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
第21卷 第6期 第30页总第88期 2004年
文章编号:100821534(2004)0620030203
河 北 工 业 科 技
HEBEIJOURNALOFINDUSTRIAL
SCIENCE&TECHNOLOGY
Vol.21 No.6 P.30Sum88 2004
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
李清龙1,2,张焕祯3,王路光4,马云青5
(1.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2.河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51;3.河北科技大学科技处,河北石家庄 050018;41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51;5.河北省地质勘查开发局测绘院,河北廊坊 065000)
摘 要:为了解决水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阐述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影响因素,认为水环境承载力主要受水环境质量标准、(区域)水资源量、社会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并指出水环境承载力的重点研究方向。关键词:水环境;承载力 环境相互关系有了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破坏程度轻微,大多数区域水环境并没有对社会发展带来制约作用。随着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放的污染物也迅速增加,其排放量已远远超出水环境的自净能力。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构成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不得不考虑水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水环境承载力,就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护现实的或拟定的水环境结构不发生明显的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性改变、保障水环境系统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水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能力)[4~9];3)水环境系统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接纳污染物的能力(即纳污能力)和承受对其基本要素改变的能力(缓冲弹性力)[10];4)水环境承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或者说是水环境(水体)纳污能力、水环境容许污染负荷量[11]。
本文结合水环境的定义,依据环境承载力及水环境承载力的已有研究成果,将水环境承载力定义为在某一时期、某一环境质量要求、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流域(区域)水环境在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水环境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的前提下,所支撑的人口、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规模。
2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及本质
根据本文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其内涵至少包括4个方面:1)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下的水环境承载力,反映在环境方面就是要求满足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2)水体纳污能力,反映在环境方面即为相应的污染物容量;3)在满足前2个条件的前提下,可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规模,而这又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4)承载力是相对于压力而言的,水体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和纳污能力是水环境承载力系统中的支撑部分
,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污染是水环境承载力系统中的
1 水环境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关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基本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1~3];2)在
收稿日期:2003207204;修回日期:2003212205责任编辑:王士敏
作者简介:李清龙(19742),男,河北威县人,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估方面的研究。
第6期 李清龙等 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31
压力部分。
从本质上说,水环境承载力是由水环境系统结构决定的、表征水环境系统的一个客观属性,是水环境系统与外界物质输出输入、能量交换、信息反馈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它体现了水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之间的联系。水环境承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的行为活动超越了这个限度,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会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确定水环境承载力时,必须以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2)水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环境管理中重要的实际应用问题。在实践中,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支持[13]。它反映了水环境在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水环境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条件下,水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水环境容量的差异,直接导致水环境承载力的不同。
3)水环境自净能力 是指水体接纳污染物之后,因水环境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生物化学的各种特性,使得污染物能被迁移、扩散、分解、沉降,或者在水体内迁移转化,、4)流域(区域)水资源量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水资源在数量上有其独特的时空分布规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方式也会影响社会生产可利用水资源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水资源量决定了流域(区域)水环境容纳污染物量的变化范围,同时,又影响了水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5)社会生产力水平 不同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都具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因所采取的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措施不同,单位数量的污染物可能生产出不同数量或不同质量的工农业产品,相应地也就创造了不同的社会产值,这也表明了经济发展程度。因此在研究某一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时必须估测现状与未未的生产力水平。
6)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承载能力中最具活力的因子[14]。未来的基因工程、信息工程等高新技术对提高工农业生产水平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进而对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为改善环境和提高承载能力提供了极大潜力。
7)人类生活水平 人类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人类与水环境承载力具有互相影响的关系,不同阶段人类的生活水平不同,对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也就导致了水环境承载力的不同。
8)政策、法规、规划等因素 一方面,这些因素会对水环境产生压力,影响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由于将按政策、法规、规划采取一些污染防治措施,可减少对水环境的压力。
3 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内容
1)自然水环境 包括水环境系统的组成结构及
功能表现、水环境的容量、质量与质量标准、水环境自净能力、流域(区域)水资源总量、区域水动力学特征等。
2)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及内部结构问题 实可行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济发展方向,棉花、,、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基础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比例等等。
3)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协调耦合关系 使有一定限度的水环境承载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达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水环境容量与自净能力,在使水环境功能可持续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实现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 通过分析人口的增长变化趋势、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预期人口对工农业产品的需求与未来工农业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5)寻求进一步开发水环境的承载潜力、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讨人口适度增长、水环境承载有效利用、水环境功能持续正常发挥、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对策。
4 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1)水环境质量标准 与水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
的是水环境质量标准,该标准是为保护人类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的水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浓度所作的规定[12]。显然,水环境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是相对于水环境满足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执行的标准不同,其容纳污染物能力的大小也就不同,在
32河 北 工 业 科 技 第21卷
力与协同调控初探[EB/OL]1http://www.cws.net.cn/CWSnet/
shuihj/wyh011130210.html,2001211230.
[5] 何少苓,彭 静1论提高水域纳污与自净能力的水动力潜力
[J]1水环境论坛,2001,33(增刊):182221
[6] 马文敏,李淑霞,康金虎1西北干旱区域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分
5 水环境承载力的重点研究方向
迫切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
1)系统地研究水环境承载力的基础理论,包括概念、内涵、特征、目的意义及范围。
2)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流域水环境可持续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
3)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评价体系的研究,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建立表征水环境承载力的数学模型及量化研究。
4)水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关系及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参考文献:
[1] 汪恕诚.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
析方法研究进展[J]1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4):68270,
86.
[7] 郭怀成,徐云麟,洪志明,等1我国新经济开发区水环境规划研
究[J].环境科学进展,1994,2(6):14222.
[8] 王淑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D]1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19961
[9] 崔凤军1城市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实证研究[J]1自然资源学报,
1998,13(1):582621
[10] 廖文根1水环境承载能力及其评价体系探讨[EB/OL].
http://www.cws.net.cn/CWSnet/shuihj/wyh01113021.html,2001211230.
