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清朝后期的统治19998623
1. 经过:列举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及牺牲的清军将领。?黄海海战:邓世清朝后期的统治 昌 ?辽东半岛(旅顺大连)之战: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结果:1895年
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1949年期间共110年的历史。是帝国主义侵华史、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清朝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2. 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一、 1840年--1900年期间西方国家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一)列举五次侵华战争的名称和时间: 增开通商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鸦片战争 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860年 3. 对中国的影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法战争 1883年--188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1895年 4.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4种方式是: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至8月 厂。
(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 列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和危害: 1.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匈八国侵略军由英国海军司
? 鸦片的输入,使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令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打败联军。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
? 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 条约》。
? 一些士兵吸食鸦片,军队的战斗力更加削弱了。总之,鸦片的大量输入,2.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2. 列举林则徐在广州的主要禁烟活动: 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三)鸦片战争: 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3. 列举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牺牲的一位爱国将领:关天培在虎门、 国人居住。
4. 列举19世纪40年代英强迫中国签订的一 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严重危害: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 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渊。
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3. 列举近代史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签订时间、赔款数字:
国商定。 ?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赔款2100万元;
5.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赔款白银2亿两;
答:鸦片战争以后,英、法美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 《辛丑条约》 1901年 赔款白银4.5亿两。
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4. 近代史上侵略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农(八)简述从1840年到1901年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 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
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856--1860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经过: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 1883--1885年中法战争后,法国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1. 1858年《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 1894--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中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款给英法两国 ?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 1860年《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国。?增加对英法的赔款。 (九)简述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口号及作用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1. 列举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 ,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答: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张之洞等。
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2. 列举洋务派的主要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举
深了。 办近代教育。
(五)中法战争:(1883--1885年) 3. 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4.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收复新疆。 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
5. 中法战争:清朝老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镇南关大胜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在4. 掀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
台湾,刘铭传率军打退法军的进攻。 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十)清朝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金田起义: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1853年,太平军攻下南京,作为都城,改名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天京。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 1864年天京陷落与运动失败:2)列举太平天国运动与洋枪队的斗争: 历史意义:
1860年8月李秀成帅太平军在青浦打败洋枪队;1862年9月在慈溪击毙华尔,严惩(被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追求救国救民的
太平军打死后为戈登)洋枪队。 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 伟大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五四运动:
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五四运动的主要经过:
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由于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太平天国没能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学生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一致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
够推翻清朝的统治,最后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了。它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训。它的光辉业绩,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 6月3日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 义和团运动:
答: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十)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1.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2. 资产阶级维新派及戊戌变法:列举维新派人士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创办的报刊名称。
推动作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是什么, 4. 列举“戊戌六君子”的姓名: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答:历史条件:?五四运动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各地5.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变法从开始
还建立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党的建立有了思想基础。各地到失败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内容:??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在干部上、组织上为党建立准备了? ?戊戌变法历史意义是什么,(或作用):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
条件,表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因此,这次变法,受到民族资
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
历史意义: 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是爱国的、进步的。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中国历史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6.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民主革命的活动: 貌就焕然一新了。 7.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的建立: 列举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 1)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标志着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到嘉兴南湖上的游船上。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主要内容是成立中国共产党。?19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主要内2)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容的制定党的革命纲领。 级革命政党。它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创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后来,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民生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答:。?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同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8. :魏源的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1) 列举“师夷长技”的具体做法:?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 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增设水师科;?改革考试制度。 北伐的胜利进军: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中华民国初期:(1912年-- 1927年) 1) 叶挺独立团为先锋,英勇善战,为第四军赢得“铁军” 的称号。 一、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1)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2) 列举北伐战争中两湖战场上的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他颁布了《中1. 国民革命中三次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名称和罪魁祸首。 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1927年4月12日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上海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1927年7月15日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武汉 汪精卫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
中国近代史复习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1、1839年6月3日,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将缴获的英、美走私商110多万公斤鸦片在广东虎门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禁烟的决心和抵抗外侵的坚强意志。 新文化运动
2、为了强行向中国倾销毒品鸦片,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称为鸦片战争。1842年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中国战林则徐像关天培像败,战争结束。战场主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沿海沿江地区。海创办。
1842年8月,清朝廷被迫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23、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近代民办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 社会。 24、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1862年正式开学,主要教习外国语文和自然科学,培3、1842年8月29日,中英两国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了《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养了许多翻译人才和外交官员。
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朝廷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等。 25、1878年8月15日,清朝发行了第一套蟠龙图邮票,,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在北4、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的抗英将领。他支持林则徐实行禁烟政策,并加紧备战,多次击退英军侵京开办,标志着中国国家邮政的正式开始。 犯。1841年2月率将士在广东虎门炮台奋勇抵抗英国侵略军,浴血奋战,壮烈殉国。 26、1894年,由于日本向朝鲜发动侵略,并对中国海陆军进行挑衅,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5、魏源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鸦片战争期间,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也就是是甲午年,所以又叫甲午中日战争。
要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27、《马关条约》是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强迫清廷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6、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100卷,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尽地介绍西方的著作,,风行海内外。 签订。此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特权而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爆发于1856 28、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年10月,英军进攻广州,1860年10月结束。 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 29、邓世昌是中日甲午海战中的民族英雄。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在弹尽舰伤情况下,他指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1860年又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挥致远舰快速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250人一起壮烈牺牲。 9、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举世闻名的宏伟华丽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萃,园中收 30、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攻占旅顺后,对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实行野蛮屠杀,全城死难者藏有无数珍宝、典籍、艺术精品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1860年10月,英法侵略军攻占北京,达18000多人,称为“旅顺大屠杀”。现旅顺有“万忠墓”。 闯入园内,大肆抢劫破坏,最后为消灭罪证竟放火将其烧毁。(左图) 31、1895年订立的《马关条约》中,有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的条款,俄国出于进一步侵略10、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它强迫清朝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的目的,联合德国、法国一起干涉此事。中国被迫向日本增加赔款白银3000万两以“赎回”辽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东半岛。史称三国干涉远辽。随后三国以此为机,强迫清朝廷给予许多侵略特权。
