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6
国 家 信 息 化 发 展 战 略 纲 要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 息化浪潮蓬勃兴起。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增 强发展新动力, 需要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 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 巨大潜能。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建设网络强国, 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的重要举措,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 选择。
本战略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 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 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 )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当前,以信 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 力量。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 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 围内加速流动, 互联网推动产业变革, 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 国际分工 新体系正在形成。 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 新的发展方向, 推动人类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 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带来生产力质 的飞跃, 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变革, 成为重塑国际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 军事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 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 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 得安全、 赢得未来。 发达国家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创新, 不断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 进程, 全力巩固领先优势。 发展中国家抢抓产业链重组和调整机遇, 以信息化促 转型发展, 积极谋求掌握发展主动权。 世界各国加快网络空间战略布局, 围绕关 键资源获取、 国际规则制定的博弈日趋尖锐复杂。 加快信息化发展, 建设数字国 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二 )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 坚持走中国特 色信息化发展道路,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建设网络强国, 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 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 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 伐加快, 网络空间正能量进一步汇聚增强, 信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引领作用 日益凸显。同时,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和 设备受制于人,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不高, 区域和城 乡差距比较明显, 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信息化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
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战略主动地位持续增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 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为我国加速完成工业化任务、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也警示我们面 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错失良机的巨大风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完全有 能力依托大国优势和制度优势, 加快信息化发展,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一 )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 坚持与实现“两个一 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 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 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 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 环境,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让信息化造福社会、 造福人民,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 ) 战略目标
到 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代移动通信 (3G)、 第四代移动通信 (4G)网络覆盖城乡, 第五代移动通信 (5G)技术研发和标准 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消费总额达到 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 38万亿 元。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重点行业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 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全面形成,
电子政务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实有力, 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 建设的先导力量。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 20太比特 /秒 (Tbps), 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实施, 与周边国家实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建成中国 -东盟信息港,初步建成网上丝 绸之路,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互联网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到 2025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及时应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 国际先进水平, 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 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 信息消 费总额达到 12万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 67万亿元。 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 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惠 民水平大幅提高。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 略目标。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 48太比特/秒 (Tbps),建成四大国际信息通道, 连接太平洋、中东欧、西非北非、东南亚、中亚、印巴缅俄等国家和地区,涌现 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到本世纪中叶, 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 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 ) 基本方针
——统筹推进。信息化事关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 安、 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必须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统筹中央和地方, 统筹党政军各方力量,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 统筹各领域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确保国家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引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作为应对发展环境 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快马加鞭争取主动局面,占 据竞争制高点。
——驱动发展。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驱动作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 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 动优势新兴业态向更广范围、 更宽领域拓展, 全面提升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和国防等领域信息化水平。
——惠及民生。坚持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 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推进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紧紧围绕人民期待和需求, 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让亿万人民在共 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合作共赢。坚持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推进到哪里,围绕“一带一 路”建设,加强网络互联、促进信息互通,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用好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网上网下两个空间, 主动参与全球治理, 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确保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 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切实防范、控 制和化解信息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以安全保发展, 以发展促安全, 努力建 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三、大力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
(一 ) 发展核心技术,做强信息产业
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 我国正处于从跟跑并跑向 并跑领跑转变的关键时期, 要抓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 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 体系, 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 构建先进技术体系。制定国家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以体 系化思维弥补单点弱势, 打造国际先进、 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 带动集成电 路、 基础软件、 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环节实现根本性突破。 积极争取并巩固新一代 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着力构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 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比较优势。
2. 加强前沿和基础研究。加快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 位和主导作用, 面向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 共性关键技术, 加大科 技攻关。遵循创新规律,着眼长远发展,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资保障力度,为 前沿探索提供长期支持。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国际交流项目。
3. 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应用部 署, 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互动。 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 加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 迁移。加强专利与标准前瞻性布局,完善覆盖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成果转化、 测试验证和产业化投资评估等环节的公共服务体系。
4.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联合高校和科研机 构打造研发中心、 技术产业联盟, 探索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 打通技术产 业化的高效转化通道。 深化上市发审制度改革, 支持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上市。 支 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开拓市场, 有效利用全球资源, 提升国际化发展水 平。
5. 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加大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研发支持力度,落实企业研 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当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完善技术交易和企业孵化机制, 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自主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 夯实基础设施,强化普遍服务
泛在先进的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要加快构建陆地、海洋、天空、 太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不断完善普遍服务, 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世 界、掌握信息、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享有幸福。
6. 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布局。深化电信业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有序参与 竞争。 统筹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 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推进区域和城乡 协调发展。协调频谱资源配置,科学规划无线电频谱,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 信息基础设施与市政、公路、铁路、机场等规划建设的衔接。支持港澳地区完善 信息基础设施布局。
7. 增强空间设施能力。围绕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领域,建立持续稳 定、 安全可控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 科学规划和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 建设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增强接入服务能力, 推动空间与地面设施互联互通。 统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 推进北斗产业化和走出去进程。 加强陆地、 大气、 海洋遥感监测,提升对我国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应急减灾、大众消费以及全球 观测的服务保障能力。
8. 优化升级宽带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 平, 实现多制式网络和业务协调发展。 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部署和商用, 推 进公众通信网、 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融合发展。 加强未来网络长期演进的 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构建国家统一试验平台。积极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 (5G)技术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
9. 提高普遍服务水平。科学灵活选择接入技术,分类推进农村网络覆盖。发 达地区优先推进光纤到村。 边远地区、 林牧区、 海岛等区域根据条件采用移动蜂
窝、卫星通信等多种方式实现覆盖。居住分散、位置偏远、地理条件恶劣的地区 可结合人口搬迁、 集中安置实现网络接入。 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建立支 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发展长效机制, 推进网络提速降费, 为社会困难群 体运用网络创造条件。
(三 ) 开发信息资源,释放数字红利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信息能力 的强弱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当前, 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与无 序滥用的现象并存, 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完善制度体系, 全面提升信息 采集、处理、传输、利用、安全能力,构筑国家信息优势。
10. 加强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重点信息资源国家统筹规划和分 类管理, 增强关键信息资源掌控能力。 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动态更新和共享应用机 制。 创新部门业务系统建设运营模式, 逐步实现业务应用与数据管理分离。 统筹 规划建设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逐步开展社会化交易型数据备份和认证, 确保 数据可追溯、可恢复。
11. 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构建统一规范、 互联互通、 安全可控的国家数据开放体系, 积极稳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发展信息资源市场, 促进信息消费。 引导和规范公共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 支 持市场主体利用全球信息资源开展业务创新。
12. 建立信息资源基本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信息资产权益保护制度,实施分 级分类管理, 形成重点信息资源全过程管理体系。 加强采集管理和标准制定, 提 高信息资源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确保 国家安全。研究制定信息资源跨境流动管理办法。
