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菩萨蛮 王安石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1)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注
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
(2)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1(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一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活环境闲适:数间茅屋闲临水。
?生活态度安闲自适:窄衫短帽垂杨里。
?生活情景闲逸,充满闲情逸趣: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2(词中所呈现的景、人、生活都是素洁平易的,作者虽有摆脱宦海的村野情趣,但作为一个曾经励志改革的政治家,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在诗中也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寓示着他对时局的关怀和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所以本词又是含蓄深沉的。(结合具体诗句作答,两点即可)
3作品鉴赏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碗花糕
王充闾
小时候,一年到头最欢乐的日子要算是旧历除夕了。
我的大哥在外做瓦工,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但过年却绝无例外地必然赶回来。到家后,第一件事是先给水缸满满地挑上几担水,然后再抡起斧头,劈上一小垛柴。到了除夕之夜,先帮嫂嫂剁好饺子馅,然后就盘腿上炕,陪着祖母和父亲、母亲玩纸牌。剩下的活儿,就由嫂嫂全包了。’
一家人欢欢乐乐地说着、笑着。《笑林广记》上的故事,本是寥寥数语,虽说是笑话,但“包袱”不多,笑料有限。可到了父亲嘴里,说起来有味,听起来有趣了。原来,他自幼曾跟说书的练过这一招儿。他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却顾自站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
旱烟。我是个“自由民”,屋里屋外乱跑,但多数情况下听从嫂嫂调遣。此刻,她正忙着擀面皮、包饺子,两手沾满了面粉,便让我把摆放饺子的盖帘拿过来。一会儿又喊:“小弟,递给我一碗水!”我也乐得跑前跑后,两手不闲。
到了亥时正点,也就是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五更时刻,哥哥到外面去放鞭炮,这边饺子也下锅了。煮了一会,估摸着已经熟了,母亲总要在屋里问上一句:“煮挣了没有?”嫂嫂一定回答:“挣了。”母亲听了,特别高兴,她要的就是这一句话。“挣了”,意为赚钱,如果说“煮破了”,那就不吉利了。热腾腾的一大盘饺子端了上来,全家人一边吃一边说笑着。突然,我喊:“我的饺子里有个铜钱。”嫂嫂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甜甜地说:“恭喜,恭喜!小弟的命就是好~”按照旧俗,谁能在大年夜里吃到铜钱,就会长年有福,一顺百顺。哥哥笑说,怎么偏偏小弟就能吃到铜钱,咱们得检查一下。说着,就夹起我的饺子,一看,上面有一溜花边,其他饺子都没有。原来,铜钱是嫂嫂放在里面的,花边也是她捏的,最后又由她盛到我的碗里。谜底揭开了,逗得满场哄然大笑。
父母膝下原有一女三男(早几年姐姐和二哥相继去世。大哥、大嫂都长我20岁,他们成婚时,我才一岁多。嫂嫂姓孟,是本屯的姑娘,哥哥常年在外,她就经常把我抱到她的屋里去睡。她特别喜欢我,再忙再累也忘不了逗我玩,还给我缝制了许多衣裳。其时,母亲已经四十三四岁了,乐得清静,便听凭我整天泡在嫂嫂的屋里胡闹。后来,嫂嫂自己生了个小女孩,也还是照样地疼我抱我。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嫂嫂蒸的碗花糕。她有个舅爷,在京城某王府的膳房里混过两年,别的没学会,但做一种蒸糕却是出色。一次,嫂嫂说她要“露一手”,不过,得准备一个大号瓷碗,乡下闭塞,买不着,最后,还是她回家把舅爷传下来的浅花瓷碗捧了过来。面团是事先和好的,经过发酵,再加上一些黄豆面,搅拌两个鸡蛋和一点点白糖,上锅蒸好。吃起来又甜又香。家中每人分尝一块,其余的全都由我吃了。
关于嫂嫂的相貌、模样,我至今也说不清楚。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没有俊丑的区分,只有“笑面”或者“愁面”的感觉。小时候,我的祖母还在世,她给我的印象,是终朝每日愁眉不展,似乎从来也没见到过笑容;而我的嫂嫂却生成了一张笑脸,两道眉毛弯弯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带着盈盈笑意。不管我遇到怎样不快活的事,比如,心爱的小鸡雏被大狸猫捕吃了,赶庙会母亲拿不出钱来为我买彩塑的小泥人,只要看到嫂嫂那双笑眼,便一天云彩全散了,即使正在哭闹着,只要嫂嫂把我抱起来,立刻就会破涕为笑。
嫂嫂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十分通晓事体,记忆力也非常好。父亲讲过的故事,我小时在家里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她听过几遍后便能记下来。记得我五岁那年,哥哥突然染上疟疾,没熬几天便咽了气。冬去春来,天气还没有完全变暖,嫂嫂便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衬着一副瘦弱的身躯和没有血色的面孔,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其实,这时她不过二十五六岁。父亲正筹划着送我到私塾里读书。嫂嫂一连几天,起早睡晚,忙着给我缝制新衣,还做了两次碗花糕。母亲看她一天天瘦削下来,说是太劳累了,劝她停下来歇歇,她说,等小弟再大一点娶了媳妇,我们家就好了。
2
一天晚上,坐在灯下,父亲问她下步有什么打算,她明确地表示,守着两位老人、守着小弟弟、带着女儿过一辈子,哪里也不去。
父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真话,没有掺半句假。可是??”
