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的中心思想 1. 《爱什么颜色》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对(家乡) 、 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2. 《金色的草地》一文,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 之情) ,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通过观察, 我知道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 ,手掌张开时它是 (黄色)的,要是攥成拳头, (黄色)就被包住了,就成了 (绿色) 。我知道了(观察)的重要性。
3.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一篇(散文) ,启发人们(不 要关闭自己的耳朵) ,用心去听各种声音,体会到这个世界 的声音是(丰富而美妙)的,激发我们(关注身边点点滴滴 的事物,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
4. 通过学习《喜爱音乐的白鲸》一文,我知道了(白鲸 喜爱音乐) ,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 。
5.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 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 )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 真才实学才行。 )
6. 《国徽》是一首(儿童诗) ,描绘了(三个)不同的 画面,写出了小朋友对国徽的(爱护和崇敬) 。
7. 通过学《回自己的祖国去》一文,我认识了我国著名 数学家(华罗庚) ,我知道他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8. 《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文节选自亚米契斯的 《爱的 教育》 ,通过学习本文,我认识了一个(非常爱国)的(意 大利)少年。
9. 《葡萄沟》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说 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
10. 《小镇的早晨》一文中, “小镇”指的是我国江南水 乡的小镇——(桃源) ,写了它(安静) 、 (热闹) 、 (忙碌)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
11. 日月潭在(台湾) ,五彩池在(四川松潘) ,葡萄沟在 (新疆吐鲁番) ,我的家乡在(宝鸡) ,属于(陕西省) 。 12. 《儿童和平条约》一文表达了(全世界儿童渴望和 平的美好心愿) ,国际和平年是(1986)年。
13. 学了《说声“对不起” 》一文,我明白了:(要学会 与人相处) 。
14. 《翠鸟》 一课介绍了翠鸟的 (外形) 和 (生活习性) , 外形是按(总分)的方法描写的,抒发了作者对翠鸟的(喜 爱之情) ,学完本文,我知道了:(要爱护动物,与它们和平 共处) 。
15. 《一只小鸟》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学 完本课,我知道了:(要爱护小鸟,爱护小动物) ,我也感受 到了(亲情的伟大) 。
16. 《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题目的意思是:(被
弓箭惊吓的鸟) ,这个故事比喻(受惊后,遇到一点情况就 害怕得不得了) 。学了本课,我知道了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是(更羸) ,我懂得了(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 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 。
17. 学了《集市和超市》这个单元,我知道了集市和超市 的区别:(1) . 集市一般在露天, 商品大多是农副产品; (2) . 集市的摊位很随意; (3) . 超市比较规范,商品齐全,分类放 在货架上; (4) . 超市有收银台。
18. 《让我们荡起双桨》 是作曲家 (乔羽) 写的一首 (歌 词)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 )中的插曲。学完本课,我 体会到了(童年生活的美好) ,本文表达了学生对生活、对 祖国的热爱之情。
19. 学了《不愿长大的小姑娘》 ,我懂得了(长大不仅指 身体变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格的成长,要学会关心别人, 承担责任) 。
20. 《丑小鸭》是(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 ,讲的是 (一只丑小鸭历经磨难,最终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教育我 们要(勇于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磨难、嘲笑与不幸,不要自暴 自弃,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健康成长) 。
21. 《我想》是一首(儿童诗)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 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 。
22.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 ,它是按(事情的发
展顺序)写的,即(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学 了本文,我明白了:(做有意义的事最快乐) 。
23. 空中花朵指的是(降落伞) ,降落伞是法国人(卢诺 尔曼)发明的 . 电话是(贝尔)发明的,蒸汽机是(瓦特)发 明的。
24.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 写的。
25. 《海底世界》是一篇(写景)文章,我知道了海底 是一个(景色奇异) 、 (物产丰富)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 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
26. 《圆圆的沙粒》是一篇(童话故事) ,是按(时间) 顺序写的,我要学习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了本课, 我明白了:(只有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才能 实现美好的愿望) 。
27.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一篇(说明文) ,是(叶圣 陶)写的,我知道了: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帮助记忆的方 法有:(结绳记事) 、 (贝壳记事) , 赞美了 (人类的聪明才智) 。 28. 《马拉松》是一篇介绍名物由来的(说明文) ,学了 本文,我知道了(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我认识了一位希腊 英雄(菲利比斯) ,我要学习他(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 精神。
29.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
典)举行。
30. 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作为 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马拉松之战) ,纪念(那位把胜 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 。
31. (1920) 年, 经过重新测量, 马拉松比赛的长度为 (42) 千米(195)米。
32. 通过学习《元日》这首诗,我知道了古人喜迎新春 的三件事是:(燃放爆竹) 、 (饮屠苏酒) 、 (更换桃符) 。 现在, 春节的习俗有:(贴对联) 、 (挂灯笼) 、 (倒贴福字) 、 (拜年) 、 (吃年夜饭) 、 (看春晚)等。
