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doc】浅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浅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难点剖析s峨颤il
浅谈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
:?…??…??-…?…??…??…??…??- ?孙桂英
?…?…'?…'?…??…??…??…??…??…??…??…??…??…-?…?
?…???…?…??…??…??…??…??…??…??…??…??…?Q-…?…?
?…??…??…??…??
滚滚的黄河与长江同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共 同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黄 河流域曾一度比长江流域发达,中国的经济重心在 北方,北方地区可谓是"黄河文化发源地".这种现 象从有史料记载以来一直持续到隋唐.但从宋开 始,我国南方赶上并超过北方,南方区域成为我国的 经济重心.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 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中国 古代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政治,经济,文化根植 于农业之上,可以说农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经济的 发展,政治的稳定,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农业 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因素的影 响;经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生产力,劳动力,城镇, 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试从自然环境,劳动力,城 镇,交通等方面人手,对宋前的北方和宋后的南方进 行对比分析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迁到南方的原因. 一
,北方地区
1,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典型的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的 生存.
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地形的主要外力之一.黄 河流经黄土高原,因黄土质软疏松,因而在黄河中上 游以侵蚀,搬运为主,下游的堆积作用则形成华北平 原.黄土是第四纪的松散堆积物,所以在黄河流域 形成的棕壤,褐土,黑垆土,潮土等都不同程度地受 到成土母质——黄土的影响,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 高,适合耕作.所以,北方的土壤比南方粘重的红 壤,黄壤,砖红壤更适宜耕作.
2.劳动力
黄河流域是人类的发祥地.由于历史时期优越 的自然环境,聚居着众多的人口,为当地提供了丰富 的劳动力,加速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我国的人口主要分布 于黄河流域;秦汉时关中地区,内蒙古和河套地区, "三河"(河内,河东,河南)地区,华北平原地区人口 稠密.据公元2年的人口资料显示,全国人口为 5767万人,北方占75%,南方仅有25%;东汉,三国 时期虽然增加,但南北人口比仍为1:3;两晋,南北 朝时,北方虽因战乱人口南迁,但仅有的户籍统计显 示,公元380年全国户数为249万户,北方占54%, 南方占46%;隋时,仅河北,河南,山东和陕西四省 人口占全国的64%以上;唐时,虽然长江流域和西 南地区人口有所增加,但公元742年,全国人口为 5098万,北方占59.7%,南方占40.3%. 3.城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城市,当时各诸侯国的都 城为地区性的城市,《史记》和《汉书》中提到的城市 有23个,其中号称都会的有13个,从空间分布看, 黄河中下游有9个,长江中下游有3个.由此可见, 自春秋战国至秦汉,北方地区的城市在数量上占有 绝对的优势,尤其是都城.
都城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往往集政治,经济, 文化等功能于一身.帝王择都往往是在自然条件优 越,经济基础雄厚,战略地位重要之地,都城对周边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不言 而喻的.
二,南方地区
1.气候,交通
我国自两宋时期(1000年,1200年)到14世纪再到 2O世纪初经历了七八百年的寒冷时期,其间气候虽有 冷暖波动,但升温时平均温度仍低于现代水平.特别 是16世纪初,17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的三个寒冷期, 太湖,洞庭湖,鄱阳湖多次封冻.15世纪和】8世纪后 半叶到19世纪前半叶则持续干旱.寒冷和干旱对黄 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甚为严重,而对长江流域的影 响弱些,同时南方交通运输较北方发达.
2.劳动力
我国在北宋前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是南轻 北重,但随着南方的开发和人口的迁移,逐渐改变了 人口分布格局.西晋时由于"八王之乱""永嘉之乱" 以及西晋对少数民族的高压政策,使社会重新陷入 混战局面,黄河流域的人口则因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而纷纷南迁.唐时,统治者组织了人口迁移,尤其是 "安史之乱",造成人口从北方地区迁向南方.北宋
末,由于"靖康之难",北民南迁,从而改变了人口分 布格局,形成了南重北轻的人口分布格局.南方由 于人口数量大增,既保障了劳动力,同时北民南迁把 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经验带到南方,从 而加速了南方地区的发展.
3.城市
宋,元时期,南方城市得到较快发展,城市数量 大增,在水陆交通沿线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城市,城 市数量超过了北方.明,清时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 的发展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出现了许多手 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和外贸港口城市,全国70%的 较大城市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南方地 区,如苏州,杭州,景德镇,汉口,佛山,广州等.元, 明,清虽建都于北京,使北京成为全国性的大城市, 但改变不了总体的城镇分布格局与经济格局.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一中)
范文二: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_cropped
第 9 卷第 4 期水土保持研究V o l. 9 N o. 4 2002 年 12 月D ec. , 2002 R e sea rch o f So il and W a te r Co n se rva t io n Ξ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与重点
张学成, 王玲, 乔永杰
()黄委会水文局, 河南 郑州 450004
摘 要: 在分析说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现代成就的基础上, 比较了两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 对
两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生态环境建设;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 中图分类号: 171. 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523409 20020420028203 X A
- D if f eren ce s an d Key Po in ts of Ecoen v ironm en ta l Con struc t ion
in the Y e llow R iver Ba s in an d Y an g tze R iver Ba s in
22,, ZHA N G X u ech en gW A N G L in g Q IA O Yo n gjie
(), , 450004, , B u reau of H y d rology Y R CC Z h eng z h ou H enan P rov inceC h ina
: A bstrac tB a sed o n th e ana ly sis o f ach ievem en t s o n eco lo g ica l and env iro nm en ta l co n st ruc t io n in th e Ye llow R ive r ba sin and
, , Yang tze R ive r ba sin th e d iffe rence s o f eco lo g ica l and env iro nm en ta l co n st ruc t io n s in tw o ba sin s a re com p a redsom e v iew 2
.po in t s o n th e k ey po in t s o f eco lo g ica l and env iro nm en ta l co n st ruc t io n s in th e tw o ba sin s a re advanced
: ; ; Key wordseco lo g ica l env iro nm en ta l co n st ruc t io nYe llow R ive r ba sinYang tze R ive r ba sin
根据西部大开发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80 年代以后,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稳步发展, 推广 西部地区生态及环境建设的思路可以表述为: 以保护和改善 了“户包”生态及环境建设经验, 加强了小流域和重点支流的 生态环境为中心, 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 以建设秀美山川 综合生态环境建设。 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 黄
为目标, 突出预防保护, 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依河流域下垫面已有较大改观。截止 2000 年底, 建成治沟骨干靠科技, 深化改革, 不断创新治理机制,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 工程 1 200 多座, 有效地拦 蓄 了 泥 沙, 改 善 了 生 态、生 产 条 伐, 努力为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 件, 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 增强了抗灾能力, 促进了当地经济
2 的发展。 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8. 45 万 , 占黄土高原 好的生态环境。km 2 本文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 总结了两流域 总水土流失面积 43. 4 万 的 43% , 一些小流域的综合治km
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成就, 比较了两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 理程度已达 70% 以上。
通过生态环境建设, 有效地改变了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 途径, 对今后两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
看法。条件, 每年增产粮食 40 多亿 生产果品 150 亿 综合经, , k gk g
济效益达到了 2 000 亿元。 1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同时, 改善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 原来一些半流动半 1. 1 生态环境建设成就固定沙地, 得到了固定和开发。 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荒漠化的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全长 5 464 , 流域面积 79. 4 万km 22 发展, 为我国防治荒漠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45. 4 万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由 km km
于该区土质疏松, 地形破碎, 沟壑纵横, 植被稀少, 而且暴雨 而且, 黄河流域 70 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建设, 平均每年减 集中, 强度大, 水土流失特别严重。 大量的水土流失, 不仅使 少入黄泥沙 3 亿 左右, 减缓了黄河下游河床淤积抬高速t 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而且淤塞河道, 影响防洪。为了防止水土 度, 为黄河几十年安澜无恙作出了贡献。 平均每年利用 8,流失, 自 50 年代, 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就已开始。 50、60 年代 3 径流量, 相应减少了河道输沙用水, 为黄河水资源10 亿 m 积累了宝贵的生态环境建设经验, 确立了梯田、林、草、淤地 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 通过生态环境建设, 黄 坝四大水土保持措施, 以及集中连片生态环境建设的办法。
土高原是可以治理的。70 年代在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全面推广了水坠坝、机修 1. 2 生态环境建设途径梯田、飞播造林种草等新技术, 生态环境建设加快。 1970 年以来,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群众在专
Ξ 收稿日期: 2002206230
( ) 作者简介: 张学成, 男, 1965- , 河南温县人, 工学博士,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环境科研工作。
家指导下,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试验, 取得80% 退耕还林还草, 坡耕地减少 37% , 林草覆盖率由坡耕地
了可喜的成绩。 我国著名水土保持专家朱显谟院士曾在 70治理前的 22. 8% 上升到 41. 1% , 年均土壤侵蚀量减少 1. 8
2 年代提出了有名的整治黄土高原的“28 字方略”, 即“全部降 亿 。 每 1 土地产出增加约 900 元, 每年累计增值 16 亿 thm
水就地入渗拦蓄; 米粮下川上塬, 林果下沟上岔, 草灌上坡下 元。 通过生态环境建设, 有效地改变了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
”。 这一方略对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条件, 每年增产粮食 60 多亿 。k g
用。 2. 2 生态环境建设途径
2 陕西省米脂县的榆林沟, 流域面积 66 , 从 50 年代中 一是加大 25?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长治 km
工程”坚持以改造坡耕地为突破口, 通过“改一退一到二”的 期开始, 以建立多元小生态系统为目的, 开展了以梯田、林草
和坝系三大措施为内容的综合治理, 目前治理程度已超过有效措施, 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栽植经果林和采取封禁50% 。 通过综合治理, 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 治理措施, 使治理区的林草植被得到极大程度的恢复。 治理 农、林、牧各业的发展, 增加了群众收入, 而且使洪水和泥沙 区林草措施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中所占比重达到 70%
的下泄量分别减少了 60% 和 74% 。 位于内蒙古准格尔旗的以上。 荒 山 荒 坡 面 积 减 少 80% , 林 草 覆 盖 率 平 均 达 到
2 川掌沟小流域, 流域面积 147 , 从 60 年代初开始, 大力修 55. 8% , 比治理前提高了 20% 。治理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 km
建谷坊、淤地坝和治沟骨干工程, 经过 30 多年生态环境建 制, 生态环境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大多数治理区起到
设, 目前治理程度已达 78% , 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了示范作用, 直观效果十分明显。
()也取得了显著的拦沙效益 年拦沙量占流失量的 88% 。 另 二是在实施高标准坡改梯的同时, 配套布设蓄水池、沉 据对黄土高原地区 27 条小流域的调查分析, 水土流失治理 沙凼、排洪沟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长治”工程, 有效地改善 程度平均达 54% , 人均产粮 430 , 林草覆盖率达到 35% ,k g 了山区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了耕地的排洪抗旱能力。 坡改梯 减少土壤冲刷 50% 。2 后农地粮食单产平均增加1 125 , 12 年来累计增产粮 ?k ghm 黄河泥沙的 80% 以上来自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和高 2 食 60 亿 。治理区基本实现人均 667 基本农田, 人均产k gm 塬沟壑区, 尤其是来自黄土丘陵沟壑区, 由于地形破碎, 植被 粮 400 的治理目标, 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k g 2稀少, 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 1, 3 万 。沟壑侵蚀以沟头 ?tkm 和人畜饮水问题, 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 前进、沟底下切、沟岸扩张三种形式不断向长、宽、深三个方 展奠定了基础。向发展, 是水力侵蚀与重力侵蚀相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 在 三是大力发展经济林果。 通过开展此项措施, 增加了农 这一地区修筑淤地坝, 在坝区淤积逐渐增加和坝体逐渐加高 民收入,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通过注重规模化发展、集约化 过程中, 抬高了沟道侵蚀基准面, 使沟坡相对高度和坡度逐 经营、果园化管理, 培育、发展和带动了一系列颇具规模、收 渐减小, 当坝地面积与控制流域面积的比例足够大、沟坡相 效良好的水土保持经济林果品牌和一大批水土资源开发基 对高度和坡度达到某一值后, 重力侵蚀和沟蚀量变得很小, 地、大户、企业, 涌现了一大批靠“长治”工程实现脱贫致富一定频率的洪水及其挟带的泥沙平铺在坝地上, 被坝地控制 的典型户、村和县, 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 促进了治理区农 利用。因此, 通过多年实践, 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是黄土高原 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治理的根本途径。四是建设滑坡、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作为
2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现状“长治”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
2 2. 1 生态环境建设成就统, 监控流域 11. 3 万 km , 保护着 30 多万人和 30 亿元的固
定资产的安全。 预警系统自组建以来, 按照“政府负责, 站点 长 江 是 我 国 第 一 大 河, 全 长 超 过 6 300 , 流 域 面 积km 22 预警, 群测群防, 防灾减灾”的工作方针, 加强站点建设, 扩大 180 万 。 其中水土流失面积 56. 2 万 , 年土壤侵蚀总 km km 群测群防试点, 已成功预 报 甘 肃 舟 曲 南 山 滑 坡 等 灾 害 142 量约 22. 4 亿 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总量均为全国七大江河, t 起, 处理滑坡险情 43 处, 安全转移群众 3. 35 万人, 避免直接 之最。针对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 我国从 1981 年启动经济损失近 2 亿元, 成效十分显著。 治理工程, 各个地方因地制宜, 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 3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差异的防护体系。目前已累计对工程的投入超过了 15 亿元, 通过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及环境建设都是立足于治理 改 造 坡 耕 地、栽 种 水 土 保 持 林、经 济 林 等 科 学 方 法, 截 止 开发, 发展流域中西部山丘区经济, 建立上中游地区水土流 2000 年底, 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小流域达 2 000 余条, 治理失综合防治体系,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保护和开发水土 2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 7 万 。 此外, 兴修了谷坊、拦沙坝、 km 资源, 促进农业产业化, 最终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但是
由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有所不同, 生态 蓄水塘坝、蓄水池、水窖、排洪沟、引水渠等大批水利水保工
环境建设方面也有所差异。 程。
首先, 水土流失后果有所不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不如 ( ) 长 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简称“长治”工程自黄河流域反映在干流上那么严重, 每年的入海泥沙总量一般 2 1989 年启动以来, 10 年间共治理水土流失 5. 8 万 , 其中 km 在 5 亿 左右, 最高达到 6 亿 仅相当于黄河入海沙量 11 , t t2 2 坡改梯 45. 3 万 , 营造水土保持林 156. 7 万 , 栽植经3 hm hm 亿 的 45% , 而且由于长江水量丰富, 含沙量不足 1 ?,t k gm 2 2 济林果 61. 3 万 , 种草 26. 6 万 , 实施封禁治理 166 万hm hm
2 2 , 推行保土耕作措施 121. 2 万 。 治理区大于 25?的陡hm hm
3 不足黄河含沙量 37 的 3% 。 , 可以根据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进一步安排好各?地和陡坡地k gm
其次, 水土流失区域气候、地质、植被、土壤等条件有所 种土地类型的农林牧草生产结构。 例如, 陡坡耕地可以退耕 不同。 长江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金沙江、嘉陵江 还林还草, 梯田、坝地、平川地、水浇地可以建成基本农田。 (两江的年平均输沙量约占宜昌多年平均输沙量 5. 3 亿 的t 建立农林牧草水综合体不但是解决当地干旱缺水和减 ) 47% 和 31% , 合计达 73% 以及中游的洞庭湖水系和汉江。 少入黄泥沙的重要途径, 更是流域综合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改 这些地带以变质岩、玄武岩、砂页岩为主, 岩层破碎, 风化强
造环境和脱贫致富的战略举措。烈, 地震频繁, 时常发生崩塌滑坡。 大部分地区降水充沛, 气
候温和, 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一些丘陵地区多梯田和稻田, 土 4. 3 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质多呈红褐黏土, 能流失表土层十分有限, 水土流失没有黄 不同生态类型区大规模生态重建的目标与技术集成, 应 河黄土高原严重。 而且, 长江水土流失机制不象黄河主要因 当注重以“3”和计算机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运用与推广,S 为高强度暴雨引起, 降雨强度影响不是很大。 黄河水土流失 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加区域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 地貌呈塬、梁、峁、沟, 干旱少雨, 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程。黄土深厚, 地形破碎, 生态脆弱, 土质疏松, 植被覆盖差。
还有, 流失的泥沙颗粒有所不同。 长江流失的泥沙颗粒 5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大, 输移比为 1 ?3, 只有 13 的细泥沙进入干流, 23 的粗 ??
