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常见内分泌 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致病的中心环节是由于胰岛素的绝对 不足或相对不足.或者组织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 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外病可以引起多系统损害, 导致眼、肾、神经心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患者可 以出现多尿、 口渴多饮, 易饥多食, 以及消瘦 (体重减轻) 、 乏力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本病为终身疾病,迄今尚无 根治方法,但可以防治。因此应发动社会支持,共同参与糖 尿病的预防、治疗、教育,保健计划。避免糖尿病发病;及 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延缓并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倡 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预防糖尿 病。
关键词 :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
一、绪论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在迅速上升,我国的患病率已 达 3%,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癌症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高 血糖素不适当的分泌过多 , 也是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起病后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 , 随着病程的延长 , 可出 现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 , 导致双目失明、肾功能衰竭、 肢端坏疽、心血管病变及脑血管病变等。治疗目的是控制血
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 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
二、临床资料分析
2003年 8月~2005年 2月,某科室共收治糖尿病 132例,病情稳定后出院继续巩固治疗,年龄 36~76岁,平均 58岁,男 78例,女 54例。
1、糖尿病的病因
(1)与 1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1型糖尿病旧称 1、胰岛 素依赖型糖尿病” ,胰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自己免疫性损坏 引起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此病好发于青少期或老年期,发 病一般比较急骤、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 治疗方法是胰岛素治疗,治疗目标是保证患者有好的生活质 量。
(2)自身免疫系统缺陷:因为在 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 液中可查出来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 损伤人体胰岛素分泌的 B 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3)遗传因素:目前研究提示遗传缺隐是 1型糖尿病 基础, 这种遗传抽陷表现在人第六对染色体的 HLA 原异常上。 (4) 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因: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之前的 一段进间内的“流行” ,往往出现在病毒流行之后。病毒, 可以在 1型糖尿病中起作用。
(5)其他因素:如牛奶、氧自由基,一些灭鼠药等,
这些因素是否可以引起糖尿病。
2、Ⅱ型糖尿病病因
(1)遗传因素:和Ⅰ型糖尿病类似,Ⅱ型糖尿病也有 家族发病特点。因此很可以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 Ⅱ型糖尿病比Ⅰ型糖尿病更明显。
(2)肥胖:Ⅱ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 症。在长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可高 达普通人的 4倍之多, 80%都是肥胖者,而且,发生肥胖的 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越大,还有腹部型肥胖的人患糖尿 病的危险远远大于臀部部型肥胖的人,腰围与臀围的比值与 糖尿病的病发率成正比关系。
(3)年龄:年龄也是Ⅱ型糖尿病的一种发病因素,有 一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多在于 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 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和容易超重有关。
(4)情志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一情失 调, 刺激肾上胰素分泌增加, 血糖升高, 各种应派剧烈运运, 疼痛,全身麻醉,外伤寒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加速糖 原分解, 血糖升高。 药物因素:口肥降糖药 (无其磺脲类药) 或胰岛素过量,引起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重症糖尿病患 者停用胰岛素后,或药物剂量不足,由于高血粮引起高渗性 利尿及脱水,血容量减少,刺激肾上腺分泌,而产生反应性 高血糖。
3、妊娠糖尿病的原因:妊娠糖尿病的确切原因同样也 不太清楚。但科学们正在发现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包括:激 素异常,遗传基础、肥胖。
三、糖尿病的症状
1、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 眼部少适,视力出现下降,而且眼部经常性出现眼部疲劳, 模糊的情况。
2、因为身体中很多糖的形式配出去,会常常感到比较 饿,能够感觉到自己的食量增加很多,但依旧还是饿。 3、糖尿病人发病初期会出现手脚麻痹,发抖,下肢麻 痹,腰痛等现象,还可能有自律神经障碍的症状,自己需要 多注意,出现以上症状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
4、 吃饭时最好别吃太饱, 少吃多餐, 不吃过甜的食物, 不吃腥辣的食品,改掉抽渐、喝酒等不良习惯。平时多吃蔬 菜,少吃肉类,可以在两餐之间吃一些苹果,番石榴、西瓜 等水果。
5、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泡澡有 助血液循环且泡澡是被动或运动、可有效预防高血溏。保持 愉快的心理,维持心理平衡平衡,如果很严重,最好去医院 咨询医生,听取医生建议。
四、糖尿病的并发症
生病最怕的就是病还没好,并发症却来了。糖尿病就是
一种很容易有并发症的疾病,而且糖尿病的并发症数量还不 少。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血糖控制不良所引起,可引起的多种 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体内胰岛素不足或者体内 缺乏糖分,脂肪分解过多时,酮体浓度增高。一部分酮体可 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形成酮尿。酮体是酸性物质,在血液中 积蓄过多时, 可使血液变酸而引起酸中毒, 称为铜症酸中毒。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这是一种糖尿病较少 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多见于老年无糖尿病史或非胰岛素依 赖型糖尿病轻症患者,但也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3)乳酸性酸中毒:乳酸由丙酮酸还原而成,是糖中 间代谢产物,当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氧化时即还原为乳酸。各 种原因引起务乳到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 中毒。
(4)低血糖昏迷:血糖昏迷低血糖是指静脉血浆葡萄 糖浓度低于 2.8mm01/L,由低血糖导致昏迷称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并发 症。
(5)各种感染:如皮肤化感染、真菌感染如足癣、女 性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阴道炎,尿路感染 如膀胱炎及肾孟肾炎,合并肺结核。
2、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 很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较快,大、中动脉粥样硬化 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肢体外周动 脉等, 引导冠心病, 脑血管病, 肾动脉硬化, 肢体动脉硬化。 (2)微血管病说: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 变,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肾病,常见于病史超过 10年患 者,是 I 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 2型糖尿病发生该并发症的 严重性于冠心病及脑血管并发症,导致肾功能下降,出现浮 肿、高血压、蛋白尿等,严重时发展为尿毒症。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行眼底 镜检查,糖尿病心股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 性休克及猝死。
(3) 脑血管病:急性脑血管发生率是非糖尿病病人的 3倍多发闭塞性血管病变,脑梗塞、继发性癲病,脑软化、脑 性痴呆。
(4)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 病病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生率 30-50%肥胖的 2型糖尿病患 者约有 80%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加重糖尿病肾损害,引发肾性 高血压。
(5)眼部的其他病变: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屈 光改变等。
五、糖尿病的主要临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1、多尿:高浓度尿糖带走大量水分,因些排尿次数增 多,尿量增多,夜尿增多。
2、多饮:水份丢失、出现口渴、多饮。
3、多食:热量丢失,常有饥饿感,进食量明显增加。
4、体重减轻,伴疲乏无力。
六、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巨大的,糖尿病如果得不到合理 的控制, 常可导致各种急慢并发症, 尤其是慢性血管并发症。 长期的性慢高血糖会导致全身的微血病变和大血管病变。 (1)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的危害: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 就是心脑血管。他主要体现在主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和广 泛小血管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变。由于 血糖各项高的原因,从而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导 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上升。而心脑血管 病包括冠心病,脑出血和糖尿病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 (2)糖尿病对肾脏危害对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 殿堂升高的原因,它促进了糖尿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它可导 致肾功能衰竭,同时它也是Ⅱ型糖尿病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 一。
(3)糖尿病对周围血管的危害,糖尿病对周围血管主 要以肢动脉为主,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糖升高的原因,可引起
周围血管发生病变,引发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 临床表现可为下肢疼痛,供血不足可而引发肢端坏死。 (4)糖尿病对神经的危害: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怀并 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坏死、致残的重要因素。糖尿病神 经病变主要体现在四肢末稍麻木、冰冷刺激疼痛等,而植物 神经病变主要体一在无汗、少汗或多汗等。
七、讨论
1、糖尿病病人饱食护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的一 项治疗措施。护工要指导患者掌握血糖尿糖,体重的自我监 测方法来控制饮食。 主要以, 粗杂粮, 还要控制鱼、 肉、 蛋、 油。不宜吃量过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如:糖、蜂蜜、巧 克力、水果灌头、甜饮料、冰淇淋等副食的摄入,低盐低脂 饮食。
2、适当运动、根据年龄、身体情况、疾病状况制订适 合运动类型的强度。如散步、慢跑、避免过度劳累。
3、精神护理: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及其预防 情况,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增强及其战胜疾病的信 念。
4、防治知识教育 (1)指导病人及家属测定血糖。向病人 说明测定的意义及其结果评价。掌握胰岛素说明测定的意义 及其结果评价。掌握胰岛素注射主法及操作要点,为防止注 射部位发生硬结和吸收不良等现象每次注射部位和穿刺要
分开。 (2)向病人介绍口服血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的有关注意 事项,并且讲解如何预防识别低血糖反映。定期门诊随防有 异常立即就诊。
八、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 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导致眼、 肾、 神经、 心脏、 血管等组织慢性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甚至衰竭。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对 于Ⅱ型糖尿病早期通过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是可以保持血 糖的稳定的,恰当的治疗和饮食行为习惯,可以减轻病情, 控制疾病发展。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 有效途径,而生活综合干预强化教育结果表明能提高患者对 糖尿病的认识, 为患者在家庭进行自我管理, 提高尊医行为, 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奠定了良好基础,强化了教育 在控制血糖方面的效果转常规教育效果明显而持久。健康教 育极其必要且重要,良好的健康能充分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 电话回访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的有效手段。通 过电话咨询回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状态,康复情 况等,实施指导与监控,能及时有效地建立起医患相关信息 的沟通渠道。由于医护人员和糖悄病患者的良好沟通,病人 出院后的总体治疗有了有效的监督,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减轻经济负担,利于疾病治疗和控制。
参考文献 :
1、许金梅 .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社区 医学杂志, 2008.6(11) :42-43
2、 杨 思 红 . 糖 尿 病 患 者 饮 食 治 疗 , 基 层 医 学 论 坛 .2009.13(3) 288
3、陆敏敏,冯正义,饮食运运与代谢综合症,中华护 理杂志 2005.40(11) 3-4
4、范丽凤、朱筠苗、张小群、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知识 了解状况调查,实用护理杂志 1999.15(3) 52
5、宋凤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河北医药 2001.23(5) 375
范文二: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一下因素有关:
1. 遗传因素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疾病。 1型糖尿病一串易感性与某写 HLA 基本位点相关; 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 基础,同卵孪生子患病一致率高达 90%-100%。
2. 自身免疫病毒(柯萨奇病毒、 ECHO 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可启动胰岛 β细胞的自身免疫反映。在 1型糖尿病病人体内存在胰岛素细胞抗体,并可见到免疫性胰岛炎病变。
3. 环境因素如都市化生活、高热量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均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是胰岛 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释放缺陷或胰岛素受体缺乏、亲和力下降、受 体抗体产生,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数起病缓慢,逐渐进展,早期可无症状,在某些应激情况下发病;或以急慢性并发症就诊,如酮症酸中毒昏 迷或肢体麻木、皮肤瘙痒、疖肿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仅见于部分病人。
(一)代谢紊乱综合症
1. 多尿、烦渴、多饮由于血糖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病人出现多尿,病人排尿次数及数量均明显增多,可大 2-3L/d以上。多尿失水,病人常烦渴多饮。
2. 善饥多食由于机体内葡萄糖大量丢失, 不能充分利用, 体内能量来源减少而易饥饿、 食欲亢进、 进食量明显增加。
3. 消瘦、疲乏无力、体重减轻葡萄糖供能不足,身体内贮存的脂肪、蛋白质转变成能量以使身体利用,如此恶性循 环实用脂肪、蛋白质不断消耗体重下降。
(二)并发症
1. 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头痛、烦躁,形成酮症酸中毒。 此并发症多见于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某些诱因情况下也可以发生。
1)诱因:①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②感染;③生理压力(手术、妊娠、分娩) ;④饮食不当。
2)临床表现:早期酮症阶段仅有多尿、多饮、疲乏等。继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呼吸深大 (Kussmaul 呼吸) ,呼气中出现烂苹果味(丙酮所致) ;后期脱水明显,尿少、皮肤干燥、血压下降、休克、昏迷以 致死亡。
(2)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多见于 50-70岁的老年人,约 2/3病人发病前无糖尿病史或仅为轻症。
