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word格式] 印象派兴起时代的美术语境
印象派兴起时代的美术语境
纂羹拳诿
?王涌
1象派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那是一个西方社会现代
.I化进程,经过数十年全速发展后开始在精神文化领
域引发嬗变的时代.回首十九世纪西方文化景观,几乎从
哲学,文学,美术到生活方式,社会风气等所有文化领域
都萌动着一系列转变:一种从古典到现代的递变.这个过
程甚至并没有因时间脚步对十九世纪的跨越而终止,它
一
直延续到了二十世纪初世界大战的爆发.直到战后,西
方文化才告别了十九世纪启动的走向现代的转型,进入
反省与调整兼有的新一轮发展.
种种迹象表明,西方十九世纪在文化领域启动的现
代转向应该是对社会全速发展的一种反应,一种对专门
化和科学化发展的精神不满.正如迄今人类社会发展业
已表明的那样,在物质生产力意义上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不可避免地以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或异化为代价,因为
这种由追求速度而来的单一指向物性的发展必然破坏了
生命的整体性.当这种单一性还未超越人的心理承受力
时,对生命之整体的破坏还不会引发精神领域的反抗.一
旦情形不是如此时,精神领域的对应调整则势不可挡.西
画法综合概述的绘画基础教木类着作如《绘事指蒙》,《画
法大成》等刊本,标志着以画谱,画法教本为媒介的绘画
基础技法教育,自明代以后在民间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而《古今画谱》,《名公扇谱》,《历代名公画谱》类画谱图
谱,在推广以典范为宗旨的绘画教育方面,可以说是功
不可没.此外,晚明版画水平的提高,为刊印内容繁富,构
图复杂,画意精深的图谱创造了技艺条件.特别是套色
精印画谱如《十竹斋书画谱》的出现,标志着以文人绘画
教育的推广为趣旨的画谱刊印,形成了画谱教育的最高
品格形态.晚明版画刻工以刀代笔刻画入微的精良工
艺,在画谱的刊印中有充分表现,促进了画谱说法图式的
教学水平,进而推动明清绘画教育的拓展同时,也大大地
提高了版画3-艺的技艺.
2,集大成之作——《芥子园画传》
始刊于清康熙年间的《芥-T-园画传》,是中国古代画
谱集大成之作.画谱总结了古代中国画教育的基本规律
和基础内容,法诀概括精辟,图式选择经典,编绘有序,摹
刻精良,刊本流布广泛,是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最重要
影响最大的绘画教材,几百年来为千万后人画学奉为蓝
本,至今依然.
《芥子园画传》分初集及续编之二,三,四集,分别为
山水,兰竹梅菊,草虫翎毛花卉,人物.《芥子园画传》”初
集”康熙十八年刊,该刊本为彩色套印本,《芥子园画传》
初集,二,三集编纂者王概,能诗文工绘画,兼擅人物,花
卉,翎毛,松石,且善刻印.《芥子园画传》初集李笠翁序
云:”绘图一事,相传久矣,奈何人物,翎毛,花卉诸品皆有
写生佳谱,至山水一途,独泯泯无传,岂画山水之法,淘可
意会,不以形传而抑画家自秘其传,不以公世耶7”《芥子
园画传》初集山水画谱,正是在数代前人山水画谱画诀的
基础上,精心编制而成的第一部山水画谱.作为中国古
代画谱集大成之作面向大众和广大后学者,读者阶层并
无文人,市井,僧俗,工技界线.至此,以版画为主要媒介
的画谱其教育影响甚大,也是民间画工美术教育的重要
内容,画谱多涉及人物,山水,花鸟方面的画法,多直接采
用文人画法度样以为传习.
纵观我国艺术发展史,从早期画稿的出现到画稿与粉
本的并用,到隋唐的粉本大量运用,至宋元时期画谱的出
现与发展,粉本的运用范围有所缩小,到明清的画谱普及
与繁盛,至此明清时期,粉本仅限于寺院绘事.画稿到画谱
的转变这一艺术传承方式的发展,一方面体现了美术教育
发展的重要变迁,在以师承关系为前提,传承与学习艺术
的载体不断变化和普及: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木刻画谱的出
现,丰富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种类,并且在明清时期,把画谱
推向商品市场,进而促进了又一个工艺美术高峰的繁荣.
者单江苏淮朋师范学院
任编辑:文键
纛
0—
—
誊t|薯簪
方十九世纪文化领域出现的种种嬗变应属于这种调整之
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当自十九世纪以来的文化
现代运动正将告一段落之时,曾任英国大英博物馆东方
绘画馆馆长的L_比尼恩(LaurenceBinyon,1869-1943)
在1936年指出:”当前,我们在西方正处于一种自知失败
的感受中,并且为之怏怏不快.我们对种种自然力已经掌
握,并且能够随心所欲地加以运用,然而不管我们如何努
力,还是有一些事物使我们力所不逮.我们把生活划分成
各自独立的领域,每一个领域都用,门有着赫然醒目的
名称命名的科学来管辖.但是不知什么缘故,生活的整体
被人们视而不见,我们所失去的东西似乎就是生命的艺
术.”(L_比尼思:《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8年版第1—2顷,第124页)
总体来看,西方文化在十九世纪初启动,到了十九
世纪中叶开始凸现的现代化运动作为对专门化和科学
化发展的精神不满主要逆反地指向对生命整体性的肯
定和重组.就美术而言,如果说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
表现方式在科学精神的映衬下将人的视看单一地凝固
在特定视点的话,十九世纪开始萌动的现代转向主要指
向的就是对此单一性,对此凝固点的突破.对某一视点
的单一定位虽然符合科学精神地能将对象在特定时空
的视觉成像展现得真实无疑,但由此也同时使对象的整
体真实丧失贻尽.正像德国学者葛布斯尔(Jean
Gebser)指出的:”按照焦点透视法去看或思维就意味着
固定在特定空间上去看或思维.……这种固定不仅固定
了观照者,而且也固定了被观照对象.….这种方式的不
良后果是它使人只看到了部分,使人只是从他本来可以
看见或想见的整体中截取了某个部分,从而忘却了该部
分上面,下面或后面具有的东西.”(JeanGebser:
UrsprungundGegenwart.Bd.1,DieFundamenteder
perspektivischenWelt,Stuttgart1949,P.38)E——个亥IJ
意追求单一效率的时代,这种丧失还不会引发怎样的不
满,这一则是因为单,效率恰恰需要这种单纯的;隹确
性;再则,这种效率由于还没有完全实现,因而其副作用
也还没有得到完全展现.而到了十九世纪,当社会的快
速发展越来越实现了这单,效率后,当由此效率解放出
未的物性力量对原有的精神方式越来越构成了某种压
抑时,这种发展所带有的副作用也就以同等程度暴露无
遗.由此而来的不满自然指向传统美术方式中对单一视
点以及定点视看的固守,因为这种固守不仅无以弱化太
多的物性力量,反而强化了它.在定点视看中,所看见或
截取的对象以其未作任何主观剔除的视觉完整性展现
在人面前,对象的物性面貌在此完整性中得到了凝固和
凸现.这样的美术语汇显然已不再适应十九世纪发生变
化了的精神需求.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画家特纳
iamTurner1775—1851)和康斯泰波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之所以被视为西方十九世
‰一
j.
