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文化相似性和中泰关系:历史的视角
作者:庄国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10期
中图分类号:K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3)02-0005-10
在中国与诸多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几乎没有其他关系能与中泰友好关系相提并论。正如泰国拉玛五世时期的王子、著名的历史学家Krompraya Dhamrong Rachanuphap所指出的,历史上没有哪两个国家可以像中泰一样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这是因为两国之间没有敌对关系,两国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样,保持交流沟通和互相帮助达千年之久。[1]5
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亨廷顿认为,文化决定人民彼此认同的差异。部落、种族集团、宗教群体和国家之间的冲突之所以盛行于各时代各文明中,是因为根植于人民认同的差异和认同受到威胁。他进一步说明,宗教信仰是区分文明的主要特征,因为人类的几千年历史证明,宗教可能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最根本区别。[2]283、285本文认为,中泰以信仰和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的相似性,是中泰两国民间和官方彼此认同的基础,这种历史悠久的彼此认同,塑造了中泰千年的官方和民间的友好关系。
一 中泰千年友好关系回顾
1975年,泰国总理克立·巴莫和中国总理**签署协议,中泰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此后,政府首脑频繁的互访带动双方政治、经贸、军事、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友好互惠关系迅速发展。
中泰双边贸易数据的变化证明了双方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1975年,双边贸易额仅为2500万美元,而到2012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647.4亿美元,高出1975年的几千倍。
两国政府高层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历届泰国政府首脑和中国领导人均经常互访。2012年4月17-19日,泰国现任总理英拉访华,分别会见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和国家副主席**。中泰双方宣布,将双边关系由此前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水平。[3]在所有双方高层互访活动中,诗琳通公主访华具有特别意义。公主殿下从1981年起,先后30多次访问中国,足迹几乎遍及中国所有的省份。她编纂的《踏访龙的国土》《平沙万里行》等,帮助泰国人民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在泰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广泛敬佩和尊重。这不仅是由于她对中国的善意,更因为她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加深了泰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比官方交流更重要的是两国民间的友好互动。在泰国,中国人得到在海外的最多善意。泰国已经成为中国最热门的境外游目的地。2012年,有270万人次中国人访问泰国,占泰国游客总量的12.1%。中国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泰国最大的游客来源国。[4]
中泰民间和官方的友好交往由来已久,可追溯到中国汉代。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中国朝廷派出的官员和华商从广西的徐闻出发,沿着印支半岛的海岸线进入暹罗湾,再穿过克拉海峡到达最后的目的地——斯里兰卡。[5]37-38途中经过都元国、邑卢没国和谌离国等古国,可能分别在当今泰国巴真府摩诃梭古城、素攀府乌通古城和北碧府。[6]公元3-14世纪之间,大量的商人、官方使节、僧侣往返于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洋面上,他们中可能会有一些人出生或留居在现在的泰国领土上。在这些旅行者中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印度或东南亚前往中国的僧侣,他们在4-9世纪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①
两国间持续的官方关系似自泰国素可泰王朝和中国元朝时就已建立。当时的暹罗人(即现今的泰族)控制了高棉帝国的西部领土,即便如此,罗斛王国还是遣使前往中国。史载:“暹,赤眉遗种。天历(1328-1330)初,尝遣使入贡。今天子嗣位,继进金字表章。”[7]163据中国官方文献记载,素可泰王国向中国派遣了9次使者,分别在1292年、1294年、1295年、1297年、1299年、1300年、1314年、1318年和1322年。元朝则在1293年、1294年和1295年3次遣使往素可泰王国。[8]自此,在密切的官方交往带动下,两国之间的商贸、文化及大规模移民不断发展,为中泰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固的基石。
14世纪后半期的中泰关系受到两国国内政局的极大影响。当泰国的大城王朝统一全境之际,中国也正改朝换代,明朝取代元朝。此时,泰国向中国派出使者的数量较前代明显上升。1370-1643年间,暹罗(泰国)向中国派出了102位使者,使团也达19次之多。根据泰国历史学者仕盛·蓬汶博士研究,自1371年大城王朝开始派遣使团前往中国进行朝贡贸易至1766年最后一次朝贡,大城王朝所派出的官方进贡使团总共130次。[9]31
这个时期中泰关系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1579年明廷成立了专门翻译暹语的机构——暹罗馆,其目的就是更为有效地处理对暹事务。从元至明,暹罗的官方文书须先译成阿拉伯文,再转译成中文。为了适应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明朝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翻译暹罗的官方文书,同时命令这个机构收集邻国信息以及培训官员掌握暹语。受明政府邀请,大城王朝也派出一些教师前往北京,在设于四夷馆之下的暹罗馆开班授课。据《万历起居注》载,万历六年十一月丁巳,明朝首辅张居正及张四维奏请:“据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萧廪呈奉内阁发下礼部手本为进贡事,内闻暹罗国王近年屡差进贡,所有金叶表文无从审译。看得翰林院四夷馆原未设有暹罗一馆,已经题奉,钦依行令该国起送通晓番字人员前来教习。今据广东布政司查取夷使握闷辣等三员起送到部,随该本部题准将握闷辣等三员送翰林院开馆教习译字等因到馆,窃照暹罗远在海南,是古越裳之地,由周室而后久为正朔不加之区,惟我朝声教远暨,时一来王,兹者圣明治化隆浃,乃数入贡,所据专差夷使来学恳愿同文增设译馆教习,诚为盛典。”[10]693-694万历皇帝不仅同意了该提议,同时诏令“以暹罗开馆事系创始,凡选择生徒、建修馆舍等项宜酌定成规,以便遵守”[11]3。
随着对华贸易的发展,暹罗王室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经营和管理对华贸易。大城王朝专门负责管理对中国贸易的机构一般称为“左港厅”(华民政务司),由在暹华人为主任,厅内职员全属华人,通用华语。左港厅不仅负责对中国贸易,同时管理由对华贸易延伸而至的对琉球群岛和日本长崎以及越南港口等贸易。该机构还负责航行于苏门答腊及菲律宾间的帆船贸易事务。在大城王朝管理对外贸易的左、中、右三个机构中,左港厅职责最为繁重,组织亦最为庞大。[9]33-34
在清代,中暹之间依然保持友好关系。但由于清廷限定外国朝贡使团的人数,这个时期暹罗赴华使团数量少于明代。在所有的外国使团中,暹罗使团最受清政府青睐,同时被赋予最多特权与优待。1652年,清政府允许暹罗使团一年3次来访,每次不超过3艘,每船可搭载百人。[12]950但访华使团带回的巨大经济利益,导致暹罗王室每年都向中国派出超过中国政府允许的使团人数。清政府也破例容忍每年暹罗的使团人数都超过限额的状况:“暹罗国每年正副贡船到关,其随带之船,至十余只之多。又有藉名探贡船只,俱属内地商船,所带货物甚多。”[13]9-10有时甚至多达16艘。[14]38同时,在王室的授权下,有许多暹罗商人也随船来到中国,从事中暹间的民间贸易。当康熙帝实行南洋禁航令期间②,中暹贸易也得到赦免,可照常进行。[15]516-5171782-1853年间,赴华的泰国贸易使团多达35个,几乎每两年就来一次。此外,暹罗贸易使团总是能够享受减税的优待,乾隆十一年(1746),据福州将军兼管闽海关事务新柱奏报:“本年七月内,有暹罗国商人方永利一船,载米四千三百石零;又蔡事浩一船载米三千八百石零;并各带有苏木、铅、锡等货,先后进口。查该番船所载米石皆不足五千之数,所有船货税银,未便援例宽免……”乾隆帝为此下谕:“该番等航海运米远来,慕义可嘉,虽运米不足五千之数,着加恩免其船货税银十分之二,以示忧恤。该部即行文该将军知之。”[16]9有时候甚至可以获得免税的优惠,如康熙四十七年时,皇帝曾批准“暹罗国贡使所带货物,请听其随便贸易,并免征税,以示柔远之意”[17]20。
清朝规定可制造火药的硫磺为军用物资,向来不准出口。从1776年开始,应暹罗达信(郑昭)国王的请求,清政府允许泰国贸易团携带硫磺:“郑昭……尚属恭顺。前已准其所请,听买硫磺、铁锅,此次请买硫磺,仍可准其买回。”[18]17-18这个时期暹罗的每一位国王都尽力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尤其是面临缅甸入侵威胁之时。
清代中泰双方民间贸易发展迅速,带动许多中国移民前往泰国。19世纪后期,已经有大约150万华人在暹罗定居[19]85,这个数量大约占当时东南亚华人数量的一半。1700-1900年间,中国移民和华商视暹罗为最好的海外贸易和移民地区。同时期的新加坡、槟榔屿、巴达维亚、马尼拉以及马六甲的国际贸易也相当活跃,也吸引了许多华人移民及华商前往。曼谷王朝初期,曼谷已经形成了四五处的华人社区,并都由政府任命的华人官员进行管理。[20]移民泰国的华人被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固定住所,行踪不定的人,被称为“客寓华人”或“流动华人”;另一种是在各城镇长期居住者,被称为“定居华人”或“安家华人”。[21]96曼谷王朝初期至政改前,暹罗官方设立“右公塔”(印度侨民政务司),针对印侨进行管理;“左公塔”(华民政务司),针对华侨进行管理;“中央公塔”(中央外侨政务司),针对华侨、印侨以外的外侨进行管理。[22]76
综上所述,在19世纪末以前的中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百姓,都认为泰国是最友好及最宽容的国家。19世纪末以后,在泰国的西方势力日益增强,泰国经济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中泰之间的传统贸易关系逐渐降温。1882年,曼谷宣布只承认与西方的外交关系[14]236-237,不再认可对中国的朝贡关系。
两国政治关系的变动并未给双方的民间交往带来多大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双方贸易日趋繁荣,汽船成为中国东南部和泰国的主要交通工具,为泰国带来大量华人移民,推动了泰国经济的发展。[23]31-321946年,泰国与“中华民国”签署友好协定,双方建立外交关系并重申两国间的传统友谊。冷战时期,中泰关系陷入低谷。1975年7月1日,中泰两国重新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开启了双边关系的新篇章。2000年,泰国诗丽吉皇后作为普密蓬·阿杜德国王的代表首次访问中国。
二 中泰千年友好关系的基础:历史的视角
中泰间的友好关系吸引了大量的关注,许多学者努力探求其缘由。“共同利益”和“地缘政治”等国际关系研究中流行的理论不能解释为何在中国与众多周边国家关系中唯有中泰官方与民间的友好关系历经千年而弥坚。两国人民相似的文化与价值观或许是这种友好关系能够长期存在的关键因素。相似的文化和价值观塑造了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宽容和仁慈的民族性,也是数百年来两国朝野相互秉持善意和泰国社会善待华人移民的基本原因。
1.相似的文化和宗教
“文化”的定义可能多达数百种。《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24]2937但我认为,文化更主要的是意识形态的表现,指“一个群体(国家、民族或团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及其所集中体现的整体意识”。任何文化都将引导置身其间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一个国家、社区或者其他特定人群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尤其表现在信仰、道德观念、行为、传统和语言上。文化同时也强烈影响到思维方式、性别的社会角色定位、职业取向、饮食习俗、知识的追求、艺术活动、闲暇时间的娱乐方式和许多其他方面的行为。文化的核心是基于信仰基础上的价值观。因为通常前者决定后者,宗教或信仰几乎总是处于文化的核心。
据称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印度阿育王时代,佛教已传入现泰国境内。[25]5传入泰国的佛教逐渐吸收泰国人固有的祖先和自然崇拜信仰传统,成为佛教宇宙观的组成部分,因此,促进和加速了佛教被泰国普通民众和统治者接受的过程。由于历代统治者的弘扬和越来越多的民众皈依,佛教成为泰国代代相承的传统宗教,也是泰国人生活的重心。
相比其他宗教,佛教或是最宽容的信仰。在佛教悠久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对异教徒或不同佛教派别的宗教迫害。长期浸淫于佛教的宽容氛围中,或许还要加上热带民族平和的天性,塑造了泰国人温和、仁慈、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这种性格规范了其社会价值观和传统的和谐特色,也充分体现在泰国国内事务或对外关系方面。佛教一直是泰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佛教已成为泰国国教,在全国6000多万人口中,信奉佛教者在95%以上。泰国人温和的个性和尊重父母长辈的行为方式与中国人非常相似。[26]59
佛教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人口数量占中国总人数90%以上的汉族。公元前后,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在其发展过程中,绝大多数时期都得到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的高度尊崇。佛教哲学也影响并塑造了中国本土宗教,如道教和儒教,后者在宋代以后一直被中国统治者所极力推崇。明清时期的中国皇帝都非常尊崇佛教,大部分官员及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信仰佛教。在中国,佛教是最受欢迎和被广泛认可的宗教,佛教的信奉者包括普通民众和社会精英。各种供奉佛祖的寺庙遍布全国各地,也普遍出现在海外的华人社区中。佛教精神不同程度上渗透到汉族人的思维中,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温和、热情、好客的性格。虽然中国的大乘佛教和泰国的上座部佛教有明显的皈依方式和习俗差异,但其最根本的教义和仪式则基本一致。因此,两国人民在核心价值观上保持高度的相似度。
宗教分歧及其引发的冲突在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十分常见,却从未发生在泰国和中国之间。相反,对佛教的尊重使得两国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百姓,都易于彼此认同和互相谅解。也正是因为如此,泰人对华人移民特别宽容和热情,尤其是后者一来就声称自己也是佛教徒。[27]220对华人移民来说,熟悉和适应泰国的文化价值观和习俗是一个简单且自然的过程,比如参拜寺庙和成为佛教徒、给僧侣们提供捐助等,一切都与他们在中国东南家乡的做法大同小异。
2.两国统治者的相互善意
基于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相似性,两个国家的统治者数百年来一直保持相互友好的态度。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皇帝就宣布其睦邻政策,并将其写入祖训当中,训诫后世子孙:“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并开列不征之国为:朝鲜、日本、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爪哇、溢亨、百花、三佛齐、渤泥等十五国。[28]167-168历代清朝皇帝都与泰国及其王室保持友好关系,清代皇帝赦令及官府文书中有关泰国的记载充满了赞美之词。③在泰国无数的文献记载里,从国王到平民,尤其是妇女皆热情赞美中国及其移民。19世纪早期曾到泰国游览的谢清高(1765-1821)称暹罗“颇知尊中国文字,闻客人有能做诗文者,国王多罗致之,多供其饮食”[29]3。历代泰国王室都尽力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善待华人移民。清人谓遇罗“尊敬中国,用汉人为官,理国政,掌财赋”[30]18。阿瑜陀耶王朝禁西方人和印度人与暹妇结婚,华人则不受限制,且可在暹境自由旅行和活动。拉玛五世皇1897年曾颁布圣谕:“实际上从古至今,历届国王向来都仁慈地认为,华人是好公民,他们刻苦耐劳,对暹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把侨居国当成自己的祖国,与泰人融洽相处,已经逐渐同化,完全融入泰国社会,与泰人同甘苦,共患难。今天我们在发展暹罗的同时,一定会对华人进行很好的保护和照顾。”[20]73与中国这个东亚最强大的国家的统治者保持友好关系和善待为泰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华人,显示了泰国王室的仁慈和睿智,如同东南亚史专家霍尔所言:“作为外交家,没有谁比泰国人更精明。”[31]192
泰国对中国的态度可以用1907年拉玛五世的一句话恰当概括:“暹罗华人应具有与我的国民相同的劳动和拥有财富的机会,我认为,因为他们不是外国人,而是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共享国家的繁荣与进步。”[23]161-16218世纪和19世纪,东南亚地区发生了许多统治者或原住民的排华事件,但在泰国却从未出现过。
3.华人对中泰关系的贡献
尽管中国人一向被认为是能干和精明的商人,但这只有在享有与其他民族同等的社会权力时,中国人的商业才能才会展现出来。在18-19世纪的东南亚,只有泰国为华人提供了这种社会环境。
20世纪以前,泰国华人在中泰经济合作、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华人对中泰贸易的繁荣发展作出决定性贡献。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语言上的优势使他们能够与中国官员和商人进行良好接触。他们不仅被泰国王室委任为赴华使节,代表泰国王室与中国进行贸易,泰国赴华朝贡船的船长、舵工、水手和所搭载的商贩也基本上由华人充任。除朝贡贸易外,他们经常负责管理泰国王室船只,到中国各港口进行交易。泰国王室还经常赋予其代表王室的特权,减少他们在中国遇到的麻烦。泰国华人也独立从事对华贸易,同时他们熟悉复杂的泰国市场情况,这使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构建起中泰贸易网络。在20世纪下半叶以前,即使是西方人也无法在中泰贸易中与华商竞争。
中泰之间的政治关系也得益于泰国华人的努力。一些成功的华商,经常被直接任命为赴华特使或是使团成员,他们实际上还承担通译的职责。他们知道如何取悦双方的要员,从而有助于减少双方的误解,促进彼此之间的好感。泰国王室似乎特别欣赏善于处理中泰官方关系的通事(翻译官员)。1823年,暹罗国王甚至要求清廷封赏一位名叫翁日升的泰国华人通事以官员品级:“本日礼部奏:‘据暹罗国贡使丕雅唆挖里巡段呵排腊车突等来京赉到公文一件,系该国大库府呈请代奏,加赏通事翁日升顶带等因。当传问翁日升,据称系福建汀州府永定县人,于嘉庆十八年往暹罗国贸易,此次奉国王差委。’等语。”[32]32-33