1)诱因:常见诱因有感染、急性胃肠炎、胰岛炎、脑血管意外、严重肾疾患、血液或腹膜透析、静脉营养、不合 理限制水分以及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仰制剂等的应用等。偶有病人从为诊断为糖尿病因输入葡萄糖液,或 因口渴而大量引用含糖饮料引起。
2)临床表现:起病时先有多尿、多饮,但多食不明显,或反而食欲减退,是随病程逐渐加重,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表现为嗜睡、幻觉、定向障碍、偏盲、偏瘫等。最后陷入昏迷。
(3)感染:可引起全身各部位各种感染,以皮肤、泌尿系统多见。
2. 慢性并发症
(1)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而突出的并发症。基本病理为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所致心、脑、 肾等严重并发症是糖尿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2) 肾脏病变:糖尿病肾病指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 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 多见于糖尿病史超过 10年者, 是 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病人可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以致肾衰竭;血浆蛋白 逐渐低下、血脂显著升高、伴氮质血症和尿毒症。
(3)神经病变:非常多见,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最初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 袜子或手套状分布,伴四肢麻木、刺痛感、蚁走感、感觉过敏或小时。晚期运动神经受累,肌张力降低,肌无力。 肌萎缩以致瘫痪。
(4)眼部病变:视网膜血管硬化、脆弱、出血、纤维增生,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之一。除视网膜病变外,白内障、青光眼均易发生。
(5)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 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由于神经营养不良和外伤的共同作用,可引起营养不良性关节炎(Charcot 关节) ,好发于组不和下肢各关节,受累关节有广泛的骨质破坏和畸形。
三、辅助检查
1. 血糖空腹和餐后 2小时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空腹血糖≥ 7.0mmol/L(126mg/dl) , 和 (或) 餐后 (从 吃第一口饭起计数时间) 2小时血糖≥ 11.1mmol/L(200mg/dl)可确诊本病。
尿糖简便易行, 除老年及肾功能不全者外, 可作为判断疗效指标。 尿糖测定包括餐前一次尿糖定性、 分段尿糖定性、 定量、 24小时尿糖定量,可根据需要选择应用。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对诊断有疑问这可进行。与服糖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后 0.5、 1、 2、 3小时取血测 血糖。
4. 糖化血红蛋白(GHB )测定可反映缺血前 2-3个月的血糖水平。
5. 血脂测定本病多半有血脂异常,应定期监测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等。
四、治疗原则
(一)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饮食治疗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以不饱和脂肪酸 为主) 、适当蛋白质、高纤维素(可延缓血糖吸收) 、高维生素饮食。饮食治疗应特别强调定时、定量。
1. 热量计算按照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总热量。理想体重(kg ) =身高 -105;±10%均属于理想体重,以理想体重结合病 人的年龄、生理需求、劳动强度等进行计算;承认休息状态下每日 83.7-125.5kJ (20-30kcal ) /kg,轻体力劳动 125.5-146.4kJ (30-35kcal ) /kg,中等体力劳动 146.4-167.4kJ (35-40kcal ) /kg,重体力劳动 167.4kJ (40kcal ) /kg以 上。生长发育期、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病人热量相应增加 10%-20%,过重或肥胖者相应减少
10%-20%。
2. 食物营养成分分配糖类占总热量 55%-60%,以主食为主,脂肪<30%,蛋白质 15%(平均="" 1g/kg理想体重)="" ,特殊="" 情况可酌情增减蛋白质。每克糖及每克蛋白质释放热量="" 16.7kj="" (4kcal="" )="" ,每克脂肪释放热量="" 37.6kj="" (9kcal="" )="" 。根据具="">30%,蛋白质>
3. 三餐热量分配可根据饮食习惯,选择 1/5、 2/5、 2/5或 1/3、 1/3、 1/3等均可,弹药基本固定,主张少食多餐,这 样可防止血糖波动过大。对用胰岛素的病人,为避免低血糖,可于两餐中或睡前加餐,但应包括在总热量中。 (二)运动治疗运动对 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病人更为有利
1. 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
2. 运动的种类根据个人兴趣和已掌握的成都选择散步、打拳、慢跑、跳舞等。
3. 运动时间及强度一般每日坚持半小时至 1小时, 每周至少运动 5天。 运动时间选择餐后 1小时可达较好降糖效果, 最好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外出运动时携带糖果。运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靶心率 =170-年龄。
(三)药物治疗
1. 口服降糖药分为:
(1)胰岛素促泌剂类:适用于轻中度 2型糖尿病、尚有一定残存胰岛素功能者。本类药物又可分为磺脲类和非磺 脲类(苯甲酸衍生物类) 。磺脲类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D-860)等,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 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非磺脲类常用药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本类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可 与剂量过大、饮食不配合、使用长效制剂等有关。
(2)双胍类:最适合超重的 2型糖尿病,与其他类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于较重或磺脲类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也 可以与胰岛素联合应用于 1型糖尿病。 单独应用本药不会导致低血糖。 其不良反应包括乳酸酸中毒、 胃肠道反应等。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用药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均需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若食物中不含碳水化 合物可不服用。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排气增多、腹泻。慢性腹泻、胃肠炎症忌用。
(4)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 :尤其适用于胰岛素抵抗显著的 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本类 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有心力衰竭倾向或肝病者慎用。
2. 胰岛素
(1)适应症:① 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③对口服降 糖药无效的 2型糖尿病;④糖尿病合并应激及其他情况:手术、妊娠、分娩、严重感染,心、脑血管急症,肝、肾 疾患或功能不全等。
(2)剂型:根据作用时间分为超短效、短效(普通) 、中效及长效制剂。各类胰岛素均可皮下注射,仅短效制剂还 可以静脉注射。
(3)剂量及其调整:胰岛素个人剂量差异很大,需严格个体化。一般初始先用速效制剂,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根据病情轻重,开始可按 0.2-1.0U/kg计算一日总量,早、中、晚餐前或加上睡前分别皮下注射;依据各餐前、后及 睡前血、尿糖水平,每 3-4日调整 1次剂量,每次可增减 2-4U ,至血糖水平达到空腹 5-6.7mmol/L(90-120mg/dl) , 餐后≤ 8.3mmol/L(150mg/dl)为宜,老年人治疗标准可适当放宽;血糖达稳定水平后,可继续用速效制剂维持治 疗,也可改为中、长效制剂。
3. 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1)胰岛素治疗: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速效胰岛素, 4-6U/h,每 2小时依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初始在生理盐 水中加胰岛素命脉滴注,待血糖降至 13.9mmol/L(250mg/dl) ,改为 5%葡萄糖液或 5%葡萄糖盐液,按照每 3-4g 葡 萄糖加 1U 胰岛素计算的剂量持续给予,至尿酮体消失。尿糖弱阳性时,酌情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 8U 左右, 1小时 后停用静脉胰岛素,改用皮下注射。
(2) 补液:本病常有较严重的失水, 需给予大量补充。 补液量根据脱水成都及心功能情况决定, 一般为体重的 10%左右,先快后慢(前 4小时给予总量的 1/3,前 8小时加至总量的 1/2,其余 1/2在 24小时内输入) ;血压下降者应 给予血浆或全血。
(3) 补钾:酮症酸中毒病人体内都有不同程度缺钾, 对有尿的病人, 治疗开始即应补钾。 补钾持续至少 1周时间, 并需要时检测血钾水平。
(4)纠正酸中毒:血 PH <7.0, co?cp="" ≤="" 10.0mmol/l(20体积="" %)或="">7.0,><10.0mmol 时补充="" 5%碳酸氢钠溶液="" (不用乳酸钠)="" ,待血="" ph="">7.2, CO?CP >15.0mmol/L(30体积 %)时停止补碱。
(5)治疗并发症:积极抗感染、纠正脱水、休克、心力衰竭等。
五、护理措施
(一)预防感染
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血糖、尿糖变化。了解病人有无感觉异常、感染及破损,特别注意检查足部皮肤。有无咳嗽、 咳痰,有无腹痛及排尿异常。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卫生状况。
2. 控制血糖严格遵守饮食治疗的规定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不得私自停减药物。
3. 保持身体情节、避免损伤经常用温水擦洗身体,特别应注意保证口腔、会阴、足部的清洁。
4.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嘱病人避免接触上呼吸道感染人员。
5. 积极处理皮肤损伤及感染一旦发现损伤及感染,应积极清创、消毒、包扎,应用抗感染药物,必要时请专科医生 处理。
(二)足部护理
1. 嘱病人定期检查足部皮肤出现鸡眼、裂缝、溃疡、趾甲异常时勿自行处理,应请医生处理。
2. 促进足部血液循环按摩足部、注意保暖、适当运动、临睡前温水泡足,实用热水袋水温不宜超过 50℃。
3.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干净、合脚、舒适的鞋袜,注意不穿紧身裤、吊带袜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4. 禁烟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家中肢体末端缺血。
(三)药物护理
1. 口服降糖药
(1)胰岛素促泌剂应在饭前半小时口服。用药剂量过大、进食少、活动量大、老年人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见 的变态反应有皮疹、粒细胞减少等。
(2) 双胍类药物进餐时或餐后服,苯乙双胍胃肠反应较大,可引起酮尿、 高乳酸血症, 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心、 肺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用药过程中监测尿酮体及肝功能。二甲双胍有轻度胃肠反应,少数病人有腹泻、肝功能 损害,停药可恢复。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
(4)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有心力衰竭倾向或肝病者慎用。
2. 胰岛素
(1)不良反应:①低血糖反应:最常发生,危险性也较大,主要与用量过大、进食过少或运动过多有关。②过敏 反应:局部注射部位可发生红肿、痛痒、皮疹;全身反应包括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③注 射部位脂肪萎缩。
(2)注意事项:①剂量应准确:胰岛素剂型不一,特别注意每毫升的含量,以免发生剂量不准;②注射时间:一 般中长效胰岛素与进餐关系可不严格,但速效制剂必须强调在进餐前半小时注射;③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常用 不为有臀大肌、上臂外侧、腹部、股外侧,将每个部位分为 15个注射点,每天 3次,可用 5日, 1周内同一部位不 应注射 2次;④胰岛素保存:5℃冰箱保存(长效及中效可保存 3年,普通胰岛素保存 3个月)禁止冷冻;为防止 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 1小时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⑤混合注射胰岛素时,先抽普通胰岛素,再抽中长效胰 岛素。
(四)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1. 病情观察①检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注意血压、体温及呼吸的形态、气味;②尿量的变化,记录出入量; ③监测血、尿糖,血、尿酮体,电解质,肾功能及血气分析。
2. 遵医嘱补液,给予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 昏迷护理对于昏迷者应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防止血栓性静脉 炎及肌肉萎缩,防止病人坠床受伤等。
(五)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包括:①饮食控制;②坚持运动;③学会自测尿糖;④使用胰岛素者应掌握胰岛素注射 技术;⑤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⑥自我保护:注意清洁卫生,防止皮肤损伤,预防感冒及其他感染,保持生活 规律,情绪稳定,外出时随身携带疾病卡,并带糖果,以备低血糖时迅速食入;⑦定期复查血糖、肾功能、眼底。
范文三: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模块十五 /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 6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案例】
齐先生, 63岁 , 糖尿病病史 10余年, 未系统治疗, 血糖常波动在 8.6~9.8mmol/L, 尿糖 (++~+++) 。 近日出现尿频、 尿急、 尿痛, 昨日病人突然意识不清入院, 血糖 28mmol/L, 血钠 148mmol/L, 尿糖(+++) ,尿酮体(++) 。
初步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思考:
1. 该病人的抢救配合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使用血糖仪的能力。具备对糖尿病人足部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类型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糖尿病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能够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和 观察病情的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具备为糖尿病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 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致使 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是最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小先生)
二、分型
1.1型糖尿病(曾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DDM )
原因:胰岛 β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 胰岛呈现病毒性炎症或自身免疫破坏, 可 产生胰岛细胞抗体。
特点:发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和环境因素有关 , 见于年轻人 , 儿童多属此类型 , 易发生酮症 酸中毒 , 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曾称作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 )
原因:对胰岛素发生抵抗。
特点: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多见于 40岁以上成人,超体重者占多数。
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4. 妊娠期发生糖耐量减低称为妊娠期糖尿病。
一、 1型糖尿病
(一)临床表现
1. 诱因:儿童多见,起病较急剧,常因感染、饮食不当或情绪激惹而诱发
2. 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 。
3. 其他:约有 40%患儿首次就诊即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由于急性感染、过食、 诊断延误或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而诱发,且年龄越小者发生率越高。
(二)辅助检查
1. 尿液检查:通常分段收集一定时间内的尿液,以了解 24小时内尿糖的动态变化,尿 酮体阳性提示有酮症酸中毒,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有肾脏的继发损害。
2. 血糖:空腹血糖≥ 7.Ommol /L (126mg /dl ) ,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并且餐后任意时刻血 糖≥ 11.1mmol /L 。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对诊断有疑问者可进行 , 适用于无明显临床症状 , 尿糖偶
尔阳性而血糖正常或稍高的患儿 , 方法:口服葡萄糖法 , 正常人 0分钟血糖<6.2mmol ,60分="">6.2mmol><10mmol>10mmol><7.8mmol ,糖尿病患儿:120分钟血糖="">11mmol/L, 且 血清胰岛素峰值低下
4. 糖化血红蛋白(GHb )测定:明显高于正常,可反映取血前 8~12周的血糖水平。
5. 血气分析:酮症酸中毒:pH <7.3,hco-3>7.3,hco-3><15mmol>15mmol>
6. 其他: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均增高、胰岛细胞抗体可呈阳性。
(三)治疗原则:采用胰岛素替代、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
治疗目的:消除临床症状, 预防并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防止糖尿病引起的血管损害, 使患儿获得正常生长发育,保证其正常的生活活动。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 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急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1)液体疗法:
1)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2)酮症酸中毒时脱水量约为 100ml /kg ,可按此计算输液量,再加继续丢失量后为 24小时总液量。
3)见尿补钾。
(2)胰岛素的应用: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输入。
2. 长期治疗措施
(1) 饮食管理:进行计划饮食而不是限制饮食, 其目的是维持正常血糖和保持理想体重。
(2)胰岛素治疗:治疗 1型糖尿病的关键,一般用短效胰岛素,用量为 0.5~1U /kg , 分四次于早、中、晚餐前 30分钟、睡前皮下注射。
(3)运动治疗:通过运动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四)护理诊断
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胰岛素缺乏所致代谢紊乱有关。
2. 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
3. 有感染的危险 与蛋白质代谢紊乱所致抵抗力低下酮症酸中毒有关。
4. 知识缺乏 与患儿和家长缺乏糖尿病治疗的知识和技能有关。
(五)护理措施
1. 饮食控制
原则:饮食控制以能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
用量:每日所需热卡:为 1000+〔年龄(岁)×80~100〕 ,全日热量分配:早餐 1/5, 中餐和晚餐分别为 2/5,每餐中留出少量(5%)作为餐间点心。饮食中能源的分配:蛋白 质 20%、糖类 50%、脂肪 30%。
注意:每日进食应定时、定量,勿吃额外食品。
2. 胰岛素的使用
(1)胰岛素的注射:
1)计量准确:每次注射尽量用同一型号的 1ml 注射器,以保证剂量的绝对准确
2)按照先短效、后中长效胰岛素顺序抽取药物,混匀后注射。
3)注射部位:选用股前部、腹壁、上臂外侧、臀部,每次注射须更换部位, 1个月内 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 2次,以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
(2)监测:根据血糖、尿糖监测结果,每 2~3天调整胰岛素剂量 1次,直至尿糖不超过 “++” 。鼓励和指导患儿及家长独立进行血糖和尿糖的监测。
(3)注意事项
1)防止胰岛素过量或不足:
①胰岛素过量:就是在午夜至凌晨时发生低血糖,需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胰岛素用量不足:发生 “清晨现象” 。 表现为患儿不发生低血糖,却在清晨 5~9时呈 现血糖和尿糖增高,需加大晚间胰岛素注射剂量或将注射时间稍往后移。
2)根据病情发展调整胰岛素剂量:
①急性代谢紊乱期:自症状出现到临床确诊, 一般不超过 1个月,除血糖增高、糖尿和 酮尿症外,部分患儿表现为酮症酸中毒,需积极治疗。
②暂时缓解期:此时胰岛 β细胞恢复分泌少量胰岛素, 患儿对外源性胰岛素的需要量减 少,这种暂时缓解一般持续数周,最长可达半年以上。
③强化期:经过缓解期后, 患儿出现血糖增高、尿糖不易控制现象,必须注意随时调整 胰岛素用量,直至青春期结束为止。
④永久糖尿病期:青春发育期后,病情渐趋稳定,胰岛素用量亦较固定。
3. 运动锻炼:注意运动时间以进餐 1小时后, 2~3小时以内为宜,不在空腹时运动, 运 动后有低血糖症状时可加餐。
4.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气、电解质以及血糖、尿糖和尿酮体的变化。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保证出入量的平衡。
(3)协助胰岛素治疗,严密监测血糖波动,随时调整用药方案。
5. 预防感染
6. 预防并发症
(1)按时做血糖、尿糖测定。
(2)根据测定结果调整胰岛素的注射剂量、饮食量及运动量。
(3)定期进行全面身体检查。
7. 心理支持
(六)健康教育
1. 护士必须向家长详细介绍有关知识,帮助患儿逐渐学会自我护理,以增强其战胜疾病 的自信心。
2. 同时加强管理制度,定期随访复查。
3. 做好家庭记录,包括饮食、胰岛素注射的次数和剂量、尿糖情况等。
二、 2型糖尿病
(一)临床表现:代谢紊乱综合征
1. 血糖升高:
原因:胰岛素缺乏时,葡萄糖通过细胞膜的速率降低,且糖原的合成大大减少,致使体 内有过多的糖却又无法贮存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2. 糖尿:原因:血中葡萄糖增多超过肾糖阈,多余的糖以尿的形式排出,出现糖尿。
3. 多尿:原因:肾排出糖的同时伴随大量水分排出,产生多尿。表现:排尿次数及数量 均明显增多,可达 3-5L /d 以上。
4. 多饮:原因:多尿失水,病人常烦渴多饮。
5. 体重下降:原因:葡萄糖供能不足,身体内贮存的脂肪、蛋白质转变成能量以供身体 利用,使脂肪、蛋白质不断消耗,体重下降。
(二)并发症
1. 慢性并发症
(1)感染:可引起全身各部位各种感染,以皮肤、泌尿系统多见。
(2)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所致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是糖尿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引 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下肢坏疽等。
(3)神经病变:非常多见,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呈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表现
为四肢麻木、 刺痛感、 蚁走感、 感觉过敏或消失。 晚期运动神经受累, 肌张力降低, 肌无力, 肌萎缩以至瘫痪。
(4)眼部病变:视网膜病变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除视网膜病变外,白内障、青光眼 均易发生。
2. 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常见。
原因 : 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在肝脏经 β氧化产生大量分解产物——酮体(包 括乙酰乙酸、 β羟丁酸、丙酮) ,引起血酮体水平升高及尿酮体出现,临床上称为酮症;酸 性的酮体(乙酰乙酸及 β羟丁酸均为纯酸)进一步堆积,超过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 , 则 血 pH 值下降,形成酮症酸中毒。此并发症多见于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某些诱因情况 下也可发生。
诱因 :①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 ②感染; ③生理压力 (手术、 妊娠、 分娩) ;④饮食不当。
临床表现:早期酮症阶段仅有多尿、 多饮、 疲乏等, 继之出现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头痛、 嗜睡、呼吸深大(Kussmaul 呼吸) ,呼气中出现烂苹果味(丙酮所致) ;后期脱水明显、尿 少、皮肤干燥、血压下降、休克、昏迷,以至死亡。
(三)辅助检查
1. 血糖空腹血糖≥ 7.0mmol /L (126mg /dl ) 和 (或) 餐后 2h 血糖≥ 11.1 mmol/L (200mg /dl )可确诊本病。
2. 尿糖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对诊断有疑问者可进行
4. 糖化血红蛋白(GHb )测定:可反映取血前 8~12周的血糖水平
5. 血脂测定:血脂异常、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
6. 血、尿酮体测定 可及时发现酮症
(四)治疗要点
1.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目的:在于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
原则: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 、适当蛋白质、 高纤维素(可延缓血糖吸收) 、高维生素饮食。饮食治疗应特别强调定时、定量。
(1)热量计算按照理想体重计算每日总热量。以理想体重结合患者的年龄、生理需求、 劳动强度等进行计算。
(2)食物营养成分分配:糖类占总热量 55%~60%,以主食为主,蛋白质 15%(平均 1g /kg 理想体重)脂肪<30%,根据具体条件及饮食习惯查看食物成分表,折算出可行食谱。 (3)三餐热量分配:根据饮食习惯,选择="" 1/5、="" 2/5、="" 2/5或="" 1/3、="" 1/3、="" 1/3等均可,主张="">30%,根据具体条件及饮食习惯查看食物成分表,折算出可行食谱。>
2. 运动治疗:强调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相对定时、 定量、 适可而止。 以有氧运动为主, 运动时间选择餐后 1小时可达较好降糖效果, 最好不要空腹运动, 以免发生低血糖, 外出运 动时携带糖果。运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脉率 =170一年龄。
3. 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分为以下三类:
1)磺脲类:
原理:直接刺激胰岛 β细胞释放胰岛素。
适用范围:轻中度型糖尿病尤其是胰岛素水平较低或分泌延迟者。
药物 :第一代的代表为甲苯磺丁脲(D860) ,
第二代的代表为格列本脲(优降糖) 、格列齐特(达美康)和格列喹酮(糖适平) 。 2)双胍类:
作用机制 :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抑制葡萄糖异生及肝糖原分解起降低 血糖作用
适用 :体形肥胖的 2型糖尿病。
常用药物 :①苯乙双胍(降糖灵) ,②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 立克糖) ,餐后分次服用。肾功能异常、老年人不宜使用。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理:抑制小肠 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慢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常用药物:阿卡波糖(拜糖平) ,分次与餐同服。
(2)胰岛素
1)适应证: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
对口服降糖药无效的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应激及其他情况:手术、妊娠、分娩、严重感染、心脑血管急症、肝肾疾患 2)剂型:根据作用时间分为速效(普通) 、中效及长效制剂。
用法:各类胰岛素均可皮下注射,仅速效制剂还可静脉注射,一般初始先用速效制剂, 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4. 酮症酸中毒的处理
(1)胰岛素治疗:
(2)补液:本病常有较严重的失水,需给予大量补充。一般为体重的 10%左右,先快后 慢,血压下降者应给予血浆或全血。
(3)补钾:酮症酸中毒患者体内都有不同程度缺钾
(4)纠正酸中毒:补充 5%碳酸氢钠(不用乳酸钠)
(5)治疗并发症:积极抗感染、纠正脱水、休克、心衰等。
(五)护理诊断
1. 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或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 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2. 有感染的危险 与营养不良及微循环障碍有关。
3. 焦虑 与血糖控制不佳及长期治疗加重经济负担有关。
4.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热量计算、饮食换算、运动锻炼方式、病情监测、治疗方法、低 血糖症和并发症的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5. 潜在并发症: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六)护理措施
1. 一般护理
(1)生活有规律,身体情况许可,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糖类的利用
(2)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3)按时测量体重以作计算饮食和观察疗效的参考。
(4)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
2. 病情观察
3. 饮食护理(见治疗)
4. 胰岛素护理
(1)胰岛素保存 :禁止冷冻;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期间放在室温 20度以下。
(2)注意有效期和单位换算
(3)剂量应准确
(4)混合注射胰岛素时,先抽正规胰岛素,再抽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5)注射部位的选择与轮换:皮下注射
(6) 低血糖反应:最常发生,危险性也较大,表现为疲乏,强烈饥饿感, 出冷汗, 处理:喝白糖水,静脉注射 50%的葡萄糖。
5. 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磺脲类药物应在饭前半小时口服,糖适平,优降糖
(2)双胍类药物进餐时或餐后服,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 (降糖灵、片)
(3)阿卡波糖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溃疡病、胃肠炎症忌用。
6. 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1)病情观察
2)遵医嘱补液,给予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昏迷护理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及肌肉萎缩,防止患者坠床受伤等。
7. 心理护理
(七)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的重点是让病人知晓糖尿病的心理、 饮食、 运动、 药物治疗和病情监测的原 则和重要性,以及如何预防、发现和治疗急、慢性并发症。
【课堂小结】
1. 糖尿病分类: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2.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 体重下降, 主要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大血管病变。
3. 糖尿病主要的检查方法有血糖的测定,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4. 糖尿病最基础的治疗方法是饮食治疗。 1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主 要是药物治疗。
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要的治疗是补液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
6. 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反应。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中, 该患者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主要的抢救措施为补液 (生理盐水 +胰岛素) 快速静脉滴注,血糖降至 13.9mmol/L,改为 5%葡糖糖 +胰岛素静脉滴注。
【护考模拟】
() 1. 1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 .老年人肾小球排糖少 B .吃糖过多短期内无法排除 C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D .肝糖元快速分解释放大量糖入血 E .老年人肾小管重吸收糖多
() 2.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
A .肾上腺素分泌过多 B .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C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D .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E .生长激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
() 3. 糖尿病出现多尿的原因是
A .多饮水导致尿量增多 B .醛固酮增加引起的利尿作用 C .肾小球滤过增加 D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 E .血糖增高导致的渗透性利尿
() 4. 呼出气味为烂苹果味可能是
A .肝性脑病患者 B .尿毒症患者 C .支气管扩张症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 .肺脓
() 5. 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
A .视物模糊 B .尿潴留 C .四肢麻木
D .胃功能失调 E .体位性低血压
() 6. 糖尿病病人失明最常见原因是
A .白内障 B .青光眼 C .黄斑变性
D .视网膜病变 E .虹膜睫状体炎
() 7. 女 65岁。 主因严重腹泻、 脱水而出现意识障碍, 查血糖 33.3mmol/L, 尿酮体 (±) , 意识障碍应考虑
A .脑血栓 B .低血糖 C .乳酸性酸中毒昏迷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E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 8. 男性 18岁, I 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每餐加 20单位,病人自述:注射胰岛素后 4~ 5h 有心慌、出汗、头晕、软弱无力感,应首先考虑
A .过敏反应 B .心律失常 C .植物神经紊乱
D .低血糖 E .周围神经炎
() 9. 男性, 56岁,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未规律控制饮食 , 一直疲乏无力 , 多饮 , 每日饮水 3000~4000ml, 晚饭后吃西瓜一斤 , 几小时后感恶心、呕吐、头晕急来急诊检 查血糖 18mmol/L,尿糖(+++) ,尿酮(++) ,呼吸加快,血压 130/80mmHg,体温正常, 诊断为糖尿病酮症,其引起的原因为
A .感染 B .胰岛素治疗中断 C .饮食不当
D .各种应激 E .无明显原因
() 10. 病人,女性, 67岁,患 2型糖尿病 21年。社区护士入户体检时发现下肢水肿,随到 门诊查尿蛋白 (++),尿糖 (+++),血糖 13.1mmol /L ,血尿素氮和肌酐尚正常,提
示病人可能已合并
A .肾小球血管硬化 B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 .肾动脉粥样硬化
D .周围神经病变 E .自主神经病变
【课后作业】
范文四: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 (简称血糖) 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 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本病除糖代 谢紊乱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临床特征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长期患病可引起系统损害, 如眼、 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出现功能缺陷及衰 竭,成为致残或病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已成为严 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卫生部于 1995年制定 了《糖尿病防治纲要》指导全国的糖尿病防治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和 国际糖尿病联盟选定班廷的生日 (11月 14日) 为 “世界糖尿病日” , 以表彰班廷从动物胰腺中提得可供临床应用的胰岛素, 为临床治疗糖 尿病做出的贡献。
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型, Ⅰ型和Ⅱ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表 1)。约 90%的糖尿病病人为 2型糖尿病。