纪美术领域现代运动的二位先行者,尤其是后者更被奉
为印象派的先驱,就是因为他们在风景画领域首当其冲
地用笔触画法突破了对单一视点和定点视看的格守.这
个对传统画法的走离在文化内涵上明显地表达了对弱
化对象单一物性成形之视看整体性的追求.笔触映现的
不再是由固定视点而来的视看,而是游离于,系列视点
的整个视看过程,这个游离强化了视看主体不拘于对象
定形的主体性,因而弱化了对象的物性力量.这种指向视
看之整体性的美术语汇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之所以越来越
广泛地被奉为转向现代的切入口,就是因为它应合了当
时反抗太多的物性压抑,重塑生命整体性的文化态势.印
象派就兴起于这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给美术创作界定的
语境就是还给视看以本然的完整性.”本然”是指对象和
视看者都是处于时空承续链中的,只是科学和社会的发
展将二者从中抽离了出来.对之产生不满的十九世纪,尤
其是十九世纪中口十将重塑生命之本然的完整性视为了文
化上走向现代的出路所在.美术上,突破原有的三维透
视,走离单一的定点视看,就成了走向现代的时代要求.
L_比尼恩在论述西方美术中现代运动出现的美术语
境时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以为,欧洲自从文艺复兴
以来,探索的热情,对新素材的吸收,对新的表现方法的
采纳,成为对创造性的艺术家最有激发力量的促进因素.
科学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在一切成熟的绘画中起着一种
主要的作用.但是在欧洲,这种因素已经得到过多地培
育.正确地解剖,正确的透视,光,影,大气作用的表
现——这些都被看作是绘画艺术中基本的东西.但是一
旦掌握了这些东西,于是对某个景物的视觉印象就被完
完整整地搬上了画布,到此也就止步不前了.对这些线
条还有什么可干的事吗?一无所有.反作用必然发生.可
以料想,这些科学因素——都很重要——乃是手段,不
是归宿.我们从外表的描绘又回到某些的确是基本性的
问题上来,即有节奏的构图.”(L_比尼恩:《亚洲艺术中人
的精神》,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第
124可)这种观点在西方美术史研究中有相当的代表性.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西方古典画法到了十九世纪中叶确
实步入发展的尽头,而且代之而起的现代画法也确实可
以被视为一种反作用,”有节奏的构图”正是传统凝固而
刻板构图的反面.但是,这个反作用之所以在十九世纪
中叶开始出现,显然与其从出的时代文化语境分不开,正
是十九世纪重塑视看整体性的文化语境呼唤出了这个
反作用.否则,这个反作用完全有可能早或晚几个世纪
出现.因此,单单描述性地指出现代美术语汇的崛起是
以反作用方式出现,是不够的,于此还必须看到背后的原
由.反作用只是一个具体展现方式而已.
就西方美术在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全方位转向现代的
具体语境而言,来自摄影的冲击和挑战是一个真正实在
但又往往被忘却的催发因素.众所周知,摄影在十九世纪
ll_
出来,所以,当时主要拍的是一些名画.十多年后,”1855
纛年的世界博览会上便举办了历史上首次摄影展.”(8.本
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172页,第173页)十九世纪中叶,摄影的
广泛被接受对基于相同构图原则(定点透视)的传统绘画
i一而言,自然是一个触到根本的冲击和挑战.尤其当摄影被
发明之后,立马通过向绘画性构图的靠拢寻求着在艺术
王国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绘画还有没有必要的
问题I1乎之即出.于此,传统美术语汇自然陷入困境,而要
摆脱这样的困境,绘画则必须寻求能与摄影抗衡的新发
展.正象英国当代着名画家贝尔(JulianBell1952-)指
出的:当达盖尔(Daguerre)1839年发明摄影后,摄影马
上通过创造绘画氛围而寻求在艺术世界获得一席之地.
同时,绘画也开始寻求它自身特有的东西.”特有”是相
对于摄影而言的.正是在这个来自摄影的冲击和挑战下,
绘画为摆脱由此而来的困境,为求得继续存在,就必须寻
求新的出路.印象派作为走向这个新出路的最早努力就
与当时刚发明的摄影处于相当密切的关联中.第一次印
象派集体画展就是在摄影师纳达尔的工作室中举行的.
西方专门研究印象派画史的着名学者约翰雷华德与贝
纳顿斯坦在他们合着的《印象派绘画大师》一书中甚至
说出了这样的话:”照相机与印象派是同时出现的.”(约
翰雷华德与贝纳顿斯坦:《印象派绘画大师》.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6页)谁都知道,在严格编
年史意义上,照相机的出现要早于印象派.但就印象派的
缘起而言,照相机的出现则是直接的催生剂.
在前摄影时代,筑基于单一定点视看的古典画法尚
能支撑起人在科学精神引领下的视觉需求.摄影的出现
使这种传统美术语汇一下子发现:较之于摄影,它还没有
找到自己”特有的”纯属绘画性的东西.为了维护自己的
存在,它就必须发展出一套摄影莫所能及的形式语汇.
然而,发展并不是简单的求新.发展虽然都以求新的面
貌出现,但并不是任何新颖的东西都意味着发展.唯有
从出于旧,与旧的东西具有某种承续关联的创新才能进
入历史,才能称得上是发展.十九世纪中叶,绘画为应对
来自摄影挑战的发展需求,直接地由求异的倾向所撑起.
异不仅就摄影而言,而且更是就自己的过去而言.印象
派兴起的具体美术语境就从出于这样的发展氛围.
由于前此的美术语汇与新生之摄影在视觉构图上
都筑基于单一的焦点透视,求异的创新就必然首先指向
对这个单一视点定位的突破.到了十九世纪中叶,摄影
凭借它特有的准确性手段将单一的焦点透视构图推向
了新的界面,而美术中的焦点透视由于没有这种技术手
段必定黯然失色.于此,留存的唯一出路就是突破它,寻
求新的构图法.这是印象派兴起时代的具体美术语境所
在;由于定点透视给人以明确的视看信息,居于这种透视
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所展现对象在特定时空段的完整
视觉信息,对这种透视法的突破也就同时意味着对前此
绘画之信息功能的放弃.本雅明曾就印象派兴起时代的
情形指出道:当时,”绘画的信息功能目渐失去了意义.作
为对摄影的反应,绘画首先开始注意强调色彩的造象功
能.”(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江苏人
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第173页)传统画法传
递的信息主要见诸于光影造像,那是日常视看定点于特
定时空的产物.所以,日常视看看出的东西,也就是基于
文学界面的故事性,它在传统绘画中一直居于举足轻重
的位子.于此,对传统画法信息功能的超越也就是要放
弃这种故事性,由文学转向纯绘画维度,那就是由点,线,
面,色彩等这些绘画介质本身来表达.”色彩的造像功能”
就是这种纯美术语汇的具体体现.因此,摆脱文学性,超
越日常视看对内容的关注,让绘画本身的形式要素来表
达,就成了印象派兴起时代具体美术语境的进一步所在;
这样让形式要素本身去进行表达也就要求观赏放弃对
故事内容的专注,而让形式要素直接在人的感受器中去
建构意义.看出的内容故事并不单纯是视觉要素作用于
人感知机制的产物,而是在知觉的综合作用下凝聚视觉
分析和理性推延的产物.因此这种观赏是本雅明所说的
那种”沉思冥想式”的.而形式要素的直接表达是无需视
觉分析和理性推延参与的,它是对象形式要素直接作用
于人视感受器的产物,它是在作品形式对人感受器的冲
击和作用下,使人在不断惊颤中建起新的感知机制.本
雅明称之为”消遣性”观赏.(本雅明《摄影小吏+机械复
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江苏人民出皈社2006年版)这种
观赏无需关注对象的故事情节,而只是由对象外显要素
在观赏者那里不断建构起新的形式感.因此,它是非历
史主义的,现代主义作为对传统历史主义的超越就应在
此意义上去理解.
