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秋天的避暑山庄
十月长假,爸爸带我到期盼已久的避暑山庄去游览。
避暑山庄,是承德的一处著名景区,俗称离宫,距北京四百华里。建于康熙四十一年,占地面积约五百六十四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景区包括平原、湖泊、宫殿、山峦四部分。这里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生活居住和避暑的地方。
我们从山庄的正门--丽正门进去,在参观了几个宏伟的大殿后,我们坐上了“观光游览车”,山坡上有几株松树的树干上裹着厚厚的麻袋,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还以为,我们怕冷,它们也怕冷呢!我又觉得不对劲儿,于是,向导游阿姨请教,才知道,这些树上长了一些小害虫,工作人员为了杀虫,在树干上喷了许多剧毒农药,为了防止游客触摸中毒,才裹上了厚厚的麻袋。
“观光旅游车”就像游乐园中的过山车,在山间,一起一伏,听着车响声隆隆,我仿佛也感觉到了车在吃力地顺着小路向上爬,我们在车上向下看,看到了陡峭的山峰煞是惊险。许多漂亮的梅花鹿在林子里悠闲地漫步。车走到了峰顶,停了下来,我们走到一个小亭里,向远处眺望,棒槌山、蛤蟆石依稀可见。山下的市区楼房像积木中的小木屋。四周望去,山庄的围墙像条起伏的巨龙,环卫着山庄。再向下望,下面有六个大湖:“澄湖、镜湖、上湖、下湖、银湖、如意湖。”就像六只大眼睛嵌在绿色的山庄中。山上的树木大多都是松树,松树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所以山上四季都绿色葱茏,还有一小部分是枫树,导游说:“现在还不是深秋,如果到了深秋,枫叶是红色的,那山上就像着了火似的,可以和香山的红叶媲美了。”
我们下车之后,就来到了湖区,坐上了小船。湖上碧波荡漾,微风习习,船来船往。划过了登高桥,就到了银湖。一片片荷叶露着茎在湖面上挺立着。此时,已经没有了在夏季盛开的荷花了。
穿过湖区,我们来到了平原区,这里有蒙古包、赛马场、射箭场,看到了人们在蒙古包外载歌载舞、射箭、骑马,好不热闹,好像真正来到了蒙古大草原上。
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我一时也说不尽。总之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承德避暑山庄。
范文二:避暑山庄的清晖亭
避暑山庄的清晖亭
方芳
南朝诗人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中写道:“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下霞收霏。芰荷叠映蔚,蒲稗相因依……”康熙从谢诗中取“清晖”二字为如意洲东南隅的一座方亭命名。清晖亭由此而来。该亭约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1703-1708年),隔澄湖与金山岛相对。谢诗中描绘的是一派明朗的自然景象,留露出一种欢欣快乐的情绪:早晚气候变化很大,白日里的山山水水,显现出晴朗而明媚的光辉。清晖能够给人带来快乐,游子常常因为大自然的美好而忘却了返回故里。从山谷中出发时天色尚早,而到船中时太阳已经微微西斜了。此时山林沟壑一扫阴暗之色,飞舞的云霞令人感受不到傍晚的昏暗,呈现出一派光辉灿烂的景象。繁茂的荷花层层叠叠地映在水面上,菖蒲和稗草在微风里相依相伴地摇摇摆摆,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生机。《热河志》在引用谢诗以后说:“兹亭仿佛遇之,旋题标举,名义弥新。”在亭中观景仿佛遇到了谢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这就是以“清晖”命名此亭的缘由。
清晖亭与金山形成对景。金山岛上的假山叠石、鳞次栉比的建筑、依山就势蜿蜒而行的爬山廊、高耸的上帝阁以及枝叶虬劲的古松都成为亭中休憩者眼中极美的风景。而从金山向西眺望,沐浴在晨光中的小亭,打破了如意洲岛东南隅一带的单调和沉
闷,使如意洲这幅山水画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起来。清晖亭的点景作用相当成功。
清晖亭与其周围环境所形成的观景意境也十分流畅。亭周围花树交杂,亭子偎依在柳荫之中,既可得朝晖之眷顾,又可览夕照之辉煌(夕阳下的金山亭被笼罩在一片柔美的光辉之中。)最妙的是从夏到秋均有荷花可赏。嘉庆皇帝在题《清晖亭》诗中对此有极好的描述:“百顷碧波澄,苍茫接天水。朝晖锦含浪,微风皱瀰瀰。荷盖擎露珠,陆离耀朱紫。芙蕖盛秋池,不令清霜委。远香遍回栏,君子芳徽美。商声木末来,遥峰白云起。”作者从眼前的湖面写起,极写湖面的开阔和微风拂过时水波的姿态,进而写到湖波中的主角——荷。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颗颗露珠,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山中秋信已到,湖水微凉,可是荷花依然盛开,并不因秋霜已降而枯萎。微风拂过,荷香阵阵来袭,遍布亭子内外。氤氲在荷香之中,举目遥望远方,白云悠闲地在山峰间流连,此时此刻,观景者早已沉醉其中,内心一片明丽。这就是清晖亭的观景意境吧!