11、在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 32、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无比愤慨,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台湾人民纷纷组织义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军抗日,著名首领徐骧和刘永福所率清军在台南奋战四个多月,毙伤日军3万多人;柯铁所率民众武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签订,俄国据此割装在台中坚持斗争达四年之久。
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 33、1895年5月2日,康有为发动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又使俄国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定《马关条约》,提出迁都抗日,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古时中国朝廷用车马接送到京城考12、洪秀全,领导了反对清朝廷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对孙中山的思想影响很大。1851年1月11试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到京城考试的举人的代称)。 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反清武装起义—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4、1898(戊戌年)中国发生了一次政治改革运动。是年,清朝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洪秀全自称天王。 人提出的变法主张,颁发了一系列变法诏书,推行新政,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进行
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廷内部政见不一,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盲目排外,仇改革。但戊戌变法只进行了103天,就在慈禧太后的镇压下失败。 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维护清朝统 35、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1898年开办于北京,是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治。洋务派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1900年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被迫停办。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14、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清朝廷中的洋务派为“自强”和“求富”,学习、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36、谭嗣同,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慈禧太后镇压政变后,谭不愿逃走,表示甘为变法流血史称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有: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军备和近代海军,创办新牺牲,后慷慨就义,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著名诗句。 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等。 37、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贫苦农民、城市贫民等在华北、东北等地自发组织的反帝武装,190015、清末大臣李鸿章,,是洋务派首领,掌握军政、外交大权。他创办了江南制造船厂。 年发展到北京、天津地区。义和团英勇抵抗八国联军的侵略,迫使侵略军多次退却,最后在八国
16、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末大臣。他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联军和清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新型军火工业,是地方势力中最大的实力派。 38、八国联军指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侵华的联合军队。1900年
17、清末大臣张之洞,开办了著名的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等,并筹办芦汉(北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扩大侵略,八国联军大举进攻中国,攻陷天津、北京,到处烧杀京芦沟桥——武汉汉口)铁路。 抢掠,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8、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重要思想,影响很大。 39、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廷于次年订立《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中国
19、清末大臣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新式军事工业和福建海军,还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海赔款白银4亿54万多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抵押。这笔赔款通称为“庚子赔款”。 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 40、《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强迫清廷订立的丧权辱国条约。1901年(辛丑年)7月
20、1876年,左宗棠率军队进入新疆,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由清廷与英、美、意、西、荷、比等十一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订。 疆全境,保卫了祖国领土。 4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多万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廷保
21、19世纪70-80年代,清朝廷建立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
22、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最大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由李鸿章在上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个条约进一步加
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廷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0、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北平西南的芦沟桥发起进攻,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
42、1905年,清朝廷宣布废除科举制度,中国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校。 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历史上称为“芦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3、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领导了推翻清朝统 61、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称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抗治和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击,同日军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战,史称“松沪抗战”。 主义,称为三民主义。 62、1937年12月,日本军队在攻陷南京后的6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军民达30余万,连老弱病
44、兴中会是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爱国华侨建立的革命团体。1905年8月,在日残甚至婴儿也不放过,2万多名妇女遭受凌辱,南京市有三分之一的建筑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这就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一致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地权。”纲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 63、日军在中国实施细菌战,时间长达12年,遍布中国20多个省,造成至少27万人死亡。这
45、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亥年)发生的由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推翻了以清王朝为代表的是世界上造成伤亡人数最多,损害程度最大的细菌战。 封建帝制。1912年1月1日,****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64、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陪都。
46、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了清朝军政大权。他一面出兵威胁 65、1938年春,爱国将领李宗仁指挥军队和日军在山东台儿庄展开激战,消灭日军1万多人,孙中山让位,一面又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3月,袁窃取了****大总统职位。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粉碎了日本企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47、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它是依靠帝国主义的封建军阀政治集团。 66、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各国进步人士的有力支持,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等,
48、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等13名代表前来中国参战,为了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出席了代表大会。后来**中央把7月1日定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 67、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先后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公里的战线上
49、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以总理身份任大会主席,向日军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史称“百团大战”。它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军队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开始。1924年,孙中山领导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68、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了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抗日根据地展三大政策,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起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1924年5月,孙开反复的“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和抢光的“三光政策”,企图彻底消灭抗日根据地。
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69、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
50、詹天佑,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1905年担任京张铁挥中枢,也是人民抗日力量的指导中心。许多工农群众、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从四面八方来到延路总工程师。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建成的由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安,又从延安把革命火种带到全国各地。
第一条铁路干线。为确保行车安全,设计出人字形路轨,并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70、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1940年他率领士兵在中国东北同“围剿”的日军展开游击战。最隧道工程。京张铁路于1905年动工,1909年(比预计提前2年)完工通车。 后,杨靖宇单身一人和数百名敌人**了几个昼夜,壮烈牺牲。日军解剖了他的尸体,发现他的胃
51、严复,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主张变法维新。翻译介绍了许多西方社会学、经济学著里竟连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 作。严复1895年翻译了《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在思想界产生 71、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年的抗日战争结束。9月9日,中国政府代表何应很大影响。 钦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军递交的投降书。 1945年10月25日,日本驻台湾总督将投降书交给中52、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抗国政府代表,这样,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中国。 议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求严惩政府中的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等。6月3日以后,上海等地工人罢工, 72、1947——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3年解放战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工商业者罢市。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7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
53、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从广州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国成立。10月1日被定为国庆节,**当选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芳、张作霖三派军阀,他们占据了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北伐的最终目标是统一全中国。
54、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清朝状元。甲午中日战争后致力于实业与教育,建成大生
纱厂以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并创办了10多所学校。
55、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建军节,南昌市因此获得英雄城的美称。
56、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中国东北沈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反称是中国军队
破坏,并以此为借口,占领了沈阳城,这就是著名的“九?一八事变”。此后不久,东北三省100多
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沦于日军之手,东北3000万同胞受尽欺凌,流离失所。
57、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东
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58、1935年10月,为了北上抗日,实行战略大转移,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历
时一年有余,环绕大半个中国,胜利到达甘肃。
5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
是震守卫卢沟桥的战士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国各个政治派别以民族利益
为重,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使中国走上停止内战进行全民族共同抗战的道路。
范文二: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清朝是满洲贵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皇朝。当政者继承前代的统治政策,总结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的统治经验,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拉拢汉族和其他民族上层建立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政权。清代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深入,民族融合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康熙末年起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将人口税全部摊入田亩,农民对国家的封建依附关系大大减弱,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明中叶以后,西欧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在对外关系方面,由汉唐的开放政策变为“闭关锁国”,清前期由于国力强盛,尚能有效抗击列强入侵,随着国势的衰落,逐渐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完封建社会的漫漫长路,坠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清朝 1644—1911年 (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爱新觉罗氏】 首都北京
第1任 天命 太祖 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1616—1627年 在位11年 第2任 天聪 太宗 爱新觉罗 皇太极 1627—1643年 在位17年 第3任 顺治 世祖 爱新觉罗 福临 1643—1661年 在位18年
第4任 康熙 圣祖 爱新觉罗 玄烨 1661—1722年 在位61年
郑成功: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将施琅攻占台湾。次年设立一府三县进行管理。
