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答案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http://www.docin.com/afeiz
《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答案
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
?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先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
?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
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我不喜欢这声音。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
?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
1
菜子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因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节:序言。
?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日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睛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已。
2
?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已~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参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们终身搞欺骗~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没有搞好一件事。
?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就连剪裁时装、学优网www.gkstk.com/
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3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自己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B(外婆家后园的花红柳绿、虫鸣燕舞给儿时的“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为“我”成年后的养花之渴望做了铺垫。
C(文章先从自己种花草的经历谈起~再对照黄岳渊种花草的故事~顿悟出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的道理~由事入理~说理既深刻又形象。
D(作者对种花草一事的感情变化经历了未种时的渴望、如愿后的高兴、秋收时的苦恼、彻悟后的淡然的过程。
2(作者翻阅《花经》本是要寻找种花方法的~却转述了“序言”中黄岳渊先生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同样是在叙述~文中第?自然段与其它段落相比较~它们在语言表达上各显示出了哪些不同特点?请分别进行概括说明。(5分)
4(品读文中第?段里画线的句子~先简要解说作者所“顿悟”的“人的,生只能做一件事”的内涵~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人生只做一件事”。(6分)
1(A,作者认为自己“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由于自己受不住诱惑~不能一生专注于写作这件事~而不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2(作者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黄先生
4
“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这才是一生做好了一件事,2分,。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 “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了铺垫,2分,。,共4分,
3(第?自然段的语言表达特点:?语言凝炼,用了大量的四字句,,?句式灵动,整句与散句结合,,?概述简明,全段仅用二三百字~就把黄先生辞官种花的事叙述得清楚明了,,?用语典雅,使用文言语句~富有文采,。,第一问任答其中三点即可~每点概括说明各1分~共3分,
其它段落的语言表达特点:?质朴,?通俗,?自然,?口语化,因为其它段落中的叙述是作者在向读者或听众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质朴、通俗、自然和口语化~而第?自然段中的叙述语言则是作者在转述《花经》中的“序言”内容~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明、生动、典雅与书面用语,,第二问任答其中2点即可~2分,,本小题共5分,
4(解说内涵: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认准一件事并潜心去做~才有可能把一件事做成做好~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一问2分,
谈怎样做:一是要有具体目标,关键词是“做一件事”,,二是要持之以恒,关键词是“一生”,,三是要切实去做,关键词是“做”,,四是要有所结果,关键句是“黄先生养花养
5
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第二问4分~每点1分。如果此问只用文中的语句“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 来作答~最多给2分,,本题共6分,
6
范文二:《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答案
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
????①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②先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
????③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
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我不喜欢这声音。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
????④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子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⑤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因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节:序言。
????⑥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日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睛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已。
????⑦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已,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⑧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⑨参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们终身搞欺骗,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⑩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就连剪裁时装、
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自己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B.外婆家后园的花红柳绿、虫鸣燕舞给儿时的“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为“我”成年后的养花之渴望做了铺垫。
????C.文章先从自己种花草的经历谈起,再对照黄岳渊种花草的故事,顿悟出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的道理,由事入理,说理既深刻又形象。
????D.作者对种花草一事的感情变化经历了未种时的渴望、如愿后的高兴、秋收时的苦恼、彻悟后的淡然的过程。
2.作者翻阅《花经》本是要寻找种花方法的,却转述了“序言”中黄岳渊先生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同样是在叙述,文中第⑥自然段与其它段落相比较,它们在语言表达上各显示出了哪些不同特点?请分别进行概括说明。(5分)