[11] 崔树彬1[J]1水问题论
年大会学术报告[J].水环境论坛,2001,33(增刊):127.
[2] 申献辰1水环境承载能力及其定量描述方法[J]1水环境论坛,
2001,33(增刊):262291
[3] 彭文启1,2003,38(1):282[12] 方法与
北京,20011212261
] [J]1环境科学研究,
1992,5(3):592611
[14] 刘青勇,张保祥1水资源承载能力特性与影响因素分析[EB/
OL]1http://www.waterinfo.net.cn/topic/test/newsdisplay.asp?id=26157,20012122261
究[EB/OL]/w2
06.html2[4] 彭 静,,,等1Water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andtheAffectingFactors
LIQing2long1,2,ZHANGHuan2zhen3,WANGLu2guang4,MAYun2qing5
(1.SchoolofWaterResources&Environment,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2.AppraisalCenterforEnvironmentandEngineeringofHebeiProvince,ShijiazhuangHebei050051,China;3.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Department,Hebei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hijiazhuangHebei050018,China;4.InstituteofEnvironmentProtectionofHebeiProvince,ShijiazhuangHebei050051,China;5.RegionalSurveyandDrawingDepartment,Hebei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LangfangHebei065000,Chi2na)
Abstract:Inordertoresolvetheproblemofcoordinativedevelopment,ofwaterenvironmentandsocialeconomythearticleintroducesthecon2
notation,studycontentandaffectingfactorsofwater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WECC).ItpointsoutthatWECCisaffectedbywateren2vironmentalqualitystandards,waterenvironmentalcapacity,waterenvironmentalself2purification,quantityofwaterresources,socialproductivitylevel,scienceandtechnologylevel,humanslivinglevel,populationscope,policies,lawsandrules,plans,and
soon..Atthesametime,itpointsoutthefuturetrends.
Keywords:watreenvironment;bearingcapacity;affectingfactors
奋发努力,开拓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期刊接轨!
范文二: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第29卷第5期
2008年10月水道港口V01.29No.5JoumalofWaterwayandHarborOct.2008
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l向因素初探
张亚冬1,张碌2,崔凯杰3,彭士涛2
(1.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050051;2.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实验室,天津300456;3.天津市塘沽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天津300450)
摘要:港几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港1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其概念和影响冈素嗳待研究。根据环境
科学巾有火环境弈姑和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结合港l-I町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港几环境承载力的概
念并埘J乓影响因素进行J,分析,认为港【1环境承载力受港L』的r{然条件、软硬件条件、周边及腹地交通
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污染水平的共M影响。二港LJ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闪素的
研究将为港LJ承载力的定畦评估提供理沦坫础。
关键词:港n环境承载力;r,,持续发展;影响川素
中图分类号:X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443(2008)05—0372—05
随着伞球经济一体化进祥的加快,特别足近年来港U货物乔吐毓跳跃式的发展,港r丁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币要支柱。港u的环境保护问题口益fjI起ftt界各cIj的关注。
目前,我罔港口总体规模和乔吐鬣都居世界前列,已自.117个港口对外开放,‘J世界600多个港口有业务往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Itt界贸易组织后,我凼外贸经济高速发展,由此产生fr空前规模的外贸运输需求,而港口始终在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保障我困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运输等方面起到移{极作用。然而,大规模的港口建设也对我罔的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给一些港区带来大气、水等环境污染。“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同港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5年,如何在港El建设的同时,保护港El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我国港13建设中嘎待解决的问题LlJ。
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理论已逐渐得到同内外研究者的普遍认可与重视。研究承载力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内外关于承载力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城市承载力等领域,而关于港口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港El[2|、港L]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旧“J等方面,关于港Lj环境承载力研究很少。
因此,提出港U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分析其主要影响闪素,是实现港几可持续发展峨待解决的问题。1港口环境承载力定义
1.1港口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圈港几法》将港几定义为:具有船舶进fl;、停泊、靠泊,旅客上下,货物装卸、驳运和储存等功能,有明确界限的水域和陆域构成的区域。
港几既是一个特定的经济概念,更是一个特定的地理和区域慨念。凡适宜建设港u的水域,必定是水运条件良好的河湖汀海。人们利用优越的水运自然条件,选择适合停泊各类船舶的深水区域,规划和建设码
收稿日期:2008—07—14;修回日期:2008—08一18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皋会;巾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日(TKS070206)作者简介:张亚冬(1973一),女,河北省人,I:程师,主要从事j:程管理1:作。
Biography:ZHANGYa—dong(1973一),female,engineer.
