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的
篇一: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结构
第三章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和结构 1制度类型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概念:是指国家建立单纯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领导全部金融事业的中央银行制度。
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类型。
(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概念:是指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
(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概念: 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概念: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1
三、准中央银行体制
概念:是指国家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四、跨国中央银行体制
概念:是指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2资本结构类型
一、全部股份为国家所有
国有化有两条途径。
历史悠久的中央银行大部分是从商业银行演变而来,其资本最初也为私人所有。在中央银行的长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国家为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认为排除私人资本更有利于为国家整体经(来自:WwW.xltkwJ.cOm 小龙 文档 网: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的)济目标服务,逐步实行国有化。
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掀起了中央银行国有化的高潮。而在这个时期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大多是由国家出资建立的。
二、公私股份混合所有
公私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也可以称为半国有化中央银行。其资本金的一部分为国家所有,另一部分由私人所有,国家持有的股份一般占资本总额的一半以上。
2
在采取这种所有制结构的中央银行体制中,民间股东的权限受到很大限制。但是民间股东不能影响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政策。
三、全部股份私人所有
全部股份私人所有的中央银行实际上是私人银行经政府授权,执行中央银行职能,如:意大利的中央银行意大利银行。
由于中央银行的特殊性,因此,由私人银行执行中央银行职能,也受到某些限制。
四、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由于中央银行获得国家的特别授权执行中央银行职能以后,马上就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和吸收金融机构的准备金存款获得资金来源。因此,作为中央银行有无资本金在其实际业务活动中并不重要。
五、多过共有资本的中央银行
跨国中央银行的资本不为某一国家所独有,而是由跨国中央银行的成员国所共有。 3组织结构
最高权力\------决策权 执行权 监督权
(一)三权统一于一个机构
一般是中央银行的董事会或理事会,既要制定各项政策和方针,又要负责这些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和监督。
特点:决策层次少、权力比较集中等。
3
优点:有利于政策的衔接和一致,便于迅速决策和实施。
缺点:决策、执行和监督缺乏强有力的制衡机制。
(二)三权分立
三权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担,并由其分别行使权力。
决策机构——代表国家发行行政命令
执行机构——通过中央银行业务掌握全国的金融情况
监管机构——执行金融管理纪律
体现了行政、业务和司法的三方面配合。
优点: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和权利的制衡。
缺点:相互协调的效率较低。
(三)三权交叉
中央银行通常设有一个主要的决策机构,除此之外,还设有专门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也有一定的决策权。
4中国人民银行的体制
一、体制
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一元中央银行体制,由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章第十二条的规定,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
篇二:中国人民银行制度类型属于 【 】 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B.二元式中
4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5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中央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术语解释
二、填空题
1(—(1694)—年,历史上最早的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诞生。
2(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机构集中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3(—(英格兰银行)—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史上是个重要的里程碑,世界上一般都认为它是中央银行的始祖。
4(—(货币垄断发行权)—已经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5(—(银行的银行)—这一职能,最能体现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的性质,也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体系核心的基本条件。
三、选择题(含多选、单选)
6
四、问答题
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首先,一些中小银行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其次,银行券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根本属性矛盾。
第三,银行券的兑换必须分别在原发行银行进行。
第四,银行券的流通和支付能力取决于它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
最后,分散发行带来的“货币发行纪律”问题。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票据交换业务越来越繁重。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使资金顺畅流通。
3)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随着银行业务的规模扩大和复杂化,银行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增大,资金调度困难和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经常出现。
因此,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机构集中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4)关于金融业的监督管理问题
由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如果完全依靠行政手段,则不仅扼杀金融市场的创造性和活力,大大降低
7
金融市场效率。
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不得不依靠专门机构来实现。
5)关于向政府融资问题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经常需要从银行获得资金融通。当政府需要巨额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时,个别银行并不能满足政府需要。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机构对政府的收支、资金往来和融资进行专门管理。
2(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看,它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1、业务对象特殊:
中央银行业务对象仅限于政府和金融机构
2、经营目的特殊
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3、中央银行拥有一系列特有的业务权利
如发行货币、代理国库、保管存款准备金、制定金融政策等
(二)从中央银行发挥的作用看,它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关,中央银行的地位具有特殊性
1、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主要是通过特定金融业务进行的
2、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分层次实现的
8
3、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独立性
3(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1发行的银行(1)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
(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
(3)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基本职责
2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
(2)最后贷款人
(3)票据交换和清算
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
(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
(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
(5)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7)金融监管
(8)向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
4(中央银行制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比较这些不同的中央银行制度类型的特点。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分为两种情况:
9
1、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仅有一家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能。
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在一个国家内设立一定数量的地方中央银行,并由地方银行推选代表组成在全国范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机构,从而形成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的中央银行体系。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体制是指某些国家和地区不设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或者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承担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中央银行体制是指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其中有两种情况:
一是没有建立中央银行的数个国家组建一家联合中央银行。
二是联合建立跨国中央银行的各国本来就建立了中央银
10
行。
5(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是指作为中央银行营业基础的资本金是怎样形成的,即中央银行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一)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二)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三)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四)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五)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第二章
一、术语解释
二、填空题
I(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和政府关系问题)—。
2(—(2003年4月)—我国成立了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职能分开。
3(—(德意志银行)—被认为是西方工业国中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中央银行。
4(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各国的—(中央银行)—均处于金融体系核心的位置,是社会信用制度的枢纽。
5(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
11
四、问答题
2(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与信用进行调节和控制,通过金融机构进而影响和干预整个社会经济进程,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
(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金融监督和管理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规范和监督金融机构的设立和业务活动;
二是调控和管理整个金融市场的设置和运行体制。
(三)组织、参与和管理支付清算
中央银行还要通过建立和维护全国金融业的资金清算中心和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来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还向政府和银行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融通、划拨清算、代理业务等方面的金融服务。
3(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
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
实质: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即中央银行在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政府。
12
4(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而不受政府的干预、影响和控制,也就是中央银行具有金融调节方面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
(2)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门,它不可能超过所隶属的整体。
(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是在国家的授权下进行的
(4)特殊情况下中央银行必须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二、填空题
1(各国对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大致可分为一(法定业务权利).(法定业务范围).(法定业务限制)—三个方面。
2(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的管理可分为两个层面,即一(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3(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的资金周转不灵时,提供资金帮助,即要履行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4(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业务和部分会计业务。具体包括:一(收受国库存款).(为国库办理转账).(为国库办理代收税
13
款)—
5(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公开性)—四个原则
6(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主要包括:—(国外存款).(对政府的债权).(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对其他金融公司的债权)—。
三、判断并改错题
1(中央银行对黄金外汇拥有的经营管理权产生了黄金外汇的买卖业务,成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负债项目。(×)
2(中央银行可以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
3(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4(中央银行只要能有效地执行各种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则其经营获利与否无关紧要。(?)
