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我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浅析
为贯彻落实胡**“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对泰州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我们近期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些粗浅调研。
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农村社会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各项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农村办学显著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与投入~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旧校舍和完成布局结构调整。在全区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通过省级达标验收的基础上~投入800多万元~全面启动以“四配套”工程为基础的农村合格学校创建活动~出台《高港区教师校际交流方案》~加快农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落实帮扶措施~积极开展“1+1”助学活动~自2005年以来~合计资助贫困生146.6万元~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全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 1 -
初中在校生巩固率100%~学前三年适龄儿童入园率97%~残疾儿童入学率90%。
2.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工作得到加强。以创建为抓手~开展镇标准文化站创建活动~目前~全区6个镇,街道,文化站建设都达到市级标准~其中口岸、刁铺两镇文化站已达省标并通过验收。结合新农村“5+1”实事工程~全区村级文化室、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启动~制定了村级文化室、体育活动场所标准~村级文化室均拥有5平方米的宣传栏、50平方米的活动室、500册以上的藏书量,村级体育活动场所配建有篮球场、乒乓室、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2006年~已建成10个示范村。制定了“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工程实施意见~2006年由政府买单、免费向农民送电影235场~送戏12场~送图书6780册~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3.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强化镇卫生院建设。2006年~新建镇卫生院1所~修建6所~新建和改建门诊楼、病房3座~全区7家镇卫生院配备了彩色B超、心电图、生化分析仪、500MAX光机等设备。开展院际合作、特色专科建设~提高诊疗服务水平。以镇卫生院为依托~加快推进卫生室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转型~目前已完成36个村级卫生室的转型工作~占5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扎实推进。全区参合人数10.6万元人~参合率99.8%~行政村覆盖率100%~止上半年~累计结报6697人次~补偿金额284.52万元~大病医疗救助202人次~支付38.79万元。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全面完成改水任务~农村二次改厕全力推进~三格式无害化类池改制面已达到35%左右。
- 2 -
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我区先后出台了《高港区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办法》、《“一助一”优抚对象帮扶实施办法》、《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救助实施办法》、《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政府主导~财政支撑~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大格局。对农村低保对象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并逐年提高低保标准~从2007年起我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200元,人〃年调整到1440元,人〃年~增幅达20%~财政投入增长67.5%。五保供养实现“应保尽保”~全区共有五保老人431人~集中供养130人~集中供养率30%~分散供养的由财政直接划入个人一卡通~五保供养标准也由过去的2000元,人〃年提高到2880元,人〃年。启动农村社会基本养老工作~制定了《高港区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细则》。
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滞后的矛盾仍很突出。农村发展中最薄弱的农村社会事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制约因素。
1.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主体或多或少缺位。农村社会事业以公益性为主~许多方面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各级政府应承担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责任~与发展经济的投入相比~农村社会事业经费投入虽有提高~但仍严重不足。特别是税费体制改革后~个别地方存在错误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与减轻农民负担对立起来~以减轻农民负担为由~放慢了社会事业的建设速度。
- 3 -
2.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存在不平衡。一是地域间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由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资源分布的不均~决定了各镇、村之间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口岸、刁铺、永安洲等镇发展相对较快。二是农村社会事业行业之间的不平衡。由于重视程度、政策、财政扶持力度的差异~造成农村社会事业各行业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就我区而言~农村教育事业好于农村卫生~农村卫生好于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3.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农村教育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与城区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文化体育上~城镇文化体育活动日益活跃与农村相对贫乏之间的反差较大~文化体育活动单一~农村体育活动场地缺乏~节日局限于舞龙、舞狮、花担等民间活动~现代竞技体育项目较少人参加。在医疗卫生上~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有所突破~医疗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是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区乡村医生180人~中专及以上学历只占18.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报销比例偏低~范围不宽~规定看门诊报销仅占10%、住院才可在报销范围内分段累进补偿。筹资标准60元,人〃年~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不到一半~合作医疗资金总盘较小~导致全区补偿率偏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皆为因病致贫返贫。在社会保障上~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相对较低~仅为30%~与规定要求的65%相差35个百分点。农村社会养老等与城区相比~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发展我区农村社会事业的对策及建议
- 4 -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滞后~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我们必须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政府发展的主体地位~创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承担起对广大农村的属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行政职能~确立和发挥政府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主导性作用~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重心转向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潜力和效率。一是强化规划引导。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覆盖的原则~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制定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二是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一些优惠扶持政策~积极为社会和市场组织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以多种形式兴办农村社会事业~形成政府主导~以政府、社会和市场多主体参与、多种所有制协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局面。同时~规范和完善市场运作机制~规范服务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建立并完善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确立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和农村社会事业机构的各自管理职责~建立和健全城乡一体化、各级各部
- 5 -