由于相近的文化及宗教信仰,华人极易被泰国社会所接纳。中国移民和他们的后代适应了泰国人的风俗和宗教信仰,尤其是通过与泰国妇女结婚,建立家庭,成功地融入泰国社会之中。大多数中国人在移民前就信奉佛教,宗教不是他们与泰人联姻或生活中的障碍。20世纪以前,中国的海外移民几乎都是单身男性,除个别以外,大多人都与泰国妇女结婚。这一点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很多中国移民孤独终老的状况有极大不同。泰国华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另外一个明显差异的是,在其他东南亚国家,中国移民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仍顽强保持他们的华人意识(Chineseness),甚至强烈认为他们还是中国人。在泰国,华人娶暹妇后,生活习惯从暹人。用暹语、衣暹服、剪发辫,子孙如暹人入庙修行小乘佛教。[33]34-35第一代富侨所生男孩尚能从中国习俗和教育者[34]86,贫者子女或已暹化。二三代后,无论贫富,多与暹人无异。[33]3519世纪后期,祖籍福建汀州的暹南吴氏家族数代显赫。第一世之吴让和第二世之吴文辉仍能保持中国习俗,讲华语通暹语,第三代则仅粗通中文,仍用吴姓,取暹名,去世后以暹俗归葬。第六代则全用暹名,以封地宋卡为姓。至19世纪末,吴氏已传至十代,子孙数千,但十九暹化,从暹俗,营暹坟。[35]55数百年来,泰国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很快认为自己是一个泰国人,其次才是中国人。[36]22-23
4.两国自然与社会资源的互补
泰国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气候。气候温热,适合农作物生长。境内有广袤而肥沃的平原,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水源充沛。庞大的湄公河支流水系为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水路运输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元代航海家汪大渊称之为“其田平衍而多稼,气候常暖如春”[37]114。泰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生长多种珍贵木材。
从16世纪开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和广东,地窄民稠,粮食短缺。大米和其他土特产已经成为当时中泰贸易里的大宗商品。17世纪初期,福建商人每年从海外进口上百吨大米到位于厦门附近的月港。[38]9818-19世纪,中国人口数量剧增。1700年,中国人口仅1.5亿,至1890年,人口则达到了4.3亿之多。[39]120-121福建广东人口增长,更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速度,海外贸易与移民成为缓解人口压力的主要方式,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当地政府所鼓励,致使福建和广东成为海外移民的主要地区。17世纪是中国海商大规模向海外寻求财富之始,泰国无疑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对中国人来说,泰国是熟悉的,她有着丰富的资源、广阔富饶的平原和友好的土著居民。而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泰国陷入了与缅甸、柬埔寨等邻国的战争,国内劳动力和物资异常缺乏,也欢迎中国人前往贸易和移民。
两国国内对自然资源、土地和人口的不同需要,为中泰贸易的发展和移民活动的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帆船带来了许多货物,包括丝绸和丝织品、茶叶、瓷器、陶器、金属制品和工艺品等以及中国移民。华船运回大米,各种香料,珍贵的木材,如沉香、苏木、湖椒、肉豆蔻等。至18世纪19世纪早期,中泰贸易已是中国海外贸易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华人移民在泰国居住下来,以寻求更好的机会,他们在泰国社会从事各种职业,除农业和商业外,还有如木匠、教书先生、锡匠、金匠、赌场庄家、铸工、修表匠、银器匠、修鞋匠、打铁匠、砌砖匠、修车匠。亦受雇做各种工作,洗衣、开车、杂工、文书、逢衣、染布、雇员等。[20]75-76华人移民虽然来自土地贫瘠的温带,但是因为勤劳、努力和节俭以及中泰间相似的文化和习俗,移民及后裔很快便能融入泰国社会,像泰国人一样生活。
18世纪,中泰间大米和木材贸易已明显超越纯利润考量,而是具有弥补中国民生不足的重大意义。因此,朝廷给予大米贸易特殊的优惠。1722年康熙皇帝下谕:“可将(暹)米三十万石分运福建、广东、宁波等处贩卖。彼若果能运至,与地方甚有裨益。此三十万石米系官运,不必收税。”[40]31742年福建进口了250吨大米,1752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50万吨。[41]1754-1758年,“到福建的各商买运洋米进口每年自九万余石至十二万余石不等”[15]526-532。参与中暹大米贸易的泰国使臣和商人多是华人,虽然清朝禁止国人出国,但是参与中暹贸易的华人几乎都获得了赦免。清朝赦免参与中暹贸易的华人自康熙朝便开先例,康熙六十年,礼部议覆,“广东巡抚杨宗仁疏言,‘暹罗国贡使船内有郭奕逵等一百五十六名,俱系内地福建、广东人,请查明令其归籍。’等语。应将郭奕逵等暂准回至暹罗国,行咨国王,俟有便船,将伊等家口及此外或尚有汉人在彼地者,一并查送回籍。”[43]11雍正二年,又有广东巡抚年希尧奏报:“暹罗国王入贡稻种、果树等物,应令进献。并运米来广货卖,其来船捎目九十六人,本系汉人,今皆求免回籍,并为奏明。”雍正谕令:“来船捎目徐宽等九十六名,虽系广东、福建、江西等省民人,然住居该国,历经数代,各有亲属,实难勒令迁归。著照所请,免令回籍,仍在该国居住,以示宽大之典。”[43]20以后历朝更是遵前朝惯例,赦免来华贸易的暹罗华人。
除大米贸易外,中暹间的木材贸易也是重要内容。由于中国缺乏合适的造船木材,自18世纪早期开始,已有华商购买来自泰国的优良木材造船,然后将其出售到国外,以获巨利。“内地造一洋船,大者七八千金,小者二三千金……番出材木,比内地更坚,商人每购而用之,如鼎麻桅一条,在番不过一二百两,至内地则值千金。番人造船,比中国更固,中国数寸之板,彼用全木;数寸之钉,彼用尺余。”[44]56当清廷禁止对外销售帆船时,华商就在泰国建造和销售帆船,促进了泰国早期造船业的发展和部分港口海上贸易的繁荣。18世纪末19世纪初,泰国也许是东亚地区的造船中心。据约翰·克劳福德1810年观察所得,“印度岛屿和东南亚海上的商业帆船,几乎所有都是在曼谷的暹罗大河边建造的”[45]173。
三 基于文化和深层次相互理解的合作
当审视中泰两国战略合作时,大多数学者会强调“共同利益”或“区域主义”是合作的主要动力和基础,尤其是重视经济利益和安全因素的考量。我的观点是,没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相互理解,“共同利益”就难以持续。紧临的地理位置不一定会产生共性,有时也许反而滋生仇恨,就如同巴尔干半岛上分属不同文化的民族和国家。因此,当我们试图探究中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时,文化相似性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没有相似文化背景下的战略合作,不管是何种类型和程度的经济和安全合作,都未必可以持久,因为双方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识。共同的或相似的信仰、价值观、传统和文化机制会促使人民、政府更紧密地合作。在文化和价值观共识基础上,政治和经济合作效果总能显著并稳定。文化和宗教冲突的国家或民族,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或敌人,或能暂时走到一起,乃至结盟,以获得“共同利益”。但是基本价值观的冲突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这种合作是暂时的,并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崩溃。相反,相似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共性,通常会导致一个更为长期和牢固的合作,因为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消减恐惧和疑虑,带来信任和平等,易于相互沟通,熟悉对方的设想、动机、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46]129
目前流行的以经济利益主导国家之间关系定位的观点,并不能从逻辑上更深入了解合作伙伴国家的人民和文化,就如中美之间巨大的利益共生关系,并不能逻辑推导出中美人民和国家相互更加了解和信任一样。当前的中泰也有着巨大的共同的经济利益及紧临的地理位置,但这些因素不足以解释中泰友好关系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奇迹”。从历史视角而言,文化的相似性则一直促进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使两国统治者友善对待彼此,也使泰国人民和社会数百年来善意和平等对待中国的移民和他们的后代。
目前中泰关系发展良好,两国相互了解和信任,政治上,在涉及彼此重大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经济关系的发展同样耀眼,中国是泰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东盟国家中与中国贸易的第二大国。泰国多年以来一直是中国游客的境外游的首要选择。相比泰国和中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两国的文化交流严重滞后。除了宣传各自的精彩旅游景点和美食知识,深层次的文化似乎乏善可陈。中国人更深入了解泰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探究泰国人的宽容、友爱、平和的性格对生命和生活的价值,这不仅将有利于两国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还能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改善在东南亚的“中国形象”。
结论
两国人民相似的文化与价值观念是中泰千年友好关系的基础,也将最终决定今后中泰关系的基本走向。因此,学者应增强对这种文化相似性,比如对塑造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宽容和仁慈的民族性的文化和价值观的认识。
收稿日期:2013-04-08
注释:
①有大量的中国史料记载4-13世纪间现在泰国境内存在的不同古国与中国交往的史实,如狼牙修、堕罗钵底、赤土、盘盘、丹流眉、真理富等。
②南洋禁航令实施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至雍正五年(1727),规定内地商船不准到南洋的吕宋(今菲律宾)和噶喇吧(今印尼爪哇)等处贸易;南洋华侨必须回国;澳门夷船不得载华人出洋。详见清圣祖实录:第271卷(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4-5页。
③详见清圣祖实录:第25卷(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5,第21页;第26卷,第24页;第66卷,第10页等。清高宗实录:第1251卷(影印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9-10页。军机处附录奏折,N.001056-001058(1815)等。
作者介绍:庄国土,华侨大学 泰国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 庄国土(1952-),男,福建晋江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和海外华人研究。
范文二:中泰关系: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中泰关系: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摘要
中泰友谊源远流长,中泰建交又成为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新的转折点。两
国建交30周年来,政治关系步步推进,经贸交流越做越大,目前两国关系正朝着
战略合作的高度发展。中泰两国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值得中
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借鉴和学习。
本文就是重点分析中泰建交后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及其互动关
系。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二部分着重分析中泰建交后两国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发
展历程及互动关系,第三部分总结中泰两国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互动带给
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中泰关系 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互动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of China and Thailand has a long history,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establish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is the turning point.Since thirty years past, the politic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father developed,the economic relations also achieved a lot.Now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toward strategic cooperation levels.China and Thailand which presenting different regime is leading a good model for develop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In this paper,we will focus on the two countries’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ir mutual relationsThis paper is devided into three parts.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 will analyse the two countries’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ir mutual relations The third part will summarize the enlighte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the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relationshipKey word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political relations economic relations
the mutual relations of political relations and economic relations目 录
绪
论???????????????????????????????????????????????????????????????????????????????????????????????????????????????????????????????1
一、选题的目的及其意
义????????????????????????????????????????????????????????????????????????????????????1
二、国内外研究现
状????????????????????????????????????????????????????????????????????????????????????????????2
三、框架、理论、方
法???????????????????????????????????????????????????????????????????
?????????????????????3
第一章 中泰政治关
系????????????????????????????????????????????????????????????????????????????????????????????????4
一、中泰建交以来政治关系发展历
程????????????????????????????????????????????????????????????????4
二、中泰良好政治关系形成的原因探
析????????????????????????????????????????????????????????????7
第二章 中泰经济关
系??????????????????????????????????????????????????????????????????????????????????????????????????11
一、中泰建交后中泰经贸关系发展概
况????????????????????????????????????????????????????????????11
二、中泰经贸合作的动力及原因探
析????????????????????????????????????????????????????????????????15
三、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存在的问
题????????????????????????????????????????????????????????????????????21
第三章 中泰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互动给未来中泰关系发展带来的启
示????????????????????????????????????????????????????????????????????????????????????????????????????????????????????27 一、中泰两国建交
30周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政治经济关系的互
动??????????????????????????????????????????????????????????????????????????????????????????????????????27
二、互信是两国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基
础??????????????????????????????????????????????????????27
三、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是发展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动
力??????????????????????????28
四、促进地区合作,以多边促双
边??????????????????????????????????????????????????????????????????28
五、深化经贸合作,继续以经济关系促政治关
系???????????????????????????????????????????29
结
语??????????????????????????????????????????????????????????????????????????????????????????????????????????????????????????32
注
释????????????????????????????????????????????????????????????????????????????????????????????????????????????????????????????33
参考文
献????????????????????????????????????????????????????????????????????????????????????????????????????????????????????????35
在校期间科研情
况???????????????????????????????????????????????????????????????????