4.品读文中第⑨段里画线的句子,先简要解说作者所“顿悟”的“人的~生只能做一件事”的内涵,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人生只做一件事”。(6分)
1.A(作者认为自己“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由于自己受不住诱惑,不能一生专注于写作这件事,而不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2.作者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黄先生“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这才是一生做好了一件事(2分)。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 “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了铺垫(2分)。(共4分)
3.第⑥自然段的语言表达特点:①语言凝炼(用了大量的四字句);②句式灵动(整句与散句结合);③概述简明(全段仅用二三百字,就把黄先生辞官种花的事叙述得清楚明了);④用语典雅(使用文言语句,富有文采)。(第一问任答其中三点即可,每点概括说明各1分,共3分)
其它段落的语言表达特点:①质朴;②通俗;③自然;④口语化(因为其它段落中的叙述是作者在向读者或听众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质朴、通俗、自然和口语化,而第⑥自然段中的叙述语言则是作者在转述《花经》中的“序言”内容,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明、生动、典雅与书面用语)(第二问任答其中2点即可,2分)(本小题共5分)
4.解说内涵: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认准一件事并潜心去做,才有可能把一件事做成做好,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一问2分)
谈怎样做:一是要有具体目标(关键词是“做一件事”);二是要持之以恒(关键词是“一生”);三是要切实去做(关键词是“做”);四是要有所结果(关键句是“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第二问4分,每点1分。如果此问只用文中的语句“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 来作答,最多给2分)(本题共6分)
范文三: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答案
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答案 ,作者潘向黎,
?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先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
?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 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我不喜欢这声音。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
?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子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因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节:序言。
?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日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睛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已。
?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已,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参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们终身搞欺骗,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就连剪裁时装、 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自己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
做不好。
B(外婆家后园的花红柳绿、虫鸣燕舞给儿时的“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为“我”成年后的养花之渴望做了铺垫。
C(文章先从自己种花草的经历谈起,再对照黄岳渊种花草的故事,顿悟出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的道理,由事入理,说理既深刻又形象。
D(作者对种花草一事的感情变化经历了未种时的渴望、如愿后的高兴、秋收时的苦恼、彻悟后的淡然的过程。
2(作者翻阅《花经》本是要寻找种花方法的,却转述了“序言”中黄岳渊先生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同样是在叙述,文中第?自然段与其它段落相比较,它们在语言表达上各显示出了哪些不同特点?请分别进行概括说明。(5分)
4(品读文中第?段里画线的句子,先简要解说作者所“顿悟”的“人的,生只能做一件事”的内涵,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人生只做一件事”。(6分)
1(A(作者认为自己“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由于自己受不住诱惑,不能一生专注于写作这件事,而不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2(作者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黄先生“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这才是一生做好了一件事(2分)。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 “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了铺垫(2分)。(共4分) 3(第?自然段的语言表达特点:?语言凝炼(用了大量的四字句);?句式灵动(整句与散句结合);?概述简明(全段仅用二三百字,就把黄先生辞官种花的事叙述得清楚明了);?用语典雅(使用文言语句,富有文采)。(第一问任答其中三点即可,每点概括说明各1分,共3分)
其它段落的语言表达特点:?质朴;?通俗;?自然;?口语化(因为其它段落中的叙述是作者在向读者或听众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质朴、通俗、自然和口语化,而第?自然段中的叙述语言则是作者在转述《花经》中的“序言”内容,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明、生动、典雅与书面用语)(第二问任答其中2点即可,2分)(本小题共5分)
4(解说内涵: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认准一件事并潜心去做,才有可能把一件事做成做好,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一问2分)
谈怎样做:一是要有具体目标(关键词是“做一件事”);二是要持之以恒(关键词是“一生”);三是要切实去做(关键词是“做”);四是要有所结果(关键句是“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第二问4分,每点1分。如果此问只用文中的语句“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 来作答,最多给2分)(本题共6分)
范文四: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改造自己,其它都是玩,所有事情,玩转就行了。 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孙子所说的,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可知而不可为。
改造自己,要做三方面的事,第一解放思想,第二健全人格,第三开发潜能。 解放思想就是人与天和,就是天人合一,就是法自然,就是复命曰常,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健全人格,就是培养人格魅力,就是先人后己,就是求同存异,就是知和曰常,就是和而不同,就是胜可待而不可为,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开发潜能,就是挑战生命极限。 三件事,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把自然力内化为精神,就是超自然力。 这三件事,是每天每时,行走坐卧,都要尽全力而为的。
☆ ☆ ☆
