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对战争的看法作文 对战争的看法
对战争的看法作文 对战争的看法
话题:对战争的看法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第三次世界大战 稀有品种 日本
战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屏幕下方,总会有一条蓝底白字的流动新闻。在来回穿梭的大小新闻中,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关于恐怖组织的报导;在美伊战争期间,更是不到一天就会有几条甚至十几条的关于战争的新闻:某某个民居被炸了,某某个政府官员被谋杀了,某某个大使馆被恐怖分子袭击了……战争在生活中似乎并不算是个“稀有品种”。不错,纵观古今,从黄、炎帝时期的征讨、统一,到,,世纪中叶的抗日战争,仅仅我国历史上的战争,就发生过不下数百次,时代的浪潮使战争成为历史变更的主要工具。战争是一把尖锐的匕首,他为胜利者带来狂野的喜悦,为失败者带来无边的痛苦。但是,战争又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他为参与战争的所有人带来的都是死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这个结果都是用数以万记的无辜生命所换来的。俗话说,“胜者为王败者寇”。胜利的人走向成功交椅的阶梯,是用无数人的生命所堆
积起来的。为什么历代的圣明君主都出现在王朝的开始,这是因为他们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限痛苦与哀伤,他们知道自己的王位是经过千万人的血液洗礼过的,他们更懂得人民想要的是什么。那么,胜者真的胜利了吗,不是,至少不全是。他们从另外的方面看,失败、也失去了太多太多。首先,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的臣民。那些已经牺牲了的英雄中,有母亲的儿子,有妻子的丈夫,有子女的父亲,甚至还有祖母的孙子。当这些生命象昙花一现般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又永远的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多少叹息为这些年轻的生命埋葬,多少泪水为这些可怜的生灵送行。其次,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的时间。战争使他们费尽心机、绞尽脑汁的思考每一个战事计划,使他们没日没夜、不思茶饭的琢磨该怎样从权王手中夺取权杖。他们浪费掉的这些时间,足够一个穷光蛋白手起家成为富翁,足够一个无知的人从头学起成为学者。当然,每件事情都有它有利的方面。难道,面对秦王朝的暴政,我们不该揭杆起兵,推倒他吗,面对隋炀帝的荒淫,我们不该拿起武器,结束他吗,比起百余年的安宁,那么多生命也算死得其所了。如果把这些生命的逝去和安居乐业的生活化上等号,那么这笔买卖,不冤。无论怎样,战争终究发生过了,他们已然成为了历史。至于对他们的看法,还是象武则天为自己留下一座无字碑一样――留给后人去评说吧。我对曹操的看法曹操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
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许多人认为曹操是一代奸雄,而我却认为曹操是一位了不起的乱世英雄。首先,曹操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许多战争中能以弱胜强。这一点,无疑地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自东汉末黄巾军暴动后,诸州牧郡守纷纷割据称雄。逐步天下。在当时各地的割据势力中,以北方的袁绍为强,曹操却不以为然。于是就以二万兵马与袁绍十万军队针锋相对。结果,最终曹操还是以弱胜强,大败袁绍。其中官渡之战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其次,曹操还招贤才,搜罗人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曹操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袅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就爱才惜才,善于罗致人才,才造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强大阵容。当时的才女蔡文姬,被胡人的贤王强行掳去做了小妾。曹操知道后,便不惜花重金从胡人那儿把蔡文姬赎了回来,达到为己所用的目的。这件事,也是曹操搜罗人才的典型范例。从许多方面来看,曹操是一个武将,一个谋士。但是,曹操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曹操
著名的诗歌中有一道《观沧海》中写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中你会发现,曹操名列“三曹”之首,嘿嘿~够厉害的吧~但《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还是对曹操抱有偏见,他认为汉室应归刘氏所有,而曹氏则是窃贼。但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辨证地看问题,曹操功大于过,所以,我认为曹操真不愧为乱世英雄。指导老师:钟秀萍我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9月7日的上午在钓鱼岛海域一艘载有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后日本冲绳县石垣简易法院批准拘留中国船长10天时间。我不知道别人对此是什么看法,但是我对此的看法就只有一个。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现在还是未来,它都属于中国。而我们中国的渔民在钓鱼行走,先且不说对与错那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家事,何时轮到你们日本人来插手。你们日本人口口声声称钓鱼岛原属于日本真可谓是千古笑谈。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侵华战争哪一次不是你们先挑起事端,只是现在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了。它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小国,而今的中国正在日益发展,如果有人想侵犯我们的领地我们决不妥协。从唐朝的鉴真东渡到今天,中日友好关系来之不易,不能仅仅因为钓鱼岛事件就破坏中日千百年来的友好关系。一旦中国与日本开战,不论
胜负如何,都会打破和平。所以我希望日本能够妥善的处理这一事件,不要因小失大。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共筑美好明天70年,时光荏苒;70年,沧海桑田;70年,风云变换;70年,一个当年襁褓中的婴儿已经变成花甲老人…… 70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派出108架飞机对成都进行了一次惨绝人寰的无差别轰炸:刹那间,硝烟弥漫,哭喊声,惨叫声充斥了这座原本宁静的城市;就在爆炸声响起的那一刻,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痛失家园,这场灾难给成都人民带来的苦难持续了整整70年,至今挥之不去…… 70年后的今天,我随小记者站来到了“成都7.27大轰炸的70周年祭”的现场,为70年前去世的无辜百姓默哀…… 一大早,在无名抗日英雄纪念碑前,参加会议的人们向70年前的受难者默哀,悼念,敬献花篮……听着大人们的发言,我对这次大轰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在大轰炸里死去的同胞们,表示深深地哀悼。随后,我们又驱车赶到了建川博物馆为将要建立的“成都7.27大轰炸受难者纪念碑”奠基。 在建川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许多当年的文物,和(wWwbB.nEt]对一些战役的简介,比如:各式各样的训练章、精忠报国章、刻有抗日诗句的铜墨盒、张汝寿的任命状、“死”字旗……都完整地保存在建川博物馆内,参观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逝去的战士的照片,下面还有一段小字:看一眼这位抗战阵亡的士兵。看一眼他长眠的脸。看一眼他脚下的草鞋。看一
