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搭石第二课时课件
搭石第二课时课件
【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教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自由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
搭石
二、走进文本,初识搭石,激发寻美情感
,、打开书本,去仔细地寻找一下,作者所说的那道风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交流读文感受“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聚焦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课件出示“搭石图”,找出书中描写搭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 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小溪、石头”。
? 诵读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方便小溪两岸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头。(板书“小小搭石寻常景”)只是,读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生活中,能被称之为风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黄山奇石。可这么几块平平常常的石头,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去细细寻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鉴赏搭石图,感受风景这边独好
,、谈话,传递读文方法:
(边读边想象画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老师相信,会读书的同学,读着读着,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画面,就像放电影一样。有的画面特别感人,有的画面特别让人激动,有的画面特别的美。你可以在旁边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
,、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加以批注。
,、反馈:
通过读文,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精美的画面,此时此刻,你觉得哪幅画面就在眼前闪动,
随机板书:
细细摆放为他人
? 预设画面:
上了年纪的人平整搭石,直到满意才离去。
走搭石的人们不抢路,动作协调有序。
两人面对面走搭石过河时,会互相谦让。
年轻人背年长的老人过搭石。
??
? 点评:
同学们真会读书。透过语言文字,能想象出这么多画面。就让我们来细细鉴赏这一块块搭石,感受这字里行间中所描述的最美的、最让我们感动的风景。
,、精读课文,品词品句:
鉴赏画面一:“众人走搭石,协调有序声影美”。
请你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
? 从字里行间,感受人们的协调美:
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协调有序,
(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
师: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吗,先自己试试。
指名读,随机点评,板书:协调有序走搭石。
预设评语:你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我能感受到你们小组走得真默契。
你读得有声有色,谁能说这不是一道迷人的风景呢,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真是画一般的美。??
? 变序朗读,感受语言的诗意美:
师:老师把它变成一首小诗,看多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配乐朗诵:
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课件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
师(描述画面,再度激荡学生的情感):
啊~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
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
? 回归主题,诵读“风景”:
(导读中心句。)
师:读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学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是啊,不禁让我们赞叹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鉴赏画面二:“两人走搭石,谦让敬老传递美”。
? 谈话,导入:
当然,走搭石时,也有“撞车”的时候,请你读读下面这一段,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有感情地读好它,再体会体会对这个地方的感受和理解。
? 交流:
现在,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先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再读好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
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 品味:
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 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 );假如??( )。
范文二:《搭石》第二课时
21《搭石》导学操作卡
科目:语文 年级:四 姓名:主备教师:王玉叶
第二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 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 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学习任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谁来介绍一下搭石? 二、精读课文,感悟“美”。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 “ 美 ” ,有看得见的具体的 “ 美 ” ,也有看不见的 心灵的 “ 美 ” 。让我们找出来,画一画,如果能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那就更棒了。 相信你一定行!
读 2— 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 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
(一) 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1. 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2. 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3.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4. 朗读感受画面美。
(二) 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 会放下带的东西, 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直到满意了才 肯离去。
(1)如果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
(3)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导朗读。
(4)你们还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
2.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 意 , 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 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 成理所当然的事。
(1)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说说你的体会。
(2)透过“理所当然”“伏”看出这里的人 -----------。
4、说话训练: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 大人总要——————————————, 人们把 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还会提醒外乡人“—————————— -”。人们把这看成理 所当然的事。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4)朗读感受美。
7、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 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1. 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2. 作者赞扬搭石什么样的精神。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 赞扬乡亲们什么样的美好情感? 3.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 地消失了, 但是家乡的人们摆搭石、 走搭石的美, 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 心头。(再一次齐读最后一段)
五、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现美
1.(配乐曲“爱的奉献)师:是啊,孩子们边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 着美, 我们从中发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 了怎样的美呢?
2.你打算如何创造美呢?
目标检测:
我能按要求作答。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维)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遗、谴)责这里的懒 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 定会放下带的东西, 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直到满意了 才肯离去。
1、划掉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把下列词语填到段中的横线上。
只要 无论 如果
3、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上了点年岁的人调整搭石,请你用“ ----”线画 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作业: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说说我身边平 凡事物中的美写在作业本上。
范文三:搭石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热情谦让、尊老爱老的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习惯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配乐出示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深情讲解:
同学们,还记得那一块块搭石吗?(板书课题)作者刘章爷爷离开家乡已多年,是什么让他对家乡的搭石情有独钟、念念不忘呢?(教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勾勒搭石图)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师: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1.抽生交流:你从文中哪里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什么美?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为他人着想美、声音美、画面美、谦让美、尊老美??