5(当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总额大于负债总额时,若其他对应项目不变,其差额部分通常通过减少货币发行量来弥补。(×)
四、选择题(含多选、单选)
五、问答题
2(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权力有哪些?
1、有权发行货币
2、有权管理货币
14
3、有权发布监管金融机构的命令与规章制度
4、有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的黄金外汇储备。
5、有权经理国库
6、有权对金融业的活动进行统计和调查
7、有权保持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5(简要介绍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关系。
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包括对存款货币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各种贷款、回购等;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包括存款货币银行和非货币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等存款。这两个项目反映了中央银行对金融系统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对应关系,也是一国信贷收支的一部分。
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比负债更具主动性和可控性,因此,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产业务对于货币供应有决定性作用。
六、综合题
1(分析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
从总体上看,最基本的业务活动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需要。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非营利性、流动性、主动性和公开性四个原则。
原因:非营利性:中央银行的地位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金
15
融机构,而是必须以调节经济、稳定全国金融、稳定币值为己任,一切业务都是为此服务的。因此,其业务的盈利与否,不是它所考虑的目标。
流动性:主要是指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存在,不仅向银行提供资金清算服务,依法征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还必须在商业银行的资金周转不灵时,提供资金帮助,即要履行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主动性:主要指资产负债业务需要保持主动性。由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直接与货币供应相联。
公开性:主要指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和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资料。
第四章
一、术语解释
二、填空题
1(存款准备金是由自存准备金、一(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三部分组成。
2(存款准备金是—(存款余额)—与—(存款准备金率)—的乘积。
3(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准备一般由—(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部分构成。
4(发行基金计划是由—(现金投放).(现金回笼).(现金净投放)—三部分组成。
16
5(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由—(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及其他负债业务构成。
三、判断并改错题
1'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若其存款增加,意味着需要现金投放减少或增加回笼;存款的减少则意味着需要增加现钞投放。(×)
2(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取准备金缴存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放款或投资。(?)
3(发行基金是国家尚未发行的货币,而现金则是现实的通用货币。(?)
4(一般说来,当中央银行买进已发行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当中央银行卖出其债券时,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
5(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的同时会形成自身的资产业务。(?)
四、选择题(含多选、单选)
五、问答题
1(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调控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
2、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
3、有利于实施国内的资金清算。
2(中央银行货币发行的原则是什么?
17
(一)垄断发行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
行。
18
范文二: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制度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产生主要是基于13-17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以及货币信用规模逐渐扩大等历史背景所提出的客观要求,最早的中央银行可以追溯至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经过30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实行了中央银行制度。
从组织形态上来看,目前中央银行制度主要有四种类型:(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国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国不单独设立专司央行职能的机构,而是由一家集央行和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大银行取而代之;(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国家在一定区域内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4)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一国设立类似于央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同时授予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央行职能。
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中央银行的功能也日益丰富。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四种功能:(1)金融政策功能,如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2)银行功能,即“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3)金融监督功能,即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管理控制;(4)研究和开发功能,研究功能是指央行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分析研究以供政府参考,开发功能则是央行有义务建立健全一国的金融规则和金融体系。
范文三:中央银行制度
第一章 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经济原因
历史原因:1、商品经济和谁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2、货币关系和
信用关系的普遍化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
需要3、调节资金供求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
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渠道:1、由商业银行转变而来2、由政府出
面直接组建
中央银行制度初创时期(1844-1914年)1、集中垄断货币发行权
成为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内容2、中央银行职能集中表现在服务性职能上。3、中央银行主要由商业银行长期自然演进而来 业务分类:1、银行性业务2、管理性业务 中外资产负债表比较:1、中国人民银行最主要的资产是外汇资产,
其次是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最主要的负债是各类存款,其次是发行货币。2、美国、德国、日本中央银行资产第一位都是有价证券;负债业务中,占第一位的是发行货币。差异原因:1、资产业务(我国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再贴现业务不发达)2、负债业务(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且中国人民银行还具有资金再分配功能,而国外则不具备这种职能) 存款业务:
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的目的与意义1、用于商业银行债权债务清偿
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行时期(1914-1945年)1、新成立的中央
银行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人为设立的。2、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得以完善3、中央银行开始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中央银行制度强化时期(1945至今)1、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