万方数据
2008年10月张亚冬,等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373头,逐步形成繁忙的港口经济区域,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其中有的港口成为区域、国家和国际的航运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港口对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其他行业无法取代的。但是,从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上分析,如果不注重港口的生态环境保护,将会破坏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bJ。1.2承载力定义
“承载力”原本是一个物理学指标,后被引用到生态学上用以衡量特定区域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可维持某一物种个体的最大数量。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困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了资源承载力的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其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6|。.,
图1承载力概念发展过程
Fig.1Developmentalpl'oc嘲forCOIlC螂ofport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
目前,承载力定义的思路主要有以下2种:(1)承载力开发容量论或承载力开发规模论。(2)承载力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论。这2种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前者从生态系统出发,试图用一个具体的苣,作为承载力评价的指标。后者从人类经济社会系统出发,用人口和经济社会规模作为承载能力的指标。笔者认为,承载力支持可持续发展能力论的观点容易理解,便于接受和操作№‘8J。前一种定义适用于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计算,而后一种适用于模糊分析法进行评价【93。
1.3港口环境承载力的定义
当前在港口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如“绿色港口”,“港口竞争力”等概念及港口规划环评等的提出。
绿色港13:在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之间获得良好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港口比J,也有人认为绿色港口是港口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超过自然系统的承载力的港口HJ。
港口竞争力:港口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自身要素的整合、优化以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在占有市场、创造价值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方面相对于其他港1:3所具有的比较能力u0|。
港13规划环评:对港1:3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减缓措施,以避免、消除或减缓港口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把评价结论应用于规划决策的过程【3J3。
港13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涉及因素较复杂,因为港1:3是一个复合型的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生态方面,还包括人文经济方面,与社会的发展也密不可分。港口环境承载力是近期兴起的一个研究领域,其确切定义还没有达成~致共识,所以在定义港L-I环境承载力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综合定义。
在进行定义时,应该注意如下几个因素【6-s3:
(1)港口环境承载力是港口资源的最大开发容量。
(2)港口环境承载力是在港口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前提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
(3)港口环境承载力是能够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生活的最大规模。因为港口建设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
综合考虑港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承载力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港口环境承载力定义如下: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港口生态系统维系其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的潜在能力及所能承受的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它可看作港1:3环境系统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适宜程度的一种表示。
万 方数据
3'74水道港口第29卷第5期
‘2港口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分析
港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的涵义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2.1时间演变性
港口环境承载力应反映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生活条件和不同科技发展水平情况下资源对承载客体的支撑能力。
由于承载力的定义限制在一定时间和窄间范围内,所以在考虑港口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内涵时,必定考虑到时间的演变性。在不同的时间内随着港口情况的不断变化,所选用模型得出的港VI环境承载力也不相同。由于港口不能脱离社会经济而存在,所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定义港口承载力的内涵时必须要在确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进行探讨,获取更好的评估结果。
不同时期的港口对人口、生态环境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是不同的,这样才能反映港口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2社会经济内涵
在进行一般的环境承载力定义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生态系统内部的联系,多与自然有关。而港口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产物,与人类社会的文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定义的时候,要更多的从“人本”的角度来考虑。应注重其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让港口更好的为人服务。这种关联主要体现在人类可开发港口资源的经济技术能力、社会各行业的用水、电等资源水平、社会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可通过不增加自然资源量的情况下,依靠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经济技术水平等社会手段来提高港口环境承载力[9-11]。
2.3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环保战略,区域港口资源承载能力表示区域港几资源持续供给社会体系的能力,因此对港口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利用,不能将港u环境现状的负荷超过其承载能力,否则这种开发就是不可持续的。此外,可持续的内涵还应表现在港口资源承载力的增强是持续的。应该表现为技术进步型的承载力增长…6。
港口环境承载力的主体是港口资源,客体是人口、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港口环境承载力将生态环境作为被承载体来对待,与人口和社会经济系统相并列考虑,突出表现了人口、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这些客体之间对港口资源的分配和协调关系。
3港口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港口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两大方面内容,经过分析,选取如下几个主要影响因素:
3.1港口的自然条件港U的环境承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j所以在考虑评价指标时必须考虑到港口相关的自然条件。
港口的发展受到其自然条件的约束,如果忽略自然条件对其的影响,港El的环境承载力将成为一句空谈。自然条件是港El环境承载力的先决条件,是其基础和本质。包括港El所处的海洋环境的污染承载力情况都要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港IZl是一些海洋生物生长和其他生物、微生物生存的载体,区域林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率是区域港口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12l。
在这方面主要考虑几个具体的影响因素:港口所处地域的气候条件、港El本身的通航条件、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等。
3.2港口软硬件条件
港VI的软硬条件也会对港口的环境承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港口的软硬条件和自然条件综合在一起考虑才是港口的内部影响因素。二者都是港口环境承载力本质的影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港口运营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港口的环境容量。
万方数据
2008年10月张亚冬,等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375比如港口的基础设施水平、港口自身管理水平、港口技术水平等。其中港口的技术水平对港口环境承载力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技术进步首先满足了大规模利用港r]环境资源的需求,然后又使开发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港口资源和降低生产活动的污染排放等成为可能,从而缓解了港口环境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技术进步对于港口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作用表现在多方面,新材料、新能源的发现和使用减轻了经济发展对港口物质资源的压力,最后,技术进步提高了货运过程中消耗资源的利用率,因而减轻了未充分利用资源的排放,污染处理技术也降低了污染物质扩散的范围,需要海洋净化和吸收的污染物质在减少。3.3周边及腹地交通条件港1:3本身的建设就是对当地交通条件的一种改变。港口周边的交通条件是否便捷,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运营利润,从港I:1运输的货物是否可以很快的送至目的地,港口是一个不能脱离社会经济而存在的个体,所以在考虑港口的环境承载力时,其腹地交通条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而且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探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港口的交通条件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而对港口的人口因素有一定的作用[5I。
在这方面应该重点考虑如下的因素:腹地公路交通、水上交通、国际航线、通管道条件等。
3.4社会经济条件
港口是不能脱离社会经济而独立存在的。人们建立港VI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加强物资交流,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考虑其社会经济条件,应主要考虑腹地人121、腹地工业基础、腹地对外贸易、与国家政策的一致性等。
其中人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因素,人口较少固然有助于港口的生态环境保护,却不利于港口利益的活动和港口的正常运营。而过于密集的人口又会对港口的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3.5能源资源条件:
港口区的生产、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将耗费各种资源,此外,服务于港口相关腹地的各种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建设、运营和维修均将占用资源,其中主要用于交通系统的自然资源有:土地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资源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港口的发展潜力,一个资源匮乏的港口是没有太大的发展潜力的。。3.6环境污染水平,
港口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当地及外地的污染源包括港口所处的海洋环境的污染承载力情况、当地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等情况即产生的生活垃圾、固体废物等,都将影响港口的环境承载力。在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时,应考虑港口维持正常运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所造成的大气、噪声、水等的污染情况。
承载力是衡量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莺要指标。在不超越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各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必然选择。本研究提出了港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的港口承载力的定量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戴荣涛.重视“生态港”建设促进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港121,2001(5):50—51.
[2]徐伯海.绿色港口的规划与布局[J].中国水运,2007(4):12—13.
[3]吕蓉,林建国,徐洪磊.港I:1规划环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6,25(2):92—95.