嫂嫂不让爹说下去,呜咽着说:“我不想听这个‘可是’。”
父亲说:“你的一片心情我们都领了,可你年轻,总要有个归宿。”
嫂嫂呜呜地哭个不停,翻来覆去,重复着一句话:“爹,妈,就把我当做你们的女儿吧~”嫂嫂又反复亲我,问:“小弟放不放嫂嫂走?”我一面晃着脑袋,一面号啕大哭。父亲、母亲也伤心地落下了眼泪。这场没有结果的谈话,暂时就这样收场了。
但是,嫂嫂的归宿问题到底成了两位老人的一块心病。一天夜间,父亲又和母亲说起这件事。他们说论起她的贤惠,是百里挑一,亲闺女也做不到这样。可是,总不能看着二十几岁的人这样守着我们。
第二天,父亲去了嫂嫂的娘家,随后又把嫂嫂叫过去了,同她母亲一道,软一阵硬一阵,再次做她的思想工作。终归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嫂嫂同意改嫁了。两个月后,嫁到二十里外的郭泡屯。我们那一带的风俗,寡妇改嫁一般都悄没声的,不举行婚礼,也不坐娶亲轿,而是由娘家的姐妹或者嫂嫂陪伴着,送上事先等在村头的婆家的大车。那一天,为了怕我伤
心,嫂嫂是趁着我上学,悄悄地溜出家门的。
午间回家,发现嫂嫂不在了,我问母亲,母亲只是默默地揭开锅,说是嫂嫂留给我的,原来是一块碗花糕,盛在浅花瓷碗里。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吃这种蒸糕了,泪水刷刷地流下,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下咽。
每年,嫂嫂都要回娘家一两次。一进门,就让她的侄子跑来送信,叫父亲母亲带我过去。因为旧俗,寡妇改嫁后再不能登原来婆家的门,所谓“嫁出的媳妇泼出的水”。见面后,嫂嫂先上下打量我,说“又长高了”,“比上次瘦了”,坐在炕沿上,把我夹在两腿中间,亲亲热热地同父亲拉着话,像女儿见到爹妈一样,说起来就没完。送走父亲母亲,还要留我住上两天,赶上私塾开学,早上直接把我送到校舍去。这样,一直到我长到十三四岁。
后来我进县城、省城读书,又长期在外工作,难得见上嫂子一面了。因早年丧痛,又过分劳累,听说她身体一直不好。早些年一次回去探家,听母亲说,嫂嫂患急病去世了。我感到万分难过,万分悲戚,觉得从她身上得到的太多太多,而我给予她的又太少太少,真是对不起这位母亲一般地爱我、怜我的伟大女性??
一次,我向母亲偶然问起嫂嫂留下的浅花瓷碗,母亲说:“她走后,我和你父亲更感到孤单,越发想念她,想念过去那段一家团聚的日子。见物如见人,经常把碗端起来看看,可是,你父亲手哆嗦了,碗又太重,摔了??”
就这样,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嫂嫂,再也见不到那个蒸碗花糕的浅花瓷碗了。
听话不是好孩子 智效民
“听话才是好孩子”是中国家长的口头禅,但是读了《赫胥黎自由教育论》后,这一观念很可能会动摇。该书作者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婴儿对粪便的认识与其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赫胥黎用奢蒂博士的研究成果作了回答。奢蒂博士指出,在婴儿稍微懂事后,成年人对其便溺行为最好不要“过分的申斥”。这种不知清洁的儿童虽然不大惹人喜欢,但是他们长大后,性格却比较“温柔宽厚”。如果成年人对婴儿“清洁的训练,略微放松一些,或开始得比较晚一些,我们的情绪生活便会安闲镇静得多”,这样一来,大家就容易和谐相处。
这一发现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正好相反。在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下,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这很可能是许多独生子女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易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说许多中国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已经陷入一种误区的话,那么由学校介入的“儿童后期教育”,又是什么状况呢,
“知识改变命运”的宣传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死灰复燃,使青少年陷入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中。这种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纪律,服从管理,接受知识灌输,以便在高考中取胜。这种局面与赫胥黎在书中批评的情况极其相似,他在书中引用了哲学家罗素和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论述。上世纪30年代,罗素就忧心忡忡地指出,“严格的纪律,对老师唯命是听,知识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自求启发”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所谓双重性格,是指“对在上的人服从、怯懦,对在下的人擅作威福,蛮不讲理”。蒙特梭利则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复杂的可怜虫。”这种儿童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逆来顺受,“一遇危机,最低限度的骨气都拿不出来”。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至此,赫胥黎又补充道:我以为此种自馁的心理倒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有积极的补偿,补偿的表现就是对另一部分的人的作威作福。
看来,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听话的孩子”,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育。
(选自《随笔》2008年第3期,有删改)
15(试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答: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强迫教育”的什么后果,这些例证与文章题目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答:
17(作者在文末说,“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听话的孩子’,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育”。这有何深意,(6分)
答:
15((6分)首先,作者谈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的误区,其次又谈了中国儿童后期教育
