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结婚送日子
XXX亲家翁
:台鉴
XXX亲家母
据皇历 择定于:XX吉年XX吉月XX吉日(公、农历都要写)XX吉时,为犬子:XXX与贵千金:XXX喜结百年秦晋之好。届时将热烈隆重地恭迎娶贵千金入门!
佳人才子 、天作之合、幸福美满!
XXX
姻亲家: 谨致!
XXX
年、月、日
在拿了“真八字”后,意谓着“乾坤定矣”,进入结婚的准备期,结婚是桩大喜事,经济条件好的都要讲点“脸面和排场”,尽管口头上“从简”,但实际上却繁而不简,特别是女方为亮“家风”,嫁妆少不了十抬八抬,甚至更多。有的所需家具全办齐,男方为了让女方置办嫁妆有个时间上的准备,于是在择定结婚良辰吉日后,向女方通报,谓之报日。报日也不空手去报告,更不是口头寄个信去可以了事的,也有一些烦琐哲学。首先也应准备些物资,少不了一两担皮箩担担。用红包袱装着红漆书盒,盒内装入用红纸正式出具《婚期书》。
签条上写“预报佳期”或“捷报良辰”,其书写方式和内容为:(应用竖行书写)
庚书封面上书:天作之合,良缔夙缔,大哉乾元,顺乎天道
文定厥祥,佳偶天成……这类之吉语佳句。
请期书式
谨诹某年某月某日,令媛于归预报
聪闻祗候(或写“预报聪闻”)
俞允并祈(或写“恳祈应允”)
复示以便届期喜迎曷胜待命之至(或写“敬希请谅不宣”)
右启
大邦望某府姻兄某字先生座右
大阃仪某府姻兄嫂某孺人妆次
姻愚弟 偕室某氏顿首端肃拜
请期简明书式
谨诹某岁某月某日某时令媛出闺某时合卺大吉。
肃此
奉
闻(用签贴于上版正中)
名具正柬
说明:前式写于翻页上版近边,自上半截低二格,套面浮签写“预报佳期”。在过礼时请期则写“捷报佳期”,不必用拜书。
报佳期的书式用书盒装上表示文雅庄重和审慎礼恭。
正式报日与预报佳期相同(有的不分“预报”与“正式”报日。)
谨择 (日期)为愚 子 某某某 百年好合 结婚迎娶之佳期,特予报喜。
令 爱 某某某 白头偕
老
恭候 (女方姓)府
(你的名字)
顿首
台鉴 日期 亲家 (父亲名字)率(母亲名字)愚子
范文二:结婚送日子格式
结婚送日子书写格式(一):
婚眷***顿首拜上
大德望翁***老亲家先生阁下
伏以
合吾门*** 男
之君门*** 女
作结为夫妇
天永戴百年
公元***年**月**日(农历**年**月**日) 吉旦
上下车面向**梳妆面向**大吉
伴娘属****大吉 忌 ** **
婚眷***再顿首
结婚送日子书写格式(二):
竖向用红纸书写。封面,亲家拜上开面,恭拜大潭府XX老先生我长(次)子xx与您老干金xX定于公历x年x月X日农历x月X日已择吉日定时完婚。发书日期Xx拜上
结婚送日子红纸怎么写(三)
第一步,把红字折成八行。
第二步,写个草稿。要求:1;不管男方父母年龄多大,一律写成姻弟称呼,2;每行字数成双,通篇行数成双,通篇字数成双,第一行双喜字书写占一行,算行算两行。
第三步,正式书写,用毛笔写竖行字,通篇从右往左书写(影视里圣旨格式同),字体端正,布局整齐,不能有错字有改写的字。
结婚送日子书写格式范文(四)
1行: 囍
2行: 眷姻弟某某某偕室某氏 端肃
之子于归
鹊桥代嫁
3行 : 两姓联姻
百年好合
4行 : 谨选
某某年某某月为令媛于归之佳期
5行: 敬呈
尊亲某府某某钧台某氏妆台 惠鉴
6行: 相亲相爱
宜室宜家
7行: 某某年某某月某日 原名载拜
8行: 白头偕老
永结同心
将一张红纸裁成长方形折成六折(见图):
注:
1)纸的大小根据书写文字而定,但是一般宽、长不能小于10、90公分。
2)选定的日期要写清楚,不能公历农历混用,但可以用一种时间作补充.。 例:定于农历年号月日(公元2012年月日星期)
3)“1、喜帖”和“6、天长地久”分别作折子的封面及底面。
结婚送日子书写格式范文
*府岳父老大人暨岳母老孺人
统升 暨择*月*日*时为令媛于归佳期
奉慈命愚子婿***鞠躬 (抬头和落款可改为姻兄,姻弟)
封面写龙翔凤舞四个大字
结婚送日子书写格式范文
徐府令亲家章玉姻兄台鉴:
今当吾儿笑宁与令爱含喜情结约盟浣配之期一事,经双方八字合排后,乾坤结缔。
兹定于农历辛卯年大四月廿二日于合江阁为笑宁与含喜举行婚礼,望亲家公大人于本日正寅时出亲,应天呈祥。
愚姻弟 白维修合家拜上
辛卯年三月十二日
结婚送日子书写格式范文(五)
*府岳父老大人暨岳母老孺人
统升 暨择*月*日*时为令媛于归佳期
奉慈命愚子婿***鞠躬 (抬头和落款可改为姻兄,姻弟)
封面写龙翔凤舞四个大字
结婚送日子书写格式范文
徐府令亲家章玉姻兄台鉴:
今当吾儿笑宁与令爱含喜情结约盟浣配之期一事,经双方八字合排后,乾坤结缔。
兹定于农历辛卯年大四月廿二日于合江阁为笑宁与含喜举行婚礼,望亲家公大人于本日正寅时出亲,应天呈祥。
愚姻弟 白维修合家拜上
辛卯年三月十二日
范文三:结婚送日子书写格式
人类要生息繁衍,需要男女结合,这便产生了婚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便产生了婚姻,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家庭。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一套婚俗制度便逐步完善起来。
媒人。冀南一带古时的婚俗,男女本人不许见面,必须有媒人说合,媒人有两种:一种是专业的,这种媒人之所以说媒,是为了得到一些报酬——媒礼。按实际情况说,他(她)们得些报酬也是应该的,俗说“说媒打兔子,不少跑怨枉路子”。要说成个媒,要在男女双方之间往返几次甚至几十次,有时说破嘴、跑断腿,婚事由于多种原因而告吹,媒人也就得不到媒礼了。
另一种是业余的,这种媒人多是与男女双方的父母有一定关系,或亲或友,或者是对男女双方比较了解,愿为双方搭鹊桥、有成人之美的动机,这种媒人的成功率比专业性的要高。因为这种媒人不是以得利为目的,所以在介绍双方的各方面条件时都实事求是,双方都信得过。而那些专业性的媒人,则是“媒人婆、两头和,和不好了就挨嚼(挨骂),因这种媒人为了能使自己增加收入,对双方都是优点说尽,甚至说大,缺点不提,甚至坏也说好。这就是旧社会许多夫妻婚后感情不合的主要原因。