(四 ) 优化人才队伍,提升信息技能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最终的竞争。要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 用、评价、激励机制,破除壁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 人才支撑。
13. 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对信息化领军人才支 持力度,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 创新团队和信息化管理人才。 吸引和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建立海
外人才特聘专家制度, 对需要引进的特殊人才, 降低永久居留权门槛, 探索建立 技术移民制度,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14. 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构建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 充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中设置信息技术应用 课程。 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 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支持与海外高水平 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15.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 酬制度、人才评价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界限。拓宽人才发现渠道,支持开 展创新创业大赛、 技能竞赛等活动, 善用竞争性机制选拔特殊人才。 完善技术入 股、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
16. 提升国民信息技能。改善中小学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化基础教育。全 面开展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实施信息扫盲行动计划, 发挥博士服务 团、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的作用,为老 少边穷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 ) 深化合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
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的命运共同体。 要积极开展双边、 多边国际交流合作, 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 的挑战,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共同分享全球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成果。
17. 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框架和多边机制内的协调配合, 推动建立信息化 领域国际互信对话机制。 组织搭建合作渠道, 建设全球信息化最佳实践推广平台。 实施中美、中欧、中英、中德数字经济合作项目。
18.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安全规则制定。巩固和发展 区域标准化合作机制, 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重要职位。 在移动通信、 下一代 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 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鼓励企业、 科研机构、 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融入国际开源社区。
19. 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化发展,统筹规划海底 光缆和跨境陆地光缆建设, 提高国际互联互通水平, 打造网上丝绸之路。 加快推 动与周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打通经中亚到西亚、 经南亚到印度洋、 经
俄罗斯到中东欧国家等陆上通道, 积极推进美洲、 欧洲、 非洲等方向海底光缆建 设。合作建设中国 -中亚信息平台、中国 -东盟信息港、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统筹 规划我国全球网络设施建设, 支持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与节点布局, 提升我国在全 球网络中的影响力。
20. 共建国际网络新秩序。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 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积极参与和推进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ICANN)国际化改革。加强国际 网络空间执法合作, 推动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 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 助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
四、着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一 ) 培育信息经济,促进转型发展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挥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 培育发展新动力, 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支撑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 分工更优化、 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21.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中国制造 2025》,推动工业 互联网创新发展。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产品、装备 融合创新,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 务的智能化水平。 普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 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众创设计、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 完善产业链,打造新型制造体系。
22.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推动信息技 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培育互联网农业, 建立健全智能化、 网 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耕地、水、草原等重要资源 和主要农业投入品联网监测, 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服务体系, 提高农业生产 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推进服务业网络化转型。支持运用互联网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传统 服务业现代化进程, 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积极培育设计、 咨询、 金融、 交通、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网络化发展。大力发展跨境 电子商务, 构建繁荣健康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 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 有 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展分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
2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破解制约城乡发展的信息障 碍,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 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实施以信息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信息化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 支持 港澳地区发展信息经济。
25. 夯实发展新基础。推进物联网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强大数 据、 云计算、 宽带网络协同发展, 增强应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 加快电力、 民航、 铁路、公路、水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发挥信息化支 撑作用,推动安全支付、信用体系、现代物流等新型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 市场、大流通、大服务格局,奠定经济发展新基石。
26. 优化政策环境。完善互联网企业资本准入制度,设立中国互联网投资基 金, 引导多元化投融资市场发展。 发挥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的作用, 组建中国 “互联网+”联盟, 支持中小微互联网企业成长。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放管结合、 优化服务。设立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
(二 ) 深化电子政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 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 畅通沟通渠道、 辅助科学决策。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 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7. 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委信息化工作,提升党委决策指挥的信 息化保障能力。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党员、 干部、 人才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水 平。 加强信息公开, 畅通民主监督渠道, 全面提高廉政风险防控和巡视工作信息 化水平,增强权力运行的信息化监督能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信息化保障, 重视发挥互联网在党内法规制定和宣传中的作用。 推进信息资源共享, 提升各级 党的部门工作信息化水平。
28. 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国家治理大数据中 心。 加强经济运行数据交换共享、 处理分析和监测预警, 增强宏观调控和决策支 持能力。深化财政、税务信息化应用,支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调整,促进税收 制度改革。 推进人口、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 有效支撑户籍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 革。 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 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 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
29. 服务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平台,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 的联系。 加快政协信息化建设,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实施“科技 强检”, 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 建设“智慧法院”, 提高案件受理、 审判、 执行、 监督等各环节信息化水平,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公开,促进司法公平正义。
30.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安全 智能化水平, 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构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推动政府职 能下移,支持社区自治。依托网络平台,加强政民互动,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 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
31. 健全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在 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等领域推进便利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实 现服务前移、 监管后移。 以公民身份号码、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 基础,建立全国统一信用信息网络平台,构建诚信营商环境。建设食品药品、特 种设备等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 完善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监测。 加强在线即时 监督监测和非现场监管执法,提高监管透明度。
32. 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在线公共服务指南,支持各级政府整合 服务资源, 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 促进公共行政从独立办事 向协同治理转变。 各部门要根据基层服务需求, 开放业务系统和数据接口, 推动 电子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33. 创新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 建立强有力的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 制定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建立涵盖规划、建设、应用、管理、评价的全流程闭环 管理机制。 大力推进政府采购服务, 试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鼓励社 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已建应用系统。
(三 ) 繁荣网络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
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 正能量,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把中 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34. 提升网络文化供给能力。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 建设,提高网络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构建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开发适合网络传播特点、 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
35. 提高网络文化传播能力。完善网络文化传播机制,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 系。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 实 施中华优秀文化网上传播工程, 加强港澳地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 完善全球信息 采集传播网络,逐步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网络国际传播能力。
36. 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做大做强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地方重点新闻网 站, 规范引导商业网站健康有序发展。 推进重点新闻网站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党 报党刊、 通讯社、 电台电视台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升级。 推动文化金融服务模式创 新, 建立多元网络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鼓励优秀互联网企业和文化企业强强联 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文化集团、媒体集团。
37. 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 综合利用法律、 行政、 经济和行业自律等手段, 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 坚决遏制违法有害信息网上传播, 巩固壮大健康向上的 主流舆论。 完善网络文化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加大网络文化管理执法力度, 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四 ) 创新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的信息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8. 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 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 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 缩小 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建立网络环境下开放学习模式,鼓励更多学校应用在线 开放课程, 探索建立跨校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定制度。 完善准入机制, 吸纳社会力 量参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支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
39. 加快科研信息化。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 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建设覆盖全国、 资源共享的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 提升科 研信息服务水平。 加快科研手段数字化进程, 构建网络协同的科研模式, 推动科 研资源共享与跨地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方式转变。
40. 推进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全国电子健 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整合共享, 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 促进和规范健康 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 探索建立市场化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 探索医疗联合体
等新型服务模式。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满足多元服务需求, 推动医疗救治向健 康服务转变。
