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冷眼旁观造句
冷眼旁观真实的日本社会
作者:张光茫
来源:《闽南风》2010年第01期
日本, 对这个永远不会搬家的邻居, 我们到底了解多少, 恐怕很多人像我一样茫然地摇头。近读到俞天任的《冰眼看日本》(语文出版社2009年11月), 感觉他的观点往往一针见血, 能让搞不懂日本的中国人豁然开朗。
俞天任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却在日本长期居住。他对这个岛国有着深刻的了解。《冰眼看日本》就是他在日本15年的观察与思考, 范围覆盖政治、社会、教育、产业、习俗和人际关系, 对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以前, 我们只知道从情绪上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反对日本教科书美化侵略史, 却没有去想如今的日本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动漫文化, 有最先进石油运输装备, 有独一份的化纤制造业。我们不敢正视或仇视, 并不代表日本就此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相反, 他正以一种可怕速度向前发展, 不管是经济, 还是教育, 都令我们震撼。
通过读书, 最让我感触的是日本从小培养孩子的的团体意识。日本的学校运动会自始至终没有个人表演的任何舞台, 全部项目强调的只有一点:团体, 你所在的团体。通过这种大量的训练和最后的比赛, 对孩子们潜意识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日本孩子从小就从这些训练中知道:只有抱成了团才能战胜对手。在这种环境里培养起来的孩子, 其协调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耐力自不待言, 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至于科学领域, 看看两个数字就知道:60年,18位诺奖记录。当我们沾沾自喜于海外华人获诺奖时, 日本人可是实打实地创造着自己的获奖记录, 而且日本政府在2001年就提出了一个“在50年中出现30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三奖获奖人”的计划, 对讲求实干的日本人来说, 这绝不是一句口号, 如果没有相应的实验环境, 没有培养科学家的机制, 没有社会对科学的尊重, 即便是有响亮的口号, 也会最终流产。
日本人也有自己深深的痛。比如, “爱国主义”这个词在日本就犯忌, 不能说。这个“国”字, 老让人想起原来那个“皇国”。也就是说, 战后一直到现在, “爱国主义”就等于“军国主义”。又如, 日本人对人手一号的身份证号码十分反感。也不知道是谁, 给身份证制度起了个绰号叫“国民全员总番号制”。这个制度到底为什么不好也没有人说得清楚, 但据说是军国主义的东西, 起码会引起军国主义, 战争的惨痛回忆, 使日本人对这种被迫全部公开自己隐私信息的东西, 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本能的仇视。
这本书还让我了解了真实的日本性格。我们中国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日本是个聪明的民族, 可日本人却不这么看, 日本人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笨的民族。在日本, 如果有人说你“聪明”, 那绝不是在表扬你。日本人认为, 人最优秀的品质是“诚”, 是态度认真, 是做事情全力以赴, 这和剑道中的“残心”和“舍身一搏”很像。所以他们认为, 日本的成就不是靠“聪明”来的, 而是实干出来的。
读完本书, 感觉了解日本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 透过它, 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篇二:2014届高三上学期考试答案
1、c
2、a
3、c
4.(3分)答案:选b ,德:感激
5.(3分)答案:选c
6.(3分)答案:b (无中生有,霍氏想要困住关廷福,但是否困住,文中并未明说)
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3分)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贱1分,直1分,与1分)
(2)(3分)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壮”词类活用1分、“授以意”状语后置1分、“归”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关木匠,名叫关廷福,年轻时与众工匠为伍,没有什么人知道他。
我们袁氏家族有个佣工,生病死了,佣工家也是大族。(家族)唆使佣人的儿子作证,告到官府。关廷福正提着木匠工具给人家架屋回来,听说此事,连夜进城。天亮时分,私下喊佣工的儿子饮酒,(喝得差不多的时候)带他走出城大约四五里地,又喝起来。佣工的儿子醉了,晚上(廷福)就让他睡在破庙里。这天半下午,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佣工家仓促间找不到那个儿子。县官说:“你们诉状上说死者的儿子可以作证,如今他在哪里?”他们无法回答。县官认为佣人家欺骗他,原告反而获罪。过了一天,佣工儿子才回来,可是事情结局已定,他的作证用不上(没有地方可以用上它)。得知此事是关廷福所为,我们袁氏家族十分感激他。同乡的人这才知道关廷福。
老家柞林潭附近,有几百亩麦田,当初是我们家的,有个姓周的硬说是他家的,(为此)长期打官司。我家厌烦(这无休止的)诉讼,就压低价钱将它卖给了一个姓霍的。于是(周霍)家起了严重冲突,这年麦子成熟时,周家纠集了几十个壮汉前来割麦,周家的人还带齐了刀棍,在整个田间横冲直撞。正当霍家窘迫时,关廷福给人家砍树回来,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心中不平。他勃然大怒,提着斧头走向地头。周家人都吓跑了,关廷福杀死了其中一个为首的人。霍家害怕了,知道周家肯定会向官府告状,估计关廷福要逃跑,(到时候)自己独自承担全部罪责。于是,他急忙喊关廷福过来跟自己饮酒。关廷福到了以后,霍家用木头把门扛紧(以防他轻易跑掉),关廷福笑着说:“我替您打抱不平,杀死了人,罪责由我承担,假如独自跑了,不是男子汉。”
周家果然将霍氏告到官府,(诉状中)没有提到关廷福。县官审理两家的官司,关廷福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杀人的是我关廷福,周家人强横霍氏弱小,我一时路见不平,提起斧头杀了那个人,大丈夫自己杀了人自己承担,怎么会将罪责转嫁给无罪之人?霍氏没有罪。”县官佩服他胆气豪壮并且同情他,(暗中)将自己的意图告诉他,让他将主谋推给霍氏。关廷福不改变供词。县官没办法,依照法律判他死罪。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关廷福目不识丁,也不知道什么叫仗义任侠,然而他见他人受不公平待遇而愤慨,至死不渝,很有大丈夫气概。当今的士大夫,遇到一丁点儿损害,(就将损害)推卸给别人,以原谅自己的过错,更何况(处在)生死关头呢!他们是人们所说的读天下书的人啊!乡人们说:“(关廷福只是个)囚犯罢了,哪里值得称道?”我说:“士大夫慷慨就义,(人们)就称赞他为忠臣,为义士。而关廷福仗义而死,只说他是一个囚犯罢了。关廷福这种行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气概啊!”