眼他裹缠着纱布的左手。看一眼他纽扣洞开的胸襟:里面是一颗赤红而静止的心。看着这字字句句,我仿佛被带到了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声声炮火声在我耳边炸响,想到那一位位抗战牺牲的战士,我心里不禁感到难过…… 参观的时候,我们见到了几个当时参加了抗战的老英雄,我们立即跑上前去采访: “爷爷,您是当年抗战的战士,您经历过这场大轰炸吗,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经历过,我的感受就是,十分的愤怒,想到日本人这样欺负我们,我心里十分愤怒。现在我们强大了,我们不会再被欺负了~” 听了爷爷的回答后,我在心里暗暗决定:我们这一代一定要让中国更加富强起来,让中国不再受欺负~ 刚采访完抗战老兵,我们又遇到了重庆大轰炸索赔团、辩护团的团长——日本的田代博之律师,我们立刻走上前去问道:“您好,田代博之律师,您身为一个日本人,为什么会想到来帮中国索赔、辩护呢,” 他的翻译告诉我们:“田代博之先生说:他看到了这些受害者后,就情不自禁地想要帮助他们,觉得他们很可怜。” 听了这样的回答,我心里不禁暗暗佩服田代博之律师,身为一个日本人,愿意来帮我们索赔,情不自禁地想帮助我们,我认为田代博之律师这样的做法,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谢的。 我们几个小记者还找到了光亚小学的卿光亚校长,对他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采访: “您觉得如果日本不道歉、不赔偿,中日两国还有可能和平吗,” “我认为会和平,虽然从
20年代到现在,不少国家都要求过赔偿,都没有成功过,但是,我们这次向日本索赔就表示了,我们想要和平,但是,和平的前提,就是要日本赔偿。” “前段时间日本地震了,你认为这是报应吗,我们应不应该去同情他们呢,” “我认为这不是报应,这就是一种自然灾害,就像我们汶川地震一样,我认为是应该同情他们的。” 采访完卿光亚校长,我们便一起来到为“7.27大轰炸死难者纪念碑”奠基的仪式,听着所有的领导和代表发表这自己对大轰炸的看法,讲着大轰炸时发生的一些故事,我的情绪也跟着变化着,愤怒、悲伤、坚定…… 在奠基仪式上,我们找到了亲自去到日本向日本政府提出要求赔偿的文爷爷对他进行采访。文爷爷去到日本时,亲身经历了日本的大地震,回来后还组织为日本捐了款,对于文爷爷这样的做法,我们都是相当不理解的,于是问道: 文爷爷,您去日本就是为了要索赔,可是,为什么这次日本地震您还要组织受害者为日本捐款呢,” “我认为这是两回事,我们索赔针对70年前的大轰炸,我们捐款是针对这次的大地震,我认为应该是个了个,要分开来看。而且,这次我去到了日本,亲自感受到了日本人面对灾难的镇定和素质,这是中国人应该学习的。” 听着文爷爷的话,我一边记录一边深思:这样一种别人有困难就出手相助,正视别人的优点的想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并赞扬的。 今天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永远沉浸在这段痛苦中,而是为了汲取教训
反对残酷的战争,我们解读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对当年的暴行进行报复,而是为了消除仇恨维护世界的和平,我们牢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得到同情和赔偿,而是为了和谐相处,共筑美好明天~ 希望我们能携起手来,用爱滋润和平之花,用真诚灌溉友谊之树,让世界成为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把和平之花、友谊之树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1/8 123456下一页
范文二:人们对战争的看法
人们对战争的看法
近日,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召开了主题为“以色列和国际舞台上的政治传播”的学术会议,邀请以色列和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索媒体如何影响人们对战争、和平、恐怖事件和巴以冲突的理解。此次会议也是该校教授伽迪·沃斯菲尔德(Gadi Wolfsfeld)退休的纪念活动,探讨了与沃斯菲尔德的研究相关或受其启发的一些问题,如以色列的政治传播与政治文化进程、媒体在战争与和平时期扮演的角色等。
沃斯菲尔德是以色列政治传播学术领域的创始人,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作为希伯来大学政治学系和Noa Mozes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他曾任美国政治学协会政治传播部主席一职,出版了《理解媒体和政治:政治传播五原则》(Making Sense of Media & Politics: Five Principles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媒体与和平之路》(Media and the Path to Peace)、《新时代的政治传播:跨越国家的角度》(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a New Era: 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媒体与政治冲突:中东的新闻》(Media and Political Conflict: News from the Middle East)等多部政治传播著作。
会上,沃斯菲尔德回顾了提出PMP(Politics-Media-Politics)原则的历程,并分析了学界在此领域研究的进展与前景。(黄洁)
范文三:卫国战争的看法
2005年5月8日,美国布什总统在拉脱维亚发表讲话,对二战结束前夕美国的决策作出了沉痛反省,这是二战后的历任美国总统第一次公开对六十年前美国决策的反省。布什总统表示:“雅尔塔协议”继承了“慕尼黑协议”和“莫洛托夫—里宾特洛夫条约”(苏德友好条约)的非正义传统,是用大国强权协议来牺牲小国的自由。所以,美国要为当年签署《雅尔塔协议》导致欧洲的战后分裂承担部份责任。布什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错误之一,我们不会重犯这样的错误,为追求假稳定而姑息暴政、强权和牺牲自由。我们已经上了一课,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牺牲。我们长远的安全和真正的稳定取决于其它人的自由。”0 b: _, T( \, `$ `/ I5 O& @4 c
1 O; ?6 ~$ |4 H5 k
! x2 L9 C5 f3 C
布什的反省代表了美国式基督教政治的伟大谦卑:并不因美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而自视为一贯正确,而是把美国的二战决策放在更宏观背景之下,即放在自由与奴役的世纪之战的大视角中来检讨美国所犯的绥靖错误。 S3 N$ H% z% T* N/ }
% ^4 C. p* s1 p/ _& m1 B0 m" r& l: }( B, l
与此同时,在如何评价1945年5月9日这一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日的问题上,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与波罗的海国家以及格鲁吉亚、波兰、保加利亚等国产生巨大分歧。普京的二战观和前苏联领导人如出一辙,他认为:在抗击法西斯的的过程中,俄国付出了比任何欧洲国家更惨烈的代价,也作出了更伟大的“解放者”贡献。正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最终把欧洲人从纳粹铁蹄下解放出来,不但解放了整个东欧,而且解放了中国东北。1 k5 C" c# P# s5 E0 `! [
0 N' C* u/ B2 k9 r) o
* _" K6 ~8 l: Z2 S; ?