表 1 糖尿病分型
考点:① 糖尿病概念。 ② 糖尿病分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糖尿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单一病因所致的疾病,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的病因各异,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 1型、 2型糖尿病都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有关, 1型糖尿病还与自身免疫反 应有关。
1. 遗传因素 约有 10%的 1型糖尿病病人有家族遗传史,发生 1型糖尿 病的同卵双胞胎患病一致率可达 50%。遗传因素在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中较 1型糖尿病更为重要, 同卵双胞胎患病一致率达 90%。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细 胞功能缺陷等 2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均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2. 环境因素
(1) 病毒感染:与 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病毒感染, 如 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心肌炎病毒、肝炎病毒可直接损伤或通 过触发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细胞,引起 1型糖尿病。
(2) 化学毒物及饮食因素:以发现对胰岛有害的化学物质有四氧嘧啶、 喷他米等。牛乳喂养的婴儿以后发生 1型糖尿病的风险性较高,可能与血清
中存在与牛乳制品有关的抗体参与胰岛 β细胞破坏过程。
(3) 人口老龄化、 生活富裕、 营养过剩、 体力活动少造成中小型肥胖 等,与胰岛素抗体和 2型糖尿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3. 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因素与 1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是 1型糖尿 病的重要病因。目前 1型糖尿病主要是有淋巴细胞介导的、以免疫性胰岛炎 和胰岛 β细胞受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胰岛素能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胰岛素由胰岛 β细胞合成、分泌,经 血循环到达体内各组织器官的靶细胞,与细胞特异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物 质代谢效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均可导致糖尿病(图 2)
→
图 2糖尿病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细胞功能缺陷是 2型糖尿病 发病机制的两个重 要因素。 2型糖尿病早期虽存在胰岛素抵抗,但 胰岛 β细胞可代偿性增 加胰岛素分泌, 血糖可维持正常。 当胰岛 β细胞功能有缺陷、 对 胰岛素抵抗 无法代偿时,才会进展为糖尿病(图 2)
思考:请总结出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主要异同
点。
考点:糖尿病 3大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一 ) 基本表现
以代谢紊乱症候群为主要表现,即“三多一少”表现。
(1)多尿:因血糖高,渗透性利尿所致,每日尿量常在 2~3L以上。
(2)多饮:因多尿丢失大量水分及血糖所致。
(3)多食 :因胰岛素不足, 体内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 能量来源减少 所致,病人常多食易饥。
(4)消瘦:因血糖不能充分利用,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所致。 此外,病人还常伴有皮肤瘙痒、四肢麻木、腰痛、便秘 /性欲减退、 阳痿不育等表现。 1型糖尿病“三多一少”明显。 2型糖尿病“三多 一少”不明显,或只有其中 1~2项。 2型糖尿病者多为腹肌肥胖。 (二)并发症
1.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急症,与糖尿 病代谢紊乱加重时大量脂肪分解产生酮体(乙酰乙酸、丙酮)有关。 多见于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在某些诱因下也可发生。
1)。常见诱因:感染、饮食不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 量、各种应激(手术、创伤、妊娠、分娩)等。
2)临床表现:①早期“三多一少”症状加重。 ②晚期:极度口 渴、尿量现在增多、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常
伴有头痛、嗜睡、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③酸中毒是:表现为食 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深快(Kussmaul 呼吸)、呼气有烂苹果 味(丙酮所致)。
(2) 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 又称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另一临床类型,多见于老年糖尿病病人,约 2/3并人于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或经有轻症糖尿病。以严重高血糖、 高血浆渗透压、脱水、无明显酮症酸中毒为特征。
1)常见诱因 :急性感染、 手术、 外伤、 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 使用糖皮质激素、 利尿剂等药物, 透析、 水入不足, 大量入含糖饮料, 大量输入葡萄糖、静脉内高营养等。
2)临床表现:①早期:“三多一少”症状加重。 ②晚期:极度 口渴、尿量显著增多、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常伴有头痛、嗜睡、烦躁、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③酸中毒时:表现 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呼吸深快(Kussmaul 呼吸)、呼气有烂 苹果味(丙酮所致)。
(2)高血糖高渗状态 (HHS , 又称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另一临床类型,多见于老年糖尿病病人,约 2/3病人与发病前无糖尿病病史或仅有轻型糖尿病。以严重高血糖、 高血浆渗透压、脱水、无明显酮症酸中毒为特征。
(1)常见诱因:急性感染、手术、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 态,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透析、水摄入不足,大量摄入 含糖饮料,大量输注葡萄糖、静脉内高营养等。
2)临床表现:①早期:表现为多尿、多饮,但多食不明显,有 时反而食欲减退。 ②晚期:随脱水程度加重,病情逐渐加重,以致中 枢神经系统损害明显,常有嗜睡、幻觉、定向力障碍、失语、偏盲、 偏瘫等,最后陷入昏迷。与 DKA 相比,本病脱水更严重,精神症状更 突出。
2. 感染性并发症 糖尿病病人常有疖、 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 可 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甲癣 /足癣、体癣等皮肤 真菌感染也较常见。 泌尿系感染多见于女性, 常反复发作, 不易控制, 可转为慢性肾盂肾炎。 肺结核发病率高于非糖尿病病人, 且病情进展 快,易形成空洞,易播散。
3. 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病人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高, 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快。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出血性或缺血 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 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间歇性跛行,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体坏 疽)。心、脑血管病是 2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2)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指毛细血管肾小球硬化症,多见于糖尿病病史 超过 10年者。是 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在 2型糖尿病, 其严重性仅次于心、 脑血管病。 表现为糖尿病病人伴有蛋白尿、 水肿、 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以致肾衰竭。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硬化、出血、纤维增生,最
终导致视网膜脱离,多见于病程超过 10年者,是糖尿病病人失明的 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糖尿病还易引发白内障、青光眼等眼部病变。 (3)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 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通常为对称性,下肢比上肢严重。最初症状 为肢端感觉异常,如手套或袜套状分布,伴四肢麻木、针刺感、蚁走 感、感觉迟钝或痛觉过敏。晚期可累及运动神经,肌张力减低,肌无 力、肌萎缩。自主神经病变也较长见,且出现较早,主要表现为胃肠 功能紊乱、 瞳孔改变、 胃排空延迟、 排汗异常、 腹泻、 便秘、 尿失禁、 尿潴留、阳痿等。
(4)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 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 皮肤溃疡、 肢端坏疽等病 变统称为糖尿病足。由于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机体抵抗力降低,糖 尿病足难以治愈, 严重时需截肢, 是糖尿病病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诱因有搔抓、碰撞、修脚、鞋磨、水泡破裂、烫伤等使足部皮肤 溃破。
三、辅助检查
1. 血糖测定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也是判断糖尿 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全血血糖值与血浆或血清血糖值相比 有一些差距, 诊断糖尿病时必须用静脉血浆测定血糖。 治疗过程中随 访血糖控制程度时可用便携式血糖仪,此时测得的血糖是全血血糖, 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血糖值的具体意义见本病诊断要点。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 适用于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但
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者。
3. 糖化血红蛋白(GHbAl) 测定 可反映取血前 8~12周血糖的平 均水平, 弥补空腹血糖只反映瞬时血糖值的不足, 是糖尿病控制情况 到底主要监测指标之一。
4. 尿液测定 ①尿糖阳性是发现和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并发 肾脏疾病时,肾糖阈升高,及时血糖升高,尿糖仍为阴性。所以,尿 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 ②尿酮体阳性提示有酮症酸中毒。 ③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有肾脏继发损害。
5. 胰岛 β细胞功能检查
(1)胰岛素释放试验:①抽空腹血测血浆胰岛素。 ②口服 75g 葡 萄糖或 100g 标准面粉制作的馒头。 ③服糖后 30~60min抽血测血浆胰 岛素,若为基础值的 5~10倍,提示胰岛 β细胞功能正常。此法易受 血清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干扰。
(2) C 肽释放试验:方法及判断值同上。因为 C 肽和胰岛素以 等分子量由胰岛 β细胞生成及释放, C 肽不受血清胰岛素抗体和外源 性胰岛素影响,故 C 肽比血浆胰岛素更能准确反映胰岛 β细胞功能。 6. 胰岛素抗体检查 正常值为阴性。 ①胰岛素自身抗体可能是胰 岛 β细胞破坏所致, 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是早期发现和预防 1型糖尿 病的重要指标。 ②胰岛素抗体阳性或滴度增高是胰岛素抵抗的客观依 据。 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可因外源性胰岛素刺激产生 胰岛素抗体, 导致胰岛素抵抗, 表现为胰岛素用量逐日增加但血糖控 制并不理想。
7. 其他
(1)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控制不良者,可有甘油三酯(TG ) 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降低。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 16.7~33.3mmol/L,血浆渗透压轻 度升高,血酮体明显升高,尿酮阳性,血 PH 下降,血钾、钠、氯等 电解质紊乱。
(3)高血糖高渗状态:血糖 >33.3mmol/L,血浆渗透压显著升 高 >320mOsm/L,无酮症,血 PH 正常,血钾、钠、氯等电解质紊乱。 (4)其他:肝肾功能、血清分析。
四、诊断要点
糖尿病诊断主要依据血糖情况。 1999年, WTO 糖尿病专家委员会 提出糖尿病诊断标准,见表 7-7-2.
表 7-7-2糖尿病诊断标准 单位:mmol/L
项目 正常 IFG IGT 糖尿病 空腹血糖(至少 3.9~6.0 6.1~6.9 ≥ 7.0
8h 没有摄入热量)
餐后 2h 血糖 ≥ 11.1 OGTT2h 血糖 7.8~11.0 ≥ 11.1 任意血糖 +临床表现 ≥ 11.1 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 必须在另一天复查核实而 确定诊断,若复查结果未到达诊断标准,应定期复查。 IFG 或 IGT 的 诊断应根据 3个月内的 2次 OGTT 结果的平均值来判断。各种应激下
出现血糖暂时升高,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病,应追踪随访。
五、配合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 5个要点包括:糖尿病教育、 饮食治疗、 运动疗法、 病情监测、药物治疗。其中饮食治疗、运动疗法是基本措施。治疗原 则:早期、长期、综合及个体化。治疗目标:纠正代谢紊乱、预防和 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
(一)糖尿病教育(健康教育)
具体方法参见本病护理措施有关内容。
(二)饮食治疗
具体方法参见本病护理措施有关内容。
(三)运动疗法
具体方法参见本病护理措施有关内容。
(四)病情监测
具体方法参见本病护理措施有关内容。
(五)口服降糖药治疗
1.促胰岛素分泌剂 仅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病 人。
(1)磺脲类:能刺激胰岛 β细胞释放胰岛素。因其降血糖作用 有赖于胰岛存在相当数量有功能的胰岛 β细胞组织, 故此药不适用于 T1DM 以及处于应激状态下的 T2DM 。
1)常用制剂:①第一代:甲苯磺丁脲(D-860) 氯磺丙脲等。 ②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 (达
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美 脲(亚莫利)等。
2)用药注意事项:一般于餐前半小时服用。最常见的严重副作 用是低血糖。此外还有胃肠反应、肝脏损害、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治 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根据血糖测定结果每周逐渐增加剂量一次, 直至 病情取得良好控制。各种磺脲类不宜联合应用。
(2)格列奈类:刺激胰岛 β细胞释放胰岛素,但结合位点与磺 脲类不同,该药降糖作用快而短,模拟胰岛素生理性分泌,当血糖水 平较高时才有刺激作用,故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
1)常用制剂: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
2)用药常用事项:本药应在餐前 15min 或进餐时使用。 2. 双胍类 ①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 ②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③是肥胖或超重的 2型糖尿病病人第一线药物。 ③对正常人无降糖作 用。
(1)常用制剂:二甲双胍(美迪康、格华止)等。
(2)用药注意事项:①餐中、餐后服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 ②主要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 ③乳酸性酸中毒是最严重的副作用, 休克、心肺功能不全、缺氧病人禁用。
3. 噻唑烷二酮类(格列酮类) 又被成为胰岛素增敏剂。能增加 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 减轻胰岛素抵抗。 尤其适用于胰岛素抵 抗显著的 2型糖尿病病人。
(1)常用制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2) 用药注意事项:一般早晨空腹服用。 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 有心脏病、肝病者不用或慎用。
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 α葡萄糖 苷酶,延缓食物中淀粉、双糖(如蔗糖)、糊精的吸收,降低餐后高 血糖。作为 T2DM 第一线药物,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或偏高,而餐 后血糖明显升高者。
(1)常用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等 制剂。
(2)用药注意事项 :与第一口食物同时嚼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 剂主要副作用是腹胀、腹痛、排气增多、腹泻、溃疡病、胃肠炎等。 用该药后若发生低血糖, 进食双糖或淀粉类食物不能纠正, 应直接给 予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
(六)胰岛素治疗
1. 适应症 ①1型糖尿病。 注射胰岛素是治疗 1型糖尿病的关键。 ②2性糖尿病合并 DKA 、 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等 各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 ③糖尿病合并应激情况,如创伤、手术、 妊娠、分娩、严重感染、心脑血管急症、肝肾功能不全等。 ④ 经饮食、 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的糖尿病。
2.制剂类型
(1) 根据作用起效快慢和维持时间不同分类:胰岛素分为超短 效、短(速)效、中效、长(慢)效。超短、速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一
餐饭后高血糖,一般在三餐前注射,一天注射三次;中效胰岛素主要 控制两餐饭后高血糖,以第二餐饭为主,一般在早晚餐前注射,一天 注射2次;长效胰岛素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 一般在每天任何相对固定的时间注射一次, 一天注射一次, 见表7-7-3.
