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海啸中动物帮人的灵性故事
海啸中动物帮人的灵性故事
.大象救孩子
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成功脱险。
.巨蛇引路救妇女
在印尼亚齐省省会班达亚齐,一名女子在一条大蛇的指引下,抵达安全地点。26岁女子丽扎说,2004年12月26日,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没,慌乱中人们纷纷逃命。这时,一名女邻居因为受了重伤,请丽扎带自己的一对双胞胎逃生,她于是背起了双胞胎。
在与急流搏斗时,她看见一条大蛇从左侧顺着洪流游去,她就跟大蛇一直游,结果抵达了安全的地方。事后,丽扎说:"很奇怪,当时见到大蛇,我并不感到惊慌。"而且,大蛇也没有咬她们。
范文二:动物灵性故事数则
动物灵性故事数则
佛教的理论,建立在几个基本的认知上:六道轮回、因果报应、 众生 平等 …… 众生转生为畜类, 本是其果报, 但业因不同, 即使身为动物, 其习性亦各不相同。这又印证了佛教道理所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 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细心观察,畜生的各种习气性格, 在世间中都能找到相似之人。 故世人亦常以动物来形容人, 如狼心狗 肺、鼠肚鸡肠、龙腾虎跃等等。 可见灵性投生为何种动物,一定受到 其前生之习气的牵引。也就是说这是其前生性格习气行为招来的报 应。
动物既有灵性, 自然就证明佛经所言众生皆有佛性之说能够成立, 那 么六道轮回也就可以推断其真实性了。 末学亲身见闻有限, 遂搜集报 刊杂志这方面的故事, 借以证明佛法所讲人生宇宙真相、 道理是经得 起事实检验的。 外道否认动物有灵性,故动物有灵的事实证据, 能够 证明佛教理论的正确性,相信定有助于吾人对佛法更增长信心云。
动物也怕孤独
2003年秋天,我的女儿和她的同学偶然爬上宿舍楼顶去玩,发现楼 顶上竟然关养着一只狗,像坐牢一般。见到有人上来,非常兴奋,又 蹦又跳, 叫个不停,还不停舔舐两人的手。 于是女儿和同学跟它玩了
很长时间。到下午上学时间, 两人准备离去了,这只孤独的狗发出哀 鸣之声, 流露出明显可感的依依不舍之情。 可见动物和人一样, 也怕 孤独。这就是动物灵性的一种活生生表现。
流 浪 狗 竟会走斑马线
一次,末学与恒贤居士在交流佛法,途中见到一只流浪狗在过马路, 此狗先是顺着人行道走到十字路口, 然后停下来等候车子经过。 在川
流不息的车缝里, 此狗竟然沿着斑马线平安顺利地过了马路。 当时恒 贤居士颇为感慨:狗子也能懂得走斑马线! 末学则引用佛经教言回答 说:这不正印证了佛教所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皆能成佛的正确吗? 外道云动物只有兽性,如此,则狗能穿斑马线过马路又作何解释呢, 难道仅仅只可归结为生物学家所说的 “ 本能 ” ?
或云:此犬也许先前被人豢养过,并被主人做过横穿马路之训练。纵 然如此, 依兽性理论, 没有思维意识的傍生动物能够接受训练本身就 是一桩怪事。 而其能保持记忆, 则更违反科学关于动物的观念。 看来, 还是只有佛法的解释最有道理,最能令人信服!
