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医特色诊疗设备
1. 针刺手法治疗仪
2. 玉玄针法治疗仪
3. 远红外线按摩理疗仪
4. 经络导平治疗仪
5. 光电治疗仪
6. 按时超声波治疗仪
7. 多功能艾灸仪
8. 智能通络治疗仪
9.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10. 微波治疗仪
11. 电子经络治疗仪
12. 软组织伤痛治疗仪
13. 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
14. 医用智能汽疗仪
15. 腿浴治疗器
16. 免疫治疗系统
17. 结肠透析机
18. 超声雾化熏洗仪
19. 智能型中药熏蒸汽控治疗仪
20. 体腔热灌注治疗以
21. 智能肛周熏洗治疗仪
康怡艾炙治疗仪 深圳市金帆科技有限公司
集传统的艾炙原理与现代电子、磁疗、脉冲理疗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在主机控制下对艾绒加热,使艾的有效成份和磁力线直接作用于人体多个穴位,直接刺激、抑制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内脏组织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温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瘀散结,调整经络脏腑、扶正驱邪,达到治疗。 御健多功能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机MTZ-M型
对神经系统有综合效应 ,镇痛锻炼骨骼肌,对局部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 ,,对人体细胞具有刺激作用,20个治疗处方,,适应症:坐骨神经痛、神经炎、神经根炎、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性头痛、扭伤、挫伤、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腰间盘膨出、腱鞘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变性关节病(颈椎病、腰锥病、骨关节炎)、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便秘、附件炎、盆腔炎。
三洲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器仪 上海三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除保留了中药熏蒸主要靠热疗和药疗以外,还具有氧疗、电疗、浪涌压力和药物按摩6种治疗手段的协同作用;用功能齐全,在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中药配方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治疗范围广。
电脑偏瘫治疗机(标准配置) (偏瘫综合治疗器)
99种处方,以多波形叠加、多种输出模式、红外自控及专用通络液药物导入作用于穴位上,达到和针炙、按摩、热敷、热疗、药物导入相同的治疗效果。对治疗脑中风、脑外伤引起的偏瘫、面瘫、截瘫及综合后遗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特定电磁波治疗仪
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 上海三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洲智能中药熏蒸除保留了中药熏蒸主要靠热疗和药疗以外,还具有氧疗、电疗、浪涌压力和药物按摩6种治疗手段的协同作用
范文二: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火针疗法 26:22
简介: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火针疗法,中国医学宝库~ 会员:cjdxdoujun 发布:2010-10-28 播放:33,515
中医泄淤疗法视频 01:26 简介:不打针,不吃药,花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通过微创手术,把身体内几十年的血毒清理干净。 会员:inter605 发布:2011-03-11 播放:1,703
踩跷疗法.推拿.按摩.矫正.脊椎.经络.中医.医学.传统.整复.酸痛.治疗.手法.脚 52:58 简介:踩蹺療法.推拿.按摩.矯正.脊椎.經絡.中醫.醫學.傳統.整復.酸痛.治療.手法.腳法.自然療法.生 会员:jiankangrenshe 发布:2008-05-11 播放:97,183
背部及全身刮痧中医美容疗法 41:44 会员:zgc44417 发布:2011-03-05 播放:2,189
背部刮痧手法 104
养生之道(拔罐中医理疗法) 625
耳烛美容背部按摩手法 1,194
如何给上背部的刮痧方法 338,920
最新背部刮痧1 1,894,598
1
【全身按摩】之背部按摩 507,279
马立昌老师-刺血疗法20100530
中医刮痧-全息刮痧疗法 01:08:11 简介:张秀勤 中医 刮痧 养生 保健 治病 会员:hgx123123 发布:2009-09-25 播放:213,237
农科健康超市 济南中医不孕不育医院通调孕子疗法 05:31 简介:通调孕子疗法体系是以中医治疗不孕不育理论为依据,承传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整体观和八纲辩证论治法,以阴阳学 会员:jnzybyby 发布:3个月前 播放:14
