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婴儿具有个体自我意识
婴儿具有个体自我意识
当代对婴儿自我发展的研究大多运用镜像技术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提出“镜像自我”概念。以自我指向行为作为指标,来确定个体最早出现的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婴儿在出生后的七个月里,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周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婴儿把自己做为活动的主体。典型的活动是他会主动在镜子前面动来动去,用自身的动作引起镜像动作的变化,对自我镜像与自己动作之间的关联有了清楚的感觉,这表明他已感知自己是活动的主体,已经能够区分自己和他人活动的不同。二是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典型的动作是婴儿热衷于扔玩具,他扔掉,大人拾起,他再扔,大人再拾,这样反反复复,大人嗔怪他,他却不停地笑,这表明婴儿已把自己视为活动的主体,并能与他人分开,主体自我有了明确发展。随着婴儿的成长,大约两周岁左右,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认知,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始把自己做为客体来认知。典型的表现是能从照片和录像中认出自己。二是能运用“你、我、他”来称呼,能用“我”表示自己。我们把婴儿“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称为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婴儿期“自我”是否健康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而“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如果父母对孩子缺乏爱心,对孩子主动和自主的愿望不提供尝试和学习的机会而采取否定的态度甚至羞辱、责骂孩子,就会导致婴儿产生否定的自我表征。如果父母能充满爱心,给孩子以安全感;能对孩子的需要
做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能热情地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让他体验成就感;能合理安排环境及变化,让孩子有温馨、舒适感;那么,孩子的“自我”就会健康发展。
附:不同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0~5个月 婴儿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妈妈经常可以发现宝宝吃手、吃脚,这说明宝宝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把自己的手脚当成和别的东西一样来玩。 5~12个月 婴儿开始认识到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说明自我意识出现。
1岁后 婴儿双手不停地玩各种物品,用手将它们到处移动。这是因为他逐渐把自己和别人、别的东西分开;认识到球可以由自己踢,苹果可以由自己一口一口吃掉,枕头可 以被自己从床上扔到地下,因此自己是有力量的。随着言语的发展,小儿知道自己名字,能用“明明(自己)吃饭”的方式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别开。
2~3岁后 婴儿逐步学会使用代词“我”、“你”、“他”,自我意识发展真正进入实质阶段。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提示,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只有具备 明确的个性倾向,其他个性品质如需要、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才逐步形成。自我意识通常要到青春期发育完成后才真正建立。
范文二: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影响
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影响
自我意识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情感和自我意向三个要素。其中自我认知、自我情感是自我意向的基础,而自我意向则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外显行为。个体的自我意识一旦产生,就会对个体的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我意识使个体的活动具有同一性(一致性)。个体的现实生活总是富于变化的,但是人们的反应却是按一贯的方式进行的,使得个体产生一种活动上、行为上的恒同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我意识把自己看成一个统一的连贯的实体,从而产生了维护这种一致的强烈动机。如果破坏了这种连贯性,个体就会产生不安的感觉。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己身材特点、性格和气质等特点来装扮自己,从而在穿着上表现出一定的风格。这其实就是自我意识中的自我形象意识在支配着人们的装扮方式和购物行为。如果由于外在因素而突然改变了这种着装风格,人们就会感到不舒服,不自在。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自我意识会使个体自身活动保持一致性,但当与他人的活动相比较时,自我意识会支配自我寻求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特点,强调自己的独特性。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个体活动被预期可能受奖励的时候。
自我意识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解者和发动者。自我意识能使个体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态下,在进行什么活动以及活动的进展如何;并且还会根据这些认知来对该状态和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并随时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最新估计来保持或调整自己行为的内容、方向和强度等。有时候,自我意识还是个体活动的发动者,因为人的活动并非都是由外部因素来决定,个体的内在需要和价值观对个体的行为也有重要的支配作用。一旦个体意识到了自己的需要,就会产生满足需要的动机、意向,当外在的环境许可时,个体的行为就可能会发生。
自我意识还会制约个体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强度。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事情与个体无关,而有的事情却与个体的利益、信仰、价值观密切相联。当个体意识到那些与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事情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反应。否则,反应程度较小。个体在幼年时期,自我意识介入的事情非常有限,这主要是因为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还很肤浅,自我认知的水平还很低。到了成年之后,自我认知水平提高了,个体能够认识到很多事物都与自己息息相关,自我意识介入的范围就会变得开阔。这些介入范围不仅包括财产、家庭、职业、朋友、名誉、目标等,还包括国家、政党、民族、社会政策等。一旦这些领域发生变化,个体都会做出反应。
