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爱子心切 劝善劝学——《遗诏敕后主》读后感
刘备(161~223),字玄德,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他早年丧父,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喜好结交豪侠。东汉末,募兵镇压黄巾起义,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豫州牧、徐州牧。因为曹操所迫,兵多溃散,暂投刘表,屯兵新野。后得诸葛亮辅佐,联合孙权,大败曹操于赤壁。因取荆州,并得益州和汉中,与魏、吴形成鼎足之势。曹丕废汉献帝之后,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章武三年(223)四月,刘备病情恶化,从成都招来丞相诸葛亮,以后事、刘禅、江山嘱托。二十四日(6月10日),刘备病故于白帝城,享年63岁。
此篇是刘备死前告诫其子刘禅的遗诏,其言辞恳切,令人莫不动容。有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终前所说的话常至诚恳切。而这临终的谆谆诲勉,也表达了刘备对于其子的爱护之心。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人能活到五十岁,就不被称为夭折,刘备年过六十,面临死亡,内心也没有什么遗憾。只是「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不为自己感到悲伤不舍,却对孩子念念不忘,不忍放下。这一句看似平淡安然的话语里,蕴涵了多少父亲对孩子的深情厚意。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仍不忘对孩子进行殷殷叮咛。
虽为孩子挂念,但刘备接着又说:「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射君说诸葛亮赞叹刘禅才智的逐日提升,超过所期望,这令刘备颇为心安。其实,刘禅的资质,刘备与诸葛亮均心中有数,但为让刘备无所牵挂,诸葛亮不仅担起托付重任,还称赞刘禅智慧器量,以此流露出的君臣情义,同样令我们敬佩。
刘备于是放心将刘禅托付于诸葛亮,并且劝勉孩子「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明知其子品行,刘备仍用爱心勉励孩子努力上进,从中可以感受,父母师长对晚辈的爱护是何其深刻。
文中,刘备劝刘禅最重要的一句话,便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古人教子,常以德为根基,因为唯有贤德之人,才能服人。因此,刘备力劝孩子要去恶从善,哪怕微不足道的一点小善,都不要轻视而不做;哪怕一点点的细小恶行,都不应放任去做。这也是刘备爱子的表现,因为「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只有谨小慎微,才不至于酿成大祸。更何况,积小善能成大善,德行操守也将在行善中提升。以此足见刘备教子眼光深远、有智慧。
刘备自谦,自说「汝父德薄,勿效之」,请孩子「可自更求闻达」。让孩子亲近闻达之士,向有名望的人学习。说来,刘备当初能屈身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三顾茅庐,以至诚感化诸葛亮出山相助,其智慧德行非同一般。然而刘备仍说自己德薄,引导孩子向有识之士学习,更显出刘备的谦逊,及对孩子未来思虑的长远。
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陪在子女身边,当父母离去,孩子如何在这个世间更好地生存、发展?此时,父母替孩子想的常是更加深远的地方。刘备没有跟其子说什么打天下,建功立业,只耐心劝导他从善,多读书,向有志之士学习,还列出了书籍的科目,用心可谓细致周到。真正爱子,并非遗留什么金银财富,又或什么地位权势,而是真切嘱咐孩子,力行善事,去掉恶行,提升道德。
短短的几行遗言,却含藏了父亲深沉的爱子之心,令我们读来也深受感动。刘备贵为君,教子尚且重善重学,我们教子,又怎能令孩子趋于名利权势,不将道德摆在首位呢?进而,我们身为子孙,面对祖先的遗训,又怎能不记在心上,时时提醒自我改过向善,提升德业呢?
附:
《遗诏敕后主》??(三国.蜀)刘备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范文二:《刘备敕刘禅遗诏》阅读答案
《刘备敕刘禅遗诏》
??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1)兄弟为念。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2)卿智量,甚大增修(3),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4)。汝父得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5),可自更求闻达。
注:(1)[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
?? (2)[叹]赞叹
?? (3)[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修:美好。
?? (4)[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敬服。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 (5)[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 (1)朕初疾:???????????? (2)人五十不称夭:
??? (3)道亡:?????????????? (4)但下痢耳:
2、翻译下列句子
?????? A.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B.汝父德薄,勿效之
???