的错误,最后呼吁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每条2分)
16((6分)?奢蒂博士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使儿童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易与人和谐相处;罗素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造成人的双重性格;蒙特梭利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造成“内疑外惧”的心理人格。(4分。答出一条1分,答出两条2分,答出三条4分)?这些例证都是对强迫教育的论述,都证明了“听话不是好孩子”。(2分)
17((6分)?“听话的孩子”在“听话”的表面下,可能存在性格、人格的缺陷,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好孩子;?我们现行的知识灌输教育是强迫式教育,培养的人可能是思想性格、人格心理有缺陷的人;?批评家庭和现行的学校教育,呼吁人们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每条2分)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白纸被吹起,飘到哪儿就落到那儿,蝴蝶虽也会被吹起,但它会再飞回来,这之间的不同就是纸是物品只有存在的意义,而蝴蝶有生命,就会有思想和被思想所控制的行为,所以有生命就会附带思想和行为,这就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冯骥才)
审题
? 2013年青岛市一模考试作文是材料作文, 指向性比较明确,只要读懂了材料,分析 “风能吹走白纸却吹不走蝴蝶”的原因, 明确“白纸”和“蝴蝶”的根本区别在于 “是否有生命”“是否有思想”. 本次作 文在审题上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更要 学会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句,从此入手, 体会其深刻寓意和命题人的情感倾向。
问题:
? 1.有些作文审题不到位,重点对象把握不准,或 者在审题时加入了许多与材料无关的联想,导致 观点不同程度偏离题意,例如“做人要低 调”“智慧赢的人生”“人要正确定位自 己”“活着,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人各有优 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还有一部分作文的立意完全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思路之奇令人瞠目,如“金钱不是万能的”。 ? 2. 很多作文通篇没有明确的观点。
关于论据
? 但在考场作文中仍然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 1.论据堆砌,只是叙写举例,没有剖析,没有小结,削弱了议论 的深度。这是作文中存在的痼疾。 ? 2.论据不准确,胡编乱造,张冠李戴。特别体现在引用名言上, 有的名言一眼就能看出是学生杜撰,该如何积累名言应予以重视。 ? 3.论据不典型,例如一篇作文的观点是“微弱的生命也有伟大之 处”,例子举的是“李白”“**”等,他们也能算是微弱的 生命么,。 ? 4.不会分析论据 缺少准确严谨的分析,有的分析就像是标签, 拽过观点,一贴了事。 ? 5.论据叙例方式僵化 有相当数量的作文在举例子时喜欢卖关子, 如还记得在北海边牧羊的他么,一连几个排比,称呼多用“你” 或“他”,最后说,他(你)就是?? ? 6.在论据积累上能看得出各学校的差距比较大,有的学校明显缺 乏指导,需加以重视。
关于结构
? 1.论证缺乏层次 , 许多文章就只有一个层次,主论点 下几个单薄的事例,模式化明显。不会分层递进论述, 没有分论点;不会设置关键句,总结句,不会扣题,更 谈不上揭示的深刻内涵。总之,不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 掌控行文思路。 ? 2.有一些作文形式上有分论点,实际上却是分条不分家。 例如样卷中的拼搏篇。 ? 3.没有过渡意识,更缺少照应 这个现象比较普遍,仍 然是一段一个事例,开头就是人名。 ? 4.没有重视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 有的作文甚至题目是病 句,如“克服逆境,成就人生”,有的题目令人费解, “为
了忘却的奋斗”
关于语言
1.片面追求华丽辞藻,其实空洞无物。譬如 有的文章开头用排比句,貌似很有气势?
和 文采,仔细阅读,很不扣题。 ? 2.叙例时啰嗦不清,占了大量篇幅,甚至导 致文体不明。 ? 3句子表达含混朦胧,说不到中心论点上。
关于卷面
? 1. 字迹带体
? 2. 书写认真
? 3.潦草混乱
几点建议
?
? ? ?
1. 卷面书写常抓不懈。 2.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抓住重点句, 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3.写小说、记叙文,也要注意点题。刻意及 早点题或是不经意地处处点题,或是在结 尾处一定要卒彰显志。 4.积累较为新颖的、有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 5. 从课文中挖掘写作素材,学会同一素材 的多角度使用。
范文二:菩萨蛮王安石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1)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
(2)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1.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一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生活环境闲适:数间茅屋闲临水。
②生活态度安闲自适:窄衫短帽垂杨里。
③生活情景闲逸,充满闲情逸趣: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2.词中所呈现的景、人、生活都是素洁平易的,作者虽有摆脱宦海的村野情趣,但作为一个曾经励志改革的政治家,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在诗中也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寓示着他对时局的关怀和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所以本词又是含蓄深沉的。(结合具体诗句作答,两点即可)
3作品鉴赏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碗花糕
王充闾
小时候,一年到头最欢乐的日子要算是旧历除夕了。
