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人口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
人口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以下是关于人口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人口调查报告
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流动等问题,提升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总体水平。
自4月份开始,我委成立了6个专题调研组,采取深入基层看资料、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走访育龄群众等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到七县一市四区进行现场调研。
现就围绕“改革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
任制”的课题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是人口大市,农村人口比重高,流动人口流量大,群众生育观念落后,人均gdp偏低,人口计生工作位居二、三类县多,发展不平衡。
抓计生就是抓增长,抓计生就是抓民生,只有做好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才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紧紧抓
1 / 24
?精品文档?
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目标不动摇,始终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放松,全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
去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0.7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06,长效节育手术落实率为98.8%,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人口控制目标任务,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伴随着人口形势和工作要求的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应随之转变,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自1995年推行以来,
在控制人口增长和稳定低生育水平阶段发挥了关键性的“指挥棒”作用,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革完善,急需建立与新时期新任务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
二、存在的问题
考核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核心,是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很高,我市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在指标和操作上是比较合理和规范的,但仍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考核指标不一致,出台晚。
2 / 24
?精品文档?
目标管理责任制是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印发考评方案,年末出台评估标准。
责任书的指标较少,考评方案的指标笼统,评估标准多而细。
这样,导致年初的责任书的签订成了一种形式,降低了责任书的严肃性。
年未的评估标准成了“马后炮”。
基层在知道考核结果时,才知道评估标准,工作好环已成定局,即使知道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好,任务完成不理想,但也来不及补缺补差,达不到指导和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目的。
2、考核指标过高,数据虚。
考核指标高,一些工作分类量化不明显,工作基础好的地方和工作基础差的地方一个样,经济水平高的地方和经济水平低的地方一个样,
忽视影响计划生育工作的多种因素,效果指标和质量指标设计的高低对一些地方缺乏科学性论证,是跳起来都摘不到桃子的指标,基层在报表上做文章,错报、瞒报、漏报、虚报的现象较突出。
3、考核次数过多,负担重。
对基层而言,每年省市县三级考核加起来多达六次,还不包括单项检查考核。
3 / 24
?精品文档?
基层干部迎接检查考核任务重,整天忙于写材料、整资料、搞报表,许多地方都把心思放在应付检查考核上,为考核而工作,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作落实上,基层干部群众对此有怨言。
4、考核项目过多,重点不明。
年未考核的指标过细,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既有加分指标,也有扣分指标,包罗万象,面面俱到。
考核时,时间短,人员少,方法单一,致使实际考核中调查走访多数停留在表面层次,深入不下去,程序是走下来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由此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基层弄虚作假。
基层在考核时,不管实际工作干没干,不管有关文件出没出台,要什么有什么,缺什么他补什么。
二是重点不突出。
在考核的指挥棒下,上级考核什么,下级抓什么;上级考核方案要求怎么做,下级照着怎么做,实际是在培养因循守旧,循规蹈矩的工作做法,不利于探索适合自己本地特点、本地实情的工作机制。
5、考核的公认度不高,难服气。
考核的导向上有些重视管理结果,忽视管理过程;重视控制数量,轻视提高素质;重视管理手段,忽视服务手段。
4 / 24
?精品文档?
基层忽视抓基础工作,抓过程监控,一味地在迎检的结果上下功夫,考核结果与真实水平有差距。
有些考核指标的内涵不清、资料来源界定模糊,数出多门,难以统一口径,造成认定结果异议,评分结果不服。
6、考核“一票否决”,兑现不一。
考核结果是兑现奖惩的直接依据,考核结果只有通过兑现奖惩才能让各级组织和各级干部更深切地体会到不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严重后果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增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对于至今仍然是天下第一难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奖惩。
但由于目标责任制是各级各部门都有责任,是分类分线考核,而奖惩都是以结合成绩为依据,一些地方在责任追究到人时,则过于强调方方面面客观因素,从轻从缓“一票否决”。
三、建议与对策
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制度,是党委、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条成功经验。
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改革创新,是当前人口计生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要进一步规范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容,精简责任指标,
5 / 24
?精品文档?
使重点更突出,要求更清楚,导向更明确。
坚持把“稳
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建立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框架下来实现,引导各地更加注重利益导向,更加注重服务关怀,更加注重宣传倡导,更加注重依法行政,更加注重分类指导,褒奖先进,鼓励后进,推动各县(市)区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新阶段更好的发挥“指挥棒”和“晴雨表”的作用。
1、加快建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在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指导思想上必须紧紧围绕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道路、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一主线,
通过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人口问题的自觉重视程度,进一步强化“一把手”的亲自抓、负总责的计生意识,逐步形成以统筹人口自身协调发展、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导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体系。
2、科学合理地设置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指标。
坚持在指标内容设置上遵循简明扼要,突出阶段性重
6 / 24
?精品文档?
点的原则;坚持在指标幅度设置上遵循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在考核组织上遵循简便易行,便民惠民的原则。
一要把过多的考核次数压下来。
避免一年内省、市、县多次对同一个乡镇进行考核评估,原则上对一个乡镇的考核评估和检查一年不超过3次。
二要把过多的考核指标压下来。
一般性的工作要求不应作为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要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和解决重大问题,不要什么工作都往考核的箩筐里装,更不要因小失大。
三要把过多的考核环节压下来。
减少考核层级,降低考核成本。
四要把过高的指标压下来。
考核指标要与各地实际相结合。
切实遏制基层因应付考核而带来不必要的造假,把基层的注意力引导到踏踏实实做好基础工作上来。
3、突出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导向性。
坚持重点抓什么就考核什么的原则,增强考核工作的导向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突出以人为本。
考核指标的设置要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有利于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提高群众
7 / 24
?精品文档?