LVR,UNJG,XUHL.Indexsystemof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inharborplan[J].MarineEnvironraentalScience,2006,25(2):92—95.
[4]何迎,鞠美庭,邵超峰.天津绿色港口环境规划思路探讨[J].环境保护,2007(18):69—71.
[5]李晓燕,陈红,胡晗.交通环境承载力及其定量化方法初探[J].公路交通科技,2008,25(1):151一J54.
HXY.CHENH,HUH.Traffic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andItsMeasuringMethods[J].JournalofHighwayandTransportationResearchandDeveloimm『It,2008,25(1):151—154.
万 方数据4结语
376水道港口第29卷第5期[6]侯志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3):248—251.
HOUZH.AdvancesStudyOilCmrryingCapacityofWaterResource[J].ResourceDevelopment&Market,2008,24(3):248—25I.
[7]张洪玉,张淑云,卜汉臣.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其评价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1):157—159.
[8]白春柱,姜植群.窦广民.森林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cr7(5):41—43.
[9]余景良,壬正祥,邹鹏高,等.港u项目综合质餐模糊评价[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5(12):22—25.
YUJL,WANGZX,ZOUPG,eta1.StudyonFuzzyEvaluationMethodofthePortP,ojectComprehemiveQuality【JJ.JournalofGuanlgzhouMaritimeCollege,2007,15(12):22—25.
[10]刘旭.环渤海三大港13竞争力探析[J].中国储运,2007(4):51—52.
[11]王宇峰.城市系统综合评价与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05.
[12]杨晗熠,于定勇.基于AHP一模糊综合评判的港u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J].港工技术,2006(3):7—10.
YANGHY,YUDY.TheResearchandApplyofthePortFunctionsEvaluationBasedOnAHP—Fu=y[J].PortEngineeringTechnolo一舒,2006(3):7—10.
Researchonport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lyandtheeffectingfadors
Kai—jid,PENGShi—tadZI-IANGYa—dong‘,ZHANGLfu2,CUI
(1.HebeicortstructionGroupCo.,Lid.,Shijiazhuang050051,仇施;2.TianjinResearchInstituteforWater
TransportEngineering,Laborato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WaterTransportEngineering,
Tianjin
Abstract:As300456,China;3.TangguDistrictEnvironmentMonitoringStation,Tianjin300450,China)thedefinitionandeffectinganimportantindexofportsustainabledevelopment,itisurgenttostudy
ononfactorsofportenvironmentalcantingcapacity.Basedthetheoryofenvironmentaleallryingcapacityandsustainablede?
velopment,thisresearchgavethedefinitionofport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andanalyzedtheeffectingfactors.Portenvironmentcarryingcapacityisinfluencedbynaturalconditions,service,facilitiestraffic,socialandeconomicditions.n薨0urcesandenvironmentalpollution.TheFesearchwillprovides
ronmentacon—basisforquantitativeassessmentofportenvi-carryingcapacity.
Keywords:portenvironmentalcarryingcapacity;sustainabledevelopment;effectingfactors
墨西哥将在墨美边境建巨型港口
据墨西哥媒体报道,墨两哥将在下加利福尼亚州距墨西哥和美国边境300km处的太平洋沿岸兴建一座墨西哥最大的港13。这个港13定名为蓬塔科罗内特,预计于2012年初步投入运营,2020年全部完工,总投资额为50亿美元。港口将设有可供大型货轮停泊的码头以及一条与美国铁路网相连的铁路,建成后集装箱吞吐量可达600万标准箱。据称,蓬塔科罗内特港将成为北美地区与亚洲国家贸易往来的枢纽。
中东将耗资330亿美元扩建港口
据著名商业研究机构Proleads公司报道,中东将投资超过330亿美元扩建港13。目前需要新建和扩建的有10大港口,各需投资为1000万美元到55亿美元不等。其中,最大的为卡塔尔新梅塞尔港,将耗资55亿美元。其他为耗资50亿美元建的沙特阿拉伯KingAbdullah经济城海港;耗资25亿美元建的阿布扎比哈里发港13工业区;耗资20亿美元建的利比亚苏尔特港;耗资12亿美无建的卡塔尔拉斯拉凡港;耗资11亿美元建的阿曼达克姆港;耗资10亿美元建的科威特的布比延岛港;耗资7亿美元建的沙特阿拉伯Ras
耗资4.5亿美元建的沙特阿拉伯吉达港和耗资4亿夫元建的阿曼米纳卡布斯港。AIZour港;万方数据
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
作者单位:张亚冬, 张騄, 崔凯杰, 彭士涛, ZHANG Ya-dong, ZHANG Lu, CUI Kai-jie, PENGShi-tao张亚冬,ZHANG Ya-dong(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050051), 张騄,彭士涛,ZHANG
Lu,PENG Shi-tao(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水路交通环境保护技术实验室,天津
,300456), 崔凯杰,CUI Kai-jie(天津市塘洁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天津,300450)
水道港口
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
2008,29(5)
2次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12条)
1.戴荣涛 重视"生态港"建设促进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中国港口 2001(05)
2.徐伯海 绿色港口的规划与布局[期刊论文]-中国水运 2007(04)
3.吕蓉;林建国;徐洪磊 港口规划环境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06(02)
4.何迎;鞠美庭;邵超峰 天津绿色港口环境规划思路探讨[期刊论文]-环境保护 2007(18)
5.李晓燕;陈红;胡晗 交通环境承载力及其定量化方法初探[期刊论文]-公路交通科技 2008(01)