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积极发挥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在管理农村公共事务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中的作用~提高社会事业资源使用效益。四是深化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事业单位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等~优化专业人员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按照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管理和运行模式~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社会事业~对于满足不同需要的其他经营性事业单位~积极加快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
2.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建立并完善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需有足够的资金做保证。各级政府要按照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要求~合理安排公共支出~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比重。一是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对社会事业发展所承担的支出责任~在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加大本地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确保公共财政用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逐年增长~建立和完善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制度和稳定的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逐年加大农村社会事业的经费投入。确保当年财政支出用于农村的资金达到“三高”:年初预算高于上年增幅~实际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量高于上年。切实落实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二是积极开展上争。各地各部门要抢抓发展机遇~
- 6 -
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三是拓宽筹资渠道。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的思路~多渠道、多方位筹集发展资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事业投入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3.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就必须着力抓好各项社会事业公共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农村教育体系建设。继续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能力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通过名优教师对口支援和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力度等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二是加快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发挥城镇文化体育优势~完善文化体育科技“三下乡”的长效指导机制。鼓励创作更多既传承地方、民间文化~又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进一步提高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比重~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体育活动~弘扬特色健康的民间文化体育活动。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
- 7 -
要》~加强基层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开展文化示范村、体育特色村创建活动~进一步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加大对村级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加强指导与管理~规范执业行为~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尽快构建功能完善、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进一步健全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较大提高。逐步提高合作医疗筹资和补助标准~增强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能力~扩大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及范围~消除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四是增强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加快推进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慈善事业、民间捐赠、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广开社会救助筹资渠道~实现五保集中供养。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等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坚持“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原则~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而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 8 -
9
范文二: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 常铁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和领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如何,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发展需要密切相关。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发展政策和投资安排上都加大了支持力度。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支持力度;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
但也要看到,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把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努力解决好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应该说,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基本具备加大力度扶持“三农”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农村社会事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农民对社会事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也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机制保证和强大动力。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转变发展观念和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
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应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应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并不断增加投入,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乡村医生实行补助制度。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力度。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组织城镇医疗机构和人员对口支持农村,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三是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应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四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应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和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实施范围。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五是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一,加强规划指导,促进新农村社会事业有序建设和科学发展。为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促进作用,一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二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三要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覆盖的原则,制订基本社会事业设施配置标准,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社会事业基层机构。四要突出前瞻性,既要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又要从现实条件和可能出发。五要建立社会化的绩效评估制度,实行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
第二,加大投入和资金整合力度,建立与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应科学调整分配格局和投资结构,把建设重点转向农村,形成农村社会事业设施建设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涉农投资整合以及涉农投资部门及相关单位的计划衔接和信息沟通,统筹安排,形成合力。