满意度,有利于改善党群和干群关系,坚决不下达容易诱发恶性案件或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指标。
二是突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根据各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际,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引导党政领导把注意力放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来。
三是突出求实创新。
鼓励引导基层讲实话、报实数、求实效。
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值,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不盲目追求高指标,注重过程指标和源头管理,避免高指标导致的假报表,打造诚信计生。
四是突出分类指导。
实事求是,注重不同地区的工作水平、工作基础的差距,针对一、二、三类县的特点,区分农村、城市、流动人口的情况,合理设定指标内容和指标标准,推进各县(市)区进位升类争先。
4、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公信力。
客观、准确地评价一个地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衡量其在考核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程度、工作进步程度、数据真实程度、群众满意程度,为党委、政府兑现奖惩提出依据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目的。
8 / 24
?精品文档?
因此,考核的指标要硬、要客观、要减少争议,不能有太主观的指标。
考核评估从方案设计到结果公布,一定要公开透明,要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考核评估工作始终。
要把人口信息数据库、统计报表数据的真实度作为“一票否决”的主要依据之一。
考核结果兑现应奖罚并重,既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未位淘汰”,对后进单位不评先评优,对其责任人不提拔重用、甚至免职。
同时,也要坚持“一票优先”,对目标责任制考核名列前茅的单位应重奖,对责任人应提拔或重用。
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考核工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
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入扎实地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推进**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台阶。
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调查报告
XX年是实施“xx”规划的重要一年。
是我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年,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综
9 / 24
?精品文档?
合改革,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根据统计、调查等资料,对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作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截止到今年3月末,全县常住人口为205,277人,出生婴儿62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6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3.01‰,自然增长率为0.54‰。
较好地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见下表:
年 度 总 人 口
(人) 出 生
(人) 出生率
(‰) 死 亡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符合政策生育(%)
XX年 222,785 1,837 8.24 819 3.67 4.6 92.8
XX年 217,796 1,809 8.2 777 3.5 4.51 91.2
XX年 207,904 1,932 9.07 768 3.61 5.467 93.89
二是《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证率逐年上升。
自XX年起我们在全省以 “直通车”方式发放农村独
10 / 24
?精品文档?
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后,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调动了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见下表:
年 度 现有一孩数(人) 领证人数(人) 领证率(%) 农村领证率(%)
XX年 36,084 24,154 66.94 100
XX年 35,543 244,433 68.7 100
XX年 34,811 23,093 66.3 100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逐年递增。
我们在建立《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信访案件查处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六个不准”规定,杜绝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和“滥作为”的现象,倡导人性化执法、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使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逐年呈上升趋势。
在XX年,全县征收社会抚养费36.8万元;XX年征收社会抚养费32.1万元;XX年,全县共征收社会抚养费 29.7万元。
违法生育现象明显好转,也为提高全县的符合政策生育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信息化建设得到提高。
我们投入2.1万元,更新了4个乡镇微机。
11 / 24
?精品文档?
在建立新户卡阶段,先后四次培训了乡级统计员和微机员;组织各乡镇统计员、微机员在富林乡进行了户卡模拟填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发动乡、村干部360人,利用近1个月时间,入户核采集基本信息。
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认真填写新家庭户卡,及时更户卡数据。
为保证质量,由计生局业务副局长带队,深入8个乡镇抽查户卡填写情况,共抽查82个行政村的4,101户,发现误差限期整改,保证了家庭户卡档案填写规范、准确、信息变更及时。
在新wis系统数据录入阶段,及时升级新wis系统,对录入进度慢的乡镇,我们采取多人多机录入。
在数据审核校验阶段,发现有漏项的或逻辑不符的,及时更改,按时完成了全县新wis系统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校验工作,由于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后期打包上传数据时,全县8各乡镇一次成功。
及时把数据上传到省人口计生委规统处,保证了新wis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针对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际情况,计生部门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培训日程表。
12 / 24
?精品文档?
从去年10月下旬起,每月集中培训技术服务人员1次,每次2天,每次集中培训。
为严肃纪律,端正学习态度,集中培训时,实行点名制,事假的一次扣100元,迟到早退的一次扣50元。
全县的技术服务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唯恐落后。
科技大练兵活动历时六个月,投入近2万多元,采取多媒体直观教学和专家面对面辅导的方式,集中培训6期,累计12天,进行业务考试6次。
3月9日,全县19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全部参加了全市的科技大练兵技术大比武考试。
取得综合排名第四名的成绩,通过这次科技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即培养了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她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是优质服务得到有效开展。
在深化优质服务上,计生部门改变过去开展“三查一治”服务时间长、参检率低的做法,从2月25日至3月末,集中利用35天时间,由各乡镇服务站负责,以村、屯为单位,统一出车126台次,接送育龄妇女到乡服务站接受“三查一治”生殖保健服务,现场宣传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
技术力量不足的乡镇服务站,由县服务站协助,摸清了年初的孕情、环情、病情,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准备在挂
13 / 24
?精品文档?
锄期间,又组成医疗小分队,入村开展生殖保健服务。
截止到3月末,共普查10,852人,普查率为85.98%,患病率为22.86%,治疗率为81.23%,患病人群得到及时
救治。
七是服务环境得到改善。
今年我们把服务站形象建设作为提高乡镇服务站服务能力的重点,按照服务站形象规标准,扩建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设计图纸,准备新建了浓河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和富林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凤山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祥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有望在12月份投入使用。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农村奖励扶助制度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工作成效显著。
严格实行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的“四权分离”管理运行机制,认真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摸底、资格确认和上报工作。
目前为止,对 XX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对象进行见面、资格审查、三级公示,审批327个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县民政局、县残联积极配合,经过层层审查和三级公示,共确认132个特扶对象,以全部足额兑现。
14 / 24
?精品文档?