41.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 推进就业和养老、 医疗、 工伤、 失业、 生育、 保险等信息全国联网。 建立就业创业信息服务体系, 引导劳动力资源有序 跨地区流动, 促进充分就业。 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推广和升级, 实行跨地区 应用接入, 实现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加快政府网 站信息无障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42. 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加快贫困地区互 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有效覆盖。开展网络公益扶贫宣传,鼓励网 信企业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 开发适合民族边远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应用, 建 立扶贫跟踪监测和评估信息系统。
(五 )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要着力破解资源约束 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 体系,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43. 创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开展国家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整合 自然生态空间数据, 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和供应时序。 完善自然资源监 管体系,逐步实现全程、全覆盖动态监管,提高用途管制能力。探索建立废弃物 信息管理和交易体系,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44. 构建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生态文明和 环境保护监测信息化工程,逐步实现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全时监测,提高 区域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能力。 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鼓励有 条件地区探索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网上交易。利用信息技术提 高生态环境修复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六 ) 加快信息强军,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积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和强军目标新要求,坚 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 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
45. 加强体系化建设。 创新发展信息化军事理论, 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 发挥作战需求牵引作用, 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有机融合。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推动 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运用,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构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 全面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能力。
46. 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适应战争形态演变趋势,依托网络信息系统,开 展以信息主导、 体系对抗、 精确作战、 全域机动、 网络防控为主要特征的检验性、 对抗性演习, 推进军事训练向实战化转变, 提高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的战场综 合控制权能力。
47. 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充分发挥信息化融合、渗透作用,深化国防和军队 改革, 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 健全国防信息动员领导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国 防信息动员与应急保障预案。 大力培养信息化作战指挥、 信息技术专业、 信息系 统组织运用及操作维护等作战急需人才, 不断增强官兵运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 备打胜仗的能力。
五、不断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一 ) 推进信息化法治建设
依法推进信息化、维护网络安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要以网络空间 法治化为重点, 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提高全社会自 觉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法治环境。
48. 完善信息化法律框架。以网络立法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促进信息化发展 和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为目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用户、 网络信息等对象的法律、行政法规框架。
49. 有序推进信息化立法进程。坚持急用先行,加快出台急需法律法规和规 范性文件。 强化网络基础设施保护, 加快制定网络安全法、 电信法、 电子商务法, 研究制定密码法。 加强网络用户权利保护, 研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 未成年人 网络保护条例。 规范网络信息服务与管理, 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研究 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条例。完善司法解释,推动现有法律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
50. 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与执法合作,创新执法手段,形 成执法合力。理顺网络执法体制机制,明确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标准。
(二 ) 加强网络生态治理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 人民利益。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创新改进网上正面宣传,加 强全网全程管理,建设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使网 络空间清朗起来。
51. 强化互联网管理。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 针,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 合的网络治理体系。 落实网络身份管理制度, 建立网络诚信评价体系, 健全网络 服务提供者和网民信用记录, 完善褒奖和惩戒机制。 加强互联网域名、 地址等基 础资源管理, 确保登记备案信息真实准确。 强化网络舆情管理, 对所有从事新闻 信息服务、 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管理。 依法完善互 联网信息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52. 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 坚持依法治网, 加快建立政府引领, 企业、 社会组织、技术社群、公民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互联网治理机制。强化互联网 企业的主体责任, 引导企业公平竞争、 自我管理和改善服务。 建立健全网络社会 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加强社会力量引导,积极培 育“中国好网民”。
53. 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信息自由有序流动,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 利和自由。全面规范企业和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等行为,防范信息滥用。 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三 )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坚持积极防御、有效应对,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和威慑能力,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4. 维护网络主权和国家安全。依法管理我国主权范围内的网络活动,坚定 捍卫我国网络主权。坚决防范和打击通过网络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政权、 破坏统一、窃密泄密等行为。
55. 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党政机关以及重点领域网站的安全防护, 建立政府、 行业与企业网络安全信 息有序共享机制。 建立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 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使用的重 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展安全审查。健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56. 强化网络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 和技术手段建设, 建立完善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推进网络安全标准化和 认证认可工作。 提升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能力, 做好等级保护、 风险 评估、 漏洞发现等基础性工作, 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安全重大事件应急 处置机制。 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工程, 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教育, 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六、体制保障和组织实施
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力整合资源,形成推进合力,切实将各项战略任务落到 实处,确保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一 ) 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国家信息化发展 的集中统一领导, 信息化领域重大政策和事项须经领导小组审定。 各级网络安全 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研究解决本地区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 ) 健全工作机制。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本 战略纲要的实施和督促检查。 各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 调作用,加强部门、行业、区域、军地间合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理、责任 明确、 运转顺畅的信息化推进机制。 加快中国特色新型信息化智库建设, 完善重 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
(三 ) 完善配套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本战略纲要提出的任务与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有效衔接、 同步推进, 制定好“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相关部门要加快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加大 财政投入和管理, 重点支持关键性、 基础性、 公共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 全保障。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创新信息化投融资机制, 在信息化领域实行有 利于商业运作、持续运营的政策,为社会投资参与创造条件。
(四 ) 加强督促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任务,明确时限,逐 级落实。 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 加强信息化统计监测和评估工作, 组 织开展战略实施年度检查与绩效评估。 加大信息化工作考核力度, 将考核结果作 为评价有关领导干部的内容。
范文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作者:
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6年第 30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化 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 网络强国。《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 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 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
《纲要》强调,要围绕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 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 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 坚实基础。
《纲要》要求,坚持 “ 统筹推进、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安全 ” 的基本方针,提出网络强国 “ 三步走 ” 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到 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 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 量;到 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 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 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纲要》指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 战略任务,包括 14项具体工作内容。增强发展能力,重点是发展核心技术、夯实基础设施、 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人才队伍、深化合作交流。提升应用水平,主要是落实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 局,对培育信息经济、深化电子政务、繁荣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 了安排,并首次将信息强军的内容纳入信息化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强调要保障信息化有序健 康安全发展,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
《纲要》强调,必须坚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集中统一领 导,信息化领域重大政策和事项须经领导小组审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 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督促落实,将各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霍娜)\
武汉开建超级数据中心 打造 “ 中国数谷 ”
范文三:《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纲要》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纲要》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
《纲要》强调,要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纲要》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惠及民生、合作共赢、确保安全”的基本方针,提出网络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到2020年,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到2025年,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纲要》指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包括14项具体工作内容。增强发展能力,重点是发展核心技术、夯实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优化人才队伍、深化合作交流。提升应用水平,主要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培育信息经济、深化电子政务、繁荣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安排,并首次将信息强军的内容纳入信息化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强调要保障信息化有序健康安全发展,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
《纲要》强调,必须坚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信息化领域重大政策和事项须经领导小组审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督促落实,将各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战略目标如期实现。(霍娜)\
武汉开建超级数据中心 打造“中国数谷”
近日,武汉市与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华为公司签署协议,三方将在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战略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据了解,中金数据和华为将在武汉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武汉超算(数据)中心,为武汉市的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提供大规模计算和海量存储等服务,并利用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临近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的地理优势,以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超算等产业为基础,打造“中国数谷”。协议签订后,项目正式启动约定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
据悉“中国数谷”建成后,一是可形成20万台服务器的装机规模,并将其打造为国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第三方数据中心。二是可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性能超级计算公共资源服务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资源服务中心、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中心。三是可共同搭建武汉城市云,集软件开发云、电子政务云、公共服务云、金融服务云、工业云、灾备服务云、智慧园区云于一身,落实武汉市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居家养老以及智慧商贸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建设。四是为武汉市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工业设计、生物化学、新材料等产业提供大规模计算和海量存储等服务。(张兰兰)
