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袁无涯本《水浒传》辨伪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尔滨学院哈报学+, -/01 .,230 45/.-/5 768.9:
56
;?+ "##=*
!
![文 章编号] ##@ &$—$’*( "# # ) #**—# #) #—#*
袁
涯无本 《水传浒》辨
陈伪东
玉 广西师范(大学 中系,文 广 桂林西 $!&@#@ #
[ )! 要摘 标称]李贽评的袁点无涯本《 水 传》浒应该是 个伪本一文。概括章了本版不、符 时和间文风 符不、思想 不及小修的符载记 ,及其他佐以证。 [关键 词 袁无]本;涯《 水 传浒》; 李 贽 ;本;简 伪 辨 中[分图号]类5"#)= @&" !! !! ![ 献文标码] 0
识!! 无袁涯本李评贽 点《 水浒传 的》真是一 个老问伪题, 了前已人做很了有益的多研,究 笔 者在将此进一做的步证。 持论本真袁的人多根李据贽的 读 《 〈忠水义浒传〉 序 》 、定见杨序、 的袁涯无的 《 凡》 发 许、 昌自 的《樗斋漫 》 、录 袁修的小《 游居有柿》录 以加 定。事判上, 这是实靠住的。不缘这于存里 若有问干题 ,笔者在文试下之。
证
废。今 因 叹 永是编 初 出之 ,日 不知当何如
[更& (] A$B&) 。 也 ”希钱言“ 词话每头上, 有本客一请
段
, 做权过胜利市德头回 ,此是宋政朝借彼人 此形 ,中生无妙处。游情泛有韵 ,炙千脍古,非 深于词 者, 家不 足与 道也 微 独。 说杂 为然。 即《 水浒传 》 部一 ,回逐有, 之全 学 《史记 》体。 文待诸公, 诏暇喜日人说听宋江 ,讲摊头先半, 功父日犹及闻。今坊间与刻本 是郭武,定删书后矣。 故跗注郭大, 僚于词其家马,风 故奇文被悉 施真之氏人也罪而。世眼迷离 漫, 云搜‘!薙, [ &] (AB$ &) 人文青更于睐求武 定本善 ’可绝倒殊 ”。 百回, 本这种子事本简虽, 但富文采。周亮工 《极因树 书影屋 》记有:“ 故 传闻老 : 罗‘氏 《 为水浒传 》一百回 , 各以妖语引异首。嘉其时靖 ,郭武定重刻 其书 ,削其语致,独 本存。 传’金坛 氏王 小《》品中亦 云 :‘ 此每书前各有楔子,回今俱不 传。 ’ 见予阳书坊建所中刻书诸 节缩,纸, 求板 易售其, 诸书被刊落。此多亦书阳建坊翻书刻
[]&( B$&A) 时刊落 者。 ”更早有 郑开记先道:“ 崔后
一、 版
辨本
现代伪研成究果明表 《: 水浒》传 存在两个版 : 文本事简本繁文繁事简和本。当时行盛的闽本 《 水浒传 ,》属于 简事繁文, 文人多不屑本 顾。一应胡说麟 “:《 水浒 余》尝以戏拟 《琵 琶 ,》谓 皆不 事饰而曲尽人情耳。文然 《琵琶》 自 本 色外 ,《 空长里》万等篇 , 即词人中妨翘举不。而 《水 》 浒所语稍涉撰偶者声, 呕哕不辄观足, 其伎俩信易,尽第述 情叙,事针 密致, 工
亦滑之稽 雄也……。书所此载六四语甚观厌,盖主为 俗人说,不 得 不 尔 余 二。十 年 前 所 见 《 水 浒 》传本 , 尚极足寻,味十 载来, 为闽中坊数贾落,刊 录止事实, 中游间馀韵,词 情神寓寄处 一,删之, 遂概极堪不覆瓿。复数年, 十无本原印证 此书将
! ,! [收稿日]期 ##$"% && % "
渠、 ’熊沙、 南荆川唐、 遵王岩、 陈冈后谓 《:水 浒传 》 曲详尽委, 脉贯血通 , 《记》 而下,史 是便此 书且。来更无古有事一二而十者册。倘以奸 诈 伪 病 之盗,不 知叙 事 之 、法史 之 妙学者
! ! [ 作简者介] 陈玉东 (&()# ) , 男,% 南河唐河,人硕 研士究,生主要 从元事明文清献究。
研第(
期
陈玉东:
无袁涯 本 《水浒传 》辨
伪
!
’ [] !(" $! #)也 。 ” 儒 高《 川百书志 》记也 载“《 忠 水
时间义的定确对从于文风方面察考十是分 要的。重然虽学对界以于文来风判作者多定批 有, 但这评毕是竟一不个缺可少的重佐证要。 贽李的文恣肆快当风 ,并几贯乎始终。然穿而 袁, 涯无的文风却以平实本主为对。同比期的 时《书》焚 、 《藏书 , 发》它现们有很大的不。前 同回百也中快口有利言 极富、感式情,的但 为多据 容而本来。如:例 !,若 不是俺福大分 如何,得命回京性?容 :夹又说嘴 了 。眉袁: 事便过大话,说 富贵中痴顽人往往 此。如%, 这 吹人弹舞,歌 枪使刺棒,相 玩耍, 扑 亦乱学胡书辞赋诗 若论仁;礼智义, 行忠信,良却 是不会 。容夹: 这 不高俅。只 夹袁: 字四刺得深。轻袁 眉 :与前忠呼应。良 袁眉 高:俅也枪棒会 ,也会配断 也会,人 为养抬惜,纳只仁义礼智、 信行忠良不 会, 影对皆 水浒中人 。, 向王进#道 :“ 你!来来你!你不怕算好 汉!” 眉: 容小这使得。 厮眉袁:有 此强, 气肯才心服死。 人- 鲁,辖看了提 见少, 便,道:“ 也是 不个爽 利人! ”的容 夹:真爽 利
。 %][袁 : 真眉利爽人的不以酸啬待并。人
浒传 一 百 》卷 , 塘钱施 耐 庵的 , 罗贯中本编[
! ] "#($ !) 次 ” 袁。道 宏《听 朱先生 说 〈水传〉浒 》 少“
年
谐谑工 颇,溺滑传。稽后读来 《水浒》 ,字 益文奇变 《。 经》六 至非,文马迁 失组。一练雨快西 ,风 听酣君舌战。
[”! ] (" #!$)
根 据上述料,资可 有
如
结论下 (!:)当时 流的行子本有种两:一 是 闽本文事简本繁,二是 百回本文繁简本事 (;) 百% 本回比闽更本文富,采因而 更文得青睐; (人#) 百回对本于文的人影响非大。 常 据 《书》焚 增补 二 《复弱焦》 侯 中信 写 道 “: 有闻《 水浒 传》 ,念无欲
之, 幸与之寄 ,非原虽本亦可; 非然原, 真本中用矣。不” 照上按述分 ,析李贽所说的 原“” 以及所本采用本子当的 百是回,本 而非闽本。到目 为 止前,尚未 发现早于无袁涯的 !%本 &本回。无袁本是涯个一杂本, 是文繁事交繁本。 在之前, 此有文简事繁本只文繁事和简 本个版本。两 贽李 读《 〈忠 水浒传义 序》〉 里所情节提 没也一有是超过百处本回的繁文事简。本李贽 当应熟悉 ,至少了解 水浒《》传版本的情 。况他 点批据依本子的虽文繁是,本但他 并没有接非 过触简事文繁。本否, 则就不会他信中提在原 本的出概念所。以 ,如果真将文繁本他和文简本 加工一体为 ,他在序那中或中信会提必到。然而, 他未,提 以足明他依据证的百是回。本
二、
间和时文风辨伪李
贽 在 焚书《 增》二补 《焦复侯》 弱中写信 : 道 弟今“年六三十”矣, 贽生李 !于%$ ’, (年 岁时#是 $!&) 年此。年前的之 $*!)年, 焦 竑 第及, 心甚高气,又 可受能了到师业耿向定的等压力, 对 李贽是甚淡冷李贽此信当是。此晚年 时些所候作,而 此焦竑时尚京在根据当。的时 况情 ,《水浒 》 传到李送手中即贽最快使也应 是!$! )年。 又春据小的记修,载他 于! $% 年)访李贽于武昌时, 贽李命僧常正抄志写评的点 《 浒水》传, 又 李贽据写焦给竑的信等 李,贽已于 $)#!年评 水完浒。后此 李,贽曾复反南下上北,且 主将 要精放在力对 《 书藏》 和《易》 的 研究,上 以评点所 《 浒》 水的时间在 !应$!) +!$ ) #年。间
以
所上仅是列其的一小部分中 但,足以看出 ,袁本的评语显明是容从本来。虽而有然 评语与些本容风格的和意原并不合, 但吻恰这恰 明证了袁本评和李本容李的差评异
三、。思想辨伪 通常
来说 ,以想来思证考字文的伪真是 可不的行但李。贽 作 为 一 个 特例 是 可 行 的。因 为 :一 是李有贽完其整的思想著作存世;二 李 是对贽水浒评点的的一纲些领性文幸运献地保存 来; 下是李三评贽水点的时间浒集在 !$)& +中!$) #年间, 其思想 界易; 四定是评浒水样这 的大, 涉作面及广,伪 作必然会出露绽破,来而 与贽的思李习想惯合不这四点缺。一可不 但,
考%
’ ’ ’ ’ & ’ ’ ’ ’’’ ’ ’ 哈’滨尔学学院
报#%# 年$
察要细心谨慎时, 否则极易入武断走。就 思想来,看 袁与李本贽想思不合处之表 现以在几方面: ( 下一 对儒)的理解 自学学王大兴来以,凡 接王受学思想人无的 不反对朱程理这学种虚的伪道。李学贽反是道学最彻 的底,但他 并不定否学。对于儒何儒 为之本学?的回他答是 “ 真”— —
— 唯“实真己性为 者命默默自之,知此 三教人所圣同为以命之 所宗也。性”
[ ]! ("#$ !)
