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本文由zyrblm10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
一、课程性质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 它概括、简明地讲述艺术的基础理论,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二、教学目的 理论是实践的产物,艺术理论则是人类广泛的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 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艺术的本质,特性 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 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的创作更有自觉性、更有思想 性、更有艺术的创新性,为艺术设计的学子们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绪 论(2 小时) 绪 了解《艺术概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理解《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掌握《艺术概论》的研究 方法。 重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 重点 难点:《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难点 2(艺术本质论 艺术本质论(6 小时) 艺术本质论 理解并掌握艺术的社会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重点: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 重点 用和地位 难点: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难点 3(艺术门类论 艺术门类论(6 小时) 艺术门类论 了解艺术门类的多样性、各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情况,理解并掌握艺术门类的最科学划分方法(a 表 演艺术:音乐、舞蹈、杂技;b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园林、盆景、化妆、摄影、书法、 篆刻、现代设计;c 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曲艺文学、戏曲文学、广播文学、电影文学、电视文 学;d 综合艺术:曲艺、戏曲、电影、电视、网络艺术)充分理解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 艺术之间的关系。 重点:艺术的分类方法、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即艺术的通感 难点 4(艺术发展论 艺术发展论(4 小时) 艺术发展论 了解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及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理解艺术发 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践 生产劳动实践,洞悉各民族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掌握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艺术 生产劳动实践 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重点: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特别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论 生产劳动实践论。正确理解艺术发展 重点 生产劳动实践论 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难点: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难点 5(艺术创作论 艺术创作论(6 小时) 艺术创作论 理解艺术家与社
会的关系、艺术家的主体性,掌握艺术家的修养、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的创作方法 与流派、思潮。 重点:艺术家的修养、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东西方艺术的各 重点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种流派和思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古为今用 难点: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创新思维)。 形象思维、创新思维 难点 形象思维 6(艺术作品论 艺术作品论(6 小时) 艺术作品论 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根源,掌握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意蕴、意境与风格等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条件和特征。 重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蕴、意境与风格等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条件和特征 重点 难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难点 7(艺术接受论 艺术接受论(4 小时) 艺术接受论 了解艺术接受的性质和社会环节、艺术的审美教育及其意义,理解并掌握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 的社会功能。 重点: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重点 认识功能 难点: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难点 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34, 34。分配如下: 总学时 34,其中课堂讲授 34。分配如下: 四、教学原则
(一)
本大纲是根据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历次组织拟定的《艺术概论教学大纲》制定的,是本课程任课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二) (三) 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艺术观。 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世界,使学生以先进的艺术思想和多 彩创作方法指导艺术创作和艺术设计的实践。 (四) 的能力。 加强课外作业的力度,提倡学生去图书馆、资料室,提高自学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和独立写作 五、教时分配
序 1 2 3 4
号
授课内容 绪 论 艺术本质论 艺术门类论 艺术发展论
学 2 6 6 4
时
5 6 7
艺术创作论 艺术作品论 艺术接受论
6 6 4
六、教学环节安排及考核方法
课堂讲授:本课程完全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用生动、直观的影象资料来辅助理 多媒体教学 论教学,运用和制作各种艺术课件 运用和制作各种艺术课件,使学生加深了对艺术理论的理解,加深对该课程的兴趣。以强化教学 运用和制作各种艺术课件 效果,并配合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艺术理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课外则推荐参考阅读 资料,布置一定数量的书面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艺术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写作水平,为 毕业时写作艺术论文打下基础。
考核办法: 考核办法 1、考试 考试:可出 A、B 卷,建立试题库,期中考试 1 次,期末考试 1 次。 考试 2、考查 考查:可布置 4 次作业,字数 800,1500,以其平均分作为考查的最后成绩,建立作业档案库并举 考查 行优秀作业展示和评奖。作业评分为四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考试成绩合成:平时成绩占 40,,期末考查成绩占 60,。
七、主教材 高等艺术教育“九五”部级教材《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
本TXT由“文库宝”下载:http://www.mozhua.net/wenkubao
范文二: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总 学 时:36
开课对象:五年一贯制小学艺术教育专业 四年级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门类、艺术的发展、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等基础知识和理论有基本的了解与掌握。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对各种艺术现象、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以及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艺术观认识艺术的发展规律,建立起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价值观,提高理论修养和思考、分析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艺术教育、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表演等工作提供整体艺术素养方面的支持。
二、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多种教学方法,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丰富而详实的参考资料及实例分析,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前学习、课堂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
教师在教学中,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要多方面地综合相关教材与资源素材,以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除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外,还需进行课外阅读、自修,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共36学时)
绪论(2学时)
内容:1.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2.学习目的与研究方法
重点:《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
难点:《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6学时)
内容: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1.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2.艺术与社会生活;3.艺术与社会生产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1.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2.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1.艺术与美的关系;2.艺术的审美本质;3.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重点: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难点: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6学时)
内容: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
