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运用
终端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运用 前言: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甚至有很多人感叹是“信息爆炸时代”。的确,你只需从打开电视、翻开报纸、乘坐地铁等铺天盖地的广告中便不难想象得出。所以,如果说“商场如战场”,那么就有“兵贵神速”这条至理名言。在当代营销“掌控终端、决胜终端”的思想指引下,终端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运用便成了各大企业空前重视的关键一课,一些比较上规模的企业甚至还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部门,各种专业化的市场调研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从而使得信息收集与运用一跃成为新世纪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
其实,终端市场的信息收集是一门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很复杂的学问。并且,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迄今为止,仍有许多企业的信息收集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表现出滞后、繁杂、开可信度不高、实用性不强等致命缺陷。这与一些企业高层领导从内心深处对信息收集工作没有足够重视和没有充分掌握信息收集的要领等原因有直接关系。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正本清源,结合企业掌控终端的思想与现状,主要从企业角度来系统了解终端市场的信息收集与运用(对专业市场调研公司,我们只研究企业对他们所收集来的一手信息如何处理并为我所用)。
一、什么是终端市场信息
定义:
所谓终端市场信息就是指在国家现有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思想指导下,从终端市场里反映出来的和终端销售密切相关的商业信息。
在这里有诸多的参与主体:企业、消费者、商家、竞争者等,甚至是我们的国家、社会等。也有体现在他们身上的诸多表现内容,比如:价格、产品、促销、渠道、服务以及一些国家政策、法规、社会舆论等信息在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和观察角度的不同,在主体部分和表现内容之间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里,联系才是最重要的内容,抛开与周围环境的联系来孤立地看待任何一条都是没有意义的。
二、终端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一大堆信息扑面而来,还没有来得及招架便就又悄悄溜走,更不用说去分辨真伪了。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其实,终端市场信息的内容有很多、很庞杂,但我们完全可以按它的来源进行划分,基本上可以划分成两大类: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1. 内部信息——知己
所谓内部信息是指信息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企业内部,也就是企业自身的终端人员所应了解和知道的企业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知彼”之前先要“知己”。 子曰:“每日必三省吾身”,企业内部的市场信息对于我们终端销售人员来说,我们要强调的就是人人都要达到及时准确的了解,也即紧跟公司动态。这是终端销售人员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要求。比如公司又推出了哪些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有哪些特别突出的功能和卖点?这些功能和卖点能给顾客带来什么样的切身实惠和好处?公司近期有没有在央视等知名媒体做了哪些内容的广告?有没有在本区域或是全国范围内推出特价品?公司近来又获得了哪些荣誉、认证或奖项等。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位终端销售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随
时抓住任何一个可行的机会向消费者进行准确无误的信息输出。只有这样,公司的高层领导才能够做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企业内部信息渠道的畅通与否,与企业的运作机制和信息敏感度有直接关系。只有搭建一个顺畅的信息沟通平台,才能够保证“帷幄”与“千里”的信息同步,从而有效规避因信息的滞后与不对称而带来的“茫然一片”。
2. 外部信息——知彼 相对于内部信息的“知己”而言,获取外部信息的“知彼”就要有一定的难度和隐蔽性,这就要求我们终端销售人员充分把握外部信息的来源,明确它们的获取渠道,并在同时具备信息的甄别和梳理能力。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外部信息划分为以下四个途径:
(1)来自经销商——主推什么?
经销商是分销渠道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工作的一大半时间都用在与经销商的沟通与交流上(特别是业务人员)。因此收集经销商的信息非常重要。来自经销商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经销商的类别,一般有百货店、大型超市、大型仓储式商店、便利店、专卖店、和专营店等,每一种类型的经销商的经营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在导购员的终端实际销售技巧中笔者曾提出过“看客下碟”的概念,同样,业务员在与不同的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看店行事”,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要采用不同的合作方法。
其次,经销商的销售业绩也很重要,它可以传递很多信息,比如资金周转率、
区域辐射能力及影响力、管理能力、下线客户的分销能力等诸多方面,这些信息对于企业选择理想合作伙伴时非常有帮助。关于渠道,主要是指供应链的长度及网络的宽度,供应链短则成本低、反应快,网络宽其影响力往往较大,销售能力也较强。此外,商业信誉、主推品牌、售后服务、促销方式、广告意识等诸多方面对于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经销商也非常重要。
如果说上述两点是从经销商自身上“散发”出的商业信息的话,那么,从经销商尤其是终端零售商场处间接获取的市场信息也往往极富利用价值。比如从商场的副总以上级别的人身上可以“拿到”竞争对手品牌的销售政策;从商场的部门经理处可以“打听”到该商场对不同品牌的出款情况,从而推测出该商场的经营重心和主推力度;从商场的柜组长处可以“了解”到哪些品牌在做什么样的促销活动以及促销的伸缩力度等。
至于如何从这些人身上获取这些宝贵的信息,则要看销售人员个人的“修炼道行”了。毋庸讳言,我们并不否认像公关、商业间谍等辅助手段,这同时也是优秀终端销售人员的重要考核依据之一。
(2)来自消费者——需求什么?