康熙帝智除鳌拜:玄烨即位时年仅8岁,其祖母孝庄以顺治遗诏的名义,宣布由四大臣辅政,但索尼不久病死,苏克萨哈、遏必隆软弱迁就,造成鳌拜专权。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召鳌拜进宫,侍卫将其擒住,冠以“欺君罔上”等三十余罪名,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平定三藩: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子)、陕西提督王辅臣纷纷响应。8年后,三藩之乱被平定。
雅克萨抗俄之战:早在顺治元年(1644年),沙俄殖民者势力便到达贝加尔湖,之后便向黑龙江以北地区进犯。康熙即位后,交涉无果,先后在1685年,1686年击败沙俄军队。1689年,双方同意签订条约,是为《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1689年,双方签订条约。条约规定:整个黑龙江流域(含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俄人撤出雅克萨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平等条约。此后的近二百年时间里,这段边界一直比较平静。
平定葛尔丹:1690年,葛尔丹进犯蒙古。康熙帝第一次亲征,清军大败葛尔丹。此后,康熙帝又两次亲征,平定葛尔丹叛乱。
1713年,清政府封西藏班禅呼图克图为“班禅额尔德尼”。
第5任 雍正 世宗 爱新觉罗 胤禛 1722—1735年 在位13年
1723年,开始推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1732年,雍正改军机房为军机处,后权力日益增大,成为总理军国要务的机构,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6任 乾隆 高宗 爱新觉罗 弘历 1735—1795年 在位60年
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马噶尔尼使团来华:乾隆58年(1793年),英国派马噶尔尼使团来华,清政府要求其行三跪九叩之礼,马噶尔尼被迫同意。虽与清政府建立外交通商的要求未能达到,但却收集到了大量情报,为英国的侵华战争做了准备。
和珅:和珅主要活动于乾隆年间,他博学多才,又善于逢迎拍马、纳贿行贿、敛财聚财,故家产颇丰,且深受乾隆宠幸,遭到嘉庆忌恨。1799年,乾隆帝驾崩,嘉庆立即处死和珅,抄其家产,共8亿多两,相当于和珅当权20年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嘉庆解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恨,得到了大量财产,且落了个惩治贪污的美名。故有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内禅:1796年,乾隆在太和殿举行内禅大典,亲授太子御玺。嘉庆即皇帝位,尊乾隆帝为太上皇。但乾隆仍操纵朝政。
第7任 嘉庆 仁宗 爱新觉罗 颙琰 1796—1820年 在位25年
阿美士德使团来华:嘉庆21年(1816年),英国政府再次派遣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以敦请中国政府多开商埠,与之进行自由贸易。在礼仪方面,阿美士德表示可以脱帽三次或点头九次点头致意,中国官员则坚持要行跪礼,后谈判无果。阿美士德使团被驱逐出中国。
第8任 道光 宣宗 爱新觉罗 旻宁 1820—1850年 在位30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收缴的鸦片销毁,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的光辉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军舰北犯至天津,道光皇帝派琦善赴广州求和。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之后道光又转向主战,派奕山赴广州,对英宣战。后奕山恐慌,遂与英方签订《广州条约》。1842年,英方再度调起战争,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与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广夏福宁上对外通商;英国享有关税协定权。随后英国又通过补充协议《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1844年,美国逼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9任 咸丰 文宗 爱新觉罗 奕詝 1850—1861年 在位11年
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后,大量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社会矛盾激化。 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信徒在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克南京,以此为都城,称天京。随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定出一个带有浓厚空想色彩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案,以解决土地内容为中心,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并分兵北伐和西政。三年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此后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北王韦昌辉杀南王杨秀清,两万多将士死于非命,后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所杀。翼王石达开率精兵负气出走,在大渡河全军覆没。太平天国开始转衰。后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1860年一度出现振兴的局面。但之后1861年安庆被曾国藩所迫,太平军损失惨重。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势力扩展至17个省,坚持斗争达14年,有效地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延缓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美等西方列强不满意在中国获得的政治利益及经济特权,提出修改条约的请求,遭到拒绝后,便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856年,英军舰炮轰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俄、美除赔款外也获得了与之相同的利益。后来英法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60年,先后攻陷塘沽、天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留下恭亲王奕等人与英法议和。不久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获得了更多特权和利益。俄国因调停有功,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西方侵略有个别口岸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10任 同治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1—1874年 在位13年
慈禧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遗诏令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同时任命8位“赞襄政务大臣”辅政,慈禧及奕被排除在外。慈禧遂拉拢奕、东太后钮钴禄氏、在北京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发动政变,逮捕8位大臣,大权落入慈禧之手。随后她又削弱奕的权力,先后在同治、光绪年间垂帘听政,且全盘接受列强的要求,“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大花银两,建造颐和园,为其六十大寿献礼,使北洋舰队无力购买战舰。1908年慈禧死去,其统治长达47年。
奕创立同文馆:1862年,奕奏请设立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学堂名称为“同文馆”,慈禧为博得列强的好感,便于与列强交往故同意设立。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官僚们开展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是一场清朝为挽救其统治危机而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并没有达到使中国富强的目的,但是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
第11任 光绪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4—1908年 在位34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1年,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俄国强占了伊犁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整个南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冯子材大败法军:1883年,法国军队向驻中越边境发起攻击,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冯子材在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但清政府却乘胜向法国求和,签订《中法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被保护国,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故有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此条约助长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此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场在黄海海面和朝鲜境内,主要有丰岛海战、牙山的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无炮弹且船负重伤的情况下,下令全速前进,企图撞沉日本“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军覆没。光绪为之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日军占领朝鲜后,李鸿章避战保船,舰队躲进威海卫,日军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主要有辽东之战和威海卫之战,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等。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损害中国利权最严重的条约,它不仅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而且使远东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迅速成为东方强国,走上了侵略的道路。
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后,个个义愤填膺。康有为连夜书写上万字的“上皇帝书”,痛陈形势的危机和变法的迫切,在京的举人纷纷签名,结果都察院拒绝接收,皇帝也没有见到这篇上书。汉代以公家的车马迎送地方向中央举荐的人才,后用“公车”代指参加科举者。
光绪帝变法维新: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家。他们主张维新变法,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但新法触犯了各腐朽阶层的利益,保守派代表慈禧解除了光绪老师翁同龢的职务,杀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等维新派人士,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各项措施全部取消。维新变法在实行103天后失败。
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中国将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危机而发动的爱国救亡运动,是维新派学习西方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改革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1898年,义和团运动拉开序幕。由于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持续激化,对义和团的政策由以前的坚决反对转变为默许乃至支持,故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义和团在大沽、天津、廊坊、北京等地奋起抵抗,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最终在列强及清政府的联合破坏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抗争力量,打乱了帝国主义迅速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慈禧携光绪帝逃往西安。1901年,清政府与11国(包括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同时列强取得了在北京城内设立使馆区及北京附近军事要地驻军等权力,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第12任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1908—1912年2月11日 在位3年
辛亥革命: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把它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1908年,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危机,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但此举仍未能改变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遭到众人唾骂,反而激化了矛盾。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领导广州起义,革命者战死甚多,后有72人埋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5月,清政府出卖国家路权给列强,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运动,革命党人决定趁机再次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12月,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政体,在东方建立起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清朝共12帝立国268年
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范文三: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很多,下面我们列举一些涉及全国入民生活,甚至影响全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
1(清军入关与统一中国。
满族原来在关外活动,一六四四年入关,建立了全国政权。到一六八一年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的"三藩叛变",统一了全国,这是一件大事。一六四四年清军入关在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非汉族政权。辽、金、元都是非汉族政权,清军入关是非汉族政权在中国历史上再度出现。
2(一六六—年郑成功驱逐了盘踞在我国台湾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中国的领土台湾。从殖民主义者手里收回自己的领土这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上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是全世界历史上出现的奇迹,是影响全世界的大事,这和后来中国抗拒殖民主义国家的斗争是有关系的。荷兰殖民者被郑成功赶走以后,不甘心失败,经常勾引清朝政府联合进攻郑成功,但清政府并没有同意。清廷后来攻打郑克爽也是自己出兵,没有利用荷兰的海船、海军,这也是一件有远见的事情。(《清圣祖实录》,康熙十八年三月庚戌条;二十年二月庚寅条)
3(一六九一年蒙古三十旗隶属清政府,奠定中国北部的疆土;一七二O年肃清外来侵扰,护送达赖六世回藏,奠定了祖国西南的疆土;一七五九年平息天山南北的内部战争,建立行政机构,奠定了祖国西北的疆土;使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进一步获得了巩固和发展。
西藏早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前是由中央封藏族首领为法王,派他管理,一七二O年(康熙五十九年)以后,又由中央加派了驻藏大臣,关系更加密切起来。
4(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摊丁入亩",这是一件大事。在此以前,中国历代有土地税、人口税等等,土地税称为赋,人口税称为役。雍正元年实行了摊丁入亩,把人口税摊入土地税里一起计算,所以又叫"丁随地起"。就是说,从此以后,不再按人口征税,交地税的时候,稍微增加一些,丁税与地税合一,由占有土地的人合并交纳。这件事从一七二三年明令开始(一七二三年以前,各地已个别出现),到一七二九年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实行。从此中国就没有了人口税。西方国家原来也都有人口税,直到资本主义时期才消灭,而中国在封建时期的一七二三年就没有了,这在世界史上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第 1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5(一六八九年(康熙二十八年)中国和帝俄订立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和外国缔结的第一个外交条约。
6(一七九三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派使臣马戛尔尼来中国,要求和中国通好,并且提出条件要求与中国扩大贸易往来,中国没有允许。这件事情如果实现,殖民国家就要打进中国来。
7(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清政府严禁天主教教士活动,限制传教士只许在澳门居住,不许到内地进行传教活动。这就杜绝了殖民主义国家利用宗教到中国作特务活动的道路。
8(一七九六年(嘉庆元年)湖北、四川、陕西白莲教民发动农民起义,这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从此以后,清朝开始走下坡路。再过四十多年,鸦片战争就爆发了,中国历史就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
这些都是和全国有关系、和国际上有关系的大事。当然,大事很多,不胜枚举,这里举出的,仅是和前面所说的特点有关的带关键性的几件。
(四)关于这一阶段的分期问题
从一六四四年到一八四O年的一百九十七年间有没有分期的必要?如果有这个必要,又应该怎样分期,
第 2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我们认为应该按照社会政治经济的不同情况,把整个清朝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以便研究。所以—六四四——一八四O年这一时期,还是分一下好。
就一个王朝的历史来说,清朝应该追溯到一六一六年,把入关前的二十九年也算进去。一六一六年到一六四四年为一阶段。可称之关外期。但是在整个中国通史中,这一段只能算作明代史的一部分。因为这二十九年只是从满洲族本身的发展来说可以算一个阶段。当然,这一时期满族的发展对全国不能说没有关系。例如明代的辽饷,就涉及到全体人民;又如明、清之间的和战问题,又和明代的政治结合在一起。但如果脱离开明朝的政治来讲,就说不清楚。所以在中国通史里,一般把这一时期归入明代。 、
整个清朝从入关以后到辛亥革命(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的二百六十八年间,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段:
1、前期(—六四四——一七二三年),从入关到摊丁入亩。共八十年。第一阶段又可划分为两段,
(1)入关到统一(一六四四——一六八一年),前后三十八年。
(2)统一到摊丁入亩(一六八一——一七二三年),前后四十三年。
2(中期(一七二三——一八四O年),从摊丁入亩到鸦片战争。共一百一十八年。第二阶段也可划分为两段:
(1)摊丁入亩到白莲教起义(一七二三——一七九六年),前后七十四年。
(2)白莲教起义到鸦片战争(一七九六——一八四O年),前后四十五年。
第 3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3(后期(一八四O——一九一一年),或称为晚期。这时已经进入近代史的范围,我们就不谈了。
为什么这样分呢?