忠诚的喜鹊
末学一次阅读报纸, 发现上面有一篇新闻报道, 内容是一只喜鹊被一 老人救养, 老人夫妻吵架,喜鹊就站在两人中间,对这个叫几声,又 对那个叫几声,劝解双方,并很有效果。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 么自然灵性是相同相通的。 这就是一个证明。 一般喜鹊只能活四五年, 这只喜鹊却活了十五年, 这又是佛教说的修功德能增加福报转变定业 的直接证明。不仅对人适用,对六道一切众生都适用。
这只喜鹊还有一个特点忠诚。 主人不在家, 它就不吃不喝,直到主人 回来为止。 这些行为, 在一般人看来, 好奇怪; 在佛法看来, 很正常。 它这也是在修行,并且将修行落实在实际生活中。 有修有得,所以才 感得长寿之果报。相信它来生的果报至少应该能得人身。
愿此喜鹊能够听闻佛法,修持净土, 往生极乐世界。希望救养它的主 人同样得到这一功德。 同报同版上方第一条是《两只白天鹅,给人当 保镖》 ,也证明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灵性的道理。也祝愿此白天鹅及 其主人, 都能信受佛法,修行净土, 早日离开娑婆世界的恶浊轮回之 苦。
幸岛上的猴子
1952年,日本幸岛的科学家将红薯扔在沙地上喂猴子。猴子喜欢生 红薯的味道,但是讨厌上面的泥沙。
一只年轻的母猴艾默发现在附近的小溪里可以解决泥沙问题。 它把这 个诀窍教给了妈妈,不久伙伴们也学会了这个方法。
1952年到 1958年之间, 所有年轻的猴子都学会了清洗红薯上的泥沙, 这样红薯吃起来更可口。 而成年猴子中, 只有效仿自己孩子的猴子才 学会了种方法,其他的成年猴子还是吃脏红薯。
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 1958年的一个秋日,一夕之间, 幸岛上几乎所有的猴子都学会了洗红薯!
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更惊人的事情,清洗红薯的习惯随后跨越了海 洋 …… 在其他岛屿以及陆地上的猴子也开始清洗红薯! (《讽刺与幽 默》 2005年 8月 26日。原文:肯 ·凯斯;编译:刘宇婷)
爱心比药更灵验
在新西兰的野生动物保护中心, 托蒂医生为了挽救一只小非洲狮而大 伤脑筋。 这只非洲狮还不满两周岁, 是从非洲大草原空运过来的,十 分珍贵。可谁知它在吃第一只鸡时, 喉咙被骨头卡住,发炎肿胀,无 法进食。 本来只需给它打几针就会好,可是,这只小非洲狮好像抗生 药物产生了抗体似的,就是不见好。
眼看快一个星期没有进食的小非洲狮已是奄奄一息, 托蒂医生急得快 要哭了。
保护中心几乎请来了新西兰所有的兽医,但他们都跟托蒂医生一样, 毫无办法。 于是,托蒂医生在网上发布求救信息。好心的网友们,有 的向托蒂推荐技术高超的医生,有的建议将狮子送回到非洲大草原。 最后,一名叫凯琳的小女孩建议说, 每天用手去摸摸小狮子的头,这 样它也许会好得快些。凯琳还举例说,她曾经收养过一只小流浪狗, 刚开始流浪狗什么也不吃, 凯琳便用手去摸它的额头, 就像自己生病 时,妈妈摸她的额头那样。她发现小流浪狗很听话地让她摸,不久, ×骼斯肪秃昧恕 ?/p>
许多医生都觉得小凯琳的建议太荒唐, 小孩子的话岂能当真?如果只 需用手去摸摸额头就能小非洲狮医好, 那还要医生干什么?可托蒂医 生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惊喜。 小非洲狮在托蒂医生温情的抚摸下一天天 好起来了 —— 因为比吃药打针更有效的治疗是关爱。 (《少男少女》 2005年第 18期。作者:沈岳明)
获救蟒蛇反哺报答恩人 帮其联姻看家照顾孩子
海南省琼海市椰子寨, 现年三十三岁的黄开宁九年前无意中救治并收 养了一条身长不足一尺的小蟒蛇。 九年中黄开宁对蟒蛇照顾得无微不 至,几乎是同吃同睡。蟒蛇则 “ 反哺 ” 报恩,为黄开宁牵线搭桥、看守 家门、照顾孩子,成为黄家尽职尽责的 “ 蛇保姆 ” 。现在,这条蟒蛇已 成巨蟒,长约四米,重一百多斤。
