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道家思想的思考
关于道家思想的思考
中华民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而在这历史当中则积淀了我们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千年以来,一脉相承,因时损益。这不单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日益渗透至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文明并峙鼎力,成为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中,道家文化无疑是一颗闪亮的明星。
众所周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为老子,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道家学派中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即为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老子提出的朴素的辩证法以及无为而治的主张在这部作品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而这部作品也是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际,多被后世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宝典。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分别讲述“道”与“德”。其中老子所提出的“道”即为一种顺应自然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老子提出,人类应该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的生存,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也是被普遍接受的。几十年来,现代人对于自然的态度发生了从决心改变自然到顺应自然这样的变化,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回归与看清,也是对于以往过错的一种悔改。试图改变自然的同时我们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条件,环境的恶化是最明显的问题。时至今日,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顺应自然,与其共存,才开始进行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虽是亡羊补牢,好在为时不算太晚。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老子认为人是与道、天、地并重的,是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仅表现在人依赖自然、受制于自然之上,也表现在人能够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并在交换的过程中对自然造成的影响之上。人作为四域之一,虽不卑微于自然之下,但是人更不能带有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目光,为追求最大的现实利益,以人的需求为主导,向自然无度的索取,妄想征服自然,役使自
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理应爱护自然,促进自然更加和谐与完美的发展。这就是老子思想中“天人和谐”的自然观。
至于《道德经》中提出的“德”,则是老子人生观与社会观的体现,主要围绕处事方略与人事的进退之术展开。老子认为,只有返璞归真地复位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卑谦为民,民众为而不争,社会才能正常而有序的发展。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句话集中体现了老子和谐的人生论思想,老子认为上善之人具有能利万物、大公无私、甘处卑下、不与人争、心怀广阔、言而有信、应时而动等品质。社会是由人相互交往而产生的,可以想见,如果人都具有上善之人如水般恬淡,和谐的品质和人生追求,那么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必定会是“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
除这两个主要内容之外,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一大亮点。它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表现为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相生相克,并决定着事物双方的互相转化,即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属性。
老子使用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处可见的东西,来说明大的东西,强的东西和贵的东西都是由小的、弱的、贱的东西发展而来的;这已然有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认识,也说明了对立着的双方互相转化的可能性。他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就是这一观点最好的也最令人信服的说明。
而对于宇宙万物的形成与发展,老子给出的解释是其皆由宇宙本体转化生成,依靠自身的本性来维持,并成为物而具有形体,这些过程自然而然,不受任何超自然的意志所支配。毋庸置疑,这是一种被现代科学所认同的无神论思想。可见道家文化不仅仅没有落后于时代,更是早就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悄然兴起,道家文化也渐渐被大众所重视,而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则是其中关于“道法自然”与社会和谐之间的联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万物自然运行变化的真理,是万物之宗,万物之始,万物之源,万物在“道”中实现了和谐统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万物之源之道也要顺应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运行,那
么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之时更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曾说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可以用“和合”二字来概括。简而言之,即就是和谐共处。和谐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中国关于“和谐”思想的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黄河流域的游牧时代,远古人就把人类对自然世界最佳的依附关系,理解为和谐。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独特的中华精神文化遗产,道教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思想中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和谐思想”,这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与实践意义。
