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无题·李商隐注释翻译
无题?李商隐|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无题》由创作,被选入《》。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制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蜡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传诵千古。
【原文】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1.无题: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有相思之意,“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
束。
3.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往处。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6.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7.殷勤:情深意厚。
8.探看:都是探望的意思。
9.东风:春风
10.残:凋零
11.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12.镜:照镜,用作动词。早晨梳妆照镜子;镜:名作动,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13.但::只
14.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15.夜吟:夜晚吟诗
16.殷勤:情谊深厚。
17.看:探望
18.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翻译】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
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隐喻相思)
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独)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韵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讲解】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和)后,他和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
堪的意思。“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早晨对镜梳妆的时候,担心因饱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头发;夜晚对月低吟的时候,害怕不能表达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觉月光的清寒。对“镜”,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评析】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
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又能怎样呢,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
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免费八字算命(www.66281.com)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
【点评】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李初入仕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他本为牛党弟子,又做了李家女婿,两党各指责其不忠不义,政治上受到排挤,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只活了46岁便抑郁而终。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之一,其诗多忧心国运、怀才不遇的感伤之作。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无题,诗,因其难以确指,难有定论,历来争论不休。上面提到的就是其中一首。我个人认为这首诗更象爱情诗。
这首诗的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如异峰突起,摄人心魄。它是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一个结论置于人的面前,没有铺垫,没有叙述,浅显易懂,又耐人寻味。它打开了人对生活的理解空间,何以相见难,又何以别亦难。沿着这起句的感叹,诗人不在直抒胸臆,而是象飞流之下后的浅滩,把人带入舒缓的情景之中: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有两种意思,一是东风软软地吹拂,意识着力量的衰弱,春天将尽,百花凋残,是从客观的场景中传递着春残局面,也正是诗人的伤感的心境表现。其二是百花凋残,曾经给百花带来生机的东风,现在却没有能力扶助它们的保持鲜艳。既带将春来,又何带了春去,花自飘零水自流,无可奈何花落去。