蟒蛇成就姻缘:1996年 8月的一天,黄开宁在槟榔园发现了一条尾巴 受了刀伤的小蟒蛇,趴在岩石上,一动不动。自幼喜欢小动物的黄开 宁把它带回家,并在一位老中医的指导下,用一种止血生肌的草药, 为小蟒蛇疗伤。
三个月后,小蟒蛇不仅完全得到康复,而且体重也增加了几斤。 黄开 宁本想把它放回大自然, 却又担心小蟒蛇再次遭人伤害, 遂让小蟒蛇 继续留在自己家里。
1998年,邻村的晓兰姑娘听说黄开宁养了一条蟒蛇,还和蟒蛇一起 睡觉,约女伴们到黄家去观赏后,晓兰对黄开宁印象深刻。接下来的 日子,晓兰也开始帮黄开宁喂蛇,彼此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一年 后,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蟒蛇捉住小偷:2000年,黄开宁的儿子出生后,蟒蛇对儿子特别友 善,从来没有伤过孩子。每当黄开宁夫妇都外出时,这条蟒蛇就会成 为黄家尽职尽责的保姆。 他的儿子一会而将蟒蛇当马骑, 一会儿把小 脸蛋贴在蛇背上。
2001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晓兰被客厅里的嘈杂声惊醒,她急忙推醒 丈夫。黄开宁起床开灯一看,一个陌生男人的双腿被蟒蛇紧紧缠住。 原来是小偷准备偷黄开宁刚收购回来的槟榔。
黄开宁和蟒蛇的故事传开后, 陆续有商人表示, 想把这条蟒蛇买回去 当宠物,有人甚至开价十五万。黄开宁却舍不得。他说, 蟒蛇就像他 的家人,他不会卖掉它。但另一方面, 由于小蟒蛇如今已成巨蟒,食 量惊人, 原本就不富裕的黄家过得很是艰难, 巨蟒常常处于半饥饿状 态。
蟒蛇救出落水儿童:黄开宁的蟒蛇, 开始还受到村民们的排斥。 后来 有一年,村童们下水游泳,有孩子不慎溺水了。在这生死一线之际, 蟒蛇竟然将落水儿童救上了岸。从此以后,村民们再也不排斥它了, 并且渐渐也与它有所亲近。 (《武汉晨报》 2005年 8月 21日 A.08版据 《新 京报》报道,另据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报道补充)
范文三:有灵性讲感情的动物
吴仲华
露露和巧巧
我妹妹家居成都,自小就很怕狗,从不与狗打交道。可现在她和妹夫老两口,成了养宠物犬的一族。说起他们的宝贝狗儿露露和巧巧,两人总是满怀着
感动和爱意,说不尽狗的聪明与趣事。她俩退休后一直没有完全离开终生从事的艺术工作,生活很充实,家庭幸
福美满,并不缺少什么,而与狗的亲密接触,他们所得到的又是另一种有滋有味的生活体念。
露露是他俩的前任宠物狗。这狗不幸被人偷走,着实使他们难过得正如他们所说“好像空气都凝固了”、“家里突然少了生气”。为了弥补这短缺的空间,他们打算再物色一只小狗。恰在此时,一位朋友送来了巧巧。他们为这雪白可爱的小狗取名巧巧,名副其实,真是太巧合了。
千言万语也说不尽的露露和巧巧,一条主线便是人狗之间的感情沟通。妹妹说,狗竟会懂得他们对它说的每一句话,还会察言观色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这都是从狗的敏捷反应的动作和表情中看出来的。
露露性格好动好奇,喜欢跟他们上街。当然多数情况不可能带上它。但只要你跟它说清楚,出动去上班或买菜、办事等原因,它就乖乖地不吵不闹,蹲在家里。如告诉它今天可以带它出去了,它就欣喜若狂。叫它“赶快去把尿屙干净”,它就急忙跑到小便处(它知道大小便应解在不同地方的规矩)。有时他们刚想到要带它出去,还没向它说,它就从你脸上的表情中观察到了,马上显出兴奋雀跃的样子,妹妹说,真奇怪,这小东西,比人的感觉还灵!
巧巧就更奇妙了。据说它的生物钟特灵。每天早上它都会按你头天晚上交待的时间(7点半、8点或9点),准时来叫醒你,误差不过二三分钟。如时间不到,它先进屋来不出声。到时间了,它就会两脚趴在床沿上,打两个喷嚏,如不理它,就吠起来了。如再不理,它就拉被子、拖衣服,直到把你弄起来。妹妹感叹地说:它们除了不会讲人话,什么都懂啊!