样救
救民世又己救急的先。他锋的案答是就“ 真”, 他 的法就是方“ 顺民 。” 佛给教予了第二次他生,命 教佛给了予他精 神食, 粮佛给予教了强他有力思的想武器。 然当,佛 教也他得是以憩息伤疗的风港。正避因 为如此,他崇佛 、信 佛、 宣佛。外另,他宣佛 还更深的有意, 用那是人性就中怕有恶死之名一面 , 故以导佛。之但 又他极以少玄的虚所 谓 禅机“” 宣来佛 、疑。在同耿释向的辩定难, 他中复阐反自己 并明无机, 顾禅农山并也禅无机。 他也没有禅以来儒代他。然释儒并虽提, 但也只强调二是异者同质貌已, 而调佛强有 亦等作用同而已他既。夜郎不自,大 也不目崇 外。盲是兼收他并。取然 而袁中本 ,此与思相抵想。如牾:“ 随 口说 禅机。 出 “ ”员赵剃度鲁外,达非 仅以教避 难。只也其因心刚气猛, 姑他做劝尚, 和几庶可 摧以抑。又评: 之智深好, 睡饮好, 酒好吃, 酒打好人, 皆 禅机事, 惟此长真老也知, 和尚何可与众深言 。 ” 本袁容与本比相而言, 及佛的评论涉不多 ,多 且 是 仿拟 容 本而来, 缺 乏变 化和深 度 ,如 “:真 具眼师 ,丛林主。真” “ 吃酒须 不五台山,说 投宿须说五出山, 却台是为, 世人自何。省 ” “ 有此敬,信始不疑其吃荤 酒, 始听自其说缘姻。” 袁 本的这些评语貌虽李合思贽,想但 较细 之 则不,然袁。本评李思讲想究机、 禅究讲因果 、批 佛教评内的部败腐,将佛 神教秘化。李贽虽 然是底的反彻伪,学 他几乎将全 但的精部集力在中伪反学道,上 而于对他其 则,不 顾及。对于释教, 虽暇有涉及,偶 是从反也和 伪僵化反的角度着眼的,而并没有 别的方从去面批评。这可 焚、从 藏书中诸得印证到 ( 。) 对三忠义理解的李贽 对 “义” 有自忠己特的独考。思李 贽 在藏书 里 写 道 : 夫 “ 人生斯 世 惟,是 质、文 两。者两之者,生原于治 乱。质也, 乱其 终之而之治始,也乃 中其不心得质者, 非不 也。矫其积渐而于至也, 治文极而之乱之也, 乃兆[
%] 其中心之不不文者也得 皆忠,。也
”贽最李贯穿后教,三 认三为
教质
而一三, 象故将子像孔佛像同祭和质一。 乃“ 真”耳。 在故李的著作中,贽 不找一到句诸 “ 忠如”孝、 “ 仁义” 、 “ 中庸 ” 是儒学本根的话因 。为这在贽看李,来乃 象是, 第是二,性而不是第 性一东西的 。“孔子 人之知名也好 故,名以 教之诱 ;雄大知人之怕氏, 故以死惧死;之 老氏 人知之贪生,也 故
以长引生之。”
[!] ( "! %)
而在袁
里本, 现出 “ 义是孝本” 根这的字样 眼多。从袁很的评本语,看 他然虽也反伪虚的道 , 但就儒学学佛和学而, 他言维护更儒, 学 对于且家儒传的统仁义道、德忠 孝仪礼分重十视。 : “ 如致此 感 激 , 是 孝 才 义根本。 “提”醒忠 字义 。”“ 提频四此字, 与方强盗, 方异与义合。 忠 李贽”虽不否定“ ”忠、 “ 孝” 、 “ 节” 、“ ”义 些儒这家价的值, 但观也他不死是死忠孝死节 义的死人。更看他的是重人本心的 ,而是口不 或表面上头把儒挂在嘴家边的人,对于 那言些行不一 的人 他,是深更而痛绝恶。之且, 而对他 孝节忠义衡的, 量根据受惠面的大小还来衡。量这 一, 点当时在非常是进先。的如张例正居 夺情,众 臣皆大劾他弹 但,李贽不却为以。又如然评价 史历人冯物,道 人以皆冯无气节道,不忠 义 ,李独贽天从民众下惠受角的度着,眼盛赞 之。李贽 也写了 曾《 若读无寄书》 盛母其赞母 但那。并非明李贽转变表观念,而是 贽李认其 为见识母高超,深为得 道之。再者, 语贽讲李真, 绝真去, 伪就要顺本心那,去尽 。所孝, 孝仍以 二是东西的 而,是一不的西。东 ()二佛教 李贽 非真并的家佛出教徒李贽。并非一也 般义意的虔上者佛。真要的求避害全身寻,超 脱免俗的 子佛,恰恰相反, 他 是个苦一苦求寻怎
“
义固生 心也于: 张有堪己知言,之文 季 即以信于;心唯王修能 难而来冒 言未卒而,修。至
+ 期第
陈玉: 袁无涯本 《 水东浒传 》辨
伪
!*
固义生于也心 岂,好义为而者所能至之? ”乎是故 视如之草芥, 报则之如雠寇 不可,责 谓不义之; 视如手之, 足报之如则腹, 亦心可不称之谓 好义是故。豫让死于决襄, 子而两节失 于范与中行。相氏知与相知,不 其固以异心。 也故: “ 曰为士知己者死 ” 而。况以国乎士遇我。也 之忘士身以义者,殉 心固如此。又其: 曰 “吾 可以求, 不可以威劫。义可求, 义故澹台是子弃 羽千金之壁;不可 劫以威,是故 可斩鲛,壁 不可
终[!] 强而 。士之求轻财而义者, 重其心固如此。”
() 六人与伯乐, 才友朋知己与 贽李分重十人视才,重 朋视友,但 他又分十感 慨伯甚少, 知乐己寥。甚一生当他,中可引 为知己的两人 :定理耿 、焦竑。但时,有 觉得焦 竑又不尚。定配又早死理故。他时常到孤寂,感慨 叹音知求难,并 有 《 李写生十交 文》 、 论《交 》 难二。文在藏书中, 历 上那些史雄识英雄之英事故 每,每他让别特动、心称赏、 欣羡 、叹慨已; 而不 对那于忌才些、
害才、不 才的识人 ,每每让他则痛 、心斥 、 骂慨愤不。已对 于才人, 又常从朝廷、他天 下的度来观角 照能为。天造下者福,有 必称; 才贻祸天者,下 德虽贬。朱必熹最是型典的子例 。浒中水, 州知府沧、 中书梁都爱才, 虽他但 们爱才目的只的不过是了自为一己己私之, 而这是违背利贽的李思想的。袁本但中却沧州盛知 、府 梁二人又如。青,张 青虽张了武救松,并 发了一段大论议, 慧眼武松不假, 识他的这一 大但段论议并不表却他明深多多大人才识的见。 而本称袁“ 张青不三等人, 坏何等爱是人才惜
[ ,(]( %()( )当路使尽如此者 天下岂有乱时,?”
李贽 说所 “的 忠”“ 义” ,乃是基于内自心然 而然价值的判和断情抉择感 ,性顺行而, 性率 而动,又合乎 人认可的道德们。故谓真之义,忠 并 为非廷才朝得见忠是是。而义本袁《 水浒》 里 的语评多则从廷朝着。如:眼 “公明以只孝忠 字两为重, 到逆天说、理违父 ,教便泪 雨下, 似如曾 书识读过来,字 敬可可。畏” “ 谁肯此如,真好 ,友真孝 ,子真忠臣。 ” (四 ) 对#"$人的态度 李贽虽似乎很然过, 激价历史人物常评一 俗反固见, 例见如对他孟于子、荀 子、卓 君文 冯、道 及时当海盗林乾等。但道即使是想大家思, 们的思想他也常复杂非 ,其有些中思想识被 认打上了深的刻时代和阶烙级印,甚至, 某思些想 认不识仅及不人,时 至甚不及人。古 藏从来看书, 李对未取贽成得的功民农 起还是义保持态留的度, 也还是把即们认定作 他盗。但贼从很评点少看来 ,似他尚乎在考。 水思浒点评又 "在&% ’ "%"!& 左右。故年此时李 的贽想当思在亦盾状态中。矛在 对农民起待义,上 我应们该他的著从 中作辨析他出的想, 然后再思来辨考点评真伪的。 袁本而大则超大了出时当贽的李思水 想平 ,很这可能是袁本到受李了贽《读 〈 义水忠浒传〉 序》的影响以 时及的影代响,故而 对#" 人 大$赞加。 ( 赏五 对)杀的人度 态李痛贽滥恨无杀辜 ,其尤大范是的围戮屠 杀与害不甚之相的干人。杀戮对分过 ,他就评道: “ 恶 “” 种毒了又” , 对于有分寸杀地人 他就 会给予,赞许藏。书中有多这许面的评方语容。 本似极书, 藏袁本而甚少
袁。虽也本极重才人,极重 情, 友极重知,己 但标没准有李的高,贽感情 有没李贽深的厚激越, 想思没李贽的深刻有。 (七) 对鬼命运神的态 度李对贽鬼命神运近于是不相 信。的 他在《 神论鬼 中》: 说“ 夫鬼神而有有人后,故 鬼不神可以 敬不 ;人即事以事所鬼,故人 道不可不以务。 凡
则数而, 求渎而,媚皆非敬之 之也道。夫 神道, 远人道迩。远者耳敬之,疏 其远知近 也, 是之故务民义而惟不求之敢于。近远亲而 务者, 之其迩之知可也远,是 不事谗渎故,而惟
[致 ] (!) "# ) #吾心小之翼翼。 ” 他的思意人是先要首尽
人事,
并且 全部的作都工是要好搞事,人 而不是 鬼神。是他一些极在特为的场合别说过天、 命些一的东。西但一些非人力在所能解释事的 件场合,或而归 之、天 命,乃人之常情 并不能作,为 信相命天鬼神的根据。而袁本里在, 承认有则 、天命、 鬼 、神 这类东一西这应。该是和贽的李思想相矛盾 的 。( 八 言与行 李贽)评人价一有个要重的准标就要是言行
*
)
+
+ + ++ ++ + + ++ ++ 哈尔滨学院学
报
$’, 年$
相
。顾于对言顾不行的假学道, 是他极厌恶
[ !为 ] "#$($) 而在袁 , 的至认甚是为 “可 耻大者之 。”
批评
贽吃李,荤建 议贽李素吃。李但贽的寥寥几 句话他爽让有然, 豁然失得有,在此后 当长 的时间相,里 他以贽的李此番话来导自己, 指指导 人别 李贽。的作品满充了激情 洋,着睿溢,智 现 着彰刻, 深发着活散力,遍布 着刺讥数。百年后 之读 ,尚人令快不可活, 何言况日。当时当中袁郎 、汤祖显、焦竑 巨等都有公似的记类载。修 小也不例。外但次此在有所特实,别小 修并有没兴奋, 没 激有动 有,只的平是淡。修果小真去失了对 贽的兴趣李? 吗袁涯重印 《无 浒传》水, 为什 么不事请先小修作 呢?这序是多合么的人适选!啊 能可推测的就是袁涯无怕修发小这现一 是伪书本拒而绝作, 这对无涯来说是序极怕可的 情事。出版而后,“ 生煮米成熟” , 送给饭小修 本, 无一他是论否看真伪,出 不都紧要。 了修虽然并小不注于版本专方面 ,但遍他 南及北, 结广交泛, 对《 瓶梅金 》且尚看过 ,何况更为普遍 的 《水浒传》 呢 。他于对浒的版本至水 少也有李和贽同样的解。了而袁 #本$ ’回让本他 惊, 所以他对吃贽的评李点有没现出表有 的应感冲情动来 ,是非而常淡平, 只含是地糊指 出“ 昔与诸无处异 ,有增稍加耳” 从此。分析来,看 袁涯本无无疑是伪 造 的。但 人会立即有反说;驳“ 那杨 见的定难道序也 假的吗? 是 ”许自昌 《 樗漫斋》 录六卷记也袁 载涯无 冯、游共读龙贽所评李浒。水似确无疑凿矣 但。思细, 之此记钱希与的毛言病相, 只同 听袁无是杜撰而涯已。定见序杨的真并不决假定 李贽的真伪, 否是贽李评关所看键评文字点是 合乎否李的思贽想。
中, 则不本如, 而是讲此究所谓 的“ 人论看要 心本 。例” : 如 “可 见
论 的人要 看 本心, 看究要竟 。 ” 英“亦有雄流话风 可,言语见迹上定事不得人 品愤杀奸淫。,后偏 此作解,数可 正见经 游处戏 ,定不又得格文。” 九)(文 问题 李贽学然虽十分推崇浒,水 它把到与儒家 经书提等同的地,位但他的评价更基于 学的角 哲,度而 非学文角的度而袁。本的评则价泥于 拘李贽赞的山英雄为梁义忠观的点和水浒化是工之书的观点 加阐释而不敢逾矩细 ,而且点着评 眼在文点学章, 而非上学上哲这。一点别区也非 重常要,但 限篇于, 幅处不此能一罗列分 析。
一四、
小修 载辨伪
记界学又据根袁了的序本及袁以小的修记 , 误以袁无载涯为本。实真际, 这又是上读误 袁了修的记载小小修既没有肯。定本袁真,也没 有 判袁本假定。而由袁无涯是书馈想开联。 其去传中递了个重要四的息信。是确一证李贽 一字一句评点过 了《水 浒》 传。二是袁与本回 忆中他评点的字有距文。事离隔久远 他已,很经模 了, 吃不准了, 糊他而与袁无涯有着非同又寻 常关的系 ,加上再杨定有的见序,他 不更好说什 了么。于遂是置可不。否是三本不版。同回他 说忆“ 诸处昔无异与 但稍增加,耳 ” 从上。下文 看 ,修并没有小袁本对李贽点的评字文任作 何评价 所,以这话句应当作看小是对修整部浒 的比水,较也就是 袁水浒的文本字当年比李贽 评点所据的依水浒加了内增。容因为是 隔二事十多了,年 修小记忆力的一向又 欠佳是 的(这 是有据证可。小修的忆回母亲的逝日、 大哥 的死期、 李与贽会见文的字, 讹层现) 误 再,加与袁上无非同寻常的关系涯、 定杨的序文以及见是在病又中草草之视 故他不, 说些好什,么只能如 记载。此小修 后对来贽李的思想虽有所批然保评留, 但 他对李贽的想思是敬服的仍 仍是极,仪 心。当的#%&& 年 他,在州通见拜贽时李 他本认 ,自为己的思想已与李贽经差不多相衡了抗 ,并
五 其他、评辨伪点袁本
伪不仅表现的以在几上点, 在评即点 文字,上也 多 有 漏纰李 。 贽 水 评浒的 时 间 #在%# ( &%! 年, 时此陈公刚眉十三头, 出既没有 气名, 没有著也作行, 更没有世和李贽往。 交如是贽李评,所 李贽怎引会一用自个根本就己从不知道也从 认识的人的不呢?话何, 况了除当时王 学的几个名人著物并且为贽所认李可 观的点外,李贽几乎 从引用别人不话的证来明自己 的观。其次是点在 第&% 夹评回中到 “己
提
第O 期
陈
东: 玉无袁涯本《 水浒传 辨》
T伪
B
、巳甲戌之役, 绅 迎巾虏。 ”此甚是处解,费 明代己 、巳甲 之年并没戌发有生族外侵入事,之即
使 , 官军有是也取了采积极的应举战, 措并最且后都 定了。平若土木堡是役, 则又不发生在己之巳 、甲戌年李贽对。历于非常史悉,熟决 会出 现这样不的失。第三是误保甲对法评的价。袁评 “ 称见可保法甲妙之 ”。而 在 《藏》 书卷十九 《三儒 传》臣 一 《词 学 儒臣 ?王安 石 》 (章惇 ) 疏 其“曰如保甲保马略一日罢,不 有一日之害。 若役则法, 议当尽善, 然后论之,行 宜不遽,改以贻 后 。悔 一段话后”贽评李:道“ 是。 ” 这岂不大矛 盾?贽虽李然认王安为有石,才 颇也有胆 但,
更认为
他乏缺济经才之李贽。在多很地方都论 过述王石安, 且点一致, 观且而甲法与明代保社 会已早合。不李贽岂独在此大会之? 综赞上述,所 袁涯无李本评点贽的《 水 浒传 确》凿疑无地是一伪个本 [ 。参 !考 文!! ]献[
"] 马蹄疾 水浒#料汇资 编[$ ] #北:京 华中书,局"% &’( )( #[ (] 曦陈, 钟侯义#忠 玉鲁#川水 浒会评传 [ )] #本北京: "%"北京大 学出社, 版[*] 贽#李焚书?续焚书 [)] #呼和浩 : 特远出方社,版 (’’"#
责任编
辑:李新 红
!"