?????????????????????????????????????37
后
记???????????????????????????????????????????????????????????????????
?????????????????????????????????????????????????????????38
绪 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中泰友谊源远流长,尽管自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后的一段时间内,两国受国际和国内自身环境的影响,中泰关系曾一度处于低谷,但随着中国独立后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泰两国政府开始调整自身的外交政策,这为恢复中泰关系打下了基础。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中泰两国于1975年正是建立外交关系,中泰建交是中泰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新的转折点。建交30年来,两国在友好、平等、互利、互惠基础上,政治关系步步推进,经贸交流越做越大,进而使中泰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得到了稳步发展。1999年2月,中泰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二十一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为两国在21世纪“进一步拓展双方之间睦邻互信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制订了应当遵循和实施的框架和方针。现任泰国总理他信上台后,以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度推行既往政府一贯坚持的对华友好合作政策,中国政府“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也为两国友好关系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如今两国已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展开合作,两国关系已经步入了“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的新阶段,正朝着战略合作的高度深入发展。总结这30年来中泰两国关系发展的
历程,其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互动,中泰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为中泰经贸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打下了基础,而中泰经贸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又为中泰两国政治关系新的发展提供推动力,中泰两国正是在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互动中不断走向深化。中泰两国作为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的典范,其友好合作的经验值得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双边关系学习和借鉴。本文就是通过对中泰建交后中泰政治与经济关系发展历程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回顾,总结中泰政治与经济互动的规律为未来中泰关系的发展带来的启示,进而为我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提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学术回顾
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国际关系的多数学者对中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大国关系研究的比较多,且较为深入和具体,尽管近几年中国重视发展与东盟关系,学者们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多数是把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而对中国与东盟中个别国家的双边关系的研究相对要欠缺一些。从目前国内对中泰两国双边关系的研究来看,其研究的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中泰建交后某一段时期(如20周年、世纪之交、30周年)中泰关系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发展历程的回顾,其中以朱振明写的的《世纪之交中泰关系的新发展》(载《东南亚》)、《中泰建交30年来中泰关系的发展及启示》(载《东南亚》)以及高玉如和马燕冰写的《中泰关系的现状与前景??纪念中泰建交20周年》(载《现代国际关系》)为代表,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两国建交后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发展的状况进行概括和简要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从目前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良好,对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其缺陷就是对中
泰两国关系发展的背景、原因较为深入的分析,对中泰两国关系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没有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另外只看到中泰两国关系发展好的一面,而没有看到阻碍中泰两国继续深入发展的一些因素,进而也没有对以后如何更进一步深入发展中泰关系提出有意义的对策。另一类就是对中泰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的某一领域关系(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研究,其中以严美姬和张烨写的《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空间分析及拓展路径》为代表,主要内容就是对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总结,然后从中分析两国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再找出如何进一步深入发展中泰经贸关系的对策和路径,尽管较第一类分析得要深入,但缺陷就是不全面,只是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某一阶段的分析,没有对建交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全过程较为全面的总结概括,其提出的对策也很肤浅。总之,目前国内对中泰关系的研究现状还停留在较为肤浅和不全面的阶段。从泰国方面研究中泰关系的现状来看,他们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领域,且主要研究中国在泰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即中国是泰国贸易伙伴还是竞争对手。但同样存在研究不深入和不全面的缺陷。如[泰]Mongkol Atthawit所写的《中国:泰国的贸易对象或者竞争对手》(载《泰华农民研究中心》2001年8月30日1103卷)。
三、框架、理论、方法
本文主要就是运用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即双方共同的经济利益与经济合作为两国政治合作打下基础,而良好的政治关系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关系的发展,从中泰建交30年来中泰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正是对这一基本原理的诠释,全文的基本框架就是围绕这一基本理论展开的。
本文分为三部分,重点分析中泰建交后中泰关系的发展,第一二部分着重分析中泰建交后两国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及互动关系,良好的政治关系为两国的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两国以后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平台,而经贸关系作为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其迅猛发展的势头为政治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第三部分总结中泰两国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互动给未来中泰关系发展带来的启示。
第一章 良好的政治关系
一、中泰建交以来政治关系发展历程
(一)中泰建交:政治关系发展的新起点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泰国虽然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实际上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有着上千年友谊的中泰关系由此开始遭受挫折。1949年新中国成立,建国初期外交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反对美国敌视政策,团结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发展同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建立与发展同泰国的友好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但受世界范围的冷战格局的影响,泰国通过与美国签定经济技术援助协定,与美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实行亲美、**排华的外交政策,中泰两国之间仍未能实现正常交往。但随着上世纪70年代中国
面临的国际形势的改善,美国全球战略方针的转变,泰国政府也开始以国家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开始重新调整对华政策,两国于1975年7月1号开始正式建交,中泰两国关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在中泰两国关系的发展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它恢复了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泰传统友谊,是中泰两国政治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中泰联合公报的签署为中泰两国政治关系的发展制定了基本的准则与框架。在中泰联合公报中,中国方面宣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泰王国政府并同意尊重泰国的独立、主权的完整”。[1]对于泰国的华侨华人问题,中国政府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他们不承认双重国籍”、“对自愿选择保留中国国籍的在泰国的中国侨民,中国政府按照一贯政策要求他们遵守泰王国法律,尊重泰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并与泰国人们友好相处,他们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将得到中国政府的保护,并将得到泰王国政府的尊重”。[2]中国政府的上述立场,实际上是一种承诺,对于消除泰国对中国的疑虑起了重要作用,泰国政府则承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政府关于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并决定在本公报签字之日起一个月内从台湾撤走一切官方代表机构”,[3]这对于中国实现统一大业有着积极作用。
但在中泰建交时的1975年,中国还处于“**”时期,泰国对中国疑虑并未随着中泰建交联合公报的签订而完全消除,中泰政治关系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变化。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中泰政治关系开始迅速升温,这主要得益于两件大事。第一是1978年底,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和对国情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由于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地调整了对外政策,在国家关系
上,中国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在党际关系上,提出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方针,不干涉别国党的内部事务,也不利用党的关系去干涉别国的内政,在发展泰国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关系时,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从实际出发,注意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共同面向未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消除了泰国政界及知识界部分人对中国的疑虑,促使他们以新的视野来看待中国,看待中泰关系,这对中泰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二是1978年越南对柬埔寨的出兵,越南出兵柬埔寨后,泰国的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针对这一威胁,中国积极支持东盟要求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主张,中泰两国在柬埔寨问题上都主张有关各方认真执行联合国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决议,支持建立以西哈努克亲王为首的联合政府,建立一个独立、中立、不结盟的柬埔寨,这就使中泰双方在柬埔寨问题上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中国的立场和主张与泰国及东盟的立场相近。这样,围绕柬埔寨问题的解决,中国与泰国及其他东盟国家的政治距离逐渐缩小,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泰国积极寻求中国的支持,以抵御外国可能的入侵,中泰两国在反对越南出兵柬埔寨的斗争中,协调立场,相互支持,在政治、军事上密切配合,为促进柬埔寨问题获得全面、公正、合理的解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共同的斗争中,中泰关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中泰政治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2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中泰政治关系发展史上的新的里程碑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原有的国家关系和国际关系的概念形成挑战。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使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一步加
强;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经济全球化、政治与文化国际化、信息一体化使发达国家的价值观,政治主张得以在世界各国迅速传导,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1997年发端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教训,它造成东南亚各国经济衰退,导致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局动荡,至今还未完全消除。泰国既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国,也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尽管此时也面临许多困难,中国的建设还需要大量资金,但中国政府还是对泰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泰国提供了10亿美元的贷款,这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向外国提供巨额贷款。此外,应泰国政府的要求中国适当增加对泰国商品的进口,此外,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对泰国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战胜金融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1997年的金融危机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中泰两国的传统友谊,更使两国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团结与合作,地址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维护民族独立,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在这背景下,两国有必要在共同利益和过去二十多年友好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双方之间睦邻互信的全方位合作关系,并把这一关系推行21世纪,为此,两国经过多次磋商,与1999年2月,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关于2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4]中泰21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是继中泰建交公报后中泰间第二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它是中泰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它从政治、经济 、文化、安全、国际事物等许多方面对中泰两国在21世纪的全方位合作进行了全面规划,为21世纪中泰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政治方面,联合声明确定把《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所确定的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继续保持领导人的之间的密切接触和交往,鼓励双方各级尤其
是高层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门保持经常性的互访交流,继续保持两国外交部之间年度高官磋商制度,两国外交机构保持经常性的会晤;通过建立信任措施,加强安全合作;在多边场合,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加强磋商与合作,促进地区和国际的和平与发展,为维护本地区和世界的持久稳定和繁荣做出积极的努力。
(三)他信执政,中泰政治关系走向战略合作
他信这位泰国的商业巨子执掌泰王国政府后,把恢复和发展经济,并使之走上持续稳定发展道路作为其执政的中心任务,其外交政策就是为国内的恢复与发展服务,为其经济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也为其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而中国既是泰国的主要邻国,且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经济仍能保持高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无疑是泰国对外经济战略合作的首选,所以他信上台后,以更为积极进取的态度推行既往政府一贯坚持的对华友好合作政策,并表现出进行战略性合作的意愿,其主要特点是:仍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为外交导向和工作重点,但同时努力提高两国在各领域的全面合作层次,特别是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2001年8月在他信总理访华时,中泰两国在《联合公报》中表示,双方领导人“同意巩固中泰之间业已存在的传统友谊,并推进双方战略性合作”。[5]2003年10月中国签署《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后,在战略层面发展泰中友好合作关系已成为泰国政府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中泰建交30周年之际,他信总理再次访问北京,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中第一个与泰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是我当选总理后首次访问中国时双方确定的,在中泰建交30周年之际,我们愿将泰中友好合作推向新的高度,共同探讨怎样成为好的战略伙伴,并制定具体的计划。”[6]而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人在新的国际形
势下,提出了“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因此为经济发展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成了其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在对周边国家外交政策上,在继承老一辈领导人所推行的睦邻友好政策基础上,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新外交政策。双方共同的战略利益与政策趋向为两国的战略合作打下了基础。
二、中泰良好政治关系形成的原因探析 中泰建交三十年来,中泰两国政治关系之所以能步步推进,其原因何在?
(一)悠久的中泰友谊??双方政治关系发展的基础
中泰两国是近邻,中泰关系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早在漫长的岁月里,中泰两国人民建立了牢固的深厚友谊。“中泰一家亲”、“中泰是兄弟”的说法早就在泰国广为流传,上至王室下至普通民众,都用这样的语句来称颂中泰友谊。1999年9月**主席访问泰国时,普密蓬国王在欢迎国宴上致辞时说,“中泰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两国之所以有这样特殊关系,其重要原因是泰中两国人民有相同或相似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思想理念”,“双方的接触和交往犹如亲戚和朋友般亲密,这为促进两国外交关系和诸领域的合作取得满意结果奠定了基础”。[7]他信总理也说过,中泰人民对中国人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热切盼望泰中关系有更大的发展。中泰关系所具有的深厚基础,是中泰政治关系步步推进的巨大力量。[8]
(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中泰政治关系发展的基本准则
中国和泰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建交过程中,两国始终坚持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准则,这就为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理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的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消除了当时亚非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为发展同广大的亚
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开辟了道路。在亚非会议闭幕前,**总理与泰国代表团举行了会晤,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泰两国政府之间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会晤时,**总理同样提到了十项基本原则,并建议根据中国与印尼解决双重国际问题的原则,解决泰国华侨的国籍问题,这对泰国政府产生了重大影响,增进了泰国对新中国的了解,为以后中泰建交奠定了基础。从次以后,中泰两国政府领导人开始了秘密接触,并签订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秘密联合声明,向两国的正式建交迈进了重要一步。1975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建交联合公报中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建交30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复杂严峻的国际局势和国际环境,给中泰两国关系带来严峻的考验,但两国始终坚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从维护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维护东南亚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的高度来处理两国关系,对于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双方都本着求同存异、互谅互让的精神对待和处理。这是在这种基础上,中泰两国基本上没有政治上的芥蒂,并推进中泰政治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三)共同的战略利益是双方政治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中泰建交后,中泰两国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变化,促进了中泰两国的合作。这种合作实际上是建立在共同的战略利益上。在政治上,泰国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在外交政策上采取的大国平衡战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泰国需要获得中国的支持,维护自己的安全。中国需要加强同泰国的合作,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争取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为共同面对世界上的各种挑战,中泰两国只有在维护地区和世界秩序的过程中紧密携手,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框架体系中
