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禅让制]禅让制
[禅让制]禅让制
篇一 : 禅让制
禅让制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原始时代后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把舜说成是会烧窑、捕鱼的农夫,以此来申述他“尚贤”的宗旨。因此近代有些学者则认为:“尧舜禅让”说是战国初墨家的创造。但墨家仅说过“尧舜禅让”。“舜禹禅让”说法的禅让制_禅让制 -禅让年表
以禅让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见下表:
西汉新朝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东汉魏西晋
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宋齐梁陈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
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东魏北齐
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北周隋唐后梁
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581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618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
南吴南唐
937年,南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
后汉后周北宋
951年,后汉李太后下诰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
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兰芳共和国
华人在南洋婆罗洲建立的兰芳共和国,总长实行禅让和选举结合的形式。
禅让制_禅让制 -以失败告终的禅让政权
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政权。
前316年,战国时代的燕王姬哙禅让给子之;
403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
桓玄551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
侯景619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世充。
禅让制_禅让制 -媒体报道
《求是》杂志刊文称中国最高权力的更替一方面具有传统的“禅让”色彩,但又打破古代“禅让”终身制的局限。
范文二:禅让制
戳穿禅让制的谎言
[摘要]:古今史家对尧舜“禅让”谈论得很多, 但其真假一直倍受史家争议。其中部分史学家把禅让制视作一种原始民主制,把它说成选贤让位制度, 认为尧舜的品德高尚得不得了, 通过严格的考察把“帝”位禅让与大德之人。但随着考古资料的发现,越来越多的史家认为,所谓的“禅让”只是原始社会权力角逐中为上位者所提供的一张虚伪的面具,只为遮住那赤裸的权力角逐的血腥。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并不像儒家所宣扬的如童话般的纯洁美丽。
[关键词]:禅让制、原始社会、族内禅让、儒家乌托邦、本质、谎言
[学术回顾]: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一直是史学界研究讨论的焦点。历史学家通过不同的切点对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进行解读。试图为大众揭示原始社会的政治面貌与社会状态。先后有王汉昌先生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 第六期从原始民主制的基本原则、家庭问题形态等方面探讨了关于尧舜时期“禅让”制度的若干问题。唐冶泽老先生在《史学月刊》一九九八年第六期种中对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的性质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政治平等、公众的意志、相应的社会观念形态这三个方面论述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是一种由个人指定接班人的继位制度, 属于个人独裁制的范畴。另外,还有姜惠发、徐祖祥、梁韦弦的史学研究者都对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进行了各自富有特色的研究。 正文: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见于《尚书》之中,《尚书》零零星星的描述了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此后,儒家孟子、汉朝史家司马迁都记载了在传说中的原始社会末期的英雄时代曾经存在过“禅让”制度。但随着近年来历史学家对于原始社会研究的深入,大部分学者认为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乃是春秋战国学者受了时势的刺激,将错就错, 以讹传讹, 肯定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真实美好的选贤任能的民主推选帝王的“禅让”制度, 并加之于尧舜、禹之身, 用以寄托自己的理想, 并作为抨击君主专制政体的有力武器。