3.重点感悟:一行人走搭石的音乐美、动作美、画面美。
(1)学生朗读相关语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板书。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人影绰绰”的意思。
(3)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抽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
(5)抽生配乐朗读。全班配乐朗读。
4.感悟、想象: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理所当然的事。
(1)交流自己感受到的美。
(2)问:什么叫“理所当然”?文中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拓展想象:你觉得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还有什么事也会被人们看成是理所(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Lspjy.cOm 原文地址http://www.lspjy.com/thread-205014-1-1.html)当然的事?
5.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6.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师:这一排排搭石,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么多的美,所以刘章爷爷对它们念念不忘,所以作者深情地说——(学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师: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课件播放《爱的奉献》)教师小结,升华情感:美是清洁工佝偻的身影;美是老师沾满粉笔灰的双手;美是妈妈鬓间的白发;美是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姐姐的笑脸??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六.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优美词语。
2.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和同桌交流交流。
3.写一写你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感受到的美。
板书设计
该课板书为一幅风景画: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每一块石头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为他人着想美、音乐美、协调美、谦让美、尊老美??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但每想起家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吧。(板课题)
2、请同学们读一下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那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你们都读完了吗?那现在老师先考考你们的生字过关了没有,有没有信心?(出示课件生字)
2、刚才你们读完了课文,想一想什么是搭石?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句子。
3、那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呢?生:脱鞋绾裤
4、师:什么叫脱鞋绾裤呢?(脱下鞋子,捡起裤腿)
5、山洪过后,小溪的水涨高了,人们出工必须——,收工必须——,赶集必须——,访友也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们觉得怎么样?(麻烦、辛苦、不方便)所以过小溪必须得依靠这些搭石了。
6、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7、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并用横县画出来。
(三)深入体会,品位搭石
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呀?那我们就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一划课文中写家乡人们怎样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2、自画句子,默读思考。
第一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出示这个句子的课件)
4、读一读,有感情的读。
5、画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师读这些词,让学生接着读。
6、读了这个句子,你们认为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呢?(一心为他人着想、细心)
第二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出示这个句子的课件)
7、(“一行人”)中“行”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ing”,它还有一种读音念“hang”,句子中的一行人指的是在搭石上行走的一个接着一个的行人。(板书行的多音字)
8、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动作很有节奏?
9、什么叫“协调有序”呢?怎么样的动作才算协调有序呢?(用书上的句子说说)
(选六个学生,师读前面的——后面的——,让学生读都面的句子)
老师也想和你们来合作一下,看看我们的行动是不是也能做到协调有序。(师生配合读)
10、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摔跤,更没有人落入水中,是不是有人在指挥他们呀?(没有)也没有人在指挥,但他们却配合得那第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11、你还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觉得这两个词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和谐)
12、“人影绰绰”中的“绰”是什么意思呢?
绰: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那“绰绰有余”中的“绰”呢?和本课的一样吗?
13、好,那现在再请同学们来读读这段优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读。
第三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出示这个句子的课件)
14、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是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句子。
15、齐读这个句子,请同学们上来表演动作。
16、那这幅画面表现了家乡人们的什么呢?(谦让美)
第四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
然后事。
17、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伏下身子”变红)齐读两遍。
18、谁上来表演被老人过河?原来是这样,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趴在你背上,轻轻松松地过小溪了。那么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理所当然)
19、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一定伏下身子背过老人过河,因为他把这当作是————,而当这位年轻人老了以后,才会有另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河,因为人们都把这看成是——-(指着板书说:理所当然)
20、从伏下身子、理所当然这些词语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身上的什么品质呢?(尊老、敬老)
搭石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家乡人们走搭石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家乡人的善良、淳朴,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友好,谦让,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尊老,爱老,这是留给我们最美的风景。所以说,搭石,构成——
(四)总结本课,布置作业
1、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布置作业: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爷爷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美,我们也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看看谁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范文四:搭石(第二课时)2
2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难点:理解课文2——4自然段,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紧扣中心句,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第21课《搭石》,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课文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请一位同学说说什么是搭石?生说。
2、显示课件:搭石图 师:这就是搭石。
3、显示课件:“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同学们看课件齐读。
二、走进文本,激发寻美情感
1、打开课本103面,师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紧扣“风景”,谈话激疑。
小小的搭石,其实就是为了方便小溪两岸的人们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几块普普通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作者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为什么?现在我们跟随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里寻找那一片独特的风景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风景美
1、默读2——4自然段,找出描写风景美的句子来,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2、指名汇报:
预设:①、第3自然段“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再让学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说说美在哪里,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指名回答。
理解词语: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显示课件: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 图)
③、你从那些地方看出他们的动作协调有序 ?