而这句又正好补充了首句的突兀。花经过了严冬,好不容易在春天绽放了,才让人看到它的美丽。这是相见难,面对花的凋零,这么美丽的东西一旦凋落又何时再见呢,红楼梦中林黛玉叹道“明年花开知有谁”命运的无常,美丽的东西的无常,更是爱情的无常。经过千难万阻,百转千思,“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感情升温,于是离别更加恋恋不舍。如果一见之后,更有可能永难再见,这样的别就更加让人难。爱情的理想还能不能实现呢,诗人是有着担忧的,既希望于“东风”的救助,也知是大势难转。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该做如何选择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联最为人称道,它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丝,即是思,蜡烛之泪与相思之泪,蜡烛有心“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烛泪却是把自己燃烧至死的决心。一种缠绵至死的执著,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将人带入一种人生境界,这心声几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的表白。这种彻底的感伤,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情升华到以一种彻底地牺牲精神来代替。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颈联开始转换场景,“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的思绪从自身开始转换成关注被思念者身上,诗人想像着心上人一定和自己一样,红颜易改,青春易逝,自己的爱情何时才能实现呢,她多么希望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啊,揽镜自照,生怕华发早生。她日夜思念,夜深了,还在望月长吟,“愿借月华流照君“。不仅想到对方,而且还想到了她的冷暧,她的感觉“夜吟应觉月光寒”,正是“所思在远道”,阻碍重重,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她长久地望着月光,借长吟以抒郁闷情怀,这时不仅是对人的思念,还会有更为复杂的担忧、忧虑、失望、期待、渺茫等种种的情绪反映,此时的月光便显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诗人同样有所体会,于是联想到对方也会象自己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关心、体贴与牵念啊。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句既是安慰对方,也是安慰自己。对这句的解释,一种是无多路意思是不远了,就要实现了。我自己的看法是,无多路是通向爱情的路径很少,也许只有唯一的一线希望。这也是为什么难见难别也难,为什么要有那么深刻的心理准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青鸟殷勤为探看”按前一种解释应该说前途是很光明的,爱情是大有希望的,青鸟是王母跟前的一只鸟,传递消息。我的看法是,为什么要这只青鸟探看,这青鸟可能是唯一能够帮助他们的人。这也正是他们的爱情实现的渺茫与艰难。这微小的希望能否实现呢,诗人没说,只留下了这一条微弱光明的尾巴。
此诗情绪由急到缓,由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缠绵悱恻哀感动人,又由沉郁到一线光明,柔肠百转,宕荡起伏,极尽曲婉之妙,更兼其深情动人,实为咏唱爱情的千古名作。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3]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的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清代中期的黄景仁的一些优秀的“绮怀”诗。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鉴赏】
世间种种苦痛,常缘于欲而不得;明知欲而不得,却又更加执著地去追觅,苦痛就演变成了悲剧。爱情、事业乃至整个人生,它们的悲剧,都因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境界,而倍受世人感叹、景仰。屈子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何等的悲壮激越~如果这样的意思,由一个娇弱的女子说出,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就作出了成功的尝试,缠绵语而道悲壮情,悲绝千古,美撼人心——
“相见难以实现,分别更加难受;尤其又在这春风衰竭、百花凋残的暮春时候。春蚕至死,才把满腹情丝吐尽;红烛燃尽,才将满腔热泪流干。我清晨对镜梳妆,只为如云双鬓改色而愁;你夜阑怅徊自吟,也该觉月色凄寒而悲吧~美好的蓬莱仙境,距此真没多少路程吗,殷勤的青鸟信使啊,请为我一探究竟吧??”
诗人首联写爱情受阻的心境:“东风”,春风。由于种种原因的阻隔,一对有情人被迫分离。要想冲破重重藩篱聚首相见,该是多么困难。即使终于相见了,那最终的别离又将如何承受,布芳万里的春风尚有衰竭的时候,曾经春意盎然的百花不也开始凋残了吗,我一个弱女子,又能怎么样呢,两个“难”字,低回婉转地表达出了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东风无力”,既是春风衰竭的自然写照,又寓含希望渺茫之意。“春风”历来是美好、希望的象征,如今已然衰竭,不正是说明美好希望正日渐渺茫吗,一个“残”字,既写出了暮春时节百花凋零的凄凉景象,又写出了主人公爱情境遇的不幸和心灵的创痛。美好的青春、纯真的爱的心灵,就像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倍受摧残。情景契合,物我交融,主人公痛苦矛盾的心理,凄凉无奈的处境,令人叹惋。