XX年的奖扶.特扶对象正在申报审查中。
各项奖励政策的落实,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稳步推进。
公安、卫生等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的通告》,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确保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
农委、扶贫办.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利用春蕾助学计划、阳光女孩计划、青春风采计划等载体,“计划生育“三新”活动”,开展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解决资金26.63万元,资助53个贫困计划生育女孩家庭.17个计生家庭脱贫,并发挥40个致富典型的辐射作用,用利益导向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政策,切实维护了女孩的合法权益。
三是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
近三年,每年的三月份。
县、乡、村三级联动,重点对新婚、哺乳、生育旺盛期和流动人口家庭进行走访,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摸清新婚情况、现孕情况、计划外出生情况和
15 / 24
?精品文档?
流入流出情况。
计生局成立督察组,局长带队,不定期抽查各乡镇深入基层走访服务活动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
仅三月末今年我们共抽查了8个乡镇的16个行政村、57个自然屯,夯实了人口统计数据。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是早、非婚现象仍然存在。
**县是农业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养儿防老等传统的生育观念仍根深蒂固,早非婚现象仍然存在。
见下表:
年 度 女性初婚(人) 19周岁以下(人) 23周岁以上(人) 早非婚率(%)
XX 975 18 230 1.8
XX 851 23 179 3.8
XX 732 14 185 1.9
由于取消了计划生育管理费,我们对早婚人员的计划外怀孕缺乏相应的处罚手段,单纯的宣传教育很难奏效,给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是计划外二、多孩生育现象有所抬头。
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得到了改观,但是,人们需要一个男孩及“儿女双全”的愿望还比较普遍,尤其是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考虑到老有所养,
16 / 24
?精品文档?
所以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也要再生育;再婚家庭为求家庭稳定和日后生活保障,也要再生育。
这是二孩、多孩计划外生育增多的主要原因。
XX――XX年,计划外二、多孩生育有所抬头。
见下表
年度 计划外出生人数
(人) 计划外
二孩
(人) 计划外
多孩
(人) 计划外
生育率
(%)
XX 111 76 35 6.0
XX 91 66 25 5.0
XX 119 78 41 6.1
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差距很大,而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工作难度加大。
如果计划生育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违法生育现象的反弹,影响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老化。
由于我县计划生育干部队伍超常规的稳定,缺少技术
17 / 24
?精品文档?
服务人员.加之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慢,很难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服务需求等等。
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工作,以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力度,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三)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五)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解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城镇贫困人口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18 / 24
?精品文档?
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
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
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
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
19 / 24
?精品文档?
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
xx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
无住房户居民633户。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xx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
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
20 / 24
?精品文档?
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
二是贫困人口多,整体素质差。
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
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
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
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来源。
21 / 24
?精品文档?
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xx-xx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
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xx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
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xx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
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
22 / 24
?精品文档?
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
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
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
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
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
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
23 / 24
?精品文档?
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
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
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4、创造条件拓宽城镇贫困居民的就业渠道。
一是招商引资创办工业企业,使下岗职工、失业青壮年开创优惠政策进入厂矿企业工作就业。
二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组织培训,使无业人员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劳务输出。
三是对确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24 / 24
范文二:人口调查报告
人口调查报告
篇一:人口调查报告
关键词:人口问题、老龄化、城镇化
人口问题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环境的保护等很多方面~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问题一直以来更是困扰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并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以此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那么~这些措施到底对我国的人口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借此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束之际~我对国家公布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现在总结如下:
一、 人口普查结果特点
第六次人口普结果: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
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1、 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以控制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
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
减少了约5600
万人~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
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2、城镇化进程加快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从反映人口结构的数据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推进~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3、 受教育程度增加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受教育情况
注:表格中数据均为每十万人中所存在的人数
从人口素质的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全社会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人口的素质在提高。这形象地体现
了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的积极成效。
4、 流动人口增加~我国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
流动人口巨大是目前我国人口国情的一大特点。这次普查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长81.03%。此外~根据地区人口分布的数据~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这一次沿海发达省份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增加~内陆稍微欠发达地区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在下降。这也就是说~更多的人口从内陆西部往东部发达地区迁移、流动。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从这次反映人口迁移的数据看~我国的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这种趋势反映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格局是协调一致的。人口的迁移既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满足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提高了人口流出地区的收入水平~改善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发展条件。流动人口的增加~沿海发达地区人口占比的提高~