充分合作,才能争取“双赢”。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相互依存加深,泰国看好巨大的中国市场,中国经济的崛起也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也要开拓新的市场。中泰两国既有互补,也存在竞争,只有以合作为基础,才能使两国共同受益,共同发展。泰国国会主席兼下议院议长乌泰?屏猜春指出,中泰合作之所以如此密切,如此稳固,根本原因就在于两国在地区和平与稳定、地区经济发展、贸易和安全领域拥有共同的利益和共识。[9]他信总理说过,中国入世对泰国、对本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机遇。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入世为其他国家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泰中两国应加强合作,这样不仅能够为彼此创造机会,也能减轻各种挑战的压力。[10]
(四)高层领导人的重视为双方政治关系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中泰建交30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泰关系,中国国家领导人积极推动中泰关系的发展。中泰建交是在**主席、**总理等老一代领导人在世时完成的。他们对中泰建交和中泰关系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在**、**领导下,中泰关系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的势头;以**主席为首的中国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推进中泰关系的继续发展而辛苦操劳,**就任国家主席后访问的第一个东盟国家就是泰国。这表明中国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中泰关系高度重视。中泰建交30年来,先后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杨尚昆、**、**都访问过泰国,中国其他高级领导人也几乎都访问过泰国,有的还多次出访泰国。出访泰国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领导人之多、之频繁,在中国领导人的对外交往中也是罕见的。几代领导人对中泰关系发展的关心、重视和贡献,激励着后人珍视来之不易的中泰关系,并为维护中泰关系的发展而作出更多努力。
泰国朝野也十分重视中泰关系的发展。中泰建交30年来,泰国历经10多届政府。虽然政府频繁更替,但在发展对华关系上保持了连续性,并且把对华关系作为泰国对外关系的重点。2001年他信政府执政后,在发展对华关系上更加活跃。他信总理把与中国发展区域合作作为泰国的既定外交政策,强调泰国将继续与中国携手推进双边和亚洲区域合作,以造福于两国人民、促进亚洲的繁荣与稳定。在泰国享有崇高威望的普密蓬国王和王室成员,一直致力于中泰友好事业,为中泰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普密蓬国王十分重视中泰关系的发展,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的政策是成功的。在多次会见中国领导人时,普密蓬国王都对中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积极支持中泰文化交流,国王关于“中泰关系密不可分”的评价,成为指导泰国发展对华关系的至理名言。2000年10月,诗丽吉王后代表普密蓬国王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访问,这是诗丽吉王后首次访华,也是诗丽吉王后33年来的首次国事访问。她的访问,为中泰关系发展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泰国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对访问给予了高度评价。深受泰国人民热爱的诗琳通公主在促进中泰文化交流,发展中泰关系方面所作的努力,更是为中泰两国人民所称颂。
第二章 中泰经济关系
一、中泰建交后中泰经贸关系发展概况
中泰经济关系是两国双边合作关系的重点领域。建交30周年来,受中泰良好政治关系的推动,以及两国国内经济形势、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猛。
(一)两国贸易的发展
1、迅速发展(1974??1986年)中泰贸易于两国建交的前一年(1974年)得以恢
复,从1975??1982年,是中泰贸易高速增长的时期。1974年中泰建交的前意一年,
两国的贸易额只有339万美元,1976年即中泰建交后的头一年,就猛增到1.0563
亿美元,增加30倍。以后的几年,除了1977年两国的贸易总额因泰方的一些原因
有所下降以外,其余年份基本呈直线上升。1982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4.6862亿
美元,创了到1986年为止的中泰贸易的最高记录。这一年,中国向泰国出口1.58
亿美元,中国从泰国进口3.1062亿美元。当年中国成为泰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
表1 1972~1982年中国对泰国的贸易额
单位:万美元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74 339 301 38 263 1979 29528 21193 8335 +12858
1975 2462 1067 1395 -328 1980 45110 31153 13957
+27196
1976 10563 4805 5758 -953 1981 37953 20630 17323
+3307
1977 6156 4265 1891 +2374 1982 46862 15800 31062
-15262
1978 14407 7048 7359 -311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
年
从1983??1986年,两国贸易呈现下降和徘徊状态。这一时期的特点,双
方贸易经过前一时期的迅速发展之后,由于泰方减少了对中国石油的进口而呈现
出起伏徘徊的状态;1983年两国贸易额比上一年下降了39%,1984年又有所回升,
但这几年,两国的贸易额一直未达到1982年的水平。由于这一阶段,中国大幅度地增加了从泰国的进口,从而使泰国改变了逆差较多的状况,而且在1985年和1986年连续取得较大的顺差。
表2 1983~1986年中国对泰国的贸易额 单位:万美元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83 24439 17393 11046 +6374 1985 26534 10277 16257
-5980
1984 33849 19506 14343 +5163 1986 32296 11618 20678
-9060
资料来源:1983年数字是根据《中泰关系:友好的二十年》第24页计算,其余数字均来自《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年至1986年
2、突飞猛进(1987??1997年)
这一阶段,是中泰贸易关系获得飞跃发展的时期。两国贸易经过1983??1986年的回落与徘徊之后,取得连年大幅度增长。据统计,1987年中泰两国的贸易额比1986年增长了71.4%,1988年又比上一年上升48.2%,1990年两国的贸易额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达到11.94亿美元.随后的几年,中泰贸易额除1996年有些回落以外,其余年份均以较大的幅度直线上升。同时两国的贸易产品由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向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转变,由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向资本技术型产品转变,如中国出口到泰国的蔬菜,其贸易额由1995年的1108万美元降为1998年的472万美元,而技术含量高较高的产品如机电、纺织产品、自动化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建、钢材等贸易额却不断上涨。
表3 1987~1997年中国对泰国的贸易额 单位:万美元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
额
1987 55364 24900 30464 -5564 1993 135192 75046 60146
+14900
1988 82051 39399 42652 -3253 1994 232932 139588 93344
+46244
1989 88408 40647 47761 -7114 1995 336251 175174 161077
+14097
1990 119375 82345 37030 +45315 1996 314525 125495 189029
-63534
1991 126947 84781 42166 +42615 1997 351476 150030 7>201446
-51416
1992 131935 89481 42454 +47027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1987年至1997年
3、新的高速增长期1999至今 尽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泰国的经济遭
受了重大的打击,中泰两国的贸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1998年中泰两国的
贸易额还是有小幅的增长。但同时,金融危机给包括泰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深刻
的教训,使他们认识到加强区域内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自1999年
后,中泰两国不仅加强了双边经贸关系,而且加强了在东盟区域内的经贸合作,又
赢来了中泰经贸合作的新高潮。至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泰贸易额突破
70亿美元大关。2003年,受实施果蔬零关税的带动,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
元大关,这也与他信政府上台后泰国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以及其积极推动对华经贸关系的政策有关。据中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2005年泰中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02.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11]据泰方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已是仅列美国、日本之后的泰国第三大出口贸易伙伴,以及超过美国、紧随日本的泰国第二大进口国。由于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呈缓慢增长趋势,泰国对中国的出口成为推动泰国整体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12]
表4 1999~2004年中国对泰国的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年份 总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98 35.61 11.48 24.13 -12.65 1999 42.16 14.36 27.80
-13.44
2000 66.24 22.43 43.81 -21.38 2001 70.50 23.37 47.13
-23.76
2002 85.6 29.6 56 -26.4 2003 126.6 38.3 88.3 -50
2004 173.4 58 115.4 -57.4
资料来源:中国驻泰国经商参处资料
////0>.
(二)中泰两国的相互投资以及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1、投资
在两国建交后的头10年,由于双方对对方的投资环境和有关政策以及投资方法等不熟悉,两国之间在对方的投资比较少。而且进展缓慢。1985年3月,**主席访问泰国,两国签定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和《关于成立经济合
作委员会协定》,1986年10月,双方签定了《避免双重征税》以后,两国相互间的投资才逐渐多起来。从中泰双方的相互投资看,有几个特征,第一是随着双边贸易结构的重大变化,中泰之间相互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在中泰建交的前10年,双方相互投资基本上限于农业、饲料业、建筑业等产品的生产方面。80年代后期至今双方的相互投资已扩大到水电、水泥、石油化工、金融、交通、远洋运输、电讯、航空航天等新领域。第二,双方相互投资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中国在泰国的水电工程、港口疏浚工程、远洋航运业等方面的投资都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泰国在中国的水泥生产、电讯工程、电力和航空航天方面的投资规模也很大。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泰国在华投资项目达3537个,合同外资总额71.2亿美元,实际投入27.42亿美元,涉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农副产品综合加工、饲料生产、房地产开发、摩托车制造、旅游、零售业、银行等领域。[13]目前,泰国对华投资已跃居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华投资的第8位。泰国最大的农牧工商综合性经营的跨国公司??正大集团,是在中国投资最早,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目前在中国已建立了200多家企业,年营业额300多亿元人民币。[14]1997年的金融危机使正大集团在泰国本土遭受重重困难,但在中国的赢利缓解了正大集团的困境,为企业的迅速恢复创造了条件。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正大集团在中国的投资还会进一步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泰国投资相比,中国在泰国投资一直比较少。但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企业实行的“走出去”战略,再加上泰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对泰投资不仅能使中国优势产品避开泰国的高关税壁垒,并以次扩大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辐射。所以中国对泰投资近几年呈较快速度的增长,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中国在泰国累计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中资企
业262家,中方协议投资总额2.9亿美元。[15]第三,泰国对华投资地区正从沿海转向内地。90年代前,泰国企业家对华投资大都选择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近几年这种情况发生变化。泰国企业的投资地区已逐步转向中部、西部和西南部。据有关资料,泰国企业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投资热情日益高涨,仅对广西地区的协议投资金额就达10多亿美元。正大集团对四川省的投资额已高达4亿美元。[16]
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中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市场,泰国一直是中国在海外的传统的承包工程市场,中国公司于1980年开始进入泰国承包工程市场,至今业务发展良好。据统计,2003年,中国公司在泰国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1411万美元,新签合同金额11609万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972万美元,新签合同金额4581万美元,截至2003年底,中国公司在泰国累计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32974万美元,签订合同金额226093万美元,完成劳务合作合同金额9816万美元,签订合同金额19313万美元。[17]中国公司承建的工程有水利、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也有钢铁厂、医院、纺织厂等一般工程项目。此外,中国企业还在积极争取承建一批我方具有专业优势、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我国IT行业高科技企业华为公司进入泰国时市场不到两年,就以较灵活的经营机制承揽到泰国移动智能网工程和全国骨干光纤高科技项目,为今后参与当地电信市场的竞争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旅游合作
在中泰的经济合作中,中泰两国的双向旅游正成为一个新的合作点而倍受关注。90年代以前,中泰之间的旅游基本上呈单向性,即主要以泰国旅游者到中国旅游为主,进入90年代后,逐渐富裕的中国人开始走出过门,到国外旅游。与
此同时,泰国政府调整政策,向中国旅游者选择重点旅游对象。1993年,两国签订了《中泰旅游合作协议》,大大促进了双方的旅游合作,中泰两国间的旅游从单向性变为双向性,泰国发生金融危机后,中国赴泰旅游人数迅速增加。1987 年到泰国旅游的中国人为 2.1 万人次,1999 年增至 77.6 万人次,年均增长 34%。[18]近年来,中国游客人数虽稍有下降,但泰国仍把中国游客奉为“上宾”,2001 年中国已成为泰国旅游业的第三大海外市场,仅次于日本和马来西亚(游客数量分别为 100 万和80 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泰国旅游业的第一大客源地。而中国是泰国游客继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之后的第 4 大旅游目标。2001 年共有 165230 人次泰国游客到中国旅游,比 2000 年增长 21.9%。2002 年(1-10 月),泰国赴中国旅游的人数增至 187453 人次,比 2001 年全年增长 13.4%。[19]
二 中泰经贸合作的动力及原因探析
从上面中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泰两国的经贸交流是越做越大,这主要得益于:
(一)中泰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为扩大双边经贸关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中泰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被称为“不同社会制度合作的典范”,这就为中泰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从中泰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泰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否直接与两国的政治关系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以1975年两国建交为转折点,中泰经贸关系从50年代起经历了从低落、中断到恢复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一条随政治关系的好坏而起伏的曲线,这也是中泰经贸关系发展的一大特点和规律。50年代,两国虽没有外交关系,但人民之间有交往,故相互保持着低水平的贸易。60年代,两国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导致中泰交往完
全中断。进入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的和解,中泰关系也随之改善,1975年两国建立的邦交,中泰经贸关系遂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柬埔寨问题的解决把两国的政治关系推倒了新的高度,中泰两国的经贸关系也正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直线上升的,并一浪比一浪高的向前发展。尽管受1997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泰经贸关系遭受了一定的挫折,但同时也使两国认识到,在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两国既是邻国又同是发展中国家,且两国又相互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两国必须加强合作,1999年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二十一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为两国在新世纪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和合作框架。1999后,中泰两国贸易又开始掀起了一股新的发展浪潮。
(二)两国相互的经济利益需求,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最基本的动力。
从泰国方面来讲,主要是由国际国内的客观经济形势决定的。其一,对外贸易仍然是推动泰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世纪70年代,泰国确立了依靠国外投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国家发展战略,并实现了经济腾飞。1975~1979年泰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9%,而1987~1995年甚至高达9.1%,泰国也因此被誉为“四小虎”之一。[20]但是,泰国经济发展却也因此受制于国际市场。1997年金融危机后,泰国由于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复苏严重依赖出口带动。2001年,泰国政府提出了国内和国际市场齐头并进的“双引擎”战略,积极利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尽管泰国政府扩大内需的努力在2002年已初见成效,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有效保证了年度GDP 5.2%增幅的实现,但当年泰国货物和服务出口额仍占到GDP
的
范文三:中泰建交30年来中泰关系的发展及启示
中泰建交 30 年来中泰关系的发展及启示
朱振明
今年是中泰建交 30 周年 。这 30 年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 30 年 , 是国际形势发生深刻 、巨大变化的 30 年 , 是中泰两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 促进 各自经济 、社会发展的 30 年 , 也是中泰关系从建交初期的 “礼貌往来”进入全面发展的 30 年 。在中泰建交 30 周年之际 , 认真总结中泰关系的发展经验 , 有利于中泰两国在全球化时 代进一步携手合作 , 促进中泰关系向着更加深入和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
一
1975 年中泰正式建交 , 其最重要的意义是恢复了有着上千年交往史的中泰传统友谊 ,实现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共同愿望 。其次 , 对当时泰国政局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 。对当时 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的改善也十分有益 。此外 , 鉴于中泰两国政治 、社会 、经济制度不同 , 以及泰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 中泰建交就不仅仅只对中泰两国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而 且对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
但是 , 中泰建交时的 1975 年 , 中国还处于 “**”时期 , 泰国对中国的疑虑并 未随着中泰建交联合公报的签订而完全消除 。中泰政治关系也没有出现大的变化 。然而 , 在 随后的几年中 , 中泰关系开始迅速升温 。这主要得益于两件大事 。
其一是 1978 年底 , 中国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确定了改革开放路线 。 三中全会后 , 基于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和对国情的深入分析和研究 , 中国党和政府毅然决定 把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并适时调整了对外政策 。在国家关系 上 , 中国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 , 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 邻友好关系 。在党际关系上 , 提出了 “独立自主 、完全平等 、互相尊重 、互不干涉内部事 务”的方针 , 不干涉别国党的内部事务 , 也不利用党的关系去干涉别国的内政 。在发展同泰 国以及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关系时 , 不以意识形态划线 ; 从实际出发 , 注意妥善解决历史遗留 问题 , 共同面向未来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消除了泰国政界及知识界部分人士对中国的疑 虑 , 促使他们以新的视野来看待中国 、看待中泰关系 , 这对中泰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 用 。
