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B卷]新课程八年级语文(上册)检测十
[B卷 ]新课程八年级语文 (上册 ) 检测十
期中复习卷二
一、积累与运用 (共 27分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4分>
①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zhen( ) 酌着光和影,摄成称 ( ) 心满意 的照片。
②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 e( ) 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 啕大哭,会猝 ( ) 然昏厥。
2.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8分 )
①写出两句与春花有关的古诗句。 , 。
②写出两句与春风有关的古诗句。 , . 。
③写出两句与春草有关的古诗句。 , . 。
④写出两句与春雨有关的古诗句。 , . 。
3.仔细观察这副漫画,说说其含义。 (4分 )
4.联想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联想电脑” ,为了塑更美好的企业形象,打了一则 广告:“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 ”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 )
(1)广告中的“联想” _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
①
②
(2)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5.期末考试结束之后,有些老师喜欢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为此,初三某班的同学 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辩论精彩激烈,众说纷纭,各执己见。 (§分 )
①甲同学认为,排名次是理所当然的.他说:
②乙同学不同意甲的看法。他认为排名次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负面影响很大,他说:③丙同学也不同意甲的看法。她认为排名次对“好学生”也有负面影响,她说:
④丁同学见大家争执不下,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虽然名次是客观存在,但老师 最好是:
丁同学的一番独特见解;获得大家的一致好评,认为他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创新性,让大 家心悦诚服。
二、阅读理解 (共 54分 )
(一 )(16分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 同,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同,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 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固 里有古老的蘑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 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6.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作者举这个例子是要 说明 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分 )
7.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分 )
8. “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句写得好不好 ? 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 )
9。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 ?( )(4分 )
A .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 (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
B .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 (横塘古驿 J
C .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
D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 (藕园城曲草堂 )
E .甲兵富于胸占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天平山范公祠 ) (二 ) 美好的声誉 (21分 )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这正是大学的暑假期问,是我儿子前途未 卜的时候,我真想向他说些什么。
休息时 L 本吉环视着我那 15英亩的土地.有溪流,有树林,还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 地。 “这地方真美。 ”他说,显出深思和迷恋。 ‘
于是,我就将这片土地的来历告诉了本吉。
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苏姗娜出生不久。格洛丽亚和我在我长大的那个镇上教书。我们 很需要一块土地来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镇南面农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 92岁的 退休银行寥尤尔先生的土地。他有许多土地,但一块也不卖。他总是说:“我已对农夫们 许诺,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
尽管如此,格洛丽亚和我还是到银行拜访了他。他仍旧在银行里消磨退休的岁月。 我们走过一扇森严可畏的桃花芯木制的门,进入一问光线暗淡的办公室。尤尔先生坐在 一张办公桌后面,看着《华尔街日报》 。他几乎没有挪动一下,只从他那副眼镜上方看着 我们。 “不卖, ”当我告诉他我们对这块土地感兴趣时他自豪地说, “我已经将这决土地许 诺给一个农民放牧了。 ”
“我知道. ”我有点紧张不安地回答, “但是我们在这里教书。也许你会卖给打算在 这里定居的人 d ”他噘起嘴,瞪着眼看着我们、 , “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盖瑟, 。比尔·盖瑟。 “
“嗯 ! 和格罗费·盖瑟有什么亲戚关系吗?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爷爷。 ”
尤尔先生放下报纸, 摘下眼镜, 然后他指着两把椅子, 于是我们就坐下来, “ 格罗费·盖 瑟
是我农场里曾经有过的最好的工人。 ”他说, “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干的事都 干了。用
不着吩咐。 ”老人探身向前。 “如果有拖拉机要修理。让它搁着,他觉得不好受。 ”尤尔先 生眯缝着
眼,眼神中流露出遥远隐约的记忆。 “你说你要什么,盖瑟 ? ”
我又将买地的意思对他说了一遍。
“我想一想。你们过两天再来。 ”
. 一周后我又到他的办公室。尤尔先生说,他已经考虑过了。我屏住气息。 “ 3800美元 怎么样 ? ” 他问。 以每亩 3800美元计, 那我要付出约 6万美元, 这不明摆着是拒绝吗 ? “ 3800美元 ? ”我喉咙里仿佛梗塞着什么。 “不错, 15英亩 3800美元”我无限感激地接受了。 将近 30年后,我和本吉漫步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本吉, ”我说, “这全都因为一 个你从未见到过的人的美好声誉。 ”
在爷爷的丧礼中,许多人对我说,爷爷宽容、慈祥、诚实和正直。这使我记起了一 首诗:“我们要选择的,是美好的声誉,而不是财富;是爱的恩泽,而不是金银财宝。 ” 美好的声誉就是爷爷盖瑟给我们的遗产。我希望本吉将来在这片温柔的土地上散步时, 也将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儿子。
1 0.退休银行家尤尔先生开始无意出卖那块美丽的土地,但最后为什么以出人意料 的低廉价格卖给了“我” ?(4分 ) ‘
11. “我”为什么把这个时隔 30年的故事告诉儿子本吉 ?(4分 )
12.文章结尾处引用一首诗,有什么作用 ?(4分 )
13.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 他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4分 )
14.读了本文,你怎么看“美好的声誉” ,你觉得怎样才能赢得美好的声誉 ?(5分 ) (三 ) 我们都是成功者 (12分 )
说到成功,人们有·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 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 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 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 我们把自己的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 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 动。不是吗 ? 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该感到高兴;作 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 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须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 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二.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 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情就加深了许多 -自己的意志就 增强了不少, 这种种经历和感受, 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 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 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 1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向作者阐述一个什么观点 ?(4分 )
16.围绕这一观点,作者从哪两方面展开论述 ?(4分 )
17.第三段中“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的“经历”与“感受”次序不能互换的原因是什 么 ?(4分 )
18.根据上文的思路,给本文续写一个归纳性的结尾。字数不少于 50个。 (5分 )
三、文言文阅读 (共 19分 )
昔者曾子处费。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 词语。 (5分 )
①曾子处 . 费 ( ) ②织自若
.. ( )
③有顷 . 焉 ( ) ④投 . 杼踰 . 墙而走 l(| )( )
20.为什么曾母两次听到“曾参杀人”的消息都能“织‘自若’ ’ ’ “ 3分 )
21.你怎样看待“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的结局 ?(3分 )
22. 《淮南子·说山》 :“三人从从市中来,皆言市中有虎;市非虎处,而人信以为有虎。 ” 这则寓言与本文有何相似之点 ? 《 4分 )
23.你知道出自上面这则寓言的一条成语吗 ? 把它写出来,并解释一下。 (4分 >
四、作文 (共 50分 )
雏菊花很小,星星点点,却亮得闪人的眼;柿子花小得像蚕豆,却结出橙红橙红 的果实;爬山虎没有花,却每天长出新叶子装点自然??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微小的、 普通的,但却是高尚的、伟大的。你是否经历过、听说过这种事儿呢 ? 你是否见过这种现 象昵 ? 请你以“从‘小’说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 。 、 . 、 . . .