行的重要原则。2、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得以确定。3、中央银行职能不断完善。4、货币政策工具配套运用。5、中央银行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简述中央银行制度深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1、它的产生:是商业
银行长期自然演变的/国家开始推进中央银行的设立/国际合作加强2、货币的发行:垄断发行权/发行制度完善/相对独自行3、职能:服务性/宏观调整/不断完善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性质):发行、银行、政府的银行
综合职能:1、服务职能2、调控职能——调控货币发行量3、监
管职能
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1、一元
式中央银行制度:采取总分行制,是标准意义上的中央银行。2、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三)准中央银行制度(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1、全部资本国有(主要)2、公私混
合持股(公众股东只有分取红利的权利,没有决策权,也不能随意转让)3、私人持股(私人股份不能任意转让,人事权在政府手里)4、无资本金5、资本多国共有(跨国中央银行) 资本所有权是否影响中央银行的性质?不影响。私人持股去决策
权,人事权也在政府手中,中央银行的股东权益均在国家手中 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
(一)权力分配结构:1、权力集中于一个机构(英国、美国、中
国)2、权力机构有多个(德国、日本、法国、瑞士)
(二)分支机构设置:1、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考虑经济、
地域、历史、业务量因素)如美国、英国等。特点:增加独立性、灵活性,体现经济原则。2、按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1998年以前的中国)3、兼顾经济区域和行政区域(日本、德国,现在的中国)一般总行下的分行按经济区域来划分,而分行下的支行等机构按行政区域来划分。
相对独立性的体现:1、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2、中央银行与财政
部门的资金关系3、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权力4、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5、中央银行最高决策机构是否有政府代表参与
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类型 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美国、德国)
2、独立性居中的类型。(英国、日本)3、独立性较弱的类型(意大利、法国)
美国、英国、意大利中央银行理事会成员任期时间长短说明了什
么?: 1、 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任期长短可以看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2、 美国任期14年,英国7年,意大利直接由总统决定,所以美
国最强,英国次之,意大利最弱
第二章 中央银行业务
2、向有问题的银行提供资金3、缴存准备金、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4、经理国库、控制货币供应量,增加宏观调控力度 准备金存款业务:第一准备:现金及法定准备金,也叫现金或主
要准备;第二准备:国债及其他流动性资产,也叫保证准备。 确定存款资金计提的基础:1、确定存款余额:期末时点数额或期
间平均余额2、确定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基期:当期准备金账户制(以当期存款数为计提基础),前期准备金账户制
货币发行原则:1、垄断发行2、有一定的发行准备保证3、弹性
货币供应原则
货币发行准备的构成:1、现金准备:包括黄金、白银、外汇。2、
证券准备:合格的有价证券,一般为政府债券。 发行准备率:
(1)比例准备制度:包括固定比例和弹性比例。弹性比例指当货
币发行使黄金准备低于法定比例时,对超过部分征收发行税。 (2)两级约束制度:在一定限度内不需要准备,超过部分需要全
部或部分准备。英国官方称为“部分准备法”,凯恩斯用语“定额信用发行法”。
(3)边际增量约束制度:货币发行不受具体的准备限制,而是每
年规定一个货币发行的增量。(我国目前使用) (4)最高发行限额制度
货币发行的三个发展阶段:金银准备阶段、保证准备阶段和货币
供应量管理阶段。
中央银行债券(央票)优势:(1)主动性;(2)期限合理流动性
高;(3)调整货币市场利率 问题:(1)紧缩将是暂时的;(2)冲销成本高;(3)对其他债券可能有挤出效应 原因:(1)我国国债业务不发达;(2)巨额顺差的存在
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再贴现与再贷款、证券买卖业务)
再贴现和贷款业务的重要性: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
持的基本方式,是中央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也是央行提供基础货币的重要手段。 (1)再贴现金额 = 票据面额 - 贴息额 (2)再贴现利率:一种是“惩罚性利率” ,一种是“基准利率”。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通过两个途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市场
利率:其一,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可以直接发行或回收货币;其二,中央银行通过买卖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券来影响利率的水平和结构。
第三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体系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
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的特征:宏观性、调节总需求、间接性、长期性
4、最终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工具体:
1、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
务
2、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
场作用控制、优惠利率
3、其他: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控制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稳定物价:也可称为稳定币值。货币政策直接针对的是需求
拉上导致的物价不稳定 (二)充分就业:失业原因:需求方面,并将此预测与已经确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相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差距决定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和操作。
1、原因:第一,存在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二,固定汇率转为
浮动汇率, 2、条件:1)技术设施:收集数据的能力、建模能力和预测能力2)机构独立:中央银行有较高的独立性,避供给方面,结构方面。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解决的是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三)经济增长:原因:社会劳动力的增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投资效率的提高、储蓄的增加。货币政策可以影响资本有机构成和储蓄量。(四)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利率和汇率,直接调节资本与金融项目,间接调节经常项目。(五)金融稳定:金融稳定包括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定。金融稳定是避免货币、金融、经济危机的前提。(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 最终目标之间的统一性和矛盾性:
(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一般来说,二者是统一的。但经济
增长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除了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外,其他二者都与充分就业有一定的矛盾。 (二)币值稳定与充分就业: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
和失业率之间是相互替代的。但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的,通货膨胀并不能降低自然失业率。
(三)币值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及金融稳定:为平衡国际收支可
能牺牲汇率,为稳定金融可能牺牲利率,两者都有可能使币值不稳定。同时中央银行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金融,可能调整货币发行量,更直接影响币值稳定。
(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一般来说,二者是一致的。但
是,当经济衰退时,可能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反过来,为改变国际收支逆差,可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经济衰退。
最终目标的选择:1、单一目标论2、双重目标论3、多重目标论
(5个目标央行都有义务去完成,看某个时段中,哪个放在首位)
第二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
中介指标的选择的标准:1、相关性2、可测性3、可控性 中介指标:(货币供给量、利率、信贷规模、通货膨胀目标区) (一)货币供给量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 + 银行体系中的活期存款