一、 动荡中勾勒出的乌托邦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社会局势动荡,诸子百家各派人物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阐述自己对于社会未来的格局的畅想。其中,儒家学派倡导恢复周礼,坚持最高道德理想“仁”。孔子说:“仁者,人也。”孔子的弟子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可见, 儒家眼中“孝悌”就是仁的根本内容, 人只有遵循孝悌之道才能成为有别于动物的人。尧、舜、禹之间的禅让传说与儒家所宣扬的孝悌观念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根据《尚书. 尧典》、《孟子万章》、《史记. 五帝本纪》等典籍的记载, 舜之所以被尧选定为继承人, 是因为舜的行为符合孝道伦理。《尧典》记载说:舜“瞽子, 父顽, 母嚣, 象傲, 克谐, 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孟子在《万章篇》中详细列出了舜行孝悌之道的具体事实: 《论语. 述而》中华书局版第36页
《论语. 先进》中华书局版第58页
③ 《尚书. 尧典》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页 ①②①②③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这就进一步补充了《尚书. 尧典》中所缺乏的舜孝悌的事实, 进一步明确了孝悌之义。在同书中孟子还进一步渲染舜的孝悌之道。象日以杀舜为能事, 但舜立为天子后, 却将象封于库。孟子认为“仁人之于弟也, 不藏怒焉, 不宿怨焉, 亲之而已矣。”到了汉代司马迁在《史记. 五帝本纪》中又不断补充和完善有关舜孝悌的故事。禹的父亲鲧曾帮助舜治水, 九年不成而被杀于羽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乃劳身焦思, 居外十三年, 过家门而不敢入。薄衣食, 致孝于鬼神。卑宫室, 致费于沟恤川”。禹继承了父亲之志, 同时改变了父亲阻塞水流的方法, 采用疏浚的办法, 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 征服了为害天下百姓的洪水, 与儒家所极力宣扬的孝道伦理毫无出入。
此外,尧舜禹禅让传说与儒家的政治理想是完全一样的。即以自我道德不断完善的办法来完成天下的统一。故《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⑤儒家把最高的政治目标定位在平治天下之上, 实现这一终极目的基本措施是格物、致知、意诚、心正、身修。而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中, 又以修身为最根本的前提, 所以《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也。”⑥根据《尚书. 尧典》及《孟子. 万章》和《史记. 五帝本纪》的有关资料记载来看, 舜在修身齐家上与儒家的理想是不谋而合的。舜不仅仅能保持一个充满杀机的家庭的稳定, 而且还成功地处理了与其嫔妃和亲属的关系。史载尧为了考察舜的治家才能, 还“厘降二女于沩, 嫔于虞”。《史记. 五帝本纪》记此事云:“於是尧妻之以二女, 观
⑦其德于二女。”尧让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舜, 目的是“观其德”。《史记. 正义》对此解释说:“欲④
以二女试舜, 观其理家之道也。”“试其为德行二女, 以理家而观国也。”而尧观察舜“理家”的目的却是“观国”。《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了舜理家的才能, 舜“内行弥谨。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 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⑧完全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诠释。因此,尧舜时期那如童话般的“禅让”制度极有可能是儒家学派面对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所构想出来的乌托邦,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④
⑤ 《孟子. 万章》上海古籍出版社第65页 《大学》中华出局版第45页
⑥ 《大学》中华出局版第45页
⑦ 《史记. 五帝本纪》中华书局版第5页
⑧ 《史记. 五帝本纪》中华书局版第6页
二、禅让制的本质
禅让制是我国上古尧舜时期曾实行过的一种首领继位制度, 现在一般人都把它看作是体现着原始社会民主选举精神的政治制度。这个观点首先在本世纪30年代提出⑨, 历代儒家也认为那是一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但根据摩尔根的研究, 原始民主选举制有一条“一致同意才能决定”, “才能生效”的基本法则:
所有的公共问题必须得到全体首领的一致同意才能决定, 每一项公共法令也只有得到全体首领的一致同意才能生效。这是联盟的一项基本法则。他们采取了一种方法, 用不着投票就可以确定大会成员的意见。此外, 他们完全不知道会议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他们在大会上是以部落为单位来表决的, 在做出决议时, 每一个部落的首领们必须代表一个统一的意见。”
恩格斯也强调说, 易洛魁人的“联盟议事会的一切决议, 须经全体一致通过”,“必须一致赞成, 决议才算有效。”易洛魁人处在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在已经进人父系氏族社会的古罗马氏族社会, “除了已经完成向父权制的过渡这一点以外, 都完全是易洛魁氏族的权利与义务的再版, 中国尧舜禹时代的情形,据《尚书》、《孟子》等古籍记载, 当时决定部落联盟首长的办法是实行民主选举。《尚书》中有“四岳”一词, 《汉书·百官公卿表》解释说:“四岳谓四方诸侯”, 实际上是四方部落酋长; 帝尧“咨四岳”, 就是部落联盟首长尧召集所属部落酋长们开会议事。关于选举尧的继承人的程序 《尚书·尧典》 记载: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 可乎 ?”