然而,波罗的海国家和东欧国家却有另一番解读:1945年5月9日的胜利,只不过意味着一种奴役代替另一种奴役,这些被苏联“解放”的国家却从此陷入了共产暴政之下。他们认为,现在的俄罗斯不应该用胜利日来掩饰斯大林政权的侵略行动,而应该在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同时反省前苏联的罪错,向曾经被前苏联吞并和奴役的国家道歉。: l2 w/ @$ e* m8 d% [0 K
; ~6 F/ K8 m+ H: b1 u
4 a) B$ X1 ^1 G& I2 p其实,对斯大林领导的卫国战争的反省,不仅是被强行纳入前苏联帝国的那些国家,更是俄罗斯人民本身。在民主化之后的俄罗斯国内,早就开始了这种反思,俄国著名历史学家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所著的《二战秘密档案》一书(中文译本于2005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张凤和夏梁豫合译,王铭玉审译),就是此类反省中的重量级著作。& ~+ s/ a* o! Y0 V
# k8 J, j$ d0 z" M9 t4 r) [2 d2 G* H% X8 |, j, X6 E4 j# m( x
作者通过查阅大量解密档案得出结
论说:斯大林及其继任者一直在隐瞒和歪曲二战真相,包括苏德的幕后交易和军力对比,美英援助和死伤人数,编造战争英雄和迫害说出真相的人。
! t6 K0 j# w" I% z, B& Z; f2 Z
& {( q" `$ g8 q3 E* P/ o
4 ^, F& \+ a3 K0 B一、斯大林曾想先发制人地打击德国
5 z& v& J+ e i" Y1 q8 q3 i& W
; u! \0 M' H6 `/ o
0 g$ y* N" l7 Q H1 W5 m+ D3 }作者介绍说,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前1941年6月,部署在苏德边境的苏联军事力量的规模和质量都远远超过德国:军队数量,苏军是德军的1.6倍;军事装备的对比:坦克,苏联是德国4倍,其中有一半坦克的质量与德国最先进的坦克相当;大炮,苏联6万门,德国4.3万门;战机,苏联1.9万架,其中起码有将近4 千架战斗机的性能与当时德国空军最先进的战机M-109不相上下,而德国用于进攻苏联的战机只有1830架,其中先进战机M-109只有500架,其他的战机则大都落伍,包括征用芬兰的300架和罗马尼亚的400架老式战机。4 C; U1 t3 l4 J$ S) I7 c
W# I v3 N! c3 X! c4 a
5 W% q/ j) P( P Q9 A斯大林的野心丝毫不次于希特勒,他之所以调集重兵于苏德边境,决不是因为他预见到希特勒随时可能东进,否则的话,他绝不会在德国不宣而战时显得手足无措,而是因为他另有趁火打劫的盘算。他觉得希特勒在西线与法英开战将为苏联提供机会。谁都知道,两线作战乃兵家之大忌,何况法国、英国绝非东欧弱国,而是实力不俗的大国。按照斯大林的原来估计,希特勒不可能在西线速胜,更大的可能陷于西线泥潭而无力自拔。所以,斯大林一面与希特勒签订合谋瓜分波兰的友好条约,一面积极备战、囤重兵于苏德边境,为的是,一旦希特勒陷入西线泥潭,苏联就可以借机大举出兵,将希特勒的东欧变成斯大林的东欧,然后再寻找机会占领西欧。
% E5 _# _$ \' j7 p3 _+ c* [# x7 y% Q. v: }# a& g
& D& I$ V0 Y* R ~基于这样的判断和目的,即便在希特勒迅速拿下法国并开始进攻英国后,斯大林仍然不相信希特勒会在没有打败英国之前就挥师东进。为此,1941年3 月,苏联最高统率部制定了“西线扩张战略计划”,明确决定“6月12日开始进攻”德国,但由于准备不够,只得推迟;5月15日,通过了7月开始进攻的计划 ——红军主力在克拉科夫卡托维兹方向发动进攻,切断德国与巴尔干半岛的联系,之后扑向波罗的海沿岸,包围驻扎在波兰的德军。在主攻方向上,苏联准备投入绝对优势的兵力,用152个师对抗德国的100个师。甚至,斯大林在6月4日还决定组建红军波兰师,以备占领华沙后供阅兵之用。 Y8 t( V' |6 r
& M+ K7 v% p# ]4 j- B
( k& _' n F" N6 `( m6 N, r- P. d) K9 U然而,斯大林万万没有想到,希特勒是个
不按常理出牌的狂人,在德英战争毫无进展的情况下,他在1941年6月22日突然发动侵苏战争。所以,在苏德战争开始时,毫无心理准备的斯大林才显得手足无措,足足隐居了一周后才在苏联媒体发表讲话,进行全国战争动员。为此,苏军当时的副总参谋长感叹到:要是进攻希特勒的时间真的是1941年6月12日该多好呀!那样就比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间提前了整整十天。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深谷幽兰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深谷幽兰
UID305187 帖子274 精华0 积分334 金币0 枚 宣传0 点 春秋币0 枚 鲜花0 朵 鸡蛋0 个 铜板2690 文 储蓄0 文 从哪里知道本站其他 阅读权限10 性别男 来自中国 云南 注册时间2006-11-28 最后登录2006-12-16
头衔: 下士
UID305187 精华0 积分334 注册时间2006-11-28 最后登录2006-12-16 2楼
发表于 2006-12-16 15:16 | 只看该作者 二、苏联抹煞西方盟国的“租借法案”的巨大作用
( U: P, }) K: O# ]6 T% a+ k1 G% u: h, n6 I; m
j# e2 t/ T) D; J+ u z$ q无论在战时还是在战后,在苏联历史文献对二战的记述中,都是全力贬低美英等盟国为苏联提供援助的巨大作用,甚至在关于二战时期苏联经济状况的专著里,比如,H.A.沃兹涅先斯基所著《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战时经济》一书中,只谈到西方的全部援助仅占苏联生产的4%,而且对美国的“租借法案”只字不提,完全无视美国是反法西斯盟国的兵工厂这一史实,反而把二战期间的美国贬为靠榨取人民血汗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
& s$ Q+ y: ?; J5 }
8 K4 m1 F7 B& Y7 s. U8 A4 S
- l3 ?9 |% ~9 T. m6 r0 _8 e7 j历史事实是,“租借法案”先让英国和中国受益,苏德战争爆发后,最大的首援国便是苏联。1940年12月31日,美国罗斯福总统明确向国会呼吁:在世界的和平与自由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将成为我们人民曾经期待的那种国家——民主的军火库”。) e; v) T$ F% j4 S; d3 n* g; l
8 m) s; M Q7 W7 ?% T; |. b) ^, r0 S. @! d1 `' V
1,提供大量战争的血液——汽油。苏联战时经济的最薄弱环节是航空汽油,其次是汽车用油,特别缺乏高品质坦克用油。1941年战争开始前夕,苏联自己生产的高品质航空油只能满足其需求的4%,从1941年8月-1945年9月,西方盟国根据租借法案提供给苏联的航空油是苏联自己生产的四倍。( T' Z& A9 B- c; U8 B& l9 t
