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水浒传摘抄赏析
精品文档
水浒传摘抄赏析
导语:《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祖籍:江苏兴化。《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小说的先河。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1.大闹野猪林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赏析:这个和尚是活佛!仅这几个字。莫不是这几个字可以概括出鲁智深给人的痛快淋漓!还有,单此这飞来一举,和尚禅杖出,真精妙设置也。我读到此番评论才感悟到:果然如此。怪不得给人一气呵成的连贯之感。
2.误入白虎堂
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
1 / 8
精品文档
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不知性命如何。
赏析:这段看来,太尉故意要加害林冲,两厢早已埋伏好了,二十余人。而且给林冲定罪为“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可见要至林冲于死地!其中的“浑如猛虎啖羊羔”的比喻更是生动!
3.高衙内的描写
众多闲汉来侍候,见衙内心焦,没撩没乱,都走了。只有其中一个叫做富安的,唤作“干鸟头”,不但明白衙内的心事,而且挑逗衙内的心事,见衙内在书房中闲坐,富安走近前去道:“衙内是思想那双木的。这猜如何?”衙内笑道:“你猜得是。只没个道理得他。”富安道:“有何难哉!”
赏析:有权力的地方,一定有小人。在高衙内算计霸占林冲老婆的过程中,两个奸邪小人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小人分别为高衙内贡献了两条十分下流而恶毒的计策,使林冲一步一步走入深渊,家破人亡。
4.施恩棒下救武松
只见管营相公身边立着一个人,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白净面皮,三柳髭须,额头上缚着白手帕,身上穿着一领青纱上盖,把一条白绢搭膊络着手。那人便去管营
2 / 8
精品文档
相公耳朵边略说了几句话。只见管营道:“新到囚徒武松,你路上途中曾害甚病来?”武松道:“我于路不曾害,酒也吃的,肉也吃的,饭也吃得,路也走得。”管营道:“这厮是途中得病到这里。我看他面皮才好,且寄下他这顿杀成棒。”两边行杖的军汉,低低对武松道:你快说病,这是相公将就你。你快只推曾害便了。
赏析:我们说能够用恩惠来结交的人,是很不错的人,是知恩图报之人。但是我们说,这还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能够以义结的人。度义而动,见得思义,一切唯义是从,这样的人不可屈服,不可收买,不可恐吓,也不可诱惑。
5.浔阳楼宋江题诗
乘其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雠,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3 / 8
精品文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写罢,掷笔在卓上,又自歌了一回。
赏析:“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是不能够忽略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在于宋江题反诗而引来杀身之祸,重要性在于宋江在题反诗前的那些自省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6.洪教头与林冲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赏析:一个人之所以遭人嫉妒,就一定有他的资本,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能及的地方。嫉妒往往发生在比较亲近的,有共同利益的人的身上。林冲虽然是一位命运多舛的人物,是一个遭遇了重重苦难的人物,但是他还是有让别人嫉妒的资本,这个资本就是他的武功,他在江湖上的名望,他曾经得到过的职位。洪教头对于林冲属于同行嫉妒,因为
4 / 8
精品文档
洪教头和林冲一样都是属于枪棒教练。
7.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江听了大喜。连忙捧过石碣,教何道士看了。良久,说道:“此石都是义士大名,镌在上面。侧首一边是‘替天行道’四字,一边是‘忠义双全’四字。顶上皆有星辰南北二斗,下面却是尊号。若不见责,当以从头一一敷宣。”宋江道:“幸得高士指迷,拜谢不浅。若蒙先生见教,实感大德。唯恐上天见责之言,请勿藏匿,万望尽情剖露,休遗片言。”宋江唤过圣手书生萧让,用黄纸誉写。何道士乃言:“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后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
赏析:梁山泊是大地方,还是小地方?晁盖、宋江做了梁山泊的寨主后,但凡有好汉来投,他总是亲自迎接到金沙滩上,这是宋江的风格。而白衣秀士王伦呢?面对林冲上山入伙,不是热情相迎,而是大大咧咧地坐在聚义厅的交椅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王伦的下场是必然的。
8.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
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
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掇脱了,用右手向下,
5 / 8
精品文档
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酒家演武器械。"
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赏析:在《水浒传》中,骂人的话最难听的可能就是“鸟人”。可以想象到在宋朝,“鸟”并不是十分受欢迎。鲁智深在经过一段痛苦生活后,长时间积压的怨气被树上的鸟给给一下子点燃了,当然爆发出来的力量是要释放出来的。这时候的爆发是十分惊人的!
