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检察人员办案纪律
检察人员办案纪律
检察人员办办案纪律
中政委四条禁令禁
1,绝对禁止政法干干警接受案件当事人请吃和和喝、送钱物,
2,绝对对禁止对告诉求助群众采取冷漠、生硬、蛮横、取
推诿等官老爷态度,诿
3,绝对禁止政法干警打人、绝骂骂人、刑讯逼供等违法乱纪纪行为,
4,绝对禁止政政法干警参与经营娱乐场所所或为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保保护。,二,最高人民检察察院九条硬性规定
1,严禁超越管辖范围办案,严
2,严禁对证人采取任何强强制措施,
3,立案前不不得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制
4,严禁超期羁押除尘滤布,羁
5, 不得把检察院的讯问室当不成羁押室,成
6, 讯问一般应在看守所进行,必一须须在检察院讯问室进行的,要严格进行还押制度,,
7,凡在办案中搞刑讯逼供的,先下岗,压滤机逼滤布厂滤家再处理,
8,因玩忽职守、非法拘禁、因违违法办案等致人死亡的,除除
1 / 2
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责任人人员外,对于领导失职渎职职的一律给予撤职处分,
9, 禁截留、挪用、私分扣押款物。对检察机私关或者检关察人员有违反规定定的行为的,任何单位或个个人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控告或者举报。门
2 / 2
范文二:检察人员办案纪律
检察人员办案纪律
检察人员办案纪律
检察人员办案纪律中政委四条禁令 1(绝对禁止政法干警接受案件当事人请吃和喝、送钱物; 2(绝对禁止对告诉求助群众采取冷漠、生硬、蛮横、推诿等官老爷态度; 3(绝对禁止政法干警打人、骂人、刑讯逼供等违法乱纪行为; 4(绝对禁止政法干警参与经营娱乐场所或为非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九条硬性规定 1(严禁超越管辖范围办案; 2(严禁对证人采取任何强制措施; 3(立案前不得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4(严禁超期羁押除尘滤布; 5( 不得把检察院的讯问室当成羁押室; 6( 讯问一般应在看守所进行,必须在检察院讯问室进行的,要严格进行还押制度;7(凡在办案中搞刑讯逼供的,先下岗,压滤机滤布厂家再处理; 8(因玩忽职守、非法拘禁、违法办案等致人死亡的,除依法依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外,对于领导失职渎职的一律给予撤职处分; 9( 禁截留、挪用、私分扣押款物。对检察机关或者检察人员有违反规定的行为的,任何单位或个人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提出控告或者举报。
范文三:检察人员询问机制初探
中图分类号:D92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212-01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14457.htm 摘要:在基层检察机关审查逮捕工作中,检察人员重于对侦查卷宗的书面审查,而轻于对有关人员的询问,这不利于审查逮捕案件的质量,也不便于对侦查行为的监督。检察人员询问制度可以改善审查逮捕工作的质量。本文依据法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对检察人员在审查逮捕工作中的询问制度进行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检察人员询问制度;审查逮捕;实体;程序 一、实践基础:检察人员询问制度的现状及评析 由于立法层面的空白,检察人员询问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等人意见的机制尚无章可循。司法实践中,检察人员一般采取如下做法: 1、对侦查人员的问询。对于有争议或者有疑问的案件,由检察机关的承办人员根据需要随时电话通知侦查机关的承办人员到检察机关承办人的办公室当面问询,或者只是通过电话问询,或者检、侦人员共同对有关人员进行询问。问询的内容多为对案件事实或者证据方面的疑问,很少是询问侦查人员的意见,这是重实体、轻程序的理念在检察人员司法实践中的体现,也是检察机关的准司法职能不到位的原因之一。此外,检察人员有完整的侦查人员提供的用以审查逮捕的案件卷宗,这也减少了检察人员对侦查人员的问询率。对侦查人员的问询,体现了检察机关的客观义务和检察机关与侦查部门的相互制约与相互配合的关系。该类问询率接近53%[2]。 2、对犯罪嫌疑人的问询(讯问)。此类问询(讯问),检察机关的承办人员是在提审犯罪嫌疑人的时候进行,并严格遵守“提审犯罪嫌疑人”的工作流程。该类问询(讯问)率达到100%(刑拘在逃人员等无法问询的情况除外)。原因如下:一、审查逮捕直接关系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直接影响刑事诉讼的进程,法律明确规定了检察人员审查逮捕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二、犯罪嫌疑人是案件的“制造者”,其对发现案件事实及获取证据等方面至关重要;三、犯罪嫌疑人和侦查人员直接接触,且双方有现实的利益冲突(一方追求侦破案件,一方追求掩盖案件事实),检察人员可以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问询达到对侦查人员的监督,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但是,“提审犯罪嫌疑人”遵循的是一种“纠问模式”,其目的主要是“印证”侦查机关(侦查部门)查证的事实和证据,而不能充分体现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 3、对律师的问询。依法理而言,无论是在审查逮捕阶段还是在公诉阶段,检察人员与律师的关系本应对等,这也是刑事诉讼模式的当然要求,所以,检察人员在审查逮捕中理应积极主动与犯罪嫌疑人所聘请律师平等对话。工作中,虽然《检察机关办案规则》明确规定:有聘请律师必问询,但检察人员一般很少问及律师对案件的意见。实践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已经聘请律师的,承办人员一般通过电话的方式听取律师对案件事实和适用强制措施的意见,并将内容记录下来附于卷内。该类问询率不足8%[3]。原因如下:一方面,在审查逮捕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情况较少,这是问讯率低的根本原因。而对于犯罪嫌疑人已经聘请律师的案件,检察人员均能依规定办案,该类问询率则达100%;另一方面,法律对审查逮捕的证明标准要求不高,检察人员很少涉及对案件适用法律方面的疑问,故在重实体的理念下,检察人员没有问询律师的必要。 二、?法理依据:检察人员询问制度的根基及改革完善方向 1、监督原则。 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了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了检察监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检察人员听取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等人的意见是对公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2、客观义务。 作为法律监督工作者,检察官除具有追诉犯罪、打击犯罪之责外,还要承载法律监督、维护诉讼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人权、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使命。检察人员听取侦查人员和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等人的意见是其客观义务的必然要求。 3、诉讼结构。 “全程三方化”是刑事诉讼的一种发展趋势,“三角结构”在向审判前拓展。当然,在国外,伴随的过程是,审前程序重要程度的逐步提高。在我国则是对权力本位审前程序的结构性改造。检察人员询问制度改变了以往审查逮捕主要依靠侦查卷宗[4]的做法,由“静态”审查走向“动态”交流、由“单一主体”变为“多方参与”的模式,该制度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将“变通的三角结构”审判模式[5]延伸至审查逮捕阶段的有益尝试。 三、制度完善:以基层检察机关的审查逮捕工作为语境 1、实体方面: 首先,确立该机制的适用原则。总的原则要体现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具体原则包括公正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原则、效率原则等。其次,细化该机制的适用范围。一、严重犯罪案件。如杀人,爆炸等案件。二、影响重大的案件。如团伙犯罪的案件等。三、判刑较重的案件。刑期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四、对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适用。五、对承办人员意见不一的案件有条件的适用。第三,规范该机制涉及人员的行为。首先,协调检察、侦查、监所等有关部门的规范合作。其次,明确规定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或者其他辩护人、被害人等人的权利和义务。 2、程序方面: (1)时间。 首先,确定检察人员介入的时间。应该在侦查机关提请审查逮捕之后至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之前的任何诉讼阶段。其次,建立延期办理机制,确保争议案件办理的质量,并做好与侦查部门侦查期限的衔接工作。如重大争议案件可以由承办人员向检察长或者“检委会”申请延期1-3天办结等。 (2)次数。 问询意见的次数应该控制在每人1-3次为宜。多者,会增加诉讼参与人的诉累,并影响办案的效率;少者,会降低办案的质量。 (3)地点。 首先,听取侦查人员和律师及其他辩护人的意见应该在检察机关专门的询问室进行。其次,听取犯罪嫌疑人的意见可以在检察机关或者羁押场所的专门询问室进行。第三、听取被害人、证人的意见应该考虑其利益,选择方便其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问询期间,必要的时候,应该进行全程录音录象,确保诉讼参与人的权利。 作者简介: 1.牟少华(1965年--),女,汉族,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2.张峰(1978―),男,汉族,四川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范文四: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