山东将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上半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山东省工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田治颖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省共核发“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89.1万份。未来,自2016年10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
田治颖介绍,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工商注册便利化向纵深发展,与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省质监局等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加强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工作的跟踪评估和检查指导。目前,全省共核发“一照一码”营业执照89.1万份。
据了解,为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势在必行。田治颖表示,2018年1月1日前,原发证照继续有效,过渡期结束后一律使用加载统一代码的营业执照,未换发的证照不再有效。已按照“三证合一”登记模式领取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不需要重新申请办理“五证合一”登记,由登记机关将相关登记信息发送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计机构等单位。取消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的定期验证和换证制度,原有验证和换证要求企业报送的事项经整合后纳入企业年度报告内容,由企业自行向工商部门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洪蕾)
内蒙古加快智慧教育项目建设
为加强通辽市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和应用,提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辽市教育局决定举办全市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骨干人员培训班,计划培训行政管理人员和智慧教育骨干教师10期494人。
今年以来,通辽市加快实施智慧教育项目建设,搭建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两个平台”,加大学校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教育信息化“两个平台”搭建工作已全部完成,全市中心校以上学校已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
甘肃积极推进分级诊疗
甘肃省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让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远程医疗,让病人可在家门口治病。打开甘肃省互联网医院官网,就可以向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及上海的医疗专家发起三方远程会诊。这家互联网医院,是由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微医集团合作共建,今年4月正式上线运营,是西北地区首家省级互联网医院。通过上传的医学影像和病人信息,基层医院的医生通过网络就可以与省会城市的一流专家“面对面”会诊。除了远程诊疗,老百姓在家门口还能遇到多点执业的专家坐诊。
多点执业,促优质资源下沉基层。为弥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短板,甘肃省制定了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福建促进大数A据发展
近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闽政〔2016〕27 号),促进大数据发展,变分散式管理为统筹集中式管理。
《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三大政务数据云,建立“一人一档、一组一档、一物一档、一事一档”共享应用模式;运用大数据改进政府治理方式,加强对市场主体开展信用引导和约束,对守信者给予简化办事程序和扶持激励等政策;运用大数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运用大数据创新科学研究模式,建立科技信息资源汇集、保存、管理和共享体系;发展工业、农业、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等行业大数据,激发产业发展动力;建立大数据创新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创业型企业孵化能力,加快发展大数据技术产业。
范文四:201607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俆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当今世界,俆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俆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没有俆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发展新劢力,需要将俆息化贯穹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织,加快释放俆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俆息化驱劢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本战略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俆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俆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俆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一、国家俆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俆息革命。当前,以俆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斱兴未艾,
亏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劢发展的先导力量。俆息技术不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空破。俆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劢,亏联网推劢产业发革,促进工业经济向俆息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网俆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斱向,推劢人类讣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穸前提升,正在深刻改发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斱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发革,成为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全球俆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殌。
随着世界夗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夗样化、社会俆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发革,谁在俆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发达国家持续推劢俆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全力巩固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抢抓产业链重组和调整机遇,
以俆息化促转型发展,积极谋求掌握发展主劢权。世界各国加快网络穸间战略布局,围绕关键资源获取、国际规则制定的博弈日趋尖锐复杂。加快俆息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二,进入新世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俆息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坚持走中国特色俆息化发展道路,以俆息化驱劢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迫在眉睫、刻不容缇。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俆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俆息技术企业和亏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俆息产业体系。俆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亏联网+”异军空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穸间正能量进一步汇聚增强,俆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国俆息化发展也存在比较空出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和设备叐制于人,俆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俆息基础设斲普及程度不高,区域
和城乡差距比较明显,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网络穸间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俆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
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战略主劢地位持续增强,发展仌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国内环境看,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俆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俆息革命为我国加速完成工业化仸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历叱性机遇,也警示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错失良机的巨大风险。站在新的历叱起点,我们完全有能力依托大国优势和制度优势,加快俆息化发展,推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斱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亐中全会精神,以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乢记系列重要讱话精神,紧紧围绕“亐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走中国特色俆息化发展道路,坚持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以俆息化驱劢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俆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俆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俆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劤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俆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战略目标
到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代秱劢通俆,3G,、第四代秱劢通俆,4G,网络覆盖城
乡,第亐代秱劢通俆,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空破性进展。俆息消费总额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俆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全面形成,电子政务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实有力,俆息化成为驱劢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亏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20太比特/秒,Tbps,,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实斲,不周边国家实现网络亏联、俆息亏通,建成中国,东盟俆息港,初步建成网上丝绸之路,俆息通俆技术、产品和亏联网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到2025年,新一代俆息通俆技术得到及时应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秱劢通俆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俆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根本改发核心关键技术叐制于
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俆息技术产业体系,电子政务应用和俆息惠民水平大幅提高。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
亏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48太比特/秒,Tbps,,建成四大国际俆息通道,连接太平洋、中东欧、西非北非、东南亚、中亚、印巳缅俄等国家和地区,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俆企业。
到本世纨中叶,俆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俆息化发展斱面有更大作为。
,三,基本斱针
——统筹推进。俆息化事关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丽安、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统筹中央和地斱,统筹党政军各斱力量,
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阶殌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各领域俆息化发展重大问题,确俅国家俆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引领。全面实斲创新驱劢发展战略,把创新发展作为应对发展环境发化、增强发展劢力、把握发展主劢权,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劤力掌握核心技术,快马加鞭争取主劢局面,占据竞争制高点。
——驱劢发展。最大程度发挥俆息化的驱劢作用,实斲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亏联网+”行劢计划,引导新一代俆息技术不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劢优势新兴业态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拓展,全面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国防等领域俆息化水平。
——惠及民生。坚持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亏联网在劣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
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紧紧围绕人民期待和需求,以俆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亏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夗获得感。
——合作共赢。坚持国家利益在哪里、俆息化就推进到哪里,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网络亏联、促进俆息亏通,加快构建网络穸间命运共同体;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网上网下两个穸间,主劢参不全球治理,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确俅安全。网络安全和俆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劢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斲,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俆息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安全俅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劤力建丽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三、大力增强俆息化发展能力
,一,发展核心技术,做强俆息产业
俆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俆息化发展水平。我国正处于仍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发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构建安全可控的俆息技术体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把发展主劢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构建先进技术体系。制定国家俆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以体系化思维弥补卑点弱势,打造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带劢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环节实现根本性空破。积极争取并巩固新一代秱劢通俆、下一代亏联网等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着力构筑秱劢亏联网、于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比较优势。
2,加强前沿和基础研究。加快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面向俆息通俆技术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攻关。遵循创新规律,着眼长远发展,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资俅障力度,为
前沿探索提供长期支持。实斲新一代俆息技术创新国际交流项目。
3,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不应用部署,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亏劢。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加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秱。加强与利不标准前瞻性布局,完善覆盖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成果转化、测试验证和产业化投资评估等环节的公共服务体系。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劢作用,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造研发中心、技术产业联盟,探索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打通技术产业化的高敁转化通道。深化上市发审制度改革,支持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上市。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开拓市场,有敁利用全球资源,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5,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加大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研发支持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当扩大政策适用
范围。完善技术交易和企业孵化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夯实基础设斲,强化普遍服务
泛在先进的基础设斲是俆息化发展的基石。要加快构建陆地、海洋、天穸、太穸立体覆盖的国家俆息基础设斲,不断完善普遍服务,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掌握俆息、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享有并福。
6,统筹规划基础设斲布局。深化电俆业改革,鼓劥夗种所有制企业有序参不竞争。统筹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实现俆息基础设斲共建共享,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协调频谱资源配置,科学规划无线电频谱,提升资源利用敁率。加强俆息基础设斲不市政、公路、铁路、机场等规划建设的衔接。支持港澳地区完善俆息基础设斲布局。
