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引导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简直可用“飞速”来形容~那么要怎样写一篇有关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论文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2016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通过及时推出的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宏观政策~我国成为率先从“大衰退”中走出的重要经济体。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及经济运行所呈现的趋势~2016年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转型和政策调整期。综合来看~未来一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向将凸显三条主线: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复归、经济结构的调整、后危机时代的全球化视角。
在宏观政策正常化的主线下~需要重点把握的主题有三个:信贷投放、通胀预期管理、非政府市场需求。
信贷投放
在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融资结构下~信贷始终是观测我国宏观经济正常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信贷投放是2016年危机应对政策基调下最突出的政策~也是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
管理通胀预期
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化需要关注的一个政策着力点是
1 / 6
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降低对政府投资需求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防止二次探底。以2016年底4万亿财政支出计划为代表~通过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我国经济从危机中迅速企稳复苏。然而~从推动经济复苏的动力看~政府投资推动依然主导了复苏进程。因此~未来我国经济的前景本质上取决于政府主导的短期刺激增长能否顺利转化为市场主导的可持续增长~而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则在于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
关于激发市场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很多领域做了重要部署。首先~为刺激政府之外的企业投资~并防止大型垄断企业在一般领域的过度扩张~中央要求清理大中型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不公平法规~构造一个平等竞争的氛围~同时要求降低一些高门槛行业的政府管制~使市场流动性有一个顺畅的投资渠道,其次~鼓励民间消费。
在特定意义上~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表现为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本质上却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冲击~凸显的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因此~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结构调整转折点~即转向一个新的增长动力结构~而全球金融危机则成为转换的起点和机遇。
总体而言~未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将围绕三个视角展开:我国经济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
2 / 6
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带动的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增长转变到依靠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的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增长转为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来推动增长。从这三个结构调整的方向来观察~未来我国经济存在很多新的机会。
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
从应对危机一年多来的实际经验看~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按照国际惯例的统计口径~2016年底我国城市化率为%~这一水平不但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也显著低于东亚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因此~未来我国城市化空间巨大~城市化的推进也将成为我国经济下一阶段增长的重要动力之源~对调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化进程也为评估我国结构乃至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目前~许多资源行业被认为存在大量产能过剩~或者从短期周期波动看~这些行业在未来一两年将会出现过剩。然而~如果把分析视角放到城市化的背景下~考虑到城市化带来的巨大资源需求~则未必会得出产能过剩的结论。
消费增长正处于转型拐点
区域结构调整: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开始呈现积极变化
区域经济结构对观察我国经济的未来走向具有十分
3 / 6
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时期~我国的区域增长格局开始呈现积极分化~区域多元化格局明显增强了我国应对危机和吸收冲击的能力。从2016年的增长格局看~中西部地区的复苏强度和速度都明显高于沿海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的经济结构决定了这些地区不得不承受来自结构转型和金融危机的调整压力。相比之下~在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支持下~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状况正在出现明显好转,同时~危机之后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也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两方面因素使银行信贷随中央的投资项目转移到了中西部。所以~2016年全国信贷投资前十名的省份中~中西部地区占了相当比重。
我国经济总体规模的迅速上升~促使我国的决策者、学者及企业家在把握我国经济走向时~都必须密切关注全球经济的运行态势~而我国经济的运行态势本身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后危机时代是我国加快资本和资源重新布局的重要时间窗口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形成了显著冲击~我国经济在强劲的经济刺激和经济转型动力推动下迅速复苏~投资规模和信贷投放都表现出异常强劲的增长。如果在发达国家经济运行十分强劲的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动全球资源的强劲需求~进而成为许多摩擦的根源和导火索。但正是
4 / 6
因为在危机时期~我国即使保持更快的资本形成速度来推进城市化~发达国家的经济依然相对低迷~这就给我国经济一个难得的时间窗口来进行资本和资源的重新布局。
因此~2016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相对低迷的全球经济以及相对较低的资源价格~为我国加速城市化提供了良好的布局机会。大致来说~这种布局可从三方面推进:首先~重新布局资源,其次~后危机时代是我国企业重新整合实用的产品、技术、品牌和资源的一个较好时期~也是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地位的好时机,其三是新兴产业的崛起。
我国将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习、适应和参与国际规则
我国在全球经济增长和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总量上~我国经济即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未来我国应分享“驾驶员”的位子~发掘和利用更广阔的空间~学习、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我国经济“再平衡”是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有机组成部分
金融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对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表现为“过度消费”的经济模式不可持续,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而言~表现为“过度投资”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也需要相应进行调整~寻找新的经
5 / 6
济平衡点。
从这个意义上看~中美之间在危机应对时期和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政策线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对应”效应。美国储蓄率提升的幅度直接决定着我国出口部门可能受到冲击的程度。如果美国的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消费下降~我国出口就需要做好大幅调整的准备。
综合以上三条主线~总体上~2016年是我国经济增长较为温和的一年。具体而言~它将是我国宏观政策逐步回归到正常化的一年~也将是经济结构重新调整和布局的新起点~还将是我国全面参与全球游戏规则的新开始。
6 / 6
范文二:政研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20xx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通过及时推出的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宏观政策,我国成为率先从“大衰退”中走出的重要经济体。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及经济运行所呈现的趋势,20xx年我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结构转型和政策调整期。