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2004年08月10日
(2004年6月1日经第十届第十三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会上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节 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一条 为规范检察人员行为,严肃检察纪律,保证检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结合检察机关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执行检察纪律处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宽严相济的原则、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检察人员履行职责的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检察人员不受纪律处分。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检察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第二节 检察纪律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 对违反检察纪律的检察人员,应根据其错误行为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情节显著轻微,经批评教育确已认识错误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六条 检察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律处分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人及其他人员的;
第九条 从轻、从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分则中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或者较重的处分。
减轻、加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分则中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或者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本条例规定的只有开除处分一个档次的违纪行为,不适用前款减轻处分的规则。
第十条 一人有本条例分则中规定的两种以上应当受到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处分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一条 基于一个违纪故意或者过失,其行为触犯本条例分则中两个以上条款,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
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除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外,从重处分;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处分。对违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违纪的总数额处分;对其他共同违纪的为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违纪的总数额处分。
第十三条 纪律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人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宣布,并在处分决定作出后两个月内,由干部人事管理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人档案;对
于受到降级以上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纪律处分的影响期限分别为:
6个月;
12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第十五条 受纪律处分者,在处分影响期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在处分影响期内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受降级处分的,自处分的下个月起降低一个级别;级别为对应的国家公务员最低级别的,给予记大过处分。
受撤职处分的,在处分影响期内不得担任领导职务,自处分的下个月起按降低两个以上的职务等级重新确定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科员受撤职处分的,按降低一个职务等级处理。办事员应当给予撤职处分的,给予降级处分。受撤职处分的,可以同时撤销其行政职务和法律职务,也可以单独撤销其行政职务或者法律职务。对于担任两个以上行政职务的人员给予撤职处分的,其所担任的所有行政职务一并撤销。
第十六条 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之日起解除其与检察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其行政职务、级别自然撤销,其法律职务依法罢免或者免除,不得再被录用为检察机关工作人员。
第十七条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奖励等其他利益,应当由承办单位或者由上级机关建议有关组织、部门、单位按规定予以纠正。
第三节 对违法犯罪检察人员的处分
第十八条 对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应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也可根据情况先行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 凡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给予开除处分。
故意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给予开除处分。
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视情节可以不给予开除处分,但应当给予撤职处分。
被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二十条 被劳动教养的,给予降级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节处分的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二条 处分影响期满,由受处分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原作出处分决定的单位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 解除处分决定应当在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受处分人,并在有关范围内宣布。
解除处分决定应当在解除处分决定作出后的两个月内,由干部人事管理部门归入受处分人档案。
第二十四条 受处分人在处分影响期内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可以缩短处分影响期,但缩短后的期限不得少于原处分影响期的二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 在处分决定作出后发现受处分人另有应当受到纪律处分的同一性质的错误,或者受处分人在处分影响期内又犯应当受到纪律处分的同一性质的错误,应当根据新犯错误的事实、情节和应受到的处分,决定延长原处分影响期或者重新作出处分决定。
第二十六条 解除降级、撤职处分,不恢复原职务、级别,但以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二章分则
第五节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或者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上述活动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 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公开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开除处分。