3、文中提到的丞相是
4、文题的意思是
??? 5、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1.(1)古代皇帝的自称 (2)寿命短 (3)丢失 (4)只是
2.A只有贤明、德行才能够使别人敬服 B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要仿效。???? 3.诸葛亮
4.刘备临终下达给刘禅的诏令????? 5.略
范文三:《刘备敕刘禅遗诏》阅读答案
《刘备敕刘禅遗诏》阅读答案
(“128815”);《刘备敕刘禅遗诏》阅读答案
《刘备敕刘禅遗诏》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1)兄弟为念。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2)卿智量,甚大增修(3),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4)。汝父得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5),可自更求闻达。
注:(1)[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from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们)”
(2)[叹]赞叹
(3)[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修:美好。
(4)[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敬服。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5)[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朕初疾:(2)人五十不称夭:
(3)道亡:(4)但下痢耳:
2、翻译下列句子
A(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B(汝父德薄,勿效之
3、文中提到的丞相是
4、文题的意思是
5、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1.(1)古代皇帝的自称(2)寿命短(3)丢失(4)只是
2(A只有贤明、德行才能够使别人敬服B你的父亲德行浅薄,不要仿效。3.诸葛亮
4.刘备临终下达给刘禅的诏令5.略
范文四: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却说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
据守。忽马良至,见大军已败,懊悔不及,将孔明之言,奏知先主。先主叹曰:“朕早听丞
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遂传旨就白帝城住扎,将馆驿改
为永安宫。人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皆殁于王事,先主伤感不已。又近臣奏
称:“黄权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先主曰:“黄权被吴兵
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已而降魏: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何必罪其家属,”仍给
禄米以养之。却说黄权降魏,诸将引见曹丕,丕曰:“卿今降朕,欲追慕于陈、韩耶,”权
泣而奏曰:“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督诸军于江北,被陆逊绝断。臣归蜀无路,降
吴不可,故来投陛下。败军之将,免死为幸,安敢追慕于古人耶~”丕大喜,遂拜黄权为镇
南将军。权坚辞不受。忽近臣奏曰:“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
权曰:“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丕然之。后人有诗责黄
权曰:“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曹丕问贾诩曰:“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诩曰:“刘备雄才,更兼诸
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以臣观
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备敌手。虽以陛下天威临之,亦未见万全之势也。只可持守,
以待二国之变。”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近东吴
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丕
曰:“卿前劝朕伐吴,今又谏阻,何也,”晔曰:“时有不同也。昔东吴累败于蜀,其势顿
挫,故可击耳;今既获全胜,锐气百倍,未可攻也。”丕曰:“朕意已决,卿勿复言。”遂
引御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早有哨马报说东吴已有准备:令吕范引兵拒住曹休,诸葛瑾引
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当住濡须以拒曹仁。刘晔曰:“既有准备,去恐无益。”丕不
从,引兵而去。
却说吴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时督军于濡须,闻曹仁引大军
去取羡溪,桓遂尽拨军守把羡溪去了,止留五千骑守城。忽报曹仁令大将常雕同诸葛虔、王
双、引五万精兵飞奔濡须城来。众军皆有惧色。桓按剑而言曰:“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 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马疲困。吾与汝
等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 来,尚不足忧,况仁等耶~”于是传令,教众军偃旗息鼓,只作无人守把之状。
且说魏将先锋常雕,领精兵来取濡须城,遥望城上并无军马。雕催军急进,离城不远,
一声炮响,旌旗齐竖。朱桓横刀飞马而出,直取常雕。战不三合,被桓一刀斩常雕于马下。
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者无数。朱桓大胜,得了无数旌旗军器战马。曹仁领兵随
后到来,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曹仁大败而退,回见魏主,细奏大败之事。丕大惊。正议之
间,忽探马报:“曹真、夏侯尚围了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攻,
因此大败。”言未毕,忽探马又报:”曹休亦被吕范杀败。”丕听知三路兵败,乃喟然叹 曰:“朕不听贾诩、刘晔之言,果有此败~”时值夏天,大疫流行,马步军十死六七,遂引
军回洛阳。吴、魏自此不和。