8.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 (1分),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1分)。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试题分析:关键:1、在短笛前加主语“我”,2、注解一即是暗示,3、“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2、有据注释一说(1)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析。a 、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但答了拟人、借景抒情的不得分。 b、第一题的情感方面:凡是答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的给 1 分,但答了壮志未酬、 思乡、年华易逝的不给分。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
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9.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 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任答两点,答对一点得3分)
试题分析: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给两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级。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中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
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在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 渔父》)的意味。
在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在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在一边冷眼旁观,沉醉在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本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在时光流逝的波涛中。“休休”,算了吧,还有什么可说呢!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在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用“戏马台”之典正切重阳宴集之题,而“金络头”,用鲍照《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 ”,既切戏马台之马,又照应开头说封侯的“诸将”。作受受佛老思想的浸润,人生观中有着消极虚无的一面,随着政治上的连遭打击,这种思想时有流露。这里表现的就是这种思想感情,但更为含蓄深婉。 下片遂转而为开朗达观。词人举杯劝酒:“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还是开怀痛饮,莫辜负这大好秋光和杯中酿。以功名之虚无,对美酒之可爱,本于晋 人张翰“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之语(见《世说新语? 仕诞》)。古人咏重九,常由美酒而兼及黄花,作者沿用此法,却又翻出新意。他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其造语则是脱胎于苏轼的两句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
这首词“以诗为词”的创作方法,从遣词造句到意境格调都体现出诗的特点。这首词不借助景物渲染,而直抒胸臆,风格豪放中有峭健。
10(1)飞鸟相与还 (2)拔剑四顾心茫然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宁溘死以流亡兮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小弦切切如私语
11.(1)(5分)d(3分) 、a(2分) 、c(1分) 。(c 、成就的是一个廉洁为官的女婿,b 、“像枯木头似的”并非表现其“冷酷”。e 、“外衣里边的刻薄”错,应为“冰冷外衣里面的爱”。)
(2)表现了岳忠良的性格特点,喜欢戏剧,且喜欢用戏剧里面的人物来与现实中的人物进行比照。(3分)这样写可以引出下文,为岳忠良以后的行为做铺垫。(3分)
(3)岳忠良觉得秦松在刻意掩藏自己真实的“奸诈”的一面,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够诚实。(3分),岳忠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提醒监督着秦松(3分)。
(4)(8分)示例:岳忠良没有错,他这样做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因为他觉得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监督,秦松最终会成为一个奸臣,所以他以终其一生的刻薄,来成就一个廉洁的女婿。秦松也没有错,他在岳父的鞭策下,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最终也成就了自己清官的形象。(言之成理即可。)
12.(1)答b (3分)e (2分)d (1分)(解析:a 项,“这体现了她‘专制魔君’的一面”错误,只能说杨荫榆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c 项,“北洋教育部力保杨荫榆”错误,文中说“只好将杨荫榆当成替罪羊,免去她的教职,以息公愤”;d 项,还有“英勇抗日的事迹”,
表述不全面。)
(2)①昧于大势,不知权宜变通,没有灵活的办学手法,独开招怨之门;②在对付学生的“驱羊(杨)运动”过程中,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在处理方法上,引警察入校,使对抗升级;③鲁迅对杨荫榆的打击绝对具有毁灭性质,鲁迅的学生多次在报纸上重提女师大旧事,让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每点2分,共6分)
(3)①遇事较真,一点也不通融,给人一种捉摸不透和格格不入的感觉;②到日本军营,递交用日文撰写的抗议书,并当面斥责日本军官纵容部下奸淫掳掠,肆意违反国际公法;③日军想征用杨荫榆的住宅,她不肯屈服,并与对方形成激烈对抗的局面,最终被日军杀害。(每点2分,共6分)
(4)观点一:认同这个说法。苦难的确成就了杨荫榆。①青年时代不幸的婚姻给她带来了心灵的创伤,这让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刚烈;②担任大学校长期间,身逢乱世,劲敌太多,让他无所适从,并身败名裂,这些经历让他对教育事业更加执着;③自费办学时,恰逢日军侵占苏州,她亲赴日军军营,慷慨陈词,解救一方百姓,最终被日军杀害,她的举动不逊色于任伺一名热血男儿,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联系实际略)
观点二:不认同这个说法。苦难并非是杨荫榆想要的,而是现实迫使她不得不面对的。①如果不是乱世,杨荫榆可能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校长,然而她生不逢时,曾经身败名裂,处境狼狈。②杨荫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也值得敬佩,如果不是战争,她不会英年早逝,她在教育事业上会有更大的作为。(联系实际略)
(要求: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4分;联系实际,给2分)
13.a(a 燕语莺声:比喻女子美妙的声音。b 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用以表白自己说
的话没有确凿的证据,含客气之意。或要人家说话不要想得过多,试着说说自己的看法。c 虚左以待:古代车骑以左为尊,空着尊位恭候别人。d 老气横秋:形容神情严肃、自负的样子。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14.c(a 语序不当,“不仅?? 更?? ”前后关系弄反了。b “警惕防盗防骗”不合逻辑,应删去 “警惕”。d “人口”与“改善”搭配不当)
15.d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观点2分,分两点分析4分,表达1分)
示例一:土豪热像屌丝热一样是公众的集体娱乐与自嘲。首先,社会转型期贫富的不均将人分成了“土豪”和“屌丝”,普通大众以“土豪”为娱乐的对像,表达了一种“我不是有钱人,但是我看不起有钱人”的含义,进而获得一种心灵上暂时的满足;其次,人们在对土豪表现出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将自己与土豪区分开,以一种幽默娱乐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身份的无可奈何的接受,是一种自嘲。
18、略篇三:语文试卷
一、我会拼:(拼出内容写在空位里)9分
zh?ng yào bìng bu shì wěi dà de t?ng yì cí ,tā shì xīn líng duì shēng mìng de x ǔ nu? r?n mēn cháng cháng c?ng ch?ng jiù shìya de jiǎo dù ,dùan dìng wǒmen shìf ǒu zh?ng yào, dàn wǒ yào shuō ,zhǐ yào wǒ men zài
shí ka nǔ lì zhe ,wai guāng míng zài fan d?u zhe ,wǒ men jìu shìw ú bí zh?ng yào de shēng hu? zh? 。
二、我会写:6分 喜洋洋
郁郁葱葱
三心二意
三、四字语补充,并选两个词组合造句;14分 贼眉( )眼 身轻如() 狐假( )威 鬼哭()嚎 胆小如()
画()点睛 虎背()腰 狐朋()友 ()犬不宁 汗()充栋
四、名人名言;6分
)
五、把句子换个说法;6分 例如:爸爸把我批评了。我被爸爸批评了。
1、这难道不是我用的那支笔吗?