#"$%&"’#(%" $&) (*+,)+ % -.+,#) ’/+%0’ +1% 2-$""3“%0+ $4 5+4&)"”%$+,
-./ 0231
(4 5/64387-2 :69 ;38= 5/8,;38B "’’CC, $8D63) 76#4$+8$:E FD88 G68:>1 @D;@ ./636H/ A’ 6? I6“@>9 :94863”2 /4D@ @ J> 62 6K?>; =>9?238# D>L MM>6 9M9>?3>@? =>18>G3>? ?G/D6? @>D /:63G@DJ;6 >>=?8923, @8: >, ?@;>, AD>:@ >36 ?212 # 93) :34-1# .:/6 3/A6’ ?H 18>823;@ I“@>9 6:6943”8; E 8ND8; 6 98J141>>18@8 32
( 上
接 O第% 页) 关生的文系作品学。再是不人意的之外识的 孤 “ 立存在” , 而是 “读 感者悟、 释、 阐融后化再的 生的艺术感情与形象 ” 由,“ 在自 变成”“ 自为”, “由存 ” 变在为 亲“” , 成为审美对象在 ,具有 审美义与价值意。简而言, 之为 “ 作自”在 的“ 一文第” 只本是“ 在存 ” 没有意,义;当 “ 第文一本”被 读对者象化成后 “为 第二本” 文, 第“二本文 ”责任编:辑 ! 秦 是平有意的义“ 亲 ”在的 “ 为”自 。体 瑟尔伊的第文本一P 二第文本理的建论构和 述阐都应用了海得格尔在《 在存与间》 时中 提出 “ 亲在” 的的概,念以 与之及相关理的。论可 , 见得海尔的格 《存 与时在间 也是伊》瑟尔 接受学的美理论基之础。
一
%;$() 4?#)4 ’ # 6 )$(#)"8#$3> * ))8@"3$
F+Q%5-. 30/J68
(+ 9J68 -23:6; 9=9?@A, 86+98J "B’3’&’, D836) 67$$4+#8$: DL >?@/1 23AR?>9 ’ ? >9>M@G83 @2D2>9 8A ?D2@ 83 ,/209:Q98>63 ;8G@>96@9>#/ DL> 6MM9>> 7M;86? @32H8 M29@:3@6 @D>9>@82G6 ;J6>??:32 >8? D>@2A 92 KDM3>:2>23;24 A;@D >2D>@ 98?+ >1844>> ’ 9?“,7
8?>3@> G61 L3:8>” #S 9J284 @3D >@>D29>8G6@;J 6>?K 9 R?>92 ’ ?9>GM@>83 @2D>29A ?8=>9 A8:M2 96@3 K2@9 @/1A8?34 8?D6 >@?D>8@G6 @;D/2D4@#9 ) 13:4-# R?:9;9>>GM@82> 3D>@2A9;D>@9>2@G68 ;6?>J
?
袁
无涯本《浒传水》伪
作辨: 者者单位: 刊作:名英 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 数玉东陈 C,EHN uYdon- 广g西范师学,中文系大广西,桂,,林510044 尔滨学院哈报学JO RUALNOF HRBAN INIUVRSEIYT20 6,07(6)20次
参文考献3()条 1.马疾 水浒蹄资料汇编19 0 28.陈钟曦侯忠义..鲁川玉水浒传 会本评19 1 83李.贽焚书 续·书 焚200
本1链文:接ttp:h//.gd.anfwagndaat.com.cn/Perodiica_lhbxyex2b0006610.8aps x授权使:用郑州大(学zzdx,)授权号:064c263-216a0-47fba-6e-90e38018641a 7载时下:201间年1012月4日
范文二:袁无涯本《水浒传》辨伪 pdf
收稿日期quotampampquot?作者简介陈玉东amp男河南唐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献研究。第quot卷第期quot年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01230.45/-/567.859:6ltquot/gtquot文章编号amp—?quot——袁无涯本《水浒传》辨伪陈玉东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广西桂林amp摘要标称李贽评点的袁无涯本《水浒传》应该是一个伪本。文章概括了版本不符、时间和文风不符、思想不符及小修的记载以及其他佐证。关键词袁无涯本《水浒传》李贽简本辨伪中图分类号5quotampquot文献标识码0袁无涯本李贽评点《水浒传》的真伪是一个老问题了前人已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笔者在此将做进一步的论证。持袁本真的人多根据李贽的《读〈忠义水浒传〉序》、杨定见的序、袁无涯的《发凡》、许自昌的《樗斋漫录》、袁小修的《有游居柿录》加以判定。事实上这是靠不住的。缘于这里存有若干问题笔者在下文试证之。一、版本辨伪现代研究成果表明《水浒传》存在两个版本文简事繁本和文繁事简本。当时盛行的闽本《水浒传》属于文简事繁本文人多不屑一顾。胡应麟说“《水浒》余尝戏以拟《琵琶》谓皆不事文饰而曲尽人情耳。然《琵琶》自本色外《长空万里》等篇即词人中不妨翘举。而《水浒》所撰语稍涉声偶者辄呕哕不足观信其伎俩易尽第述情叙事针工密致亦滑稽之雄也。……此书所载四六语甚厌观盖主为俗人说不得不尔。余二十年前所见《水浒传》本尚极足寻味十数载来为闽中坊贾刊落止录事实中间游词馀韵神情寄寓处一概删之遂极不堪覆瓿。复数十年无原本印证此书将永废。今因叹是编初出之日不知当更何如也。”ampABamp钱希言“词话每本头上有请客一段权做过德胜利市头回此政是宋朝人借彼形此无中生有妙处。游情泛韵脍炙千古非深于词家者不足与道也。微独杂说为然。即《水浒传》一部逐回有之全学《史记》体。文待诏诸公暇日喜听人说宋江先讲摊头半日功父犹及与闻。今坊间刻本是郭武定删后书矣。郭故跗注大僚其于词家风马故奇文悉被剃真施氏之罪人也。而世眼迷离漫云?搜求武定善本?殊可绝倒。”ampABamp文人更青睐于百回本这种本子事虽简但极富文采。周亮工《因树屋书影》记有“故老传闻?罗氏为《水浒传》一百回各以妖异语引其首。嘉靖时郭武定重刻其书削其致语独存本传。?金坛王氏《小品》中亦云?此书每回前各有楔子今俱不传。?予见建阳书坊中所刻诸书节缩纸板求其易售诸书多被刊落。此书亦建阳书坊翻刻时刊落者。”ampABamp更早有郑开先记道“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岩、陈后冈谓《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且古来更无有一事而二十册者。倘以奸盗诈伪病之不知叙事之法、史学之妙者也。”quot高儒《百川书志》也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quot袁宏道《听朱先生说〈水浒传〉》“少年工谐谑颇溺滑稽传。后来读《水浒》文字益奇变。《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一雨快西风听君酣舌战。”quot根据上述资料可有如下结论当时流行的本子有两种一是闽本文简事繁本二是百回本文繁事简本百回本比闽本更富文采因而更得文人青睐百回本对于文人的影响非常大。据《焚书》增补二《复焦弱侯》信中写道“闻有《水浒传》无念欲之幸寄与之虽非原本亦可然非原本真不中用矣。”按照上述分析李贽所说的“原本”以及所采用的本子当是百回本而非闽本。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早于袁无涯本的amp回本。袁无涯本是一个杂交本是文繁事繁本。在此之前只有文简事繁本和文繁事简本两个版本。李贽《读〈忠义水浒传〉序》里所提情节也没有一处是超过百回本的文繁事简本。李贽应当熟悉至少了解《水浒传》版本的情况。他批点依据的本子虽是文繁本但他并非没有接触过文简事繁本。否则他就不会在信中提出原本的概念。所以如
果他真将文繁本和文简本加工为一体那他在序中或信中必会提到。然而他未提足以证明他依据的是百回本。二、时间和文风辨伪李贽在《焚书》增补二《复焦弱侯》信中写道“弟今年六十三矣”李贽生于?年岁时是amp年。此年之前的年焦竑及第心气甚高又可能受到了业师耿定向等的压力对李贽甚是冷淡。李贽此信当是此年晚些时候所作而此时焦竑尚在京。根据当时的情况《水浒传》送到李贽手中即使最快也应是年春。又据小修的记载他于年访李贽于武昌时李贽正命僧常志抄写评点的《水浒传》又据李贽写给焦竑等的信李贽已于年评完水浒。此后李贽曾反复南下北上且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藏书》和《易》的研究上所以评点《水浒》的时间应在年间。时间的确定对于从文风方面考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学界对于以文风来判定作者多有批评但这毕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佐证。李贽的文风恣肆快当并几乎贯穿始终。然而袁无涯本的文风却以平实为主。对比同时期的《焚书》、《藏书》发现它们有很大的不同。前百回中也有快口利言、极富情感式的但多为据容本而来。例如若不是俺福分大如何得性命回京容夹又说嘴了。袁眉事过便说大话富贵中痴顽人往往如此。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亦胡乱学诗书辞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容夹这不只高俅。袁夹四字刺得轻深。袁眉与前忠良呼应。袁眉高俅也会枪棒也会断配也会为人惜养抬纳只仁义礼智、信行忠良不会皆影对水浒中人。向王进道“你来你来怕你不算好汉”容眉这小厮使得。袁眉有此强气才肯死心服人。-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容夹真爽利。袁眉真爽利的人并不以酸啬待人。以上所列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足以看出袁本的评语明显是从容本而来。虽然有些评语与容本的风格和原意并不吻合但这恰恰证明了袁本李评和容本李评的差异。三、思想辨伪通常说来以思想来考证文字的真伪是不可行的。但李贽作为一个特例是可行的。因为一是李贽有其完整的思想著作存世二是李贽对水浒的评点的一些纲领性文献幸运地保存下来三是李贽评点水浒的时间集中在amp年间其思想易界定四是评水浒这样的大作涉及面广伪作必然会露出破绽来而与李贽的思想习惯不合。这四点缺一不可但考?第期陈玉东袁无涯本《水浒传》辨伪察时要细心谨慎否则极易走入武断。就思想来看袁本与李贽思想不合之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对儒学的理解自王学大兴以来凡接受王学思想的人无不反对程朱理学这种虚伪的道学。李贽是反道学最彻底的但他并不否定儒学。对于何为儒学之本他的回答是“真”———“唯真实为己性命者默默自知之此三教圣人所以同为性命之所宗也。”quot李贽最后贯穿三教认为三教质一而象三故将孔子像和佛像同祭。质一乃“真”耳。故在李贽的著作中找不到一句诸如“忠孝”、“仁义”、“中庸”是儒学根本的话。因为这在李贽看来乃是象是第二性而不是第一性的东西。“孔子知人之好名也故以名教诱之大雄氏知人之怕死故以死惧之老氏知人之贪生也故以长生引之。”quot而在袁本里出现“孝义是根本”这样的字眼很多。从袁本的评语看他虽然也反虚伪的道学但就儒学和佛学而言他更维护儒学且对于儒家传统的仁义道德、忠孝礼仪十分重视。如“致此感激才是孝义根本。”“提醒忠义字。”“频提此四字方与强盗异方与忠义合。”李贽虽不否定“忠”、“孝”、“节”、“义”这些儒家的价值观但他也不是死忠死孝死节死义的人。他更看重的是人的本心而不是口头或表面上把儒家挂在嘴边的人对于那些言行不一的人他更是深恶而痛绝之。而且他对忠孝节义的衡量还根据受惠面的大小来衡量。这一点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例如张居正夺情众大臣皆弹劾他但李贽却不以为然。又如评价历史人物冯道人皆以冯道无气节不忠义独李贽从天下民众受惠的角度着眼盛赞之。李贽也曾写了
