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语文的美丽与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的美丽与魅力
作者:赵燕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07期
摘要:语文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文章通过对几位名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评价语进行分析,体现出教师评价语的引导美、点拨美、诗意美、互评美、幽默美,突出语文的美丽与魅力。
关键词:语文; 评价语; 魅力; 美丽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50-02
语文的美丽与魅力无处不在,就汉字本身而言它的音形意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文化宝藏,是中华文化之根; 就文章而言包含着作者满腹的心绪和情感,是中华文化之本; 对一名语文老师而言那一本本教材是施展其美丽与魅力的法宝。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也是语文美丽与魅力的精华。如何使用课堂评价语,为学生在疑难处“雪中送炭”,在关键处“点石成金”,高潮处“推波助澜”便是值得探讨与关注的。
一、引导美,展评价语无形之魅力
王崧舟老师说:“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的坚固支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语文教师的人性; 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语文教师的灵性; 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语文教师的活性; 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语文教师的诗性。”①是的,正是由于王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使得他课堂上的评价语都是如此润物细无声。如他在执教《枫桥夜泊》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当上课伊始,老师让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老师开始在在巡视中插话“这个同学在一边读一边划,这说明他已经把感觉落到诗上了。”学生开始勾画了,这时老师继续引导“有些同学不仅划了而且写了,说明他又有了自己新的想法”。
这是多么巧妙、多么自然的学法指导。也许在这之中有学生并没有动笔勾画,有学生也并未意识到要进行批注,但经过王老师的不经意引导,几乎所有学生都动笔勾画起来。可想评价语并不是要求老师的评价语有多么的优美,而在于老师的语言是不经意,但又处处布满玄机。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也许对于学生来说; 一切优美的、含义深刻的教学用语皆情语!正是老师这巧妙而又自然的设计,才有了学生对学习方法更好的掌握,语文课堂也才充满了人性美!
二、点拨美,显评价语巧妙之魅力
老师的循循善诱是引导学生由错误走向正确的重要导向。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
范文二:修辞的美丽与魅力
修辞的美丽与魅力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词修辞艺术管窥
韩佳蔚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8003)
2007年2月26日晚7时54分,亿万中国观众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仪式在央视举行。在又一个“感动中国”的时刻,9位个人和1个群体获褥“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称号。英雄的事迹催人泪下,颁奖仪式取得了“感动中国”的震撼效果。颁奖词是整个仪式的聚焦点,也是颁奖仪式中最能够“感动”人心之所在。颁奖词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感动”效应,源自诸多因素,而运用修辞技巧、精心锤炼词语则是其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倾听颁奖仪式的话语表达。观众不仅被颁奖词的文化诉求所“感动”.而且被它纯熟凝练、精致优美的语言所震撼。颁奖词不仅承载了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而且承载了一种美丽而充满魅力的汉语叙述方式。
一、运甩比喻修辞,使语言形象生动。准确凝练颁奖词中每个词语的选择,每个话语的组合都经 过千锤百炼,作者努力寻找话语表达中“最恰当”的方式,而比喻作为民族语言中最习用的修辞方式,在颁奖词的话语叙述中创造了感动人心的艺术佳境。
在颁奖仪式上,有一个特殊的受奖团体,即“微尘”。“微尘”并非人名或单位名称,而是一个无组织的、自发的爱心捐赠群体的自我命名,是青岛市民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事实上,当青岛市民选择“微尘”作为爱心捐赠署名时,就已经运用比喻修辞创造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文化符号。
颁奖词抓住这一大众创造的文化符号,阐释其比
喻修辞的文化意蕴:“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把捐赠者比喻为~粒“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的“尘土”。“尘土”的确是最平凡的和最卑微的。但它却在平凡和卑微中实现了生命价值的非凡与崇高。“微尘”是比喻的喻体,爱心捐赠者群体是比喻的本体:喻体外在形象的“小”和“平凡”,反衬出本体精神境界之阔大与非凡。
再如给“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的丁晓兵的颁奖词也用了巧妙的比喻:“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
动,在士兵心中蔓延。”把英雄比喻为“号角”。因为英
