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色彩的采集重构
色彩的采集重构(八九)
一、采集重构:是指对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进行观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分解、组合、再创造的构成手法。对自然界的色彩和人工组织过的色彩进行分析、采集、概括、重构的过程。
1、分析其色彩组成的色性和构成形式,保持原有的主要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保持主色调,注意像的精神特征以及色彩气氛与整体风格。
2、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织结构,重新组织色彩形式时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念和创意想法,构成新的形象和新的色彩形式。
二、色彩的采集:
1、对自然色彩的采集:
海洋、沙漠、山川、春夏秋冬、早午黄昏、夜晚、动物、植物、人物等的色彩进行提炼、归纳、分析、吸收艺术营养,开拓和创造新的色彩思路和表现形式。
2、对传统色彩的采集:
传统:一个民族世代保留相下相传的东西,各类艺术中具有时代和地域代表的色彩特征。有着时代的科学文化烙印,典型的艺术风格,具有特色的色彩主调和不同的品味的艺术特征。比如原始彩陶、商代的青铜器、汉代漆器、陶俑和丝绸,南北朝石窟艺术、唐三彩陶器、宋代陶器、明清青花瓷和陶器。
3、对民间色彩的采集:
民间色彩:指民间艺术作品中呈现的色彩和色彩感觉,体现纯朴感情,乡土气息和人情味。比如西北的剪纸和皮影、年画对联、布玩具、民间刺绣、少数民族的服饰等。
4、对广告海报色彩的采集:
一般是指现代的广告、海报、摄影图片等,包括风景图片、人物动物图片、动物植物图片等。
5、对美术作品色彩的采集:
水彩、油画、国画等美术作品采集颜色,传统古典色彩到现代印象派,抽象到具象等。比如文艺复兴的古典绘画、莫奈等的印象主义画派、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康定斯基的热
抽象、埃及的原始色彩、古希腊冰冷大理石色调、充满土质色调的非洲、韩国日本的中性色调、热情豪放的拉丁美洲的暖色调等。
二、色彩采集的重构:
重构:是将原来物象中美的、新鲜、独特的色彩元素注入新的组织造型结构中,使之产生新的色彩形象。
1、整体色按比例重构:
将色彩对象(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完整的采集下来按原色彩关系和面积比例,做出相应的色标记号,按比例运用表现在新的画面中。特点:主要色调不变,原物象的整体风格基本不变。
2、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
将色彩对象完整采集下来,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颜色不按比例重构。特点:既有原物象的色彩感觉,又有一种新鲜感觉,比例不受限制,可将不同面积大小的代表色作为主色调。
3、部分色重构(局部色):
将采集后的色标中选择所需要的进行重构,
可选择某一个局部色调,也可抽取部分色。特点:更简约、概括,有原物象的色调感,也有自由灵活的创意色调。
4、形色同时重构:
根据采集对象的形、色的特征,经过概括、抽象的过程,在画面中重新组织的构成形式。特点:风格造型的延续和变形中体现设计感的形象变化。
5、色彩情调重构:
根据原物象的色彩情感,色彩风格做出“神似”的重构,重新组合后的色彩关系和原物象接近,尽量保持原色彩的意境,对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力和认识。特点:注重色调的保留,而重点体现形的变化和创新。
作业:
1)规格:22X22cm ,3幅作业。
2)在五个重构主题选择3个完成作业。选择1)形重构、2)色重构二个主题完成作业。
(整体色按比例重构、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部分色重构(局部色)、形色同时重构、色彩情调重构)
3)在2幅作业中选择一幅比较好的作为考试作业,其他两幅作为平时作业。
4)采集图片和作业一同上交。
范文二:色彩采集与重构
Colour Composition
色彩构成
现代设计的基础
构成
是将各种形态或材料进行分解,找出它的造型要素,然后按照一定的形式美原则,作为素材重新赋予秩序组织。
构成的历史
一、酝酿与萌芽阶段
19世纪后期印象派大师赛尚(1839-1906)提出一切形体都是“由柱体、球体、方体和锥体”等基本形体构筑的观点。
19世纪末阿列克赛.甘(1889-1942)发表《构成主义》学说,以构图、质感和结构三个远离表述了构成主义思想特征,为后来形态构成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酝酿萌生的思想基础。
二、草创与确立阶段
20世纪初,德国工业制造取得长足发展,形态构成教育被纳入艺术设计课程。以包豪斯为首的院校力推以构成主义为基础的训练方法,构成理论逐步得以形成确立。
他们在教学中强调理性主义,把功能和构成形式联系起来,主张以点、线、面、体组成形式。其方式方法为世界所瞩目。
三、发展与普及阶段