却说先主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渐渐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日,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
哭关、张二弟,其病愈深:两目昏花。厌见侍从之人,乃叱退左右,独卧于龙榻之上。忽然
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绪不宁,教
汝等且退,何故又来~”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惊
曰:“二弟原来尚在,”云长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
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惊觉,二弟不见。即唤从人问之,
时正三更。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 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孔明等与先主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永安宫见帝,留
太子刘禅守成都。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孔
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
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孔明亦
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下天之望~”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
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
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分付毕,传
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
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 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 “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
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
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
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
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
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 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 也~”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 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
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
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
日
也。后杜工部有诗叹曰:“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
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
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
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
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
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群臣读诏已毕。孔
明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乃立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诸
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
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升赏群臣,大赦天下。早有魏军探知此事,报入中原。
近臣奏知魏主。曹丕大喜曰:“刘备已亡,朕无忧矣。何不乘其国中无主,起兵伐之,”贾
诩谏曰:“刘备虽亡,必托孤于诸葛亮。亮感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
可仓卒伐之。”正言间,忽一人从班部中奋然而出曰:“不乘此时进兵,更待何时,”众视
之,乃司马懿也。丕大喜,遂问计于懿。懿曰:“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
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救应,然后可图。”丕问何五路,懿曰:“可修书一
封,
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
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
牂牁、越嶲四郡,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 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 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此五路
也。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丕大喜,随即密遣能
言官四员为使前去;又命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径取阳平关。此时张辽等一班旧将,皆
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及合淝等处,据守关津隘口,故不复调用。却说蜀汉后主刘禅,自
即位以来,旧臣多有病亡者,不能细说。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
裁处。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
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
建兴元年秋八月,忽有边报说:“魏调五路大兵,来取西川;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