印象派兴起时代的十九世纪中叶,应和重构人之精
神整体性的文化氛围,在新生之摄影的冲击下,传统美术
语汇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要走出这个困境,必然要在
美术语汇上有所创新.困境集中地来自于传统的三维透
视和固定视点成像,创新也就随之集中在对此的突破和
更新上.据此,由单一定点视看而来的成像原则和观赏
方式都成了有待突破和更新的传统美术方式.在这样一
个必须进行美术语汇更新的时代,印象派脱颖而出.它
依循十九世纪上半叶已经有所萌动的脉路——浪漫主
义,在外来美术,主要是东亚美术的启迪下,走上了一条
辉煌的创新之路,从而开启了西方美术的现代篇.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
基金一般项目”印象派之后的现代主义与东亚美术”的阶
强峨果’项目编号6JA76000
责任编辑:文键
.
一ll
范文二: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 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目录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 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1]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1] 编辑本段诞生
1863年,与官方沙龙画展唱反调的“沙龙落选作品展”在巴黎举行。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画一裸妇与绅士们在草地上午餐。此画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受到激烈批评和嘲骂。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塞尚等画家却乐意与马奈结盟。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观众不但前往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勒鲁瓦借此画名嘲讽画展[1] 编辑本段新印象派 简介
亦称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 ),是继印象派之后在法国出现的美术流派。19世纪80年代后年期,一
群受到印象主义强烈影响的画家掀起了一场技法革新。他们不用轮廓线条划分形象,而用点状的小笔触,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2] 主要特点
此派比印象派更进一步的运用科学化的描写法追求对外光的表现。运用色彩的分割理论,即分割法作画。从光学原理看,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分割法是色光的混合,能增加光量,
提高反射率与明度。画家们在画面上使用纯色,不在调色板上调混颜色,这样中间色是在观赏者(离画面有一定的距离) 的眼中自然混合而产生的。 根据这个原理,他们将色调分割成七种原色——即太阳光的七色,作画时即纯用原色小点排列,利用人们眼睛自行把色彩混合,而把调色的工作直接诉诸视觉作用。例如:桃色是用白和红色调成的,但如果把白色和红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在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有“桃色”的感觉。他们为了避免在调色盘上调色而造成色彩的混浊,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因为完全采用短笔触点描的技法,所以“点彩派”就成为新印象派的别名。
新印象派的另一特色是在构图上运用数理的构造,从色彩的细密分割、
印象派画作(10张)
面全体布局,以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物远近大小关连,均依固定比 例分割、这亦即他们在绘画上大胆导入希腊有名的“黄金分割比例”。从
形态关系上追求韵律的统一,纯然以造型手段表现出一种梦幻的诗的氛围。[2] 编辑本段主要画家 修拉
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 是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出生于一个封闭的宗教家庭,早年在美术学院接收过传统的艺术教育,作品始终带有古典气质。他崇尚理论,把理论看的高于感觉和直觉。尽管他用色点表象对象,但他十分看中对形体的塑造,这与印象主义不同的。1886年展出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一副最能体现“新印象主义”绘画原理的代表作品。画面人都是按照远近透视安排的,并以数学计算式的精确,递减人物的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重复构成画面,画面中领孩子的妇女正好被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点。每一个部分都是由上千个并列互补小笔触色点组成的。整个画面在色彩量感中取的了均衡与统一。这幅画开创点彩画的先河,是西方点彩艺术的重要代表作。
修拉的这幅画预示了塞尚的艺术作品以及后来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超抽象主义的问世,使他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者之一。
西涅克
西涅克(Paul Sianac 1863--1935)是新印象主义的另一位代表画家,以风景画为主。画法单纯,笔触大胆粗放,强化色彩对比,有运动节律。代表作《亚威农的教皇宫》、《早餐》等。《早餐》中光线处理生动细致,但由于过分采用色彩揉擦法,以至于形象不够生动,人物如机器人一般僵硬。 编辑本段后印象派 简介
" 后印象主义" 不是“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 风格的延续,而是对印象主义的突破和叛逆。所谓“后印象主义”并不是一个艺术团体,他们没有宣言,也未举办过作品联展,只不过他们与印象主义有密切联系,但创作倾向又与印象主义不同,后来的美术家为了将他们与印象主义区别开来,冠之以“后印象主义”名称。 主要特点
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和对外光与色彩的描绘,他们强调抒发画家自我感觉,表现主观感受和情绪;在造型方面重视形体结构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体积;强调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形象,即绘画不是科学,要依据画家的主观感觉在创造,因此,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表现手法夸张,变形,追求个性化艺术语言。后印象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导致西方绘画同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决裂,至此,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出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开始萌芽。 代表画家
后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是塞尚、高更、凡·高。他们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是对印象主义的一种超越,更是对传统写实主义的一种反叛。 塞尚
(Paul Cezanne, 1839~1906)出生法国南部一个银行家家庭,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受毕沙罗的影响较大,作品《自缢者的小屋》曾参加1874年印象主义第一次展览,代表作品《苹果和橘子》、《温室里的塞尚夫人》 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出生于法国,35岁开始做一名职业画家,43岁前往法国南太平洋殖民地--塔西提岛,与当地土著民一起生活,这段时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创作阶段。代表作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全画面色彩斑斓,没有透视感,色彩和体形都呈现为装饰画的平面,人物形象单纯幼稚,充分体现了高更那具有原始意味的装饰画风;其他作品《手捧果物的女人》。 凡·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是著名荷兰画家,一生主要创作活动都是在法国完成,《向
日葵》是凡高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他的向日葵不在是普通的花,而是有着金黄色彩的太阳之花,是热情、光明和生命的象征。代表作品有《食土豆者》、《星月夜》、《夜间咖啡馆》。他的艺术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3] 凡·高把第二幅自画像(即本幅) 看作自己神志正常的标志。" 我希望你能看出我面孔比过去平静得多了,尽管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神色比以前茫然呆滞了些。我带有另外一幅, 那是我在病中试着画的, 不过我觉得你会更喜欢这一幅, 我在创作这幅画时有意画得简约质朴些。等你见到老毕沙罗时, 把这幅画给他看看。" 与凡·高自己看法正相反, 这面孔绝非平静, 表情也绝非茫然呆滞;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坚定、专注、决不退缩。作者用旋动的冰蓝色笔触描绘出似乎在颤动的背景, 背景衬托出身着中产阶级上衣和坎肩、留着桔红色头发和胡须的画面主公, 同时画家的面孔又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气质性光彩。凡·高这幅作品的目的即是暗示自己要恢复信心。他让泰奥把这幅毕沙罗看, 这表明他急切地想离开医院, 想回到画家群体的环境中去。在同一封信中, 他还写道: "一个人毕竟不应该仅仅作画, 他还必须跟人见面, 必须不时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并且通过与别人的接触给自己补充思想内容。" 凡·高把这幅作品看作自己身心复原和可以重新作画的标志, 因此当他回到北方时, 便从泰奥那里将它取走, 把它带到了奥弗。
这幅作品感动了奥弗的加歇医生, 他想要一幅摹绘品。然而凡·高并没有留的摹绘品, 不过也许是为了让这位恩人高兴, 他采用这幅作品的色调和笔法风格, 为医生画了一幅肖像。 凡·高的自画像所表现的是现代画家的气质与抱负, 是从画家的立场上追求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
背景使用灰蓝色的连续曲线, 产生如旋涡般的效果。木然的神情与变动的背景形成对比。而他的眼神, 就如安东尼阿得所说的," 能把一个人穿透" 一般。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印象派画作(10张
)
词条图片(5张)
西方美术史 史前
? 史前美术
前15世纪-5世纪 ? 古希腊美术
? 伊特鲁利亚美
? 古罗马美术
术
? 爱尔兰-萨克森
? 加洛林美术
和维京美术 ? 哥特式美术
? 奥托美术
? 罗马式美术
中世纪
? 拜占庭美术
? 国际哥德风格 ? 风格主义
4-18世纪
? 巴洛克艺术 ? 洛可可
? 前拉斐尔派 ? 新印象派 ? 那比派风格
? 表现主义 ? 新野兽派
? 学院艺术 ?