自我意识把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个体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常常将自己作为参照。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大多都是相对于自身的状态而言的。比如个体认为某人人际交往能力很强,其含义可能是说比自己强;个体认为某人道德品质不好,可能是说没有自己高尚。
自我意识不仅对个体的活动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个体人格的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在后文将详细论述。
范文三:培养小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
培养小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表现为个人在与周围环境打交道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控制,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而学生健康教育目标要求、培养孩子活泼、乐观、积极、开朗、向上的个性和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的积极心态,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一、在练习中帮助学生加深自身能力的认识
小学生是活动的时期,游戏的时期。好动好问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总是喜欢用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认识、探索,偶有所得,便会欢呼雀跃。有时甚至拒绝别人给予的一切帮助,借以显示自己的创造才能和独立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探索性,加深学生自身能力的认识。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孩子虽小,却有很大的学习与发展潜力,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可以从中获得自信,确信“我能做好”,“我能行”。如在“投击活动目标”游戏的活动中,学生存在的普遍缺点是躲闪时的紧张和慌乱。教师可告诉学生,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判断,看清沙包飞来的方向,每一个人都有能力避开沙包。练习的方法可由易到难,先躲固定投掷点的沙包、鱼贯投掷的沙包、然后过度到分散投掷的沙包。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步了解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心。针对小学生好表现,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学中可让他们边听、边看、边模仿,或者模拟、演练某些操作和活动过程,进行实际体验。这样的模仿活动,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都能表现得极为认真,很“入角色”。有助于学生在尝试性的演练中,加深对自身能力的认识。
二、善于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鼓励孩子学会竞争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地方。小学生上进心强,爱听夸奖。教学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他们保持这种自尊的心态。例如,学习中让姿势正确的学生做示范性表演,或让表现好的学生复述正确动作,以可让某些做操动作好的学生协助教师做动作演示,让他在班前当“领操员”。这样,不仅会使这些学生受到鼓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更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荣誉感。
三、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学生的自我表现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依赖,轻易接受他人尤其是成人的评价。此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尚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学生往往是以别人的评价为依据来评价自己,年龄越小的幼儿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即使到了大班,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特性也还是比较差的,成人的评价是他们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的是肯定与赞扬,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其行为表现积极、勇敢,而且情绪稳定,有很强的自信心,相反,如果成人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定的,他们会认为自己是个无能的人,行为会变得无从适应、萎缩、胆小、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当然,还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评价孩子的长处,使孩子的自信心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成人的积极评价,必须伴随着孩子自身的努力,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树立坚强的自信心。
四、增强幼儿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独立意识能力
首先、幼儿既好动,管不住自己,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独立意识,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在教学的某一时段设立“无人管理时间段”,两队相遇只有少数两队能把自己的队伍带开,而大多数领队人要么不知所措,要么互相阻挡,
两队纠缠在一起。在“无人管理时间段”中,老师只提出要求“怎样使领队人换得快、队伍又正整齐”,并不做具体的指导,以不规定跑的路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完成。在这种必须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完成练习的环境中,大多数领队人在遇到两队相遇时,都能机灵地把队带开。有的领队人使队伍形成一个图形。在练习中,学生的自立意识和独立意识得到了发展。
其次,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教师要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实现自我、体现自我价值不是以“我”为中心,而首先是在群体活动中通过帮助他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来达到的。例如,某学生发现有一位同学学习有困难,他对这位同学说:“我会,我来帮助你。”;当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时,两组势均力敌、不分上下,还有一位学生没有跑,这时,他大声激烈自己:“一人有难大家帮,小组的荣誉靠大家”的教学氛围。