《读若无母寄书》盛赞其母。但那并非表明李贽转变观念而是李贽认为其母见识高超深为得道之语。再者李贽讲真绝真去伪那就要顺本心去尽孝。所以孝仍是二的东西而不是一的东西。二佛教李贽并非真的出家佛教徒。李贽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虔佛者。真的要寻求避害全身超脱免俗的佛子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苦苦寻求怎样救世救民又救己的急先锋。他的答案就是“真”他的方法就是“顺民”。佛教给予了他第二次生命佛教给予了他精神食粮佛教给予了他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当然佛教也是他得以憩息疗伤的避风港。正因为如此他崇佛、信佛、宣佛。另外他宣佛还有更深的用意那就是人性中有怕死恶名之一面故以佛导之。但他又极少以玄虚的所谓“禅机”来宣佛、释疑。在同耿定向的辩难中他反复阐明自己并无禅机顾山农也并无禅机。他也没有以禅来代儒。他虽然释儒并提但也只是强调二者异貌同质而已强调佛亦有同等作用而已。他既不夜郎自大也不盲目崇外。他是兼收并取。然而袁本中与此思想相抵牾。如“随口说出禅机。”“赵员外剃度鲁达非仅教以避难也。只因其刚心猛气姑劝他做和尚庶几可以摧抑之。又评智深好睡好饮酒好吃酒好打人皆事禅机此惟真长老知也众和尚何可与深言。”袁本与容本相比而言涉及佛的评论不多且多是仿拟容本而来缺乏变化和深度如“真具眼师真丛林主。”“吃酒须不说五台山投宿须说出五台山却是为何世人自省。”“有此敬信始不疑其吃荤酒始自听其说姻缘。”袁本的这些评语虽貌合李贽思想但细较之则不然。袁本李评思想讲究禅机、讲究因果、批评佛教内部的腐败将佛教神秘化。李贽虽然是彻底的反伪学但他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反伪道学上而对于其他则不暇顾及。对于释教虽偶有涉及也是从反伪和反僵化的角度着眼的而并没有从别的方面去批评。这可从焚、藏诸书中得到印证。三对忠义的理解李贽对“忠义”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李贽在藏书里写道“夫人生斯世惟是质、文两者。两者之生原于治乱。其质也乱之终而治之始也乃其中心不得不质者非矫也。其积渐而至于文也治之极而乱之兆也乃其中心之不得不文者也皆忠也。”“义固生于心也张堪有知己之言文季即以信于心唯王修能冒难而来言未卒而修至。amp?????????????哈尔滨学院学报年义固生于心也岂好义而为者之所能至乎”是故视之如草芥则报之如寇雠不可责之谓不义视之如手足则报之如腹心亦不可称之谓好义。是故豫让决死于襄子而两失节于范氏与中行。相知与不相知其心固以异也。故曰“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乎以国士遇我也。士之忘身以殉义者其心固如此。又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可义求是故澹台子羽弃千金之壁不可劫以威是故鲛可斩壁终不可强而求。士之轻财而重义者其心固如此。”李贽所说的“忠”“义”乃是基于内心自然而然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抉择顺性而行率性而动又合乎人们认可的道德。故谓之真忠义并非为朝廷才见得是忠是义。而袁本《水浒》里的评语则多从朝廷着眼。如“公明只以忠孝两字为重说到逆天理、违父教便泪如雨下似曾读书识字过来可敬可畏。”“谁肯如此真好友真孝子真忠臣。”四对quot人的态度李贽虽然似乎很过激评价历史人物常一反俗见固见例如他对于孟子、荀子、卓文君、冯道及当时海盗林道乾等。但即使是思想大家他们的思想也非常复杂其中有些思想认识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和阶级烙印甚至某些思想认识不仅不及时人甚至不及古人。从藏书来看李贽对未取得成功的农民起义还是持保留态度的也即还是把他们认定作贼盗。但从很少评点来看他似乎尚在思考。水浒评点又在quotampquot?quotamp年左右。故此时李贽的思想当亦在矛盾状态中。在对待农民起义上我们应该从他的著作中辨析出他的思想然后再来考辨评点的真伪。而袁本则大大超出了当时李贽的思想水平这很可能是袁本受到了李贽《读〈忠义水浒
传〉序》的影响以及时代的影响故而对quot人大加赞赏。五对杀人奶壤铌尥春蘩纳蔽薰加绕涫谴蠓段У耐缆旧焙τ胫簧跸喔傻娜恕,陨甭竟炙推赖馈岸瘛薄坝种侄玖恕倍杂谟蟹执绲厣比怂突岣柙扌怼,厥橹杏行矶嗾夥矫娴钠烙铩,荼炯撇厥槎旧跎佟,瞬庞氩峙笥延胫豪铌奘种厥尤瞬胖厥优笥训质指锌稚跎僦荷趿取,簧敝锌梢旱牧饺斯?ɡ怼?垢f。但有时又觉得焦竑尚不配。定理又早死。故他时常感到孤寂慨叹知音难求并写有《李生十交文》、《论交难》二文。在藏书中历史上那些英雄识英雄之故事每每让他特别动心、称赏、欣羡、慨叹不已而对于那些忌才、害才、不识才的人则每每让他痛心、斥骂、愤慨不已。对于人才他又常从朝廷、天下的角度来观照。能为天下造福者有才必称贻祸天下者虽德必贬。朱熹是最典型的例子。水浒中沧州知府、梁中书虽都爱才但他们爱才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利而这是违背李贽的思想的。但袁本中却盛沧州知府、梁二人。又如张青张青虽救了武松并发了一大段议论慧眼识武松不假但他的这一大段议论却并不表明他多深多大的人才识见。而袁本称“张青不坏三等人是何等爱惜人才使当路者尽如此天下岂有乱时”袁本虽也极重人才极重友情极重知己但标准没有李贽的高感情没有李贽的深厚激越思想没有李贽的深刻。七对鬼神命运的态度李贽对鬼神命运是近于不相信的。他在《鬼神论》中说“夫有鬼神而后有人故鬼神不可以不敬事人即所以事鬼故人道不可以不务。则凡数而渎求而媚皆非敬之之道也。夫神道远人道迩。远者敬耳疏之知其远之近也是故惟务民义而不敢求之于远。近者亲而务之知其迩之可远也是故不事谗渎而惟致吾小心之翼翼。”quot他的意思是人首先要尽人事并且全部的工作都是要搞好人事而不是鬼神。他是在一些极为特别的场合说过天、命一些的东西。但在一些非人力所能解释的事件或场合而归之天、命乃人之常情并不能作为相信天命鬼神的根据。而在袁本里则承认有天、命、鬼、神这一类东西。这应该是和李贽的思想相矛盾的。八言与行李贽评价人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言行第期陈玉东袁无涯本《水浒传》辨伪相顾。对于言不顾行的假道学他是极为厌恶的甚至认为是“可耻之大者”。quot而在袁本中则不如此而是讲究所谓的“论人要看本心”。例如“可见论人的要看本心要看究竟。”“英雄亦有风流话可见言语事迹上定不得人品。愤杀奸淫后偏作此解数可见正经游戏处又定不得文格。”九文学问题李贽虽然十分推崇水浒把它提到与儒家经书同等的地位但他的评价更基于哲学的角度而非文学的角度。而袁本的评价则拘泥于李贽的赞梁山英雄为忠义的观点和水浒是化工之书的观点细加阐释而不敢逾矩而且评点着眼点在文章学上而非哲学上。这一点区别也非常重要但限于篇幅此处不能一一罗列分析。四、小修记载辨伪学界又根据了袁本的序以及袁小修的记载误以袁无涯本为真。实际上这又是误读了袁小修的记载。小修既没有肯定袁本真也没有判定袁本假。而是由袁无涯馈书联想开去。其中传递了四个重要的信息。一是确证了李贽一字一句评点过《水浒传》。二是袁本与他回忆中的评点文字有距离。事隔久远他已经很模糊了吃不准了而他与袁无涯又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再加上有杨定见的序他更不好说什么了。于是遂不置可否。三是版本不同。他回忆说“诸处与昔无异但稍增加耳。”从上下文看小修并没有对袁本李贽评点的文字作任何评价所以这句话应当看作是小修对整部水浒的比较也就是袁本水浒的文字比当年李贽评点所依据的水浒增加了内容。因为是事隔二十多年了小修的记忆力一向又是欠佳的这是有据可证的。小修回忆母亲的逝日、大哥的死期、与李贽的会见文字讹误层现再加上与袁无涯非
同寻常的关系、杨定见的序文以及又是在病中草草视之故他不好说些什么只能如此记载。小修后来对李贽的思想虽然有所批评保留但他对李贽的思想仍是敬服的仍是极心仪的。当ampamp年他在通州拜见李贽时他本认为自己的思想已经与李贽差不多相抗衡了并批评李贽吃荤建议李贽吃素。但李贽的寥寥几句话让他爽然有失豁然有得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以李贽的此番话来指导自己指导别人。李贽的作品充满了激情洋溢着睿智彰现着深刻散发着活力遍布着讥刺。数百年后读之尚令人快活不可言何况当日。当时袁中郎、汤显祖、焦竑等巨公都有类似的记载。小修也不例外。但此次实在有所特别小修并没有兴奋没有激动有的只是平淡。小修果真失去了对李贽的兴趣吗袁无涯重印《水浒传》为什么不事先请小修作序呢这是多么合适的人选啊可能的推测就是袁无涯怕小修发现这是一本伪书而拒绝作序这对无涯来说是极可怕的事情。而出版后“生米煮成熟饭”送给小修一本无论他是否看出真伪都不要紧了。小修虽然并不专注于版本方面但他遍及南北结交广泛对《金瓶梅》尚且看过何况更为普遍的《水浒传》呢。他对于水浒的版本至少也有和李贽同样的了解。而袁本?回本让他吃惊所以他对李贽的评点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情感冲动来而是非常平淡只是含糊地指出“与昔诸处无异稍有增加耳”。从此分析来看袁无涯本无疑是伪造的。但有人会立即反驳说“那杨定见的序难道也是假的吗”许自昌《樗斋漫录》卷六也记载袁无涯、冯游龙共读李贽所评水浒。似确凿无疑矣。但细思之此记与钱希言的毛病相同只是听袁无涯杜撰而已。杨定见序的真假并不决定李贽的真伪是否李贽所评关键看评点文字是否合乎李贽的思想。五、其他评点辨伪袁本的伪不仅表现在以上几点即在评点文字上也多有纰漏。李贽评水浒的时间在ampamp年此时陈眉公刚三十出头既没有名气也没有著作行世更没有和李贽交往。如是李贽所评李贽怎会引用一个自己根本就从不知道也从不认识的人的话呢何况除了当时王学的几个著名人物并且为李贽所认可的观点外李贽几乎从不引用别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次是在第amp回夹评中提到“己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巳、甲戌之役绅巾迎虏。”此处甚是费解明代己巳、甲戌之年并没有发生外族入侵之事即使有官军也是采取了积极的应战举措并且最后都平定了。若是土木堡之役则又不发生在己巳、甲戌年。李贽对于历史非常熟悉决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第三是对保甲法的评价。袁评称“可见保甲法之妙”。而在《藏书》卷三十九《儒臣传》一《词学儒臣??王安石》章惇疏“其略曰如保甲保马一日不罢则有一日之害。若役法当议论尽善然后行之不宜遽改以贻后悔。”一段话后李贽评道“大是。”这岂不矛盾李贽虽然认为王安石有才也颇有胆但更认为他缺乏经济之才。李贽在很多地方都论述过王安石且观点一致而且保甲法与明代社会早已不合。李贽岂会独在此大赞之综上所述袁无涯本李贽评点的《水浒传》确凿无疑地是一个伪本。参考文献quot马蹄疾水浒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quotamp?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水浒传会评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quotampquot李贽焚书??续焚书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quot责任编辑李新红
quotquotamp?quotquotamp-./?0?12-quotquot3“0454ampquot”-./012345/63478-29:6lt38gt
98A5/883BCquot??CD8366748E8FD8G68:gt1D6./63H/A6?“I6gt9:69483”2/4D2Jgt6K6g
tgt9823LDgtM6Mgt9M9gtgt3gt81gt3Ggt/GD6Dgt/3:6GD6Jgtgt98238:gtAgtDgt:gt6312
2391:34-./63H/A6?gt18823“I6gt9:69483”E8ND86J9814gt1gt18823上接第O页生关系的文学作品。不再是人的意识之外的孤立“存在”而是“读者感悟、阐释、融化后的再生的艺术情感与形象”由“自在”变成“自为”由“存在”变为“亲在”成为审美对象具有审美
意义与价值。简而言之作为“自在”的“第一文本”只是“存在”没.