我的大哥在外做瓦工,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但过年却绝无例外地必然赶回来。到家后,第一件事是先给水缸满满地挑上几担水,然后再抡起斧头,劈上一小垛柴。到了除夕之夜,先帮嫂嫂剁好饺子馅,然后就盘腿上炕,陪着祖母和父亲、母亲玩纸牌。剩下的活儿,就由嫂嫂全包了。’
一家人欢欢乐乐地说着、笑着。《笑林广记》上的故事,本是寥寥数语,虽说是笑话,但“包袱”不多,笑料有限。可到了父亲嘴里,说起来有味,听起来有趣了。原来,他自幼曾跟说书的练过这一招儿。他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却顾自站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
旱烟。我是个“自由民”,屋里屋外乱跑,但多数情况下听从嫂嫂调遣。此刻,她正忙着擀面皮、包饺子,两手沾满了面粉,便让我把摆放饺子的盖帘拿过来。一会儿又喊:“小弟,递给我一碗水!”我也乐得跑前跑后,两手不闲。
到了亥时正点,也就是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五更时刻,哥哥到外面去放鞭炮,这边饺子也下锅了。煮了一会,估摸着已经熟了,母亲总要在屋里问上一句:“煮挣了没有?”嫂嫂一定回答:“挣了。”母亲听了,特别高兴,她要的就是这一句话。“挣了”,意为赚钱,如果说“煮破了”,那就不吉利了。热腾腾的一大盘饺子端了上来,全家人一边吃一边说笑着。突然,我喊:“我的饺子里有个铜钱。”嫂嫂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甜甜地说:“恭喜,恭喜!小弟的命就是好!”按照旧俗,谁能在大年夜里吃到铜钱,就会长年有福,一顺百顺。哥哥笑说,怎么偏偏小弟就能吃到铜钱,咱们得检查一下。说着,就夹起我的饺子,一看,上面有一溜花边,其他饺子都没有。原来,铜钱是嫂嫂放在里面的,花边也是她捏的,最后又由她盛到我的碗里。谜底揭开了,逗得满场哄然大笑。
父母膝下原有一女三男.早几年姐姐和二哥相继去世。大哥、大嫂都长我20岁,他们成婚时,我才一岁多。嫂嫂姓孟,是本屯的姑娘,哥哥常年在外,她就经常把我抱到她的屋里去睡。她特别喜欢我,再忙再累也忘不了逗我玩,还给我缝制了许多衣裳。其时,母亲已经四十三四岁了,乐得清静,便听凭我整天泡在嫂嫂的屋里胡闹。后来,嫂嫂自己生了个小女孩,也还是照样地疼我抱我。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嫂嫂蒸的碗花糕。她有个舅爷,在京城某王府的膳房里混过两年,别的没学会,但做一种蒸糕却是出色。一次,嫂嫂说她要“露一手”,不过,得准备一个大号瓷碗,乡下闭塞,买不着,最后,还是她回家把舅爷传下来的浅花瓷碗捧了过来。面团是事先和好的,经过发酵,再加上一些黄豆面,搅拌两个鸡蛋和一点点白糖,上锅蒸好。吃起来又甜又香。家中每人分尝一块,其余的全都由我吃了。
关于嫂嫂的相貌、模样,我至今也说不清楚。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没有俊丑的区分,只有“笑面”或者“愁面”的感觉。小时候,我的祖母还在世,她给我的印象,是终朝每日愁眉不展,似乎从来也没见到过笑容;而我的嫂嫂却生成了一张笑脸,两道眉毛弯弯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带着盈盈笑意。不管我遇到怎样不快活的事,比如,心爱的小鸡雏被大狸猫捕吃了,赶庙会母亲拿不出钱来为我买彩塑的小泥人,只要看到嫂嫂那双笑眼,便一天云彩全散了,即使正在哭闹着,只要嫂嫂把我抱起来,立刻就会破涕为笑。
嫂嫂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十分通晓事体,记忆力也非常好。父亲讲过的故事,我小时在家里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她听过几遍后便能记下来。记得我五岁那年,哥哥突然染上疟疾,没熬几天便咽了气。冬去春来,天气还没有完全变暖,嫂嫂便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衬着一副瘦弱的身躯和没有血色的面孔,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其实,这时她不过二十五六岁。父亲正筹划着送我到私塾里读书。嫂嫂一连几天,起早睡晚,忙着给我缝制新衣,还做了两次碗花糕。母亲看她一天天瘦削下来,说是太劳累了,劝她停下来歇歇,她说,等小弟再大一点娶了媳妇,我们家就好了。
2
一天晚上,坐在灯下,父亲问她下步有什么打算,她明确地表示,守着两位老人、守着小弟弟、带着女儿过一辈子,哪里也不去。
父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真话,没有掺半句假。可是??”
嫂嫂不让爹说下去,呜咽着说:“我不想听这个‘可是’。”
父亲说:“你的一片心情我们都领了,可你年轻,总要有个归宿。”
嫂嫂呜呜地哭个不停,翻来覆去,重复着一句话:“爹,妈,就把我当做你们的女儿吧!”嫂嫂又反复亲我,问:“小弟放不放嫂嫂走?”我一面晃着脑袋,一面号啕大哭。父亲、母亲也伤心地落下了眼泪。这场没有结果的谈话,暂时就这样收场了。
但是,嫂嫂的归宿问题到底成了两位老人的一块心病。一天夜间,父亲又和母亲说起这件事。他们说论起她的贤惠,是百里挑一,亲闺女也做不到这样。可是,总不能看着二十几岁的人这样守着我们。
第二天,父亲去了嫂嫂的娘家,随后又把嫂嫂叫过去了,同她母亲一道,软一阵硬一阵,再次做她的思想工作。终归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嫂嫂同意改嫁了。两个月后,嫁到二十里外的郭泡屯。我们那一带的风俗,寡妇改嫁一般都悄没声的,不举行婚礼,也不坐娶亲轿,而是由娘家的姐妹或者嫂嫂陪伴着,送上事先等在村头的婆家的大车。那一天,为了怕我伤
心,嫂嫂是趁着我上学,悄悄地溜出家门的。
午间回家,发现嫂嫂不在了,我问母亲,母亲只是默默地揭开锅,说是嫂嫂留给我的,原来是一块碗花糕,盛在浅花瓷碗里。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吃这种蒸糕了,泪水刷刷地流下,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下咽。
每年,嫂嫂都要回娘家一两次。一进门,就让她的侄子跑来送信,叫父亲母亲带我过去。因为旧俗,寡妇改嫁后再不能登原来婆家的门,所谓“嫁出的媳妇泼出的水”。见面后,嫂嫂先上下打量我,说“又长高了”,“比上次瘦了”,坐在炕沿上,把我夹在两腿中间,亲亲热热地同父亲拉着话,像女儿见到爹妈一样,说起来就没完。送走父亲母亲,还要留我住上两天,赶上私塾开学,早上直接把我送到校舍去。这样,一直到我长到十三四岁。
后来我进县城、省城读书,又长期在外工作,难得见上嫂子一面了。因早年丧痛,又过分劳累,听说她身体一直不好。早些年一次回去探家,听母亲说,嫂嫂患急病去世了。我感到万分难过,万分悲戚,觉得从她身上得到的太多太多,而我给予她的又太少太少,真是对不起这位母亲一般地爱我、怜我的伟大女性??
一次,我向母亲偶然问起嫂嫂留下的浅花瓷碗,母亲说:“她走后,我和你父亲更感到孤单,越发想念她,想念过去那段一家团聚的日子。见物如见人,经常把碗端起来看看,可是,你父亲手哆嗦了,碗又太重,摔了??”