1.艺术门类的多样性;2.艺术门类的划分
第二节 主要艺术门类
1.美术;2.音乐;3.舞蹈;4.戏剧;5.摄影;6.电影与电视
7.文学与园林;8.其他艺术门类
第三节 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1.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2.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重点:艺术的分类方法、各主要艺术门类的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 难点: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即艺术的通感
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6学时)
内容: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1.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2.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3.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1.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2.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3.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第三节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1.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性;2.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
3.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重点: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特别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论;正确理解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
难点: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6学时)
内容: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1.艺术家与社会;2.艺术家的主体性;
3.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1.艺术体验;2.艺术构思;3.艺术表现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1.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2.意识与无意识;3.灵感
4.形象思维及其逻辑思维;
5.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特殊规律
第四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1.艺术的创作方法;2.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重点:艺术家的修养、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东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和思潮(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难点: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创新思维)。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6学时)
内容: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辨证认识;2.艺术作品的内容
3.艺术作品的形式;4.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1.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2.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3.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1.艺术美的根源;2.艺术美的条件;3.艺术美的特征
重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蕴、意境与风格等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条件和特征
难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4学时)
内容: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1.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2.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3.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第二节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1.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2.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
3.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教育
1.艺术的社会功能;2.艺术的审美教育;3.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重点: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
难点: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四、教师用书及参考文献
1.《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王宏建编
2.《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 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3.《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年版
4.《中国美学史资料选集》(上、下册)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5.蔡元培 《蔡元培美学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版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相关课程:中外美术史、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美术鉴赏、心理学、教育学、文艺理论、社会艺术学、哲学等等。
六、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主要原则是,不提倡死记硬背,结合一些基本的概念、事实、观念,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思维能力为主。
采取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卷面测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卷面考试为开卷。其中课堂表现占30%,平时作业占30%;试卷成绩占40%。采用百分制记分。
2015.7.31
范文三: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艺术概论》是一门全面、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艺术观及方法论的课程。其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对该课程的系统讲授,可以使学生对艺术的共同本质及普遍性规律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目的。
二、教学年限与学时
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期,每周2学时。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欣赏部分优秀作品,达到系统梳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
四、考试与考查
本课程期中进行考查,期末进行考试。考查与考试采用命题作文、开卷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
1、绪论(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目的及方法)
2、艺术
3、艺术品
4、艺术家
5、艺术创作
6、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一)
7、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二)
8、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9、艺术传播与艺术交流
10、艺术风格
11、艺术流派
12、艺术门类
13、艺术起源
14、艺术发展
15、艺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
16、艺术作品欣赏(建筑作品)
17、艺术作品欣赏(其它作品)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1、《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2、《艺术概论》,孙美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8年1月1日)
3、《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3版 (2006年8月1日)
4、《艺术概论 》,杨先艺,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09年4月1日)
5、《艺术原理》张黔,北京大学,第1版 (2008年1月1日)
6、《艺术学原理》,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 (2011年7月1日)
范文四: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 )课程性质
艺术概论是高职高专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本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
1、 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 了解并熟悉16种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初步按照各门类艺术的特点与规律进入艺术欣赏。 3、 从传统与当代两个文化角度,了解和认识艺术现象与艺术接受。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艺术总论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传统观点。
2、理解并掌握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3、理解并掌握艺术的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三个主要特征。
4、理解并掌握艺术的三大功能。
5、理解并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6、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艺术的起源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2、理解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关于艺术的起源与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
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 艺术的特征