) p' q# J, D, u) Y
) O! Z' ]. L! o8 W7 t6 r2,在公路运输方面汽车,美国提供给苏联的汽车409,500辆,是苏联战时总产量的1.5倍;提供的摩托车是苏联总产量的1.2倍;如果再考虑到美国汽车的吨位大、性能优,所起作用就更大。美国还提供给苏联的汽车外胎共5,606,000件,而且主要
是大型汽车的轮胎。英国也提供了103,500顿橡胶。
! g7 E( N5 o9 Q/ q) T
$ C$ h% V. Y" z1 j2 j7 e' W5 G3 p6 A; V8 E0 m* u2 ^
3,在铁路运输方面,租借法案也大大帮助了苏联战时的铁路运输能力。盟国提供了相当于62万多顿的铁轨,占苏联铁轨总产量的56.5%,即苏联战时铁路上的一半铁轨是由美国提供的。同时,美英两国提供的蒸气机车是苏联总产量的2.4倍、电气机车是11倍,车厢是10.2倍。) a. a3 f+ M4 j: x: i) S' P
: W% E7 E7 V: _. J; b" L
( @: S8 U2 B1 U) ~8 N; x4 o; y: N
4,有色金属。美国为苏联提供的有色金属为:优质铜387,600顿,占苏联总产量的82%,优质铝256,400顿;英国提供35,400顿,加拿大提供36,300顿,三国相加共328,100顿,是苏联全部铝产量的1.25倍。这些优质铝,被苏联用于航空业和生产坦克发动机。. B0 {+ i2 \, D) p7 V( \
8 D6 Z7 R. C- c( a# q+ |
& U" r( C; @/ \* l) i# q
5,坦克与自动火炮。美国提供坦克7057辆和高射炮7944门,英国和加拿大5480辆,总计占苏联总产量的24%。" f. z+ D0 V6 N& Q2 A% x
* G% C3 S; }( \5 w- q1 }. Q
3 I( R2 E- I( A' U, ?6,战时通讯。美英提供了电话线95万多英里,海底电缆2100英里,无线电台5899台,雷达348部。
% L& Y; P' V& \" J( c! v7 ` O! x: V- \5 p
+ Q% T1 ~ d4 S& ^0 g7,飞机。美国提供15,481架,英国3384架,总计18,865架,其中战斗机17,000架,占苏联总产量的30%。
) `, i- Y7 [; n1 P# z! P$ [$ L% S& E V1 F1 r- V) x) U
3 v& X- f1 ?0 U" I0 W8,先进的机床和工业设备。美国提供给苏联生产枪炮的特种机床和工业设备:金属切削机床38,100台,价值6.07亿美元。尽管苏联自己生产的工业设备超过美国提供的2.5倍,但美国提供的全是苏联无法生产的性能优异且造价昂贵的设备。, |. u" j' Q' d- Y4 q, `& l, u6 ]
) c1 R4 a) E9 y, s
]& B5 Z- L9 j8,食品。美国提供给苏联的糖672,400美顿(相当于苏联的610,000顿),占苏联总产量的41.8%;肉罐头732,595美顿(相当于苏联的664。600顿),占苏联生产的肉罐头总量的17%;西方盟国提供的各类罐头占苏联总产量的108%。0 M; C5 J' ?4 d+ D9 J
( F- n Q' E. {4 ^
5 `. M0 M6 d8 t( D: v
在苏联国内,美英盟国对苏援助的重要作用,直到1985年才可以公开谈论。例如,朱可夫当年的内部谈话曾被长期隐瞒,到八十年代后期才被公开。朱可夫在谈到租借法案时说:“如果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谈论我们对战争的准备情况,不能隐瞒从盟国一方获得援助这一因素。当然,首先要提到的是从美国人那里获得的援助,因为这方面英国人对我们的帮助很有限。……如果没有美国人的火药,我们就会处于很艰难的境地,我们不可能生产出战争所需的那么多的弹药。没有美国人的
‘斯蒂倍克’牌卡车,我们就没办法去运输我们的大炮。它们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证了我们的前线运输。战争各个方面都很需要的特种钢也是由美国人提供的。”另外,1963年苏联安全部门监听并录下了朱可夫的如下谈话:“现在大家都说盟国从来没有帮助过我们……但是要知道,不能否认的是美国人为我们迅速大量生产并供应了许多物质,没有这些物资我们就不可能组建我们的后备部队,也不可能把战争继续下去。我们没有炸药和火药。没有这些东西,步枪就没有子弹。美国人真诚地给我们迅速生产并提供了多少钢材啊。如果没有美国人提供的钢材,难道我们能很快地生产出坦克吗?”(P180)
+ h# W, w% m8 t, V- Y. g( j Z: q
% v; Q- a% D; X
7 O' L' Y+ J' x( p西方盟国提供了对卫国战争的胜负具有关键作用的战略物资。甚至可以说,没有“租借法案”的帮助,卫国战争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如索科洛夫所说:“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不可能赢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也不能生产足够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也不能保障战争所用的燃料和弹药。” (P178)
回复 引用 TOP
深谷幽兰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深谷幽兰
UID305187 帖子274 精华0 积分334 金币0 枚 宣传0 点 春秋币0 枚 鲜花0 朵 鸡蛋0 个 铜板2690 文 储蓄0 文 从哪里知道本站其他 阅读权限10 性别男 来自中国 云南 注册时间2006-11-28 最后登录2006-12-16
头衔: 下士
UID305187 精华0 积分334 注册时间2006-11-28 最后登录2006-12-16 3楼
发表于 2006-12-16 15:17 | 只看该作者 三、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不拿人当人的胜利
# C3 P/ Q8 I/ g* D+ D9 y# t
, ?7 w* @, ?1 {# V# L' o4 @; k; M, N3 i/ W+ s
索科洛夫指出,在整个卫国战争过程中,由于斯大林的决策失误和不把人当人的残酷,苏联付出的生命代价远远超过任何国家,包括远远超过希特勒让德国人付出的生命代价。如果换成其他领导人,卫国战争的胜利可能不需要苏联人付出那么大的生命代价。% Y% }4 o8 Y+ L$ s5 S% t$ ]! a
3 ~% t V. E/ @) z
9 _4 o% V' ~+ [3 b c
书中列出整个二战期间苏德的死亡总数为:苏联4344.8万人,德国595万人,前者是后者的9倍。其中苏德战争期间两国的人员损失数字对比如下:苏联死亡人数为2640万人,被俘人数为630万人,而德国死亡人数260万人,被俘人数95万,前者分别是后者10倍和2.4倍。1 M! e' r* P2 B: t9 V8 z3 t' g
( m4 Y) L# y! X! j8 m% A
$ M8 m# j( u* M2 S c, ^另外,苏联在1939年11月31日到1940年3月13日入侵芬兰期间,短短三个半月内,苏军死亡人数就高达15万多人,伤员33万人,还有大约6千人被芬兰俘虏。而芬兰军队的死亡人数