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中国经济活力在增强~
也促进了城乡更加均衡地发展~东西部更加均衡地发展。这充分说明近十年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也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面临的问题
1、 我国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十年人口净增长为7390万人~与上一个十年的1.3亿相比~将近减少了一半~人口增长率是不是有点过低了呢,
其次~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
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影响下~我国已产生了所谓的“四二一”家庭结构~即一个子辈、两个父辈、四个祖辈这样的倒金字塔结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为独生子女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的本质特点是没有兄弟姐妹~缺少手足之情。没有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游戏~儿童会缺少很多重要的心理体验~比如成就感、挫折感、信任感~而这些对于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不
可或缺。缺少手足之情的童年~幸福感会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子女过少~
篇二: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调查报告
经济预测与决策分析小组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
小组成员简介:
组长:
组员:
玉溪师院理学院
09数学 班
调查活动基本情况
一( 小组成员简介:
组长:
组员: 2009011235
二( 调查研究课题——《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
三(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了解中国人口现状~加强周边同学的危机感~从小处改善中国人口(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现状。
四( 调查时间:11月10日~12月5日
五( 调查方式:资料收集~访谈
六( 小组进度及分工
中国人口现状与分析
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平均每人耕地面
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1997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
人口的增长。可以说抑制人口增长的问题~已经成了我们国家问题的重中之重。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很多~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人口性别比~人口老龄化等。我们小组在收集到大量资料后首先讨论了几个重要因素:
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主要负责人:
,一,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随着科学文学水平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趋于下降~现代社会里这一趋势尤为明显~其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平均婚龄也会相应推延,二是科学文化水平愈发达~人们的生理知识、育儿知识、保健知识就愈丰富~促成婴儿死亡率降低,三是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愈高~就愈加注意自身及其后代各项素质的提高~少生优育~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将子女培养成具有更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代人。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
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
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济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三,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首先~它使得因各种疾病致死的死亡率下降~从而降低人口死亡率~延长人口平均寿命,其次~它对控制生育和实行优生优育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况下~当人口数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时~人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会刺激,当人口数量超越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消费总数后~人
口自身的再生产必将受到遏制。在现代生产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往往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经济因素对人口机械增长也有重要影响。通
篇三:关于人口抽样调查报告
关于人口抽样调查的调查报告
前言:
人口普查箭在弦上~为了更好地亲身体现人口普查的重难点~积极配合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我们特意在街道办事处统计办实习开展了一次人口1%抽样调查的调查体验。通过本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们亲身地体现了开展人口调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总结出了本次调查的相关经验。
调查标准时间为2015年11月1日零点~所谓标准时间~就是规定的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都是反映在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这样的时间点称为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
普查对象:只要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员,~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为定居的中国公民~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留的境外人员。为了保证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这次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普查员在实际入户登记时~不论是否见到本人~只要在标准时点也就是2015年11
月1日晚在本户居住都要进行登记,2015年11月1日在本户户籍在册不论人在哪里~也要进行登记。
主体:
这几年以来~徐州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在此期间~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因而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频率不断加快~流动跨度不断扩大。与以往人口普查相比~除“出生”与“死亡”仍是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之外~人口搬迁与流动使这次人口普查的难度加大。我们走进徐州市丰财小区~挨家挨户上门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了解人口的出生、死亡、流动人口及基层的管理等情况。调查持续了一个月。 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到城市人口调查的一些难题。
城市难点一:搬迁人口多~熟悉住户难
十年来~徐州市市区及镇区所在地~动迁和搬迁现象十分普遍~可以说有些地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期间~很多城市居民居住地发生了变化~一些富裕家庭为了投资购臵了多处房产~一方面出现了大量的出租房~另外也出现了一些无人居住的房屋。凡此种种~都将产生很多各种“人户分离”现象~因此也很难有人对某一小区某一栋楼房甚至某一门栋的住户十分了解。由此看来~人口调查如何在居民区里挑选尽可能熟悉本小区住户情况~并且能敲开住户房门的人是一个关键性问题。“人户分离”现象普遍这种情况是经
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的产物。1、经济富裕人群造成人户分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在同城多处购房~甚至多城购房的情况相当普遍。这些人往往根据生活、工作等需要在两个以上居住地点轮换居住~或者是已在城市购买房屋的农民因农村生育指标、批宅基地等有利因素~不愿将户口迁入常住地。2、环境差异造成人户分离。因地区之间公共设施、就学就业等服务环境存在差异~受子女就学、商品房购臵、就业、服兵役等有关利益的驱动~人们看到哪个区域对自己有利~户口就尽可能迁向比较有利的区域。 城市难点二:封闭管理小区~入户登记难
近十年来~在徐州市闭管理小区不断增多。在这类小区内居住的人口~往往都是比较富裕的家庭~或者是所谓高薪阶层。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防范意识和保护隐私意识都非常强~调研得知~要想敲开这些人的家门~没有本小区物业人员的配合是很难的,在将来普查登记时~即使在物业人员的配合下敲开了房门~能否得到他们的配合~还是一个未知数。在这样的小区里~将来如何取得物业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如何加大人口普查宣传力度~力争取得真实的普查信息~将是我们面对的又一大难题。
城市难点三:非打工特殊流动人口~躲避人口普查登记
在我市的城乡接合部~有较多的外地流动人口聚集居住。
这些流动人口不同于在企业里的外来打工人员~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固定的工作甚至没有稳定的生活。这些人受教育程度很低~往往又是沾亲带故一个家族里的人~他们只
是靠收捡废品来维持生计~他们只生活于自己一伙人的小圈子里~处于与外界交往不多的状态。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我市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一特殊流动人口群体~甚至在较偏僻的山区镇也不例外。将来在普查登记时~我们既要挑选比较熟悉他们的人做普查员~同时又必须采取有效有力的措施。否则~这些流动人口很可能与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捉迷藏”、“打游击战”~这也是全省各市普查工作的一大难题。
城市难点四:餐饮、娱乐等休闲服务业里的流动人口漏登可能性大
近十年来~我市餐饮、娱乐等休闲服务业发展迅速~其规模也不断扩大。在这类行业里的打工人员~绝大多数是农村来的青年男女~他们往往吃住在工作区内。将来在人口普查登记时~单靠普查员与店主老板联系~很可能难以沟通。因此~届时我们必须取得公安治安或其他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否则这一流动人口群体的漏登可能性极大。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凡是有外来打工人员寄宿的工地、企业~在普查登记时~都必须取得有关部门的有力配合~否则都有漏登的可能性。
结尾:
在这次调查中~有以往普查工作经验的同志~结合当前的实际社会人口状况~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力度