首先,这种分期只是近似的、有条件的。一般的历史分期也都是这样的。所谓近似的,是说它不是一刀两断,截然划分的;所谓有条件的,是指它不是普遍的。例如颁布摊丁入亩的法令以后,过了五、六年才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所以我们说这种分期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为什么要分前期和中期呢,我们认为,时间虽然很短,只有一百九十七年,但是前后两期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拿农业耕种面积来说,一六六一年(顺治十八年)垦田面积共五百四十九万三千五百七十六顷四十亩;到了一七六六年(乾隆三十一年)增加到七百四十一万四千四百九十五项五十亩有奇。一百多年之间耕种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二,达到了百分之一百四十二,增加数目是不算少的。垦田面积的增加,说明前卮农业生产发展程度的不同,所以可以把它分为两期。
再拿人口增加的数字来看。一七一一年(康熙五十年)全国人口共二千四百六十二万一千三百三十四人;到了一七六四年(乾隆二十九年)全国人口增加到二亿零五百五十九万一千零一十七人。如果以一七一一年百分之一百作为基数,那么到了一七六四年就增加到了百分之八百三十,在五十四年中间,人口增加了七倍多。当然,这其中有种种原因,数字也可能不够准确。这一增长幅度的出现,是由于摊丁入亩。因为摊丁入亩以后,再没有人口税了,徭役负担也免除了,过去隐瞒的人口都报了户籍,才使人口这样显著地增长。
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口税,也反映了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从而刺激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对于生产的发县有一定的意义。
前期和中期的阶段分化情况也有所不同。在清朝中叶,阶级分化是与社会发展并行的。一七四八年(乾隆十三年)有人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土地归富户的大约有百分之五、六十,早些时候的自耕农民这时候都已经破产,变成了佃户。可见乾隆时期土地兼并形成一个高潮。在此以前,明代万历年间是一个高潮,这时又是一个高潮。土地的集中第 4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当然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为土地的集中创造了条件),从而引起了阶级矛盾的发展。这一土地兼并的高潮的确切日期难以肯定,具体年代不好计算,因此我们没有记到大事中去。
这就是划分为两期的主要原因。
清代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时期,祖国的领土大部分在此时奠定。从这方面来说,前期和中期也有所不同:前期是逐步统一和集中;后期是使我们国家的领土更加巩固、确立。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虽然是短短的一百九十多年,而前后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把它分为两期。
二、清代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一六四四——一七二三年)
(一)八十年间的概况
我们先谈谈清代前期八十年间(一六四四——一七二三年)的基本情况。
第 5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过去,一个王朝的建立,多半是通过一、二次决定性的大战争而解决问题的,清朝则不是这样。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了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
清代前期,生遂渐发展。水利事业的普遍和农业新品种的增多都超过了前代。在生产高度发展起来以后,改革了赋役制度。像摊丁入亩这样重大的赋役制度的改革只有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而赋役制度的改革又反转来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八十年间,在北方与帝俄、南方与荷兰及其他西方国家扩大了国际贸易关系。当然,这种国际贸易还是有种种限制的。
这一时期清廷与国内的少数民族——在北方与蒙古族,西南与西藏,西北与准噶尔、回族之间的关系都有所改变。这种关系的改变,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这是八十年间的大概情况。在这种形势下,具体的历史过程逐步地发展
(二)清军入关与统一全国
一六四四年清军入关正处在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最尖锐、农民军胜利发展的时期,这时,李自成攻下了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清军在这个时候入关,究竟是偶然的还是有计划的呢,应该说是有计划的而不是偶然的。从一般历史来看,新兴的民族总是活跃的,具有新的生命力,总是要求发展的。这时满族建国二十九年,不断进占明朝土地并且数度进入长城,其所以在这个时期又一次入关,不可能没有希冀愿望。丛史料上来看,清廷入关前听到农民军节节胜利,就要求与农民军合作。一六四四年正月清方写信给李自成农民军,这信送到了大同,信上说要与农民军合作,"协谋同力,井取中原",并且说"倘混一区宇,富贵共之",就是将来把明朝的领土与农民军平分。当然农民军不会出卖农民接受这个条件,只回答说这封信已经收到第 6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了,可以转呈给大顺政权领导人,就拒绝了。从清军在这年正月提出与农民军合作,要求平分明朝的土地来看,可以说明后来四月的入关是有计划的,不是临时发生的。当然,清统治阶级在这时也存在内部矛盾,但这不是主要的;满族这一新兴民族要求向外发展,才是主要的。
我们知道,清军入关是吴三桂"请"进来的。大汉奸吴三洼"请"兵入关,这是事实,对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呢,没有吴三桂"请"兵,是不是清兵就不进关呢,我们说,吴三桂"请"兵,对清兵入关起了缩短里程提早时间的作用,即使也不去"请",清军也是要入关的。在三月底,清军已有出兵准备。四月初九日多尔衮统清军南行。当时清廷还不知李自成已入北京,想随农民军之后拾些便宜。但是吴三桂重军驻守在山海关,要进关就会发生战事,必致拖延时日,因此他们计划不攻山海关,而从喜峰口、古北口一带进入长城,由蓟州、密云疾行而南。军队已经出发了,恰巧吴三桂的"清"兵信来了,于是清兵转道从山海关长驱直入,避免了军事冲突,缩短了进军路程,同时也打乱了农民军的全盘计划和整个部署,影响到大顺政权的安危。当然,清军入关是预定的,吴三桂不"请"兵它也会来,但是不能因此不把吴当作汉奸。农民军原定计划是一面肃清北京明政权,一面招降京外明兵, 驻守山海的吴三桂也在内。吴三桂不投降就派兵去打,消灭吴三桂然后应付满族独立政权。因此农民军到了山海关。但这时,清军在吴三桂"邀请"之下,很快进了关,李自成的整个计划遭到破坏,部署被打乱了。所以我们说吴三桂是出卖人民利益的罪人,是大汉奸,罪孽深重。有人说,满族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民族,要进来就进来,不必分彼此;吴三桂"请"清兵也不能算汉奸,他不"请",清兵也要来。我看话不能这样说。历史人物能翻案的应该翻案,不能翻案的还是不能翻。从后来的事态发展可以看出,李自成如果统一了内地,纵使清兵入了关,他一定还要迫使它们退出关外。因为尽管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还是应该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分别,不能任意以兵戎相见。各个民族不在自己的领域内安居乐业,而侵占、扰乱、干涉、压迫别人,自己称霸,是不对的。
下面谈一谈清初的社会矛盾。
在清军入关以前,国内的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入关以后,国内的民族矛盾一度上升为主要矛盾。为什么在阶级矛盾非常尖锐时,通过清军的入关,民族矛盾立刻上升为主要矛盾呢,这里有其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一六四四年以前,清军与明朝一直处在长期的战争中。经过长期的战争,明朝在辽东一带失去了大片直接管辖的土地,领域愈来愈缩小,死伤当然也不少,所以民族矛盾具有历史根源。另一方面,满洲族在一六四四年以前曾五次出兵进扰明朝,这五次分别在一六二九、一六三四、一六三六、一六三八、一六四二年。有时进入长城,有时围困北京,有时甚至到了德州,进入黄河以南。在这五次中,掳掠了大批人口、牲畜第 7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和财物,人民受害严重。这五次时间相距很近,几乎是两年一次大掳掠,使当时的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的威胁。加之,满洲的语言、风习和汉族人民歧异,这种差异就包含着矛盾。总之,历史造成的许多矛盾的积累,有些人受到了直接损害,有些人又怀有间接恐惧。所以,一听说清军入关,民族矛盾立刻尖锐起来。后来所说的什么"扬州十日"(一六四五年)、"嘉定三屠"(一六四五年)、江阴守城八十天(一六四五年)、湘潭何腾蛟遇害(一六四九年)、桂林杀明官四百七十三人(一六五一年)......等等都是历史事实,是清军入关以后民族斗争的反映,不是因此而引起民族斗争。正是由于前述的历史根源,清军才一入关;民族矛盾就立刻发展成为主要矛盾。整个关内人民在农民起义军倡导下,迫使南明封建王朝一致起来抵抗清军。但是,这种情况没有继续多久,阶级矛盾又转化为主要矛盾了。这也是事实,但我们总不能把它说成完全没有民族矛盾。如果这样说,那么人民抵抗开始入关的清军就解释不通了。当然,把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完全看作是两回事是不对的,民族矛盾实质上是阶级矛盾,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民族矛盾形式表现出来的阶级矛盾。例如;一六五O年(顺治七年)七月多尔衮拟建避暑行宫,令户部加派直隶、山西、浙江、山东、江南、河南、湖广、江西、陕西等九省(当时共十五省,而云、贵、两广四省还未完全统一)钱粮二百四十九万余两作为工程费用。这无疑是阶级矛盾,但由于清军入关才六七年,自然引起民族矛盾的加剧。所以,认为民族矛盾为主而否认当时有阶级矛盾存在,是不确切的;但是,因此而认为清初就没有民族矛盾,也是不确切的。一六四五年(顺治二年)春正式颁布"圈地令",满人用政治势力强制占夺汉人的土地;到了一六五一年(顺治八年)停止圈涿州等十三州县地。这种圈占土地当然要引起民族矛盾的加剧,而一六五一年圈地的取消正是由于汉族人民激烈地反对、民族矛盾尖锐化而被迫取消的。这件事也说明了民族矛盾的实质就是阶级矛盾。但不能把两者完全混为一谈。
一六五一年{顺治八年)时,清朝统治者说,前两年对明朝的宗藩杀得太多了,今后不要再杀,凡是明朝的旧贵族都找来恩公养。这种杀戮政策的缓和,正是民族矛盾的反映。