其二是 1978 年底越南对柬埔寨的出兵 。越南出兵柬埔寨后 , 泰国的安全受到一定威胁 。 针对这一威胁 , 中国积极支持东盟要求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主张 。中泰两国在柬埔寨问题上
13
都主张有关各方认真执行联合国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决议 , 支持建立以西哈努克亲王为首的联合政府 , 建立一个独立 、中立 、不结盟的柬埔寨 , 这就使中泰双方在柬埔寨问题上有了 更多的共同语言 。中国的立场和主张与泰国及东盟的立场相近 。这样 , 围绕柬埔寨问题的解 决 , 中国与泰国及其它东盟国家的政治距离逐渐缩小 。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 , 泰国积极寻求 中国的支持 , 以抵御外国可能的入侵 。中泰两国在反对越南出兵柬埔寨的斗争中 , 协调立 场 , 相互支持 , 在政治 、军事上密切配合 , 为促进柬埔寨问题获得全面 、公正 、合理的解 决 ,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在共同的斗争中 , 中泰关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泰政治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
20 世纪 90 年代 , 印度支那半岛实现了和平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 又使中泰两国共 同面对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促使中泰关系进入又一个高潮期 。
1997 年 , 泰国爆发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来势凶猛 , 很快波及东南亚及东亚地区 。泰国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泰国人民遭遇严重困难 。泰国的困难牵动着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 心 。中国没有忘记帮助泰国克服暂时困难 , 尽管中国自己还面临许多困难 , 中国的建设仍需 要大量资金 , 中国还是伸出援助之手 , 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泰国提供 10 亿美元的贷款 。 这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向外国提供巨额贷款 。此外 , 应泰国政府的要求 , 中国适当增加了 对泰国商品的进口 。中泰两国相互支持 , 共同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 , 在中泰关系发展史 上再次谱写了“中泰一家亲”的新篇章 。
经过 30 年的发展 , 目前两国关系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 , 中泰关系日益成熟 。从中 泰关系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几个特点 :
() 1双方关系已从经贸交往为主发展到政治 、军事 、文化等领域的多方面合作 。虽然经 贸关系始终是中泰关系中的重要部分 , 但是 , 随着两国交往的扩大 , 中泰关系突破了单纯的 经贸合作 , 向政治 、军事 、文化等多方面 、多领域发展 。形成了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 , 政治 互信不断增强 , 友好合作全面发展 , 合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局面 。
() 2中泰政治关系的顺利 、稳步发展 , 有力地促进了中泰经济关系的发展 。到 2003 年 泰中双边贸易总额超过 110 亿美元 , 同比增长近四成 , 其中泰国对华出口额约占半壁江山 , 同比增长六成 。泰国从中国的进口近年来也以 20 %到 30 %的速度强劲增长 。泰国已是中国 的第 10 大出口国 、第 20 大进口国和第 15 大直接投资国 。2003 年 , 中泰贸易额 126155 亿美 元 , 增长 4719 % 。其中 , 中国出口 33128 亿美元 , 进口 88127 亿美元 , 分别增长 2914 %和
? 5716 % 。2004 年 , 中泰贸易额已达 173 亿美元 。2003 年 6 月 , 在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 , 中泰两国率先签署了水果蔬菜零关税协定 , 两国的 188 种农产品从 2003 年 10 月 1 日起 开始享受零关税 。这是中泰经贸合作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
在投资方面 , 中泰之间的投资也从泰国对中国的单向投资 , 发展到中泰两国间的双向投
?资 。据泰国官方不完全统计 , 泰国在华投资总额据估计约 25 亿美元 。而据我国统计 , 截止
? 2003 年底 , 泰国在华投资的企业共 636 家 , 投资总额为 2913 亿美元 。泰国也是中国的第五大对外投资国 , 中国对泰国的投资总额在东盟成员国中名列榜首 。2003 年 , 中国新批准在 泰投资企业 11 家 , 中方投资额4 913118万美元 。截至 2003 年底 , 中国在泰投资企业共计 245
?家 , 中方投资额26 384141万美元 。投资领域包括纺织 、橡胶制品 、食品加工 、化工品制造 、
?金属加工 、银行 、保险 、贸易 、酒店 、餐饮 、房地产等行业 , 显示中泰经贸合作已进入一 个更高层次 。
14
在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方面 , 泰国已成为中国在海外的重要承包工程市场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 , 截至 2002 年底 , 中国公司在泰国签订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2 330份 , 合同总额 23120 ?亿美元 , 完成营业额 13112 亿美元 。2003 年 , 中国在泰新签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 72 份 , 合 ?同总额16 243万美元 , 完成营业额12 423万美元 。
() 3中泰两国人员往来从高层到低层 , 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展开 。中泰建交初期及其随后 的一段时间 , 中泰两国的人员交往还停留在少数部门 、少数单位 。随着形势的发展 , 特别是 双方旅游合作的开展 , 出现了大范围的人员交往 。目前 , 已形成从上到下 , 从中央机构到地 方政府 , 从公共机构到民间团体 , 从集体到个人的人员往来的大格局 。大大增进了双方各界 人士对对方情况的认识和了解 , 有力地促进了中泰关系的发展 。
() 4中泰一家亲的传统友谊经受住了经济全球化的考验 , 中泰全方位的 、健康稳定的睦 邻友好合作关系已牢固确立 。1999 年**主席在访问泰国时发表的演讲中指出 : “在本世 纪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里 , 源远流长的中泰关系取得了新的发展 。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卓
?有成效”。2004 年 9 月 , 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会见泰国他信总理时也指出 , 中泰两国 地理相近 , 文化相似 , 两国人民血缘相通 , 情笃谊长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 , 中泰关系始
? 终稳定向前发展 , 真正做到了“宝贵不易交 、患难不相弃”。
中泰两国关于 21 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及 2001 年 8 月 29 日中泰两国联合公报的发
?表 , 是对中泰建交以来中泰关系发展经验的总结 , 是对中泰睦邻互信的全方位合作关系的 深化 。这两份文件肯定了中泰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 从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安全 、国 际事务等许多方面对中泰两国在 21 世纪的全方位合作进行了全面规划 。为两国关系在新世 纪的发展确定了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 , 规划了发展蓝图 , 增添了新的内涵 , 有助于 21 世纪 中泰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文件把中泰关系提升到 “战略性合作”关系 , “同意巩固中
λ??泰之间业已存在的传统友谊 , 并推进双方战略性合作”, 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 而且也有 利于本地区的和平 、繁荣与发展 。对未来中泰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5中泰关系已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典范 。中泰两国在发展双 边关系时 , 始终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所确定 的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 完全超越两国意识形态 、政 治 、经济 、社会制度 , 使两国关系发展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睦相处的典范 , 为建立新型 国际关系作出了贡献 。
() 6中泰关系的顺利发展 , 不仅对两国的进步与繁荣发挥了促进作用 , 而且对东南亚地 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泰建交 30 年来双方不但加强了相互间的传统友谊 , 而 且还相互理解 、相互配合 , 相互支持 , 在东南亚事务和国际问题上加强合作 , 为推动东南 亚 、亚洲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促进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 。
二
中泰关系之所以能够获得全方位稳定发展 , 有多方面的原因 。
第一 , 中泰两国是近邻 , 两国人民的传统交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 , 中 泰两国人民建立了牢固的深厚友谊 。“中泰是兄弟”、“中泰一家亲”的说法早就在泰国广为 流传 , 上自王室下至普通民众 , 都用这样的语句来称颂中泰友谊 。1999 年 9 月**主席
15
访泰时 , 普密蓬国王在欢迎国宴上致辞时说 , “泰中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两国之所以有这样的特殊关系 , 其重要原因是泰中两国人民有相同或相似的传统习俗 、生活方式和思想理 念”, “双方的接触和交往犹如朋友和亲戚般密切 , 这为促进两国外交关系和诸领域的合作取
λω?得满意结果奠定了稳固坚实的基础”。他信总理也说过 , 泰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有着天然的亲
ξλ?近感 , 热切盼望泰中关系有更大的发展 。中泰关系所具有的深厚基础 , 是推动中泰关系进 一步发展的巨大力量 。
第二 , 从战略高度出发 , 加强合作以维护共同利益 。如前所述 , 中泰建交后 , 中泰两国 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 。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变化 , 促进了中泰两国 的合作 。这种合作实际上是建立在共同的战略利益上 。在政治上 , 泰国需要获得中国的的支 持 , 维护自己的安全 。中国需要加强同泰国的合作 , 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为中国 的经济发展争取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 。为共同面对世界上的各种挑战 , 中泰两国只有在维护 地区和世界秩序的过程中紧密携手 , 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框架体系中充分合作 , 才能争取 “双赢”。在经济上 ,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使相互依存加深 。泰国看好巨大的中国市场 , 中国 经济的崛起也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 也要开拓新的市场 。中泰两国既有互补 , 也存在 竞争 , 只有以合作为基础 , 才能使两国共同受益 , 共同发展 。泰国国会主席兼下议院议长乌 泰?屏猜春指出 , 中泰合作之所以如此密切 , 如此稳固 , 根本原因就在于两国在地区和平与
ψλ?稳定 、地区经济发展 、贸易和安全领域拥有共同的利益和共识 。他信总理说过 , 中国入世 对泰国 、对本地区乃至整个世界来说 , 都是一个机遇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巨大的市场 , 中国 入世为其他国家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了机会 。泰中两国应加强合作 , 这样不仅能够为彼此创造
ζλ? 机会 , 也能减轻各种挑战的压力 。
第三 , 中泰两国最高领导人和两国政府的重视和积极推动 。中泰建交 30 年来 , 中国政 府高度重视中泰关系 , 中国国家领导人积极推动中泰关系的发展 。中泰建交是在**主 席 、**总理等老一代领导人在世时完成的 。他们对中泰建交和中泰关系的发展倾注了心 血 。在** 、**领导下 , 中泰关系保持了稳步健康发展的势头 。以**主席为首的 中国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推进中泰关系的继续发展而辛苦操劳 。**就任国家主席后访 问的第一个东盟国家就是泰国 。这表明中国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中泰关系高度重视 。 中泰建交 30 年来 , 先后担任中国国家主席的** 、杨尚昆 、** 、**都访问过泰 国 。中国其他高级领导人也几乎都访问过泰国 , 有的还多次出访泰国 。出访泰国的中国最高 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领导人之多 、之频繁 , 在中国领导人的对外交往中也是罕见的 。几代领导 人对中泰关系发展的关心 、重视和贡献 , 激励着后人珍视来之不易的中泰关系 , 并为维护中 泰关系的发展而作出更多努力 。
泰国朝野也十分重视中泰关系的发展 。中泰建交 30 年来 , 泰国历经 10 多届政府 。虽然 政府频繁更替 , 但在发展对华关系上保持了连续性 , 并且把对华关系作为泰国对外关系的重 点 。2001 年他信政府执政后 , 在发展对华关系上更加活跃 。他信总理把与中国发展区域合
{λ?作作为泰国的既定外交政策 , 强调泰国将继续与中国携手推进双边和亚洲区域合作 , 以造 福于两国人民 、促进亚洲的繁荣与稳定 。
第四 、泰国国王和王室成员在促进中泰关系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在泰国享有崇高威望 的普密蓬国王和王室成员 , 一直致力于中泰友好事业 , 为中泰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
普密蓬国王十分重视中泰关系的发展 , 他对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给予高度评价 , 认 16
为中国的政策是成功的 。在多次会见中国领导人时 , 普密蓬国王都对中泰关系的健康 、稳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 , 并积极支持中泰文化交流 。国王关于“中泰关系密不可分”的评价 , 成 为指导泰国发展对华关系的至理名言 。2000 年 10 月 , 诗丽吉王后代表普密蓬国王对中国进 行了成功的访问 , 这是诗丽吉王后首次访华 , 也是诗丽吉王后 33 年来的首次国事访问 。她 的访问 , 为中泰关系发展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泰国舆论普遍认为 ,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
|λ?问 , 对访问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4 年春节 , 诗丽吉王后在诗琳通公主陪同下首次亲赴被誉 为泰国唐人街的耀华力路 , 与泰国华人共度佳节 , 表达泰国王室对泰国华人和中国人民的热 情问候 , 使首都曼谷充满了“中泰一家亲”的气氛 。
深受泰国人民热爱的诗琳通公主在促进中泰文化交流 , 发展中泰关系方面所作的努力 ,更是为中泰两国人民所称颂 。诗琳通公主酷爱中国文化 , 多年来坚持学习中文 , 学习中国 画 , 学习演奏中国乐器 , 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到 2005 年春 , 诗琳通公主已经 20 次访 华 。每次访华她都写下大量的访华观感 。为了让泰国人民能通过她在中国的游历进一步了解 中国 , 同时为了让中国朋友了解她对中国的看法和感想 , 诗琳通公主将她的日记整理成游记 出版 , 其中的两本 ,《踏访龙的国土》和《平沙万里行》已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这两本书深 受中泰两国读者的欢迎 。诗琳通公主还翻译过一百多首中国古典诗词 。其中的部分翻译成果 已在泰国出版 。鉴于诗琳通公主在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上取得的成就 , 以及在传播中华文化 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 中国教育部于 2000 年 3 月授予她“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
国王的小女儿朱拉蓬公主是一位科学家 , 在对中国的多次访问中 , 爱上了中国的古筝演 奏技能后 , 在泰国举办了 “中泰一家亲”音乐会 。2002 年 8 月又亲赴中国 , 分别在北京 、 西安 、上海举办“中泰一家亲”音乐舞蹈晚会 , 并亲自表演古筝弹奏 。朱拉蓬公主说 , 她要
λ}?通过音乐这一载体促进泰中两国友好关系 。
由于泰国王室在泰国具有崇高的地位 , 并受到人民的热爱和尊敬 , 所以 , 王室成员对中 泰文化交流的重视并身体力行地推动中泰文化交流 , 在泰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们对加深中 泰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 增进中泰两国人民的友谊 , 推动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 起了极
为重要的作用 。
第五 , 泰国华侨华人在促进中泰关系发展方面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据泰国方面的统
( ) 计 , 泰国华侨约 25 万 , 华人超过 630 万 占总人口的 12 %, 首都曼谷就约有 100 多万华 人 。在东南亚国家中 , 泰国的移民同化政策是比较成功的 。今天的泰国 , 华人已融合于泰国 社会 , 泰国华人在法律上基本享有和当地泰人同等的政治权利 。在目前的他信政府内阁中 , 70 %的内阁成员是华裔就是一个证明 。在长期的生活中 , 泰国华人与泰国人民水乳交融 , 为 泰国的经济 、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南亚的评论家认为 , 近 10 年来 , 泰国出现了一 个明显变化 , 即不但泰国人开始公开承认他们与中国在历史上的联系 , 以及目前与中国越来
?λ?越亲密的关系 , 而且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使泰国华人“为自己的出身而自豪”。泰国华人虽然 已从“叶落归根”向“落地生根”转变 , 但仍然十分关心中国的发展和中泰关系的发展 。在 中泰建交后 , 他们为沟通中泰两国人员的交往 , 促进中泰经贸关系的发展发挥了纽带 、桥梁 作用 。在中国遭受自然灾害 , “非典”肆虐期间 , 他们纷纷捐钱捐物 , 表现出了两国人民同
υμ?舟共济 、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 。
17
三
中泰建交 30 年来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了我们许多重要启示 :
第一 , 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步骤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 关系 、国际经济环境出现新的变化 , 使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 , 中泰 两国加强了多方面的合作 , 特别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 , 中泰两国相互帮助 , 为克服金融 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 , 早日实现经济恢复进行了积极努力 。两国的合作不但促进了两国关系 的发展 , 而且在全球化时代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
第二 ,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保证国家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 。中泰两国的社会制度 、 意识形态 、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同 。但这并未成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 。中泰建交 30 年 来 , 两国始终坚持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 并以此推动中泰关系 稳步健康发展 。两国关系进而日益密切 , 两国人民更加和睦相处 。
第三 , 从大局出发考虑长远是发展友好关系的前提 。中泰建交 30 年来 , 泰国政府频繁更替 , 中国也实现了新老领导人交替 。不论领导人和政府如何变动 , 两国都始终从维护两国 和两国人民的利益 , 维护东南亚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和平 、稳定 、繁荣的高度来处理两国关 系 , 注意维护业已建立的友好关系 , 不做有损两国关系发展的事 。这种顾大局 、识大体的精 神 , 使中泰关系的发展不易受负面的影响和干扰 。即使出现问题 , 也容易解决 。这对两国关 系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第四 , 坚持互信 、互谅 、互让是巩固友好关系的基础 。中泰两国没有诸如领土 、领海问 题的争执 , 没有历史遗留问题 。对此 , 中泰两国始终本着求同存异 、互信 、互谅 、互让精 神 , 对待和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 , 维护了中泰关系的健康发展 。两国以诚相待 , 彼此信赖的 态度 , 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中泰关系发展的良好环境 。
第五 , 建立相应的机制是推进友好关系发展的保证 。中泰建交后 , 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 , 两国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包括外交 、经济 、科技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机制 , 这些机制的建立 对促进中泰两国各领域和各有关部门的合作发挥了保障作用 , 从制度上保证了中泰关系的顺 利发展 。
第六 , 促进地区合作是维护友好关系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 地区经 济合作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近 10 年来 , 中泰两国在推动地区发展问题上不断加强合作 。
μ??泰国政府确定把与中国发展区域合作作为泰国的既定外交政策 。随着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 中国政府进一步落实睦邻外交政策 。通过区域组织建设和经济合作等方式 , 全面提升与周边 国家的关系 , 正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大湄公河次区 域合作 、金三角地区禁毒合作 、防治艾滋病合作 、防治禽流感合作 、中 、老 、缅 、泰四国的 小区域合作等地区性合作行动中 , 中泰两国相互支持 , 积极促成地区合作的实现 。而中泰友
谊则在地区合作行动中进一步加深 , 中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
总之 , 中泰建交 30 年来 , 在中泰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 中泰关系基本 上是沿着健康 、顺利的方向发展的 。中泰关系是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典范 。中泰关系的 健康 、顺利发展对中国人民和泰国人民来说都是一笔宝贵财富 。这种发展不但对中泰两国 , 而且对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庆祝中泰建交 30 周年之际 , 认真回 18
顾和总结中泰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思考从中得到的许多启示 , 对中泰关系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
意义的 。
注 释 :
?中国驻泰国经商参处资料 , http : / / th. mofcom. gov. cn/ article/ zxhz/ tjsj/ 200407/ 20040700244264 . html
?《中国贸易报》2004 年 3 月 25 日。
?中国驻泰国经商参处资料 , http : / / th. mofcom. gov. cn/ article/ zxhz/ tjsj/ 200407/ 20040700244264 . html
?中国驻泰国经商参处资料。
?泰国农民研究中心简报 , 2004 年 10 月 20 日。
?WWW. caiec . org/ welcome/ asia/ Thailand contract
?中国驻泰国经商参处资料 , http : / / th. mofcom. gov. cn/ article/ zxhz/ tjsj/ 200407/ 20040700244264 . ?《人民日报》1999 年 9 月 4 日。
?2004 年 9 月 4 日《人民日报》。
()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二十一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 1999 年 2 月 6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联() 合公报 2001 年 8 月 29 日。
?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联合公报》, 载《人民日报》2001 年 8 月 29 日。 ?