改成陈述:
2、你不能这样说?
改成反问:3、妈妈对我说:“我现在不得空,你去帮我把衣服晾了。”
转述:六、查字典:9分
查字典的常见方法有( )种,其中冷眼旁观的“眼”字可以用( ),先查音序(),音节是();也可以用( ),先查部首(),再查()画;凸用数笔画查字法,应该查()画,凹用数笔画查字法,应该查()画。
七、阅读;20分
2角5分的奖励
我家附近有一个熟肉铺,有时我到铺里买些烤猪肉之类的食品,带回家当午饭。 我从来不用铺子里给的纸盒和塑料袋,而总是拿着一个方塑料盒去买食品,这样回到家后也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
一天,我让老板娘给我割了一块肉。她微笑着对我说:“七块两毛五。”当我拿出钱包取钱时,她用赞许的语气说:“给七块钱吧! 两毛五就算了。我想鼓励人们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也真希望每个人都能像你这样。”像学生得到校长的表扬一样,我高兴得发狂。并且我得到了一份小小的环境保护奖——她给了我两角五分的折扣。
你可能会说:两角五分算得了什么! 可是我却很激动。回到家后,我就忍不住向人们夸耀我得到的这份奖金。我先给在国外的儿子通了电话,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我又向别人讲了又讲。家人对我的行为都迷惑不解。是啊,两角五分的奖金有什么特别呢?
政治家总是在讲“热爱祖国”,在我看来,“热爱祖国”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热爱的
具体体现是:节约能源、减少生活垃圾、不污染环境。
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我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带着手工编制的竹篓到集市上买东西,豆腐和猪肉都包在绿色的荷叶里,它们最后都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我还记得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几句诗,这几句诗是我的孩子还小的时候我教给他们的。
让我们用肥大的荷叶/包裹起皎洁的月光带回家/把它夹在一本唐诗书里/压得平平展展,像思念亲爱的人那样
真的,用来做包装的荷叶是多么美啊! 我们还用竹叶来包米饭团。有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山民们用中空的竹筒盛装米饭。
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的不同啊! 这也是我上集市时总带着塑料盒的原因。当然,保护环境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便,但是这些不便不过是我们热爱祖国所付出的代价而已! 常常有卖主问我为什么不要塑料袋时,旁边的人会代我解释:她要保护环境!
我对他们的理解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那两角五分的奖金,在我一生获得的奖金中,它是最宝贵的一次!
1.按要求写词语。(2分)
写近义词:赞许——( ) 夸耀——( )写反义词:增强——( )保护——( )
2.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4分)
(1)算:a 作罢,不再计较b 计算数目c 当做、认做,值
①、给7块钱吧!2角5分就算了。( ) ②、你可能会说:2角5分算得了什么?()
(2)腾:a 奔跑或跳跃 b空出来,挪移c 升到空中
①、省得再把盒子里的食品腾到碟子里。()②、万马奔腾。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完成填空或画线题。(8分)
(1)这“2角5分”是对“我”这样做的奖赏,是对“我”具有意识的肯定。
(2)“在我们所有污染环境的罪过中,最容易避免的就是塑料袋。”日常生活中,人们污染环境的罪过还有等。
(3)“可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塑料袋和过去用的包装物是多么不同啊!”“过去用的包装物”在短文中指的是等。使用它们的好处是。作者至今还记得并在文中引用余光中的诗,表达了她对过去那些包装物的感情。
4.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愿?请用“ ”画出原文中的语句。(2分)
5.环境保护其实是容易做到的,但我们身边的人常常做不到,请你写一句警示语告诫大家注意保护环境。(4分)
八:写作;(作文纸另附)30分 1、题目:给的一封信;
2、告诉他(她)你毕业后的打算及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3、信中阐明当你遇到困难时如何应对,是放弃还是克服;
4、格式正确,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标点正确。
5、字数不少于400。
范文二:冷眼旁观_群文阅读的前世和今生_刘晓军
地设置与安排各项具体活动 。 具体活动的安排可以 多种多样 、 丰富多彩 , 但一定要切合活动的性质特 点 , 适切恰当的时机 , 在恰当 、 精巧上下工夫 。
四 、 精到 、 巧妙地进行读议指点
读议实践中的导引与点拨 , 历来是语文阅读教 学中保证阅读实施 、 导引理解指向 、 拨正思维偏颇 、 达成正确认知的关键 。 所以 , 哪怕是围绕议题进行课 堂实践为主的群文阅读 , 精到 、 巧妙的读议指点也显 得十分重要 。 因为 , 不同学段学生在精读课上初步学 到的阅读知识与方法 , 要在阅读实践中运用 , 可能都 还不同程度地缺乏意识或不甚熟练 , 具备的阅读能 力也可能还不够强 , 加之不同文本的难易 、 新奇与读 过的课文也可能差距较大 , 等等这些现象都可能导 致学生出现读议不畅 、 目标不明 、 理解偏颇 、 成效不 大等问题 , 使教学活动达不到熟练方法 、 强化能力 、 提高智力 、 积蓄学养 、 为学生课外自主阅读奠基的预 期目标 。 所以 , 各类教学都应加强教师在教学全过程 中的导引与点拨 。
阅读教学导引 、 点拨的时机与方法 , 大致为读议 前切实地激发读议情趣 、 导引学习指向 、 提醒方法运 用 、 指点关注重点等 ; 读议中针对学情恰当地调整学 用思绪 、 指点理解疑难 、 点拨认知偏颇 、 引领思维深 度等 ; 读议后适当地引导认识整理 、 提示共识提炼 、 指导知识积累 、 导航拓展方向等 。 各时段各方面的导 引与点拨均可视情况与时机灵活运用 , 但一定要注 意精到 、 巧妙 , 视需求与可接受性而为 , 才能不致喧 宾夺主地影响学生的自主实践 , 起到良好的效果 。 (作者单位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成都 610225)