第三,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群众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事业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同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第四,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鼓励全社会共建农村社会事业。着力加大城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对农民群众的服务,在服务下乡、合作办学、师资培训、定向培养等方面加大支农力度。推进互助合作,动员城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
范文三: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有关单位、专家、学者:
与世界古文明相比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够经天灾、人祸而
延续几千年绵绵不绝?是因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农耕
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它贯
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始终。农耕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为传承农耕文化,发展现代农业,由农业部、文化部和甘肃省人
民政府共同支持,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庆阳市人民政
府承办的“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将于9月下旬在甘
肃省庆阳市隆重召开。为了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中
国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09’中国农耕文化节组委会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研究论文”征集活动。现
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主题及征集范围
本次论文征集以“弘扬农耕文化,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
征集范围包括:农耕文化的实质内涵;农耕文化演变;如何传承
和弘扬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农耕文化与生态高效农
- 1 -
业;农耕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农耕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等。
二、论文的组织与投稿要求
(一)研究论文应紧扣“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这一主题;
要求论文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和逻辑性;要求论文论点明确,论
据确凿,文字简练,字数一般3000-5000字。
(二)论文一律使用word排版,报送时请注明作者姓名、
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并保证文章版权
的独立性,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三)论文投稿截止日期为2009年6月30日,应同时提交文字和电子两版。投稿时间及内容以文字版为依据。
(四)投稿地址:单位: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18号楼805房;邮政编码:100125;
电子邮件:kaifa@agri.gov.cn。
三、论文评选与出版
2009年7月30日前,将组织专家、学者对征集的论文进行
遴选与评审,并将遴选与评审出的优秀论文汇编并公开出版,入
选论文作者(或单位)均可获赠论文集。优秀论文撰写者可到
2009’中国农耕文化节——“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论坛上演讲。
四、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联 系 人:贾廷灿 沈建新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18号楼
- 2 -
邮政编码:100125
联系电话:01O-59194278
010-59195047
010-65956459
传 真:010-65956459
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组委会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 3 -
范文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AAA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四位一体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都对社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经济建设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消费需求,是社会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而社会事业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其他必要条件,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基础的增强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任务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这一要求和改善民生的实际,加
快农村社会事业势在必行。
农村社会事业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也是当
前农村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努力解决突出的问题,改善滞后的状况,促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更加适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要求,是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制定和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全面加快我市农村社会事业的协调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纲领,是深入贯彻落实**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客观需要,是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享有的普惠性和公平性的有效途径,对于维护和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实现我市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
依据《AAA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AAA市教育、文化、卫生等行业的“十一五”专项规划,制定《AAA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本《纲要》社会事业主要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劳动和社保、广播电视事业等领域,规划期为xx年—2016年。
一、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
我市辖A区AA县,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
中农村面积45,98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全市设有192个乡镇,1,879个行政村。xx年,全市总人口980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 元。
农村教育:缺少现状
全市现有县级综合医院16个,县级中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各11个,乡镇卫生院193个,村卫生所3,313个。农村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0,307张,实有床位4,541张,每千人口拥有张。全市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共有卫生工作人员19,974人,县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员1,279人,妇幼保健人员793人,村卫生所卫生工作人员7,116人。县属医疗机构拥有CT等大型医疗设备35台件。
在有线广播电视覆盖方面,我市只有巴彦县采取数字微波覆盖的方法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其他各区、县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广播电视“盲村”。 我市现有广播电视“盲村”142个,主要分布于AA、AA、AA、AA等几个地处山区的县。在无线广播电视覆盖方面,由各区、县负责维护的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由于只有投入,而无明显的经济效益,整体呈萎缩趋势。
农村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全市共有农村困难人口
万户、万人,分别占农业总户数和总人口的5%和
%。xx年以来,我市逐步建立起“以农村低保制度为主体,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重点,以医疗救助制度为辅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共有农村“五保”对象25619人,其中集中供养7198人,分散供养18454人,集中供养率为28%。全市192个乡镇现有179所农村敬老院,床位9948张。xx年,我市提出了整合敬老院的工作意见。并启动了AA区、AA区和AA市3个试