33. 《老北京的春节》 一文的作者是 (老舍) , 他是按 (时 间)顺序写的,反映了(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 心愿) 。
34. 春节开始的日子是(腊月初) 。 (元宵一上市) ,春节 的高潮就到了。到了(正月十九) ,春节就结束了。
35. 《冰灯》写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 我感受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我以后要(理解父母、 关爱父母) 。
范文二:唯识的中心思想--学佛网
作者: 馨缘
佛最初说法,从讲“四谛十二因缘”开始,这时主要是讲业感缘起,十二因缘,说明众生怎样流转世间,怎样出离世间。流转世间,无非是由于业。业就是由于烦恼、无明,无明烦恼生起,造业是由于什么呢?心。小乘的“业报论”重点就是突出这一点。唯心因果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把心分为生灭门、真如门,由生灭门流转生死,由真如门回到解脱的境界,证得法身。这就是对于小乘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到了六七百年间,龙树菩萨、提婆菩萨发扬大乘般若。般若就是讲智慧,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文字、观照、实相都离不开能观智、所观境,也离不开心。中国天台宗继承了这个思想,即“一心三观”,一个心对诸法作三种观察,空、假、中,三谛圆融,都是把般若思想进一步发挥,还是离不开心。龙树菩萨有首偈子:
诸佛出生处,
堕地狱未减,
成佛原未增,
应敬礼此心。
到了无著、世亲菩萨时代,就把大乘经典如《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胜鬘经》等等,进一步发扬,明确的提出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就是指三界的业报,业、报都离不开心,唯心所造。“万法唯识”指认识一切世间的现象,离不开内心的分别,“识”就是分别的意思。
“能分别”是心的作用,“所分别”也是由心观察对象的作用。在唯识学上,就是识体生起“见分”和“相分”。“见分”就是能观察、能认识;“相分”就是所认识。“相分”里面有“疏相分”、“亲相分”:“疏相分”就是根据山河大地;“亲相分”就是自己的“识”变现的影像。直接了解这个影像,我们缘的影像不是直接对外。“见分”缘“相分”,而“见分”与“相分”都离不开心。色不离识,相不离见(相分不离见分)。也就是说外境是由识所变,你要认识它,有能认识的“见分”,有所认识的“相分”,而“相”不离“见”,“见”不离“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说明这个道理,这个道理贯穿于整个唯识的理论。佛教不管是小乘还是大乘,中心思想讲“唯心因果”,从小乘的“业报缘起”到大乘的“性空缘起”、“真如缘起”、“赖耶缘起”,这一切缘起都离不开心。
一般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说明“身口意”三业以“意”业为主,意业发动身语二业,所以修行人就要自净其意。
“意识”是心,《法句经》上讲:
若远行独行,
无身寐于窟,
调此难调心,
我说真梵志。
形容这个“意识”,它的缘虑很远,它是单独生起来的,所以说是“远行与独行”。
“无身”是看不到,似藏在洞里,很深。这个心是很难调的,能够把这个心给调伏下去,就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说真梵志”,突出修行是以修心为主。
在大乘空宗,龙树菩萨的《十住毗婆沙论》讲难行道、易行道,难行道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习,易行道讲念佛号可以生西方,都是由心。另外讲“空”,破我执法执,也是离不开心,在唯识经典中就更为突出。
《华严经》讲:“外境如虚幻,唯识与心作,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心地观经》、《大乘起信论》讲:“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国土染,心净国土净”。《楞伽经》讲:“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佛语”就是佛说的语言,以心为宗,“无门”就是不要执著,去掉执著,就是走入这个门的路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管小乘,还是大乘的空宗和瑜伽有宗,都贯通于这一个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到了唯识法相,更加有系统,并把它发扬广大。
范文三: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第一、二单元重点 1、山中访友 1、《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2、课后习题: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3、草虫的村落 1、《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郭枫)。 2、课后习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3、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 ,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 ,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4、文章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略) 5、詹天佑 1、主要内容及中心
2、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3、(1)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的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如.面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创造性地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等等,都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 4、默读课文,知道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什么不同方法。 6、怀念母亲 1、《怀念母亲》一课的作者是(季羡林)。对课题的理解及作者的情感: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 2、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
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充分表达出来。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所以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虽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在作者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三、四单元内容重点 9、穷人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2、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童年》 、 《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 4、课文中省略号的主要作用: 课文中省略号的作用--课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主要作用有: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如,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如,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如,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如, “我嘛……缝缝补补……” 5、理解重点语段: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使人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11、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 2、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4、语句理解: (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老人并没有耳聋,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2)“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 理解: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