砂、石砾淤积在水库、支流和中小河道, 给中小河流防洪和水 5. 1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多元化生态环境建设投 库灌溉、供水、发电带来很大危害。 黄河流失的泥沙颗粒较 入机制小, 输移比接近于 1?1, 几乎全部进入干流, 加重了干流负 继续加强开展以金沙江、嘉陵江、陇南陕南地区和三峡 担, 一些河段严重淤积, 影响了防洪。 库区等四个治理区为重点的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 并且, 水土流失区域农业经济发展不尽相同。 长江水土 大投入,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政府推动和市场推动流失区域, 农作物结构主要是水稻和瓜果。 而黄土高原主要
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多元化投入机制, 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土 依靠小麦、马铃薯等旱作物, 受气候因素影响, 经济作物不能
大范围推广。 保持生态建设, 调动全社会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加
等等差异表明,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 快治理速度。 使流域水土保持在速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取
得新的突破。点是有所不同的。
5. 2 加大对泥石流、滑坡的监测、预报及治理
分布在嘉陵江上游的西汉水和白龙江中下游、金沙江下
游, 地质构造复杂, 降雨强度大, 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频率
高。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建立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 并 4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对一些危害严重且有显著治理效果的泥石流沟开展治理。预
防滑坡、泥石流, 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4. 1 实现缓坡耕地和缓坡土地梯化
黄土高原地区现有的坡耕地面积中, 扣除陡坡耕地后,5. 3 面上林草植被建设
2 约有 0. 09 亿 坡耕地, 其中有许多可改为梯田。以坡耕地 有步骤、有重点地封山植树、退耕还林, 保水蓄水, 固土 hm
固沙。 要以封禁治理为主, 同时要以小流域为单元大力改造 的梯田化和沟谷的坝地化为基础实现缓坡耕地和缓坡土地
梯化, 有利于流域综合生态环境建设。例如, 把坡地改造水平坡耕地, 加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力度, 兴建小、微型水利设
沟、水平阶、水平台、鱼鳞坑、卧牛坑、果树大坪等。施, 建设坡面水系工程, 加强经济林果种植, 促进小流域经济
4. 2 建立农林牧草水综合体发展。
对于难于实现缓坡耕地和缓坡土地梯化的那些陡坡耕
(), 而且也可有效地控制风蚀危害, 尤其每年 5, 7增产潜力大上接第 27 页
月份旱灌, 可减轻 90% 的风蚀量。常耕法 相 比, 耕 层 有 机 质 提 高 约 0. 15% , 据 九 三 科 研 所 测
3. 3. 5 改进种植技术 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密植高矮作物混 定, 耙茬地贮水 110. 4 , 比翻地 86. 7 多 15. 8% , 起到mm mm
种或间种, 增加地表植被, 减轻水蚀和风蚀灾害。 了水库的作用。
3. 3. 6 推广应用“垄作区田”技术 农场坡耕地水土流失因3. 3. 2 改 垄 在适宜的地块将顺坡耕作田块改为等高耕
地制宜采用“垄作区田”技术, 即在田间管理最后一次中耕,作, 但以不妨碍大型机械作业为宜。
用镐头在垄沟每隔 8, 10 刨一个深 20, 30 的坑, 刨出 m cm 3. 3. 3 培肥改土 秸秆还田, 增施有机肥, 增加土壤有机
2 来的土堆在坑的下沿作土挡, 由于有土坑和土挡存在, 从而 质, 从而增加“黑色水库”容量, 规划在全场 14 020 耕地 hm 改变了坡地的小地形, 遇有大雨基本上不产生径流, 同时还 中全部实行该措施。 起到抗旱保墒作用, 普遍增产 10%, 15% ;“垄作区田”法不 3. 3. 4 发展旱田节水灌溉 现有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必须 ( ) 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面蚀, 同时又能减少地表径流, 防止充 分 利 用 当 地 水 资 源 发 展 旱 田 喷 灌。 喷 灌 可 使 小 麦 增 产 土壤冲刷。2 2 1 125 ?左右, 大豆增产 750 ?左右, 喷灌地不仅k ghm k ghm
范文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价格变动效应分析
水利经济 ,第 21 卷第 6 期 ,2003 年 11 月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价格变动效应分析
1 1 2邢公奇,郭菊娥,何建武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 2.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
[ 摘要 ] 从影响水资源利用的因素出发 ,利用 1999 年黄河 、长江流域水资源投入占用产出表以及其 他相
关资料 ,考虑成本推动对初始价格变动部门具有的反馈作用 ,构造了新型投入产出的价格变动
模型 ,并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价格变动进行实证分析 ,模拟不同水资源利用与价格变动方
案所带来的不同效应 ,给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市场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的合理化策略 。
[ 关键词 ] 水利经济 ;投入产出技术 ;价格变动模型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 [ 中图分类号 ] F407.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3Ο9511 200306Ο0037Ο05
据 2003 年的《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我国以平 466 mm ,属于干旱 、半干旱地区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 3 3 均每人每年拥有近 2 260 m用水的统计数字 ,排在 径流为 580 亿 m,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 211 % , 180 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丰富状况的第 128 位 ,人均 居全 国 7 大 江 河 的 第 4 位 , 黄 河 平 均 年 径 流 深
77 mm ,只相当于全国平均径流深 276 mm 的 28 % ,在 水资源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 1/ 3 ,是世界 13 个贫水 [ 1 ][ 2 ] 全国 7 大江河中仅略高于辽河 。黄河流域人均国之一 。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 、浙闽台 3 量 593 m,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 25 % ,每公顷平诸河 、西南诸河等流域 ,国土面积 、耕地和人口分别 水3 占全国的 3615 % ,36 %和 5414 % ,但水资源总量却 均水 量 4860 m,相当于全国该项指标的 17 %。黄占全国的 81 % ,人均水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16 倍 , 河流域
水力资源丰富 ,可供开发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为 3 344 单位面积耕地平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值的 213 倍 ;
万 kW ,年发电量 1 239 亿 kW?h ,在全国 7 大江河中 辽河 、海 滦 河 、黄 河 、淮 河 流 域 , 面 积 为 全 国 的
仅次于长江 。黄河水力资源集中分布在干流 ,干流 1817 % ,水资源总量仅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 、
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共 3 128 万 kW , 年发电量 1 137 浙闽台诸河 、西南诸河等的 10 % ; 北方耕地占全国
的 4512 % ,人口占全国的 3814 % ,水资源总量更少 。 亿 kW?h ,占全流域可开发年发电量的 9118 % ,是我
国重要的水电基地 。 如何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 3 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焦点 。本文 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巨大 ,年均约 9 600 亿 m, 从中国水资源的特点出发 ,选取有代表性的黄河和 仅次于亚马逊河与刚果河 ,居世界第三位 ,相当于黄 长江流域 ,通过编制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投入 河 、淮河和海河水资源总量的 515 倍 , 居全国第一 占用产出表进行实证分析 ,揭示我国水资源利用的 位 。2000 年全流域平均降水量为 1 071 mm ,相当于 一些更深层次的特征 ,为我国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 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 1165 倍 , 年平均天然径流为 3 提供参考资料 。 9 513 亿 m,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 35 % ,居全国 7
大江河的第一位 。流域平均年径流深 526 mm ,相当 1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 2 ] 于全国平均径流深度的 1185 倍 。流域人均水分析 量 3 2 505m,约为全国人均水量的 1107 倍 ,每公顷平均 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两部分 , 3 水量40 575 m,相当于全国该项指标的 2123 倍 。总的补给来源都是大气降水 。黄河流域属于大陆性 [ 2 ]长 江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详细概况见表 1 。 季风气候 ,冬季受极地冷气团控制 ,西北风多且雨雪
从表 1 可以看出 : ?在用水量方面 ,黄河流域的 稀少 ;夏季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 ,水汽充
用水量要远低于长江流域 ,其总用水量仅占全国的 沛且 雨 量 相 对 较 多 , 全 流 域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为
712 % ,而长江流域总用水量却占到了 3016 % ,相当
于黄河流域用水量的 412 倍 ; 从人均用水量的角度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131002 ;70273067
() [ 作者简介 ]邢公奇1959 —,男 ,陕西大荔人 ,副教授 ,从事数量经济研究。
来看 ,黄河流域要比长江流域节约 ,其人均用水量仅
表 1 1999 年长江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概况
水资源量占全国3 产水模数 地域 供水量占全国 产水模数占全国 水资源量/ 亿 m 3 3- 2供水量/ 亿 m)(/ 万 m?km 水资源量比例/ % 供水量比例/ % 产水模数比例/ % 黄河流域 62519 212 406179 712 7188 2617 长江流域 11 26419 4010 1 725123 3017 62129 21019 全国 28 19518 — 5 613133 — 29153 — 人均水资源量 总用水量 人均水资源量占全国 总用水量占全国 占总用水量的比例 % 地域 3- 13)(/ 万 m?人 人均水资源量比例 % / 亿 m 总用水量的比例/ % 农业用水 工业用水 其他生产用水 生活用水 黄河流域 01057 1 2515 403128 712 8212 13136 1141 3103 长江流域 01276 5 12315 1 708138 3016 60163 29142 2108 7187 01223 9 — 5 590189 — 70159 20173 1138 713 全国 为全国单位 GDP 用水量 农业单位 工业单位 其他行业单位 单位 GDP 用水 GDP 用水 单位 的百分数/ % GDP 用水 GDP 用水 GDP 用水 为全国单位 GDP 地域 3- 1) )((/ m/ 万元 3- 13- 13- 1() )() )() )(((用水的百分比/ % / m?万元 / m?万元 / m?万元 农业 工业 其他 黄河流域 727141 11610 3 687111 219151 24195 13915 7616 10310 长江流域 617178 9815 2 312128 401176 35187 8715 14012 14810 全国 627 — 2 642144 286147 24123 — — —
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比例/ % 人均用水量占 水产品 水产品总量 海水产品 淡水产品 人均用水量 地域 3- 1全国人均用水 总量 占全国总量 总量 总量 ()/ 万 m?人 海水产品总量 淡水产品总量 / 万 t / 万 t / 万 t 量比例/ % 比例/ %
黄河流域 01036 8 8219 23127 016 3168 19159 011 112 长江流域 01041 9 9414 786184 1913 45198 740186 119 4518 全国 01044 4 — 4 075111 — 2 455193 1 619117 — — 水运旅客周转量 水运货物周转量 水电发电量占全国 水运旅客周转量占全国 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 水电发电量 地域 / 亿 kW?h / 亿人?km / 亿 t?km 水电发电量比例/ % 旅客周转量比例/ % 水运货物周转量比例/ % 黄河流域 283143 1213 0122 012 189174 111 长江流域 925165 4013 66183 6017 6 508173 3817 全国 2 297196 — 110114 — 16 809152 — 相当于长江流域的 88 %。 ?从用水结构来看 ,两个 ,未能将水资源作为一种商 供水规定为事业性收费