随着包豪斯设计教育体系在全球的推广,构成教学被各大设计院校纳入基础训练课程,日本东大艺术系更是开设了构成专业,并成立了相关的构成研究机构。 构成教学在80年代引入中国,对提高应用类艺术设计的理论和拓展思维起到极大的作用。
平面构成
是以知觉为基础的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
概念要素
构成的过程就是一个分割到组合或组合到分割的过程。
任何物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体,而点、线、面、体又可以构成任何形体。 点线面体的观念是构成最基本的观念。
组成形态的可见要素称为视觉要素。
视觉要素包括形状、色彩、肌理、大小、位置、方向。
点
点是空间中最小的元素单位,既无长度也无宽度,仅表示位置。
点是视觉的中心,也是平面力场的中心,具有积聚视线的效果。
在平面构成中,点和其他实际形态一样,具有形状、大小、色彩、肌理、位置、方向。 点通常是在比较的环境中确认自己的位置与特征。
一般来说点的视觉强度并不与它的大小成正比,太大或太小都会弱化点的感受。 单个点会吸引视线,多个点则比较分散。
靠中心的点比较稳定,周边点有逃逸倾向。
点排列的顺序如果与熟悉的形态类似,心理上人们会将点联系起来。与此同时无规律的点仍能保持独立性。
线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在几何概念中,线只有位置和长度。
在平面构成中,线具有形状、大小、色彩、肌理、位置、方向。
直线具有坚硬、明确、单纯的特征。
曲线中的几何曲线规律性强,富有弹性,理性与感性并重。
自由曲线自由奔放,富有个性,具有自然的美感。
面
面可看成线移动的轨迹,或是点的积聚。
方形、长方形、棱形、圆形等形状的面,规则整齐,具有简洁、明确、秩序之美感。 偶然性的面变化多样,表现力极其丰富。但有时会产生零乱之感。
关系要素
基本形
如果是一组彼此重复或有关联的形即为基本形。
如果要素只包括一个主体形或几个彼此不同自成一体的形,这些形为单形。
骨骼
基本形的存在有助于设计的内部联系。一些优秀的设计虽然具有丰富的形态,但基本形式非常简单。
基本形可以有更小的基本形构成。
基本形以简单为宜,复杂者因过于突出而自成一体,形态的整体构成效果不佳。
形与形的关系
基本形的构成
分离
接触
复叠
透叠
联合
减缺
差叠
重合
单形
单形是指自成一体而又有别于其他形象的单独形状。
平面构成骨骼属性和骨骼关系
由骨骼的规律性变化,而得到构成形式的重复、渐变、发射、特异等特征,同样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骨骼为关系元素。
规律构成形式
重复构成
相同或相似的造型形态连续的、有规律的反复出现叫重复。
重复的构成形式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体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和谐统一、富有整体的视觉效果,使主题得以强化。
在设计中不断使用同一基本形,这就是基本形的重复。
重复的基本形可以使设计产生绝对和谐统一的感觉。
骨骼的重复
每个空间单位完全相同的骨骼就是重复骨骼。
按其复杂程度可分单一形式的重复骨骼和复合形式的重复骨骼。这样可产生更复杂多变的重复骨骼。
无作用骨骼的重复。
近似构成
近似是指形态——即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的接近或相似。在自然形态中,严格的绝对相同的形象是不存在的。
取得近似的重要方法是求大同存小异,这样可取得统一又富于变化的效果。
彼此类同的一系列基本形即近似基本形。
联想——————
从品种、意义、功能、同谱、同族、同类等方面取其相似又不相同的某种因素。 削切——————
用将某一种完整形象变成不完美,使它残缺或崩碎等手法获得。
联合——————
由两个或更多的形象组合后,在方向、位置方面进行变化,可造近似形象。 填色变动———
以重复方格为基础对每个方格作相同的分割,允许方向的变动即创造“理想模式”,便可得到一系列近似基本形。
近似形象取得后,它的排列形式全凭视觉需要而定,它不像重复及多元重复的骨骼那样需要有严格的规律,它可以应用不规则或非规律性骨骼配置。
它可以利用无作用的骨骼作基格,但配在骨骼上的基本形可以不按规律排列。
骨骼单位在形状、大小上不是重复而是近似,这就是近似骨骼。这是一种半规律性骨骼。 这类骨骼由于规律不严谨,给基本形容纳造成困难,容易造成秩序紊乱 。
一般来说,在有作用性规律骨骼内纳入较单纯的近似基本形或以骨骼自身变化来构图容易取得效果 。
渐变构成
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它会产生节奏、韵律、空间、层次感。 渐变是矛盾缓和地发生变化,而不是强烈的。因此,渐变构成富于节奏和韵律的变化,以自然取胜。
渐变是多方面的,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距离、方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明暗,色调的强弱等都可以达到渐变的效果。
特异构成为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
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