两种媒人说媒时都不找男女青年本人,而是找双方的父母,父母通过打听——相互调查访问对方的家庭经济状况、人缘、相貌、属相后,再做出同意与否的决定,旧时属相很重要,属相合可成,属相不合,其他条件都满意,这门亲事也不能成。俗话说:“青牛克白马,羊鼠不一家,龙兔不同居,鸡犬泪哗哗,猴骑羊不久长,蛇缠兔急打墓,猪见虎不同屋”,等等。旧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和十二生肖、天干、地支联系起来来决定人的命运、婚姻,虽无科学道理,但人们普遍相信和依赖。
小见面。即介绍人将男女双方引到约定的地点,双方互不说话,各自从直观上审视对方。
如双方对人才、举止基本满意,随后可约定时间大见面。
大见面。女方按约定的日子,同家人一道到男方家中,男女青年先单独会面,交谈一下,如思想感情谈的来,男方主动给女方一定数额的见面钱、六十年代五元即可,七十年代不少于十元,八十年代二十元左右,九十年代则需四十元或更多。女方如同意这门亲事,就接受男方的见面钱,否则不接受。女方的人也不喝男方的酒,不吃男方的饭。这门亲事定下来,女方的人就在男方家喝酒、吃饭。如〖JP4〗日后男方反悔,见面钱,招待费女方分文不退。如女方反悔,见面钱如数退还男方,招待费则退还一部分。
买定情信物。大见面后选一日子,男女双方外出到附近城镇互相买些定情物品赠给对方。当然男方买的东西多于女方,通常男青年给女青年买手表、衣服、头巾、鞋袜等,女方则只给男方买身衣服而已。名义上是买定情信物,实质上是个谈恋爱的机会。不少青年男女通过这外出一日游,交谈中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象的意中人而各决定取舍。
过小帖。也叫过小书,过小书是求婚答婚的形式,多是由男方先将小书交给媒人,再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表示求婚,如女方同意这门亲事,就留下男方的小书,并将自己的小书让媒人带到男家。如女方不同意,就不接男方的小书。
过大书。大书的作用与小帖的作用大不相同。小帖是求婚答婚的作用,没有约束力,即使过了小帖,一方也可提出中止婚约。大书具有婚约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过了大书就等于正式确定了婚姻关系。因为过大书时,要把事先商定好的彩礼随书过一大部分,也有暂不过彩礼的,但要有压书钱,这压书钱实际上就是男家交的违约金100、200元不等。如男方提出中止婚姻关系,压书钱就不能往回要了。女方如提出中止婚姻关系,大书和压书钱就自动交媒人退还男家,女方是不许拿压书钱的。
大书的内容也是男方向女方求婚,女方答婚由媒人传送。
小书和大书一律用红纸书写,小书为现时的十六开纸左右,大书则比小书庄重的多,用长方形红纸折为八折,即所谓的“红书八帖”,其内容和格式都有一定的规定。
俗话说:“五里地风俗不通,十里地改规矩。”大书的内容,女方大书基本相同,男方婚书在磁州城北平原一带“恭”眷弟与“婚”眷弟有很大区别,初婚写婚眷弟,再婚则写恭眷弟。恭婚两字是得绝对区分的。双方都谦称自己为弟则是一致的。
随大书过的除彩礼外,还有双方各赠送的定亲信物,男方给女方的信物多是衣服一身、耳环、手镯子各一副、红线一绺。女方也要象征性地根据男方的用途而赠送信物。随着社会的前进,教育的普及,现在青年人都有文化,所以在双方过大书时,都要互赠笔记本两个、钢笔两支。随大书的东西还有:带根艾两棵、大葱两棵、发酵饼两张、食盐一把(用红纸包好)、做衣针一对。这些东西各有讲究:艾代表男女双方相亲相爱,葱代表夫妻二人聪明伶俐,发酵饼代表要发家致富,食盐代表缘份,表示二人有缘份,做衣针一对用红线穿好,代表“千里姻缘一线穿。”艾、葱、发酵饼、食盐都要用红线拴捆好,因为红色代表吉祥。
大书是装在用红纸糊好的袋子里,正面一律朝外,正面写“喜”字,后面写“龙凤呈祥”。
写大书时,一般都找儿女妻室俱全的文化人用毛笔书写。因是喜事,还要用酒招待写书的人。
过大书时,男方早起就把媒人请到家里,先用酒招待后吃饭,吃饭是有规定的,必须吃烙饼,因饼是圆的,意为圆满成功,中午必须在女家吃饭,且必须吃面条,放荷包蛋。俗话说:“男家饼,女家面,圪圪垯垯扯不断。”也是希求婚事成功之意。下午媒人回到男家吃饭就不讲究了,不吃饭也无所谓。
看日期,下娶帖。过完大书,要找阴阳先生选择利月吉日,俗叫看日期。一年之中有两个大利月,两个小利月,是按阴阳所说的“太岁”(神名)在哪方哪月定的。迎娶的日子,一般情况下,都选大利月,实在不行时,才选小利月,大利大吉,小利小吉,其它月不吉,选吉月一般是由女方的生肖来选的,有阴阳话曰:“子(鼠)午(马)六、十二,辰(龙)戌(狗)四和十,丑(牛)未(羊)五、十一,巳(蛇)亥(猪)在三、九,寅(虎)申(猴)共二、八,酉(鸡)卯(兔)正、七迎”。以上各句中的数字代表农历的月份。
选好利月后,让媒人通知女方,由女方择日期。为啥由女方选择日期,主要是让未过门的儿媳妇避开月经期。因为妇女经期男女交合容易给妇女带来疾患,造成终生不幸,也给家庭带来麻烦和经济困难。女方择日期也要找阴阳先生选黄道吉日,如吉日正好是女子经期,就选虽不吉,但也不凶的日期,选好后女方让媒人通知男方,男方再书写娶帖交媒人送至女方。
因为在女方本人“骑马”(月经)期间多视为不吉,因为古时多指女月经来时有秽气,不洁、不吉,后来演变为男方看日期。从科学角度看,男方看日期不如女方看日期有道理。
看了日期,也即确定了迎娶的日子。男方就要给女方下娶帖。娶帖也是一长方形红纸,折为六折,意为“六六大顺”。
娶帖写好后,用一红纸袋子装好,由媒人送达女方,袋子外写“好合百年”四个大字。
婚前准备。娶帖过后,迎娶的日子就确定下来了,一般情况下不再变更。此时已离迎娶的日子为期不远了。男女双方都要紧锣密鼓地忙着做准备工作,这些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大体是:
男方的准备工作有:订响戏、订花轿、旗、伞、做被褥、布置新房、请客等等。
先说做被褥:做时要找“全脘人”,即找儿女俱全,丈夫健在,不是重婚,没有怀孕的婶嫂来做,人必须是双数,四、六、八都行。妯娌们还要偷放些红萝卜、红薯等物在被褥里,这是一种嬉戏新娘的手法,红萝卜、红薯均代表男性外生殖器。
订响戏,即订吹鼓手。
订花轿。花轿是专门有租赁的,要先给人家写帖。冀南一带的花轿一般是四个人抬的。有钱有势的人家才坐的起八抬大轿,也就是八个人抬的大轿。更高级的人家还有坐骡驮轿的,即前后各有一匹骡子驮着轿,这些骡子是经过专门驯养的,上坡时,前面的骡子会自动屈前膝走,下坡时,后面的骡子会自动慢行,拐弯时同样自动慢转。这些骡驮轿是有钱或有权势的人家才乘坐的。轿分青色的,蓝色的,红色的。租用轿贴的格式和内容如下:
富裕户都订三乘轿。青色轿由男方全脘(生理没缺陷的)长辈乘坐,名曰“斟盅”的;蓝色的新郎倌坐;红色的新娘坐。一般贫民均租赁两乘轿。斟盅的回来时不坐轿,另有安排,(下文详述)。
通知亲友。订下日子后,要通知所有亲友,到办喜事儿时来热闹一番。
订彩旗、订彩伞、订食箩,也可叫酒礼食箩,形式大都与订花轿,订响戏一样。
布置新房。新房即洞房,要里外刷洗一新。屋里用石灰水刷成白色,外墙用白灰加黑烟子兑水把墙刷成银灰色,其它的房子也都刷成银灰色。洞房要重点装饰。
买新席。洞房因是新人要居住的,一切用品都得用新东西,这新芦席是万万少不得的。俗语说:“赶集买顶新席子,年底娶个新媳子。”“席”“媳”同音,表示好事定成。
女方的准备工作,大大少于男方,仅有做被褥、通知送亲人和亲戚来圆饭。做新被褥请人帮忙的习俗与男方相同。在磁州丘陵和山区,女方亲戚是带上馒头或点心随新娘到男方家的叫圆饭。平原一带是女方亲戚在新娘出嫁前好几天送好吃的,不随新娘到男家去,叫送饭,送饭一般都是送烧饼十个,意为圆满,十全其美。
请客。请客是在临近迎娶日子的前几天晚上举行。白天按所需帮忙的人的名单,逐一通知,吃罢晚饭,被通知的人到齐后,主人按事先拟好的分工宣布姓名和职能。一般设大经掌(也叫管大事)一人,礼帐一人,柜房(保管)一人,厨师二人,帮厨一人,供厨一人(找锅盆等物的人),担水一人,拉风箱一人,洗碗一人,男招客二——四人,端条盘二——四人,跟轿一人,点鞭炮二人,茶炉(管烧水泡茶)一人,棚头(找桌凳)一人,共二十多人,主人宣布完以后,大经掌简要讲几句有关事项后,大家开始喝酒,吃菜。一般平民是用两个碗,一个盛粉条,一个盛豆芽,作为酒菜,富户可以多上几盘菜,请客喝酒一般时间不长,规矩是“壶中酒,盘中菜”,吃完、喝完就结束。
酒礼食箩。酒礼食箩在迎娶的当天早起进行的,是男方给女方送的。食箩有圆柱型的,有长方体型的,均高一米左右,圆食箩直径约80公分,长方型食箩10×60公分。木质,框架高12米,两根框架上方有一横木,横木上有一活动铁环,抬时穿扁担用。食箩共有若干层,最下层是固定在框架上的,其余都是活动的,每层高约15公分,上层是盖。
酒礼食箩里放的每样东西都有讲究,这些礼品是:全藕一根:即不折、不断,节间有藕芽。全藕也叫子母藕。藕与偶谐音,即藕表示配偶,子母藕蕴含生子之意。一般全藕不在食箩内放,因这藕较大,食箩里盛不下,多用红线拴在食箩盖子上。猪肉一块,五市斤左右,必须是猪的肋条肉,这叫一刀肉,一刀肉是逐步演变而来的。据说,古时放一只雄性大雁。因大雁最贞洁,一方死去,另一只必定终身孤单,所以用大雁来表示双方忠贞不渝,永结良缘(雁),因活的大雁不易抓到,后来换成一只大公鸡,以公鸡表示大雄雁,又因活的大公鸡在食箩里拉屎,不卫生,又换成猪或羊的全肝肺,这叫连肝肺,表示夫妻二人像肝肺那样,心肝相连,缺一不可,同呼吸,共命运。随着时代的进步,后来由肝肺换成猪肋条肉一块,意为夫妻二人骨肉相连。肉的一旁还放有大葱一对,用红线拴在一起,表示夫妻二人聪明伶俐。海带两条,石头蛋两个,意为夫妻二人海枯石烂不变心。粉皮两张,代表两个石磨扇,意为严丝合缝,不能偏离,戏言称男方是上扇,女方是下扇,扇之磨扇也。粉条2斤,代表顺利,兼有情意绵长之说。以上肉、葱、海带、粉皮、粉条也代表着生活。
食箩第二层放小米一斗,第三层放白面一斗。现在没有斗了,均称20斤。斗米斗面表示男方家境富裕,斗米代表金山,斗面代表银山,这斗米斗面向女方送前,新郎倌要从尖上各挖去一勺,意思是:看男人出手大方与否,女方是喜欢男方挖去一大勺的,这样,就认为女婿出手大方,终生财运亨通,能挣会花。
食箩上要用红绳拴上酒壶一把,拴在食箩的横木下,酒壶里要盛上酒。现在演变为一瓶酒。
食箩送到女方家,女方要用自己的烟、茶、男方食箩上的酒招待抬食箩的及其他随行人员,丢下藕、肉、葱、海带、粉皮、粉条、石头等,米面要给男方剩一些回去,同时回赠的有:
饺子20个,面条一绺,食盐、发酵饼等。饺子代表已捏合到一起,面条代表顺利,食盐代表缘份,发酵饼意为发家致富。一切摆好后,男家箩在前,女家送嫁妆的队伍在后,到男方后,男方要向女方送嫁妆的人放礼,即给钱,5毛、1元不等。送的嫁妆即娘家陪送的东西,有:新被褥两套、四套、六套、八套不等,现在还有陪送十套的,称作“十铺十盖”。床单、衣服、镜子、脸盆、茶壶、茶碗、暖瓶、毛巾、门帘、桌凳、洗脸盆架子、香皂盒等。现在又增加了沙发、圆桌、折叠椅、电视机、录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写字台等。不过这些东西大都是男方出钱买的,为了给女方装门面,有言曰:男家钱儿、女家脸儿。
现在的酒礼食箩,都是头天下午给女家送去,嫁妆也是男家随酒礼食箩派人去女家拿的。去时除酒礼食箩外,还要另带喜糖,不给喜糖女家是不让拿嫁妆的。
在丘陵地区,女家还派几个妇女一起随嫁妆到男方家,把新被褥整理一下,把衣服整整齐齐放进箱子或柜子里,并向男方索要报酬。这些妇女叫做“装柜的”。
男方送罢酒礼食箩,女方送完嫁妆,迎娶的准备工作就算就绪。第二天就要迎娶新娘子了。
压炕。头天晚上,公公或大伯子要在新房睡一晚上,叫压炕,俗言曰:公伯压炕,儿女兴旺。