一是宣传媒体的配合十分重要。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天的形势下~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宣传的效果不但要做到家喻户晓~还要让广大民众了解人口普查、理解人口普查、积极支持配合人口普查。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要拿出一定时间来宣传人口普查利国利民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宣传在人口普查过程中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大张旗鼓与细致入微的宣传~不但大大有利于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有很大的现实的政治意义。
二是与公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十分重要。基层同志们一致认为~“户口整顿”
工作与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如果这两项工作结合得好~那么“户口整顿”同时也为“摸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里有两件事必须做到~一是调查摸底人员直接参与“户口整顿”工作,二是“户口整顿”区域划分尽量与人口普查区域划分相一致。为此~人口普查机构在“户口整顿”前必须与公安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另外~在普查登记期间~凡是普查员自身难以进入的可能有人口寄宿的场所~也必须有公安部门或其他部门的配
合方能完成普查登记任务。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沟通和协调到位~那么公安部门既是人口普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也是这项工作的有力保证。
三是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出生”和“死亡”是历次人口普查的重点和难点。正因为如此~在历次人口普查登记工作中~都要求普查员反复查找~并进行多种反复检查~但仍难免有遗漏现象。我们在这次调研中得知~在城市街道社区中~民政对在家死亡者有登记在案~而计生对出生掌握力度较强。因此~在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人口普查办公室与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必须加大力度~并且这一沟通与协调不能只停留于市级~应该一贯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予人口普查最大的辅助。
另外~各镇区或各街道社区都可能有其特殊情况~因此有可能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业等部门的帮助和配合。这就要求我们预先做好准备~制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方式~对各部门对人口普查的配合提出具体要求。
总之~我们必须从思想上、从形势上认清人口普查是政府的一项重大工作~并且~在这一工作中我们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与各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这是我们高质地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必要条件。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人口普查员的质量如何确实是关系到普查工作成败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我们还将继续对人口调查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调研和深入研讨~使人口调查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并为将来有条不紊地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范文三:人口迁移调查报告
人口迁移调查报告
关于乡村到城市人口迁移动因调查报告
关于乡村—城市人口迁移动因调查报告
——论证“推-拉”假说
调查人:蒋达 学号:201117020221
班级城规:11-02指导老师:董力三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但仅此还不足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工潮”的涌现,反映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客观必然性。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就显示出了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因此就此假说我们进行调研进行验证。
一、调查数据结果统计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学校东门南门附近采访询问了15个农民工,并将数据进行了整理。 此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询问调查,问卷一共包括了16个影响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因素,8个农村因素(推力),8个城市因素(拉力)。被调查者选择自己认为影响自己的因素;第二部分是询问的方式,通过语言交流询问他们的生活现状及今后生活打算。
下面两个表格分别总结农民工进城打工原因推力和拉力两方面
的情况,由于我们采取了多选的方式,而且每个人几乎都选择了3到5个因素。因此,我们得到了68个结果数据并发现其中农村因素(推力)个数(x1):20,所占总因素个数百分比29.4%。城市因素(拉力)个数(x2):48,所占总因素个数百分比70.6%。
推力情况分析表
拉力情况分析表
上面两个表格很直观的反映出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原因更倾向于城市的拉力作用,从因素选择对比,推力因素占29.40%,拉力因素占70.60%。其实,结果很容易分析,因为如今农村人民的生活其实也是越来越好,进城发展一般是由于城市自身强大的吸引能力的缘故。
具体到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推力作用中劳动力过剩是最大的原因,因为现在很多农村采用机械播种收割,劳动效率大大提升,导致劳动力过剩,他们在农村找不到其他工作只能前往城市寻找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而拉力因素结果比较均衡,集中在就业与教育两个方面。因为硬性条件限制,农村在教育与就业方面基本无法与城市进行对比,所以大多数农民工都是为了子女,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机会或者更好的经济条件才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的。
二、原因分析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觉得这句话特别适合用来总结推拉理论。推拉力究其原因是环境的作用,正是由于如今城市的
发展前景还是较农村有绝对优势,所以才会出现现今的“农民工潮”的社会现象。
民工潮形
成由以下因素决定:二元社会结构,比较利益驱动,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政
策偏向,产业结构调整。民工潮形成的原因 1、二元社会结构 从深层看,民工潮的产生实质根源于长期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巨大的利益反差,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城乡对立的必然现象,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滞后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我国8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农村,20%以下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另一方面,由于诸方面原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收入差、地位低、就业机会少、文化生活贫乏,与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上升。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起了剧烈变化,有近1.5亿农村劳动力转入了非农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特别是通过撤县建市及政区的扩张,使城市化明显加快。城市化的加快导致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劳动力容量大的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获得期望收益便潮水般涌入城市。
并且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农村方面经济基础设施福利也有比较大的进步从而农民前往城市打工的动因方面城市方的拉力作用远远大于农村的推力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民工潮的奔涌,是一个跨世纪的壮举。民工的跨省流动总的看是一巨大的历史进步,这种劳动力的自发调节和平衡,既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步伐,也极大地支援了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当然,民工进城,由于文化的碰撞、生存方式的激变,他们给城镇带去活力的同时,也带去了纷乱和冲突,给城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带来一系列有待解决的课题。
而推拉理论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形象的总结阐述,经过我们的实地调研也可以看出农民工进城打工确实可以用推拉假说加以阐述说明。农村方面的推力与城市方面的拉力导致农民进城,但随着国家的发展,政策环境经济的改变,也许以后会形成农村方面的拉力与城市方面的推力而使很多人从城市返回到农村,也就是现今许多发达国家经历的“逆城市化”过程,推拉力同时存在于农村与城市之中,不过如今社会趋势是城市拉力作用远远大于农村拉力作用,导致几乎人们的迁移方向大部分为农村到城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在处于和平发展时期,农村、城市的推力作用就明显小于拉力作用,尤其是城市的拉力作用最大从而使农民前往那些有更好就业环境,福利更好,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城市就业居住,这种情况在我国现在的国情下应该还会持续很久,推拉力还在不断地博弈,可能将来会出现城市人口到农村的人口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这值得我们期待。
篇二:2015年地产大数据人口迁徙分析报告
2015年地产大数据人
口迁徙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
目 录
一、零和博弈:渐行渐近的城市战
争 .................................................... 5
1、内生性人口红利的趋
缓 .................................................................................... 5
2、9%对33%,城市之间的人口争夺
战 ............................................................... 7
二、中国人口迁移回
溯 ............................................................................ 8
1、上世纪80年代人口迁移:乡镇企业发展推动补偿性高
峰 .......................... 9
2、上世纪90年代人口迁移:东部城市群开始形
成 ........................................ 10
(1)迁移总量和结构的变
化 ........................................................................................... 10
(2)人口迁移原因变
化 ...................................................................................................