就这样,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嫂嫂,再也见不到那个蒸碗花糕的浅花瓷碗了。
听话不是好孩子 智效民
“听话才是好孩子”是中国家长的口头禅,但是读了《赫胥黎自由教育论》后,这一观念很可能会动摇。该书作者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婴儿对粪便的认识与其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赫胥黎用奢蒂博士的研究成果作了回答。奢蒂博士指出,在婴儿稍微懂事后,成年人对其便溺行为最好不要“过分的申斥”。这种不知清洁的儿童虽然不大惹人喜欢,但是他们长大后,性格却比较“温柔宽厚”。如果成年人对婴儿“清洁的训练,略微放松一些,或开始得比较晚一些,我们的情绪生活便会安闲镇静得多”,这样一来,大家就容易和谐相处。
这一发现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正好相反。在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下,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这很可能是许多独生子女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易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说许多中国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已经陷入一种误区的话,那么由学校介入的“儿童后期教育”,又是什么状况呢?
“知识改变命运”的宣传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死灰复燃,使青少年陷入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中。这种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纪律,服从管理,接受知识灌输,以便在高考中取胜。这种局面与赫胥黎在书中批评的情况极其相似,他在书中引用了哲学家罗素和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论述。上世纪30年代,罗素就忧心忡忡地指出,“严格的纪律,对老师唯命是听,知识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自求启发”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所谓双重性格,是指“对在上的人服从、怯懦,对在下的人擅作威福,蛮不讲理”。蒙特梭利则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复杂的可怜虫。”这种儿童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逆来顺受,“一遇危机,最低限度的骨气都拿不出来”。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至此,赫胥黎又补充道:我以为此种自馁的心理倒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有积极的补偿,补偿的表现就是对另一部分的人的作威作福。
看来,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听话的孩子”,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育。
(选自《随笔》2008年第3期,有删改)
15.试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答: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强迫教育”的什么后果?这些例证与文章题目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答:
17.作者在文末说,“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听话的孩子’,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育”。这有何深意?(6分)
答:
15.(6分)首先,作者谈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的误区,其次又谈了中国儿童后期教育
的错误,最后呼吁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每条2分)
16.(6分)①奢蒂博士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使儿童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易与人和谐相处;罗素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造成人的双重性格;蒙特梭利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造成“内疑外惧”的心理人格。(4分。答出一条1分,答出两条2分,答出三条4分)②这些例证都是对强迫教育的论述,都证明了“听话不是好孩子”。(2分)
17.(6分)①“听话的孩子”在“听话”的表面下,可能存在性格、人格的缺陷,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好孩子;②我们现行的知识灌输教育是强迫式教育,培养的人可能是思想性格、人格心理有缺陷的人;③批评家庭和现行的学校教育,呼吁人们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每条2分)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白纸被吹起,飘到哪儿就落到那儿,蝴蝶虽也会被吹起,但它会再飞回来,这之间的不同就是纸是物品只有存在的意义,而蝴蝶有生命,就会有思想和被思想所控制的行为,所以有生命就会附带思想和行为,这就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冯骥才)
审题
? 2013年青岛市一模考试作文是材料作文, 指向性比较明确,只要读懂了材料,分析 “风能吹走白纸却吹不走蝴蝶”的原因, 明确“白纸”和“蝴蝶”的根本区别在于 “是否有生命”“是否有思想”. 本次作 文在审题上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更要 学会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句,从此入手, 体会其深刻寓意和命题人的情感倾向。
问题:
? 1.有些作文审题不到位,重点对象把握不准,或 者在审题时加入了许多与材料无关的联想,导致 观点不同程度偏离题意,例如“做人要低 调”“智慧赢的人生”“人要正确定位自 己”“活着,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人各有优 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还有一部分作文的立意完全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思路之奇令人瞠目,如“金钱不是万能的”。 ? 2. 很多作文通篇没有明确的观点。
关于论据
? 但在考场作文中仍然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 1.论据堆砌,只是叙写举例,没有剖析,没有小结,削弱了议论 的深度。这是作文中存在的痼疾。 ? 2.论据不准确,胡编乱造,张冠李戴。特别体现在引用名言上, 有的名言一眼就能看出是学生杜撰,该如何积累名言应予以重视。 ? 3.论据不典型,例如一篇作文的观点是“微弱的生命也有伟大之 处”,例子举的是“李白”“**”等,他们也能算是微弱的 生命么?。 ? 4.不会分析论据 缺少准确严谨的分析,有的分析就像是标签, 拽过观点,一贴了事。 ? 5.论据叙例方式僵化 有相当数量的作文在举例子时喜欢卖关子, 如还记得在北海边牧羊的他么?一连几个排比,称呼多用“你” 或“他”,最后说,他(你)就是?? ? 6.在论据积累上能看得出各学校的差距比较大,有的学校明显缺 乏指导,需加以重视。
关于结构
? 1.论证缺乏层次 , 许多文章就只有一个层次,主论点 下几个单薄的事例,模式化明显。不会分层递进论述, 没有分论点;不会设置关键句,总结句,不会扣题,更 谈不上揭示的深刻内涵。总之,不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 掌控行文思路。 ? 2.有一些作文形式上有分论点,实际上却是分条不分家。 例如样卷中的拼搏篇。 ? 3.没有过渡意识,更缺少照应 这个现象比较普遍,仍 然是一段一个事例,开头就是人名。 ? 4.没有重视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 有的作文甚至题目是病 句,如“克服逆境,成就人生”,有的题目令人费解, “为
了忘却的奋斗”
关于语言
? 1.片面追求华丽辞藻,其实空洞无物。譬如 有的文章开头用排比句,貌似很有气势和 文采,仔细阅读,很不扣题。 ? 2.叙例时啰嗦不清,占了大量篇幅,甚至导 致文体不明。 ? 3句子表达含混朦胧,说不到中心论点上。
关于卷面
? 1. 字迹带体
? 2. 书写认真
? 3.潦草混乱
几点建议
?