一、政策主线:经济复苏与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回归
在20xx年我国以超常规刺激计划实现经济复苏之后,20xx年将是我国经济经过危机冲击触底、进入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起点。因此,观察20xx年宏观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即从危机应对时期的超常规刺激政策中平衡退出、向正常化回归。“正常化”与“退出”意味着宏观政策将从超常规状态,通过适当的时间窗口、政策工具、退出渠道与节奏,逐步回归到正常宏观经济环境下所需要的正常化政策。
(一)信贷投放
在间接融资占主导的融资结构下,信贷始终是观测我国宏观经济正常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20xx年的信贷增长对我国经济应对危机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如此高速的信贷投放是难以为继的。在宏观经济回复到正常状态后,宏观政策的正常化就必然涉及信贷投放的调整,适度宽松同样需要强调宽松的“度”。就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而言,20xx年应对危机时主要强调宽松,但在20xx年宏观经济正常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强调“适度”。按照经典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信贷的增长速度应由三部分组成:gdp增长率、通货膨胀水平、适度的增长空间。依此推断,如果20xx年我国经济增长回到9%~10%的正常水平,通胀也回归至2%~3%的理想范围,再预留3%~5%的适度宽松空间,那么20xx年货币信贷增速将保持在17%~18%左右,新增信贷投入大概在7万亿~8万亿之间。
(二)管理通胀预期
从理论研究看,20xx年是否需要管理通胀预期曾一度有分歧。一种观点强调20xx年的通胀仅仅是预期,包含1%左右的翘尾因素和预留的一部分新涨价空间,大致测算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水平也只有3%左右。因此,这类观点认为提出管理通胀预期过于超前,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复苏。然而,从通胀的预警指标选取看,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金融市场投资决策,cpi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预警性都是值得怀疑的,很大程度上它们并不是判断通胀的良好指标。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观察,明显的通货膨胀形成往往需要具备三方面因素:其一是实体经济需求的大幅增长;其二是信贷投放的高速增长;其三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目前投资已大幅增长,信贷投放增长也非常快,所以20xx年的物价水平受农产品影响将会非常大。
(三)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
宏观经济政策正常化需要关注的一个政策着力点是培育非政府的市场需求,降低对政府投资需求的过度依赖,从根本上防止二次探底。以20xx年底4万亿财政支出计划为代表,通过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我国经济从危机中迅速企稳复苏。然而,从推动经济复苏的动力看,
政府投资推动依然主导了复苏进程。
关于激发市场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很多领域做了重要部署。
二、结构主线: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结构调整转折点
在特定意义上,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表现为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本质上却是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冲击,凸显的是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
范文三:税务会计论文经济发展趋势论文: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税务会计论文经济发展趋势论文: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摘 要]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使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的变化,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使得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关键词]成本会计;发展趋势;会计电算化
1 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管理理论的创新对成本会计的研究方法的具体操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1)知识经济带来的冲击。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
(2)竞争使管理者更迫切希望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跨国企业的进入使国内的众多公司面临激烈竞争,管理者愈加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3)新的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当以很低的直接人工去分配很高的制造费用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
(4)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5)网络的普及使电子商务日益风行,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
2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已经或正在取代手工记账,而且在企业建立内部网情况下,实时报告成为可能。二是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传统上对成本控制并不关注的行业如医院、生产厂商、航空公司等都对成本控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
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赢利能力,但它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将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然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会计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3 解决对策
3.1 加强成本理论的研究,提高我国成本会计水平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理论研究者必须冲破传统会计观的束缚,解放思想,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应本着创新精神、务实态度和严谨作风,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同实际工作者密切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高度提炼成功经验,同时,理论研究应针对我国成本会计实际问题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2 成本会计工作者应更新观念,树立成本效益,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作为唯一标准。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因为成本只表现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各种劳动耗费,至于这种耗费效益如何,却不是产品成本指标本身所能反映出来的。所以,成本工作绩效考核应通过投入与产出关系进行评价:一是产出的投入越少越好,二是投入的产出越多越好,三是投入增长慢于产出增长为好,四是投入减少快于产出减少为好,五是投入下降、产出上升为好。
3.3 推进成本会计电算化进程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范文四:★国际经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中国-论文
世纪之初,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使中国不仅面临国际政治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且面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带来的商业机会与风险。正确认识和应对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对中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几大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一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相互依赖增强,以致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速度加快.其主要原因是: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迅速发展,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提供了空前方便的条件,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从而推动