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 “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 13、只有一个地球 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举例子具体真切 作比较突出强调 打比方形象生动 。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作者:西雅图) 1、文章结构:总分总 2、文体:演讲稿 3、课后第2题: (1)“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 理解: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2)“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理解: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 理解: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万物,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存。 第五单元 17、少年闰土 1、作家、及作品--(资料袋) 2、正音:“正”、“佛”、“行”、“供”、“畜” *3、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件事,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参P148 要点: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生活丰富多彩。潮汛看鱼-见多识广 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参P142参P143参P147 与四件事留下的印象不完全一致 4、关于“捕鸟”,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点: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闰土聪明能干,是一个捕鸟能手。 *5、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 自然,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6、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 7、破折号、括号的用法--补充说明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多音字:冠、号、 数 2、四字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北风怒号、饱经风霜、失声痛哭 匆匆忙忙、马马虎虎、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周晔,表达出她对鲁迅先生的怀念、热爱、敬仰之情。 *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分别叙述了四件事: 谈《水浒传》(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 、 讲碰壁(伯父笑谈“碰壁”抨击旧社会 ) 、 救车夫(伯父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 关心女佣(伯父关心女佣) 。 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②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④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5、句子理解: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理解: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语言描写中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
吗?” (反问句) 理解: “四周黑洞洞的” ,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④“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理解: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 ,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6、 救助车夫一段,为了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连用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 ,突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 7、以空行为标志,文章分为几部分?说说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联系。 要点:五部分;第一段是总述--深受爱戴,后几段是分述--受到爱戴的原因。 参P154 第六单元 重点背默前4首古诗及书下注释。 第七单元 21老人与海鸥 1、字音:塑料、饼干、撮起、亲昵、啧啧、滇池、旋涡 2、主要内容及中心:课文主要讲了(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 *3、意想不到的事指什么? 要点:①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②纷纷落地、站成两排、肃立不动,③朝遗像扑过来、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 *4、重点语句理解: (1)“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要点:老人喂,海鸥吃,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 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使我们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美好的深厚情感。(细节描写) (2)“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要点:海鸥用“鸣叫”、“扑”、“飞”成“漩涡”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舍不得离开老人,表达对老人的留恋,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美好的深厚情感。(场面描写) 5、体会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23《最后一头战象》 1、正音:势不可当、摩挲、扑喇喇、浴血搏杀 2、积累词语: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炯炯有神、威风凛凛、排山倒海、 泣不成声 3、作者是 沈石溪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书屋) 4《最后一头战象》以 时间 为序,依次记叙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四个感人情节。歌颂了战象嘎羧忠诚 、善良、重情义 的高尚情怀。 *5、(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忠诚、善良的高尚情怀。) 第八单元 25伯牙绝弦 1、相传愈伯牙和钟子期是春秋时代的人,《伯牙绝弦》讲的是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2、背默课文、注释,对照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1)伯 牙 鼓 琴,志 在 高 山,钟 子 期曰:“善 哉,峨 峨 兮 若 泰 山!” 句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体会:俞伯牙琴艺高超,钟子期很会欣赏,他们两人相互理解、欣赏是知音。 (2)伯 牙 所 念,钟 子 期 必 得 之。 句意: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