五、活动中的安全教育
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不能忘了加强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往往只顾好玩,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容易受到同伴的感染,争胜好强,如不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使学生知道正确的练习方法,同时要加强保护和帮助,提示学生提高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为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考核中不能只看谁跑得快,跑得远,凡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学生,都要给予表扬,都要给予表扬,都要肯定是自己通过刻苦学习之后的一种进步。同时还要提倡让学生在考核中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有些学生对一次考核成绩不满
意,主动要求增加考核的次数,有些学生在考核中添加了一些自己创
意的动作,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范文四:高中生青春期自我意识个体心理辅导案例
http://www.paedu.net
青春期自我意识(心理)辅导
摘要:
本文是一个利用多种疗法和手段进行自我意识辅导的案例,作者运用不同疗法有计划有步骤地消除来访者心中的苦恼、行为上的障碍。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我形象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1、蔡XX,女,17周岁,我校高二学生,敏感自卑,不善言辞;
2、父母都很疼爱她,在家言行谨慎,害怕受到父母的责骂;
3、在班级里,胆小怕事,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流,很孤独,有种被人排挤之感;想改变现状,结交一知已;
4、对自己体形、外貌很自卑,想从学习上弥补又觉得无能为力,不敢请教老师与同学,怕被人讥笑或冷落;
5、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不论谁是谁非,都主动向别人道歉,想息事宁人;
6、不敢跟男孩子讲话;
7、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羡慕那些伶牙利齿、幽默的人。
二、情况调查
1、据蔡XX同班同学反映,她在班级里与同学交流较少,没有与同学发生过矛盾;
2、大部分科任教师不认识她或叫不出她的名字;
3、班主任对她的评价是:很乖,心事重。
三、心理分析
1、从小受父母宠爱,有依赖性;
2、胆小怕事,行为退缩,心理自卑;
3、处处委曲求全,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
4、来访者在陈述时,多次落泪,迫切希望改变现状。
四、辅导过程
1、积极同感,建立互信的咨询关系。
学生:老师,我现在很痛苦,在班级里有一种被排挤的感觉。
教师:有这种被排挤的感觉的确令人痛苦,你能举个例子吗,
2、积极引导,最大程度的宣泄不良情绪。
在分析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后,我认为解决她的问题的首要步骤是让她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减轻心理负担。于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她,让她讲出困惑,不做任何评价。
3、共同分析困惑的原因,商讨解决方案。
蔡XX在第二次来访时,脸上有了笑容,我知道第一次情绪宣泄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咨询不能停留在这一层次上,下一次就是帮助她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让她回忆上次咨询过程中提到的种种困惑,并帮助她剖析困惑产生的原因。比如她讲到她胆子很小,不敢与别人争辩时,我分析到:“胆子小”是人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人因为时常怕自己的身体或心理受到伤害,自然地产生一种回避行为。
其次,根据她的基本情况,告诉她有回避性人格特征的倾向,并将这种人格障碍的特征向她说明,同时布置了克服人际交往障碍的作业:
http://www.paedu.net
http://www.paedu.net
第一星期:每天主动与同学(或室友)交流,至少三句话,记录并写出感受。
第二星期:每天主动与认识但没有讲过话的异班同学交流,至少三句话,记录并写出感受。
这一环节本人利用了行为疗法中的“塑造”技术,目的是克服来访者交往障碍。
4、修正辅导目标,建立来访者积极的自我形象。
第三次来访时,蔡XX很兴奋,她高兴地告诉我她结识了几个外班的同学,也敢与同班同学多聊一会儿了,不过她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可能不是新问题)即她最近两次感到被男生取笑、侮辱。她说:“老师,昨天我在路上走的时候,有几个男同学在后面议论我长得不漂亮,他们说想吐,我很难过。”
从蔡XX的叙述中,我深感前一阶段辅导出现的偏颇,表面上蔡XX的问题属于人际交往障碍,实际上根本的症结应是蔡XX没有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因此我修正了辅导目标,转到了培养积极自我形象及建立自信心上。
首先,我耐心听取她的陈述,确定她的烦恼是自己感觉还是事实,她有时肯定,有时又说 “我感觉…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极地回应她的委屈。
其次,我采取了“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重新温故旧行为,消除她的不安情绪,例如:
某男生:(指着蔡××)这个女孩好丑,看了她我都想吐。
蔡××:(积极回应)?虽然我很丑,但我很温柔,do re mi????
?你还是学生吗,这样侮辱人,你不配穿校服,没有素质,我还想吐呢~
在引导蔡××积极回应中,我看到她那自信的神情。
这个辅导没有结束,我在等待蔡××的下一次反馈。
本各个案辅导我觉得不是很成功,但有几点体会:
第一:辅导老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要善于总结,有从现象发现问题实质的能力。
第二:建立师生互信,同感很重要;
第三:要深入地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状;
第四:尽可能取得蔡××周围人的配合;(如班级、家庭等)
http://www.paedu.net
范文五:【doc】试论东周个人解放和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试论东周个人解放和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第5期(总第81期) 试论东周个人解放和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聂甘霖
(雁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山西大同037000)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激烈变革 的时期,变革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 大影响.曾经流行于西周社会的宗族制度及其观
脱 念由于不适应新的历史环境而逐步被分化瓦解,离家族共同体的个人开始萌发了个体的自我生存 意识,个人为争生存而彼此竞争日趋激烈. 村社族葬礼俗被打破.《周礼?春官》记载, 1.