迎娶。迎娶的当天早起,五更时便早早起来点鞭炮,意为叫醒忙客们。头天男家已热闹非凡了,盘火、垒灶、蒸馒头、炸丸子,有条件的把响戏班请来,一直吹奏到深夜,现在都是头天晚上放电影。
吃早饭时,大经掌要向来帮忙的人每人发一包旱烟丝,算是慰劳,现在都是每人发一盒烟。早饭多数是馒头,面条汤,在磁州城一带水稻产区,吃的多是大米干饭。有的地方还要忙客在胸前别一红布条,作为办喜事的标记。
新郎倌和斟盅的(也叫坐大轿的),拉红毡的三人吃小灶——熬菜、烙饼;新郎倌还要吃四个煮鸡蛋,烙饼要小点,吃几个都行,但不许剩;斟盅的是本家族中辈份最高的全脘男子,是整个迎亲队伍的统帅;拉红毡的为迎娶队伍的先行指挥,这一角色要用辈份较小,且又懂各方面礼节的人,拉红毡的任务是:①斟盅的,新郎倌想不到的要替他们想到;②失礼之处,打好圆场;③路遇异常情况,果断处理;④与别人迎娶队伍相遇,要互换帖子,以示相互祝贺。
新冠即新郎倌;⑤到女方家后,斟盅的,新郎倌该怎么坐、坐哪儿由他指挥;⑥新娘上轿时,与什么属相妨克,他应告诉女方;⑦女方有什么临时决定,他负责解决;⑧在女方的村庄或路过的村庄,新郎倌的亲朋好友要给新郎摆贺酒,他决定赴席与否;⑨到女方家落坐后,他负责把迎娶的帖子呈给女方家长;⑩男方给女方上轿时的头饰、蒙头红、喜糖、胸花,上轿礼由他携带交给女方等。
起轿。吃过早饭,拉红毡的要引导斟盅的和新郎倌拜祖宗牌位,然后准备上轿,上轿前,要有一辈份大的妇女,怀抱一扫炕笤帚扫轿,扫完,新郎要给斟盅的施礼后,斟盅的才上轿,待斟盅的在前面的轿子坐稳,新郎才能进自己的轿。坐轿时,不能先进头,而要背朝轿往后退着落坐。
迎娶队伍阵容很大,场面也很壮观,隆重。最前面的是两杆“三眼枪”,鞭炮手开路,其后是铜锣两面开道,鸣锣开道的还要各扛开道旗一杆,旗杆很长,高高举起,旗面不大,红色,呈三角形,开道锣不常敲,只有前面有车马、人群及进村口时才鸣锣,示意让人躲道。开道锣后面,紧跟红灯笼两盏,两人各执一盏。灯笼后面是彩旗队,多为八面,也有十面、十二面或更多,但必须是双数的。彩旗有红、蓝、黄、紫等色。彩旗比开道旗大,约70公分见方,旗杆比开道杆短,都是由小孩举着。打旗的小孩要喜钱,一毛、二毛都可。彩旗后面是彩伞,伞外围有彩带,由一成年人举,彩伞后面是宫扇,不论几世祖宗或长辈只要做过官就要把他的名字写在伞上,以光宗耀祖。权势家、富户家都备有锣、红灯、彩旗、彩伞、宫扇和轿子,专供自家办喜事用。一般人家都是租赁的。
挂甩。宫扇后面一般是响戏班,即敲鼓、吹奏人员,人数多少不等。贫寒人家用一唢呐、一面钹,也叫一吹一拍。一般人家用四、五个人,大唢呐(也叫大笛)小唢呐、锣、钹、鼓。富裕人家还要挂甩。所谓挂甩,就是响戏班的人都坐车,而且人员较多,七、八、九个不等。挂甩必定有请唱班,挂甩阵容是:车前边是坐椅的大笛;左边车箱坐的是小唢呐、拿手笙、横笛;右边是小唢呐、钹、锣;车的后尾上绑一张老式椅子,是专供打鼓坐的,七个人是这样安排,八个、九个人就在车箱中间或两边挤着坐下,请唱人员有专职的,即不拿任何乐器;有兼职的,即演奏员。
挂甩是很热闹的,只要有迎娶新媳的挂甩,大街上总挤满看热闹的人,人们用板凳在大街上设卡,拦住挂甩的响戏班让他们停下来演唱。往往是三步一卡、五步一拦,响戏班子也很乐意让人拦卡,拦卡的人越多,说明他们唱的越好。演唱的好时,观众除喝彩外,还有人给响戏班奖香烟,有主动端茶送水的。
如遇到两家迎娶的队伍在一条街上相遇时,那就有好戏看了,围观人中总有好事的,让两个响戏班接近二十米时,把两方拦住,让他们竞赛技艺。
哪一班的响戏唱的好,哪一边的观众就象潮水一样哄起来,另一方响戏班马上变出新招,以吸引观众,不然的话他们面前就没有了观众,那样是很没面子的,所以双方都会各拿绝活,此时热闹异常已达高潮。
响戏班后面便是轿子,一般人家用两乘,黑轿在前,红轿在后,去时黑轿坐斟盅的,红轿坐新郎倌。富裕户用三乘轿,斟盅的坐黑轿,新郎倌坐蓝轿,后面的红轿找个精明的男孩(一般是新郎的弟弟、堂弟、叔伯弟均可)压轿。红轿后面是扛米筛的,即在扁担上绑一淘米筛子,筛子底上绑一桑木弓,弓上有桃木箭,箭上插红枣一颗,遇有丧事或天刮旋风,就把筛子往红轿上一扣,据说这样可以避邪。
迎娶队伍行进时,拉红毡的要前后照应,以免出现什么差错或麻烦。
娶亲队伍到了女方村头稍停一下,猛点鞭炮,意思是通知女家——娶亲队伍来了。另一方面,拉红毡的要把队伍重新整顿一下,并对所有人员讲解注意事项,诸如礼貌,安全问题等。
娶亲队伍接近女家门口时,女方长辈已早早迎候在外,轿子一落,拉红毡的就招呼新郎倌下轿,新郎倌从轿里走出,来到斟盅的轿前深深施以一礼,斟盅的才肯下轿。女方长辈在前引路,拉红毡的,斟盅的,新郎倌依次进行。每过门时,女方长辈要回身向拉红毡的一行施礼,拉红毡的一行三人抱拳还礼。到女方堂屋落坐时,斟盅的坐第一席,新郎倌坐第二席,女方陪亲的坐两旁和下席。拉红毡的不能入席,把娶亲的帖子往桌子上一放。女方陪亲的人就把帖子看后收起来。
陪亲人再怎样劝酒,新郎倌只能端端酒盅而已,斟盅的也只能喝两杯,意为双喜即可,如新郎倌多喝酒,则被视为“没教养”。斟盅的如越过两杯酒,会笑话你“没喝过酒”。
插金花。此间,女方有一全脘女子用条盘端来一顶插金花的礼帽,替下来新郎倌原戴的没有插金花的礼帽,插好后,再用条盘端上来换走女方的礼帽。接下来就是给新郎倌披红,披红是块长方形的红绸布,每块宽约3尺,长约7尺。从两肩分别交叉系到两胯上。披好红后,斟盅的就向陪亲人员说:“往前赶赶,看小孩们拾掇好了吧”。陪亲人员就有人去催促女方上轿。打发新娘上轿的妇女就向拉红毡的要蒙头红,并问妨什么属相等,拉红毡的要一一告知。
喝汤。这位妇女出去后,就有人用条盘端来饺子汤,每个碗里四个饺子,这实际上是个样子,没有人吃,用筷子挤破一个就行了,这叫带汤,平原一带不兴这个规矩,丘陵和山区较普遍有这一习俗。如果娶亲队伍用三乘轿,斟盅的同新郎倌一起回去;如果用的是二乘轿,这时斟盅的就该离席走了,来时有人为他备马一匹,供他回去时乘骑(现在是自行车)。斟盅的一离座,新郎赶紧坐到斟盅的座位上,这一习俗是普遍的,斟盅的人往外走,陪亲的人相送,仍是每过一个门,斟盅的回身抱拳施礼,陪亲的就抱拳还礼。