? ? ?
1. 卷面书写常抓不懈。 2.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抓住重点句, 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3.写小说、记叙文,也要注意点题。刻意及 早点题或是不经意地处处点题,或是在结 尾处一定要卒彰显志。 4.积累较为新颖的、有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 5. 从课文中挖掘写作素材,学会同一素材 的多角度使用。
范文三:菩萨蛮 王安石[最新]
菩萨蛮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此词为王安石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卜居半山时所作。(1)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
(2)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1(词的开篇就点出“闲”字,请结合全词,谈谈作者是怎样表现“闲”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请你就“含蓄深沉”这一特色谈谈对这首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活环境闲适:数间茅屋闲临水。
?生活态度安闲自适:窄衫短帽垂杨里。
?生活情景闲逸,充满闲情逸趣: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2(词中所呈现的景、人、生活都是素洁平易的,作者虽有摆脱宦海的村野情趣,但作为一个曾经励志改革的政治家,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在诗中也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寓示着他对时局的关怀和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所以本词又是含蓄深沉的。(结合具体诗句作答,两点即可)
3作品鉴赏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碗花糕
王充闾
小时候,一年到头最欢乐的日子要算是旧历除夕了。
我的大哥在外做瓦工,一年难得回家几次,但过年却绝无例外地必然赶回来。到家后,第一件事是先给水缸满满地挑上几担水,然后再抡起斧头,劈上一小垛柴。到了除夕之夜,先帮嫂嫂剁好饺子馅,然后就盘腿上炕,陪着祖母和父亲、母亲玩纸牌。剩下的活儿,就由嫂嫂全包了。’
一家人欢欢乐乐地说着、笑着。《笑林广记》上的故事,本是寥寥数语,虽说是笑话,但“包袱”不多,笑料有限。可到了父亲嘴里,说起来有味,听起来有趣了。原来,他自幼曾跟说书的练过这一招儿。他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却顾自站一旁“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我是个“自由民”,屋里屋外乱跑,但多数情况下听从嫂嫂调遣。此刻,她正忙着擀面皮、包饺子,两手沾满了面粉,便让我把摆放饺子的盖帘拿过来。一会儿又喊:“小弟,递给我一碗水!”我也乐得跑前跑后,两手不闲。
到了亥时正点,也就是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五更时刻,哥哥到外面去放鞭炮,这边饺子也下锅了。煮了一会,估摸着已经熟了,母亲总要在屋里问上一句:“煮挣了没有?”嫂嫂一定回答:“挣了。”母亲听了,特别高兴,她要的就是这一句话。“挣了”,意为赚钱,如果说“煮破了”,那就不吉利了。热腾腾的一大盘饺子端了上来,全家人一边吃一边说笑着。突然,我喊:“我的饺子里有个铜钱。”嫂嫂的眼睛笑成了一道缝,甜甜地说:“恭喜,恭喜!小弟的命就是好~”按照旧俗,谁能在大年夜里吃到铜钱,就会长年有福,一顺百顺。哥哥笑说,怎么偏偏小弟就能吃到铜钱,咱们得检查一下。说着,就夹起我的饺子,一看,上面有一溜花边,其他饺子都没有。原来,铜钱是嫂嫂放在里面的,花边也是她捏的,最后又由她盛到我的碗里。谜底揭开了,逗得满场哄然大笑。
父母膝下原有一女三男(早几年姐姐和二哥相继去世。大哥、大嫂都长我20岁,他们成婚时,我才一岁多。嫂嫂姓孟,是本屯的姑娘,哥哥常年在外,她就经常把我抱到她的屋里去睡。她特别喜欢我,再忙再累也忘不了逗我玩,还给我缝制了许多衣裳。其时,母亲已经四十三四岁了,乐得清静,便听凭我整天泡在嫂嫂的屋里胡闹。后来,嫂嫂自己生了个小女孩,也还是照样地疼我抱我。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嫂嫂蒸的碗花糕。她有个舅爷,在京城某王府的膳房里混过两年,别的没学会,但做一种蒸糕却是出色。一次,嫂嫂说她要“露一手”,不过,得准备一个大号瓷碗,乡下闭塞,买不着,最后,还是她回家把舅爷传下来的浅花瓷碗捧了过来。面团是事先和好的,经过发酵,再加上一些黄豆面,搅拌两个鸡蛋和一点点白糖,上锅蒸好。吃起来又甜又香。家中每人分尝一块,其余的全都由我吃了。
关于嫂嫂的相貌、模样,我至今也说不清楚。在孩子的心目中,似乎没有俊丑的区分,只有“笑面”或者“愁面”的感觉。小时候,我的祖母还在世,她给我的印象,是终朝每日愁眉不展,似乎从来也没见到过笑容;而我的嫂嫂却生成了一张笑脸,两道眉毛弯弯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带着盈盈笑意。不管我遇到怎样不快活的事,比如,心爱的小鸡雏被大狸猫捕吃了,赶庙会母亲拿不出钱来为我买彩塑的小泥人,只要看到嫂嫂那双笑眼,便一天云彩全散了,即使正在哭闹着,只要嫂嫂把我抱起来,立刻就会破涕为笑。
嫂嫂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十分通晓事体,记忆力也非常好。父亲讲过的故事,我小时在家里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她听过几遍后便能记下来。记得我五岁那年,哥哥突然染上疟疾,没熬几天便咽了气。冬去春来,天气还没有完全变暖,嫂嫂便换了一身月白色的衣服,衬着一副瘦弱的身躯和没有血色的面孔,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其实,这时她不过二十五六岁。父亲正筹划着送我到私塾里读书。嫂嫂一连几天,起早睡晚,忙着给我缝制新衣,还做了两次碗花糕。母亲看她一天天瘦削下来,说是太劳累了,劝她停下来歇歇,她说,等小弟再大一点娶了媳妇,我们家就好了。
2
一天晚上,坐在灯下,父亲问她下步有什么打算,她明确地表示,守着两位老人、守着小弟弟、带着女儿过一辈子,哪里也不去。
父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真话,没有掺半句假。可是??”