雄来自军旅。而“号角”正是军旅生活的象征和标志,所以喻体的选择贴切自然.在特定语境下,“号角”成为蕴涵丰富的文化符号。表征了人民战士的奋斗精神和理想与激情。这个巧妙贴切的比喻出现在颁奖词的结尾,在思想表达和情感渲染上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
二、多用精心锤炼的整旬。又能整散结合,产生错
88
万
方数据综变化之美感
整句是形式整齐的句子,所谓形式整齐,可以是一
组短语,也可以是一组句子。整句中各句的结构相同或相近.句式排列基本整齐。散句是形式参差不齐的句子。颁奖词中存在大量经过锤炼的整句,最多见的是对
偶句式。
对丁晓兵的颁奖词写道:“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j能说有骨有节。”这些句子全是整齐的对偶句式。“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是五字句的对偶;“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是八字句的对偶:“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是较宽松的卜字句对偶。这段话全是整旬,但三组对偶句又长短不齐,参差错综,是整中有变。整齐产生和谐。但如果全部是长短和结构完全一致的整句,又显得呆板凝滞而缺乏变化之美。因此这段颁奖词虽连用三组对偶句,但三组对偶句长短不齐,结构不同。在整齐中求得_i『变化和生动。
获奖人物叶笃正是中科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颁奖词写道:“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其中“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与“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是对偶的整句,“笑揽风云动”与“睥睨大国轻“也是对偶的整句。这两组整旬的中间则是散句。旬式选择做到了整散结合,长短句结合,给人以参差错综的美感:
给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是:“智者乐,仁者寿,长者
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
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段颁奖词使用文献语句和成语,风格凝练典雅。从旬式选择看,作者对语言进行了精心锤炼.多使用整句,又能整散结合。其中“智者乐,仁者寿”是整齐的三字句短句对偶.但第三句“长者随心所欲”则是变化的长句。下而的“红衣少年”与“白发先生”、“言有物”与“行有格”、“贫贱不移”与“宠辱不惊”都是整句。但从全篇看,这些整句之间有长短变化,结构变化,在整齐中求变,在变化中求整,整齐带来了和谐之美.变化产生了错综之美。
三、大量使用文献语句和成语。呈现出古朴典雅的
修辞风格
颁奖词的语言是经过精心锤炼的文学语言,在语言锤炼过程中,积极汲取民族传统的表述方式,创造性
地化用文献语句,使话语呈现出古朴典雅的修辞风格。
给霍英东的颁奖词写道:“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其
奖人物孔祥瑞是个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但他有150x页.
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的经济效益。颁奖词写道:
叁盟竺:鲨翟
中的“生于忧患”、“自强不息”、“逝于安乐”皆化用文献语句。
“生于忧患”和“逝于安乐”出自《孟子?告子》:“舜
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
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
“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巾流砥柱。”成语“中流砥柱”的字面涵义并不指向人类.但它在社会的约定成俗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事物”。颁奖词作者认为,这个“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就是国家和社会的“中流砥柱”一作者选择最恰当的
成语,也选择了最精彩的表述。
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在化用经典名句的同时,也
大量使用成语。如“随心所欲”、“十年寒窗”、“良知璞
玉”、“一介布衣”、“贫贱不移”、“宠辱不惊”等,整个颁
奖词用古书锦句和成语交织而成,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尽在言辞之间。
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大量的事实论证和道理推论后。孟子得出如下结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观点是:人只有经历困苦的磨练,才能成大器;国家有忧患意识才可以无忧患。颁奖词化用古代圣贤话语及其思想,来评价霍英东先生在忧患中奋斗崛起,取得人生成功的传奇经历。
颁奖词结尾写道:“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颁奖词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霍先生是一个事业通达的成功者.但他之
所以“感动中国”并不是因为他事业成功.而是他在获
成语是汉语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汉语词汇家族中最富有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的成员。颁奖词中大量使用成语,不仅可以使语言准确、形象、生动,而且使语言产生了丰富的文化蕴涵和古朴凝重的色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修辞和锤炼词语的优良传统。《礼记?表记》记载:“子日:“睛欲信,辞欲巧。”’孔子认为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应该信实诚挚.而负载
思想的言辞应该追求精美巧妙.因为“言之无文,行而不
得财富后不忘回馈社会.报效祖国和家乡人民。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
乡捐赠最多的富豪。所以他的确是一个“达则兼济天
下”的入。
大量使用成语是颁奖词词语选择的突出特色。获