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乃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第三路,乃东吴孙 权,起精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乃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
乃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此五路军马,甚是利害。”已先报知丞相,丞相不
知为何,数日不出视事。后主听罢大惊,即差近侍赍旨,宣召孔明入朝。使命去了半日,回
报:“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病不出。”后主转慌;次日,又命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
琼,去丞相卧榻前,告此大事。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杜琼曰:“先帝托孤于
丞相,今主上初登宝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军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良久,门吏
传丞相令,言:“病体稍可,明早出都堂议事。”董、杜二人叹息而回。次日,多官又来丞
相府前伺候。从早至晚,又不见出。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杜琼入奏后主曰:“请陛下圣 驾,亲往丞相府问计。”后主即引多官入宫,启奏皇太后。太后大惊,曰:“丞相何故如 此,有负先帝委托之意也~我当自往。”董允奏曰:“娘娘未可轻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
见。且待主上先往。如果怠慢,请娘娘于太庙中,召丞相问之未迟。”太后依奏。
次日,后主车驾亲至相府。门吏见驾到,慌忙拜伏于地而迎。后主问曰:“丞相在何 处,”门吏曰:“不知在何处。只有丞相钧旨,教挡住百官,勿得辄入。”后主乃下车步 行,独进第三重门,见孔明独倚竹杖,在小池边观鱼。后主在后立久,乃徐徐而言曰:“丞
相安乐否,”孔明回顾,见是后主,慌忙弃杖,拜伏于地曰:“臣该万死~”后主扶起,问
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孔明大笑,扶后主入内室坐
定,奏曰:“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后主曰:“如之奈何,”孔
明曰:“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止有
孙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计,但须一能言之人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
忧乎,”
后主听罢,又惊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测之机也~愿闻退兵之策。”孔明曰: “先帝以陛下付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贵在使人不测,岂
可泄漏于人,老臣先知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臣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
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 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矣。又南蛮孟获,兵犯四郡,臣亦飞檄遣魏延领一
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蛮兵惟凭勇力,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此
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孟达引兵出汉中;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时,留李严守永
安宫;臣已作一书、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达必然推病不出,以慢军心:此一路又
不足忧矣。又知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调赵云引一军守把关隘,并
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此四路兵俱不足忧。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
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
都,故无人知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兵,未必便动:如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
四路不济,安肯动乎,臣料孙权想曹丕三路侵吴之怨,必不肯从其言。虽然如此,须用一舌
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其四路之兵,何足忧乎,但未得说吴之人,
臣故踌躇。何劳陛下圣驾来临,”后主曰:“太后亦欲来见相父。今朕闻相父之言,如梦初
觉。复何忧哉~”
孔明与后主共饮数杯,送后主出府。众官皆环立于门外,见后主面有喜色。后主别了孔
明,上御车回朝。众皆疑惑不定。孔明见众官中,一人仰天而笑,面亦有喜色。孔明视之,
乃义阳新野人,姓邓,名芝,字伯苗,现为户部尚书;汉司马邓禹之后。孔明暗令人留住邓
芝。多官皆散,孔明请芝到书院中,问芝曰:“今蜀、魏、吴鼎分三国,欲讨二国,一统中
兴,当先伐何国,”芝曰:“以愚意论之:魏虽汉贼,其势甚大,急难摇动,当徐徐缓图;
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未安,当与东吴连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此乃长久之计也。
未审丞相钧意若何,”孔明大笑曰:“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芝曰: “丞相欲其人何为,”孔明曰:“吾欲使人往结东吴。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吴
之任,非公不可。”芝曰:“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孔明曰:“吾来日奏知天子,
便请伯苗一行,切勿推辞。”芝应允而退。至次日,孔明奏准后主,差邓芝往说东吴。芝拜
辞,望东吴而来。正是:吴人方见干戈息,蜀使还将玉帛通。未知邓芝此去若何,且看下文
分解。
由弘一网童保存,尚未注册。注册