M2 = M1 + 银行体系中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 = M2 +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1、优点:(1)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直接影响经济活动(2)中央
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力较强
2、缺点:1)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不是绝对的,而且存
在一定的时滞2)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复杂,可测性存在问题。 (二)利率
1、优点:1)能直接调节总供求,与经济相关性强。2)中央银行
能够运用政策工具加以直接控制3)数据易收集。
2、缺点1)可测性存在问题。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存在差别2)
可控性存在问题(中央银行仅能控制名义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3)相关性存在问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还取决于货币的利率弹性 (三)信贷规模
1、优点: 1)与最终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在金融市场
发育程度较低的情况下。2)数据易获得3)具有较好的可控性
2、缺点:1)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与最终目标相
关性较弱。2)是一种行政手段,而非经济手段,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3)难以确定合适的贷款规模和结构。
(四)通货膨胀目标区:指货币当局预测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势,
免制定其他名义变量的目标或途径 3)经济结构:非恶性通货膨胀率,取消价格管制,经济对原材料价格和汇率不是太敏感。4)健康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规模要大,制度完善,银行体系稳健。3、优缺点:优点:相关性好,灵活性高。能够实现规则与灵活性的统一。缺点:条件严格,如可控性差,对中央银行独立性及技术手段要求较高 。 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一)准备金:从需求方面看,可分为法定准备和超额准备。从
供给方面看,可分为借入性准备和非借入性准备。 2、优点:1)可控性强2)可测性好
3、缺点:1)存在超额准备,因此可控性不是绝对的2)只反应
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没反应出所有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因此,相关性差。
(二)基础货币:可控性和可测性好,相关性差。 (三)短期利率
蒲尔分析:如果实物部门是相对稳定的,利率将是货币政策中介
指标的最佳选择;如果金融部门是相对稳定的,货币供应量则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最佳选择 从可控性角度分析评价各中介指标:如果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缴纳的准备金增加了,可发放的贷款就减少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加了,要求资金回报率及利率就提高了。
第三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
策、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1、优点:1)对所有存款银行平等的2)对货币供给量有极强的
影响力,力度大,见效快。
2、缺点:1)对银行和经济的振动太大,不适用于日常调整。2)
受各家银行超额准备金数量的影响 再贴现政策:
1、优点:1)发挥最后贷款人功能2)可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
贷结构,有告示(宣示)作用。3)再贴现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影响比较缓和,避免引起经济的巨大波动。
2、缺点:1)告示效应是相对的,有时并不能准确反映出中央银
行货币政策意向。2)影响银行资金成本的不仅仅是再贴现率。再贴现政策效果受市场利率和利润率影响。3)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4)由于再贴现政策有告示作用,所以不宜日常调整。
公开市场业务:(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卖出有价证券,已改变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优点:1)主动性2)作用温和具有灵活性3)可逆转性4)实
施迅速
2、缺点:1)没有告示作用2)需要以较为发达的有价证券市场
为前提,商业银行手中有足够的有价证券。3)速度缓慢 选择性政策工具:1)消费者信用控制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
不动产信用控制4)优惠利率 其他政策工具:
(一)直接信用控制:1、利率控制2、信用配额管理3、流动性
比率管理4、直接干预
(二)间接信用指导:1、道义劝告2、窗口指导
货币政策效果的信息反馈:1、外部效应指标2、内部效应指标
第四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1、中介变量与目标变量1)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直接。2)
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传递更直接。M1是现实的购买力,对物价的影响更直接,M2是一定时期内的全社会总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目标影响更直接。
2、中介变量与操作变量关系: 1)基础货币直接作用于中介变量
M1,进而对M2产生影响。2)存款准备金直接作用于M2,并通过M2对M1发生作用。
3、操作变量与政策工具关系
主要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 (一)凯恩斯学派
1、货币需求函数:流动性偏好理论 货币需求函数:M/P = L1(Y) + L2(i)
社会总需求函数:Y = C(Yd) + I(i,P) + G + NX
假设:1、仅存在债券金融资产2、消费取决于当期收入
2、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M↑→ i↓→ I↑→E↑→ Y↑ 利率传导的不确定性、流动性陷阱、不仅仅存在债券金融资产 (二)货币主义学派
1、货币需求函数: Md / P = f ( Yp, rb - rm, re - rm , πe - rm ) 假设:1、货币也是一种金融资产2、各金融资产相对利率影响投
资决策3、消费取决于永久性收入4、货币需求较为稳定 2、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M → E → Y 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M↑ → E↑ → Y↑ (M
对E的影响不明确,因此,人们称该理论为“黑箱理论” )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 (一)投资支出渠道
1、利率对投资的效应(凯斯恩学派理论)
M↑ → i↓ → I↑ → Y↑
2、托宾的q理论
q = 企业资本的市场价值 / 企业资本的重置成本 M↑ → Pe↑ → q → I↑→ Y↑
3、信贷观点
M↑ →贷款↑ → I↑ → Y↑
4、非对称信息效应 1、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M↑→ Pe↑ → 企业资产净值↑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贷款↑ →I↑ → Y↑ (二)消费支出渠道
1、利率的耐用消费品支出效应:
M↑ → 利率↓ →耐用消费品支出↑ → Y↑ 2、财富效应:M↑ → 股票价格↑ →金融资产价值↑ → 毕生
财富↑ →消费↑ →Y↑ 3、流动性效应:M↑ → 股票价格↑ →金融资产价值↑ → 财
务困难的可能性↓ →耐用消费品支出↑ → Y↑ (三)国际贸易渠道
M↑ → 利率↓物价水平↑ → 汇率↓→ 净出口↑ → Y↑ 制约货币政策传导的因素分析 (一)体制因素:1、货币政策作用机制是以利益诱导为基本特征。
2、其政策效应的有效传递是以具有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的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行为的配合为基础的。
(二)市场因素:1、充分发育的市场(统一完整,包括了所有经
济主体,市场规模足够大) 2、完备的市场体系(包括各类市场)3、规范的市场操作(价格能反应真实信息)
(三)信息因素:1、央行和公众之间的信息非对称2、银行与借
款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3、企业信息披露准确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区别有哪些? 1、当期收入,非永久性收入2、金融资产只有债券,不是多样化
的3、货品和商品不为替代品4、货币的预期收益定为常量 第二节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1、古典宏观经济学
派―经济自由主义 2、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 3、货币主义学派―货币中性论 4、供给学派―政策无效论 5、理性预期学派―政策无效论 6、新凯恩斯主义-价格粘性,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的时滞:指从需要制定政策,到这一政策最终发生作用,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 内部时滞:1、认识时滞2、行动(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1、操作时滞2、市场时滞
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与承诺行动:指政府在当前针对经济状况所