点区县敬老院整合工作。从xx年起,我市提高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费标准,五保金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出台了《AAA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意见》、《AAA市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补充规定》,将原有6种疾病增加到12种,并将医疗救助起付线由1000元下调为500元。各区、县全面开展了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对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各区、县政府规定的其他农村困难群众实施了医疗救助,资助他们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并积极开展大病救助制度。截至xx年12月末,全市有万人次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得到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共计支出740万元。其中,各级民政部门共资助万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其享受新农合待遇,资助新农合支出95万元;有2263名对象得到大病救助,支出万元;门诊和基本医疗救助支出万元。根据《AAA市人民政府关
于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意见》要求,我们将针对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偿后仍有困难的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研究建立二次救助制度。
全民健身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县级建立全民健身领导机构达到100%,乡镇级达到90%,村屯级达到70%,并形成我市农村群众体育工作四级网络体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建设农村标准篮球场地113个,农村轮滑场地4个,安装农村健身路径2000件,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工程119个并安装健身器材476件;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彩,篮球、乒乓球、健身秧歌、太极拳等健
身活动成为农村最普及的健身项目,县、乡镇、村屯开展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健身活动每年达300多次,参加活动人数达100万人次;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得到加强,共有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指导农村开展科学文明的健身活动。
文化:缺少内容
有利条件
1、党的农村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国的农村工作正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近几年中央制定出台的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农村政策充分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些政
策力度之大、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广,是前所末有的。
2、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财力基础。市委市政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使我市的经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市本级和县区财政收入增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反哺农业提供了可能。
3、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使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近几年加大投入力度,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所有行政村通了路,农村供电、电话、广播、电视覆盖面逐年提高。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必将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程。
4、改革创新的实践与经验积累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农村
政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群众多年来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是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综合生产能力较弱。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外省市相比还有大差距,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2、村镇建设规划和实施不到位,农村卫生环境整治难
度大。受多种因素制约,村镇规划编制后落实的难度较大,农村末按规划要求随意建房的问题比较突出。
3、农村社会事业投入跟不上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末形成,“等、靠、要”思想还较普遍存在。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信息、金融等公共服务体系在农村覆盖面不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一些地方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
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振兴东北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人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城乡社会资源,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配套发展政策,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文明和进步,以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市域现代农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和分阶段、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公共性、受益面广的社会事业,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差距,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事业体系。
2、农村社会事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3、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各级政府应做好规划、政策和实施办法,利用政策和扶持资金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民间组织发挥在解决就业、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政府、社会和个人责任和义务相平衡的公共服务机制。
4、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硬件”和“软件”并举。强化政府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以人为本,大力提倡人性化管理和高效率服务。在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大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加强财政对社会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5、坚持突出重点与均衡发展相统一。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重点,集中精力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6、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加大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管理体系,在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社会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运作。
发展目标
——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园毛入学率达到70%,小学在样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以下,初中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高中入学率达到 %,农村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5万人。
——建立起以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所为基础,涵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医疗救治等卫生服务的三级服务网络,使农村居民步行30分钟就可以达到一所农村卫生机构。
——加快农村基层文化体系建设,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相对完备,具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初步实现“一乡一站,一村一室。
——建立健全完善的乡镇、村屯全民体育活动场地建
设,覆盖率乡镇达到100%,村达到90%。
——全面建成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0%的乡镇和70%的村屯,参保率达到适龄人口的30%,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
——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累计达到——万人
三、重点任务
农村教育
1、基础教育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发展幼儿园教育,各乡镇要在镇区内创办3所示范性幼儿园,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 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5%以上。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深入落实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子女资助体系,确保农村贫困少年儿章完成义务教育。到2016年,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初中适龄少年的入学率达到95%以
上,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人数和职业技术学校人数大体相当。促进特教事业发展,整合优化特教资源,7-15周岁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85%以上,加强特教高中阶段教育。
