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预习案
主备人:李俊雁 审核人:唐岩峰 年级主任: 【学习目标】
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应对其进行辩证分析。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自主检测】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3.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 根据国家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7年到乡镇企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人口净迁入最多的省区是
A.新疆、山东、北京 B.湖南、福建、海南 C.上海、新疆、云南 D.广东、浙江、上海 5.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D.加速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 )
《人口迁移的影响》课堂案
主备人:李俊雁 审核人:唐岩峰 年级主任:
一 人口迁移影响 1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③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达标检测】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7~18题。
1.2005~2010年 (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3.读图和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 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地区构成
(1)结合图,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表,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市)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范文二:说课稿《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说课稿 课例撰写 赵哲嵩 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了“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思路;提出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规定了“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的课程目标。据此,本课采用了课前进行家庭人口迁移状况调查,关注生活中的人口迁移;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在分析调查数据基础上,合作探究人口迁移的路线和原因。本课以学生家庭信息为案例,容易引起学生研究的兴趣,课上合理安排归纳总结、画图等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和原理,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图表绘制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解读
本课课标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举例”表明选取典型案例,“说明”表示“说出并阐明”。一方面,课标对于学习内容、方法和水平给出了明确的要求。本课标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人口迁移、主要原因;人口迁移主要原因的分类。
因此,案例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我选择“学生调查身边的实例提炼出的案例”,是因为它是发生在学生身边实例,学生熟悉且真实;调查学生人数多,调查结果发现人口迁移的原因多样且能突出主要影响因素,具有典型性。
在解读和分析课标的基础上,我提出了本节课教学的起点和落脚点------基本问题: (1)你家的人口变动情况是否属于人口迁移?什么是人口迁移? (2)根据案例情境说出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 (3)对人口迁移的众多影响因素进行分类。
2. 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及对教材的处理
(1)地位与作用:本节处于人教版地理2模块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课时,被安排在“人口的数量变化”之后,它是以人口增长为基础的,同时又影响着人口的分布,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进而影响地理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政治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在必修1和初中地理学习中有所涉及,因此说,本课在中学地理内容体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联系自然与人文、人口与城市、人类与环境的桥梁。
(2)对教材的处理:基于对基本问题的解答需要,对教材的处理进行了“保留”、“添加”和“调序”三种处理力式:“保留”人口迁移的概念、世界人口迁移(图文,作为课后拓展)、中国人口迁移(图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正文);目的是基本解决问题中的“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添加”学生调查资料以及其他人口迁移影响因素案例
(图、文),意图是全面解决基本问题。“调序”:本节教材的顺序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世界人口迁移状况、中国人口迁移状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将人口迁移状况顺序进行了调整(先身边、再中国、后世界),由近及远学生更容易接受。
本课在初高中教学内容体系中的功能地位图如下:
3.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为北京市示范性高中高一学生。我校学生的来源较多,主要为北京各城区的学生、四分之一新疆学生、少数户口不在北京的借读学生。学生的家庭人口迁移情况较多,具有人口迁移的生活经验。学生也具有地理必修一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绘图的基础能力。
但是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了解到,学生大概能说出自己搬了几次家,但是并不能对是否发生人口迁移以及迁移原因作出准确判断,即不能够把地理现象上升到地理学科层面来判断和解释。在地理技能方面,高一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弱,很多学生对中国的省区位置尚不了解。关于统计图表,学生在学习气候时接触过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只会初步的判读,对统计图的绘制和使用比较陌生。