1. ①斟 chen ②噩 cu 2. 略 3. 提示:要大胆假设想象, 看清人与物的关系。 4. 1作为电脑的“联想’ ’ (品牌 ) 和“联想集团
二、阅读与理解
(一 I)6:主要说明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在域意。 7. 打比方、 作比较、 举例子 . 8·“寂 寞
(二 )1 0.因为格罗费·盖瑟是‘ ‘我
感受的前提,只有先经历,然后才能产生感受;或:与上文先写·次次失败 r 再写对事物 的认识相照应。 1 8. (略 )(示例: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 每一次成功, 从品味中汲取动力, 开肩智慧, 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I 这也许就是人生意义 的所在。 )
三、 文言文阅读 1 9. ①住在②镇定, 如故 ③过了一会儿④扔下, 放下 逃跑 20. 对 自己儿子的性格品德十分了解,相信“吾子不杀人 o ” 21.谣言可畏。曾母虽相信并 了解儿子,但经不住多次多人都这样说,终于害怕了。 22.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谎言 重复多次,就会惑乱人心 o . . 2≥.成语是“三人成虎” o 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 有虎,听者就会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四.作文
范文二:【答案解析】新课程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四章物态变化B卷
新课程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
第四章 物态变化(B卷)
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在同等条件下(温度、表面积、液面空气流动速度都相同),不同液体的蒸发速度不同,酒精要比水蒸发的快。
2、湿衣服里的水分蒸发时需要吸收身体的热量,降低体温,容易使人着凉而感冒。
3、当火箭头部升温时,这层特殊物质会发生升华和熔化现象,这个过程中可以从火箭上吸收掉很多热量,使火箭头部的温度不会过高而避免烧毁。
4、35?—42?;0.1?;固;水银;酒精。
5、升华;雪、霜、窗户上的冰花、雾凇、灯管壁发黑等等。 6、39?和39.5?。
7、低;吸收
8、(1)感觉较热(2)感觉较凉;
原因:哈气时呼出的水蒸气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手表面发生液化,
并放出热量;但对手吹气时,却加快了手表面汗的蒸发,
吸收了手的热量。
9、(1)固 (2)熔化;固;液。 (3)10
二、选择题
10、D
11、A
12、C
三、简答题
13、我会采用第二种办法。理由:水沸腾时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因此为了节约能源,水开后,只需小火保持水沸腾即可,若用大火煮,浪费能源而水的温度不会更高。
14、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而液化是放热过程。冬天由于气温较低,水蒸气遇冷才易发生液化,而夏天温度较高,液化不易发生。
15、(1)目的是使两罐间始终保持湿润(有液态的水分),从而利用蒸发时吸热降低罐内的温度。
(2)干燥通风的地方,蒸发会加快,吸收热量也快,降温保险效果更好。
16、“冰花”出现在玻璃内侧。
原因:冰花是由水蒸气凝华而产生的,虽然室内外均有水蒸气,
但寒冬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表面
才会发生凝华形成冰花;而室外温度很低的水
蒸气,和玻璃表面温差不大,不会发生凝华现象。
四、实验与探究
17、“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实验设计:
实验器材:适量的水,盘子、茶杯、量筒,停表。
实验步骤:?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少量)的水分别倒入扁平的盘子
和细高的杯子里
?将杯子和盘子放在相同温度(无空气流动)的环境里
?测量出两个容器中的水蒸发完毕所用的时间
?比较两种情况下的蒸发时间,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盘子中装的水蒸发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小口的
杯子里水的蒸发时间。
实验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18、(1)挤瘪的塑料袋变得很鼓
(2)塑料袋重新变瘪了
(3)分析:放入热水时,塑料袋中的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体积
明显增大,使塑料袋鼓胀起来;而从热水中取出后,随着温
度降低,气态的酒精又发生了液化,变成液体,体积大大减
小,因而塑料袋又变瘪了。
19、水的三态变化如果停止,首先我们将无法再看到雨、雪、雾、露、 霜等等变化多端的气候现象,而伴随着三态变化时的吸放热量也无法 进行,环境温度很难再发生变化,地球气候不再像现在这样能够自我 调节,白天有阳光时温度可能非常高,而夜晚的温度则低的可怕,
其次,水的变化停止了,就再也看不到江河、溪流,水都停止了流动,到处是死水一谭,很快都将发生腐败变质,细菌丛生,丰富多样的水生物有可能将灭绝,这对生态系统将是非常大的灾难, 第三,由于没有了流动的水,水力发电站无法发电,没有了风,风力发电也将无法进行,电力会发生紧缺。当然也有好处,那就是我们不再害怕有台风、飓风了。。。
第四,由于海水的蒸发才能形成淡水,现在淡水也没有了,我们喝什么呢,高于海平面的地表上的所有动植物都将很难生存,世界将陷入可怕的境地。。。
亲爱的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你认为还会有哪些可能发生的现象或结果呢,
范文三:八年级上册物理
绝密★启用前 济南市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
C .测量时,要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 D .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表示0.1kg 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注意事项: A. B. C. D.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6.如图所示,密度分布均匀的圆柱形棒的一端悬挂一个小铁块并一起浸入水中。平衡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时棒浮出水面的长度是浸入水中长度的n 倍。若水的密度为ρ,则棒的密度为( )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A 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
t 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C 7.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冷却。图为汽车发动机的水冷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在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如图所示有关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中水流方向以及 水泵叶轮转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6s ,甲在乙前面1.2m 处 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2.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 .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3.关于力的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成对出现的 B .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受力物,但不一定有施力物 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彼此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8.小明同学对正在使用的物理课本做了如下一些估测,其中最准确的是( ) D .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A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50cm B .物理课本大约重3N 4.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 .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1000g A .在月球上,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 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型号 A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第1页 共10页 ◎ 第2页 共10页
B .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D .煤油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和热值就越大 10.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 .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 C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D .温度相等的1kg 水和1g 水内能相同 11.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乙
质量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取部分乙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
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若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是V 甲、V 乙,则( )
A.V 甲可能等于V 乙 B.V甲可能大于V 乙
C.V 甲一定大于V 乙 D.V甲一定小于V 乙
12.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使用石油产品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应该停止开采石油
B .太阳能是可再生、无污染,是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之一
C .目前核电站获得核能的途径是核裂变,是不加控制的链式反应。
D .开发核能会带来可怕的核泄漏,产生放射性污染,所以人类应停止开发核能
1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A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
B .人正常步行速度约4km/h
C .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D .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
二、双选题(题型注释)
第3页 共10页 ◎第4页 共10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20.密度计是测量__________的仪器。把它放在密度较大的液体中,它排开的液体体14.(4分)(1)如图甲所示,铁块长为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示数为__________N。
积__________ (填“较大”或“较小”)。 2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提升重物M ,图乙是物体上升过程某段时间内的s ﹣t 图线。已知物体重为1N ,闭合开关后,在2.4s ~2.8s 这段时间内,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电压表的示数为4V ,则在2.4s ~2.8s 这段时间内该装置提升重物做得有用功为 J,它的效率是 %。 15.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m ,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以该同 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
的。 16.船员向后划水船就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17.某同学用40N 的水平力把重10N 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四、实验题(题型注释)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_(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若减小水平方向的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_(选填“变大”、22.在下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变小”或“不变”)。
到的浮力与它__________所受重力之间的关系。实验过程及记录的数据用图14中字母18.如图所示装置中,物块甲重5N ,物块乙重3N ,甲、乙两物块保持静止状表示,其中物体受到的 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F 1,物体受到的 大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滑轮与细绳之间无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小等于弹簧测力计两次示数差(F 1-F 2)。若阿基米德原理成立,液体密度为ρ液,则N 。 (F 1-F 2)与(V 2-V 1)应满足的关系为 (用字母表示)。 19.请你根据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对实验器材和装置的认识,进行判断: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装置是下图
图; 图中器材是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的;图中器材可以测量物体受到重力大小; 图中器材是可以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选填“(a )”、“(b )”、“(c )”或“(d )”】 第5页 共10页 ◎ 第6页 共10页
23.(10分)小伟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接触面积的大小。 接下来小伟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操作验证他的猜想: 六、计算题(题型注释) 26.如图为某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1)实验中小伟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请根据图中的信息求: 样做使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1)该小车的速度为多少?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 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
(2)在此运动过程中,该小车的动能______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根据图中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27.(5分)如图所示装置,绳重及摩擦不计.工人将重为800N 的货物匀速拉至4m 高下, ,滑动摩擦力越大。 处,工人对绳的拉力F 1为500N .
(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
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
他的结论可靠吗?答: 。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五、作图题(题型注释)
24.如下图所示,粗细均匀的棒一端搁在地上,另一端与支点O 连接。试作出地面对(1)求工人所做的有用功; 棒的支持力的力臂L 和棒所受重力G 的示意图。 (2)求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
(3)求动滑轮的重力;
28.(10分)中国在海军装备现代化的进程中,已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核潜艇。如图所
示为某种型号的导弹型核潜艇,该艇水上排水量为16600吨,水下排水量为18700吨。
艇长170.7m 、艇宽12.8m ,下潜深度可达300m 。
25.重为4牛的小球漂浮在液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下图中画出它受到的浮力F 浮。
(1)、它在水下航行的过程中,利用声呐和雷达系统对目标进行探测和定位,声呐和
雷达系统分别是利用____波和 波来工作的。(2分)
(2)、它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3分)
第7页 共10页 ◎ 第8页 共10页
八、综合题(题型注释) 七、简答题(题型注释) (3)、它在水面航行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海水密度近似取作ρ3310kg/m,g 取10N/kg) (5分) 水=1.0×
第9页 共10页 ◎ 第10页 共10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如下图所示,取t=6s,
从图中可知,甲的路程为1.2米,乙的路程为0.6米,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 错; 经过6s 甲在乙前0.6米,B 错;
由于甲比乙快,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C 错;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D 对。
考点:速度 参照物
2.C
【解析】
试题分析:与他乘坐的游艇相比,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游艇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相对于黄河水、岸边的高楼、迎面驶来的游艇,他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它们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考点:机械运动
3.A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成对出现的,A 对B 、D 错;不接触的物体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C 错。