帝曰: “畴咨若予采 ?” 驩兜曰:“都, 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 静言庸违, 象恭滔天。”11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 汝能庸命巽朕位 ?”岳曰:“否德忝帝位。”曰: “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 曰虞舜。”帝曰:“俞!予闻, 如何? ”岳曰:“瞽子, 父顽,
12母嚣 ,象傲, 克谐, 以孝烝烝, 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 这些记载反映了如下的事实: ⑩
第一, 继承人的问题由部落联盟首长在联盟议事会上提出来, 但提名一般不由他而由别的酋长提出。
第二, 被提名不一定获得通过, 联盟首长可以反对酋长们的意见, 酋长们也可以反对联盟首长的意见。
第三,“禅让”制度只是在位者为自己死后选择接班人的一种制度。其中,部落联盟首长的意志占极大地比重。
所以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度并不像后来所说的那样。所谓的禅让只是在位者自己为自己选择一个后继人, 加以长期试用、考察和培养, 放心后才把权力交给他, 否则就另外培植。因此, 这是一种由个人指定接班人的继位制度, 仍属于个人独裁制的范畴。 ⑨
⑩ 最近几年出版的小册子都持这种观点 摩尔根. 《古代社会》(上)第135页
11 《尚书. 尧典》上海古籍出版社第7页
12 《尚书. 尧典》上海古籍出版社第8页
三、禅让制只是在黄帝族中更替
传说黄帝死后, 其子少昊“王天下”。少昊死, 传位于黄帝孙颛顼。颛顼卒, 传位少昊孙帝喾。帝喾传位于自己的儿子挚。四岳废挚立挚弟尧。尧传位于黄帝第八代孙舜。舜传位黄帝玄孙禹。禹荐皋陶为继承人。皋陶虽是东夷首领, 却是黄帝后裔。皋陶卒, 禹荐皋陶子伯益为继。禹崩, 禹子启称王。历数从黄帝一直到启时代的帝王或帝王继承人, 莫不是黄帝世系的后代子孙。所谓尧禹禅让, 也只是在黄帝的后代子孙中禅让, 并没有把帝位传给黄帝世系以外的人。但是,矛盾的是尧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 如果舜果真是黄帝的第八代孙, 就有同宗联姻之嫌, 且娥皇、女英在辈份上要比舜高两辈, 故后世有人说尧舜“亡宗渎姓乱序无别”, 但是, 这与当时已经明确而且帝王世家尤其重视的禁止同姓同宗通婚的制度显然相悖。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舜不是黄帝的后裔。《史记卷一 》云:“正月上日, 舜受终于文祖。
13文祖者, 尧大祖也。于是尧年老, 命舜天子之政。”这句话是说尧让舜在自己的祖庙(黄帝庙)
举行加入宗族籍的仪式, 舜认黄帝为自己的始祖, 从宗法上肯定舜从此以后就是尧同宗族的人了。如上面的解释大致不错, 则舜原非黄帝世系而是后来加入黄帝宗族籍的。总之, 无论上述这些帝或帝位继承人是否真的是黄帝的后裔, 从人们都把他们看成黄帝的后裔, 从他们都尊黄帝为自己的祖先, 甚至设法加入黄帝宗族籍, 以期减少登位的阻力, 为自己登上“帝”座披上合法的外衣来看, 表明按当时的传统或习惯, 只有黄帝的后代子孙继承帝位才是名正言顺、合理合法、顺乎天意、得乎民心的。不是黄帝的后代, 就不能践位为帝。然而舜尽管加入了黄帝族籍, 减小了以后摄位、继位过程中许多传统的社会阻力, 但还是遭到了黄帝族中的有力人物如鲧和共工等的强烈的反对, 尧、舜采取一系列的强制措施流共工、杀鲧, 才保证了最高权位的顺利更替。14这些都充分证明, 自黄帝以后, 以黄帝为祖先的帝王宗族世袭制己经确确实实地存在, 并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得到普遍的认同。单单只是品德高尚是不够的。
结语
“禅让”何以获得现今流传的直接转让帝位的意义呢? 首先有意识地偷换概念、把更换帝位继承人的禅让, 歪曲成转让帝位的禅让的是战国时燕国佞臣鹿毛寿。燕国国君子哙惰于政事, 权臣子之阴谋篡位, 鹿毛寿堂于子之, 谓燕王曰“人谓尧贤者, 以 其让天下于许由?. 。今王以国让子之?. 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于子之。以后历代权臣如两汉时的王莽、曹王, 三国魏司马炎, 东晋的刘裕、北周的杨坚、后周的赵匡胤等纷纷步子之后趋, 借禅让的名义篡夺最高统治权, 使禅让从改定帝位继承人的意义逐渐演绎定型于直接转让帝位的意义。后世人们因痛恨统治阶级中这种谋权篡位的“禅让”之虚伪丑恶和世袭制的种种弊端, 实在希望真能出现选贤任能民主推选帝王的政治制度出现, 于是不再深究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尧舜禹的递次让位, 将错就错, 以讹传讹, 肯定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真实美好的选贤任能的民主推选帝王的“禅让”制度, 并加之于尧舜、禹之身, 用以寄托自己的理想, 并作为抨击君主专制政体的有力武器。 13
14 《史记. 卷一》中华书局版第22页 《尚书. 舜典》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3页
范文三:禅让制
禅让制(“禅”,拼音:Shan (国) / sin6(粤),中古拼音: zhi),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通过选举继承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导致朝代更替。禅让制,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最早的禅让制由尧帝传给舜帝,可以说尧开创了禅让制的先河。西汉新朝8年,西汉的孺子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东汉魏西晋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东晋宋齐梁陈东魏北齐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西魏北周隋唐后梁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南吴南唐937年,南吴睿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后汉后周北宋951年,后汉李太后下召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 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其他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政权前316年,战国时代的燕王姬会禅让给子之 403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桓玄 551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侯景 619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