除此之外,其它都是玩,玩转就行了。《庄子》说是逍遥游,说是在宥。逍就是消闲自在,遥是遥远遥渺,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游就是游动、游走、游玩、游戏;在就是消闲自在,宥宥就是愉快,庄子说,“在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 世上万物、万事、万灵,太多太多,都去了解太辛苦。我们学校,灌输知识,学生学得太辛苦,小学生课余时间要去上各种“兴趣班”,没有休息时间,一点也不愉快。 学的东西又没有用,我学的高等数学,除了考试,我没有发现它有其它任何用途,真正有用的,不过是在小学学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我用电脑,我编程,都是自己学的,不是学校学的。掌握了方法,知识可以自己去汲取。我感谢我的小学,我的小学是培养习惯的。我感谢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多数都是教方法的。我也感谢58年学校组织我们半工半读,到工厂劳动。劳动让我明白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是教练,技术是自己练出来的。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明白。懂一点就行了,需要的时候再深入。抓手就是改造自己,知道改造自己,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 ☆ ☆
但人们喜欢复杂。记得1994年我讲周易,十二小时就教会了我的学员。但他们大部分人不相信,他们说周易就这么简单吗?以后我就不这样讲了,我就详细讲,一年、二年他们都学不会,这时他们就高兴了,说周易真是博大精深。 我们指导学生写论文,也要他们“小题大作”,立题要小,论述要精详。 现在光读古文的还不行,还得重新包装,比方包装成“心理学”,包装成“催眠术”,包装成“魔术”,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贴个新标签,否则你就是伪科学。 最近读了一本《中国心理学思想史》。 汪凤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778页。 778页,吓死人了。一个字一个字看,要看到什么时候? 我看书,就跟我旅游一样,走马观花,喜欢什么就看两眼,照相,把美好定格下来,然后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 精神愉快、身体健康。八个字就够了。
范文五:_一生只做一件事_
科技日报/2012年/2月/26日/第001版
“一生只做一件事”
——写在“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逝世一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付毅飞 刘莉
去年2月26日,一场春雪悄然洒向京城。一片肃穆的银色中,我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走完了87岁的人生。
“我一辈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他曾说。从22岁赴美国考察原子弹,到35岁成为我国核武器研制的领军者;从见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到全面领导和组织我国国防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朱光亚的一生与中国核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处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科技决策的高层。在核武器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键时刻,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决心。无论是发展方向的抉择,还是核武器研制和核试验关键技术问题的决策,他都起到了主导作用,为中国特色核武器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位传奇科学家虽然已经离开了他始终牵挂的祖国和事业,但他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却如同寰宇中那颗明亮的“朱光亚星”,将永远光耀后世。
“中国人要做出原子弹,只能靠自己”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许,大西北的戈壁滩上骤然闪出一道强光,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看到半空中正在升腾的蘑菇云,朱光亚潸然泪下,近20年的梦想,此时终于实现。 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这让当时不满21岁的朱光亚深受震撼。怀着原子弹之梦,他于第二年随同华罗庚、吴大猷赴美考察。
一行人抵达后,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美国有关原子弹的各个科研机构均不准许外国人进入。残酷的现实使朱光亚醒悟:美国任何时候也不会帮助中国发展尖端科学技术。中国人要做出原子弹,只能靠自己。
他们决定自谋出路,分别进入美国的研究机构或大学,学习研究前沿科学技术。朱光亚不改初衷,随吴大猷进入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1949年6月,他完成了博士论文,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随后他毅然回到祖国,在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为此后的国防科技事业尤其是“两弹一星”研制培养了大批人才。
1955年,党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朱光亚奉调参与筹建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担负起尽快为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事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次年9月又调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子物理研究室副主任,在所长钱三强的领导下,带领年轻人从事中子物理和反应堆物理研究。
这段时间,他领导设计、建成了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堆物理试验,为掌握研究性重水堆物理实验技术做了开创性工作,跨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第一步。
然而,1959年苏联突然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随后撤走在华专家,使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被迫走上了完全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35岁的朱光亚临危受命,担任起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为开创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基础工作。
1962年,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爆轰试验、中子源研制等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由于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内对原子弹研制项目是否“下马”出现争论。9月,朱光亚等向中央提出了两年内进行我国第一个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的“两年规划”。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其可行性,他主持起草了《原子弹装置科研、设计、制造与试验计划纲要及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该文件是当时中国原子弹研制科技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对我国在
当时科学、工业基础薄弱的条件下,很快完成第一个原子弹装置的研制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他还主持起草了《原子弹装置国家试验项目与准备工作的初步建议与原子弹装置塔上爆炸试验大纲》,提出将核爆炸试验分两步走,第一个装置先以地面塔爆方式,然后以空投航弹方式进行的方案,不但提前了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更是能安排较多的测试项目,用来监视原子弹动作的正常与否,检验设计的正确性。这两份至关重要的文件,被誉为“两个纲领性文件”。
11月3日,**对“两年规划”作出重要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随后中央召开会议,研究落实“两年规划”,**在会上拉着朱光亚的手说:“请你回去告诉研究所的同志们,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很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你们要不懈地努力!”