11
3、21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马太效应下中部地区趋于“边缘
化” ...................... 13
(1)人口迁移规模扩大、速度加
快 ............................................................................... 13
(2)区域间分化持续扩大,中部地区边缘
化 ............................................................... 14
(3)迁移中心发生微妙改
变 ........................................................................................... 16
4、人口迁徙是主导房地产市场的唯一要
素 ...................................................... 17
三、人口迁徙规律梳
理 .......................................................................... 18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
素 ...................................................................................... 19
(1)经济因素:对生活改善的憧
憬 ............................................................................... 19
(2)距离因素:迁移成本的控
制 ................................................................................... 21
(3)资源因素:向教育资源集
中 ................................................................................... 23
(4)房价因素:从来都不是主
因 ................................................................................... 24
2、人口迁徙模式分
类 .......................................................................................... 25
(1)第一类:超大城市集聚模
式 ................................................................................... 26
(2)第二类:外来农业人口导入模
式 ........................................................................... 26
(3)第三类:内生城镇化模
式 ....................................................................................... 26
(4)第四类:人口逆迁徙模
式 ....................................................................................... 27
四、大数据角度的细化审
视 .................................................................. 27
1、普通人
群 .......................................................................................................... 27
2、高素质人
群 ...................................................................................................... 29
五、房地产区域选择思考:把握人口迁移的脉
络 .............................. 34
1、区域发展机
遇 .................................................................................................. 34
(1)优先选择:一线城市仍具备广阔空
间 ................................................................... 35
(2)其次选择:城市次中心核心城市和国家战略区
域 ............................................... 35
(3)再者选择:人口返迁的省会城市和区域单核城
市 ............................................... 36
(4)警惕选择:所有人口净流出省份的非核心城
市 ................................................... 37
2、重点一二线城市人口饱和
度 .......................................................................... 38
零和博弈——渐行渐近的城市战争:得益于过去30年人口红利
的加速释放,推动了城市群发展及房地产的需求释放。但进入“十
二五”末,随着人口总量增速下行和劳动力人口占比出现拐头,
人口红利下降已不可避免。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直充斥着集聚
效应和极端分化,这当中城市边界增长并不是普惠,而是零和博
弈,这个现象将会在未来人口红利趋缓的过程中日趋明显,如何
在接下来的10年中选对城市,掌握剩余人口红利,将是房企面临
的主要问题。
中国人口迁移回溯:1、上世纪80年代人口迁移:乡镇企业发
展推动补偿性高峰。2、上世纪90年代人口迁移:东部城市群开
始形成。3、21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马太效应下中部地区趋于“边
缘化”。人口迁徙的集聚效应直接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分化,
东部地区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集中度也和人口迁徙趋势相匹配。追求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是寻求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人口迁徙规律梳理:我们认为可以将国内人口迁徙的“拉力”简要归结为三点:经济因素、距离因素以及资源吸引力,其中经济因素是最关键的核心,而房价,可能从来都不是一个影响的主要因素。我们对我国人口迁移的模式进行了分类:1、基本完成城镇化的超大城市集聚模式(北京、上海、天津) 2、高度城镇化的外来农业人口导入模式(江苏、浙江、广东等);3、加速城镇化的内生城镇化模式(河北、山东、贵州、广西等)和人口逆迁徙模式(东三省、内蒙古、重庆等)。
大数据角度的细化审视:普通人群迁徙偏好(数据来自百度腾讯):全国人口迁移集中度趋于提升,胡焕庸线维持;主流人口迁入城市依
篇三:孙琦:《人口迁移》课例研究报告
高中地理课堂“学案教学”探索
——《人口迁移》课例研究
稻田中学 孙琦
摘要: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我校老师进行了“学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一课为例,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有关“学案教学”阶段研究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全文由研究背景、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四
个部分组成。
关键词:
学案教学、自主学习
研究背景
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总希望倾其所有,总希望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总希望学生掌握好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甚至恨不得揠苗助长。殊不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所以,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在知识学习中悟出观念、方法和思维方式,最终形成能力。
而且老师们面对的是性格、爱好和学习能力各异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他们都有独立于教师意志之外的头脑,他们也有自己对事物感知、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最大幅度的提高。
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我们学校开展了“学案教学”的研究,老师们都精心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制作学案。下面以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一节为例,谈谈对“学案教学”的探索。
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我国当代人口迁移的特点。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运用身边的人口资料,探究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社会调查,运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社会的兴趣,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回顾已知、引入新课】
思考: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说明:
用问题直接导入新课,从前面已经学习的知识“人口的自然增长”引入到“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的学习。
第一部分——人口迁移的概念: 【自主学习、边学边导】
1、人口迁移是 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 的空间流动行为。
2、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E、湖南的农民去广东常年打工 F、小李被单位派到外省办事处工作半年 说明:
通过第2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根据人口迁移的概念,分析怎样判断人口迁移,也就是依据什么标准判断哪些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分组讨论、集体探究】
3、根据第二题的判断,请大家讨论分析人口迁移的标准是什么, 说明:
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发表观点,老师适时指导,最后得出结论: 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线); 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 时间限度(通常一年以上)。
第二部分——人口迁移的类型: 【自主学习、边学边导】
1、人口迁移可划分为哪些类型,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什么,
【精讲点拔、精练提升】
2、下图A、B、C代表某国国内的三个行政区域,D代表另外一个国家。读后完成:
(1)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有,
(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3)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3、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内迁移 ,哪些是国际迁移 。 ?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说明:
第1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以很好解决。第2题和第3题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老师针对学生回答出的人口迁移类型中的“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引出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课件展示: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冯光辉老师,1966年出生于湖南沅江,1985年进入湖南师范大 学读书,1989年到常德教书(常德是冯老师妻子的家乡),1996年调入稻田中学。
思考:冯老师经历了几次人口迁移,每次迁移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说明:
这个题目采用的本年级的一位任课老师的资料,希望能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用于解决实践问题。并由此过度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分组讨论、集体探究】
你自己或者你的家庭成员有过迁移活动吗,原因是什么, 你知道教材中有关迁移活动的案例分别是什么原因,
你从电视、网络或其它媒体了解过什么迁移活动吗, 请说一说,并简单分析原因。 说明:
这个环节使学生们通过讨论,概括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通过大家展示的一些实例,对各个因素有更直观的认识。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水源、自然资源、环境
恶化和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信 (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
【精讲点拔、精练提升】
1、教材图1-1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图”、图1-1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图”
思考如下问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中,流出和流入的省区分别有哪些, (2)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中,流入、流出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有何特点, 说明:
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学会运用人口资料,探究人口移动的状况及产生影响。 参考答案:
问题1:人口流出省主要有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省。 人口流入省主要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等省市。
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内陆地区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地区流入。
问题2:2000年我国人口城市结构中,乡村人口流出多,城市人口流出少,流出的人口绝大部分流入了城市,说明人口迁移的主流仍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
问题3: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2、教材P21活动:
世界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有什么特征,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明: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现在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练习巩固、直击高考】
(2011?重庆文综,3,5)下图表示2000—2005年间我国各省(市、区)省级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1,2题。
范文四:人口与地球调查报告
人口与地球调查报告
世界人口信息:
联合国3日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说,如果生育率保持在目前的预期水平,全球人口将于2050年达到93亿,并于2100年达到101亿。预测数据显示,中国人口2030年左右将达到14亿峰值,之后在2100年前降至不足10亿;印度人口峰值2060年左右出现,大约17亿。
今年10月达70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3日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11年修订版》。该报告说,全球人口将在今年7月1日达到69亿,10月31日达到70亿,在2023年突破80亿,在2041年超过90亿。报告指出,由于若干贫穷国家的生育率未如预期快速下降,美国、英国、丹麦等富有国家的生育率也有缓慢上升,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3亿,比此前预计的水平多1.6亿。届时,全球超过八成的人口将生活在不发达地区,包括近2成在最不发达国家,只有14%的人口生活在发达地区。
数据显示,2011年至2100年,高生育率国家人口将由12亿增至42亿,中等生育率国家人口由28亿增至35亿,低生育率国家由29亿降至24亿。 非洲激增超3倍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在报告发布会上说,世界人口的增加将出现在“高生育率国家”,包括39个非洲国家、9个亚洲国家、6个大洋洲国家和4个拉美国家。报告指出,非洲增长依旧快速,预计本世纪人口将由目前的36亿人,激增超过3倍。这样的人口增长速度,在粮食与水供应均见窘迫的非洲,恐怕负荷过重。
她介绍说,人口生育率的细微变化可能造成世界人口总数的显著差异。如果生育率小幅增加,世界人口可能到2100年将达到158亿的惊人水平;反之,如果生育率下降,世界人口将在2050年达到81亿,随后逐渐下降,到本世纪末降至62亿。
平均预期寿命81岁
报告预测,全球人口平均寿命将由2005年至2010年的68岁升至2095年至2100年的81岁。
高生育率国家的平均寿命受到艾滋病等疾病影响,2005年至2010年处于较低水平,为56岁。今后数十年间,艾滋病传播受到遏制和医疗条件改善,这些国家平均寿命将逐渐提高,2045年至2050年升至69岁,2095年至2100年升至77岁。
中等生育率国家2005年至2010年的平均寿命为68岁,2095年至2100年升至82岁;低生育率国家相应数据为74岁和86岁。
报告说,低生育率国家人口出生率低、平均寿命提高,老龄化速度最快。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现在占这些国家总数的11%,2100年升至28%。
高生育率国家老龄化速度最慢。2010年,高生育率国家25岁以下人口比例为6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3%。2100年,相应数据将分别为35%和16%。 中国降至不足10亿
“对全球人口来说,也有一个好消息。”兹洛特尼克确认,“作为整体,全球人口正向非激增方向发展”,到2030年世界将达到更替生育率。
兹洛特尼克说,在许多国家,这种过渡的速度非常快: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生育率已经低于更替水平;在伊朗和巴西这样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家,妇女的生育率已降低70%和一半以上。