Chromoluminarism ? 综合主义
? 抽象表现派 ? 桥派 ? 新艺术运动
? 新古典主义 ? 浪漫主义
? 巴比松派 ? 后印象派 ? 分隔主义
? 现实主义 ? 印象派
19世纪
? 点描派风格 ? 象征主义
? 哈德逊河派
? 立体主义 ? 野兽派
? 现代艺术 ? 抽象艺术 ? 达达主义 ? 包豪斯 ? 未来主义
20世纪
? 极简主义 ? 概念艺术 ? 新表现主义
? 新艺术家同盟 ? 蓝骑士
? 荷兰风格派运
? 装饰艺术运动 ? 普普艺术
动 ? 至上主义 ? 装置艺术 ? 地景艺术 ? 域外艺术
? 超现实主义
? 色面派
? Lyrical
? 后现代主义
Abstraction ? 行为艺术 ? 低眉艺术
? 录影艺术 ? 新媒体艺术
? 年轻英国艺术
? 反概念主义
家派
21世纪
? 关系艺术
参考资料
1. 印象画派 .百度[引用日期2012-09-4]. 2. 新印象派 .百度[引用日期2012-09-4].
3. 南京艺术学院.西方美术史.辽宁沈阳市: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228-233. 开放分类:
美术 画派 艺术 艺术理论 风格
范文三:印象派
印象派(英语:Impressionism ),是指于1860年代法国开展的一种艺术运动或一种画风。印象派的命名源自于莫奈于1874年的画作《印象·日出》,遭到学院派的攻击,并被评论家路易斯·勒罗伊(Louis Leroy )挖苦是“印象派”(起源)。 印象派画作常见的特色是笔触未经修饰而显见,构图宽广无边,尤其着重于光影的改变、对时间的印象,并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为描绘对象。著名的艺术家有克劳德·莫内、爱德华·马奈、窦加、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等,其中塞尚后开创了后印象派。
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印象派后,很快的便出现了印象乐派、印象文学派等其他领域的类似派别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名于1874年此画派画家的第一次联展。19世纪最后三十年里,它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画坛。
如果说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绘画的开端,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那么印象派则是现代绘画的起点,它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它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来说,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可以说是第一次革命浪潮,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可以成为第二次革命浪潮,以马奈、莫奈、德加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运动则可称为第三次革命浪潮。印象派画家虽然仍选择了写实主义的描绘方式,但是发现了在人工条件下描绘对象的方法。当他们仔细研究了传统的写实法则后发现,传统艺术的再现自然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上的。因为传统绘画,画家写生大都在室内,主要依靠室内光在物体上产生柔和的明暗变化来画对象。这些画虽然也有不少微妙的色彩变化,但是这种方法始终是基于固有色的观点来描写对象的,因此总的色彩倾向是棕色调。人们也养成了欣赏这种油画的习惯,以至很少有人细心去研究在外光下会产生怎样的色彩效果。
印象派画家肩负起了重新研究光与色彩之关系的历史任务。他们不再依据传统的法则和教条,在受到巴比松画派和英国风景画家户外写生的启迪后,他们大胆地走出画室,面对自然进行写生创作。他们在室外写生后很少回画室再整理,让作品保持室外写生的生动性。而巴比松画派在外写生后,大多是绘画室进行创作整理的。印象派画家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了解光的构成,光和色的关系,依靠自己眼睛的观察去再现对象的光和色在视觉中造成的印象。这样,人们在把握色彩方面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革命。现在美术学院教授的色彩理论以及条件色、对比色、色彩三要素等广为人知的色彩知识均源于印象派对色彩的研究成果。
很多人不了解印象派,以为这是一个相当前卫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其实印象派只是一个同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画派。因为传统艺术主要是在遵循模仿写实的道
路上发展,印象派并未放弃这个基本点,它的目标不过是更真实地从光和色的角度认识和再现对象。不同之处仅在于传统艺术只注意了对象的明暗关系变化,印象派却研究了光在物体上造成的丰富色彩效果。可以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艺术的转折的起点。
印象派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十九世纪法国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自文艺复兴以来直到19世纪中叶,艺术家主要探索了造型艺术的素描关系和解剖透视等问题,色彩仅被视为物体的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尽管此前有德拉克洛瓦、康斯坦伯等人对色彩的探索,但毕竟只是常识性的。大卫、安格尔、库尔贝等人又将素描关系的油画发展到难以超越的高峰,这样,19世纪的艺术家不得不思考绘画艺术的新出路,于是他们在色彩方面开始寻求突破。
与此同时,19世纪物理科学的发展也为印象派的产生提供了色彩理论方面的科学依据。19世纪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法国化学家谢弗雷尔等人对光和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许多新的色彩科学理论。后者还把这些色彩原理应用到艺术中,撰写了《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原理》一书。他分析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太阳光谱色,指出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光线的能力等等。这些对光和色的研究成果对画家有很大的启发。
《草地上的午餐》
19世纪照相术的产生,对绘画艺术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促使艺术家去寻找新的出路。第一张照片产生于1820年代至1860六十年代,照相术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此前,绘画承担着记录形象的重要任务,随着照相术的普及,绘画艺术已失去了它从前的优势,当时有些画家甚至认为无发展前途。这种危机感促使艺术家放弃了照片式的古典画法,转而寻找绘画色彩方面的新途径。
当时资本主义各国正向东方扩张,东方的艺术和文化开始显露于西方人眼前。日本版画、中国丝织品等东方艺术,其独特的展示性、平面性、透视方法和单纯艳丽的色彩构成了一个焕发异彩的新的艺术世界,对西方艺术家摆脱传统开始新的追求,也是一个促进和启迪。印象派便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产生了。
19世纪中叶尽管出现了敢于对抗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但官方学院派势力仍很强大。1863年的沙龙展在官方学院派的支持下,有四千多幅作品落选,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拿破仑三世为稳定局面,亲自过问此事,随后举办了一个落选沙龙展。在这个展览会上,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引起了争议,成为轰动一时的作品,虽然遭到一部分人的攻击,但也得到了一批青年画家和文学家的赞赏。 此后,一批不甘受传统艺术束缚,只在革新的年轻艺术家,便经常聚集在巴黎提约尔达道上的盖尔波瓦咖啡馆里谈论艺术和文学,探讨新的想法,进行激烈的争论。这些人以古典画家格莱尔画室的四个学生莫奈、雷诺阿、西斯莱、巴奇依为
核心,以后他们又结交了毕沙罗、塞尚和女画家魔力所等人,最后马奈和德加也加入了他们之中,此外还有文学家佐拉等人。马奈在其中较年长,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因而被这群画家尊为精神领袖。