小小的一座清晖亭氤氲着无尽的诗意!
范文三:夏天的避暑山庄
《夏天的避暑山庄》
大自然的景色,四季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我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园林景色。因为当城市中充满了喧嚣与燥热时,一座花园、一片树林就仿佛世外桃源,远离了聒噪的生活。今年夏天,我去了承德避暑山庄。 一进大门,最醒目的莫过于门楣上的大牌匾,上书“避暑山庄”四个大字。蓝色的底色,浑厚的笔画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往前走几步就来到了一座木制的宫殿面前。这些木头可不普通,它们是金丝楠木,这是一种很珍贵的木材,在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其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大殿内按照故宫太和殿内的样子陈列物品,便于皇帝在此处理朝政。毕竟从京师到承德需要二十天左右。穿过大殿,两旁陈列有欧洲钟表等名贵文物,在轴线上另有几座功能各异的宫殿。这就是所谓的宫殿区。
刚一出宫殿区,就感受到了一缕缕凉爽的清风。当风吹过树梢,几只鸣雀受了惊飞往别处。这风甚是犀利,把刚刚从人群中挤出的烦躁拂去,把我们的心都吹向了大自然。我们坐着游览车观光了山区。果然是山风凉爽,这里没有隆隆的发动机,只有叽哩叽哩的虫鸣和鸟啼;这里没有城市生活的燥热,只有深山老林的静谧与清凉,同行的人不约而同的停止了谈话,我想他们也一定是被这优美的景色所打动了。司机说,这山区除了现在走的路,其他地方都被森林所覆盖,绿化面积达到了98%,基本上就是森林了。曾有那么一瞬间,我的灵魂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我只是大树下的一颗小草。
我走在湖边的小径上,吹着柔软且清爽的山风我闭上眼睛享受着。朦胧中我听见了蜻蜓扑棱着翅膀,听见它平稳地落在荷叶上;也听见了微波荡漾的湖水,听见了湖面上争夺食物的鱼儿。大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夏天的避暑山庄,我找到了人与自然的奥妙。
范文四:我的“避暑山庄”
编辑导语 看了这篇小文,我联想到了一篇名家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中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描绘,是那样的生动与传神,而本文的小作者笔的下“避暑山庄”,也那样的生机勃勃,与“百草园”同样充满着意趣。 学校后面有个大操场。到了暑假,平时喧嚣的大操场就成了清静的草场,也成了我的“避暑山庄”。 夏日的午后,我信步来到“避暑山庄”,走到几年前我们亲手栽植的白杨树下。这些白杨树现在已长成参天大树了,树干已经很粗了,树枝向上伸展开来,叶片在风中摇动,闪耀着一片片光亮。炎热到此却步,凉爽在此驻留,我享受到了树下乘凉的清福! 寻一处浓荫,把报纸摊在软软的草地上,然后惬意地坐下,慢慢品读《唐诗三百首》。渐渐地,我就走进诗人的世界中去了。读累了,就躺下来。呵,这才注意到,我的胳膊腿上,都沾满了草种子和花粉。我哑然失笑,这些野草闲花们也真是的,逮谁是谁啊,花粉都传到我胳膊上来了。哈哈,能成功吗?还有,这么多的草种子也是的,粘到我腿上来,也能发芽呀? 闭上眼,感受夏日的温热,嗅到青草味的凉爽,啊,真是妙不可言啊!睁开眼,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闪到我面前来。好一个金色的阳光,天也真是蓝啊,高高的,远远的。能一个人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大地的胸膛上,树荫的凉爽里,花草们的簇拥间。噢,这滋味,怎一个“爽”字了得! 在这个繁花青草的天地之中,在这个闪耀着生命光彩的地方,一只只绿色的蚱蜢,都在悠闲地散步。你一抬手,呵,它就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几只淡蓝色的小蜻蜓,正在草丛中漫舞,如果你片刻间静立,它或许会温柔地停在你的鼻尖上,这当然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啦! 傍晚时分,我要回家了。再见啦,你们这些多情的繁花青草们!你们的热情并没有枉费哟!因为在我的内心世界里,花儿受粉了,草种子发芽了,而且很快绿成了一片…… 噢!