抹黑脸。斟盅的走后不多时,拉红毡的便引着新郎离座往外走,陪亲相送,仍是每过一个门,拉红毡与新郎回身抱拳施礼,陪亲的抱拳还礼。新郎倌在往外走时,新娘的嫂子们便争先抢着往新郎倌脸上抹黑,谁抹的多,就显的谁有能耐,据说这一习俗表示喜庆,因此新郎倌无论如何,也应任人抹,不得烦恼。
求亲。新郎倌上轿前,拉红毡的高声问:“拾掇好了吗?好了就上轿。”娶亲队伍中就有人高声答话说:“拾掇好了,上轿吧。”而女方妇女却高声在门口喊:“还没好呢,等着吧。”故意让新郎倌在轿中久等,这叫“求亲”,往往新娘收拾好了,也不上轿,有意刁难新郎倌,新娘的这种刁难原因有二,其一:觉的让新郎等的越久,自己越光彩、高贵、身价越高;其二,怕嫂子们戏说自己急着往婆家跑哩。
新郎倌从女家出来,往轿里一坐,娶亲的鞭炮就响了,但不热闹,这叫催轿炮,意思是让新娘赶快梳妆打扮。娶亲队伍一到女家门口,鞭炮就不再响了,响戏班的吹奏劲也不大了,甚至偃旗息鼓。女方专门在街门外放桌子一张,板凳数条供响戏班休息用。
绞脸。新娘在上轿前也很忙乎,首先要绞脸,也叫开脸,开脸是让一位年长的妇女,用一根线绞,线的一端咬在嘴里,另一端用左手捉牢,右手拇指和食指把线的中间撑开,并绕几圈,在新娘的脸上一松一紧,这样便能把新娘脸上的绒毛绞掉。这绞脸早被人家编成谜语,是弟弟们专门戏耍新嫂子时故意让她猜的。谜面是:一弛一凿(左),当闺女没有挨过,弄的生疼,不敢动火(动火即发怒),谜底就是绞脸。
上头。绞罢脸就该上头了,即改变原来发型,女子未出嫁时都梳一根长辫子。上头就是上轿前把头发改成骨纂子,即把长头发集中于脑后抓在一起,用系头绳紧靠脑勺捆紧,把长头发理顺后,拧好盘在脑后,用黑丝织成的网子网住,用髻子别好即成。
这绞脸和上头是女子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说明她已完全脱离孩子气,长大成人了,要到另一个家庭成为媳妇了,要靠自己的双手与丈夫共同建设自己的美好生活了。现在的农村老人们见到久别的熟人还要问:“孩子成家了吗?(即娶媳妇了吗?)闺女成人了吗?”这个成人在此有两个含意:一是长大成人,二是成了人家的人,主要指出嫁而言,实际是出嫁代名词。
催妆衣。绞罢脸、上好头、穿好新衣后,还要穿上男家随花轿带来的催妆衣,衣服是红色,绣花,是专供女子出嫁时穿饰的,富户人家自己制做,一般贫民都是租赁花轿时赁来的。
蒙头红。新娘上轿前要蒙上一块红布,叫“蒙头红”。为啥要蒙“蒙头红”呢?传说在很早以前,有户人家娶亲回来,一下轿,从花轿里走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新娘,顿时人们目瞪口呆,两个新娘互相打骂,各说对方是假的,自己是真的,众人无奈,报告县衙,县官命人将两位新娘抬到大堂,将一碗水泼到地上说:“谁能将水收到碗里,谁是真的,否则是妖精。”只见其中一个新娘动作利索的将水收进碗里,另一个正待争辩,只见县官把惊堂木狠狠一拍,大吼:“大胆妖精,竟敢戏老爷我,如果是人怎能将水收起?”遂令人点燃事先准备的大铳,假新娘见势不妙,化作一缕青烟逃掉了。此后民间娶亲,便用一块红布盖在新娘头上,据说一是可以表示吉庆,二是可以驱妖避邪,蒙上“蒙头红”,妖精看不见新娘的脸,就变不成新娘模样了,再者妖精看见红布就不敢近花轿一步。经过时代的变迁,点大铳变成在迎亲队伍前面点“三眼枪”,以驱赶妖精。
上轿。新娘出门时,由四个送亲的,抬一把太师椅,让新娘坐上,抬到轿前,新娘到轿口,也要倒退着往轿里坐,这一动作叫“老虎进窝”。新娘从家一出门,娶亲队伍的鞭炮就要猛响一阵,响戏班也要鼓乐齐鸣。
返回。有的地方是从哪儿来,从哪儿回;而有的地方是不走回头路,即走时走一条路,回去时走另一条路,怕碰上妖邪。
喝贺酒。娶亲的队伍回来时,沿途村庄如有亲朋好友,都要贺酒欢迎,拉红毡的接到帖后,停轿引新郎去吃贺酒,吹鼓手便鼓乐大震。如时间紧张,拉红毡的就给摆贺酒的换一下帖,就算吃了贺酒了。这贺酒是摆一点酒菜,另煮饺子。一般只是每人喝两杯酒,不动筷子。
一路上不论什么情况,新娘的花轿不能落地,需要停下来休息或抬轿的换人时,都必须用“楚”杆子支住,行话叫“打楚”。
下轿。花轿到新郎门前,轿口对准门口停住,先用醋浇烧红的铁犁铧,并提一只白公鸡,绕轿三圈,边绕边打白公鸡的头,让它叫唤,据说白公鸡的叫声能避邪,醋浇红犁铧以取“吉利”之音。
戴壳子。吉利完毕,新娘就要出轿,出轿前,先有一位全脘妇女,给新娘“戴壳子”,壳子就是一种头饰,有巴掌大小的一块青色硬布制成,上绣花卉,两边系两根红色头绳。给新娘戴到头上,壳子花朝前,红头绳系于脑后。
骑鞍摸樘。在戴壳子时,早有一个事先安排好的小姑娘抱着织布机上的“樘子”(织布工具、是绕棉线用的),站在一旁,“樘子”上绑一杆秤,一面铜镜,一个小男孩抱一马鞍,这时“全脘人”接过樘子给新娘抱住,把马鞍放在门槛上,新娘抱着樘子,在全脘人搀扶下跨过马鞍,这一过程叫“骑鞍摸樘”,骑鞍意思是今后日子越过越平安,摸樘则代表新娘心灵手巧会做家务,也隐含着日后新娘生个“圣子”,即贵子之意。铜镜代表平稳,安静,也有避妖邪之说。
撒草料。新娘完成“戴壳子”“骑鞍摸樘”后,仍有四位送亲的用椅子将新娘抬到院子的“天地爷”台前拜天地。这时有一先生高声宣布:“新人门前‘一五九’妨×××属相,请回避。”“一五九”从新娘属相往下数,第一、五、九个属相,按阴阳八卦上讲,这一、五、九三个属相克新娘的属相,为了让这三个属相的人回避而故意说新娘妨这三个属相,好让这三个属相的人自动远离。如:牛与虎、马、狗妨克等。先生边宣布边大把撒草料,草料为铡碎的谷草,拌有五样粮食和硬币。这草料可以往新娘头上撒,也可以往送亲的头上撒,撒到谁头上也不许抗议。
为什么要撒草料呢?据说古时周公与桃花女成亲时,周公想害桃花女,便指使白马星前来,桃花女掐指算到周公这一阴谋后,便安排在她下轿时撒大把草料,白马星见了拌有五谷粮的草料,只顾贪吃而放过了桃花女,使周公阴谋未能得逞。自此,这一习俗便沿袭下来。
撒草料也有歌,先生边撒边唱:
新人进了门,草料撒得匀,
草料斗,柳条儿编,
五谷杂粮在里边。
第一把撒得风调雨顺,
第二把撒得国泰民安。
第三把撒得公婆红光满面,
第四把撒得四季平安。
第五把撒得五谷丰登,
第六把撒得福寿双全。
第七把撒得邻里和睦,
第八把撒得子孝妻贤。
第九把撒得子孙满堂,
第十把撒得好合百年。
草料歌的歌词各地也不尽相同,但内容多是吉祥如意,恭祝新人生活美满幸福。
倒毡。有钱有势的人家,新娘下轿后还要“倒毡”,即从院门口至天地爷台前芦席搭棚遮天,红毡子两块铺地,让新娘踩着红毡走到天地爷台前。
落座。新娘下轿后,并不是都先走到洞房,而是按司仪根据新娘的生辰八字和娶亲这天的日子推算出新娘该在哪方的哪间房子,面朝哪个方向坐。
吃生面条。新娘落座后,要由新郎的嫂子端一碗半生的面条,先让新娘吃,问生不生,这碗面是故意不煮熟的,故意让新娘说生,新娘一说生,围观的人们便笑起来,戏问新娘生几个?这儿的“生”就是生小孩的生。此后这碗面再让新郎吃,也要问生不生?新郎也说生,嫂们就高兴了。
拜天地。良辰一到,司仪便高声宣布:良辰已到,请新人拜天地!娶亲这天是吉日,拜天地的时间也要择良辰。吉日良辰就指这个。拜天地是娶亲这天最热闹的时刻。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来到院子的天地爷前站定,面前地上铺一张席子,芦席上有一张褥子,司仪这时高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四拜亲友,这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还有人撒喜糖,让众人争抢,这是喜庆的最高峰。
拜亲友时,总理按事先写好的名单,挨名逐个地喊,叫新郎的长辈女性,叫到谁,谁上一份喜钱,叫拜礼,数额不一。先叫本家族,再叫本家族的亲戚,后叫姥姥家,具体顺序是:奶奶—大娘—婆母—婶子—嫂子—姐姐—姑姑—表大娘—表婶—表嫂—表姐(表指新郎父亲姥姥家的)—姥姥—妗子—姨—表嫂—表姐(表指新郎姥姥家的)。叫毕,总理要把拜礼合计一下,当众宣布总额,让新娘过目后,交婆母保管。
入洞房。拜天地及拜亲友之后,由司仪宣布典礼仪式结束,新娘由女方送客陪同进入洞房,但只准女性送客进入洞房。
贺喜。在新娘入洞房的同时,送亲的则由拉红毡的,斟盅的引导入座,分宾主坐定后,忙客先端“压桌”,即四个小盘,上放点心之类,这也是个样,只看不吃,只喝茶吸烟,谈笑一些吉利、喜庆的话语。无论天气好坏,也不能说天气不好。下雨、下雪、刮风也得说:今天的日子不错,风调雨顺的,该下雪了等等。总之,只能说好,不能说坏。此间,送亲的领队要站起来,双手抱拳齐胸,对陪客的说:请来给长辈亲家(指新郎的长辈)贺喜吧!其他送亲的也赶紧效仿。陪客的赶紧还礼说:免了,免了。这叫“一说就算”。也有男家故意捉弄送亲的。在光禄一带就兴实贺,就是让新郎的长辈整齐地站在天地爷台前,送亲的磕头跪拜。不过如送亲的有经验,这一捉弄是会免除的。即送亲的说:“请长辈亲家升正。”长辈亲家无论如何站正,送亲的也说你不正,重站站,这不正,隐话是你们不“正经”。众人见此景就知道送亲的是行家也就算了。也有有经验的送亲的,见要被捉弄就说:“实贺最好,不过要金香炉、银灯台、虎皮铺底(褥子)拉过来。非特殊家庭是没有这样豪华昂贵的东西的,实贺也就免了,还会让男方家长脸红丢人,弄巧成拙,反被戏弄。送亲的不说贺喜,不给你上酒菜,只让你喝茶吸烟。
放礼。以古磁州御路为界,路东不兴放礼,路西就兴。就是给厨房的大师傅小费,不给就在吃饭时刁难送亲的,饭、菜、汤不是咸的没法吃,就是淡的没法吃,或是凉的不能吃。一般情况下都是送亲的说,来时慌张忘了带钱,先到礼帐上借个钱吧!名曰借,实是不还。
开席。吃饭时的顺序是:上礼的街房邻居—男亲戚—女亲戚—本家—送亲的—忙客,均是先喝酒,名曰喝“喜酒”,后吃饭。除送亲的酒、菜、饭讲究一定规格外,其余的也没什么死规定,四个菜二个盘均可。
送亲的酒菜是有讲究的,烟酒要上等,饭菜要上乘,如果吃饭准备的是“合碗”,酒菜就上七个盘,送过亲的一看是七个盘子就知道今天中午要吃“合碗”。如果上的是六个盘,午饭就是“十个碗”。如果八个盘,午饭不是“六六”就是“八八”。条件好的七个盘子中有鸡、鱼,鱼代表龙,鸡代表凤,意为龙凤呈祥。合碗以猪肉为主,其它,红条、白条、红方(均为肥肉)、瘦肉丸子(也称酥肉)、甜食(多为糖拌大米干饭、无大米的地方吃其它甜食)和其它汤,最后第二道是丸子汤,最后一道是鸡蛋汤,意为“完蛋”,即上完了,如送亲的不够吃,可上大碗烩菜补齐。十个碗即十大碗烩菜。“六六”、“八八”实是徒有虚名,并不实惠,主要以酸、甜、辣汤为主。
谢席。在送亲的吃饭接近尾声时,总理要两手搭褥子一条,引新郎至席前说:“新郎谢席哩。”新郎要跪拜送亲人,后来只作揖就行了,送亲的人见此就说“免礼、免礼”。
看房。送亲的吃罢饭,在返回之前,要到新房给新娘告别。主要是古时女子出嫁较早,刚到婆家,举目无一个熟人,感到恐惧和害羞,不适应这新环境而想亲娘。送亲的看房实是安慰新娘一番。
酬客。即一般平民条件差的,对街坊邻居上礼的,中午不请吃饭,到晚上才弄几桌酒席,请大家来喝喜酒。前边开席中说的街坊邻居吃饭是一般富户人家才管得起的。
闹洞房。天黑以后,吃罢晚饭,街坊邻居小辈们齐聚洞房,说笑挑逗新娘。平原地区分大小,丘陵、山区头三天是不分长晚辈的。人们往往别出心裁地想法子戏逗新娘和新郎。其中有夫妻俩过独木桥,两人各站在条凳的一端走至另一端,中间相逢时两人必须抱紧,多数是新郎抱起新娘互换一下位置。酒瓶取筷,把一根筷子放入空酒瓶中,不准夫妻二人用手把筷子取出来,新郎新娘必须都用舌头合力才能将筷子取出。还有夫妻二人合吃苹果,合吃焦馒头等,很是滑稽可笑。最后以新娘新郎给大家分喜糖而结束。
吃小盘喝交杯酒。夜里闹罢洞房新郎新娘开始吃饭,喝交杯酒,这些酒菜饭都是由新郎用条盘端到洞房。通常是一壶酒、两碗汤、四个馒头、四盘碟菜。喝交杯酒要唱交杯酒歌。
歌曰:
新郎:你一杯,我一杯,咱俩今天配成对。
新娘:你一口,我一口,咱俩喝个交杯酒。