雷诺阿,《煎饼磨坊的舞会》,1876年
这些画家除探讨艺术外,还常常一起到户外作画,寻找新的绘画光色变化的表现手法。他们选择了库贝尔的写实道路,描绘自己亲眼所见的自然风景和现实生活。这些印象派画家也受到巴比松画派的影响,同他们密切交往,学习他们走出画室,面对自然写生的勇气,并从巴比松那里得到许多不同于学院派的忠告。年轻的印象派画家还从康斯台波尔和透纳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和鼓舞,他们那生气勃勃的画面氛围感和丰富的色彩就得益于英国画家,尤其应当提到布丹和琼坎两位画家对印象派的直接影响。布丹是莫奈的启蒙者,他坚持户外写生,作品充满光和大气的颤动感,尤其是对天空色彩的描绘更是生动。琼坎(J. B. JongKind,1819年﹣1891年)是一位荷兰画家,常用水彩进行户外写生,然后再加工成油画,他的油画保持了写生稿的生动性,色彩感觉极佳。他同布丹、莫奈常一起作画,布丹和琼坎可以说是印象派的直接启蒙者。
1870年代普法战争之后,印象派画家又重新回到巴提约尔大道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聚会,因此也有人称他们为 “巴提约尔集团”。其实他们不过是一群交往密切,共同作画,共同探讨艺术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没有统一的思想,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纲领。从1860年代到1870年代经过十年左右的探索,终于形成了较成熟的新画风。于1874年,这群艺术家共同举办了第一次联合展览,展览名为“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共有29位艺术家参加展览,作品160余件,展览引起了社会巨大反响。
《星夜》,1889年,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中画家莫奈的一幅海景画“印象·日出”被《喧噪》杂志记者路易·勒洛瓦撰文加以讽刺,题为“印象主义者展览会”,他在文中借古典派画家之口,对这些作品大加抨击,他说“印象·日出”模糊地、令人难受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证明了作者的无知及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就是花糊纸也比这福海景更完整些。 展览以后,带有讽刺意味的“印象主义”一词被这群画家所接受,从此也被人们所沿用。这样,举世公认印象派便由此诞生了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十九世纪人们已懂得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色彩,是由于它们吸收和反射不同的光所造成的。物体全部吸收日光便呈黑色,全部反射日光则为白色,反射蓝光波而吸收其他光波呈现蓝色等等。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必须受到光源色和周围环境色的其他物体的色彩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有绝对纯的固有颜色存在。那种认为树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观念,只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认识,在科学发展的十九世纪,它显然已经过时了。人们认识到哪怕是同一个光源,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时间,也会在物体上产生不同的色彩影响。而且物体与光源的距离,受光的角度,物体表面的光洁度等条件均会影响其色彩的变化。光和色彩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微妙。这样,传统固有色的观念被彻底打破了。 随着固有色观念的抛弃,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神话。人们发现有几对色光两两相混成为白光,而有几种颜色互相混合会变成黑色,这样,人们称这些色光和颜料互为补色关系,把这样的两种颜料称为补色,如黄与紫、红与绿、橙与蓝。在色彩写生中,这 种补色关系有助于人们去分析和识别色彩。
人们对阴影的认识也大大改变。过去认为阴影只是棕色或黑色,无什么色彩可言,当用光源色和环境色的科学观念观察对象时,发现阴影受到反射和周围环境色彩的影响,也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且阴影常与光源色的冷暖呈相反的色性。 这些认识促使印象派画家大胆地使用颜色。他们为求得真实和鲜明的色彩效果,开始采用以色块、色线或色点并置的手法描绘对象。如红色和蓝色并置而得到明亮的紫色。这样印象派画家的画面一下子变得格外鲜艳明亮。如果把一幅古典油画同印象派外光作品放在一起,你会为印象派画家在色彩上的成就而惊叹。因为在他们的画面上真正体现出光和色的无穷魅力。
印象派画家不仅在色彩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在观察方式上也开始了革新。过去人们总是按照传统的、接近于棕褐色的调子去画对象。之所以画不出印象派式的鲜艳色彩,是因为人们没有完全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也缺少科学的帮助,仅按照“已知道”的颜色去画。印象派画家抛弃了一切传统的色彩观念,去捕捉在物体上造成的色彩变化所产生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纯碎是个人的,因此画出的色彩也就非常鲜明、丰富而富于个性。他们的目的仍然是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再现对象。印象派画家完全把精力放在捕捉视觉印象和追求光色变化上,他们往往忽视对象的形和轮廓,把对象画得相当松散和自由,只追求色彩效果。看惯严谨古典绘画的人很难接受他们的艺术。为了保持作品的生动感和真实感,印象派画家大都把习作作为创作,主张在外光中一次完成作品,回到画室不再修改。 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编辑]
传统艺术都十分重视作品的内容情节,古典派喜欢宗教和历史题材,浪漫派常常取材于文学故事和异国风情,现实主义力图描绘与时代和社会紧密相关的事件,描绘普通的劳动者,印象派则主要追求光色变化的色彩效果,即追求色彩这一艺术形式,对作品描绘的主题、情节并无多大兴趣。印象派画家认识到,各门类艺术以各种不同的感觉器官为基础交流人的感情,人类丰富的精神活动必须凭借各种特殊的感官途径,才得以充分展示。文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诉诸于思想,音乐通过旋律、节奏诉诸于听觉,美术则通过色彩、线条诉诸于视觉。绘画的情节性、故事性归属文学功能更合适。因此,他们关心的是怎样画,关心艺术形式,关心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不再关心画什么。当我们看到有些印象派画家不厌其烦地画一个干草堆、一座桥梁达二十几张就不足为奇了。 印象派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型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应当说这是绘画的一次解放。但是它对绘画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忽视是不可取的,这使印象派作品往往缺少社会的和历史的深度感。 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间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为外光派。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克劳德·莫奈(法语: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印象出自其代表作印象·日出的标题。
莫奈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印象派的理论莫奈发明的
早年生涯[编辑]
莫奈1840年11月14日出生于法国巴黎45街拉菲特第九郡,是阿道夫和路易斯的第二个儿子。他的父母都是第二代的巴黎人。1841年5月20日,他在当地的巴黎圣母院教区教堂受洗。在全家搬到了在诺曼底、位了艺术家欧仁·布丹(Eugene Boudin),他后来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布丹教了莫奈绘画上的“空气”技法。
1857年1月28日,他的母亲去世了。因此他从16岁起,离开学校,和丧偶无子女的姨妈玛丽-让娜·列卡德(Marie-Jeanne Lecadre)居住。
在巴黎[编辑]