选择的未来的最优政策,在未来时刻需执行时发现,对于其既定的政策目标而言,原先的最优政策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已非最优决策,追求政策效果最优化的政策制定者,必然调整其政策。1、政策制订者有通货膨胀动机。被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不能降低失业率。2、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对公众会产生不可置信因素,为消除这种不可置信因素,只有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相机抉择与单一规则
(一)相机抉择--凯斯恩主义观点:政策制定者根据熨平经济
波动的需要,逆经济波动周期而随时调整其货币供给增长率的选择。依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工资、价格刚性。 (二)单一规则:(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观点)指应该按国民收入
平均可靠率来规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并公开宣布。 2、依据:货币政策中性论、货币政策时滞--“稳定性梦魇” 、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比较:一般来说,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宜采用单一规则,
而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因此,可以采用相机抉择政策。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
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 :1、金融业务创新2、金融组织结构
创新3、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一)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1、削弱了对货币的需求,改
变了货币结构 2、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 (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的主体2、
金融创新加大了货币乘数,增强了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能力3、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增强
(三)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影响:1、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指标
的可测性2、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指标的可控性3、金融创新削弱了中介指标的相关性
(四)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影响:1、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的
作用 2、削弱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3、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
(五)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1、创新使货币政策传导的导
体发生了变化(商业银行 → 非银行金融机构)2、创新增加了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的不确定性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整体影响:有利有弊。1、减弱了中央银行
的货币需求2、金融工具多样化,货币供给诶生性增强、减弱通货膨胀压力3、有利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为直接,而
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影响较为直接。
配合模式:1、双紧、双松政策作用力度强,生效快,但带有较强
的惯性,缺乏弹性,稳定性差。2、一松一紧政策,作用力度较弱,内耗大,但政策效应较稳定,且不带有很大惯性。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指当IS向右移到IS`位置时,总产出没有移至
Y2,而是Y1,因为利率的上升,挤出部分私人投资。所以采
取适应性扩张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使总产出达到Y2。
第五章 货币政策效应实证分析 第一节 反通货膨胀政策效应分析
(一)一般目标:1、治理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找出通货膨胀的成
因。2、反通货膨胀的一般目标:总供求均衡和货币均衡 (二)措施: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紧缩性的收入
政策3、价格管理4、有效供给政策5、指数化政策6、预期引导
西方国家治理措施 :1、稳定的货币供给2、价格管理3、非适应
性政策预期
我国20世纪80-90年代通货膨胀治理措施: 1、收缩再贷款规
模,2、收回省级分行7%的贷款规模调剂权至总行,再贷款只针对专业银行总行。3、利率调节4、加强对基础货币的管理5、将货币供应量首次做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第二节 反通货紧缩政策效应分析
(一)一般目标:刺激总需求、刺激有效供给和保持与经济发展
水平相适应的货币供给量
(二)措施: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3、产
业政策4、价格管理政策
大萧条治理1、各国政府首先忙于解决货币危机。2、美国为了支
持美元,还曾一度提高美元利率3、之后美国开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的通货紧缩及基治理:
(一)紧缩的原因及表现:内部国企改革,外部亚洲金融危机 (二)措施:1、扩大货币供给量2、改善产品供给结构,刺激民
间投资需求3、刺激居民消费,增加国内消费需要4、促进国有企业改革5、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渠道,扩大货币市场容量,提高资金利率6、解决国有独资银行的不良债权 (三)效果分析:1、货币政策对中介变量作用不明显2、更重要
的经济原因
第六章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的含义 :是金融监督和管理的总称。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1、对金融危机的防范2、对市场失灵的补救
3、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低效率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维护金融安全2、保护
知情较少者3、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4、确保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致
(二)原则:1、独立性原则2、依法监管原则3、外部控制和内
部控制相结合的原则4、稳健运行和风险防范原则5、母国和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金融监管的内容:(一)市场准入的监管:某一金融机构有无存在
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1、资本充足性监管2、流动性监管3、业务范围监管4、货款风险控制5、外汇风险管理6、准备金管理7、存款保险管理 (三)市场退出的监管:1、接管2、解散3、撤销4、破产 (四)中央银行对危机银行的处理:1、贷款挽救2、担保3、并购4、设立过渡银行5、设立专门的危机银行处理机构(我国情况:破产、兼并、接管)
金融监管体制 :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力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
度。1、按监管机构的设立划分:单一监管体制(集中)和多元监管体制(分业)。2、根据监管标的之不同:机构性监管、功能性监管、目标性监管。
分业监管的优点:存在竞争,防止出现监管垄断,增进监管效 缺点:不适用金融混业经营及难以跟进金融创新的发展速度。 集中监管的优点:适合金融混业经营与金融创新环境。缺点:有
效性依赖于内部组织结构安排的合理性,否则,集中监管体制也会导致分业监管的一些弊端,产生监管垄断,可能出现监管功能的僵化和官僚化。
机构监管:操作简单,但不能适应金融业务综合化、金融机构集
团化发展的需要。
功能性监管:按业务的功能差异设立相应的金融监管机构制度。
能适应金融业务综合化发展的需要;但当金融业务过多时,会出现过多监管部门,导致监管不协调、不稳定。且职能监管注重金融业务的规划与发展,但在保持金融机构的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 目标监管:按预定的监管目标设立相应的金融监管机构。 可防止
机构性监管所带来的监管空缺,对参与同一种金融活动的所有金融机构实行统一的监管要求和标准。但监管效果取决于监管目标的界定,且多种目标之间的协调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代表:1、集中监管体制 (英国) 2、分业监管体制 (美国,“双
线多头监管体制”)3、一线多头监管体制(日本、法国,我国)4、双峰监管(澳大利亚)
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1、分业监管向集中监管转变2、中央银
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职能出现分离3、金融监管正从以机构监管为主向以功能监管为主转变
之前,我国一直奉行的是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
货币。而现在,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确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是结构性的,一方面第三季度经
济增长率仅7%多,有下行的风险,所以需要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物价和房价依然高企,经济又有通胀的风险,需要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于是,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货币政策调