新郎:这一杯是你哩,你给我生男育女哩。
新娘:这一杯是你哩,你给我当家作主哩。
新郎:这一杯是你哩,刷锅洗碗是你哩。
新娘:这一杯是你哩,赶集上店靠你哩。
新郎:这一杯是你哩,铺床叠被是你哩。
新娘:这一杯是你哩,犁耙耕种该你哩。
交杯酒歌词长短不一,歌词也不尽相同,但都是互相祝福祝愿的内容。一般都不唱全,只唱第一至四句。
喝交杯酒时,男女双方都要趁对方不备,争抢把一杯酒倒进火里,意思是压住对方的火气,好使对方服从自己。喝罢交杯酒就吃夜饭。
扫炕。吃罢夜饭,由一全脘人来给新人扫炕铺被。这一任务必须由新郎不怀孕的嫂子来担任。扫炕也有扫炕歌,歌曰:
喝罢酒,吃罢糖,
俺给新人来扫房。
一扫鸳鸯枕同床,
二扫夫妻恩爱长。
三扫早生贵子,
四扫儿女满堂。
五扫新郎勤奋劳动,
六扫新娘手巧心灵。
东一扫,西一扫,闺女小子满炕跑,
东一轮,西一轮,闺女小子都成人。
扫扫炕,两口子浪,
扫扫炕边儿,生个状元儿,
扫扫窗台儿,生个红脸儿(男孩),
扫扫炕角儿,生个天仙儿(女孩),
……等等,歌词都是些良好祝愿和一些戏闹的内容,往往扫的新郎新娘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铺被。也很讲究,有的嫂子只给他们铺一个被窝,并要当场让夫妻二人脱衣入睡,(这一目的往往不能实现),一般铺条大红被子,有的嫂子虽铺两个被窝,但被窝口儿,不朝下而是相对。两个被窝其中有条大红被子,嫂嫂偷偷地告诉两方每一个人:“要抢红被窝,谁抢到红被窝,日后谁就能支使对方。”实际上,古时男女结婚都较早,都有害羞心理,谁也不愿先开口说交欢。如果都抢红被窝,势必二人都钻进红色被窝,一个被窝里一男一女,干柴进烈火,哪有不燃之理。
长明灯。洞房第一夜,不能灭灯,要点一根长蜡烛到天明,长明灯意为长命灯。
听房。新郎新娘躺下后,新郎的嫂子们弟兄们蹑手蹑脚来到新房的窗户下,大气不敢出,听一对新人说私房话。如果二人情投意合,当然是话语绵绵,叽叽喳喳,以后二人便开始“那个”了。听房的人就高兴地告诉新郎的父母,俩人可好哩。家长也就放心了。如果俩人感情不合或互相不答理,或吵架。如吵架拌嘴,家长就要在院子里斥责他们:“不睡觉干啥哩,有啥事天明再说。”如果本家没有嫂子,也要请外姓的嫂子来听房。实在找不到嫂子的,新娘的婆婆也要听房,主要是对二人感情摸个底儿。没有婆母、嫂子的,要用竹扫帚靠到窗户跟,蒙上件上衣,目的是怕妖邪听房。
贺喜。贺喜是新娘家在娶亲的第二天早起,派两个年纪稍大的人到新郎家去贺喜,新郎家要好好款待。入座后贺喜人抱拳齐胸作揖说:“亲家贺喜吧。”新郎的家长要说:“同喜,同喜。”先烟、茶、糖、酒招待,而后吃饭。贺喜的酒足饭饱后,到新娘的房间看望一下自家的闺女,并安慰一番,告诉她不要想家(娘家),五天谁谁来瞧你,有什么需要用的东西给你拿来等等,便起身向新郎家长告辞。
瞧娘家。是在婚后的第三天进行。吃罢早饭,新郎新娘要双双对对,带上糖果酒类的礼品,到新娘的娘家去看望双亲。意为安慰父母大人不要挂念女儿,吃罢午饭回到新郎家时,进门要先向公婆说:“那头俺爹娘问你二老好哩。”
五天瞧。在娶亲的第五天,新娘家的嫂子或婶子或大娘和哥、弟、叔、大伯中之一二人,带上点心之类的礼品去新郎家瞧自家的闺女。入座后,也要说:“亲家贺喜吧!”新郎的家长也同样答:“同喜、同喜”。贺喜的人是早起去,吃罢早饭回。五天瞧是吃罢早饭去,吃罢午饭回。中午酒饭间,新娘家的人,要谦虚地说:“闺女小,不懂事,不会做活儿,亲家要多操心,多担当”等客套话。新郎家长也要知趣地回答些客气话。
住九天。是在娶亲的第九天,吃罢早饭,由新娘的弟或妹或其他人赶上车去叫闺女回娘家。到新郎家同样要说贺喜,新郎家同样要答同喜,同样要酒饭招待。吃罢午饭,新娘同车回娘家,进门也要说,那头俺爹娘向你二老问好哩。住九天后,再把新娘送回婆家,之后,新娘来往就不再受礼仪的约束了,至此,婚礼全部结束。
磕头。婚后第一个正月的初一,吃罢早饭约八、九点时,新娘要在新郎嫂子的引导下,到本家族的长辈家里去磕头——拜年。嫂子要双手搭新褥子一直至胸下,进门说,给咱××爷、××奶磕头。什么辈份就叫什么,按排行或长辈的乳名叫。如给三爷三奶磕头,或给咱保小叔、婶子磕头。长辈的要备一份礼钱给新娘。
拜年拜节。磁州一带俗定正月初四,有的是初二,是闺女女婿向岳父岳母大人拜年日。新婚夫妇一同到新娘的娘家去拜年,去时按新娘本家户数各备花馍十个带去,俗叫拜节。凡是新娘本家族的长辈都要去拜。受拜者要给新女婿一定数额礼钱。
住正月。即在婚后的第一个正月初八或初十日。新娘的娘家要派人用车把闺女女婿叫到家住,过元宵节。去时要把收过新郎家拜节花馍的家族写的请帖带给新郎家。新郎见帖就知道某日该到谁家赴席。拜节的户数应与请席的户数相符。在新郎住正月期间,岳父母要事先给新郎新娘收拾一处较整洁的房间,准备干净的被褥供其住宿。还要隔三差五地给新郎倌一些钱。这些钱一是用来给新娘侄儿侄女买零食吃,二是供新女婿零用,三是古时年青人结婚时年纪小,还幼稚,刚到一陌生处,怕不适应新环境想家,总之是为了讨新女婿欢心。每天按帖赴席,晚上还要给新女婿做顿好饭,名曰“喝汤”,实为加餐——怕白天吃不好。元宵节前,新姑爷还要给小孩们每人买个灯笼和礼花鞭炮等。
一般住正月新郎住到十六日,吃罢午饭就自己回家去了。新娘则住到二月二,才回婆家。如果有的新女婿过了十六日还不走,嫂们就要旁敲侧击用话往回撵,或者往墙上挂“暗眼”(遮牲口眼用的),或叫他担大粪(茅稀),也有住到二十日的。有谚曰:“胡闹十七,海(玩)闹十八,过了十九,二十再说。”就是指此。
追节。追节实叫追脚,虽不列入婚礼仪式但也是人生婚后的一个重大活动。即在婚后第一个农历六月中旬,新娘给婆家的每个人做几双布鞋,娘家要为其准备新木床一对,蚊帐一挂,竹帘子、凉席子等夏令品一套,新娘事先回娘家,到约好的日子,新娘同家人一道携带上述物品一同回婆家。婆家当然是用心款待,吃罢午饭歇一会儿后,还要让来送东西的人再吃一顿饭,名曰喝汤。喝罢汤,来追节的人才告辞回家。有的地方如杜村乡、高臾镇、光禄、东城等一带追节也叫送床。