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通过单形和有作用的骨骼叠加而得到的特异构成。
发射构成
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或渐变。
发射构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向四处扩散或向中心聚集;
二是具有明确的中心点。
分割构成
分割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进行切割或划分的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
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地重复性分割,有整齐划—之美感。
自由分割
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给人以自由活泼之感。
比例与数列分割
利用比例与数列的秩序进行分割,给人以秩序、完整、明朗的感受。
密集构成是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包括预置形密集与无定形密集。
预置形密集是依靠在画面上预先安置的骨格线或中心点组织基本形的密集与扩散,即以数量相当多的基本形在某些地方密集起来,而从密集又逐渐散开来。
空间构成
空间构成为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 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
-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是指利用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视错觉,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违背透视原理而有意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形式。。
矛盾空间可以在平面中创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视为可视。
一般矛盾空间中总有两个以上的视点。
由于视点的变动使形象的空间关系或凹或凸,交替发生变化。
矛盾的空间,在构成设计中是两不相让的,有极为强烈的空间心理冲突。
肌理构成
肌理一般是指物象表面的自然纹理。
肌理构成则是指设计者运用自然纹理在视觉、触觉经验上的可辨识性,有意识地去开发与创造新的视觉传达的信息手段。
范文三: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色彩的采集重构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构成方法,是在对自然色和人工色彩进行观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分解、组合、再创造的构成手法。也就是将自然界的色彩和由人工组织过的色彩进行分析、采集、概括、重构的过程。一方面:是分析其色彩组成的色性和构成形式,保持原来的主要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保持主色调,主意象的精神特征,色彩气氛与整体风格。另一方面: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织结构,在重新组织色彩形象时,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念,是构成新的形象、新的色彩形式。
1、色彩的采集 艺术大师毕加索说过:“艺术家是为着从四面八方来的感动而存在的色库,从天空、大地,从纸中、从走过的物体姿态、蜘蛛网……我们在发现它们的时候,对我们来说,必须把有用的东西拿出来,从我们的作品直到他人的作品中,”可见,从平凡的事物中去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逐步去认识客观色彩中美好的色彩关系,和借鉴美好的形式,将原色彩从限定的状态中走出。注入新的思维,重新构成,使它达到完整的、独立的、富有某种意义的创作目的。
色彩的采集范围相当广泛。一方面,借鉴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从一些原始的、古典的、民间的、少数民族的艺术中祈求灵感;另一方面中从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中,以及那些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各类文化艺术和艺术流派中吸取养份。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形式:
(1)对自然色的采集:浩瀚的大自然的色彩,丰实多采,幻变无穷。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色彩。如蔚蓝的海洋、金色的沙漠、苍翠的山峦、灿烂的星光……具体的分,有春、夏、秋、冬,还有晨、午、暮、夜的色彩,有植物色彩、矿物色彩、动物色彩、人物色彩等。这些美丽的景色能引起人们美好的情感。历来许多摄影艺术家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色彩的研究,对各种自然色彩进行提炼、归纳、分析。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吸收艺术营养,开拓新的色彩思路。
(2)对传统色的采集:所谓传统色,是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在各类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特征。我国的传统艺术包括原始彩陶、商代青铜器、汉代漆器、陶俑、丝调、南北朝石窟艺术、唐代铜镜、唐三彩陶器、宋代陶器等等。这些艺术品均带着各时代的科学文化烙印,各具典型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的色彩主调和不同品味的艺术特征。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中的许多装饰色彩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好范本。
(3)对民间色的采集:民间色,是指民间艺术作品中呈现的色彩和色彩感觉。民间艺术品包括剪纸、皮影、年画、布玩具、刺绣等流传于民间的作品。在这些无拘无束的自由创作中,寄托着真挚纯朴的感情,流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与人情味,在今天看来,它们既原始又现代,极大地诱发了画家的创造性。 (4)对图片色的采集:图片色指各类彩色印刷品上好的摄影色彩与好的设计色彩。图片内容包括可能是繁华的都市夜景,也可能是平静的湖水,可能是秋林的红叶,也可能是红花绿草,可能是高耸的现代建筑物,也可能是沧桑的古城墙,
可能是一堆破铜烂铁,也可能是金银钻戒……等等,图片的内容可以包览世上的一切,不管它的形式和内容怎样,只要色彩美,就值得我们借鉴,就可以作为我们采集的对象。除上述内容外,绘画色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水彩到油画;从传统古典色彩到现代印象派色彩;从拜占庭艺术到现代派艺术的色彩;从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到康定斯基的热抽象等等。此外,我们还应放开视线,扩展到世界这个大家庭中,从埃及动人心弦的原始色彩到古希腊冰冷的大理石色调,从阿拉伯钻石般闪亮的光彩到充满土质色调的非洲,从日本那审慎的中性色调到热情而豪放的拉丁美洲的暖色调等都将激发我们学习色彩的灵感。
2、采集色的重构:
重构指的是将原来物象中美的、新鲜的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组织结构中,使之产生新的色彩形象。
在进行重构练习时应注意这几种形式:
(1)整体色按比例重构:将色彩对象(自然的和人工的)完整的采集下来,按原色彩关系和色面积比例,做出相应的色标:按比例运用在新的画面中,其特点是主色调不变,原物象的整体风格基本不变。
(2)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将色彩对象完整采集下来,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色不按比例重构。这种重构的特点是既有原物象的色彩感觉,又有一种新鲜的感觉,由于比例不受限制,可将不同面积大小的代表色作为主色调。
(3)部分色的重构:从采集后的色标中选择所需的色进行重构,可选某个局部色调,也可抽取部分色,其特点:更简约、概括、即有原物象的影子,又得更加自由、灵活。
(4)形、色同时重构:是根据采集对象的形、色特征,经过对形概括、抽象的过程,在画面中重新组织的构成形式,这种方法效果较好、更能突出整体特征。
(5)色彩情调的重构:根据原物象的色彩情感,色彩风格做“神似”的重构,重新组织后的色彩关系和原物象非常接近,尽量保持原色彩的意境。这种方法需要作者对色彩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使其重构后的色彩们更具感染力。采集重构练习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对同一物象的采集,因采集人对色彩的理解和认识不一样,也会出现不同的重构效果。其实再创造的练习过程,就象是一把打开色彩新领域大门的铜匙,它教会我们如何发现美、认识美、借鉴美,直到最终表现出美。
一、采集借鉴的范畴
(一)西现代艺术作品(绘画)的采集、重构 (二)中国传统艺术色彩的采集、重构 (三)中国民间艺术色彩的采集、重构 (四)自然色的采集
(五)人工色的采集
(图例见课件)
采集重构的目的,重在体味和借鉴被借用素材的色彩配置。意义在于完成一个有自己的发现和理解的创构过程,在于整个创作过程给予启示。 二、采集重构的方法
采集重构的方法,优良葛布同的表现层次:一是课题性的构成训练;二是以艺术设计为目的的借鉴重构;二者区别表现在:前者注重色彩的归纳,后者注重再创造。
采集重构的方法是:
1、采集移植法(原封不动)
2、采集变调法(找到色标在色立体中的位置,再上下、环周、或表里纵向移位) 3、采集重构法(当灵感源色彩不够完美时,进行调整补充以适应设计需求) 4、音乐色彩启示的运用方法(A、直译:七音阶---光谱七色