只有2万3千5百人,被俘1千人。
$ F h- w7 O6 O1 ]5 j' }6 K4 |4 k7 f9 f$ ^# E
9 V& q: o. Y. N/ F+ ?
作者引用了德国军官和苏军指挥官的回忆都一致证实:苏军的损失之所以大大超过德国,就在于苏联主要是靠人海战术,而人海战术就是逼人送死。斯大林发布的命令中最常见的一句话是:“不惜一切代价!”当时苏军中将C.A.加里宁曾任某方面军司令,战后他被判处25年徒刑,就因为他在日记中提到:最高统率“不关心保护人力资源,所以才在个别战役中造成了很大伤亡。”“只是为了安抚民心,并且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把我们的损失缩小,把敌人的损失扩大。”2 `# i! B8 l8 }# `! s! g
( H& I3 m* h0 P# P; o
9 N' m; e3 U, o$ b' @$ o
索科洛夫也说: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把人当做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红军在作战时除了以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去取得胜利外,根本就不会打仗。苏联的一些高级将领们也证实了这点。例如,叶廖缅科元帅就用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著名的‘常胜元帅’朱可夫的‘军事艺术’的特点:‘应当说,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比敌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则,她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显赫的地位是用无数鲜血换来的。”(P30)。) I' N, y% r( u6 w
- n: m. S/ @/ p [0 ?" ]
4 ~7 N& e& b( S% T$ J1 ]2 D所以作者认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只能是“虽胜犹败”,至多是“惨胜”。( Z8 S( A& V; Y X, N
6 c" _& ^) S9 w
% M$ R7 E$ O# A9 B1 ? b* V战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三大国中,美、英两国、甚至德国都在全力寻找阵亡和失踪的将士,直到今天,美国人仍在顽强地寻找二战阵亡将士的遗骸。这些国家的死伤统计都精确到个位数。但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阵亡和失踪的将士的寻找工作大多是敷衍了事,死伤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同时,在共产极权帝国内的所有国家,凡是在战争中当过俘虏的人(包括中国军队在韩战中的战俘),回国后的命运大都极为悲惨。
- C7 B) i; N0 {9 R$ a
, @7 r4 K% w! K5 d5 a) P m; c1 f" e' n
另据英国人军事历史学家安东尼·比弗的《柏林:一九四五年沦陷》(2002年版,主要根据是俄罗斯档案中一些未经公开的材料,还有德国、美国、法国和瑞典的战争档案以及受害人的忆述)一书所披露的资料证实,苏军占领下的德国,估计共有二百万名德国妇女被红军强奸,其中许多妇女被轮奸。单在柏林,就有十三万妇女遇害,其中有一万人因不堪强暴而自杀。受害人中包括德国前总理科尔的夫人,当年她只有十二岁,和母亲同时被红军强奸。苏军在中国东北也犯下了抢劫和强奸的累累罪
行,以至于东北人恨“老毛子”超过恨日本人。# l) \* Q$ |$ C- L
( ^; V$ p3 D% k9 `
- a0 @% f) b+ x" g6 D+ I
索科洛夫在谈到苏联的胜利时指出:“对于苏联而言。1945年的胜利——就像冷战中的持久对峙一样,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因为国家能够动员所有兵力和资源用于战争需要。就像俄罗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一样,为帝国的妄自尊大受到惩罚的只有人民。”(P34)
回复 引用 TOP
深谷幽兰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深谷幽兰
UID305187 帖子274 精华0 积分334 金币0 枚 宣传0 点 春秋币0 枚 鲜花0 朵 鸡蛋0 个 铜板2690 文 储蓄0 文 从哪里知道本站其他 阅读权限10 性别男 来自中国 云南 注册时间2006-11-28 最后登录2006-12-16
头衔: 下士
UID305187 精华0 积分334 注册时间2006-11-28 最后登录2006-12-16 4楼
发表于 2006-12-16 15:17 | 只看该作者 四、现在的俄罗斯也应该道歉; C! t4 m7 X3 C6 g, Z3 k
: l& h3 |( ?1 Q! }2 F/ u- x0 k% { e% P; R9 e
索科洛夫反省的最深刻之处在于:卫国战争的胜利变成了共产极权体制得以覆盖东方并延续四十年的主要理由。这胜利,为斯大林的极权政治提供了空前的道义支持,也使美、英两大国放弃自由理想而屈从于功利主义政治,在二战后规划世界政治版图时对苏联作出了巨大让步。凡是划入自由版图的国家,特别是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在美国的帮助下,汲取了法西斯极权的惨痛教训,在战后开始了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并在战后重建中获得新生。而凡是划归极权版图的国家,尽管有赫鲁晓夫的反个人崇拜运动,但其低效的计划经济和反人性的极权政治没有得到实质性改革。所以,在漫长的冷战时期,以前苏联为首的极权东方各国,无不付出了甚至超过二战时期的生命、财产和尊严的代价。
0 t5 a$ r6 g4 ]/ [1 p
! \) Z( G3 n/ D( S/ o, s# U
8 M; ^7 D# X4 K o4 \( c) l: V1 a2 K索科洛夫指出:与苏联为此付出的巨大代价相比,卫国战争的胜利就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再算上前苏联利用战争胜利而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吞并和对东欧的奴役,这个胜利更是巨大负数。他说:“对于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来说,做出这样的反省是很痛苦的。”但再痛苦也不能回避:
& I( U* d; O; @# P1 S) w$ l
7 |1 i( D/ W6 z Z; M! j) d5 j; c# t; l" P g
“今天,半个世纪以后,各个民族应该以德国和捷克为榜样,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正式接受关于为侵略战争时期犯下的罪过互相道歉的宣言。我们的国家当然也要有向我们道歉的人和我们要道歉的人,德国应该向我们道歉——为他们所犯罪行,为他们的侵略行径,为几千万牺牲的人和不计其数的损失。但我们也应该向
德国道歉——为苏联士兵在德国土地上犯下的罪行,为几百万被从东边土地上驱逐出境的德国人,为运走的文化珍品(不管还给我们的珍品是多是少,我们都应该无条件地归还所有珍品)。还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向芬兰、波兰、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以及波罗的海沿岸三国道歉。但当今的俄罗斯领导人明显地并不急于表示道歉。相反,却极力阻扰东边的邻居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似乎俄罗斯军队有限的兵力在一定条件下准备再次进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外高加索,以至于波兰和斯洛伐克。与此同时,对以往所受的屈辱不是忘却,而是采取宽恕和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才有助于给战争史上最惨无人道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找出理由。” (见《二战秘密档案》P11)# C& @1 ?) J+ [0 o: ~
% E1 N: T6 _7 J B U' i
* {" z" ~! {3 m8 Z' a& n/ Q
我以为,这样的另类反思,是从“成王败寇”的战争思维向“人权至上”的普世思维的转变,所反省的历史内容及其教训,不仅是法西斯主义如何导致了二战的世界性悲剧,而且是二战的胜利如何导致前苏联共产极权帝国的扩张。事实上,在半个世纪的冷战中,苏联帝国所犯下的罪行为人类带来的苦难,决不次于二战悲剧。所以,这样的反省具有极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唯有对普世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才能避免任何类型的极权主义悲剧——无论是法西斯极权还是共产极权。
6 o9 L# _4 n, p- d w( Q ~, F9 P0 u) Z! U j' q7 j
8 p) t$ i: Z5 U- c5 S6 C极权制度下的任何所谓胜利——战争、天灾和人祸——胜利都属于独裁者,而留给人民的只有代价和惩罚。所以,索科洛夫沉痛地指出:“愿上帝保佑,我们永远不要再取得这样的胜利。”
范文四:佛教对战争的看法
佛教对战争的看法
发布时间:2010-07-02 20:36
前言
“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姐妹、亲族辗转共诤。??复次,众生因欲缘欲,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梵志梵志共诤,居士居士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彼因斗诤共相憎故,以种种器仗,转相加害,或以拳杈石掷,或以杖打刀斫。彼当斗时,或死,或怖,受极重苦1”。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指出争斗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陀对战争也从教理教证上作出相应的指引,目的是让人们“不要堕入世上种种的束缚;应看透五欲,自证涅盘寂静”。
第一部分 反对战争~
一.教证的例子
我国著名“诗圣”杜甫曾经写过一首关于战争的诗:《兵车行》,写的就是一幅骨肉分离、血流成河、哀鸿遍野、鸡犬不闻、荒芜人烟的战争苦况,其中的“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这两句可谓神来之笔,触目惊心。因为在封建时代,民间大部分是重男轻女,但现在由于战争,走投无路,令传统心理发生了这样的变态,仿佛让人看到老百姓在战争中蹒跚的身影,无助的脸容,面对苍天无语的悲愤。因此,面对战争、暴力、冲突等问题,佛陀曾经有一段语重心长的教诫:
All tremble at violence,
All fear death.