寻医不如自医1—前列腺炎的中医疗法 16:49 简介:自己的病自己治…… 会员:xjr1952 发布:2010-11-11 播放:2,484
养生之道(拔罐中医理疗法) 24:19
会员:lsy8581869 发布:1个月前 播放:625
中华中医药学会脐灸疗法演示 05:03 简介:中华中医药学会脐灸疗法演示 会员:hgh727998517 发布:2个月前 播放:313
中医按摩大全-刮痧疗法 51:51 简介:张秀勤 中医 刮痧 养生 保健 治病 会员:hgx123123 发布:2009-09-25 播放:106,447
中医拔罐疗法 24:19 简介:中医拔罐疗法 会员:cckzhj 发布:2008-10-08 播放:234,796
2
肾病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02:25 简介:治疗肾病应采“修补小网”的办法,“从小洞补起”,益肾系列是采取虫草、洋参、黄芪等名贵地中药材,采用高 会员:shenyanxh 发布:2011-01-29 播放:152
中医针灸学27.穴位敷贴疗法 51:04 简介:简介: 27集、穴位敷贴疗法 ( EXTERNAL APPLICATION THERAPY )
会员:cczxx223 发布:2008-01-07 播放:245,438
中医针灸学27.穴位敷贴疗法 51:04 简介:中医针灸学 会员:lin200710 发布:2009-06-06 播放:65,440
中医针灸学23.眼针疗法 44:21
简介:简介: 23集、眼针疗法 ( EYE ACUPUNCTURE
THERAPY ) 眼针疗法是以
中医学-耳针疗法 45:22
全国中医特色泻血疗法 10:35
傅教授演讲中医的“按跷疗法” 19:00
简介:在2007年10月25,,28日北京,由北京疑难病研究会举办的“第四届疑难病中医特色疗法交流研讨会” 会员:mayuanzetd 发布:2007-12-24 播放:73,599
中医牛皮癣新疗法专家讲座日,南京牛皮癣治疗,南京牛皮癣医院 02:00 简介:中医牛皮癣新疗法专家讲座12.26日,南京牛皮癣治疗,南京牛皮癣医院 南京454医院中医皮肤诊疗 会员:youxianw 发布:2010-12-23 播放:102
3
糖尿病中医疗法 20:00
中医疗法基本操作
艾灸疗法 11:58 简介:中医艾灸疗法 会员:yueqi088 发布:2009-10-28 播放:74,111
摸骨治病--骨诊疗法 9【德惠明杰按摩所上传】 16:09 简介:摸骨治病--骨诊疗法【德惠明杰按摩所上传QQ1528813120】 会员:mjtn1528813120 发布:2010-10-06
播放:3,081
腰肌劳损疗法 13:32 简介:腰肌劳损疗法 会员:lalune2006 发布:2010-03-04 播放:20,651
五行回元疗法大龄脑瘫康复实例-北京智光特殊教育培训学校-校长王丽娟 18:58 简介:这是我们免费治疗的27岁高龄脑瘫孤儿康复视频(其它的也有,但是家长不同意我们上传……)年龄越小,康复 会员:wuxinghuiyuan 发布:2010-12-15 播放:3,227
04.《中医灸疗法》(二)非火热灸法及适应症(添灸) 05:11 简介: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会员:wangj582888
发布:2010-06-30 播放:14
03.《中医灸疗法》热灸法(续)药饼灸及适应症 b艾卷灸法 16:31 简介: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会员:wangj582888 发布:2010-06-30 播放:11
大灰狼老师讲放血疗法20100706 01:01:44 简介:
4
zhen-jiu.56.com 房间号:224779 ->群共享有软件使用说明http://www. 会员:zhen-jiu 发布:2010-07-06 播放:25,252
大灰狼老师-刺血疗法20100530 01:17:07 简介:大灰狼老师给大家讲了生动的临床经验,今天讲的非常不错,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会员:zhen-jiu 发布:2010-05-30 播放:34,014
马立昌老师埋线疗法-20100711 01:31:05 简介:呱呱房间:224779 QQ四群:105597377 会员:zhen-jiu
激光疗法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过敏性鼻炎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 09:33 简介:心脑血管疾病: 对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粘度增高的治疗。 对脑血栓、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会员:sukochina 发布:2009-01-17 播放:53,315
耳针疗法 12:01 简介:中医 经络学 会员:bb75629 发布:2009-09-08 播放:21,692
电针疗法 07:39 简介:中医 经络学 会员:bb75629 发布:2009-09-08 播放:20,462
灸疗 (感冒灸疗法) 07:06 会员:wangqiang50012 发布:2010-11-14 播放:336
耳穴疗法粤语篇,CLRH-A耳穴探测器 07:31 简介:耳廓经络纵横交错是人体经络会合的场所,与全身经络内外相应、上下贯通,而且耳廓外是皮肤,内由外型复杂而 会员:sukochina 发布:2009-01-17 播放:40,913
张悟本:手足口病的食疗法 07:03 简介:如何通过食疗来
5
预防和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会员:bjalun 发布:2010-03-11
播放:6,216