意。 (3)子 期 死,伯 牙 谓 世 再 无 知 音,乃 破 琴 绝 弦,终 身 不 复 鼓。 句意: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体会:伯牙为失去知音而悲痛欲绝,弃绝专长爱好,表示悼念。表现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对知音的理解;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26 月光曲 1、《月光曲》又叫《月光鸣奏曲》《月光》。贝多芬弹奏了(三十七)支钢琴曲?第(十四)支是《月光曲》。
2、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感动了贝多芬,走进屋弹奏一曲;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3、.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 ,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舒缓流畅-快速有力-逐渐增强-高亢激昂)
范文四: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文言文的中心思想
一、《童趣》
1.写出本文的几个成语,并解释。
明察秋毫:连极小的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庞然大物: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怡然自得: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2.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再举出一个“物外之趣”的例子?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物外之趣的人?
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持童心和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认识美,发现美,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儿时堆沙为碉堡的经历也是一种“物外之趣”。由此可见,要拥有“物外之趣”,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持童心和想象力。
二、《口技》
1.本文多次描述了听众的反应,说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侧面描写;表现了精彩的演出对观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待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艺人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文中前后两次交待了极简单的道具,首尾呼应。内容上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突出其技艺之“善”,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的不凡。
三、《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斗”的是什么事?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①太阳在早上和中午离人是远是近。②因为他们判断的标准不同,一个以视觉为依据,一个以触觉为依据。③(1)知识是无穷的,即使是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不管什么人都应不断完善自己。(2)应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强不知以为知”,而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认识事物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时标准、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
四、《三峡》
①《三峡》引用渔歌起到什么作用?突出了深秋“林寒涧肃”的清幽,表现了凄婉感伤的情绪。
②本文语言精致洗练,准确贴切,请选取文中一处作简要分析。如写春冬之景,仅“素湍绿潭”四个字就把春冬的时候,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潭水碧绿,深沉宁静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本文是描绘三峡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的山水小品文,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美丽山水的热爱和欣赏之情,以及触景生情,流露出淡淡的凄婉感伤之情。
五、《桃花源记》
1.概括渔人的行踪: 桃园桃园--------离开桃园
发现 拜访 再寻
2.桃园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桃园人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听渔人讲述外面战乱纷纷,人民生活痛苦,桃源人故“叹惋”;不愿外界的战争纷扰干扰破坏了桃花源安静祥和的生活。
3.作者生活在一个战乱纷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这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寄托了作者对没有战争、和平安详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
六、《陋室铭》
1.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作者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怎样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答题即可
七、《记承天寺夜游》
1.“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欢喜;寻求解脱的旷达的思想感情。
八、《核舟记》
1.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一一列举了核舟上雕刻的内容,并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其作用是什么? 强调核舟的体积之小以及雕刻内容之丰富,赞美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2.核舟的奇妙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点,其一:是:
容量大;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九、《与朱元思书》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山河美景的感情,以及厌恶仕宦生活,寄情山水,淡泊恬静,摒弃名利的之思想。
十《送东阳马生序》
1.文中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求学的艰苦? ①读书之艰②从师之难③奔走之劳④生活之苦
2.当代中学生学习条件优越,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保持怎样的苦乐观。