音量大小---明度对比
音的强弱---纯度对比
音符时值---色彩面积大小
B、意译:感觉音乐的情调,运用色彩的情感表现。) 解构色彩是主题性的色彩构成教学[1]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探索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有效途径,是通往色彩设计创作的一座桥梁。把解构观念引入主题色彩构成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整合色彩的同时,提高分析和解剖色彩的能力,加深对色彩审美意识的培养。
解构一词源自于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指运用现代主义的词汇,却从逻辑上否定历史上的基本设计原则(如美学原则、功能原则、力学原则)所构成的新的艺术流派,有人称之为解构主义,又有人称之为新构成主义[2]。解构主义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墨守成规的集合和总体,它认为构件本身就是关键,因而对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3]解构手法的理论依据是格式塔完形理论,格式塔(Gestalt)德文原意为形、完形。它是指事物在观察者心中形成的一个有高度组织水平的整体。"整体"的概念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它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整体在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质(大小、方位)均变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存在。格式塔心理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解构作品中整体和部分的矛盾,从理论上解释了原作与解构作品异构同质的关系问题。
我们所说的解构色彩,其思路是对所选定色彩对象的原色格局进行打散重组,增减整合后再创作,对原图的色调、面积、形状重新加以调整和分配,抓住原作中典型色彩的个体或部件的特征并抽取出来,按设计者的意图在新的画面上进行有形式美感的概括、归纳和重构,将原有的视觉样式纳入预想的设计轨道,重新组合出带有明显设计倾向的崭新形式。[4] 解构色彩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色彩解
构,另一个是色彩重构。初始阶段的解构是一个采集、过滤和选择的过程,后续阶段的重构则是将原来物象中的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组织结构中,重组产生新的色彩形象,但仍不失原图的意境。色彩解构可选择的内容很多,在这里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案例展开,试图从实验性教学过程中探索解构色彩的教学规律。
范文四:潘红莲-现代色彩构成教学中的“色彩采集与重构”
现代色彩构成教学中的“色彩采集与重构” "Color Sampling and Reconstruction" in Modern Color Composition Teaching
潘红莲 PAN Hong-lian 绵阳师范学院,绵阳621000 (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 Mianyang 621000 , China )
摘要:为了加强“色彩采集与重构”教学内容的界定与改革,本文从自然环境色彩采集和历史文化色彩采集两个方面,分析论述了色彩采集必须量化,而非传统的定性描述,提出了依照不同学科提供务实的色彩构成教育的迫切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色彩采集;重构;色值
Keywords: color collection;reconstruct;the number of color
引言
“色彩”在词源中,有非常广度与深度的含义。其中“色”涵盖了:景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佛教的五尘境界(色声音味觉);生态系统之四大元素,
[1]色身(地、水、风、火)。而对“色”之综合统观含义,更可诠释为人或物呈现于外在的形式与印象,如苏轼在《观湖》中之“回首不知沙界小,飘衣犹觉色尘高”,而加上“彩”则有“潜实内结,丰彩外盈”之外在形与视觉、心理感知之综合意象。
就“色彩构成”课程中“色彩采集与重构”的教学内容,笔者以为,它的深度与广度,涉及自然环境色彩采集,历史文化色彩采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基于主题需要的色彩重构。
一、“色彩采集与重构”教学内容的重新认定
中国的色彩文化自先秦以来不断完善,儒、道、释、俗的色彩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其色彩论和色彩观是建立在“玄学”基础上的,亦是直觉的、心性的、经验的。而现代的色彩构成理论基于19世纪末形成的西方色彩科学系统,更加注重实证、注重体验而非经验。