一六五三年(顺治十年),顺治说,现在对朝廷政策提意见的人以满人为多,汉人不大说话,以后有事,应满汉一样,不要再存满汉之见。汉人不说话,也正说明了民族的矛盾。
从这些事情看来,顺治八年、九年、十年间,民族矛盾仍然存在,只是比较隐蔽,不显著罢了。如果说清初就没有民族矛盾,也是不易解释的。
当然,在这以后,由于地方上满洲政权逐渐稳定,阶级矛盾有所发展。一六五三年(顺治十年)改折各直省本色钱粮,仍归于一条鞭法。一六五四年免河南水灾额赋,一六五五年免宜隶、山东等处水灾额赋,一六五六年免江西旧欠赋税:这都说明了阶级矛盾逐渐上升,所以需要免赋以缓和阶级矛盾。 第 8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从以上事实来看,清初是存在着相当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民族矛盾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占了主要地位,但是后来民族矛盾没有直线上升而是逐渐和缓,阶级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例如,一六五九年郑成功领兵攻打南京,张煌言领兵到达芜湖,所经各州县有许多农民和读书人来迎接他们,但是并没有人起兵响应他们。可以看出:这时民族矛盾已经不如阶级矛盾鲜明了。到了一六六一年以后,郑成功入台湾(一六六一年),李定国死(一六六二年),李来亨死(一六六四年),清政权更加巩固,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大体上说,从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看,在清军入关以后十年间(一六四四——一六五三年)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入关后的十一年至十五年间(一六五四——一六五八年)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逐渐向阶级矛盾转化;十五年至二十年间(一六五九——一六六三年),阶级矛盾取代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但从社会矛盾的本质看,民族斗争归根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清廷统一中国,是在平定三藩以后(三藩之乱发生于一六七三年至一六八一年)才真正实现的。在清军入关之初,关内的抗清力量,分成几个部分。一是明朝的旧政权。他们分为几支,各据一地,分头抗清,即所谓南明的福王(南京)、唐王(福建)、鲁王(浙江)、桂王(云南)政权。他们都是明朝的官僚和贵族,承袭了明代的腐朽统治,虽然起来抗清,但是他们不是抗清的主力。在抗清作战中,也出现了不少抗清英雄,如史可法、何腾蚊、瞿式耜。史可法在扬州抗清非常坚决,表现了忠贞不屈的精神。在湖南的何腾蛟、在广东的瞿式耜,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他们只是在个人气节上表现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在抗清事业上,并没有起重大作用。
另一部分抗清的力量是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张献忠的部下。李自成的部下一直聚集在川、鄂交界之处,猛烈地抗击清君。抗清坚持到最后、最晚的是李来亨。张献忠的部下最有名的就是李定国,活动在云南一带,也坚持抗清到最后。
此外,在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一带,抗清的有郑成功(福建)、张煌言(浙江)。
南明的抗清力量早就消灭了,只有郑成功和张煌言与清兵作过多次斗争。张煌言有八次从海道向清政府进攻,郑成功有九次进攻福建、广东,三次进攻浙江。两个人在一六五九年还联合进军长江口,围攻南京。这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第 9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但这里面最强大的、抗清的主力,则是从反抗明朝腐朽统治转向反清的农民军。以李来亨为首的农民军坚持到一六六四年;李定国军坚持到一六六二年。他们都坚持了二十年之入。此后,大陆上的抗清武装转入地下,而沿海则继续在抗清。
农民军虽说最后失败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基本上结束,全国范围已经在清军武力控制之下,但是清朝还不能说已经真正地统一了全国。因为虽然没有了抗清的武装,但是还有三藩的割据问题。
清军在入关前后,因为自己的队伍还不够大,人数较少,除满族军队以外还要依赖汉人的军队。在汉族投降的军队当中,首脑人物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等人。前三人在清军入关以前就投降了,吴三桂则是迎接清兵入关的。在入关初期还是清军作战,清军南下时则利用了汉人的军队。因此,在南方平定后,清政府就派他们驻守南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于广西,尚可喜为平南王于广东,耿继茂为靖南王于福建(耿仲明死后,由其子耿继茂袭爵;后耿继茂病死,由其子耿精忠承袭),吴三桂为平西王于云南、贵州。孔有德后来为李定国所攻,兵败自杀,爵除。尚、耿、吴就是所谓三藩。他们在地方上都有很高的权力,可以自己设立税收机关,对人民直接进行剥削和压迫,可以把国家土地作为私人的土地收租,可以在其辖境内制订出一套自己的办法来治理,官吏也可由自己任命。这几省在名义上是全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是割据局面,不受清朝中央政府的指挥。所以,当抗清的军事停止后,全国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统一。
到了一六七三年,三藩和清朝中央闹翻了。首先是吴三挂在云南起兵反抗清朝。贵州、云南本属他的势力范围,独立以后,立刻又拿下了湖南、四川,于是这四省全在他的控制之下。
随着陕西提督王辅臣举兵响应,广东、广西、福建(这时耿精忠己袭爵)三省原三藩部下和吴三桂采取了一致的行动,整个局—面立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全国大部分地区倒向吴三桂这一方面,包括陕、甘、云、贵、川、闽、粤、桂、浙和江西南部,声势浩大。只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江苏、安徽还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一六七八年(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兵败病死,一六八一年(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吴三桂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他迎清兵入关,从广大的人民看来,这是民族压迫的根源,广大人民对他怀着仇恨;其次是起兵没有反映群众的要求,吴三桂完全是为着个人的利益,人民和他不能合作,第三是三藩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一带人民剥削很残酷,压迫很厉害,人民阶级仇恨深,所以不支持他们;第四,吴三桂对联合起兵的孙延龄(孔有德部下)、尚之信(尚可喜子)、耿精忠等未作好团结工作;第五,在军事战略上,吴三桂过于保守持重,不敢渡江北捣。因此,吴三桂虽然占有全国百分之五十至六第 10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十的面积,但是终于不能成功。当然,在平定三藩的事件中,康熙也表现了他的才能,交通、情报、后方工作等等方面都作得很好,他的军事才能也表现出来了。
一六七三——一六八一年的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朝才算统一。一六八三年郑成功孙郑克降清,台湾的搞清力量——最后的抗清力量也被消灭了,这时清朝正式完成了统一事业。
(三)沿袭明制和保证满族地位的政治
在清兵入关以前,虽然它还是刚进入封建制度不久的少数民族,实际上就已经在模仿明朝,已经开始汉化。特别在一六三六年到入关(一六四四年)以前一段,模仿最为厉害,满族的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要求向高度封建化的先进民族学习。
从入关以前的二十九年来看,一六一六年到一六二六年这十一年中,对汉族的文化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反,有些反对汉化。虽然最高统治者倾向汉化,但是一般贵族们都反对汉化。从一六二七年到一六三五年的九年是满汉文化竞争消长的时期。有些人主张汉化,有些人要维持自己民族固有的文化。,一六三六年以后,满族更进一步汉化了。在此以前,还有更浓厚的奴隶残余,到一六三六年以后,封建化也更进了—步,所以汉化的过程也就是封建化的过程。
在关外是如此。入关以后,它以少数族统治多数族,更需要采用高度封建化的汉族的政策和政治制度。在入关以后,从一六四四年到一六五O年的七年间,执政人是多尔衮。他本人在满族中汉化较深,和汉人很接近,入关前已经注意汉人的政治,入关后更加仿行。和他接近的多是文化水平较高的汉人,在入关前他任用了范文程、洪承畴等,入关后更重用明末的大学士冯铨。他所以接近这班人,就是由于迫切感到必须用汉人的办法来统治汉人。因此,一入北京表示要沿袭明朝的政策、制度,即所谓"法明",也就是效法明朝。他宣布明朝大小官吏一律照旧供职,与满族官吏一同执事。如果制度有所不同,那么他们就无法共事,这就是表示明朝制度一律不变。一六四四年七月,又宣布赋税制度完全按照明万历初年的规定,正额以外第 11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的加派一律取消。所谓"正额",就是明朝规定的赋税数额。征解办法也没有改变。在财政制度方面,在任官制度方面,在考试制度方面,也按照明制办事。明制对官吏的额外奖励,如所谓"封荫"等,也照样沿袭不变。一切按照明制办事,这是非常显著的。当时明朝政治上常用的制度法令汇编《大明会典》成为清廷设置一切制度措施的指南。原来清廷还在关外时,就已把它翻译成满文了。一六四六年又把记载朱元璋建国时一套政治措施的《洪武宝训》翻译出来,并通行全国。这部书包含着明朝整个政策的主要精神。这就说明,清朝在制订政策方面也是仿效明朝的。
清朝建国时的情况是和明朝完全不同的。明朝建国时,朱元璋重新制订了一整套制度,清朝却完全按明朝的规定执行,没有加上自己的意见。这当然和两朝建国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有关。因为在清朝刚入关时,满汉界限非常清楚,汉人对满人存在着隔阂、疑惧。清廷为了要清险这个矛盾,使多数汉人不感到是在满洲少数族统治下,因此就尽量设法使他们不觉得有大的改变。一切都照旧,自然没有改朝换代的感觉。这也是掩盖民族矛盾的一种手法。"法明"的本意就在这里。
清代与明代的政策制度虽然大部分相同,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主要是八旗制度。这是满族原来的旧制度的残余,是明朝所没有的。如果把八旗制度完全推翻,那么满族的内部就完全乱了,所以保留了下来。
八旗是满族在关外的一种制度。就是将当时满族的统治地区立为八个大单位,下面有中间单位和基层单位,将全国人民都组织进去。义务由八旗平均负担,权利也共同分享。这是整个满洲的政治制度,是从固有的民族风习沿袭下来的。