三棱针疗法 08:48 简介:中医 经络学 会员:bb75629 发布:2009-09-08 播放:12,820
熏洗疗法 07:26 简介:中医疗法 会员:ysjhgfyjy 发布:2009-01-22 播放:20,883
张氏疗法 25:22 简介:张氏疗法 核子医学 会员:zhangqiuxin888 发布:2008-04-25 播放:152,404
毒液疗法 54:03 简介:张秀勤 中医 刮痧 养生 保健 治病 会员:hgx123123 发布:2009-09-25
皮肤针疗法 08:27 简介:中医 经络学 会员:bb75629 发布:2009-09-08 播放:2,775
水木易老师 全息疗法 20100405 01:12:56 简介:呱呱视频-> 【囯际医学】针灸天下(224779 ) 会员:zhen-jiu 发布:2010-04-06 播放:680
灯照疗法 06:24 简介:中医疗法 会员:ysjhgfyjy 发布:2009-01-22 播放:3,801
医促会秘书长体验长生全息疗法 00:38 简介: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副秘书长周文发体验长生全息疗法。认为该疗法传统中医很好,比较好推广。 会员:csbj88 发布:2008-07-17
播放:3,812
水木易老师讲解全息疗法2-20100412 55:40 简介:水木易
6
老师的全息疗法 会员:zhen-jiu 发布:2010-04-12 播放:274
气雾疗法 06:40 简介:中医疗法 会员:ysjhgfyjy 发布:2009-01-22 播放:1,776
气雾疗法 06:40 简介:中医治疗 会员:ysjhgfyjy 发布:2009-01-22 播放:1,395
盐熨疗法 07:24 简介:中医疗法 会员:ysjhgfyjy 发布:2009-01-22 播放:1,360
盒熨疗法 07:46 简介:中医疗法 会员:ysjhgfyjy 发布:2009-01-22 播放:1,065
开窗疗法 06:09 简介:开窗三步止痛疗法:开窗三步止痛疗法是李红义大夫创立的一种将发泡疗法与拔罐疗法结合在一起的创新型治疗方 会员:hnjytthlb 发布:2009-02-02
播放:497
中医如何治疗关节炎,中医治疗关节炎的优势,痛风患者的饮食如何, 04:59 简介:解放军第309医院中医骨伤康复科www中医特色诊疗技术
.309gk.com黄振俊主任在接受《健康有约》专访谈到了:中 会员:guanjiey 发布:2个月前
吕即来《十元门诊》之油性皮肤和粉刺的简易疗法 02:30 简介:”吕即来中医讲座之科学减肥”;”中医保健养生的方法”; 会员:lvjilai 发布:2010-10-24 播放:208
7
药浴疗法 05:44 简介:中医疗法 会员:ysjhgfyjy 发布:2009-01-22 播放:13,871
绷带疗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教学视频 00:22 简介:绷带疗法 会员:hexiaohua1980 发布:2007-11-22 播放:92,786
重庆中医减肥方法推荐——穴位埋线减肥疗法 06:29 简介:重庆中医减肥方法推荐——穴位埋线减肥疗法 会员:wax_1982 发布:2个月前 播放:72
吕即来中医系列讲座之《十元门诊》10.口腔溃疡的自我疗法 02:41 简介:费培训针灸绝学“怪三针”技术: 1. 无痛进针手法; 2(吕氏针灸减肥技术: 3美体塑 会员:lvjilai 发布:2010-08-31 播放:277
吕即来中医系列讲座之《十元门诊》5.阳痿的自我疗法 03:04 简介:费培训针灸绝学“怪三针”技术: 1. 无痛进针手法; 2(吕氏针灸减肥技术: 3美体塑 会员:lvjilai 发布:2010-08-31 播放:245
郭亚兵教授谈臭氧大自血治疗肝炎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8
范文三:肝胆病中医特色诊疗
肝胆病证
一、定义:
肝胆病证是因七情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或劳 倦内伤所致的以肝胆疏泄失常、气血津液失调、阴 阳失和为病理特征的一类病证。肝胆病证涉及了黄 疸、胁痛、鼓胀、胆胀、眩晕、痉病、颤证以及肝 癌。
二、肝胆的功能:
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为中正之官,决 断出焉。肝胆相表里,经脉相互络属,同具木火之 气。临床上肝与胆的病证常相互并见,故合称肝胆 病证。 就生理特性而言,肝为刚脏,性喜升动,喜 条达而恶抑遏,肝体阴用阳。
1、 肝 :肝的生理功能则为主藏血和主疏泄。 (1) 肝主藏血:包含三方面作用:
一方面可以阴柔之质,使肝之升动之性冲和条 达而不亢逆为害 ;
二是调节体内血量的分布与分配 ,保证机体在 不同生理状态下,机体各部分对血液需求的相 应满足;
三是藏血宁血,防止出血 。
(2) 肝主疏泄有以下几方面内涵。
一是调畅气机。 脏腑经络器官的功能活动,有 赖于气机出入的有序,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若 肝失疏泄,气机失调,可导致肝气郁结;肝之 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或横逆,凌犯他脏。
二是促进津血输布 ,气行则津血得行。气郁则 血行不畅,津液停著为痰、为瘀。
三是促进脾胃运化之职。 肝之疏泄条达,有助 于胆汁的分泌排泄,从而促进脾胃对水谷的消 化吸收,肝之疏泄条达气机调畅,脾胃升降和 合, 水谷精微受纳运化敷布正常。 若疏泄不及, 则胆汁排泌不畅,而致胆胀、黄疸诸证。 四是疏调情志。 肝之疏泄与情志两者是相互作 用,互为因果的关系。肝疏泄失调,气机不畅 可致气郁,情志不畅,反之亦然。
2、 胆 :胆附于肝,与肝相连。
胆有储存和排泄胆汁的生理功能,胆并主决断。 《校正图注脉决·脏腑各司图》指出“胆者,肝 之府。 肝藏血, 胆之精气, 藉肝之余气, 溢于胆, 积聚而成。 ” 可见, 胆汁化生与排泄是由肝之疏泄 功能调控。