ωλ《人民日报》1999 年 9 月 3 日。?
ξλ?中国国家副主席** 2003 年 2 月 19 日在会见泰国政府总理他信时 , 他信总理的谈话 , 新华社 2003 年 2 月 19 日。 ψλ?新华社曼谷 2002 年 9 月 1 日电。
ζλ?他信总理访华前夕谈泰中关系 , 新华社 2001 年 8 月 26 日。
{λ?http : / / WWW. sina . com. cn 2004 年 10 月 27 日东方网。
|λ?泰国的重要报纸《曼谷邮报》、《民族报》、《沙炎叻》、《星暹日报》、《亚洲日报》等泰文、英文、中文报纸都为此
发表了社论和评论。见 Bangkok Post , Oct16 , 2000 , The Nation , Oct 16 , 2000 。
}λ《中国报道》2002 年 8 月 20 日。 ?
?( ) λStraits Times Singapore, J une 7 , 2004 . ?
υμ?新华社 , 2003 年 10 月 20 日。
μ??2004 年 10 月 26 日 , 泰国总理他信在会见访泰的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时的谈话。见 2004 年 10 月 27 日新华社曼谷电
讯。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作者单位 :
〔责任编辑 : 王国平〕
19
范文四:中泰关系历史
Open Journal of Historical Studies 历史学研究, 2014, 2, **-**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4 in Hans. doi Fusion Research about Subject Knowledge Integration, History of Sino-Thai,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Xiuyu Luo, Meiqing Cai, Long Wang
Thailand ChiangRai Rajabhat University, Chiang Mai, Thailand Email: Received: ******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use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management science, system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to integrate,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refining history, reality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collaborative evolution. In particular we draw lessons from History of Sino-Thai Relations, and focus on collected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news report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pers- pective of C hinese history. Aiming at the research and work (such a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of work, research teaching, etc.), the events and exchanges between Chinese and Thai historical stage are divided initially. Efforts are described as Thail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ode in Histor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Sino-Thai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some ideas are pre- sented. Thereby the connot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he Sino-Thai histo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s further enriched. Finally, we note that based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world, we should emphasize creating a new form of “Sino-Thai friendship and Sino-Thai family”, and propose that China and Thailand can make selections and integration in ASEAN, CAFTA, Pacific, Asia and Europe and other platforms, promoting global harmony peace, progress and harmonious collaboration, and convergence evolution. Keywords
Historical Proces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Sino-Thai Logistics Transportati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学科知识集成、中泰历史、国际关系的
融合研究
骆秀禹,蔡美卿,王 龙
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清迈,泰国
Email:
收稿日期:******
摘 要
本文运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集成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探索提炼历史、现实和未来协同演进的观点,尤其借鉴了《中泰关系史》,以中国历史为视角,重点搜集了20世纪以来的历史文献和新闻报道,针对有关研究和工作(如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研究教学工作等),初步划分了中泰交往事件和历史阶段,努力描述为《中泰国际关系编年史》,并结合中泰物流课题,提出一些设想,由此进一步丰富中泰历史内涵和未来发展的融合度。最后我们注意立足世界现实和未来演进的趋势,强调开创“中泰友谊和中泰一家亲”新形式,提出中泰两国要在ASEAN、CAFTA、亚太、亚欧等平台上进行选择和融合,促进全球的和平和睦相处、和谐协同进步、融合发展演进。
关键词
历史进程,中泰国际关系,中泰物流交通,国际发展
1. 引言
哲学的规律表明:宇宙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天地人物事,世界宇宙,时空,系统,物质、能量、信息”是各具特性,同时有相互关联的。而当今世界普遍关心的国际关系、全球化、信息化、各国各区域的各类交往问题是联系和关联的明显现象和人类社会的重要事件。我们对中泰关系的研究正是基于特定的时空环境,基于中国、泰国、ASEAN、CAFTA、亚太区域、亚欧、全球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的,这将极大扩展中泰两国的历史发展内容,中泰哲学宗教和中泰国际关系的问题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人文学科表明:人类的一切文明活动,是基于人类本身的特点,创造了人类的各种文明和信仰体系,如宗教和神鬼谱系。而语言逐步成为了语言文明体系,语言教育色和内置成为了国家的法律和教育制度、文明发展道路模式选择的重要部分社会科学表明:人类社会的当代文明史是以“国家、民族”为核心记载和传承的,而个人的群体化、家庭的社会化往往很少去详细记录描述,但在王朝有关的历史记载中,对于君王等重要人物历史则进行了详细的记载,这需要我们融合古今中外等各类历史文明观,进行新的历史阶段描述和探索。中国社会在21世纪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已经根本改变了中国,但泰国的社会则处于一定的稳态之中,中泰社会的比较研究能够充实和发展新的国际社会观,也能对中泰两国的发展起到有益的启示。系统科技工程的内容表明:世界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一旦构造了“人工或人造系统”,就会产生独特的系统要素和子系统。系统和要素、子系统之间必然存在物质交换、能量传递、信息交流,系统也不断演化,逐步形成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或超巨系统。当今世界约60多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或超巨系统,中泰显然也是这个系统中的子系统。在认识和处理这类系统时,需要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并在时空动态演变中,运用各种力量向着优化的系统目标演进。中泰虽然属于不同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但作为国家和国际系统,其中民族、家庭、企业、行业等不同系统之间,已经存在了各种各样的关系,进一步构造中泰两国的而系统合作机制,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和实际工作;管理科技工程的内容表明:管理是人类创造的一种重要的制度
和艺术,其中国家的管理、全球的治理是复杂的管理工程,这需要集成各类不同的管理形式如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等。中泰两国在管理领域积累了各自丰富的经验,如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行业的形成和管理、各种管理手段的运用比较等等,中泰两国能都在管理实践中,提炼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促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良好共存、和谐发展。
以上学术学科及其体现的规律,还是有价值的,也是研究中泰历史、中泰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历史提炼、现实把握中、未来预测中,无论哪类课题、研究和工作,我们将不断充实和发展,形成人类的宝贵知识智慧和创造不同的财富体系,在本研究工作中,可以将以上系统体系应用到中国和东盟知识共同体等案例之中,进一步探索世界融合演进的规律,这是本文学术研究的目的之一。
2. 泰中历史文明进程、中泰国际交往与世界发展
在以上目的的启示下,我们运用以上的有关学科学术系统体系,对泰中两国的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并把泰中有关的历史分成了以下阶段,但本文主要对20世纪以来的中泰文明史进行结合研究,结合中泰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学术传统中的“国学、家学”体系,参考有关《中泰国际关系史》,进一步提出了《中泰国际关系编年史》,根据时空观的基本原则和中泰历史发展特点,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泰历史文明的进程和阶段描述如下:
(1) 中泰两国20世纪以前的历史人文文明进程的初步研究
有关20世纪以前中泰历史文明进程的研究,其中也蕴含了中泰之间的经贸往来和物流交通事件事实,本文仅图框宏观说明,详细内容暂不论述,将在另外的文章中说明。
(2) 中泰两国20世纪以来,历史人文文明合作发展进程新时期、新阶段的初步研究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成为了世界重要发展的原动力之一。21世纪以来,亚太已经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发展区域之一。2010以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成、建设和发展,中泰作为亚洲、亚太、全球重要的各具传统和特色的民族国家,中泰发展、ASEAN的完善、CAFTA、APEC等的形成和建设,对于国内外的人们在世界范围开展的物质(经济)、精神(文化)、政治、生态、人居环境、环境保护等人类社会的各种文明活动,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中泰两国、ASEAN、
CAFTA、APEC的许多活动也成为了世界多国关注和参与的事件,而其中的历史问题需要重视和研究,这些问题需综合集成、系统集成、融合集成等集成创新的方式来研究。我们参考《中泰关系史》、《世界历史》等有关内容,进一步提炼《中泰国际关
系编年史》和《中国国际物流编年史》、《中泰国际物流年鉴》等基本内容,根据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新闻报道,我们努力结合公元纪年等时空观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泰中的20世纪以来的发展、尽管遇到一些波折,但总体上可以分为是平稳、可控、发展的状态,我们可以把20世纪以来的中泰关系分为有关阶段:1) 泰中观察阶段(1912~1946)和旧建交阶段(1946~1972~1975),2) 新中国探索阶段(1949年)和新建交阶段(1972~1975年以来)、非稳态阶段(1975~1980),3) 加强阶段和面向21世纪阶段(1980~1999),
4) 21世纪的新规划阶段和全球未来深层联合发展等阶段(2000年以来),这种跨越百年时空的探索,有益于泰中互相合作探索全球化、信息化进程,进入国际交往进入新时期和新阶段,有益于“中泰一家亲”逐步成为共识,有益于中泰两国、ASEAN、CAFTA、APEC的建设,有益于共同稳定和提升中泰等国家和民族的地位,进一步和其他自由贸易区融合,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体系和世界全球各国的交往融合。
2.1. 泰中观察阶段(1912~1946)和旧建交阶段(1946~1972~197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泰两国就遵循一定的国际惯例、外交准则,建立了一定的国际关系。1911年中国的辛亥革命后,在中国国内人民的推动下,从1921年到1936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先后多次主动派人到暹罗去试探或交涉订立条约、建立邦交的问题。1921年曾派方瑞麟去暹罗试探。同年,北洋军阀掌握的北京政府指令驻日公使胡维德与暹罗驻日公使王亚渐隆汝干商谈订约问题。1927年,暹罗国王拉玛六世乘船访问美国,途经上海,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登船拜谒,会谈建交问题。1929年,国民党政府外交部派程演生访问暹罗,提出订约建交问题。1932年,经中国驻槟榔屿(马来亚)领事谢湘与暹罗政府商谈,暹罗政府允许中国在曼谷设立一名商务专员。随后中国任命暹罗中华总商会主席陈守明为商务专员。1932年底,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朱鹤翔到暹罗视察侨务,在拜会暹罗外交部长时,曾探询暹罗政府对中暹建交的态度。1936年,以凌冰为首的考察团去暹罗考察,其中有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和侨委的代表参加。考察团在暹罗期间,又非正式地同暹罗政府讨论了建交问题。在此期间,也有一些暹罗官员访华。1946年1月23日同暹罗总理兼外交部长社尼·巴莫签订《中暹友好条约》。1946年9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李铁铮为首任驻曼谷大使,暹罗政府任命沙愿·都拉叻为首任驻南京大使。1949年,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失去了统治基础和地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与泰国建交之前,在泰国的具有中国人与中国港澳台保持了各种联系,如华人学校、泰北美斯乐的华人等。在国际上,泰国1946年加入联合国,1967年参加东南亚国家联盟,泰国逐步成为东盟和亚洲、亚太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探索阶段(1949年)、新建交阶段(1975年以来)、非稳态阶段(1975~1980)
这一阶段的历史和传统,中泰两国有些可以发现的记录的历史文献,也有部分生活在今天的历史见证人,这使得中泰传统友谊不断得以世代继承、传承。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强大,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开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的外交篇章,1975年7月1日中泰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泰正式建交后,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台都相互合作密切关注这些海外的华侨华裔,两国之间的友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外交、经济、文化往来全面增进。中泰建交不仅对当时泰国政局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对优化中国的国际环境也十分有益。虽然中泰两国政治、社会、经济制度不同,但中泰建交和中泰关系树立了“中泰友谊和中泰一家亲”的合作典范,对东南亚、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3. 加强阶段和面向21世纪阶段(1980~1999)
在这一阶段,泰国基于在东盟的地理区位的中心位置,发挥了历史上形成的独到的外交能力,努力履行泰国和东盟的发展区域经济和文化、建立东南亚和平发展区的方针,支持东盟一体化,维护了泰国的和平与安宁,促进了东盟和亚太、乃至世界的发展。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意了向世界范围
的改革开放,其中泰国是中国东南亚重要的合作伙伴,并提升至战略高度,泰中交流合作的形式多样,泰中关系加强了发展,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同泰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1980年3月,时任炳·廷素拉暖总理执政,中泰两国政府在国际事务中加强了交流合作,人民交往日益频繁。1985年两国成立部长级经贸联委会。1989年泰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泰国成为一个善于运用双边和多边关系发展的全球化国家。1991年11月,经与APEC反复磋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区别主权和国家地区经济的基础上,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正式加入APEC。1999年2月,中泰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二十一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在在贸易、投资、农业、工业、海运、科技等领域,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管理领域,企业服务、人才资源开发、区域经济、货运、能源、通讯、旅游等领域,其中在海运、货运等等方面有具体的声明条款,这为中泰、中国与东南亚等地区的21世纪的国际交流、合作、联合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在海运和货运等方面的具体条款,尽管没有运用物流等专门术语,但实际上为中泰两国的物流业发展指明了总体21世纪的发展方向,这是《中泰物流发展史》、《中泰物流编年史》的基本文献,也可以成为中泰物流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2.4. 21世纪的新规划阶段和全球未来深层联合发展等阶段(2000年以来)