作为色彩构成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色彩采集与重构”,其教学内容必须进行重新的认定。现代色彩构成理论跨域多个领域,属于多向度的艺术设计基础。其研究虽然起步了一段历程,但从社会人文、自然、生态、以及环境心理学等多方向度来审视,亦只能一窥小山头而已。
如自然景观色彩采集与重构,是环境外在景象与人类内在经验之综合意象,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并且因区域而异。对于自然色彩的定性描述需在所有采集、分析、归纳、整合、技术、界面与工具基础上形成。现有的色彩规范多仍停留在定性,而非定量之规范,而要达其精确度与可操作性,仍需要开创新思维,并应依照不同学科提供务实的色彩构成教育。如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与视觉传达、动漫设计、服装设计专业的范畴与方向便有差异,其色彩构成教育训练必须有配套的课程内容,而非仅有单一的色彩课程,它应涵盖色彩基础
知识,专业设计与实际演练等较完整的核心课程或套装课程。
二、“自然环境色彩采集”教学内容的界定
色彩采集与重构基于自然与人文色彩的研究与认定之上,其中,自然环境色彩调查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它包括对于主体色彩体验的引导,以及如何从主体体验中,产生对色彩的环境内涵与情感体验,以及认知投射的正确判断的知识积累。
“自然环境色彩采集”主要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方向,它包括以下内容:
1、四季色彩的采集
系统地调查自然色彩,可选择便于调查的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植被色彩给予人们怎样一种心理上的配色及形象呢,还有,那些色彩与作为生活本色的城市商品的基本色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在研究四季形象和色彩的变化时,选择东京大学理学部附属植物园,对园内大约4000种植物(几乎代表了整个日本的植被)色彩进行调查:每月隔10天就进行一次图片调查,系统地拍摄、收集园内植被的远景色、近景色、地表色、花色、果实色,然后在色相、色调及形象坐标体系中,确认
[2] 12个月的渐变情况、生态色彩的循环性、四季形象的变化。
2、地域色彩的发现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土地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色彩。如在北方,为了度过寒冷漫长的冬季,充满活力的红色经常被用于建筑物的外观上,从胭脂红或砖红色到棕色的R(红)色系,成为寒冷北国的基调色。北方沿海或环湖地区,BG(蓝绿)色根深蒂固。在日本,PB(蓝紫)色用得很多,而在欧洲B(蓝)色用得多一些,同时,明亮的黄色带着阳光沙滩的神采,点缀在街头巷尾。紫色或紫红色很少作为地域色彩出现,但随着人类文明渐渐成熟,另类的色彩,由于商业的目的(喧闹魅惑),反而在都市中被广泛使用起来。
当然,客观地定义地域色彩的存在是十分困难的,现代城市仿佛千篇一律地被毫无生机的金属或混凝土的灰色覆盖。但笔者以为这是因为颜色就像空气一样,不知不觉地包围着人们的生活和心灵,所以不被人们注意。而目前,我们需要做如下的色彩调查:拍摄地域图片?测色、集色?探索地域色彩。首先,用单反相机拍摄街道、社区、公园以及自然风景等。其次,通过旅行,比较与收集不同的地域色彩,以提高自己的色彩、形象感觉能力。最后,选择具有代表形的地域色彩,在景观建设、物品制造上灵活运用这类色彩与形象。
三、“历史文化色彩采集”教学内容的界定
“历史文化色彩采集与重构”包括对传统色、民间色、绘画色的采集。主要针对视觉传达、动漫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方向。
1、对传统色的采集
所谓传统色,是指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在各类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色彩特
征。传统色的采集包括原始彩陶、商代青铜器、汉代漆器、陶俑、丝绸、南北朝石窟艺术、唐代铜镜、唐三彩陶器、宋代瓷器等。大致可分为:
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暖系\棕褐色系?有亲和力、朴素、敦厚;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软系\多色系?自由自在、简朴、秀丽;
晚唐五代:冷系\蓝绿色系?清秀、纯正、理性、优雅;
辽宋金元:硬系\深色系为主?风格独特、成熟、敏锐、精致;
明清:清色系\浅色、中间色系为主?清雅、缜密、丰盈。
2、对民间色的采集
民间色,是指民间艺术作品中呈现的色彩和色彩感觉。民间艺术品包括剪纸、皮影、脸谱、年画、布玩具、刺绣等流传于民间的作品。在这些无拘无束的自由创作中,寄托着真挚纯朴的感情,流露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与人情味,在今天看来,它们既原始又现代,极大地诱发了色彩设计的创造性。
3、对绘画色的采集