三、病因病机
肝胆病证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郁滞,气血水津运 行敷布失调,或留著成痰、成瘀,或阴阳失衡,气 逆阳亢,甚而肝风内动致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器官 及筋脉、五官失养。
本系统病证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气郁、湿 郁、血瘀 ,甚至气血水淤积成鼓,或气血水淤久化 毒,或气血湿毒内结蕴积成癌,以不通、郁滞为特 点的病证。 一是以外感内伤致阴血亏虚或不能濡养 肢体筋脉之血虚生风,或不能制约阳气致阳亢化风
的风证 ,如眩晕、颤病、痉病之类。 “鼓” 、 “风”证 至今仍属内科四大难证之列。
·肝气郁结
1. 主要脉症
胸胁或少腹胀闷
2. 证候特征 本证特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情 志疏泄失常,二是经气不畅 ;本证候 以气滞为主, 而气滞容易及血,血络不畅,而出现胸胁疼痛的症 状。
3. 治疗:疏肝调气,佐以化瘀
·肝火上炎
1. 主要脉症 急躁易怒, 不眠多梦, 胁肋灼痛, 便秘尿黄,耳鸣如潮,头晕胀痛,面红目赤,或见 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
2.证候特征 该证多集中表现在 头面部肝经实 热, 性质属阳热, 多兼出血 ;本证与肝阳上亢不同, 本证为 肝经实热 ,而肝阳上亢为本虚标实。
3. 治疗:清肝泻火,佐以凉血。
·肝阴不足
1. 主要脉症 头晕耳鸣, 两目干涩, 面部烘热, 胁肋灼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 细数。
2. 证候特征 本证以 阴虚内热为主要病机, 突出 头、面、目、胁的局部特征 ;本证与肝血虚不同, 肝血虚主要表现血的濡养不足,少有虚热表现,本 证主要为阴虚火旺。
3. 治疗:养肝阴,清虚火。
·肝阳上亢、
1. 主要脉症:眩晕耳鸣, 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 脉弦细数。
2. 证候特征 本证特征为 肝阳盛于上, 肝肾阴亏 于下,以上盛下虚为特点 ;本证与肝风内动不同, 肝风内动主要以抽搐振颤为主要临床表现,本证以 头目胀痛、急躁易怒为主,临床不难鉴别。
3. 治疗:滋阴潜阳
·肝胆湿热
1.主要脉症 胁肋胀痛灼热,厌食,腹胀,口苦 泛恶,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有黄疸, 舌红苔黄 腻,脉弦滑数 。
2.证候特征 除 本脏腑湿热之症 以外,尚可见脾 胃病变;本证候为湿热之邪所侵,属实证,与肝阴 虚的阴虚火旺证候截然不同。
3. 清泻肝胆湿热。
1.肝病多实,宜疏,宜泄,宜利。所以柴胡疏 肝散为常用之剂,但使用宜适度,不可久用,以防
香燥伤阴。疏理肝气在用药时应考虑配伍柔肝护阴 之品,以防疏泄太过。
2.肝虚之证,一般分为血虚与阴虚。血虚宜补 养气血,常用四物汤加味;阴虚宜滋阴降火,常用 一贯煎或杞菊地黄丸之类。
3.湿热注于肝胆,宜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常 用龙胆泻肝汤。若见黄疸可使用茵陈蒿汤之类。 4.气滞血瘀为肝胆病证的主要证候,所以疏肝 解郁、活血化瘀为常用之法,轻者理气活血,重者 行气破瘀。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活血之品,或用复元 活血汤,或用血府逐瘀汤等。
5.疫毒内侵,肝胆同病,宜清热解毒、行气化 瘀,常用犀黄丸之属。
6.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肾阴不足 可致肝阳上亢,治当滋阴潜阳;或肝脾不调,治宜 疏肝健脾;或肝胃不和,治宜疏肝和胃;或肝火犯 肺,治宜清火止咳。临证时应从整体治疗,在治肝 的同时,兼顾它脏,对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肝脏病变常涉及脾胃。仲景曾言“见肝之 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临床上肝与脾在生理上 可谓“土疏木荣” , “木疏土健” ,在病理上可见“木 郁克土” 、 “土壅木郁”及“土虚木贼” 。肝藏血,脾 统血,肝司疏泄,脾主运化,直接影响气血运行之 畅达及气血之生化。肝脾不和,血行不畅,瘀阻脉 络,常可见舌质瘀斑,齿鼻衄血,肌肤甲错,颈臂 赤缕等。因此病证虽有肝着、胁痛、黄疸、鼓胀之
分,然治则均以调和肝脾为要。
肝与肾是水与木的关系。肝肾同居下焦,肝藏 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可以互生, “乙癸同源,肝肾 同治” 。故对于肝阴血虚者,多以“滋肾养肝” 、 “滋 水涵木”为治则。水充则木荣,水亏则木槁。肾水 充足则肝木繁荣,肝之体阴用阳的功能得以正常, 晕颤诸风证难起。
肝胆病证的预防宜从避免饮食不节、不洁,注意 调畅情志,预防感受外邪入手。及病宜重视合理调 护。避免过劳及精神刺激,戒酒,注意营养、合理 饮食,适度体育锻炼,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和康复。
活血化瘀方药选择
一、掌握临床血瘀常见症状
1.精神症状:如恶梦、梦呓、夜游、善怒、 多疑、怔忡等。
2.低热:慢性肝炎病人低热相当常见,除合 并慢性胆道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原因所致外,血瘀 亦为常见原因。临床实践旺明,用抗感染清虚热等 治疗无效者,改用活血化瘀药物,不仅热退,肝功 能亦可随之而复常。
3. 月经异常:月经异常亦为慢性肝炎之常见 症状,可因脾胃久虚,化源不足,血脉空虚,运行 滞缓,瘀而积之,
