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尿液的排出
第6课时 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
【课前检测】
1. 血液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2. 血细胞的种类及其作用? 3. 血液循环的途径? 【自主学习】
1.尿液是在肾脏的 中形成的,尿液的形成包括 和 两个过程。
2.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和膀胱在盆腔内,有功能。 3.人体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内产生的一部分水、少量的 4.皮肤分为表皮和 【合作学习】 1.分析尿液的形成
(1)右边是尿液形成的示意图,请你认真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写
出
图
中
A
、
B
、
C
、
D
的
名
称
: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图中C、D结构处形成尿的两个重要作用: C处______D处______ (3)当血液流经C处时,血液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能被滤过。 (4)当原尿流经D处时,原尿中______ __可被D处毛细血管全部吸 收,__ __可被大部分吸收,_ _____可被部分吸收。
2.阅读小资料“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通过数据进一步 认识三者的成分。并试着解决下列问题。
①样品B是________。 样品C是________。 ②从样品C可以看出,此人很可能患____ 。 ③由于_______对原尿中 大部分水的重吸收导致样
品C中尿素含量的增加。
④比较样品A和样品B成分的变化,说明完成的生理是 .
⑤比较样品A和样品C成分的变化,说明完成的生理过程 是 .
【巩固学习】
1. 尿的形成过程中,起滤过作用的是 ,起重吸收作用的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输尿管
2. 在尿的形成过程中,既能被滤过又能全部被重吸收的是 , 血液中有而原尿中没有的物质是 。
A、水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 D、蛋白质
3.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 流入 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 排出体外。 排尿不仅可以 ,还对调节体内 和 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 有作用。
范文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一、学习目标
1、 尿液形成的过程及排出
2、 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 3、 血尿、蛋白尿、糖尿的区分 4、 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复习旧课
1、 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什么?它的作用又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完成
1、尿液的形成过程
(1)血液流经肾小球哪些物质可滤过?哪些物质不可滤过?
(2)原尿与血液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哪些物质可以被肾小管重吸收?
(4)完成下列表格
(5)肾动脉中的血液流经肾脏再由肾静脉流出后,血液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3、 尿液的排出
(1)途径:肾脏形成的尿液,由________流经输尿管,进入_______,在膀胱中暂时贮存。当膀胱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______,在________的支配下,尿液经_______排到体外。 (2)健康人每天形成______约150L,实际排出的尿液约1.5L。 (3)尿液的形成是______的,尿液的排出是______的。
三、合作探究
四、课堂检测
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肾单位组成的是( ) A.肾小球 B.输尿管 C.肾小囊 D.肾小管 2、在人体的肾脏结构中,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 A.均为小动脉
B.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均为小静脉
D.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
3、人体下列结构的成分里,含尿素最少的是( ) A.肾静脉 B.肾小管 C.肾小囊 D.出球小动脉 4、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尿液的相同成分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蛋白质 ⑤葡萄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范文三: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3.提高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学生能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从数据到结果,推测尿液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课前准备
CAI课件、 准备过滤实验的实验用具(烧杯一只、滤纸、漏斗等。)
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
收集或制作尿的形成的flash动画。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
教材分析: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就需要每天从外界摄取养料,同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理解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并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推测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壁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我们每天要获得各种营养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在体内堆积起来会使我们生病。因此我们的身体就象打扫房间、清除垃圾一样,把这些废物收集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
教师:介绍排泄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排粪便是不是排泄,”。
学生:分析粪便的成分,比照排泄的定义,得出结论“排出粪便不算排泄”。
教师:给出排遗的定义,引导学生比较排泄与排遗的不同。
学生:思考、讨论。
课件小结:比较排泄与排遗区别——途径不同,器官不同
教师: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
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归纳出排泄的途径:排汗、呼吸、排尿。
教师:以事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兴趣。展示模型,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插图,总结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根据结构特征结合书本,归纳泌尿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课件演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师: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是怎样形成的,
肾脏在某些方面有点象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时,它们将废弃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肾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哪些物质通过了滤纸,哪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哪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脏的过滤后成分有何变化。
教师:介绍每个肾由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犹如一个“过滤工厂”。
演示课件[肾单位]:指出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组成的。
演示课件[肾单位结构图]
观察肾小球、肾小囊的结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肾小囊一端是盲端,另一端与肾小管相通;双层球状囊;囊壁很薄,中间有一空腔。
过渡:肾小球与肾小囊之间的关系怎样呢,(紧贴在一起)
演示课件:[肾单位的过滤作用]
肾小球内流动的血液从入球小动脉进来,从出球小动脉出去。肾小囊内也有液体流动着,请大家猜猜看,肾小囊内液体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比较尿液和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不同。
教师:归纳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尿液成分的不同,提问: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让小分子的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的物质仍留在血液中,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过滤作用。)
教师:点出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比较原尿(150升)与尿液(1.5升)量的巨大差别,引导学生思考:原尿中大部分成分并没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它们去哪儿了,
学生:分析得出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拓展:1、某病人尿样检查中发现较多的红细胞,分析是肾的哪一部分出现了病变,
2、如尿液中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或葡萄糖呢,
演示课件[尿的形成]:出示尿的形成过程的flash动画。
学生:观察分析,试叙述尿的形成过程。
演示课件:小结尿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教师: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