控逐步由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化。过渡时期共存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贷款规模、再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与再贴现等数种。
一、存款准备金率: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
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上缴;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主比率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促使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达到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作用:1、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2、集中国内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全国的信贷总额和货币供应量。局限性:1、存款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2、它的影响强烈,不能有很大得调整有固定化的趋势3、对各类银行或各地区银行的影响也不一致。调整时,对大银行有利,小银行不利。
二、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
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作用:⒈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增强了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⒉可利用设置票据期限可以完善市场利率结构,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⒊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三、利率政策: 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
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随着利率市场
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范文四:2016金融学(主编韦柳玲-立信会计出版社)二元式的单一中央银行
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结构
二元式的单一中央银行
由三部分构成:
1、联邦级的联邦储备理事会
2、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3、地方级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及其分支机构
1、联邦储备理事会:
是联邦储备系统的最高决策当局。共有7名理事组成。理事由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任命,任期为14年,期满后不再连任,并且任期相互错开。
每一届总统,在其任命气内只能更换两名理事;总统可以在7名理事中任命1名理事会主席,任期4年,但可以连任。
联邦储备理事会的职能: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整贴现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 2、公开市场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12名委员组成,其中包括7名联邦储备理事会理事,5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 3、地方级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
由9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来管理,董事共分三类,每类三名。
A、类董事由会员银行推选产生。
B、类董事通常由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向会员推荐。
C、类由联邦储备理事会任命,且分别担任董事会主席和副主席。
联邦储备银行的职能:
对会员银行进行日常检查;审批某些银行合并的申请;支票的清算;收回被损坏的旧钞,发行新钞;此外,在联邦储备理事会批准的情况下设定自己的贴现率。 三、中国人民银行的结构:
属于一元式的单一中央银行制,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其分支机构组成。 组织结构图:
第四节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实际上是指中央银行作为主管国家货币政策垄断货币发行的机构,究竟应该在多大程度上独立于最高行政机构的意志。
一、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争论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如果中央银行要是丧失了独立性,往往会沦为政府弥补预算赤字的工具。因为政府关注眼前利益,迫于各种利益集团的压力,政府就可能滥伐钞票造成通货膨胀。
所以支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理由是:有了足够的独立性就能更好地维持货币的稳定,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
反对者认为: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是一个统一的经济整体,都应该由最高的行政首脑来控制进行,货币政策必须和财政政策有效地配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通过事实和经验来看,似乎经验证据是赞同赋予中央银行一定独立性的,因为经济学家研究发现,中央银行独立性越高的国家货币稳定程度越高。
二、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具体内容:
主要包括:1)中央银行自有资本的所有权;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总裁及理事的任命;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资金关系;5)中央银行决策机构中是否有政府的代
1
表等等。
1、中央银行自有资本所有权的三种形式:
1)全部由国家所有,也就是国有化中央银行。2)公私股份混合所有。例如,日本、比利时等
3)完全由私人股东持有中央银行的股权。例如,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
1)独立性最强的形式是中央银行直属于国会。
2)中央银行从属于财政部。(这种情况独立性较低)
3)财政部与中央银行是平级单位,直接受政府领导。
3、中央银行总裁与理事的任命:
政府一般拥有任命权或提名权,这是政府对中央银行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国家,政府的这项权力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例如美国。
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的资金关系:
这是中央银行能否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关键,是中央银行独立性高低的具体体现。 5、中央银行决策机构中是否有政府的代表:
这是中央银行独立性高低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一般认为,美国、德国等国是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强的国家;英国、日本等国次之;意大利和前苏联、东欧等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小。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还处于改革之中。
本讲内容结束
下面对以前所学内容进行一下简单回顾。
作业题:教材291页1、3、4、6题
第三部分 货币理论及货币政策
第十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存款创造原理
一、存款创造的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
2、部分现金提取
二、多倍存款扩张:最简单的情形
假定前提条件:
首先,假定支票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20%
1)假定银行不持有任何超额准备金。2)假定没有现金从银行系统中漏出。 3)假定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的转化。
例:某人将向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权所得的1000元现金以支票存款形式存入A银行,则A银行T形账户表示为:
A银行
资产 负债
2
准备金 +1000 支票存款 +1000
由于法定准备金率为20%,且无超额准备金。假定A银行发放800元贷款则:
A银行
资产 负债
准备金 +200 支票存款 +1000
贷款 +800
根据20%的法定准备金率,且无超额准备金的假设,则B银行T形账户可表示为:
B银行
资产 负债
-----------------------------------------------------
准备金 +160 支票存款 +800
贷款 +640
假定B银行贷放出去的640元最终被以支票存款的形式存入C银行,则C银行的T形账户
为:
C银行
资产 负债
----------------------------------------------------------------------
准备金 +640 | 支票存款 +640
表10、1 存款创造
银行 支票存款 贷款 准备金
增加额 增加额 增加额
A 1000 800 200 B 800 640 160 C 640 512 128
整个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增加额为:
3
反过来,在相同的条件下,银行的准备金初始减少1000元,经过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整个
银行系统的支票存款额将减少5000元。这就是多倍存款收缩。
4
范文五: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篇一:单一中央银行制度的具体形式有( ) A.一元式B.二元式C.多元式D.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
1