流域存在一定差异 ,尽管农业都是其用水大户 ,黄河 品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之中 。本文从价格的形成机 流域的农业用水所占的比重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制入手 ,利用投入产出的价格变动模型分析黄河 、长 而长江流域农业用水所占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 江流域水资源价格的波动效应 ,为黄河和长江流域 平 ;长江流域工业用水所占的比重要远高于黄河流 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提供参考依据 。 域 ,相当于黄河流域的 212 倍 ,这与长江流域工业发 2. 1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价格变动模型 展规模要远大于黄河流域是密切相关的 。 ?从用水 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价格波动模型主要用来研 效率来看 ,黄河流域要低于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万元 究某部门的价格波动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及其 3 GDP 用 水 量 仅 为 617178 m, 而 黄 河 流 域 已 达 到 价格波动的连锁效应。Kolka 研究所采用的价格波 3 727141m。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要远低于长江流 (动模型 ,基本上未考虑价格变动的连锁效应 成本推 域 ,但是其工业用水效率却要高于长江流域 ,由此可 ) 动效应对初始价格变动部门的抵消作用 ,即初始价 以看出用水的效率低下是导致黄河流域用水效率低 格变动部门的最终真实的价格变动要小于最初的价 [ 3 ]于长江流域的一个主要因素 。 ?从其他水资源直接 格变动 。本文给出的模型是在陈锡康研究员等提
() 利用 即养殖 、航运和水电等的角度来看 ,长江流域 出价格影响局部闭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确保初 凭借其优越的水资源禀赋在养殖 、航运和水电方面 始价格变动部门的最终真实价格变动与初始保持一 [ 4 ]创造的效益要远大于黄河流域 。 致 ,以实现价格变动的目标 。本模型研究水资源价
格变动对各部门价格的波及影响 , 其基本假设是 : 2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变动的 ?各部门都不实行固定价格政策 ,假设受波及部门 波及效应分析 的价格变动都是由于中间消耗价格和工资的变化引
1985 年 7 月 22 日国务院以国发[ 1985 ]94 号文 起的 ; ?假设在价格变动过程中 , 各部门的折旧不 件 ,发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 、计收和管理办法》的 变 ; ?假设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不受中间投入价格变
() 通知 ,随后各省 、市 自治区 也相继制定了水利工 化的影响 ,即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不随中 程供水收费的具体办法 ,使水利工程无偿供水的格 间投入的价格变动而变动 ; ?假设工资随物价的上 局开始转变 。1993 年国家计委将水价纳入了工业 升而作相应的调整 ; ?非水资源供给部门单位产品 商品价格目录 ,但是财政部在行文中仍将水利工程 的利润和税收都不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 ?不考虑 ?38 ?
Δ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 令各部门产品的价格由;M 为 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再次作出的价格调整幅度
水资源供给部门由于水资源价格的调整所带来的单 该部门单位产出的中间
消耗费用 、单位产出的劳动者报酬 、单位产出的固定 位产出的利税变化额 ,即水资源供给部门扣除成本提
() 高后真实的价格调整幅度 。根据式 1有 : 资产折旧以及利税额组成 ,即闭模型 :
3 T3 T Δ( ) Δ ΔP = A P +T n( ) ()P = A P + D + M 1
Δ式中 : P 为各部门的价格列向量 ; D 为各部门单位产 如果P= 0 , 即水资源供给部门在中间投入成 n
出折旧额的列向量 ; V 为各部门单位产出劳动者报酬 本提高的情况下 , 不再进行价格调整 , 这时有 :
T - 1 3) (Δ )的列向量 ; A 为投入产出直耗系数矩阵 ; M 为各部门 ] T (Δ ) ( n()P= [ I - A 2 n - 1 n - 1 n - 1 3 单位产出的利税总额列向量 ; A 为包含居民消费和 () 式 2中列矩阵的下标 n - 1 表示由矩阵前 n - 1
3 3劳动者报酬的投入产出闭模型的直耗系数矩阵。 扣除 n 行 n 列 个元素组成的新列矩阵。A 为 A n - 1 本文将采用闭模型技术 , 并假设对不同部门价 Δ Δ 后的新矩阵 。列矩阵P 、T具体形式如下 : n 格调整的幅度不同 。为了分析方便 , 不妨假设对第 ′ 3 ΔPa n ,1 n , 1 ′ΔΔP n 个供水部门的产品进行价格调整 ,P为第 n 个 1n
供水部门初始价格调整时对各部门的平均供水价格 ′ 3 ΔP a n , n - 1 ΔΔn , n - 1 P = T= 的调整幅度 ;其对第 j 个部门产品价格的波及影响 n n - 1 ΔP′ 3Δ′Pa -n , nn , n Δ幅度为P。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有 : Δnj P n′ 3 ΔΔP+M n ΔΔ) ( P+P= P+Pa + + 1 1 1 111 ΔM 的表达式如下 : 3 这时可以得到 ( Δ) P+Pa + ′ 3 n- 1 n- 1n - 1 ,1 ΔΜΔΔ=P- Pa - - n ′ 3 ( ΔΔ) P+P+Pa + n 1 , n n n 3′ 3n , 1 n ,1 ΔΔPa - Pa n- 1 - 1 , n n, n n n , n D+ M 1 1Δ如果P?0 , 即水资源供给部门在中间投入成 n
本提高的情况下 , 再次进行价格调整 。这时需要预 3 Δ( Δ) P+P= P+Pa + + n- 1 n- 1 1 1n - 1 Δ先确定M , 同样可以得到 : 3 ( Δ) 3 T - 1P+Pa + n- 1 n- 1n - 1 , n - 1 Δ( ) Δ P = [ 1 - A ] T n′3 ) ( ΔΔa P+P+P +n n n , n - 1 n , n - 1 2. 2 不同价格调整方案的实际测算分析
D+ Mn- 1 n- 1 为了反映不同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这 ′ 3 ΔΔ( Δ) P+P+P= P+Pa+ + 种差异 , 本文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水资源价格调整方 n n n 1 11 , n
3 ( 案 方案 1 : 第一 、二 、三产业水资源价格分别调高 ( Δ) P+Pa + n- 1 n- 1n - 1 , n ′2 %;方案 2 :第一产业调高 1 % 、第二产业调高 3 % 、 3 ( ΔΔP+P+P n n +) n , n n , n a ) 第三产业调高 2 %, 依据 1999 年黄河 、长江流域水
ΔD+M n n(1999 年黄河流域水利投入产出 利投入占用产出表 Δ 式中 :P为第 n 个部门产品价格的波及影响引起的 i 表为笔者参加的中国科学院“中国九大流域水利投 ′Δ 成本推动作用使第 i 个部门的价格调整幅度 ;P为 n ) () 入占用产出分析”项目的项目成果, 利用公式 2可 () 第 n 个部门 即水资源供给部门初始价格调整时平 以计算出方案 1 和方案 2 的价格变动效应 , 详细测 Δ 均价格的调整幅度 ;P为水资源供给部门中间投入 n 算结果见图 1 和图 2 所示 。
图 1 方案 1 水价变动影响
?39 ?
图 2 方案 2 水价变动影响
() 11 农业 不含淡水养殖 、生态林; 21 煤炭采选业 ;3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41 金属矿采选业 ;51 非金属矿采选业 ;61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 业 ;71 纺织业 ;81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91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 101 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 ; 111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121 化学工业 ;13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1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1 金属制品业 ;161 机械工业 ;171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181 电气机械及器 材制造业 ;191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201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211 机械设备修理业 ;221 其他制造业 ;231 废品及废料 ;241 电力 () () () 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 不含水电;251 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261 建筑业 不含水利建筑业;271 货物运输及仓储业 不含淡水运输业;281 邮 () ( ) 电业 ;291 商业 ;301 饮食业 ;311 旅客运输业 不含淡水客运业;321 金融保险业 ;331 房地产业 ; 341 社会服务业 不含污水处理; 351 卫生体育 () 和社会福利业 ;361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371 科学研究事业 ;381 其他综合技术服务业 不含水生态和水利管理; 391 行政机关及其
他行业 ;401 水力发电 ;411 内河航运业 ;421 淡水养殖业 ;431 劳动者。
从图 1 和图 2 的计算结果可知 : 01086 1 %和 01079 8 %。 成本分别增加 方案 1 :长江 、黄河水资源价格变化引起价格变 3 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水资源科学合理 动最大的部门都是农业 , 其价格变动幅度分别为 利用的有关建议
01047 8 %和 01066 5 % ;价格变动最小的都是房地产 3. 1 调整水价与降低水资源直接消耗系数是节约 () 业 不考虑废品及废料部门,其价格变动幅度分别
水资源的首要措施 为 010187 % 和 010192 % ;各部门的平均价格变动幅 (水资源的直接消耗系数 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 度分别为 01032 2 %和 01042 4 % ;整体来看黄河流域 ) 量是导致长江 、黄河流域用水差异最重要的因素 ,也 绝大多数部门受水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长江流域 ,
是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优先因素 。全国水资源的 这与黄河流域水资源非常稀缺而长江流域相对丰富 3() 直接消耗系数 m/ 万元是 : 新鲜水 226106 、地表水 的现实是相吻合的 ;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 ,由于水资
180110 、地下水 45196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直接消耗系 源价格的变化 ,劳动者收入将随物价的上涨而分别 3() 数m/ 万元是 :新鲜水 276117 、地表水 188180 、地下 上升 01044 1 %和 01056 3 % ;从两者波动影响的差异
水 87137 。黄河流域的每一项系数都高于全国水平 。 来看 ,差异最大的部门是农业 ,差异达到 01014 3 %。
同时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直接消耗系数高于全国的 这也反映了两个流域间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存在
主要原因是农业水资源直接消耗系数太高所致 。全 着很大的差异 ;从水资源供给业自身来看 ,长江 、黄 3() 国农业水资源的直接消耗系数 m/ 万元是 :新鲜水 ( ) 河流域中间投入成本 含劳动者报酬分别增加
1 579103 、地表水 1 333185 、地下水 245118 ;黄河流域农 01082 9 %和 01080 7 % ,两者间差异不大 。 3( ) 业水 资 源 的 直 接 消 耗 系 数 m/ 万 元是 : 新 鲜 水 方案 2 :水资源价格变化引起价格变动最大的
2 162136 、地表水 1 597117 、地下水 565118 。综上所述 , 部门不再是农业 。长江流域水资源价格变化引起价
对于黄河流域在水资源十分贫乏的情况下 ,重点是降 格变动最大的是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其价格变动幅
低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消耗总量 ,一方面应该提高 度为 01049 8 % , 黄河流域是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
农业的灌溉技术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 业 ,其价格变动幅度为 01058 0 % ; 价格变动最小的
应该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的结构 ,增加 () 仍然都是房地产业 不考虑废品及废料部门,其价
用水系数小于种植业的畜牧业 、林业和渔业的比重 , 格变动幅度分别为 010199 % ,010183 % ;各部门的平
在种植业内部应该种植节水性作物 。当然在条件允 均价格变动幅度分别为 01036 1 %和 01042 1 % ,和方
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度控制农业的发展规模 。黄河 案 1 相比 ,长江流域平均价格变动幅度有所提高 ,而
流域水资源禀赋相对于长江流域非常差 ,而且水资源 黄河流域却有所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长江流域第二
利用效率也低于长江流域 ,进一步加剧了黄河流域水 产业发展水平要远高于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农业
资源紧张的局面 。无疑降低水资源的直接消耗系数 与水资源供给部门的联系要大于长江流域 ; 从劳动
是改善水资源利用状况的首要因素。 者的角度来看 ,由于水资源价格的变化 ,劳动者收入
通过价格波动分析 将随物价的上涨而分别上升 01045 4 %和 01050 9 % ; ,可以发现在同样的条件下 ,
从水资源供给业自身来看 ,长江 、黄河流域中间投入 农业的价格变动幅度最大 ,因为农业是水资源最大的
?40 ?