【 实践断想 】
● 刘晓军
冷眼旁观:群文阅读的前世和今生
何 谓充 满 生命力的 课堂 ? 即 选择 儿童 喜闻 乐 见 的 游戏 方式 , 暗 合 未 来 生活 方式 , 借 助 生活必需的 经 典 进行 刺激 、 熏染 、 训 练 和 创造 。 ——
— 题 记
一 、 群文阅读的兴起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 当我们愈来愈纠结于 “ 因循 守旧 ”“ 高耗低效 ”“ 僵化乏味 ”“ 压抑束缚 ”“ 一味迎合 功利 ”, 承受 “ 咄咄怪事 ”“ 误尽天下苍生 ” 等苛责的时 候 , 是沉默 , 是麻木 , 沦为附庸 ? 还是 “ 忍辱负重 ”“ 锐意 创新 ”“ 不屈不挠 ”“ 无怨无悔地追求语文教育之梦 ”? 穷则思变 , 困则创新 。 年逾花甲的何克抗教授正 视母语教育现状 , 推行 “ 211课堂教学模式 ”, 韩兴娥 特立独行 “ 课内海量阅读 ”, 新经典诵读 , 绘本研读 , 素读研究 , 单元整合教学等 , 都在传承中开创出全新 的语文教学形态 , 打破条框 , 努力建设一种 “ 一篇带 多篇 、 一本带多本 、 课内带课外 、 学校带家庭 、 家庭带 社会 ” 的立体多元熏染模式 , 基于学生 , 聚焦课堂 , 服 务成长 , 成就广大师生 , 打造书香浓郁的校园和社区 。 为了改善 “ 单篇文本教学 ” 的诸多弊端 , 彻底告 别 “ 讲 多 练 少 、 讲 多 读 少 、 讲 多 思 少 ”, 改 变 “ 过 于 精 细 、 重教轻学 ” 的陈弊 , 扩大阅读量 , 群文阅读教学实 践悄然兴起 , 引发语文教育领域的一股新思潮 。 二 、 群文阅读的概念厘清
关于群文阅读 , 王林 、 于泽元等认为 ,“ 所谓群文 教学 , 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 , 教师 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 , 最终达成共 识的过程 ”。 群文阅读教学讲究 “ 精心选文 ”“ 凸显议 题 ”“ 集体建构 ” 和 “ 形成共识 ”, 既是对阅读教学内容 的突破 , 也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创新 。 冯学敏在 “ 单 元整合 ·群文阅读 ” 课题研究中强调使用 “ 略读浏览 表 ”“ 导学单 ” 和 “ 画知识树 ” 等工具辅助教学 。 在课堂 的汇报交流中 , 强调老师采用 “ 五步教学法 ” 进行操 作 , 即 “ 主题 回 顾 ”“ 阅 读 概 览 ”“ 片 段 分 享 ”“ 精 彩 赏 析 ” 和 “ 主题拓展 ”。 蒋军晶坦陈自己的群文阅读教学 实践侧重于提高阅读速度 、 增加阅读数量 、 运用阅读 策略和培养阅读态度 ……
综上所述 , 持论者皆有一定的言说背景和立意 。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 需要厘清其在语 文教学常态体系中的价值 。 群文阅读是语文课程与 时俱进的一种创造 , 它需要嵌入整个语文教学体系 中 , 绝非 “ 用一种倾向 ” 取代 、 割裂 “ 有序 、 有机的语文 课程整体本身 ”。
三 、 群文阅读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对于讲读教学 , 群文阅读指导有其鲜明而集 中的价值诉求 。 实践显示 , 群文阅读教学有其明确的 分 段 、 分 层 的 培 养 目 标 :低 年 段 侧 重 阅 读 兴 趣 的 培 养 , 中年段侧重阅读内容 、 数量的积累 , 高年段侧重 于阅读策略的养成 , 比如质疑问难 、 思维深入 、 探究 质疑 、 形成共识等 。
群文阅读实践打破了现有教材选文板结 、 周期 过长 、 主题先行 、 能力训练模糊等局限 , 尊崇学生的 阅 读 兴 趣 , 以 人 为 本 , 适 时 介 入 , 恰 当 搭 配 , 适 度 拓 展 ,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 播种善读 、 乐读 、 爱读的种 子 , 共享阅读的愉悦体验 。
群文阅读教学努力追求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转化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 开阔学生的 阅读视野 ,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 的自觉提升 , 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等等 。 四 、 群文编组策略
在群文阅读实践中 , 围绕一定的主题联文成组 是第一要义 。 群文连缀和构成应遵循线索明晰 、 内容 集约和策略同步的原则 。 其排列 、 组合和呈现皆服务 于学生的生存 、 生活和生命 , 服务于学生语文综合素 养的提高 , 捍卫真善美 , 健全人格的塑造 。 具体来说 , 群文连缀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 , 例如因果 、 顺 承 、 转折 、 递进 、 条件 、 总分 、 照应 、 反复等等 。
完全可以随取一点因由 , 让悦读和探究成为群 文阅读教学实践的常态 。 能自圆其说即可 , 把那些有 关联的经典文本连缀组元 , 根据 “ 议题 ”“ 命题 ”“ 任 务 ”“ 目标 ”“ 问题 ” 等 ,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组合 、 比对 、 渲染和留空 , 讲究 “ 起承转合 ”, 优化阅读思维路径 , 调动学生阅读探究欲 , 满足学生的自觉生成力 , 大胆 尝试 “ 古今中外 ” 式的大视野 、 大跨度的整理 , 结构出 “ 像 海 绵 一 样 具 有 强 大 吸 引 力 ”“ 散 发 出 青 春 活 力 ” “ 具 有 巨 大 诱 惑 力 ” 和 “ 伟 大 感 召 力 ” 的 文 化 经 典 群 落 , 师生自由穿梭于不同文化背景 、 不同文体 、 不同 主题的经典宝库中 , 领略人文情怀 , 感悟永恒的力 量 , 积蓄生存的勇气 、 生活的智慧和生命的诗意 。 可以尝试若干形态的群文组元 , 或 “ 任务驱动 、 整合资料 、 转化为能力 ”, 或 “ 关注困惑 、 研读群文 、 形 成科学认知 ”, 或 “ 提出问题 、 尝试路径 、 分析鉴别 、 形 成策略 ”, 或 “ 纯文本 、 非连续性文本 、 超文本进行印 证 ”…… 不同的组合 , 本身就蕴含着编撰者的思想倾 向和价值判断 。
群文编组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① 梳理 “ 议题 ”, 满足教育需求 ; ② 自建逻辑 , 自圆其说 ; ③ 多 元组文 , 激励合作 , 满足探究 。 在教师的精心示范下 , 学生的积极性 、 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 和激发 , 并且最终成为 “ 自觉组元 ”“ 主动探究 ”“ 勇于 分享 ” 的学习者 。