?0世纪90年代纷纷加入到贸易自由化体系中去。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标志着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确立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在新世纪初掀起兼并重组风潮,导致其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的不断发展,使跨国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趋势,全球性公司风起云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总数已达5万多家的跨国公司及其遍布全球的数十万个子公司和附属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产销体系。第四,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大大加快了资本转移的规模和速度。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络的兴起,使整个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仅传统经济活动走向全球化,而且生产、服务和技术创新也明显地全球化。与此相应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各方面也已跨出原来的地域界限,呈全球化特性。第五,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投资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移动成为可能。目前,全球金融工具多达100多种,金融资本流量大,流速快,游资多,国际外汇交易额大约日均为1.5万亿美元左右。对地产、信息、金融业的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作为经济全球化一个阶段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迅猛发展。据世贸组织报告,目前各种形式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有100多个,世贸组织95%以上的成员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组织。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主要有: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合组织(APEC)。除三大板块大型区域组织外,世界还有很多地区性合作组织,如2002年7月正式成立的非洲联盟,是非洲53个国家在实现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启动,为东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表明成员国在安全和经济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特征:一是“开放性”。各区域经济集团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在加强与非成员国的对话与合作
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合作。二是“复合性”。区域经济集团在不断加速自身发展,不断扩大范围的同时,区域组织间出现相互交叉“重叠”趋势,一个国家或地区往往既是某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区域市场的成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通、交叉存在的“复合”局面。三是“渐进性”。主要是说区域集团的合作内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发展,即从加强贸易、投资联系向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货币联盟方向提升。其中欧盟已经从共同市场发展为拥有统一货币的经济联盟;东亚国家也在从成立之初的地区性合作集团走向自由贸易区边缘。
)金融自由化发展趋势 (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性质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已不局限于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活动提供服务,而是呈现出日趋独立发展的势头。国际金融活动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以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2001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量仍在1.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各国外汇储备总量的85%,是全球日商品和服务出口总值的70倍。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国际私人资本的膨胀,金融衍生商品交易规模空前扩张。全球跨国的资金流通日平均量约1.5万亿至2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近10倍。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场也蓬勃发展。活跃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国际游资总量在7.2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0%。世界商业银行的外国贷款达到8万亿美元。1997年世界直接投资达3940亿美元。到2002年,世界上有162个国家(地区)间签订投资保护协定1330多个,5年间这类协定增长3倍。
(四)“知识经济”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世界经济开始了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型,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了科技与知识的投入。在未来20—30年间,科学技术将会有重大的突破,从而导致一场新的产业****。以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新的增长点。
知识经济趋势使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着重大转变。其一是制造业的高技术化。计算机、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工业成为发展最迅速的产业。最近十多年来,美国十大类高技术产品出口以两倍于全部商品出口的速度增长。目前,制造业结构高技术化进程还处在加速阶段。其二是第三产业的高技术化。服务业已成为高技术装备的主要采购者。美国80%的信息技术产品,英国75%的计算机被服务业所采购。近十多年来,服务业的信息技术投资每年增长70%左右。服务业自身研究开发活动也日益频密,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比重迅速上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其三是就业结构的知识化。虽然世界所有国家就业者比重最大的仍然是初级劳动力,但高度技能岗位的比重在稳步上升。员工学习终身化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学习型组织成为新技术****背景下的基本组织形式。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
世界经济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任何国家都是机遇和挑战。对经济增长持续居于世界经济增长前列的中国而言,机遇明显大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也将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风险和困难
经济全球化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技术、管理和信息的广泛应
用和传播,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世界经济内在联系的密切性和外部互动的包容性,由它释放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动能,是推动世界巨变的根本动力。它将有力促进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贸易扩大和资本流动加速。越来越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为我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增加出口,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舞台,还带来了现代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中国企业可以更加直接地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迅速跟上国际先进企业的发展步伐。同时,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过程,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作用是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一把“双刃剑”。这种不合理经济秩序的运行将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二步扩大。经济强国和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和影响,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构成一定威胁。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经济波动的风险加大。关税税率降低以及贸易壁垒的消除,加剧全球范围内投资、生产和销售的无序竞争状态。加之各国经济的依存度加强,一国经济的兴衰对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经贸发展的影响加深,甚至形成连锁反应,金融风险或经济危机传播更加迅速。大量的外资进入易于造成国内产业内部的结构性矛盾,使中国企业面临并购和竞争的压力。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为中国在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但与地区国家建立相互依托的合作关系存在相当难度
