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第三课时)
课题:《孔乙己》、《蒲柳人家》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 )描写和( )描
一、自主复习《孔乙己》
巩固达标题
㈠基础积累 1、文学记忆
(1)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在《管子。权修》中 有句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句名言中包 含我国一个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名字,这个人是( ),他在《自嘲》一诗中用( )两句诗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崇高品质。
(2)鲁迅先生逝世时,社会各界送了许多挽联,其中有一幅别具一格。请大家对号入座,看看自己能答出鲁迅先生的几部作品:
举世如野草彷徨,南腔北调,三闲二心,尽是可怜阿Q相; 独身向热风呐喊,故事新编,朝花夕拾,总求不使死魂灵。
(3)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 )、( )、 )和( )四个部分构成。
写。
(5)《孔乙己》是作者继《 》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 )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 )的罪恶。 2、字词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画横线的字词: 阔绰. 羼. 绽.出 拭.擦 打折. 附和. 哄.笑 不屑置辩 颓唐 戕害 踱步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①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②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③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㈡课内精读
1、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4题。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特点表明了什么? (2).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表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3)“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字用的活灵活现,请分析它的妙处。
(4)请用一句话 概括上述文字的内容。 2、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4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一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2)从课文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到选文中加点词“摸”,两相对照的动作变化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化?
(3)“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文中为什么多次出现这句话?
(4)语段中两次写到“笑”,其作用是什么?
㈢综合探究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对文章情节起什么作用? 2、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3、有人说孔乙己是喜剧人物,也有人说孔乙己是悲剧人物,请你说说这两种说法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说的?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
4、对于把书读到像孔乙己这样与社会格格不入、迂腐僵化近乎废物的读书人,你可能会有许多感想。请结合孔乙己的遭遇和结局,就“读书与生存”这个问题广开思路、语言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参考
一、基础知识
㈠文学记忆 (1)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阿q正传》、《二心集》等。(3)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社会环境、自然环境(5) 《狂人日记》、科举制
度、封建制度 封建文化 2、字词巩固 (1)chuò chàn zhàn shì shé shé hōng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伤害。戕:杀害。3、肖像描写 、动作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㈡ 1、(1)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表明孔乙已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短衣帮”相同,但他又摆读书人的臭架子,看不起劳动人民。他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2)显示自己是读书人,与众不同,卖弄斯文。迂腐、虚荣,自欺欺人。(3)“排”字体现了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摆阔,把他那种清高自命不凡的迂腐刻画出来,可谓神来之笔。(4)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1) 景物描写,烘托凄凉的气氛,渲染孔乙己的人生悲剧。(2) 经历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原来那个身洗材高大、自命清高、善良迂腐的孔乙己已经变得有气无力、腿残体坏、奄奄一息了。(3) 表明掌柜的看重的是孔乙己欠他的十九个钱。在掌柜眼中,孔乙己的命还值十九个钱,突出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麻木。(4)作者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科举文化对读书人的毒害。
㈢综合探究 1、文章的巧妙构思主要表现在以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增加文章的真实性。2、以乐写悲,倍增其悲。3、从“我”(小伙计)这个视角来看,孔乙己与社会有着诸多的矛盾和不协调之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所以说他是个喜剧人物;从孔乙己一生残酷悲惨的命运(遭遇和结局)这个角度看,孔乙己是个悲剧人物。 4、此题为开放题,可参考下列要点:
(1)年轻一代要全面发展,不能再走孔乙己的老路;( 2)要通过读书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不能四体不勤、好逸恶劳; (3)要通过读书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不能固执地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4)要通过读书掌握独立生存的一技之长,不学完全无用的知识;
二、 自主复习《蒲柳人家》 达标巩固题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烟囱(cōng) 蓬蒿(hāo) 到了儿(liǎo) B.勒令(lè) 隐匿(nì) 坍塌(tān)
C.戏谑(xuè) 害臊(sào) 荣膺(yīng) D.剜肉(wǎn) 礼聘(pìn) 驿道(yì) 2.用短线把相对应的项连接起来。
出人头地 途中休息临时休息 打尖 用命令方式人做某事 熏陶 超出一般人
勒令 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逐渐产生的影响 3.选词填空
①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__,他们只当耳旁风。(斥责 辱骂 断喝)
②一阵风__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奔下 冲下 跑出)
③何满子的爷爷,__已不可考。(姓名 名讳 大号) (二)阅读以下片段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4.选文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选文第1段中的第1
句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这里的“真”应如何理解?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请
概
括
选
段
的
语
言
特
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以下片段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找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 1.D 2.略
3.断喝 冲下 名讳 二、
4.蒲柳人家 刘绍棠 5.承上启下
6.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
念不会写。
7.他有真正的行动: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
8.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三、
9.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10.(1)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 (2)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1.从“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到“纷纷落水”。 一丈青大娘怒打纤夫,纤夫毫无招架之力