7-7-3常用胰岛素的种类及特点
(2)根据胰岛素来源不同分类: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 素类似物。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的特点比较见表7-7-4. 表7-7-4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的比较
类别 制剂纯度 过敏反应 局部反应 胰岛素抵
抗
价格
动物胰岛
素
略差 较多 硬结多 常见 便宜 人胰岛素 较纯 较少 硬结少 少见 较贵 1)动物胰岛素:是猪、牛来源的胰岛素。如普通/正规胰岛素(RI )、 低精蛋白胰岛素(NPH )、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
2)人胰岛素:是利用重组 DNA 技术生产的胰岛素, 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 岛素有相同的结构合功能。如诺何灵、甘舒霖、优泌林等。
3)胰岛素类似物:是在胰岛素结构上做一些相应的修饰, 从而更符合人 体对胰岛素分泌的需求。 如赖脯胰岛素 (速秀霖、 优泌乐) 、 门东胰岛素 (诺 和锐)、甘精胰岛素(来得时、长秀霖)、地特胰岛素(诺和平)等。
(3)预混胰岛素:是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预先混合好的混合胰岛素 制剂,如诺何灵 30R (30%短效胰岛素, 70%中效胰岛素)等。
(4)可静脉应用的胰岛素:普通胰岛素(RI )等。
(5)胰岛素吸入剂:分为有经肺、口腔黏膜和鼻黏膜吸收 3种方式。 3.治疗方法
(1) 治疗基础:无论哪种类型的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均需在饮食、 运动 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2) 剂量调整:因胰岛素用量个体差异较大, 需按病人治疗反应情况适 当调整剂量。一般初始先用短效制剂,小量开始(一般为 0.5~1U/kg),分 四次于早、 中、 晚餐前 30min 、 睡前皮下注射 (早餐用量占 30%~40%, 中餐前 30min, 临睡前 10%)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剂量,一般每 3~4天调整一次 剂量,每次增减以 2~4U为宜,直至达到血糖控制目标为止。
(3) 常规治疗:三餐前注射胰岛素, 适用于 1型糖尿病病人及胰岛素功 能基本丧失、血糖中都升高、有严重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病人。预混胰岛素 或中效胰岛素于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早餐用量约占一日总量的 2/3,或 早、晚的剂量大致相等。
(4) 补充疗法:适用于病人体内尚有一定数量的有功能的胰岛 β细胞的 2型糖尿病病人。一般日间口服降糖药,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此法可减少 胰岛素用量。
(5) 强化治疗:一种方式是 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晚睡前中效胰岛素皮下 注射, 是经典是胰岛素给药方式。 另一种方式是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 , 亦称胰岛素泵,用可调程序的微型计算机控制胰岛素输注的剂量和时间(图
7-7-3)。强化胰岛素治疗时要警惕低血糖发生。
(6)特殊情况处理:①由动物胰岛素换用人胰岛素时,应减少 2~4U胰 岛素用量。 应动物胰岛素的效率只是人胰岛素的 70%~80%。 ②若有 “黎民现象” (白天、夜间血糖水平都正常,清晨受皮质激素影响,血糖高),应增加晚 餐前中效胰岛素 1~2U(图 7-7-4) 。 ③若有 “ Somogyi 效应” (胰岛素用量过 大,夜间出现低血糖反应,早晨血糖反应性升高),应减少睡前中效胰岛素 1~2U(图 7-7-4)。
4.常见并发症
(1) 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最常见、 最危险的并发症, 与剂 量过大和(或)饮食调节有关,多见于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者。
(2) 过敏反应:注射部位瘙痒, 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但全身性荨麻 疹少见。
(3) 脂肪营养不良: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硬结。 停止在该部位注射 后可缓慢自然恢复。
5.用药注意事项
(1)严密观察胰岛素并发症。
(2) 抽吸胰岛素注意事项:①抽吸胰岛素时, 一定要了解所用的胰岛 素注射液规格,特别注意每毫升胰岛素的含量,以免因为抽吸剂量错误导致 病人高血糖或者低血糖。 ②抽吸胰岛素常用 1ml 注射器,保证剂量准确。 ③先抽短效, 后抽中、 长效。 ④抽吸混悬液体胰岛素 (乳白色) 前, 要将药液 摇匀, 以免药液浓度误差, 导致剂量不准。 ⑤不能将瓶装的胰岛素抽到胰岛 素笔芯中使用。
(3)注射胰岛素注意事项:①准时、准量注射胰岛素。 ②注射前摇匀 药液。 ③避开硬结注射。 ④一般选用上臂、 大腿、 腹壁、 臀部等处 (图 7-7-5) 皮下注射胰岛素。⑤每次注射需要更换部位,但相对固定(先左右上臂轮流 注射,过段时间再先左右大腿轮流注射等)。因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率不 同, 腹壁 >上臂 >大腿 >臀部, 随意乱选部位注射易使血糖波动。 ⑥同一区域注 射,必须距离上一次的注射部位的针眼 2cm 以上。⑦注射后在注射局部停留 6秒钟后,再拔针。
(4)胰岛素存放注意事项 :①胰岛素适合保存在冰箱的冷藏室内,禁 止冷冻,也可在室温(<25c )下放置="" 1月。="" ②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 需提前从冰箱中取出药液,待药液恢复至室温后再注射。="" ③避免太阳直晒药="">25c>
(5) 注意胰岛素质量:①短效胰岛素、 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为无色、 澄 清溶液,一旦浑浊或液体变黄就不能使用。 ②中、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 一般呈均匀的乳白色混悬液,一旦出现团块状沉淀物,且不能摇匀,则不能 使用, ③过保质期的胰岛素也不得继续使用。
(七)并发症处理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
(1) 补液:是治疗的关键环节, 因为组织灌注量改善后胰岛素才能发 挥生物效应。
1)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生理盐水及小剂量胰岛素快速输入, 迅 速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输液速度易先快后慢:①2小时内:输入生理盐水 1000~2000ml。
②4小时内输入病人失水量的 1/3液体。 ③24小时内:输入已失水量和部分 继续失水量,一般 4000~6000ml。
(2) 胰岛素治疗:①小剂量持续静滴短效胰岛素 [0.1U/(kg·h], 每 1~2小时复查血糖, 依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 ②待血糖降至 13.9mmol/L时开始 输入 5%葡萄糖溶液,按照 2~4g葡萄糖加 1U 短效胰岛素持续静滴,每 4~6小 时复查血糖,依据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至血尿酮体消失。 ③从静滴胰岛素 过渡到每 4~6小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再逐渐恢复平时治疗。
(3)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轻症病人经输液和注射胰岛素后, 酸 中毒可逐渐纠正,不必补碱。严重酸中毒(血 pH <7.1时),应予小剂量的碳 酸氢钠静滴。此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体内都有不同程度缺钾,对有尿="" 的病人,只要血钾不高于正常范围,治疗开始即应补钾。补钾过程中需定时="">7.1时),应予小剂量的碳>
(4)避免诱因:了解病人是否按医嘱用药,近期饮食情况,有无劳累、 感染或发生其他疾病等,指导病人注意防范诱因,提高治疗依从性。
(5)防治并发症:积极抗感染, 纠正脱水, 预防休克、 脑水肿、 肾衰竭、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观察快速补液时心功能情况, 遵医嘱随时调 整用药剂量。 ②监测生命体征及神智变化,尤其注意血压、体温、呼吸及呼 吸气味。 ③观察尿量的变化,记录 24h 出入液量。④及时采血送检,严密监 测血糖、尿糖,血酮、尿酮,电解质、肾功能和血气分析情况。
(7)加强基础护理:给予病人卧床休息、 吸氧、 吸痰、 保暖、 口腔护理、 防止压疮。预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及肌肉萎缩,
防止病人坠床。
2. 高血糖高渗状态抢救 与 DKA 治疗相似,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高血糖高渗状态多为老年人:往往有多状脏器损害,很难保证快速 补液等治疗及落实,且高血糖高渗环境又进一步加重老年人心、脑、肾血管 病变,使病情危重、复杂多样、死亡率极高、护理难度较大。
(2)高血糖高渗状态脱水较 DKA 更为严重:24小时输注生理盐水量可达 6000—— 10000ml ,合理的输液速度尤为重要。
(3) 输注葡萄糖时间:待血糖降至 16.7mmol/L时开始输入 5%葡萄糖溶液, 按照 2—— 4g 葡萄糖加 1U 短效胰岛素持续静滴。
(4)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全面的护理知识:才能及时识别、发现病人病情 变化,做到综合护理,即考虑到各种疾病的专科护理,又要能把握众多护理 之中的重点护理,如伴心力衰竭时,要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输液,不能 片面考虑问题等。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处理:首先全面控制共同危险因素,如降低血糖、 控制高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抗血小板聚集、控制体重、戒烟等,然后对 症治疗。
六、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不足引起代谢紊乱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因素有关。
3.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自我护理知识。
4. 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低血糖反应。 七、护理措施
(一)饮食治疗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一项重要基础治疗措施。饮食治疗目的在于减轻胰 岛负担,维持标准体重。饮食治疗原则是:合理控制总热量,给予低糖、低 脂(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护理人 员要病人宣传糖尿病饮食的重要性,要求其严格遵守定时、定量原则。 1.计算每日总热量
(1)计算标准体重(理想体重):标准体重(kg ) =身高(cm ) -105
(2)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根据标准体重和工作性质进行计算。成人在不 同活动状态下所需热量见表 (7-7-5) 。 青少年、 孕妇、 哺乳、 营养不良和消 瘦及伴有消耗疾病者应酌情增加 5kcal/kg的热量,肥胖者酌减 5kcal/kg的 热量,是病人体重逐渐控制在标准体重的±5%范围内。
表 7-7-5 成年人不同活动状态下热量需求
活动状态 休息 轻体力劳动 中度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 热量需求( kcal/kg) 25-30 30-35 35-40 >40 2. 热量和营养分配
(1)分配热量:见表 7-7-6. 每餐中留出少量(约 5%)作为餐间点心。 表 7-7-6 热量分配表
分配法 早餐 中餐 晚餐 加餐
第一种方法 1/52/52/5
第二种方法 1/31/31/3
第三种方法 2/72/72/71/7
(2)分配营养物质:糖类,占总热量的 5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
20%,脂肪占总容量的 30%。提倡使用粗制盐、面、杂粮,每日摄入 维生素不少于 40g 。每日摄盐小于 10g ,限制饮酒、禁食糖类物质及 其制品。
(3) 计算营养物质:根据 1g 糖类产热 4kcal , 1g 蛋白质产热 4kcal , 1g 脂肪产热 9kcal , 结合病人每餐所需热量及三大物质所占比例, 计 算出每餐营养物质的量。
3.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1)主副食数量基本固定:避免随意增减。指导病人使用相对 固定的餐具,以便衡量、控制摄入量。定时进餐,尽量不外出就餐、 聚餐,以免打乱饮食规律。
(2)严格控制总入量: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限制 各种甜食。 可增加蔬菜、 豆制品等热量较低的副食, 缓减病人饿饥感。 为满足病人口感可给予甜味剂,如蛋白糖、木糖醇、甜菊片等。若在 两餐间加食点心、水果等,要从下餐总入量中扣除适当热量的饮食。 (3)食物选择:给予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 ①忌食葡萄 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 ②蛋白质类食物应有 1/3来自动物蛋白, 糖尿病肾病者酌情限制蛋白质摄入量。 ③不食油炸食品。少食动物脂 肪、 动物内脏、 蟹黄、 虾子、 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提倡低脂 (食 用植物油等不饱和脂肪酸)。④提倡食用粗制米面和杂粮,多食纤维 素, 以便加速食物通过肠道, 减少糖的吸收。 此外, 纤维素体积较大, 含糖、 含脂肪, 进食后有饱食感, 有利于控制脂肪、 糖类食物的摄入。 ⑤提倡食用绿叶蔬菜、含糖类低的水果,补充维生素。⑥每日摄入食
盐应控制在 10g 以下,限制饮酒。
(4)注意饮食相关因素:定期测量体重,严密监测血糖,根据 血糖、体重及时调整饮食。 注意饮食与降糖药物、运动之间的时间关 系,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二)运动治疗
1.运动目的 ; 通过运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肌肉及组织对 糖的利用,促进脂肪分解,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减轻病人的精 神压力, 缓减紧张情绪。 尤其对 2型糖尿病肥胖病人应鼓励其适当运 动。
2. 运动原则:适量、经常和个体化。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 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情况。指导病人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长期坚 持、定时、定量、适可而止。
3. 运动时间:运动已选在餐后 1h 后, 2-3h 以内进行,避免空腹 运动。每次运动可持续 30~60min.1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持续时间不易 过长, 2型糖尿病尤其是伴肥胖症者可适当延长运动时间。一般每日 运动一次。
4. 运动强度:一般以运动时的心率来衡量, 以不感到明显疲劳为 度。适宜的运动强度为:运动后心率 =170-年龄。糖尿病病人病发急 性感染及其他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如心、肾、并发症,糖尿病酮症 酸中毒及重症糖尿病病人不易运动或慎重安排运动。