,必将缓解我国整体水资源 需求者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部门其价格变动幅度更 间上来减少其禀赋差距
短缺的紧张局面 。地区间贸易与跨流域调水相比 , 大程度上受制于农业水资源供给价格的变化 ,如上面
的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纺织业 、服装皮革羽绒及 为解决水资源的空间禀赋差距提供了一种成本更
低 、收效更快的工具和手段 。简单的讲就是进口高 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部
门 ,这些部门在方案 2 中尽管自身水资源供给价格上 用水产品 ,出口低用水产品 。以每吨粮食完全用水 3 升了 ,但由于农业水资源供给价格与方案 1 相比下降 1000 m计算 ,进口 1 000 万 t 粮食就相当于进口了 3 100 亿 m的水资源 。而且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空 了 ,其自身产品价格反而较方案 1 下降了。
间上的比邻也为这一手段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 。总 3. 2 调整产业结构与地区间贸易是缓解水资源供
之 ,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入手 ,充分利用各种节 需矛盾的重要措施
约水资源利用量的途径 ,科学 、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 解决水资源问题不是开源就是节流 。从短期来
逐步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 看主要是节流 ,改善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应该适当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节水型产业结构 。从分析的数 [ 参考文献 ] 据可以看出 3 个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水资源经济效益 [1 ] 中国水资源排名第几 [ OL ] . http :/ / www. ywrp . gov. cn/ 最低 ,用水系数最大 , 第三产业水资源经济效益最 shownews. asp ? NewsID = 146. 2003205217. 高 ,用水系数最低 。大的方面来讲 ,改善流域水资源 () [2 ] 中国水资源公报 1997,2001 年[ OL ] . http :/ / www. cws. 利用状况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第三产业的 net. cn/ CWSnet/ gazette. html. 2003206220. 比重 ,适当限制发展第一产业 ,适度发展第二产业 。 [3 ] Kolka Z. Input 2 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在第二产业中主要发展高科技工业 ,这些产业的用 () Austria[J ] . Input2Output Analysis ,19893:135,156. 水系数相对较小 ,合理调高用水工业的比重 ,如电力 [4 ] 陈锡康. 第 13 届国际投入产出技术会议及国际投入产 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和造纸印刷业 。黄河流域由于 出发展的部分情况简介 [ A ] . 第五届中国投入产出会议
论文集[ C].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 3,10.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使得其水资源的自然禀赋很差 , ()收稿日期 :2003Ο08Ο07 编辑 :梁志建 而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 。如果能从空
() 上接第 11 页部审计工作实践 。 ?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遵守国家关于 强审计效果 。
() 3开拓和探索新的内部审计业务 。传统的财 ,参照国家审计 、社会审 内部审计有关规定的前提下
计等审计程序和方法 ,灵活应用于内部审计工作实 务审计已不能满足水管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 ,同发
践 。 ?内部审计人员还可通过业务交流 、理论研讨 展中的审计外部环境也不相适应 。水管单位只有根
等形式获得信息 ,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 ,结合自 据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不断开拓并积极探索新的内
身要求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同时 ,在审计方 部审计业务 ,内部审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
法上 ,一方面 ,应注意审计信息的收集和积累 ; 另一 用 。水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可在财务审计 、经济合
方面 ,应注意事前 、事中 、事后审计相结合以及搞好 同审计等基础上有选择地增加以下审计内容 : ?经
后续审计工作 。 济效益审计 。 ?内控评价和制度执行审计 。 ?经济
() 5内部审计与其他管理机制相结合 。为了更 责任审计 。 ?专项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人员可逐步
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 拓展专项资金审计 、专项投资审计和基建预算 、结
质量 ,水管单位内部审计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 算 、决算审核 ,以及适合水管单位行业特点的水价测
管理机制相配套 。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 、完善的 算审计 、水资源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 、监督 、评价等
规章制度 、科学的管理方法 、准确的原始资料的基础 专项审计 。 ?开拓其他内部审计 ,如经营决策审计 、
上 ,内部审计才能健康发展 。为此 ,水管单位应根据 资产管理审计 、环境审计等 。对水管单位来说 ,环境
各自实际逐步探索一系列配套措施 。例如 ,水管单 审计尤为重要 ,应认真处理好保护水质和发展经济
位内部审计同内部会计委派相结合 ,以保证内部审 的关系 。项目投资和扩大生产应同保护水环境相适
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内部审计监督效率 ; 内部审计与 应 ;当前利益应同长远利益相结合 ;经济效益应同社
内部激励机制 、考核奖惩制度相结合 ,以增强内部审 会效益相兼顾 ,从而做出全面评价 ,坚持走可持续发
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等 。 展之路 。
() 4探索新的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随着计算 [ 参考文献 ] 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手工审计的 [1 ] 赵鸣骥 ,文秋良 ,凡科军.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管理 基础上不断更新内部审计技术 : ?探索应用计算机 [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5. 37,90. 辅助审计技术 ,并开发出适合水管单位内部审计需 ()收稿日期 :2003Ο06Ο20 编辑 :方宇彤 要的审计应用软件系统 ,以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增
?41 ?
范文四:两周建筑艺术中的科技知识初探——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比较为例
两周建筑艺术中的科技知识初探——以黄
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比较为例 第24卷,第5期
2007年10月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Science,TechnologyandDialectics VO1.24NO.5
oct.,2007
两周建筑艺术中的科技知识初探
——
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比较为例
吴文清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建筑,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是艺术,科学与文化等有机融合的综合载体,两周各诸侯国建筑艺术当
中丰富的科技内涵是这一时期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选取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
主要研究对象,对两者-e_N的艺术和科技特征进行比较.
关键词:建筑;艺术;科技
中图分类号:N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680(2007)05—0094—07 两周建筑艺术中蕴藏着丰富的科技内涵,无论其艺术还
是科技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两周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建筑艺术中的科技的比较,以深化对中华文明两 大起源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中建筑艺术与科技的研究,对 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一
建筑艺术特征的比较
两周时期的建筑多已毁坏,只能从发掘出来的建筑遗
迹,文献史料和诗词歌赋当中复原或推断昔日城郭之高巨,
宫殿之恢宏,环境之雅致,内饰之华贵,镂绘之精美.
1.建筑艺术整体特征之比较
《诗经?小雅?斯干》篇赞美西周的宗庙建筑有"如鸟斯
革,如挈斯飞"这样的描写,从"斯革","斯飞"来看,大概已有
舒展如翼,四宇飞张的艺术效果.但从出土的战国铜杯,铜
匝和铜鉴上镂刻的建筑图象来看,都是直屋面和挑出很远的
直屋檐,而无翼角.这些器物出土的地点有山西长治,河南
辉县等,显示了黄河流域建筑艺术的特点.(图1,图2)
图1铜杯战国山西长治出土
(采自《中华建筑))2004年第1期第138页)
【收稿日期】2007—03—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地方科学思想史"(05JJD720011)
【作者简介】吴文清(1972一),男,山西繁峙人,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技史专业在读博士.
94
图2铜鉴战国河南辉县出土
(采自《中华建筑))2004年第1期第138页)
《诗经?大雅?绵》中还有对城郭建造过程及其形状的描山些.……冬有突厦,夏室寒些.川I谷径复,流潺泼些.光
述:"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抹之瞑隈,度之薨薨,风转蕙,汜崇兰些.……坐堂伏槛,临曲池些……兰薄户树,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饕鼓弗胜.乃立皋门,皋门琼木篱些."《楚辞?大招》还有:"夏屋广大,沙堂秀只,南房小
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显示出坛,观绝雷只,曲屋步垌"的描
写."高堂邃宇","夏屋广大",
周朝王城筑城时的盛况,及建成后高耸的郭门,堂皇的宫殿可以推想楚国建筑之恢宏威严;"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
正门,体现了周城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曲池些","南房小坛……曲屋步垌"句,又可见长江流域建筑
《诗经?郑风?将仲子》也有关于普通民居的记述:"将仲背山面水,亭台楼阁,芳草丛丛,蜿蜒秀美的南国风情.恰似
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楚辞?九歌?湘君》中描写的"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的庄
折我树桑.……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从中可重皆灵秀,动静相和谐的美妙景致.
以看到,两周黄河流域的民居包括里,邻和家(古时五家为郭德维复原的楚王30号宫殿,为二层建筑,上层檐口当
邻,五邻为里),每家有墙有园,园里有树.在今天看来,这种比下层略矮,估计4m左右,按"瓦屋四分"复原,中脊高23m,
规划不仅整齐优美,而且给人以充分的活动空间,非常适合相当于现代五六层高的楼房,再加上台基的高度,那是相当
人们居住.可观的.复原起来,整个建筑为"四阿"式重檐,屋面铺瓦(图 从《楚辞》中可以看到长江流域建筑艺术的整体形态,3,图4)._1J郭先生的复原,让我们看到了二千多年之前楚国
《楚辞?招魂》中写到:"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层台累榭,临高宫殿的宏伟壮观. 图3楚王30号宫殿复原南立面图
(采自《中华建筑)}2004年第1期第137页)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建筑虽都有高巨的风格,但长江夫山节藻税".这些描述都应是黄河流域各诸侯国的镂刻和
流域的亭台楼榭,小坛流水,干栏形制,仍是与黄河流域的肃彩绘特点. 穆堂皇之风形成鲜明对比《楚辞》中则有更多的关于屋内镂刻和彩绘的描述.《楚, 2.镂刻和彩绘辞?招魂》中有:"网户朱缀,刻方连些.……经堂入奥,朱尘 随着诸侯El益追求宫室华丽,建筑装饰与色彩也更加发筵些.砥室翠翘,桂曲琼
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仰
展.《论语?公冶长》描述有"山节藻税"(斗拱上画山,梁上短观刻桷,画龙蛇些",《楚辞?离骚》中有:"欲少留此灵琐兮,Et
柱画水草纹),《左传》记载鲁庄公丹楹(红柱)刻镯,刻橼.忽忽其将暮",《楚辞?大招》"沙堂秀只",《楚辞?九歌?河伯》
《汉书?货殖传序》载:"及周室衰,礼法堕,诸侯刻桷丹楹,大中有"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以上描述虽有一些是
95
对神怪居所的描写,但一定也有相关的实物参照,应是确有所本. 图4楚王30号宫殿复原东立面图
(采自《中华建筑))2004年第1期第138页)
郭德维还通过各种发掘出的楚文物,联想了楚宫的诸多的图腾. 饰纹和色彩."壁画的花纹,可能和出土的楚器一样,有几何龙为脊饰较早出现在春秋时的吴国.周敬王六年(公元
花纹如楚器常见的菱形几何纹;有日,月,山川和神,兽,龙蛇前514年),伍子胥规划建造阖闾大城,"吴在辰,其位龙也,
等组成各种神话故事或现实生活画面……梁柱和壁画等的故小城南门上,反羽为两鲵鲢,以象龙角.越在巳地,其位蛇
色彩很可能是楚器中最常见的朱,墨二色间以黄色."_2J也,故南大门上有木蛇,北向首内,示越属于吴也."[]这段记
这一时期镂刻和彩绘的南北区别,明显表现在彩绘的图载说明,吴城的小城南门上,以"反羽为两鲵鲢"为门楼饰以
案和色彩上,黄河流域多山和花草,长江流域则多山川,龙象征龙角,而以北向首内的木蛇饰于南大门楼上,表示越属
蛇,神怪.楚人尚赤,《墨子?公孟篇》中说:"楚庄王鲜冠组于吴.这种做法象征吴国吞并越国的雄心.后来,范蠢筑越
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国语?楚语上》记伍举说,灵王所城,"西北立龙飞翼之楼,以象天门",[5]是以飞龙为门楼脊
筑章华台有"彤镂"之美,故楚建筑室内的彩绘应是以红色为饰. 主色调,从《楚辞》的沙版,沙堂,朱尘,朱宫等句亦可见之. 虽黄河流域也有"丹楹"之说,但在程度上应轻于长江流域. 3.脊饰
先秦的脊饰主要是鸟形.古神话说,太阳每天从东到西 是由一只鸟背负而运行;又说商的始祖契是母亲吞食元鸟之 卵所生;还说西王母身边有三只青鸟(西王母被视作长生不 老的神).鸟被看作神灵是先秦用鸟作脊饰的原因. 黄河流域鸟的脊饰,多取其吉祥的寓意,也反映了春秋 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周王朝衰微,诸侯国之间干戈不息, 脊饰上的鸟造型或昂首挺拔,或气势凌厉,皆是当时强权争 霸的艺术写照._3j在楚国鸟象征生命力,鸟作为脊饰是崇拜 4.铜制附件
在陕西省凤翔县春秋秦都雍城遗址先后出土了64件别 致的铜器,经研究分析,这些铜件约即汉代所谓的"虹".出 土时内含类似"薄绢"的垫层,其用途应是在于插承紧密.其 中,所出土大型器件的用途,当属宫殿壁柱,壁带之类上面所 加的饰件;小型转角一类,应是门窗构件;梯形截面一类为四 面铜版所构成的箍套,具有衔接木杆件的构造功能(图 5).[6l
木构正式采用铜件加固,可能始于西周,而至春秋时期, 虹已经变成了单纯的饰件,失去了实际用途.它是后期彩画 装饰的渊源之一.[7l
图5金缸安装在木杆件上构造示意
(采自《考古))1976年第2期第103页)
1958年陕西临潼戏河水库附近曾出土战国"铜门楣"; 1962年陕西咸阳长陵车站出土烧毁的建筑铜件残骸;咸阳博
物馆藏有咸阳出土的大型铜铰链.[]五行说认为金能生水, 建筑用铜柱,铜门楣,铜铰链等金属构件象征压火.【 在楚国宫殿遗址中也发现铜制建筑构件,如嵌措花纹的 铜门环.[1Ol~T.苏沙洲鹿苑出土的铜斗拱,属于战国早期.斗 拱后端有齿,身饰蟠螭纹,有圆形钉孔,前端作方斗形,饰镂 空蟠螭纹.(图6)
图6斗拱战国早期江苏沙洲鹿苑出土
(采自:http://,w.kepu.corn.cn/gb/civilization/zhou/architecture/index.htm1)
5.瓦当
瓦当是筒瓦的头,它一方面可以保护屋顶的椽子不受风 雨侵袭,另外也可起到装饰作用.秦宫瓦当的显着特点是以 云纹作为瓦当主要图案.在构图上围绕一个中心,以对交线 的手法使云纹重复多变.瓦当体大形圆,花纹满而不塞,厚 而不浊.出土数量次于云纹的葵纹瓦当,则以中心对等,呈 放射式样,疏朗而饱满.I11J
就秦瓦当而言,以动物纹最具特色,常见者有鹿纹,獾 纹,凤鸟纹,蟾蜍纹,兽纹,猎人斗兽纹等,另外还有莲花,菊 花,树木叶等植物图像和葵纹,云纹及轮辐纹等图案.秦瓦 当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以简洁明快的艺术手法,勾勒出动 植物的形象特征(图7).
