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三峡_》与《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三峡》与《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枣阳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
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 2 3
4 5
6、夏水襄陵:上 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8、不以疾也: 快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
10、素湍:白色的急流 11、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12、绝巘:极高的山峰。 13、飞漱期间:急流冲荡。 .....14、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5、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 ..16、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
17、是日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
18、挐:通“桡”,撑(船)。 19、拥毳衣炉火: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
20
样子。 21、上下一白:全白。 ..
22、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23、余强饮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
24 25、
26
二、辨析一词多义。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
A . 大雪三.日 猿鸣三.声
B . 是.日更定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C . 飞溯其间. 其间.千二百里
D . 是日更.定 更.有痴似相公者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 人鸟声俱绝. 绝.巘多生怪柏
B .上下一白. 三大白.而别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又痴似相公者
D. 自.非亭午夜分 自.三峡七百里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
A .虽乘奔.御风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耶
C.虽.乘奔御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D.春冬之.时 食之.不能尽
三、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9.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10.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一片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
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1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四、课文内容理解。
1、甲乙两文内容异同:《三峡》主要是从 、 两个方面写三
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的方法,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表达作者对三峡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湖心亭看雪》主要写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写景采用白描的手法,突出冰花弥漫,水天一色的特点,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二者感情略有不同,但都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甲乙两文语言文字各有特点, 《湖心亭看雪》语言简练自然,不事雕琢。在写景方式上的不同:甲文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乙文采用白描手法。
3、甲乙两文内容比较: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作者对三峡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湖心亭看雪》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抒发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4、同样写景但甲乙两文材料安排不同:抓取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 放 美、清 悠 美和凄 婉 美。《湖心亭看雪》作为游记,写景、叙事、抒情结合一体。叙事是行文的线索,笔墨俭省,交待了作者的游踪。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5、《三峡》渲染三峡秋季的萧瑟气氛。《湖心亭看雪》中舟子的话属于侧面烘托,以舟子的俗衬托作者的痴,作用:引用舟子的话包含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五、简答题。
1、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答: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
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
2、划出甲、乙两文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答:《三峡》写景句子: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
“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湖心亭看雪》写景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写景采用白描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
的形与神。
范文二:《三峡》《观潮》《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三峡》《观潮》《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
(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
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
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乙文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 隔断; 有的
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山险水急三峡景;
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二)
【甲】(《三峡》全文)
【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 (2)常闻峡中水疾 .(3)每至晴初霜旦 (4)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乙文译文:
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西陵峡。《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到西陵峡的出口一
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看不见太阳;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树木高大茂密,到了春冬之交稍显凋零,猿啼的声音特别凄清,在山谷中回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
一。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二)【参考答案】1.(1)阙:通“缺”,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
2.(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
5.答案示例: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三、(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
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
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乙)、《酒泉子 长忆观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 解释下列词语。
(1) 鲸波: (2)心寒: (3) 既望:
2、甲、乙两文在体裁上有何区别?
3、甲文先用比喻写潮水变化,初时 ,后如 ,又用夸张手法写出白浪滔天的景象,此句
是 。乙文同样用夸张手法写景的一句是 。
4、甲乙两文都写弄潮儿挺立潮头、搏击巨浪的奇观,用了一个同样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们高超的技艺,甲文是 ,乙文是 。
译文
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
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
感觉心惊胆战。
1、巨浪 指心中害怕恐惧 农历十六
2、甲文为记叙文,注重写景,乙文为宋词,语言精练
3、仅如银线 玉城雪岭 吞天沃日 来疑沧海尽成空
4、旗尾略不沾湿 手把红旗旗不湿
四、【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
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
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B. ①才一举头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兼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乙文译文: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 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5.(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立即,马上)(4)回去(回来)
6.(3分)D(得到 A.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 B. ①抬起②发动 C. ①来得及②和)
7.(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想不到湖中还会有这样的人!)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于此的人啊!)
(3)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次遇到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8.(3分)B(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五、【甲】《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乙】《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
B、更有痴似相公者 更深夜色半人家 ..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且焉置土石 ..
1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乙】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从【甲】诗“独钓寒江雪”和【乙】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试问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D;
12、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必须直译);
13、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
14.都是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
15.表达的情感差异《江雪》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之情。
16、(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范文三:《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12分)
???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
译文:????????????????????????
??? 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24、(2分)①即使 ②代词,那 ③代词,这 ④都
25、(2分) D
26、(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27、(2分) A
28、(4分)
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
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范文四:《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128815”);《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8题。(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虽乘奔御风()?其间千二百里()?是日更定()?湖中人鸟声俱绝()
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
译文:
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第?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24、(2分)?即使?代词,那?代词,这?都
25、(2分)D
26、(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27、(2分)A
28、(4分)
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
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范文五:《三峡 》与《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三峡》与《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
枣阳三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毫无 2、阙:通“缺”,缺口 3、夜分:半夜
4、亭午:正午 5、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夏水襄陵:上 7、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
8、不以疾也: 快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
10、素湍:白色的急流 11、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
12、绝巘:极高的山峰。 13、飞漱期间:急流冲荡。 (((((
14、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5、晴初霜旦:下霜的早晨。 ((
16、属引凄异:接连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 ((
17、是日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
18、挐:通“桡”,撑(船)。 19、拥毳衣炉火: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
20、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汽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
样子。 21、上下一白:全白。 ((22、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
23、余强饮三大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
24、客此:在此地客居。 25、 舟子:船夫。 26、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辨析一词多义。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
C、余拏一小舟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
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 A . 大雪三日 猿鸣三声 ((
B . 是日更定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C . 飞溯其间 其间千二百里 ((
D . 是日更定 更有痴似相公者 ((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 . 人鸟声俱绝 绝巘多生怪柏 ((
B .上下一白 三大白而别 ((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更又痴似相公者 ((
D. 自非亭午夜分 自三峡七百里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 A .虽乘奔御风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B. 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耶 ((
C.虽乘奔御风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
D.春冬之时 食之不能尽 ((
三、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7.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9.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10(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一片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1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1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四、课文内容理解。
1、甲乙两文内容异同:《三峡》主要是从 山 、 水 两个方面写三峡的自然景观,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的方法,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表达作者对三峡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而《湖心亭看雪》主要写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写景采用白描的手法,突出冰花弥漫,水天一色的特点,表达的是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二者感情略有不同,但都表现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甲乙两文语言文字各有特点,《三峡》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湖心亭看雪》语言简练自然,不事雕琢。在写景方式上的不同:甲文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乙文采用白描手法。
3、甲乙两文内容比较:《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作者对三峡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湖心亭看雪》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抒发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4、同样写景但甲乙两文材料安排不同:《三峡》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取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 放 美、清 悠 美和凄 婉 美。《湖心亭看雪》作为游记,写景、叙事、抒情结合一体。叙事是行文的线索,笔墨俭省,交待了作者的游踪。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5、甲乙两文都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三峡》写猿声和渔者歌属于侧面烘托,渲染三峡秋季的萧瑟气氛。《湖心亭看雪》中舟子的话属于侧面烘托,以舟子的俗衬托作者的痴,作用:引用舟子的话包含对“痴”字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五、简答题。
1、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答: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
2、划出甲、乙两文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答:《三峡》写景句子: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湖心亭看雪》写景句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写景采用白描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三峡_》与《湖心亭看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