学生:回顾本节前面的知识,描述出尿的排出过程。
演示课件:小结尿的排出过程:尿?输尿管?膀胱?尿道
教师:我们每天总是将一定量的尿液排出体外,同时又必须补充相应的水分,为什么要这么做,
提出排尿的重要作用和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教师通过CAI图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内容。
教师归纳要点:
血液流过肾小球时发生过滤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物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
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重吸收,剩下来的物质进入肾盂,形成尿;尿经输尿管、
膀胱、尿道排出体外,这是尿的排出;最后我们简单介绍了排尿的意义。 课堂小结: (课件显示)师生双边活动
排泄与排遗的区别:
排泄:人体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遗:人体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 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尿的排出
尿液?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课堂练习:
1、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
程叫________。这些废物绝大多数是以__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___系统排出体外。 2、泌尿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器官组成。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肾小球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单位
4、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 )
A 血液 B 血浆 C 原尿 D 尿
作业布置,及时巩固:
P83页练习题1和2
板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尿的形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球
肾单位 肾小囊---- 漏斗状囊
肾小管----细长,外缠绕毛细血管
肾小球的滤过------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尿
尿的排出
尿?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教学反思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知识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日常积累的知识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例如学生常把排尿和排粪便同视为排泄,认为尿液是在排泄系统中形成的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
就宏观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
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范文四: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探究教学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途径和意义);
2、比较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
3、通过观察、分析资料、讨论、猜测、类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能力。
二、知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尿液形成的过程和排尿的意义。
难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
三、 教学策略
1、通过挂图、模型展示,增加感性认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探究栏目,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尿液形成有初步了解,设下悬念、激发求知欲。
3、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等,倡导学生合作学习;运用资料分析方法,阐述尿液形成的过程。这部分内容,课本通过资料分析中的表格,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渐渐领悟出:
a.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
b.血液流经肾单位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c.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通过“联想类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5、上课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
先让同学们阅读书本,教师板书课题。
(一)导入新课
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几千年的问题。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一田世国用自己的身体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用自己的一个肾脏回馈给病危的母亲,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那么肾脏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复习旧课:
同学们知道,人体生命活动需要不断从生物圈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就必然会产生各种废物。这些废物如何排出体外的呢?我们学习了排泄和排遗。 提问1:请一位同学说说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包括排尿、排汗、呼吸
等。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提问2:再请一位同学说说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一节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展示模型,讲述:一个人左右各有一个肾,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大约有100万个肾单位组成,而每个肾单位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提问3:哪位同学上台来用模型来讲解这个问题?(展示肾单位结构模型)
(三)讲授新课:
1、尿的形成:(板书:二、尿液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展示尿液形成挂图
提问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毛细血管的作用,并观察肾单位中毛细血管的主要分布在肾单位的哪些部位?
提示:毛细血管的特点是什么?管壁最薄、内径(管腔)最小、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也就是说毛细血管多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物质交换的地方。肾单位中有两处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一处是肾小球,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血管球;另一处是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提问2: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脏,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特别是经过周围布满丰富的毛细血管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时(指着挂图),血液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资料表格,结合肾单位结构图,分析数据资料(学会用结构图形和表格数据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提问3: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请一位同学根据表格说说血浆和原尿的成分?它们有什么区别?(原尿中有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教师强调:(指着挂图)可见,原尿来源于肾小球中的血液,确切地说是来源于血浆,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这就是尿液形成的第一步: 板书: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讲述并提问1:(指着表格和挂图讲解)尿液来源于原尿,当肾小囊中的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周围也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最终在肾小管的末端形成尿液,
请一位同学根据表格说出尿液的成分?和原尿相比,尿液少中了什么?这些物质到底去哪儿了呢?(讨论回答)
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
提问2: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 150 L(输液用的大葡萄糖瓶子约300瓶),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有这么多吗?大概只有几瓶?1.5 L,3瓶。那还有99%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什么东西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全部葡萄糖、蛋白质、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形成了尿液,这就是尿液形成的第2步:
板书: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形成尿液。(其实,肾小管还有集合管不仅有重吸收的作用,还有排泄和分泌的作用,这就是原尿和尿液成分变化的原因)
教师小结并提问3:通过对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我们发现了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而无机盐、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所以,排尿主要是排出的是哪些物质?