6.侯志华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8(03)
7.张洪玉;张淑云;卜汉臣 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其评价方法[期刊论文]-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8(01)
8.白春柱;姜植群;窦广民 森林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林业资源管理 2007(05)
9.余景良;王正祥;邹鹏高 港口项目综合质量模糊评价[期刊论文]-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2)
10.刘旭 环渤海三大港口竞争力探析[期刊论文]-中国储运 2007(04)
11.王宇峰 城市系统综合评价与分析[学位论文] 2005
12.杨晗熠;于定勇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港口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港工技术 2006(03)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 王乾.雷黎.Wang Qian.Lei Li 基于AHP理论的交通环境风险分析[期刊论文]-科学之友2008(23)
2. 黄玲英.HUANG Ling-ying 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8,34(29)
3. 楼文高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模型[期刊论文]-交通环保2004,25(3)
4. 林贤福 闽江河口区湿地环境承载力分析[期刊论文]-龙岩学院学报2009,27(5)
5. 汤晓雷.刘年丰.李贝.廖兵 单因子超载的综合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4)
6. 王巍.赵国杰.毕星.WANG Wei.ZHAO Guo-jie.BI Xing 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测评体系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
7. 刘洪燕.李刚 战略(规划)环评当中的环境承载力与资源环境安全性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4)
8. 王进.李准.祁俊超.Wang Jin.Li Zhun.Qi Junchao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次生环境影响问题的政策研究[期刊论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7,10(9)
9. 刘向东 让资源大省的"载舟之水"更充沛——山西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形势分析[期刊论文]-环境保护2010(16)
引证文献(2条)
1.康与涛.许乐平.焦宇 海上交通资源与船舶污染环境承载力预测模型[期刊论文]-中国航海 2013(1)
2.戴明新.胡焱弟.彭士涛.白志鹏.田雨.王芃 AHP-Fuzzy在港口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全与环
境学报 2008(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dgk200805014.aspx
范文三:影响稳定承载力的因素
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摘要:从理想弹性轴心受压构件失稳形式及各自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出发,分析影响其稳定承载能力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如何影响稳定承载力,为稳定承载力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字:轴心受压 失稳形式 影响因素
引言
正如大家所知,理想弹性轴心受压直杆的失稳形式有弯曲屈曲、扭转屈曲和弯扭屈曲。各种失稳形式所对应的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如式1-3所示。
对于双对称轴杆件,如工字型截面杆件,通常发生弯曲屈曲。 NE?
?2EI
l
2
(1)
对于十字形截面,抗扭性能比较差,容易发生扭转屈曲。
?2EI?1?
N??2?GIt?2
i0?l?
? (2) ?
对于单对称轴截面,如T形截面构件,由于剪心和形心不重合,产生的剪力不经过截面剪心,容易发生弯扭失稳。
?Ny?N?
Ny??1?2k?Ny??2?ys?
k?1??? (3) ?i0?式中:GIt是杆件自由扭转刚度;EI?是杆件约束扭转刚度;i0是截面关于剪心的极回转半径;ys是剪心的坐标;Ny是单轴对称截面按欧拉公式计算的绕对称轴y轴的弯曲屈曲临界力。
只要构件有足够的抗弯和抗扭能力,构件就不会发生弯扭失稳。为此,控制
抗弯和抗扭失稳是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
由公式可见,影响受压构件的稳定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特性、截面特性和边界条件,以上公式是以理想弹性为假定得到的,实际还存在初始缺陷,为此应该考虑初始缺陷的影响。下面逐一进行说明。
1 材料特性
E、G都是材料的特性。从上述的计算公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它们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弹性模量和切线模量越大,受压杆件抗弯扭能力越强,稳定承载力就越高。
2 截面形式和尺寸 2.1构件尺寸
截面尺寸越大,构件长度越短稳定承载力越强,这毋庸置疑,但是可能造成
严重的浪费,为此需要分析其他影响因素,通过其他途径有效提高承载力和节省钢材。
2.2截面刚度
而截面形式主要是影响截面刚度。对于等面积截面,截面形式不同,其抗弯刚度也不同。Ix、Iy、It、I?、i0、ys都与截面形式和尺寸有关,这些因素反映了对材料的利用是否科学合理,都直接影响到稳定承载力。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抗弯刚度,可以将面积适当扩散,增大面积距从而提高抗弯刚度,甚至可以使绕实轴和虚轴的抗弯刚度相等,即得到等稳截面形式。
图1 不同截面形式
3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对稳定承载力有很明显的影响,增设支承或改变支承方式改变了构件的长细比,从而改变了稳定承载力。 3.1增设支承
图2 不同支承形式
设置支撑是提高杆件稳定承载力的有效办法.例如图9.1(a)所示的工形截面柱,绕弱轴y-y弯曲的刚度远远小于绕强轴x-x弯曲的刚度.如果不设置图9.1(a)中所示的支撑(杆CD),则绕弱轴屈曲的临界力为
NEy1?
?2EIy
L2
?
?2EIy
4l2
设置支撑(杆CD)后,临界力将提高到NEy2??2EIyl2,即与绕x轴的临界力NEx??2EIxL2相接近,可使钢材的利用比较合理.即使因N力增大而杆件进人非弹性工作,其临界值未达4NEy1,也仍能节约材料。
从图2的简图来看,如果AB柱是完善的直杆,则在它屈曲前支撑CD不受力,然而因实际杆件都有几何缺陷,承受压力后必将进一步弯曲,会使撑杆受力.因此,设计时不能把CD杆看作是零杆,而是对它的刚度和承载力有一定要求,一般支撑(杆CD)的截面不大,这时CD杆只能对AB杆起弹性支座的作用.如果弹簧刚度很弱,在AB杆失稳时有较大变形,则AB杆失稳时的计算长度就不能按减小一半计算了.只有支撑足够刚劲时,才能像刚性支座一样把计算长度减小到l.故支承只要有一定的刚度,就可以把计算长度减小为l,从而大幅度提高稳定承载力。下面给出支承刚度的影响说明。
对于理想轴心压杆,当有一个支承时,设撑杆刚度为k2,解得刚度值为
k2?
2Ncr
l
此时稳定承载力提高了4倍。
当有两个支承时,设撑杆刚度为k3,解得刚度值为
k3?
3Ncr
l
此时稳定承载力提高了9倍。
当长度为L?nl的压杆沿长度有?n?1?道等间距设置的支撑时,支撑的刚度应至少为
kn?