Comparing oneself with others, One should neither kill nor cause to kill.
All tremble at violence,
Life is dear to all.
Comparing oneself with others, One should neither kill nor cause to kill.
这说明了:佛教承认一切众生趋生畏死、趋乐避苦的本能;佛教反对杀生,是基于尊重这种“求生”本能的原则;佛教不仅坚持反对杀生的立场,而且还身体力行“护生”实践。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既然要护持生命,那么那种反对不义战争的“正义之战”不就属于可允许之列,正是理所当然吗,~其实,佛陀作为我们人间修行实践的导师,而且本文的论题正是探讨佛教的立场和看法,我们正需要在教理和教证的相互印证,为我们作出行动上的指引,因此让我们先看看佛陀的现身说法吧。
在《琉璃王屠城》的故事中讲述了以静坐来保护国家的佛陀,勇敢而慈悲的摩诃男2,从这段故事可以看出:佛陀没有鼓励人民备战、抗战,而只是以真诚温和的态度,表达了“爱护亲族”的心态,激发起对方的同理心;而他作为佛陀,十力无畏,神通广大,却是以和平的方式,反映自己面对不义战争的明确态度。而在佛陀的影响下,摩诃男和释种王族作为国家的权力机构,面对作战这种“自卫”式的“正当”杀人,却是选择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3的悲壮方式。这充分说明了在处理战争、暴力和冲突上,“以暴易暴,以暴制暴”应当不会是佛陀乐见的方式。
所谓“正义战争”的另一心理动机:“报复”,这似乎也不为佛陀所称许4。国仇,家恨,亡国,灭族,——漫漫的长夜,一灯如豆,只有泠泠的秋雨伴着月影下击起的琴声,难怪李后主慨叹:“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悲愤的心,不甘的情,所以才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的传世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6的落泊,曾经的王宫贵胄,荣华富贵,要作出今天的舍弃更是千难万难,那种痛楚难道不如如蛆附骨;莫非一介布衣对家产祖业的依恋,那种习惯了就着温温的太阳,送下稀粥咸菜的暖意被打散后,又是怎样的落魄失魂,~但是,昔日的菩萨,今天的佛陀,就是这样身披忍辱铠,手执智慧剑,化干戈于无形,打破了千载万世的金科玉律,在经历了“八千里路云和月”7后,莲目低垂,似乎在告知:纵使是杀父深仇,亡国之恨,报复,并非最好的解决之道。
二.戒律的指引
《华严经》中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可见戒律在佛教修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戒律有着如此的重要性,那么如果它对战争这一问题表明立场态度,相信是具有驾驭全局的意义。
比丘、比丘尼戒,“由于佛法住世的关系,意义更加重大。”8而佛陀对这两部僧众关于处理与战争的关系作了明文规定。如在《四分律比丘僧戒本》及《四分比丘尼戒本》中[1019b09]、[1019b10]等,其罪相当于波逸提9。佛教把和军队交往都视之为犯戒、妨碍修行的因缘,可见战争在佛教中并不是值得赞同称颂的角色;更何况战争意味着“有暴力的冲突”,常常和“杀生”联系在一起10,在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中对于杀生有更严格的规定: 若比丘。故自手断人命。持刀授予人。叹誉死快劝死咄男子。用此恶活为。宁死不生。作如是心。思维种种方便叹誉死劝死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11。 此罪比丘尼亦尔。
所谓“波罗夷”,梵语parajika,是叶罪(于佛法之外)罪,是断头罪,是不
可救药罪。犯此罪者,不光堕地狱,现生已失去出家人的身份。可见此罪之
重。
不光比丘、比丘尼戒有如此规定,其实杀生戒是属于性罪,通于一切佛戒,包
括五戒、菩萨戒等。如此看来,佛教不赞成战争可谓昭然若揭了。
三.佛教反对杀生的原因
一行禅师曾经对杀生戒作了如下的解说:觉知到杀害生命所带来的痛苦,我承诺
培养悲心,并学习种种方法去保护人、动物、植物,和大自然.我决意在思想和生
活不杀生,支持任何杀生的行为12。在这里,禅师所用到的因果关系的句子,
“因”是“觉知到杀害生命所带来的痛苦(这种痛苦是自他双方面的)”,才
有“决意不杀生”的“果”。以下,我们将从佛教的教理来加以论述。
1. 缘起的法理
”: 昔日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降伏魔军,觉悟到的真理就是“缘起法
Imasmin sati idam hoti; imasmin asati idam na hoti; Imass’uppada idam uppajjati; imassa nirodha idam nifujjhati.
Whenever A is present, B is present; whenever A is absent, B is absent;
From the arising of A, B arises; from the cessation of A, B ceases.
缘起,梵文pratityasamutpady, 意思是“由彼此关涉而生起”,也就是说,
现象界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都是彼此关涉、对待而生起、存在的。
2. 利己主义
每一众生都有离苦得乐的愿望~在西方,曾经盛行着“马斯洛”理论,提出了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就反映了人们对
美好生命的渴求。但是,根据缘起的法理,要获取清净安乐的生命是必须和清
净的因缘一致的。相反,如果和greed(lobha),aversion(dosa) and delusion(moha)等恶法相应,便会出现被称为“unskillful(akusala) or morally unwholesome 的 volitional action, 导致impair the mental
health and reduce the mind’s mind13.对此,佛陀作了详细的论述:
What is unskillful? Taking life is unskillful, taking what is not
given?sexual misconduct?lying?abusive speech?divisive talebearing?idle chatter is unskillful. Covetousness?ill will?wrong views are unskillful. These things are called unskillful?