一般来讲,消费者作为企业产品的最终购买者和使用人,无疑是我们终端市场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重要“受访对象”。所以,从4P向4C转化而来的新型营销理论便将顾客(Customer)放在了首位。
笔者曾经讲过,“研究顾客就是要研究需求”。我们要收集有关消费者的信息,首先是要确定光顾同一卖场的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层次和类别。而衡量消费者消费层次和类别的最主要的指标就是消费者的购买欲求水平和他(她)的实际购买力,这里有一个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关键就看性能基本相同的一种产品(比如冰箱或空调),什么样的价位他(她)愿意购买并且买得起。
其次,我们还必须要充分尊重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这里可能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说,我们不是还可以为消费者创造消费习惯吗?其实不然。只有先顺应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之后,才能慢慢地引导他们作出略微偏离固有习惯的尝试。这里有一个沉痛的例子我们不得不汲取: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微波炉作为一种新型炊具以其干净快捷而备受人们喜爱,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顺德格兰仕借助低廉的价格和得当的广告把微波炉推向千家万户,其自身也凭此一夜扬名,从羽绒生产商一跃成为世界微波炉老大。而同样宣称“干净火”的电磁灶早在80年代即已问世,却一直没有形成“畅销景象”,同居顺德的尚朋堂和台湾的正夫人一直自称是电磁灶专业生产商,却绝没有格兰仕的名声那么响亮。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区别在于:微波炉是“辅助性”炊具,多以饭菜的“二次加热”为主(比如热菜,北方人馏馒头等),而不担当主要烹饪职责(后来微波炉又发展了烧烤等专用食谱,可以烹饪。这恰恰是先尊重习惯然后再创造习惯的有力佐证)。而电磁灶一买到家里,便立即取代了燃气灶的位置,直接扭转了人们(特别是中国式猛火炝炒)的烹饪习惯,难怪人们短期内难以适应过来。于是就成了电磁灶的发展瓶颈。
三,我们要能够充分把握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趋势和消费方向,比如“大冷藏、小冷冻,上冷藏、下冷冻”冰箱早已成为冰箱发展主流,如果生产企业仍然坚持生产原有的老式结构的冰箱,就很有可能卖不出去。又如在彩屏手机已经独领风骚的今天,任何一家手机生产商若仍然继续生产普通单色屏手机,就极有可能遭受市场的“冷遇”。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就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无意中流露出来的一些信息。比如在某一家庭购买产品的决策过程中,谁是决策人、谁是影响人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角色的变化以及不同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等。当这些信息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时候它就对我们在终端的销售活动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了。比如在东北地区很多导购反映妻子在冰箱这种大件家电产品的购买过程中起到决策拍板的作用,这无疑就要求我们东北地区的终端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的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女顾客的意见。
(3)来自竞争对手——他在干什么?