这个情节使我联想起动物行为研究的先驱者劳伦兹经历的一段趣事。他的一只叫Stasie的母狗,有次半夜想出去“方便”,它便用了一切惯用的法人想叫醒主人为它开门,却叫不醒他。又用鼻子顶他,他半醒半睡不想动;它越顶,他的头就越往被里钻。于是,它做了平时绝不敢做的事--跳到床上把主人从被子里“掘”了出来,并把他往地上推。
这位动物行为学家在其所著《狗的世界》和《所罗门王的指环》中,也谈到狗的察言观色的本领。他认为狗的收发信息的器官比人相应的器官要强得多。人无法及时反应的许多很细致的表情和很不起眼的动作,狗都能感知。由于狗全身心地爱护主人,主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它的眼里,所以它对主人的喜怒哀乐都能洞察。而它这种敏感的特殊功能,正是因为没有语言功能而促使其发展起来的。人因有了日益丰富的语言,所以视听和一切感官的功能就相应地退化了。
这说得有道理。盲人和失聪者的其他感觉功能,不是也比一般人强么?我妹妹所提的“奇怪”问题,可能这就是一个答案。
还有动物的感情问题。我妹妹和妹夫,简直是为巧巧所表现的那种执着的深情所感动了。
他们两人中如有一个半天不回家,它就半天不安地守候在门边;如果两人都出去一整天,它就整天不吃不喝。等到他们一回来,那个欢悦兴奋劲儿,好像把肚子饿都忘了。这情景又同杰克·伦敦所描述的雪虎何其相似!雪虎这只雪橇狼狗在受尽折磨几至丧生之际遇到了恩主威登·史各脱,双方建立信任与感情后,雪虎一天也离不开主人。一次史各脱出远门一个星期,留下助手照料雪虎。平时雪虎与助手也很熟悉,但它唯一钟情的主人一离去,它就好像掉了魂,无论助手如何劝慰,它就是不吃不喝。整整一个星期,虚弱得站都站不起来了,硬是等到主人回来才进食。
如此看来,天下的狗都十分钟情于它们的主人,我相信我妹妹对她家宠物狗的描述没有虚夸。而她说,那只丢失的聪明狗露露还有一绝:不仅懂得感情分层次,还会玩点花招让你不觉得在某些时候它疏远了你。很明显,它的首爱是男主人。只要他不在,它就依偎着女主人。男主人一来,它马上有了动作:先是从女主人身上跳下来,从容地向门边走走,然后才迫不及待地跳进男主人怀抱。为什么它不直接去亲热男主人而要先绕上一圈呢?妹妹说它是故意的。像人一样,为了掩饰自己的什么,先虚晃一招。
我笑妹妹过分把狗人情化了。动物不可能有人那么多“弯弯绕”。动物的一切行为,都决定于信息的直接反应。男主人平时和它接触多些,自然感情交流会更密切些。它分步骤去完成亲热男主人的动作,也许是一种下意识行为。许多动物都有下意识动作。如两只猛兽角斗多时,双方都有了停战的要求,但谁也没有先表示。在对峙中,双方或一方下意识地用爪搔搔痒,或用爪抓抓地上的石头。这些动作可以和缓紧张的气氛。露露也可能是下意识地走一圈,缓冲一下自己过分的兴奋感吧。
当人感受动物的感情时,自然而然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之对比。妹妹来信中附寄来华西报上的一则游戏短文《狗比男人好的20条理由》,虽属逗趣戏说,却也道出了狗的灵性和可爱:“当你回到家,为你衔来拖鞋的是狗狗。”“你出远门,为你茶饭不思,天天盼你归来的是狗狗。”……看哪,满天下的养狗人都在赞说狗狗的可爱。
我妹妹说得好:你以为许多事情狗是不会懂的,它却懂了,所以觉得它可爱。这里我又不免要把人来对比一下:人本来就该懂的东西,有人就偏偏不懂。结果做出了许多违背人情人性的事,这就不仅是不可爱,而是十分可恶可恨的了。
悲怆人虎情