考点:力
4.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拉力的大小,也可以测出物体在月球所受的重力,A 错;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以“牛”为单位,B 错;测量时,如果弹簧与外壳间有摩擦,会使测量结果偏大,所以要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C 对;实验室所用弹簧测力计的每小格表示0.1N ,D 错。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5.C
【解析】
试题分析: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增大摩擦,选项C 就是用这种方法;A 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的;B 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D 是使两个接触面分开来减小摩擦。
考点: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6.C
【解析】
试题分析:设棒的密度为ρ′,棒的横截面积为S ,棒浮出水面的部分长度为nL ,浸在液面下方的长度为L ,由于铁块的体积、质量均未知,所以为了避开铁块重力的影响,我们以棒最下端为支点,则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棒的重力与其力臂的乘积应该等于浮力与其
力臂的乘积。即ρ
C 是正ρ
ρ
确的。
考点:浮力,杠杆的平衡条件。
7.B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发动机是高温物体,冷水通过它时温度升高,水的密度变小,故水会上升,所以水流的方向是从发动机流出的,故A 、C 不对;又根据水泵的旋转方向可以判断出,B 的旋转方向更有利于水从发动机流出,故B 是正确的。
考点:热胀冷缩,浮沉条件。
8.B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0cm ,A 错;物理课本的质量约300g ,重3N ,B 对D 错;一张纸的厚度约几十微米,C 错。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9.A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热运动越剧烈,A 对;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 错;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所以说一个物体具有的热量多少是没有意义的,C 错;比热容和热值是物质自身的特性,只和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D 错。
考点:分子热运动 内能
10.A
【解析】
试题分析: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状态有关,一般是物质处于气态时分子势能最大,其次是液态,最小是固态,而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状态、种类和质量有关。同一物体,种类和质量一定,温度降低,分子动能减小,如果不发生物态变化,分子势能不变,则内能减小,如果发生物态变化,也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或由液态变为固态,总之是向分子势能减小的方向进行,所以内能也减小,A 对;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B 错;一切物体都有内能,C 错;温度相等的1kg 水和1g 水相比,物质种类相同、状态相同,但1kg 水的质量大,所以内能大,D 错。
考点:内能
11.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甲、乙的质量相等,而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故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要使截去一部分后甲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地面的压强,则甲剩下的高度要小于乙剩下的高度,故甲的体积一定小于乙的体积,D 是正确的。
考点:密度与压强。
12.B
【解析】
试题分析:大量使用石油产品会造成大气污染,但石油是现代社会的主要能源,在找到新型的理想能源取代它之前,还要继续使用,A 错;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是理想能源,B 对;核裂变是可控制的链式反应,核聚变是不加控制的链式反应,C 错;开发核能虽然会
带来核泄漏,但是善加利用会为人类造福,D 错。
考点:能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人的大拇指宽度约为1cm ,物理教材的厚度比大拇指的宽度小,所以A 选项不符合事实;人步行时的速度大约1.1m/s,约合4km/h,B 选项接近事实,选填B ;100℃的水是沸水,生活常识告诉我们不能洗澡,洗澡水的温度50℃左右比较合适,C 选项不符合事实;正常人心脏每分钟跳动60至100次,跳动1次时间约0.6至1s ,D 选项不符合实际。 考点:长度估测,速度估测,温度估测,心跳估测。
14.(1)2.52cm ;(2) 2.4N
【解析】
试题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估计的分度值的下一位,图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所以要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2)图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 ,所以读数为2.4N 。
考点:刻度尺和弹簧测力计读数
15.此人1s 通过1.2m 的距离;500;静止
【解析】
试题分析:1.2m/s的物理意义:1s 通过1.2m 的距离;t s 600m ==500s ;与书包相v 1.2m /s
比,该同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书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考点:速度计算 参照物
16.相互;形变
【解析】
试题分析:船员向后划水船就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游泳、跳高等都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17.10;竖直向上;变小
【解析】
试题分析:对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由于木块匀速下滑,所以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摩擦力为10N ,方向向上;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
考点:二力平衡 摩擦力
18.3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该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分析问题时从最简单的受力物体开始,图中的乙受力静止,受重力和弹簧测力计通过滑轮的拉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物体拉弹簧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拉物体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也相等,弹簧测力计的大小就等于乙物体的重力即3N 。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应用
19.(c );(b );(a );(d )
【解析】
试题分析:(c )图中有U 型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装置是图15(c )图;(b )图中器材是量筒,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的;(a )图中器材是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受到重力大小;(d )图中器材是滑动变阻器,可以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考点:常用测量工具与实验器材
20.液体密度 较小
【解析】
试题分析: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制作原理是利用了浮力的知识。密度在测液体密度时,始终漂浮在液体表面的,根据浮沉条件可知,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始终等于其重力,即浮力大小都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浮=ρ液V 排g ,浮力一定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的密度成反比的,液体密度越大,它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
考点:浮力的利用
21.0.2 62.5
【解析】
试题分析:在2.4s ~2.8s 这段时间内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0.75m-0.55m=0.2m,该装置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为W 有=Gh =1N ?0.2m =0.2J ,消耗的电能为W =UIt =4V ?0.2A ?0.4s =0.32J
考点:电能 机械效率
22.排开的液体 重力 浮力 F1-F 2=ρ液g (V 2-V 1)
【解析】
试题分析:阿基米德原理研究了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物体浸在液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浮力,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减小值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最后可以得出F 1-F 2=ρ液g (V 2-V 1)。
考点: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23.(1)匀速(匀速直线);(2)甲和丙;接触面越粗糙 ;(3)不可靠;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1)测量摩擦力用到了二力平衡知识,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压力一定,让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所以选择甲丙;比较甲图和丙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现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大,这说明当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应保持压力一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但甲和丁压力不同,所有结论不可靠。
考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4.见下图:
【解析】
试题分析:粗细均匀的棒其重心在几何中心;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在本图中是竖直向上的,力臂是过支点与力的作用线垂直的线段。
考点:杠杆
25.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竖直向上托的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的。在力的图示中要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浮力作用在物体上,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可以利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先画出标尺的长度,再根据力的大小画出力的长度。
考点:浮力的图示
26.(1)0.1米/秒 (2)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像可知,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中任意一点(不含原点)的纵坐标
/秒;(2)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小车质量与速度都保持不变,该小车的动能不变。
考点:图像信息获取与应用,速度计算,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27.(1)3200J ;(2)80%;(3)200N
【解析】
试题分析:(1)W 有=Gh =800N ?4m =3200J
(2)s =nh =2?4m =8m W 总
=Fs =500N ?8m =4000J
(3)W 额=W 总-W 有=4000J -3200J =800J W 额
=G 动h 答案第5页,总6页
考点:机械效率
28.(1)、超声波;电磁波(2)1.87×10N ;(3)2.1?103m 3 8
【解析】
试题分析:(1) 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2)在水下时:F 浮下=G 排下=M 排下g =1.87?10kg ?10N /kg = 1.87?10N
(3)在水面时:F 浮上=G 排上,即ρ水gV 排上=M 排上g
78
433343所以V 露=V -V 排上=1.87?10m -1.66?10m =2.1?10m
考点:浮力的利用
答案第6页,总6页
范文四:八年级物理上册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
1. 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 记录如下:长为 25.91 cm ,宽为 18.35 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 的分度值为 ( ) A . 1 mm C. 1 dm B. 1 cm D. 1 m
2. (2014· 淮安 ) 如图所示, 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 度, 测量 方法正确的是 ( )
3. (2014· 常德 ) 如图所示, 袋鼠妈妈把小袋鼠放进 育儿袋中 后, 在草地上向前跃进. 说小袋鼠是静止的, 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 .草地 B .袋鼠妈妈 C .天空 D.灌木丛
4. (2014· 益阳 )2014 年 5 月 24 日, 中俄在东海举 行联合 军演. 为了刺探我国军情, 日本军机与我国军 机超近距离对峙, 当时两军机之间保持的距离仅约 30 m . 日本的这种挑衅行为引 起我国人民的强烈 愤慨. 以下列哪个目标为参照物, 可以认为 对峙时我 军飞行员是静止的 ( )
A .日本军机 C.海面 B.海面上的军舰 D.海岸
5. (2014· 新疆 ) 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中, 当 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 面底端时停止计 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 速度是 ( )
A . 10 cm/s B. 9 cm/s C. 8 cm/s D. 7 cm/s
6. 如图所示,是汽车里配备 的显示汽车行驶速度大小的速 度 表, 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小 明家驶向飞机场, 大约用了 30 min , 则小明家到飞机场的距 离大约是 ( ) B . 23.75 km D . 47.5 km A. 22.5 km C. 27.5 km
7 .汽车后刹车灯的光 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 (LED) ,则通 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 0.5 s,故有助于后车 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 况时可提前 0.5 s 刹车.在 限速为 110 km/h 的高速公 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 A . 3 m B. 7 m C. 15 m D. 25 m
8.小亮和小聪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 的路程和时 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 8 s 的时间内,小聪做变速 直线运动 C.前 8 s 的时间内,小亮跑的路程更长 D.前 2 s 的时间内,小亮跑的较快
9.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 的情景,可 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
10.(2014· 德阳 ) 右图是甲、 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小车的 s-t 图象,由图象可知 ( )
A. 7~20 秒乙车做匀速直 线运动 B. 在 0~5 秒时间内, 乙 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 10 秒时,甲、乙两车速度相 同 D.经过 5 秒,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1.甲、乙两车分别从 P、 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 它们的 s -t 图象如图 1、图 2 所示,经过 6 s 甲、乙相 遇.甲、乙 的速度分别为 v 甲、 v 乙, P 、 Q 间的距离为 s,则 ( ) A . v 甲>v 乙, s =16 m B. v 甲>v 乙, s =8 m C. v 甲
12. (2014· 杭州 ) 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 得 5 s 末 的速度为 9.0 m/s,10 s 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 10.2 m/s,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前 5 s 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4.5 m/s B.在后 5 s 内 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9.6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 平均速度为 10.0 m/s D .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为 9.1 m/s
二、填空题 (每空 2分,共 18分 )
13. (2014· 广东 ) 如图所示, 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 度尺测量 同一支铅笔的长度, 图 1中铅笔的长度是 cm, 图 2中铅笔的 长度是 cm.