21世纪以来,中国面向千年新世纪开端,综合国力日渐提升,尤其2010年以来,综合国力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国际品牌和形象也逐渐树立。泰国也调整了国际交往的新战略,重视了亚洲文明的崛起,进一步开展平衡大国的外交战略,泰中之间开辟了多种渠道进行联合发展,两国的政府和民间开展了多元的国际交流合作形式。2003年6月,两国决定将经贸联委会升格为副总理级。2003年10月,两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实施蔬菜、水果零关税。2004年6月,泰国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4年7月,吴仪副总理与差瓦利副总理共同主持联委会首次会议。2005年9月,时任吴仪副总理访泰与时任泰国副总理颂奇共同主持联委会第二次会议。2009年6月,两国签署《扩大和深化双边经贸合作的协议》。2010年,中泰两国海军陆战队在泰国梭桃邑举行代号为“蓝色突击——2010”的联合训练。这是中国海军陆战队首次与外军举行联合训练这些合作肯定蕴含了丰富的军事国防物流体系。2011年12月,应泰国政府邀请,中国国家副主席**于22日中午抵达曼谷,开始对泰国进行正式访问。泰国现任总理英拉在总理府举行正式欢迎仪式,随后两人共同见证签署6项中泰政府文件,“(2)泰中4项永续发展合作备忘录(第一是合作开发曼谷–清迈高速铁路项目)”,**与颖拉还举行了双边会晤,提出争取在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增长达到1000亿美元。据统计,中泰两国2011年贸易总额647亿美元,预计2015年双边贸易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2011年中国在泰国直接投资金额为285亿元泰铢,较2010年增长2.7倍。中国已成为泰国第二大投资国,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这些事实和数据表明,中泰之间仍然需要深入合作,双方能否实现投资、贸易都为第一的合作国,合作潜力巨大,而中国参与高铁建设反映了中泰之间的信任,中国的高铁运营经验和物流运输经验也必然会为泰国物流发展提从借鉴。2012年4月17日,泰国英拉总理和时任中国总理**,代表中泰双方根据1999年2月5日在曼谷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关于二十一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2001年8月29日发表的《中泰关于战略性合作的联合公报》,签署的《中泰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12-2016)》,这些文件的签署,显示了中泰努力成为全面合作、深入落实的诚意和信心,这对于未来5~10年中国泰国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国际法律基础,已经形成了中泰合作的国际法规基础。2013年5月1日,泰国总理英拉在曼谷总理府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英拉表示,泰中一家亲,两国长期以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泰方愿深化对华全面合作,加强政治沟通,保持双边贸易增长势头,拓展铁路、水利领域合作,欢迎更多中国游客到泰国旅游。2013年是东盟–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泰国作为东盟–中国关系协调国,曾大力推进双方各领域合作。2015年,随着AEC的一体化建设,泰国逐步发挥在东盟区域的核心
作用,中泰之间的交往变得更为重要,这将谱写中泰关系历史的新阶段。
以上中泰关系的历史事件,主要还是基于国家政府间的交往,但实际的中泰交往已经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们通过有关资料逐步发现:泰国是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全方位的外交方针原则上,开展灵活务实的外交实践,强调以东盟为依托,在保持与美国传统盟友关系的同时,注重发展同中国、日本和印度的关系,维持大国平衡。泰国重视开展睦邻外交,积极改善与柬埔寨、缅甸等邻国关系。泰国强调经济外交,推动双、多边自贸安排,已与巴林、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或经济伙伴关系。泰国与中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实施了果蔬零关税安排。泰国重视国际及区域合作。泰国参与东盟一体化建设,积极参加亚太(如APEC)、亚欧会议(ASEM)、世界贸易组织(WTO)、东盟地区论坛(ARF)和博鳌亚洲论坛(BFA)等国际机构的活动,支持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和中国-东盟自贸区计划(CAFTA),发起并积极推动亚洲合作对话(ACD)机制、六国橡胶出口协调机制、五国大米贸易部长会议、五国禁毒合作机制、孟印缅斯泰经济合作组织(BIMST-EC)等。中国目前是全面均衡和谐的国际交往方针和外交战略,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强调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1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中泰虽然分属于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但中泰两国相互尊重各自的利益差异,中泰两国在双边和多边交往合作中,友好情谊已经体现在了许多领域,如北京大学的名誉博士泰国诗琳通公主体现的中泰交往情怀,泰国公主朱拉蓬与中国古筝、中泰名曲的奇缘,泰国许多具有华人血缘的总理等高层联系,这些事实不仅反映了中泰交往的各种关系,也成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交往典范。
3. 泰中的国际交流合作进程与中泰国际物流历史、编年史、年鉴的结合研究设想
泰中的国际交流合作进程正逐步产生新的发展阶段,泰国在平衡全球发展和大国外交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交往经验,与中国的国际交流合作,更是坚持“中泰一家亲、中泰友谊天长地久”等理念来开展相关活动的。我们发现中泰国家层次的交流合作,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实效,双方成立了中泰科技合作联委会、泰中友好协会、中泰友好协会。两国在地方层面还缔结了多组友好城市如北京市–曼谷市;上海市–清迈府;云南省–清莱府;河南省–春武里府;昆明市–清迈市;广西自治区–素叻他尼府等,这些中泰国际合作交流的形式促进了中泰的发展。中泰无论在政党、政府、企业、社团、产业园区等各方面,还是在民众往来方面注重互相融合借鉴,尤其从外交层次上不断提升,两国的最高决策者也实现了深层交流。此外,中泰之间的投资贸易往来愈加多样和包容,在中国建设了类似泰国的庄园、物流园区、泰国文化中心,在泰国也建设了中国的工业园区、中国城、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还有各类中国节日在泰国流行等等各类交流合作,特区模式能否在中泰间开展探索,中泰两国的国籍和新移民能否一定程度上相互承认,减少各种国家交往的时间金钱成本,扩大双方的人员交往和移动,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进,中泰国际交流合作已经表现为新的发展阶段。
在泰中两国的国际交往中,中泰双边合作是全面的,而泰中两国的物流合作已经逐步从简单的货运、海运等具体问题,逐步形成物流交通行业等部长级、首脑级别、大企业合作的重要议题,已经作为中泰领导人关注和重视的基础问题,这些涉及战略的物流交通已经进入两国共同合作的最高层面和落实阶段。尽管如此,但在很多领域仅仅从中泰合作出发,很难解决问题,也需要老挝、越南等国的参与,如中老泰物流体系(昆曼公路、南曼公路等),如果进一步提炼《中泰国际物流史》和《中泰国际物流编年史》、《中泰国际物流年鉴》的编纂,也能反映中泰物流国际交往的过程,实际上是多边国际关系在物流交通等行业的实践,本文暂不展开。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中泰国际多边合作的各类形式,不断促进各方的国际交流合作。
4. 中泰多平台国际发展、全球发展的融合研究和共同趋势
中泰两国不仅在双边交往中开展多元的交流合作,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企业、家庭、个人之间等各种系统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搭建了不同的交往平台,并形成不同的交往机制,实现了不同的利益交换,但在合作过程中,鉴于地理、区位、实力、物流交通等各种限制,还需要通过多边合作,克服各种障碍和阻力,逐步解决各种问题。除了中泰两国互相搭建的平台之外,中泰两国要在重视全球多种平台和系统的合作,如与GMS、东盟、CAFTA、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APEC、TPP、亚欧会议、跨国企业和世界500强、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各类机构组织开展不同角度、层次的合作。这些平台和系统相互认识、合作,会进一步提升和发挥中泰两国各自的优势,能够促进有关平台建设和多边关系的良好交往,我们需要研究中泰国际合作交流的模式和发展趋势,研究相关的国际问题尤其是各种国际法规的约束,中泰两国政府在加强外交合作同时,要引导广大民众和企业参与多边外交关系、多元平台的建设,开发和调动各行各业的潜力、活力,促进世界各国的普遍繁荣和进步,这已经是人类社会关心的共同发展趋势。
总之,中泰两国作为亚洲、亚太、亚欧和全球重要的各具特色的民族国家,两国要继续保护光辉悠久的历史传统、保护和开发丰富灿烂的人文资源、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文化文明形式,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中泰两国有关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积累,从全球化和信息化结合的角度提炼20世纪以来,重点研究21世纪以来形成交往规律,展望和预测百年乃至千年未来的历史文明进程,不断延续、谱写“中泰一家亲”的美好前程和神奇篇章,不断持续启发中泰友谊能够源远流长、万古长青,绵延不绝、天长地久,这是研究的起点和归宿,也是在加强此类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作为我们当前和未来有关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以此篇文献与大家共勉。
致 谢
本文献是在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有关课题组的相互探讨中写成的,感谢清莱皇家大学的校领导对课题的支持,感谢研究中心、国际合作交流处、人文学院、社会学院、管理学院、科技与工程学院、湄公河国际学院等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的各位同事,感谢在调研时的参与单位和参与者,感谢一切有关资料的作者,本论文还有很多不足,需进一步探讨研究合作。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钱学森, 等 (1996)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浙江科技出版社, 杭州.
[2] 余定邦, 陈树森 (2009) 中泰关系史. 中华书局出版社, 北京.
[3] 泰国公主与中国文化古筝乐曲.
[4]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ESCAP).
范文五:中泰关系东盟合作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分析视角
,,, , 年第 , 期南 洋 问 题 研 究,,〃, ,,, , 总: 第 , ,, 期:,:,,,,,,, ,,,,, ,,,,,,, ,,,,,, ,,,,,, ,,,,, 〃,
中泰关系 , 东盟合作中的战略支点作用
—基于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分析视角
周方冶
中: 国社会科学院 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北,京 , ,,,,,:
摘 要: 中国提出的,,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 机有,助于推进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合作。不过南,海争端的现实难题 为中国—东盟合作提供重要动力和契
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海路通道建设。因此通,过中南半岛的互联互通建设构,筑从中国西南内陆
出发进入印度洋的陆路通道很,可能成为建设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先选择。对中国而言以,
中泰关系为战略支点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南半岛次区域合作而, 且有助于增强东盟国家对华合作
的积极性与自信心。
关键词:,,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泰关系战;略支点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一中、国—东盟合作的成效与挑战
,,,, 年中,国与东盟签订建《 立面向和帄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宣言并,》在此后的 , , 年间, 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贸易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从 ,,,, 年的 ,,,,〃 亿美元增至 ,,, ,
年的 ,,,, 亿美元年,均增长 ,,, 。中国现已成为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
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与美国。在投资方面截,至 ,,, , 年中,国与东盟累计双向投资已达 , ,,, 亿 美元其,中中国占 ,,,〃 , 东,盟占 ,,,〃, 。随着走? 出去战? 略不断深化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东
盟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盟在华投资增速中,国投资占比在逐渐提高。 ,,, , 年中, 国与东盟的双向
投资额为 , , ,,〃, 亿美元中,国所占比例增至 ,,,〃, 。在工程承包领域东,盟各国是中国工程承包
的主要市场。 ,,,, 年中,国企业承包总额为 ,,, 亿美元到, ,,, , 年签, 订项目合同价值总额已增 至 , ,,, 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在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等领域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在华
学习的东盟大学生已超过 万人在,东盟学习的中国大学生则超过 ,,〃, ,,〃 万人。 ,,, , 年中,国赴
收稿日期:,,, , ,,,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建’ 设的周边政治环境研究:? , ,,,,,,,阶: 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方冶男,浙,江杭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 。
, , ??
, , ,东盟游客 ,,, 万人次相,较于 ,,,, 年增长两倍成,为东盟的第二大游客来源地。
对于中国 , 东盟合作的发展前景中,国政府寄予厚望。 ,,, , 年 , 月李, 克强总理在第十届中
国 , 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中,国与东盟携手开创了合作的黄? 金 , , 年必,?将
创造新的钻? 石 , , 年并,?指出中,国与东盟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双,方同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
进的阶段推,动中国和东盟经济合作发展必将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同年 , , 月李,克强总理进一步
提出了中国 , 东盟? , ,, 合? 作框架。两点政治共识一,是推进合作的根本在深化战略互信拓, 展 睦邻友好二;是深化合作的关键是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
七点建议则涵盖战略合作制度保
障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推,进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 强金融合作和风险防范推, 进海上合,强安全交流与合作密 作加,切人文科技环、保等交
流。
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是邻里关系地,缘相连利、益相关如,果双方能同心同德共,谋发展必,将在 国际舞台上为彼此赢得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但,是受,制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战,略缺信始
终是横
亘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重要障碍。从目前来看这,主要表现在相互关联的 , 个方面。
一:中: 国崛起问题
从 ,,,, 年到 ,,, , 年的 , , 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 , ,, 的高速增长态势。 ,,, , 年中,国超
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均 ,,, 也由 ,,,, 年的 , , ,,
, ,,美元增加到 ,,, , 年的 ,,,, 美元。
对于中国的强势崛起东,盟国家的心态明显患得患失。从积极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味着更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来源有 展意,
助于东盟各国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推,动本国经济蓬勃。从消极方面来看中 ,国的超大体量具有天然的威胁性即发展,使无意间的力量舒展也会对周边中 小国家产生沉重冲击。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使,得廉价的中国工业制成品的涌 入很容易导致东南亚本地制
造业衰落。
与此同时东,盟各国对中国军力的增强也是深感不安。尽管从占 ,,, 的比重看中,国军费开
支近 , , 年来呈下降趋 势但, 经济总量的高速增 长却, 使得军费开支总额呈现明显递增态 势从,
,,,, 年的 , ,,,,〃, 亿元人民币约: 合 ,,,,〃, 亿美元增,:至 ,,, , 年的 ,,,,,〃, 亿元人民币约: 合
, ,,,,〃, 亿美元从,:而引起东盟各国尤其是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国家的疑虑与担忧。
二:南: 海争端问题
南海争端仅涉及部分东盟成员国但,却事关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大局。双方如果不能妥当处理,导致其激化就 ,可能发生局部对抗甚至冲突进,而影响大局如;果处理妥当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将,会使双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并 ,对地区局势产生积极影响。
,,,, 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签署南《 海各方行为宣言强,》调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帄方式解 。决南海有关争议各方承诺在争议解决前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且
本
着合作与谅解的精神寻,求建立相互信任的途径。 ,,,, 年中菲,越、、 , 国的 , 家石油公司签署在《
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成,》为共同落实南《 海各方行为宣言的》 重要举措也,
是中国倡导的搁? 置争议共、同开发主? 张的初次实践。
不过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推行再? 帄衡战? 略近,年来的南海局势急转直下。东盟部分成员国
特别是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领土争端和资源开放问题上的立场日趋强硬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试
图将南海问题复杂化和国际化从,而严重危及地区安全并,直接影响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
三:大: 国博弈问题
美国从未放弃对中国的战略遏制。通过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国的 军事
同盟关系美,国在东亚构建了全方位的战略包围网试,图遏止中国走向海洋大国的战略步伐。
与此同时美,国还针对东亚区域合作进程提,出了跨太帄洋伙伴关系协议: ,,,以,:争夺区域合作
? , ,?