颔联写苦苦相思的悲绝:“丝”,与“思”谐音,指思念、相思;“泪”,燃烧时的蜡烛油,语带双关,指相思的眼泪。既然聚也艰难,离也痛苦,那么主人公该怎么办呢,她在心里说——对意中人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至死方休;离别的痛苦煎熬,如同蜡泪滴落,直到蜡烛燃尽才止~春蚕吐丝,缠绵纠结;丝(思)尽身亡,自缚何苦~蜡炬自燃,痛苦煎熬;“泪”干化灰,自毁何伤~爱意的缠绵悱恻,痴情的九死未悔,尽在“方”“始”中矣。明知相见无期,明知厮守无望,却依然眷恋,依然追求,情愿独自忍受一生的痛苦折磨,至死不渝。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悲绝之情,早已超越了爱情海誓山盟的境界,遂成千古名句,令所有忠贞执著之人同感同悲。
颈联写彼此相思的情形:“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但愁”,只愁;“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如此痴情苦意该如何排遣呢,“女为悦己者容”,本想对着镜子好好打扮一番,以让美丽的妆容消减些相思的愁苦,也说不定心爱的他会神奇地在今天出现呢~然而,镜中的自己,却早已秀发枯涩、面容憔悴了。“但愁”,难道只是为自己镜中容颜憔悴而愁吗,青春华年流逝、思恋爱人迹渺、相见重聚无期、彻夜辗转煎熬、长相厮守无望??哪一样不教人愁肠百结,一个“改”字,蕴涵着多少世事沧桑、情事苦痛啊~自己是如此,那么他呢,深夜难寐,孑然怅徊,吟咏着愁情万种的诗句,恐怕连月光也会使他倍觉凄冷吧。暮春时节,天气本已渐热,一个“寒”字,看似有悖常理,实则却写出了主人公
此时特有的感受,寒凉的不是月,而是彼此凄凉的处境和心意。上句写自己,下句想象对方,将彼此都为爱情而郁悒憔悴、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痛苦而执着的情怀,感人肺腑。
尾联写殷切的期盼:“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意中人住的地方;“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女信使。现实中得不到的,总希望能在神奇的幻想中实现,这是人之常情,主人公也不例外。她寄希望于神话中的青鸟信使,替她打探意中人的消息,传达自己无尽的爱慕与相思。然而,“蓬山”是凡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仙山,“青鸟”是专供西王母使遣的神鸟。蓬山万里而又青鸟难凭,她怎么能如愿呢,诗人这是反面着笔,只是为了表达一种希望和祝祷,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尽管前途依旧渺茫,但绝望中依然心存希望,这不是天下所有爱情悲剧的根源和境界吗,而这,也正是“春蚕”和“蜡炬”终生的期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全诗以女性的口吻出之,构思新颖巧妙,想象细致入微,语言生动精警,意境优美动人,情思深沉绵邈,比兴象征毫不晦涩,既似一首缠绵悱恻的爱情诗,又像一首寄寓深婉的感遇诗。尤以前四句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鉴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朦胧多义的特殊性,这首诗还可以这样来诠释——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意为盛世光景难再、唐朝气数将尽的国势衰微之忧;“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则为自己忠贞坚毅、矢志不渝的爱国报国之志;“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是自己年老失时、孤独飘零的凄凉身世之悲;“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则是自己怀才不遇、前途渺茫的沉痛感愤之叹~(东风,君王德泽之喻;百花残,万象衰败之兆;蓬山,京城朝廷之指;青鸟,荐才任良之贤德重臣)
嘻~聊此一解,义山托妇人之口道其真意之隐衷,可知一二矣??
余试以诗解之曰:
蓬山万里相见难,青鸟无凭万象残。
痴心报国思未断,苦意济世泪难干。
晓看落花伤春去,夜对明月悲流年。
自古仕途多歧路,东风无力义山寒。
【英汉对照】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TO ONE UNNAMED
Li Shangyin
Time was long before I met her, but is longer since we parted,
And the east wind has arisen and a hundred flowers are gone,
And the silk-worms of spring will weave until they die
And every night the candles will weep their wicks away.
Mornings in her mirror she sees her hair-cloud changing,
Yet she dares the chill of moonlight with her evening song.
...It is not so very far to her Enchanted Mountain
O blue-birds, be listening!-Bring me what she says!