范文五:三国演义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却说章武二年夏六月,东吴陆逊大破蜀兵于猇亭彝陵之地。先主奔回白帝城,赵云引兵据守。忽马良至,见大军已败,懊悔不及,将孔明之言奏知先主。先主叹曰:“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今有何面目复回成都见群臣乎,”遂传旨就白帝城驻扎,将馆驿改为永安宫。人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皆殁于王事,先主伤感不已。又近臣奏称:“黄权引江北之兵降魏去了,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先主曰:“黄权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欲归无路,不得已而降魏,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何必罪其家属,”仍给禄米以养之。
却说黄权降魏,诸将引见曹丕。丕曰:“卿今降朕,欲追慕于陈、韩耶,”权泣而奏曰:“臣受蜀帝之恩,殊遇甚厚。令臣督诸军于江北,被陆逊绝断。臣归蜀无路,降吴不可,故来投陛下。败军之将,免死为幸,安敢追慕于古人耶,”丕大喜,遂拜黄权为镇南将军。权坚辞不受。忽近臣奏曰:“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权曰:“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丕然之。后人有诗责黄权曰:
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
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曹丕问贾诩曰:“朕欲一统天下,先取蜀乎,先取吴乎,”诩曰:“刘备雄才,更兼诸葛亮善能治国;东吴孙权能识虚实,陆逊现屯兵于险要,隔江泛湖:皆难卒谋。以臣观之,诸将之中,皆无孙权、刘
备敌手;虽以陛下天威临之,亦未能万全之势也。只可持守,以待二国之变。”丕曰:“朕已遣三路大兵伐吴,安有不胜之理,”尚书刘晔曰:“近东吴陆逊新破蜀兵七十万,上下齐心,更有江湖之阻,不可卒制,陆逊多谋,必有准备。”丕曰:“卿前劝朕伐吴,今又谏阻,何也,”晔曰:“时有不同也。昔东吴累败于蜀,其势顿挫,故可击耳;今既获全胜,锐气百倍,未可攻也。”丕曰:“朕意已决,卿勿复言。”遂引御林军,亲往接应三路兵马。早有哨马报说:“东吴已有准备:令吕范引兵拒住曹休,诸葛瑾引兵在南郡拒住曹真,朱桓引兵当住濡须以拒曹仁。”刘晔曰:“既有准备,去恐无益。”丕不从,引兵而去。
却说吴将朱桓年方二十七岁,极有胆略,孙权甚爱之。时督军于濡须,闻曹仁引大军去取羡溪,桓遂尽拨军守把羡溪去了,止留五千骑守城。忽报:“曹仁令大将常雕同诸葛虔、王双引五万精兵,飞奔濡须城来。”众军皆有惧色。桓按剑而言曰:“胜负在将,不在兵之多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胜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马疲困。吾与汝等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险,以逸待劳,以主制客,此乃百战百胜之势。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耶,”于是传令,教众军偃旗息鼓,只作无人守把之状。
且说魏将先锋常雕领精兵来取濡须城,遥望城上并无军马。雕催军急进,离城不远,一声炮响,旌旗齐竖。朱桓横刀飞马而出,直取常雕。战不三合,被桓一刀斩常雕于马下。吴兵乘势冲杀一阵,魏兵大败,死者无数。朱桓大胜,得了无数旌旗、军器、战马。曹仁领兵随后到来,却被吴兵从羡溪杀出,曹仁大败而退,回见魏主,细奏大
败之事。丕大惊。正议之间,忽探马报:“曹真、夏侯尚围了南郡,被陆逊伏兵于内,诸葛瑾伏兵于外,内外夹攻,因此大败。”言未毕,忽探马又报:“曹休亦被吕范杀败。”丕听知三路兵败,乃喟然叹曰:“朕不听贾诩、刘晔之言,果有此败。”时值夏天,大疫流行,马步军十死六七,遂引军回洛阳。吴、魏自此不和。
却说先主在永安宫染病不起,渐渐沉重。至章武三年夏四月,先主自知病入四肢,又哭关、张二弟,其病愈深,两目昏花,厌见侍从之人,乃叱退左右,独卧于龙榻之上。忽然阴风骤起,将灯吹摇,灭而复明。只见灯影之下,二人侍立。先主怒曰:“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叱之不退。先主起而视之,上首乃云长,下首乃翼德也。先主大惊曰:“二弟原来尚在,”云长曰:“臣等非人,乃鬼也。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义,皆敕命为神。哥哥与兄弟聚会不远矣。”先主扯定大哭,忽然惊觉,二弟不见。即唤从人问之,时正三更。先主叹曰:“朕不久于人世矣~”遂遣使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星夜来永安宫,听受遗命。孔明等与先主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永安宫见帝,留太子刘禅守成都。
且说孔明到永安宫,见先主病危,慌忙拜伏于龙榻之下。先主传旨,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副天下之望。”先主以目遍视,只见马良之弟马谡在傍,先主令且退。谡退出,先主谓孔明曰:“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
孔明曰:“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先主曰:“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时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后杜工部有诗叹曰: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官僚无不哀痛。孔明率众官奉梓宫还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安于正殿之内。举哀行礼毕,开读遗诏。诏曰:
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生杂病,殆不自济。朕闻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今朕年六十有馀,死复何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群臣读诏已毕,孔明曰:“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乃立太子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加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葬先主于惠陵,谥曰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谥为皇后。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早有魏军探知此事,报入中原。近臣奏知魏主。曹丕大喜曰:“刘备已亡,朕无忧矣。何不乘其国中无主,起兵伐之,”贾诩谏曰:“刘备虽亡,必托孤于诸葛亮。亮感备知遇之恩,必倾心竭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仓卒伐之。”