区域集团化对中国带来的重要机遇就是加速融入地区分工,有利于中国在世界经济竞争中争取主动。一方面,欧盟、北美和亚太三大区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4和世界贸易的70%以上,它们内部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的加强,商品、资金和技术的流量在区域内部以至区域集团之间都将增加,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中国已正式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排除了游离于区域集团化以外的不利处境,并可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方向起积极影响。参与这一地区的国际分工和合作,成为这一地区商品、资金、技术流通网络的一部分,将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力提高,并将增强同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筹码。欧美国家为中国巨大市场所吸引,将保持同中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而欧美区域经济集团消除内部贸易壁垒,也有利于中国开拓这些市场。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出口贸易带来种种****。区域性经济组织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是与外部竞争。到20世纪末,全球共有各种区域性政治、经济或政治经济合二为一的组织近200个,仅在WTO注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就达170个。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区域经济集团已达110多个,这些集团都有一定的排他性。加上许多国家采取技术、环保、反倾销等更加严密的保护手段,加大了中国商品进入这些市场的难度。欧美等区域经济集团通过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内部贸易,对中国发展同美欧国家的经贸关系有不利影响。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应用步伐加快,国际竞争的焦点将越来越集中在高新技术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将越来越下降,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将逐步丧失,在国际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 (三)金融自由化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引入资金有利,但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也将随之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金融自由化发展的过程中,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三大新特
点,一是短期投机性资本活跃,资本流动的速度加快,流动周期缩短;二是国际资本流入亚洲地区特别是那些市场容量和潜在需求比较大的经济体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三是在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10年的高速增长后,国际资本流动正在进入一定程度的调整,未来几年国际资本有可能增加对发展中经济和发展中地区流动,特别是向那些正在采取较大开放政策措施的国家和地区流动。2001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骤减至7600亿美元,对美国投资的外国资本大量逃离,但欧盟国家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也从2000年的1250亿美元减少到970亿美元。只有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仍为外资所青睐。从总体上看,今后国际
?/P>
中国加入WTO为中国更多地引资提供最佳机遇.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入世”后招商引资工作将掀开崭新的一页。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大事都提高了中国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2003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流入国。国际资本对华投资将加快,投资方式和投资存量将出现新的变化。中国可能是未来10年理想的投资目标。
金融自由化带来的问题一是国际资金市场争夺加剧。国际官方发展援助大幅度减少,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争夺资金的竞争日益激烈。二是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加速,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从而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一定挑战。1997年东亚地区出现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短期资本对东亚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冲撞所致。
(四)知识经济将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带来空间
的背景下,新一轮全球互动式的产业结构大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
步伐加快,形成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保持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继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在争相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和加快传统产业高科技化的同时,使得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得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必将加快国际间产业与技术转移,技术扩散效应也进一步增强,为中国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首先,全球范围内产业垂直转移将加快。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腾出资金和物力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中国企业可以接过国际传统产业转移的接力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形成最大竞争力,创造最大经济剩余。第二,发展中国家可利用高新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发展中国家产品结构升级、工艺更新和产业组织调整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产品竞争力也会不断提高。第三,通过参与水平分工,可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生物制药、计算机、办公设备、特殊产业机械和电子元器件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向外转移逐渐增多,使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一些实力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的产业部门,通过共同开发或协作配套等形式,实现重点突破,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
尽管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一个新趋势已经对世界经济带来重要影响,但至今世界各国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尚未统一。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多数人认为高科技将改变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全世界的经济增长将出现前所未有的辉煌。然而,2001年后,美日欧西方主要经济体经济却出现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所没有的同步下滑。此外,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以及世界性IT产业的大批裁员也为新经济的未来蒙上阴影。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泡沫破灭为标志的世界经济调整期何时结束尚属未知。
三、关于中国对策的思考
今后十到二十年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千载难逢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进程来看,它在各个经济长波周期的发展中都滞后于工业发达国家。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等新的经济发展趋势面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能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及方针政策,对实现经济的超越性发展至关重要。