9.醉打蒋门神
武松拿起来,闻一闻,摇着头道:“不好,不好!换将来。”酒保见他醉了,将来柜上道:“娘子,胡乱换些与他。”那妇人接来,倾了那酒,又舀些上等酒下来。酒保将去,又烫一碗过来。武松提起来,呷了一口,叫道:“这酒也不好。快换来便饶你。”酒保忍气吞声,拿了酒去柜边道:“娘子,胡乱再换些好的与他,休和他一般见识。这客人醉了,只得要寻闹相似。胡乱换些好的与他。”那妇人又舀了一等上色好的酒来与酒保。酒保把桶儿放在面前,又烫一碗过来。武松吃了道:“这酒略有些意思。”
6 / 8
精品文档
赏析: 这段话分成几个细节,“闻一闻”,“摇着头”、“呷了一口”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我武松故意找事,为之后的醉打蒋门神奠定了基础,也埋下了伏笔。
10.武松打虎:
回头看这日色,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古人有四句诗单道那风:无形无影透人怀,四季能吹万物开。就树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
赏析:这里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
11.风雪山神庙
林冲喝道:“好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在陆谦告饶推脱后,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
7 / 8
精品文档
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他把陆谦身上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赏析:作者为什么对此写得那么细,而且在杀人前还要发表一个宣言,这是为了表达林冲杀人的革命性和正义性。第一,分清主次,先杀两个随从,再集中力量杀主犯;第二,不能不明不白杀人;第三,三人杀法不同,详略有别。
8 / 8
范文二:《水浒传》赏析
《水浒传》评析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地位也正印证了其写作手法与写作内容的绝妙。
《水浒传》讲述了北宋末年社会昏暗,以宋江为首的不满朝廷统治与官场黑暗腐败的英雄好汉们齐聚梁山。“替天行道”,经历一系列事件后却终被黑暗社会吞噬的故事。梁山共有一百零八位将领,其中有的拥有很高的官职,有的却只是社会下层侠义人士。如此多的社会地位或高或低的一百多人齐聚梁山“替天行道”,也不过是“落草为寇”,原因何在?也正是因为当时黑暗的官场和社会给不了他们精神上的抚慰。于是他们只好将梁山泊作为他们的精神寄托之地。要不然怎么许多好汉都会说是被“逼上梁山”呢?小说前40回对各路英雄来历的描写不也正详细地体现了这一点吗?
小说写的是北宋末年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故事,但主题却不仅仅是在表现好汉们的能征善战,更是凸显了他们反抗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围绕这一精神才安排了如此多的情节。不正因为反抗主义精神他们才上梁山的吗?不正因为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才征方腊,而后被朝廷招安的吗?但可歌可泣的是他们一行人最终却并没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死的死,散的散,没有一个是过上了当官的日子的。这也正无奈的体现了在黑暗的吃人的封建社会中,爱国者也只能望洋兴叹。他们不仅连应有的功勋都得不到,甚至还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作者也正借此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决不与封建腐败官场同流合污! 《水浒传》也值得细细品味一番,每一个人物的语言也正凸显了
每一个人的性格。例如鲁智深和李逵的语言中常见“鸟厮”“贼厮”等字眼,这些词的使用也真凸显出了他们耿直的性格,而宋江的语言中却多见含糊其辞,推拖的话语,也正体现了其优柔寡断的性格。由此可见,施耐庵还是一位语言大师。
《水浒传》的人物,情节,语言等各方面无不闪烁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光辉,我们定要珍视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啊!