图7鸟纹瓦当战国陕西西安出土
(采自:http://www.kepu.corn.cn/gb/civilization
/zhou/architecture/index.htm1)
东周王城瓦当皆为半圆形,纹饰多为云纹,亦有少量的 简化抽象的饕餮纹.赵国瓦当均见于河北邯郸赵国故城,多 圆形.以三兽纹最为典型,其主体纹饰为三只相向奔驰的 兽,极富动感,也有属于图案的云纹,山形纹等. 楚国瓦当以圆形素面为特色.纪南城出土大量瓦当,几 乎不见半瓦当和花纹瓦当(半瓦当仅在毛家园见过一件,而
花纹瓦当仅在松柏81号水井内发现一块,残存两小花瓣), 这与洛阳中州花纹半瓦当,凤翔秦宫出土的素面半瓦当,咸 阳秦宫出土的花纹圆瓦当不同.半瓦当在当阳季家湖楚城 中较多见,该城的时代偏早,到了战国阶段楚国就已普遍改 用圆瓦当了.
楚国瓦当以寿春城遗址发现最为丰富,圆形与半圆形皆 有,素面居多,有纹饰者多以云纹为主题,或配饰以三角纹, 乳钉纹等,线条流畅,简洁明快.凤云纹则抽象夸张,矫健传 神.[12]
二城墙与宫殿建筑科技知识的比较
1.基槽
秦都雍城和洛阳的东周城,城墙的建筑必是先在平地上 挖一基槽,城墙则在这一基础上筑造.【?]山西侯马牛村晋国 的古城遗址,其基槽用生土做隔梁,即是在基槽壁上伸出不 规则的长条形土台,将基槽等分成数段,最后逐层垫土夯筑 墙基.这种现象在东周时期的其他各国都城中则不多 见.[14]
楚城墙部分直接在生土上筑起,在门道和门房等墙基处 挖有基槽.基槽的深度根据墙基下土质的松软程度而不同, 土质越松,则基槽越深._15j从已经发掘出的吴国古城建筑来 看,也都未见墙体开挖基槽,直接在平地上修建.[16]这种南 北差异多是由于两地不同的土质和气候造成的. 97
2.墙基
无论是建设城墙还是宫殿,夯筑墙基一定是首先要完成 的部分.在这个环节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因其迥异的自 然地理环境而在技术上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洛阳涧滨东周城的城基和城墙有部分是方块筑法筑成 的,即因整层面积太大而只能采取分段夯筑的方法,且层与 层之间皆有草叶痕迹,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特征._1J山东沂源 县的两周姑子坪遗址中的2号基址均经过夯筑,但没有明显 的夯层,夯窝等遗迹.夯土坚硬,内含大量的红烧土和木炭 颗粒.l18]
楚都纪南城松30号台基的北墙基保存较好,墙基土色 灰白,粘性强,坚硬牢固.这些土应该掺有白膏泥.这样不 但能使墙基坚硬,而且起到了很好的防潮效果._19_云南商周 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建筑(距今3115?90年),是一头搭 建在河里的椿柱上,一头搭在河岸的陆地上,而且无任何砖 瓦.遗址有椿柱224根,泥土软的地方栽的椿柱多,泥土硬 的地方则栽的少.[20J
3.墙壁
(1)城墙
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和秦都雍城的城墙都用了夹板夯筑 的方法.在夯筑的时候两边夹板,两板之间穿上木棍,中间 填土夯打,在夯打成形以后,并不将木棍抽出.从遗留在木 棍洞中的木灰痕迹就可以看出.[21J
在对楚国的纪南城挖掘的时候则没有发现穿棍和夹板 夯筑的痕迹,但从墙身和护坡的界线明显推断,城墙的内外 护坡与城墙虽是同时建筑,却是分别夯打的,夯筑时应该使 用了夹板.[22]吴国城墙仅是用泥土堆筑或夯筑,而且以堆筑 为多数,这与当地的土质粘湿有关.[23J越国除去泥土夯筑和 泥土堆筑之外,还就地取材,用河土堆筑和略石为固等方法 修筑城墙.[24]
(2)居住墙
秦宫除了用夯土或夯土与土坯混用建筑墙体外,还将大 量的竹使用于宫殿建筑的隔墙和楼层非承重墙之间作墙筋.
《史记?货殖列传》有在渭河两岸种千亩竹,可作商品生产的 记载.秦宫使用的竹,可能来源于当地,就地取材.[ 秦都咸阳故城建筑遗址中的墙壁是用土坯和花砖砌成, 土坯内掺有草,在墙壁上先涂一层伴有草灰的细泥,然后再 涂上很薄的一层石灰.【26J
楚放鹰台遗址的墙壁经火烘烤成硬面(砖质),表面抹有 约1厘米厚的草拌细泥.[27]涂草拌细泥与各国的情况无异, 但墙壁经火烘烤则是楚国独有.
楚章华台发掘报导中称被烘烤过的建筑土为"砖坯",从 遗迹实物观察其质地与砖质虽近似,但连成大片不分块,应 属于经烧烤的"红烧土",烘烤前为搅拌泥,叫土坯而非"砖 坯".宫殿门和两侧门垛有砌筑现象,用不甚规则的红烧土 块(有点近似砖)垒砌,这种红烧土块大概是利用废弃建筑物 的红烧土加工而成,并非专门烧制的砖块,也不叫"砖 坯"0[8]
4.地面
98
秦咸阳第6号建筑基址上面的西边,清理出两个残破的 房子,地面1.5厘米厚的草拌泥,然后再用0.7厘米厚的 细泥,灰烬和石灰拌匀涂上,抹成光滑的地面.29_ 砖的使用,开始于战国晚期.燕下都故城,楚都纪南城 和临淄齐故城均有发现,秦宫铺地砖薄而坚实,纹样有菱形 方格,太阳纹和回纹等等.空心砖又以大型长方形为特点, 造型,孔洞设计合理,且具有自重轻,热工性能与透气性能 好,能源消耗低等优点.多数空心砖面刻以龙凤为主的多种 纹饰,用于宫殿建筑的台阶.30_齐故城桓公台东北角宫殿区 院落中发现的铺地砖,整齐有序,花纹图案清晰.[31J 楚国宫殿基址中则未发现铺地砖的遗迹,只有用于嵌墙 基的空心砖.[3]楚建筑遗迹居住面大都保存不佳,但房基内
或房基外都未见硬料铺垫物.在章华台宫殿基址的东,南, 西三面的夯土台基上均发掘出了保存完好的褐红色居住面, 地面平整而坚实.它的建造方法是在夯土基上先铺一层瓦 片,然后涂上一层厚厚的草拌泥,再用火烧烤,以达到隔水防 潮之目的.[33J
5.散水
秦都咸阳保存较好的第一号建筑遗址,发现卵石散水, 设于围绕建筑物的回廊檐下,边缘还有排水沟和渗水坑,四 周有排水池,池内有地漏.3J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 在楚纪南城松30号台基的北墙基,南,北两排磉墩之外 有散水,呈向外低缓斜坡状,坡度4—5度.散水底部有一层 黑灰色烧土面,其上铺放红灰色碎陶片.纪南城陈家台房屋 建筑遗迹的散水,宽5米左右,微倾斜,中部铺宽约2米的碎 瓦片,有的瓦片竖立着,排列有一定的规律.[35]烧土面的合 理之处就在于其能防止污水下渗,显示了楚人独具的聪明才 智.