5. 运动项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运动项目。 对不能主动活动者应 由他人协助进行必要的被动运动。一般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兴趣爱
好等选择不同的有氧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快走、骑自行车、做 操、太极拳、游泳、球类等运动。
6. 运动注意事项:①尽量避免恶劣天气时运动,不在酷暑或炎热 的阳光下或严冬冷冽的寒风中运动。 ②运动中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 止运动,并及时就诊。 ③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若使用胰 岛素病人运动量比平时多时, 病人必须在运动前进食, 且随身携带糖 果,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糖果。④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 卡上写有病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卡上提示:救助者要立即将病人口袋中糖果放入病人口腔中食用, 同时送往医院 就诊。
(三)用药护理
1. 按时发药 若漏发口服降糖药或漏注射胰岛素及时与医生联 系,对药物剂量用法进行临时调整,但不可随意补药。
2. 准确用药 遵医嘱定时、定量用降糖药 (包括胰岛素)。指导 病人正确服药,不可随意加减剂量。
3. 观察用药效果 注意用药后血糖波动情况及与饮食、 运动的关 系。
(四)病情监测
糖尿病病人的病情监测以自我监测血糖为主。 自我监测血糖是近 十年来糖尿病病人管理方法的重要进展之一。 自我监测血糖主要是应 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血糖。便携式血糖仪携带方便,操作简便,能有 效的解决使用降糖药时需要随时监测血糖的问题, 为及时调整降糖药
(包括胰岛素)剂量及饮食、运动量提供依据。
1. 每天监测时间 ①四点法:一天的“三餐前 +睡前血糖”。 ②五 点法:一天的 “三餐前 +睡前 +凌晨三点血糖” 。 ③七点法:一天的 “三 餐前 +三餐后两小时 +睡前 +凌晨三点血糖”
2. 监测频率:初始治疗、 病情不稳定时每日测血糖。 病情稳定时, 一到两周监测一天。
(五)对症护理
1.OGTT 标本采集法
(1)常规采集法:①抽空腹血测血糖 ②将 75g 葡萄糖溶于 250~300ml水中, 5~10min内饮完。 ③开始饮糖水后两小时抽血测血 糖。共采集血糖标本两次。
(2)传统采集法:①抽空腹血测血糖。 ②将 75g 葡萄糖溶于 250~300ml水中, 5~10min内饮完。 ③开始饮糖水后 0.5h 、 1h 、 2h 、 3h 分别抽血测血糖。共采集血糖标本五次。
2. 低血糖护理
(1) 低血糖反应:主要以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磺脲类药物用 量过大、进食过少、用降糖药期间运动过度有关。表现为血糖低于 2.8mmol/L,伴有心悸、出冷汗、饥饿、恶心、呕吐、乏力、头晕、 面色苍白、颤抖、四肢无力、脉速而弱等,严重时神智改变、认知障 碍、昏迷、死亡。
(2)低血糖处理:发现低血糖要立即补充糖,迅速解决脑细胞缺 糖状态,防止脑损伤。可立即给予口服、口含糖类物质,如方糖、饼
干、果饮、含糖饮料等,病情严重时立即给予静脉注射, 50%葡萄糖 40~60ml。若用糖 1min 后低血糖仍不缓解,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3)低血糖预防:①用降糖药时,要按时按量进食。降糖药与进餐 配套,规律使用。 ②不空腹运动。运动时要随身备糖类物质。运动量 明显增大时,要适当减少降糖药的用量,或增加食物摄入。 ③胰岛素 注射部位相对固定, 保持胰岛素吸收速率相对稳定。 ④若清晨血糖升 高,要警惕“ SOMOGYI 效应,可于凌晨 2~3点钟加测血糖,为诊断提 供依据。
3. 糖尿病足护理
(1) 勤检查:每日检查双足一次:观察足部皮肤颜色、 温度改变、 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做足部感觉测试,注意检查趾甲和趾尖、足底部 皮肤有无异常改变,是否有水泡、裂口等。根据 Wagner 分级标准评 估患者足部情况。
表 7-7-7糖尿病足的 Wagner 分级方法
分级 临床表现
0级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的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 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 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 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 全足坏疽
(2)保清洁:每日可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洁足部,水温与体温
相近为宜,洗净后用软毛巾吸干趾缝间水分,使足部清爽、干燥。 (3)善保养:①鞋袜要合适、穿平软、宽松、透气鞋袜,勤换 洗,避免潮湿, 穿鞋前注意检查鞋内有无坚硬异物。也可采用特质鞋 垫,减少局部突出部位受压。 ②避免足部受压、损伤、继发感染。若 足部干裂可以保护性油膏。 ③趾甲勿过长过短,要注意随时修剪,修 剪时勿伤及皮肉, 以趾甲与脚趾平齐为宜。 ④因糖尿病病人的足部感 觉障碍,要特别避免冻、烫伤等。尽量不用热水袋、冰袋、电热毯、 烤灯等,谨防烫伤、冻伤。
(4)治外伤:及时到医院处理足部疾患,不擅自用化学药消除 鸡眼、胼胝。即使微小伤口也不可大意,不可随意处理,勿乱涂外用 药,以免耽误治疗。在治疗外伤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纠正血糖,控 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外伤的基础。
(5)促循环:如散步、足部保暖、轻轻按摩足底等。尽量不在 下肢进行输液。鼓励病人戒烟。
(六 ) 相关仪器使用与护理
1. 便携式血糖仪
(1)检测原理:通过酶与血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利用电化学 法或光化学法进行检测。
(2)设备组成:便携式血糖仪机器、试纸、采血笔、采血针头。
(3)操作方法:在采血笔上安装采血针头 → 根据病人手指皮肤 情况调节针刺深度 → 检查血糖试纸有无有效期 → 按照血糖仪操作说 明使用 → 用酒精消毒,拟采血手指头,待干 → 用采血笔扎手指头,将
血液至于试纸指定区域 → 用擀面棒按住伤口止血 → 屏上出现测量结 果后,记录结果 → 关机 → 按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规定处理用物。
(4)注意事项
1)轮换穿刺部位。采血部位常为指尖、足跟两侧等有丰富未稍 毛细血管处,水肿或感染部位不宜采血。为减轻疼痛,建议取血点在 手指侧面,但不要离指甲过近,以免妨碍消毒、挤血。
2)取血前,垂手臂,使手指血管充盈便于采血。不宜用含碘消 毒剂(如碘伏、碘酒)消毒皮肤。采血针要一人一次一针,防止交叉 感染。
3)采血笔刺破手指后,应从周围向采血点方向轻轻挤血,若用 力挤血易挤出组织液影响测量值。
4)严格按照仪器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的操作规程进行 检测。便携式血糖仪一般有两种 1开机放式,一种是插卡自动开机, 另一种是按键开机。
5)测定结果记录包括:被测试者姓名、测试人气、时间、结果、 检测者签名等。
6)出现血糖异常结果时应当采取的以下措施:①如果与平时监 测出入较大,要重检测一次。 ②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③必 要时复检静脉生化血糖。
7)血糖仪的准确性受温度、湿度和其自身稳定性及灵敏度的差 异。 诊断糖尿病是以静脉生化血糖作为标准。 应至少每半年将便携式 血糖仪检测值与静脉生化血糖结果进行不对一次。
8)血糖仪不能放置在过冷、过热、过湿处,不能放置在电磁场 (如移动电话、微波炉等)附近。要定期用软布略蘸水擦拭血糖仪, 注意必要将水渗入血糖仪内,不能用清洁剂、酒精擦拭血糖仪。 9)血糖仪纸要放在干燥处,取试纸后要立即盖紧试纸筒盖。打 开试纸筒后要尽量在三个月内用完。 每次使用时必要触碰试纸的测试 区,要注意试纸的有效期。
2.胰岛素笔胰岛 ①胰岛素笔是一种形如钢笔的专用注射装置。 ②不同胰岛素注射笔需与相应的胰岛素笔芯相配, 同一位病人使用两 种胰岛素时,每种胰岛素应配一支笔,不宜共用。 ③胰岛素笔使用、 保存方法同普通胰岛素。④用胰岛素笔时要用 75%酒精消毒皮肤、待 干后注射。但不能用酒精擦拭注射针头。⑤注射前要充分摇匀液。⑥ 外出时要随身携带胰岛素笔(图 7-7-7),不能放行行李托运。 3.胰岛素泵
(1) 胰岛素泵向人体输送的胰岛素包括两部分剂量:一部分是自 动向病人输送恒定剂量的胰岛素, 称为基础胰岛素剂量。 第二部分是 在每次进餐前人为设置输出较高剂量的胰岛素, 以此有效的降低餐后 血糖水平,称为追加胰岛素剂量。
(2)注射药物:常选用短效胰岛素或短效胰岛素作为注射药物。
(3) 胰岛素泵使用程序:装电池 → 开机 → 设定时间 → 将胰岛素充 入储药器里 → 将储药器装入泵内 → 将输注导管连接在储药器上 → 启 动泵的“充注导管”功能 → 储药器内胰岛素充满导管,针头有药液滴 出 → 设置基础胰岛素剂量 → 消毒皮肤, 将导管前端刺入皮下, 固定 →
启动泵, 开始恒定输注基础胰岛素剂量 → 每次进餐前人为设置追加胰 岛素剂量 → 输注追加胰岛素剂量(可以追加控制)。
(4)禁用者:精神、心理、智力障碍,偏瘫、失眠、不能自己操 作这不宜用。
(七)心理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糖尿病知识,鼓励病人参加糖尿病教育活动, 使病人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不仅有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还 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消除病人家属理解。同情糖尿病人,给 予病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病人感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
八、健康教育 /出院指导
1. 知识宣传 通过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人教育等方式讲解 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①告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是病人认 识到糖尿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预后与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和有无 并发症有关。 ②告知引起糖尿病的常见致病因素。 ③倡导改变不健 康的生活方式,如不吸烟、少饮酒、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 胖等。④指导病人如何避免急、慢性并发症的诱因,积极防治并发 症,如预防感染、糖尿病足、低血糖等。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的表现,以便及时识别,及时抢救。
2.生活指导 ①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及适当运动的方法。 ②鼓励 病人以顽强、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治疗指导 ①告知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②指导病人正 确用口服降糖药,必要时教会病人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技术,并注意
药物的不良反应。 教育病人及家属识别低血糖反应,并能立即处 理。④提醒病人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4.自我监测,定期复查 实践证明,长期良好的病情控制可在 一定程度上延缓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自我监测:教会病人自我监测血糖方法或自我监测糖尿病 的方法。学会记糖尿病日记(包括时间、血糖、食量、用药。运动、 其他疾病等情况)。
(2)定期到医院检查:每 3~6个月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了 解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年 1~2次全面 复查,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心。肾、神经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尽 早预防并发症发生。
九、小结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 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
▲本病临床特征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 力)。有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可有急性、慢性感染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慢性并发症有心、脑、肾、眼、 足、神经病变。心血管病变是 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糖尿病肾病 是 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低血糖是最易忽视的严重并发症。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健康教育五
项治疗同时进行。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按时、按 量给予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的关键。 十、疾病鉴别(表 7-7-8, 7-7-9)
表 7-7-8 1型糖尿病与 2型糖尿病对比
表 7-7-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高血糖高渗状态比较
目标检测
一、 A 1型题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于()
A、 1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D、 妊娠糖尿病 E、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关于 2型糖尿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与免疫、环境有关 B、主要见于年轻人 C、绝对缺 乏 D、有家族性发病倾向 E、依赖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的分型正确的是()
A、 1型, 2型,特殊类型,妊娠期糖尿病
B、自身免疫,特发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
C、正常葡萄糖耐量, IGT,IFG, 糖尿病
D、正常血糖, IGT,IFG, 高血糖
E、 1型, 2型,妊娠期糖尿病
4. 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
A.饮食治疗 B.口服降糖药治疗 C.胰岛素治疗 D.适合 的体育锻炼 E.胰岛细胞移植
5.1型糖尿病病人主要是()
A.胰岛素绝对不足 B.胰岛素相对不足 C.胰岛素分泌增多 D.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E.大量甲状腺素突然释放入血
6.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病人( )