嫂嫂不让爹说下去,呜咽着说:“我不想听这个‘可是’。”
父亲说:“你的一片心情我们都领了,可你年轻,总要有个归宿。”
嫂嫂呜呜地哭个不停,翻来覆去,重复着一句话:“爹,妈,就把我当做你们的女儿吧~”
嫂嫂又反复亲我,问:“小弟放不放嫂嫂走?”我一面晃着脑袋,一面号啕大哭。父亲、母亲也伤心地落下了眼泪。这场没有结果的谈话,暂时就这样收场了。
但是,嫂嫂的归宿问题到底成了两位老人的一块心病。一天夜间,父亲又和母亲说起这件事。他们说论起她的贤惠,是百里挑一,亲闺女也做不到这样。可是,总不能看着二十几岁的人这样守着我们。
第二天,父亲去了嫂嫂的娘家,随后又把嫂嫂叫过去了,同她母亲一道,软一阵硬一阵,再次做她的思想工作。终归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嫂嫂同意改嫁了。两个月后,嫁到二十里外的郭泡屯。我们那一带的风俗,寡妇改嫁一般都悄没声的,不举行婚礼,也不坐娶亲轿,而是由娘家的姐妹或者嫂嫂陪伴着,送上事先等在村头的婆家的大车。那一天,为了怕我伤心,嫂嫂是趁着我上学,悄悄地溜出家门的。
午间回家,发现嫂嫂不在了,我问母亲,母亲只是默默地揭开锅,说是嫂嫂留给我的,原来是一块碗花糕,盛在浅花瓷碗里。我知道,这是最后一次吃这种蒸糕了,泪水刷刷地流下,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下咽。
每年,嫂嫂都要回娘家一两次。一进门,就让她的侄子跑来送信,叫父亲母亲带我过去。因为旧俗,寡妇改嫁后再不能登原来婆家的门,所谓“嫁出的媳妇泼出的水”。见面后,嫂嫂先上下打量我,说“又长高了”,“比上次瘦了”,坐在炕沿上,把我夹在两腿中间,亲亲热热地同父亲拉着话,像女儿见到爹妈一样,说起来就没完。送走父亲母亲,还要留我住上两天,赶上私塾开学,早上直接把我送到校舍去。这样,一直到我长到十三四岁。
后来我进县城、省城读书,又长期在外工作,难得见上嫂子一面了。因早年丧痛,又过分劳累,听说她身体一直不好。早些年一次回去探家,听母亲说,嫂嫂患急病去世了。我感到万分难过,万分悲戚,觉得从她身上得到的太多太多,而我给予她的又太少太少,真是对不起这位母亲一般地爱我、怜我的伟大女性??
一次,我向母亲偶然问起嫂嫂留下的浅花瓷碗,母亲说:“她走后,我和你父亲更感到孤单,越发想念她,想念过去那段一家团聚的日子。见物如见人,经常把碗端起来看看,可是,你父亲手哆嗦了,碗又太重,摔了??”
就这样,我再也见不到我的嫂嫂,再也见不到那个蒸碗花糕的浅花瓷碗了。
听话不是好孩子 智效民
“听话才是好孩子”是中国家长的口头禅,但是读了《赫胥黎自由教育论》后,这一观念很可能会动摇。该书作者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婴儿对粪便的认识与其性格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赫胥黎用奢蒂博士的研究成果作了回答。奢蒂博士指出,在婴儿稍微懂事后,成年人对其便溺行为最好不要“过分的申斥”。这种不知清洁的儿童虽然不大惹人喜欢,但是他们长大后,性格却比较“温柔宽厚”。如果成年人对婴儿“清洁的训练,略微放松一些,或开始得比较晚一些,我们的情绪生活便会安闲镇静得多”,这样一来,大家就容易和谐相处。
这一发现与我们的教育观念正好相反。在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下,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尚。这很可能是许多独生子女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易与别人和谐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说许多中国家庭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已经陷入一种误区的话,那么由学校介入的“儿童后期教育”,又是什么状况呢,
“知识改变命运”的宣传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死灰复燃,使青少年陷入应试教育的恶性竞争中。这种教育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纪律,服从管理,接受知识灌输,以便在高考中取胜。这种局面与赫胥黎在书中批评的情况极其相似,他在书中引用了哲学家罗素和教育家蒙特梭利的论述。上世纪30年代,罗素就忧心忡忡地指出,“严格的纪律,对老师唯命是听,知识接受灌输而不是积极自求启发”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双重性格的人。所谓双重性格,是指“对在上的人服从、怯懦,对在下的人擅作威福,蛮不讲理”。蒙特梭利则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强迫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地受教师干涉,禁止,呵斥,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复杂的可怜虫。”这种儿童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逆来顺受,“一遇危机,最低限度的骨气都拿不出来”。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至此,赫胥黎又补充道:我以为此种自馁的心理倒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有积极的补偿,补偿的表现就是对另一部分的人
的作威作福。
看来,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听话的孩子”,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育。
(选自《随笔》2008年第3期,有删改)
15(试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答: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强迫教育”的什么后果,这些例证与文章题目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答:
17(作者在文末说,“我们不仅要重新认识‘听话的孩子’,更要反思他们所受的教育”。这有何深意,(6分)
答:
15((6分)首先,作者谈了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的误区,其次又谈了中国儿童后期教育的错误,最后呼吁反思我们现行的教育。(每条2分)
16((6分)?奢蒂博士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使儿童缺乏“温柔宽厚”的性格,不易与人和谐相处;罗素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造成人的双重性格;蒙特梭利的例子揭示了强迫教育可以造成“内疑外惧”的心理人格。(4分。答出一条1分,答出两条2分,答出三条4分)?这些例证都是对强迫教育的论述,都证明了“听话不是好孩子”。(2分)
17((6分)?“听话的孩子”在“听话”的表面下,可能存在性格、人格的缺陷,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好孩子;?我们现行的知识灌输教育是强迫式教育,培养的人可能是思想性格、人格心理有缺陷的人;?批评家庭和现行的学校教育,呼吁人们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每条2分)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