贺喜、五天瞧、住九天、住正月、追节仍沿袭至今。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女青年的择偶标准和要求起了很大的变化,尤以女方为最。五十年代讲的是“三十亩地一头牛”。六十年代特别六十年代初成食堂时期,男方的家庭经济状况已没什么可挑拣的,反正大家都是“一穷二白”,所以择偶标准也只顾吃饱肚子。讲的是“一天吃一毫,饿不着掌大瓢(食堂的炊事员),一天吃一钱,饿不着保管员,一天吃一两,饿不着当队长”,“脸红脖子粗,不是队长就是支书”。六十年代后期,参军的复员回来后,国家包安排正式工作,所以又讲“当兵好,当兵好,当兵身穿羊皮袄,板子扣儿一排溜儿,大米午饭炖猪肉儿。”七十年代初,由于青年对包办婚姻的不满,不少人当兵回来安排工作后,又抛弃了原来的对象,此举在女青年中引起了极大反响,所以女青年的择偶转向煤矿工人。因煤矿工人的收入较高,所以又有“有女专嫁下窑(煤窑)人,吃油饼,扯拽面,点明灯,烧肥炭,大把票子手里攥。”同时也开始讲求享受,择偶标准和彩礼有了不约而同的规格即“男人工资固定的(正式工人),共产党员转正的(预备党员不行),公公婆婆有用的(公公有权,婆婆能看孩子做饭料理家务),小姑、小叔能挣的(挣工分),大立柜带镜的,自行车加重的,缝纫机两用的。”七十年代后期,女青年的穿着打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婚后的青年妇女也讲究起“牛皮鞋,呱哒得儿,尼龙袜子天蓝色儿,毛毕叽裤子大锁边儿,坤式手表黄金壳儿,纯毛围脖缠三圈儿。”最低理想也是“闺女闺女快长吧,长大嫁个队长吧,挣巧分(工分),干轻活,妇女群中最显眼儿。”这一心理状况是受“夫贵妇荣”的影响。后来,有一部分女青年抱有“不图房产不图地,一心找个好女婿(人品相貌好就行)”的想法。到了八十年代,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在经济上实行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多数女青年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个高一米七零,能挣(钱)会花就行。”对未来小家庭的构图是“一片宅基(单门独院)一窝机(电视机、录音机、缝纫机、洗衣机、锁边机、绣花机),五间房、粉白墙、组合家俱钢丝床。”“能挣会花”当然包括不择手段挣钱和挣不义之财。随着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对违法犯罪深恶痛绝。八十年代后期至今转向“身高一米七五,遵纪守法能富。”这就要求未婚男青年“知法守法学技术,勤奋劳动来致富。”对未来小家的要求变化不大,理想的陈设是“单门独院五间房,组合家俱沙发床,彩色电视电冰箱。”当然缝纫机、自行车、录音机是必不可少的。
从以上情况看,女青年对社会的变化很灵敏,各个时期都有不同择偶标准和享受要求。男青年对终身伴侣则一贯钟爱“贤妻良母”式的女性。
范文四:结婚送日子文本样式
农村青年结?婚定送日子?的文书格式?
将一张红纸?裁成长方形?折成六折(见图):
为 尊 天 令 亲 百 佳 喜
犬 长 家 年 婚
爱地 谢 谨 * 好 预 子
久 谢 定 先 合 约 帖 *
合 于 生 *
作 愚 * 台 *
* , 姻 年 鉴
* 恭 兄* ,
* (弟) 呈 月
举 * 于 *
行 * * 日
婚 * 年 *
礼 率 * 时
子 月 在
* * *
* 日 *
* 谷 ,地
方, 旦
6 5 4 3 2 1
注:1)纸的大小根?据书写文字?而定,但是一般宽?、长不能小于?10、90
公分。
2)选定的日期?要写清楚,不能公历农?历混用,但可以用一?种时间作
补?充.。
例:定于农历年?号月日(公元201?2年月日星?期)
3)1、喜帖和天长?地久分别作?折子的封面?及底面。
1、*府岳父老大?人暨岳母老?孺人 统升
暨择*月*日*时为令媛于?归佳期
奉慈命愚子?婿***鞠躬 (抬头和落款?可改为姻兄?,姻弟)
封面写龙翔?凤舞四个大?字
2、徐府令亲家?章玉姻兄台?鉴:
今当吾儿笑?宁与令爱含?喜情结约盟?浣配之期一?事,经双方八字?合排后,乾坤结缔。兹定于农历?辛卯年大四?月廿二日于?合江阁为笑?宁与含喜举?行婚礼,望亲家公大?人于本日正?寅时出亲,应天呈祥。
愚姻弟 白维修合家?拜上
辛卯年三月?十二日
望 于 结 沅
亲 家 缔 配
家 府 。 之 今 尊 百 佳
公 中 兹 期 当 亲 年 婚
大 为 定 一 犬 家 好 遇
人 犬 于 事 子 韩 合 约 喜
于 子 农 , 吴 府
愚 是 吴 历 经 胜 姻
姻 日 胜 乙 双 国 弟
乙 兄 卯 国 未 方 与
未 吴 时 与 年 八 令
年 祖 出 令 八 字 爱
六 平 亲 爱 月 合 韩 台 贴
月 阖 , 韩 十 排 桂 鉴
初 家 应 桂 六 后 情 :
六 拜 天 举 日 , 结
上 呈 行 辰 乾 约
祥 婚 时 坤 盟
。 礼
,
6 5 4 3 2 1
范文五:结婚送日子文本样式
农村青年结婚定送日子的文书格式
将一张红纸裁成长方形折成六折(见图):
注:1)纸的大小根据书写文字而定,但是一般宽、长不能小于10、90公分。
2)选定的日期要写清楚,不能公历农历混用,但可以用一种时间作补充.。
例:定于农历年号月日(公元2012年月日星期) 3)1、喜帖和天长地久分别作折子的封面及底面。
1、*府岳父老大人暨岳母老孺人 统升 暨择*月*日*时为令媛于归佳期
奉慈命愚子婿***鞠躬 (抬头和落款可改为姻兄,姻弟) 封面写龙翔凤舞四个大字
2、徐府令亲家章玉姻兄台鉴:
今当吾儿笑宁与令爱含喜情结约盟浣配之期一事,经双方八字合排后,乾坤结缔。兹定于农历辛卯年大四月廿二日于合江阁为笑宁与含喜举行婚礼,望亲家公大人于本日正寅时出亲,应天呈祥。
愚姻弟 白维修合家拜上 辛卯年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