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农村校舍建设和改造工作,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的长效机制,力争每年投入专项资金4000万元左右,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00所。加快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每年撤并中小学校50所左右,解决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吃饭、吃水困难问题,基本做到校校有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实训开出率达100%。到2016年,中小学教学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均拥有规范的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覆盖面达到100%。中小学实验室普及率达到100%,全市乡镇中心中小学以上学校的理科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藏数量及生均占有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农村初中和小学达到国家二类标准。
2、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2016年,职业技术在校生人数达到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镇级建立1所职业技术学校,县市级建立1
所职教中心,全市建设3个资源共享的区域性实习实训基地和20个中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专业。每年筹集资金资助1000名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培训城镇职工1万人次,每年培训安置本市农民学生不少于1000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以行政村村民学校为依托,建立县镇村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农民社区教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协会、或者社区活动中心为主体,以家庭为单位,面向所有村民,开展政策、法规、技术、文化、市场等多方面的培训和教育。2016年,全市形成社区教育网络,达到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农民学院。县市级建立1所农民技术学校,全市建立1所农民学院,每年培训农民3万人以上,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农村初中毕业生全员接受职业技术培训。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纳入新农村建设体系,逐年增加经费投入,扩大培训规模。以xx年免费培训7600名农村教师为基数,从xx年起,按年增15%的经费增幅,逐年扩大培训面,力争在2016年前,使农村近6万名教师均能接
收240学时的免费培训,全市小学、初中教师全部达到合格学历,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中职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其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小学、初中、高中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75%、55%和5%。
继续拓展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工作。AAA市50岁以下的在职教师,有条件的都要分批选派到农村参加支教,重点帮助边远贫困
地区农村中小学。城市新招聘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先到农村中小学参加支教。中小学校选派支教教师原则上骨干教师不能低于选派人员总数的20%。至2016年,每年选派不少于1000名教师到农村支教,完成1400所城乡学校间的对口支援工作。
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子”制度,2016年县市级学校每年帮建农村学校2个,农村学校每年选派10名教师到对口学校实习1个月;全市选送20名本专科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学校任教;每年派遣100名农村教师免费到高校培训1次一个月。继续实施“名优教师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进名校”培训项目,力争到2016年送教下乡教师达到1600人次,农村教师进城市名校跟班培训人数达到3000人次。
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加快建立以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所为基础,涵盖疾病预防控
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医疗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的三级服务网络,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保健水平明显提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加快建设县级卫生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危房改造和设备装备力度,改善农村居民就医条件。实施农村健康促进工程,提高人均寿命,将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农村婴儿死亡率、农村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内同级城市较低水平。培养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队伍。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县级卫生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装备力度,改善农村居民就医条件。完成10个县和呼兰区、阿城区的县级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所、妇幼保健院所、基础设施和设备装备工作。按照国家关于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和设备装备标准,完成全市93所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194所乡镇卫生院设备更新和装备任务。完成1685个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任务,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逐步缩小城乡就医条件的差距,使农村居民步行30分钟可以到达一所农村卫生机构,享受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
服务。
——实施农村健康促进工程
完善以县疾病控制机构为主体,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并且组织开展系列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我市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和自我抵制疾病的能力。继续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提高乡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便农民就医,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以降低农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为核心,加强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乡卫生院产科、孕产妇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较为完善母婴安康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县、乡、村联
动,快速、灵敏、高效的孕产妇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农村婴儿死亡率、农村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国较低水平。
——加大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对农村卫生投入。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要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保证农村卫生投入的增长与政府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保持同步,各级政府新增卫生投入要向农村卫生发展倾斜,改变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加
大公共卫生投入,构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投入体制,重点向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方面倾斜。建立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疫专项基金,各级政府要将专项资金列入本级政府当年财政预算,提高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处理农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培养建设一支结构比较合理,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坚持开展了城市医院卫生支农工作,不断强化对农村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抓好“219595”工程的实施工作,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级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工作,建立和营造有利于优秀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农村工作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机制。使农村卫生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技术水平得到改善,队伍整体素
质得到提高。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