有什么比这段动物故事更让我遗憾的呢!简直是一种带有悲情的遗憾。
这故事来源于长白山虎背岭东北虎保护区的一位工作人员,是他山居三年后回忆山中人虎情的一段纠葛。
事情发生在他进山第一年的冬季。一天,大雪初晴,他在作例行巡察时,发现一只幼虎中了偷猎者的陷阱,后腿折断,又被钢夹死死地夹住。他小心为幼虎松了绑,抱回自己的小木屋--这里也就是保护区的监察哨,一间建在原始森林里的坚实小屋。
经过精心的护理,幼虎恢复得很快。他给它取名阿弟。他在深山里很寂寞,真把幼虎当自己亲人来对待了。阿弟虽不会说话,但它懂得什么是友好感情,它也会以驯服、亲热来回报。两“弟兄”真成了相伴相依的好朋友了。
三个月过去,阿弟长成了像模像样的英俊少年山中王,该是放虎归山的时候了。他俩同样感受离别的痛苦。第一天放出去,它围着住处转了三圈就回来,不肯再走;第二天带它进了山,可傍晚时又像逃学的孩子似的怯怯地溜回来;第三天,阿弟像是懂得再不能耍赖,非走不可了。它主动依偎在“阿哥”怀里,擦擦蹭蹭,着实亲热了一阵,然后俯伏在地,两眼深情地望着“阿哥”。之后一步一步走出去,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最后望一眼,才向虎背岭深处狂奔而去。
“阿哥”也像掉了魂似的,恍恍惚惚在山里转悠了三天,不知是想再见一下阿弟呢还是在找回自己。而他俩的再次相见,却是在一个极不寻常的境地中--确切地说,是“阿哥”遭到群狼袭击的危急时刻。
也是一个冬天。“阿哥”发现一只老狼在跟踪他。他警惕地做好防卫准备。三天之后的夜晚,从门缝里他瞧见有十三只狼对小屋形成了包围圈,指挥群狼的正是那只跟踪他的老狼。这时他知道交上厄运了,他的枪筒里只有十发子弹。他得尽量节约子弹熬到天亮。狼群终于在老狼指挥下进攻了。第一个来试探袭击小屋房门(正是防卫的薄弱点)的,是一只独眼狼。他从屋里射出的子弹打了个正着。接着狼群前仆后继,他已打出了第九发子弹,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此时老狼亲自出马了。但它只谨慎地前进了几步,忽然停下来,侧耳聆听到什么就忽闪一下带着残兵败将飞奔而去。天亮了,屋里的战士走出来,在小木屋与大森林的咽喉道上,见到了久别的“阿弟”,在“阿弟”脚下躺着老狼的尸体。好像“阿弟”早就料到“阿哥”有这场灾难,赶紧跑来救援。
三年过去,那位工作人员调离了山里的岗位,只剩下小木屋。次年开春,他忽被大山近处的动物园告知:捕获的一只老虎已绝食7天,这虎是在小木屋旁设陷阱捕获的,要他去一趟。他顿时猜想可能是“阿弟”遭的暗算。到场一看,果然是已经十分虚弱的“阿弟”躺在铁栏里。他呼唤它。“阿弟”张开眼与他的目光相遇,刹那间好像勾起美好的记忆,有些兴奋。但马上换了表情,两眼露出仇恨的凶光,再也不看他一眼。“阿哥”亲手端来食物和饮水,也拒不接受。“阿哥”知道它想重返森林,动物园也别无选择只好照办。一打开铁门,“阿弟”精神抖擞起来,面向大山迸发出一声长啸,然后静静走向深山。出门时回眸看了一下“阿哥”,目光是那么冷淡、疏远,这使“阿哥”很伤心。两“弟兄”竟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下作最后告别的。
“阿哥”心里明白,打从它与他首次相别返回森林后,它一直保持着暗中探视小木屋的习惯。他离开后仍然如此。动物的感情有时是很执著的。然而正是在这块唤起温馨之情的地方,它落入了人的陷阱。从此它同人的缘分也就断了。据说以后虎背岭连续发生虎伤人的事件。这是谁的过错呢?