五行属火的字
http://www.66281.com/xingming/qimingziliao/13984.html
五行属土的字
http://www.66281.com/xingming/qimingziliao/13985.html
搬家吉日
http://www.66281.com/kaiyun/banjiajiri/
范文二:无题李商隐翻译
无题李商隐翻译
导语: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无题》1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无题》2
1 / 4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
2 / 4
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
3 / 4
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4 / 4
范文三:无题·其一·李商隐注释翻译
无题?其一?李商隐|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无题?其一》由创作,被选入《》。这首诗大概是描写一位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长相思的苦闷心情。诗的首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表现她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颔联回忆最后一次邂逅的情状,表达她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回味的复杂心情。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廖,春光已尽,石榴花开,所思之人断无消息。表达了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和感伤之情。尾联写日夜思念的人,或许相隔非远,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诗活用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名句,表达会合难期之苦。诗中所流露的感情真挚而深厚。看来女主人公似乎是单相思。虽然相思无望,然而追求却十分执着。正是这种纯情,这种痴情,赋予诗歌强烈的感染力。此诗或以为是写男子思念女方的。象这样的艳情诗,本来就很难揣摩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无题?其一》
作者: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注解】
?凤尾香罗: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罗:绫的一种。
?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顶:指帐顶。
?扇裁:指以团扇掩面。
?月魄:月亮。
?石榴红:石榴花开的季节。
?斑骓:黑白花的马。这里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骓。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句意,暗示她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杨柳岸边呢。
?“何处西南待好风,”化用了曹植的《七哀诗》中“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诗意,希望一阵清风,把自己吹送到意中人的身边。
【校注】
1,凤尾香罗:以凤凰尾羽织成细纹之凤文罗。《汉武内传》:“元封二年七月七日之夜,王母降于长生殿前,戴太真晨缨之冠,履元琼凤文之舃。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赠因奉酬》之三:“云髻凤文细,对君歌少年。” (陈帆曰)凤尾罗,即凤文罗也。(冯笺引) (吴乔曰)《黄庭经(序):“金简凤文之罗四十尺。”《白帖》:“凤文、蝉翼,并罗名。”庾信《谢赉皂罗袍启》:“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西昆发微》卷上)
2,碧文圆顶:一种碧青色波纹或其它花纹之圆顶百折罗帐。《江梅》:“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寻琼花带碧文。”圆顶,凡顶部圆形之器物,均可称圆顶。苏頲《奉和圣制幸郑尚书窦希玠宅应制》:“圆顶图嵩石,方流拥魏沙。” (姚培谦注)程泰之《演繁露》:“唐人婚礼多用百子帐,特贵其名。而其制度,则非有子孙众多之义,特穹庐之具体而微者。卷柳子为圈,以相连锁,百张百阖,为其圈之多也,故以百子总之,亦非真有百圈也。其弛张既成,大抵如今尖顶圆亭子,而用青氊通冒四方上下,便于移置耳。”按,义山所谓‘碧文圆顶’者,殆指此。盖其始本以氊为之,后或易之以罗欤,” (冯浩注)姚说近是,古所谓青庐也。但此顶上句,谓罗账。《酉阳杂俎》:“北方婚礼,用青布幔为屋,谓之青庐,于此交拜行礼。” 【黄按】青庐,古时北方种族举行婚礼交拜之所。《孔雀东南飞》:“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古青庐以氊或青布幔为之,似屋。此夜之深逢者,当为圆顶百折罗帐,非一物也。
3,班婕妤《团扇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月魄:月初生或圆而始缺时暗黑不明的部分,此泛指月,并以代团扇。《汉武内传》:“致日精得阳光之珠,求月魄获黄水之华。”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珠生月魄,钟应秋霜。”《塞下曲》:“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湖上遇郑田》:“杯中忽复醉,湖上生月魄。”