1、形象性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主体性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3、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形象性”与“审美性”;难点是“主体性”。
(四)教学建议
1、深入浅出地解释第一章的基本概念,并在讲解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尽量以形象(图片等)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在头脑中建立起艺术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三节 艺术的功能与艺术的教育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而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2、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二)内容要点
1、艺术的功能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识作用、
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2、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本章的重点
1、艺术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基础之上,否则就不是艺术。 2、德国18实际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3、艺术教育的任务。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的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三种主要功能,理解社会功能的基础是审美价值。
2、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进入艺术概论的学习并开始关注身边的艺术现象。
第四节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二)内容要点
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艺术既受到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到其他意识形态。 2、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3、艺术与宗教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为传播宗教提供了手段,宗教为艺术提供了题材与内容。
4、艺术与道德
艺术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5、艺术与科学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本章的重点
本章重点,艺术与哲学、宗教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
1、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内部的关系,认清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图示) 2、讲解时要处处联系艺术作品实际。
第二章 艺术创作
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掌握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3、掌握什么是艺术风格。掌握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4、掌握什么是艺术流派。
5、掌握什么是艺术思潮,了解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点,艺术家与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2、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术创作的几个阶段。
3、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产品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艺术修养。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第三节 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艺术思潮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
(三)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3、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艺术家对认识艺术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艺术家的人生是艺术作品的背景与动机来源,这对欣赏时认识作品的原 义有着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从郑板桥画竹的三个过程来理解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
3、指导学生结合本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认识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第三章 艺术作品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但在分析时又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研究。 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来了解典型与意境。
3、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层次
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想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还应当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它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 典型和意境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可大致将其概括为: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三)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艺术意蕴。
2、典型和意境。
3、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以及在作品中的表现。
(四)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与艺术意蕴三个层次,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意蕴上。
2、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艺术作品来分析典型和意境,并将二者加以比较,以便于帮助加深对典型和意境的认识。
3、通过对唐代三位著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
4、指导学生了解道、气、心、舞、悟、和等六方面的含义,并尽量举例说明,通俗讲解。 第四章 艺术鉴赏
本章学习目标:
1、理解艺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2、掌握培养与提高艺术鉴赏力的五个要点。
3、理解艺术鉴赏的六个审美心理因素。
4、掌握艺术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
5、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
6、理解艺术批评的特征,行我撰写艺术批评文章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以及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
2、如何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
3、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4、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5、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接受美学认为艺术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第二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节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第四节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
2、艺术鉴赏审美心理中的基本要素。
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4、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2、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实践,从中理解与认识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3、指导学生认识艺术批评的作用与特征,并尝试对具体文艺作品进行艺术批评。 第五章 实用艺术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艺术分类的方法。
2、掌握建筑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3、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审美特征。
4、理解现代设计的内容。
5、理解使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6、了解中外著名建筑和著名园林。
(一)教学要求
1、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
2、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3、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
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 第二节 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中国园林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
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容。
(四)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尤其是能够掌握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将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
2、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建筑作品为例,指导学生怎样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3、举一些学生熟悉的中国园林作品为例,指导学生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
4、介绍学生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5、介绍学生欣赏现代设计作品,并了解它们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 造型艺术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中国绘画的四个主要特征。
2、了解中西放绘画在美学上的主要区别。
3、掌握西方雕塑艺术的四个高峰时期极其代表作品。
4、了解汉字书法的五种书体。