Ncr??2(1?cos) ln
2
此时才能把计算长度减小为l,稳定承载力提高了?n?1?倍。当n无限增大时,
klNcr趋近于4.0,因此,对于完善直杆,不论设置几道支撑,只要它的刚度不小于k?4Ncr,就可以起刚性支座的作用.
3.2改变支承方式
理想轴心受压构件的欧拉公式是在两端交接的情况下得到的,实际情况中,不可能都是这种理想状态。实际构件端部的构造情况既不可能没有一点转动约束,也不可能丝毫不发生转动。理想轴心受压构件的临界力受到杆端约束条件的影响。杆端约束越强,杆的抗弯能力就越大。为此,应该根据不同的支撑条件对计算长度进行适当修正,从而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下面给出几种典型的理想支承约束条件下的影响情况和相应长度系数的设计建议值。
4荷载形式和荷载作用位置
5缺陷的影响 5.1几何缺陷
(1)初弯曲对轴心受压构件的影响 初弯曲影响的弯矩放大系数为
Am?
1
1-PE
(2)初偏心对轴心受压构件的影响
初偏心影响的弯矩放大系数为
Am?
1?0.234PPE
1-PPE
PP
max
(b)
max
图3 初弯曲和初偏心轴心受压构件的荷载挠度曲线
5.2力学缺陷
残余压应力使压杆的一部分提前屈服,从而削弱了杆件的刚度,进而影响稳定承载力。残余应力压杆性能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残余压应力的大小,它的变化情况、分布宽度以及在截面上占据的部位。
对于下图的焊接H型钢,设其翼缘残余压应力为0.4fy的宽度在两侧各占翼缘宽度b的4。当荷载加到平均应力为0.6fy时,翼缘两边各宽b4的范围都进入塑性。若把钢材看做理想弹塑性体,则变形模量由弹性模量降低为0.继续加载时,塑性部分不再承受增加的荷载,有效截面只剩下弹性核部分,杆件的刚度大大削弱,尤其是绕y轴的弯曲刚度,只是原来的8,而绕x轴的削弱将近一半。对图(B)的截面,其翼缘残余压应力为0.4fy的宽度也在两侧各占翼缘宽度
b的4。当荷载加到平均应力为0.6fy时,残余应力的不利效应对x轴来说和(a)
图来说完全相同,对y轴来说却没有(a)图那么严重。具体如下图所示。
+
-
(a)焊接H型钢,板边轧制(b)焊接H型钢,板边焰割
图4 H型钢的残余应力分布 图5 H型钢的残余应力不力作用
由此可见,残余应力不仅对不同截面形式和不同生产条件的压杆稳定承载力影响不同,对同一杆件的不同屈曲轴影响也不同。
范文四:影响稳定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稳定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钢结构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刚度对钢结构的稳定承载力会产生影响。随着刚度的增大稳定承载力也会提高。
(2)支承条件。因为支承条件不一样,其约束程度也就不一样。例如,固端梁梁端对梁的约束程度高,简支梁梁端对梁的约束程度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梁的内力分布不一样。比方说,固端梁和简支梁都承受跨中竖直向下的集中力作用,固端梁梁端存在负弯矩,下翼缘受压,跨中存在正弯矩,上翼缘受压;简支梁在跨度范围内,只有正弯矩,全跨范围内都是上翼缘受压,由钢梁整体稳定的概念可知,钢梁的整体失稳是由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引起的,因此,固端梁的整体稳定性能和简支梁的整体稳定性能是不一样的。
(3)侧向支撑系统。侧向支撑能够减少梁的平面外计算长度,提高梁的侧扭刚度,因此,侧向支撑的间距不同,梁的稳定承载能力不同,还有,梁的整体稳定是由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引起的,要提高梁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主要就是要抑制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所以当侧向支撑设置在梁的受压翼缘平面内时,其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由于构造原因或者是施工方面的原因,侧向支撑无法设置在受压翼缘平面内,此时侧向支撑的有效性必然会遭到不同程度的降低。
(4)截面形式和尺寸。现行的钢结构设计中,用的比较多的有单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梁、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梁、箱形截面梁等,为了提高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就是要提高钢梁的侧扭刚度,在上面
提到的三种截面形式的梁中,当截面面积差不多时,箱形截面梁的侧扭刚度最大,其整体稳定承载能力也就最大。同一截面形式的梁,梁的截面尺寸越大,其整体稳定承载能力越大。
(5)梁所承受的荷载形式及荷载作用在梁截面上的位置。梁通常承受的荷载形式有纯弯矩、集中荷载、均布荷载以及三种荷载形式的不同组合,因为梁的整体稳定破坏是由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引起的,所以在荷载作用下梁的弯矩图越不饱满,梁的受压区段越短,梁的稳定承载能力越大。在三种荷载单独作用下,纯弯矩作用时,梁的弯矩图是饱满的,均布荷载次之,集中荷载作用时最不饱满,因此,纯弯矩作用时,梁的稳定承载能力最小,均布荷载次之,集中荷载作用时梁的稳定承载能力最大。还有,荷载在梁截面上的作用位置也会影响到梁的稳定承载能力,例如都是承受竖直向下的荷载作用,当荷载作用在截面剪心时,在梁发生屈曲的过程中,荷载不会改变梁的扭矩作用,梁的稳定承载能力不变;当荷载作用在截面剪心以上的位置时,在梁发生屈曲的过程中,荷载会使梁的扭矩作用增加,梁的稳定承载能力下降;当荷载作用在截面剪心以下的位置时,在梁发生屈曲的过程中,荷载会使梁的扭矩作用减少,梁的稳定承载能力提高。所以,在同一形式的荷载作用下,荷载作用在上翼缘时整体稳定临界荷载最小,作用在剪心处时整体稳定临界荷载次之,作用在下翼缘时整体稳定临界荷载最大。
(6)截面的塑性发展情况,当受力进入弹塑性阶段以后,弹性模量会降低,抗扭刚度会下降,所以塑性发展越充分,稳定性能越差。
(7)钢材的性能,梁所用钢材的性能越好,梁的稳定承载能力就越大。
(8)节点刚度也是影响稳定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节点刚度在某个范围稍有增加就会对稳定承载力产生显著地影响,在范围外则变化不明显,具体对稳定承载力产生显著影响的范围要视结构体系而定。
(9)初始几何缺陷。钢结构中钢梁和钢柱的初始几何缺陷一般包括构件的初始弯曲,初始扭转与荷载初偏心等。由于构件总是存在一些初始几何缺陷,在稳定分析中,已经比较普遍地作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加以考虑,不过不同的构件或结构对缺陷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于某些情况,缺陷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例如,就梁的整体稳定性来说,在几何缺陷对构件的承载力影响中,荷载初始偏心最为不利。初始弯曲和初始扭转也起不利作用,但不一定会和荷载初始偏心同向叠加。
(10)初始力学缺陷。对工字型截面梁进行焊接,在焊件上产生局部高温的不均匀温度场,高温区的钢材会发生较大程度的膨胀伸长,但受到相邻钢材的约束,从而在焊件内引起较高的温度应力,并在焊接过程中,随时间和温度而不断变化,称其为焊接应力,焊接应力较高的部位,甚至将达到钢材的屈服强度而发生塑性变形,因而钢材冷却后将有残存于焊件内的应力,称为焊接残余应力。在冷却过程中,钢材由于不能自由收缩,而受到拉伸,使焊缝区产生纵向拉应力。这种力学缺陷也会对钢结构的稳定承载力产生影响。
范文五:森林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2007年10月第5期
FDRE盯REs()IjI礤MANAGEMENT
林业资源管理October.2007
No.5
森林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白春柱1,姜植群2,窦广民3
(1.河北省三河市韩业局,河北三柯065200;2.东北林韭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黑杰茳哈尔滨15∞40;3.吉林省韩韭勘寨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协调森林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曲然要适时评估区域森林承载力。本文分析了影响森林承栽力的直接因素和问接因素,即自然条件、赘源基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为进一步的森林承载力定量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森林承戢力;资源基础;技术进步
中国分类号:P964.2;F2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622(2007)05—0041—03