世充兰芳共和国华人在南洋婆罗洲建立的兰芳共和国,总长
实行禅让和选举结合的形式。禅让制之后的制度
叫做:世袭制,主要是为 家天下。
范文四:禅让制
禅让制
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
起源
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选举出贤能、公正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抵御外来的侵袭,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传说中的禅让
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或帝王让位给别人的一种方式,即由部落里的每一个人投票表决下一任首领人选,以多数人意件做出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为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启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第一个朝代——夏朝。
历史上的禅让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这些所谓的禅让,都是朝中权臣胁迫皇帝退位,而由于继承者是当政者的臣子,为避免“不忠”的骂名,便打着禅让的旗号,以取得正统性。因此,以禅让而灭亡某一朝代,史书中也多表述为“篡”(如“王莽篡汉”),而若以武力直接推翻某一朝代,则用“灭”(如“元灭宋”),以表明某种价值判断。
年表
以禅让形式完成的政权更替见下表:
西汉?新朝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东汉?曹魏?西晋
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 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
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东魏?北齐
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后梁
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705年,周圣神皇帝武曌禅让给唐中宗李显(内禅)
907年,唐哀帝李祝禅让给后梁太祖朱温 南吴?南唐
937年,南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南唐烈祖李昪 后汉?后周?北宋
951年,后汉李太后下诰将后汉皇位禅让给后周太祖郭威
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其他
以下是其余在中国历史上曾完成禅让程序~但随即以失败告终的政权
前316年,战国时代的燕王姬哙禅让给子之
403年,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桓楚武悼帝桓玄
551年,南梁帝萧栋禅让给汉帝侯景
619年,隋帝杨侗禅让给郑帝王世充
国学常识
范文五:尧舜禹禅让制
《全导》第一章补充资料库(二)
禅让制度:中国人一说到古圣贤王,就是尧、舜、禹、汤、文、武这六位。其实那个时候他们也谈不上什么国王,都属于部落联盟酋长的级别,只不过特别文明,不吃人肉,统治者之交也和平共处,大公无私,采用“禅让制”的方式,交接权力,即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担任首领的方式。
尧和舜都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明君。相传尧在位70年后想禅让帝位,就人选问题征求四岳的意见,四岳一致推举颛顼(zhuān xū)的后代舜。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又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以便进一步了解他。舜能够使二女恭行妇道,使九男更加敦厚谨敬。尧让舜做各种事情,舜都能办好,于是尧推荐舜代自己主持政事。摄下之后,舜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得到了百姓的普遍拥戴。尧死三年后,舜就天子之位,这就是尧舜禅让。这个传说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存在着的事实,属于原始社会民主制度的遗风。
品德高尚的尧,为了天下人的利益,没将王位给自己无德无能的儿子——丹朱,而是禅让给有着非凡智慧的舜,尧看中的是舜在处理家庭矛盾方面的本事,在暴戾的“顽父”、后妈“嚣母”和用心歹毒的弟弟“傲象”三人联合起来通过纵火焚屋、掘井填埋这些挖空心思的方法要害死他的环境下,舜第一是屡屡逃脱,证明了他智商突出;第二是既往不咎,仿佛事情没发生过一样孝悌两全,从而证明了他情商超卓。再加上政务功绩斐然,名声大好,尧觉得舜是块好料,就把他给提升了。于是唐尧和虞舜成了禅让制的第一实践者;
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而没有给自己的儿子商均。禹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他把全国划为“九州”(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是我国传说中的上古行政区划。相传禹年老时,推荐皋陶(gǎoyáo)为继承人。皋陶虽有威望,但英年早逝。禹又禅让给了伯益。禹死以后,伯益按照传统,躲在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由各氏族部落决定继承人。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比不上禹的儿子启,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的位置。从此禅让制度废除,开始了“家天下王位传子制度”。
(丹朱((启夏朝
“选贤不选子”——禅让制度兄终弟及”——王位传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