其中基层的单位是佐领(满语称牛录),共三百人,这三百是能承担政权义务(成丁独立)的人。五个佐领组成一个参领(满语称扎拦),共一千五百人。五个参领组成一旗(满语称固山),共七千五百人。总共只设八旗。
这样组织当人数少时是没有问题的。人口增加了怎么办?是不是添旗呢?按照满族的制度一般不添旗。基层不动,最高单位不动,而将中间单位的数目加以凋整。参领的数目可以增加到八、九、十个为一旗。凡有任务就由八个单位(旗)分担。分担办法,都在佐领中摊派。每个佐领抽三个人、五个人,三匹马、五匹马,然后把抽调来的编制起来。从要人、要马、要钱乃至要人参、要狐皮,都是平均负担。一切权利也按八旗第 12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分配,全国土地也按八旗平分,土地多了,仍就八旗平均递加。抢来的钱财、人口、牲畜也按八份分。都是平均主义。这是满洲历来的办法。
八旗究竟是一种什么制度呢,有人认为八旗制度是军队制度。实际它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制度。有人说是户籍制度。其实它也不单纯是户籍制度。因为它还有应尽的其他义务和应享的其他权利。可以说这是在氏族联盟的残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阶梯统治,它是满族入关前的政治制度。全国有一个最高的统治者,称为汗(后称帝),以下分八个旗(固山),旗有旗主(满语固山额真),是旗的统治者,都是贵族。汗抓旗(固山),旗抓参领(扎拦),参领抓佐领(牛录),而全体人民都组织在佐领之中。这是一层一层的封建主义统治而具有氏族残余和蓄奴成份的政权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旗主权力逐渐削减,皇权日高。清军入关后,这种制度并没有废除。凡和明朝制度不矛盾的地方,仍按八旗制度办事,凡和明制以及高度封建化有矛盾的地方则对八旗制度逐步有所修改。直到雍正时(一七二三——一七三五年),八旗制遂与关外时完全不同,成了管理旗民的一般行政衙署。
八旗中有八旗兵,是挑补来的。原则是"尽人皆兵",就是说,所有满族壮丁都有当兵的义务,国家需要兵丁时,就用挑选的办法抽调,挑补上的就得当兵。清代皇军队制度和明代不一样。明朝将军队分到各个卫所进行屯田,所谓以军隶卫,以屯养军。所以明朝前期没有军费支出,军队一切供应都由军士自己屯田解决,自己养活自己。清朝则以饷养兵,发给军饷,满兵比汉兵饷高。除饷银外,还有军米,满兵的军米更高。一个旗兵每月的兵饷是银二两,还有二石米军粮,供全家吃饭。所以当兵又称为"吃粮"。军粮最高的到三石,一直发到退伍。待遇相当优厚。清朝的军制和义务兵役制又不完全一样,只要挑补当兵,不被淘汰就得终身服役,没有规定的入伍期限。所以后来承平时挑补旗兵变成了权利而不是义务了。满洲军队的数目历代不同,一般说来在北京的八旗兵有十五万左右,各省人数更少,只有几千人,全国八旗兵总共不到二十万人。
清代除八旗兵外,还有汉人组成的军队,以绿旗为标帜,称绿营兵。绿营兵是招募来的,每月的饷银、军粮数目同八旗兵相差很多。八旗兵军粮三石,绿营兵只有三斗,满人饷银三两,汉人则只有一两五钱。八旗兵和绿营兵地位也不一样,虽然同是当兵,但是八旗兵的地位高于绿营兵。这里就表现了清廷的政策特点之一,在任何地方都要保持满人的优越地位。
八旗中的每一旗都用特殊的颜色作为标志。分黄,白、红、蓝四种颜色,又分正旗和镶旗。镶旗是原来的旗帜周围镶上红边,红旗则镶白边。不镶边的叫正旗,有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镶边的叫镶旗,有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汉人军队则另用绿色。入关后,八旗在排列上,以镶黄、正黄、正白为上三旗(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为下五旗。
第 13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清代还有一个不同于明代的制度,就是内务府。内务府是从八旗制度产生的。满族在入关以前经过了奴隶制,进入封建制以后,奴隶制的残余还存在,但是奴隶的地位与过去已有所不同了。过去是一切苦役都由奴隶干,奴隶是主人的财产,可以买卖,主人可以自由处死奴隶。封建化以后,奴隶的地位提高,就不能随便杀死奴隶了。特别在入关前的后期,满族奴隶的地位逐步提高,他们对主人虽还有侍奉的义务,但在其他方面则和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主人面前,他是一个奴隶,但是在别人面前就看不出是奴隶,许多地方都和一般人没有显著的区别。满洲的奴隶不是生产奴隶,一般是家内奴隶,主人的家事都得奴隶来做。满语称奴隶为"阿哈",家内奴隶称"包衣阿哈"。"包",汉语为家,"衣"为虚字"的"字,"包衣"译成汉语即"家的",或"家里的"。"包衣阿哈"就是家庭中使用的奴仆,简称"包衣"。这种制度—直保留到入关以后远久。因为所有的人民都组织到八旗中去,奴隶也要组织进去,一个旗里面有贵族,也有奴隶,甚至把主人和他的奴隶都编在一个旗里。一般平民参加的单位叫佐领,奴隶的组织单位叫包衣佐领,政治待遇和地位都不平等;但是,从一般老百姓看起来他们都是旗人,看不出有主奴之分。
既然主人家里的杂务都由包衣来管,皇帝家里的杂务当然也是由包衣来管。皇帝的包衣后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专门机构,称为内务府,负责管理皇帝的家务琐事,即宫廷的一切事务。太监也归内务府管,因此清朝的太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整个清朝没有宦官之祸。当然也出了几个权势较大的宦官,如清末崔德贵、李莲英、小德张之流,但是没有象明代的刘瑾、魏忠贤那样权倾一世的大太监,和汉、唐两代的宦官也有所不同,就在于有内务府管。内务府是不是也可以把持大权呢?不能。原来太监是终身职,而内务府是流官,有升迁,仟职时间不长,所以内务府的人不可能长期广树党羽,象前代的宦官一样为所欲为。
(四)清初对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压迫
清初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压迫,可以举出以下几个问题:
1(薙发问题 清入关以前,汉人和其他民族一般都留长发,即所谓"束花"。满族习俗,男子要薙发(剃发),头顶中间保长发,梳为长辫,顶发四周边缘剃去寸余。一六四四年满族入关后就下令全国人民都要薙发,以此作为归附的标志。这个命令遭到汉族和各族人民强烈的反抗。在清初为了薙发问题曾开展了多次斗争,甚至发生战争,表现的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第 14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2(衣冠 过去汉人男子衣服宽大,袖子很肥,戴高冠,系长带,所谓"峨冠博带"。满人则衣袖窄小,以便于骑马射箭。清兵入关以后,下令衣冠一律采用满人式样,其他民族认为这也是一种民族压迫。
3(关于"逃人法" 由于满族是占统治地位的民族,在入关以后,就有些卑鄙的的汉人投到满人门下,愿意附籍或作奴隶,因此在清初就出现了所谓"投充"问题。有许多"投充"的是无耻的汉族地主,他们"带田投充",企图凭借满人的势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但在满人眼里,他们既然"投充",就是"包衣阿哈",要听命令,受制裁。有些投充人感到不满,受不了打骂,就私自逃亡,于是就出现了所谓"逃人"。还有一些"逃人"是俘虏来的或买来的奴隶,受不了虐待而逃亡。满人为了防止奴隶逃亡,就订出了管理逃人的"逃入法"。
"逃人法"按照满族习惯,对逃亡的人给以非常严厉的制裁。在他们看来,奴隶就是主人的财产,财产丢失了一定要寻找回来。所以逃亡的奴隶必须找回来,找回来之后却不一定加以处罚。所以对奴隶处罚很轻,而对窝藏"逃人"的人处分却很重。对于收容"逃人"的汉人更要严加处理,甚至没收全部财产,有时还牵连到左邻右舍。这种法律使广大汉人感到非常忧惧。加之,满人中也有故意做出圈套,主仆串通,伪装逃亡,敲诈勒索的,一时骚扰得非常厉害。这条法令在清初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被取消。
4(通海问题 前面讲过,抗清的主力——农民军在大陆上经过长期斗争,逐渐削弱以后,沿海的抗清力量逐渐成为主要的力量。清政府唯恐大陆与沿海有关系,所以下令禁止通海,实行"海禁"。但是沿海人民靠捕鱼为业的不能不出海,于是又行所谓"迁界"的办法,即在沿海三十里到五十里地方立定界牌,不许人民越过界线;企图用这办法完全断绝海上交通。凡界外居住的民户,一律用强迫命令的办法,把他们全部人口、财产迁进内地。这在当时,实际就断绝了人民生活道路,是促使民族矛盾尖锐化的措施。一六五一年(顺治八年开始海禁,此后有时更严,有时稍宽,直到一六八一年(康熙二十年)沿海反清力量削弱后才解除。重点在浙江,包括福建、浙江、江苏一带。骚扰最重的也在浙江。
这就是清初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压迫的几个方面。
第 15 页 共15 页 http://resource.tiwen365.com/ 题问365资源中心
范文四: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清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清朝是满洲贵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皇朝。当政者继承前代的统治政策,总结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的统治经验,继续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拉拢汉族和其他民族上层建立以满洲贵族为核心的政权。清代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深入,民族融合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康熙末年起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将人口税全部摊入田亩,农民对国家的封建依附关系大大减弱,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明中叶以后,西欧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在对外关系方面,由汉唐的开放政策变为“闭关锁国”,清前期由于国力强盛,尚能有效抗击列强入侵,随着国势的衰落,逐渐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走完封建社会的漫漫长路,坠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清朝 1644—1911年 (包括后金1616—1644年计28年)【爱新觉罗氏】 首都北京
第1任 天命 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1627年 在位11年 第2任 天聪 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1643年 在位17年 第3任 顺治 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1643—1661年 在位18年