范文三:重估《水浒传》袁无涯本的价值
作者:刘相雨
文献 2014年08期
《水浒传》的版本系统极为复杂,学术界一般将其分为繁本系统和简本系统。在探讨《水浒传》的成书和演变过程时,人们常通过不同版本的比勘来发现问题。从总体上来看,学术界对于不同简本之间的比勘较多①,对于不同繁本之间的比勘较少②。容与堂本与袁无涯本《水浒传》虽然同属于繁本系统,两者都有所谓李贽的评点③,前者100回(宋江招安后只有征辽、征方腊),后者120回(宋江招安后除征辽、征方腊外,还插增了征田虎、征王庆),但是学术界对两个版本的重视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容与堂本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单从影印本来说,就有数个,而袁无涯本在中国大陆尚没有影印过。从相关的论文来说,关于袁本的论文也要比容本少。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利用首都师范大学周文业先生开发的光盘版《水浒传》版本比对系统④,对《水浒传》的两个不同的繁本——容与堂本和袁无涯本进行了比对;同时,笔者又利用《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⑤(即容与堂本,下文简称容本)与上海图书馆藏善本杨定见序《忠义水浒全书》⑥(即袁无涯本,下文简称袁本)进行了核对。从两种繁本的比对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
一、袁无涯本与容与堂本情节上的差异
齐裕焜先生认为,根据有无“引头诗”和是否移置了“阎婆事”可以将《水浒传》的繁本分为甲、乙两个系统⑦,容本有引头诗、未移置“阎婆事”,属于甲版本系统;袁本没有引头诗并且移置了“阎婆事”,属于乙版本系统⑧。
学术界一般认为,袁本除了移置“阎婆事”以及插增的征田虎、征王庆故事外,与容本在情节上没有什么差别。不过,笔者通过对两个版本的比较,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两者在情节上的差异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王矮虎与扈三娘结婚
容本第五十回末尾,宋江打破祝家庄以后,与众头领设宴庆贺,“次日又作席面,宋江主张一丈青与王矮虎作配,结为夫妇。众头领都称赞宋公明仁德之士。正饮宴间,只见山下有人来报道,朱贵头领酒店里有个郓城县人在那里要来见头领晁盖”。按照一般的情节发展逻辑,王矮虎与扈三娘结婚的事情在该回就已经结束了,第五十一回应该接着讲述雷横的故事。可是,容本在第五十一回开头又把宴会的事情重新叙述了一遍。这样,容本就把王矮虎与扈三娘结婚的故事叙述了两遍,显得拖沓、重复,在情节上也阻断了雷横故事的连续性。袁本则把容本第五十一回开头的上述情节移到了第五十回末尾,将容本的两次叙述融合成一次,第五十一回直接叙述雷横的故事,在情节上显得更加连贯、流畅。
(二)朱武、陈达、杨春三人的出场
在《水浒传》中,少华山的朱武、陈达、杨春是第一个打家劫舍、占山为王的团伙(第二回),可是容本对他们三人首次出场时的介绍非常简单。我们将容本与袁本对他们三人出场时的情况列表如下:
从上列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容本在第二回中只介绍了朱武,而没有介绍陈达和杨春。即使是对朱武的介绍,也非常简单,而且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既然“广有谋略”,怎么又无“本事”呢?难道谋略不是本事么?袁本则详细地介绍了朱武的籍贯、武艺,然后说他“虽无十分本事,却精通阵法、广有谋略”,这样对朱武的介绍就比较全面、客观了,在语意上也比较连贯。在后面的赞诗中,袁本更称赞了朱武的智慧,将他比作擅长谋略的诸葛亮和范蠡。对于陈达和杨春,袁本也做了类似的介绍。容本虽然对朱武三人首次出场时的介绍十分简略,但在第五十九回他们再次登场时的介绍则十分详细,这种结构安排是不合适的。而袁本把第五十九回对朱武三人的详细介绍移置到了第二回(对三人的赞诗做了些许修改),这种调整是合乎情理、值得肯定的;但是它在第五十九回仍旧对朱武三人进行详细介绍,就没有必要了⑨。
(三)耶律得重的四个儿子的介绍
容本第八十四回开头,辽国将领洞仙侍郎率领残兵败将投奔蓟州守将耶律得重,耶律得重即带领四个儿子去攻打玉田县的卢俊义。这四个儿子的姓名,此处没有任何交代。在与卢俊义交战的过程中,耶律宗霖被卢俊义杀死、耶律宗云被燕青射死,辽军大败,退回蓟州,然后才介绍说“原来这蓟州却是大辽郎主差御弟耶律得重守把,部领四个孩儿,长子耶律宗云,次子耶律宗电,三子耶律宗雷,四子耶律宗霖”。容本的这种安排,就使前面的情节显得比较突兀,读者不清楚已经被杀死的耶律宗霖、耶律宗云与耶律得重是什么关系。袁本则在耶律得重首次出场的时候,就介绍了他的四个儿子,“长子宗云,次子宗电,三子宗雷,四子宗霖”。这样,后面的情节就顺理成章,不会引起读者的疑问了。
(四)燕青射雁和燕青见许贯忠
《水浒传》容本和袁本在第九十回中的情节差别较大。容本中描写宋江征辽归来,走到双林渡时,燕青射中天上的大雁,宋江认为“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不应该射死它们,该回的后半部分转入征方腊。袁本描写燕青在双林渡遇到了老朋友许贯忠,许贯忠邀请他去家中做客,分别时许贯忠赠给燕青一幅地图,即“三晋山川城池关隘之图,凡何处可以屯扎,何处可以埋伏,何处可以厮杀,细细的都写在上面”(第九十一回)。这幅地图在宋江等人平定田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袁本在该回的后半部分转入征田虎。
从容本与袁本情节上的差异来看,按照“后出转精”的原则,可以说容本在前,袁本在后。
二、袁无涯本与容与堂本细节上的差异
容本、袁本在故事细节的繁简上也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容本繁,袁本简或无(见下表)
第六回,鲁智深带着智真长老的信到大相国寺去拜见智清长老,容本中信件的内容很完整;袁本中没有了信件的具体内容,只用了几句话来概括。从两个版本对信件内容的处理来看,笔者认为袁本更加适合于阅读,而容本仍然带有说唱文学的一些特点。
第二十七回,武松等人来到十字坡酒店时,容本有武松与差人的对话,袁本则只有武松的一句话。从表面上来看,袁本没有的部分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什么影响。其实,容本中武松与差人之间的对话,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正是由于武松三人走得又累又饿,在十字坡饭店也就更容易上当受骗,也就更突出了武松的机智和谨慎。因此,笔者认为,袁本此处的处理不如容本。
容本第二十七回中,张青不仅介绍了孙二娘,还介绍了孙二娘的父亲孙元,说明孙二娘也是出身“名门”。袁本此处则只介绍了孙二娘。从全书来看,孙元在《水浒传》中仅出现这一次,为避免情节的枝蔓,袁本删去之是可以理解的。
容本第三十三回中,花荣初次见到宋江,十分高兴,不停地向宋江问长问短,好像有满腔的话语要表达。袁本则将花荣的话删去了一部分。笔者认为,花荣的这段话虽然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对刻画花荣的形象却有着重要的作用,突出了花荣对宋江的热情。袁本删去这段话,则使《水浒传》的“神韵”减少,是不合适的。
第三十六回,容本中两个差人吃了蒙汗药被救醒后说的一段话,语言幽默、滑稽,袁本则没有了这种韵味。
第三十八回,宋江与张顺刚刚结识,容本中宋江要“依例纳钱”,张顺则表示不要钱,较为准确地表现了两人的性格特点。宋江喜欢“仗义疏财”,又是与张顺初次见面,自然不好意思白要张顺的鱼。而张顺与宋江一见如故,故爽快地表示不要钱。袁本中的宋江与张顺都毫不客气,好像多年的老朋友了。因此,容本在艺术上比袁本要好些。
第六十二回,容本中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接受了贿赂,故伎重施,又用折磨林冲的办法来折磨卢俊义,突出了差人的可恶、可恨。容本此处有评语曰:“将公人情状一笔写出,的是丹青上手。”袁本中则没有了这种对比的意味。
两者相较,可以看出,袁本有意识地删除、简化了容本中的一些内容,其处理多数情况下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或故事情节的发展,故容本在艺术上要更好一些。
(二)袁本繁,容本简或无(见下表)
第十二回,林冲雪夜上梁山,王伦百般刁难,不肯收留;后来,王伦见到杨志与林冲的武艺不相上下,便极力邀请杨志上山。容本没有交代王伦为什么这样做,袁本则用几句话揭露了王伦的阴暗心理,原来他想利用杨志来对付林冲。
第二十四回,王婆当面向西门庆介绍潘金莲,容本比较简单。袁本中则有王婆、西门庆和潘金莲三人之间的对话,更加生动地刻画了王婆的油嘴滑舌、潘金莲的尴尬不安,潘金莲陷入他们设计好的圈套也就在情理之中。
第三十九回,宋江与李逵认识不久,袁本中宋江送给了李逵五十两银子,突出了宋江仗义疏财的性格。容本则对此没有交代。笔者认为,袁本中的这一细节是符合宋江性格特点的。
第四十一回,宋江上了梁山后,与晁盖等人开怀畅饮。袁本在此处写了宋江酒后与吴用、晁盖等人感慨今昔的一番对话,并且补充交代了第二十回中被晁盖等人捉住的团练使黄安的结局。容本中则没有相关的内容。
第六十五回,宋江等人捉了大名府守将索超以后,梁中书十分紧张。袁本在此处交代了梁中书没有立即杀死卢俊义等人的原因——他想以卢俊义等人为人质,在关键的时候与梁山一方谈条件。
第八十回,高俅等人被擒到梁山以后,宋江设宴招待他们。袁本中写到宋江为了招安一事,给高俅等人送了厚礼,容本则没有提及此事。可见,在袁本中,宋江招安的欲望更加强烈。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袁本比容本多出来的部分,多为细节方面的交代和补充,它使《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真实。可以看出,袁本在这些方面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它的交代和补充也多是恰到好处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容本的刊刻年代要早于袁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章培恒先生曾经提出“袁无涯本刊行在先的可能性实较容与堂本刊行在先的可能性更大”⑩,不过,支持该意见的学者较少。谈蓓芳先生指出袁本的底本可能来源于较早的郭武定本,但是已经“在郭本的基础上作了改动”(11)。由于郭武定本被学者们看作现存《水浒传》祖本,如果谈蓓芳先生的结论能够成立,那么,袁本的底本也是非常早的,甚至可能早于容本。
三、袁无涯本对引头诗的处理
容本每回都是有引头诗的,袁本均没有引头诗。但是,容本中的引头诗在袁本中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们被改头换面,移置到了正文之中。详见下表: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容本中的一些引头诗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袁本中,大多被安排在同回中的相应之处。除了第十三回、第二十六回的引头诗被改写外,其他的引头诗都被完整地穿插在正文中。其中,比较特殊的是容本第七十九回的引头诗,在袁本中它就被穿插到了第四十七回中(12)。
笔者认为,袁本对引头诗的处理,说明它所参考的底本应该是有引头诗的。
从成书过程来看,《水浒传》中的主要故事是从宋代“说话”艺术中“小说”一家发展而来的,在《醉翁谈录》中已经著录了《石头孙立》《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小说”名目。因此,当百回本《水浒传》的作者把单篇的、分散的“水浒”故事组合成一部结构完整的长篇小说的时候,可能仍旧保留了原来每个故事的引头诗。也就是说,在早期的《水浒传》故事中,应该是每一回都有引头诗的。后来,为了阅读的方便或者节缩纸版等原因,才删去了引头诗。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有引头诗的《水浒传》应该早于没有引头诗的《水浒传》。
四、袁无涯本对诗词的处理
容本与袁本在诗词方面的差别较大,这一点已经引起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袁无涯在《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中也说:
旧本去诗词之繁芜,一虑事绪之断,一虑眼路之迷,颇直截清明。第有得此以形容人态,顿挫文情者,又未可尽除。兹复为增定:或窜原本而进所有,或逆古意而去所无。惟周劝惩,兼善戏谑,要使览者动心解颐,不乏咏叹深长之致耳。(13)
可见,袁本对诗词的增删是有选择、有明确目的和要求的,“惟周劝惩,兼善戏谑”。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诗词在《水浒传》中主要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延缓叙事节奏等方面的作用,删去它们对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容本中描写打斗场面以及描写村庄、酒店、山岭、寺庙等场景的诗词,在袁本中被大量删去。如容本第六回中鲁智深与崔道成、丘小乙打斗的诗词,第十二回中林冲与杨志比武的诗词,第五十五回中秦明与韩滔厮杀的诗词等等,在袁本中都不见了踪影。另外,容本第六回鲁智深火烧瓦罐寺时对大火的描写、第二十九回对孟州东门外酒店的描写、第三十一回对月下蜈蚣岭的描写、第三十七回对穆家庄的描写、第四十一回对长江的描写,在袁本中也被悉数删去。
另外,袁本在删除诗词时,可能参考了容本评点的意见(14)。如容本第四回中有一段描写茶的诗词,容本批语有“可恶,删”,袁本中就不见了这首诗词。第三十九回中有“江上高楼风景浓,偶因登眺气如虹。兴狂忽漫题新句,却被拘挛狴犴中”一诗,容本也有批语“删”,袁本中该诗也被删去。类似的还有第四十一回中描写长江和大火的诗词、第八十二回描写天子上朝的诗词等等,容本都有批语“可删”,它们在袁本中均被删去。
