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维生素D及其活性形式1_25_二羟维生素D_3与糖尿病的关系
维生素 D 及其活性形式 1, 252二羟维生素 D
3
与糖尿病的关系
余 静 1, 高志红 2
(1. 天津港口医院内科 , 天津 300456; 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 , 天津 300052)
中图分类号 :R587.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2084(2008) 1422292203
摘要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正在研究中 ,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 , 维生素 D 及其活性形式 1, 252二 羟
维生素 D
3
除传统的调节钙、 磷代谢的作用外 , 还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减少细胞因子介导的 β细
胞凋亡途径 , 在糖尿病的发生、 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 ; 维生素 D; 1, 252二 羟维生素 D
3
The Rel a ti on sh i p Between D i a betes w ith V itm i n D and D ihydroxyv it am i n D 3 YU J ing 1, G AO Zhi 2
hong 2. (1. M edical D epar m ent, Tianjin Port Hospital, Tianjin 300456, China; 2. Endocri m inal D epart 2
m ent, Tianjin Gene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ianjin M edical U nversity, Tianjin 300052, China )
Abstract:The eti ol ogy of diabetes is under investigati on, it has been f ound recently that vitam in D
and its activated f or m of dihydr oxyvita m in D 3still have critical effect in the occurence and devel opment of
diabetes thr ough sti m ulating the serecti on of insulin and inhibiting the apop t osis of βcellsmediated by cy 2
t okine, which is beyond the traditi oal r ole of modulating the metabolis m of calcium and phos phorus .
Key words:D iabetes; V ita m in D; 1, 252dihydr oxyvita m in D 3
众所周知 ,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 越来越多
的证据显示糖尿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 , 近年发现
细胞因子介导的 β细胞炎性损害和 T
常 , 是糖尿病发生 、 [1
2
m in D recep t or, D 可能在糖尿病
, 本文从免疫
学角度综述和探讨维生素 D 与糖尿病的关系 。
1 维生素 D 的来源 、 转化与排泄 [2]
来源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 D
3
(胆骨化
醇 ) , 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的维生素 D
2
(麦角骨化醇 ) ,
以及太阳紫外线 β射线穿透皮肤将其中的 72脱 氢胆
固醇迅速转化成维生素 D
3
, 统称为维生素 D 。维生
素 D 必须经过两次转化才成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
D 。 首先 , 在肝脏通过 252羟 化酶的作用形成 252OH 2
D 3; 然后在肾脏通过 1α2羟 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形式
的 1, 252羟 维 生 素 D
3
[1, 252dihydr oxyvita m in D 3,
1, 252(OH ) 2D 3]。此外 , 1, 252(OH ) 2D 3也可由胎盘
和巨噬细胞等合成 。在 242羟 化酶的作用下 , 252OH 2
D 3和 1, 252(OH ) 2D 3代谢为水溶性的无生物活性的
维生素 D 3223 羧酸 , 并经胆汁排泄出体外 。
2 1, 252(O H) 2D 3的生物学作用
维生素 D, 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前类固醇激素 。 该 激素作为分子发生反应的机制是 [3]:1, 252(OH ) 2 D 3从血清维生素 D 结合蛋白或其他转运蛋白中分离出
来 , 进入细胞内 , 与 VDR 结合后 , 通过基因调节的方 式发挥作用 :包括矿物质体内平衡 、 骨代谢 、 维生素 D 3分解代谢 、 免疫调节 、 细胞增殖和分化 、 受体自身
调节等 。 VDR 的分布十分广 泛 , 用 示 踪 剂 标 记 的 1, 252 (OH )
2
D 3检测发现 , 在许多靶 组织 中 存 在 VDR, 如 消 化 系 统 、 心血管系统 、 中枢神经系 统 、 免疫系统 、 呼吸系统等 , 内 分泌 系 统 的 甲 状 腺 、 甲 状 旁 腺 、 肾上腺 、 胰腺 、 垂体上也存 在 VDR
OH ) 2D 3的经典作
25OH )
23
、 ;
,
, 尿中钙 、 磷 排出减少 。
1, 252(OH ) 2D 3在生理浓度时发挥的是经典的 调节钙磷代谢方面的作用 , 而当其浓度达到 10-10 mol/L(超过生理浓度 100~1000倍 ) 时可发挥它的 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 而这两个作用都与糖尿病 有关 [4]。
1, 252(OH ) 2D 3对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的 抑制作用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基础 。 Mabley 等 [5]研 究表明 , 在糖尿病 、 关节炎和炎性肠病等疾病中 , 多 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作为抗炎剂已经证 实是有效的 。在他们设计的试验中 , 人类皮肤角质 成形细胞内经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多聚二磷酸腺苷核 糖聚合 酶 激 活 可 以 被 维 生 素 D 、 72脱 氢 胆 固 醇 或 1, 252(OH ) 2D 3抑制 。细胞色素 P450(维生素 D 转 变为活性形式所需的 252羟 化酶和 1α2羟 化酶均属细 胞色素 P450依赖的类固醇羟化酶家族中的一员 ) 的 抑制逆转了维生素 D 、 72脱 氢胆固醇对多聚二磷酸腺 苷核糖聚合酶的抑制作用 , 这表明只有当这二者转
化成 1, 252(OH )
2
D 3后才真正具有对多聚二磷酸腺 苷核糖聚合酶的抑制作用 , 提示具有代谢活性的 1, 252(OH ) 2D 3才具有抗炎作用 。
1, 252(OH ) 2D 3在 免 疫 系 统 的 作 用 分 为 两 方 面 [6]:一方面 , 在免疫刺激下免疫系统的巨噬细胞和
树突状细胞可以强有力地调节 1, 252(OH )
2
D 3的分
? 2912?