动物不懂得误解这码事,天生是以直感来作价值取向的。“阿弟”当然不会知道,“阿哥”并非设陷阱的同谋人。这可悲的误解是无法弄清楚的了。但是该明白的是人。
人不同于低等动物,人有高级智慧和科学头脑,也应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即使对待动物也不该出格使用阴谋诡计,利用“阿弟”对小木屋的感情来设陷阱,这是一种愚蠢而残忍的行为。
人有人品,兽有兽品。它们很有感情,很知好歹,人不能迷信武力,强制手段有时恰会得到相反的效果。老虎以绝食来表达抗议即是一例。只有善待和注入感情,才是沟通动物与人的通途。其实,人对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比顿和棕熊
听到和读到许多人兽之间和谐共处的故事,确实很动人很有趣。但下面这个故事却使我特别激动,甚至感慨万千,经久不忘。这故事发生在加拿大。故事两主角,一个是名叫比顿的人,另一个是只野生的北美棕熊。
比顿住在一个山村里,也许是个农民或牧民吧,家里养了些家畜和鹿。有一只棕熊经常下山骚扰村民,比顿家的鹿就被它咬死或捕食过几次,比顿恨得牙痒痒的,老想要教训教训这个坏东西。有一回棕熊在“作案”时,让比顿面对面碰上了,比顿不管三七二十一,随手拿起手边的棍棒就朝棕熊扔去。也许这棕熊自知理亏,没有迎战,转身就逃跑了。
1999年深秋的一天,比顿在穿越荒山野林时,不小心跌进了偷猎者专为捕兽而设的陷阱。
比顿受伤流了血,感到很疼很冷,在黑暗的陷阱里一时什么都看不见。忽然有个什么暖乎乎的东西在舔他脸上的伤口,感到很舒服。他抬头定睛一看,他身边原来是一头熊。这下可真把他吓了个半死,而且他马上意识到,这只熊很面熟--不就是常到他家骚扰,还打过照面、动手打过的那个坏家伙吗!它一定也识出他了,动物的辨识能力是很强的。这怎么办?自己绝对处于劣势,只好听天由命,闭上眼睛坐以待毙了。
然而,好一阵不见动静,什么事儿也没发生。比顿张开眼正遇上这只熊温和的目光,它还伸出舌头在比顿手背上轻轻舔了舔,这是动物常用的友好的表示。
比顿稍感心安,但随即发生的事又使他无比惊愕。那只熊用一双肥厚的前掌轻轻将他往前推,一直逼他到壁角。然后拍拍他的肩膀,前肢从背后搭在他肩上,用力一撑,后脚抬起,全身压在他身上。比顿明白了,那熊是要把他当踏脚石爬出陷阱。但他因没有思想准备,被踏压得一个踉跄倒在地上。那熊并没发火,但当它要再尝试而比顿表示不愿意时,它露出了凶相。
毕竟人更聪明。比顿立即想出作弄熊的妙计:等到它双脚离地时,他就装出力气不济的样子,摇晃着让熊四脚朝天地跌在地上。这样反复玩了七次,这熊好像失去了信心,坐着不动了。
现在的比顿已处于主动地位。他从熊的行动得到启发,决定来个角色转换。他竭力用友好的态度让熊站在壁角,又用温情的语气说了许多话,包括“我先爬上去,一定来救你”之类,并反复用示范动作让熊懂得并乐意做他的踏脚石。
比顿终于成功了。这时他站在地面,怀着报复的心情看着陷阱中的熊,那熊显得出奇的平静。铁然,他想到了自己对熊的“承诺”,他羞愧了,人不该有如此残忍的报复性,他已经对它进行过惩罚了,而且它和他在患难中已成了搭档,应该和解才是。于是决定实现诺言,马上到近处弄到一大堆石头扔到陷阱壁角,形成一个石堆,那只熊就顺利地爬上来了。
结局是:友好地分手。而且从此比顿家再也没受到过熊的侵扰。
这故事的情节是否完全属实不得而知。但从许多动物的习性和本能来看,哪怕是猛兽,与人之间确实并没有直接的敌对关系,而且它们所具有的“审时度势”的能力并不比人差。那头棕熊与人同遭困境时所表现的友好,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它很清楚,此时需要的是同伴互助,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
动物脑子简单,没有人那么多心眼儿,但它们有灵性。那只棕熊不可能懂人话,却能感觉出友善并产生信任。所以它会平静地等待救援,不急躁、不咆哮。还值得赞赏的是,比顿在与熊共处中,最终萌发了良知,体现了人的善良本性。这是一个完满的结局。
人与动物本属异类,却可以相互沟通,抛弃前嫌,化敌为友,那我们人类彼此间的分歧与矛盾,有什么不可协调,非得要拼个你死我活,报复个没完没了呢?