当莫奈来到巴黎卢浮宫,他亲眼看到许多画家在模仿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于是,随身携带颜料和工具的他便坐在一扇窗户旁开始画他所看到的东西。莫奈在法国居住了数年,并与其他年轻画家会面。其中爱德华·马奈成了他的好朋友,并且也是印象派画家。
莫奈在阿尔及利亚当了两年兵(1860年—1862年),在他服役七年的合同到期之前,因为伤寒,莫奈的姑妈Lecadre 夫人将他从部队解脱出来,让他去完成大学的艺术课程。这可能是在他认识的荷兰画家Johan Barthold Jongkind的干预下完成的。
因为大学的传统艺术教育让他觉醒,1862年莫奈在巴黎加入了夏尔·格莱尔(Charles Gleyre)画室。在那里他结认了皮耶-奥古斯特·雷诺阿、弗雷德里克·巴齐耶以及阿尔弗雷德·西斯莉(Alfred Sisley)。他们共同创造了一种新的艺术手法,即在户外和自然光线下用浓厚的油彩作画,后来被称为印象派。
1866年,他以卡米耶·东西厄(Camille Doncieux)为模特创作了《绿衣女人》(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这件作品使他受到承认。卡米耶也是他次年作品《花园中的女人》中的模特,还出现在他1868年在塞纳河岸上绘制的《塞纳河岸》中。不久之后,卡米耶即怀孕并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让(Jean )。
普法战争,印象派,阿尔[编辑]
普法战争期间,莫奈于1870年9月来到英国避难。在那里他学习约翰·康斯太布尔和J ·M ·W ·透纳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激发了莫奈对色彩研究方面的创新。1871年春天,皇家艺术学院拒绝将莫奈的作品列入展览。
1871年,他离开伦敦来到荷兰赞丹。在那里他创作了25幅作品,并且导致警察怀疑他在进行革命活动。他还首次游览了附近的阿姆斯特丹。1871年的10月或11月,他回到了法国。直到1878年,他基本都居住在法国阿尔,巴黎附近塞纳河右岸上的一个小村庄,那里也是受到巴黎人欢迎的郊游目的地。1874年,他短暂地返回了荷兰。
1872年,莫奈以勒阿弗尔的一处风景为背景创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家展上亮相,如今它陈列在巴黎马蒙丹·莫奈美术馆(Mus ée Marmottan-Monet)。从这幅画的题目中,艺术评论家路易·勒鲁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说法。莫奈有两幅关于林荫大道的画作,一幅现在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中,另一幅在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中。人们从来都不清楚到底哪幅才是1874年展览中展出的,尽管近来人们倾向于认为是在莫斯科的那幅。
1870年,莫奈与卡米耶·东西厄结婚。1871年,他们搬进了塞纳河边阿让特伊(Argenteuil )的一幢房子。正是在这个时期,莫奈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876年,莫奈夫人生病了。1878年3月17日,他们有了另一个儿子,米歇尔(Michael )。1879年,莫奈夫人死于肺结核,莫奈在夫人临终时为她画了最后一幅画。
后来的日子[编辑]
卡米尔去世后的数个月,伤心欲绝的莫奈为了不再陷入贫困而认真创作了一些19世纪最棒的绘画。 19世纪80年代初,他绘制了几组风景和海景作为他在法国乡村生活的记录。这些记录演变成了他的系列画作。
1878年莫奈一家暂时搬到Ernest Hosched é(1837 - 1891)的房子中居住。他是一个富裕的百货商店老板,并且也是艺术赞助人。那个夏天,这两个家庭分享了在V étheuil 的这套房子。在那之后Ernest Hoschedé破产了,并于1878年前往比利时。1879年,东西厄逝世后,莫奈依然居住在那里。Alice Hoschede决定帮助莫奈抚养他的两个孩子,并带去巴黎,和她自己的六个孩子在一起。1880年他们从巴黎回来了。1881年,他们搬到了普瓦西,但莫奈不喜欢那里。1883年4月,他们搬到了上诺曼底大区厄尔省的Giverny 。他种植了一个大花园并在那里完成了他余生的绘画创作。莫奈和Alice Hoschede在1892年结婚。
在吉维尼[编辑]
1883年5月初,莫奈和他的家族从本地的一个田主手中租下了一个房子。这个房子座落在Vernon 和吉维尼的Gasny 。房子中有一个谷仓被用作画室,但也是果园和小花园。房子离本地的学校很近,周围的景观给莫奈的作品提供了很多灵感。随着一家在此劳作,修耆院子,莫奈的作品也被经销商保罗·杜兰德-鲁埃尔越卖越多,他的命运得到了改变。直到1890年11月,莫奈已经买得起他的房子和周边建筑了。十九世纪90年代,莫奈创建了一个温室和他的第二个工作室,那是一个包含天窗的宽敞的建筑。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莫奈开始了系列绘画创作,即在不同的光线和角度连续画同一个物体。他的第一个系列作品《鲁昂主教座堂》就是在不同的角度和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来画。1895年,从20个不同角度对大教堂所作的画在迪朗德—吕埃尔(Gurand-Ruel )画廊展出。此外,他的作品还有稻草堆系列、白杨系列、伦敦议会、塞纳河的早晨、睡莲系列。
莫奈喜欢绘制受控状态下的自然:他在吉维尼的院子和里面的睡莲,还有桥。他还画了塞纳河的上上下下,产生了如塞纳河上的冰破裂了的画作。他每天给他的园丁写的指示中包含了精确的设计和种植布局,以及购买花卉和植物学书籍。与莫奈的财富增长伴随着的是他的花园的进化。甚至在他雇佣了7名园丁的时候,他依然保留了花园的建筑师。
1883年至1908年间,莫奈在地中海画了许多风景画和海景画。在意大利威尼斯,他创作了一系列重要的画作,在伦敦他绘制了两个重要的系列——议会系列和查林十字街大桥系列。他的第二个妻子,Alice ,在1911年逝世。他特别喜欢的、娶了Alice 的女儿布兰奇的大儿子,于1914年去世。妻子逝世后,布兰奇照顾和关心他。这段时间,莫奈身上出现了白内障的最初迹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年轻的儿子米歇尔参军,他的朋友、崇拜者乔治·克列孟梭领导法国。莫奈绘制了一系列垂柳树以表达对法国阵亡将士的敬意。1923年,莫奈接受了两次白内障手术,以减小他的画作受到白内障症状的影响:因为白内障影响了他的视力,画作整体偏红。也可能是这样:他在手术后可以看到某些正常人看不见的紫外线,这会影响到他观察到的颜色。在手术后,他甚至重新绘制了他的作品,其中的睡莲更蓝了。
逝世[编辑]
他于1926年12月5日死于肺癌,享年86岁,下葬于吉维尼教堂的墓地。莫奈坚持葬礼的仪式要简单,因此大约只有50人出席了他的葬礼。
他的家,他的花园和睡莲由唯一继承人也就是他的儿子米歇尔继承,并于1966年捐赠给法国美术学院。通过莫奈基金会,他的房子和花园在1980年复原后开放参观。除了莫奈的纪念品和他一生中的其他事物,房子中还包含了他收集的日本木刻版画。他的房子也是吉维尼两个主要景点之一。
作品的销售[编辑]
2004年,莫奈的the Parliament和Effects of Sun in the Fog在伦敦卖出了超过2000万美元。2006年,英国皇家学报发表文章指出这两幅画作是在泰晤士河上的圣托马斯医院创作的。
他的作品《迪耶普附近的悬崖》被盗两次。一次是在1998年,博物馆的馆长被裁定与两名同伙一起盗窃,因此被判入狱五年零两个月;另一次是在2007年8月,并于2008年找回。他在1873年创作的作品Le Pont du chemin de fer à Argenteuil ,描绘了巴黎附近塞纳河上的一座铁路桥。这幅作品2008年5月6日被一个匿名电话竞标者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4140万美元竞得。在此之前,他的单幅作品售价的最高记录是3650万美元。仅仅几周之后的2008年6月24日,睡莲系列中的Le bassin aux nymphéas 在伦敦佳士得拍出。落锤价是36,500,000英镑(71,892,376.34美元),算上竞拍费用高达40,921,250英镑(80,451,178美元),是当时
最贵的20幅画作之一。
简历[编辑]
184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6岁时搬离巴黎,随家人居住在勒阿弗尔。
1850年代-在绘画上受到启蒙,于1859年回到出生地巴黎正式学习绘画。
186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服完兵役之后,与相当多的知名画家结为朋友,在法国到处写生绘画。
1870年代-结婚生子之后,扩大了旅行的范围,也扩大了绘画灵感的来源。1870年代是他开始印象派推动的重要十年,在这十年中印象派举办了4次联合画展。莫奈都有参加。1879年是莫奈伤心的一年,他的妻子卡米耶去世,留下1岁的次子和12岁的长子。
1880年代-莫奈最后一次参加印象派联展是在1882年,1884年之后他开始周游列国,拜访了伦敦,美国等地。
