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可燃物燃烧条件实验的探究
可燃物燃烧条件实验的探究
摘 要: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它给人们带来光明与温暖。因此,探究燃物燃烧的条件便显得大为必要。
关键词:化学教学;可燃物燃烧实验;中学生
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用火历史,人们利用可燃物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热来照明、取暖、燃煮食物、冶炼钢铁等,由此可见,燃烧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是一个很重要的演示实验,不但告诉人们可燃物燃烧必需的两大条件,同时为灭火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教材中的实验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改进实验进行阐述:
一、原教材实验的不足
人教版初三化学P128页【实验7—4】是这样叙述的: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的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块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探究出铜片上的白磷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了着火点,同时它又跟氧气接触所以可以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尽管温度已超过着火点,但没有跟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红磷的着火点在200?以上,尽管它与氧气接触,但由于没有达到着火点,也不能燃烧。从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大条件。
此实验明显存在以下不足:
1.用开水升温后,铜片上白磷冒出大量的白色浓烟,污染空气,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白磷在铜片上燃烧,容易四处溅出火花,发生危险,而且白磷是剧毒,0.1克白磷进入人的胃中可导致人死亡,有很大的危险。
2.白磷在铜片上燃烧溅出的火花可能引燃旁边的红磷,从而导致实验失败,实验难以把握。
3.空气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直接说明可燃物必须要与氧气接触这个条件。
二、实验改进的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分四个步骤,每个步骤又是一个小实验:
1.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300毫升左右的冷水,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在铁架台上方挂一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水温,再向烧杯中投入一小块白磷,冷水中的白磷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又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不能燃烧。
2.向冷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低于着火点,白磷不能燃烧。
3.用酒精灯把冷水中白磷加热升温到白磷的着火点40?以
上。温度即使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以上,但没有氧气,白磷还是不能燃烧。
4.取下温度计,向热水中白磷通入氧气。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40?以上,白磷又与氧气接触,白磷在热水中燃烧起来。
通过这四个小实验的对比、分析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大必需条件:(1)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改进实验的优越性
改进实验的优越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1.改进后的实验看到了真正的水滴火花。大大增强了实验的可见性和趣味性。
2.白磷在水中燃烧不会四处检出水花,比在铜片上燃烧更具有安全性,同时白磷在水中燃烧产生的白烟大部分溶于水,冒出的量很少,大大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改进后实验,只用一小块白磷,不用红磷,比原实验更节约危险药品,把危险的可能降
到最低程度。
4.实验打破了学生在水中不能燃火的传统思维,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只要满足可燃物燃烧的两大条件,不管任何环境中都能燃烧。
四、改进实验的价值
1.改进后的实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比原实验更具有人性化,有利于推广。
2.改进后的实验只用一小块白磷,缩小变量到一个,然后对一个变量施加不同条件,比原试验更直接地展示了燃烧的两大必须条件。
3.改进后实验更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打破了人们水中不能燃火的传统思维,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加深科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告诉人们:要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
(作者单位 湖南省花垣县吉卫民中)
编辑 代跃先
范文二:浅谈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装置
燃烧伴随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过程中,燃烧一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最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物质燃烧的条件的相关知识点,一直是出题人比较青睐的。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想探究一下物质燃烧的几个条件,装置图的改进,以及灭火的原理。 目前知道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需要氧气 (3)必须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
常见的装置图
1、
教材,以及中考试卷中经常用此装置来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但是经分析,还是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对反应后的产物没有合理处理,会污染环境。不一定确保上面的白磷一定能达到着火点。
2、
上图是改良装置,此装置的优点是:产生的污染物不会泄露出去。
3、
范文三:可燃物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罗田县实验中学 张晓芙
实验目的:
1、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2、 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 4、 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实验原理:
白磷在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就能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红磷只有温度达到2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才能燃烧。可燃物浸没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
实验用品:
大烧杯、二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一支大试管、橡皮塞、镊子、石棉网、小刀、电加热器、红磷、白磷、热水
实验设计:
图一
试管
热水
白磷 橡皮塞
图二
改进后的优点:
化学教材(上)P124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本实验是演示实验,
要求在通风橱或有抽风设备中完成,而一般教室没有这个条件,就是在有抽风设备的实验室也不能迅速排完,即使有通风橱也很麻烦; 2、用热水去加热隔着金属片的红磷和白磷,实验时间较长;
3、做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时,热水中白磷是液态,容易被氧气吹散,难以与氧
气接触,不容易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现象,而且白磷容易被吹到水面,浮在水面发生燃烧甚至飞溅而产生危险。