报告提到,长期实施一胎化的中国,将加入人口负增长的国家行列;其人口预计在未来数10年达到14亿的高峰,而后在2100年前降到9.41亿人。
美国人口增长速度将名列富有国家前茅。根据估计,美国2100年前人口将由目前的3.11亿增至4.78亿人。
此类招贴:
保护环境,珍爱我们地球上的资源,这些都与我们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上图的招贴一张椅子,但椅子的影子却是一棵大树,通过这个场景来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珍惜地球上的资源,不要乱砍乱伐,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 个信息。
上图招贴通过一个对比的方式,表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假如没有水,不止绿色的叶子会枯萎,我们人类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招贴向人们传达了要节约用水这一立意,并且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作为一个七十亿人口的世界,我们生活的环境与我们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人口的增加,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等等一系
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以及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改善的问题。此类招贴就是呼吁这一问题,让人们珍爱自己的家园。
范文五:人口综合素质调查报告
人口综合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大连市甘井子区人口 调查时间:2014年3月 调查地点:大连市甘井子区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参考资料 调查人:
导语: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文盲半文盲贫困人口占一定比重,一些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不是很高。因此,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仍然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的必要因素。
就专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不仅低于美英法等发达国家,还低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朝鲜、菲律宾等不发达国家,针对这一问题,我要就我居住的社区展开专业调查,研究出中国人素质低下的具体表现。
一、关于人口素质的界定
人口综合素质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及身体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包括通过世界观、社会观、道德观、法纪观、社会公德、个人私德、思想品行、修养操守等几个方面。例如,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尊老爱幼这些可比的指标,以及青少年犯罪率和刑事犯罪率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一个人口群体的思想素质水平。还有中国所提倡的“五讲四美三热爱”,都能体现出思想道德建设。
(二)、文化科学素质
包括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了解、对世事的关注以及各自提高文化素质方式,还有从培训中学到的文化科技知识等几个方面。可以从个人文化水平,职业,以及各种教育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科技研究人员的比重,劳动者的文化构成,职工技术等级构成等来体现。
(三)、身体素质
包括生病情况、锻炼情况以及身体状况。衡量身体素质的标准有平均身高、体重、肥胖率、相对平均体力和耐力水平,此外还有残废低能人口比重、遗传病患者比重、传染病患者比重、婴儿死亡率、总死亡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等。
二.人口素质调查问卷
我从中抽取了一些社会公认的重点问题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准备发放50份,投放地点小区门口,发放方式为随机调查。具体调查问卷如下:
您好,本问卷主要针对人口素质展开调查,用于学术论文研究,不含商业用途,不留姓名。为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了解民风民情,特针对双星家园小区开展抽样调查,望认真填写,谢谢您的配合。 1. 您的性别?
A.男 B.女 2. 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本科以上 3. 是否经常参加锻炼? A.是 B.否
4.是否遵守交通规则?
A.一直保持 B.偶尔违反 C.不遵守 D.看心情 5.您怎么看待随地吐痰这一现象?
A.很讨厌,我从不 B.还能接受,我也偶尔会 C.很正常呀,我经常这样 6.您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感觉自己最近身体状况有所下降 C.自己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 7.您认为影响自己身体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不经常锻炼 B.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C.医疗卫生条件差 D.自己重视程度不够 8.您对实事的关心程度有多高?
A.一直关注 B.偶尔关注 C.不是很关注 D.和我没有关系 9.您一般都关心实事哪方面?
A.时事政治 B.国家政策 C.人口素质 D.国际形势 10.您对中国人口的素质怎么评价?
A.处于世界前列 B.低于发达国家 C.处于中等水平 D.最差
三.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1.调查男女比例分别为46%、54%。
2.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36%,不锻炼的比例64%。此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对体育锻炼不是很上心,估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过多的经历用于维持生计,无暇顾及体育锻炼。 3.文化程度见图表
分析:调查报告显示本小区人口文化程度基本上集中在初中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口数量不足20%。透过这一数据显示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普及程度还差发达国家很大的距离。 4.交通规则遵守情况见下图:
分析:通过数据不难看出一直保持遵守交通规则的数量占30%左右,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占16%,大部分人还是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或者说是只有一小部分人遵守交通规则。在交通规则这一方面我过人口素质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这也是我国交通事故频发的一个原因。 5.身体状况及影响因素图表如下:
分析:这是居民身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合成表格,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居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大部分人的身体状况都是在下降的状态或者说是处于较差状态,其影响 因素是多样的,不经常锻炼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医疗卫生条件差 、自己重视度不够这几方面的
比例比较平均,所以想要在这方面得到本质的改善,不仅要求居民自己多重视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多锻炼,还要求政府加强医疗卫生条件,治理环境污染。
四 .人口素质情况总结
经过历时一个星期的调查及研究,我的分析结果和世界权威机构给出的各国人口素质排名相吻合,中国人口素质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想要使中国人口生活的更幸福一些的话,我们要付出的努力还有很多,其包含的方面也很多。总之,想要解决此问题我们还要做很多努力,我们自身要努力,相关的部门要努力,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做出落实。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人口的素质会像中国的GDP一样,冲向世界的前列。
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人口素质问题,为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要想提高人口素质,必须增加教育投资,改善教师和知识分子待遇,普及初等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只有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社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才会跟着提升,这也是解决我国综合素质问题、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