当然,和任何传统思想文化一样,道家思想既有精华亦有其糟粕。道家思想也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不能因此忽视道家思想仍具有的价值。与其他的传统思想相比,它甚至包含了更多的具有持久生命力,也包含了更多的可以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古老智慧,特别是由于道家所提出和关注的基本问题,往往都是一些贯通古今中外、属于全人类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最大的广泛性、普遍性和永久性的价值和意义,而道家思想家们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更是充满了深厚博大的东方智慧。因此道家思想的许多基本精神仍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开掘和阐发。
范文二:关于道家治国思想的若干思考
关于“道家治国思想’’的若干思考
贺成军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 要]道家的治国思想不少论点正不断地被社会所验证,给人以启迪。。道法自然”,启发我们尊重自然规律,避免 强作妄为。“无为而治”的思想,启示我们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治理国家不能仅寄希望于制定更多的法律条文,尽量避免政 策多变;注重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道德要求等。 无为而治[关键词】道家 治国思想 道法自然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08}04—0025一02
道为依据,天要遵循道的规律;自然是道的依据,道要遵循自 中国古代时期的思想家研究的学问都指向一个目标:如
然的规律。这就揭示了道的本质是自然规律,道有其本来的 何更好地治理社会,将其变成人间的乐园。在治国问题上, 样子和自身固有的运行规律,天地和世间的一切都要遵循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所提出的理论与儒家有很大的 它。这种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物质组成,是物质的实体,并且 不同。他们提出有为必有弊,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败的充 有其产生、发展的规律性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无疑是一种朴 满了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他们认为,要想使天下达到至 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一思想体现在国家治理上,就是要求 治,必须做到“无为”、“不治”。如果真正做到了“无为”,就会 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能强作妄为。 无所不为;如果做到了玎:治,就会达到无所不治。这些思想 虽然有消极适应自然规律,倒退到原始社会之嫌,但其中不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过程,在相当长的时 期内,我们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 少论点不断地被社会现实所验证,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就提出了“三年超英、超美”,“跑步进 一、遒法自然。避免强作妄为 入共产主义”等不切实际的目标,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
多大产”等违背自然规律,超越现实可能性的口号并付诸实 上古时期的天人观中独具特色的思想,就是由道家提出
施,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中迷失了方向, 的“因顺自然论”。其中,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为古代实 在水稻亩产过万斤的浮夸风下迎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拉 施经济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现代国民经济管 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违背自然规律给我 理也极有指导性的意义。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道家的主要代表老子彻底地摒弃了 们带来的惩罚,也从反面证明了。道法自然”的合理性。因 此,遵循“道法自然”,对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从实际出发,避 殷周以来的“尊天事鬼论”,提出了超越天的至尊概念—— 免强作妄为,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道,将传统的天与人的关系,变为道与人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道”是指道路,也是一种途径和方 二、无为而治,减少政府过度干预 法。后来,人们赋予“道”一种普遍的含义,出现天道之说。 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道家在治国的问题上提出了 天包括日月星辰,天如何运行就是天道。道的产生、变化过
“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我国经济管理 程就是宇宙产生、发展的过程。这时的道就不再是道路的意中减少政府过度干预,极有启迪意义。要实现理想的政治, 思,而是哲学的范畴。
最好是统治者不要把自己放在民众的对立面上去,不要试图 说,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 去整治天下的百姓。你不想办法去整治民众,民众也就不会 有道才产生天、地、人和宇宙万物,人要以地为依据,人要 想办法来对付你。你越想办法就越是愚蠢,你越是不想办法 遵循地的规律;地要以天为依据,地要遵循天的规律;天要以 [收稿日期]2007—10—08 [作者简介】贺成军(1967)。男,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一25—
万方数据
对稳定。 就越是聪明。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 道法自然,不要强调妄为。道家认为,不要强作妄
3(“我无事而民自富”的验证与启示。老子认为,国家只 然规为,遵循自 (。 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地干预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富裕。 律,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老子认为,国家无论实行任何一种政策,都会带来一定 如果说,人类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服从自然,这当然是不可