泌 , 因为这些细胞具有 1, 252(OH )
2
D 3合成所必需的 酶 — — — 1α2羟 化酶 , 它的表达主要受免疫信号的调
节 ; 另一方面 , 1, 252(OH )
2
D 3对抗原表达和 T 细胞 增殖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有抑制作用 , 这一免疫反应 是通过 VDR 促成的 。
3 VD R 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
VDR 是受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的核受体超家族 的一员 , 这个家族还包括甲状腺激素受体 、 视网膜视 黄酸受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7]。在人 类 , VDR 基因编码位于第 12号染色体长臂的 12区 上 , 并且显示具有广泛的多态性 , 包括在外显子 2上 的 Fok I 多态性 , 在外显子 8~9的内含子上的 B s m I 和 Apa I 基因的变化 , 以及在外显子 9上的 Taq I 限制 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 , 在 3’ 未转换的区域上单核苷酸 (A ) n 重复的多态性 , 这几种基因型是 VDR 基因的 组成部分 , 在不同种族的人群间存在差异 。在北京 汉族人口 VDR 多态性与 1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的研究 中发现 , VDR B s m I 基因多态性与 1型糖尿病的发生 有关 [8]; Oh 等 [9]研究 VDR 基因多态性与社区老年 人 2型糖尿病的易感性方面的关系时发现 , Apa I 多 态性与空腹血糖升高相关 ; ,
关 [10];
]; , 。
维生素 D 的基因效应是通过 VDR 介导的 , 1, 252
(OH )
2
D 3很容易通过细胞膜并且通过活化的 VDR 发挥它们的基因组作用 , 与配体结合的 VDR 产生了 构象的改变 , 继之与视网膜 X 受体 (retinoid X recep 2 t or, RXR ) 结合形成异二聚体 , 这个 VDR 2RXR 复合物 结合维生素 D 反应元件 , 后者位于靶基因的 5′ 端 上 [6]。 此后 , 协同抑制子蛋白从 VDR 表面释放出 来 , 允许协同激活子蛋白进入发生相互作用 , 因此激 活靶基因的转录 。就其与糖尿病的关系而言 , 经典 的维生素 D 反应元件和其他的反应位点 , 在 β细胞 和整个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和转录 因子的基因中被发现 。
4 维生素 D 缺乏与糖尿病的关系
一些调查和研究显示维生素 D 缺乏和糖尿病的 发生有关 :居住在高纬度地区的人群由于日照时间 短 , 维生素 D 缺乏 , 增加患 1型糖尿病 、 多发性硬化 和克罗恩病的危险 ; 儿童期给予维生素 D 补充剂可 降低 1型糖尿病的危险 ; 妊娠期间增加维生素 D 摄 入可减少后代胰岛自身抗体的产生 [2]; 一项研究纳 入 10366例芬兰儿童 , 在 1岁前每日给予 2000I U 维
生素 D 3 并随访 31年 , 其患糖尿病的危险降低约
80%, 而在维生素 D 缺乏的儿童中 1型糖尿病的危 险增加 200%[12]; 在另一项研究中 , 维生素 D 缺乏增 加胰岛素抵抗 , 减少胰岛素的产生 , 并与代谢综合征 相关 [13]; 还有一项研究显示 , 每日服用 1200mg 钙和 800I U 维生素 D , 与每日摄入钙不足 600mg 和维生 素 D 不足 400I U 相比 , 前者可使 2型糖尿病的危险 降低 33%[14]。
最近 , Cash man [15]的研究证实 , 在成人血清 252 OH 2D 3水平 <50n mol/l时="" ,="" 可以导致多种慢性病="" ,="" 包括高血压="" 、="" 心血管疾病="" 、="" 糖尿病和一些自身免疫性="" 疾病="">50n>
5 1, 252(O H) 2D 3与 1型糖尿病的关系
5. 1 1, 252(OH ) 2D 3的免疫调节作用 1型糖尿病 是 T 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病理表现为非特 异性胰岛炎的发生 , 遗传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致使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Th1/Th2功能失调 (Th1功能亢进 , Th2) 与其发病有关 。而 Th1γ可促进 (和胰岛细胞大量 、 一 , 造成 β细胞凋 , 启动胰岛 β细胞自身免疫过程 , 发生自身免 疫性糖尿病 [16]。 一氧化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损伤胰 岛 β细胞 :① 抑制三羧酸循环中顺乌头酸酶 , 进而影 响葡萄糖氧化 , 导致 ATP 生成不足 ; ② 造成 β细胞内 质网钙离子耗竭 , 引起内质网应激 , 导致细胞 DNA 断裂 ; ③ 直接导致细胞 DNA 断裂 , 致使 β细胞死亡 。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 12 (interleukin 212, I L 212) 是免疫系统激活的重要决定 因素 , 它刺激 Th1细胞发生 , 抑制 Th2细胞发生 。 1, 252(OH ) 2D 3及其类似物抑制巨噬细胞和树突状
