜面扫地。
人生路很长,无论你打算怎么走,要知道都脱离不了责任,任你怎样,都不可抵赖。
范文三:最苦与最乐阅读题答案
最苦与最乐阅读题答案
《最苦与最乐》,为梁启超写作的一篇短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苦与最乐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阅读理解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
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直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去,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 选自《饮
冰室全集》
阅读答案题目
18.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2分)
19.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2分)
?“卸却”责任指 。(10字以内)
?“解除”责任指 。(10字以内)
20.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2分)
21.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2分)
阅读答案,
18.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19. (1)“卸却”责任指_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
(2)“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20. 责任未了是人生最苦的事,责任完了是人生最乐的事。(或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1. 答案有三个要点,?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最苦与最乐阅读题答案]
范文四:最苦与最乐
课题:《最苦与最乐》
课型:鉴赏.评论
上课日期:2013年10月28
作者:张雪凌
单位:滕州市姜屯中学
日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鉴赏.评论:《最苦与最乐》(1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写作的背景。
2.搜集积累有关作者梁启超的资料。
3.熟读课文,掌握文章结构。
相关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评价任务:
1.抓住重点语句,品味文章的内涵,拥有正确的人生苦乐观。
2. 朗读、背诵、积累文中的精彩语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我记得小时侯,常听爷爷说:“他们小时候,一年要能吃上一餐肉,那算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而如今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却为减肥而发愁。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感到最苦和最乐的事吗?
2.交流:把你生活中认为最苦的事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把你生活中最乐的事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预习检测:
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
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1898
年参与戊戌变法,
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契( )约 ②揽( ) ③悲天悯( )人
(2)解释词语 :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三、教师指名朗读课文。读后检测学生听读的情况。
1.根据听读,填空:
①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
2.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速读全文。(自由的诵读)读完后告诉老师:
⑴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 5 ) ⑵哪几个自然段写最苦? (1— 2 ) ⑶哪几个自然段写最乐? (3— 4 ) ⑷ 全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分--总 )
3、试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4、议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本文的论据是否具备这两种类型,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①事实论据如:
A、“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
B、“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②道理论据如:
A、古语说得好, “如释重负”
B、俗语亦说, “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C、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
D、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四、研读课文。
1.指名读第1段,体会: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先引导学生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无处逃躲。)
2.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精读第3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士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这句话是对上文中“最苦”与“最乐”的深层的分析,点明了三者的关系:苦中有乐,苦乐循环。同时又是下文中“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这一论断的前提和基础)
4.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讲讲它们的含义吗?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六、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谈。)
七、拓展迁移
1.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呢?
中央电视台对抗“非典”战士钟南山等人的采访。当记者问他们进入疫区时怕不怕,他们的回答是“怕”,“但还是要进去因为这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明确: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
社会,社会、家庭都需要人能负责任,同时对别人负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任。
2.那么,责任从何而来,请说说你自己学习生活中有怎样的责任。
明确:受过最大好处的人:父母 亲戚 师长 同学
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做人、求知
3.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我想这品尝葡萄的过程大概就似于品尝人生吧,面对果子的酸和甜,也就是面对人生的得与失。那么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小结:学习了本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明白,“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我们学习本文的收获。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他们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另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
八、结束语
常常听到孩子抱怨父母,常常听到有人埋怨社会,但他们可曾想过自己对长辈、对集体、对社会尽了多少责任呢?同学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今天,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想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也是学习本文后我们最大的收获。
九、布置作业
就下面几个问题情境,体验“最苦”与“最乐”的感受,写一篇小作文。
(1) 完成某一学科的学习任务
(2) 完成长辈托付的某项任务
板书设计 良心受责备 ①有苦才有乐
未尽责任范畴与程度 ②苦中有真乐
分说最乐:尽了责任苦乐的关系 ③责小得小乐 举圣贤例子 ④责大得大乐
总说 承担责任 获得快乐
我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本文作为议论文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探究、联系生活感悟等方式学习课文,感觉教学过程流畅、环节过渡自然、引导恰当,我准确地传授了知识,学生也基本理解了人生的最苦与最乐,学生能领会作者对人生责任,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从而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范文五:《最苦与最乐》教案