)完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一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均是在全球经济框架下进行的。要抓住机遇就必须不断扩大经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变革。但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国经济的开放还远远不够,应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完善全方位、多层次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的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扩大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活动,为商品、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流创造更便利条件,更多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为深化国企改造,西部开发,高新技术发展服务。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发挥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资本营运、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和能力,不失时机的参与国际竞争,谋求最大经济利益。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只有大胆地积极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才能把自己的技术、设备、产品带出去,也才更有条件引进更新的技术,发展更新的产业,以利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二)制定稳健的经济安全战略,抵消世界经济新趋势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区域化进程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推动和主导的。中国在参与世界经济进程的同时,必须捍卫国家主权,规避各种政治和经济风险。按照改革和发展的总体部署,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体系和机制至关重要。在不断增加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中,还应注意保证国家对经济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的主导控制权,保证国民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以加快缩短同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差距,提高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强化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防止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在维护稳定的条件下,力求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确立面向知识经济的发展思路,实现中国经济的跳跃发展
一种新兴经济的出现需要国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正修改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以抢占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制定的高科技发展战略,领先实现了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日本也正着手实现从“技术立国”向“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转变。对一个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中国来说,在考虑到传统产业的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面对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宜修订现有的发展战略,制定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战略。一方面要用科技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用最新科技去改造我们的传统产业,这样我们就能“两手抓、两手都硬”,实现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比翼齐飞。面对信息业在GNP中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特性,尤其应该注重制定合理的信息产业发展政策。要加强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和信息科
技的应用,更要加大对信息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对信息产业的宏观管理,使之走向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以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加大区域经济合作力度,推动多级化格局的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使多极化格局加快形成。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将在未来竞争与合作中得到更快的发展。为此,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参与亚太地区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不仅符合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参与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多级化的重要一环。亚洲虽有东盟,但真正意义上区域经济联盟尚未建立。为了创造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为了在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为了能更好地抵御外来冲击和一旦受冲击后便于摆脱危机,度过难关,中国应积极加强与日本的沟通与合作,推动亚洲区域经济联盟的形成;继续积极参与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强与东亚、东南亚地区国家经济、金融、外贸和外交关系,以在本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正在酝酿的“东盟+3”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其中关键在于中日之间的合作和努力。切实加强与发展中日关系,对推进东亚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
更多相关文档
?我国对外投资的经验、问题及政策建议 (8972字)?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 (3846字)
?美国对华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问题 (4747字)?国外最低工资制度理论研究及启示 (3169字)
?美国住房贷款危机殃及全球 (3884字)?西方公平与效率理论的发展历程 (4350字)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7046字)?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整合前景及启示 (5151字)
?中日农业问题的比较分析 (6426字)?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 (2999字)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
收藏到书签里: Email:hxdoc@126.com
站长统计
/tr>?国外最低工资制度理论研究及启示 (3169字) ?美国住房贷款危机殃及全球 (3884字) ?西方公平与效率理论的发展历程 (4350字)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7046字) ?欧盟成员国产业结构差异、整合前景及启示 (5151字) ?中日农业问题的比较分析 (6426字)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
探讨 (2999字) ?中外区域经济政策对比 (3839字)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
Email:hxdoc@126.com 收藏到书签里:
站长统计
要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意义没有正确把握,以及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或地区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不同表现缺乏了解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要简单地根据克鲁格曼对“东亚经济奇迹”的批评来评论我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并作为讨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依据。
第二,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说,重要的是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不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在未成为最发达国家之前,全要素生产率低,只有到了发达阶段时全要素生产率才高的事实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在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时,技术创新主要是靠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设备,只有到了发达阶段各个产业的技术大多已经处于世界的最前沿时才转而以不表现为资本的研发来取得技术创新。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技术差距,要善于利用这个差距,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引进合适的先进机器设备,这样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虽然会较低,但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反而会较快。
第三,我国虽然应该多利用引进技术来取得技术创新,但是,并不是就不用进行自主研发。首先,发达国家劳动力昂贵,发达国家的技术通常尽量自动化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我国劳动力相对便宜,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时,通常需要进行一些流程的研发创新,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尽量以劳动力来替代昂贵的自动化设备,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其次,有些产业我国有比较优势,但是没有比我国更发达的国家还留在这个产业里,因而也无法从其他国家引进时,或是,在这个产业里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只是最后一、二个关键的技术而难于从发达国家引进时,我国就需要在这样的产业自己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秉持这两个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水平的提高,需要自主研发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多,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更多相关文档