细胞产生的 I L 212, 其机制可能是 1, 252(OH )
2
D 3与 VDR 结合后再与 RXR 形成二聚体 (VDR 2RXR ) 并与 核因子 κB 相互作用 , 干扰核因子 κB 引起的 I L 212复 制 。 I L 212减少的结果是 Th1细胞占优势向 Th2细 胞优势转换 ; Th1细胞因子干扰素 γ、 肿瘤坏死因子 α等分泌减少 , 一氧化氮产量减少 , 其细胞毒性杀伤作 用减少 , 进而阻断或减轻胰岛炎的进展 [17]。
5. 2 1, 252(OH ) 2D 3及其类似物对 β细胞功能的影 响 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因子对 β细胞的直接损害 在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在体 外实验中 , I L 21β或干扰素 γ可以造成 β细胞的功能 抑制 (胰岛素合成和释放减少 ) , 这种抑制作用可以
被 1, 252(OH )
2
D 3和它的类似物 MC903和 KH1060
预防 , 但 1, 252(OH )
2
D 3的浓度需达到 5~10nmol/L时才能发挥该作用 [18]。 在剔除了 VDR 的鼠中 , 胰岛 ? 3912?
素分泌能力下降 , 则支持 1, 252(OH )
2
D 3对 β细胞功 能的保 护 作 用 [19]。 Gyse mans 等 [20]在 不 同 的 细 胞 (大鼠胰岛细胞 、 F ACS 纯化的 β细胞 、 I N S 21E 细胞 )
研究证实 , 1, 252(OH )
2
D 3不能阻止细胞因子直接介
导的 β细胞的凋亡 , 但经 1, 252(OH )
2
D 3处理后 β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 , 能保护 β细胞免于细胞 因子引起的 β细胞功能紊乱 。 Rabinovitch 等 [21]在胰
岛 β细胞中不仅发现 1, 252(OH )
2
D 3的受体 , 而且还
发现了维生素 D 依赖性钙结合蛋白 ~Calbindin 2D 28 K, 这种蛋白的表达保护了 β细胞免于细胞因子介导 的 β细胞凋亡 。
6 1, 252(O H) 2D 3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
1, 252(OH ) 2D 3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机制是使细 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升高 , 但其是通过电压依赖性钙 通道使钙离子内流 , 还是细胞内细胞器的 Ca 2+动员 , 或是通过蛋白激酶 C 或蛋白激酶 A 途径使胞质内 Ca 2+水平升高尚不完全清楚 [6]。需要值得一提的 是 , 新近的一项研究中 , 将 2型糖尿病体内分离的单 核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体内分离的单核细胞作比 较 , 2型糖尿病组有异常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 α、 I L 26、 I L 21、 I L 28、 环氧化酶 2,
B721的表达 ,
激活可能与 2
症 — — — 动脉 粥 样 发 有 关 , 而 应 用 1, 252
(OH )
2
D 3, 提示 1, 252(OH ) 2D 3可以作为抗炎物质发挥作用 [22]。 7 1, 252(O H) 2D 3及其类似物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 临床应用
在人类应用 1, 252(OH )
2
D 3及其类似物的关键 问题是什么情况下应用 , 是在 β细胞有活动性损害 时应用 , 阻止糖尿病向严重发展 , 还是在糖尿病前期 的人 群 中 就 给 予 免 疫 干 预 有 待 于 进 一 步 研 究 。 Casteels 等 [23]研究证实 , 某些 1, 252(OH ) 2D 3类似物 和经典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 A 短期联合应用能 阻止糖尿病的进程 , 即便是自身免疫已经启动的情 况下 。 这种联合方式非常有望在人类自身免疫性糖 尿 病 的 预 防 方 面 开 辟 新 的 途 径 。但 是 , 1, 252
(OH )
2
D 3和它的类似物应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糖尿 病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 当发挥免疫调节和 β细胞保 护作用时的剂量可能超出生理剂量若干倍 , 这可能 会引起高钙血症和骨矿化异常 。在未来几年中 , 人
们将着眼于研究将 1, 252(OH )
2
D 3分子结构改变的 类似物 , 从而使它钙磷代谢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 分离开 , 如在结构上侧链的修饰和 CD 环的修饰都使 其经典作用减少而更好地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那 么这种治疗方式在临床的普及将指日可待 。 参考文献
[1] 周智广 . 应重视糖尿病免疫学的研究与应用 [J ].中国糖尿病 杂志 , 2006, 14(4) :2412242.