清静的后操场,青青的草场,我夏日里的“避暑山庄”,我爱你!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整篇文章语言活泼俏皮,字里行间掩抑不住一种勃发的青春活力。这得益于作者轻松的心态和恣肆的情愫,更得益于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对感觉的捕捉和诗意的表达。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本文是内在情感的一种释放、一种快乐、一种欣喜。“一滴水中见太阳”,虽然文中所写的只是一方草坪,但在作者笔下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那白杨,那繁花,那青草,那彩蝶,无不洋溢着无限的生命和活力,也让读者从中强烈地感受到作者那颗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心灵。 (指导教师:李仰臣) 责编:胡蕊
范文五:永远的避暑山庄
郭秋良 著名作家。八十年代初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康熙皇帝》开文学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写作的先河,在海内外影响广泛。出版《热河冷艳》等散文集多部,散文作品入选多部文学选本和课本。 我是避暑山庄的邻居。先得地利,又得人和,经常串门一般走进这偌大的皇家园林,因此自诩为“文明福地”的有福之人。 几十年来,我不敢光享这“福”。 只享不“报”,不是中国文化人的传统。 不写它,真的是心绪不宁,寝食难安。 一 “避暑山庄是一部大书。这部书博大精深,浩如大海,我可能要穷尽毕生精力去‘读’它了……” 我向我的一位朋友这样说――当时我们正漫步在深秋中的芝径云堤上。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他从外地来,不知道承德人挂在嘴边的“清代第二个政治文化中心”这句话,向我射来的眼神里明显地有几分不解和惊讶。 其时,我已经有了写避暑山庄的打算,但心里明白还没有到可以动笔的时候,那么,就让我先走进它、研读它吧。 今年的同一季节,我独自在芝径云堤上散步。目极碧云天,遥望黄叶地,身旁蓝色湖水拍岸,山庄内又是“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景象,不由地忆起了当年,自问:这部大书我读得怎样了呢? 我想告诉朋友们,读避暑山庄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凡是与山庄有缘的人都可以得到。 但,读懂避暑山庄可不是容易的事。 你可能到过这座皇家园林,你可能在游览过程中听过导游小姐的讲解。她们好像是艺术细胞特别活跃,会首先告诉你,这里曾拍摄过《马可?波罗》、《知音》、《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懿贵妃》、《还珠格格》、《七个梦》等几十部影视剧。说是夸耀这个山庄也好,说是展示自己的行业才情也可,反正不可少的节目是一定得把你带进沧浪屿,用手中的小旗一指那水上建筑,就向外地人介绍:这就是小凤仙给蔡锷将军弹唱“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那座楼;又把他们带到烟雨楼,举起扩音喇叭就说:“这就是小燕子的漱芳斋……” 这不讲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解说立即产生了令人赞叹的效果。 那些外地人顷刻之间就变得兴奋了,原在后边的拼力挤到前边,眼睛瞪大了,声音抬高了,争着发问:“小燕子是怎么倒飞到楼顶上去的?赵薇会轻功吗?”“你和赵薇合影了吗?她架子大不大?”……这时,导游小姐们的情绪都会处于极佳状态,和蔼可亲地一一回答提问。当外地人羡慕地说出精辟的结论“承德小姐见过世面,真有福气”时,她们更是脸上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花。山庄的导游小姐们还有另一个拿手好戏,是少林寺、张家界甚至苏、杭二州等著名胜景地导游小姐们都不可能具备的特殊优势,就是事先铺垫了“承德话剧团演的电影《懿贵妃》就是在这儿拍摄的”之后,她们把游人带到山庄正宫区当年那拉氏住的“西所”。游览毕,随即把他们带到紧邻的烟波致爽殿西暖阁夹皮墙外,把二者联系起来,煞有介事地讲解:“当年慈禧就是摸黑从‘西所’出来,悄悄来到这夹皮墙外,偷听了咸丰和八大臣的密谈,感到了自身的危险,才策划了‘辛酉政变’……”又是“摸黑”,又是“偷听”,这颇具神秘性的一招儿,有位新加坡游客曾戏称是“承德导游小姐的杀手锏”。