?欧洲前现代化时期的家庭与工厂制度的形成(上) (6395字)?欧洲前现代化时期的家庭与工厂制度的形成(中) (6500字)
?欧洲前现代化时期的家庭与工厂制度的形成 (4893字)?中国与欧美政府经济职能演进的历史比较(上) (7821字)
?中国与欧美政府经济职能演进的历史比较(下) (7362字)?世界钢铁企业的全球化战略 (8208字)
?2002:世界经济与中国机遇 (3523字)?资本主义的新趋势与世界经济危机 (4851
字)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3211字)?德国北威州老工业基地改造问题研究 (4722字)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
收藏到书签里: Email:hxdoc@126.com
站长统计
/javascript' src='http://www.hxdoc.com/m/ch.asp'>
Σ
丁?P>
《共产党宣言》虽然预见到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今天所说的经济全球化,但没有、也不可能预见到,今天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方式使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必须在同一个世界经济体系中相互依赖、进行合作。
从一开始,资本主义就把共产主义当成了幽灵,旧欧洲的一切势力甚至为驱逐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另一方面,当时的共产党人也开宗明义地宣布,其“最近目的”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25)共产主义从单纯的运动变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制度之后,资本主义更是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扼死在摇篮里。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一个阵营之后,资本主义仍念念不忘****它、围堵它、演变它。《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的150 多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近100 年来,两种思想体系、两种社会制度的关系如何,一直是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事实证明,在现时代,社会主义想完全取代资本主义是不现实的,资本主义想消灭社会主义更是不可能的。资本主义是在封建制度衰败后取而代之的,而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却是在工业****和资本主义高歌猛进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共同历史生存空间还十分广阔。
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都有过辉煌,也都有过失误。在,,世纪中期之前不到,,,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超过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但是在几次大危机中,资本主义几乎全线崩溃,不得不借鉴社会主义的某些调控手段。,,,,年,****是在破烂摊子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20 世纪初旧****装备的现代生产工具比德国少4/5,比美国少9/10;(26)文盲占全国人口的3/4 以上。十月****后苏联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国际环境,二次大战中又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经济建设仍取得了辉煌成就。同,,,,年相比,,,,,年苏联工业增长了,?,,倍,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仅为,,,;(27),,,,年苏联国民收入和工业产值分别为美国的,,,和,,,,而,,,,年分别上升到,,,和,,,。(28)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主要重工业产品产量和航天工业、军工产品方面,苏联在不长的时间内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然而,制度的僵化和改革的步入歧途终于使它解体。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国改革开放所创造的经济奇迹使世人再次对社会主义刮目相看。当然,两种制度都有不完善、与形势不
适应的地方,所以也都在进行深入全面的改革。在今天的时代,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在创造全球经济繁荣方面都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都负有重大历史使命,谁也代替不了谁。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在国际分工基础上进行经济合作是和平与发展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声,是历史的必然。这正是处理两种不同制度国家间关系的最佳模式。妥善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只有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中充分表现出无可置疑的优越性,才能赢得历史对自己的选择。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西方各国总有些右翼势力时而兴风作浪,对当代和平、发展与合作潮流形成掣肘。对右翼势力的发难首先应力争化解,同时也须备加防范。 三、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的酝酿、形成和发展
《共产党宣言》不仅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之作,而且还在深入分析资本主义本质的基础上创建了马克思主义有关世界经济学的理论经典。至今,其中许多名句仍被广泛引用,并越来越被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乃至经济全球化所证实。
世界经济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相加,不是各国国民经济运动规律在国际范围内的简单延伸,它是一种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体系。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世界经济不断出现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经济的理论也不断有新的发展和新的建树。列宁、******、**都为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理论的发展、创新和突破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早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就对资本主义的国际扩张和社会分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做出了科学的判断和伟大的预言,这被后人视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金科玉律。马克思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世界市场等所做的精辟分析和论述,为世界经济学的逐步形成进一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但由于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马恩只能粗线条地勾勒世界经济的大致轮廓和世界经济学的初始原理,当时还不可能创建一门完整、成熟的世界经济学。19 世纪末,,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当时正值囊括全球的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新的形势不仅对世界经济学的创建提出了要求,而且也为之提供了基本条件。列宁完稿于191,年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又为研究垄断资本时期的世界经济提供了理论武器。******关于帝国主义两重性的理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的分析;**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论述,关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论断,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在学术界,世界经济体系一形成,就有人提出了与“国民经济”不同的“世界经济”这一概念,有的学者甚至开始对“世界经济学原理”进行研究。30 年代日本学者还出版了《世界经济学》专著。以布哈林为先驱,苏联和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陆续对世界经济体系开展研究,为这一学科的创建做出了贡献。实行改革开放后,以钱俊瑞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开始对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史和世界经济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推出了多部专门著作,带来了我国世界经济学术界的空前繁荣。其中具有开拓意义或影响较大的作品有:钱俊瑞的《世界经济概论》,褚葆一的《世界经济学原理》,宋则行、樊亢的《世界经济史》,李琮的《世界经济学新编》等。
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理论和世界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世