在这里首先要强调说明的就是这里所说的竞争对手不是指所有的和你的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类型的生产厂家,而是那些和我们品牌知名度、号召力相当,价位差不多的竞争对手。这就像虽然你也会下围棋,但聂卫平的竞争对手是常昊和李昌镐而不是你。
于是这里就有一个“第几线品牌”的说法。比如冰箱产品中容声、海尔、西门子、伊莱克斯等互为竞争对手,而空调产品中同为“一线品牌”的海尔、美的、格力、春兰、科龙等互为竞争对手,其他的二三线品牌对它们来讲就不能算是主要竞争对手。当然竞争对手也会因时代的变迁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和演化。并且,非主要竞争对手的很多方法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肯德基与麦当劳是怎样利用竞争对手信息的。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几乎在全国所有有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城市,他们的快餐店的位置距离都很近,据说他们两家每在一个城市设点,都要先斥巨资进行科学严密的市场调研,然后才在某一个地方落定,这样,“老对头”只需在它的附近选个合适地方一开张,生意准不错,乐得省了一大笔市场调研费用。
我们在对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收集过程中要着重突出的是对方产品的卖点是如何向消费者介绍的,他们产品的卖点是否和我们产品的卖点有冲突,如果有他们是如何攻击我们产品卖点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竞争对手产品信息收集过程中的重点。
关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信息收集,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掌握竞争对手主销产品或者与我们产品激烈争夺市场份额的那部分产品的最终最低零售成交价而不是它的挂牌价。
另外关于竞争对手的卖场信息,我们还要密切关注的还有包括竞争对手最近有什么促销活动,在促销活动期间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价是怎样的,它的赠品是什么档次以及如何赠送的,消费者的反映又是如何。此外还有,竞争对手在服务方面与我们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或者说突出之处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收集这些关于竞争对手的信息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关键是要将这些卖场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和处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公司才可以及时有效的调整我们的销售策略和价格政策,从而有效地打击竞争对手,促进终端零售业绩的迅速提升。
(4)来自其他外部环境——形势如何? 影响终端市场销售业绩的因素有很多,它不仅仅只局限于卖场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对我们的零售业绩也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调整,像我国的政策规定2005年以后我国将逐步限制生产和使用氟里昂制冷剂,、这就对率先采用无氟制冷剂的生产商的产品销售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卖点和契机。 一个地区经济的先进发达程度对我们产品的零售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样的气候条件为什么江浙地区空调的销量要远高于安徽、江西等省,同样是一个江苏省苏南地区空调的销量也要大大高于苏北地区的空调销量道理就在于此。
自然环境因素对我们产品的销售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影响,比如说空调,如果夏天不热,冬天不冷,那我们大家恐怕就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各种突发性事件对我们产品的销售影响也是很大的,像去年底一篇《且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的短文几乎给微波炉巨头格兰仕造成致命的打击。还有,网友“成一虫”的一篇《居危思进:海尔的真相》的分析报告“诱发”了多少人去探究海尔的真相。当然这样极端的例子是很少的,但我们却千万不可忽略这种突发性事件的影响。
关于其他外部信息有很多都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了的,但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对外部信息非常敏感的这么一个状态,从一些外部信息当中我们也能发现一些对我们零售业绩的提升很有帮助的东西。
三、信息收集的过程
明确了信息的获取渠道之后,我们再回头来看信息的收集过程。
1、 弄清收集目的,明确收集方向
一般来说,信息调研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一类是探测性调研,即收集初步的数据,用以揭示问题的本质,并可以提出若干假设和新的构思。例如:彩屏手机和立体声铃声能不能受到顾客的欢迎?多大容积的冰箱最受消费者青睐?
另一类是描述性调研,也就是做定量描述,例如:某家电商场在周日的人流量是多少?多少人购买了该商场的产品?
还有一类是因果性调研,即测试因果关系,例如:假如在五一长假期间将某一款产品降价5%,会不会有大量消费者购买?消费者的数量能增加多少?
2、 制定信息收集计划
这里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计划的制定要贴近现实情况,不能太空、太虚,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计划的制定还要十分科学,流程设计合理,并尽可能将冗余和虚假的信息对正确分析过程的干扰度降至最低。
一般来讲,一份完整的信息收集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A、 信息来源,即要明确应该到哪些信息源处去获取信息,他们的可信度如何?在信息统计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B、 抽样计划,由于信息量很大,不可能对所有的目标信息源进行收集调查,因此需要按一定的比例从中抽取相当数量并有典型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研究。
C、 收集工具与方法,传统的收集工具一般是问卷、电话、信函等,现代技术的进步为信息收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工具,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信息收集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同时这些工具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电子邮件在需要人签署的时候就不如传真方便。因此,一份好的信息收集计划其工具应该
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3、 实施计划,网罗全面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只差怎样全面展开这张“大网”了。我们通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向将网络铺撒开来:
a、 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大众媒体的报导和广告来收集所需信息。但这样得到的信息往往比较庞杂、散碎,精练性和系统性不强,并且由于我们信息需求角度的不同,往往只能从文章的只言片语中寻求我们所需要的东西,针对性也要相差很多。再者,通过广告获得的竞争对手信息一般价值不大,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分析能力,透过广告现象来探究竞争对手的真实意图或将来的战略规划。
b、 通过专业市场调研公司(如中怡康、赛立信、龙媒和慧聪商情等)收集整理的“二次文献”来收集及分析。一般来说,因为专业调研公司的调研手法相对比较科学,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相对较大,所以也往往具有普通企业所无法达到的真实性和针对性。对此许多企业通常采用的都是“拿来主义”,在众多本已经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筛选从而找到“为我所用”的部分。但是,即便是这小小的一部分,企业也往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专业调研公司购买。
c、 通过人际关系来收集信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子,但可能大家很少想过如何利用好自己的人脉,并且不断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要知道这些人不但都是一个个信息源,同时又是信息的传递者,他们就像我们的信息触角一样触及着方方面面,我们都应该努力维护:与各行各业的人建立友好关系,将重要的关系列入企业信息网中,定期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不仅要时刻注重捕捉信息,还要相互沟通,汇集零散的信息,挖掘有价值的东西;关系信息网可用表单的形式进行设计,用数据库的形式储存,使零散的信息建立起一定的联系,避免重复收集。
4、 甄别信息,各取所需
一般来说,通过各种方式收集来的信息量通常会很大,而且杂乱无章,不利于我们信息分析工作的进行。因此我们要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以及编写工作,把庞杂的信息进行精练、条理化。在这一过程中,筛选特别重要,收集的信息五花八门,可能从小道消息到国家的统计数据都有,其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会对我们的分析工作甚至是企业决策产生负面影响。而许多信息尽管也是真实的,但它与我们研究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一定要把好筛选这道关,对收集的信息去芜取精,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实效性。此外,对于整理好的信息还要做好保存和保密工作,为后续工作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料“由厚变薄”的过程,这是一门艺术。
四、几种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
为了便于大家“理论联系实践”,下面我们向大家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终端市场信息收集方法:
1、 审时度势法
《孙子》“谋攻篇”中讲究双方征战中的谋略和胆略。在业务操作实践中,经销商虽然是我们的客户,并没有上升到敌我矛盾,但要想充分掌握客户的销售资料并侧面反映竞品信息,还得具备一定的技巧。这就要求销售人员不但要具有对销售工作的满腔热情,还要具备明察秋毫的好眼力。
业内人士都知道,经销商的一些内部资料如销量、库存等方面的文件对厂家而言相当重要。我们通过经销商的这些内部资料可以获得关于我们产品销量、库存、赠品等方面较为完备的情况,从而推知是否又要让经销商进货、打款,同时还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销售重点和方向。比如:哪一款产品比较畅销,需让客户多备货;哪一款产品库存过多,需要加大促销力度等。关键的是我们还可以直接获知竞品的销售资料,如他们的最低成交价和产品库存情况等,获得了这些资料我们就可对竞品的下一步销售计划、促销活动等作出大致预测,因为经销商从竞品那里的大批进货和现有产品的库存必将是竞品下一步销售活动的重点。而当竞
品库存很少时就说明到了经销商向竞品打款的时候了,这时候,我们如果能不惜任何手段地先行拿下这笔款项,那我们就等于从源头上“干掉”了竞争对手并将其排挤出该卖场。至于能不能获得这些关键资料,则要看大家的公关能力和协调能力了。
要做好终端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就一定要作个有心人,要细心的观察我们的每一位顾客,将他们的消费特征、购买力等信息都总结记录下来,通过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必然能够归纳出一份关于该商场消费群体及其特征的最真实、最可靠的原始资料,同时,细心观察也可以将竞争对手不愿透露的一些有效方法与手段收集到手,并为我所用。在工作中还应该多锻炼自己,培养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市场上纷繁复杂的表面信息来挖掘其内在实质性的东西。这对我们销售工作的开展无疑具有指导性意义。此外,商场的柜组长那里的竞品及经销商信息非常丰富,因此,搞好与柜组长之间的关系也将使你受益匪浅。 2、 扮演法(间谍法)
所谓扮演法,就是利用我们不同卖场的导购或业务人员扮演成消费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其它目标卖场收集、打探竞争对手产品、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资料,比如,A卖场的导购员到B卖场扮演成顾客打探竞争对手主销产品的最低实际成交价、卖点宣传方法以及竞争对手是如何攻击我们产品卖点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宣传方法。这就好像影视片中的“间谍”一样,所以我们也通常形象地称之为“间谍法”。
需要注意的是,扮演法一定要在区域经理或主管的有计划、有目标的组织下进行。并且要派具有一定胆识,能够处变不惊的人前往。因为其关键点在于:要具备高度的隐蔽性。一旦被人识破,即要尽快想办法撤退脱身,否则的话,很可能会被对方用“反间计”向你故意“泄漏”错误信息或干扰信息。这一点,我们可以仔细想想《三国演义》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一节中周瑜与蒋干斗志斗勇的精彩案例。
3、 坐收渔利法
古谚有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或多个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攻击来侧面获取对我们有用的信息。比如笔者这次出差到长春
时就发现一国内知名冰箱品牌与一国际知名冰箱品牌之间相互攻击对方产品的技术弱点和漏洞,并且他们都将对方的弱点和弊端以简报的形式张贴出来,那么这些公开的弊端就成了国内另一知名冰箱品牌攻击上述两品牌的有力工具。 有时候我们可能看到两个品牌之间互相攻击得并不是那么激励,我们还充分运用上述的“间谍法”帮助他们进行技术性的“挑拨离间”。比如先假扮顾客到A品牌展位前说“B品牌说你们并不具备某某优点,他们的才是真正的领先技术”等诸如此类的话,那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你便马上会听到B品牌对A品牌自身弊端的“无尽控诉”??