5、理解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6、了解中外著名的绘画作品、雕塑作品。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2、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雕塑艺术是在三度空间里创造出的立体形象。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第二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2、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西方雕塑史上的几个高峰时期。 3、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
4、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理解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2、介绍学生一些西方雕塑简史的知识,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西方雕塑史最重要的一些雕塑作品,同时也了解一些传统中国雕塑的特点。
3、通过课堂介绍,使学生加深对书法艺术审美特征与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 4、欣赏一些优秀的摄影作品,讲解一些摄影与绘画的关系与相互影响。 第七章 表情艺术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声乐的几种划分方法。
2、了解中外器乐的四大类(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
3、掌握音乐的艺术语言。
4、了解几种器乐的音质音响特征,以及对著名音乐作品的熟悉了解。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音乐与舞蹈在内的表情艺术能够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
2、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民族舞蹈、芭蕾舞需要多加关注。
第二节 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与表现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1、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
2、舞蹈形象必须通过表演来体现,强调节奏与韵律,追求抒情与表现。 (四)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话,通过课堂播放录音或录象,引导学生在欣赏中理解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现性,从而加深对表情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逐渐熟悉几首著名的中外优秀乐曲。
3、要求学生掌握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八章 综合艺术
本章学习目标:
1、掌握话剧分为悲剧、喜剧、正剧。了解西方戏剧史上几种悲剧类型。 2、理解中国戏剧的审美特征: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
3、掌握影视艺术的艺术语言(画面、声音、蒙太奇)。
4、理解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5、学会写简单的影视评论文章。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把包括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 2、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戏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等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人物性、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三)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1、西方戏剧史上,从悲剧的几种类型,可以大致了解戏剧发展的情况。 2、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
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四)教学建议
1、通过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了解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各自具有的审美特性。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喜爱的作品,掌握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第九章 语言艺术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语言艺术:文学,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2、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 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有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作为历史最悠久、流行最广泛的文学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方法。
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聚。
3、小说的“三要素”主要包括任务、情节和环境。
(四)教学建议
1、结合文学作品实例,加深对语言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鉴于学生对文学较为熟悉,故此章可以简单讲授。
四、学时(学分)数及学时安排
学时数:40学时
学分数:2 学分
学时安排表
五、 考核方法:
书面考试:开卷
考试以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实践鉴赏能力的考评为目的。
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科书:《艺术概论新论》
作者:彭吉象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及版次:2006年12月第一版 教学参考书:
《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马克思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
《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
《西方绘画史》
《西方雕塑史》
《中国绘画史》
《中国雕塑史》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原始文化》爱德华?泰勒
《金枝》([英]弗雷泽
《美学与意境》宗白华
七、实践教学环节
1、结合课程内容,做有关图象的PPT,让学生感性地理解课程内容与相关的理论。
2、为了增加学生对各门类艺术的感性了解以及艺术知识和素养,再提供有关具体艺术作品与艺
术鉴赏的文字,给学生欣赏。
3、参观有关艺术场馆。
4、写作有关艺术作品鉴赏的文章与体会。
范文五: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艺术评论、艺术研究的能
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二)教学目的
该课程设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艺术的创作、艺
术本文、艺术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
(三)教学时数
36学时
(四)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以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艺术欣赏和专家讲座等方式为辅助手段。
(五)面向专业
09级艺术5队
二、教学内容
从内容上说,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艺术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艺术创造以及艺术批评
等方面;从教学的整体目标上说,教学的重点将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艺术理论知识,形成理论分析
能力方面。
理解并掌握本质、历史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第一节 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第二节 艺术形态划分
第三节 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
第四节 艺术形态和主题世界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第二节 艺术语言
第三节 艺术作品属性
第一节 艺术家的特点
第二节 艺术家与艺术创新
第三节 艺术家的作用、价值和地位
第一节 创作理论和创作类型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主题条件
第一节 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作活动
第二节 艺术欣赏和审美经验
第三节 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
第四节 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
………
选用教材:《艺术概论》孙美兰 编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专业,为艺术创作者从理论上认识
艺术的本质,特性及有关规律,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
选用教材:《》这门课主要分为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电影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
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艺术的创作、艺术本文、艺术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
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艺术史、艺术批评
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艺术评论、艺术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形
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
。
+++
20+60+20
第一节 艺术是艺术形态 4 第二节 艺术形态划分
第三节 艺术形态构成划分 第四节 艺术形态与主题
第五章 音乐欣赏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4
第二节 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 艺术的社会作用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作品 6 第二节 艺术语言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属性
第四章 作品欣赏
8 第一节 艺术家的特点
第二节 艺术家与艺术创作
第三节 艺术家的作用,价值与作用
第四章:名家艺术家电影赏析(2课
第一节 创作理念及创作类型 6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第三节 艺术创作主体条件
第四节 视频欣赏艺术创作过程(2课时)
第一节 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 8 第二节 艺术欣赏与审美经验
第三节 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
第四节 艺术欣赏与心理过程
第五节 艺术视频欣赏(4课时)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