当然,袁无涯本也没有完全采纳容与堂本评点的意见,如第四十五回中关于“和尚是色中饿鬼”一段话,容本批语曰“不必,可删”,可是袁无涯本并没有删去此段。
袁本中增加了一些容本中没有的诗词。这些诗词大多是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评价和看法,一般都比较简短。如第二回王进遭到高俅的报复,连夜逃走,袁本有诗曰:“用人之人,人始为用,恃己自用,人为人送;彼处得贤,此间失重,若驱若引,可惜可痛。”该诗对高俅公报私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第五回鲁智深从桃花山逃走,袁本也有一首颇为滑稽的诗:“绝险曾无鸟道开,欲行且止自疑猜。光头包裹从高下,瓜熟纷纷落蒂来。”再如第十四回对吴用的评价:“文才不下武才高,铜链犹能劝朴刀。只爱雄谈偕义士,岂甘枯坐伴儿曹。放他众鸟笼中出,许尔群蛙野外跳。自是先生多好动,学生欢喜主人焦。”吴用本为教书先生,他为了与晁盖等人商讨夺取生辰纲的事情,就给学生放了一天假,诗中对吴用的行为给予了调侃和打趣。第十九回讽刺王伦:“独据梁山志可羞,嫉贤傲士少宽柔。只将寨主为身有,却把群英作寇仇。酒席欢时生杀气,杯盘响处落人头。胸怀褊狭真堪恨,不肯留贤命不留。”讽刺王伦心胸狭隘、嫉妒贤才,结果被林冲杀死。
袁本中类似的诗词还有一些。这些诗词大多是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和立场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确有“劝惩”、“戏谑”的功效。
容本中的有些诗词在袁本中仍然存在,但是或被删减,或被改写,与容本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15)。(见下表)
第三回史进去延安府途中的景色描写,容本比较长,袁本保留了其前半部分,将后半部分悉数删去。
第四回关于鲁智深喝酒的诗,容本引用了张旭的《醉歌行》,极力赞扬喝酒的畅快及酒后的潇洒。容本此处有批语曰“腐”。袁本更改了诗词,认为喝酒既有好处,也有坏处,所谓“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袁本此处的批语是“眼前语甚醒酒”。可见,容本和袁本对同一件事的评价并不相同。
第八回对野猪林的描写,袁本显然从容本简化而来。容本的前两句“层层如雨脚,郁郁似云头”句意不明,不知道描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袁本改为“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意思就显豁明朗了。
第三十二回对刘高妻子的描写,容本中对刘高妻子的美貌全是称赞,甚至把她比作嫦娥和织女;袁本中则除了称赞她的美貌以外,更用“骊姬垂涕”的典故来暗示她的奸诈。
第四十回对黄文炳的评价,容本和袁本评价黄文炳的诗完全不一样。容本对黄文炳持批评态度,称黄文炳为“奸邪”;袁本对黄文炳持赞扬态度,而称梁山为“盗”。容本在该诗后有批语曰:“胡说,他如何是奸邪?”袁本可能接受了容本的评点意见,将诗换掉了。
从袁本对容本诗词的删、增、改三个方面来看,袁本较多地采纳了容本中批语的意见,按照容本批语的要求进行了删、改。袁本中增、改后的诗词,对于《水浒传》中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更加理性,在艺术上也有一定的提高。不过,在思想倾向上,袁本比容本要保守。容本对梁山英雄的活动持热烈赞扬的态度,袁本则对此有所保留。仅从容本和袁本的诗词来看,容本还较多地保留了说唱文学的某些特点,对山林、村庄、大火等场景的描写还带有模式化的特点(16);袁本中模式化的诗词多被删去,诗词的理性化的特点增强,更加适合于案头阅读。
另外,袁本还改正了容本的一些明显的错误。如第五十三回罗真人笑道:“贫道已知这人是上界地杀星之数。为是下土众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这里“地杀星”明显地应是“天杀星”,袁本做了修改。另外,第五十四回吴学究道:“城中兵微将寡,所以他去求救。我这里可使两枝人马,诈作应救军兵,于路混战,高廉必然开门助战。”这里,“应救”应是“救应”,袁本中也已改正过来。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袁本在《水浒传》的版本演变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并加强对袁本的研究。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复旦大学教授黄霖先生的诸多指导,在此向黄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①马幼垣《水浒论衡》、《水浒二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以及他自印的《插增本简本水浒传存文辑校》(2004年)等书中关于不同简本之间的比勘颇多。
②齐裕焜先生曾呼吁应对不同的繁本进行比较研究(齐裕焜:《〈水浒传〉不同繁本系统之比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1期,第53-62页)。
③容与堂本的李贽评点,多数学者认为是叶昼的伪托;袁无涯本的李贽评点,学者们的意见很不一致。详参黄霖:《〈水浒全传〉李赞评也属伪托》,《江汉论坛》1982年第1期,第44-49页。
④周文业先生的光盘版为笔者提供了巨大的方便,在此向周先生表示感谢。
⑤此本根据北京图书馆藏本影印,100卷100回。
⑥上海图书馆藏此本共6函,每函8册,共48册。第一册只有112幅插图,单独装订;第二册首为杨定见序,正文为《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
⑦齐裕焜:《〈水浒传〉不同繁本系统之比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1期。
⑧“引头诗”是指《水浒传》每回回目之后、正文之前的诗、词、曲等;“阎婆事”是指《水浒传》第二十回结尾和第二十一回开头宋江是先见到刘唐还是先见到阎婆。宋江先见到刘唐的情节安排不合情理,而先见到阎婆的情节安排比较合理。详参刘世德:《谈〈水浒传〉双峰堂刊本的引头诗问题》,《文献》1993年第3期,第34-53页;刘世德:《阎婆出场的移置》,《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第82-85页。
⑨马幼垣先生已经注意到容本与袁本关于朱武等人的出场的差异(《从朱武的武功问题和芒砀山事件在书中的位置看〈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水浒二论》,第284-287页)。
⑩章培恒:《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复旦学报》1991年第3期,第103页。
(11)谈蓓芳:《关于〈水浒传〉的郭武定本和李卓吾评本》,《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396页。
(12)类似的例子在袁本中还有一些,如容本第二十一回的引头诗在袁本被穿插到了第四十二回中。
(13)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编:《水浒传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33页。
(14)袁世硕在《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古本小说集成》本)的《前言》中已经注意到这一点。章培恒先生认为,“容与堂本的底本当是以前某个书坊刻简本时用过的本子,凡有拟删符号之处,是那个书坊提示刻字工人或抄手的,要他们将此等处删去。容与堂本刻工不察,将这些符号一起刻上”(《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复旦学报》1991年第3期)。笔者不同意章培恒先生的这一观点,因为容与堂本中除了有拟删符号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评语。如果拟删符号是提示刻字工人或抄手的,就没有必要写这些评语。
(15)《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大聚义后的一段诗词,容与堂本与袁无涯本差别也很大。由于学术界的相关论述颇多,故本文未将此回纳入讨论范围。
(16)纪德君:《在书场与案头之间——民间说唱与古代通俗小说双向互动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第315-319页。
作者介绍:刘相雨,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范文四: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不可能出自冯梦龙之手
2015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Jun(,2015
of School of Chinese and Normal No(2 第2期 Journal Culture Language University Nanjing
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不可能出自冯梦龙之手
杨大忠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浙江桐乡314500)
摘 要: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的作者,长期以来有着多种说法,其中当
代学者傅承洲先生的冯梦龙增补说影响较大,得到许多专家的赞同。傅承洲先生的主要证据
是王庆的出身、主要经历与冯梦龙增补的《三遂平妖传》中的王则非常相似,则两文当出自同 回繁本《水浒》而成。王庆的形象与梁山好汉更加相似,是梁山好汉行事特征的综合体。仅仅 一人之手。但这种说法并不能令人信服,因为田、王故事尤其是王庆故事更多是引用、抄袭百
从王庆与王则的相似性来判定田虎王庆故事出自冯梦龙之手,不仅证据并不充分,而且还会置
冯梦龙于剽窃家的地位。
田虎、王庆冯梦龙关键词:袁无涯本《水浒》 中图分类号:1207( 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15)02—040—05
一、对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田虎、王庆故事作者的多种看法 袁无涯本《水浒传》 中增补的二十回田虎、王庆故事的作者是谁?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学术
界就存在多种看法。胡适认为是作序的杨定见,聂绀弩认为是李贽,王利器则认为是袁无涯。上述诸说 虽各有所从,但都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说法。孟繁仁 先生认为袁本《水浒》中的田、王二传出自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之手?o,此论得到宣啸东等人的响应旧1。
孟、宣二先生之论,应当说皆不正确。李永祜先生经过严密考证,对二人的观点做了完全的否定,断定增
补内容出现于万历前期,主要根据是万历年间袁中道的笔记《游居柿录》,在万历四十二年记载有:“袁 无涯本,以新刻卓吾批点《水浒传》见遗,予病巾草草视之。”既云“新刻”,袁无涯本《水浒传》首次刊印 当在万历四十二年。李永祜先生据此认为:“罗贯中是生活于十四世纪初叶至末叶的人物,与‘插增本’
《水浒传》出现的万历前期即十六世纪末叶相距二百年之久,他怎么可能活到近三百岁的晚年时在《水 浒传》中增补田、王二传呢?这岂非天方夜谈。”进而认为袁无涯本《水浒》田、王故事的作者是“插增 本”的刻印者?J。李永祜先生的观点非常有道理。袁本《水浒》中增补的田、王故事绝不可能产生于元
末明初,这一点无可置疑。马幼垣先生则认为袁本《水浒》田、王故事的作者为袁无涯、杨定见二人,但
也没有对此加以论证”“ ” ’。 傅承洲先生对上述多种看法作了全部否定,他于1992年在《明清小说研究》第3、4期合刊发表
《冯 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以下简称“冯传”。此文后来又被收入中华书局2007年版《明代文
学》),认为袁本中田、王故事的增补者是明朝的冯梦龙;后来又于2011年10月在《文献》人与文 (季刊)第4期 发表《<忠义水浒全传>修订者考略》(以下简称“考略”),进而指出袁无涯刊行的《忠义
水浒全传》的 修订者也是冯梦龙。傅承洲先生的冯梦龙增补田、王故事说影响较大,得到了刘世德、邓
绍基和徐朔方 等先生的肯定与鼓励。但在笔者看来,傅承洲先生的结论是根本禁不起推敲的;袁无涯本 《水浒》中增
收稿日期:2015—0l一16 作者简介:杨大忠,男,1974年生,安徽当 涂人,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
万方数据
补的田、王故事绝不可能出自冯梦龙之手。
二、冯梦龙增补田虎、王庆故事证据不充分 傅承洲先生在“冯传”文中断
定袁无涯本《水浒》中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出自冯梦龙之手,后来又在
“考略”文中将“冯传”中的证据总结为三点:
一是明人许自昌《樗斋漫录》的记载:李卓吾“愤世疾时,亦好此书(指《水浒传》),章为之批,句
为之点 李有门人,携至吴中,吴士人袁无涯、冯犹龙等,酷嗜李氏之学,奉为蓍蔡,见而爱之,相与
校对再三,删削讹谬,附以余所示《杂志》、《遗事》,精书妙刻,费凡不资,开卷琅然,心目沁爽,即此刻
也。”许自昌明确记载冯梦龙参与了李卓吾评本《水浒传》的整理出版工作。二是冯梦龙增补的四十 回本《北宋三遂平妖传》中,主人公王则的出身经历与《忠义水浒全传》中王庆的出身经历基本相同, 这两段文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根据同一故事原型创作的,王则的故事为冯梦龙所补,王庆的故 事也就出自冯梦龙之手。三是《忠义水浒全传》中征田虎、王庆部分,常将一些地名与上古尤其是春