12.如《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共同点: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
范文二: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
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鲁河中学 朱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巴黎和会召开的背景;美、英、法等国参加和会的目的;对德《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华盛顿会议的背景;《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的影响。通过学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实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法阐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国际会议,《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德国的掠夺性条约。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在共同宰割战败国、瓜分殖民地和反对各国人民革命的过程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随着各国实力的发展变化,战胜国之间、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
重点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难点
正确认识和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结果如何?
教师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板书)
二、学习新课
(一)、展示学习目标,学生对照目标看书,完成下列知识的积累。
1.1919年6月,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 ( 2 )
(3) 2. 1922年2月,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个国家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 。 主要内容有 ,为列强 提供了条件。
3.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确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
(二)合作探究
A. 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8年11月,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败投降,成为战胜国宰割的对象。而战胜的协约国
之间,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垮了四大帝国,严重削弱了英法等国力量;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急剧膨胀,妄图支配世界。1919年初,在法国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召开了27个战胜国的代表参加的会议。但是美、英、法三国政府的首脑操纵了和会,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学生依据小字内容,说出各国的参会目的)
2.《凡尔赛和约》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经过长时期激烈的争吵,1919年6月28日,对德的《凡尔赛和约》正式签订。(指导学生阅读、讨论教材12页内容,然后归纳《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领土问题。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西岸 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为不设防的非军事区;承认波兰独立, 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归还波兰。总之,德国丧失了约1/8的领土。
第二,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根据“委任统治”制度,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三,关于军事问题。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关于赔款问题,和约只在原则上要求德国承担战争责任并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但赔偿总额及各战胜国应得的赔款数额的比例未定,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200亿金马克。
此外,巴黎和会把处理“俄罗斯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会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保留德国在东线的军队,防止苏俄革命影响的扩展。和会还批准了武装干涉苏俄、匈牙利苏维埃政权的计划,巴黎和会实际成为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苏俄的司令部。对德和约签订后,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了和约。《凡尔赛和约》和这些条约构成了战胜国列强在战后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即凡尔赛体系。
3.凡尔赛体系的影响和矛盾
在凡尔赛体系下,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领土重新划定。但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维系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第一,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导致战败国和战胜国矛盾的加剧。遭受宰割而拥有极大经济潜力的德国不会忍受《凡尔赛和约》的压抑,随着力量的恢复和增长,必然会激起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情绪。第二,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使得战胜国列强之间矛盾重重。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妥协分赃的产物,它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必然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第三,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帝国主义性质,它遭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对。中国“五四”爱国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有力冲击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
B. 华盛顿会议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和中东的关系,而在亚太地区,美日两国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并大力扩充了海军力量。日本也利用战争,乘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侵略势力。战后,日本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美国急于召开一次新的国际会议,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来限制竞争对手,拆散英日同盟,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夺取新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除美国、英国、日本外,还有中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共九个国家。会议被美、英、日
三国所操纵。
2.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