可以从三维目标角度进行拆解 , 沿着儿童审美 需求进行配置 , 可以依照能力提升原则进行组元 , 可 以围绕语文素养养成规律进行实践 , 可以根据生活 需求进行编组 , 可以直面现实问题寻求解决策略 , 可 以遵循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指导 , 可以根据未来复合 型人才培养急需进行顶层设计 , 可以为了消解独生子 女成长弊端进行配置 , 可以围绕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方法 、 策略或习惯进行组元 , 可以为了丰富学生的生 活情趣而组织文章 , 可以锁定典型文化事件进行跟踪 分析 , 可以为了达成字词句段篇知识 、 听说读写思能 力 、 句读语修逻 、 圈点勾画注续进行编制 , 可以帮助 学生提升学业成绩而进行针对性强的群文教学 , 可以 致力于视觉 、 听觉 、 嗅觉等五种感觉而展开教学 , 可 以进行文本 、 超文本 、 非连续性文本的群文指导 …… 实践中鲜活的例子很多 。
根据中段学生的审美需求 , 立足课内文本 《 狐狸 和乌鸦的故事 》, 感受狐狸甜言蜜语中隐藏的狡诈 , 自然拓展至 《 母鸡萝丝去散步 》 中的 “ 倒霉透顶 ”, 再 迁移到沈石溪动物小说 《 瞎眼狐清窝 》, 感受丰富的 动物世界的情感 , 尝试理解更丰富的人性 。
围绕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 《 喜羊羊和灰太狼 》 导 入 , 可以对小学高段学生进行 《 冰河上的激战 》《 狼图 腾 》《 狼王梦 》《 与狼相处的日子 》 等长篇小说 (同题 材 、 体裁 ) 的阅读和讨论 。
可以从 “ 狼子野心 、 狼心狗肺 、 杯盘狼藉 、 狼子野 心 、 狼心狗肺 、 狼狈为奸 、 狼吞虎咽 、 鬼哭狼嚎 、 声名 狼藉 、 狼戾不仁 、 狼烟四起 ” 等成语导入 , 跨体裁进行 寓言 、 动物小说 、 传记 、 知识短文等的阅读实践 , 设置 话题 , 分享多元阅读体验 。
可以更宽泛地引发学生关于商品附加值的核算 与发现 :出示花生一斤收购价 、 加工成花生豆后每斤 售价 、 从花生中提取生物酶每斤售价相关数据统计表 , 引发学生的思考 :知识是无价的 , 科技改变世界 。 …… 五 、 群文阅读实践成果
群文阅读可以很好地帮助独生子女们 “ 群居而学 ”, 在有目的 、 有趣味的阅读实践中 , 培养包容 、 合作 、 信任 和理解 , 自觉抵制过于功利化所导致的过早地 “ 成熟 ” “ 从俗 ” 和 “ 从众 ”, 保护好好奇心 、 想象力和探究欲 。 群文阅读践行者认为 :群文阅读要组织学生多 阅读 , 多比较性阅读 , 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 多质疑 , 多
分享 , 把阅读过程变成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 多实践浏 览 、 略读 、 跳读等阅读方式 , 多尝试真实 、 有效的阅读 策略 …… 群文阅读教学要特别注意教学目标的集中 和单一 , 突出 “ 一得为主 , 多得为辅 ”, 课堂教学过程 中要注意活动方式的优化和高效 , 要努力从 “ 师生单 向交流 ” 升级为 “ 生生 — 生本 — 人与环境 ” 的多元对 话 , 要大力实践 “ 自主 、 合作 、 探究 ” 的学习方式 。
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要以默读为主 , 采取多种阅 读方式 , 跳读 、 浏览 、 略读 , 有时也会反复精读 , 有时 采取探究阅读 。
与此同时 , 群文阅读实践强调以人为本 , 控制活 动总量 , 杜绝超负荷 。 因为教学时间有限 , 所以首先 需要妥善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 、 单文教学和 群文教学之间的比例 , 有所侧重 , 有所兼顾 , 而非 “ 一 味浏览 、 浅尝辄止 ”。 慎思传统意义上的 “ 单篇教学 ” “ 单元教学 ” 与 “ 群文阅读教学 ” 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 合 理 配 置 , 和 谐 共 生 , 多 元 一 体 , 相 辅 相 成 , 立 足 教 材 , 在崇尚人才培养规律 , 合理开发群文阅读教材 , 减负增效 ,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 熏染良好的思 想道德情操 , 激活科学思维意识和品质 , 师生共度一 种完整而有诗意 、 充满尊严的学习生活 。
群文阅读研究需要建立长效研究机制 , 扎实进 行实证研究 , 设置对比班 , 采集大量有效数据 , 运用 科学分析手段 , 适时恰当整合出 “ 问题 、 话题 、 议题 、 任务 、 需求 、 情境 、 审美 ”, 精心组织实施教学指导 , 印 证假设 , 提炼经验 , 物化成果 , 推出典型课例 , 总结模 式 , 生 成 变 式 , 寻 求 本 土 化 的 , 实 现 大 视 域 、 全 员 纳 入 , 整体提升语文教育水平 。
群文阅读指导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求同与求 异 、 速度与效率 、 精读与略读 、 投入与产出 、 得法与获 益 、 课内与课外 、 局部与整体 、 原作与改编 、 读薄与读
厚 、 片段与全文 、 情趣与方法 、 思考与倾听 、 熏染与应 试等之间的关系 。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最终沿着从 “ 师生单向交 流 ” 向 “ 有效控制 ”“ 以学生自主研读 ”“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分享 ” 为主要特征的升级和过渡 , 最终形成具有 学生鲜明特色的学习生态 。
六 、 群文阅读的风险评估和瓶颈突破
群文阅读无法取代 “ 单文教学 ”, 虽然群文阅读 能达成单文教学无法达成的教学目标 。 不管是群文 阅读还是单文教学 , 各有其核心价值追求 。 现有群文 阅读教学反映出以下不足 :① 师生大量接触文本 , 注 意增加了阅读量 , 却缺乏对文本规定性的必要尊重 , 都属于浅阅读 , 走马观花 , 浅尝辄止 , 忽略了阅读训 练的质 ; ② 强调合作学习 、 集体分享 , 却少了自主的 分析 、 判断和个性化的玩味 ; ③ 小步快跑 , 节奏明快 , 不拖沓 , 却没有停顿 , 没有必要的回味 , 缺乏必须停 顿的时间 ; ④ 强调类似拓展 , 读法应用 , 但却很难做 到 “ 一 课 一 得 ”“ 一 步 一 个 脚 印 ”, 浮 华 有 余 , 深 沉 不 足 。 有必要追问 :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如何实现与讲读 教学的不同分工和相互融会 ?