界经济在过去的150 多年间变化巨大,但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依然有效。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重读《共产党宣言》,不仅未有丝毫隔世之感,反而为其分析的精辟和预言的准确而折服。它仍然是我们统览世界经济全局的经典。同时我们从历史发展进程中也确实感悟到,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经济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这不仅表现在它对历史空间和时段具有广阔而强大的涵盖能力,而且还表现于它具有难以估量的传承机制与创新力量。在这150 年间,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原则主张被一代一代人传承发扬。今天,仍有千千万万的人把它作为理论旗帜和理想目标。对于这些原则主张,不同时代的继承者往往又都是发展者和创新者,因为任何正确的理论都“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29)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固然要不得,不随着形势环境的变迁而发展和创新,同样有违马克思主义的要义和精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宝刀不老”,正在于一代一代人在基本原理基础上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理论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今天,我们不仅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而且人类历史还翻开了以追求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崭新一章。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正以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契机,处于迅速崛起和伟大复兴进程之中。面临历史性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经济学也要发展。尤其不能忽视的是,任何大国的崛起不仅要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根基,还要有权威的理论体系做支撑。19 世纪的英国如此,20 世纪的美国如此,全盛时期的苏联也是如此。这正如江****同志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经济学是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我们有了这一理论武器,就可以科学地认识世界经济,有效地把握其走向。在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直面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它的指导,也需要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为它的发展和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注 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4——255 页,人民出版社1972 年。
(,)前引书第228 页。
(,)前引书第229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卷Ш,人民出版社,,,,年版,的,,,页。
(,)安古斯。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第,,页,改革出版社,,,,年版。
(,)安古斯。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第,页,改革出版社,,,,年版。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史》第,,,页,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版。
(,)《中国统计年鉴,,,,》第,,,页。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史》第,,,页,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版。
(,,)安古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年回顾》第,,页,改革出版社,,,,年版。
(,,)王诵芬:《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比较研究》第,,,页,湖南出版社,,,,年版。
(,,)《王洛林、余永定:《,,,,,,,,,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第,,,页,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年。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页,人民出版社,,,,年第二版。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页,人民出版社,,,,年第二版。
,,,,》第,, (,,)参见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
,页,东方出版社,,,,年版。
(,,)米歇尔。博德前引书第,,,页。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史》第,,页,河南大学出版社,,,,年版。
(,,)见宫崎犀一等:《近代国际经济要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世界经济发展报告》,,,,,,,,,,,,,,,,,,, 。
(,,)安古斯。麦迪森:前引书第,,页。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第192 页,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年第二版。
(,,)宋则行、樊亢;前引书第214 页。
(,,)尼古拉。布哈林,转引自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第,,,页,东方出版社,,,,年版。
(2,) w.w.罗斯托,见宋则行、樊亢:前引书第238 页。
(2,)宋则行、樊亢:前引书中卷第375 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页。 (2,
(2,)《列宁全集》第19 卷第287 页。
(2,)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第四册第,,,页,人民出版社,,,,年。
(2,)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下卷第,,,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版第27 卷第433 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 年8 月28 日年。
更多相关文档
?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 (8600字)?美国经济衰退的前景和影响 (6038字)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综述 (7356字)?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 (4978字)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经济关系 (4142字)?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经济复苏加快 (7938字)
?为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更好地实现一体化 (3605字)?边际优势战略下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来自日本对东亚投资与贸易的证据 (8559字)
?资产证券化监管:巴塞尔委员会的经验与启示 (9930字)?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国际经验和启示 (7821字)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
收藏到书签里: Email:hxdoc@126.com
站长统计
县旅游发展的核心内涵之一,生态建设也是象山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发展环境的关键。今后象山县生态建设的重点是实施清水、碧海、蓝天、造绿四大工程,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走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大对城市河道、水系、饮水水源的治理和保护,加快对大塘港等重要水系的集中治理和开发;严格控制海洋污染物排放,大力推广海洋生态化养殖,加强对沿海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扩大野生动物群落,丰富旅游活动内涵;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保护空气环境质量;加大绿化力度,要让绿化成为象山旅游形态主要特色之一,在搞活现状绿化的同时,加大成片绿化力度,重视搞好山体绿化,尤其对劈山开挖山体的补绿增绿,要有针对性的办法与措施。
强化特色,提高品位,推进旅游业大发展、大提高。旅游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对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进城市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它对发展环境的提升具有较大的综合效应。象山县应牢固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全新观念,提一步提升旅游在象山发展中的地位,把发展旅游作为推动象山经济的战略举措,要把建设滨海旅游城市作为一个战略目标,强化特色、提高品位、全面融入长三角旅游圈,推进旅游业大发展、大提高。牢牢树立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生命的观念,坚持从象山的山海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背景出发,塑造旅游精品,以“一带三区六产品”建设为着力点,从全县角度实现面的铺开,打响“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品牌,凸现滨海旅游城市形象,突出象山在长三角旅游圈中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的独特地位。加快旅游设施网络、信息网络和营销网络建设,实现与长三角地区旅游网络的对接与共享,全面融入长三角旅游圈。 (3)提高办事效率,完善服务质量,全力提升政府效能