取的,但纵观现代的经济,也真有“我无事而民自富”的典型。 的弊端。“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即统治者多加一项防禁 具有“东方之珠”之称的香港,近二、兰十年为什么发展如此 的条文,老百姓就多一份不便,正常的经济生活就多一项消 之快,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与香港政府采取自由制 极的影响,因而也就愈加贫穷和不幸。他说:“民多利器”,即 度和政策关系很大,政府对经济问题一般采取不干预政策, 国家多一项发明,人民多一件先进的工具,奸恶之徒同时也 资金可自由流动,外汇制度自由,这对外资产生了强大的吸 就多了一件为恶的工具,因而国家也就会多一份混乱。他 引力,香港政府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是香港经济得以发展 说:“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即人民多了一项技巧,也就增进 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 了一点智慧,同时也就增加了一分制造巧伪邪事的可能。他无所不管,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政府要管;农民种什么、 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即法律禁令制定得越详尽繁多,民众就越是想钻法令的空子,盗贼就越是增多,下面对付上 种多少、甚至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政府都得管。其结果
面的办法也就越多。老子的上述论述,从其反对发明美好的 是什么也没管好,反而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社会经济
发展缓慢,人们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这也从反面揭示了 事物,反对崇尚智慧,反对开启民智来讲,是与社会文明进化 “我无事而民自富”的道理。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 背道而驰的消极观点,在根本上是不可取的。但是,其治世 变的过程中,借鉴“我无事而民自富”的思想。有利用于减少 思想中的一些论述,却不断地被现实所验证,并给现代入一定的启示。 政府干预行为,更多地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在
1(“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验证与启示。在现代生活 市场竞争中先富起来,再带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中,
4。“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验证与启示。老予反对实行 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规范人们行为,国家不断出台有关的 仁义道德,认为这会导致虚伪,而使民众丧失敦厚质朴的德 法律条文。但事实上是法律越细,犯罪也就越稀奇古怪,好 性。从东西方国家对道德的宣传力度与人们的道德表现来 人一般都不会触犯法规,但坏人却能钻法律的空子。人们常 看,这些观点不难得到验证。西方发达国家很少像东方发展 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的美国, 中国家那样大张旗鼓地宣扬道德建设,但社会上很少出现见 其法律条文相当细致,但犯罪人数并不少,特别是青少年犯 死不救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见死不救的现象常令人发指。 罪呈低龄化趋势,着实让美国政府头痛。因此,我们不但要 中国的**期间也曾大力宣扬“大公无私、狠斗私字 看出到以法制国需要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 一闪念”,其结果是使相当一部分人奔着名声走,弄虚作假, 且,还要看到,治理国家不能仅寄希望于制定更多的法律条 文,有时,促使人们依法办事更为重要。 形成人骗人的社会风气。因此,我们在讲以德治国的时候应 2(“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验证与启示。老子用烹小鱼为 该把德看作一种理念,而不是手段。要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 道德的要求,而不能脱离实际讲究道德。 鱼,煎烹时就不能例,以说明治国的道理。他认为,要想做一顿美味可口的小 总而言之,提出“无为而治”的道家知识分子,在没有能 频繁地搅动。治国也一样,要想使民众不 力总结和分析当时中国旧的制度及矛盾使其走向没落的情 闹事,安享太平,就不能不断地用政令来扰乱民众的正常生 况下,既不满意现实社会,但又找不到出路,只能提出对原始 活。纵观现代的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 社会的向往。他们的治国思想,强调的是自然事物。认为原 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治国政策,其政策不因领导层变动而 始状态最符合自然,因此要回到原始自然,这就导致其理论改变,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民众基本上能安享太平, 这也是发达国家经济能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反观发展中 具有了否定一切交往、否定技术进步、否定文化发展的内容, 形成了消极、保守、倒退的观点。他们提出的“无为而治”的 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往往还是人治为主,其政策 管理思想,就其强调尊重自然规律来讲,确有正确的一面,但 往往随人事的变动而变动。这种政策朝令夕改的状况当然 在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为”与“有为”应如何实现结 是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政策多变已成 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在我国经济 合的问题上,我们的先人并没有涉及到,这是其局限的地方。 [参考文献】体制改革时期,不断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是必然的,但我们应 更多地选择慎重,尽量避免政策的多变。中国是一个大国, 焦国成(中国伦理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中国的国情也相当复杂,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必然涉及到各 [责任编辑:降小宁】 阶层的利益的调整,国家权当慎重考虑,确保治国政策的相 一26一
万方数据
范文三:关于“道家治国思想”的若干思考
关于“道家治国思想”的若干思考
豕口A于TU.~uuo”H-用斗删,瓜用lu咔刷,
关于”道家治国思想”的若干思考
贺成军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摘要]道家的治国思想不9-ee点正不断地被社会所验证,给人以启迪.”道法自然”,启发我们尊重自然规律,避免
强作妄为.”无为而治”的思想,启示我们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治理国家不能仅寄希望于制定更多的法律条文,尽量避免政
策多变;注重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道德要求等.