“报复”是人性中最丑恶的自私行为之一。许多社会悲剧、人间暴力皆因报复而起;国家、民族间频繁的战争、杀戮也常因彼此的报复行为而加剧,甚至不顾激发核战争的危险。这势必导致两败俱伤的“游戏”,那聪明的狗熊都不会干,难道人真有那么“傻”么?
(摘自《阅读动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范文四:动物有灵性
动物有灵性
——读《趣味动物小百科》有感
天下真是无奇不有,这个世界还有好多我所不了解的事物。而这本《趣味动物小百科》书使我很好的增长知识,大开了眼界。从而也使我知道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和保护我们的这些可爱的朋友。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希望同学们也有空去读读它吧!《趣味动物小百科》是一本关于动物的百科书,里面讲述了许多与动物有关故事和一些小常识都非常有意思。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比如:我一直以为动物的血液全是红色的,可是在节肢动物中,有一种叫鲎的动物,它的血液却是蓝色的。这种蓝血一遇细菌就凝固,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食品工业,当作检验有无细菌的试剂,在浩瀚的海洋里,还有许多低级生物,它们的血液是五颜六色的,另外,许多人认为老鼠很坏,我也这么认为,可是,书中的两个小故事让我改变了看法:那是1994年的一天,暴雨过后,一位老人正在家里的编竹篓,突然,从墙脚冲出了一只大老鼠,咬住了老人的裤脚,拼命把老人往屋外拖,老人随着它走出了屋子,就在老人出屋的一瞬间,一股出洪直泻而下,冲跨了老人的家,老人逃过了这一劫,我现在认为老鼠是有灵性的动物,在自然灾害面前也能舍已救人。
这本书与众不同的是写出了动物许多鲜为人知的习性,让我感受到动物是有灵性的,人类甚至可以从它们身上学到许多启发,我们也许不应该把它们只当做解闷的宠物,应该把它们当作朋友对待,尊重它们的生存习性和权利。
范文五:小小动物有灵性
小小动物有灵性
一个假期,我与几位朋友约好去山上玩,一早,我们便一同乘车前往。 在离小山不远的一个小镇里,我们下了车,那时正值中午,便就近找了一家小饭馆吃午饭。
当我们走进去,老板与老板娘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我们点好菜后,便坐下来闲聊。正好,我眼前的玻璃缸里,有一些鱼在那游着,我好奇是什么鱼,走近一瞧,才发现一个玻璃缸里有一些泥鳅,正无精打采地游着。
我不由得俯下身子去看,发现里面竟还有几片姜片,有一只泥鳅身上的皮已经破了,露出了肉色,我心一紧,破了皮还泡在姜水里,多痛啊!
饭菜做好后,我们一同吃了起来,然而我却不由自主地望向它们,看看这地方这么小,油烟又大,它们与火炉靠那么近,会很热吧?
结帐之后,我突然有买下它们的冲动,可初来此地,不知附近有没有溪流之类,心里拿不定主意,想着不如放弃吧。恰在此时,来了一位妇人,问泥鳅一盘多少钱。我一听,急了,马上回头与朋友们商量,我们买下它们吧?
朋友们都很支持,于是我们便全要了下来。
听说是要放生,那妇人也不再问了,老板与老板娘竟还帮我们拿来塑料袋,并且也愿意便宜一些卖给我们。这不免让我想起了「上天有好生之德」这句话来。
我们提着它们,心情很欢欣,朝向小山的方向走去,快到时,竟然发现山下缓缓流动着一条清清的沟渠。这下可好了!
