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 宪问》
孔子认为,谋求个人利益的时候不能不走正路,一心想走捷径,一心想贪小便宜。走正路还是走捷径,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那么,君子和小人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
君子每天牵挂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则惦记的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满脑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一个人他每天就惦记着自己家的事情,比如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我怎么样利用一下福利分房政策,每天算计着自己的衣食住行,这就是孔子说的小人的心思。当然,这样没有太大的过错,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心就拘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为了维护和扩大这一点点利益而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的话,那就危险了。
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律道德的,就像我们每个人,走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些限制,但是当这点限制成为彼此尊重、社会默契的时候,却保障了自己的安全。
而小人则贪图眼前的利益,喜欢占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
可能得手,可这里面潜藏着危机,肯定迟早要吃大亏。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除了要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说话和做事的标准。
范文二:2-习君子之道——道德经 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译文:古时候善于修行道德的人,精微奥妙而深邃通达,道行深厚令人难测。正因为他高深莫测难于认识,只能勉强地形容他:稳重得就象冬天在结了冰的河面上行走;兢兢业业不敢稍有轻忽好象强敌环伺;容色庄重恭谨好象在做客;轻松爽利好象坚冰融化;敦厚朴实就象自然生成一般不加修饰;空旷悠远好象深谷;混同一般好象泥沙混杂。谁能在混沌迷惑中停下来,保持宁静来恢复本心的清明?谁能保持心境长久的安定,徐徐运作而生机绵延不绝?修行道德的人不求功德圆满。正因为永远没有圆满,所以他永远充满生机,在旧的破灭之中不断获得新生。
点评:本章主要通过描述“古之善为道者”的形象来使人理解“道”在“人”这个层次上的应用,进一步提出“不盈”和“蔽而新成”的概念。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这就是老子对“善为道者”的一个最直接的描述。正因为他是“微妙玄通”的,所以才“深不可识”。
这个“深不可识”是针对普通人的“可识”而言的。
我国古代有一门学问,叫做“相学”,具体的来说,又分为面相、手相、足相、骨相、明相、暗相等等。其实就是一门通过对一个人外部形相的观察来推断出这个人的健康、脾气、爱好、能力、学识、运程等方面的学问。现在常见的有中医四诀,如“望”字诀,就是看“病”相;“闻”字诀,就是闻“气”相;“问”字诀,就是听“声”相;“切”字诀,就是查“脉”相。
当然,在古代,“相学”远远不止这些,大凡圣人都有“异相”——不同于常人的“相”。老子是这样的,孔子也是这样的。刘邦是这样的,项羽也是这样的。甚至连曹操、刘备、孙权也各具“异相”。以上这些人,有的是“圣人”之相,有的是“帝王”之相,有的是“霸主”之相,这都讲的是大人物的“相”,其他的“相”更多,不信可以到古书中去找找,单是这个《历代名人名相》的题目,就可以写一本书。
回到主题上来说,为什么“相”有这么大的玄机呢?那是因为“相由心生”。“心”是这样的,“相”就会这样。这个原理这里不多解释了。普通人的“心”是有形迹可追索的,所以从他的“心”里往外发出的这个“相”当然是“可识”的。而“善为道者”的“心”时时刻刻都遵循着“道”,“道”是“微妙玄通”的,所以他的“心”就是“微妙玄通”的,因此,他的“相”也是“微妙玄通”的。
相传当年孔子见老子,回来后对他老人家的形象曾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叹,其实讲的意思就是这个“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孔子是很善于“识人”的,自己也是“圣人”的层次,尚且都看不透,更别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
正因为这样,所以只好勉强地来形容“善为道者”了。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这一串排比句就是老子的勉强形容了。我总结了一下,主要的品质就是:谨慎、戒心、庄严、轻松、朴实、豁达、韬晦。可能我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不够,只希望能从以上这七项品质中约略地摸到老子所描述的“善为道者”的一点影子罢了。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它”目前处于“浊”的状态,那么首先要让“它”“止”,然后应该用“静”的方法来让“它”慢慢地“清”;如果“它”目前处于“安”的状态,那么首先要保证“它”“久”,然后应该用“动”的方法来让“它”慢慢地“生”。