总之,对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是: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分析调查到的祖、父辈人口迁移的具体案例---人口迁移的概念、方向、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比中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状况----中国人口迁移方向、原因,提高读图、对比分析能力;补充案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利用调查资料,绘制祖辈和父辈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图----提升绘图、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类---掌握地理学习思路和方法。
学情分析过程如下图所示:
4.教学准备
(1)课前调查,整理调查资料,确定案例。 (2)查找补充案例。 (3)多媒体课件。 (4)学生学案。
(5)人教版必修2教材。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说明
1.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判断说明人口迁移的概念。通过调查的案例数据,画出人口迁移方向,归纳人口迁移的原因,对比说出我国人口迁移方向及原因;绘制影响人口因素柱状图或扇形图,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 提高读图绘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归类,提高对地理学习方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和探究学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通过对家族背景的了解和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对生活的正确认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对亲人的热爱。
2.教学重点
根据对课标的把握将“总结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分类”定为重点。 3.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能力弱点我把“绘制人口迁移方向图”,绘制“人口迁移各原因的影响次数”柱状图或扇形图;以及指出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本节的难点。
4. 教学手段与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时补充的案例材料、图表资料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更加直观、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利于分析、比较所学内容,也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方法:
分析调查案例为主,小组合作、比较,启发式讲授为辅。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虽然不大,但如果就教材的案例进行教学,学生缺少世界人口迁移和中国人口迁移的背景知识,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了解了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了分析调查案例的方式,重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由于案例来源多样,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同小组探究不同的问题,还要进行小组的比较。通过绘图活动,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落实三维目标,达成课标要求。 四、教学过程说明
为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挖掘调查案例的价值,本课设计有四个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亲自调查的基础上,探究和解答问题,逐渐获得“影
响人口迁移的影因素,因而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形成系统归类的意识”。从而养成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的习惯,提升思维品质。
【环节一】课前调查:发放调查问卷约200份,回收整理,形成案例。
整理后的案例材料: ①父辈人口迁移统计
②祖辈人口迁移统计
【说明】通过问卷调查,激发学生兴趣,养成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的习惯,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增强对亲人的热爱。
【环节二】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通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同学的祖籍并不在北京,而我们为什么能坐在一起学习生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说明】通过设置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入新课课题,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环节三】新课学习---案例 1. 析概念?什么是人口迁移。
出示:一名同学的四次经历
设问:你认为这些是否属于人口迁移,理由是什么?
接下来解析概念。出示人口迁移的概念,提出要求:画出概念中所示人口迁移的关键词,总结满足人口迁移的关键条件。最后运用所学概念进行验证,再次出示案例,要求学生准确判断哪些是人口迁移 。
【说明】本节课有一个最基础的问题需要学生明确:什么是人口迁移?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通常为1年以上)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跨越行政区界)。
解答问题时,仅仅围绕学生的真实案例,最好提出反例:去某地旅游、去商场购物等来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设计目的:先模糊判断,产生疑问;学生带着疑问再分析概念;然后检验所学;通过“疑、析、检”三个步骤,学生对概念加深理解。
2. 画图表?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
布置任务:根据表中资料,分组在中国政区图(见上图)中画出祖辈和父辈人口迁移方向(用黑笔画80年代以前、红笔画80年代以后的人口迁移)。分别说出人口迁移的原因。
【说明】画图是一个难点,分小组将任务分解,减轻学生负担。此外中国政区图上加注省区名称也起到降低难度的作用。学生说出影响因素后,教师汇总并补充一些背景资料。期间其穿插一名内高班学生的真实经历介绍。(1985前向边远地区迁移,1985年以后向北京附近迁移。影响因素:随迁、工作、退休、学习……)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绘图,归纳总结迁移方向、原因。体现学习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3. 找共性?认识中国人口迁移方向及原因。
读图对比:将绘制的祖辈和父辈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方向图和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进行对比。
提问:
(1)父辈和父辈不同时期人口迁移方向有何不同之处?和1949年以后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方向有哪些相似之处?
(2)为什么我国这两个时期会有这样的方向差异?