正言间,忽一人从班部中奋然而出曰:“不乘此时进兵,更待何时,”众视之,乃司马懿也。丕大喜,遂问计于懿。懿曰:“若只起中国之兵,急难取胜。须用五路大兵,四面夹攻,令诸葛亮首尾不能
救应,然后可图。”丕问:“何为五路,”懿曰:“可修书一封,差使往辽东鲜卑国,见国王轲比能,赂以金帛,令起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取西平关,此一路也。再修书遣使赍官诰、赏赐,直入南蛮,见
zāngkēxī
蛮王孟获,令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巂四郡,以击西川之南,此二路也。再遣使入吴修好,许以割地,令孙权起兵十万,攻两川峡口,径取涪城,此三路也。又可差使至降将孟达处,起上庸兵十万,西攻汉中,此四路也。然后命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提兵十万,由京兆径出阳平关取西川,此五路也。共大兵五十万,五路并进,诸葛亮便有吕望之才,安能当此乎,”丕大喜,随秘密遣能言官四员为使前去;又命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径取阳平关。此时张辽等一班旧将皆封列侯,俱在冀、徐、青及合淝等处据守关津隘口,故不复调用。
却说蜀汉后主刘禅自即位以来,旧臣多有病亡者,不能细说。凡一应朝廷选法、钱粮、词讼等事,皆听诸葛丞相裁处。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
建兴元年秋八月,忽有边报说:“魏调五路大兵,来取西川: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乃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第三路乃东吴孙权,起精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乃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此五路军马甚是利害。已先报知丞相,丞相不知为何,数日不出视事。”后主听罢大惊,即差近侍赍旨,宣召孔
明入朝。使命去了半日,回报:“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病不出。”后主转慌。
次日,又命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去丞相卧榻前告此大事。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杜琼曰:“先帝托孤于丞相,今主上初登宝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军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良久,门吏传丞相令,言:“病体稍可,明早出都堂议事。”董、杜二人叹息而回。
次日,多官又来丞相府前伺候,从早至晚,又不见出。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杜琼入奏后主曰:“请陛下圣驾,亲往丞相府问计。”后主即引多官入宫,启奏皇太后。太后大惊曰:“丞相何故如此,有负先帝委托之意也。我当自往。”董允奏曰:“娘娘未可轻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见。且待主上先往,如果怠慢,请娘娘于太庙中,召丞相问之未迟。”太后依奏。
次日,后主车驾亲至相府。门吏见驾到,慌忙拜伏于地而迎。后主问曰:“丞相在何处,”门吏曰:“不知在何处,只有丞相钧旨,教挡住百官,勿得辄入。”后主乃下车步行,独进第三重门,见孔明独倚竹杖,在小池边观鱼。后主在后立久,乃徐徐而言曰:“丞相安乐否,”孔明回顾,见是后主,慌忙弃杖,拜伏于地曰:“臣该万死~”后主扶起,问曰:“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孔明大笑,扶后主入内室坐定,奏曰:“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后主曰:“如之奈何,”孔明曰:“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
了也。止有孙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之之计,但须一能言之人为使,因未得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忧乎,”
后主听罢,又惊又喜,曰:“相父果有鬼神不测之机也~愿闻退兵之策。”孔明曰:“先帝以陛下付托与臣,臣安敢旦夕怠慢,成都众官皆不晓兵法之妙,贵在使人不测,岂可泄漏于人,老臣先知西番国王轲比能引兵犯西平关。臣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臣已先遣一人星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矣。又南蛮孟获兵犯四郡,臣亦飞檄遣魏延领一军左出右入,右出左入,为疑兵之计。蛮兵惟凭勇力,其心多疑,若见疑兵,必不敢进。此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孟达引兵出汉中。达与李严曾结生死之交,臣回成都时,留李严守永安宫。臣已作一书,只做李严亲笔,令人送与孟达。达必然推病不出,以慢军心。此一路又不足忧矣。又知曹真引兵犯阳平关。此地险峻,可以保守。臣已调赵云引一军守把关隘,并不出战。曹真若见我军不出,不久自退矣。此四路兵俱不足忧。臣尚恐不能全保,又密调关兴、张苞二将,各引兵三万,屯于紧要之处,为各路救应。此数处调遣之事,皆不曾经由成都,故无人知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兵,未必便动:如见四路兵胜,川中危急,必来相攻;若四路不济,安肯动乎,臣料孙权想曹丕三路侵吴之怨,必不肯从其言。虽然如此,须用一舌辩之士,径往东吴,以利害说之,则先退东吴,其四路之兵何足忧乎,但未得说吴之人,臣故踌躇。何劳陛下圣驾来临,”后主曰:“太后亦欲来见相父。今朕闻相父之言,如梦初觉,复何忧哉~”
孔明与后主共饮数杯,送后主出府。众官皆环立于门外,见后主面有喜色。后主别了孔明,上御车回朝。众皆疑惑不定。孔明见众官中一人仰天而笑,面亦有喜色。孔明视之,乃义阳新野人,姓邓名芝,字伯苗,现为户部尚书,汉司马邓禹之后。孔明暗令人留住邓芝,多官皆散。孔明请芝到书院中,问芝曰:“今蜀、魏、吴鼎分三国,欲讨二国,一统中兴,当先伐何国,”芝曰:“以愚意论之,魏虽汉贼,其势甚大,急难摇动,当徐徐缓图。今主上初登宝位,民心未安,当与东吴连合,结为唇齿,一洗先帝旧怨,此乃长久之计也。未审丞相钧意若何,”孔明大笑曰:“吾思之久矣,奈未得其人。今日方得也。”芝曰:“丞相欲其人何为,”孔明曰:“吾欲使人往结东吴。公既能明此意,必能不辱君命,使乎之任,非公不可。”芝曰:“愚才疏智浅,恐不堪当此任。”孔明曰:“吾来日奏知天子,便请伯苗一行,切勿推辞。”芝应允而退。至次日,孔明奏准后主,差邓芝往说东吴。芝拜辞,望东吴而来。正是:
吴人方见干戈息,蜀使还将玉帛通。
未知邓芝此去若何,且看下文分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爱子心切劝善劝学——《遗诏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