秋时期的事件联系起来,与增补者冯梦龙有关。为考科举,冯梦龙专治《春秋》,著有《麟经指月》、
《春秋衡库》等多种经学著作,对上古尤其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地理非常熟悉,当他增补小说,遇到与 春秋
有关的地名时,便信笔将它们联系起来。 以上三条证据中,第一条证据出自《樗斋漫录》,说冯梦龙曾 “校对”、“删削”过李卓吾评点过的《水 浒传》,但没有明确说到他增补田、王故事。所以《樗斋漫录》的记载最多只能说明冯梦龙具有增补田、 王故事的可能性而不能作为定论;第三条证据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袁本《水浒》中田、王故事常常引用
上古地名不假,冯梦龙精通春秋之学也确为事实,但谁能否定在冯梦龙之外,其他精通上古文献的人也
具有增补田、王故事的可能性呢?故冯梦龙精通春秋之事就如同第一条证据,也只能说明冯梦龙具有增
补田、王故事的可能,只能作为在明确了冯梦龙就是增补者的基础上额外添加的旁证。
看来要把冯梦龙与袁本《水浒》增补田、王故事的作者“合一”起来,就必须提供无可置疑的证据。 而第二条证据,是傅承洲先生证明冯梦龙加工、增补袁本《水浒》征田虎、王庆二十回的主要内证。傅承 洲先生认为袁无涯本《水浒》中插增田虎王庆故事出自冯梦龙之手,主要证据就是冯梦龙增补的四十回
本《北宋三遂平妖传》中,经冯梦龙添加的主人公王则的出身经历与袁本中王庆的出身经历基本相同,
文字叙述也几乎完全一致。傅先生在“冯传”文中将两者进行了对照。为了论证的方便,笔者不吝笔
墨,现将傅先生“冯传”文中的对照文字抄录如下:
《忠义水浒全传》第一百一回: 那王庆原来是东京开封府内一个副排军。他父亲王砉,是东 京大富户, 他听信了一个 风水先生,看中一块阴地,当出大贵之子。这块地就是王砉亲戚人家葬过的,王砉与风水先生 设计陷害。王砉出尖,把那家告纸谎状,官司累年,家产荡尽,那家敌王砉不过,离了东京,远方
居住。 王砉夺了那块坟地葬过父母,妻子怀孕弥月。王砉梦虎入室,蹲踞堂西,忽被狮兽
突入,将虎衔去。王砉觉来,老婆便产王庆。
那王庆从少浮浪,到十六七岁,生得身雄力大,不去读书,却好斗鸡走马,使枪抡棒。 王
庆赌的是钱儿,宿的是娼儿,吃的是酒儿 过了六七年,把个家产费得罄尽,单靠着一身本 事,在本府充做个副排军。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价同吃;若是有些不如意时 节,拽出拳头便打。所以众人又惧怕他,又喜欢他。 《北宋三遂平妖传》第三十一回: 众人看时,却是个有情有分的人,姓王名则,现做本衙排
军的人。 这王则的父亲,原是
本州一个大富户。因信了风水先生说话,看中了一块阴地,当出大贵之子孙。这块地就是近邻
人家葬过的,王大户欺他家贫,桠放些债务,故意好几年不算,累积无偿,逼要了他的地。掘起
尸棺把自家爹娘灵柩,葬在上面。自葬过之后,妈妈刘氏一连怀八遍胎 那王则是第五胎生 的。临产这一夜,王大户梦见唐朝武则天娘娘,特来他家借住 醒来时,恰好妈妈生下孩儿。 (王则)到十五、六岁,长得身雄力大,不去读书,专好斗鸡走马,使枪抡棒。 还有一
41
万方数据
件,从小好的是女色。若见了个标致妇人,宁可使百来两银子,一定要刮到手。其他娼家窑户, 自不 必说。 过了十年来,把个家业费得罄尽。房子田地,也都卖来花费了。单靠着一身本 事,
在本州充做个排军头儿。 一有钱钞在手,三兄四弟,终日大酒大肉价同吃。若是有些 不如
意时节,拽出拳头就打。所以众人又畏惧他,又喜欢他。 两相对照后,傅先生认为:“王庆与王则出
身经历、从小的性格基本相同,而且不少叙述语言也一
样,但又并非完全照抄,两人的籍贯、官职、费尽家产的时问等不同,其父强占坟地的手段也有异,王则的 介绍文字较王庆稍详。”由此,傅先生得出结论:“这两段文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根据同一故事原型 创作的。”
王庆的出身经历、自小性格的描写与冯梦龙增补的《三遂平妖传》中的王则几乎完全一致,傅承洲
先生就据此得出两段文字出自同一人之手,进而将其作为冯梦龙增补袁本《水浒》田、王故事的主要证
据。此论实在令人难以苟同。因为袁本中的王庆形象,更多是取自于百回繁本《水浒》中的各类人物,
尤其是梁山英雄好汉;王庆事迹的描写,更多是直接或间接引用、甚至大段抄袭百回繁本《水浒》;仅从 文句及人物经历的相似性来看,与《三遂平妖传》相比,王庆故事与百回繁本《水浒》的相似程度更是有 过之而无不及。不妨先举三个例子:
(一)袁本《水浒》中王庆因与娇秀通奸,得罪了童贯与蔡京,被童贯买通开封府尹,将王庆寻事打人
大牢,后发配陕州牢城:
且说开封府尹遵奉蔡太师处心腹密话,随即升厅。那日正是辛酉日,叫牢中提出王庆,除
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西京管下陕州牢城。当厅打一 面十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防送公人,叫做孙琳、贺吉,监 押前去。(袁本《水浒》第一百二回《王庆因奸吃官司,龚端被打师军犯》。本文所用的袁本
《水浒》,是黄山书社1994年版一百(S-十回《水浒传》。我们再看百回繁
本《水浒》中林冲遭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牢城的场景:
就此日,府尹回来升厅,叫林冲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 近,
该配沧州牢城。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 防送公人 监押前去。(百回繁本《水浒》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本 文所用的百 回繁本《水浒》是中华书局2005年版李永祜点校容与堂本《水浒传》) 两段描写,文句几乎完全一 致,只是发配地点与护身枷的重量有异。从情节上看,林冲遭高俅陷害,
王庆遭童贯陷害,林冲与王庆都由原先的朝廷命官成了阶下囚。两人的经历有相似的地方,并且在发配
场景的文字描写上也惊人的一致。袁本显然是刻意模仿、抄袭百回繁本。 (二)袁本《水浒》中王庆杀死
张世开的情节,完全取自百回繁本《水浒》中武松“血溅鸳鸯楼”的故
事: 王庆在墙外听他每三个一递一句,说得明白,心中大怒,那一把无明业火高举三千丈,按纳 不住, 只见王庆右手掣刀,左手叉开五指,抢上前来。张世开把那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
外,叫声道:“有贼!”说时迟,那时快,被王庆早落一刀,把张世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便
倒。 (袁本《水浒》第一百三回《张管营因妾弟丧身,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百回繁本第三十一回中武松“血溅鸳鸯楼”的场景为:
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右手持刀,左手叉开五指,抢入楼 中。 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说时迟,那 时 快。蒋门神急待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 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 根
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
两相对照,自可看出王庆牢城营行凶,完全是套用百回繁本《水浒》中武松“血溅鸳鸯楼”的神威。
不仅如此,百回繁本中武松潜入都监府行凶前众人的反应及武松逃走后的场景也完全被袁本效仿取法。
先看武松潜入都监府杀死一个丫鬟后,另一个丫鬟骤见武松时的神情: 42
万方数据
那一个却待要走,两只脚一似钉住了的,再要叫时,口里又似哑了的,端的是惊得呆了。
王庆杀死张世开后小厮的反应是:
那小厮 却待要走,两只脚一似钉住了的,再要叫时,口里又似哑了的,喊不出来,端的 惊得
呆了。 两者描述几乎没有区别。再将武松与王庆二人行凶后众人的反应进行对照。百回繁本《水
浒传》 是这样描述的: 两个(笔者注:指张都监的亲随)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做声
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 袁本描写王庆杀人逃走后,庞氏与、r鬟见到血
案场景后的反应:
他先看见了兄弟庞元血渌渌的头在一边,体在一边,唬得庞氏丫鬟都面面厮觑,正如分开 八片 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半晌价说不出话。 两者也是大同小异。武松、王庆行凶杀人后,官府的举 动,造成的社会轰动,袁本也是抄袭百回本。 百回繁本第三十一回的描写为:
知府听说罢大惊,火速差人下来,检验了杀死人数,行凶人出没去处,填画了图样格目,
知府看罢,便差人把住孟州四门,点起军兵等官并缉捕人员,城中坊厢里正,逐一排门搜捉 凶人
武松。 城里闭门三El,家至户到,逐一挨查。 知府押了文书,委官下该管地面,各
乡各保各都各村,尽要排家搜捉,缉捕凶首。写了武松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三千 贯信赏钱。如有人知得武松下落,赴州告报,随文给赏;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宿食者,事发到 官,与犯人同罪。遍行邻近州府,一同缉捕。 袁本第一百三回的描写为:
州尹闻报大惊,火速差县尉检验杀死人数及行凶人出没去处,一面差人教将陕州四门紧
闭,点起军兵并缉捕人员、城中坊厢里正,逐一排门搜捉凶人王庆。闭门闹了两日,家至户到,
逐一挨查,并无影迹。州尹押了文书,委官下该管地方各处乡保都村,排家搜提,缉捕凶首。写
了王庆乡贯、年甲、貌相、模样,画影图形,出一千贯信赏钱。如有人知得王庆下落,赴州告报, 随文 给赏;如有人藏匿犯人在家食宿者,事发到官,与犯人同罪。遍行邻近州县,一同缉捕。 袁本《水浒》 除了将地名“孟州”改为“陕州”,罪犯“武松”改为“王庆”,信赏钱“三千贯”改为“一千
贯”外,与百回繁本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全篇抄袭百回繁本。
(三)宋江征讨王庆,势如破竹。在节节败退的情况下,草头天子王庆不得不倾巢而出,御驾亲征,
在南丰地区摆开阵势,等待宋江大军的到来。当宋江大军到来后,袁本《水浒》是这样描写王庆反应的: 那个草头天子王庆同李助在阵中将台上,定睛看了宋江兵马,拈指问,排成九宫八卦阵势, 军兵勇猛,将士英雄,军容整肃,刀枪锋利,惊得魂不附体,心胆俱落,不住声道:“可知道兵将 屡 次亏输,原来那伙人如此利害!”(袁本第一百九回《王庆渡江被捉,宋江剿寇成功》) 这段话,包括
王庆被梁山大军的气势所震慑而心胆俱裂的心理描写完全出自百回繁本中童贯征讨
梁山的情节:
枢密使童贯在阵中将台上,定睛看了梁山兵马,无移时摆成这个九宫八卦阵势,军马豪杰, 将士 英雄,惊得魂飞魄散,心胆俱落,不住声道:“可知但来此间收捕的官军便大败而回,原来 如此利 害!”(百回繁本第七十六回《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 两相对照,袁本只不过将百回本 中的“童贯”改为“王庆”而已,此外两者语句几乎完全一致。作为
被批驳的反面人物。王庆在这里又成了色厉胆薄的童贯。 以上所举三例,足可以看出袁本《水浒》增补的王
庆故事在语句上类似、抄袭百回繁本《水浒》的地方是很
多的。这样的例子在田虎、王庆故事中可谓I:LI:I:皆是,以上三例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再从故事情节的相 似 性来看:王庆充军途中帮助龚端、龚正兄弟痛打恶霸黄达,与武松出于义气醉打蒋门神、帮施恩夺回快活 林酒 店有着很大的相似|生;王庆与庞元结怨,庞元通过张世开百般报复、陷害王庆,又类似武松痛打蒋门神结怨
后,
43 万方数据
蒋门神通过张都监设计陷害武松,两者情节上也有雷同之处;王庆陕州杀人,连累到曾帮助过王庆的龚氏兄
弟,后来王庆造反称王,龚氏兄弟闻王庆召军,也来入伙,这与武松孟州杀人,连累到曾帮助过武松的施恩,武
松后来上了二龙山,施恩也来人伙的情节非常相似;王庆事发后投奔房山寨,被寨主廖立所拒,后杀廖立,成为
新寨主。此处情节,与林冲投奔梁山遭王伦所拒,后晁盖投奔梁山后林冲火并王伦以及鲁智深投奔二龙山被
邓龙所拒,后杀邓龙而自立,都有着很大的雷同性;王庆在定山堡赌博与段氏兄弟发生争执,又和李逵在江州 赌博与小张乙发生争执非常相似,等等。可以说,王庆形象最大的特质,就是综合了梁山好汉武松、鲁智深、林 冲、李逵等人的诸多事迹创造而成的,这才是王庆形象的主要源头。 因为冯梦龙增补的《三遂平妖传》中王则的出身经历、事迹、文句和袁本《水浒》对王庆的描写基本
相同,傅承洲先生就将其作为两者出自同一人之手的主要内证,进而认为冯梦龙增补了田、王故事。按
照这种逻辑,王庆故事的增补者岂不是与百回繁本《水浒》的作者是同一人。而这又是根本不能成立
的。无可置疑的是,袁本《水浒》中的王庆故事的确受到《三遂平妖传》中王则故事的影响,但王庆的主
要事迹,从调戏娇秀招祸开始,一直到成为房山寨的寨主,这些最主要的经历,主要还是糅合百回繁本 《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形成的。王庆与百回繁本《水浒》中的许多人物,不仅事迹相似,而且王庆故事 在文字上也常常大段引用、抄袭百回繁本《水浒》原文。《三遂平妖传》中的王则事迹,充其量也只是王 庆故事取材的一部分,并且说的还不是王庆人生的主要经历。以王则事迹与王庆事迹的相似性来论证
袁无涯本《水浒》中的田虎、王庆故事出自《三遂平妖传》增补本作者冯梦龙之手,理由有些牵强了。
更加严重的问题是,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王庆故事——包括田虎故事——大量抄袭了百回繁本
《水浒》,田、王故事的作者显然属于文抄公之列。如果将田、王故事的作者归于冯梦龙,将会置冯梦龙
于大剽窃家的地位。这不是给冯梦龙脸上涂金,而是抹黑冯梦龙了。傅承洲先生提供的袁本《水浒》中 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出自冯梦龙之手的证据,并不令人信服。 综论全文可知,说袁无涯本《水浒》增补的田虎、王庆故事出自冯梦龙之手,是根本禁不起推敲的。 就王庆形象来说,《三遂平妖传》中的王则,只是王庆形象来源的一部分;王庆形象更多来自于梁山好汉