族葬之地,行之于王室,诸侯,卿大夫等贵族,称"公 墓";行之于国人自由民,则称"邦墓".西周时期是 一
个宗法等级制度甚为严格的阶段.所以反映在 族葬习俗上墓与墓之间没有叠压打破现象.同一 墓地的墓葬排列有一定规则.葬俗方面,则采取两 墓并列夫妻丰f寸葬或一椁两室夫妾合葬.进入春秋 战国,伴着宗族制度的日趋瓦解,族葬也出现了紊
这 乱的现象.(1)陪葬品的"僭礼"现象日益增多.类墓有的属诸侯一级,如寿县蔡侯墓.但有的如辉 县的三座九鼎墓,最多为卿大夫身份.(2)墓葬分 散,分布疏密不均.河南汲县山彪镇,当是魏国的 "公墓"区,距离在七八公里以上.范围明屁扩大,这 表明许多身份并不高的新贵族都跻身于"公墓之 中",公墓制已开始瓦解.此外还有江陵雨台山楚
墓,郑州碧沙岗郑墓等.(3)夫妇同穴合葬墓也增 多了.如信阳平桥樊君夔夫妇墓,光山宝相寺黄君 孟夫妇墓.长治分水岭发掘的M35与M36,西安 半坡战国墓等.这些现象说明,古老的风俗已没有 恪守的必要,个体小家庭从宗族,村社大家庭中分 化出来,从而出现了家族成员的自谋生路,各自顾 各自的社会历史现象.
2.利益的重新分配导致亲情淡漠.在西周时, 村社成员死徙无出乡,……出入相为友,守望相助, 疾病相扶持.进入春秋战国,随着村社的瓦解,出 现了"一族之人.或父贵而子贱,或祖贱而孙贵,或 嫡贱而庶贵"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富人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 富"的两极分化现象和赖以力而致富的情形.这些 都会使纯美,友爱的家族亲情遭到破坏. 3.尚武,读书的风行使个体价值得以充分实 现.春秋前,村社成员以农为业,安土重迁,但村社 共同体被打破之后,依赖个人能力争生存已成为必 不可少的手段.当时,尽管苟子高呼"斗者,忘其身 也,忘其亲也,忘其君也."但"尚武"还是风行不衰. 不仅"秦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而 且三晋之民也"好气为奸,自全晋时已患其剿悍". 江南之国,"民风亦素剽悍,易发怒."这时游侠之风 形成.游侠大多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如专诸,要 离,荆轲,高渐离诸人,便是春秋战国时期个人起而 与社会抗争的代表人物.
《淮南子?人间训》就记录了一群打抱不平的游 侠,虞氏家族原是梁地的大富人家,家里富足殷实, 钱财多得无法计算.虞家在大道口建了一座高楼,
经常在楼上设置酒席.摆排乐舞,宴请宾客,玩弈 棋游戏.有一次一群游侠结伴而行,经过楼下,楼 上玩博棋游戏的人,下注赌博,有人获胜而大笑. 正在这时,一只飞翔着的老鹰将嘴里叨着的一只死 腐鼠掉落下来,正好落在一个游侠头上.游侠们听 到楼上的喧哗声,以为是虞家人故意扔下死鼠来戏 弄他们.那位被死腐鼠击中头顶的游侠就对同伴 说:"虞家富贵享乐的时间已很长了,平时对人常轻 慢无礼,还有一种侮辱人的心志.我们平时没有冒 犯他们,今天虞家竟然用死鼠来侮辱我们,此仇不 报,我们就无法在天下树立我们的英勇之名.让我 们齐心协办,率领众兄弟,一定要消灭虞家."当晚, 众游侠合力攻打虞家宅院,把虞家给消灭了.当时 的游侠虽没有后世绿林英雄"杀富济贫"的特点,却 也能"救人于厄,振人不赡"受到人们的称赞.这些
读书也为他 行为使得他们的个人价值得以体现.