华盛顿会议上经过激烈的较量,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四国条约》,《四国条约》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它以体面的方式埋葬了英日同盟,为美国垄断资本家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扩张扫除了一大障碍。美、英、日、法、意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即《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胜利,头号海军强国英国的海上优势丧失,日本扩充海军的计划受到限制。中国问题是华盛顿会议的中心议题,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中心就是争夺在中国的霸权。由于中国代表的坚持斗争,之前《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已得到纠正。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签订了 《九国公约》。公约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但实际上中国关于取消治外法权、撤退外国军警、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势力范围等要求,一概未列入公约。公约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6. 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从而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是,由于这一体系是建立在掠夺和奴役战败国及被压迫民族的基础上,它并没有解决列强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矛盾。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新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而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三)、本课小结
1919年~1922年,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在巴黎和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战后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巩固了帝国主义大国的既得利益,维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和平。由于这一体系既是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和被压迫民族的,又是战胜国之间妥协的产物,因此这一国际关系体系就不可能持久。20世纪3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资本主义国家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系列侵略扩张,逐渐破坏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我们将在以后的课程中学习这些内容。
三、课堂检测
做目标检测上的习题,完成后教师适当讲评
四、布置作业
练习: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
范文三: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课《祖国啊,我情爱的祖国啊》
17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人教版语文 九年级(下)
教学设想: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写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历史时期,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 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 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对**这一特殊的时期,学生都觉得非常神秘。而对这一时期的文学产物——朦胧诗也非常感兴趣。我们在九上就学习过朦胧诗另一代表人物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还补充学习了食指的《相信未来》。当时重点是在让学生理解意象在诗歌汇总的重要作用。而今天再来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想,除了继续把握诗歌意象之外,我们还可以有更为延伸的解读。对这首诗歌的教学,赞美者有之,批判者有之,今天,我们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重新来诠释它。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新诗朦胧诗的特点;
2. 学习诗歌的欣赏技巧之一:朗读。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2. 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星星变奏曲》吗?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也会不同程度地遭受心灵的劫难。尽管如此,人们还是站在现实的苦难中,遥望幸福的彼岸,痴心不改。有人说,愈是痛苦中的人,愈是幻想幸福,愈是向往幸福,这是人性的本能。而我说,愈是痛苦中的人,愈是以自己的行动去追求幸福,寻觅美好,则是人性的高贵。(刘丹)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这是这样一首高贵的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另一首朦胧诗的代表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介绍作者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 、《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提起舒婷,马上就想起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它其实带有一点时代的烙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三十多年过去了,三十二年了啊,我们在这么一个时刻重新反过头来看,当年朦胧诗派的代表作还能不能读出一些新的东西。
三、听读诗歌,初步感受“我”的情感
1. 听课文朗读,感受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说一说这首诗该如何来读。
2. 分析诗歌朗读的节奏。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
划分诗歌的停顿
1. 配乐朗诵
请大家跟着音乐一起朗诵这首诗,思考: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意象?然后,把它前面的修饰语也圈一下,好不好?
正音: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四、分析诗歌意象
我请同学来说一说,她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1.找出诗中的意象
老水车——破旧的
矿灯——熏黑的
歌——疲惫的
稻穗——干瘪的
路基——失修的
驳船——淤滩上的(行进艰难的)
花朵——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
理想——簇新的
蛛网——神话的
胚芽——雪被下古莲的
笑涡——挂着眼泪的
起跑线——新刷出的雪白的
黎明——绯红的
大家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可以分为几个意象群?分别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它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前七个是一组意象群:颓废的,黑暗的,忧郁的,无望的,破旧的画面。贫穷的,悲哀的,痛苦的。老水车,失修的路基,是这样一种感觉啊,给人这样一种图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
后六个是一组意象群:簇新的,光明的,乐观的,充满希望的画面。这是另一个祖国,正要崛起的祖国。
重点分析“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含义。
神话可能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古代封建社会唯心的,迷信的思想。那么,“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就是解放以后,现在是社会主义,就没有神话了。还有一种解释,神话是指**。因为**是一个神话,那么“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那就是**结束以后。
1. 找找反义词:熏黑——雪白,破旧——簇新,干瘪——胚芽,蜗行——起跑,悲哀——笑窝。 如此强烈的对比:过去,现在。过去的祖国是黑暗令人无望的,现在的祖国重新得到了新生,充满了希望与光明。
2. 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诗中有些对象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句承接,如“干瘪的稻穗”,请在没有下句承接的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学生仿写,交流。
我们试着把补充的内容放进诗歌,两个大组朗诵原诗,另两个大组朗诵加进内容修改过的诗歌,感受哪首更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分组配乐朗诵,讨论。
原诗更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有时候,留些空白反而能使诗歌更令人回味,更富有变化。
五、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
诗人对新的社会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憧憬与希望的啊。所以,她用力的写下了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若干年后,诗人自己在和作家陈村的交谈中提到过自己重读这首诗的感受:
陈:你现在还有什么感想啊,比如说读以前的什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这不能读,受不了,受不了。
陈:自己也受不了啊?