群 文 阅 读 实 验 与 探 索 亟 需 一 支 专 业 化 研 究 团 队 , 开展全方位的教学科研 。 重点工作如下 :在新型 教学模式中 , 群文教材具有怎样的地位 ? 应该发挥怎 样的作用 ? 如何让补充阅读材料的效益最大化 ? 怎么 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海量阅读 ? 如何在提量 、 提速 的同时做到提质 ? 走下 “ 讲坛 ” 的教师 , 在课堂上该做 些什么 , 不该做些什么 ? 学生需要强化哪些方面的学 习品质和能力 ? 改革后的教学能否给学法以用武之 地 , 为其提供更多实战演练的机会 ? ……
欲欣赏群文阅读之奇丽风景 , 惟十年磨一剑 。
(作者单位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 成都 610225)
【 案例赏析 】
● 执教 :王琴
点评 :谢治国
在爱和渴望中跌宕起伏
—— — 《 我们的 动 物 朋友 》 群 文 阅读课堂 实 录及点评
一 、 看材料 , 感受和谐场景
师 :这是我很喜欢的两篇儿童文学作品 , 请看大 屏幕 。 (PPT :“ 珍珠鸟 ”、“ 小狮子爱尔莎 ”。 )
师 :根据题目 , 猜猜作者会写些什么 ?
生 1:我猜作者会把鸟儿写得像珍珠一样洁白 。 生 2:可能会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珍珠鸟的样子 。 生 3:可能会写小狮子爱尔莎成长的过程 。 生 4:会用童 话 的 形 式 向 我 们 讲 述 这 两 只 小 动
范文三:冷眼旁观季羡林的“祝寿大会”
冷眼旁观季羡林的“祝寿大会”
作者:余? 杰
前些天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一篇报道:《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季羡林先生九十二华诞暨人文教育主题茶话会侧记》,作者宋晓梦。不妨把这篇妙文抄在下面。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依旧是一袭蓝衫,依旧是气定神闲的模样。当大病初愈的季羡林先生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庆 贺季先生九十二华诞暨人文教育主题茶话会十月月十二日在北大勺园举行。据说,今年八月,季先生生日的前一天,门前干涸了很久的池塘中,季先生亲手种植的、 曾被周一良教授称为“季荷”的满塘荷花,清晨竟然全部开放。人们都说,这是先生的精气神所致。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如果这不是周星驰式的幽默的话,也亏得这位记者能写出如此精彩的文字来。现 在都已经是什么时代了,该记者还在渲染生日荷花开之类的谶纬把戏!荷花开放与季老过生日,不过是偶然凑巧赶在一起而已,哪里会是“先生的精气神”所致呢? 这岂不又成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印刷的、号称一份专门供高级知识分子阅读的国家级大报上,居然还在津津有味地讲述 类似的、“天人感应”的荒唐故事!我想,也许有人真的相信季老的“功力”比那些研究转基因的生物学家还要高,他能够遥控花开花落了。既然季先生的“精气神 ”如此厉害——不亚于《封神演义》中各路呼风唤雨的神仙,那么他为何不让农民地里的粮食亩产上万斤,这样不就一下子解决了中国“扶贫”的难题吗?
这位记者简直把季老当作神仙了,而季老同意发表这样的文章,他本人大概也把自己当作神仙了!即便种了一棵荷 花,也要取得“冠名权”,这难道不是一种个人崇拜吗?周一良以“季荷”命名,可见文人之间的互相吹捧何等肉麻。人一老,就容易自己崇拜自己、并以为所有人 都崇拜自己,如同伟大领袖那样。不过,文人无权,其个人崇拜毕竟不能兴风作浪,而只能自我玩味。
由此可见,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去除内心的虚妄和自恋则是首先需要迈出的第一 步。昔日,汉高祖刘邦不是到处宣称自己曾经路斩白蛇,所以自己乃是天子下凡吗?这种鬼话历代统治者都喜欢编造,“盛世”哪能没有“祥瑞”的出现?最后,文 人们也攀附其后,开始制造一系列“文曲星”下凡的神奇故事。例如,在《儒林外史》中,胡屠父打了中举的范进之后,胳膊不就抬不起来了吗?如今,在堂堂最高 学府之中,居然仍然流行这样的低级的迷信观念,真让人对北大的学术氛围和理性精神深感失望。
在此次祝寿大会上,诸多重量级的学者名流亦发言祝贺。如果仅仅是讨论季氏个人的私事,我不会有兴趣。他们讨 论的话题大都围绕季氏近年来鼓吹的“东方文化救世界”之学说展开,九十年代以来北大是“国学热”的始作俑者,季氏亦配合此潮流发表了不少高见。且看这些著 名学者是如何应和的:
人文教育是季先生一贯关心的,所以今天的庆贺会加入了人文教育的主题。周汝昌教授首先以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为先生祝寿。他说,菊花可以延年益寿,是最祥瑞的东西;我们为人祝寿时常说“寿比南山”。周老希望能有学术团体经常创造些机会,“让我们几个 老书生见见面,同时也让人文科学在社会上更受重视。”
杨叔子是到会的唯一一位中科院院士、教育部人文教育委员会主任,目前正在北大蹲点。他回忆了季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中国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一是爱国,二是有骨气。他说,季先生对我国人文教育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感激!
金开诚教授是带病前来为季先生祝寿的。前不久听说季先生急诊住院他很担心。当看到已经摆脱了病魔的季先生脸色红润, 精神矍铄,金教授非常高兴。他说,什么叫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要把人教育成文明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人有荣辱感。季先生并不为自己追求什么荣誉,但他 以自己的言行、成就赢得了崇高的荣誉。
来给季先生祝寿的还有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他说,任何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之中,商场不是战场。战场你死我活,商场“和解就是双赢”。今天是对手,明天就可能是合作伙伴。汉民族是个宽容的民族,当你看到“和解就是双赢”的局面时,你就会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
叶朗教授的发言满怀深情:加强人文教育就要在大学营造一种氛围。北大之所以有一种特殊的氛围,就是因为有季先生这样一批大师。他们的人品、学问、胸襟、气质以及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北大的学生。
郭预衡教授认为,现在一些人文教育的文章太深奥,让人看不懂。如果能像季先生那样实实在在做人,朴朴实实做学问,写出一些平易近人的文章来就好了。
本来,侯仁之、张岱年、林庚三位老先生也要来祝寿,季老连忙定下一条原则:比他年纪大的都不许来。结果,三老都捎来了贺信。
在庆贺会临近结束时,陈祖芬女士代表大家向季先生献上一束盛开的鲜花。季先生感谢大家的鼓励,并介绍了他近期将发表的一篇学术文章。他说,将来人文科学的发展,必定是西方的分析加东方的综合。
诸位先生的发言大都是老调重弹——老调何时才能谈完?