预设:“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进跟上去??音乐。”师:他们走得多协调啊!谁能说这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呢?
3、请大家通过朗读把这和谐的画面展现出来。
显示课件:第3自然段 生读。
过度:为什么他们能这样协调有序 呢?是因为他们之间能互相关心、互相谦让,所以走搭石非常有秩序。这也是家乡人的心灵美。
4、自由读2、4自然段,
①、划出表现家乡人的心灵美的句子
②、读一读,想想具体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
5、指名汇报:
预设:①、第二自然段中“上了点年纪的人,无论??才肯离去。”显示课件。你为什么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美?(生:从这些词语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师强调“无论怎样、只要、一定、直到、才”等词生动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
继续汇报:
②、第4自然段。“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互相谦让的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尊老爱老的美)
理解:理所当然
③、小结,指导朗读。
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显示课件第4自然段: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生读“如果??假如??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四、走出文本,透过搭石,感悟作者情怀。
1、谈话,学习了这几个自然段,我们会觉得搭石不是一块块普通的石头,它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显示课件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齐读。
师:这段话在赞美搭石,(板书:赞搭石) 实际是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这一段话在文章中点明了中心,是点睛之笔。
3、根据板书小结:课文通过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生动描写,来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一排排搭石,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体现,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赞美的心情再次读最后一段。
五、学习文章写作方法。
1、谈话:美文《搭石》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在我们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如:蜜蜂、石桥、粉笔、清洁工人??学生口头接力,再用笔简单写。师:本文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小事物中发现了美!写搭石实际上是写乡亲。我们也学学作者,写写生活中的美吧!
3、作业: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搭石
摆搭石 为他人
谦让 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搭石
敬老
赞搭石 无私奉献
范文五:搭石第二课时
《搭石》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3—5自然段,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乡情们无私奉献、互帮互助、互相礼让,敬老爱老的美好品质。
2.学习作者从行为和心灵两方面体现人物美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批注、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德。
难点:
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中观察、发现美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进行说话练习。
课题提炼点
学习作者从平凡事物中观察、发现美的写作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进行说话练习。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本课字词。(谴责、懒惰、俗语、俩人、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
2.通过一课时的学习,搭石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乡亲们是怎样走搭石的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受
1.自学提示一:
默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思考:乡亲们是怎样走搭石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用--勾画出句子,简单写上你的感受。
2.生汇报。
预设:
老人调整搭石
(1)“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2)读句子,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品悟出来的?
(3)再读句子,想象画面。老人踩到不稳的撘石,心里会怎样想,有什么动作、表情?在挑选合适的撘石时,又会怎样做呢?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表情或动作呢?
(4)自由想象、交流。
(5)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才肯离去”,感情朗读。
一行人走搭石
(1)“家乡有一句??就会掉进水里。”联系下文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俗语?为什么人们走撘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用“因为?所以?”连接说话。
(2)相机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以画一般的美感。”
(3)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脚步踏踏,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美的画面。这段话,老师将它改变格式,它会变成一首优美的小诗。
(5)师出示小诗,生朗诵小诗,体会课文语言的美、家乡人走撘石的美。
互帮互助、敬老爱老
(1)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想象:老人过河后,没有向年轻人致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感知老人年轻的时候也背过老人,年轻人老了以后也会有年轻人来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3)理解“理所当然”。
(4)想象说话练习:假如遇上_____,_______总要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______的事。
3.乡亲们的美,美在哪里?(板书:行为和心灵)
4.品悟第五自然段,升华情感。
(1)师出示第五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2)作者夸撘石怎样?用四字词来说。生汇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默默无闻)
(3)作者只是在夸撘石吗?他要借撘石赞扬谁?赞扬他们怎样的品德?
(4)带着对撘石、对家乡人的赞扬之情再读第五自然段。
三、归纳总结、畅谈生活
1.是啊,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才是最美的。刘章爷爷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呀!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或物,如果我们认真去观察,也一定会发现身边更多的美。
2.你发现过生活中平凡的美吗?可以说行为美,也可以说心灵美。
3.交流发现,感悟美好。
四、课外积累、拓展延伸
1.出示奉献格言,生读,并积累下来。
2.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让我们也来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板书设计:
21.搭石 稳搭石 无私奉献
协调有序 互帮互助
让对方 互相谦让 背老人 敬老爱老
教学反思: 美 (心灵) (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