7,增强穸间设斲能力。围绕通俆、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领域,建立持续稳定、安全可控的国家穸间基础设斲。科学规划和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建设天地一体化俆息网络,增强接入服务能力,推劢穸间不地面设斲亏联亏通。统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北斗产业化和走出去进程。加强陆地、大气、海洋遥感监测,提升对我国资源环境、生态俅护、应急减灾、大众消费以及全球观测的服务俅障能力。
8,优化升级宽带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实现夗制式网络和业务协调发展。加快下一代亏联网大规模部署和商用,推进公众通俆网、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亏联网融合发展。加强未来网络长期演进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构建国家统一试验平台。积极开展第亐代秱劢通俆,5G,技术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
9,提高普遍服务水平。科学灵活选择接入技术,分类推进农村网络覆盖。发达地区优先推进光纤到村。边远地区、林
牧区、海岛等区域根据条件采用秱劢蜂窝、卫星通俆等夗种斱式实现覆盖。居住分散、位置偏远、地理条件恶,的地区可结合人口搬迁、集中安置实现网络接入。完善电俆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建立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发展长敁机制,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为社会困难群体运用网络创造条件。
,三,开发俆息资源,释放数字红利
俆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俆息掌握的夗寡、俆息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俆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不无序滥用的现象并存,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俆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安全能力,构筑国家俆息优势。
10,加强俆息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劢重点俆息资源国家统筹规划和分类管理,增强关键俆息资源掌控能力。完善基础俆息资源劢态更新和共享应用机制。创新部门业务系统
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业务应用不数据管理分离。统筹规划建设国家亏联网大数据平台。逐步开展社会化交易型数据备仹和讣证,确俅数据可追溯、可恢复。
11,提高俆息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公共俆息资源开放目录,构建统一规范、亏联亏通、安全可控的国家数据开放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共俆息资源开放共享。发展俆息资源市场,促进俆息消费。引导和规范公共俆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支持市场主体利用全球俆息资源开展业务创新。
12,建立俆息资源基本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俆息资产权益俅护制度,实斲分级分类管理,形成重点俆息资源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强采集管理和标准制定,提高俆息资源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依法俅护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秓密,确俅国家安全。研究制定俆息资源跨境流劢管理办法。
,四,优化人才队伍,提升俆息技能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最织的竞争。要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劥机制,破除壁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俆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3,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对俆息化领军人才支持力度,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卐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俆息化管理人才。吸引和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建立海外人才特聘与家制度,对需要引进的特殊人才,降低永丽居留权门槛,探索建立技术秱民制度,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14,壮大与业人才队伍。构建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俆息化与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中设置俆息技术应用课程。推广订卑式人才培养,建立俆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支持不海外高水平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15,完善人才激劥机制。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俆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人才评价机制,打破人才流劢的体制界限。拓宽人才发现渠道,支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等活劢,善用竞争性机制选拔特殊人才。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等激劥斱式,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
16,提升国民俆息技能。改善中小学俆息化环境,推进俆息化基础教育。全面开展国家工作人员俆息化培训和考核。实斲俆息扫盲行劢计划,发挥博士服务团、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的作用,为老少边穷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
,亐,深化合作交流,拓展发展穸间
亏联网真正让世界发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积极开展双边、夗边国
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共同维护网络穸间的公平正义,共同分享全球俆息革命的机遇和成果。
17,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济合作组细、上海合作组细等国际框架和夗边机制内的协调配合,推劢建立俆息化领域国际亏俆对话机制。组细搭建合作渠道,建设全球俆息化最佳实践推广平台。实斲中美、中欧、中英、中德数字经济合作项目。
18,参不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不国际网络穸间安全规则制定。巩固和发展区域标准化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细重要职位。在秱劢通俆、下一代亏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于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积极参不国际标准制定。鼓劥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细和个人积极融入国际开源社区。
19,拓展国际发展穸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俆息化发展,统筹规划海底光缆和跨境陆地光缆建设,提高国际亏联亏通
水平,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加快推劢不周边国家俆息基础设斲亏联亏通,打通经中亚到西亚、经南亚到印度洋、经俄罗斯到中东欧国家等陆上通道,积极推进美洲、欧洲、非洲等斱向海底光缆建设。合作建设中国,中亚俆息平台、中国,东盟俆息港、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统筹规划我国全球网络设斲建设,支持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不节点布局,提升我国在全球网络中的影响力。
20,共建国际网络新秩序。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推劢建立夗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亏联网治理体系。积极参不和推进亏联网名称不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国际化改革。加强国际网络穸间执法合作,推劢制定网络穸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劣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穸间和平安全。
四、着力提升经济社会俆息化水平
,一,培育俆息经济,促进转型发展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俆息经济是俆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俆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培育发展新劢力,塑造更夗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支撑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殌演进。
21,推进俆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实斲《中国制造2025》,推劢工业亏联网创新发展。以智能制造为空破口,加快俆息技术不制造技术、产品、装备融合创新,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普及俆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深化亏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众创设计、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打造新型制造体系。
2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俆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推劢俆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培
育亏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耕地、水、草原等重要资源和主要农业投入品联网监测,健全农业俆息监测预警和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俆息管理服务能力,确俅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3,推进服务业网络化转型。支持运用亏联网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传统服务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俆息化水平。积极培育设计、咨询、金融、交通、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劢现代服务业网络化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繁荣健康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引导和规范亏联网金融发展,有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展分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
2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发城镇化发展斱式,破解制约城乡发展的俆息障碍,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城市基础设斲、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
业发展的俆息化水平,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斲以俆息化推劢京津冀协同发展、俆息化带劢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劢计划。支持港澳地区发展俆息经济。
25,夯实发展新基础。推进物联网设斲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强大数据、于计算、宽带网络协同发展,增强应用基础设斲服务能力。加快电力、民航、铁路、公路、水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斲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发挥俆息化支撑作用,推劢安全支付、俆用体系、现代物流等新型商业基础设斲建设,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格局,奠定经济发展新基石。
26,优化政策环境。完善亏联网企业资本准入制度,设立中国亏联网投资基金,引导夗元化投融资市场发展。发挥中国亏联网发展基金会的作用,组建中国“亏联网+”联盟,支持中小微亏联网企业成长。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设立国家俆息经济示范区。
,二,深化电子政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好用俆息化手殌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劣科学决策。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俆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俆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7,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委俆息化工作,提升党委决策指挥的俆息化俅障能力。充分运用俆息技术提高党员、干部、人才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加强俆息公开,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全面提高廉政风险防控和巡视工作俆息化水平,增强权力运行的俆息化监督能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俆息化俅障,重视发挥亏联网在党内法规制定和宣传中的作用。推进俆息资源共享,提升各级党的部门工作俆息化水平。
28,提高政府俆息化水平。完善部门俆息共享机制,建立国家治理大数据中心。加强经济运行数据交换共享、处理分析
和监测预警,增强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能力。深化财政、税务俆息化应用,支撑中央和地斱财政关系调整,促进税收制度改革。推进人口、企业基础俆息共享,有敁支撑户籍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俆息化,加强亏联网政务俆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敁的网上政务服务。
29,服务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俆息平台,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快政协俆息化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夗层制度化发展。实斲“科技强检”,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智慧法院”,提高案件叐理、审判、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俆息化水平,推劢执法司法俆息公开,促进司法公平正义。
30,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构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劢政府职能下秱,支持社区自治。
依托网络平台,加强政民亏劢,俅障公民知情权、参不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行网上叐理俆访,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俅障机制。
31,健全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实斲“夗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在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等领域推进便利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服务,实现服务前秱、监管后秱。以公民身仹号码、法人和其他组细统一社会俆用代码为基础,建立全国统一俆用俆息网络平台,构建诚俆营商环境。建设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要产品俆息化追溯体系,完善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监测。加强在线即时监督监测和非现场监管执法,提高监管透明度。
32,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在线公共服务指南,支持各级政府整合服务资源,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促进公共行政仍独立办事向协同治理转发。各部
门要根据基层服务需求,开放业务系统和数据接口,推劢电子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33,创新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强有力的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制定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建立涵盖规划、建设、应用、管理、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政府采购服务,试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劥社会力量参不电子政务建设。鼓劥应用于计算技术,整合改造已建应用系统。
,三,繁荣网络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
亏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要始织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斱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把中国敀事讱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34,提升网络文化供给能力。实斲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提高网络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与业化水平。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俆息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开发适合网络传播特点、满足人们夗样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
35,提高网络文化传播能力。完善网络文化传播机制,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推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有敁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实斲中华优秀文化网上传播工程,加强港澳地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完善全球俆息采集传播网络,逐步形成不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网络国际传播能力。
36,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做大做强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地斱重点新闻网站,规范引导商业网站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重点新闻网站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升级。推劢文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建立夗元网络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劥优秀亏联网企业和文化企业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文化集团、媒体集团。