【说明】将研究案例进行空间尺度放大(学生身边的案例?我国人口迁移案例)。通过分析、对比,印证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口迁移是我国人口迁移的组成部分,也充分说明了身边案例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了解了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体现学习过程,突出教学重点。
4. 找主因?知道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
绘图回答问题:
根据父辈、祖辈
人口迁移表中的资料
统计出的不同原因人
口迁移的次数,绘制
人口迁移量与影响因
素的柱状或扇形统计
图(至少画出一种),
据图说出影响人口迁
移的最主要因素。
绘图方法指导:
用学生熟悉的柱状图
—年降水量柱状图和饼状
图---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
况统计图加以说明指导画
图方法。
【说明】不同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用统计图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画统计图的目的一是利用统计图的直观性,便于学生找到主要影响因素,突破难点,另外可以提高绘图能力。统计图的绘制也是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种统计图供学生画图选择,同时在图上加注了很多提示信息,我还利用学生熟悉的统计图进行绘图方法指导,降低难度。同时此处还有分层教学的成分,能力弱的只画一种图,能力强的两种图都画。之后展示学生作品,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学生据图能直观地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这样通过先画图,再用图突破了找主要因素这个难点。同时,画祖辈图和父辈图的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也使这个结果更有说服力。
5、比古今? 对比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
出示: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图
提问: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原因是什么?以安史之乱为例说出迁移方向?
说明:补充历史资料,训练读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后面对做铺垫
引导:根据画图和总结我们发现,我国建国后到八十年代,八十年代至今,以及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都不相同。
提问:为什么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原因不尽相同?
出示提示性问题:
1、地理环境包括哪两方面? 2我国不同时期这两方面地理环境一样吗? 3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造成什么影响?
提问:你认为人口发生迁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信息:安史之乱时期人口由北方迁往南方:北方有战乱,南方没有从河北躲避饥荒到吉林:河北闹饥荒,东北有大片土地 。从外地到北京工作:北京经济较外地发达,工作条件更好。
说明:提升思维深度,训练学生用时间变化空间差异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设计问题串,降低难度,引导思路。
6.补案例?补充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案例:
补充人口迁移的案例:
(1)大庆市的形成发展图文资料
(2)沙漠化吞噬村落图片
(3)不同时期迁移数量、频次、距离差异
(4)躲避饥荒和退休养老的资料案例
提问:分析上述案例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说明】通过补充案例,使影响因素完整;使学生认识到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 归因素?说出几大类影响因素;学法指导。
活动:将本课讲过的因素进行归类,粘贴在黑板上、落实在学案上。
【说明】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在学生的脑海中是凌乱的,通过将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养成系统归类习惯,这对农业、工业区位因素等的学习有借鉴意义,培养学生思考地理问题的方法。 加深对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很多人口迁移实际上是地区间的环境差异造成的,进行区域差异、人地协调观教育。
6.重落实?巩固所学、增强情感。
提问:家庭发生过人口迁移的同学,请说说迁移过程和原因?
引导:内高班孩子来北京学习是不是人口迁移,如果是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内高班政策也是主要因素。
提问:根据教师的人生经历,判断发生了几次人口迁移,影响因素是什么?