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
1、对环境无污染,保护师生身体健康; 2、操作简便;
3、现象明显;为了区分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橡皮塞分别
塞在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上;
实验反思:
经改进后实验没有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实验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橡皮塞或从水中拿出试管,要等试管中白烟消失再清洗试管。利用倒置的试管中过量白磷燃烧冷却后可以观察到试管里液面上升,还可以验证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范文四:实验研究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实验研究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作者:敖平
来源:《中学化学》2015年第01期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也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对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的设计是: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在向热水中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如图2所示,通过这两个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图1图2
但是实验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铜片放在烧杯上通过热水的蒸气传热,传热效果较差,白磷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燃烧。
2.向水中白磷通氧气时,白磷会四处游动并形成许多小液珠,实验时需不断“追寻”白磷,操作起来不太方便、不安全,实验现象也不明显。
3.白磷燃烧产生的浓烟污染环境,有损师生健康。
总之,该实验不能体现绿色化学实验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为此,笔者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二、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三、演示操作及现象
1.烧瓶中加入少量水,并放入绿豆大小一块白磷,使白磷完全浸没在水中。
2.先将气球1充满空气(可用洗耳球对准导管口向气球1打气至鼓起来),关闭活塞开关。
3.在燃烧匙中分别放入白磷、红磷(上端为白磷,下端为红磷),然后,将气球2捏扁,排出空气,小心地将带导管和燃烧匙的橡胶塞塞在烧瓶中,并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4.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烧瓶底部,并慢慢打开上端活塞,很快就会看到暴露在空气中的白磷首先燃烧起来,过了一会儿下端的红磷也燃烧起来,而浸没在水中的白磷自始自终不燃烧。
1.充满空气的气球 2.排尽空气的气球
A.蒸馏烧瓶250mL;B.活塞开关;C.自制双勺药匙;
D.白磷;E.红磷;F.水与白磷。
图3
四、实验结论(可物质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
2.温度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五、实验装置改进的意义
1.设计更科学、严谨,且增强了实验的探究性:充分证明了空气中能够助燃的气体是氧气。
2.实验可控性更强,节约时间,现象更明显,更直观,更安全;有力地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空气)这个条件。
3.环保安全:燃烧过程始终是在密闭的系统中进行,对环境无污染,确保实验绿色化;通过这样改进实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说明
1.要求反应装置密闭性要好。
2.燃烧匙中的白磷与红磷相距3 cm~4 cm(也就是指两个燃烧匙之间的距离)效果较好。
3.白磷用量宜小,红磷用量稍大。
(收稿日期:2014-12-04)
范文五: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高花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一、实验目的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二、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 1《燃烧和灭火》一节中,课题开头就安排了燃 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该实验的演示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 对于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 及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高中将学习的 “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 可以 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及存在问题
(一)实验装置
装置一 装置二
(二) 实验步骤 实验一:往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 薄铜片一端放一小块红磷, 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 通过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验证可燃物 的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实验二:用导管对准水下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水下白磷燃烧,由此验证可 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
(三)上述装置存在以下缺点
1、污染较大(本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事实上很多教师通常都在普通教室里做 实验,铜片上即使放很少量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也会迅速弥漫教室,造成严重污染) 。
2、实验时间较长(本节教材上课时间在冬天,温度较低,热水提供给白磷的热量不 够,造成白磷很长时间才燃烧或不燃烧)
3、实验不易控制(白磷燃烧后,因为铜片传热快,加上白磷燃烧的火星溅落,会引 起另一边的红磷也燃烧。有时水下的白磷鼓气时易成碎末,在水里到处“乱跑” ,很难看 到燃烧的现象)
4、存在安全隐患(热水中白磷呈液态,实验不易控制,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
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白磷易燃且有剧毒,存在安全隐患)
5、实验完毕后,热水中没有燃烧的白磷碎末不便回收,又污染环境。
四、我对本实验的改进
(一) 实验仪器及试剂
试管 烧杯 橡皮塞 气球 白磷 红磷 热水
(二)实验装置
图 2
(三)实验步骤
1.如图 1,取两支试管, 1号试管中放入绿豆一半大小红磷, 2号试管中放入绿豆一 半大小白磷,观察并不燃烧;将两支试管放入热水中, 1号试管中红磷仍不燃烧, 2号试 管中白磷燃烧。
探究结论: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且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2、如图 2,取一试管的橡皮塞置于烧杯底部中央,另取绿豆一半大小的白磷放入橡 皮塞上,观察白磷没有燃烧,然后在白磷上方罩一支空试管(装有氧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
并将塞子塞紧,立刻看到白磷燃烧起来,产生白烟。
探究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四)该实验的改进之处:
1、一是将白磷在敞开的体积中燃烧改为在封闭的体积中燃烧,有效的防止五氧化二 磷飘入空气中污染空气。
2、将用导气管对准水下白磷变为用试管罩住白磷,保证水下白磷不到处游动。 (五)改进后优点:
1、操作简单,实验时间短,实验效果好。
2、实验现象明显,充满趣味,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安全性能好,有效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可燃物燃烧条件实验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