4,司马相如《长门赋》:“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5,曾是:已然,已是;曾,尝,曾经。 金烬:灯盏或蜡烛残烬之美称。徐坚《孤烛叹》:“玉盘红泪滴,金烬彩光圆。”
6,断无:绝无。《礼记?儒行》:“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孔颖达疏:“断,绝也。”石榴红,五月石榴花开,色红艳,故云;言春日已过也。孔绍安《侍宴咏石榴》:“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咏张十一旅舍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
成。” (道源注)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吴乔注:“则天诗云:‘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红’字疑用此意。”(《西昆发微》卷上) (冯浩注)石榴酒可喻合欢,见《恼韩同年》;孔绍安事可喻京宦,见《回中牡丹》。” 【黄按】旧注皆非,刘、余《集解》所云最为得之,言“此‘石榴红’”与上‘金烬暗’对文,‘石榴’自指榴花。‘金烬暗’,兼寓相思无望;‘石榴红’,暗示流光易逝,一别经年(榴花开时,青春已逝)”。说是。石榴五月开花,是春尽夏来,言自春至夏,榴花已红,却绝无消息。
7,斑骓:毛色青白相杂之骏马。《乐府诗集》卷四十七《神弦歌?明下童曲》之二:“陈孔骄赭白,陆郎乘斑骓。徘徊射堂头,望门不欲归。《夜坐吟》:“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义山诗有《春游》云:“桥峻斑骓疾,川长白乌高。”《对雪》之二云:“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又《无题》(白道萦回)云:“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8,“待”,汲古、戊签、姜本、东涧诸本同,朱、姚、屈诸本均作“任”。 《易?坤》:“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鲍照《玩月》:“始见西南楼,纤纤如玉钩。”元稹《春词》:“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衷开怀待好风。”
【韵译】
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
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
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
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讲解】
这一首诗借一个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和相思无望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对流光易逝,青春虚度地感慨以及抱负与追求难以实现的怅惘感伤之情。诗中叙说了一个青年女子在一个初秋的夜半缝制罗帐时,不仅想起了很久前和意中人的一次偶然相遇,接着叙述了这次相遇之后的无尽相思以及期待再相遇的心境。本诗心理刻画细腻,感情真挚深厚,尤其象征、暗示等手法的运用,使主题显得更加含蓄蕴藉,寄寓深远。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我织的凤纹香罗,薄薄的,是多么的轻软;我缝制的圆顶罗帐,带着青碧的花纹。此时此刻,也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为此,不由得想起了一次与意中人偶然的相遇:
那时因为害羞,我用团扇遮住了自己娇美的面容,却难于掩饰住自己内心的羞涩。他的马车在我面前轰隆隆地驶过,我俩连一句话也未来得及说。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意中人便杳无音信。已经挨过了多少寂寞,有多少个漫漫长夜自己独守孤灯,在暗淡的烛光中有着说不尽的思念。眼下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了,可他仍然没有一点消息。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其实那位日思夜想的意中人和自己相隔得并不遥远,那匹系在杨柳岸边的黑白花骏马,岂不就是他的坐骑,哪里会来一阵清风,把我吹送到他的身边,
【评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起联写女主人公深夜缝制罗帐。凤尾香罗,是一种织有凤纹的薄罗;碧文圆顶,指有青碧花纹的圆顶罗帐。李商隐写诗特别讲求暗示,即使是律诗的起联,也往往不愿意写得过于明显直遂,留下一些内容让读者去玩索体味。像这一联,就只写主人公在深夜做什么,而不点破这件事意味着什么,甚至连主人公的性别与身份都不作明确交代。通过“凤尾香罗”、“碧文圆顶”的字面和“夜深缝”的行动,可以推知主人公大概是一位幽居独处的闺中女子。罗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作男女好合的象征。在寂寥的长夜中默默地缝制罗帐的女主人公,大概正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会合的深情期待中吧。
接下来是女主人公的一段回忆,内容是她和意中人一次偶然的相遇??“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对方驱车匆匆走过,自己因为羞涩,用团扇遮面,虽相见而未及通一语。从上下文描写的情况看,这次相遇不象是初次邂逅,而是“断无消息”之前的最后一次照面。否则,不可能有深夜缝制罗帐,期待会合的举动。正因为是最后一次未通言语的相遇,在长期得不到对方音讯的今天回忆往事,就越发感到失去那次机缘的可惜,而那次相遇的情景也就越加清晰而深刻地留在记忆中。所以这一联不只是描绘了女主人公爱情生活中一个难忘的片断,而且曲折地表达了她在追思往事时那种惋惜、怅惘而又深情地加以回味的复杂心理。起联与颔联之间,在情节上有免费八字算命(www.66281.com)很大的跳跃,最后一次照面之前的许多情事(比如她和对方如何结识、相爱等)统统省略了。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颈联写别后的相思寂寥。和上联通过一个富于戏剧性的片断表现瞬间的情绪不同,这一联却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概括地抒写一个较长时期中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更浓郁的抒情气氛和象征暗示色彩。两句是说,自从那次匆匆相遇之后,对方便绝无音讯。已经有多少