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指给我看白色皮鞋上面污浊的鞋印,苦笑着说:“她的话使所有在场的人都往前挤,我的鞋子险些被踩掉了。导游小姐的话发生这样的影响,厉害,厉害!” ――这不能不说是避暑山庄这部大书里曾经出现过的小插曲,若是由此引发了你读这部大书的兴趣,也未必不是好事。但,倘若因此就得出这皇家园林仅仅是拍摄影视剧场地的结论,可就大错了――因为这距领略她的真髓何止是千里万里之遥…… 二 我自己知道,把避暑山庄作为一部大书来读,其实早于二十年前和友人谈话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曾想用文学的方式描写她,表现她。上个世纪的1964年,我在《天津晚报》上发表过散文,题目就叫作《避暑山庄》。那是由承德人写的第一篇关于这座皇家园林的文学作品。写那篇散文,是源于我对避暑山庄的爱,自发的爱。那之后,我对山庄的爱逐渐由浅而深。大约是在80年代初,我写长篇历史小说《康熙皇帝》之时,这爱由自发上升为自觉。一直到现在,非但其情未减,反而更为浓厚了。当然,这并不等于我就把这部大书读懂了。 我了解自己。 我为读懂它一直在默默地求索。 三 读懂这部大书既然不是一时之功,那就让我在走进它、研读它的基础上感受它、一步一步地认识它吧。 我相信中国哲人的老话――由偏而全,由浅而深,由表及里……总有那么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会有收获的喜悦降临。 怀着如此这般的希望,一天天、一月月我在山庄里漫游,观察、感受、思索…… 终于,一个夏日的清晨,我又来到这康熙肇建山庄之时亲谕民工掘起第一锨泥土的具有“发轫”意义的芝径云堤,不知是巧合还是幸运,忽觉得有一点类似感悟的东西闪过脑海。于是不敢怠慢,赶紧捕捉――模糊影像的逐渐明晰,让我又惊又喜――这一点“悟”原来是“水”,避暑山庄的湖水。我忽然觉得这湖水是避暑山庄的眼睛,因为这双明澈的眼睛,才使这座园林如此的美丽、动人,如此的富于生命感,它虽然是一位300岁的老人,却因眼睛的青春神采而显得像一位纯情少女。 或问:避暑山庄的大名是“山”庄,不是“水”庄,任谁的第一感受都应当是山,不是水,你怎么没抓住“主要”,却逮着了“次要”。没有办法,我只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极欣赏崔永元,他前几年在央视主持一个栏目叫“实话实说”,与我一贯的主张相合,还是“照此办理”吧! 且说身旁这夏日清晨温柔的湖水,正为成片成团的水气笼罩,远望如覆曼妙的轻纱。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水的晨光,她似乎等不及水面上的轻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进湖中了。这时,我愉悦地看到了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景象。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当我为湖上的奇观深深陶醉,一时竟闹不清空间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直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进了湖中,于是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以正宫的正殿“澹泊敬诚”领衔的宫殿群,清晰地在水面上伫立。画面是宁静的,我似乎隐约听到了遥远的鼓乐声,眼前仿佛出现了康熙和乾隆在“澹泊敬诚”殿接见蒙、藏、回、维吾尔、苗等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盛大场面…… 行行复行行…… 当我踏着芝径云堤走到观莲所的时候,大片的荷花陡然呈现面前。这时我精神为之一振,渐渐从心底深处升腾起一股对山庄湖水的感激之情。设若没有山庄的湖水,哪有这赏心悦目的荷花?要知道,南方人欣赏荷花极为方便,因为地理和气候的适应,荷花随处可见。而在水冷天寒的长城以北,想要一睹那“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荷花芳容,可就十分的难了。所以,就连乾隆皇帝在农历的九月初看到避暑山庄荷花尚艳也觉惊奇,为此专门写了一首诗:“霞衣犹耐九秋寒,翠盖敲风绿未残。应是香红久寂寞,故留冷艳待人看。”