改变农村文化建设薄弱状况,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体发展格局,形成农民综合素质普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显著进步,农村文体设施配套先进,文化、体育市场繁荣有序,文体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到2016年,力争我市文体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健全文化服务主体,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发挥县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对乡镇的文化辐射作用。鼓励扶持农民自办文化,使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
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将数字电视延伸到农村各县和有条件的乡镇。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性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以图书馆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建设,新建189个文化站,达到“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加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在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
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继承和发扬东北农村文化的优良传统,挖掘和整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民间艺术,积极创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强化农村文艺人才培养,发展农村文艺演出团体,组织城市专业文艺团体到农村巡回演出,继续办好每年一届的“AAA市农民文艺汇演”,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满足农民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实施“送
书下乡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流动文化车工程。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婚育观。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抵制迷信、赌博等陋习,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为200个新农村示范点投放健身器材,建立覆盖全部乡镇的晨晚练
活动站点。加强全民健身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村屯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完善各类体育协会组织。加强各乡镇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达到农村总人口的‰。广泛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参与经常性体育锻炼,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建立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低水平、广覆盖、应保尽保”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
——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及缴费标准、给付标准,建立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与适当财政支持的个人帐户积累式养老保险制度,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全部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将被征地的保养人员和适龄劳动力逐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所需费用由征地补偿安置费予以解决,不足部分由征地发生地的财政负担。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到2016年,实现全市农村基本
养老保险覆盖100%的乡镇和70%的村屯,参保率达到
适龄人口的30%。
——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加快完善财政资金补助政策,结合我市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科学合理制定和调整农民医疗费用补偿方案,逐步提高各级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筹资标准,降低补助起付线。加大县和乡镇医院改革力度,完善农村居民转诊制度,提高医疗和救治水平,降低医疗救治成本,简化农民看病报销程序。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度,确保参合农民真正受益,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加快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区别各地不同情况,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标准,标准要达到省规定的水平以上。逐步扩大农村救助范围,建立包括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失地农民困难救助、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五保户供养经费来源,逐步提高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标准,使五保对象的生活标准达到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加大农村敬老院整合改造力度,对全市100所农村敬老院进行
整合与改造,新建示范辐射型敬老福利中心,新增床位5000张,至2016年,总床位达20000张,全市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70%以上。,实现全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0%的乡镇和70%的村屯,参保率达到适龄人口的3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积极开展农民免费就业培训,提高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能力。建立市、区县、乡、村四级农民工培训体系,搭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的服务平台,加强劳务中介等项服务,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断扩大农民社会就业渠道。
四、保障措施
1、强化政府对农村社会事业的主导作用,提高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发挥政府在农村社会事业的主导性作用,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管理基本权限和任务,落实好支农政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积极鼓励各种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公共组织投入、参与农村社
会事业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构建政府、非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相互合作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空间,拓展公共社会管理参与度,拓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的舞台。
2、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的战略,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各个地区应结合实际,发挥优势,逐步建立有地区特色的农村社会事业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同时要建立健全优化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准入制度,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兴办农村社会事业设施,以制度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3、建立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明确划分各级政府财权事权,按财权与事权相对称的原则完善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中央政府加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市、区、县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确保公共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逐年增长,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公共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形成稳定的社会事业建设投入保障机制,改变过去农村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的状况,使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
发展相适应,并以此调动和促进各级政府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安排公共支出,提高社会事业投入比重,有效提供农村公共社会事业服务。
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做好农村社会事业资源整合。建立与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富有活力和效率的管理运营机制,科学调整分配格局和投资结构,把建设重点
转向农村社会事业上来。继续深化农村社会事业资源整合,发挥城市优势资源的带动作用,加强社会事业领域涉农投资整合以及涉农投资部门及相关单位的计划衔接和信息沟通,统筹安排,形成合力。通过合并、改制、置换、重组等市场运作方式,促进社会事业强弱联合、强强联合,盘活存量资源,扩张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作用,逐步形成有重点、有层次、布局合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格局。