范文三:《水浒传》人物赏析
《水浒传》之我看林冲
【《水浒传》中林冲经历简介】
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豹子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高强,其父林提辖名满天下,“林家枪法”举世闻名。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林冲被当朝权奸高俅听取了富安的奸计之后设计误入白虎堂,蒙冤刺配沧州。在发配沧州途中,高俅买通了公人在野猪林杀林冲,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暗中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被迫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一直得不到白衣秀士王伦的重用。晁盖、吴用等智取生辰纲后来到梁山,因王伦不容晁盖和自己,林冲一怒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屡建战功。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林冲的性格特点】
一、多层次的性格特征
从艺术角度而言,小说形象中所包含的性格特征的层次越丰富越好。纵观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他具有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其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作为一个禁军教头,他曾得到高俅的提携,他对他的顶头上司毕恭毕敬。即便是刺配沧州,言及高俅,仍称之为高太尉。如课文中林冲对李小二这样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这给人的感觉是林冲受罪乃因自己有过在前。而反观林冲之前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其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就节选部分看,课文先借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一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侧面传达出林冲这一性格特征。当他得知陆谦、富安追至沧州欲加害于他时,不禁大怒,四处寻仇,最后在山神庙手刃仇敌,上了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其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作为达官显宦,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课文开头有关林冲救过李小二免送官司的插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四: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最能体现此点的就是在林冲往市井买酒之前,先将草屋里火炭盖了;而当他回到草屋时,发现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此时课文这样描写:(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些细节,固然对情节发展具有铺垫作用,但也生动地凸现出林冲个性中精细的一面。
应该指出,林冲四个层次的性格特征并不是面的叠加,而是线的交错,而且它们的强弱也是不一样的。
二、两极化的性格变异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世间事物最复杂因而最难懂的莫过于人。”人之所以复杂难懂,其中一点就在于人性格的多样性。成功的小说是很能表现这一点的,并且很注意多样性之间的发展变化,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变异。林冲写得比其他水浒人物好,除了写出他多层次的性格特征外,还写出其性格的发展变异。林冲的性格,最突出的是他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和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这是两极化的性格。施耐庵并没有把林冲的某一性格侧面单极地夸张化地
层层递进,而是通过时空环境的改变,引发人物的性格产生变异。
在发配沧州之前,林冲生活在一个养尊处优的安逸环境中(顺境),突来的横祸(逆境)使他性格中忍耐的一面充分地显现出来。直至发配沧州,陆虞侯、富安未来之前,林冲基本上是扮演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立一方不断加害(这其实是作者在制造一种极端情景,通过层层加压,把林冲性格的另一极逼出来),于是,潜隐在林冲性格深处的反抗元素经过相当程度的积淀后,骤然飙升。陆谦等人火烧草料场,此时的林冲,所有的幻想消失殆尽,在报仇的同时也完成了性格的变异过程。这种变异了的性格决定了林冲走上梁山,并且日后成为水浒阵营里最为“革命”的一个人物,较之同类人物(本为朝廷官员,后上梁山),林冲与朝廷的决裂要彻底得多。
必须注意,林冲这两极化的性格元素,并非是前此后彼,你有我无的排斥对立,更不是简单机械地相加;相反,它们互相融合,互相转化。区别的只是在不同环境、不同阶段,它们的主次地位不同而已。所以,林冲最后反抗性格的形成,不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突现,而是一种主次转化的结果。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庸人气息的英雄,或者反过来说,他是一个具有大英雄素质的庸人。问题就看命运把它往哪一方面摆。如果命运给他一个平安的生活,他注定终生是一个庸人;如果命运给它很多的磨难,那他有可能变成大英雄。
三、一元化的性格整体