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二: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客观必要性
18—19世纪产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银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来解决:
– 银行券的发行问题,分散发行造成的混乱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客观要求由享有较高信誉的大银行集中统一发行
\
2
– 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解决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 最后贷款人问题,在商业银行资金调度不灵,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作为众多银行的后盾,提供资金支持
– 金融监管问题,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经济动荡,客观要求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超越所有金融企业之上的专门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1.形成阶段
– 英格兰银行,1844年取得集中发行货币和管理准备金的特权,1854年成为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担负最后贷款人角色
– 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年改造为国家银行,1897年独占货币发行权
– 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垄断货币发行权并,1870’年完成向中央银行过渡
–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
2. 发展阶段
– 1920、1922年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国际会议要求尚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
– 中央银行有更大的独立性,大多数国家都从法律上确认
3
中央银行的超然地位
3. 加强阶段
– 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在组织结构上逐步实现国有化,1945、1946年法兰西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后实现国有化
–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新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任务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稳定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 一元式(unit),一国国内只建立一家中央银行,实行总分制,大多数国家属于这种体制
– 二元式(dual),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职权
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不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的体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
4
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香港金融管理局
(四)中国人民银行
– 1948.12---1983.9,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 1983.10---1998.10,单一中央制度 (行政区划)
– 1998.11----现在,单一中央制度 (经济区划)
–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2003年修订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分业与混业并存
– 20世纪30年代开始分业与混业并存:1933年美国通过了《Glass-Steagall Act》,银行分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分离
– 德国、瑞士和北欧国家继续保持混业经营,理由是业务多样化可以吸引客户、了解客户、增加利润、分散风险
2、美日等国的转向
? 20世纪70年代
以来,全能化、综合化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流
? 1998年日本颁布《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称为金融Big bang)允许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业务
? 1999年10月,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相互渗透
5
3、混业经营模式
? 一家银行开展信贷、保险、投资、信托等业务
? 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不同金融业务的公司
(二)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突破金融业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创新与变革
2.避免风险的创新
– 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可变利率存单、抵押契约、可变利率贷款
– 开发金融工具远期市场,发展金融期货
– 开发债务工具期权市场
3.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 自动转账制度ATS,避开了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的规定
– 可转让支付命令NOW,储蓄账户可以开出具有支票功能但名称不是支票的支付命令
–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避开了利率上限的规定
– 吸收欧洲美元、回购协议来规避准备金要求
4.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
– 结算、清算系统和支付系统创新
– 为复杂金融工具提供技术保障
6
– 使金融市场一体化
(三)网络银行
1.网络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2.网络银行的类型
– 纯网络银行,只有一个站点和办公地址,无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1995年10月18日美国亚特兰大成立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
– 分支型网络银行,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
3.网络银行的特征:方便快捷成本低拓宽服务领域客户导向型营销
4.网络银行发展的障碍:安全问题法律规范问题
(四)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1. 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2. 经营管理理论: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3.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初60年代前)
– 商业贷款理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贷款应有自偿性,应发放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贷款
– 可转换理论:为保持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
7
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 预期收入理论:一笔好的贷款应以借款人未来收入或现金流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
5.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
– 通过负债业务创新,主动吸引客户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并根据资金业务需要调整或组织负债,使负债适应资产业务的需要,负债管理有效,就无须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 负债管理为银行业务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但存在一定的缺陷:提高了融资成本、增加了经营风险、不利于稳健经营
6.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
– 从资产负债两方面预测流动性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寻找满足流动性的途径
– 重视对流动性资产和易变性负债之间缺口的分析以及贷款增长额与存款增长额之间差距的分析监控日常流动性头寸,保持随时调节、安排头寸的能力
– 管理手段: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
(五)不良债权
1.不良债权,也称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在我国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
– 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能够足额还本付息
8
– 关注类,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 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造成一部分损失–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六)存款保险制度