毫无疑问,被称为unskillful的杀生,从“因果循环”而言,是无论如何也不
会和清净安乐相应的,而且还会由于和受害者结下恶缘,将来痛苦不堪;即使
是现生,哪怕是胜利了,同样毫无利益可言,可谓两败俱伤,因此佛陀才会说:
The victor begets enmity. The vanquished dwells in sorrow. The tranquilled lives happily, abandoning both victory and defeat. 况且,要泯除暴力,只能够从“非暴力”下手,这也是佛教缘起的道理。14
3. 利他主义——“自通之法”
如果说着重“因果报应”是庸俗的利己主义,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人从利
他的角度出发,而作出选择,前文所举的长寿王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其实利
他主义所运用的方法就是“自通之法”,它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有着法
理依据,和性相吻合的。
《法句经》中的《刀杖品》(dandavaggo)提到“自通之法”:
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畏死,以自度他情,莫杀教他杀。
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爱生,以自度他情,莫杀教他杀。
所谓“自通之法”并不是故作高深的“圣人之语”,它是建立在缘起的法理上,明了到缘起相的相关性和缘起性的平等性,对众生生起的一份亲切、一份悲悯、一份关怀15;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友善的关系,和谐的社群。 看来,我们都可以从以上的教理和教证,得出“佛教不赞成正义战争(等同于杀生)”的结论。但佛教是讲求圆融的,其中的答案却有相反的一面。 第二部分支持战争,~
我们可以从《佛说大方便善巧经》中看到菩萨“杀一救百”的故事;而同样在戒律中也有同样的开许。
sattva, 意思是“觉有情”,从上求佛菩萨,是菩提萨缍的简译,梵文bodhi-
道,下化众生而得名,也可解说为求大菩提的有情。菩萨的发心,是值得可尊可敬的,因为世间善法,依佛菩萨而有;佛功德也是依菩萨而有——所以菩萨为一切善法的根源16。菩萨依悲心所受持的菩萨戒,正是菩萨“以大悲为根本,以方便而至究竟”的实践,而菩萨戒中对杀生戒中的开许,对我们的论题便起到举足轻重的指导意义。例如《瑜伽菩萨戒》的第九“性罪不共戒”中,就有在某些情况下,对杀人的开许,甚或颠覆某个政权,这都是菩萨以慈悲与智慧所行的方便。在戒文中是说菩萨见恶人造恶业,不忍他恶业成功而最终受地狱果报,因此菩萨杀生,免除恶人造下恶业,采取的是杀少救多,杀坏救好的方法,菩萨因为这份悲心的杀生,反而会成就菩萨的佛道。 杀生,本来是属于恶业;不杀生,才能长养善根功德,直至到达涅盘妙果。为什么在某些教证中出现了相反的表现呢,这是因为佛教“万法唯心”的道理。 在The Dhammapada中说:
All (mental) states have mind as their forerunner, mind is their
chief, and they are mind-made. If one speaks or acts, with a defiled
mind, then suffering follows one even as the wheel follows the hoof
of the draught-ox.
All (mental) states have mind as their forerunner, mind is their
chief, and they are mind-made. If one speaks or acts, with a pure
mine, happiness follows one as one’s shadow that does not leave one. 因此在《地藏经》中才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我们的心如善画的画家,手握着彩笔,能够画出种种图案来。平常一个人的面相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人的心态。心中希贤求圣,自然能浮现圣贤的风貌;心如凶神,面貌便如魔鬼罗刹一般的可怕,所谓“相随心转”,正如“画家选模特儿17的故事,说明心的统帅、指导力量。所以可以想见,由于以慈悲心为主导,虽杀生,犯下杀生的业报,但因慈悲为摄导,却产生无量功德;即使在声闻戒中,以杀、盗、淫、妄为性罪,但若没有杀心(即故意部筹——此为道德之恶),同样获得一定的开遮。
第三部分智慧般若行
在《小品般若经》中有提到菩萨如何先发制人,以智慧免除劫难的故事18。经文中的“勇健”,“端正”,“具足六十四能”,“为人所爱念”等都是形容智慧特质的语句。这就是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多”,在一切无漏功德中,要算是最尊贵、最第一的了,因为它就是佛法的根本。一切无漏功德,一切三乘圣者,都依般若而有。所以《金刚经》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耧多罗三藐三菩
提,皆从此经出。”这说明般若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在前文中论述介入战争之是否恰当,其实,如果是具足智慧的菩萨,他是能够在“在可见闻觉知的因缘条件下,无私地作相对最好的决择”19。这就是说,一个具足智慧的菩萨,他能够有这样的智慧,这样的般若在生死苦海中来武装自己,积聚自己的福德资粮,感生有利自己成佛的环境,他绝对不会把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这正如经中说:“慈悲与智慧,如鸟之双翼,不能缺一。”也就是说明智慧的重要性。
佛陀说法并成立僧团,无非是为了根除众生的苦难。佛陀基本的教诫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根据佛法,众生的根本烦恼是贪瞋痴,表现在外的就是种种的矛盾与冲突。换句话说,世间的战争皆出自人们内在的矛盾,偏激的思想、不平衡的心理,表现在外的就是野战般的狂暴。烦恼的解脱就在行为上的自约束(戒)、感情上的净化(定)及思想上的纠正(慧)。 世间没有不杀生的战争,而杀害人类是人性中最恶劣的行为。战争,不论以何为借口都是罪恶的。佛门之内没「正义之战」,更没有所谓的「宗教圣战」。佛陀在『法句经』中告诉世人~「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虽以慈止怨,此古圣常法」。佛陀体会到「一切惧刀杖,一切皆畏死」,因此他劝化人类:「以己度他情,莫杀教他杀」。
在「相应部」的 战士经 中,有一战士问佛陀:「大德~我听昔时累代战士师说:『凡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死后即升到名叫「俱所乐」的天堂上。』世尊对此作如何宣说,」佛陀却答:「勿以此问余。」战士不明佛陀的用意而再三追问,最后佛陀只好回答:「在战场上的战士,其心曾为卑劣,所行是恶,所向是邪:『令此等人被击、被缚、被斩、灭亡』,如是作思而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死后即堕到名叫「俱所乐」的地狱中去。」佛陀进一步指出,如果认为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能生于天上,这是邪见,死后不是堕入地狱就是生为畜牲。佛教在根本上就彻底否定了某些宗教倡导的「圣战」思想~
佛教反对战争的立场也可以从『增支部』的经文中得到绝对的左证。佛陀列举了五种在家弟子应当避免的职业,当中就禁止正信的佛弟子作武器的买卖。反观现代高唱和平的某些军事强国,不只本身大量生产杀人的武器,还贩卖武器给其它战乱中国家。在锡兰,甚至有天主神父在国外的教堂向众筹款,秘密购买及运送武器给恐怖份子进行反政府的政治阴谋。虽然教皇 John Paul II 在 2001年 1 月 1 日的「世界和平日」中高唱「文化对话」、「爱」、「和平」,然而却不曾禁止其手下神父到处破坏他国的和平,这简直就是最大的讽刺。教皇在其宣言中批判「无神信仰的文化是死的文化」,这不是天主教不能容忍其它文化生存的铁证吗,根据『圣经』创世章 11:2-8 所说,神创造不同的语言,其目的就是为了分裂人类,让人们无法沟通果真如此那「文化对话」的意义何在,
战争,不论谁胜谁败,双方则必得不偿失。『相应部』的 于战之二语经中记载了阿阇世王政打了波斯匿王的情形。起初,阿阇世王打败了波斯匿王,佛陀知晓后就说了著名的偈颂:「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不久,波斯匿王击败了阿阇世王,佛陀据此告诫其弟子:「人为己利时,即以掠夺他,他之被夺时,彼亦为所夺,愚者恶不实、虽思为当然,恶之成实时,即受于苦恼。若以杀他人,即得杀己者,若以胜他人,即得胜己者。以讥他人者,即得诽己者。以恼他人者,即得恼己者,如是业轮转,夺人当被夺。」佛陀告诫世人,侵略他人必种下憎的种子,掠夺他人的恶业难逃,杀人