我平生特别钟爱荷花,曾作散文《热河冷艳》,专写山庄之荷: ……避暑山庄的荷花比前人刻意形容的“亭亭玉立”更绰约多姿。随着时间和气候的转换,她给人的美感是变化无穷的。当朝霞万朵染红了东方的天际,塞湖的红荷就把红霞的艳丽摄取来了。你看吧,这时塞湖满湖流丹,竟如一片红云迷恋湖上;当阴云飞聚,山雨骤至,那雨点密密层层落在一湖红荷上的时候,湖上顿时烟雾迷蒙,荷花则躲进了薄薄的白纱中,这时她仿佛羞涩了,想避开游人那贪馋的目光。傍晚,雨过天晴了,山庄秋风徐度,塞湖水波澹澹,水中的红荷呢,大概是因为岸上的游人稀疏了吧,她开始在秋风中尽情的欢舞,那风姿是千娇百媚的。而在此时,她体上的幽香就最浓郁地飘散开来。你用不着去特意捕捉,就会感到清香扑鼻。然后,她就会在你的身边萦回。这时,你会觉得空气里弥漫着荷香,就连衣服的皱褶里,弯曲的袖筒里也贮满了香气。 现在,我就感到了空气里弥漫着荷花的清香――天地清气凝成的(任何高科技产品都不可能与之相提并论的)清香,使我顿觉超凡脱俗,进入了一种美不可言的化境…… 我感谢荷花! 我感恩滋润了荷花的避暑山庄湖水…… 四 一个机遇改变了我研读避暑山庄这部大书的路数――由主要是“行”转而为“思”。 可能大家还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本地域及其文化今后的发展,一段时间内兴起了研究地域文化“热”。黄河流域的陕甘文化、晋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江准文化、海派文化,珠江流域的岭南文化……研究成果纷纷出现于南北报刊,恰如“撒天箕斗灿,匝地管弦繁”,那景象令我拍案展颜,喜之不尽。 但研究滦河流域文化的成果呢?却未见片纸只字。这让我跌入深深的遗憾之中…… 滦河是中国北方一条古老的河流。考古界最新的成果发现,六千多年前,滦平县境内滦河岸边就出现了成组“史前维纳斯”石质雕像,由此学术界就有了一个新提法――“滦河,像长江、黄河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一发现非同小可,对承德的历史文化意义异常重大。历史学家甚至说,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因此应当重写。 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承德的我已经把自己视为承德人,很清楚滦河的源头就在承德的坝上草原,避暑山庄位于这条河流的上中游。滦河流域文化,承德人不研究等谁去研究?没有“拔剑四顾”,没有“犹豫?徨”,干脆自己提笔先做起来。并且进而明确,把当年写避暑山庄的朦胧打算发展成就写避暑山庄文化。 我想起一位文学大家――袁鹰,早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曾受新闻界前辈翟向东同志委托,为写承德的散文集《塞外风情》作序,在避暑山庄小住期间,写了一篇著名散文《离宫思絮》。其中专门写了一节――“御制诗碑:对先进文化的重视与追求”,其势高屋建瓴,其文神彩飞扬,早就开始了对山庄文化的解读与阐释。我们为什么不跟上去呢? 这之后,我的目光由山庄的“自然”转向了山庄的“人文”,我的双脚由湖岸转向了“正宫”,“松鹤斋”,“烟雨楼”“文津阁”“采菱渡”“月色江声”甚至“梨花伴月”和“宗镜阁”的废墟……并且远及塞罕坝上滦河源头的千层板及滦河上游的点将台、十二座连营和乌兰布通古战场遗址,以及丰宁的白云古洞、滦平的金山岭长城、兴隆雾灵山的“字石”、平泉的大长公主墓……边走边寻觅清朝文化的内蕴,愈寻愈感到以避暑山庄文化为主、以其辐射到的文化储地国辅的辽阔区域文化,乃是底蕴丰厚、价值无量的文化宝库。在承德地域上早就客观的存在着历史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最宝贵的,是这方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有别于任何其它地域文化。 当然,我不会忘记追问,这块地域上曾经生活过多少个民族,他们创造过什么样的文化?这对我的写作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这一追问不得了,竟把我的少年时代一下子拉到眼前。我是平原上生长的人,少年时就听说过古代北方有“胡人”,本以为是口头传说,如今,却从史籍上得知,远在殷周时代,华夏民族的山戎、东胡就赶着羊群牛群在这里游牧,而匈奴、乌桓、鲜卑等民族则从西汉到隋唐这一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先后充当着这大片土地的牧主,到了契丹建立辽王朝时期,这片土地才明确为中京道泽州的滦河县及北安州辖地。