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很多同学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才能够坐在这里学习,大家能聚在一起真的是一种缘分,所以大家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在的同学情谊。
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案例从身边入手,贯穿古今,总结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同时了解到影响因素在随时间发生变化,人口迁移的根本原因是区域环境差异。
【说明】这一过程,不仅对所学知识是一种检测、落实,更是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使同学对自己的家庭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体会到老辈人的艰辛、不易,增强热爱生活的信念,增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感情,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调节了课堂气氛。与课堂导入前后呼应。
【环节四】课后迁移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自学课本,查阅资料,总结世界范围内历史上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
【说明】 实现课堂教学的延展,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形成调查、分析得出结论、验证的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对方法的理解和落实。使本课“由近及远”即“由身边?中国?世界的人口迁移方向及原因”的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完整。
【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评价
(1)学生自评:
上述结果反映出:本课教学目标得到落实,教学效果良好。
(2)教师评价
①学习结果评价
②自我评价
【说明】学习效果评价包括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两个方面。针对高一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自我评价等形式。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引导学生的分析讨论。
六、教学亮点及课后反思
1. 教学亮点
(1)选取学生身边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非常高。一些学生下课后还在拿着图互相比较谁家庭人口迁移次数多,谁的迁移距离远。
(2)注重读图绘图能力训练,体现学科特色。
本节课学生要完成的图有两个,一个是人口迁移方向图,一个是不同原因对应人口迁移次数统计图。通过绘图的过程,学生增强了读图、用图、绘图的能力。另外一些结论是通过绘图得出来的,学生通过绘图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设置探究活动,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的六大环节从课前的查信息到课上的析概念、画图表、找主因、补案例、归因素都是以学生为主进行活动。
(4)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贯穿情感教育。
学生的课前调查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家族背景的过程,通过课上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长辈们的艰辛与不易,一方面增进对家长的感情,一方面能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另外,我们学校有四分之一的新疆内高班的学生,因此我有意识的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
2.课后反思
(1)课前调查还不够完善
课前的调查问卷上限定了家庭成员,有些学生的家庭可能这些成员没有人口迁移,但是其他亲人存在迁移现象,因此表格最后可以加上其他成员的迁移,这样可能会得到更完善的教学资料。
(2)案例的呈现方式有点单一
目前案例的呈现主要是问卷数据和文字、图片资料。现在想想如果能放一段家长和学生的采访录像或录音,而不是呈现调查问卷表格,课上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生动。
范文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课时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列?举实例分析?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例,即先引入人?口迁移的实?例,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引导学生得?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或先提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每?一条原因,使用人口迁?移的实例进?行实证和说?明,尤其使用身?边的实例,这样又能贴?近生活又有?特色,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能感?知实例又能?悟的透彻。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体现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与?竞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分析实例问?题的能力。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 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人口迁?移事实,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实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影响人?口迁移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辨证的看待?人口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其分析
三、教学方法
情景与任务?分配法
四、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师:老师临时把?我们这些同?学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我们开展合?作与竞争,看那个小组?发言积极,参与踊跃。记住你发言?的次数哦,成功从现在?开始~ 师:提问1,人口迁移的?概念,2人口迁移?的分类,3人口的推?拉理论,推力是 , 因素,拉力是 , 因素,4王同学来?被学校求学?是否是人口?的迁移,(多媒体) 师: 每组每人回?答一个问题?并记1分
新课推进
师 :出示三维目?标,并请同学口?述学习目标?。(多媒体)
师 :我想问在座?的同学 ,有没有因为?迁移来到本?市的呢,
生 有。。。。。。
师 好,你能不能说?说你 或你家为什?么来到本市?,
生 。。。。。。。。。。(经商。团聚等)
师 点拨 追问。。。。。。
师 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正是你的选?择,你们才成为?了同学。 师 还有谁也是?迁移到本市?的,
生 。。。。。(父母工作变?动等)。
师 说一下原因?,后点拨
生 。。。。教师点拨
师 我们同学因?为几种原因? 到了一起,非常有缘分?,希望你们相?互关心,共同进步。好吗,
师 假如我们在?三峡,国家要开工?建设大坝,需要搬迁,是什么原因?导致移民, 生。。。。。。。。。
师 如果有两个?省市供我们?选择 一个是西藏?,一个是河北?,你会选哪个?, 生。。。。。(河北 西藏)
师 为什么呢,
生。。。。。(地形平坦 空气清新 经济发达等?)
师 是是什么呢?因素在起作?用,
生 。。。。。(自然,经济)
师 如果在做的?牧民同学中?有从西藏高?山草原上搬?迁过来的就?好了, 生,,,
师这样我们?就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了啊
生 游牧啊 ,逐水草而居?