远”。孑L子十分赞赏郑国人制定外交辞令时对文辞的千锤百炼:“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我们可以推想,颁奖词也正因为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才成为有“文”之言,才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感动中国”的力量。从颁奖词我们不仅感受到英雄事迹带给我们的“感动”.而且感受到成功的汉语修辞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上接第94页)书中通过大量的细节和事例剖析了作者把这种双重性贯穿于整本书中.充分体现了
日本文化的基本特征,道出了这既是大和民族的民族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是静如处子,讲究礼仪的“菊花”精神:二是野蛮尚武,崇尚侵略扩张,甚至
不乏残忍的“刀”之武士道精神。
日本人对战争的看法.口本人的“情义”、负恩观、
性格——国民性,又找到了日本人的文化精神,、
四、写作手法具有了象征人类学的意向
本书书名为《菊与刀》,作者意图用象征日本皇室
道德观、自我修养。对儿童的教育等,这些单项行为共同构筑了日本人的双重性格模式,爱美而义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忠贞而又叛变,勇敢而又怯懦。如“情义”,是所有阶级共同的道德,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西方人议论日本人的忠诚,但是并不了解“情义”的本质,“不仅是忠诚,在特定条件下
它也要求背叛”。:,j口1l≈天皇是日本国家神道的核心,军国
的家徽——菊花和象征武士文化——刀.来象征日本
人的矛盾性格和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作者采用的结构主义写法,同时具有了象征人类学的意向。主要采用文献搜集、深度访谈、本位与客位相结合,还运用了书中最典型的比较研究法。如日本人的某些观念与亚洲人(中国人、印度人)进行比较.与西方人特别是与美国人进行对比,得出了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日本人的“耻
感文化”是有别于西方的“罪感文化”。
分子利用人们对天皇的绝对忠诚.号召所属官兵“报陛
下的仁慈”,:1]O'-z2)在战争中逐岛拼死作战,“为天皇而献
身”。m㈣但是这种天皇的绝对忠诚是把双刃剑,只要天
皇一声下令,日本人会毫不犹豫战斗至死。同样,只要
天皇投降.日本人就会老老实实承认战败,停止战斗,接受占领,忠心于“让陛下安心”。Ⅲ㈣战俘和人民在战败后180度的转变,美国人难以理解而且根本做不到。“情义”有其光明面和黑暗面。日本人生活中的取暖、睡觉、吃饭甚至肉体的享受都具有双重性。日本幼儿在小
时候其自我得到助长.可以为所欲为,不知羞耻。然而
《菊与刀》出版至今已60年了,它已成为人类学的一本经典著作。作者的研究方法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对人类学理论的一种成功的验证,也是一个人类学家对民族文化行为所采取的一种富有现实性的个案分析态度的经典尝试。日本学者川岛武宜评价此书,认为书中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全貌.认为该书对日本人来说“仍是一本颇具
教训的书”。
参考文献:
[1][美]鲁思?本尼迫克特著.吕万和,熊达云,王智新译.菊与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9
到了八、九岁,孩子便受到真正的排斥、打击,必须逐渐学会“自重”和“对社会的情义、对名分的情义”,过着非常明显的成人礼仪式的生活。
万方数据
修辞的美丽与魅力——"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词修辞艺术管窥
作者:韩佳蔚
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8003刊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007,(17)被引用次数:
0次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wjzl200717041.aspx
授权使用:天津大学(tjsg04),授权号:598e32b7-0639-4200-acef-9ed000ad0bdf
下载时间:2011年4月25日
范文三:女人的美丽与魅力
女人的美丽与魅力
美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态,美的东西很多,需要女人们去发现,去认识。美是一种潮流,一种时尚,追赶潮流的人总会走在新的潮流中,在人们标新意识的推动下,新的时尚潮流不断地变化和循环着,为此,让人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我认为悦目、健康、有知性的美是最美的,而这种美每一个女人都是可以获得的。“魅力”与“美丽”多为同音词组,一般情况下,美丽多指外形,而魅力却是一种内在的品格,如影随形、含而不露。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够一眼看见光彩照人的“美丽”,而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虽然能感觉到某个人身上强烈散发出女性的“魅力”,却不能直接看见那些“魅力”究竟是什么。那种看不见说不出的“魅力”其实才是真正的“美丽”,
美丽的女人,不一定就是有魅力的女人。
有魅力的女人,其实真不一定个个美丽。
?“美丽”与“魅力”的根本差别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做女人的都有关心着的两个永恒的“课题”。而男人们理想中的女人,永远都是既美丽而又充满魅力。
美丽和魅力,真是我们女人心中永远的痛和梦。痛并梦着。
现代生活,早已拼弃了以前的审美规范的完美女性标准。事实上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女性。现代审美标准正在发生变化,个性比美貌更吸引人,这说明年轻人的崇拜偶像不是盲目产生的,必然有其选择的必然性在内。
当今物质女人,消费女人,巨额资金打造的人工美女,只活在她的美丽中被人欣赏,岁月流逝看着美丽的身体一天天衰老萎靡下去,没有比美丽的消逝更让人心碎。如此的美丽是一种残酷。
如果说美丽的女人人是天生的,那么魅力女人,却凭借后天修炼而成。行为举止,言谈言辞,神情心态,才是女人的秘密武器。若是心中有一份恒久悲悯的大爱,若是心里有一股坦荡善良的真气,我想,那应当是魅力女人的最基本的底色罢.虚情和妖媚或许有蛊惑一时的魅力,终究是没有依托和支撑的.