14. (2014· 吉林 ) 如图所示, 汽车通过高速公路 ETC 通道 时,不停车也能缴费通行.如果通道长是 15 m , 车速 3 m/s,
汽车通过通道的时间是 s;该汽车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 的.
15.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 运动,速度 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 向 做直线运动, 经过 6 s 甲乙两物体相距 m.
16.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 1 000 m 跑步比 赛.甲、乙 两位同学同时出发, 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 程中做匀速运动. 乙 同学出发后,经过 100 s 通过的路 程为 400 m,此时他发现 比甲同学落后 100 m;接着乙 同学以 6 m/s 的速度追赶,经 过 50 s 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 10 s 到 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 m/s.乙同学出发 后,前 100 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乙同学最后冲 刺 的平均速度为 m/s.
三、综合题 (17 题 12 分, 18 题 10 分,共 22 分 ) 17.(2014· 南昌 ) 如图所示,甲图是两位同学在一 段时间内 以不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三幅照片, 请你 在乙图中用图象分 别描述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 况.
18.(2014· 河南 )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 动的平均 速度. 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 滑, 分别测出小车到 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 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 = cm,如果测得时间 tAB=1.6 s .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 cm/s.
(2)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 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 .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某同学让小 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 测出小车到达 C 点 的时间, 从而计算出 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 度.他的做法正确
吗? ,理由是
四、计算题 (12 分 )
19.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 90 km/h 的平均 速度行驶 0.5 h 到达三水,休息 0.5 h 后, 再以 80 km/h 的 平均速度行驶 1 h 到达肇庆. 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 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 少?
声现象
一、 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4分)
1、 我们平时听到声音一般是靠 ______传声的, 敲击鱼缸会发现 水中的鱼会受到惊吓,这说明 _____能传声,“土电话”说明 ______也能传声。 可见声音可以在 ____、 ______、 _____中传播, 但不能在 ______中传播
2、用声音的三要素进行填空:“震耳欲聋”表明声音的 ______大; “悦耳动听”表明声音的 _____好; “脆如银铃”表明声音 的 _____高; “男低音”是指 ______低;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 经历的“变声期”是指 ______发生了改变。
3、 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 这是在 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 ____________处 减弱噪声的;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不仅可以打造绿色生 态环境,而且还可以在 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4、 小华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铁质水管, 小明 在铁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 __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 __________传来的, 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 __________传播来的.
5、 有经验的养蜂员, 根据蜜蜂的嗡嗡声, 就可以知道它飞出 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带花蜜飞回时,翅膀 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 __________.
6、 蛇是没有耳朵的 . 不过 , 如果蛇将头贴在地上 , 头中的一块 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的声音 , 由此可见 , 蛇是 利用 ________“倾听”猎物的动静 .
7、 拉二胡时 , 拉紧弦可以 ________音调 , 由拉细弦改为拉粗弦 可以 ________音调 , 按弦的手指下移可以 ________音调 (选填 “提高”或“降低” ).
8、 一学生,走过两山之间时,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5s 听到 右边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经过 1.5s 听到左边山崖发射回来的 声音, 两山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 度是 340m/s)
二、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40分)
9、 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 有的同学发现, 停止对大钟的撞 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 )
A. 大钟的回声 B . 大 钟在继续振动
C .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 .大钟虽停止振动,但 空气仍在振动
10、 在雷雨来临时 , 电光一闪即逝 , 而雷声却隆隆不断 , 这是由 于 ( )
A. 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 B. 雷一个接 一个地打
C. 双耳效应 D. 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 11、 电影院的墙壁往往做成凹凸不平的, 这是为了:() A 、 增强声音的反射 B 、 减弱声音的反射 C 、 增大声音的响 D 、 改善声音的音色
12、 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 “高” 指的是音调的是:() A 、“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 、“你的声音 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 、“请勿高声喧哗” D 、“这 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3、 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我们能区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只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 同 C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其他常见物质中的传播 速度 D .乐器发出的声音—定不是噪声
14、 人们把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波叫超声波, 下列事实中, 应用了次声波的有 ( ) A. 用仪器听海啸 B .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 C .海豚判 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 .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15、 在哪些情况下,两个人不用通讯设备就无法直接听到对 方发出的声音 ()
A. 在行驶的地铁车厢内 B. 在漆黑的房里 C. 一个在岸 上,一个在水下 D. 一个人在空中静止,一个人在飞行的超音速 飞机上
16、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
A. 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 B. 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 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C. 我们能听到波浪排 击礁石的声音 D. 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 收音机中的音量 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 一个人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D. 声音在 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18、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 的透明板墙 C.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D. 在声音传播途径中 植树造林
三、实验与简答(共 3小题,共 16分)
19、下面两幅图是某班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的知识后做的小实 验,你能帮他把实验的结论写好吗?(共 4分,每空 2
分。)
(1)观察图 1, 你能得出的结论
是:
(2)观察图 2 ,你能得出的结
是
。
20、如图 3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共 6分,每空 2分)
(1) 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答: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 论?
答:
21、你有没有发现,在冬天刮风的时候,野外的高压电线在风 的吹动下“呼呼”作响,而到了夏天刮风的时候,却听不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6分)
四、计算题(共 3小题, 20分)
22、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 回声用了 0.8s ,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6分) 23、 夏天的夜里, 小红看到远方不远处的闪电 ,2秒后听到雷声, 小红想知道打雷的地方离她有多远,你能帮她吗?(6分)
24、某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山谷放一枪,在 0.2S 和 0.6S 后 听到前后 2次回声, 若当时声速是 340m/s,求山谷宽度 (10分)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39分)
1. (2012大连)下列温度中,约在 36~37℃之间的是
A. 人的正常体温 B.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2. (2012湖南益阳 ) 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
3. (2012江苏泰州 ) 在下列“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能反映晶体 凝固特点的是()
4. (2012山东德州 ) 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 2中的描述属于 液化 的是()
5. (2012山东滨州,第 9题)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这是升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6.(2012四川自贡,第 23题 )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深秋 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 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形成的
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7.(2012四 川 凉 山 ) 在 0℃ 的 环 境 中 , 把 一 块 0℃ 的 冰 投 入 0℃ 的 水 中 , 将 会 发 生 的 现 象 是 ()
A. 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 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8. (2012江西南昌,第 2题 ) 以下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在其 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冰的消融 B.霜的形成 C.雪的形成 D.露珠的 形成
9. (2012山东济宁,卷 I 第 1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久了的电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 .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D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
故
10. (2012·沈阳)夏天,小丽将冰 水和热水分别注入 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 3-3-9所示。一会儿 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 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 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杯的内壁出 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甲、 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 . 甲杯的外壁出 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0 题
11题
11. (2012龙东)缺水地区的冬季,当地有些居民靠取冰雪来获 得生活 用水。如图 3-3-10所示,是将一定质量的冰雪 , 从 -20℃加热到沸腾过 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水中有杂质产生的影响) ,下列 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A .冰熔化和水沸腾过程中都吸热且温度升高 B .冰的熔点是 0℃, 水的沸点是 100℃
C .图像中的 BC 段,物质只是以液态方式存在 D .当地气压低于标 准大气压
12. (2012龙东)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冬天,树枝上形成 “ 雾凇 ” B .夏天,草叶上形成 “ 露珠 ”
C .春天,草叶上形成 “ 冰柱 ” D .冬天,玻璃上形成 “ 冰花 ” 13. (2012自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 .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 .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 “ 白气 ” 是一种汽化现象
C .从冰箱取出的 “ 易拉罐 ” 过一会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 化形成的
D .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二.填空题 (每空 2分,共 32分 )
14. (2012梅州)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 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_ 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吸收皮肤周围的热量。护士测量病 人体温用的体温计是利用液体____的性质。
15. (2012泰州)实施人工降雨时,通过飞机或其他运载工具向云层中 播撒干冰,干冰升华___热,使云层中冰晶增多、增大,冰晶大到 一定程度就下落, 并在下落过程中___成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 , 从 而形成降雨.
16. (2012盐 城 ) 农 谚 说 “ 霜 前 冷 , 雪 后 寒 , ” 其 中 蕴 含 的 道 理 是 , 气 温 低 的 时 候 水 蒸 气 会 _____形成霜,雪熔化 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热.
17. (2012凉山)看图回答:如图 3-2-8所示是 A 、 B 两种物质的熔化图 像。由图可知___(填 A 或 B )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____℃。
18. (2012扬 州 ) 某 同 学 通 过 查 阅 资 料 收 集 到 海 波 和 石 蜡 的 熔 化 图 像 如 图 3-2-9所 示 , 则 ______(A/B)是晶体的熔化图像,其熔化特点是____。 19. (2012白银) 当洗手后, 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 自动 干 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____(填物态变化 名称) .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____,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 速干手的目的.
20. (2012铜仁)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 多小水珠, 这是__现象. 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瓶内水的温 度____(填 “ 升高 ” 、 “ 降低 ” 或 “ 不变 ” ) .