6.排水管道
秦都咸阳故城遗迹中的地下水道,一般都是圆形灰陶水 管,水管皆为子母口套接,口径大小不统一.水管鱼贯衔接 置于基槽内,或用土填实,或在水管的两旁基槽空隙处和管 上放些鸡蛋大的天然卵石,最后埋上土._3J东周虢都上阳城 遗址(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中也发现子母口圆形陶管套接 的排水管道.[37J
楚都纪南城发掘出的管道呈圆筒形,平口对接.管道下 面板瓦垫底,上面板瓦覆盖.【38]
三窖穴建筑科技知识的比较
侯马北坞晋国古城的遗址发掘中发现的窖穴,窖壁经修 整,残留上下排列的木板印痕.底部平坦,经夯打,质地坚 硬,夯面上亦有一层竹或木板痕迹,最长达0.35米.板痕上
附0.05米厚的绿色腐蚀土,内含炭化粮食等颗粒,经鉴定为 高梁,杏,枣等的种子.腐植物面上与上层堆积接面处,亦发 现有一层竹或木板痕迹.推测该窖穴当时口,底,周壁均贴 附一屋竹或木板用以隔湿防潮._39_位于河南新郑的郑韩故 城也发现大型冷藏肉类食物的窖室,而且其中可能有木构瓦 顶类的建筑设施.【40]山东姑子坪遗址发现两周遗迹中数量 最多的窖穴,为87个.窖穴壁均经过加工.有的还抹有草拌
泥,而且几乎所有的窖穴底部均铺有木板或席子.[l_ 窖穴的防潮技术,以东周王城战国仓窖62号为例(图 8),主要体现在:在仓底生土上涂铁锈状隔水层一道,厚0.1 —
0.3厘米.隔水层上涂青膏泥,3—5厘米厚,亦起隔水作 用.垫木板二层,板长1.1—2,宽0.3—0.4,厚0.02米,垫 板上下纵横交错排列.板上铺糠灰一层,厚约40厘米.仓 窖在人放粮食时边堆放粮食边沿窖壁砌活动木板.从木板 上沾有谷糠和窖底发现的大片编织苇席和竹箔来看,竹箔可 能是固定窖壁上的谷糠,苇席可能是隔离窖内粮食和谷糠 的.E42]
图8河南洛阳市战国粮仓62号粮窖平面图
(采自《农业考古))2005年第1期第193页)
秦雍城的宫殿遗址中还发现专用于藏冰的长方形窖穴, 窖壁为斜坡,下部为生土,上部夯筑,在窖壁坡底修有一圈的 二层台,中部窖底铺有一层砂岩,与二层台等高.窖穴四周 修有回廊,西回廊正中有一通道,通道底部铺一条水道,东高 西低,水道东与地面同一水平,为排水设施.[43J 在楚都纪南城的发掘中,也有许多窖穴,除许多垃圾坑 外,其余多是用来存储物品的.西垣北门南门房后墙有一窖 穴,圆筒形,坑壁平整,挖掘的痕迹很明显,穴内填土比较纯
净,无草木灰之类的腐殖质.西垣北门底部还叠压有窖穴遗 迹,这些窖穴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其中的H11和H19的 底层都有很多陶片出土,应是原来窖穴的堆积.] 四墓葬建筑科技知识的比较
1+形制
北方墓葬形制以竖穴土坑为主,4]战国中期以后,洞室 墓在秦墓中流行,战国晚期,在河南部分地区出现土洞墓和 砖室墓.[]南方情况则较复杂,楚国为竖穴土坑墓.[47]江南 多是平地或挖浅坑掩埋,然后封土成墩,形成土墩墓.土墩 墓在春秋晚期开始衰落,竖穴土坑替代了平地和浅坑的埋葬 方式,但仍封土成堆,并逐渐出现凿山为穴的墓葬,[]比如 曾侯乙墓,吴国青龙山墓,北山顶墓,真山吴楚贵族墓以及印 山之巅的越王墓等,都是岩坑竖穴.E49]
2.坚固防潮措施
墓葬的建筑一要坚固,用以防止塌陷和盗掘;二要防潮, 以免地下的湿潮侵害尸体以及墓室中的陪葬品.秦公一号 大墓,墓室中部填土均为夯土,坚硬如石.上部和中部夯土 呈黄色,土质纯净.接近椁室顶部时,夯土呈灰绿色,黄土中 夹杂有粘土颗粒.灰绿色夯土与椁顶之间填有厚50,80厘 米厚的木炭,主,副椁的底部及其与椁室之间的空隙,也用木 炭填充,主椁周围的木炭层较厚,副椁周围的木炭层则较 薄.[50]晋国赵卿墓椁室上下四周填满河卵石和木炭,其上再 层层夯筑,其椁室由柏木枋搭制而成.5l_位于河南的魏国山 彪镇墓地是墓室底放一层木炭,木炭上再铺设石块,石块上 放椁底板,其墓室周围用成段的木炭叠垒成墙,木椁和炭墙 之间用卵石填充.E52]甘肃圆顶山春秋秦墓,墓室四壁修直, 墓室填五花土,经夯打,但夯层不明显.填土中夹杂有木炭, 草木灰,料礓石及兽骨等,木炭,草木灰具有防潮作用,料礓 石除防潮外,还因其坚固,兼有抗压功能.50]河北涉县李家
巷春秋战国墓M9,椁底是在墓坑底部平面横铺12块木板, 椁四周壁板分别由6块木板侧立叠起,椁盖板由13块木板 并排覆盖而成,椁壁板与底板之间有榫卯结构,椁盖板与椁 壁板未见榫卯结构.椁上填土,层层夯实.E54]山东姑子坪两 周墓葬中的M1号墓葬中,除棺椁外,还使用了一些席子,用 以铺盖墓底和椁室,且棺内底部铺有朱砂.[55]在古人看来, 朱砂象征血液,表达了生者希望死者复活的愿望.山东站马 张家战国墓椁底板上四周有凹槽,椁壁板嵌人这些凹槽 内.E56]
代表楚国墓葬特色的曾侯乙墓,其墓葬的构筑是先在红 砂岩山岗上凿竖穴以为墓圹,圹底置木质棺椁,然后回填泥 土和铺石板.椁顶上先满铺竹席,篾席上铺一层绢,绢上铺 竹网.竹网上填木炭,木炭上填10—30厘米厚的青膏泥. 这种泥非常细腻,粘性大,较湿润,渗水性小,潮湿时呈青灰 色,故称青膏泥,晒干后呈白色或青白色,故又称白膏泥.青 膏泥上,先填一层黄褐土,再填一层青灰土,层层交替往上, 并在黄褐土上施夯.两种土构成的夯层厚15—20厘米,填 至距椁顶2.8米时,满铺一层大石板.石板上,继续交替填 青灰土和黄褐土,填70—90厘米之后,改为一层黄褐土,一 层五花土交替往上,直达墓口.在每层黄褐土上施夯,不过 其夯层较下面的为厚,一般为18—20厘米,有的达到40—50 厘米.施夯亦不如下部的严实.两种夯土现有总厚度达4+7 —
5+7米(含石板).J
长沙楚墓中自膏泥的大量使用,对棺椁的保护起到了巨 大的作用,"长沙楚墓中棺榔葬具保存的好坏,是与白膏泥的 多少或有无成正比例的",E58]白膏泥经化验其主要成分是二 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以及钙,镁,钠,钾等氧化物 组成,其粘性大,分子紧密,有很强的防腐效果.少数秦墓,
山东,河南的部分墓葬也使用白膏泥,但并不具有代表性. 吴国一些大型土墩墓选址,挖坑后,铺卵石或石块形成 石床,再铺草木灰或覆盖芦席,填土都为典型的五花土,似经 夯实,但不见夯窝.l59J
堪称南方第一大墓的印山越王墓,内填青膏泥和木炭, 其上用若干块三面髹漆的大方木横向和斜撑,铺成横断面呈 99
等腰三角形的狭长椁室,椁外还包贴140层树皮和厚一米多 的细碎木炭,其防腐设施可谓缜密之至.[.]云南的两周墓墓 室或用大石支砌,或用长条巨木叠架.祥云大波那墓,椁室 周围用灰绿色砂土填塞,整个木椁涂满厚约3—5厘米的粘 性极大的灰白色膏泥,并在椁外用排列密集的木桩加固.[] 【参考文献】
[1][2]郭德维.楚都纪南城30号宫殿台基的建筑复原研究 [J].中华建筑,2004(1).
[3]山西通史?先秦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545 —
549.
[4IN.?赵晔.吴越春秋?阖阎内传[M].卷四.南京:江苏古籍 出版社.1986.25.
[5][9]居阅时.弦外之音[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 民出版社,2005.123,115.
[6][7][8]杨鸿勋.风翔出土春秋秦宫铜构——金缸[J].考 古,1976(2).
[10][19][35儿38]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 (下)[J].考古,1982(4).
[11][25][29][30][34]陈国英.秦都成阳考古工作三十年 [J].考古与文物,1988(5,6).
[12][28][32][33]杨权喜.试论楚国建筑工艺特点[OL]. http://www.1ibrary.hb.cn:8080. [13]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发掘报告 [J].考古,1959(2);韩伟,焦南峰.秦都雍城考古发
掘研究综述[J].考古与文物,1988(5,6). [14]山西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山西侯马晋国遗址牛村古 城的试掘[J].考古,1988(1).
[15][22][44]湖北省博物馆.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上) [J].考古,1982(3).
[16][23][24][59][60]毛颖,张敏.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140,140,291,163— 164,296.
[17][21]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发掘报 告[J].考古,1959(2).
[18][41]山东大学考古系,淄博市文物局,沂源县文管所.山 东沂源县姑子坪遗址的发掘[J].考古,2003(1). [20]云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剑川海门1:7古文化遗址清理简报 [J].考古通讯,1958(6);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剑川海门 1:7青铜时代早期遗址[J].考古,1995(9). [26][36]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秦都成阳故 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J].考古,1962(6). [27]杨权喜.楚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53. [31]杨吉英,郑德新.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J]. 管子学刊,1995(2).
[37][40][43][45][46][47][48][49][51][52]赵丛苍,郭妍 利.两周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44,48,190, 68,185,187,190—192,129—133,102,104. [39]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北坞古城勘探发掘简报[A].三 晋考古[C].第一辑.154—183.
[42]刘建安.试论东周时期的储粮设施[J].农业考古,2005 (1).
[50]韩伟,焦南峰.秦都雍城考古发掘研究综述[J].考古与 文物,1988(5,6).
[5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礼县博物馆.甘肃礼县圆顶山 98LDM2,2000LDM4春秋秦墓[J].文物,2005(2). [54]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涉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涉县李 家巷春秋战国墓发掘报告[J].文物,2005(6). [55]山东大学考古系,淄博市文物局,沂源县文管所.山东沂 源县姑子坪周代墓葬[J].考古,2003(1). [56]林仙庭,闫勇山.东蓬莱市站马张家战国墓[J].考古, 2004(12).
[57]谭维四.曾侯乙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28— 29.
[58]湖南省博物馆.长沙楚墓[J].考古,1959(1). [61]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清理报 告[J].考古,1964(12);肖明华.云南考古述略[J].考古, 2001(12).
(责任编辑魏屹东)
(上接第25页)
[2]R.W.Spen-y.MentalPhenemenonasCousulDeterminants
inBrainFunction[J].ConsciousnessandtheBrain,N.Y.,
1976.
[3]陈晓平.从心一身问题看功能主义的困境[J].自然辩证 法研究,2006(12):17—21.
[4]维之.因果关系研究[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2.297— 299.
100
[5]普列汉诺夫哲学着作选集(第2卷)[C].北京:三联书店, 1961.404.
[6]西方哲学原着选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79. [7]列宁全集(第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4. [8]秦震.临床神经生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405.
[9]维之.精神与自我现代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205—258.
(责任编辑魏屹东)
范文五:两周建筑艺术中的科技知识初探_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比较为例
两周建筑艺术中的科技知识初探
———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比较为例
吴文清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 : 建筑 ,特别是中国古代建筑 ,是艺术 、科学与文化等有机融合的综合载体 ,两周各诸侯国建筑艺术当
中丰富的科技内涵是这一时期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选取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为