.
拥有丰富知识却不解风情的女人没有魅力,叱咤风云而不懂得情调的女人没有魅力.魅力是女人的综合指数,是从女人的身体内部和心的深处自然而然涌动、喷发、流露出来的一种气韵。
魅力女人,将健康地老去、优雅地老去,她的心,甚至永远不才能,并越来越有魅力。
魅力是一种复合的美,是一种通过后天的努力与修炼达成的美,它不仅不会随岁月的改变而消失,反而会在岁月的打磨之中日臻香醇久远,散发出与生命同在的永恒气息.惟有魅力,而不是漂亮和美丽,才是长久的,是每一个女人可以采取并获得的.
范文四:论英语“大词”的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英语 “ 大词 ” 的魅力
作者:罗涛
来源:《科教创新》 2013年第 01期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 01-0046-01
摘要: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对学习的 热情也忽高忽低,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多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吸 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过程就会多姿多彩,教学目的就会容易达 到。
1、大词的定义与特点
所谓大词(big word)是一种俗称,是相对于小词而言的,它泛指英语中多音节长词,难 词,生僻词,多体现为正式词语,文雅词汇或带有专业性的术语。大词的特点是书卷气非常 浓,有一种源自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慢慢沉淀,似乎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高贵的气质。多来 源于希腊拉丁语法语词汇。撒克逊词则朴素亲切,发语词较正式,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汇则构成 了英语中的大词,带有很浓的书卷气 [1]。
2、大词的魅力(使用效果)
2.1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通常在外交或正式演讲场合,为了显示其庄重肃穆之感,演说文体一般都采用较为正式的 文体,因此大词的运用必不可少的。运用这些长词难词正式词汇,虽然会增加语言的难度,却 使语言更为正式、更显稳重,给人以信服感。如美国第 35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有如此 一句, We dare not tempt them with weakness, for only when our arms are sufficient beyond
doubt , can we be certain beyond doubt, that they will never be employed. 这句话的最后一个词 employed ,其原型 employ 一词源自 Middle English的 emploien ,另一说是源自 Old French 的 emploier ,是典型的大词,假如说用生活中经常用的小词 “used” 取代大词 “employed” ,总统就职 演说的庄重肃穆之感必然将瞬间消失,也难以具有如此强的感染力。
2.2表达更加精确具体
大词不同于小词的另一个表现是,大词多传递具体意义,而小词则多传达一般意义。大多 数的学生爱用一般性词汇,如表达 “ 走路 ” 就知道用 “walk” , 而不懂得用些更加变化的又形象的 stride , stagger, stalk, stride, prance, ramble, trudge , meander , lounge 更生动地描述走 路的步态。 “ 好人 ” 就一律是 “a good man” ,却不懂得用些更加具体形象的描写人物如何好的形 容词,如 kind , honest , upright , generous , sympathetic , warm-hearted , selfless , brave , honorable , agreeable 等; “ 房子 ” 就只会说 “house” ,而不会用 mansion , villa , cottage ,
范文五:论英语“大词”的魅力
论英语“大词”的魅力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 01-0046-01
摘要: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 情绪波动较大,对学习的热情也忽高忽低,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的教 学中多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吸引他们的学习 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过程就会多姿多彩,教学目的 就会容易达到。
1、大词的定义与特点
所谓大词(big word)是一种俗称,是相对于小词而言的,它泛 指英语中多音节长词,难词,生僻词,多体现为正式词语,文雅词 汇或带有专业性的术语。大词的特点是书卷气非常浓,有一种源自 悠久历史文化传统,慢慢沉淀,似乎与生俱来,挥之不去的高贵的 气质。多来源于希腊拉丁语法语词汇。撒克逊词则朴素亲切,发语 词较正式,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汇则构成了英语中的大词,带有很浓 的书卷气 [1]。
2、大词的魅力(使用效果)
2.1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通常在外交或正式演讲场合,为了显示其庄重肃穆之感,演说文 体一般都采用较为正式的文体,因此大词的运用必不可少的。运用 这些长词难词正式词汇,虽然会增加语言的难度,却使语言更为正 式、更显稳重,给人以信服感。如美国第 35任总统肯尼迪在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