[2] Holick MF . V ita m in D deficiency [J ].N Engl J Med, 2007, 357 (19) :2662281.
[3] W esley Pike J, Shevde NK . The V ita m in D Recep t or[M]//Feld2 man D. V ita m in D. 2nd Ed . London:Elsevier Academ ic Press, 2005:1672191.
[4] Mathieu C, Van Etten E, Decall onne B, et al . V ita m in D and 1, 252 dihydr oxyvita m inD (3) as modulat ors in the i m mune syste m [J ].J Ster oid B i oche m Mol B i ol, 2004, 89290(1/5) :4492452.
[5] Mabley JG,W allace R, Pacher P, et al . I nhibiti on of poly (adeno 2 sine di phos phate 2ribose ) poly merase by the active for m of vitam in D [J ].I nt J MolMed, 2007, 19(6) :9472952.
[6] Mathieu C, Gyse mans C, Giulietti A, et al . V ita m in D and diabetes [J ].D iabet ol ogia, 2005, 48(7) :124721257.
[7] Mot ohashi Y, Yamada S, Yanagawa T, et al . V ita m in D recep t or gene poly mor phis m affects onset pattern of type 1diabetes [J ].J Clin EndocrinolMetab, 2003, 88(7) :313723140.
[8] Xiao XH, L iu Z L,W ang H, et al . Effects of vita m in D recep t or gene poly mor phis m s on suscep tibility t o type 1diabetes mellitus [J ]. Chin Med Sci J, 2006, 21(2) :95298.
[9] Oh JY, Barrett 2Connor E . A ss ociati on bet w een vitam in D recep t or poly mor phis m and type 2diabetes or metabolic syndr ome in com 2 munity 2dwelling older adults:the Rancho Bernardo Study[J ].Me 2 tabolis m, 2002, 51(3) :3562359.
[10] O rtlepp JR,Metrikat J, A lbrecht M , et al . The vitam in D recep t or gene variant and physical fasting glucose levels in 20(6) :4512454. [11孙京华 , , Taq I 基因多态性与 [, 2006, 22(2) : [] E, Reunanen A, et al . I ntake of vita m in D and type 1diabetes:a birthcohort study[J ].Lancet, 2001, 358 (9292) :150021503.
[13] Chiu KC, Chu A , Go VLW , et al . Hypovita m inosis D is ass 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βcell dysfuncti on[J ].Am J Clin Nurr, 2004, 79(5) :8202825.
[14] Pittas AG, Daws on 2Hughes B, L i T, et al . V ita m in D and calcium intake in relati on t o type 2diabetes in women[J ].D iabetes Care, 2006, 29(3) :6502655.
[15] Cashman K D. V ita m in D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J ].Post 2 grad Med J, 2007, 83(978) :2302235.
[16] 沈字玲 , 张能 , 余华荣 . 1, 252二 羟维生素 D 3对 1型糖尿病预防 效果观察 [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 2006, 28(1) :26228.
[17] van Halteren AG, Tys ma OM , van Etten E, et al . 1al pha, 252di 2 hydr oxyvita m in D 3or anal ogue treated dendritic cells modulate hu 2 man aut oreactive T cells via the selective inducti on of apop t osis [J ].J Aut oi m mun, 2004, 23(3) :2332239.