教
案
姓 名:孙 聪 学 号:12123010144 院 系:文 学 院 班 级:12级语文教育一班 实习单位:新乡市一中东校区
《最苦与最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简要了解作者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
2. 理清本文脉络,理解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总结出本文论点: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3. 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二、 课时安排: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讲课文前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心中所认为的人生中最苦与最乐的事,是什么呢?由此引入本文梁启超先生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最苦与最乐》,请同学们来看看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板书课题)
(二)课文讲析
1.介绍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
2.分析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五分钟,并思考: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以及每部分的分论点是什么?说出理由。
老师评价并作出以下总结: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 ( 3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 (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2)按部分分析
①分析第一部分
Ⅰ 指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处理较难的生字词。(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独:仅仅,只是。)
Ⅱ a.作者使用设问,开篇就问“人生什么是最苦呢?”提到了那些事?问什么作者又否定了这些事是最苦的?(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作者连用这几个设问句有何作用?(这几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同时,又使得文章语言凝重而又不呆滞。) Ⅲ a.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请同学用原文回答:“人生什么是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请同学们从原文中找出论说的句子。(【正面】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反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
有千斤重的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可逃。) Ⅳ快速默读第二段,回答本段承接前文“最苦”,作了哪些更具体的说明?请同学回答。(指出除了对他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对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
Ⅴ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三个“凡属”?(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属”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②分析第二部分
Ⅰ 指名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词语的意义:课本92页注释①[如释重负];93页注释①[无入而不自得]。
Ⅱ 读了这部分会发现作者在谈快乐时,也谈到痛苦,这是为什么?(这部分分论点是: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a.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了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来谈快乐就无须再多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有关题目的谜。b.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于描述。)
【对比分析第一、二部分】
我们学习了第一、二部分之后,了解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那么现在同学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作者对于责任未了(即负责任)的感觉,与尽了责任后的感觉,各用了什么语句来形容?请试着找出别的形容的语句。 (对于责任未了的感觉:a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b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c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d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对于尽了责任以后的感觉:a如释重负。b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c海阔天空,心安理得。d无入而不自得。其他词语:如荷重担、心头压着一块大石头、如坐针毡。尽了责任以后的感觉:生命丰富而快乐、快乐似神仙、自在逍遥。)
③分析第三部分
一般来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
Ⅰ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Ⅱ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用原文回答。(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总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Ⅲ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④小结
我们再次回头看本篇课文的题目“最苦与最乐”,就会会发现它指的是“负责任与尽责
任”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由此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一对姊妹命题:负责人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最后,请同学们来概括本文的主旨。(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思想深刻严密,语言凝重畅达,谈到了除了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进一步论证了:负责人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议论文
第一部分(1、2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二部分( 3 第三部分(4、5):人生要勇于负责,不能逃避责任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默写生字词。
2.全体朗读课文。
3.指名学生讲述本文主旨。
(二)了解语言特色
1. 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作用: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2. 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 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作用: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3. 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课文总结
本文开头一段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连用五个问句,直切主题,说明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二段承接首段,讨论责任未了的痛苦。三段转由在“最乐”方面“立”说,指出我们一旦尽了责任,就如释重负,海阔天空,心安理得,这种乐趣无法用言语形容。四段综合讨论苦乐的关系,并引用了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一语,使论说更深入。五段指出假如责任是可以推卸得了的,那作者在前文所发之议论就可以反驳了,因此,在最后一段把这个观念予以澄清,使论说稳妥,更加强了说服力。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字词
达观 监督 海阔天空 如释重负 大抵 心安理得 任重道远 悲天悯人 卸却
中心论点
负责人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最苦与最乐(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