忽必烈建元王朝后,这里属元朝的上都路。一直到明朝后期,承德地域主要还是汉民族以外的满族、蒙族在这辽阔的舞台上演出历史的活剧。 清朝定都北京以后,情况有了变化。公元1703年康熙在一个小村落――热河上营创建热河行宫,承德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的同时也成为清代第二个文化中心。但这清代第二个文化中心的文化,已经不是满族、蒙族文化,而是汉族满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融合在一起的清朝时代的中华民族文化。 从承德地面的历史进程看,似乎应该说自古以来就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但由于游牧在这里的一个一个少数民族,给这块土地留下的文化印迹不深,而且飘乎不定,因而没能使我们感觉到它的文化生态系统的巨大力量。只是到了清朝康熙之后,随着这位伟大的统治者以强健的精神力量开创一代伟业,并且使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态系统尤其在避暑山庄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伟力,我感觉到这位杰出的皇帝在承德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作出前无古人的贡献。那么,就可以给承德地域文化(或滦河流域文化)一个恰切的说法――它的称谓可以叫做“大避暑山庄文化”。其主导精神是明显带有清代康乾盛世影响的、符合历史潮流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开拓、进取和吸纳、开放精神。大避暑山庄文化的性质,是因康熙皇帝对这块地域文化生态系统的巨大影响而形成的宫廷文化。为了与第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宫廷文化区别,可以称之为“亚宫廷文化”。 当然,承德地域自康熙以后是汉族和满、蒙、回等少数民族共同生息、繁衍、劳动、创造的地区,其地域文化自然有汉族和少数民族“融合”的特点,既有草原民族的勇武精神,开拓精神,又有农耕地域流行的提倡人伦价值,推崇仁爱原则,追求理想境界,向往理想人格的精神,这也是不言而喻的。 五 1702年康熙乘马“阅河隈”,行到热河上营(即今承德)“访问村老”后得知此地“草木茂,绝蚊蝎。泉水佳,人少疾”,自然条件极其优越。这位“马上皇帝”虽是出色的政治家,但他军事家的素质决定了他常常又从军事的角度看问题,他一下子就发现此处“地扼襟喉趋朔漠,天留锁钥枕雄关”,是咽喉重地,是天留锁钥,遂决定在此建造与国家命运攸关的避暑山庄。 皇家文化气象非凡,一跨进避暑山庄的丽正门,我们立刻会感受到康熙为“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而建的这座热河行宫的至尊气势。它的布局如同全国地形:有东北的莽莽森林,有华北的坦荡平原,有北方的精犷草原,有南国的秀丽水乡,其总面积为560公顷,是颐和园的二倍,北海的三倍。气魄之大,世上罕见。若从政治的角度看,避暑山庄与欧洲同一年建造的英国的白金汉宫、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虽然都属皇权统治的象征,但避暑山庄的文化意义却独具特色。正宫午门上的避暑山庄四字匾额是康熙亲笔题写,其“避”字写了“避”(注:辛字下多一横),有意多写了一笔,没有人怀疑他写了错字,却引得多少饱学之士猜想他当时的心态。其实,据我看来,这是康熙在扫平了南方的“三藩之乱”,把他关注的重点转向北方边陲后自信的一种顺便的流露。1703年的康熙皇帝,已经取得了政治、军事的胜利,收获了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辉煌成果。建筑避暑山庄,乃是为了显示他对未来目标――“万世缔构”的自信。