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丰满完整,除了以上两点外,还在于他的性格运动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而只有性格的丰富性和统一性相统一的人物形象才是一种有机的生命体。正如黑格尔说:“人物性格必须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主体性融会在一起,它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而在这种具有定性的状况里必须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如果一个人不是这样本身整一的,他的复杂性格的种种不同的方面就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意义。”
那么,林冲形象的“定性”又是什么?我认为是随遇而安。顺境时的林冲自不必说,逆境时的林冲也不是那种忍辱负重、将以有为的人物。这种定性使林冲在不同环境中都在认真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东京,他逆来顺受,连老婆给高衙内调戏了,都忍了,目的就是当好他八十万的禁军教头;野猪林险遭不测也忍了;在沧洲,他苟且偷生,既来之,则安之,当好囚徒;逼上梁山后,便安心当个“梁山贼寇”。“忍”和“安”是林冲性格定性的核心内容。
因此,林冲多层次的性格特征是围绕随遇而安这一定性的,以此为核心作“向心式”的扩散。即使是像忍耐屈从和报复反抗这样完全不同两极化的性格,也还是相互统一于其定性内部的。
范文四:水浒传赏析
《水浒传》文学赏析
内容摘要: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由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在梁山泊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它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一部《水浒传》话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水浒传是一曲造反失败的悲歌,是一曲招安错误的悲歌。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书中人物众多,描绘了108将。但每个人性格迥异,特点鲜明。在语言方面也颇具特色,明快生动口语化。 关键词: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语言特色 宋江 武松 林冲 在《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这门选修课上,我学习了诸多的古典文学。有《西厢记》、《汉宫秋》、《牡丹亭》、《三国》、《儒林外史》、《桃花扇》、《三言两拍》等。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出自于这些古典名著,足以证明了古典文学的魅力经久不衰。在这些大作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水浒传》,一方面是因为曾经看过由该书改变的电视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从古典文学的角度给我们评析了这部名著,老师引人入境的讲述以及《水浒传》本身的艺术魅力令我叹服。
一:人物形象
书中的人物颇多,在这里我就只着重下面着重分析在这种生存博弈中梁山英雄的领袖宋江、林冲、武松的人物形象。
宋江在《水浒传》中是个不一般的人物。他的一生是曲折的,先是仗义英雄,再是梁山首领,到招安后成为朝廷忠臣,最后却是悲惨的结局。他是人称的孝义黑三郎,他也是及时雨宋江。他是仗义英雄,讲究一个义字。他又想报效朝廷——可以认为这是他的初衷,正所谓忠义两难全。宋江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谦虚谨慎,疏财仗义;他任人为才,具有高超的组织管理才能和军事才能,创造了梁山泊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宋江的性格是矛盾的,忠义是他的本色,报君是他的信念,他把起义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政治手段,将招安视为义军最完满的归宿,其思想直接关系着梁山的成败,他是《水浒》的灵魂,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
武松应该是《水浒传》中最广为人知的形象,武松打虎是妇孺皆知。景阳冈打虎,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立时光彩起来,转眼成为威震四方的英雄。而景阳冈打虎一节也将前文武松外形描写所作的铺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其间体现了武松刚勇豪爽,毫无畏惧的英雄气概。 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武松灵台前愤
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 报恩义助施恩,武松知恩图报,疾恶如仇。 看透世事黑暗,武松走上反抗之路。 他的身上集中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双重色彩,每一个方面都闪现着耀眼的光芒,在无数读者的心中留下了一幅光辉的英雄形象。甚至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将行为举止英勇的人称为武松 。