而致闭经。 还町因脾胃元气不足, 气虚不能摄血, 而致血液瘀滞,经水不止。气滞血瘀也可导致痛经。
4. 胁痛:瘀血所致之胁痛为刺痛; 经久不移, 痛有定处。
5.肝脾肿大:肝为藏血之脏,瘀血蕴积,则 肝肿大而坚硬。
6.肝掌、蜘蛛痣:瘀血阻于肝脾脉络,散发 于皮腠之间,故可出现肝掌、蜘蛛痣 (中医你为蟹爪 纹 )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等。
7.其他:面色晦暗或黝黑,甚至齿龈紫黑, 亦为血行不畅,脉络瘀阻而形之于外的表现;舌质 紫暗或有瘀点,舌下静脉怒张,更是瘀血之客观依 据。
二、掌握血瘀的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针对上述形成血瘀的原因,应 分别给予祛湿活血,清热活血,养阴活血,助阳活 血,理气活血,消食活血,凉血活血, ·通下祛瘀, 软坚散结等治法。囚形成血瘀并非单一原因,故治 疗上常常是多种治法并用。临床上尤应注意分清虚 实,血虚侧重于和血化血,血实侧重于破血通瘀。 2.症状治疗:血瘀症状虽多,但应抓住主要 症状,不必面面俱到。
3.针对性治疗:
退黄:黄疸的直接原因是湿热或寒湿 (阴黄 ) , 但血瘀亦为原因之一。周学海曰:“黄之为色,血与 水和杂而然也。 ”又说:“善治,盖用化瘀之品一二 味,如桃仁、红花、茜草、丹参之类,为其已坏之 血而不能还原质,必须化之。 ”
临床证明在方药中加入活血药可提高疗效。 降絮:降酶、 降絮均需加入适当的活血药物。 尤其是降絮,因为絮状反应的发生与丁球蛋白升高 有密切关系。
消除肝外表现:由于肝炎免疫复合物引起 的肝外表现,如关节痛、肾脏病等应用活血化瘀药 物有一定的疗效。
三、用药心得 ’
虽有将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四物汤、 失笑散等成方用于治疗肝炎,但大多数临床医师仍 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配用活血药物。现在常用的活 血药物有百余种,按药
物作用可分为四级:
第一级为通过补血养血达到活血化瘀目的, 如何首乌、当归、阿胶、鸡血藤、仙鹤草;
第二级具有祛瘀生新活血化瘀作用。 如桃仁、 红花、川芎、赤芍,丹参、益母草、五灵脂、蒲黄、 白头翁、三七、茜草、丹皮等;
第三级具有攻瘀散血作用,如大黄、元胡、 水蛭、虻虫、廑虫。地龙、刘寄奴、泽兰、生山楂、 王不留行、牛膝;
第四级具有强烈的破结祛瘀作用,如乳香、 没药、血竭、三棱、莪术、穿山甲等。现根据肝炎 的特征,可常用以下几种活血药:
1. 生山楂:山楂酸而不敛, 临床应用无碍邪之虞。 山楂还有消食和胃的作用,对于肝胃不和、食滞者
尤为适宜。现代临床应用于肝炎,其降酶作用甚好。 是治疗慢性肝炎之有效药物。
2.丹参:《本草汇言》称“丹参,善治血分, 去滞生新,补血生血,功过归。地,调血敛血,力 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芎劳” 。临床配用凉血活血 药治疗淤胆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配用葛根治疗残 留黄疸,颇有功效。用单味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 治疗慢性肝炎,尤其是降絮,疗效颇为满意。 3.大黄:入血分,破一切瘀血。因其气香故 兼入气血,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其力沉 而不厚,下一切瘕瘕积聚。能开心下热痰以愈癫狂, 降肠胃实热以通燥结。是 活血化瘀的首选药物, 故大黄在肝炎应用很广。例如退黄,古代医家用于 治黄疸的百余方中,有三分之一方中有大黄。孙思 邈的《千金要方》中 16个治黄疸方,有一半处方中 有大黄。 《圣济总录》治黄 36方中,有 6个方中有 大黄。可见大黄为退黄的主要药物。治疗急性重症 肝炎、肝昏迷,因其病机以阳明为枢纽,故常用承 气汤或牛黄承气汤,急泄阳明,以救少阴 (肾 ) 之急。 例如淤胆型肝炎,有胆腑不通,常用承气汤以通腑 逐瘀利胆。
4.赤芍既能凉血又活血,故可以防止寒凝, 用至 80克/日而无副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赤芍有解 痉、轻度扩张血管及镇静、镇痛等作用,并能降血 脂、降血糖。临床证明重用本品对淤胆型肝炎瘀热 交结证候者有明显退黄作用。
5,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为治衄之要 药。临床应用证明本品有降酶、降絮、提高白蛋白、 降低球蛋白等作用。三七可能是治疗慢性肝炎最有 希望的药物。
6。水牛角:苦咸寒,清热凉血解毒。动物实 验表明,可直接作用于淋巴组织,使淋巴小结和脾 小结增生活跃。并有镇静作用。含有多种氨基酸。 临床应用证明,可治疗各种出血,能提高白蛋白, 有降酯、降絮、降血氨等作用。
7.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之功效。与其他凉 血活血药为伍治疗瘀热胶结发黄有显效。有降酶作 用,尤其是用于肝细胞以非特异性反应炎症改变为 主的单项谷丙转氨酶升高,疗效甚著。
8.生地:最善清热,有凉血、化瘀血,生新 血之功,治血热妄行,热迫吐衄及二便下血。急性 重症肝炎时常与犀角配伍, 慢性肝炎血瘀热盛伤阴, 常与龟板、白芍、丹参等配伍,慢性肝炎之口舌生 疮与牛膝配伍收效甚快。
9.蒲黄:善治气血不和、心腹疼痛、瘀血腹 痛,用于慢性肝炎胁下疼痛,奏效甚快。五灵脂散 血活血而止诸痛,与蒲黄相伍为失笑散。本品对降 酶、降絮均有良效。
10.三棱、莪术:二药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 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二者配伍.相得益彰。能治心腹和胁下疼痛及一切 气滞血瘀之证,若与参、芪并用,能开胃进食,调