[18] Sandler S, Buschard K, Bendtzen K . Effects of 1, 252dihydr oxyvita 2 m in D 3and the MC903and KH1060on interleukin 21beta 2induced inhibiti on of rat pancreatic islet beta 2cell functi on in vitr o[J ].I m 2 munol Lett, 1994, 41(1) :73277.
[19] Zeitz U,W eber K, Soegiart o DW , et al . I m paired insulin secret ory capacity in m ice lacking a functi onal vita m in D recep t or [J ]. F ASEB J, 2003, 17(3) :5092511.
[20] Gyse mans CA, Cardoz o AK, Calle waert H, et al . 1, 252D ihydr oxyvi 2 ta m in D 3modulates exp ressi on of chemokines and cyt okines in pancreatic islets:i m p licati ons for p reventi on of diabetes in nono 2 bese diabetic m ice[J ].Endocrinol ogy, 2005, 146(4) :195621964. [21] Rabinovitch A, Suarez 2Pinzon WL, Sooy K, et al . Exp ressi on of cal 2 bindin 2D (28k ) in a pancreatic islet beta 2cell line p r otects against cyt okine 2induced apop t osis and necr osis[J ].Endocrinol ogy, 2001, 142(8) :364923655.
[22] Giulietti A, van Etten E, Overberah L. Monocytes fr om type 2dia 2 betes patients have a p r o 2infla mmat ory p r ofile 1, 252D ihydr oxyvita 2 m in D (3) wokes as anti 2infla mmmat ory [J ].D 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 77(1) :47257.
[23] Casteels K,W aerM , Bouill on R, et al . Preventi on of type 1diabetes by late interventi on with nonhypercalcem ic anal ogs of vita m in D 3in combinati on with cycl os porin A [J ].Trans p lant Pr oc, 1996, 28 (6) :3095.
收稿日期 :2008202205 修回日期 :2008204208
? 4912?
范文二:维生素K的商品形式——维生素K3制剂
由于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vitamin K3)制剂效价高,又是水溶性结晶,性质较稳定,故饲用维生素K多是维生素K3制剂,即 维生素 K3 盐。维生素 K3 盐比维生素 K3 稳定,且是水溶性,易为动物吸收。
目前饲用维生素K3制剂有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MSBC)和亚硫酸二甲基嘧啶甲萘醌(MPB),其活性成分为甲萘醌。
(1)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多含3个结晶水,其分子式为C11H802? NaHS03?3H20,含活性成分约52,,为白色或灰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臭味,有吸湿性,遇光易分解。MSB对皮肤和呼吸道黏膜有刺激性。
MSB商品制剂有含MSB 94,的高浓度产品,其稳定性差,但价格便宜。用明胶包被处理的MSB微粒胶囊制剂一般含MSB 50,,稳定性好,且无刺激性。
(2)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MSBC)。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复合物的化合物成分与MSB相同,为C11H802?NaHS03?3H20,二者的区别在于形成亚硫酸氢钠结合物时,MSBC添加了过量的亚硫酸氢钠提高甲萘醌的稳定性。此制剂常含有较多的游离亚硫酸氢钠,因而活性成分甲萘醌含量较低,一般在30,,40,。我国饲料添加剂标准(GB7294—87)要求含C11H802?NaHS03?3H20 60(0,,75(0,,即活性成分31(1,,39(1,。MSBC稳定性较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维生素K3制剂。
(3)亚硫酸二甲嘧啶甲萘醌(MPB)。此制剂为稳定性最好的维生素K3制剂,含活性成分45(5,,在饲料制粒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活性,但具有一定毒性,且价格较贵,因此,目前应用不及MSBC广泛。因它具有毒性,应限制使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规定,以MPB作为营养性添加使用时,鸡与火鸡不得超过全价饲料的2 mg,kg,生长肥育猪不得超过10 mg,kg。
维生素 K3( 亚硫酸氢钠甲萘醌 ) GB7294—87
分子式 C11H802?NaHS03?3H20
分子量 330.2
含量 ( 以C11H802?NaHS03?3H20 计 ) 60% , 75%
亚硫酸氢钠 (NaHSO3 )% 28.0% , 42.0%
水分 % 7.0% , 13.0%
重金属 ( 以 pb 计 ) ? 0.002%
砷盐 (As) 0.0005%
外观 白色或黄褐色结晶粉末
范文三:维生素K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
说明文阅读训练
姓名:班别:成绩:①维生素 K 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功臣” ,人体缺少它,出血就不能凝固。 ②维生素 K 的两兄 K1、 K2的性格、脾气有同有异。
③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中性黄色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 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也不怕热,即使在强酸下或在 150°的高温中也能泰然 自若。但是,维生素 K 却非常怕碱和紫外线,一旦和它们相遇,就会被撕得支 离破碎。因而,含有丰富维生素 K 的食物如青菜、猪肝在烹调中切不可放碱, 否则,会把维生素 K 破坏殆尽。
④不同的是,在常温下维生素 K1是液体,维生素 K2F 却是固体。维生素 K1通常存在于植物体内, 在各种绿色植物中含量尤为丰富:维生素 K 2通常存在于 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的肝脏内。
⑤它们化学结构中都有一个名叫 a~甲基酸的结构,因此都有止血的本领。但由 于其结构有不同之处,因而止血的效力也不同。维生素 K1的止血本领要比维生 素 K2大百分之六十。
⑥维生素 K 止血的奥妙在哪里呢?