者被杀、夺人者被夺。虽有明智的避免侵略他人,自他才能「和静住安乐」。 在『中部』的,帝释所问经,中,帝释请问世尊为何向往和平的世人会起矛盾、冲突、战争。佛陀在分析了种种因素之后告诉帝释「贪」是一切矛盾、冲突、战争的根本。放眼观世间,所有的战争无非都是利益之战 - 政治权力、土地、经济、宗霸权等等。因为贪所以世人无法看清战争之祸害。既然「贪」是战争最大祸首,因此佛陀说:「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未若克己者,战士之最上」。的确,征服自己的贪婪才是世间最上的胜利~
「本生经」记载了释迦族和拘利亚族为罗喜尼河 (Rohini) 河水而备战的情形。释迦族和拘利亚族一直共享罗喜尼河水灌溉田地。当时旱灾连年,罗喜尼河河水不足,为了争夺河水,释迦族和拘利亚族就在河流两岸备军而战。佛陀知晓后就实时赶到而询问他们:「汝等为何聚军在此,」双方答道:「世尊~我等乃为战争而来。」佛陀再问:「汝等为何而战,」双方皆答「为罗喜河水而战。」佛陀再问:「此水何价,」双方皆答:「水价微不足道。」佛陀再问:「汝等为价微不足道之水丧命,值乎,」时释迦族和拘利亚族皆怕领会佛陀之教诲而放弃了战争。的确,战争无法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相反的它摧毁了生命,更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应该学习容忍、尊敬不同的文化与信仰,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公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在归依了佛教之后,力倡佛教的宗教容忍,互相尊敬及和平共处精神。在其第七石柱之刻文上写着:「不应只赞颂自己的宗教而毁谤他人的信仰,所有的宗教应该给予同等的尊敬。能如此奉行者,不唯宣扬了自己的宗教也为其它宗教尽了义务,反之,不只伤害了其它宗教,也已经为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赞扬自己的宗教而破坏他人的信仰者无非是狂热的宗教情感所使然,不知这种行为已严重的破坏了自己的宗教,还以为圣化了自己的宗教。因此大家应以和谐为尚:让我等聆听并学习他教之教义。」这不正是宗教狂热者的当头棒喝吗,在钖兰堂内破坏佛像以证明佛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又何能拯救他人的传教士 (钖兰报纸 The Sunday Leader 31-12-2000) 应当觉醒了吧~无论情况如何糟糕,佛弟子绝对不能「以怨止怨」,应「以慈止怨」。和平是人类最大的幸福,人类没任何理由牺牲人间的幸福而追求那遥远的天堂理想
第四部分结论
佛陀慈悲地教导了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在面对战争之前,未雨绸缪,自强不息,“经常聚集开会;二、一心一德相会,相尊重及相负责任;三、遵循古昔社会制度;四、尊奉长者忠告;五、尊重妇女;六、正当护持神舍;七、适当护持供养阿罗汉。——这七法是佛曾经教导越只人的兴盛法。而当发生争斗时,则‘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怀此念,怨恨不能息。‘彼骂我打我,败我劫夺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于此世界中,从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圣常)法。彼人不了悟:我等将毁灭。若彼等知此,则诤论自息。这是参透无常、苦、空、无我的以德止怨之法。
本文使用Blog_Backup未注册版本导出,请到soft.pt42.com注册。
范文五:个人对朝鲜战争的看法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方攻入南方,开始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胶着状态。或许当时没有一个人能正确的猜得到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会损失惨重并且会妥协。
提到朝鲜战争,许多年轻人对它的影响只是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再加上现代人还津津乐道的**、**等战斗英雄和民族志士。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国际状况,当时中国可以有两条大的军事方向:其一,全力解放国民党统治的台湾,解放全中国;其二,抗美援朝,消除从朝鲜半岛上对新中国的威胁。从大的表面上来看,肯定是走第一条线彻底解放全中国。事实上,中国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根本无法打造出一支能形成有效战斗力的海军力量,解放台湾损失极大。如果当时走第一条路线,虽然损失一定很大,台湾问题在今天却将不复存在了;东北边境就会永无宁日,一旦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占领了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如果哪一天美国人看共产党中国不爽,那么美国人就立马出兵东北,损失危害将会最大化。只凭当时的中国国防力量单独对抗美国,就无异于在重演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东三省是当时中国的工业中心,这样算来中国工业能否发展就得全看美国人的脸色了。只要美国人在朝鲜半岛一日,新中国就一日强大不起来。再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北朝鲜沦陷了,那么美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阵营就可以从朝鲜半岛来直接牵制整苏联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可能现在有人会想:“美国和资本正义国家惹不起,那么就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断交,这样让他们斗去,我们自己发展自己”。但事实上,如果真是那样做了,中国就真正的在夹缝中谋取生存和发展,随时会面临两大阵营的同时进攻;并且中国的科技力量和生产力整整落后世界一个时代,没有强国的援助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打, 必须要打,并且一定要打。不管它是怎么打起来的,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本质是为了保卫边疆保卫家国。志愿军在那边受冻,就为了我们这些在祖国的同胞们能好好的享受温暖;志愿军在那边受饿,就是为了我们这些在祖国的后辈们能好好的享受美食;志愿军在那边打仗,就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在受战火的摧残。志愿军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他们的梦想——一个大国梦,一个强军梦——而我们将延续并完成这个梦想。
朝鲜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盟友至少不是同一战线上的人,它是战争的根本。如果当时北朝鲜没有对南韩动手,美国就不会在台湾驻海舰,台湾问题就可以相对容易的解决了。但既然打起来了,美资本帝国主义狠,我们就要比他们更狠,因为他们侵犯了我们邻国的领土安全,如果北朝鲜沦陷,那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东亚的陆地战线将会拉倒中国边境。
也确实该打,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仍然是那个东亚病夫,抗战14年,东北是苏联打的,原子弹是美国投的,中国人不行,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以及人民军队在一些友好的国际友人的客观宣传中有一定的威慑力,但远远不够。在与联合国军交手中,大大改变了西方列强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就算什么都不为就为了这一口气——一口民族气,抗美援朝也是值了。
谨以此文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伟大爱国者致敬!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对战争的看法作文对战争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