第4任 康熙 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1661—1722年 在位61年
郑成功:1661年,抗清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将施琅攻占台湾。次年设立一府三县进行管理。
康熙帝智除鳌拜:玄烨即位时年仅8岁,其祖母孝庄以顺治遗诏的名义,宣布由四大臣辅政,但索尼不久病死,苏克萨哈、遏必隆软弱迁就,造成鳌拜专权。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召鳌拜进宫,侍卫将其擒住,冠以“欺君罔上”等三十余罪名,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平定三藩: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之后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子)、陕西提督王辅臣纷纷响应。8年后,三藩之乱被平定。
雅克萨抗俄之战:早在顺治元年(1644年),沙俄殖民者势力便到达贝加尔湖,之后便向黑龙江以北地区进犯。康熙即位后,交涉无果,先后在1685年,1686年击败沙俄军队。1689年,双方同意签订条约,是为《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1689年,双方签订条约。条约规定:整个黑龙江流域(含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俄人撤出雅克萨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平等条约。此后的近二百年时间里,这段边界一直比较平静。
平定葛尔丹:1690年,葛尔丹进犯蒙古。康熙帝第一次亲征,清军大败葛尔丹。此后,康熙帝又两次亲征,平定葛尔丹叛乱。
1713年,清政府封西藏班禅呼图克图为“班禅额尔德尼”。
第5任 雍正 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音真) 1722—1735年 在位13年 1723年,开始推行“地丁合一”“摊丁入亩”。
1732年,雍正改军机房为军机处,后权力日益增大,成为总理军国要务的机构,大大加强了君主专制。
第6任 乾隆 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1735—1795年 在位60年
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马噶尔尼使团来华:乾隆58年(1793年),英国派马噶尔尼使团来华,清政府要求其行三跪九叩之礼,马噶尔尼被迫同意。虽与清政府建立外交通商的要求未能达到,但却收集到了大量情报,为英国的侵华战争做了准备。
和珅:和珅主要活动于乾隆年间,他博学多才,又善于逢迎拍马、纳贿行贿、敛财聚财,故家产颇丰,且深受乾隆宠幸,遭到嘉庆忌恨。1799年,乾隆帝驾崩,嘉庆立即处死和珅,抄其家产,共8亿多两,相当于和珅当权20年中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嘉庆解除了自己的心头之恨,得到了大量财产,且落了个惩治贪污的美名。故有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内禅:1796年,乾隆在太和殿举行内禅大典,亲授太子御玺。嘉庆即皇帝位,尊乾隆帝为太上皇。但乾隆仍操纵朝政。
第7任 嘉庆 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音拥演) 1796—1820年 在位25年 阿美士德使团来华:嘉庆21年(1816年),英国政府再次派遣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以敦请中国政府多开商埠,与之进行自由贸易。在礼仪方面,阿美士德表示可以脱帽三次或点头九次点头致意,中国官员则坚持要行跪礼,后谈判无果。阿美士德使团被驱逐出中国。
第8任 道光 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1820—1850年 在位30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收缴的鸦片销毁,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的光辉篇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军舰北犯至天津,道光皇帝派琦善赴广州求和。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之后道光又转向主战,派奕山赴广州,对英宣战。后奕山恐慌,遂与英方签订《广州条约》。1842年,英方再度调起战争,英军兵临南京城下,清政府与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广夏福宁上对外通商;英国享有关税协定权。随后英国又通过补充协议《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等特权。1844年,美国逼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法国逼迫清政府签订《黄埔条约》。中国自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9任 咸丰 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音主) 1850—1861年 在位11年
太平天国起义:鸦片战争后,大量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社会矛盾激化。 1851年,洪秀全率“拜上帝会”信徒在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1853年攻克南京,以此为都城,称天京。随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定出一个带有浓厚空想色彩的平均主义分配方案,以解决土地内容为中心,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并分兵北伐和西政。三年后,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此后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北王韦昌辉杀南王杨秀清,两万多将士死于非命,后韦昌辉又被洪秀全所杀。翼王石达开率精兵负气出走,在大渡河全军覆没。太平天国开始转衰。后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等,1860年一度出现振兴的局面。但之后1861年安庆被曾国藩所迫,太平军损失惨重。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势力扩展至17个省,坚持斗争达14年,有效地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延缓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
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美等西方列强不满意在中国获得的政治利益及经济特权,提出修改条约的请求,遭到拒绝后,便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856年,英军舰炮轰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俄、美除赔款外也获得了与之相同的利益。后来英法利用换约之机,再次挑起战争。1860年,先后攻陷塘沽、天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留下恭亲王奕等人与英法议和。不久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英法获得了更多特权和利益。俄国因调停有功,也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西方侵略有个别口岸扩大到沿海各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10任 同治 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1861—1874年 在位13年
慈禧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帝病逝于热河,遗诏令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同时任命8位“赞襄政务大臣”辅政,慈禧及奕被排除在外。慈禧遂拉拢奕、东太后钮钴禄氏、在北京握有兵权的胜保等人,发动政变,逮捕8位大臣,大权落入慈禧之手。随后她又削弱奕的权力,先后在同治、光绪年间垂帘听政,且全盘接受列强的要求,“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大花银两,建造颐和园,为其六十大寿献礼,使北洋舰队无力购买战舰。1908年慈禧死去,其统治长达47年。
奕创立同文馆:1862年,奕奏请设立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学堂名称为“同文馆”,慈禧为博得列强的好感,便于与列强交往故同意设立。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官僚们开展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是一场清朝为挽救其统治危机而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并没有达到使中国富强的目的,但是揭开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
第11任 光绪 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1874—1908年 在位34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1年,清政府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俄国强占了伊犁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整个南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冯子材大败法军:1883年,法国军队向驻中越边境发起攻击,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冯子材在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军。但清政府却乘胜向法国求和,签订《中法条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被保护国,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故有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此条约助长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此战争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战场在黄海海面和朝鲜境内,主要有丰岛海战、牙山的成欢之战、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无炮弹且船负重伤的情况下,下令全速前进,企图撞沉日本“吉野”号,但不幸被鱼雷击中,全军覆没。光绪为之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日军占领朝鲜后,李鸿章避战保船,舰队躲进威海卫,日军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