杨叔子院士当过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主持该校之“人文精神”论坛,获得不少好评。但此时此刻,杨院士居然声称认同季氏 所说的“中国的人文精神中第一要义乃是爱国”的观点。发现“爱国”和“骨气”居然成了了不起的创见,居然成了对中国人文精神教育的巨大贡献,这是否也说明 我们的学术和教育水准太低了呢?
说到“爱国”,我不知道中国的古人爱的是什么样的“国”,因为直到二十世纪初中国人的民族国家观念才逐步形成。中国 历代王朝,只有“天下”(而且是“家天下”)的概念,从无“国家”的概念。所谓“爱国”,其实也就是“爱皇帝、爱皇后、爱贵妃们乃至爱服侍皇帝的太监们 ”(如方孝儒式的愚忠)。在我看来,这样的爱不过是一种被统治者洗脑之后的“愚忠”而已。在中国古代的“家国体系”当中,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根本没有位置, 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叫什么“人文精神”呢?
诸位学者不惜使用最美好的言辞来美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在季氏身上的“活的体现”。金开诚教授所谓的“知荣 辱”、郭预衡教书所谓的“朴实”、厉以宁教授所谓的“宽容”、叶朗教授所谓的“惊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看起来全都头头是道、美不胜收,但我认为,这些言 辞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对季老而言,显然都是过誉了。
比如,我们不妨追问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像厉以宁教授所说的那样宽容吗?难道焚书坑儒是一种宽容吗?难道“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宽容吗?自古以来,中国仅有帝王一个人的言论自由,而无士大夫和老百姓的言论自由,在文字狱的血雨腥风里,哪里有半点的宽容可言? 当欧洲国家先后颁布人身保护的宪章的时候,中国的大臣们还在忍受着廷杖的苦楚。如李慎之先生所说,中国传统文化乃是专制主义为主体的文化,其中“宽容”的 元素极其稀缺。中国人真的懂得“和解就是双赢”的思维方式吗?中国只懂得“成王败寇”的最简单的道理。
在我看来,评估一名知识分子是否真的优秀,其衡量标准之一便是他是否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季羡林教授恐怕并未 做到“知行合一”,他并没有那么“实实在在、朴朴实实”,至少与金克木先生是无法相比。金克木先生从来不出席文山会海,不作官和商的花瓶。近年来,季氏则 堪称“老电视明星”,时时在电视镜头前对那些自己根本没有研究过的领域发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高见”。季氏本来是一位研究梵语和印度文化的语言学家及 翻译家,却对媒体张冠李戴地赋予的“国学大师”的称号安之若素。季氏看似清高,与权力之间却保持着一种微秒的若即若离的关系。记得当年我在北大念书的时 候,北大校刊上还登过这样的一则消息:季老虽然不是党员,却不顾严寒,精神抖擞地去“列席”北大党代会,并受到专程来北大的北京市市委书记的接见。当年我 读季老之《牛棚杂忆》,并未感受到多么强烈的“荣辱感”,其中并无几分深切的忏悔精神,有的只是对自己曾经“积极”参与**初期的造反活动的辩解,以及对 飞扬跋扈的“老佛爷”聂元梓的种种愤怒和谴责。对于北大近年来的若干“怪现状”,最为“德高望重”的季老也从未发表过什么批评性的意见。老先生是否过于爱 惜自己的“羽毛”呢?
作为九十年代以来“国学热”的热烈鼓吹者,季老到处“放炮”,“东方文化救世界”之说骇人听闻。然而,究竟什么是“ 东方文化”都尚未厘清,便洋洋得意地宣称“东方文化”要“拯救世界”,这难道是一个严肃的学者所当行事的吗?究竟谁能代表被吹捧得天花乱坠的“东方文化” 呢——是印度,日本,还是中国?此三种“东方文化”可是风马牛不相及啊,它们之间的差异,根本不亚于其中某个国家的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比如说,印 度近年来的经济奇迹,不是得益于它的以种姓制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而是得益于软件产业、英语水平以及英国殖民时代留下的有效率的管理制度,这些可全都是西 方文化啊。可以说,在印度、日本和中国,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是纯粹的“东方文化”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已经交融在一起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度宣 扬“东方文化”,便是出于一种封闭狭隘的心理状态。我不相信某一种文化便能够拯救今天的世界,而暧昧不清的“东方文化”如何像超人那样拯救世界,季老却又 语焉不详。
荒谬的是,季羡林先生甚至将“天人合一”的学术解释成“环保主义”,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环保观念。然而,他却对中国 目前是全球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国家的这一事实视而不见。如果说中国人真的有环保意识,会把自己的国土弄得如此不堪吗?沙漠离北京中心仅有数十公立远,我们每 天生活在沙尘暴的阴影之下,还奢谈什么“天人合一”?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国学热”与全球民主化的大潮流背道而驰,而与民国初年袁世凯所倡导的“读经运 动”如出一辙。对于这股已经蜕变为对“王道政治”的宣扬的腐尸般的思潮(它又与大言不愧的种种“后学”巧妙合龙),我个人是无比厌恶的。我一直认为,我们 对传统文化不是批判得过头了,而是批判得很不够。在今天许多人否定五四的背景下,我们更要继承五四的真精神,将一切不让人好好活着的“国学”全都扔到垃圾 堆里去。作为五四的摇篮和发源地,不应堕落为“国学”的大本营。
如此搞笑版的祝寿大会,并不符合北大的真精神。
范文四:冷眼旁观,看生活的流离
这世上,最伤人的,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恰恰是,风霜里的誓言,冰雪里的承诺。纵然再美,却依旧会在阳光之中,消失殆尽……
-
不知道永远有多远有多远,一直无法知道。看过太多分离的结局,就会对生活失望,那些情绪是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柔软棉花,最终填满整个心房,轻轻吹起,就是支离破碎的絮状物。
美丽悲哀。-
开始不相信永远,不拥有期待,亦不需要诺言。外面是滴滴答答的雨声,抱膝坐在床上,没有来的难过,没征兆的掉泪,我只是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想起了很多人,却只是孤单的背影,在记忆里,来回穿梭,快得我看不清他们的样子,记不起他们的名字。或许,只是陌生人,又或许,是由陌生人成为的朋友,最终,还是变成了陌生人。手中的笔,总是这样,在时光印下的脚印里,匆忙的来回,写了又停,停了再写。找不到,要终止的那一点。只是,只是我不知道,我该用怎样的语调阐述,怎样的姿态记录,怎样的文字形容,那些无迹可循的过往?-
只是,只是我不知道,我该如何谈笑自若,如何波澜不惊,如何风轻云淡的笑看,那些无法把握的流年? 原来最绝望的表情竟是没有情绪,原来最悲哀的故事竟是没有结局,结局?呵、结局又如何完美?-
突然开始盲目,开始忙碌,用这样的方式阻止自己不去顾忌那些伤人的琐碎,可忙碌也只是一种强迫症,去透支生命的无奈,由于未来的不可预知,人们只能通过拼命来提高生命的价值。-
或许,本不该如此,可是,习惯了。生活,也就这样继续吧。-
这个夏季,有人来,有人离开。有人说着动人的情话,有人说着伤人谎言。-
-而我,冷眼旁观,看生活的流离。-
范文五:冷眼旁观《我的千岁寒》
冷眼旁观《我的千岁寒》
双周书影编辑:马小真
冷眼旁观我的千岁寒
对于王朔,一直很有话说.因为1999 年的那本《看上去很美》着着实实迷倒了不 少像我这样曾经的文学青年.