(3)联想类比:
接下来,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类比联想。 类比1:由“滤过作用”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学生回答:a.筛砂子:小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筛下去,大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留在筛子里,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相当于筛子。
B.做豆浆时过滤豆腐渣。(很好,说明同学们不是只顾着吃,起码还知道做豆浆的辛劳)
c.筛米??
类比2:由“重吸收作用”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
a.找零钱:l支水笔2元钱,给5元,找3元。这3元钱相当于被重吸收的水、无机盐和葡萄糖。
b.池塘中的水分蒸发到大气中,下雨又降落到池塘中。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植物本身进行呼吸作用又吸收部分放出的氧气。 d.植物的枯枝落叶,落到泥土中,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水和无机盐后,又被植物的根吸收。我们曾学过一诗句,给这个现象很好的诠释,同学们还记得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对,同学们蛮有诗情画意的嘛)
小结: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挂图或模型帮老师小结一下尿液形成过程。
(4)滤过和重吸收游戏:
为了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印象,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
首先请同学们熟悉一下游戏规则:每人领一种成分卡片并举在胸前,经过讲台(相当于肾小球)时,被滤过的到门前来,末被滤过的就回到自己的座位先站着,再经过讲台前(相当于肾小管)时,被重吸收的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站着,末被重吸收的站到另一边。
教师小结:尿的形成是与肾单位的结构密切相关的,也就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尿的形成包括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两个阶段。
2、尿的排出:
提问1:那么,肾脏形成尿液后,要经过哪些途径才能排出体外呢?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中的泌尿系统组成,用流程图也就是用箭头标出排尿的途径: 板书:三、尿的排出
1、途径:肾脏(肾小球滤过→肾小囊→肾小管重吸收→尿液)→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提问2:假如肾小球只是一条毛细血管,肾小管周围也只缠绕一条毛细血管,情况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回答:太慢、太少,尿液无法正常形成,废物不能及时排出等。
提问3:人体每天要排出大量的尿液,如果尿液不能及时排出,还能正常生活吗?
(如果尿液不能及时排出,组织细胞就不能正常生活,人就会因中毒而导致死亡) 那么排尿有什么意义呢?看书本以及阅读84页资料内容,回答问题:
什么人需要做血液透析?为什么要做血液透析?排尿有什么重要性?(请一同学归纳并板书)
2、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五、拓展练习:(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拓展一下知识,也拓展思维)
1、如果你是一个医生,当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这叫血尿。当然,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发生病变或某些全身性疾病,都有可能收起血尿),如果是因为肾有疾病引起的,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红细胞也能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2、提问: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而人体呼吸、排汗、排尿、排便时会失去大量的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还要排出尿液?
无机盐和尿素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排出体外,所以我们平时要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运动的时候。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明白了排泄和排遗的区别。知道了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七、作业设计:
课本84页关于“肾移植、器官移植”,也许同学们还有很多话想说,请同学们以“肾移植、器官移植”为主题,创作一份手抄报,把你知道的、想说的写下来,每班选出一份最优秀的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宣传和交流,到时给优秀者以奖励。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小囊 肾脏形成尿液肾小管 输尿管:输送尿液
一、泌尿系统性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二、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血液,形成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有用物质,形成尿液。
三、尿的排出:
1、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2、意义:
(1)排出废物。
(2)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肾小球
范文五: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简介
尿液,俗称“小便”、“尿”.是一种液体,包含从生物体中排出的代谢废物和毒素,一般呈黄色或无色.
尿液可以作为肥料.尿液中含有氮、磷、钾等无机盐,(氮:使植物枝繁叶茂;磷:促进植物的开花结果;钾:使植物茎秆健壮),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帮助,俗称为“农家肥”.
在野外被划伤,伤口都会有许多病菌,如果没有消毒药品,可以用中段尿液清洗伤口,并及时到医院就诊,但注意不要使用刚排出的尿液清洗伤口,不要储存尿液备用.(中段尿正常情况下,基本可以认为是无菌的.在紧急情况没有清洁物的时候,可以用中段尿冲洗伤口,起清洁作用.但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气味
氨味正常尿液内的挥发酸,放置后由于细菌分解尿素或出现氨臭味,若尿液新排出即有氨味,常提示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尿潴留.
恶臭味 90%的可能是受到细菌感染的信号.有可能是E-COLI菌,它们会使你的尿液产生臭味.应该立刻引起注意并尽快去看医生.
形成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肾小管形成的尿液经肾乳头到达肾髓质,肾髓质连输尿管到达膀胱,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肾单位(尿液)→集合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
排尿
正常人每昼夜排出的尿量在1000~2000ml之间,一般为1500ml左右.在异常情况下,每昼夜的尿量可显著增多或减少,甚至无尿.每昼夜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情况,称为多尿.每昼夜在100~500ml范围,则称为少尿.如果每天尿量不到100ml,可称为无尿.尿量太多,则体内丧失过甚,结果会导致脱水.尿量太少,代谢尾产物将聚积在体内,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而无尿的后果,则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