我们一起下去,将塑料袋打开,将它们放到沟渠,想这清凉的水,会让它们很舒服吧。它们一到水里后,也变得活跃起来,一扫原来的沉闷,欢快地游来游去。
我心想,它们应该会很快游走,好不容易回到清流的怀抱,一定害怕又被捉走吧。然而,我们蹲在那儿看它们时,竟发现,它们就在我们脚跟前的不远处,绕着一个圈圈游来游去,没有马上离去。
我很奇怪,怎么了?它们是被关太久,不懂得游向前方了吗?那边的水不是更深更好吗?在这么浅的位置,很容易就被人捉了去啊。于是,我用手去赶它们,可赶没多远,它们竟又游了回来,仍在那个小圈圈里绕来绕去。
不一会儿,几个孩子跑过来看,我担心孩子们会去捉,于是又要强赶它们走,虽然如此,却也不敢太用劲。但任凭我的手在它们中间怎么拨动,它们游开了,不一会又游回来,怎么都不肯走。赶了几次徒劳无功之后,不免让我心急起来,便站起来跟朋友抱怨:「它们怎么那么笨啊?都不懂得游走啊!」
一位朋友听了,想了一下说:「我以前听说,动物是会感恩救它们的人的,原来它们在饭店会被煮掉,但我们买下它们,等于救了它们的命,所以它们会舍不得马上游走。如果赶不走时,我们可以先走,我们走了,它们也会离开的。」
我不太相信,它们怎么可能知道呢?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听了朋友们的建议,先离开。
虽然我们起身离开,可仍在不远处站着,因为担心孩子们一时好玩会去捉泥鳅。可那时,我心里仍在犯嘀咕:赶了那么多次都赶不走它们,难道我们一走,它们真会游走?
后来,看孩子们没去捉它们,我们便也离开了。等我们再次回来时,它们全都游走了。我不免惊讶,原来,它们也有灵性啊!竟也会感恩救它们的人,在那儿绕那么久,不舍得马上离去。我心里,涌起了一阵莫名的感动。
后来,我有机会参加一些护生活动,是到市场里买来一些小动物,将它们放回自然,重获自由,便发现:小鱼儿会在水中欢快地游着,时而还会跃出水面,好不欢悦;鲢鱼也会探出脑袋,在湖面游来游去,像是致谢;有些青蛙被放后,仍会蹲在地上看着你,等你扬扬手让它们走时,它们才一蹦一跳地跳入草丛。在这其中,最让我吃惊的,莫过于放下蛇后,它们竟会游回来感恩。
由于我生性最怕蛇,若不小心见到蛇,不免都要大惊失色,因而对它们总是敬而远之。然而那次,却与几位叔叔阿姨去买蛇来放,一路上,他们不停地为蛇儿祈祷祝福着。
后来,我们选择了山间的小溪旁,我因为害怕蛇会咬人,于是就站在远远的地方看他们放。其中有一位阿姨,竟然一点害怕的神情都没有,她似乎坚信,我们救它们,它们一定不会伤害我们。于是,她很平静地将袋子放在地上,一打开口,我便见到蛇一下子就窜进了草丛,我想,这回可好了,跑那么快,大概担心又被捉走吧,这样我也不用害怕它们咬人了。
可不久,我看到那些蛇竟一一又游了回来,在那位阿姨脚下的岩石缝间游来游去,这不免让我很吃惊。看它们的样子,很柔和,这也使我鼓起勇气,想去看个究竟。
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站在近处,细细一看,它们就在那儿游走着,阿姨鼓励我说不要害怕,它们不会伤害我们,我于是走到阿姨身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它们。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它们接近过,心里竟然有些激动。
动物皆有灵性啊!它们也会用它们的表达方式,感谢救护它们的人,当我感受到这份人与动物之间的爱与和谐时,内心是深深的感动!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动物怎会没有灵性呢?小小的鸟儿,也期盼着妈妈回来喂食;同样的皮肉,同样会害怕疼痛。生命,没有贵贱,同样可贵,当我们同生在这块土地上,当我们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不妨也关怀一下动物们的苦痛,珍爱它们,让彼此在同一个地球上,同一片天空下,共存共荣,生生不息……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编辑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海啸中动物帮人的灵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