第二阶段,主要有辽东之战和威海卫之战,最终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等。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损害中国利权最严重的条约,它不仅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而且使远东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迅速成为东方强国,走上了侵略的道路。
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后,个个义愤填膺。康有为连夜书写上万字的“上皇帝书”,痛陈形势的危机和变法的迫切,在京的举人纷纷签名,结果都察院拒绝接收,皇帝也没有见到这篇上书。汉代以公家的车马迎送地方向中央举荐的人才,后用“公车”代指参加科举者。
光绪帝变法维新: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家。他们主张维新变法,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维新,但新法触犯了各腐朽阶层的利益,保守派代表慈禧解除了光绪老师翁同龢的职务,杀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杨锐林旭、杨深秀等维新派人士,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各项措施全部取消。维新变法在实行103天后失败。
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面对中国将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危机而发动的爱国救亡运动,是维新派学习西方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改革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
义和团运动:1898年,义和团运动拉开序幕。由于清政府与列强的矛盾持续激化,对义和团的政策由以前的坚决反对转变为默许乃至支持,故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在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义和团在大沽、天津、廊坊、北京等地奋起抵抗,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最终在列强及清政府的联合破坏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的抗争力量,打乱了帝国主义迅速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一路烧杀抢掠,慈禧携光绪帝逃往西安。1901年,清政府与11国(包括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同时列强取得了在北京城内设立使馆区及北京附近军事要地驻军等权力,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第12任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1908—1912年2月11日 在位3年
辛亥革命: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发起成立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孙中山把它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1908年,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危机,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宣布“预备立宪”,但此举仍未能改变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遭到众人唾骂,反而激化了矛盾。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领导广州起义,革命者战死甚多,后有72人埋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5月,清政府出卖国家路权给列强,湘、鄂、川、粤四省掀起保路运动,革命党人决定趁机再次起义。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响应。12月,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政体,在东方建立起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清朝共12帝立国268年
1912年2月12日清晨,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时代。
范文五:中国近代后期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中国近代后期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1923年)
配套练习
1、 (90上海) “五四”运动成为我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的标志是因为 (多选 ) A、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初步胜利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中国共产党给予重大影响 D、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领导
2. (04江苏)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 国内阶级矛盾日 益加深 C. 十月革命的影响 D. 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3、 (01上海 ) 在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代间, 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 武昌起 义、中华民国成立 B、 《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 《新青年》创办 D、中 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4、 (99上海 ) 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 运动为中心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 奋斗的目标
5、 (00广东 ) 中共 “一大” 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 ①领导工人运动 ②打倒封建军阀 ③ 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6、 (91上海)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史实,比较说明为什么自 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7. (01上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某要校举行新老党、团员宣誓仪式。请 你为该校推荐一个在上海市范围内中共活动的重要纪念地, 并作简要说明 (应包括曾在该地 发生的中共的重要活动及内容、影响和在该地举行宣誓仪式的现实意义) 。
参考答案
6.中国有了一个统一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了过去只有 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状况, 说明了无产阶级力量已壮大。 联系 “一大” 代表来自全国各地的 共产主义小组,无产阶级已达到达 200多万人。
中国共产党有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改变了过去反帝反封建不彻底的状况,使全国人 民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联系中共的最低纲领并和同盟会纲领做比较。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 放手发动工农群众, 改变了过去资产阶级不敢发动群众的做法。 联系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建立统一战线等。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改变了过去斗争老是失败的状况,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终于 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联系反对北洋军阀或帝国主义或国民党反动派, 壮大力量取得胜利的 史实。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方向,开辟了革命新时期。联系中 共最高纲领。
7.例:中共一大会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党纲,从此中 国出现了工人阶级的政党(或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 。在此宣誓,有助于坚定对党的信念
二、四次革命或战争(1924-1949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清朝后期的统治199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