1890年代-莫奈开始专注而且持续的以睡莲主题创作,
1900年代-莫奈的视力开始出现问题,但他仍继续绘画,而且还在画睡莲,越画越大。 1910年代-莫奈遭受第二任妻子在1911年去世,1914年长子去世的打击,视力也急速恶化。讽刺的是,莫奈到此时才算是成功画家,作品开始受到国家收藏,并有钱建了大型画室。他开始画大型的睡莲壁画。
1920年代-莫奈的晚年仍持续创作,这个时期他的重心放在卢浮宫即将展出他的睡莲作品,仅管视力越来越差,已经接近失明,他还是画到1926年12月5日去世为止。
代表作品[编辑]
莫奈一生遗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画及2700封信件。足迹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岸,从法国到伦敦、威尼斯、挪威,在各地旅行写生,留下无数的作品。
《印象·日出》
描绘莫奈看日出的感觉。这幅画在1874年公开展出后,引发了许多争论,印象派(Impressionnisme)名称的由来就是来自此作品。
《卢昂的圣母院系列》 (Cath édrale de Rouen)
《睡莲系列》 (Nymph éas )
《维特尼附近的罂粟花田》(Champ de coquelicot près de Vétheuil)
范文四:印象派
印象派、新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印象派
1.概论
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传统艺术陷入无法拯救的衰落之际,在法国诞生了西方绘画史上跨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印象派的艺术家们发现了光与色在大自然中变化万千的关系。他们面对这千变万化的自然世界,相信直觉,否定传统艺术的主题构想;提出了艺术家的直觉就是主题这一全新的艺术理念。他们这种对艺术的探索精神为以后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树立了开创性的榜样。 印象派画家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沉湎在中世纪骑士文学而陷入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受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2.艺术家
(1)马奈
人们一般将马奈认定为印象派的领袖。可是,在我看来,马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画家。他从没参加过任何一届印象派的画展,原因是他不愿意将自己归类于印象派。他和印象派画家关系密切,深受印象派画家崇敬,却在骨子里始终认可官方沙龙古典主义的审美标准,并且非常在乎官方沙龙的荣誉。他在年青的时候,反对当时古典学院派那种传统的教条。他那种强烈的反叛意识,使他站在了现代艺术的前沿。但是,他深受传统教育和正统家教的影响,一直不愿意与官方沙龙完全决裂。总想到有一天得到官方沙龙的认可。所在,在他的作品中始终留有较浓的写实风格。
主要作品:《草地上的午餐》 《弗里—贝热尔酒吧》
(2)莫奈
莫奈是印象派艺术史中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也是最坚持印象派画风的画家。 莫奈把毕生的时间,用来探索描绘光影幻变的色彩,并且对视觉瞬间的把握,把大自然微妙的变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到最后即是只见一团色彩而不见所绘之物的形状,已是抽象到了极致。
主要作品:《日出·印象》 《鲁昂大教堂》
(一) 新印象派
在第八届印象派联展中,又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脱颖而出,它就是新印象派。 新印象派的产生是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光色原理的新成果分不开的。更确切地讲,它是第一个由现代科学的发展所直接造就出来的产物。新印象主义认为以莫奈为首的前辈印象派的艺术作品过于随意和即兴;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应有的理性。并认为艺术仅凭感觉,在画布上作画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感觉纳入到科学和理性的轨道上来,因此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所以“点彩派”就成为新印象派的别名。
新印象派早期作品由于发掘了自然美,把这种美感通过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表现出来能使人醉心,给人以严谨的秩序感,自有一番情趣和境界。但是,新印象派也有明显的缺陷,它离开客观自然,陷入主观化和概念化,由于它过份的理性,抹杀了艺术家应有的主观情感和艺术的生动性。
2.艺术家
(1)修拉
修拉早期的艺术受莫奈等人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印象派风格。后来受到现代光学原理的影响,开始不满足于印象派那种仅凭直觉和感受作画的方式;修拉希望印象派的表现形式被一种更为科学和理性的表现形式所替代,并潜心研究了光色原理在绘画中的表现形式。点彩法创作巨作《大碗岛上星期天的下午》,一经展出,获得了极大的轰动,也确立了他新印象派创始人的地位。但是,修拉的这种创作方式在当时的先锋艺术家们看来是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和激情。的确,修拉的作品虽然画面的色彩丰富,秩序井然,但是整体效果是比较刻板;而且形态不够生动。
主要作品:《大碗岛上星期日的下午》
(2)西涅克
西涅克是新印象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早年学习建筑学;后来曾一度追随印象派;但是自从认识了修拉以后,开始彻底从事新印象主义的探索。新印象主义的理论主要是由他来完成。他曾编著了《从德拉克罗瓦到新印象主义》一书。书中详细阐述了新印象主义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并试图阐述如何使文艺复兴时期确立的透视法则和现代趣味性的光色图案有机的统一起来。他的作品不多,所选择的主题大多是海景。在画面中运用的笔触也是小方块的点,比修拉的点略大;但是整体的形式和修拉有异曲同工之处。
主要作品: 《圣楚帕兹的港口》
(二) 后印象派
切莫将后印象派和印象派混为一谈,二者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流派。确切地讲,它是对印象派反动,是一种否定性的突破。
从创作主旨上,印象派偏重于对光影和瞬间的追求,新印象派注重于理性的科学的笔触,而后印象派完全不一样了,能够先自己主观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主观情绪,这种色彩就是客观物体的原来色彩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的物象来表达人类自身内心的一种主观情感,所以这种画派更多的是认为不能像印象主义模仿世界,而是表达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如果你那天心情非常不好,或者心情灰暗,哪怕是阳光灰暗你都会觉得很惨淡。这就是人的主观感受对客观世界的不同的反映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
2.艺术家
(1)塞尚
塞尚的艺术与印象派的不同之处在于莫奈追求的是光影的效果,而塞尚在光之外,更侧重面和物的实际形状;莫奈追求的是瞬间印象和暂时视觉,而塞尚追求的是实在的形体和永恒的视觉。所以,他不大注意光的表现,认为光线对绘画来说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塞尚在印象派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努力探索色彩的表现力,全心全意用色彩来塑造形体,表现空间结构,注重色彩的概括与提炼,在表现感觉上是十分主动的。一方面是塞尚想从更深刻、更本质的层面来理解自然的必然要求,由客观到主观,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和结合。
主要作品:《圣·维克多山》 《大浴女》
(2)高更
高更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的风格。去孤岛上与土著人同居,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用庄严、平稳、安宁而富有图案装饰风格的艺术手法,并追求简单、稚拙的粗线条结构形式。在色彩上,他从形式美感的要求出发,注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和整体效果,以主观创造来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间的关系简化,多使用较纯的色彩,追求一种跳跃性的或对比的谐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装饰感。高更主张艺术家不仅要表现客观自然,而且还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内心,表现主观的东西。