我走进烟波致爽殿,见一青年扫视完这康熙寝宫中的设备后,向女友笑说:看皇帝那条土炕,哪如睡沙发床舒服……这引起我对那土炕的注视,看见炕上的炕桌和桌上的笔砚,忽然忆起了康熙为这七十二景之第一景写的诗:“北控远烟息,南临近壑嘉”……把一个皇帝心目中的避暑山庄之对外的对内的军事的政治的意义讲得透彻而又自得――这首诗大概是在这炕桌上写的吧,我想。 身为满族人的康熙皇帝喜欢用汉文写诗,他写过许多边塞战争题材的诗,更为他在避暑山庄“钦定”的三十六景写过专门的诗,其中为“芝径云堤”的题诗令我难忘――因为这诗中表现了他的政治抒怀和道德警示:“边垣利刃岂可恃,荒淫无道有青史。知警知戒勉在兹,方能示众抚遐迩”――他修身治国的原则显示出君临天下至高无上的皇家气势,也显示出我颇为欣赏的康熙个人的文化品位。 康熙的皇孙乾隆皇帝,因前一段时间电视剧的“戏说”走红,他成为“时髦人物”,这位组成“康乾盛世”的“乾”皇帝,被那些“戏说”描绘成似乎是一位专业的“风流”天子,令人“啼”“笑”皆非。现在且说,乾隆也是避暑山庄的建造者,正是因他的“续建”因他的移南方胜境(如烟雨楼、文园狮子林)入北园,才使避暑山庄有难得的“南秀北雄”兼美之誉,才使原来的三十六景发展成为七十二景。历史上,乾隆确是一位喜欢舞文弄墨之人,他继承乃祖的传统,也在避暑山庄写下了许多御制诗,如其中为丽正门专题的“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为绮望楼题写的“万家烟火随民便,圣度原如天地心”;为松鹤斋专题的“西池自在山庄内,慈豫长承亿万年”,以及许多碑刻等,都外化了皇家宫廷文化的内蕴。他还在文津阁组织珍藏《四库全书》,在如意洲一片云小戏台和东宫大戏楼清音阁组织上演宫廷戏剧,在澹泊敬诚殿接见班禅六世和万里东归的民族英雄渥巴锡,在万树园夜宴三策凌……实践康熙皇帝“怀柔远人”的少数民族政策,为各民族的团结,用现在的语言表述,说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康乾盛世时期的“统战中心”绝不为过。 避暑山庄文化是亚宫廷文化物化的典型――我常常在漫步山庄时为此生出怡然之喜悦,因为再没有任何地方能够像避暑山庄这样可以使人看清甚至触摸它的文化性质;它是亚宫廷文化的形象的立体的“证明”。 六 避暑山庄因成为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地而名播海内外。今日承德人向外地来此旅游的人们介绍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来,口气中难免带出一种骄傲。我在接待南来北往的文化界友人及美国、韩国等外国文化界朋友时,也不时流露出同样的豪情。这时,我便看到对方的眼神里立即放射出惊奇、敬佩、兴奋的光采。意大利蒙德岁国际文学奖(王蒙曾获此奖)代表团一行来承德访问,在为他们举行的宴会上,这个以文艺复兴而在世界历史上闻名的欧洲国家的老诗人、团长弗兰克?洛伊竟激动得与我紧紧拥抱,连说:“中国伟大!避暑山庄了不起!” 写到这里,本来可以做结了,但我还觉得意犹未尽,想说一些也许不算多余的话。 避暑山庄――这文化的海洋,其文化内蕴是如此富有,以致让研究专家感觉它是很难穷尽的。当为庆贺它的300岁生日举行隆重庆典前夕,我对《承德日报》记者发表了谈话,谈及对这座皇家园林的一些新的认识。首先,我赞叹它雄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大度――儒、佛、道三家文化在这里合流,并且和谐共处,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没有另外的任何文化集群地有如此磅礴的大气象并收此成效。其次,我惊讶避暑山庄文化构成中的环保文化成分(如“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草木勿动树勿发”等),它是由康熙作为建造山庄的指导思想提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仍然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性的问题,300年前的康熙可称为先知先觉。 其三,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有识之士大声呼唤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当下,我深刻记忆中康熙所写《避暑山庄记》里的最后一段时时闪现在眼前――“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思贞操,临清流则贵廉洁,览蔓草则贱贪秽”这段话,我视为康熙“道德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术话题,而且具有可贵的现实意义。它还可以作为一种思想指南,规范人们的道德,提升人们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