1964年10月16日,威力为2.3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从理论、结构、设计、制造到引爆控制系统、测试技术等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天,朱光亚开怀畅饮,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喝醉了。
接着,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空投核航弹、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任务,仅用两年时间实现了我国原子弹研制的飞跃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核武器技术的国家之一。
“他是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
“朱光亚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他一直身处决策层,无论是在发展战略,还是在关键技术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核物理学家胡思得回忆说。
早在1963年,正当中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关键时刻,美、苏、英三国签订了《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美国人扬言:“我们能够合作来阻止中国获得核能力。”
三国签订该条约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妄图把中国核武器事业扼杀在摇篮里。遵照**的指示,朱光亚组织调研分析,亲自起草了《停止核试验是一个大骗局》的报告,系统分析了世界几个核大国核武器研发与核试验方面的做法和发展过程,并提出建议:我国不但不能禁试,而且要抓紧时机,尽快将核武器研制成功。
同时,报告还战略性地提出:我国也应该尽快掌握地下核试验技术,因为地下核试验有利于保密和减少放射性污染,还可以取得地面试验难以得到的许多测试数据和资料。
根据朱光亚等人的建议,中央专委会1963年9月做出决定,在抓第一颗原子弹的同时,把地下核试验作为设计项目。1967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在国防科委领导下,地下核试验准备工作全面展开,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工作,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
1969年9月23日,在朱光亚等人的指挥下,我国首次地下平洞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75年10月和1976年10月,他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二次、第三次地下平洞核试验,1978年10月,又成功组织首次地下竖井核试验。随着我国地下核试验技术日趋成熟,1986年3月,中国政府庄严宣布:“我国已多年未进行大气层核试验,今后也将不再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核武器技术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阶段,而美国核武器的设计水平已接近理论极限,很可能会加快军控谈判进程,促成国际上签订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86年3月,核武器研究院院长邓稼先提出加快我国核试验步伐的建议。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的朱光亚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看到邓稼先的建议后迅速给予支持,向中央领导作了汇报,并亲自参与组织领导了具体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1992年,美国果然提出进行全面禁核试谈判。在关键时刻,朱光亚又向中央领导汇报了“再次加快”的建议和对策。
1996年7月29日9时,在朱光亚等人指导下,我国又一次地下核试验成功了。当晚,我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暂停核试验。9月29日,我国政府在第51届联合国大会上签署了《全
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而此前中央关于“两次加快”的正确决策,使我国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前完成了必要的核试验,突破了先进核武器的关键技术,不仅中子弹获得里程碑式的成功,而且造就了核武器小型化、武器化的10年辉煌,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利益。
“我们不能两眼不看世界风云,只顾埋头搞武器研究。”朱光亚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工作面越来越宽。在国防科技领域,除继续指导核武器和核试验技术研究发展工作外,他还指导了潜艇核动力、核材料技术的研究发展,指导了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武器装备预先研究、国防关键技术报告制定、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等重大工作,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重要思想和建议,为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实现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按照组织上的安排,他还积极参与了国防高科技向民用转移、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以及“军民结合”发展我国高技术等方面的组织领导工作,特别是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开发和863计划制定与实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
1991年5月,朱光亚被选为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作为中国科技界的领导人,他十分关注我国科技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对扶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不遗余力,倾心支持。 在1992年初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朱光亚指出:“今后10年,现在处于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绝大部分将退出第一线岗位,各个科技领域进一步开拓前进的重任,必将历史地由现在年轻的一代人来承担。如何在这10年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青年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现在老年、中年科技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更是所有青年科技人员翘首以待的大事。”
早在1987年,时任中国科协副主席的朱光亚积极支持钱学森的倡议,设立了面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1994年,为进一步扩大该奖的影响力,该奖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由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
中国青年科技奖至今已评选表彰了12届。大多数获奖者已成长为各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其中40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人担任大学校长、副校长,80多人担任科研院所负责人,20多人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白春礼、冯长根、杨卫、张泽、袁家军、邓中翰等一批获奖者已经成长为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才。
在倾心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同时,朱光亚身正为范,默默用行动作为榜样,以崇高的风范感召他人。
1996年10月,朱光亚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成就奖”,奖金为100万元港币。颁奖的头一天,他对身边的人说,要把全部奖金捐给中国工程科技奖助基金。捐款后,他还反复叮嘱葛能全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
“这就是父亲,多年来,一直是习惯于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思考,默默地奉献,默默地以行动来影响与感召他周围的人。”朱光亚的儿媳顾小英说。(本报北京2月25日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