们谋生存提供一条重要出路.西周时,官吏的选 拔,实行世官制,世官是以家世显赫的大族为依托 的一种任官制度,即大族的子弟,成人后就可直接 出任国家官吏.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贵族日益坐 大,各国君主莫不急于剥夺贵族权力,乘机任用大 量的布衣之士,以建立其集权政治之需要.受当时 ---——
9--———
聂甘霖试论东周个人解放和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学术研究 仕进风气的影响.没落贵族,贵族下层及平民子 弟,多以农助读,积极争取入仕的机会."中牟之 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为了摆脱贫困的
处境,许多人发奋读书.《吕氏春秋?博志篇》:"宁 越,中国牟之鄙人也,……谓其日:'何为而以免此 苦耕也?'其友日:'莫如学.学三十年则可以达 矣."'像宁越这样的人,那时为数不少,更多人则负 书糗粮.拜师求教.以求一技之长.如孙膑,庞涓. 读书风气的兴起,不仅为士人提供一条赖以力谋生 存之路,而且更大程度上提高了个人地位,脱离了 对家族的依赖.
4.私名印玺的出现标志个人已完全脱离家旅. 西周时铜器铭文之末常有族徽符号,这是当时家族 组织仍然十分牢固的标志.从西周晚期开始.族徽 大量减少,春秋中期以后,渐至绝迹.而作为个人 标志的私名印玺开始出现.至战国,铜器铭文的内 容逐步脱离了"铭功纪德""铭诔系世"的窠臼,基本 上为"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所代替,从族徽到私名 印玺的变化,说明当是个人的人格获得普遍的独立 性.
总之,随着旧的宗族观念的衰落,东周个人解 放和个体自我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参考文献】
[1]《孟子?滕文公上).
[2]秦蕙田,《五礼通考?饮食札),四库本. [3]《汉书.食货志).
[4]《苟子?荣辱).
[5]朱熹.《诗经?秦风注).
[6]《史记?贷殖列传).
[7]《史记?太史公自序).
[8]《韩非子.外储说).
[9]《荀子-札论).
[1O]《礼记?月令).
[责任编辑:联群]
(上接第5页)巴难民回归和难民的财产赔偿等都需 要大量资金,巴以双方难以承受.早在巴以美戴维 营三方首脑会议上,美国就曾提出一个为巴难民赔 偿300亿美元的方案.该方案的实质是用就地安置 的原则和适当的赔偿来代替难民的其他权益要求. 该方案避开了巴勒斯坦方面坚持的难民责任问题. 美国和以色列主张的就地安置原则主要有以下几层 含义:(1)巴勒斯坦难民取得所在国的国籍,将来巴 勒斯坦国成立后,他们当中有限的人可能取得巴国 籍;(2)国际上有能力接受外来劳动力的国家向巴勒 斯坦难民开放,并可根据有关法律获得该国国籍; (3)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海湾一些产油国出资成立 赔偿委员会,向接受难民的国家提供费用.应该说, 就地安置的方案有一些积极的成果,但这一方案必 需首先征得巴勒斯坦和目前有大批巴难民居住的阿 拉伯国家的同意.巴方在戴维营会议上拒绝了美国 的建议,巴方坚持认为,美国和国际社会的援助,不 能剥夺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家园的权利.有大批巴勒 斯坦难民滞留的阿拉伯国家也强烈反对就地安置的 解决方案.他们担心以色列就此逃避责任,同时,对 一
10一
大批难民可能滞留国内表示不安.抛开这些因素, 就地安置方案最大的难处或许还是资金问题.据保 守估计,在阿拉伯国家和未来巴勒斯坦国安置难民 大约需要1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数目对美国和西 方国家来说,也绝非一个小数字.
总之,对于巴难民问题,无论是返回家园的计
划,还是就地安置的设想,都存在极大的困难.而且 这个问题不大可能在巴勒斯坦建国前得到彻底解 决,难民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对巴以双方和中东 阿拉伯国家来说,比较现实的做法是,捐弃前嫌,互 相合作,在尊重难民权利和意愿的基础上,为解决难 民问题创造必要的经济和社会条件.
[参考文献]
[1]赵克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难民问题政策探析[J].国际 论坛,2001.(3).
[2]尹崇敬.中东问题lOO年[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杨光.温伯友.中东非洲发展报告(2000—2001年)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达洲等.中国人看以色列[M].新华出版杜,1990. [责任编辑:联群]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婴儿具有个体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