从水彩到油画;从传统古典色彩到现代印象派色彩;从拜占庭艺术到现代派艺术的色彩;从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到康定斯基的热抽象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此外,我们还应放开视线,扩展到世界这个大家庭中,从埃及动人心弦的原始色彩到古希腊冰冷的大理石色调,从阿拉伯钻石般闪亮的光彩到充满土质色调的非洲,从日本那审慎的中性色调到热情而豪放的拉丁美洲的暖色调等都将激
发我们学习色彩的灵感。
四、采集色的重构
色彩重构指的是将原来物象中美的、新鲜的色彩元素注入到新的组织结构
[3] 中,使之产生新的色彩形象。
在进行重构练习时应注意这几种形式:
1、整体色按比例重构:将色彩对象(自然的和人工的)完整的采集下来,确定色值(RGB与CMYK的具体数值),按原色彩关系和色面积比例,做出相应的色标:按比例运用在新的画面中,其特点是主色调不变,原物象的整体风格基本不变。
2、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将色彩对象完整采集下来,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色不按比例重构。这种重构的特点是既有原物象的色彩感觉,又有一种新鲜的感觉,由于比例不受限制,可将某一代表色作为主色,加大比重。
3、部分色的重构:从采集后的色标中选择所需的色进行重构,可选某个局部色调,也可抽取部分色,其特点:更简约、概括,既可以选择相近的三种色组成协调色调,也可以选择对比的五种色组成个性色调。
4、形、色同时重构:是根据采集对象的形、色特征,经过对形概括、抽象的过程,在画面中重新组织的构成形式,这种方法效果较好,更能突出整体色彩的“变调”。
笔者以为,以上种种仅仅是实验性地重构,“色彩情调的重构”才是色彩采集与重构的终极目标,即根据原物象的色彩意境、色彩风格做“神似”的重构。
这种方法要求重新组织后的色彩色值与原物象非常接近,有一致的色彩情调氛围。“色彩情调的重构”还要求作者对色彩有深刻理解力与归纳力,使重构后的色彩个性更饱满,色调更突出,这在“色彩采集与重构”的教学内容中可谓是重中之重,施行起来亦是难上加难。
结语
色彩构成中的“色彩采集与重构”系统化课程亟需认证与规范现有色彩调查结果,对于自然与人文色彩的定性描述需转化为定量呈现出来,这正是本文要论述的关键问题。未来在艺术设计教育、设计体验及其与人之对话上,仍必须逐渐发展出一套色彩经验价值数据库。
“色彩采集与重构”系统化课程将不断开创这如此浩瀚又如此多界面多向度之新色彩科学,并在现有理论基础之上持续开展研究、调查、教育训练与应用平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琼莹:“环境色彩设计与应用趋势”,《流行色》,2011,06,第96页。
,[2] (日)小林重顺:《色彩心理探析》,李军译,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1第67页。
[3] 潘红莲:《色彩构成》,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2010,第95页。
范文五:什么是数据采集
什么是数据采集
指传感器和其他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
什么是数字测图基本程序
通过全站仪 RTK GPS CORS 摄影测量等先进技术方法进行地形图信息采集并实时传输至数据终端,然后可用计算机及相关成图软件在野外实时处理或事后在室内处理与编辑形成地形图数据文件 除以数字文件形式保存外也可以由绘图仪自动绘制所需的地形图
什么是数字测图系统 数字测图系统有哪三部分组成
是以计算机为核心 连接测量仪器的输入输出设备 在硬件软件的支持下 对地面地形空间数据进行采集 输入 编辑 成图 输出 管理的测绘系统
什么是全野外数据采集式地形测图
用全站仪(或RTK GPS)在野外采用编码进行数据采集和草图绘制 利用电子手簿 仪器内部存储器或者掌上电脑记录,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处理,经过屏幕编辑后,由数控绘图仪输出数字地形图
什么是手扶跟踪数字化
用数字化仪逐点采集原图的地形特征点,并自动传输到计算机,将图解地形图直接转换成矢量格式的数字地形图 其实质是一种将图示坐标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设备
什么是扫描数字化
采用人机交互与自动跟踪相结合的方法将栅格图像转换成矢量格式的数字地形图 其实质是图像数字化仪沿x 方向扫描,y 方向走纸,图在扫描仪上扫描一遍的过程中,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存储 处理生成按一定的分辨率且按行列规则划分的栅格图像
简述扫描屏幕数字化的格式转换,栅格图像与矢量图形的区别
1. 将图纸光栅格式转化成矢量格式的过程
2. A. 栅格图像是以点阵形式储存 它的基本元素是像素 它是以素灰度的矩阵形式记录的
后者是以矢量形式存储的 它的基本元素是图形要素 图形要素的几何形状是以坐标方式按点线面结构
B. 前者的显行是逐行逐列逐像元的显示与内容无关 后者的显示是逐个图形要素按顺序的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