21. (2012吉林) 如图 3-3-13所示,小明盛热汤时,戴的眼镜马上变得 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清了,这是因为水先____成水蒸气,又遇 冷____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三.实验题(22题 8分, 23题 12分,共 20分)
22. (2012衡阳)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 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填 “ 甲 ” 或 “ 乙 ” )
(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
(3) 该晶体在 76℃时, 它处于____态 (选填 “ 固 ” 、 “ 液 ” 或固液共存)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热量(选填 “ 放出 ” 或 “ 吸收 ” )
23. (2012南宁)如图甲所示是探究 “ 水的沸腾 ” 的实验装 置.当水温上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 示数,直到水沸腾 5min 后停止记录.
甲 乙 丙
(1)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如图乙所示,表示水在 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图.
(2) 根据实验数据, 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如图 丙所示. 有 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
(3)水在沸腾过 程中,需要____(选填 “ 吸收 ” 或 “ 放出 ” )热量, 温度____(选填 “ 升高 ” 或 “ 不变 ” 或 “ 降低 ” ) .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 “ 白气 ” . “ 白气 ” 是水蒸气遇冷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四.简答题(24题 6分, 25题 3分,共 9分)
24. (2012烟台)如图所示,冰棍冒出的 “ 白气 ” 是怎么形成的? “ 白气 ” 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25. (2012? 大连)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
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 冰,发现鱼已经完全 “ 解冻 ” .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 光现象
一、选择题 (每题 3分,共 30分 )
1.站在河边的人常常会见到岸边的树木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此倒
影实际上是树木的
像 , 则 ( )
A .该像是倒立的实像 B .该像是正立的虚像 C .该像是正立的实像 D .该像是倒立的虚像
2. 下 列 各 组 色 光 能 复 合 成 白 光 的 是 ( )
A .红、绿、蓝 B .红、绿、紫 C .红、蓝、橙 D .红、黄、 蓝
3.一束光线与镜面成 30°角,若让其反射光线偏转 10°,则平面镜 应偏转 ( )
A . 15°
B . 10° C . 5° D . 25°
4. 以 下 关 于 光 现 象 的 说 法 中 , 正 确 的 是
( )
A .暗室中,为能在平面镜中看见自己的面部,应该 将手电筒的光照在平面镜上
B .平面镜上蒙上一层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 中的像,这是因为镜面反射变成 了漫反射
C .汽车在夜间行驶,廊该把汽车内的灯打开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5.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 L ,发光点 S 在两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 S l 和 S 2之间的距离为 L l ,当 S 在两平
面镜中左
右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 S 1、 S 2之间的距离 L 1将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6.下列各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
A .晴天,茂密的树林里,地面上有许多很亮的圆光斑
B .影子的形成 C .彩虹的形成 D .小孔成像
7. 通 常 情 况 下 , 我 们 能 够 看 到 红 色 不 透 明 物 体 , 这 是 因 为 ( )
A .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红光 B .红色物体只反射红光 C .红色物体能够吸收白光 D .红色物体能够反射白光 8. 下 列 事 例 中 , 和 紫 外 线 无 关 的 是 ( )
A .电焊工人在焊接时戴上防护罩
B .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呼吁拯救臭氧层,禁止使用氟氯碳化物
C .利用 B 超检查病人身体
D .常在阳光下照射,皮肤会变黑
9. 下 列 事 例 中 , 属 于 防 止 平 面 镜 成 像 的 是 ( )
A .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 .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 .夜问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 .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10.如图所示,一束光沿 AO 射向水面,方向保持不变,反射
光线在水平光屏 EF 上形成光点 Q .打开水阀 K ,水流
出,水位下降,光点在光屏上移动.当光点移动了 20 cm
时,容器中的水位已下降了 ( )
A . 20 cm B . 10 cm C .
D .
二、填空题 (每空 1分,共 27分 )
11. 下面有几种光源:太阳、 月亮、 闪电、 发光的电视荧屏、 发光水母、 舞台追光灯,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 , 属于人造光源的有
,不是光源的有
12.放映电影、幻灯的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目的在于:一是利 用 使剧
场中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
使观众能看到色
彩正常的画面.
13.摄影中,为了改变拍摄影像的色调,常在镜头前加滤色镜,若在 镜头前加蓝滤色镜,会让 色光通过而吸收其他颜色的 光,从而使摄影作品偏冷调;而有种称为
“ UV ” 镜的滤色镜, 则可以减少紫外线的通过, 以减少紫外线的干 扰,这说明紫外
线 (能/不能 ) 使胶片感光.
14.红色物体 (如颜料 ) 可以反射 光,而吸收
将绿光照射到红色
物体上,该物体将呈 1:1混合, 再将红色颜料与绿
色颜料混合,会发现同样两种颜色的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后,混合 区域的颜
色 (相同/不相同 ) .
15. “夜视仪”是通过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辐射的
行侦察的,这种光
能使被照射的物体
则容易变黑,主要是因为阳光
中存在着另一种不可见光—— 所引起的. 该 种不可见光具有
特性.
16. 池中水的深度是 2 m, 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 3. 8×108m , 则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
17.一束光线和水平面成 30°角,若使其经一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 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或 °.
18.光的反射也会造成光污染,请举两个光污染的例子:
.
.
19.当一同学远离平面镜时,则人与像之问的距离将
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将 .若人与像之问的距离为 10 m ,则此时人距平面镜的距 离是 m
20. 色的物体可以反射一切色光,而
一切色光,因此
为了尽可能多地吸收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吸热管”应涂成 色,而其底部
的反射板则应涂成
三、作图题 (每题 4分,共 16分 )
21.如图所示为一角反射器,请完成光路图.
22. 根 据 平 面 镜 成 像 规 律 作 一条入射光线,使其通过点 S ,并使其反射光线通过点 A .
23.图中 S 为发光点,从它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 射光线分别与虚线
a ’ 、 b ’重合,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找出 S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
像 S ’ .
24.请在图中作出三角形 ABC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共 15分 )
25. (4分 ) 将一支蜡烛点燃后,放置在平面镜前 5 m处,在平面镜中可 以看到蜡烛所成
的 、
m .
26. (6分 ) 如图所示为一利用红外线工作的防盗报警器,其原理是:红 外发射器发出一束
较强的红外线, 红外接收器可接收红外线, 当盗贼遮挡在 AB 间 (即 挡住红外线 ) 时,
红外接收器无法接收到红外线,便驱动喇叭报警,从而达到防盗的 目的.
(1)该原理说明:
①红外线 . (是/不是 ) 沿直线传播的;
②红外线 能/不能 ) 穿透人体.
(2)红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你怎样才能证明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间 具有红外线 ? 答:
27. (5分 ) 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 O 点为入射 点, ON 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 10°.实验时,当入射 光为 AO 时,反射光为 OB ;当入射光为 CO 时,反射光为 OD ;当人 射光为 E0时,反射光为
OF .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分 析 上 述 数 据 可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 五、简答题 (共 6分 )
28. (6分 ) 在江边观看夜景时,常常会看到对岸江边灯柱上的电灯经江 面反射后所成的像
不是一盏盏电灯,而是一条条光柱,这是为什么 ?
六、设计题《共 6分 )
29. (6分 ) 光具有能量,它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一名同学在进行光
的色散实验时,想知道哪种色光的发热本领最大.请为他设计一个 实验,以证明哪种色光发热本领大,哪种色光发热本领小,并简述 实验过程.
范文五: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课时 声现象
重点解读: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吊在空气中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球会被弹开;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看到水面溅起水花;把一些纸屑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上面,看到纸屑在跳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锣或者鼓时,用手按住锣面或鼓面,声音就立刻消失了,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敲击一次大钟,大钟可以持续响很长时间,余音未止,是因为大钟还在振动而继续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1.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2.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如在走廊上可以听到教室里有人在大声讲话。
3.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如水里的鱼会被岸边人的走路声吓跑。
4.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如我们日常生活听到的大部分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的;但真空不能
传声,如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离的很近都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他们要借助无线电来交谈。
5. 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真空罩中的空气,会听到真空罩中正在发声的闹铃的声音逐渐减小,此实
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6.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称为。
7. 声的传播需要一定时间。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离。
8.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的空气中的声速是。
9.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 > 液体中的声速 > 气体中的声速。
10. 铁路工人判断远方是否有火车驶来,通常都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古代作战士兵晚上休息时,
通常把耳朵贴在埋入土中的牛皮制的鼓面上睡觉,这样可以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固体传声效果好;且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能及早听到。
11. 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是距离至少要17m 以上。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上听起来响亮,原因也是由于回声现象。人们用“余音绕梁,三日未止”形容某人的歌声好听,也是说的回声现象。
12.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
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如天坛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就是回声的应用。
13.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14. 外耳中的耳廓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
15. 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通过空气等介质的传播进入人耳,引起估摸的
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最后由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形成听觉,人就是这样听到声音的。
16. 失聪的原因可能有:传导性失聪(鼓膜或听小骨等部分的损伤),神经性失聪(听觉神经损坏)。
17.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传导。
18. 声音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传导方式。日常生活中声音主要是通过气传导的方式传导人耳。
19.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太,声音传导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
些差异使人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声源的方位,人耳的这种特点叫做双耳效应。
20.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1.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的音调就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着音
调的高低。物体较长、较粗。较宽、较厚、较松时振动会较慢,音调较低;物体较短、较细、较薄、较窄时振动会较快,音调较高。区分男女同学的声音可以用音调,一般情况下,男同学声带发育的较宽、较厚,振动较慢,音调较低。
22. 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用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23. 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听起来较刺耳,较尖锐。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听起来较低沉。
24.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
25. 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高于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波叫次
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超声波:蝙蝠飞行、B 超等;次声波: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会伴随次声波发生。
26. 声音的强弱,在物理学上用响度来描述。
27. 响度的大小与发声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振动的物体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8. 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生活中经常把手拢在嘴边喊话;用纸做成喇叭形状喊话;医
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心肺工作的声音,都是减小声音分散,增强声音响度的方法。
29. 声音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不同人的声音。
30. 从物理的角度上看,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上来看,凡是妨
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从这个角度来看,乐音有时也会变成噪声。 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居民噪声。交通噪声如:汽车、摩托车的鸣叫声,车轮与路面
的摩擦声,火车、飞机等巨大响声。
工业噪声如:发动机运转声,电锯、机床、电钻、工地爆破声等等。
居民噪声如: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31. 以分贝(dB )作为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声音的强弱指的是响度的大小
32. 0dB 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33.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 超过5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
34. 减弱噪声的3个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燃机排气管处加消声器;在城市道路汽车禁止鸣笛等;晚上看电视时,尽量把声音调小,以免影响他人。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道路两旁种花植树;在道路两帮安装隔声板;关闭门窗;换用隔声效果较好的双层真空玻璃等。
③在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棉花塞住耳朵等。
35. 声波是一种波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声呐探测鱼群,雷声预示下雨,超声波检查身体
疾病,通过检测次声波来探测地震或者海啸等自然灾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洁牙或者清洗钟表等精细,超声波碎石等。
典例分析:
1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
大钟仍在振动
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 大钟虽已停
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析: 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
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题目中“余音未止”说明钟一
直在发声.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余声不同,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 答案选B.