外柔内刚是形容林冲最贴切的词汇。他虽然外表上显得柔弱,但是内心里却隐伏着刚强柔弱与刚强,本来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这一矛盾的概念的性格特征却融合在林冲的整体性格中,使林冲在社会活动中处理具体的人和事时,时而表现出柔弱,时而表现出刚强。《水浒传》里最能表现林冲的外柔内刚的整体性格特征的事例是三个公案,这三个公案是误入白虎堂公案、大闹野猪林公案和火烧草料场公案。林冲可以说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而投奔到农民队伍中的人物,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他的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作者在塑造林冲这一典型形象时,突出了林冲从懦弱到彻底反抗的过程,以自身的遭遇展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林冲的第一个特点是重情重义。主要体现在他的“五义”上,一是他对江湖好汉的讲义气;二是他对弱者和穷苦人的仗义;三是他的不为私利心系梁山事业的大义;四是他的身在官场身怀抱负不与同僚同流合污的正义感;五是他虽身陷囹圄仍怜惜妻子的情义,这“五义”充分表明了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英雄男儿。第二个特点是委曲求全,这主要表现在对高俅等人的“四忍”上,一忍高衙内对妻子的侮辱;二忍陆谦和高衙内对自己的诱骗;三忍高俅对自己的迫害;四忍解差、管营等人对自己的虐待。最后被逼入绝境,忍无可忍,手刃仇人,走上反抗道路,这充分体现了小说“逼上梁山”这一主题,也表现了林冲的性格具有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发展性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勇猛冷酷,表现之一是他武功盖世、作战勇猛;表现之二是杀人手段狠毒、血腥、冷酷;表现之三是他做事果敢冷静,胆识过人,使得他的“狠”比起李逵、武松等人的“狠”来,更为大气,更为透彻,更富有张力。
二:语言特色 《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它的语言特色是明快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不论是写景描物、叙事谈情,都极为灵动传神。《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冗长的叙事和繁琐的景物描写。少有的写景文字,也非常精彩。如在高中时就已经学习过的《水浒传》中的经典章节“武松打虎”。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到此时此地老虎突然跳出来的可能性之大。《水浒传》的叙事,绘声绘色,鲜明生动。“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妇孺皆知。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
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如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责备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是个粗人,见人不懂得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的约束,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像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话,只有李逵才说得出,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另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谦虚下人,通过他们的对话,无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艺术特色
不可否认,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是在结构上,首尾完整的总体与局部有机结合。全书起义的全过程构成总体,使读者清晰地看到梁山泊的来龙去脉;同时又把108位好汉各自走上梁山当作独立局部,使每个人的局部反抗成为总体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从官逼民反、百川归海的革命史诗中感到愤怒,也从招安失败的英雄悲剧中产生哀怨,从而接受了全书主题。其次,塑造出众多的、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全书有姓名的800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作者不仅写出他们阶级、阶层的特点,而且能同中见异地写出个性,表现出塑造典型的艺术能力。像鲁智深、林冲、杨志,都是有武艺的军官,依附官府,也都凭自己本事谋职,不与贪官污吏同流,但在逼上梁山中,作者写出他们的个性差异。鲁智深的正义感强,林冲忍无可忍,杨志功名绝望,显示出三人性格的同中之异。其他如李逵、鲁智深两人,同是粗中有细,但一个细得天真烂漫,有如赤子,一个细得豪中见智,老练成熟,各成典型。另外,人物语言切合其身分、地位和性格特点。如在江州酒楼上,戴宗初见宋江口称“仁兄”,李逵称“黑宋江”,宋江则对戴
宗称“院长”,对李逵称“大哥”,都从人物说话上看到人物的性格特点。
范文五:赏析水浒传
赏析《水浒传》
——评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单将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在《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并不如他的地位那般高大威猛。正如开篇的批语,他长得面黑身矮,不如林冲英武挺拔,也没有吴用那般的儒雅气度。但我们细细品味“及时雨宋江”1/3盎司彩色金币,这里对于宋江的刻画描述更接近于历史笔记中的他。伟躯岸立,丹凤眼,卧蚕眉,阔额圆腮,唇方口正,一袭灰袍系红巾,左手抚多宝锦玉腰带,右手执令旗面朝南,端得一副稳实庄重,威仪昭然的天地男儿样。其“养济万人之能量”,被表现得恰如其分,一表标格出尘的气质,才衬得上水泊梁山首把交椅的“呼保义宋江”。总之人们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水浒传》里的一个成功艺术形象。
宋江的“忠与义”