A. 呼出氨味 B.呼出恶臭味 C.呼出烂苹果味 D.呼出血 腥味 E.呼出大蒜味
7. 糖尿病病人常合并眼盲及肾衰竭,原因是()
A. 小动脉病变 B.大动脉病变 C.微血管病变 D.小静 脉病变 E.大静脉病变
8. 对可疑糖尿病病人最有诊断价值的检测()
A.尿糖定性试验 B.尿糖定量测定 C.空腹血糖测定 D.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E.胰岛细胞抗体测定
9. 若糖尿病病人体检发现下肢水肿,尿蛋白(++),尿糖(+++), 血糖 12.8mmol/L,血尿素氮和肌酐正常,反考虑病人已患有( ) 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肾小球硬 化症 D.周围神经病变 E.中枢神经病变
10.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经治疗后意识恢复,短时间 后突然感到心悸、 饥饿、 出汗, 随即又发生意识障碍, 应如何处理 () A. 加大胰岛素量 B.加用优降糖 C.静注碳酸氢钠 D.静 推 50%葡萄糖 E.应用呼吸兴奋剂
11. 胰岛素主要生理功能是()
A. 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使血糖降低
B. 促进葡萄糖利用和转化,使血糖降低
C. 促进蛋白质合成,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D. 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
E. 刺激骨髓红细胞生成
12. 糖尿病病人注射普通胰岛素后一小时方进餐, 此时病人出现头晕、 心悸、多汗饥饿感,护士应想到病人发生了什么情况()
A. 胰岛素过敏
B. 冠心病心绞痛
C. 低血糖反应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
E. 高渗性昏迷先兆
13. 糖尿病肾病是哪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A.1型糖尿病
B.2型糖尿病
C.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D. 妊娠糖尿病
E.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4. 胰岛素常见不良反应不包括 ( )
A. 低血糖反应
B. 注射部位瘙痒
C. 注射部位荨麻疹样皮疹
D. 注射部位皮下结节
E. 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增生
15.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
A. 随机≧ 6.1mmol/L或空腹≧ 7.8mmol/L
B. 随机≧ 7.8mmol/L或空腹≧ 7.0mmol/L
C. 随机≧ 11.1mmol/L或空腹≧ 7.8mmol/L
D. 随机≧ 6.1mmol/L或空腹≧ 7.0mmol/L
E. 随机≧ 11.1mmol/L或空腹≧ 7.0mmol/L
16. 糖尿病饮食治疗中三大营养素糖类、蛋白质、脂肪含量占饮食总 热量百分比分配最合理的是()
A.30%~40%, 50%, <>
B. .40%~50%, 50%, <>
C.50%~60%, <15%,>15%,>
D. .20%~30%, 60%, 20%
E, . <15%,60%,>15%,60%,>
17. 抢救 DKA 首要的、及其关键的措施是()
A. 快速输液加小剂量胰岛素
B. 静脉输注糖皮质胰岛素
C. 静注 50%葡萄糖液
D. 即刻补充 TH
E. 即刻给予 PTU
18. 有关胰岛素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普通胰岛素在餐前半小时注射
B. 胰岛素应冷藏保存
C. 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相对固定
D. 混合使用时先抽长效胰岛素,在抽短效胰岛素
E. 混合使用时先抽短效胰岛素,在抽长效胰岛素
二、 A 2型题
19. 病人女性, 62岁。身高 160cm ,体重 76kg , 2型糖尿病病人, 退休在家,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给予热量最合理的是()
A.20~25kcal
B.25~30kcal
C.30~35kcal
D.35~40kcal
E.40kcal
20. 病人男性, 28岁。糖尿病病史 11年,使用中性胰岛素治疗。某 日餐前突然感饥饿难忍、全身无力、心慌、出虚汗,继而神智恍惚。 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配血、备血
B. 协助病人饮糖水
C. 进行血压监测
D. 建立静脉通路
E. 专人护理
21. 病人女性, 42岁,糖尿病病史 3年,近三个月出现眼睑及下肢水 肿,尿糖(++),WBC 0-4/HP, 尿蛋白(+++)。考虑的诊断是 ( )
A. 胰岛素性水肿
B. 肾动脉硬化
C. 肾盂肾炎
D. 急性肾炎
E. 糖尿病肾病
22. 病人女性, 26岁。 1型糖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悸、出汗、 头晕、饥饿感、意识模糊,考虑为 ( )
A. 低血糖昏迷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C.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昏迷
D. 高血糖高渗状态
E. 乳酸性酸中毒
23. 病人女性, 26岁。 1型糖尿病,病程 3年,使用中效胰岛素治疗。 近 2日出现恶心、呕吐、不能正常进食,突然发生昏迷,测即刻血糖 2.3mmol/L.护士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使用胰岛素
B. 报告值班医生
C. 做心电图检查
D. 静脉注射 50%葡萄糖
E.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24. 病人女性, 50岁。有糖尿病史,体温 37.8C ,有尿频、尿急症 状,尿沉渣中有大量白细胞。诊断为()
A. 糖尿病
B. 糖尿病肾病
C.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
D. 糖尿病合并尿毒症
E. 糖尿病合并肾乳头坏死
25. 病人女性, 26岁。妊娠 7个月,体检:发现,尿糖(+++)、空 腹血糖 7.8mmol/L,餐后 2小时 16.7mmol/L.治疗主要选择()
A. 饮食治疗
B. 体育锻炼
C. 口服降糖药
D. 胰岛素
E. 无需治疗
26. 病人女性, 29岁,初发糖尿病,准备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每 瓶为 10ml 含胰岛素 400单位, 现病人需要注射胰岛素 20个单位, 应 抽取()
A.0.4ml
B.0.5ml
C.1ml
D.2ml
E.5ml
27. 病人男性, 65岁。颜面水肿,空腹血糖 12.3mmol/L,尿糖(++),尿蛋白(+),曾不规则治疗,目前降糖治疗应首选()
A. 单纯控制饮食
B. 控制饮食 +双胍类药
C. 控制饮食 +磺脲类
D. 控制饮食 +胰岛素
E. 控制饮食 +噻唑烷二酮类
28. 病人女性, 65岁。因视力障碍收入院,查空腹血糖 10mmol/L,餐 后血糖 18mmol/L,该病人可能是()
A. 花眼
B.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C. 动脉硬化
D. 黄斑变性
E. 角膜溃疡
29. 病人女性, 26岁。 1型糖尿病,因感冒食量减少而中断胰岛素治 疗 3日,突然出现昏迷,测血糖 33.3mmol/L, pH7.2,尿糖(+++)、 尿酮体(++++)。诊断考虑为()
A. 低血糖昏迷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C.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昏迷
D. 高血糖高渗昏迷
E. 乳酸性酸中毒
30. 病人男性, 31岁,糖尿病两年,病情稳定, 2天前因事外出未服 降糖药,并过度饮食,之后感乏力、恶心、口渴、头痛、呼吸深大、 有烂苹果味,意识不清,皮肤弹性差,初步诊断为()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B. 胃炎
C. 昏迷
D. 呼吸性酸中毒
E. 脑血管病
31. 病人男性, 23岁, 1型糖尿病,最佳治疗方案是()
A. 饮食管理
B. 饮食管理及体力活动
C. 饮食管理及胰岛素应用
D. 饮食管理及口服磺脲类药物
E. 饮食管理及口服双胍类药物
32. 病人女性, 65岁, 严重腹泻、 脱水、 意识障碍。 查血糖 33.3mmol/L, 尿酮 (±)。意识障碍发生的原因是()
A. 脑血栓
B. 低血糖
C. 乳酸性酸中毒昏迷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E. 高血糖高渗状态
33. 病人男性, 45岁, 2型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护士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到该病人存在知识缺乏, 并为其制定护理计划, 此 时护士与病人处于护患关系发展时期的()
A. 熟悉期
B. 工作期
C. 开拓期
D. 解决期
E. 结束期
34. 病人男性, 57岁,糖尿病 3年,胰岛素治疗,未规律控制饮食, 一直疲乏无力,多饮,每日饮食 3000~4000ml。今日晚饭后吃西瓜 500g , 几小时后感到恶心、 呕吐、 头晕, 急来急诊检查血糖 18mmol/L, 尿糖(+++),尿酮(++),呼吸加快,血压 130/80mmHg,体温正常, 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其引起的原因为()
A. 感染
B. 胰岛素治疗不当
C. 饮食不当
D. 各种应激
E. 无明显原因
35. 病人女性, 22岁, 1型糖尿病,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病人
经注射胰岛素及静滴生理盐水后,血糖降低、脱水纠正、尿量增多, 此时最应注意防止()
A. 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
C. 低钙血症
D. 低血糖
E. 低血压
36. 病人男性, 67岁,因食管癌术后进食不足需要通过周围静脉给予 肠外营养,输注过程中,病人尿量突然增加,接着呼之不应,测随机 血糖为 25mmol/L, 血酮体阴性, 此时应高度警惕病人可能发生了 ()
A.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B. 吻合口瘘
C. 高血糖高渗状态
D. 低血糖性休克
E. 空气栓塞
37. 病人男性, 57岁,糖尿病病人,应用胰岛素治疗,下午 3点突起 心慌、多汗、软弱、而后神智不清,体检脉搏 120次 /分、化验尿糖 (-),尿酮(—),尿素氮轻度升高,最可能为()
A. 高渗性昏迷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C. 低血糖昏迷
D. 脑血管意外
E. 尿毒症昏迷
38. 病人女性, 28岁, 患糖尿病 10年, 近 2天受凉后出现发热、 咳嗽、 咳黄痰,尿量 3000ml/d,口渴、乏力明显。今日突然出现意识不清, 呼之不应。护理体检:体温 38.6C ,血压 130/80mmHg,呼吸 30次 /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为 明确昏迷原因,首选检查是()
A. 尿糖
B. 肝功能
C. 血电解质
D. 血糖
E. 胸片
三、 A 3/A4型题(39~40题共用题干)
病人女性, 55岁, 2型糖尿病病人,体态肥胖。“三多一少”症 状不明显,血糖偏高,长期采用饮食控制,休息,胰岛素治疗,某日 凌晨突然感到饥饿难忍、全身无力、心慌、出虚汗,继而神智恍惚。 39. 护士首先考虑发生了 ( )
A. 胰岛素过敏
B. 低血糖反应
C.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
D. 高渗性昏迷先兆
E. 血容量不足
40. 护士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通知家属
B. 协助病人饮糖水
C. 进行血压监测
D. 建立静脉通路
E. 专人护理
(41~44题共用题干)
病人男性, 26岁。发现口渴、多饮、消瘦 3个月,感冒 4天,突发 昏迷 2天,血糖 30mmol/L,血钠 132mmol/L,尿素氮 6.8mmol/L, CO 2结合力 18.3mmol/L,尿酮体强阳性。
41. 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高渗性昏迷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D. 合并脑血管意外
E. 应激性高血糖
42. 护士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 每 2h 监测血糖、神智和生命体征
B. 皮肤护理
C. 环境介绍
D. 预防感染
E. 口腔护理
43. 病人首选治疗为()
A. 快速静滴生理盐水 +小剂量胰岛素
B. 快速静滴高渗盐水 +小剂量胰岛素
C. 快速静滴低渗盐水 +小剂量胰岛素
D. 快速静滴高渗盐水 +大剂量胰岛素
E. 快速静滴碳酸氢钠 +大剂量胰岛素
44. 治疗 8h 后, 病人神智渐清, 血糖降至 12.8mmol/L,血钾 3.2mmol/L,此时,可采用的治疗()
A. 输 5%葡糖糖 +普通胰岛素
B. 输 5%葡萄糖 +普通胰岛素 +适量钾
C. 输 10%葡萄糖 +普通胰岛素
D. 输碳酸氢钠 +普通胰岛素
E. 低渗盐水 +普通胰岛素 +适量钾
(45~46题共用题干)
病人男性, 56岁。 2型糖尿病病人,体态肥胖。
45. 你考虑病人可以服用下列哪种降糖药()
A. 甲苯磺丁脲(D860)
B. 甲福明(二甲双胍)
C. 格列奇特(达美康)
D. 格列吡嗪(美吡达)
E. 格列喹酮(糖适平)
46. 对此下列哪项措施比较恰当()
A. 大剂量胰岛素治疗
B. 大剂量降糖药治疗
C. 饮食控制,适当运动
D. 单纯运动治疗
(47~49题共用题干)
病 人 男 性 , 55岁 。 糖 尿 病 不 规 则 服 药 , 空 腹 血 糖 波 动 在 8.6~9.8mmol/L,尿糖(++) ~(+++),近日感尿频、尿痛,昨日起突 然神智不清, 查血糖 28mmol/L, 尿素氮 7.8mmol/L, 血钠 148mmol/L, 尿糖(+++),酮体(++)。
47. 其诊断为()
A. 低血糖昏迷
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 乳酸性酸中毒
D. 高血糖高渗状态
E. 急性脑血管病
48. 病人尿液气味呈()
A. 芳香味
B. 氨臭味
C. 大蒜味
D. 烂苹果味
E. 腐臭味
49. 做尿糖定量检查,标本应加入的防腐剂是( )
A.95%乙醇
B. 浓盐酸
C. 甲苯
D. 稀盐酸
E. 甲醛
(50~51题共用题干)
病人,女性, 28岁,教师,糖尿病史 10于年,身高 160cm ,体 重 53kg , 长期用胰岛素治疗, 护理体检 :下肢水肿, 查血糖 12mmol/L,尿糖(+++),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肌酐正常。
50. 病人可能并发了()
A. 周围神经病变
B. 肾血管病变
C. 自主神经病变
D. 动脉粥样硬化
E.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51. 该病人每日糖类摄入量应为()
A.150g
B.250g
C.350g
D.450g
E.550g
范文五: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 摘要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而导致以慢性血葡萄糖(即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本病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率在迅速增加,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千万,居世界第2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经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发病,但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1、遗传:在部分糖尿病人中明确有遗传因素影响发病,例如在双胎中一例发生糖尿病,另一例有50,的机会发病。如为单卵双胎,则多在同时发病。据统计,假如父或母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子女发病的危险率约为10,5,,如父母均患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子女的发病危险率更高。如一兄弟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则其他兄弟的发病危险率为10,15,。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的子女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于一般人群。