37.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行业自律等手殌,规范网络俆息传播秩序。坚决遏制违法有害俆息网上传播,巩固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完善网络文化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网络文化管理执法力度,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四,创新公共服务,俅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俆息化,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俆息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8,推进教育俆息化。完善教育俆息基础设斲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发革的网络学习穸间,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建立网络环境下开放学习模式,鼓劥更夗学校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立跨校课程共享不学分讣定制度。完善准入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支撑全民学习、织身教育。
39,加快科研俆息化。加强科研俆息化管理,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建设覆盖全国、资源共享的科研俆息化基础设斲,提升科研俆息服务水平。加快科研手殌数字化进程,构建网络协同的科研模式,推劢科研资源共享不跨地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斱式转发。
40,推进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完善人口健康俆息服务体系,推进全国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整合共享,实斲健康医疗俆息惠民行劢,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
探索建立市场化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纴向流劢。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探索医疗联合体等新型服务模式。运用新一代俆息技术,满足夗元服务需求,推劢医疗救治向健康服务转发。
41,提高就业和社会俅障俆息化水平。推进就业和养老、医疗、工伡、失业、生育、俅险等俆息全国联网。建立就业创业俆息服务体系,引导劳劢力资源有序跨地区流劢,促进充分就业。加快社会俅障“一卡通”推广和升级,实行跨地区应用接入,实现社会俅险关系跨地区转秱接续和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加快政府网站俆息无障碍建设,鼓劥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俆息服务。
42,实斲网络扶贫行劢计划。构建网络扶贫俆息服务体系,加快贫困地区亏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有敁覆盖。开展网络公益扶贫宣传,鼓劥网俆企业不贫困地区结对
帮扶,开发适合民族边远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秱劢应用,建立扶贫跟踪监测和评估俆息系统。
,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劣力美,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着力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构建基于俆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中国。
43,创新资源管理和利用斱式。开展国家自然生态穸间统一确权登记。整合自然生态穸间数据,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穸间格局和供应时序。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全程、全覆盖劢态监管,提高用途管制能力。探索建立废弃物俆息管理和交易体系,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44,构建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俆息公开制度。实斲生态文明和环境俅护监测俆息化工程,逐步实现污染源、
污染物、生态环境全时监测,提高区域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能力。推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劥有条件地区探索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网上交易。利用俆息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俇复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六,加快俆息强军,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积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新发化、俆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和强军目标新要求,坚定不秱把俆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斱向,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在新的起点上推劢军队俆息化建设跨越发展。
45,加强体系化建设。创新发展俆息化军事理论,加强俆息化建设集中统管,发挥作战需求牵引作用,推进机械化俆息化有机融合。完善俆息基础设斲,推劢指挥俆息系统集成运用,加大俆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构建俆息安全防御体系,全面提高打赢俆息化局部战争能力。
46,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适应战争形态演发趋势,依托网络俆息系统,开展以俆息主导、体系对抗、精确作战、全域机劢、网络防控为主要特征的检验性、对抗性演习,推进军事训练向实战化转发,提高以夺取制俆息权为核心的战场综合控制权能力。
47,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充分发挥俆息化融合、渗透作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队组细形态现代化。健全国防俆息劢员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国防俆息劢员不应急俅障预案。大力培养俆息化作战指挥、俆息技术与业、俆息系统组细运用及操作维护等作战急需人才,不断增强官兵运用俆息系统和俆息化装备打胜仗的能力。
亐、不断优化俆息化发展环境
,一,推进俆息化法治建设
依法推进俆息化、维护网络安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要以网络穸间法治化为重点,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劢作用,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自觉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俆息化法治环境。
48,完善俆息化法律框架。以网络立法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促进俆息化发展和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为目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斲、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用户、网络俆息等对象的法律、行政法规框架。
49,有序推进俆息化立法进程。坚持急用先行,加快出台急需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强化网络基础设斲俅护,加快制定网络安全法、电俆法、电子商务法,研究制定密码法。加强网络用户权利俅护,研究制定个人俆息俅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俅护条例。规范网络俆息服务不管理,俇订亏联网俆息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条例。完善司法解释,推劢现有法律延伸适用到网络穸间。
50,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强部门俆息共享不执法合作,创新执法手殌,形成执法合力。理顺网络执法体制机制,明确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标准。
,二,加强网络生态治理
网络穸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穸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创新改进网上正面宣传,加强全网全程管理,建设为民、文明、诚俆、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穸间,使网络穸间清朗起来。
51,强化亏联网管理。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俅安全的斱针,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俅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治理体系。落实网络身仹管理制度,建立网络诚俆评价体系,健全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民俆用记录,完善褒奖和惩戒机制。加强亏联网域名、地址等基础资源管理,确俅登记备案俆息真实准确。
强化网络舆情管理,对所有仍事新闻俆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劢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管理。依法完善亏联网俆息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52,形成全社会参不的治理机制。坚持依法治网,加快建立政府引领,企业、社会组细、技术社群、公民共同参不、相亏协作的亏联网治理机制。强化亏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仸,引导企业公平竞争、自我管理和改善服务。建立健全网络社会组细,充分发挥社会组细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加强社会力量引导,积极培育“中国好网民”。
53,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俅护俆息自由有序流劢,切实俅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全面规范企业和个人俆息采集、存储、使用等行为,防范俆息滥用。加强个人数据俅护,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三,维护网络穸间安全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坚持积极防御、有敁应对,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姕慑能力,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穸间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4,维护网络主权和国家安全。依法管理我国主权范围内的网络活劢,坚定捍卫我国网络主权。坚决防范和打击通过网络分裂国家、煽劢叛乤、颠覆政权、破坏统一、窃密泄密等行为。
55,确俅关键俆息基础设斲安全。加快构建关键俆息基础设斲安全俅障体系,加强党政机关以及重点领域网站的安全防护,建立政府、行业不企业网络安全俆息有序共享机制。建立实斲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对关键俆息基础设斲中使用的重要俆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展安全审查。健全俆息安全等级俅护制度。
56,强化网络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手殌建设,建立完善国家网络安全技术
支撑体系,推进网络安全标准化和讣证讣可工作。提升全天候全斱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能力,做好等级俅护、风险评估、漏洞发现等基础性工作,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安全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实斲网络安全人才工程,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六、体制俅障和组细实斲
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力整合资源,形成推进合力,切实将各项战略仸务落到实处,确俅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一,强化组细领导。坚持中央网络安全和俆息化领导小组对国家俆息化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俆息化领域重大政策和事项须经领导小组审定。各级网络安全和俆息化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研究解决本地区俆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健全工作机制。中央网络安全和俆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本战略纲要的实斲和督促检查。各级网络安全和俆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细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行业、区域、军地间合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理、责仸明确、运转顺畅的俆息化推进机制。加快中国特色新型俆息化智库建设,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与家咨询制度。
,三,完善配套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本战略纲要提出的仸务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敁衔接、同步推进,制定好“十三亐”俆息化发展规划和相关与项规划。相关部门要加快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斲,加大财政投入和管理,重点支持关键性、基础性、公共性领域的俆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俅障。加大政府购乣服务力度,创新俆息化投融资机制,在俆息化领域实行有利于商业运作、持续运营的政策,为社会投资参不创造条件。
,四,加强督促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绅化仸
务,明确时限,逐级落实。建立和完善俆息化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俆息化统计监测和评估工作,组细开展战略实斲年度检查不绩敁评估。加大俆息化工作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有关领导干部的内容
范文五:《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精品文档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发展新动力,需要将信息化贯穿我国现代化进程始终,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本战略纲要是根据新形势对《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是规范和指导未来1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领域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一、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信息、资本、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互联网推动产业变革,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国际分工新体系正在形成。网信事业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空前提升,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
1 / 27
精品文档
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力质的飞跃,引发生产关系重大变革,成为重塑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谁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够掌握先机、赢得优势、赢得安全、赢得未来。发达国家持续推动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全力巩固领先优势。发展中国家抢抓产业链重组和调整机遇,以信息化促转型发展,积极谋求掌握发展主动权。世界各国加快网络空间战略布局,围绕关键资源获取、国际规则制定的博弈日趋尖锐复杂。加快信息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二)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化取得长足进展,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建设网络强国,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目前,我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入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体系。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异军突起,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空间正能量进一步汇聚增强,信
2 / 27
精品文档
息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同时,我国信息化发展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核心技术和设备受制于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信息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不高,区域和城乡差距比较明显,网络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亟待加强,信息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中的潜能还没有充分释放。
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战略主动地位持续增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为我国加速完成工业化任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也警示我们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错失良机的巨大风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完全有能力依托大国优势和制度优势,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以人
3 / 27
精品文档
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走中国特色信息化发展道路,坚持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强国为目标,着力增强国家信息化发展能力,着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着力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战略目标
到2020年,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城乡,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研发和标准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消费总额达到6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38万亿元。核心关键技术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全面形成,电子政务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实有力,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20太比特/秒(Tbps),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与周边国家实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建成中国—东盟信息港,初步建成网上丝绸之路,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互联网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 / 27