2 如图1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
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
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
解析: 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图1中听者的右耳会听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说明固体(细棉线、纸杯) 能够传声,故选项A 的说法是正确的;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传声的能力比细棉线强,而不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故选项B 错误; 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谁发出的声音,故选项C 正确;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话筒方说出的声音无法通过线的振动传到听筒方,也就是说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故选项D 正确. 所以应该选B.
3 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民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个high C,比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 ”其中“金属般”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和______.
解析: 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响度,演员在演唱时声音通过话筒传到机器放大后播放,这其中改变的是响度,而保持原有的音调和音色不变. 阿宝金属般的、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描述的是与众不同的音色,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正确应填: 音色、音调.
4 我们看到闪电之后5s ,听到了雷声,请问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有多远?
解析: 一次雷电过程中,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由于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非常快,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对于光的速度很慢很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光从有限的距离传过来到达我们的眼睛不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就认为看到闪电之后声音才开始传播过来(实际上是同时传播的,只不过在我们看到闪电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路程可以忽略) . 即这5s 是声音从雷电发生区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用的时间. s=vt=340m/s × 5s=1700m.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 .宇航员在太空不能直接对话,因为声不能在真空传播
C .发声的喇叭能使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合奏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音色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市区内 “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由上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A .蝙蝠 B.海豚 C.猫 D.大象
4、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 .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 .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5、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C .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B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D .听到隆隆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6、在坟川地震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声音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下列说法
A 、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
B 、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
C 、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
D 、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
7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
B. 蝙蝠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探测周围的物体
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D. 打雷时先看到闪后听到雷,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
8、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 .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 .在飞机旁工作的人要佩带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9、汶川大地震使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地震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关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最佳的是
A. 大声呼救 B. 见缝就钻,说不定能从废墟中爬出来
C 静下来等待营救 D. 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求救
错误的是() 体可以传声 音调、音色不同
10、地震产生的声波次声波, 它的特点是()
A 、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
C 、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 、频率低,人耳听不到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按键能改变电视机声音的音色
B .用棉线和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太小
D .我们能区分提琴和二胡的声音,因为发出声音音调不同
12、 “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 、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 、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13、水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 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音响越来越大
D. 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 音响越来越小
14、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雨滴落在地面会发出声音, 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D .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15、医生借助听诊器为患者诊病是因为( )
A .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使声音音调变高
B .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使声音响度变大
C.能改变听者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声音响度更大些
16、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无关
B .城市住宅安装双层中空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我们就无法分辨
D 、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控噪声污染
17.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A .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些B .每位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
C .在教室周围植树 D .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8、一种新型锁——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A .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19、某街道旁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的噪声等级为80 dB。如果人处在此噪声等级的环境中()
A .对人的听力会产生严重危害
B .对人的学习会产生影响
C .对人的睡眠不会产生影响
D .对人的学习、睡眠都不会产生影响
20.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 沥青、住宅区道路两
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 .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 .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第二课时 光现象
重点解读: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光、火焰、各种发光的灯。
光源分两类:(1)、天然光源:太阳、荧火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恒星
(2)、人造光源:蜡烛的火焰、各种火焰、电灯、各种灯。
2瞄准,激光引导掘进机挖隧道,站队看队伍是否站直。
3、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48,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是8中的光速取为c=3╳108。 光年是一个巨大的距离(长度)单位。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5ON 叫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分居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7
8、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上时,反射光线平行的朝一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
镜面反射。
9、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是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
(2
(3
11
12、球面镜:反射面是球的一部分。分凸面镜和和凹面镜。
13、凸面镜(凸镜)
应用:汽车的后视镜、拐弯处的反光镜。
14、凹面镜(凹镜)
应用:手电筒、汽车头灯的反光装置,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凹面镜。
15、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 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面好像折断了,射产生的。
16
17、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时,(反之则第三点是大于)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
18
19、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白屏上的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不是单色光。
20
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是白色。
21、物体的颜色:
(1)
白光照射蓝玻璃,另一侧只看见蓝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白光照射到红纸上,只看见红色。 白光照射到绿纸上,只看见绿色。 红光照射到绿纸上,看见的是黑色。
22
23、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24、红外线: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看不见) 主要特性:热作用强。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应用:红外线拍出的“热谱图”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诊断。红外线夜视仪。
电视机的遥控器,红外线烘干漆,烤箱,浴室的暖灯,红外线理疗,红外线遥感勘测。
25、紫外线: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看不见)
(1)
(2)、生理作用:适量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促进身体对钙 的吸收,过量照射
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 重则引起皮肤癌。能杀菌。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杀菌,感光,验钞,防伪。
典例分析:
【例1】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要想使太阳光线照亮井底,作图说明应当把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多大角度的位置上?
【分析】已知入射光线与水平方向成40°角,要求反射光线竖直向下照亮井底,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40°+90°=130°。法线是这个夹角的平分线,法线与镜面垂直,由此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作法步骤:
(l )先画一条水平线OM 。
(2)作入射光线OA 和反射光线OB ,使∠AOM=40°,OB ⊥OM 。
(3)作∠AOB 的角平分线ON (即法线)。
(4)作PQ ⊥ON ,PQ 即为镜面,其中∠POM=65° (见图1)
【说明】作光路图时,光线应画成实线,并用箭头表示光线传播的方向。镜面的背面要画上短斜线,法线和其它辅助线应应画虚线。
【例2】在图2中画出物体ABC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对镜面相互对称作图。
【解答】用轴对称方法先分别作出A 、B 、C 三点的像A' 、B' 、C' ,再根据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用虚线连结三点即可,如图2所示。
【说明】在图中AA' 、BB' 、CC' 都属辅助线,要用虚线表示,而像A' 、B' 、C' 是虚像,也需要用虚线来表示
【例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 ]
A .逐渐变大,并且逐渐向镜面靠近。
B .逐渐变小,并且逐渐离开镜面。
C .先变大后变小,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 .大小不变,但逐渐向镜面靠。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大小相等,并且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相等。
【解答】D 。
课后练习:
1. 通过平面镜看到钟面的时针、分针位置如图4所示,钟所指的时间是 ( )
A.7点30分 B.4点10分
C.4点50分 D.8点10分
图4
2. 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 。若人通过平面镜来观察视力表,当视力表距平面镜3m 时 ,则人与平面镜应相距( )
A.1m B.2m C. 3m D.4m
3.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 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4. 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 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玻璃板,它的像变大
C. 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直
D. 当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也远离玻璃板
5. 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瞄准( )
A. 看到的鱼 B. 看到的鱼的上部
C. 看到的鱼的下部 D. 看到的鱼的右边
6.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 当入射角增大时, 则 ( )
A. 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 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 反射角不变, 折射角增大,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 反射角不变, 折射角增大,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7. 在图中,正确表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是( )
8. 在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 错误的是( )
A. 实像和虚像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用眼睛观察到
B. 实像能在光屏上承接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
C. 实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
D.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9. 一个发光的字母“F”正对凸透镜放置,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的像,应该是中的( )
10. 用照相机照像时,想让人的像更大一些,应该( )
A. 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
B. 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
C. 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
D. 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
11.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若把放在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主轴向透镜移动10cm ,在此过程中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
变化情况是 ( )
A. 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像逐渐变大
B. 始终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像逐渐变大
C. 由正立放大的虚像变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 由倒立放大的实像变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12. 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
如右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 壁相当于视网
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 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
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 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 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3. 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4. 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15. 如上右图,为某透镜成像的一种情况,其中AB 是物体,AB 是AB 的像,试在图上的适当位置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大致表出其焦点的位置。
第三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解读:
(一)、透镜 1、透镜的种类
①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②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几个名词
①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②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④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说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轴方向偏折;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是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远离主轴方向偏折。
4、典型光路及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②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②通过光心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③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4、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①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实像既可用光屏承接,又可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③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图3-1 图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具体见下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增大)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
像变大 (变小)
像变小 (变大)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
这个物体了。
2、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利用凹透镜矫正。
3、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利用凸透镜矫正。
4、近视眼与远视眼的区别
近视眼看得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看得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而看不清,远视眼是由于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而看不清。
5、眼镜的度数
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凸透镜(远视镜片,即老花眼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即近视眼镜)的度数是负数。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典例分析:
[例1] 完成图1中的光路图。
图1
答案:如图2所示。
图2
[例2] 放映幻灯片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
A. 正立放大的虚像 B. 正立放大的实像 C. 倒立放大的虚像 D. 倒立放大的实像
思维分析:屏幕上的图像比幻灯片上的图像大,肯定得到一个放大了的像。本题关键是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正立、倒立指的是物像关系。在屏幕上的景物确实是正立的,但这只是屏幕呈现的情况,而不是物像关系。在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必须倒置,即幻灯片的图像是倒立的,屏幕上的像与幻灯片上的图像是倒立关系。屏幕上呈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倒立像。
答案:D
课后练习:
1. 在如图1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凹透镜的是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图1
2. 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作用,所以又叫_____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3. 同一束平行光线射到不同的镜上变成不同的光束,如图2所示。其中A 是镜,B 是 镜,C 是 镜,D 是 镜。其中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图2
4. 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通过凸透镜会变成平行光 B. 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有会聚作用 C. 对任何一个光束都有会聚作用 D. 对成像的光束都有会聚作用 5. 在图3上完成光路图。
图3
6. 观察微型手电筒的小灯泡,发现它的灯“泡并不是圆形的,它的前端有非常厚的玻璃层,这有什么作用? 这样的微型手电筒与大手电筒相比,少了什么东西?