舒:自己也受不了。我年轻时代是这样的,这是历史,是客观形成的。有时候你会觉得,没有那样的时代,你不会有这样的时候。写诗的时候是在25年前,不但是年轻,文学在中国,文学状况是那样的状况。
舒婷自己受不了什么?一种对旧中国的极端的否定,一种有点过头的新时代的期待,一种对自己将来命运的绝望。
请根据这段文字再来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这一层次的思考比较深,可以选择讲解) 有这样一种极端的情绪其实是和当时作者所处的那个畸形的年代分不开的,在那时,和舒婷一样的一批文学青年的意识开始觉醒,但过去的十年**对他们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程度连他们自己都想不到有那么的深,
而舒婷在另外一首诗里有更直接的表达,和我们这里第四段是遥相呼应。她说:“我绝不申诉/我个人的不幸/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记忆??”
作为一个个人和一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是不是像她这里所说的,“你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吧”,
这里其实隐含着一个比喻,她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来,来 阐述“我”和祖国的关系的?
再次强调“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小我”与“大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它不仅仅指诗人或青年一代的心灵历程,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概括。
范文四: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新疆教育版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
教材分析 :
“只有一个地球”是新疆教育出版社 2011年 7月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 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学生分析 :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模仿能力。 部分学生的发音不准, 有些学生说错话, 怕别 人笑话。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模仿可文艺的对话进行自由表达,掌握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2、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本科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 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 同伴互助等方式, 掌握本课重点绳子和词语的读法、 写法和 用法。
4、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科重点句型的用法,并能模仿其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二、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2、 通过关键词,句来理清文章的线索。
3、 鼓励学生预读与本课话题相近或相同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现在人类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从而树立学生保护环境,节 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掌握本课两个句型的用法。
2、 理解课文一和课文二的主要内容。
3、 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一中不同人物表达“可能或不可能”态度的方式。
教法与学法
1、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 合作和探究的方式学习。 教师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听说读写的学 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再动手查找、小组讨论交流中学习知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师播放录音、 课件、视频等教具, 让学生有多听多练的机会。播放关于污染的视 频,帮助学生更好滴理解课文内容,濮阳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 :共 5课时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宇、宙、灾、唯”的读法、写法及用法。认读生字“渺”。
2. 掌握重点词语“没用、 养育、 报答、 披、 给予”的读法、 写法及用法。 认读词语“成 千上万、感恩、唯一、遥望”。
3. 学习句型。
(1)把 . 我压得都喘不过气来了。
(2)现在说什么
... 都没用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生字的写法、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重点句型的实际运用。
三、教法与学法
播放录音,查字典,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在全班汇报,教师指导讲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准备一个地球仪)同学们,这是什么?我们的地球母亲养育了多少孩子?米了 解我们生活的地球吗?