师 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是这?种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条件依赖程?度高人类社?会越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就减弱?了。
师,好 ,请各小组讨?论,如果你以后?想移民,你会迁往何?处,哪些因素会?吸引你去,请把答案写?在纸上。
师 我知道这样?一个传说,说我们这个?地方的祖先?大部分是从?山西洪同县?搬迁过来的?,谁知道这个?故事说一说?。
生。。。。。。。
师 为什么要移?民到这里,
生 没人了 人少了
师 什么原因导?致人口少
生 打仗, 战争
师 明成祖颁布?命令,从山西往河?北移民,属于政策吧?,是什么因素?, 生。。。。。。。。
师 我们一起归?纳一下,情看多媒体?屏幕
师 引导学生 活让学生动?手
判断下列人?口移动的主?导因素并进?行连线:
?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或?迁居国外
?我国历史上?的贫苦农民?“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二战期间犹?太人被迫迁?居国外 经济因素
?1947年?印度穆斯林?迁入巴基斯?坦 政治因素
?20世纪8?0年代撒哈?拉地区居民?沦为环境难?民 社会文化
因?素
?21世纪,大洋洲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
课堂小结
人口迁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很?多,既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还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课堂练习(多媒体)
(1)从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的地?区是京津、沪宁和广东?,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川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务工和?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经济发展较?快,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
力或人地矛?盾,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增加了收入?,促进了经(2)缓解人口压?
济?发展
(3)流动人口 务工 经商
板书设计
引起人口迁?移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政治因素?
3经济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小组总结 根据参与选?出优胜组
范文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影人口移的因素响迁(二)片段课案教一、教学目:标标
1.知与技能目:标标标标标标标
识识影响人口迁移的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
能出因素的影响人群和特点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每
2.标标标程与方法目:
通例分析人口迁移的具体原因,培分析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探究能力和具体具体分析能力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3.情感度价目:标标标标标标标标
培注当前人口迁移情况,形成正确的迁移点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二、教学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三、教学点:标标标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例识识
四、教学程标标
标:今年是建党90周年,校园里面也到都在放色歌曲。今天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我就来听一首抗期非常有名的歌曲,在听的程中主要察它的歌。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展示PPT】
……/“九一八”“九一八” /那悲的课候从个惨/了我的家课脱离/抛那无的弃尽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课内/流浪,/年~月哪哪/才能课回到/我那可课的故课,/
……
标: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是抗期遍大江南北的《松花江上》,大
家从歌中分析,他想不想回家,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生:想
标: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什他有家不能回呢,
生:打仗
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争会无数的居民流离失所,背景离。争
是人正常生活境和秩序的破坏,并常常引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人口迁移。不是中国的抗日争,近年来的阿富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汗、伊拉克、利比也都是。所以,大家能在教室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内上,有一个和平的境,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标:好,我再回到抗期。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展示PPT】
课课材料,抗日课前夕~重课城市人口已有 争30 余万人~ 而到 1938 年全市人口
课 52.83 余万~加上流课人口和江课船课~ 共课 60 万人。 1941 年突破 70 万
人~1943 年超课 90 万人~1945 年到 达125.5 万人。课前的 从 30 万猛增至
125 万人~足足增课了 4
标: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什在短短的几年中重市会出人口如此
大的化呢,只靠我一代代的生娃儿能行,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生:不能。
标: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大家不要忘,当重有一个名称叫做陪都。在大家再
思考一下,什人口会如此迅速的增呢,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生:……
【课课、展示PPT】
政治中心改课,我课史上~都城在西安、洛、课封、杭州、南京和北京之课不国阳
断迁的课课~每一次都引起大课模的人口移。
标:大家想不想成香港人啊,识识识识识识
香港是一个缺乏人才的地方,在它有一个引人才的划:香港才划。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标:是不是一个想去香港的人都能成香港的永久居民,每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展示PPT】
?香港课才课是香港特面向全世界的人才课入课~ 划区划