次独自伴着逐渐黯淡下去的残灯度过寂寥的不眠之夜,眼下又是石榴花红的季节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那黯淡的残灯,不只是渲染了长夜寂寥的气氛,而且它本身就仿佛是女主人公相思无望情绪的外化与象征。石榴花红的季节,春天已经消逝了。在寂寞的期待中,石榴花红给她带来的也许是流光易逝、青春虚度的怅惘与伤感吧。“金烬暗”、“石榴红”,仿佛是不经意地点染景物,却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把象征暗示的表现手法运用得这样自然精妙,不露痕迹,这确实是艺术上炉火纯青境界的标志。
末联仍旧到深情的期待上来。“斑骓”句暗用乐府《神弦歌?明下童曲》“陆郎乘斑骓??望门不欲归”句意,大概是暗示她日久思念的意中人其实和她相隔并不遥远,也许此刻正系马垂杨岸边呢,只是咫尺天涯,无缘会合罢了。末句化用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诗意,希望能有一阵好风,将自己吹送到对方身边。李商隐的优秀的爱情诗,多数是写相思的痛苦与会合的难期的,但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串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希望在寂寞中燃烧,读者在这首诗中所感受到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带有时代、阶级的烙印,却至今仍然能打动人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点评】
“凤尾香罗”首联为诗人拟想之辞,家大人曰“自对面落笔”也。言所思女子当于深夜缝制凤尾纹之碧罗帐,其帐纱薄,散发绮罗香泽。此种多层百折复帐,唐人称“百子(折)帐”,婚礼所用。而首句“罗”用“香”(相),次句用“缝”(逢),寄意显然。三、四回顾一匆匆邂逅之情景:女以团扇含羞半掩,诗人则骓引车走,车声殷殷如雷,欲语而未通。此情景极似另首《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此“凤尾香罗”一首,亦云“斑骓已系垂杨岸”,又《对雪》云“肠断斑骓送陆郎”,又《春游》云“桥峻斑骓疾”,合此四言“斑骓”,抒情主体均为诗人自己。五六转写相思无望,以灯暗和春尽作比。出句言无数夜晚,伴随残灭灯花,孤寂难处。俗以灯花为吉兆,常为男女喜事之预兆。《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西厢记》五本一折:“昨夜灯花报,今朝喜鹊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然今夜灯花烧残成烬,则暗喻欢情难洽。对句云自春徂夏,绝无消息。“石榴红”即石榴花。“五月榴花红似花”,是春已尽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云:“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故“金烬暗”(灯灭)和“石榴红”(春尽)正隐喻相谐之无望。七、八反照三、四,言前回相遇匆匆,未能一诉衷怀,今我斑骓即在垂杨岸边。诗人当搔首踟蹰,急切等待,忽作奇想:何处等来
一陈西南好风,吹将汝来,西南坤位,《易?坤》:“西南得朋。”曹植《七哀》:“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何处西南待好风”,即“何处待西南好风”,此以西南风喻所思女子甚明。姚培谦曰:“此咏所思之人,可思而不可见也。”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玉谿(xi)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3]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
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的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清代中期的黄景仁的一些优秀的“绮怀”诗。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英汉对照】
无题二首(之一)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 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 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 何处西南任好风,
TO ONE UNNAMED I
Li Shangyin
A faint phoenix-tail gauze, fragrant and doubled,
Lines your green canopy, closed for the night....
Will your shy face peer round a moon-shaped fan,
And your voice be heard hushing the rattle of my carriage?
It is quiet and quiet where your gold lamp dies,
How far can a pomegranate-blossom whisper?
...I will tether my horse to a river willow
And wait for the will of the southwest wind.