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勤且艰”的学习,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不知比古人优越多少倍,我们应该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习古人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十一、《马说》
1.本文托物言志,千里马喻,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
了 的思想感情。
人才;不识人才的统治者;对在位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愤懑。
2.本文表面写千里马被埋没,实际写,这种写法。
人才被埋没;托物言志。
3.本文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十二、《岳阳楼记》
1.“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课后反思:
课型 第 周 第 次课 日期
十三、《醉翁亭记》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境界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抒发 的旷达胸襟相似。
表达了作者纵情山水,排解郁闷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十四、《出师表》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创业艰难的思想,效忠刘备父子的感情。
2.结合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为了汉室兴隆。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3.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四个;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四个;写出古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诗句 说 ;写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三顾茅庐、舌战群儒、木牛流马、火烧赤壁;三顾茅庐、七星台借东风;草船借鉴;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忠心耿耿的一代贤臣。
十五、《陈涉世家》
(1)对形势敏锐的洞察力,如文中他对形势的精辟分析,以及得出的“宜多应者”的结论。(2)做事的细致周密,如起义前所作的“鱼腹藏书”“ 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以及开始起义时,“激怒其众”“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等精密的步骤。(3)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如召令徒属时的一番话,既表明了自己反抗的坚定信念,又有很强的鼓动性。
十六、《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本文谈了作者怎样的人才观?再结合历史上其他人物事例说说你对这种人才观的看法。
逆境造就人才的人才观。(表态)我同意作者的观点,(重申观点)只有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举例)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完成《红楼梦》……(总结)逆境可以激励奋斗,磨练意志,战胜困境,往往会取得成功。
2.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围绕“物质生活优越了,仍需要忧患意识”回答即可。
3.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
(翻译)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深入理解)磨难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联系自身实际)对我们而言,成长道路上遇到一些苦难,未必是坏事,我们可以从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一味追求生活的平坦,往往是经受不住风雨洗礼的。
十七、《鱼我所欲也》
1. 请举例谈谈你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认识。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
正义。生命诚可贵,正义价更高,当需要抉择时我们应该重义轻利。例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宁死不降、舍生取义,他这种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学习。
2.你认为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十八、《曹刿论战》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中的“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第一段体现了曹刿怎样的政治思想?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
2.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2. 曹刿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战前、战中还是战后,都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结合原文,就他性格的某一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爱国心责任感,“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非常谨慎稳重,“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
1. 邹忌是怎样成功劝说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弊//在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地接受。
2. 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难,需要气度和胸怀。邹忌和齐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邹忌:有勇气,讲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
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 有自知之明,不盲目的相信别人,对他人的褒奖能理智的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二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请举例你对谈谈“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认识。
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得民心者得天下。例如武王伐纣,深得民心,此所谓“得道者多助”,纣王残虐,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此所谓“失道者寡助”。
范文五:中心思想的概括
中心思想的概括
一、要点梳理
中心思想,即主旨,也称文章的主题。它是文
章的主脑, 整个文章都要围绕它选材、 组材、 构思、
行文。
(一)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写人→ 人物性格,作者对人物评价
叙事→ 借事抒情、借事明理
写景→ 借景抒情、借景明理
状物→ 借物喻人、 借物喻理、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二)中心表述形式
1.写人为主:记叙??赞扬了??表达了??
2.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 (歌颂了 ) ??表现
了??
3. 写景状物类:采用??手法, 借助??描写, 赞
扬??抒发??