主要研究对象 ,对两者之间的艺术和科技特征进行比较 。
关键词 : 建筑 ;艺术 ;科技
() 文章编号 :1003 - 5680 200705 - 0094 - 07 中图分类号 : N09 文献标识码 :A
两周建筑艺术中蕴藏着丰富的科技内涵 ,无论其艺术还 宫殿之恢宏 ,环境之雅致 ,内饰之华贵 ,镂绘之精美 。 是科技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对两周黄河流域 1 . 建筑艺术整体特征之比较 和长江流域建筑艺术中的科技的比较 ,以深化对中华文明两 《诗经小?雅 斯? 干》篇 赞 美 西 周 的 宗 庙 建 筑 有“如 鸟 斯 大起源的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中建筑艺术与科技的研究 ,对 革 ,如 斯飞”这样的描写 ,从“斯革”、“斯飞”来看 ,大概已有 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科技具有重要意义 。 舒展如翼 ,四宇飞张的艺术效果 。但从出土的战国铜杯 、铜
和铜鉴上镂刻的建筑图象来看 ,都是直屋面和挑出很远的 直一 建筑艺术特征的比较 屋檐 ,而无翼角 。这些器物出土的地点有山西长治 、河南 两周时期 的 建 筑 多 已 毁 坏 , 只 能 从 发 掘 出 来 的 建 筑 遗 ()辉县等 ,显示了黄河流域建筑艺术的特点 。图 1 、图 2 迹 、文献史料和诗词歌赋当中复原或推断昔日城郭之高巨 ,
图 1 铜杯 战国 山西长治出土
()采自《中华建筑》2004 年第 1 期第 138 页
【收稿日期】 2007 - 03 - 28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地方科学思想史”(05JJ D720011)
【作者简介】 吴文清 (1972 - ) ,男 ,山西繁峙人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科技史专业在读博士 。
94
95
对神怪居所的描写 ,但一定也有相关的实物参照 ,应是确有 所本 。
图 4 楚王 30 号宫殿复原东立面图
(采自《中华建筑》2004 年第 1 期第 138 页)
的图腾 。 郭德维还通过各种发掘出的楚文物 ,联想了楚宫的诸多
( 饰纹和色彩 。“壁画的花纹 ,可能和出土的楚器一样 ,有几何 公元 龙为脊饰较早出现在春秋时的吴国 。周敬王六年
) 花纹如楚器常见的菱形几何纹 前 ;有日 、月 、山川和神 、兽 、龙蛇 514 年,伍子胥规划建造阖闾大城 “, 吴在辰 ,其位龙也 ,
故小城南门上 ,反羽为两鲵 ,以象龙角 。越在巳地 ,其位蛇 等组成各种神话故事或现实生活画面 梁柱和壁画等的 4 也 ,故南大门上有木蛇 ,北向首内 ,示越属于吴也 。”这段记 2色彩很可能是楚器中最常见的朱 、墨二色间以黄色 。” 载说明 ,吴城的小城南门上 ,以“反羽为两鲵 ”为门楼饰以 这一时期镂刻和彩绘的南北区别 ,明显表现在彩绘的图 象征龙角 ,而以北向首内的木蛇饰于南大门楼上 ,表示越属 案和色彩上 , 黄河流域多山和花草 , 长江流域则多山 川 、龙 于吴 。这种做法象征吴国吞并越国的雄心 。后来 ,范蠢筑越 5 蛇 、神怪 。楚 人 尚 赤 《, 墨 子 ?公 孟 篇》中 说 “:楚 庄 王 鲜 冠 组 城 “, 西北立龙飞 翼 之 楼 , 以 象 天 门”,是 以 飞 龙 为 门 楼 脊 缨 ,绛衣博袍 ,以治其国 。”《国语 楚语上?》记伍举说 ,灵王所 筑饰 。 章华台有“彤镂”之美 ,故楚建筑室内的彩绘应是以红色为 主4 . 铜制附件 在陕西省凤翔县春秋秦都雍城遗址先后出色调 ,从《楚 辞》的 沙 版 、沙 堂 、朱 尘 、朱 宫 等 句 亦 可 见 之 。 虽土了 64 件别 黄河流域也有“丹楹”之说 ,但在程度上应轻于长江流域 。 致的铜器 ,经研究分析 ,这些铜件约即汉代所谓的“ ”。出 3 . 脊饰 土时内含类似“薄绢”的垫层 ,其用途应是在于插承紧密 。其 先秦的脊饰主要是鸟形 。古神话说 ,太阳每天从东到西 中 ,所出土大型器件的用途 ,当属宫殿壁柱 、壁带之类上面所 是由一只鸟背负而运行 ;又说商的始祖契是母亲吞食元鸟之 加的饰件 ;小型转角一类 ,应是门窗构件 ;梯形截面一类为四 ( 卵所生 ;还说西王母身边有三只青鸟 西王母被视作长生不 ( 面铜 版 所 构 成 的 箍 套 , 具 有 衔 接 木 杆 件 的 构 造 功 能 图 ) 老的神。鸟被看作神灵是先秦用鸟作脊饰的原因 。 6) 5。 黄河流域鸟的脊饰 ,多取其吉祥的寓意 ,也反映了春秋 木构正式采用铜件加固 ,可能始于西周 ,而至春秋时期 , 时期的社会政治变革 。周王朝衰微 ,诸侯国之间干戈不息 , 已经变成了单纯的饰件 ,失去了实际用途 。它是后期彩画 脊饰上的鸟造型或昂首挺拔 ,或气势凌厉 ,皆是当时强权争 7装饰的渊源之一 。 3 霸的艺术写照 。在楚国鸟象征生命力 ,鸟作为脊饰是崇拜
图 5 金 安装在木杆件上构造示意
(采自《考古》1976 年第 2 期第 103 页)
96
1958 年陕西临潼戏河水库附近曾出土战国“铜门楣”; 在楚国宫殿遗址中也发现铜制建筑构件 ,如嵌措花纹的 10 l962 年陕西咸阳长陵车站出土烧毁的建筑铜件残骸 ; 咸阳博 铜门环 。江苏沙洲鹿苑出土的铜斗拱 ,属于战国早期 。斗 8 物馆藏有咸阳出土的大型铜铰链 。五行说认为金能生水 , 拱后端有齿 ,身饰蟠螭纹 ,有圆形钉孔 ,前端作方斗形 ,饰镂 9()空蟠螭纹 。图 6 建筑用铜柱 、铜门楣 、铜铰链等金属构件象征压火 。
图 6 斗拱 战国早期 江苏沙洲鹿苑出土
)(采自 : ht tp :/ / www . kep u. co m. cn/ gb/ civilizatio n/ zhou/ architect ure/ index. ht ml
东周王城瓦当皆为半圆形 ,纹饰多为云纹 ,亦有少量的5 . 瓦当
瓦当是筒瓦的头 ,它一方面可以保护屋顶的椽子不受风 ,多 简化抽象的饕餮纹 。赵国瓦当均见于河北邯郸赵国故城 雨侵袭 ,另外也可起到装饰作用 。秦宫瓦当的显著特点是以 圆形 。以三 兽 纹 最 为 典 型 , 其 主 体 纹 饰 为 三 只 相 向 奔 驰 的 云纹作为瓦当主要图案 。在构图上围绕一个中心 ,以对交线 兽 ,极富动感 ,也有属于图案的云纹 、山形纹等 。 的手法使云纹重复多变 。瓦当体大形圆 ,花纹满而不塞 ,厚 楚国瓦当以圆形素面为特色 。纪南城出土大量瓦当 ,几
( 而不浊 。出土数量次于云纹的葵纹瓦当 ,则以中心对等 ,呈 乎不见半瓦当和花纹瓦当 半瓦当仅在毛家园见过一件 ,而 11) 放射式样 ,疏朗而饱满 。 花纹瓦当仅在松柏 81 号水井内发现一块 ,残存两小花瓣,
就秦瓦当 而 言 , 以 动 物 纹 最 具 特 色 , 常 见 者 有 鹿 纹 、獾 这与洛阳中州花纹半瓦当 ,凤翔秦宫出土的素面半瓦当 ,咸 纹 、凤鸟纹 、蟾蜍纹 、兽纹 、猎人斗兽纹等 ,另外还有莲花 、菊 阳秦宫出土的花纹圆瓦当不同 。半瓦当在当阳季家湖楚城 花 、树木叶等植物图像和葵纹 、云纹及轮辐纹等图案 。秦瓦 中较多见 ,该城的时代偏早 ,到了战国阶段楚国就已普遍改 当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以简洁明快的艺术手法 ,勾勒出动 用圆瓦当了 。
() 植物的形象特征 图 7。 楚国瓦当以寿春城遗址发现最为丰富 ,圆形与半圆形皆
有 ,素面居多 ,有纹饰者多以云纹为主题 ,或配饰以三角纹 、
乳钉纹等 ,线条流畅 ,简洁明快 。凤云纹则抽象夸张 ,矫健传 12 神 。
二 城墙与宫殿建筑科技知识的比较
1 . 基槽
秦都雍城和洛阳的东周城 ,城墙的建筑必是先在平地上 13 挖一基槽 ,城墙则在这一基础上筑造 。山西侯马牛村晋国
的古城遗址 ,其基槽用生土做隔梁 ,即是在基槽壁上伸出不
规则的长条形土台 ,将基槽等分成数段 ,最后逐层垫土夯筑
墙基 。这种 现 象 在 东 周 时 期 的 其 他 各 国 都 城 中 则 不 多 14 见 。
楚城墙部分直接在生土上筑起 ,在门道和门房等墙基处
挖有基槽 。基槽的深度根据墙基下土质的松软程度而不同 , 15 土质越松 ,则基槽越深 。从已经发掘出的吴国古城建筑来 16 看 ,也都未见墙体开挖基槽 , 直接在平地上修建 。这种南 图 7 鸟纹瓦当 战国 陕西西安出土
北差异多是由于两地不同的土质和气候造成的 。 (采自 : ht tp :/ / www . kep u. co m. cn/ gb/ civilizatio n
97 )/ zhou/ architect ure/ index. ht ml
2 . 墙基 秦咸阳第 6 号建筑基址上面的西边 ,清理出两个残破的
无论是建设城墙还是宫殿 ,夯筑墙基一定是首先要完成 房子 ,地面 1 . 5 厘米厚的草拌泥 ,然后再用 0 . 7 厘米厚的 的部分 。在这个环节上 ,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因其迥异的自 29细泥 、灰烬和石灰拌匀涂上 ,抹成光滑的地面 。 然地理环境而在技术上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 砖的使用 ,开始于战国晚期 。燕下都故城 、楚都纪南城 洛阳涧滨东周城的城基和城墙有部分是方块筑法筑成 和临淄齐故城均有发现 ,秦宫铺地砖薄而坚实 ,纹样有菱形 的 ,即因整层面积太大而只能采取分段夯筑的方法 ,且层与 方格 、太阳纹和回纹等等 。空心砖又以大型长方形为特点 , 17 层之间皆有草叶痕迹 ,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特征 。山东沂源 造型 、孔洞设计合理 , 且具有自重轻 , 热工性能与透气 性 能 县的两周姑子坪遗址中的 2 号基址均经过夯筑 ,但没有明显 好 ,能源消耗低等优点 。多数空心砖面刻以龙凤为主的多种 的夯层 、夯窝等遗迹 。夯土坚硬 ,内含大量的红烧土和木炭 30 纹饰 ,用于宫殿建筑的台阶 。齐故城桓公台东北角宫殿区 18颗粒 。 31院落中发现的铺地砖 ,整齐有序 ,花纹图案清晰 。 楚都纪南城松 30 号台基的北墙基保存较好 ,墙基土色 楚国宫殿基址中则未发现铺地砖的遗迹 ,只有用于嵌墙 灰白 ,粘性强 ,坚硬牢固 。这些土应该掺有白膏泥 。这样不 32 基的空心砖 。楚建筑遗迹居住面大都保存不佳 ,但房基内 19 但能使墙基坚硬 ,而且起到了很好的防潮效果 。云南商周 或房基外都未见硬料铺垫物 。在章华台宫殿基址的东 、南 、 ( ) 时期的剑川海门口遗址建筑 距今 3115 ?90 年,是一头搭 西三面的夯土台基上均发掘出了保存完好的褐红色居住面 , 建在河里的椿柱上 ,一头搭在河岸的陆地上 ,而且无任何砖 地面平整而坚实 。它的建造方法是在夯土基上先铺一层瓦 瓦 。遗址有椿柱 224 根 ,泥土软的地方栽的椿柱多 ,泥土硬 片 ,然后涂上一层厚厚的草拌泥 ,再用火烧烤 ,以达到隔水防 20的地方则栽的少 。 33潮之目的 。 () 3 . 墙壁 1城墙 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和秦都雍城的城墙5 . 散水 都用了夹板夯筑 秦都咸阳保存较好的第一号建筑遗址 ,发现卵石散水 , 的方法 。在夯筑的时候两边夹板 ,两板之间穿上木棍 ,中间 设于围绕建筑物的回廊檐下 ,边缘还有排水沟和渗水坑 ,四 填土夯打 ,在夯打成形以后 ,并不将木棍抽出 。从遗留在木 34 周有排水池 ,池内有地漏 。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 。 21棍洞中的木灰痕迹就可以看出 。 在楚纪南城松 30 号台基的北墙基 ,南 、北两排磉墩之外 有散在对楚国的纪南城挖掘的时候则没有发现穿棍和夹板 水 ,呈向外低缓斜坡状 ,坡度 4 - 5 度 。散水底部有一层 黑灰夯筑的痕迹 ,但从墙身和护坡的界线明显推断 ,城墙的内外 色烧土面 ,其上铺放红灰色碎陶片 。纪南城陈家台房屋 建筑护坡与城墙虽是同时建筑 ,却是分别夯打的 ,夯筑时应该使 遗迹的散水 ,宽 5 米左右 ,微倾斜 ,中部铺宽约 2 米的碎 瓦22 用了夹板 。吴国城墙仅是用泥土堆筑或夯筑 ,而且以堆筑 35 片 ,有的瓦片竖立着 , 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烧土面的合 理23 为多数 ,这与当地的土质粘湿有关 。越国除去泥土夯筑和 之处就在于其能防止污水下渗 ,显示了楚人独具的聪明才 泥土堆筑之外 ,还就地取材 ,用河土堆筑和略石为固等方法 智 。 24修筑城墙 。 6 . 排水管道 () 2居住墙 秦宫除了用夯土或夯土与土坯混用建筑墙体秦都咸阳故城遗迹中的地下水道 ,一般都是圆形灰陶水 外 ,还将大 管 ,水管皆为子母口套接 ,口径大小不统一 。水管鱼贯衔接 量的竹使用于宫殿建筑的隔墙和楼层非承重墙之间作墙筋 。 置于基槽内 ,或用土填实 ,或在水管的两旁基槽空隙处和管 36 《史记?货殖列传》有在渭河两岸种千亩竹 ,可作商品生产的 上放些鸡蛋大的天然卵石 ,最后埋上土 。东周虢都上阳城 25记载 。秦宫使用的竹 ,可能来源于当地 ,就地取材 。 () 遗址 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中也发现子母口圆形陶管套接 37的排水管道 。 秦都咸阳故城建筑遗址中的墙壁是用土坯和花砖砌成 ,
楚都纪南城发掘出的管道呈圆筒形 ,平口对接 。管道下 土坯内掺有草 ,在墙壁上先涂一层伴有草灰的细泥 ,然后再 38面板瓦垫底 ,上面板瓦覆盖 。 26涂上很薄的一层石灰 。
( ) 楚放鹰台遗址的墙壁经火烘烤成硬面 砖质,表面抹有27 约 1 厘米厚的草拌细泥 。涂草拌细泥与各国的情况无异 ,
但墙壁经火烘烤则是楚国独有 。 楚章华台发掘报导中称被
烘烤过的建筑土为“砖坯”,从
遗迹实物观察其质地与砖质虽近似 ,但连成大片不分块 ,应
属于经烧烤的“红 烧 土”, 烘 烤 前 为 搅 拌 泥 , 叫 土 坯 而 非“砖
坯”。宫殿门和两侧门垛有砌筑现象 ,用不甚规则的红烧土 三 窖穴建筑科技知识的比较 () 块 有点近似砖垒砌 ,这种红烧土块大概是利用废弃建筑物