[关键词]道家治国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中图分类号]/3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473(2008)04—0025—02
中国古代时期的思想家研究的学问都指向一个目标:如
何更好地治理社会,将其变成人间的乐园.在治国问题上,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所提出的理论与儒家有很大的
不同.他们提出有为必有弊,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败的充
满了朴素的辩证法的思想.他们认为,要想使天下达到至
治,必须做到”无为”,”不治”.如果真正做到了”无为”,就会
无所不为;如果做到了治,就会达到无所不治.这些思想
虽然有消极适应自然规律,倒退到原始社会之嫌,但其中不
少论点不断地被社会现实所验证,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
一
,道法自然.避免强作妄为
上古时期的天人观中独具特色的思想,就是由道家提出
的”因顺自然论”.其中,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为古代实
施经济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现代国民经济管
理也极有指导性的意义.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道家的主要代表老子彻底地摒弃了
殷周以来的”尊天事鬼论”,提出了超越天的至尊概念——
道,将传统的天与人的关系,变为道与人的关系.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道”是指道路,也是一种途径和方
法.后来,人们赋予”道”一种普遍的含义,出现天道之说.
天包括日月星辰,天如何运行就是天道.道的产生,变化过
程就是宇宙产生,发展的过程.这时的道就不再是道路的意
思,而是哲学的范畴.
老子认为:入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
说,有道才产生天,地,人和宇宙万物,人要以地为依据,人要
遵循地的规律;地要以天为依据,地要遵循天的规律;天要以
道为依据,天要遵循道的规律;自然是道的依据,道要遵循自
然的规律.这就揭示了道的本质是自然规律,道有其本来的
样子和自身固有的运行规律,天地和世间的一切都要遵循
它.这种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物质组成,是物质的实体,并且
有其产生,发展的规律性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无疑是一种朴
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一思想体现在国家治理上,就是要求
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能强作妄为.
回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过程,在相当长的时
期内,我们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就提出了”三年超英,超美”,”跑步进
入共产主义”等不切实际的目标,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
多大产”等违背自然规律,超越现实可能性的口号并付诸实
施,其结果是事与愿违,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中迷失了方向,
在水稻亩产过万斤的浮夸风下迎来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拉
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这不能不说是违背自然规律给我
们带来的惩罚,也从反面证明了”道法自然”的合理性.因
此,遵循”道法自然”,对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从实际出发,避
免强作妄为,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无为而治.减少政府过度干预
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道家在治国的问题上提出了
“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对我国经济管理
中减少政府过度干预,极有启迪意义.要实现理想的政治,
最好是统治者不要把自己放在民众的对立面上去,不要试图
去整治天下的百姓.你不想办法去整治民众,民众也就不会
想办法来对付你.你越想办法就越是愚蠢,你越是不想办法
[收稿151期]2007—10—08
[作者简介]贺成军(1967,),男,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一
25—
页矾阜隧嚣躐嚣罐翳鬻髑黧曩??圜圈圈鼹哲字.J)]罡
对稳定.
3.”我无事而民自富”的验证与启示.老子认为,国家只
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过多地干预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富裕.
如果说,人类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服从自然,这当然是不可
取的,但纵观现代的经济,也真有”我无事而民自富”的典型.
具有”东方之珠”之称的香港,近二,三十年为什么发展如此
之快,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与香港政府采取自由制
度和政策关系很大,政府对经济问题一般采取不干预政策,
资金可自由流动,外汇制度自由,这对外资产生了强大的吸
引力,香港政府的”我无事而民自富”,是香港经济得以发展
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
无所不管,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政府要管;农民种什么,
种多少,甚至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政府都得管.其结果
是什么也没管好,反而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社会经济
发展缓慢,人们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这也从反面揭示了
“我无事而民自富”的道理.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
变的过程中,借鉴”我无事而民自富”的思想,有利用于减少
政府干预行为,更多地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在
市场竞争中先富起来,再带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4.”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的验证与启示.老子反对实行
仁义道德,认为这会导致虚伪,而使民众丧失敦厚质朴的德
性.从东西方国家对道德的宣传力度与人们的道德表现来
看,这些观点不难得到验证.西方发达国家很少像东方发展
中国家那样大张旗鼓地宣扬道德建设,但社会上很少出现见
死不救的现象,而发展中国家见死不救的现象常令人发指.