(三)检查预习。
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听写“宇、宙、灾、唯、遥、予、亿、供、砍、胁” 10个生字。 全班集体检查并在听写本上纠正错误。
(四)讲授新课。
1. 听录音。
播放课文一和课文二录音, 让学生对课文一和课文二的内容有整体感知, 同时对生字、 词语有初步认识。学生边听录音边把不认识的字词勾出来。
2. 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1)宇:意思是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世界。例:宇宙、眉宇等。
师:同学们“宇”怎么记住呢?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 1:宝盖头下面于。
生 2:我的方法是比较学习法。宇:宇,变一变,宝、余。
(2)宙:意思是古往今来的时间。例:宇宙等。
师:同学们“宙”怎么记住呢?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 1:老师我的方法是记住“宇”子一样。分偏旁和字或者比较学习都可以。比较学 习的话:宙,变一变,庙、苗、抽。
师:说得好。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生字。
(3)灾:意思是灾害、人遇到的不幸。例:灾难、水灾、灾区等。
师:同学们“灾”怎么记住呢?说说自己的方法。
(这时学生抢答。 )
生 1:比较学习:灾,变一变 , 灭。
(4)唯:意思是只、仅仅。例:唯一、唯有等。
生 1:老师我来说说自己的方法:比较:唯变一变,推、维、淮
3. 认读生字。
渺:意思是微小。例:渺小、渺茫等。
4. 学习重点词语。
教师出示课件。老师在讲解词语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图示、情景理解、动作示范、 实物展示等。老师讲解词语后,老师用课件出示例句 , 让学生造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1)没用:意思是没有作用或效果。反义词:有用。例:没用的话、没用的鞋子等。 例句:考试结束了,你后悔没用。
(2)养育:动词,表示抚养和教育。只用于人。例:养育孩子、养育之恩等。
例句:父母养育了两个孩子。/我们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辨析:“培养”、“赡养”
“培养”动词。可以用于人,指给予教育、训练,使之成长为有知识、有专长的人。 也可用于事物,指给予适宜的条件使之繁殖发展。还可以用于抽象的思想、作风、感情,适 用范围很大。例:培养学生、培养感情、培养细菌等。
例句:我很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这所学校培养了大批懂电脑的人才。
“赡养”动词。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例。例:赡养老人、赡养 父母等。
例句:每个人都有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3)报答:动词。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近义词:回报。例:报答母校、报答父 母、报答老师等。
例句: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的辛勤培养。/你帮了我,我会报答你的。 (4)披:动词。意思是覆盖或搭在肩背上。例:披大衣、披雨衣、披肩、披头散发、 披着羊皮的狼等。
例句:天冷了,你披上一件大衣吧。/外面下雨了,我披着雨衣出去了。
(5)给予:动词。意思是给、提供。书面语。反义词:索取。例:给予帮助、给予关 心等。
例句:谢谢你给予了我这么大的帮助。/老师给予孩子们很多关心。
5. 认读词语。
(1)成千上万:形容词。表示数量很多。例:成千上万的士兵、成千上万的树木等。 例句:森林里有成千上万的树木。
(2)感恩:动词。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例:感恩不尽、感恩社会等。 例句: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
(3)唯一:形容词。表示只有一个独一无二。也可写作“惟”。例:唯一的目标、唯 一的办法等。
例句:这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唯一的出路。
(4)遥望:动词。表示从远处看。例:遥望大地、遥望星球等。
例句:从飞机上遥望大地,地上汽车都变成了小蚂蚁。
6. 学习句型。
(1)把 . 我压得都喘不过气来了。
“把??”是把字句,“把”是介词。这一句型的结构是:主语+“把”+宾语+动 词+补语。 本句完整的表述是:垃圾把我压得都喘不过气来了。 主语是 “垃圾” , 宾语是 “我” 动词是“压”,补语是“得都喘不过气来了,表示“压”的结果。这个句型强调的是事物的 状态因动作而发生变化。
例句:我把衣服洗得很干净。/太阳把我的皮肤晒得黑黑的。
(2)现在说什么
... 都没用了。说什么,表示说任何话,“什么”是任指代词,表示任何 事物。可以说“吃什么、买什么、做什么、穿什么”等。
例句:他已经生气了,你再说什么都没用了。/我饿极了,吃什么都觉得香。
用替换的方法进行句型训练。可以做教材中的练习,老师也可以自己编替换的练习。 (五)教学方法提示。
每个环节都可以采取四人或两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掌握本课所 学内容。
(六)复习与巩固。
1. 回答问题。
(1)昨天的电影好看吗?(引导学生用“把??”回答。)
(2)艾山同意了吗?(引导学生用“??说什么都??”回答。)
2. 做教材中相关练习。
(七)小结本节课内容。
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作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
宇 宙 灾 唯
(1)没用:考试结束了,你后悔没用。
(2)养育:父母养育了两个孩子。
(3)报答:你帮了我,我会报答你的。
(4)披:天冷了,你披上一件大衣吧
(5)给予:谢谢你给予了我这么大的帮助。
句型 :
我把衣服洗得很干净。
我饿极了,吃什么都觉得香。
(八)布置作业 :
1. 口头作业:(1)复习课文一,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2)背会句型,要求能模仿 句型造两个句子。
2. 书面作业:(1)课堂作业:本节课学习的每个生字抄写五遍;每个词语抄写五遍。 (2)完成句型练习。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字典,掌握生字“遥、予、亿”的读法、写法及用法。认读生字“伐”。
2. 运用字典,掌握重点词语“能够、渺小、提供、任意”的读法、写法和用法。认读 词语“资源、砍伐、无数” 。
3. 学习课文一,在课堂上模仿录音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 “可能不可能”这一功能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生字的写法和词语的用法。
2. 对课文一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语或者组词、造句。
(二)导入。
同学们,大家对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感兴趣吗?谁能说一说宇宙中哪些星球适合人类 居住?