白纸被吹起,飘到哪儿就落到那儿,蝴蝶虽也会被吹起,但它会再飞回来,这之间的不同就是纸是物品只有存在的意义,而蝴蝶有生命,就会有思想和被思想所控制的行为,所以有生命就会附带思想和行为,这就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冯骥才)
审题
? 2013年青岛市一模考试作文是材料作文, 指向性比较明确,只要读懂了材料,分析 “风能吹走白纸却吹不走蝴蝶”的原因, 明确“白纸”和“蝴蝶”的根本区别在于 “是否有生命”“是否有思想”. 本次作 文在审题上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更要 学会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句,从此入手, 体会其深刻寓意和命题人的情感倾向。
问题:
? 1.有些作文审题不到位,重点对象把握不准,或 者在审题时加入了许多与材料无关的联想,导致 观点不同程度偏离题意,例如“做人要低 调”“智慧赢的人生”“人要正确定位自 己”“活着,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人各有优 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 还有一部分作文的立意完全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思路之奇令人瞠目,如“金钱不是万能的”。 ? 2. 很多作文通篇没有明确的观点。
关于论据
? 但在考场作文中仍然出现如下一些问题: ? 1.论据堆砌,只是叙写举例,没有剖析,没有小结,削弱了议论 的深度。这是作文中存在的痼疾。 ? 2.论据不准确,胡编乱造,张冠李戴。特别体现在引用名言上, 有的名言一眼就能看出是学生杜撰,该如何积累名言应予以重视。 ? 3.论据不典型,例如一篇作文的观点是“微弱的生命也有伟大之 处”,例子
举的是“李白”“**”等,他们也能算是微弱的 生命么,。 ? 4.不会分析论据 缺少准确严谨的分析,有的分析就像是标签, 拽过观点,一贴了事。 ? 5.论据叙例方式僵化 有相当数量的作文在举例子时喜欢卖关子, 如还记得在北海边牧羊的他么,一连几个排比,称呼多用“你” 或“他”,最后说,他(你)就是?? ? 6.在论据积累上能看得出各学校的差距比较大,有的学校明显缺 乏指导,需加以重视。
关于结构
? 1.论证缺乏层次 , 许多文章就只有一个层次,主论点 下几个单薄的事例,模式化明显。不会分层递进论述, 没有分论点;不会设置关键句,总结句,不会扣题,更 谈不上揭示的深刻内涵。总之,不能让教师在短时间内, 掌控行文思路。 ? 2.有一些作文形式上有分论点,实际上却是分条不分家。 例如样卷中的拼搏篇。 ? 3.没有过渡意识,更缺少照应 这个现象比较普遍,仍 然是一段一个事例,开头就是人名。 ? 4.没有重视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 有的作文甚至题目是病 句,如“克服逆境,成就人生”,有的题目令人费解, “为了忘却的奋斗”
关于语言
? 1.片面追求华丽辞藻,其实空洞无物。譬如 有的文章开头用排比句,貌似很有气势和 文采,仔细阅读,很不扣题。 ? 2.叙例时啰嗦不清,占了大量篇幅,甚至导 致文体不明。 ? 3句子表达含混朦胧,说不到中心论点上。
关于卷面
? 1. 字迹带体
? 2. 书写认真
? 3.潦草混乱
几点建议
?
? ? ?
1. 卷面书写常抓不懈。 2.供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抓住重点句, 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3.写小说、记叙文,也要注意点题。刻意及 早点题或是不经意地处处点题,或是在结 尾处一定要卒彰显志。 4.积累较为新颖的、有时代气息的写作素材。 5. 从课文中挖掘写作素材,学会同一素材 的多角度使用。
范文四: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释:
1、“今日是何朝。看予度石桥。”又有作“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2、月偃:即偃月,半弦月。
赏析: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当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此时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m.lz13.cn)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 王安石的诗全集
* 王安石:孤桐
* 王安石:梅花
范文五:王安石菩萨蛮练习及赏析详解
王安石<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习题、答案及赏析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
14.有人说首句“闲”字用得极妙,那么词中哪些内容能够表现这个“闲”的意趣,(3分)
15.“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6.“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4.结草作舍临水而居,轻衫短帽行走于垂杨中,透露出生活的“闲适”;(1分)醉酒昼寝,不必为政事忙碌,透露出生活的“闲逸”;(1分)“最关情”的“黄鹂”更表现了作者寄情鸟语花香中的“闲情”。(1分)
15.王安石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变法失败被迫隐逸,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2分)就不仅是对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1分)也有壮志未酬的惆怅。(1分)
16.设问。作用(1)表现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2)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悠闲恬静的意境。
赏析
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全篇用前人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似乎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
因此,即使在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在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面,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
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在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在娴雅
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