的红 烧 土 加 工 而 成 , 并 非 专 门 烧 制 的 砖 块 , 也 不 叫“砖 侯马北坞晋国古城的遗址发掘中发现的窖穴 ,窖壁经修 28坯”。 整 ,残留上 下 排 列 的 木 板 印 痕 。底 部 平 坦 , 经 夯 打 , 质 地 坚 4 . 地面 硬 ,夯面上亦有一层竹或木板痕迹 ,最长达 0 . 35 米 。板痕上 附 0 . 05 米厚的绿色腐蚀土 ,内含炭化粮食等颗粒 ,经鉴定为 98 高梁 、杏 、枣等的种子 。腐植物面上与上层堆积接面处 ,亦发
现有一层竹或木板痕迹 。推测该窖穴当时口 、底 、周壁均贴 39 附一屋竹或木板用以隔湿防潮 。位于河南新郑的郑韩故
城也发现大型冷藏肉类食物的窖室 ,而且其中可能有木构瓦 40 顶类的建筑设施 。山东姑子坪遗址发现两周遗迹中数量
最多的窖穴 ,为 87 个 。窖穴壁均经过加工 ,有的还抹有草拌
41泥 ,而且几乎所有的窖穴底部均铺有木板或席子 。 墓葬的建筑一要坚固 ,用以防止塌陷和盗掘 ; 二要防潮 ,
( 以免地下的湿潮侵害尸体以及墓室中的陪葬品 。秦公一号 窖穴的防 潮 技 术 , 以 东 周 王 城 战 国 仓 窖 62 号 为 例 图
) 大墓 ,墓室中部填土均为夯土 ,坚硬如石 。上部和中部夯土 8,主要体现在 :在仓底生土上涂铁锈状隔水层一道 ,厚 0 . 1
呈黄色 、土质纯净 。接近椁室顶部时 ,夯土呈灰绿色 ,黄土中 - 0 . 3 厘米 。隔水层上涂青膏泥 ,3 - 5 厘米厚 ,亦起隔水作
夹杂有粘土颗粒 。灰绿色夯土与椁顶之间填有厚 50 - 80 厘 用 。垫木板二层 ,板长 1 . 1 - 2 、宽 0 . 3 - 0 . 4 、厚 0 . 02 米 ,垫
米厚的木炭 ,主 、副椁的底部及其与椁室之间的空隙 ,也用木 板上下纵横交错排列 。板上铺糠灰一层 ,厚约 40 厘米 。仓
炭填充 , 主 椁 周 围 的 木 炭 层 较 厚 , 副 椁 周 围 的 木 炭 层 则 较 窖在入放粮食时边堆放粮食边沿窖壁砌活动木板 。从木板
上沾有谷糠和窖底发现的大片编织苇席和竹箔来看 ,竹箔可
能是固定窖 壁 上 的 谷 糠 , 苇 席 可 能 是 隔 离 窖 内 粮 食 和 谷 糠 50薄 。 晋国赵卿墓椁室上下四周填满河卵石和木炭 ,其上再 42 的 。51 层层夯筑 ,其椁室由柏木枋搭制而成 。位于河南的魏国山
彪镇墓地是墓室底放一层木炭 ,木炭上再铺设石块 ,石块上
放椁底板 ,其墓室周围用成段的木炭叠垒成墙 ,木椁和炭墙 52 之间用卵石填充 。甘肃圆顶山春秋秦墓 , 墓室四壁修直 ,
墓室填五花土 ,经夯打 ,但夯层不明显 。填土中夹杂有木炭 、
草木灰 、料礓石及兽骨等 ,木炭 、草木灰具有防潮作用 ,料礓 53 石除防潮外 ,还因其坚固 , 兼有抗压功能 。河北涉县李家
巷春秋战国墓 M9 ,椁底是在墓坑底部平面横铺 12 块木板 ,
椁四周壁板分别由 6 块木板侧立叠起 ,椁盖板由 13 块木板
并排覆盖而成 ,椁壁板与底板之间有榫卯结构 ,椁盖板与椁 54 壁板未见榫卯结构 。椁上填土 ,层层夯实 。山东姑子坪两
周墓葬中的 M1 号墓葬中 ,除棺椁外 ,还使用了一些席子 ,用 55 以铺盖墓底和椁室 , 且棺内底部铺有朱砂 。在古人看来 ,
朱砂象征血液 ,表达了生者希望死者复活的愿望 。山东站马
张家战 国 墓 椁 底 板 上 四 周 有 凹 槽 , 椁 壁 板 嵌 入 这 些 凹 槽 56 内 。
代表楚国墓葬特色的曾侯乙墓 ,其墓葬的构筑是先在红
砂岩山岗上凿竖穴以为墓圹 ,圹底置木质棺椁 ,然后回填泥
土和铺石板 。椁顶上先满铺竹席 ,篾席上铺一层绢 ,绢上铺 图 8 河南洛阳市战国粮仓 62 号粮窖平面图 竹网 。竹网上 填 木 炭 , 木 炭 上 填 10 - 30 厘 米 厚 的 青 膏 泥 。 (采自《农业考古》2005 年第 1 期第 193 页) 这种泥非常细腻 ,粘性大 ,较湿润 ,渗水性小 ,潮湿时呈青灰
色 ,故称青膏泥 ,晒干后呈白色或青白色 ,故又称白膏泥 。青 秦雍城的宫殿遗址中还发现专用于藏冰的长方形窖穴 ,
膏泥上 ,先填一层黄褐土 ,再填一层青灰土 ,层层交替往上 , 窖壁为斜坡 ,下部为生土 ,上部夯筑 ,在窖壁坡底修有一圈的
并在黄褐土上施夯 。两种土构成的夯层厚 15 - 20 厘米 ,填 二层台 ,中部窖底铺有一层砂岩 ,与二层台等高 。窖穴四周
至距椁顶 2 . 8 米时 ,满铺一层大石板 。石板上 ,继续交替填 修有回廊 ,西回廊正中有一通道 ,通道底部铺一条水道 ,东高 43青灰土和黄褐土 ,填 70 - 90 厘米之后 ,改为一层黄褐土 、一 西低 ,水道东与地面同一水平 ,为排水设施 。 层五花土交替往上 ,直达墓口 。在每层黄褐土上施夯 ,不过 在楚都纪南城的发掘中 ,也有许多窖穴 ,除许多垃圾坑 其夯层较下面的为厚 ,一般为 18 - 20 厘米 ,有的达到 40 - 50 外 ,其余多是用来存储物品的 。西垣北门南门房后墙有一窖 厘米 。施夯亦不如下部的严实 。两种夯土现有总厚度达 4 . 7 穴 ,圆筒形 ,坑壁平整 ,挖掘的痕迹很明显 ,穴内填土比较纯 57() - 5 . 7 米 含石板。 净 ,无草木灰之类的腐殖质 。西垣北门底部还叠压有窖穴遗 长沙楚墓中白膏泥的大量使用 ,对棺椁的保护起到了巨 迹 ,这些窖穴形状不规则 , 大小不等 , 其中的 H11 和 H19 的 44大的作用 “, 长沙楚墓中棺 葬具保存的好坏 ,是与白膏泥的 底层都有很多陶片出土 ,应是原来窖穴的堆积 。 58 多少或有无成正比例的”,白膏泥经化验其主要成分是二
氧化硅 、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二铁以及钙 、镁 、钠 、钾等氧化物
组成 ,其粘性大 ,分子紧密 ,有很强的防腐效果 。少数秦墓 ,
山东 ,河南的部分墓葬也使用白膏泥 ,但并不具有代表性 。 四 墓葬建筑科技知识的比较
吴国一些大型土墩墓选址 、挖坑后 ,铺卵石或石块形成 1 . 形制 石床 ,再铺草木灰或覆盖芦席 ,填土都为典型的五花土 ,似经 4559北方墓葬形制以竖穴土坑为主 , 战国中期以后 ,洞室 夯实 ,但不见夯窝 。
堪称南方第一大墓的印山越王墓 ,内填青膏泥和木炭 , 墓在秦墓中流行 ,战国晚期 ,在河南部分地区出现土洞墓和 46 47 其上用若干块三面髹漆的大方木横向和斜撑 ,铺成横断面呈 砖室墓 。南方情况则较复杂 ,楚国为竖穴土坑墓 。江南 多是平地或挖浅坑掩埋 ,然后封土成墩 ,形成土墩墓 。土墩 99 墓在春秋晚期开始衰落 ,竖穴土坑替代了平地和浅坑的埋葬 48 方式 ,但仍封土成堆 , 并逐渐出现凿山为穴的墓葬 ,比如
曾侯乙墓 、吴国青龙山墓 、北山顶墓 、真山吴楚贵族墓以及印 49山之巅的越王墓等 ,都是岩坑竖穴 。
2 . 坚固防潮措施
18 等腰三角形的狭长椁室 ,椁外还包贴 140 层树皮和厚一米多 41 山东大学考古系 ,淄博市文物局 ,沂源县文管所 . 山 60 () 东沂源县姑子坪遗址的发掘 J . 考古 ,2003 1. 云南省的细碎木炭 ,其防腐设施可谓缜密之至 。云南的两周墓墓
博物馆筹备处 . 剑川海门口古文化遗址清理简报 J . 考室或用大石支砌 ,或用长条巨木叠架 。祥云大波那墓 ,椁室 20 ( ) 古通讯 , 1958 6 ; 云南省博物馆 . 云南剑川海门 口青周围用灰绿色砂土填塞 ,整个木椁涂满厚约 3 - 5 厘米的粘 61() 铜时代早期遗址 J . 考古 ,1995 9. 性极大的灰白色膏泥 ,并在椁外用排列密集的木桩加固 。
36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渭水队. 秦都咸阳故 () 城遗址的调查和试掘 J . 考古 ,1962 6. 26 【参 考 文 献】 杨权喜 . 楚文化 M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0 . 53 . 杨吉
英 ,郑德新.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 J . 管子1 2 郭德维 . 楚都纪南城 30 号宫殿台基的建筑复原研究 27 () 学刊 ,1995 2. () J . 中华建筑 ,2004 1. 31 山西通史先秦卷? M . 太原 :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1 . 545 3
- 549 . 37 40 43 45 46 47 48 49 51 52 赵丛苍 、郭妍 4 汉?赵晔 .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M . 卷四. 南京 : 江苏古籍 利 . 两周考古 M . 北京 : 文物出版社 ,2004 . 44 ,48 ,190 , 出版社 ,1986 . 25 . 68 ,185 ,187 ,190 - 192 ,129 - 133 ,102 ,104 . 山西省考古
研究所 . 侯马北坞古城勘探发掘简报 A . 三 晋考古 C . 5 39 9 居阅时. 弦外之音 M . 成都 : 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人
第一辑 . 154 - 183 . 民出版社 ,2005 . 123 ,115 .
刘建安 . 试论东周时期的储粮设施 J . 农业考古 , 2005 6 7 8 杨鸿勋. 风翔出土春秋秦宫铜构 ———金 J . 考 42 () 1. () 古 ,1976 2. 韩伟 ,焦南峰. 秦都雍城考古发掘研究综述 J . 考古与 19 35 38 湖北省博物馆. 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 10 50 () 文物 ,1988 5 、6. () () 下J . 考古学报 ,1982 4.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礼县博物馆 . 甘肃礼县圆顶山 11 25 29 30 34 陈国英. 秦都 咸 阳 考 古 工 作 三 十 年 53 () 98L DM2 、2000L DM4 春秋秦墓 J . 文物 ,2005 2. 邯郸
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涉县文物保管所 . 河北涉县李 家巷() J . 考古与文物 ,1988 5 、6. () 春秋战国墓发掘报告 J . 文物 ,2005 6. 山东大学考古12 28 32 33 54 杨 权 喜 . 试 论 楚 国 建 筑 工 艺 特 点 OL . 系 ,淄博市文物局 ,沂源县文管所 . 山东沂 源县姑子坪周ht tp :/ / www . library. hb. cn :8080 . () 代墓葬 J . 考古 ,2003 1. 考古研究所 洛 阳 发 掘 队 . 洛 阳 涧 滨 东 周 城 址 发 掘 报 告 13 55 林 仙 庭 , 闫 勇 山 . 东 蓬 莱 市 站 马 张 家 战 国 墓 J . 考 古 , () J . 考古学报 ,1959 2; 韩伟 ,焦南峰. 秦都雍城考古发 () 2004 12. () 掘研究综述 J . 考古与文物 ,1988 5 、6. 山西考古研究56 谭维 四. 曾 侯 乙 墓 M . 北 京 : 文 物 出 版 社 , 2001 . 28 - 所侯马工作站 .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牛村古 城的试掘 J .
14 () 考古学报 ,1988 1. 29 .
() 湖南省博物馆. 长沙楚墓 J . 考古学报 ,1959 1. 云南省57
文物工作队 . 云南祥云大波那木椁铜棺墓清理报 告 J . ( )湖北省博物馆. 楚都纪南城的勘查与发掘 上 15 22 44 () 考古 ,1964 12;肖明华 . 云南考古述略 J . 考古 , () J . 考古学报 ,1982 3. 58 () 2001 12. 16 23 24 59 60 毛颖 ,张敏 . 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 61 () 责任编辑 魏屹东M .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 2005 . 140 , 140 , 291 , 163 -
164 ,296 .
21 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 洛阳涧滨东周城址发掘报 17 () 告 J . 考古学报 ,1959 2.
()() 上接第 25 页 5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 第 2 卷C . 北京 :三联书店 , 2 1961 . 404 . R. W. Sperry. Mental Phenemeno n as Cousul Determinant s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1 . 479 . 列in Brain Functio n J . Co nsciousness and t he Brain , N . Y. , 6 () 宁全集 第 14 卷C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 34 . 秦震. 7 1976 . 临床神经生理学 M .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3 陈晓平 . 从心 - 身问题看功能主义的困境 J . 自然辩证 8 1984 . 405 . () 法研究 ,2006 12:17 - 21 . 维之. 精神与自我现代观 M .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4 9 维之. 因果关系研究 M . 北京 : 长征出版社 ,2002 . 297 - 社 ,2004 . 205 - 258 .
299 . () 责任编辑 魏屹东10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doc】浅谈黄河流域与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