随着交通、通讯、水利等硬环境条件的改善,各地优惠政策的趋同,投资环境越来越强调软环境建设,尤其是政府效能,谁办事效率高,谁服务质量好,谁就能在吸引投资竞争中占得先机。象山县近几年加强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尤其是政府服务经济、服务基层建设,政府效能有了很大提高。今后象山县在加快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同时,要突出重点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完善服务质量。
实行流水线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参照工厂里流水线工作制度,对政府机关办事各个环节进行定岗定责,哪个环节完不成任务,要承担责任。同时大力推广电子政务,建立项目登记审批网上查询系统,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监督。 建立态度追究机制,完善服务质量。各单位办事要提高服务态度,设立“语言禁区”和“态度禁区”,例如:和外商打交道,只能说“怎么办”,不能说“不能办”;和企业打交道,办事不认真、不理睬的,以态度冷漠、生硬、粗暴论处,要受到教育诫为行政处分。企业的事要上门办、赶紧办,如建立服务企业工作队、领导与外商定期对话制等,主动帮助企业解决有关问题。
范文五:经济发展趋势
北跨是拓展济南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济南也将由“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位于黄河北的济阳县将加快构建与济南互联互通、快速通达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食品、物流、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城聚业、以业兴城”,推进北部新城产城融合。济阳将建设济南北部新城,与济南东部新城、西部新城鼎足而立,撑起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
在2016年年底的全市工作务虚会上,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直言不讳地说,济南是东西长、南北窄的带状城市。如果西进、东拓没有边界的话,整个城市的交通将不堪重负。
从济南的城市总体框架来看,从长清大学城到目前的孙村片区,东西长达60公里,而从二环南到黄河只有十几公里。由于整个城市为东西带状分布,东西通勤距离过大,给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济南城区交通拥堵状况难以得到根本缓解。
王文涛表示,从长远来看,济南城市建设不可能无限拉伸延长,“未来的发展必须瞄准和实施?北跨?,要跨过黄河去,让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走向?黄河时代?。”
除此之外,济南为了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也需要北跨。济南北面是京津冀城市群,南面面临着南京、合肥这些城市的强劲压力,西面的郑州不久前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济南有可能面临着“中部塌陷”的危机。
与发达地区、其他副省级城市或省会城市相比,济南县域经济薄弱,尤其是远郊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加快推动“北跨”,推动黄河以北区域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济南在全国的竞争力,奋力突围。
为了增强济南的实力,日前,山东省政府印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建设携黄河南北融合发展的城市新区,带动黄河北地区加快发展。
随着北跨战略的逐步推进,黄河以北的济阳县区位优势逐渐显现,济阳县是“北跨”战略重要
的承载地和功能区。济南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北跨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举措,提出将济阳定位为省城次中心之一,支持济阳撤县设区,将济阳纳入济南城市框架。济南市还将崔寨镇作为济南重点建设的十二个地区中心之一。
济阳将以济南北部新城的崭新面貌,迎接“黄河时代”,引领“黄河时代”,赢得“黄河时代”,与济南东部新城、西部新城鼎足而立,撑起济南“大省会”框架。
将形成千亿级集群
济南市民在超市买的旺仔牛奶、邦德咖啡、统一泡面、和其正凉茶等产品,如果仔细留意一下生产地址,发现它们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济阳县济北开发区。
济阳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凉茶、方便面、饼干、蛋糕、休闲饮料、矿物质水等休闲食品,济阳县都能生产。”目前,全县拥有食品饮料企业150余家,知名外资企业20多家,食品工业产值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五年翻了两番,占济南市同类行业总产值的1/3,食品饮料工业已经成为了济阳县的特色产业。
这些食品从济北开发区生产出来后,很大一部分经过崔寨镇的物流园输送到全国各地。崔寨镇物流产业主要集中于山东翰迪物流园,物流园2010年建设,目前占地达到2000亩。据崔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物流园日均车流量超过1.2万辆,货物流量超过5万吨。
除了食品饮料工业和物流产业,济阳县的装备制造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在建设北部新城时,济阳县将高举“工业强县”旗帜,突出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年内实现三大产业全部产值翻番,形成千亿级集群。
济阳县将以县城为中心、对接省城为导向、辐射县域为原则,加快构建与济南互联互通、快速通达的交通网络,使交通更便捷、出行更方便。
除此之外,济阳县还将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家政服务、健康养老、产业金融等新型业态,以新
业态支撑新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多点支撑、三次产业协调并举的发展格局。济阳县将进一步夯实园区载体,加快济北开发区“扩区强权”,统筹做好六大专业工业园划块经营,推进县镇联合开发。
南“大省会”框架。济阳黄河大桥
注重产城融合
形成“一区六园”布局
在建设北部新城时,济阳将按照“以城聚业、以业兴城”,推进产城融合。济阳县委书记孙斌介绍,当一个地区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规模,人口聚集、人才聚集就会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对城市建设的质量、档次的要求也会相应大幅度提高。一个低档次运行的城市,永远跟不上实体经济发展的节奏脉搏。
济阳县将以高标准来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推动济南北部新城快速崛起,努力把济阳建设成为“产城”高度融合、宜居宜商宜业的济南城市次中心。
在建设北部新城时,济阳将严格按照区域定位和功能分区,开展招商、落地项目,推进城市布局越来越合理、越来越科学。
济阳县将坚持基础设施优先,加快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全力提高公共配套和服务功能,打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积极构建多元善治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济北开发区以发展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兼顾总部经济和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推进开发区食品产业园、孙耿食品产业园、回河液压升降平台产业园、太平机械产业园、山东瀚迪物流园、曲堤化工产业园等6个专业园区发展,完善园区专业规划、专业配套,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推动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一区六园”的产业布局。
济北开发区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开发区还将建立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商业生活设施,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力争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产城融合的典型园区,带动济阳整体开发,加快县城与济南市区一体化进程。
五年完成老城改造
打造6平方公里新中心
孙斌介绍,济阳坚持以“城市南拓”迎接“市区北跨”,突出县城改造提升拓展和崔寨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两个中心的率先隆起,带动县城及以南500平方公里区域,最终一体融入济南主城区。
济阳县将推进崔寨、孙耿、回河、太平撤镇设办,并坚持“撤县设区”和“撤镇设办”同步推进,使济阳县在行政区划上尽快升级为市区序列,实现济阳与省城的无缝衔接。济阳县将充分发挥县城和崔寨的带动引领作用,重点突出县城改造提升拓展和崔寨片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以两个中心的率先隆起,逐步带动县城以南500平方公里区域,最终一体融入济南主城区
崔寨片区将着眼承接市区中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优质资源,合理布局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承担起济阳的城市“副中心”和省城的地区中心功能。
北部新城还要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济阳将同步推进老城改造、新城提升、新区拓展。济阳将充分利用棚改旧改政策,借助政策性银行支持,推行货币化安置,每年包装策划几个片区,力争五年完成老城全部9.6平方公里整体改造。2017年,济阳县将重点完成机械厂、二百货等片区棚改拆迁任务。
“济阳还将提升济北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水平。”孙斌介绍,济阳县将聚力解决小区管理、集市占道、环境卫生、基础配套等一系列城市发展遗留问题,加快产能落后企业淘汰和僵尸企业清理,实现新城面貌的改善提升。
把县城沿中轴线向南推进到黄河沿线,整体实施16个村的拆迁安置,打造6平方公里的城市新中心,济阳将大力发展商务楼宇、星级酒店、机场服务等现代都市业态,以高端业态引领城市高端发展。
在建设北部新城时,济阳县还将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解决多项历史遗留问题。力争2017年底,基本消除农村危房现象。未来几年内基本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
问题,济阳县还将加快筹建市民中心,逐步取消城区露天集贸市场,规划建成室内农贸市场和便民“天天市场“。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