终端市场信息的收集方法还有很多,可以说都是源于终端工作实践。笔者在这里介绍的三种方法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去发掘探索,还会总结各种各样的信息收集方法,相应地,你的销售业绩也便会随之有所改观。
五、信息的处理与运用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通过各种方法把信息收集到手之后,对信息的科学分析和运用成了更为关键的环节。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时候,我们一般要遵循如下两个原则:
1、 首先要把信息放在市场大环境中研究,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同周围的市场因素联系起来,只有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方向的信息才能算是有效的信息,否则,再有华丽的表象也都只能算是徒劳。
2、 有了有效的信息,还要把这些信息同企业的利益联系起来,为企业谋取更多利益才是进行信息收集的原动力,同时也是指引并不断修正收集方法的导向力量。
在遵照以上原则将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之后,我们更为关心的便是如何将这些成果进行利用并加以传播,这也是信息收集的最终目的。
在传播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类型信息的特点,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表达: 1、 文字描述法,主要用于表达综合性的信息,对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新的想法、建议等。文字描述法表述较全面,但直观性较差;
2、 数据表格法,主要用于数据统计信息的表达,这种形式信息内容往往一目了然,便于决策过程中的分析和利用,但缺乏一定的生动性;
3、 图表法,主要用于表达带有较强对比性的信息,很直观,对比性强,但适用面窄。
对分析处理过的信息,运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将其付诸工作实际,在信息的利用方面,一般有这样几个方向:
1、 向上级汇报,这通常是企业市场研究部门的惯用做法,往往是将信息处理过后上缴领导,至于该信息采纳与否则是领导的事了;
2、 下发给自己的下属,这一般是企业领导对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进行客观分析之后让相关人员贯彻执行的方法;或者是分公司经理研究过终端市场之后将成果和对策下发给自己的下属;
3、 根据分析成果制定对策,这通常是企业领导、相关市场研究部门或分公司相关销售人员对自己研究或别人转交的市场分析成果制定相应的对策;
4、 应用于自己的区域市场,这通常是企业领导或分公司相关销售人员在对终端市场研究之后,直接将分析结果或应变措施运用于区域市场。
5、 最后,还不要忘了将辛辛苦苦搞出的分析成果存储在资料库中,以备在日后的工作中参考和查阅。
还有,终端市场信息运用的“显性表现”莫过于事件营销:像北京申奥成功
(白沙广告)、中国足球队出线(雪花啤酒广告)、米卢登场(金六福、AUX空调和金正DVD广告)、世界杯开赛(健力宝第五季广告)、康泰克的PPA事件(白加黑、感康广告)、姚明加盟NBA(中国联通广告)和今年春节刚过广东珠三角一带流行的非典型性肺炎(食盐、白醋等生活必需品抢购潮,不法奸商趁火打劫令人谴责,但对正规的白醋生产企业来说仍然算是商机无限)等外部信息,无一不给“嗅觉灵敏”的一些企业带来了极大商机。这一点,国内知名企业海尔就做得很好,“反映相对迟钝”的企业应好好向海尔学习。
在临卒稿之前笔者想要强调的是:要想搞好终端市场的信息收集工作还要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通道。要网络化,使同一区域的不同销售人员之间达到信息共享,不同区域的销售人员之间达到信息参照;要制度化,通过书面形式确定该区域内每位员工在信息收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关报表的填写与时间约定等。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收集到手信息不是我们整个信息收集的最终目的,它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问题收集回来以后,我们要给相关人员以明确的答复,能解决的问题马上加以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加以解释。对于重要信息的提供者要加以鼓励或嘉奖,以利于后续信息收集工作的顺利进行。
范文二:市场信息收集的内容和渠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