能力提高
7. 小红选了A 、B 、C 三个透镜,它们由同种材料组成,如图4所示。小红让一束平行光分别经过A 、B 、C 三个透镜,得到如图5所示的情况。体会小红的探究过程,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
8. 公路交通标志由基板和附着其上的反光膜组成,夜晚它可以反射汽车射来的灯光,使司机看清交通标志。以下反光膜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9. 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说出两种简便的估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生活中的透镜 达标自查
1. 照相机前而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2. 如图1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 是B 是 ,它的作用是 。投影片放在哪个地方?把这个地方在图中标出来。
图1
3. 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放大镜、穿衣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第一类: ; 其特征是: 。 第二类: ; 其特征是:。 4. 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潜望镜
5.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出“电影”,湖岸在水中“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下列列出“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 摄影——光的反射 C. 电影——凸透镜成像 D. 倒影——平面镜成像
能力提高
6. 如图2所示:纸筒A 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 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 间的距离,这时( )
图2
A. 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楚
B.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应该把B 向外拉,增加AB 间的距离 C. 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D. 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 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7. 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 立的像(填“正”或“倒”),这一现象可应用在 上。
8. 有些商品是有使用期限的,酒厂把装酒的生产日期用印章印在商标的背面,贴在酒瓶上,虽然字很小。但透过瓶中白酒仍能清晰地看到日期,这是为什么? 9. 小实验
取一个凸透镜,然后亮起一只白炽灯(可以用台灯):(1)把台灯放在桌子边缘上,让它的光照到地面。在地上铺一张白纸,把凸透镜正对灯泡,移动凸透镜离灯泡较远、离纸比较近的位置,
可以看到纸上的灯丝的像。
像与灯丝相比,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 观察灯丝本身与灯丝像,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你想象一下,有什么仪器得到的像是这样的?
(2)把台灯向上,让它的光射到天花板上。凸透镜正对灯泡,离灯泡适当近一点的位置,可以看到天花板上灯丝的像。
像与灯丝相比,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 观察灯丝本身与灯丝像,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你想象一下,有什么仪器得到的像是这样的?
(3)把前两次的实验对比一下,得到的像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4)你能比较得出它们的规律吗?尝试用一个表格来描述一下你所发现的规律。 10. 你曾学习过自制照相机模型,说说你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1. 很多放大镜会在手柄处标一个“5×”,这是什么意思?请你用方格纸(可以自己画)来测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写下你的实验过程。(如图3所示,自己想一想如何得到放大倍数)
图3
【试题答案】
一.
透镜
1. A、B 、D ;中间厚,边缘薄;C 、E ;中间薄,边缘厚 2. 会聚;会聚;发散;发散
3. 平面;凹透;凸面;凸透;凹透镜和凸面镜 4. C
5. 参考图1,图2
6. 微型手电筒没有反光镜。前方的厚玻璃相当于凸透镜,灯丝在它的焦点附近,这样不用凹面反光镜也能得到平行光。
7.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能会聚在主光轴的焦点上,凸透镜越厚焦距越短。
8. 乙 反光膜是利用反向射回。当一束光线入射到该材料表面后,经球形透镜反射,反射光大部分回到光源方向,光路图如图3所示。夜间行驶的汽车用自身的灯光照射在交通标志上,然后从逆向反射光中看清黑暗中的道路交通标志。
图3
9. (1)看是否能当放大镜使用或用手摸是否是中间厚边缘薄。
(2)把凸透镜对准太阳或远处的电灯,聚到最清晰、最小的像或测定作放大镜使用的最大物距。
生活中的透镜
1. 凸透镜;缩小
2. 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图略
3. 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对光产生折射;潜望镜、穿衣镜、牙医内窥镜;对光产生反射 4. D 5. B 6. BD 7. 倒;照相机
8. “生产日期”位于凸透镜(装白酒的瓶子相当于一凸透镜)焦点内,装白酒的瓶子是一个放大镜。
9. (1)缩小;倒立的;照相机 (2)放大;倒立的;投影仪
(3)都是倒立的,缩小和放大是不同的。 (4)略
10. 凸透镜焦距的选择、内外圆筒大小尺寸等。
11. “5×”是指放大镜倍数。对齐圆圈外的一条横线,然后看圆圈内的“一格”相当于镜外真正的几格,这就得到了放大率,即放大倍数。
第四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解读: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 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 段处于固态,在BC 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 段处于液态;而DG 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 段于液态,EF 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 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 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典例分析:
【例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下沸水. 【例题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答案:(1)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 (2)测体温,测气温,实验室用来测液体温度; (3)水银,酒精(或煤油);煤油;
(4)35℃~ 42℃,-30℃~ 50℃,-20℃~ 80℃, (5) 0.1℃、 1℃、 1℃.
【例题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答案:负8.6摄氏度(或零下8.6摄氏度), 8.2℃.