1958年出生,1976年高中毕业.其自 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 育时赶上**,所谓全面营养不良. 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 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 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 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 起,舞文弄墨."
然而,也就是这样的王朔,这几年沉沉 浮浮,一会儿混迹于电影片场,一会儿又帮 人写剧本,再不就是帮弱势艺人维护权益. 而到了2007年,王朔却忽又站出来说, 他告别了"流氓王朔",卸下了很多的面具, 成了一个最真实而地道的北京人,老王. 4月1日,王朔携着他的新书《我的千岁 寒》,在上海淮海中路某豪华会所举行了新闻 发布会.这部书是王朔蛰伏多年后的新作,因 为出版方接连数月的炒作,所以还未出版就 备受出版界,读者和媒体的期待.
于是,以第一时间,便买到这本书,本 想以一个通霄之姿看完它,可谁知,只翻了
十来页便感到索然无味了——这样的王朔, 让我陌生的可以.之前媒体倒是极尽赞美 之辞,说什么这本书的风格与王朔以前的 小说迥异,体现了他复出以来强调的"科 学","哲学"的概念,是一本给知识分子看 的"美文,,.…??然而,我却横竖看不懂他的 文字,阅读的感觉更从来没有像今次这般 疲累过.
在新书中,尽管王朔一直都在试图解 释哲学,但却显然又力不从心;他试图把语 句尽量写的简洁,可却晦涩得让人不知所 云;而更多时,他的文字让人意外地发现, 非但行文没有逻辑可言,更意外的是,连一 个作家应有的文字功底,似乎也消匿了.很 多时候,与其说看他的这本书,倒更像是在 看网络上一些随心所欲没有规则的文字. 不妨看看他新书的自序《我是谁》中的 一
段文字——
这几天经常被人问到,你去而复来,所 为何来?想了半天,才想起我是共产党,我 们全家都是共产党!我的亲戚朋友父母两系 一娅娅
无一不是共产党,我们那个院全是共产党, 我们那条街全是共产党,一家子,一家子, 一
院子,一院子,男女老少都是共产党.北 京复兴路,新北京,那是共产党的老窝.是 红的,不是那黑的.我小时候经常做梦日本
人来了,把复兴路两头堵了,挨家挨户抓人, 我还偷偷往海军大院跑,结果那边也是日本 人……不说了.我从小是当兵卵养大的.一 睁眼在就在人群中,都是小孩和阿姨.十岁 以前我不认识我爸爸,经常一帮大人走过 来,我就往家跑,跑到家里半天,家里没人 进来,我再出去,刚才是任海的爸爸过去. 还有一段莫名其妙的对白一
O7腊八凌晨4点,我起来喝水,忽然 哔地一声,手机进来一条短信:身安则道 隆.北京东山寺邓隐峰丙戊腊八.我想这是 谁呀?想了半天不得要领,回了条:哪位大 德?谢了.对方回:阿弥佗佛.不会吧?我 回:再谢.对方:善哉.莫非是被金庸误了 的那位老兄?我只认得这么一位遁入空门 的人.我回:还在行神通么?半天,对方: 要看因缘.果然是了.我回:弃了吧.对方: 腊八乃佛陀成道日.我回:以宇宙之大,一 切偶然都是必然.对方不语.我又饶舌:宇 宙法则之二:你所知道的不是一切…… 王朔曾经是"痞"的,按说,如果一个 "痞子"在日常生活中说出这样的话,倒也不 奇.可这是他复出之后,以一个北京普通人 老王身份而写就的《我的千岁寒》啊,这样 的文字,似乎连个初中生都不如,这真让人 奇了!莫非这就是他自己所言的,书中涵盖 的宗教,哲学与物质及原子?
无味.亦无语.遂将这本书搁在一旁, 全然无了收藏的心境.
然而,脑中却还始终徘徊着,王朔在新 书发布会上一直强调的,"这部作品作品让 汉语有了时态,全是文字的精华,要说美文 这叫美文,这可是给高级知识分子看的." 真不知这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到底 有多少?亦或者是谁.总之,这对熟悉王朔 小说的读者而言,在这部新作中倒是看到 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王朔.
听说有位心理医生看了王朔新书的文 字后曾说,这是在人精神恍惚的状态下写 出的.
这真的有种一语惊人之感.让人不得 不联想到,之前王朔自己所承认的,吸毒 的经历.通常吸毒之人常会有梦呓之语, 不知王朔写这本书时,当时的情形又是如 何或者是因为6年隐居的孤独生活,让 王朔有了很大的转变一包括他的性情, 或者文字?
而比文字更意外地是,已有近十年未 曾出新书的王朔,此次复出的《我的千岁 寒》,稿费竟然达到了一字3美元!据我所 知,这几乎是美国项尖专栏作家的稿酬水 平呢!用王朔自己的话说,当得知他有新 书稿要出版时,许多公司都是拎着一袋一 袋的钱来和他谈的,他之所以最后选了出 版界大鳄路金波,就是因为"他们给的钱 最多".
但我相信,在文坛千树万花的今天,读 者看中的倒未必是作者的名气有多大,关
键还是在于作品本身.
王朔也是.尽管当年他凭借《看上去很 美》,《玩得就是心跳》,《动物凶猛》等小说 在中国文坛积攒了极高的人气,但如果他 的文字不再有生命力,也就预示着,他的创 作即将走到尽头.
然而,也有人将王朔的这本新书认为 是他的新的语言方式,认为具有一种身临 其境的镜头感.这也是了,一千个人的眼中 自然有一千种王朔,只是读读,或许也未尝 不可.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定价.28元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