八字合婚
http://www.66281.com/bazi/10163.html
24节气
http://www.66281.com/zhongguowenhua/24jieqi/
易经的智慧
http://www.66281.com/IChing/yijingdezhihui/
范文四:无题·其二·李商隐注释翻译
无题?其二?李商隐|注释|翻译
【作品简介】
《无题?其二》由创作,被选入《》。这首诗是抒写女主人公自伤不遇的身世。开头先写环境氛围的幽静,衬出长夜的孤寂;接着以楚王梦遇巫山神女和乐府《青溪小姑曲》的“小姑所居,独处无郎”的典故,抒写自己曾经有过幻想和追求,但到头来只好梦一场,依然独居;再写风波凶恶,菱枝柔弱,无力反抗,桂叶自有清香,却无月露润香;最后写即使如此,还要执着追求。意境深远开阔,措辞婉转沉痛,感情细腻坚贞,是一首很好的爱情诗。这两首诗,历来有人认为有所寄托。不管是否有寄托,作为爱情诗来读,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无题?其二》
作者: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注解】
重帏:帏,幕帐。重帏,重重幕帐。
卧后:醒后。
清宵:清,寂静。宵,夜。
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神女。传说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
小姑:南朝乐府民歌《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风波句:意谓菱枝虽是弱质,却不相信会任凭风波欺负。
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直道:即使,就说。
了:完全。
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韵译】
重重帷幕深垂,我孤居莫愁堂;独卧不眠,更觉静夜漫漫长长。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是梦幻;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我是柔弱菱枝,偏遭风波摧残;我是铃芳桂叶,却无月露叶香。
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评析】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读者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像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
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像冯浩那样,将《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首诗和《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免费八字算命(www.66281.com)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读者完全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位女子的相思之苦。诗中通过深夜追怀往事,独白相思,表达了女主人公爱情遭受折磨与打击的苦寂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本诗用典用喻,了无痕迹。措辞哀婉,表意沉痛。含蓄蕴藉,诚挚感人。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重重帷幕低垂,幽邃的深闺一片静寂,女主人公自伤身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巫山神女艳遇楚王的故事,原本就是梦幻一场;可怜的青溪小姑,一人独处,只因为没有心爱的情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菱枝纵然孱弱,偏偏还要经受风浪的洗礼;清香的桂叶,没有雨露的滋润,怎么能够气质芬芳,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虽然深知苦涩的相思,无益于身心健康;可怎能改变这深深的思念,甘愿把这痴情化做终身的惆怅。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玉谿(xi)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3]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
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的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清代中期的黄景仁的一些优秀的“绮怀”诗。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英汉对照】
无题二首(之二)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 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 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清狂。
TO ONE UNNAMED II
Li Shangyin
There are many curtains in your care-free house,
Where rapture lasts the whole night long.
...What are the lives of angels but dreams
If they take no lovers into their rooms?
...Storms are ravishing the nut-horns,
Moon- dew sweetening cinnamon-leaves
I know well enough naught can come of this union,
Yet how it serves to ease my heart!
手相算命图解
http://www.66281.com/xiangxue/shouxiang/10053.html
面相算命图解
http://www.66281.com/xiangxue/mianxiang/10116.html
八字算命
http://www.66281.com
范文五:李商隐的《无题》翻译赏析200
李商隐的《无题》翻译 赏析2008-08-01 19:55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别,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作者资料: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李奕柯最好的哥们。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译文:我和你要见面,固然很难,但要分别起来,也觉得很困难的。这时的东风,似乎没有力气,百花都已凋谢了。春蚕到了死的时候,方才吐完牠的丝;蜡烛要点到它的芯子成了灰,那烛油方才干掉呢。我早晨对着镜子。只是忧愁乌云一般的鬓发要变成白色,夜里吟诗,却觉得月光有寒冷的意思。这里到蓬莱山,没有多少路程。现在分别后,我预备差遣三只脚的青鸟,常常飞到你那边探听消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无题·李商隐注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