(三)讲授新课。
1. 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1) 遥 :意思是距离远。例:遥远、遥望等。
师:同学们“遥”怎么记住呢?说说自己的方法。
生 1:比较学习:遥,变一变 , 摇、谣。
(2) 予 :意思是给。例:授予、给予等。
生 1我来说。比较学习:予,变一变,矛、茅
(3)亿:表示数量:一万万。例:亿万富翁、十三亿人口。 (学生抢答)比较学习。 忆、艺
2. 认读生字。
伐:意思是砍(书) 。例:伐木等。
(学生抢答) :比较学习。代、阀
3. 学习重点词语。
老师在讲解词语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图示、情景理解、动作示范、实物展示等。 课文中的名词,可用图片或直译法帮助学生记忆。老师讲解词语后,老师用课件出示例句 , 让学生造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1)能够: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者达到某种程度。例:能够独立、能够创造等。 例句:我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2)渺小:形容词。表示微小。反义词:巨大。例:渺小的力量等。
例句: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3)提供:动词。表示供给。例:提供帮助、提供粮食、提供信息等。
例句:学校提供住宿。
(4)任意:副词。表示没有约束,不加限制,想怎样就怎样。近义词随意。例:任意 批评、任意行动等。
例句: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任意打骂孩子。
4. 认读词语。
(1)资源:名词。表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如水、树木、煤、石油、天 然气以及黄金铁等矿产。例:石油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等。
例句:新疆的旅游资源丰富。/天然气资源是有限的。
(2)砍伐:动词。表示砍(树) 。例:砍伐树木、大量砍伐等。
例句:人类大量砍伐树木,破坏了森林资源。
(3)无数:形容词。表示数不清,很多。例:无数星星、无数个问题等。
例句:天上有无数颗星星。
5. 学习课文一。
1. 朗读课文一。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朗读课文一,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思考下面的 问题。
2. 结合“可能不可能”功能训练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灵通发现地球妈妈怎么了?
②小灵通和艾山江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的地球?
③为什么地球妈妈的声音很微弱?
④地球上的人们做了些什么?
⑤地球妈妈为什么很伤心?
⑥小灵通和艾山江要告诉人们什么?
(四)复习与巩固。
1. 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肯问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2. 做教材中的课文一相关练习。
(五)小结本节课内容。
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作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
遥 予 亿 伐
1)能够:我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2)渺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3)提供:学校提供住宿。
(4)任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任意打骂孩子。
(六)布置作业:
1. 囗头作业:(1)小组分角色背诵课文一。 (2)查字典学习课文二中的生字和词语, 朗读课文二。
2. 书面作业:(1)把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每个抄写五遍。 (2)按规范格式抄写课 文一。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运用字典,掌握生字“供、砍、胁”的读法、写法和用法用法。
2. 运用字典,掌握重点词语 “造成、威胁、设想、遥远”的读法、写法和用法。认读 词语“感叹” 。
3. 学习课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二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生字的写法、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对课文二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学过的词语或背诵课文一的内容。
(二)导入。
(教师展示宇宙中拍摄的地球图片、环境污染的视频)同学们,大家从这些图片上看 到了什么?