血和血,收效良好。尤其是与软坚之鳖甲。穿山甲 为伍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变、肝脾肿大时,宜佐参、 芪,久服无弊。因本品性淡味平,气腥而窜,服后 短期内可有肝脾区疼痛加重,二周后即可缓解。 11.当归:为生血活血之主药,又能宣通气 分,使气血各有所归;其性能升、能降,内润脏腑, 外达肌表;故能缓肝木之急,当归散合甘麦大枣汤 可治疗慢性肝炎因脏躁而出现的情绪激动;当归性 虽温,因能生血滋阴,能滋阴即退热,故对血虚, 阴虚有热者,亦可用之。如对慢性肝炎有内热者, 常以当归六黄汤为治,收效良好。对慢性肝炎热毒 炽盛 (如痤疮合并感染 ) 者, 本品与苦参、 生芪、 茅根 并用,使邪毒达表,收效甚速。
四、选药原则和注意事项
临床体会, 对肝炎血瘀患者具体应用药物时, 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1.一药多用:如生山楂,有活血、和胃、消 食、降酶、降脂等作用,凡血瘀患者又兼见饮食不 消,转氨酶、血脂高时,可选用本品。
2. 按血瘀程度:如轻度血瘀可选择作用和平 之丹参、赤芍之类;血瘀较重者可选用桃仁,红花、 三棱,莪术等。
3.按兼证:有胁痛者可选用蒲黄、五灵脂、 乳香、没药;有出血者可选用三七;偏寒者选用温 药,偏热者选用寒凉之品。
4. 根据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可以用生
山楂、葛根;絮状反应阳性及球蛋白不正常者,可 选用三七、水牛角粉、茜草、丹参之类:退黄可选 用葛根、丹参、茜草、赤芍等。
对肝炎病人应用活血药物固然对改善症状、 恢复肝功有较好的疗效,但用之不当亦可产生某些 副作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与补益法并用:血瘀常与气虚并存,有“气 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之说。活血同时加用补气 药,符合“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治则。 临床辨证论治中大部分病例有血瘀合并气虚,在活 血化瘀同时加用补气药,疗效更显著。
如果用活血药物的目的在于抑制丁球蛋白,此 时应加用补血药。 有些高球蛋白血症病人形体俱实, 无虚证可辨,未加补气药,单以活血药组方,结果 乃是白蛋白下降。所以对活血化瘀药物使用时间较 长,特别是分量较重时必须加入补气药以防白蛋白 下降。
血瘀证常与肝阴虚并存。肝体阴而用阳。肝 主疏泄,脾阴不足常使肝失疏泄,日久则产生肝气 郁滞而导致血瘀,故应与养阴柔肝药并用。养阴生 津补充血中阴液, 使血不稠粘而易行。 王旭高说:“疏 之更甚者,当养阴柔肝。 ”对此,曾有教训:治疗 中曾发生几例因未与养阴柔肝并用而致活血伤血, 血虚生风的病例。故应养阴和血,选用熟地、白芍、 旱莲草,丹参等药味,疗效尚好。
与降酶药并用:活血药物有促进肝脏微循环
的作用。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细胞本来有充血,炎症 肿胀,此时应用过多的活血药,可能加重肝脏充血, 原来谷丙转氨酶正常者,谷丙转氨酶可以升高:谷 丙转氨酶异常者,更为增高。为了防止上述问题, 可以与降谷丙转氨酶药物并用。如舌苔不腻可加白 芍、牛膝,乌梅,舌苔腻者可加生山楂、葛根、升 麻等。
与止血药物合用:慢性肝炎肝硬变常有食道 静脉及痔静脉曲张,加用过多活血药可导致出血。 此外肝炎常有齿衄、鼻衄,按一般原则,有出血倾 向不宜用活血药物。为了解决治疗中的矛盾,对此 曾用三七、白头翁、蒲黄等药物收效较好。
范文四:中医特色诊疗操作规范
一 中药熏洗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适用于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2.作用: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煎汤外洗
4、治疗方法:
中药煎汤,熏洗下肢及患处。
5.禁忌症
?患处皮肤有感染者;
?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 灌肠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中药保留灌肠是在张仲景蜜煎导法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符合“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开鬼门,洁净府”的中医理论。而现代医学认为:直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的半透膜及丰富的静脉丛,药液由肠壁半透膜吸入,经静脉丛,通过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吸入人体内病灶,并通过肠道渗透作用,也会在局部起作用。因此,中药灌肠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而且能直达病所,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适用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患者。
2.作用: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
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 4、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
?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