【例题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答案: 39.5℃.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错误!未指定书签。.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2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从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像中
A .该晶体在CD 段是气态 B .该晶体在BC 段不吸收热量 C .该晶体的熔点是48℃ D .6min 时该晶体己完全熔化 3错误!未指定书签。.饮料瓶从冰箱里拿出后,其表面会“出汗”,这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 .液化 B.汽化 C.熔化 D.凝华 4错误!未指定书签。.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5错误!未指定书签。.在图所示图像中,能描述晶体凝固过程的是( )
6错误!未指定书签。.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B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C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 .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 7错误!未指定书签。.在塑料袋中滴一些酒精,将袋挤瘪后把袋口扎紧,再把它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这主要是因为酒精发生了( )
A .熔化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8错误!未指定书签。.炎热夏天,打开冰箱的门会看到有一团团“白气”向外涌出,这个现象属于( )
A .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9错误!未指定书签。.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10错误!未指定书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1错误!未指定书签。.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2错误!未指定书签。.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下雪不冷化雪冷
B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C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 13错误!未指定书签。.关于以下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天清晨,大雾弥漫是汽化现象
B .仲夏正午,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 C .深秋早上,树叶上有霜是凝固现象 D .初冬早晨,湖面结薄冰是凝华现象 14错误!未指定书签。.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煮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内的水沸腾时,碗里的汤将( )
A .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 .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低于水的沸点 15错误!未指定书签。.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标准大气压下)
A .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 .铅的凝固点是-328℃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16错误!未指定书签。.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很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可见,霜是由露变成的
17错误!未指定书签。.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10℃
C .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为50℃
D .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为-20℃ 18错误!未指定书签。.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 .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 .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19错误!未指定书签。.今年3月,我市大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家中墙壁“出汗”、地板湿漉漉的,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这种物质发生了( )
A .熔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固;
20错误!未指定书签。.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
33错误!未指定书签。.用温度计测出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如图,示数为 34错误!未指定书签。.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
(4)冰箱中取出来的鸡蛋先湿后干,先 后 。 35错误!未指定书签。.清晨,花草、树叶上常持有露球,这些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它们会慢慢消失,这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的缘故.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6错误!未指定书签。.今年春夏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农民用地膜覆盖的方法抗旱保苗,这样做可以减少水分的 。地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 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要 。
参考答案
1—5 DCADA 6—10 DCBDD 11—15 BDBCD 16—20 BACBD 33 -5℃
34 汽化 液化 升华 液化 汽化 35 液化 汽化
36 蒸发 液化 放热
第五课时 透镜及其应用
重点解读: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 )简称库;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 表示;e=1.60×10;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19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2、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3、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4、 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5、 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6、 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
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 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
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 ,还有毫安(mA)、微安(μA )1A =1000mA 1mA =1000μA 3、电流强度(I )等于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I=Q/t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典例分析:
【例题1】你留心观察过街道上的路灯吗?当其中的任意一盏灯发生故障时,其他的灯还能正常发亮。由此可以断定这些路灯是_________联的。 答案:并
【例题2】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灯L 1、L 2是_________联,开关S 1控制灯_________,S 2控制灯_________。
答案:并,L 1,L 1、L 2
【例题3】当我们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控制电路的开关应该处于_________状态。 答案:断开
【例题4】如下图所示,L 1、L 2, 是两个相同的小灯泡,A 、B 、C 、D 是四个接线柱,若用导线将AB 和CD 分别连接起来,则灯L 1、L 2是_________联的;若用导线只将BD 连接起来,则灯L 1、L 2是_________联的;若用导线只将AC 连接起来,则会发生_________。
答案:并,串,短路事故
【例题5】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1)电流表要________在电路中;(2)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_______接线柱流进电流表;(3)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_______;(4)绝对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_______上。
答案:串联、正、量程、电源
【例题6】如图为用电流表测量同一串联电路的电流的三种接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测法的电流最大 B .乙测法的电流最大 C .丙测法的电流最大 D .三种测法的电流一样大 答案:D
【例题7】如图所示,电流表A 1、A 2、
A 3的示数分别为30mA 、50mA 、70mA ,则电流表( )
。
A .A 的示数是120mA B.A 的示数是70mA C .A '的示数是80mA D.A '的示数是30mA 答案:A 、C
【例题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中有一个是电流表,另外三个是用电器,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b 、c 为用电器,d 是电流表 B .a 、c 、d 为用电器,b 是电流表 C .b 、c 、d 为用电器,a 是电流表 D .a 、b 、d 为用电器,c 是电流表
分析:假设a 是电流表,其余三个是用电器,则会造成短路;假设c 或是电流表,则会造成局部短路,会造成d 或c 不能工作。因此只有b 是电流表,则会造成局部短路,会造成d 或c 不能工作。因此只有b 是电流表,其它三个是用电器才能符合题意,故选B 。
答案:B
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电流强弱可用____来表示,字母是____,单位是____,简称____。 2、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____。 3、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____。
4、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开关S 闭合,S 1断开时,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2A ,电流表A 的示数为0.3A ,则通过灯L 2的电流为______A,若开关S 1闭合,则电流表__________可能会烧坏。
6、如图,在甲图中,当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6A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4A ,则灯L 1中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____A,L 2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____A;在乙图中,当开关S 闭合时,通过灯L 1、L 2、L 3的电流分别是0.25A .0.4A .0.5A ,则电流表A 的示数为___________A。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A. 金属 B. 人体 C. 橡皮 D. 大地 2、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 A. 一定串联 B. 一定并联
C. 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D. 不可能串联
3、电流的单位安培、毫安、微安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1A=102mA B.1A=106μA C.1mA=102μA D.1μA=10-3A
4、下列关于电流表的使用,错误的是
A. 电流必须从黑色接线柱(或标着“-”接线柱)流进去,从红色接线柱(或标着“+”接线柱)流出来
B. 中间的接线柱标着“0.6”的字样,右边的接线柱标着“3”的字样
C.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D. 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5、某同学在进行实验时,按图连接好电路。当S 1、S 2均闭合时,却发现仅有L 2发光。产生这一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A .电源两极跟电路接触不好 B .连接S 2的导线头松脱 C .连接L 1的导线头松脱 D .连接L 2的导线头松脱 6、如图示,当开关S 闭合时,关于三只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示数,正确的是( ) A .A 1表的示数最大 B .A 2表的示数最大 C .A 3表的示数最大 D .三只都要被损坏
三、简答题(共11分) 1、(5分)简述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时你是如何操作的? 2、(6分)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研究电路时,在实验室的桌上有两个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上无法看到,他试了一下,闭合开关时两灯泡均亮,断开开关时,两灯泡均熄灭,他想知道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还是并联连接?能能否帮他做出判断。
四、计算题:(12分)
如图所示,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28A ,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40A ,通过L 3的电流为0.25A ,求:
(1)通过L 1、L 2的电流各为多少? (2)电流表A 3的示数为多少?
第五课时 八年级上册物理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为了使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措施中合理有效的是( )
A .教室内保持安静,不讲话 B .在教学楼周围植树
C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D .在教室里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2.大伟同学在课外按照图1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的
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的小
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 .蜡烛正立的像
B .蜡烛倒立的像
C .三角形光斑
D .圆形光斑
3.一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在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凸
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
A .无法呈现清晰的像 B .呈现放大正立的像
C .呈现放大倒立的像 D .呈现缩小倒立的像
4.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 )
A .玻璃杯 B .橡胶棒 C .铜钥匙 D .陶瓷碗
5.深秋季节,我们在教室窗户的内侧会看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发生了 ( )
A .液化 B .汽化 C .凝华 D .升华
6.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些,这是因为 ( )
A .肉中的水会结冰 B .库中的水蒸气凝华附在肉上了
C .肉中的冰会熔化 D .肉中的水会蒸发
7.如图2所示是小文连接的实验电路,与这个图相对应的电路图是图3中的 ( )
8.抽油烟机装有照明灯和排气扇,使用中,有时需要他们单独工作,有时需要他们同时工作,如
图4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你认为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9.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就会振动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
10.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是由于光发生了 。
11.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则该物体呈现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
12.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 透镜片做成的眼镜。
13.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自行车的尾灯是
由 组成的。
14.当汽车发出的光射到尾灯上时,它会使光
15.夏天的早晨会看到草叶上有一些露珠,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现象的形
成过程中要 (填“吸热”或“放热”)。
16.寒冷冬天的早晨会看到窗户的玻璃上结有一层霜,这是。
17.节日里,家中所挂彩色串串灯中的每个小灯是采用连接方式,彩色串串灯与家庭照
明灯采用 连接方式。
18.如图5所示,如果L 1和L 2串联,需要闭合开关 ,
同时断开的开关是 ;L 1和L 2并联,需要闭合开
关 ,同时断开的开关是 ;如果开关S 3闭合;
同时S 1S 2打开, 灯亮; 灯不亮;绝对不允许
同时闭合的开关是 ;否则会造成 现象。
19.流过某手电筒小灯泡的电流大约是0.25A ,等于mA ;某半导体收音机电池的供电电
流可达120mA ,等于 A 。
三、计算题(5分)
20.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 的时间到达地球,如果一辆赛车不停的跑,要经过17年的时
间才能跑完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求: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和赛车的时速。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1.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形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请根据你所学的
知识说明这是因为什么?
22.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
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五、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3—25题各4分,26、28题各6分,27题9分,共33分)
23.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
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研究的问题: ?
24.图6中A ′B ′为物体AB 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
镜,镜的背面用阴影斜线表示。
25.某市赛罕塔拉公园景观优美、花草相间。为了保护花草,防止人畜闯入,请利用节能小灯泡、
电铃、电池组、开关各一个,以及足够长的细导线,设计一个值班人员看护花园的报警器,要求正常情况下,值班室内灯亮铃不响;有人畜闯入花园时,碰到栅栏会拉断细导线,灯亮同时铃响,请在下面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26.刘星用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数据和成像情况记录在下表。
(2)分析表格中的记录,可得出结论:(写出一条合理结论);
(3)刘星换用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观看教科书的封面,如图所示,此时凸透镜离教科书的
距离可能是 。
A .15cm B .35cm C .40cm D .50cm
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B 2.B 3.C 4.C 5.A 6.B 7.A 8.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9.空气;音调; 10.直线;漫反射; 11.白色;黑色; 12.前;凹
13.紫外线,互成直角的许多平面镜 14.反射15.液化;放热; 16.凝华; 17.串联;并联;
18.S 2;S 1S 3;S 1S 3;S 2;L 1;L 2;S 1S 2;短路 19.250mA ;0.12A
三、计算题(5分)
20.解:S=t光v 光 ??????1分
=480s×3×105km/s????1分
=1.44×108km ????? 0.5分
v=S/t车 ??????? 1分
=1.44×108km/148920h ??????1分
=967km/h ??????0.5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1.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
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
22.“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而产生的。
“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产生的。
“冒汗”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产生的。
五、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3—25题各4分,26、28题各6分,27题9分,共33分)
23.(1)声波在固体中传播时的能量损失比在空气中少吗?
(2)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的传播距离远吗?
除上述答案以外,只要合乎题意就可以给分。
24.图略,在图中体现的要求是(1)虚象(2)等大(3)等距(4)垂直
25.见答图1
26.(1)缩小的实象;(2)物体处于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象;焦距一
定的凸透镜成实象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等(其它结论合理均可)(3)A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B卷]新课程八年级语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