Analysis
on
FactorsInfluencingForestCarryingCapacity
BAIChLmzhul,JIANGZhiqunz,DOUGuangmin3
(1.Fanest,'y既‘r∞“ofSanheC/ty,Sanhe
065200,胁Prt“nce,China;2.AdultEducationCollegeofNorthautForestryUniver-
slty,Harb/n150040.H“b吲垃增Provi,蝌,(?aim;3,Fote《SurveyandDesignInstituteof且lin,Cl啮ngdtun130002,鼻//npro-o-inca,Oti,na)
Ahstract:Forharmoniz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forest
uate
use
andconservation,itis
nocessaryto
eval—
theforestcarryingcapacityin
a
regiontimely.Inordertoestablishthetheoreticalfoundationof
forest
carryingcapacityevaluation,thefactorsinfluencingforest
carryingcapacity,including
natural
8n.
conditions,士乇棼。lⅡ℃ebase,technicaladvancementands。c主£tyandeconomydevelopmemstatus,arealyzeddeeplyinthispaper.
Key
words:/∞estcarryingcapacity,resOtll"oefoundation,technicaladvaneemealt
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优路径向前发展。本文将对森林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对区域森林承载力定量研究有所裨益。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环境保护中发
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在全球森林资源供需关系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的今天,森林保护与恢复受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
1森林承载力
“承载力”是物理力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指物体在不发生任何破坏时的极限负荷。这一概念被生态学借用,衡量特定区域在某一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可维持
织的重视;但对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来说,发展经
济和改善生态环境同等重要。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森林资源供给不足与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适
时评估我国区域森林承载力,并确定区域森林能够
承载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规模,社会才能始终沿着经
某一物种个体的最大数量“1。森林承载力是指一定
时期、某一区域的森林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
收稿日期:2007—08—08;修回日期:2007—08—23作者简介:白春拄(1965一),男,河北省三河市人。
万方数据
林业资源管理
第5期
能力的阈值及可供养的具有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最
大数量‘“。
从承载主体和承载对象来看,森林承载力既包
括环境承载力,又包括森林资源承载力。森林不仅
要满足某一区域、一定生活水平下人口对森林物质资源的需求,而且要维系区域人口生存和经济活动
所需的正常生态环境,森林的承载对象即为一定生活水平下的人口及其经济活动规模与强度;而在实际研究中,人口数量短期内很难改变,可调整的只有经济活动规模与资源利用强度。
2森林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毋庸置疑,森林承载力的大小首先要取决于区域范围内森林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森林对外提供物质资源和维持生态环境的基础。其次,森林对人类
生存与经济系统发展的承载力大小还取决于利用森林资源的技术水平(利用率)。仅以木材利用为例,
与农业社会时期的手工作坊相比,当前林产加工业的木材综台利用率已显著提高;整个行业对森林资
源利用率的提高,就是森林物质资源对人口及经济活动承威力的提高。最后,森林承载力的大小还取决于经济增长对森林直接利用的依赖程度。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看,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经历了原始利用(食物、肥料)阶段、传统利用(建材、燃料)阶段、工业利用(工业原材料)阶段和生态利用(发挥生态防护功能)阶段”J。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人类对森林直接利用的依赖性在降低,破坏性先上
升而后下降,森林数量和质量能够得到恢复。2.1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地形及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影响森林群落构成、分布和经济生产能力的长期因素。光照和湿度是森林种类与分布的重要约束条件,因气候
条件而形成的不同森林群落在生物多样性和抗外界于扰能力上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影响着森林稳定性。地形会改变小范围内光照和水量的自然分配,土壤
类型影响着适合生存的植被种类,在两者的共同作
用下,又在大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使得不同地形和土壤条件下的森林生产力与生命循环周期各异。
自然条件是森林数量与质量、种类与分布最重
万
方数据要的影响因素,决定着森林基础承载力。但自然条
件不是人类可以掌控的,人类只能利用植被生存的自然规律,发挥能动性为植被选择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护和加速植被的恢复。2.2资源基础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被、苔藓以及动物、微生物和土地、水、热、气等环境因素组
成的自然综合体”]。作为承载区域人13及其经济活动的主体,森林资源现状(数量与质量)是森林承载力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区域林地和林木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森林基础承载力。
林地是林木生长和其他生物、微生物存在的载
体,区域林地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率是区域森林承载
力大小的关键因素。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人类活
动范围的扩大,几乎所有水热条件较好、适宜耕种和人类居住的土地上都已没有了森林分布;有林地和宜林地也大面积减少,使得越来越多的土地因没有植被覆盖而荒漠化,全球森林环境承载力在明显降低;林地退化、可利用森林面积和蓄积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削弱了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林地是森林承载力的基础资源,因
而提高森林承载力应该从提高林地比例和林地利用
率人手。
森林的经济产出能力和生态防护功能大小取决于森林的面积、蓄积、质量、林种和树种等诸多因素。一般来讲,林地上森林面积、蓄积越大,森林结构越稳定(质量高),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就越大;树种越
珍贵,经济产出能力就越强;林种结构越合理,森林
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这些因
素最终可以归结为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方面可以区域森林覆盖率、林地利用率和单位土地上林木蓄积等指标来反映;质量方面主要从林龄
结构和林种结构判断森林的稳定性。
森林资源是森林具有经济产出能力和生态防护功能的基础,而区域森林资源状况是预测近期森林承载力的最直接依据。任何区域上森林数量和质量
都是自然规律约束和人类长期经济活动干预后的结