打引号的字我翻译不出,因为实在找不出更好可以一字多用的字去代替那个字。因为这里说的是一个原则,一个方针,一个总纲。你可以把它用在“内修”上,那么这个“它”讲的就是“气”;你可以把它用在“治国”上,那么这个“它”讲的就是“国家”等等。这前半段讲的是如何“拨乱反正”,后半段讲的是如何“和平崛起”。 这句话真是讲得太好了。我认为只靠这句话,就可以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动静之道》。或者我下次再来校订时,会再加点实际的内容吧,现在就先让它保持“不盈”吧。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盈”就是满,功德圆满的意思,这是普通人最渴望的东西。“善为道者”为什么“不欲盈”呢?因为他只是遵循着“道”,而“道”是“冲”的,不是“盈”的。从易理的角度来说,“盈”的下一步就开始“消”,当然不是有智慧的人愿意去选择的。
“善为道者”不去考虑这个“盈”还是不“盈”的问题,他只是遵循着“道”,“道”是怎样运作的呢?就是“蔽而新成”——在旧的破灭之中不断获得新生。
范文三:君子有三患五耻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馀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
——礼记·杂记下
【疏】
○“未之闻,患弗得闻也”者,言人须多闻多识,若未闻知古事,恒忧患不得闻也。
○“地有馀而民不足,君子耻之”者,以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今不能抚养,使民逃散,是土地有馀而民不足,故君子耻之。
○“众寡均而倍焉,君子耻之”者,言役用民众,彼之与己民众寡均等,而他人功绩倍多於己。由不能劝课督率,故君子耻之。
附记
患:无闻(知)-无学-无行
耻:无言,无行,(言行)有失,民贫,(功)不及(人)。
求:立言 -立德????????????? -立功
范文四:性格“三君子”
似一朵玫瑰花在晨露中含苞欲放,如一棵纤纤嫩草在微风中摇摆不定,仿佛一汪春水在雨丝中荡漾。这便是羞涩。
羞涩是一种心理,一种如花蕾般既想开放却又自抑的心理,象柳枝轻抚水面,如流水涓涓流过。
羞涩是一种恬静,一种淡雅,一种羞答答的美。
沉 默
沉默是金。
黎明,万籁俱静,悄无声息。随着东方的一道霞光,沉默被打破了,太阳升起来了,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
沉默是一种力量,沉默是一种风度,沉默是一种魅力。亦如黎明前的沉寂,正是为太阳升起作力量的蓄积。
沉默不是迁就,沉默不是忍让,沉默不是懦弱。它是深沉,是含蓄,是成熟。
一句话,沉默是无语的刚毅。
爽 朗
仿佛阳光下秋日的枫树,缀满了闪闪烁烁的叶子,簇拥着一身美丽,使劲的摇啊摇,是何等洒脱。
但爽朗并不等于开怀大笑,它更是一种人对内在气质的体现。在爽与朗之间体现的是人的一种自信和坚强。
爽朗,是天真,更有成熟;有纯洁,更有深沉。
其实,它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斗志。
范文五:作文:后园三君子
我故乡新居的后花园,面积不大,花种不多,园地的大半用于种菜,一点都不气派。每当朋友问起,我总是愧疚不已,因为,自己的欣赏能力与造园技法,的确是太低。可是,当我细细想来,也觉得未必是那样不尽人意。
说 实话,只要我回到故乡,开门进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感受后花园的生命气息,去观赏那些美的细节,并由此萌生出一串串美妙的联想 。在这个显得有些单调与僻静的园中,我最喜爱的是三种不太起眼的植物:无花果、四季果与罗汉竹。我不太在意它们的色彩与形态,而是看重它们分别具有的自然特性及其寓意。由此,我对它们升起了几分偏爱与敬意。它们被我称作“三君子”。当友人问及这来历,我就神情激动地高谈阔论起来,让他们频频点头,连连称赞。
走进园内,最显眼的,是那三株连片的无花果树。它伸展着盘大的翠叶,悄悄地站立在东围墙边,没有招蜂引蝶的嗜好 ,没有争奇斗艳的欲望。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它很晚才长出嫩绿的小叶,总想把光热让给别人,总是习惯于静思、沉默。在烈日如火的夏天,它欢快地生长,为小草遮阳,为鸟儿留荫,从未花枝招展,只求平安一生。虽然,它索取很少,可是它乐于奉献。每到秋日来临,就垂实如珠,味甘如蜜。每当严冬来临,它割舍自己的叶片,让阳光照到大地,让生命在理智中休眠。
无花果树呀,我理解你的直率与诚意。你我灵性相通,都是忠直仗义的谦谦君子。
在园中的通道两旁,有几十棵 四季果树排列,虽然,树冠矮小,可繁多的橙红果实格外吸引来人的眼球。它的生命力超强,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壤,还是在肥沃的土地,都能旺盛生长。不论是在寒意逼人的初冬,还是在苦夏蝉悲的季节,它或是繁花如云,或是硕果累累;一年四季,从不空闲。“四季果”之名很可能由此而来。我对它的喜爱之情,源于那橙红诱人的色泽,源于那果实满枝的情景。其实,它没有得到我给予的特别照料,可是,它奉献出的花色与果实确实很多。
四季果树如此乖巧 ,惹人喜爱,习惯于少索取多报答。这种善解人意,独善其身的优良品性,着实让我心神不安。
在花园的北侧,有一簇样子显得清高雅正的翠竹 。它叶形似剪,节高心空,四季青翠,青春常驻。主干易弯而难折,刚中见柔,有些竹杆节密形奇,貌似佛肚,可以作精美的拐杖,故被称之为“罗汉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那高风亮节、淡泊明志、刚正不阿、虚怀若谷的优良品性,一直被世人称颂。 唐张九龄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而我园内的这丛竹子,有更多可爱之处:深秋临冬之日,它嫩苗葱葱,不畏寒来;平日,它株形稳定,不大扩张,没有霸气。每当我深入琢磨着它时,总觉得,它就是我的挚友良师;它启我心智,壮我骨气,教我做人,伴我静思。
翠竹呀,你是我心目中风度翩翩的君子,我敬仰你的气节与秉性。古语说:“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我要永远向你学习、致敬!
我的后花园,名气虽然不大, 但空气清新;树种虽然不多,但我对它喜爱程度,不比对一座大公园 逊色 。只要有三位君子陪伴,我的心就显得格外踏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