中国的**期间也曾大力宣扬”大公无私,狠斗私字
一
闪念”,其结果是使相当一部分人奔着名声走,弄虚作假,
形成人骗人的社会风气.因此,我们在讲以德治国的时候应
该把德看作一种理念,而不是手段.要从社会现实出发提出
道德的要求,而不能脱离实际讲究道德.
总而言之,提出”无为而治”的道家知识分子,在没有能
力总结和分析当时中国旧的制度及矛盾使其走向没落的情
况下,既不满意现实社会,但又找不到出路,只能提出对原始
社会的向往.他们的治国思想,强调的是自然事物,认为原
始状态最符合自然,因此要回到原始自然,这就导致其理论
具有了否定一切交往,否定技术进步,否定文化发展的内容,
形成了消极,保守,倒退的观点.他们提出的”无为而治”的
管理思想,就其强调尊重自然规律来讲,确有正确的一面,但
在如何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为”与”有为”应如何实现结
合的问题上,我们的先人并没有涉及到,这是其局限的地方.
[参考文献]
焦国成.中国伦理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降小宁]
就越是聪明.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指
道法自然,不要强调妄为.道家认为,不要强作妄为,遵循自
然规律,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老子认为,国家无论实行任何一种政策,都会带来一定
的弊端.”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即统治者多加一项防禁
的条文,老百姓就多一份不便,正常的经济生活就多一项消
极的影响,因而也就愈加贫穷和不幸.他说:”民多利器”,即
国家多一项发明,人民多一件先进的工具,奸恶之徒同时也
就多了一件为恶的工具.因而国家也就会多一份混乱.他
说:”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即人民多了一项技巧,也就增进
了一点智慧,同时也就增加了一分制造巧伪邪事的可能.他
说:”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即法律禁令制定得越详尽繁多,
民众就越是想钻法令的空子,盗贼就越是增多,下面对付上
面的办法也就越多.老子的上述论述,从其反对发明美好的
事物,反对崇尚智慧,反对开启民智来讲,是与社会文明进化
背道而驰的消极观点,在根本上是不可取的.但是,其治世
思想I{j的一些论述,却不断地被现实所验证,并给现代人一
定的启示.
1.”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的验证与启示.在现代生活
中,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规范人们行为,国家不断出台有关的
法律条文.但事实上是法律越细,犯罪也就越稀奇古怪,好
人一般都不会触犯法规,但坏人却能钻法律的空子.人们常
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的美国,
其法律条文相当细致,但犯罪人数并不少,特别是青少年犯
罪呈低龄化趋势,着实让美国政府头痛.因此,我们不但要
看出到以法制国需要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
且,还要看到,治理国家不能仅寄希望于制定更多的法律条
文,有时,促使人们依法办事更为重要.
2.”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验证与启示.老子用烹小鱼为
例,以说明治国的道理.他认为,要想做一顿美味可口的小
鱼,煎烹时就不能频繁地搅动.治国也一样,要想使民众不
闹事,安享太平,就不能不断地用政令来扰乱民众的正常生
活.纵观现代的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
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治国政策,其政策不因领导层变动而
改变,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民众基本上能安享太平,
这也是发达国家经济能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反观发展中
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国家往往还是人治为主,其政策
往往随人事的变动而变动.这种政策朝令夕改的状况当然
是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政策多变已成
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在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时期,不断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是必然的,但我们应
更多地选择慎重,尽量避免政策的多变.中国是一个大国,
中国的国情也相当复杂,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必然涉及到各
阶层的利益的调整,国家权当慎重考虑,确保治国政策的相
一
26—
范文四:道家的基本思想
道家的基本思想(一)
《老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哲学、政治、军事、美学、文学、医学等多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1、哲学思想:
中国是否有哲学?一些人常常提出这样的质疑。回答是肯定的。我还要说,中国古代不仅有哲学,而且还有着与西方哲学不一样的独特智慧。
第一,道通有无,道生万物
《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是老子“道”论的总纲。可以道出来的“道”不是最高的“常道”,可以称说的“名”,不是本源性的“常名”。
老子论“道”上溯天地之始,下究万物生发。在他看来,天地之始不可名状,“道”运贯于其中;万物生发,可名其状而可予命名(“有名”),“道”亦运贯于其中。从“道”通“无”而具有“无”的性向这一角度,可审观、悟识“道”的机奥;从“道”通“有”而具“有”的性向这一角度,可审观可名、可见之万物对“道”的遮蔽、涵淹的可能局限。但是,“无”与“有”皆同系于“道”,从“道”兼具“无”的性向与“有”的性向来看,这里透露出“道”的玄深叵测,领会这一层玄深而又玄深的理境是洞悉“道”的众多妙趣的门户。