⑦原来人体血液中含有凝血酶原, 它能起止血作用。 可是光有凝血酶原是不可 能使血液凝固的, 一旦人体某处组织出血, 血小板遭到破坏, 就会释放出凝血活 素和钙离子, 这二者与凝血酸元结合在一起, 变成了凝血酶。 在凝血酶的催化下, 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就很快变成了不溶性纤维蛋白。 这样, 出血也就被止 住了。而维生素 K 不仅是凝血酶原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还能促进肝脏制造凝 血酶原。所以缺乏维生素 K 就会缺少凝血原,凝血酶的组成便遭到破坏,血液 就不能凝固。维生素 K 止血的奥妙也就在这里。
1. 请写出维生素 K 的四个特点 .
⑴ ⑵
⑶ ⑷
2.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凝血酶原止血的原理。
答:
3. 本文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如“家庭” 、 “功臣”等。请在文段中再找出 4个这 样的词语。
答:
4. 第③④段中带点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⑴
⑵
5. 根据本文内容,选出下列判断中错误的一项:()
A 肝脏是人体中制造凝血酶原的主要器官,所以肝功能不全者伤口往往出血不 止。
B 青菜最好生吃,这样可以保持青菜中富含的维生素 K 。
C 科学家在实验中用麻子油治好了小鸡出血病。 由此可推断麻子油中可能含有维 生素 K 。
D 准备动大手术的病人要适量补充维生素 K ,以防手术中出血不止。
1. (1)中性黄色化合物。 (2)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 (3)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不怕热) 。 (4)怕碱和紫外线。
2. 凝血酶元与出血时血小板释放的凝血活素和钙离子结合变成凝血酶, 凝血酶的催化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 维蛋白元迅速变成了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止血。
3. (两)兄弟、性格、脾气、泰然自若、撕、怕。
4.例一:“ 它们 …… 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 ” (“ 只 ” 字起限制作用,准确说明了维生素 K 的性 质)例二:“ 在常温下维生素 K1是液体,维生素 K2却是固体。 (“ 在常温下 ” 准确表明条件,极为严密) 。
范文四:活性炭对维生素C的影响
活性炭对测定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
摘 要 :本文以活性炭为研究对象, 用不同用量活性处理定量的抗坏血 酸溶液, 考察活性炭用量对标准溶液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 同时为设 定果蔬维生素 C 实验室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去除颜色干扰提供参考。 关键词:维生素 C 活性炭 紫外分光光度计
1 前言
果蔬维生素 C 含量测定方法有 2, 6-二氯靛酚滴定法、碘量法、紫外分光光 度法、 2, 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1],对于深颜 色的材料, 往往面临色素干扰的问题。 去除色素以活性炭居多, 活性炭的吸附性 能由其物理性质(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和化学性质(表面化学性质)共同决定。 因其对色素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所以活性碳对色素具有很强的吸附。 但活性炭 的表面存在着许多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官能团 [2], 很可能会影响维生素 C 测定 的含量。 为此, 本文首先将用活性炭对标准抗坏血酸溶液进行前处理, 再考不同 用量活性炭对维生素 C 含量的影响,并为相关实验做出建议。
2实验目的
探索活性炭用量对抗坏血酸溶液的影响,为果蔬维生素 C 实验室紫外分 光光度计检测去除颜色干扰提供参考。
3实验原理
维生素 C 也称作抗坏血酸,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呈酸性,在碱性条件 下更易被氧化为己糖衍生物,同时极易受光、温度、氧、 pH 、活性炭等 因素的影响。
活性炭是由含炭为主的物质作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制得的疏水 性吸附剂, 是一种良好的脱色剂, 但活性炭的表面能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官 能团很可能会影响抗坏血酸含量。
维生素 C 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般都在 267nm 左右, 但是随样品不同有差异, 进行波长扫描可以确定准确最大吸收波长;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检测可计算样 品维生素 C 含量 [3-6]。