主要作品:《布道后的幻觉》《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里去?》 (3)梵高
在后印象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凡高。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在
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他自己以及他的生活、内心感受。他的作品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不仅是他的投影、他的分身,有时候甚至于赤裸裸地说明了他自己。凡高的《向日葵》,它在拍卖会上拍出了3990万美元的天价。可是,这样一幅作品的创作者在生前却是贫困孤独、终身坎坷。凡高的艺术道路短暂而辉煌,他27岁学习绘画,37岁去世。在短短的10年中,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成为一个伟大的、里程碑式的、世界性的画家
主要作品:《星空》14朵向日葵的花瓶》 《插
范文五:印象派
印象派: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
印象派是19
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印象派画家对瞬间视觉感受,对光线、色彩、氛围、
笔触的关注,超过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正是在这一方面,他们与此前的欧洲画家走上了不同的艺术道路。从马奈到塞尚,欧洲绘画传统在自我否定的同时又在自我完善,这样的进程构成了整个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框架。印象派们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并波及音乐和文学。直到今天,印象派绘画在世界各地受观众欢迎的程度,仍然超过绘画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 详细>>
印象派的来源和兴起
印象派的名称源自与法国美术学院官方沙龙相抗衡的一次独立画展,莫奈的《日出》参展,当时人们
便以印象派这一名称来讥笑这批画家,这是他们对还没创作完的画的讽刺,认为这只是给人一个印象而已,并不如古典绘画那样令人寻味,那么富有魅力。 印象派画家他们后来陆续举办了7次画展,最后一次在1886年举行。在此期间,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个人和个性风格。1886年以后,印象派团体宣布解散。其存在时间 虽然很短,但在艺术史上却完成了一次革命,使西方后来产生的各种绘画得以从画家和题材之间的既定束缚关系中解放出来。
印象派的代表艺术家们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德加、塞尚、梵高、高更等人。代表画家莫奈、雷诺阿和毕沙罗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
印象派的导师和先驱:马奈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马奈创作于1863年的油画《草地上的午餐》使他名震巴黎,马奈用正面光削弱了女性形象细腻的明暗变化,把它简化成近乎于面性的图形,现代意义的形象语言取代了古典的田园式主题。它却如同一面旗帜,为新一代的画家指出了新的方向... 详细>>
马奈作品:the surprised
马奈作品:奥林匹亚
马奈作品:柠檬
马奈作品:吹笛的少年
马奈作品:草地上的野餐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1874年由他发起组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一名称正式出现。
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的写实。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系的独立美。如油画《草垛》《里昂大教堂》等就是画家进行这种色彩试验常被人们提及的作品。他的这些经过了深思熟虑,追求瞬间光色细微变化效果的作品,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这种艺术追求在莫奈晚年创作的油画《睡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详细>>
视觉印象下看莫奈
埃德加·德加(E.Degas 1834-1917) ,埃德加·德加是印象派中以传统精确素描与印象派色彩风格绝妙结合的画家,被称为“古典的印象主义”。德加自己说他是“运用线条的色彩画家”。
德加早期受古典主义影响,崇拜安格尔,但天才而敏锐的画家总是紧跟着时代前进,德加一生的作品有深厚的古典主义造型基础,但更多具有浪漫气质,而在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中又体现出自然主义倾向。在绘画本身的语言上--在色彩和线条的表现上,却是浪漫主义进而又是印象主义的。他是一个善于博采众长而又坚持自己见解和艺术方法的画家。详细>>
德加芭蕾舞者的暗面
雷诺阿(1841~1919) 是印象派的重要画家。他天性乐观、纯朴,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人和大自然的美,有着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雷诺阿主要画妇女肖像和裸体,他的少女和儿童题材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笔下的儿童天真稚气,所画的少女更能传达出沉静、优雅的情态。
他的画总是充满着欢乐的气氛,人物塑造得有着无法形容的柔和与微笑。画中的人物被描绘得非常悠闲愉快,充满青春的美丽,犹如一首赞美和抒情的乐曲,它能使人感到生活是这样美好而富于浪漫情调... 详细>>
雷诺阿的经典之作《红磨坊的舞会》
“后印象派”三剑客
印象派之后,
出现了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后印象派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现代艺术之父:保罗. 塞尚
保罗·塞尚(1839-1906), 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主义画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不拘泥于印象派的光色分析,为捕捉转瞬即逝的自然现象而苦苦探索,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法和风格。
塞尚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圆柱形、圆锥形和圆球形等几何形。自然对人类来说,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视表现自然景物的形体与结构上的关系以及色彩的层次推移。他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详细>>
梵高的天价作品一览
B :精神分裂
C :法国小城阿尔
D :高更
E :弟弟提奥
F :自画像
割耳后的自画像
吃土豆的人
夜间俱乐部
白玫瑰
鸢尾花
高更(1848~1903) ,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画家毕沙罗引导走向印象派绘画的道路。不久他便改变画风,开始创造一种更偏重艺术家主观幻想、更富于装饰意味的风格。
他厌倦繁华而充满纷争的都市生活,向往着纯朴的自然和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弃富裕生活,离开巴黎,远涉重洋,来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热带岛屿——塔希提岛,开始探求他独恃的艺术风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详细>>
高更:逃跑的画家
专题制作:张怀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word格式]印象派兴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