这些话语道出了语言的局限性,超越具象、表象,提升中国人的抽象思维水平,看到事物背后的“无形的”、“不在场”的更为本质性的东西。如,规律、精神等。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曾谈起自己一些重要思想产生的过程说:“这些思想并不是以任何文字的形式来到的,我极少用言辞来思考。一种思想产生了,我可能是以后再用言辞来表达它”。这些话语充分说明了直觉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语的局限性。
一个人的眼界、胸襟、境界如何,决定了他的成就,这种眼界、胸襟、境界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无相”。
因此,我们既不能只看到眼前、表面的东西,还要有更深、更远的视野;不能只看到物质性的东西,还要注重看不见的精神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当然,也不能脱离有形有相的现实生活,脱离社会实践而一味作玄思空想,而要有通无达有,贯通形上、形下的睿智,既要志存高远,又要经世致用。
第二 ,道生万物。
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重要命题。其核心思想,是将道视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最后本原。启迪后人围绕“什么是道”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有意义的学术探讨。因此,道家哲学对中国古代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开山祖的历史作用。 启迪后人围绕“什么是道”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有意义的学术探讨。诱发出中哲史上关于本体论问题的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系。一是以庄子和王弼为代表,将道解释为“虚无”或“无有”,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无能生有”的学说;一是以稷下道家和汉代黄老学者为代表,将道解释为精气或元气,从而奠定了“气生万物”的唯物主义思想。这二种见解,在中哲史上都有重要理论价值。前者有利于将中国哲学引上思辨的道路,对吸收、融合佛教哲学作出了历史贡献;
第三,有无相生。
道家具有丰富的辩证法智慧。
《道德经》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懂得了什么为美、善,恶、不善就会显示出来了。另一种解释:懂得美、善的概念,才有丑、
恶的概念,相反相成,故有和无是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比较而形成,长和短相互包含,音乐和人声相互和调,前和后相互随顺,而这一切都是永恒的。是以圣人懂得相反相成的道理,故能超越执着,对于相对立的事物淡然处之,顺应自然,不妄分是非善恶。
另种解释:天下皆执着于美,这样就不美了,皆执着于善,这样就不善了。如,当人们以某种标准来衡量女性的美丑时,就会有人为了那个标准而破坏原来的自然美,更可能导致危害生命的行为。
以下事例也能证明这点:
1974年10月10日,在诺贝尔奖盛大的颁奖晚宴上,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说了这样一番话:“如果当初有人来问我是否应当设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会毅然决然地予以反对。”理由有二:一是“这样一个奖项会使更多的人追逐科学的时髦。”二是诺贝尔奖将赋予那些经济学家以不应有的权威。经济学跟自然科学不一样。一个物理学家,即使获得了物理学奖,也只能影响本专业的物理学家们。而经济学家主要会影响外行:政治家、记者、公务员和一般公众。大家都愿意听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对于治理经济,甚至治理国家有什么好主意,而获奖者自己也很容易以为,自己真的是全知全能的。结果,就出现所谓“知识的僭妄”。
《道德经》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德经》中“有无相生”和“反者道之动”的重要命题,揭示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转化的特性。从而标志着我国古代辩证矛盾观的形成。为我国古代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两千多年以来,从荀子到王夫之乃至**的辩证思维理论,无不和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有着理论上的依存关系。
庄子在《天运》中说:“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说明作者对天地日月的运行进行了自己的哲学思考。
19世纪俄国汉学家C?海澳基也夫斯基曾说:“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所有其他中国哲学家的体系,都是在道德经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范文五:道家的养生思想
道家的养生思想
?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
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 1、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
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 2、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
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 3、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
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 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