?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
?精神障碍者。
三 耳穴贴敷疗法规范
1、适应症:消渴(糖尿病)
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
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
?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皮肤破损
四 穴位注射
1.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2.作用: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营养神经: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3.选穴:足三里
4.治疗方法:消渴肠病腹痛:654-2穴位注射,以解痉止痛。消渴痹症:甲钴胺、维生素B1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5、禁忌症:
?有晕针史者;
?精神障碍者;
?有出血性疾病者;
五 中药贴敷
1. 适应症: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 腹泻、便秘等。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 作用: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
3. 部位及选穴:肚脐、涌泉
4.治疗方法: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腹痛者: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芎贴涌泉穴。 5、禁忌症:
?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
?皮肤破损
范文五: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诊疗技术名称]
******法/*****技术
[简介]
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
[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该诊疗技术的注意事项
请各科室根据科室上报的中医诊疗技术目录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请勿必于2013年5月10日(星期五)之前上报医务科,逾期未交将根据相应检查奖惩进行处罚。
[诊疗技术名称]
中药湿敷
[简介]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禁忌症]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4.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5.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6.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
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
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诊疗技术名称]
中药灌肠
[简介]
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
[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禁忌症]
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或大便失禁、下消化道出血者、妊娠妇女病人禁用灌肠治疗。
[操作规范]
(1) 保留灌肠前,嘱病人排便,以清洁肠道 ,便于药物吸收,尽量不采取大量不保留灌肠,以免刺激肠蠕动,使药液不易保留。
(2) 备齐用物携至床前,向病人解释治疗目的及方法。
(3) 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4)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
(5) 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活塞,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压力要低,以便药液的保留,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有利于肠粘膜的充分吸收。
(6) 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7) 整理床铺,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
(8)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的卧位
和肛管卧位插入的深度。
(2)观察前,应嘱病人先排便.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3)肠道病变病人在晚间睡前灌入为宜,并减少活动。
(4)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9-40摄氏度,虚症可为40-44摄氏度。.