?任何人只要符合课格、能课通课“课合课分制”或“成就课分制”任何一课课
核~便能课得香港永久性居民身课;香港课,。 份卡
课课,移入地更愿意接受具有课高文化素课或具有一技之课的课课人才标:接下来我来看一下,有哪些人通香港的才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划成了香港永久市民呢,郎朗、李云迪、章子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
怡、唯、胡识识识识识……
标:我察一下,些通了才划的人是有什特点没有呢,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生:都是明星。
标: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很多移民的人都是明星,今天我一个的社会:
明星什要改国籍。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什明星改国籍得比一般人更容易,
案例1,
人民课道了一课新课~新课课~网2008年11月8日~加入了新加坡籍巩俐国
课课,课什课要移民新加坡~移民新加坡课什课可以成功,巩俐她
老公和祥是地地道道的新加坡人。黄
答案,移民的主要原因的婚姻。巩俐
案例2,
刘国份刘亦菲的美身亦菲9课那年~课课课去了美~她国10课课~课课嫁课美的课国
人大律课~全家移民。
课课,亦菲课什课取得美籍,刘会国国
答案,家庭原因课致移民
案例3,
课课课和雯课夫课都是中人~但课得美课课蒋国双双国卡
1998年~大课移民加拿大蒋
课课,他课是课移民美的,课什课移民,怎国
答案,
课课课因《王课姬》入课斯课影课~成课美课影课工的课~在美事课霸奥卡国会会国从
影工作
蒋学赶儿大课接受采课课表示~他移民加拿大是课了孩子上。那课正上女高中课
课~也想出去深造一下
标:不知道同学没有,大部分明星都是迁往了美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国、加拿大,什很少人迁往埃塞俄比的非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洲国家呢,生:迁往达国家识识识识
标: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就要考的因素了。下我来分析因素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识致的人口迁移案例。
范文五: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影响
学习金钥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学习方法
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影响
一、选择题。
1(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1951~2000年,该国( )
45 人 自然增长人口数 口40 增净迁入人口数 1.1% 长百分比数字为增长率 35 数\
万 30
25
20 4.8% 2.2% 15 3.9% 2.5%
10
5 1% 0.9% 0.3% 0 -0.1%
-5 -1.9%
-10
-15 1991—2000 1951—1960 1961—1970 1971—1980 1981—1990
时段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年龄段(岁) 迁出人口(人) 迁入人口(人)
?60 700 800
1600 5000 45,59
2000 30000 25,44
2400 27500 15,24
640 5000 0,14
2(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回答第3题。
第 1 页 共 3 页
学习金钥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学习方法
3(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4(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甲省 乙省
2003年 2009年 2003年 2009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
5.64 4.99 8.35 7.26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
【答案及解析】
1(A 该题考查考生的读图、析图能力。从图中可以提取以下信息:各时间段该国的自然增长率,各时间段该国的人口迁移率(注意正负关系,即净迁入与净迁出),各时间段该国
第 2 页 共 3 页
学习金钥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提供最佳学习方法
的人口变化,即增长率,主要原因不同;该国1951---1970年自然增长率较高。1971---2000年净迁入人口较多,根据两个时间段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和机械增长情况,50年间该国为人口净迁入国。
2(C 上表的人口 迁移统计资料中可知,该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入大于迁出,净迁入(迁入-迁出)人口以中青年(15-44岁)为主,郊区人口增多,促使该城市郊区城市化加快,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郊区农业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净迁入人口大于60岁的老人人口最小,因而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不大;又根据题干信息“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迁入人口学历较低,不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是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没有关系。即选C。
3(D 读图可知,迁入率随时间波动变化,选项A错误;2004年前迁出率逐年下降,2004年后迁出率又出现回升的趋势,选项B错误;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图可知,机械增长率随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变化呈波动变化的趋势,选项C错误;净迁入量是指迁入人口数量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随着人口总量的变化,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选项D正确。
4(C 由材料可知,该城市迁入的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人口素质较低,难以胜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要求,A选项错误;环境人口容量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科技水平有关,与人口数量无关,因此B选项错误;从年龄段来看,迁入人口以15,24岁,25,44岁两个年龄段人数最多,属青壮年,因此不会加快人口老龄化,D选项错误;大量人口迁入将引起城市住房、商业、工业、交通等用地增加,即加快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正确答案为C。
5(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