精品文档
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得到及时应用,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国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宽带网络无缝覆盖。信息消费总额达到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根本改变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形成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电子政务应用和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高。实现技术先进、产业发达、应用领先、网络安全坚不可摧的战略目标。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48太比特/秒(Tbps),建成四大国际信息通道,连接太平洋、中东欧、西非北非、东南亚、中亚、印巴缅俄等国家和地区,涌现一批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网信企业。
到本世纪中叶,信息化全面支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网络强国地位日益巩固,在引领全球信息化发展方面有更大作为。
(三)基本方针
——统筹推进。信息化事关国家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统筹中央和地方,统筹党政军各方力量,统筹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统筹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各领域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确保国家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引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
5 / 27
精品文档
发展作为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快马加鞭争取主动局面,占据竞争制高点。
——驱动发展。最大程度发挥信息化的驱动作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优势新兴业态向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拓展,全面提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国防等领域信息化水平。
——惠及民生。坚持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紧紧围绕人民期待和需求,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合作共赢。坚持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推进到哪里,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强网络互联、促进信息互通,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网上网下两个空间,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确保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化进
6 / 27
精品文档
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三、大力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
(一)发展核心技术,做强信息产业
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程度决定着信息化发展水平。我国正处于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的关键时期,要抓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构建先进技术体系。制定国家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以体系化思维弥补单点弱势,打造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带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核心元器件等薄弱环节实现根本性突破。积极争取并巩固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着力构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比较优势。
2.加强前沿和基础研究。加快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面向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攻关。遵循创新规律,着眼长远发展,超前规划布局,加大投资保障力度,为前沿探索提供长期支持。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国际交流项目。
3.打造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统筹基础研究、技术创
7 / 27
精品文档
新、产业发展与应用部署,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协调互动。提高产品服务附加值,加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迁移。加强专利与标准前瞻性布局,完善覆盖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成果转化、测试验证和产业化投资评估等环节的公共服务体系。
4.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造研发中心、技术产业联盟,探索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打通技术产业化的高效转化通道。深化上市发审制度改革,支持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上市。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开拓市场,有效利用全球资源,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5.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加大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研发支持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当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完善技术交易和企业孵化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夯实基础设施,强化普遍服务
泛在先进的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要加快构建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立体覆盖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普遍服务,让人们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掌握信息、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享有幸福。
6.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布局。深化电信业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有序参与竞争。统筹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实
8 / 27
精品文档
现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协调频谱资源配置,科学规划无线电频谱,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与市政、公路、铁路、机场等规划建设的衔接。支持港澳地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布局。
7.增强空间设施能力。围绕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领域,建立持续稳定、安全可控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和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增强接入服务能力,推动空间与地面设施互联互通。统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推进北斗产业化和走出去进程。加强陆地、大气、海洋遥感监测,提升对我国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应急减灾、大众消费以及全球观测的服务保障能力。
8.优化升级宽带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实现多制式网络和业务协调发展。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部署和商用,推进公众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强未来网络长期演进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储备,构建国家统一试验平台。积极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的研发、标准和产业化布局。
9.提高普遍服务水平。科学灵活选择接入技术,分类推进农村网络覆盖。发达地区优先推进光纤到村。边远地区、林牧区、海岛等区域根据条件采用移动蜂窝、卫星通信等多种方式实现覆盖。居住分散、位置偏远、地理条件恶劣的地
9 / 27
精品文档
区可结合人口搬迁、集中安置实现网络接入。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建立支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发展长效机制,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为社会困难群体运用网络创造条件。
(三)开发信息资源,释放数字红利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信息能力的强弱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与无序滥用的现象并存,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安全能力,构筑国家信息优势。
10.加强信息资源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动重点信息资源国家统筹规划和分类管理,增强关键信息资源掌控能力。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动态更新和共享应用机制。创新部门业务系统建设运营模式,逐步实现业务应用与数据管理分离。统筹规划建设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逐步开展社会化交易型数据备份和认证,确保数据可追溯、可恢复。
11.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目录,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国家数据开放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发展信息资源市场,促进信息消费。引导和规范公共信息资源增值开发利用,支持市场主体利用全球信息资源开展业务创新。
10 / 27
精品文档
12.建立信息资源基本制度体系。探索建立信息资产权益保护制度,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形成重点信息资源全过程管理体系。加强采集管理和标准制定,提高信息资源准确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企业商业秘密,确保国家安全。研究制定信息资源跨境流动管理办法。
(四)优化人才队伍,提升信息技能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是最终的竞争。要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破除壁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3.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对信息化领军人才支持力度,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吸引和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建立海外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对需要引进的特殊人才,降低永久居留权门槛,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14.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构建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普通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中设置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推广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支持与海外高水平机构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15.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
11 / 27
精品文档
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人才评价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体制界限。拓宽人才发现渠道,支持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善用竞争性机制选拔特殊人才。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
16.提升国民信息技能。改善中小学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化基础教育。全面开展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实施信息扫盲行动计划,发挥博士服务团、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的作用,为老少边穷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深化合作交流,拓展发展空间
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共同分享全球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成果。
17.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框架和多边机制内的协调配合,推动建立信息化领域国际互信对话机制。组织搭建合作渠道,建设全球信息化最佳实践推广平台。实施中美、中欧、中英、中德数字经济合作项目。
18.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安全
12 / 27
精品文档
规则制定。巩固和发展区域标准化合作机制,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重要职位。在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和重要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融入国际开源社区。
19.拓展国际发展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化发展,统筹规划海底光缆和跨境陆地光缆建设,提高国际互联互通水平,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加快推动与周边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经中亚到西亚、经南亚到印度洋、经俄罗斯到中东欧国家等陆上通道,积极推进美洲、欧洲、非洲等方向海底光缆建设。合作建设中国—中亚信息平台、中国—东盟信息港、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统筹规划我国全球网络设施建设,支持企业拓展海外业务与节点布局,提升我国在全球网络中的影响力。
20.共建国际网络新秩序。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和推进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国际化改革。加强国际网络空间执法合作,推动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
13 / 27
精品文档
四、着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一)培育信息经济,促进转型发展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信息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支撑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21.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产品、装备融合创新,推广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普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众创设计、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打造新型制造体系。
2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信息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培育互联网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耕地、水、草原等重要资源和主要农业投入品联网监测,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4 / 27
精品文档
23.推进服务业网络化转型。支持运用互联网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传统服务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化水平。积极培育设计、咨询、金融、交通、物流、商贸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网络化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构建繁荣健康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发展分享经济,建立网络化协同创新体系。
2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破解制约城乡发展的信息障碍,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以信息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信息化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支持港澳地区发展信息经济。
25.夯实发展新基础。推进物联网设施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宽带网络协同发展,增强应用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加快电力、民航、铁路、公路、水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改造。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安全支付、信用体系、现代物流等新型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服务格局,奠定经济发展新基石。
26.优化政策环境。完善互联网企业资本准入制度,设立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引导多元化投融资市场发展。发
15 / 27
精品文档
挥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的作用,组建中国“互联网+”联盟,支持中小微互联网企业成长。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设立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
(二)深化电子政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7.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党委信息化工作,提升党委决策指挥的信息化保障能力。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党员、干部、人才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加强信息公开,畅通民主监督渠道,全面提高廉政风险防控和巡视工作信息化水平,增强权力运行的信息化监督能力。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信息化保障,重视发挥互联网在党内法规制定和宣传中的作用。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各级党的部门工作信息化水平。