形象,是梁山好汉人物形象与行事特征的综合体,而且王庆故事的编撰,很多是大段抄袭百回繁本《水
浒》而形成。王庆故事是袁无涯本《水浒》插增的田虎王庆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这又从侧面印证了百
回繁本《水浒》高超的思想与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1] 孟繁仁(“许贯忠”是罗贯中的虚像[J](晋阳学
刊,1990(4)( [2]宣啸东(许贯忠之原型即罗贯中辨[J](晋阳学
刊,1991(3)(
[3]李永祜(水浒传的版本研究与田王二传的作者——与孟繁仁诸先生商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6(10)( [4]马幼垣(真假王庆——兼论《水浒传》田虎王庆故事的来历[A](水浒二论[C](北京:三联书店, 2007( 责任编辑:丁可 The in about Tian Hu and Yuan Story Supplemented Wang Qing Wuya’S Edition of Water Could not be Written Margin by Feng Menglong
Yang Dazhong views the issue of who was a— different onhave been the writer of the Abstract:There story supplemented bout Tian Hu in edition of Water view is and Yuan Wang Qing Wuya’S Margi(Mr(Fu Chengzhou’S relatively considers as the author(His main evidence is that the influential(which Feng Menglong family background and lifetime of is similar to that of Ze in San Sui Yao is a novel Wang Qing quite Wang Ping Zhuan,which written two texts should be written same author(But this is not e— the the by Feng Menglong,SO by convincing Tian and that of more borrowed from the the of one nough,because story Wang,especially Wang,is likely hundred edition of Water of is mor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heroes, chapter Margin(The image Wang Liangshan it’S a evidence alone is of not to as the synthesis them(Therefore,this only inadequate prove Feng Menglong set a also in of author,but Feng position plagiarizing ( edition of Water Hu and words:Yuan Key Wuya’S Margin;Tian Wang Qing;Feng Menglong
万方数据
范文五:袁无涯本与贯华堂本《水浒传》的评点比较
摘 要:袁无涯本和贯华堂本《水浒传》是《水浒传》评点版本中两个重要的版本,对两个版本的评点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金圣叹的《水浒传》的评点对袁本评点的继承和发展。袁本和金本《水浒传》的评点都对字法和句法作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但金本的阐述更详实具体;两个版本的评点都涉及了文法理论,但是袁本文法理论简略零散,不成系统,往往只是就事论事,缺乏理论性的概括和提升,金本则从全篇的谋篇布局着手分析小说的创作之法,具有严整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水浒传》;小说评点;袁无涯本;金圣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4-0-02
袁无涯本《水浒传》全名为《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署名李卓吾所评,明万历袁无涯刻本,简称袁本。贯华堂本《水浒传》全名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圣叹评,明崇祯贯华堂刻本,简称“金本”。对袁本和金本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金圣叹删改、评点《水浒传》所依的底本出自袁本,并且金圣叹在评点中多处直接袭用了袁本的评语。本文以《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为例,比较研究两个版本的评点,探求金圣叹对袁本评语的继承和发展。
一、袁批与金批评语的比较
金本有些评语与袁本的见解、语言颇为相似,尤其是对同一处文本内容的评点。金批多处颇似袁批,明显是金圣叹参照了袁本评语,对其略作修改后,继续沿用。金批除了对袁批的简单沿用之外,还在袁批的基础上作出了深化阐发,评点的更加细致入微,具体详实,颇具导读性。金圣叹在评点中有意突出他的文法理论,使金批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
1、金批对袁批的简单沿用
在《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这一回中,金本批语与袁本批语有多处颇为相似,有的则是直接沿用袁本评语的意思,仅对评语略作修改。如袁批为“叫亲兄弟,叫自家骨肉,忽然叫做外人,为着什么?”金批为“既是外人,如何又叫他三十九遍叔叔。”袁批为“宛闻其声。”金批为“如闻其声。”袁批为“绝妙照应。”金批为“恰与前言相照得好。”金批和袁批的着眼点相同,批语的意思也是相同,甚至很多处的遣词用字也极其相近,无疑金圣叹袭用了袁本的评语。
2、金批对袁批的深化阐发
袁本评点者慧眼独具,将《水浒传》情节设置的巧妙或人物语言的精彩之处一一点出,但袁本评语过于简略,仅有只言片语,未能将《水浒传》文字的妙处完全解析出来。金本批语则具体详尽,细致全面,能将这些妙处剖析地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袁本夹批仅为“伏”,金批则细细点出伏笔的具体所指;如袁本评语为“画不出”,金本评语则具体陈述了为何说“画不出”,又赞叹作者“笔势伸缩变化,我不能量其端倪所至。”
与袁批相比,金圣叹的评点多处涉及具体的文章创作技巧。如“又先倒插下邻舍”,“作文要照前照后如此”等。总之,金本的评点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情感,领悟其文字的精妙所在,甚至文章创作的经验技巧。
3、金批比袁批更文雅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旧时《水浒传》,贩夫皂隶都看;此本虽不曾增减一字,却是与小人没分之书,必要真正有锦绣心肠者,方解说道好。”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正体现了他的“锦绣心肠”,金本批语不仅文雅,还多处引用典故和诗文。如本回中评语“忽然斜穿去,表出心中相爱来。用新妇得配参军故事。”新妇得配参军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如“不恁么理会五字,传出圣贤心性来,便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二语之未能具足受持不淫也。”则引用了苏东坡和道潜的典故和道潜的诗。
金批的引经据典,使其评语典雅厚重,内涵丰富,这些是袁本所不具有的。
二、袁批与金批文法理论的比较
金圣叹对小说的评点颇重文法,他说:“《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而且他认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因此他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分析《水济传》的文法之妙。其实,袁本已经涉及到了字法、文法的分析,只是其批点简略,并未提升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
1、袁批的文法理论
本回中,袁本评点不仅涉及了对文章字法、句法的分析,如“二讨字相应甚巧”,“用此二字点出行业,出语不死”,“句法”等,也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章法的评点,如“插入点缀语、照应语,妙甚”,“ 收上承上,简尽”等,还有一些关于人物形象和文章创作的技巧之法,如“如此出入,史笔入化”,“以上情事不曾说,都将一笑字托出,真史迁之笔”等。
袁批中涉及到了文法理论的很多方面,但评语相对比较简略,对文法理论没有进行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仅仅是只言片语的观点陈述,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
2、金批的文法理论
与袁批相比,金批不仅批语比较长,批点的数量也比袁批多出数倍。他的评点,不仅从细致入微的字法、句法进行评点分析,还放眼全篇,对通篇的结构布局,章法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对其文法理论作出了的系统性的总结和概括。
(1)细致入微的字法、句法分析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文本内容的评点,几乎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细致的揣摩。金圣叹非常重视遣词造句,对于《水浒传》用字用句的精彩之处,都大加赞扬,或称赞“妙”,或叹“绝倒”,并细细地指出妙在何处,如“坐的绝倒。只一坐法,写武大混沌,武二直性,妇人心邪,色色都有。”只是从简单的座次安排上竟能揭示出人物的性格来,足见金圣叹读《水浒传》之细,能将他人不曾注意的作品的精妙之处阐发出来,不得不承认金圣叹真是《水浒传》的知音。
(2)放眼全篇的章法分析
金圣叹放眼整个《水浒传》,对其结构安排、章法布局作出了深入具体的评点,正如他所说:“凡人读一部书,须要把眼光放得长。”金圣叹注重比较前后文的相似之处,他经常从对比中得出《水浒传》文法之妙,结构安排之精巧。 金圣叹将《水浒传》中的情节或人物作出对比分析,使读者看到了同中之异,即《水浒传》以重复求变化,前后情节形成了鲜明对照的审美效果。如金批中指出潘金莲叫过武松三十九遍叔叔后,忽然改作你,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一下子将潘金莲的本性揭示了出来。金批中的章法,从全篇的谋篇布局着眼,既注重前后的连接照应,又讲究节奏的变化,张弛有度,疏密有间。
(3)文法理论的概括和提升
在对《水浒传》字法,句法,章法等技巧分析的基础上,金圣叹将这些文法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即对《水浒传》的创作经验,作品的艺术规律作出了系统性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前人小说批评理论和创作理论的提升。
金圣叹看到作者在结构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排上的巧妙与高超,并对此作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其评点对读者阅读《水浒传》和文章创作都具有启发作用。金圣叹将书中相类的情节逐一进行比较,赞扬了作者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的艺术技巧,从而总结出《水浒传》作者的写作构思和创作经验。金圣叹对《水浒传》作品情感的深入解析和对作品创作技巧的详尽阐述,构成了他的小说评点和创作理论,也就成了他在小说评点领域的历史地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袁本评语显得过于正统拘谨,金本评语则挥洒自然,不乏性情文字,更趋文雅化,但也有一些主观性发挥。袁本和金本《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对字法和句法细致入微的分析。袁本评点虽以文字批评为主,评点文字本身大多过于简洁,稍显零散和不成系统性,金本评点则详实具体,将小说的精彩处剖析的淋漓尽致。袁本的有些评点仅仅着眼于此情此景,眼光无法放得长远,只是就事论事,而金圣叹的评点表现出他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已然是全局在胸,用一种整体的眼光来审视一个人物形象,是一种系统性与条理性的宏观把握的体现。金圣叹的评点融析理、议论、评述于一体,既重视小说文本的具体评述,也不乏理论的提炼和概括。所以,金圣叹的评点文字精彩迭出,读后令人茅塞顿开,不得不感叹其敏锐的眼光和独具匠心的见解。金批鲜明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使其《水浒传》评点成为后世小说评点的楷模。
参考文献:
[1]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2]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袁无涯本《水浒传》辨伪
忠义水浒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