(5)灌肠筒要清洁消毒处理,肛管可用一次性的,一人一用,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
[诊疗技术名称]
薰洗
[简介]
熏洗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作用等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3. 眼部熏洗时,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并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
4. 四肢熏洗时,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
5. 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药液偏凉时,应更换
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6.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
[诊疗技术名称]
刮痧
[简介]
刮痧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痧(中暑)、绞肠痧、吊绞痧等证。
[适应症]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证,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
[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痧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 根据病情,确定刮痧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 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6. 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10条,每条长6~15 cm。
7. 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一部位刮20次左右。
8. 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9.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病人体形过于消瘦、有皮肤病变、出血倾向者均不宜用刮痧疗法。
2. 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要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
[诊疗技术名称]
穴位贴敷
[简介]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适应症]
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禁忌症]
1.孕妇、幼儿慎用。
2.颜面部慎用。
3.糖尿病患者慎用。
[操作规范]
1.做好解释皮肤可有轻微刺痛感,取合理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2.消毒剂消毒皮肤表面,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3.敷时若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并消毒后再贴敷。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4.清洁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4.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5.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6.若用膏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
7.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8.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9.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
[诊疗技术名称]
艾灸
[简介]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 cm,炷底直径约0.8 cm,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 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
3.1 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
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即用镊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
3.2 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
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或独头蒜切成约0.6 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约0.6~0.9 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4.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5. 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6.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2. 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 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
[诊疗技术名称]
针灸
[简介]
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
[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该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
[注意事项]
该诊疗技术的注意事项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模版)
[诊疗技术名称]
穴位注射
[简介]
诊疗技术的应用简介
[适应症]
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
[禁忌症]
该诊疗技术的禁忌症
[操作规范]
1.据所选穴位处方选取舒适、持久的体位,按注射药量的不同选用注射器和针头。
2.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人皮下组织,然后慢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注入。
3.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人药液;慢性病或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推人;急性病或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推人药液。如需注入药液较多时,可由深至浅,边推药液边退针,或将注射针头
向几个方向刺人注射药液。
4.根据针刺的深浅选择不同出针方式,浅刺的穴位出针时用左手持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于穴位旁右手快速拔针而出。深刺穴位出针时先将针退至浅层,稍待后缓慢退出。针下沉紧或滞针时,不应用力猛拔,宜循经按压或拍打穴位外周以宣散气血,待针下感觉轻滑后方可出针。出针后如发现针孔溢液或出学,可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棉球压迫0.5min-2min
5.整理用品,嘱患者保持舒适体位休息5min-10min以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 治疗前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治疗时会出现正常反
应。
2. 药物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3. 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及配伍禁忌、不良反应
及过敏反应。注射操作均应在药敏实验结束并合格的前提下进行。
4. 回抽针芯见血或积液时应立即出针,用无菌棉签或无菌棉
球压迫针孔0.5min-2min更换注射器及药液后进行再次注射。
5. 初次治疗及年老体弱者注射点不应过多,药量亦应酌情减少
6. 酒后、饭后及强体力劳动后不应穴位注射。
7. 体质过分虚弱或有晕针史的患者不应穴位注射。
8. 孕妇的下腹、腰骶部不应穴位注射。
9. 耳穴注射应选用易于吸收、无刺激性的药物。注射不应过深,以免注入骨膜内,同时也不应过浅而注入皮内。
10.位要注意进针角度和深度,不应做提、插、捻、转。
11.穴位注射,应平刺进针,针尖斜向脊柱。
12.穴位注射前应嘱患者排尿,以免刺伤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