生 1:到处都是垃圾。
生 2:地球被破坏了。
师:对,我们美丽的地球已经受到人类的污染。
(三)讲授新课
1学习生字。
(出示课件。)
(1) 供 :意思是供应、供给。例:提供、供给。
(学生抢答) :比较学习。拱、洪
(2)砍:意思是用刀斧等猛力切入物体或将物体断开。例:砍柴、砍伐等。(学生抢 答) :比较学习。吹、炊
师:还有其他记住方法吗?
生:我有一个方法。加法:石加欠,砍砍砍。
师:这位同学真棒。
(3)胁:意思是胁迫。例:威胁、胁持等。
(这时学生抢答)
生 1:比较学习:肋、协。
生 2:加法:月加办,胁胁胁。
2. 学习重点词语。
老师在讲解词语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图示法、情景理解、动作示范、实物展示等。 老师讲解词语后,老师用课件出示例句 , 让学生造句,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1)造成:动词。意思是产生不好的结果。例:造成危害、造成麻烦等。
例句:你的粗心大意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2) 威 胁:动词。意思是使遭遇危险。例:威胁健康、威胁安全等。
例句:环境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3)设想:动词。意思是想象、假想。例:设想未来、大胆设想等。
例句:幸亏你救了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4)遥远:形容词。指距离远。例:遥远的夜空、遥远的未来等。
例句:我上大学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3. 认读词语。
感叹:动词。意思是有感而发出叹息。例:感叹生活、感叹世事变迁等。
例句:妈妈感叹时间过得很快。
4. 学习课文二。
(1)朗读课文二。可以采取四人或两人小组合作方式来完成,大家互帮互助,共同完 成熟练朗读课文的目标。采用各种形式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共同理解课文意思。熟读课文后,小组进行讨论,回 答老师的问题;学生们也可以自己提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
小组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宙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②为什么说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③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危害?
④人类有可能到别的星球上去居住吗?
⑤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发出了什么感叹?
(四)复习与巩固。
1. 回答问题。
(1)你知道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吗?
(2)从自己做起,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来保护环境?
2. 做教材中的课文二相关练习。
(五)小结本节课内容。
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
供 砍 胁
(1) 造 成:你的粗心大意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2) 威胁:环境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3)设想:幸亏你救了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4)遥远:我上大学还是很遥远的事情。
(六)布置作业:
1. 口头作业:(1)背诵课文二。(2)熟读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 书面作业:(2)抄写本课生字、词语各五遍。(2)抄写课文二。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本课所学句型。鼓励学生模仿句型进行交际表达,感受学习的快乐。
2. 巩固课文一和课文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
4. 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讲述生活中自己的见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巩固课文—和课文二,理清课文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2. 锻炼学生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话题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教师抽查学生背诵课文一和课文二的情况。
2. 做与本课句型相关的练习。
(二)导入新课。
分角色朗读课文一。再读课文二,理清课文二的段落层次。
1. 先按自然段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 分析课文二。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从宇宙中遥望地球,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 :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任意的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部分(5~7自然段) :除了地球以外,人类目前还无法去别的星球生存。
3. 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讲述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人类将无处 可去。呼吁大家能够停止破坏自然资源,节约资源,保护我们唯一的地球。
4.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
5. 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讲述生活中的感想。
围绕口语交际 , 让学生说一说 , 我们怎样保护环境。
(让学生从小事,从周边的事举个例子。 )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人类将无处可去。
我说一说身边的事: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四)布置作业。
1. 口头作业:分小组进行课文一和课文二的表演竞赛。
2.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
一、教学目标
1. 完成教材中的听力练习。
2. 围绕课文―和课文二的话题,拓展课文内容,分享课外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3. 真实交际训练。
4. 进行作文训练,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课文内容的拓展训练。
2. 口语交际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录音,全班同学一起做听力训练。
(三)课文拓展。
1. 让同学们分享课外阅读的收获和感受。
2. 大家说一说:我们怎样做才能报答地球母亲?