5、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质量。为适应新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的调整和发展,确实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质量,必须突出人才在社会事业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各级政府应尽可能地组织各种专业业务培训,注意加强对专业人员的考核和培养,拓宽人才来源渠道,督促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有针对性地对农村专业人才进行分类指导,以促进农村社会事业质量的全面提高。
6、建立农村社会事业评价目标和考核体系。借鉴友邻
城市经验,建立健全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人口、体育、社会保障等内容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动态监测我市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及时掌握社会发展各行业的发展状况,为指导和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依据。在工作中,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调整考核指标,完善考核体系,注重公共服务取向,将社会发展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范围,更好地促进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村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范文五: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社会事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结合《当阳市育溪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育溪镇社会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一是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三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四是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文化下乡活动有声有色。五是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切实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所安、难有所帮,推动社会事业全面、有序发展,让农村居民普遍享受全面建设新农村所带来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1、立足镇情,以人为本。结合全镇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2、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在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功能,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
3、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强化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四、发展目标
1、巩固农村普九成果,提高素质教育质量。高标准巩固普九成果,确保义务教育“四率”稳步提升,到**年,小学、初中入学率、完成率均达到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力争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中小学布局合理,教育资源结构优化。全镇所有中小学达到宜昌市标准化教育教学目标。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50%以上。
2、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卫生院配套设施,加快农村卫生室建设,镇中心卫生院、23个村级卫生室分别达到同级甲等标准,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加强重大疾病及地方性病的普查普治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健康知识,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0%。
3、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群众精神需求。完善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所有村覆盖。建设村级健身活动场所23处,文化活动室23个,农家书屋23间。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扩大覆盖面。积极开展电影“2131”和送戏下基层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注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动态管理、分类施保下实现应保尽保。完善中心福利院设施配套建设,建成省级福星工程示范院。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基本消灭土坯房。
5、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8%以上,出生婴儿性别化控制在正常值内,基本建立起“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统筹解决好新时期的人口问题。
五、工作重点
1、着手素质教育,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在学校班子成员中开展“学洋思,重管理”学习活动,提高各中小学校服务管理能力,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学郑琦、讲奉献”师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立足岗位讲奉献。在中小学校学生中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感恩意识。高标准完成乡镇目标考核工作。配合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力争在**年前完成镇内所有学校校舍改造。加大现代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加大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2、着力公共卫生,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100%。推进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加强对结核病、艾滋病、甲流感等疾病的防控,防控面达到100%。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所有村级卫生室配套电脑,基本实现全镇卫生信息网上直通。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务人员执业水平。继续开展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使全镇人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3、着力文化网络,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按照镇、村、户三级配套建设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完善镇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实现村村都有有活动管理制度、有信息共享工程、有专人负责、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有藏书不少于20xx册的图书室,有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设施的体育场所。充分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力争在**年前建成育溪民俗文化博物馆。
4、着力困难群众,促进农村社会救助事业发展。
全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住房解困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慈善捐赠救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为补充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农村困难人群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供养率达到100%。大力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使有适应指征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关注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对危房实施改造,每年不少于100户,通过三年努力,基本消除危房户,基本消灭土坯房。
5、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
严格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建立和完善以现居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全员人口信息核查工作。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扶和特扶政策,引导群众少生优生。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服务。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保证性别比正常。
六、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分工负责。
由各分管党委成员负责,组建工作专班,层层分解任务,进一步落实责任,保障各项规划目标实现。
2、坚持抢抓机遇,拓宽融资渠道。
抓住全面建设新农村所带来的机遇,用好用活政策,整合各种资源,争取项目扶持,积极拓宽投资领域,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3、实行目标考核,完善工作机制。
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对每一项规划、每一项作业、每一项活动都要有部署、有督办、有考核、有记载,以确保善始善终,落到实处。同时要注重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社会事业发展的合力。实行目标控制法,通过责任人述职、参与群众评议、社会舆论监督等形式,对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社会事业发展的情况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