二、方法点拨
(一)借助法
1. 借助文章题目、总起句、总结句归纳文章主旨;
2. 抓文章首尾等处的点题句、 关键句。 包括:文章中的议论、 抒情性的句子 (多在篇末) ; 反复出现的线索句;引用句;内涵丰富、含义深刻的警句等。
(二)分析法
1. 理清文章层次、情节
梳理各段大意, 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 围绕作者写了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等问题思考, 也能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2. 从详略安排入手
例如:《沉默的竹笛》里面讲到了作者的很多事情,练习竹笛、吹竹笛、表演竹笛,详 细写了吹竹笛的事情,由此得到的人生感悟。
3. 抓住线索
有的文章可以通过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体会归纳文章的主旨。
练习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青藏线的风
都说青藏线的风硬。 “硬”在哪儿?因为它是雄壮的、强悍的吗?看戈壁滩上,大风起 兮,沙土蔽日。 刮得厉害时,连拳头大的卵石都飞起来, 相互撞击的声音像是折断了人的骨 节,真是。
在陶力、尕海、松如沟一带,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风在这里肆虐,日夜呼号。有时一夜 工夫就将沙丘搬到铁路上??
其时,即使它温柔一点时,你也会感到它。在戈壁滩上行走,觉得有飒飒轻风吹拂,可 那决不像江南的杨柳风、 花信风那样绵软,而有点像西部女人的吻,多少夹杂着野性; 到了 晚上,会觉得脸上微微发烫,照照镜子,肤色明显发黑,这是它和高原紫外线给你的印章。 你想领略一下青藏线的风吗?那就随着我的脚步, 顺着两条锃亮的钢轨, 一步步走上这 “天 路”吧!有诗曰:
青藏铁路线 /海拔三千三 /南昆仑、北祁连 /戈壁荒漠伴两边。
青藏铁路的两侧多山, 挤得火车七扭八扭地走, 走投无路了就钻山洞。 这山大多是没有 植被,岩石裸露,或赭红、或青灰,望着,像来到另一星球一样惊奇。在这里,走路多了都 觉得胸闷、气喘,更何况爬山。但我们还是喘息着、磕绊着,爬上去了。当时很骄傲,站在 山顶,像站在领奖台上。觉得在内地,绝对是登高冠军,因为要多费几倍的劲。要不,为啥 像王军霞那些运动员都要到青海来训练呢! 摸摸岩石的表面觉得光滑, 一碰就有轻微的粉末 飞扬。别人告诉我,这叫风化石。一瞬间,觉得这风像流水,在耳边哗哗淌过,岁月沧桑, 哦,风烛的河啊!在平原一带,是广阔无边的能赛马的大戈壁滩,有很多石头,年年月月经 风历雨,竟然成了的模样。有的很精致,是天然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人来捡,听说有的石 头还在省举办的奇石比赛中获了大奖。 为什么许多大石头挨近沙地的一面完好无损, 而受风 的一面变成精致奇观?“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里的风却是雕刻刀!
有人告诉我:昆仑山下有风化不了的石头,很硬,是做道渣用的。随着风的脚步,沿着 这两条长长的钢轨,来到四季覆雪的昆仑山口。昆仑山下有个南山口采石场,采石南山下, 悠然见昆仑。这里生产道渣,那过程惊心动魄。当爆破声过后,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使人 想起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的诗句, 那石头相撞铿铿锵锵, 竟有钢铁的音韵。 碎石机张开铁嘴钢牙, 吞进石头, 发出爆炸一般的声响, 石烟弥漫, 吐出一块块规格的石渣, 像一个个小小的士兵,头戴钢盔,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到一个地方集结。那石渣,沉重如 铁,锋刃如刀。工人们说,这叫青麻岩,硬度仅次于花岗石,是风化不了的石头。望着它, 真叫人骨骼里补充了钙啊!
南山口是个风口,风更大。但我觉得有另一种雄风在胸中激荡着。 上过泰山的人, 知道 那一节节石阶铺到山顶的路, 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人的精神。 而这条由南山口向前延伸正在
修建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由无数石渣铺成的“天路” ,被外国人称之为和长城相媲美的工 程,不是更能展现中国人的雄风吗?