3. 请你介绍一下自己保护环境的想法。
4. 做游戏。让同学们根据课文二的内容,以“我是地球小卫士”为话题进行表演。先 让同学们作准备, 再抽一至两个组的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 看哪个组表演得好。 最好让同 学们自己来评价,老师作总结。
(四)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地球母亲养育了我们,她是美丽的,也是容易破碎的。人类对环境的 污染已经让她不再那么美丽, 她已经快负担不起了。 为了人类的未来, 我们应该节约使用自 然资源,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水电,节约纸张,还地球一片洁净的蓝天。
板书板书:
第五课 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怎样做才能报答地球母亲?
我的保护环境的想法
作文:我是地球小卫士
(五)布置作业。
1. 口头作业:预习下一课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是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1年 7月)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环境保护篇) 课文一是对话, 课文二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认识的字词,理解词语的基础上, 弄清课文内容。 然后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充分质疑, 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 自主 探究。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掌握本课词语和重点句型的能力。
我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总觉得还有很多知识点落实不够到位。 现就这堂课作以下几点教学反 思:
1、课件制作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让学生体会地球的美丽、 渺小时, 在学生读了句子有了理性的认识后, 再辅以课件演示, 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地球的美丽、 渺小, 使学生对地球妈妈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 这时 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2、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的补充有关图 片资料:人类怎样破坏自然资源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灾难。 这使学生心灵上受到了震撼, 加 深了对文章的感悟。
这一节课的教学,也还有很多遗憾:
1、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够充足;理解力不够深刻:
学生理解宇航员说的话不够深刻,学生回答问题时有点儿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2、文章中语言的严谨、用词的准确体会不够到位:
如:“无无处可去”、“设想”等词语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严谨的特点。课后,我 想与其用讲解、换词的方法,还不如先引导学生用“无无处可去”、“设想”等词造句,再 来讲句子的意思,也许学生的体会就比较深入。
11
范文五: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导学案
第三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备课:审核:执教:执教时间:
课型:班级:姓名:组 号
【教学目标】
1. 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 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
3. 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爱《物种起源》发表以 及因斯坦和相对论创立的意义;
【重点难点】
一、重点: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其贡献。
二、难点:自然科学成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预习导学】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达尔文
1. 牛顿
(1)简介:17世纪 _________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成就:牛顿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上,潜心钻研,发现 ________。
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本书中,他 把天体万物的运动,都用 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予以说明,建立了
______________的基本体系。
(3)影响:牛顿的研究成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达尔文
(1)简介:________的达尔文是近代 ________________的奠基者。
(2)成就:他经过多年的考察,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做了千百次实验,在 ______
年出版了《 ________________》一书。在此书中,达尔文系统地阐述了 ____________理论, 明确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指出 “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影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推翻了各种唯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的出版,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 _______________的意义。 二、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
1. 简介
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后来加入美国国籍。
2. 成就
1905年,他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理论揭示了物体的质量和能量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互相转换的规律,论证了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密切关系。后来,爱因斯坦又 在此基础上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
3. 影响
相对论的提出, 为 ____________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 也是 ___________的伟大革命,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问题探究】
1. 《物种起源》出版具有怎样划时代意义?
2. 试列举课文中提到的三位科学家名字、国家、代表作及主要成就。
3. 相对论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
4. 我们认识了三位伟大的科学家, 了解他们的巨大成就, 同学们还知道近代有哪些科学家? 他们有哪些成就?请同学们说说。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 )
A .物理学 B.生物学 C.数学 D.化学
2.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 )
A .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3、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是( )
A .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4. 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是( )
A .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5. “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这个 18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看法因下列哪一位著 名的科学家的伟大理论的创立而被打破?( )
A .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6.19世纪中期沉重地打击神权统治根基的是( )
A .万有引力定律 B.力学三定律 C.相对论 D.《物种起源》
7. 提出相对论的著名物理学家是( )
A .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8. 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的生物学家是( )
A .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9. 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的是( )
A .万有引力定律 B.力学三定律 C.相对论 D.《物种起源》
【反思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