1.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凡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需按照吸收存款数额和规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一旦存款机构破产,保险公司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1933年美国组建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2.组织形式
? 官方建立的保险机构:美国英国加拿大
? 官方与银行界共同组建的存款保险机构:日本比利时等
? 官方支持下银行同业组建的保险机构:德国法国荷兰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加油~
篇三:中央银行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经济发行: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的
9
货币发行量,货币的投放必须适应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增长的需要,既避免过多发行,又确保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
2(二元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度中的一种,是指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力。
3(基础货币:又叫高能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水平,从而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1(跨国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即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国家的中央银行。
2(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相互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都由中央银行办理。
3(皮尔条例:是指1844年,由英国首相皮尔主持通过的特许条例,史称皮尔条例。主要内容包括:
(1)不再产生新的发行银行;(2)英格兰银行内部分为银行部和发行部;(3)规定英格兰银行的信用发行限额暂定为1400万元。《皮尔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只能奠定了基础。
10
4(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中到实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即如何通过货币政策各种措施的实施,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1(奥肯法则:由奥肯发现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之差和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的负相关的经验关系。
2(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来发放和回笼货币,以此来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宏观经济的行为。
3(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和回收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4(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以固定汇率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
1(复合中央银行制:集中央银行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业务和职能于一身的体制。
2(存款保险制度: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防止银行恐慌事件,由政府或者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出资设立,由存款机构、存款人或者双方共同负担保费,对小额存款提供保险的一种制度。
3(货币扩张系数:即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与基础
11
货币的比值。
4(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中扣除法定准备金之后的剩余部分,也称剩余准备金或业务备付金。
1(认识时滞: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政策制定当局通过分析物价、利率、投资等实际经济量的变动,认识到是否采取行动所花费的时间。
2(骆驼银行评价体系:1978年以后,联邦储备系统制定―统一签定法‖,统一了对商业银行的检查标准,并进一步使自有资本是否充足、资产质量的好坏、经营管理能力、盈利的数量和质量、资产流动性等五项指标数量化,逐渐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规范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综合等级评级体系。
3(跨国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即
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
4(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利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同时满足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的制度。
1(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取现金和转账结算的要求而持有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
12
的存款。
2(骆驼评级体系:美国银行评级制度的简称。该制度主要从资本充足状况、资产质量、管理水平、收益状况和流动性等五个方面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因为这五个方面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分别是C、A、M、E、L而得名。
3(跨国中央银行: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建立的中央银行。这类中央银行发行联盟内统一的货币,制定统一的货币政策。
4(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等来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答对给分,打错扣分,不答不给分)
1(以集中发行钞票作为衡量中央银行成立的标志,最早的中央银行应是瑞典银行。(×)
2(比尔条例是由英格兰银行总裁比尔主持通过的。(×)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越大,货币乘数就越小。(?)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促进程度。(?)
5(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中,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频繁。(?)
1(金融监管是先于中央银行制度而出现的。(?)
13
2(金融统计三级汇总的第一级是将中央银行概览和特定存款机构概览合并形成货币概览。(×)
3(从货币政策的―死角约束‖来看,存在着一系列曾经试图通过货币信贷政策解决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结构问题是其表现之一。(?)
4(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体现了货币发行的信用保证原则。(×)
5(联邦储备委员会是美国的中央银行。(?)
1(瑞典银行成立于1656年,是中央银行的始祖。(×)
2(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核心内容包括汇率政策、利率政策和准备金政策的协调。(×)
3(中央银行清算业务源于其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4(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的调整主要由货币政策来完成。(×)
5(一般而言,经济和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货币政策职能和金融监管职能越趋于分离。(?)
1(人民银行只能持有和管理外汇储备,不能经营外汇买卖。(×)
2(区域性货币联盟和跨国型中央银行只会在不发达地区出现。(×)
3(人民银行不能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
4(各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对象是金融债券。(×)
14
5(凯恩斯学派更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1(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及其完善程度,是一个国家货币作用制度和银行体系发展与完善的标志。(?)
2(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体现了货币发行的经济发行原则(×)
3(我国中央银行设立的发行基金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保管的尚未进入流通领域人民币票卷,它不是货币,不代表任何价值。(?)
4(货币政策的充分就业目标通俗的解释就是不能有人失业。(×)
5(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具体形态。(?)
1( 菲利普斯曲线解释的是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目前人民银行在北京和重庆设有营业管理部,而其余各省(市,区)设有分行。(×)
3(早期的中央银行都不是纯粹的中央银行。(?)
4(货币购买力指数是物价指数的的倒数。(?)
5(托宾主张以股权收益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5
1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