果,比较不同时期森林数量和质量即可判断森林基
础承载力的变化,这一变化过程才是承载力研究真
正关心的问题。
第5期白春柱等:森林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2.3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森林承载力同时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技术进步首先满足了大规模采伐和利用森林资源的需求,然后又使提高森林生长量与林产品产
量、开发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森林资源和降低生产活动的污染排放等成为可能,从而缓解了森林资源供
需之间的矛盾。
技术进步对于森林承载力提高的作用表现在多
方面:首先,生物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生物生长量,缩短了林木生长周期;其次,林产品
加工技术的进步提高了森林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单位森林资源消耗的产品供给;再次,新材料、新能源
的发现和使用减轻了经济发展对森林物质资源的压力,作为森林主体的林木不再被用作能源和建材;最后,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过程中消耗资源的利用率,因而减轻了未充分利用资源的排放,污染处理技术也降低了污染物质扩散的范围,需要森林净化和吸收的污染物质在减少。
尽管技术进步影响森林承载力的过程很容易理
解,但从现实中分离出这种影响却相当困难。技术
进步的负面影响是因加速采伐利用而削弱了森林基础承载力,技术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加速了森林消失;正面影响是对森林基础承载力进行放大;综合影响则表现为森林数量和质量的变动,以及森
林资源利用率、单位森林资源消耗的产值(或产品产
量)增长率上升。总之,技术进步已成为提高未来森
林承载力的核心手段。
2.4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的过程要消耗自然资
源,这是森林承载力下降的根源。20世纪初开始,全球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经济发达国家已先后采取保护措施,如减少
(或禁止)本国森林采伐、开展生态恢复工程等,以避
免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并已基本实现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依赖性下降有其必然性,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前提
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当前面I临资源与环境问题
困扰的大多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第一、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正处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
万
方数据高峰期。由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
有能力将国民经济的重心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到第
三产业,林业及森林资源更多地发挥了生态防护功
能,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后,对经济整体的承载能力会全面提高。
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其国民收入水平和收^来源表现出很大差别。人均收入是衡量经济
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只有在较高的收入水平时,国民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才能提高,相关法律才能顺利执
行。比较收入来源的方式有多种,最直接的当然是人
均收人中来自森林直接利用的收入比例,反映了人民生活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程度;或以国内产值中林业产
值的比重代表国民经济对林业的依赖程度。
3结论
承载力是衡量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森林是实现环境与发展相统一的关键与纽带。森林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现已成为社会经济系统扩张的直接约束条件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
协调森林资源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在不超越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是各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必然选择。如何确定区域人口和经济规模?已成为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现实问题。具体来讲,某一区域的森林资源能够承载怎样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需要从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角度来衡量。资源状况是森林承载力大小的基础,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则是森林承载力不断变化的推动力量,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区域森林承载力,是在森林承载力定量评估中要重点研究的要素。
参考文献:
[1]张戈平.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东
北农业大学,2003.
[2]欧阳勋志,彭世接,廖为明,等森林承载力评价方j击的探讨[J].
扛西农韭大学学报,2003(6):834~838.
[3】李周,张敏新,肖平,等天然林利用方式的变迁[J]林业经济,
2001(6):38—42
[4]耿涛关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探讨[J].林业资源
管理。2002(6):10—13.
森林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
白春柱, 姜植群, 窦广民, BAI Chunzhu, JIANG Zhiqun, DOU Guangmin
白春柱,BAI Chunzhu(河北省三河市林业局,河北,三河,065200), 姜植群,JIANG Zhiqun(东北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窦广民,DOU Guangmin(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2)林业资源管理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2007(5)2次
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参考文献(4条)
1. 欧涛 关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探讨[期刊论文]-林业资源管理 2002(06)2. 李周;张敏新;肖平 天然林利用方式的变迁[期刊论文]-林业经济 2001(06)
3. 欧阳勋志;彭世揆;廖为明 森林承载力评价方法的探讨[期刊论文]-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06)4. 张戈平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学位论文] 2003
引证文献(2条)
1. 邱彭华. 徐颂军. 谢跟踪. 符英 湿地承载力分析[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2. 张亚冬. 张騄. 崔凯杰. 彭士涛 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期刊论文]-水道港口 2008(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yzygl200705010.aspx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水环境承载力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