4实验设备
电子分析天平() 、紫外分光光度计() 、低速离心机() 、 pH 计() 、恒温水 浴锅() 、玻璃棒、烧杯、具塞锥形瓶、容量瓶、滴管、移液枪、离心管、 石英比色杯、吸水纸、擦镜纸、
5材料及试剂
5.1 试剂的配制
5.1.1pH=6.0的酸性蒸馏水:利用 pH 计,用 1mol/L盐酸将蒸馏水调为 6.0 5.1.2 16μg/mL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 0.0200g 抗坏血酸,用 30°C 的 pH=6.0的酸性蒸馏水定容于 50mL 的容量瓶后,用移液枪量取 2ml 转移到 50ml 的容量瓶中,现配先用。
5.2 材料的处理:
(假定)准确称取 1.000g 新鲜水果,置于研钵,加入 pH=6.0的酸性蒸 馏水,将其研磨充分后,用 pH=6.0的酸性蒸馏水定容至 100ml 的容量瓶中, 于 1000r/min下,离心 10min ,取上清液,为提取液, 30°C 恒温水浴保存 备用。
5实验操作步骤
5.1绘制吸收光谱曲线
以酸性蒸馏水为参比,取浓度为 16μg/m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4ml, 在 200-300nm 范围绘制维生素 C 的吸收光谱曲线,并确定波长 OD λmax 。 5.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取浓度为 16μg/mL的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0ml 、 0.25ml 、 0.5 ml 、 1 ml 、 1.5 ml、 2 ml、 2.5 ml、 3 ml、 3.5 ml置于石英比色杯中,以酸性蒸馏水加 至 4ml , 所得到的系列浓度梯度分别为 0μg/mL、 1μg/mL、 2μg/mL、 4μg/mL、 6μg/mL、 8μg/mL、 9μg/mL、 10μg/mL、 11μg/mL、 12μg/mL、 14μg/mL,于 OD λmax 波长处测吸光度。将数据填至表 1中,浓度为横坐标和 OD 值为 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图 1) 。
表 1 不同 Vc 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图1 Vc溶液标准曲线
0.20.40.60.811.20
5
101520
浓度 μg/mL
吸 光 度 A
5.3 不同剂量酸化活性炭对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含量的影响
以水温为 30°C 的酸性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 8μg/mL 的 9份抗坏血酸标 准溶液,每份各 50ml, 准确称取 0.000g 、 0.005g 、 0.010g 、 0.015 g 、 0.020 g 、 0.025 g、 0.030 g、 0.035 g、 0.040 g活性炭置于 各个容量瓶 中,混匀。 于 1000r/min下, 离心 10min , 取上清液, 30°C 避光保存备用, 在 OD λmax 波长处测其吸光度,同时设定未酸化的活性炭实验作为对照。重复 3次。数 据填至表 2。
表 2 不同剂量酸化活性炭对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含量的影响
5.4样品分析(待定)
以上述实验结果为依据, 确定的活性炭最适实验剂量 M , 准确称取剂量 M 的活性炭若干份, 分别加入提取液各 50ml ; 以酸性蒸馏水为空白对照, 混匀。 于 1000r/min下, 离心 10min , 取上清液, 30°C 避光保存备用, 在 OD λmax 波长处测其吸光度,重复 3次。数据填至表 3。
表 3 水果 Vc 含量测定
5.5回收率分析
用最适实验剂量 M 的活性炭处理标液 50ml 和样液 50ml , 其他操作同上, 取样液 1ml 、 2 ml、 3 ml,分别加上标液 3 ml、 2 ml、 1 ml,在 OD λmax 波 长处测其吸光度,至少重复 4次。计算其回收率,数据填至表 4。
表 4 回收率实验数据
7 结果与计算
通过标准曲线,将吸光度换算为浓度,再进行比较分析。
8注意事项
8.1各种容器需要清洗干净,防止杂质干扰吸光度;
8.2整个实验操作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8.3 紫外分光光度计每使用 2个小时后, 应该关掉电源, 稍等片刻再继续实验检
测;
8.4离心后待测定的溶液都得在 30°C 的环境下保存
参 考 文 献:
[1]黄伟坤 . 食品检验与分析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89:96-104. [2]张合玲 . 活性炭对木糖液脱色性能的研究 [D].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硕士论 文 .
[3]于晓萍 , 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J].工程技术与应 用, 2009, 6(2):16-18.