的主导权与规则制定权从,而分化和瓦解中国的地区经济影响力。
东盟各国普遍奉行大? 国帄衡外? 交策略因,此多数都对美国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持乐见其成,试 的旁观态度并
图在中美大国博弈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战略利益以, 菲律宾为代表的部分东盟国,至采取完全倒向美国的战略 家甚选择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先锋从,而严重影响中国与东盟的安。 全合作与战略互信
二、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
,,, , 年 , , 月习,近帄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 手建设中国 , 东盟命运共同体的》
主旨演讲明,确宣示中,方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 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紧密的中国 , 东盟命运共同体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 , ,,建设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从规划来看, ,,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 下简称海? 上丝路始:?于中国大陆途, 经东南亚地区,
横穿印度洋到,达中东和非洲大陆成,为连接沿途各国的海上战略通道。对于中国而言海,上丝路 建设事关中长期战略 布局不,仅有利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贯彻中国睦邻友好 的亲? 诚惠容理? 念切,实提高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互信促,进东亚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具体而言海,上丝路的战略意义主要表 现在经济与安全两方面。
一:在: 经济层面上海,上丝路提供了开放的和可持续的经济合作框架
海上丝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支点通,过深水港铁、路网公、路 网内、河航运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沿途各国有序纳入互联互通的合作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 深化和完善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合作机制。
在合作的广度上海,上丝路是开放的。海上丝路并未设置门槛任,何有意参与合作的沿途国,可以将本国交通网络与海上丝路进行对接从 家都,而分享海上丝路互联互通的便利
服务和优势互 补的发展红利。即使是无力完成对接的沿途国家只,要有合作意愿也,能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得中国及其他合作伙伴国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从 行获,而有效提高参与国际合
作的交通运输能力。 在合作的深度上海,上丝路是可持续的。海上丝路在起步阶段的合作重点是在货物贸易领域,通过构建更
便利更、安全更、高效的海陆联运网络推, 动次区域区、 域跨、 区域的互补式贸易合作。从中长期来看随 ,着资本技、术人、员的流动
性增加海,上丝路沿途各国将会在发展诉求的驱动下,基于自主自愿的帄等协商逐 ,步将合作延伸到服务和投资领域
从,而构建更紧密的互利合作关系,并在有序重构跨区域产业分工的基础上进 ,一步发掘沿途各国的经济优势与发 展潜力。 对东盟国家而言参,与海上丝路的经济合作不,仅有利于搭乘中国经济顺风车而,且还能有效 化解中国崛起 所产生的压力与风险。通过海上丝路的合作框架在,多边合作中不断引入新合作伙,方面有利于拓展新的市场 伴一
空间并,能在跨区域产业分工的重构过程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优;一方面有利于稀释中国经济在多边合作中所 势另
占比重分,摊来自中国经济的竞争压力并,能在 协商谈判中形成对中国的有效制约避,免超大经济体采取以? 邻为壑策? 略 的潜在风险。 二:在: 安全层面上海,上丝路提供了以亚洲安全观为核心的安全合作框架
,,, , 年 , 月习,近帄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发表演讲积, 极倡导
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创,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区安全合作新架,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 构努
, ,, 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海上丝路的立足点是经济合作但,是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无法稳步推进安全合作,有效化解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难题那 ,么经,济合作也就很难取得预期成效。特别是随着
资金和人员
, , ??
国际流动大规模增加恐,怖主义跨、国犯罪金、融风险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会更加突出,从而严重制约经济合作深化
发展。因此海,上丝路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综合安全理念着,力应对日趋 复杂的地区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发, 展是安全的基础。从
可持续安全来看对, 亚洲大多数国家而,展就是最大安全也,是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总 言发? 钥匙。?因此依,托经济合作的可持续
发展动 力海,上丝路将会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重要帄台。
海上丝路的沿途国家在政治体制经、济水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千差万别安,全利益和 诉求也互不相同很,难形成单一的安全标准否, 则难免以偏概全无, 法得到各国普遍理解与认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合作帄台海 ,上丝路建设奉行共同安全理念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持各国无论强弱都有权帄等参与地区安全事务任 和发展道路坚, 何国家都无权垄断地区安全事 务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本国所谓绝对安全。
对东盟国家而言参,与海上丝路的安全合作不,仅有利于各国更加帄等地参与地区安全事务,切实提高中小国家
的话语权进,一步完善对地区大国的多边约束形,成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富、国与穷国的帄等协商氛围避 ,免中小国家在地区安
全事务中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大国博弈牺牲品;而且有利于各国通过协商对话扩 ,大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不,断增强对突发危机的管控能力逐,步降低对区外大国的依赖程度切 ,实提高各国对地区安全事务的治理能力。
三中、泰关系的战略支点作用
从中长期的合作前景来看海,上丝路建设将对东盟各国的发展产生广泛的积极影响必,能逐渐 得到东盟各国的理
解与认可但,在起步阶段由,于受到南海争端和大国博弈的负面影响海,上丝路 建设面临诸多障碍难,以全面展开有,必要采取重点突破的策略选,取战略支点以,巧? 劲撬? 动中 国—东盟合作的滞涩车轮促,使其驶上合作共赢的康庄大道。
对于海上丝路而言起,步阶段的首要目标是要开辟从中国大陆到印度洋的战略通道。这一方 面有助于为中国
, 东盟合作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为海上丝路引入新的合作伙伴国提供有利
条件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变东亚地区封闭的地缘政治格局缓,和在大国博弈影响下日趋紧张的地区。不过由,于美日等国的 局势推波助澜近,年来南海争端不断激化使,得经由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 峡进入印度洋的海路通道建设在短期内难以启动。故
而通,过中南半岛的陆路通道建设从,中国西 南内陆出发直接进入印度洋也,就成为目前最具可行性的优先选择。
从目前情况看在,中南半岛诸国中泰,国是战略支点选择最具可操作性的理想对象。具体而,优势主要表现 言其在以下方面。
一:泰: 国具有灵活性的外交协调传统有,助于化解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误解与矛盾
作为国际多边合作中的支点国家必,须在外交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并,与合作各方都保持较高
的政治互信方,能在多边协调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各方增信释疑的重要支点。泰国是 , , 世
纪东南亚地区唯一未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灵活的外交传统。 ,, 世纪以
来无,论是在二战中还是冷战中泰,国都坚持奉行灵活的外交策略从,而有效地维护了泰国的国家
利益。冷战结束以来泰,国在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盟一体化进程的中。 坚力量
泰国奉行大? 国帄衡策? 略但,在具体操作中却与其他东盟国家有所不同并, 不是刻意与大国 保持
等同距离而,是积极与各大国发展同等密切的双边关系。一方面泰,国与中国保持密切的传统,且 友好关系而
是周边国家中少数与中国不存在任何领土争端的国家长,期以来两,国关系被形象? 泰一家亲另;? 一的称为中
方面泰, 国与美国是军事同盟国家并, 且被美国列为非? 北约主要盟
,, ??
国每,?年都要进行代号金? 色眼镜蛇的? 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从双边关系来看由 ,于泰国外交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因,此难以成
为铁? 哥们。?事实上无,论是
二战期间的日泰同盟还,是现在的美泰同盟都,缺乏可靠性。在美国依托军事同盟构建的对华战略,国始终是 包围网中泰最薄弱的环节。不过从,多边合作来看尤,其是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富国与穷国共同参与的合作中泰 ,国作为协调国其,外交的自主性却,有助于提高中小国家对合作,免弱势国家对强势国家的正常举措甚至是善意信号产 的信任感避
生曲解和错判并,有助于在出现 ,分歧或摩擦的时候为相关各方提供直接对话和帄等协商的中介帄台从,而有效避免矛盾
激化。
二:泰: 国社会具有较高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有,助于降低合作中的潜在社会风险
作为战略支点国家需,要在海上丝路建设中率先开展合作通,过先行先试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从而对其他国家
起到引领作用。不过随,着经济合作深化与人员往来频繁尤,其是新移民的大规模,会文化的碰撞与摩擦也将进一 增加社
步加剧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就,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甚至导致严重的政治冲突进 ,而使得支点国家难以发挥预期
作用。
泰国社会的主体文化是佛教文化九,成以上国民信奉佛教讲,求奉献宽、容与忍让其,国民性相 ,有较强对较为温和具的包容性因,此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时更,倾向于顺其自然的应对方式很,少出现非理性的排外运动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泰,国社会的文化多样性日趋明显,首都曼谷更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织的国际化大都市最 ,为直观地体现了不同文化的共存与共荣。
泰国传统文化中留,有深刻的中国烙印。泰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大规模的华人移民这,一方面 为泰国提供了
大量的外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泰国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 也为泰国社会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
从,而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对泰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泰国社会对中国现代文化
的适应性使,其有可能以更加理性客、观与帄和 ,解和认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刻内涵避的国民心态理,免意识形态化的简单排斥从,而 有利于中国新移民更加顺利地融入泰国社会。
泰国历史上对华人问题解决得较为稳妥这,在东盟国家中相当少见。从目前来看泰,国的政、界和学术 界商界都有不少执牛耳的华裔精英。虽然很多华裔精英都已经完全泰国化但,是通过家 族长辈言传身教形成的模糊中国
记忆还,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与行为逻辑从,而有利 于避免泰国精英阶层出现非理性的排? 华思潮。?
三:泰: 国经济与中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有,助于增强海上丝路建设的样板效应
作为亚洲四? 小虎泰,?国于 ,, 世纪 ,, 年代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
却始终无法摆脱中? 等收入陷阱长,?期面临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 区差距的社会难题。近年来,
, , ,泰国政局持续动荡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保守派与革新派在国家发展道路选择上的根本分歧。
,, 世纪以来泰,国各界精英对社会经济改革已形成共识但,在存量改革下如何分摊改革成本,
却成为各派力量相持不下的争议焦点。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保守派更, 倾向国王倡导的充? 足经济理? 念要,求延续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采,取温和的改良主义道路与;此相对以,新资本 集团与农民群体为主体的
革新派更,倾向前总理他信的他? 信经济理? 念要,求加大农村开发力度,加快对外开放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采,取激进
的革新主义道路。
由于事关各方中长期根本利益因, 此无论保守派还是革新派都无意让步并, 试图夺取政府权,动有利 柄推于己的国家发展道路从,而引发日益严重的社会分裂与政治冲突。从目前来看如,果 无法破解存量改革桎梏那,么泰,国或
是采取暴力手段镇压反对派强,行推动社会经济改革或,是放 任各派继续内斗错,失改革契机甚,至沦为失败国家。无论如何选择泰,国社会都将付出沉重代价。不过如 ,果泰国能引入外部资源将,存量改革转变为增量改革并,在帕累托改进的基础上
促成和解,那么泰 ,国就有可能帄稳渡过改革难关甚,至趁势突破中? 等收入陷阱。?海上丝路的陆路通道建
,, ? ?
设将,为中泰两国提供经济互补合作的重要契机。从泰国方面看依 ,托铁路网公、路网以及沿途工业区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
在短期内
刺激经济高速增长而,且将有力推动北部和东北部农村地区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从,而逐步化解 地
区发展失衡问题。更重要的是得, 益于海上丝路建设的合作框架尤, 其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 行泰
国将能获得来自中国及其他合作伙伴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有效弥合社会经济改革的成本, 缺口避
免国内社会矛盾激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启增量改革的良性循环。
从中国方面看中,南半岛的陆路通道建设将为西南内陆提供印度洋出海口从,而有力推动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前进步伐。更
重要的是随,着跨国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流动性增加依,托陆路通道将,有助于促成从中国东南沿海到 、西南内陆再、到泰国北部和东北部的
,而在有序整 产业结构重组从
合跨国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中南半岛经济的中? 国 , 泰国双? 引擎格局有, 力推动缅甸老、 挝柬、 埔
寨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中国西南内陆与中南半岛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中泰两国在战略利益上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与互补性将,有助于双方在操作层面达成互谅互让。如果中泰 的合作共识
两国携手推进中南半岛的陆路通道建设必,将发挥重要的样板作用从,而促 使其他东盟国家尤其是同样面临发展瓶颈的国家更加
积极和主动地参与海上丝路建设共,同构建 更加和谐的东亚发展环境。
不过泰,国近年来的持续政治冲突尤,其是各派在权力斗争中为? 反对而反对的? 非理性选择,却使得中泰战略合作的步伐明
显放缓包,括大? 米换高铁在? 内的诸多互惠合作项目都被迫搁置,
未能取得预期成效。 ,,, , 年 , 月 ,, 日泰,国军方发动政变接, 管国家权柄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恢 复了政局稳定。 , 月 , , 日泰,国军方高层代表团访华不,仅有力增进了双边政治互信而,且为两国 深化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从目前来看中,泰战略合作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并,在此基础上切,实 推动泰国成为海上丝路建设的战略支点。
注释:
, , ,中《 国—东盟年鉴: ,,, , ,,,北,》京线:装书局, 页。 ,,, , 年第,
, ,,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年? 度数据,? ,,,,,:,,, ,,〃,,,,,〃,,,〃, , 。
, ,习,《 近帄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人,》民网, ,,, , 年 , , 月 , 日。
, ,习《,近帄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人,》民网, ,,, , 年 , 月 ,, 日。
, ,周, 方冶泰《:国政治持续动荡的结构性原因与发展前亚景《,非》 纵横》 ,, — ,, 页。,,, , 年第 , 期第,
责, 任编辑许:丽丽,
下: 转第 ,,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櫏
上: 接第 ,,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文化相似性和中泰关系: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