宋江之所以能在众多梁山英雄之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能够在晁盖死之后被推举为梁首领,能够带领梁山众英雄创出辉煌战绩,成为令官府头痛的一方霸主,关键在于他能够以“义气”作为手挽,对众英雄实施“仁义”。像晁盖、吴用等在劫了生辰纲后聚集在山庄内,并不知道朝廷正派兵来捉拿他们。而作为还在吃朝廷俸禄,做朝廷官员的宋江在得知官兵来捉拿晁盖等人时,不仅没有立即带他们去,反而以“做准备”为理由安排好官兵军官的吃喝,在借“做准备”这段时间不辞辛劳,快马加鞭地去给平时没有来往的晁盖报信。使得晁盖等人得以安全地转移,逃脱了官军的捉拿。
仅此一次“义气”上的举动让晁盖等人不胜感激,在落草梁山泊后,仍不忘宋江的恩情,派人稍点黄金以表心中的感激。并逐步与宋江结成了患难兄弟。在无形之中,宋江的这种“大义”被晁盖等人铭记在心。同样,宋江能够以官僚身份去给“反贼”送信,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又是要有多大的勇气呢?它必须有伸民大义的勇气才能敢去做,而宋江则就是具备了这种侥以大义的勇气。他能够以大智大勇去和官家赌上一把,可见他对当时的人民大众,像晁盖等这样的“反贼”是给予同情的。
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宋江之所以能够深得人心,是由于渗透在他的性格里的那种重义特色所决定的。虽然他出生在地主家庭,身在郓城县作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但他并不是官僚的刽子手,不是压迫人民大众的爪牙。对他的评价,小说有这样的描写,说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随,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的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推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对于宋江的这种普遍实施“仁义”的做法,不仅写在小说中,而且对宋江实施“仁义”的‘仗义疏财’也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轻财仗义”的实际行动,却分明是处于封建社会黑暗统治能够深得人心,揭竿而起,呼风唤雨的领导农民起义的头领所具备的性格特色和必备手段。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宋江骨子里的重义特色,那么就不会对有求之人‘仗义疏财’、‘周人之急,扶人之用’;如果没有宋江的‘轻财仗义’的实际行动,那么就没有那么多的各种不同人物“来投奔他”。宋江的这种重义特色是和他‘有养济万人之度量’‘怀扫除四海之心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正因为宋江有了这种讲义气、重义气的气度和仗义轻财的胸襟,所以他才在广大下层农民群众中间荣获了‘及时雨’‘呼保义’的荣誉称号,受万人所敬仰。
宋江的愚忠固执
宋江因为没有完全摆脱封建道德的伦理观念,所以才没有根本背叛他自己的出身阶级,没有成为一个真正效忠于农民阶级利益的农民起义首领。虽然他相当情农民,并还有“敢笑黄巢不丈夫”和“休言啸聚山林,真可图霸王”的伟大抱负。为了江湖义气,而犯下多众罪状,在酒后浔阳楼上题反诗,在江州法场被梁山好汉劫走到落草为寇等等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愚忠愚孝行为,可见封建礼教伦理观念的影响对他有多大。至于在梁山为王,是在官府逼得走投无路之下不得不为知。在他听说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立即认为是犯了“逆天大罪,是诛九族的勾当”。后来当他杀死阎婆惜之命归家被官府捉拿时,不但没有反抗,还心甘情愿认为“官司见了”,而在他逃亡的这一过程中,脑子里竟然没有想到去投靠和他情同手足而在梁山立足的晁盖等人。在服刑过程中,晁盖等人好心请他上山,宋江却为了尊重地主阶级的国家制度,带枷赴宴,不敢开“枷”,居然以死谢绝晁盖诸兄弟的挽留,而不愿落草为寇,“做个不忠不孝之人”。希望日后“遇宽恩大赦”,“好扶待父母终身”。这些都是宋江在江湖上施实了“仁义”而又不愿与绿林为伍,活生生的封建伦理悍卫者形象。
不但如此,宋江还在没有上梁山时,仍然把“忠君”报国思想散布于整江湖之中,而且还有着封建文人所向往的“青史留名”“做得大官”和封妻荫子“的仕途思想。由于处在封建家庭,封建伦理所提介倡的“保家卫国”“功名利禄”的志向已经潜移默化逐步渗透在他的头脑之中,使得他对皇帝要“忠”,不敢贸然与国家秩序和法度作对。因此,在他看来,只有受招安,才算是改邪归正,是兄弟们的唯一出路。而为了能够得到朝庭招安,宋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市井小人形象。未受招安前,宋江在“智取无为军”“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大闹西岳华山”“雪天擒索超”等大事大战役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智大勇、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农民义军领袖形象,而在同官家派来剿灭他们的军队作战时,虽然都战胜了官军,但是表现出了他不敢过分反对朝庭的官僚本质。
谁不说他对兄弟重情重义,对封建伦理又愚忠固执呢?梁山起义军悲壮的牺牲和惨烈的众失败,可以说完全是宋江在对兄弟的“义”和封建伦理的“忠”造成的。他很想把“义”和“忠”完全结合起来,达到“忠义双全”。但这又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处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朝代更加不可能,历史事实证明,当“义”和“忠”出现矛盾并不可调和的时候,作为封建正统根深蒂固的伦理思想必将凌驾于江湖儿女的手足感情之上。处于被封建教化思想统治的人民大众要想推翻封建王朝,建立理想社会,注定了必将走向灭亡。以宋江为核心的梁山泊起义军失败就是最好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