[4]赵 连 俊 , 王 新 . 水 果 中 维 生 素 C 含 量 测 定 的 研 究 [J].甘 肃 石 油 和 化 工 ,2008,(4):47-48.
[5]斯琴 格日 乐 , 恩德 . 丝瓜 中维 生 素 C 含 量的测 定 [J].广东 微 量元素科 学 ,2010,17(4):52-55.
[6]张华峰 , 张蕾 , 杨晓华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J].光 谱实验室 ,2009,26(6):1508-1512.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5009.86-2003蔬 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S].黑龙江文化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4: 1072-1076.
范文五:活性维生素D的临床应用
转自: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
讲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学武
整理:北医三院张警丰(zjf117333@163.com)【整理编辑;时英平】
多年来糖皮质激素(GC)在风湿病、肾病、血液病及肿瘤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多种相关疾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而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GIOP)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风湿病专家在充分分析国外文献的基础上,与内分泌及其他相关学科学者充分沟通,历时1年制定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GIOP诊治共识,为我国GIOP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GC使用初期即可发生GIOP,GC对骨密度的影响与使用时间相关。GC剂量越大,骨量丢失越多。GC无安全阈值,即使长期小剂量GC吸入治疗也可导致多部位的骨量丢失。停用GC后骨量可部分恢复,但已发生的GIOP性骨折是不可逆的。骨折与骨密度不平行,GIOP患者未出现严重骨质疏松也可发生骨折。
GC诱发骨质疏松的机制包括影响钙稳态,抑制骨形成,对性激素的影响,GC引起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是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
对于预期使用超过3个月的患者,无论GC的量多少,建议开始同时给予钙剂和普通或活性的维生素D(推荐等级A)。每日摄入钙元素1200-1500mg,维生素D800-1000U.活性维生素D包括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骨化三醇0.25-0.5ug/天,阿法骨化醇0.5-1.0ug/天。活性维生素D更适合老年人,肾功能不全,1α羟化酶缺乏者,并还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跌倒作用。
疾病本身也在影响骨密度和骨骼质量。60例20-30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诊断初未接受治疗前,检测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发现仅有12%的患者骨量正常。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有较高的骨折风险。12.3%的SLE患者在诊断后一年内出现至少一次骨折,其风险超过健康对照人群的5倍左右。另一项中国的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无临床症状的脊椎压缩骨折发生率在20.4%,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生骨折的患者有三分之一骨密度在正常范围。随着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平均寿命在延长,骨折的发生对于他们的健康是种严重的威胁。与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各年龄阶段都有较高的骨折风险,所有年龄及各部位的骨折风险比值为1.51。
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多存在较低水平的维生素D。一项强直性脊柱炎荟萃分析显示患者25(OH)D水平,1,25(OH)2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一项骨关节炎的荟萃分析显示,多项相关分析都得出患者有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同时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另一项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该研究还发现,将57例SLE患者根据25(OH)D水平分为两个亚组,结果显示25(OH)D水平30ng/ml组的。
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疾病的活动进展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CRP水平>60mg/L组的患者其1,25(OH)2D的水平明显低于CRP在20-60mg/L和50nmol/L其下肢肌力(膝关节伸展)明显高于25(OH)D水平<50nmol/L组。当25(OH)D浓度小于25nmol/L时,握力损失率升高超过30%,当25(OH)D浓度超过50nmol/L,无论握力还是四肢肌力下降率都显著低于低水平维生素D组。骨化三醇可以上调肌纤维上VDR受体的表达。活动受限的老年妇女补充维生素D4000IU/d4个月,治疗组肌细胞核维生素D受体浓度提升30%,肌纤维量提升10%。荟萃分析表明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跌倒,平均降低跌倒发生率22%,同时可最高达49%。口服骨化三醇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口服骨化三醇治疗3年后,与安慰剂组相比,骨化三醇患者组的平均每年跌倒率下降38%。
1,25(OH)2D3可促进肠钙吸收,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减少骨折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可增加Ⅱ型肌纤维,增加肌肉强度,改善身体平衡性,减少跌倒发生,同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抑制炎性因子表达。
综上,无论糖皮质激素剂量大小,只要预期使用三个月就需要接受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的防治。部分风湿免疫疾病本身就引发骨质疏松及骨折,而且骨折的发生有可能发生在骨密度正常的状态下。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普遍存在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情况,而且研究显示部分疾病的炎症、活动及进展与维生素D相关。骨化三醇是维生素D经过体内肝脏肾脏激活的最高活性维生素D,是一种激素。在体内有多种靶器官,有着非经典及经典生理作用。骨化三醇可以有效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增强肌肉力量减少跌倒的发生,并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维生素D及其活性形式1_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