问: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不超过 10个字)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晒旧衣
摩罗
①要出远门,自然要先去看看母亲。 自从十七岁那年,远离家乡去念书,便一直生活在 异乡, 很少有时间与母亲相伴。 每次回家见到那日渐衰老的容颜, 都会生起些陌生感, 常常 不知该说些什么,似乎我离母亲已越来越远。
②正是盛夏天气。母亲泡了一杯糖水,送到我面前。又拿起一把扇,扇那热气腾腾的杯 子,一边说; “累了吧 ? 这么热的天 ! ”待我喝完糖水,母亲便去太阳底下收东西,原来母亲 今天在晒旧衣。
③家里有两只旧木箱,全塞满旧衣裳。每年夏天, 母亲都要翻晒一次。 我总要批评母亲 太爱破烂,那些东西,何不早日毁弃。然而直到现在,母亲这个习惯还是没改。
④母亲一抱一抱地将旧衣收进屋来,衣服堆里散出热气。我说; “怎么不当垃圾烧掉, 晒了几十年了, 有什么用 ? ” 母亲望望我, 那眼神似很委屈, 我乃默然。 母亲搬过一把木椅, 认认真真坐下,像是做着十分重要的事,一件一件整理旧衣。每拿过一件,都要抚弄再三, 还常常凝神默想,似乎对这旧衣着迷了。
⑤“这是你父亲的西装短裤, ”母亲抬起头,这样告诉我, “是他年轻时做的,只穿过两 三回。 ”那件短裤我早已熟悉,以前每年翻晒,母亲都要跟我讲一遍。每次听到,我都犹如 看见,一个年轻人,穿着黑色短裤,在田间耕作。
⑥“这是你外公送你的小袜子。那年你三岁,我带你去浮梁看外公,回来时,你外公抱 着你送我们上车站。 到了车站, 你赖着不从他怀里下来, 我抱了你上车,你就乱哭乱蹦要外 公。这时候,你外公一边哭,一边塞给你这双袜子。 ”外公中年迁居浮梁,相隔几百里,我 一生只见过他这一回。 “他已经死了十五年了 ! ” 母亲将那双破烂的小袜子攥在手里, 眼睛望 着门外,似乎期待着外公的影子突然在门口出现。 “那一年,我拿着电报赶到浮梁时,他已 经躺在地下,只见一个圆土堆。那边的坟跟我们这边的不同,是圆的。 ”
⑦母亲流了几滴泪,叹着气,又去收拾别的旧衣,一件一件折好,几乎每一件旧物,都 有一段故事在里边。
⑧母亲一件一件地把它们收进箱子, 神情很是专注, 几乎带着一种虔敬, 同时还有一丝 欣慰。我忽然想到,母亲每年翻晒旧衣,都是过一个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她既有失落的痛 苦,又有怀旧的慰藉。母亲以这一丝慰藉,装点孤寂的老年。
⑨母亲收拾好了,我走上前,将那只箱子搬进房去。吃晚饭时,母亲看了我很久,试探 着问我; “你到城里上学那年, 穿的那件蓝咔叽褂, 还在不 ? ” 我说还在。 “怎么不拿回家来 ? ” 我不再说这有什么用,而是说; “下回带来吧。还有别的几件旧衣,我也一起带回家来。 ” ⑩母亲听了 “下回” , 别过脸去, 似乎黯然神伤, 过了一小阵, 才喃喃地说; “这回走了, 哪知道何时回来。 ”
? 出远门, 不是一般的出门,的确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家。 临走的时候, 我给朋友写了一 封信,请她把我的那些旧衣服,全都寄给我母亲。
? 母亲定会每年都翻晒一次,一定会抚着我的旧衣,追思我的音容。可是,当她含着老
泪,讲完一段故事,猛抬头,却见旁边没有人在听。
1988年,写于广州
问:结尾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