已证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特殊的HLA有关,危险性高的有DR3;DR4;DW3;DW4;B8;B15等。现在多认为部分糖尿病系多基因遗传疾病,不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基因量达到或超过其阈值时才有发病的可能。
2、病毒感染:许多糖尿病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例如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可能与病毒性胰岛炎有关。当然是每例病毒性感染均发生糖尿病。
3、自家免疫:部分糖尿病人血清中发现抗胰岛β细胞抗体,给实验动物注射抗胰岛β细胞抗体可以引起糖耐量异常,病理检查也可看到胰岛中有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的浸润等现象。也有报导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早期用免疫抑制治疗可得到良好效果,甚至“痊愈”。
4、继发性糖尿病:如破坏了大部分胰岛组织的胰腺为和胰腺纤维束性变,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功能性垂体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尿病,即症状性糖尿病。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皮质激素、肾上腺能药物等均可能导致或促使糖尿病加重。某些遗传性疾病如下Turner综合征等也容易合并糖尿病。
5、其它诱因 ?饮食习惯:与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无明显关系,而与食物组成相有关,如精制食品及蔗糖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高。由流行病学分析,高蛋白饮食与高脂饮食可能是更重要的危险因素。
?肥胖: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肥胖是食物的热量超过机体的需要所致。过量进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而且肥胖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可能诱发糖尿病。
二、病理生理
糖尿病时,葡萄糖在肝、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利用减少以及肝糖输出增多是发生高血糖的主要原因。脂肪代谢方面,由于胰岛素不足,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及从血浆移除甘油三酯减少,脂肪合成减少。脂蛋白活性降低,血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升高。进来研究认为脂代谢障碍有可能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原发性病理生理变
化。此外,在胰岛素极度缺乏时,脂肪组织大量动员分解,产生大量酮体,若超过机体对酮体的氧化利用能力时,大量酮体堆积形成酮体或发展为酮症酸中毒。其他还有蛋白质合成降低,分解代谢加速,导致负氮平衡。
三、临床表现
本病在临床上为慢性进行性疾患,可分为无症状期和症状期两个阶段。?型起病较急,?型一般起病缓慢。
1.无症状期多为中年以上?型糖尿病患者,食欲好、体胖,精神体力如常人。常在查体或诊疗其他疾病时发现尿糖阳性,空腹血糖正常或高于正常,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正常,糖耐量试验显示耐量减低。
2.症状期糖尿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
? 多尿、烦渴、多饮 由于血糖浓度增高,超过肾糖阈值,导致尿糖、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和尿次数增多,一昼夜可20余次,总量达2,3升。由于多尿,患者口渴多饮。
? 多食善饥 由于大量糖尿,糖未能充分利用,加之血糖增高后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因此食欲亢进,有饥饿感,每日进食5,6次,每顿可达l,2斤。但有时仍不能满足。
? 体重减轻、疲乏无力 由于糖代谢失常,能量利用减少,负氮平衡,失水等,患者感疲乏、虚弱无力。
? 其他 皮肤瘙痒,尤其多见女性外阴,由于尿糖刺激局部而引起,或可并发真菌感染,此时瘙痒更严重。另外,四肢麻木、腰痛腹泻、月经失调、性功能障碍也常见。
四、分型
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型)两类。
1. 胰岛素依赖型(?型) 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病情重,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因其胰岛素绝对不足,必须应用胰岛素治疗。
2. 非胰岛素依赖型(?型) 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40岁),体胖,起病慢,早期无症状,较少发生酮症。体内胰岛素水平正常或偏高,多可通过控制饮食或口服降糖药而得到控制。此型糖尿病易出现心血管合并症及神经病变。 五、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代谢合并症。由于脂肪分解加速、血清酮体超过正常,发生代谢性酮症酸中毒,并可发生昏迷。常见于?型糖尿病和?型糖尿病伴应激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有:感染、停用或减用胰岛素、应激状态。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口渴明显、多饮、尿量增多,头痛、嗜睡、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后期失水、低血压,可昏迷。少数人表现为腹痛,似急腹症。
2.感染常见有皮肤感染、结核、泌尿系感染及其它感染。
3.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脂症、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均较常人为高。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早、进展快。大、中动脉主要侵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还可发生下肢动脉病变。
4.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如糖尿病紧病、视网膜病变、心脏微血管病变等,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5.神经病变可累及神经系统任何一部分,如中枢神经、神经根、末梢神经,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
六、辅助检查
1、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含己糖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的尿糖试条可作半定量测定,但仍受肾糖阈值的影响。糖尿病肾疾患时肾糖阈升高,血糖虽已轻度或中度升高,尿糖仍阴性;妊娠时肾糖阈降低,血糖正常时尿糖可呈阳性。
在多数情况下24h尿糖总量与糖代谢紊乱程度一致,可作为判定血糖控制的参考指标。
2、尿酮体测定
尿酮体阳性,对新发病者提示为1型糖尿病,对2型糖尿病或正在治疗中的患者,提示疗效不满意或出现重要的合并症。采用硝基氢氰酸盐试验法,只有乙酰乙酸和丙酮可使本试验呈阳性反应,当酸中毒明显时,酮体组成中以β-羟丁酸为主,故尿酮体阴性不能排除酮症。
3、血浆葡萄糖(血糖)测定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静脉血浆测定正常范围为3.9~6.0 mmol/L(70~108mg?dl),血糖测定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
4、糖化血红蛋白A1和糖化血浆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测定可反映取血前8~12周血糖的总水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的检测指标之一,正常人的GHbA1约为8%~10%;人血浆白蛋白也可与葡萄糖发生非酶催化的糖基化反应而形成果糖胺(FA),其形成的量与血糖浓度有关。FA测定可反映糖尿病病人近2,3周内血糖总的水平,为糖尿病病人近期病情监测的指标。
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WHO推荐成人口服75g葡萄糖。OGTT方法:在清晨进行,禁食至少10小时。试验前三天每日进食碳水化合物量不可少于200g,试验日晨空腹取血后将葡萄糖溶于250,300ml 水中,于5分钟内服下,服后30、60、120和180分钟取静脉血测血浆糖。OGTT 2小时血浆葡萄糖,7.7 mmol/L为正常糖耐量;?7.8~,11.1 mmol/L为糖耐量减低(IGT),?11.1 mmol/L应考虑糖尿病。
(7)其他
糖尿病时常伴脂质代谢紊乱,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应列为常规检测项目,并定期复查,作为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饮食和调脂治疗措施的依据。有条件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也应列为常规,以便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七、治疗方法
长期坚持规范治疗是最重要的,包括:控制饮食,坚持适量运动锻炼,合理用药。 当前医学专家则提倡高碳水化合物量,降低脂肪比例,控制蛋白质摄入的饮食结构,对改善血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
1、糖尿病人的进食方法:
?宜少食多餐,一日不少于三餐,有条件上下午安排间食及睡前进食,即保证吸收,又减轻对胰岛负担。
?早餐量要少,上午肝糖原分解旺盛,易发生早餐后高血糖。
?如一日三餐比可为1/5、2/5、2/5。
?进餐时间要规律。
?少吃零食。
?严格执行,长期坚持。
2、体育锻炼
运动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即单位量的胰岛素可以降低更多的血糖)。心、脑系统疾病患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根据情况安排运动。因此糖尿病人锻炼是不可缺少的方法。早晨大声唱歌吐纳也是很好的手段。
3、口服药物治疗
常用的有:化学类有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AGI 等;其中以下糖尿病患者不能服用化学类类药:(1)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依赖型)。(2)怀孕妇女。(3)明显肝、肾功能不良患者。 (4)服用大量降血糖药仍无法良好控制血糖。(5)严重之全身或局部感染症。(6)重大压力情况,如重大手术、严重外伤、长期禁食。(7)对口服药过敏或不能忍受其副作用患者。请在专业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禁忌症等。
4、胰岛素治疗
适应症:?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 HbA1c仍大于 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八、护理措施
1.饮食: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极为重要,需长期控制。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制定
家庭食谱,介绍食物成分、热量及三大营养素的配合比例。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少食糖果、水果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饮食对疾病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自觉按食谱进食。护理人员在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时,要经常调整饮食计划。
2.运动方法:体力活动时可放宽饮食,增强体力,丰富生活内容,消除大脑皮质紧张状态。运动还可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鼓励患者慢跑。中速行走、爬楼梯、太极拳等活动。运动宜选在餐后,有禁忌症除外。
3.注射胰岛素: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并掌握计算单位、注射部位及注射后观察。发生低血糖时应食糖类饮食。最好在开始时,在护理人员监督下,进行胰岛素注射,在患者完全掌握方法和要领后,再由患者自己注射。因神经血管疾患自己汪射不便,可由家人注射。
4.降糖药:按时服药。药物的副作用,如药疹、胃肠道症状,事先向患者交代清楚,使患者配合治疗。
5.预防感染:因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机体容易感染,公共场所少去,天气变化时;要注意防范,注意口腔卫生,按时清洁口腔。一旦发生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并向医生说明自己有糖尿病病史。
6.皮肤清洁:糖尿病患者容易生疖痈等软组织感染,故保持皮肤清洁非常重要。勤洗头、洗澡,勤换内衣,保持床铺清洁平展。一旦发生疖痈等。要及时处理。 九、健康指导
1、糖尿病知识指导 ?有下列危险因素者容易患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暴饮暴食;经常吃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有下列症状者怀疑可能患糖尿病:经常口渴,饮水增多:排尿次数增多,容易感到饥饿,食量增多;体重明显下降。?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非同日两次)或者血糖任何时候检查大
于等于11.1毫摩尔/升,可诊断为糖尿病。
2、饮食指导 糖尿病饮食治疗相当重要,要控制饮食,尤其要控制总热量,少吃热高量的食物;戒烟限酒。患糖尿病后要学会并定期自我测量血糖或尿糖,要定期内分泌专科门诊,调整降血糖药物。
3、用药指导 服药治疗糖尿病,不能突然停药或加大剂量。突然停药会使血糖升高:突然加大用药量有可能出现低血糖的表现如心悸、出汗等严重危及生命。
4、运动指导 运动能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血压。要坚持运动如步行、做操、打拳等。运动要逐渐增加,不要过度疲劳。
5、并发症预防 ?注意皮肤清洁,预防感染。?病程较长者并发皮肤感觉障碍、微血管病变时,所穿鞋袜不宜过紧,要经常活动肢体,防止体伤、受冷,在高温下注意调温。? 如有发热、咳嗽、尿频、疖疮等疾病情况应及时就诊,以免感染播散。
7.8mmol>10.0m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