28.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国家治理大数据中心。加强经济运行数据交换共享、处理分析和监测预警,增强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能力。深化财政、税务信息化应用,支撑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调整,促进税收制度改革。推进人口、企业基础信息共享,有效支撑户籍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
16 / 27
精品文档
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
29.服务民主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平台,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快政协信息化建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施“科技强检”,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建设“智慧法院”,提高案件受理、审判、执行、监督等各环节信息化水平,推动执法司法信息公开,促进司法公平正义。
30.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智能化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构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政府职能下移,支持社区自治。依托网络平台,加强政民互动,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推行网上受理信访,完善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
31.健全市场服务和监管体系。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制度,在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等领域推进便利化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与服务,实现服务前移、监管后移。以公民身份号码、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建立全国统一信用信息网络平台,构建诚信营商环境。建设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完善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监测。加强在线即时监督监测和非现场监管执法,提高监管透明度。
17 / 27
精品文档
32.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制定在线公共服务指南,支持各级政府整合服务资源,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促进公共行政从独立办事向协同治理转变。各部门要根据基层服务需求,开放业务系统和数据接口,推动电子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33.创新电子政务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强有力的国家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制定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建立涵盖规划、建设、应用、管理、评价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大力推进政府采购服务,试点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已建应用系统。
(三)繁荣网络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
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34.提升网络文化供给能力。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提高网络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开发适合网络传播特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
18 / 27
精品文档
35.提高网络文化传播能力。完善网络文化传播机制,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实施中华优秀文化网上传播工程,加强港澳地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完善全球信息采集传播网络,逐步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网络国际传播能力。
36.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做大做强中央主要新闻网站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规范引导商业网站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重点新闻网站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数字化改造和技术升级。推动文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建立多元网络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鼓励优秀互联网企业和文化企业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文化集团、媒体集团。
37.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和行业自律等手段,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坚决遏制违法有害信息网上传播,巩固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完善网络文化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网络文化管理执法力度,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四)创新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促
19 / 27
精品文档
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8.推进教育信息化。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建立网络环境下开放学习模式,鼓励更多学校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建立跨校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定制度。完善准入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建设,支撑全民学习、终身教育。
39.加快科研信息化。加强科研信息化管理,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建设覆盖全国、资源共享的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科研信息服务水平。加快科研手段数字化进程,构建网络协同的科研模式,推动科研资源共享与跨地区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方式转变。
40.推进智慧健康医疗服务。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全国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整合共享,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探索建立市场化远程医疗服务模式、运营机制和管理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探索医疗联合体等新型服务模式。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满足多元服务需求,推动医疗救治向健康服务转变。
41.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推进就业和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等信息全国联网。建立
20 / 27
精品文档
就业创业信息服务体系,引导劳动力资源有序跨地区流动,促进充分就业。加快社会保障“一卡通”推广和升级,实行跨地区应用接入,实现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加快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42.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构建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加快贫困地区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有效覆盖。开展网络公益扶贫宣传,鼓励网信企业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开发适合民族边远地区特点和需求的移动应用,建立扶贫跟踪监测和评估信息系统。
(五)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人民福祉和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着力破解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
43.创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开展国家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整合自然生态空间数据,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和供应时序。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全程、全覆盖动态监管,提高用途管制能力。探索建立废弃物信息管理和交易体系,形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机制。
44.构建新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监测信息化工程,逐步实现
21 / 27
精品文档
污染源、污染物、生态环境全时监测,提高区域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能力。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网上交易。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态环境修复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六)加快信息强军,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积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信息技术发展新趋势和强军目标新要求,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思想,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跨越发展。
45.加强体系化建设。创新发展信息化军事理论,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发挥作战需求牵引作用,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有机融合。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指挥信息系统集成运用,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构建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全面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能力。
46.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适应战争形态演变趋势,依托网络信息系统,开展以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精确作战、全域机动、网络防控为主要特征的检验性、对抗性演习,推进军事训练向实战化转变,提高以夺取制信息权为核心的战场综合控制权能力。
47.深化军事斗争准备。充分发挥信息化融合、渗透作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健
22 / 27
精品文档
全国防信息动员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国防信息动员与应急保障预案。大力培养信息化作战指挥、信息技术专业、信息系统组织运用及操作维护等作战急需人才,不断增强官兵运用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装备打胜仗的能力。
五、不断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一)推进信息化法治建设
依法推进信息化、维护网络安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要以网络空间法治化为重点,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全社会自觉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法治环境。
48.完善信息化法律框架。以网络立法为重点,加快建立以促进信息化发展和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为目标,涵盖网络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用户、网络信息等对象的法律、行zd规框架。
49.有序推进信息化立法进程。坚持急用先行,加快出台急需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强化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加快制定网络安全法、电信法、电子商务法,研究制定密码法。加强网络用户权利保护,研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范网络信息服务与管理,修订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条例。完善司法解释,推动现有法律延伸适用到网络空间。
50.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与执法合
23 / 27
精品文档
作,创新执法手段,形成执法合力。理顺网络执法体制机制,明确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标准。
(二)加强网络生态治理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创新改进网上正面宣传,加强全网全程管理,建设为民、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网络空间,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51.强化互联网管理。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网络治理体系。落实网络身份管理制度,建立网络诚信评价体系,健全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民信用记录,完善褒奖和惩戒机制。加强互联网域名、地址等基础资源管理,确保登记备案信息真实准确。强化网络舆情管理,对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管理。依法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52.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坚持依法治网,加快建立政府引领,企业、社会组织、技术社群、公民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互联网治理机制。强化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公平竞争、自我管理和改善服务。建立健全网络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作用。
24 / 27
精品文档
加强社会力量引导,积极培育“中国好网民”。
53.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信息自由有序流动,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全面规范企业和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等行为,防范信息滥用。加强个人数据保护,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三)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坚持积极防御、有效应对,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54.维护网络主权和国家安全。依法管理我国主权范围内的网络活动,坚定捍卫我国网络主权。坚决防范和打击通过网络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政权、破坏统一、窃密泄密等行为。
55.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党政机关以及重点领域网站的安全防护,建立政府、行业与企业网络安全信息有序共享机制。建立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使用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展安全审查。健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56.强化网络安全基础性工作。加强网络安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建立完善国家网络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推进网络安全标准化和认证认可工作。
25 / 27
精品文档
提升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能力,做好等级保护、风险评估、漏洞发现等基础性工作,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网络安全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工程,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六、体制保障和组织实施
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力整合资源,形成推进合力,切实将各项战略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信息化领域重大政策和事项须经领导小组审定。各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研究解决本地区信息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健全工作机制。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本战略纲要的实施和督促检查。各级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行业、区域、军地间合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合理、责任明确、运转顺畅的信息化推进机制。加快中国特色新型信息化智库建设,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
(三)完善配套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本战略纲要提出的任务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制定好“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相关部门要
26 / 27
精品文档
加快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和管理,重点支持关键性、基础性、公共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保障。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创新信息化投融资机制,在信息化领域实行有利于商业运作、持续运营的政策,为社会投资参与创造条件。
(四)加强督促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细化任务,明确时限,逐级落实。建立和完善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信息化统计监测和评估工作,组织开展战略实施年度检查与绩效评估。加大信息化工作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有关领导干部的内容。
27 / 27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