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改革开放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二十九条 组织、领导会道门或者**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对不明真相的参加人员,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三十条 在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政治避难,或者违纪违法后逃往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的,给予开除处分。
在国(境)外公开发表反对党和政府的言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故意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一条 违**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编造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情节较轻的,给予警第三十二条
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传播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三十三条 在涉外活动中,其行为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范文五: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
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2004年6月1日经第十届第十三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会上讨论通过。2007年3月6日第十届第三十八次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会修改)
颁布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颁布日期:2007年03月06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 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一条 为规范检察人员行为,严肃检察纪律,保证检察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结合检察机关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执行检察纪律处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宽严相济的原则、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检察人员履行职责的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检察人员不受纪律处分。
第四条 本条例适用于检察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第二节 检察纪律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五条 对违反检察纪律的检察人员,应根据其错误行为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情节显著轻微,经批评教育确已认识错误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六条 检察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主动交代本人应当受到纪律处分的问题的;
(二)主动检举他人应当受到纪律处分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三)主动挽回损失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四)主动退出违纪违法所得的;
(五)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六)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强迫、唆使他人违纪违法的;
(二)串供或者伪造、销毁、隐匿证据的;
(三)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人员的;
(五)有其他干扰、妨碍组织审查行为的;
(六)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
第九条 从轻、从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分则中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或者较重的处分。
减轻、加重处分,是指在本条例分则中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或者加重一档给予处分。
本条例规定的只有开除处分一个档次的违纪行为,不适用前款减轻处分的规则。
第十条 一人有本条例分则中规定的两种以上应当受到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合并处理,按其数种违纪行为中应当受到的最高处分加重一档给予处分;其中一种违纪行为应当受到开除处分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一条 基于一个违纪故意或者过失,其行为触犯本条例分则中两个以上条款,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
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条款规定的违纪构成要件中,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第十二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除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外,从重处分;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处分。对违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违纪的总数额处分;对其
他共同违纪的为首者,情节严重的,按照共同违纪的总数额处分。
第十三条 纪律处分决定作出后,应当在一个月内向受处分人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宣布,并在处分决定作出后两个月内,由干部人事管理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处分决定材料归入受处分人档案;对于受到降级以上处分的,还应当在一个月内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纪律处分的影响期限分别为:
(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记大过,18个月;
(四)降级、撤职,24个月。
第十五条 受纪律处分者,在处分影响期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在处分影响期内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受降级处分的,自处分的下个月起降低一个级别;级别为对应的国家公务员最低级别的,给予记大过处分。
受撤职处分的,在处分影响期内不得担任领导职务,自处分的下个月起按降低一个以上的职务等级重新确定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科员受撤职处分的,按降低一个职务等级处理。办事员应当给予撤职处分的,给予降级处分。受撤职处分的,可以同时撤销其行政职务和法律职务,也可以单独撤销其行政职务或者法律职务。对于担任两个以上行政职务的人员给予撤职处分的,其所担任的所有行政职务一并撤销。
第十六条 受到开除处分的,自处分之日起解除其与检察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其行政职务、级别自然撤销,其法律职务依法罢免或者免除,不得再被录用为检察机关工作人员。
第十七条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赔。
对于违纪行为所获得的职务、职称、学历、学位、奖励等其他利
益,应当由承办单位或者由上级机关建议有关组织、部门、单位按规定予以纠正。
第三节 对违法犯罪检察人员的处分
第十八条 对因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应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也可根据情况先行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九条 凡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给予开除处分。
故意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给予开除处分。
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视情节可以不给予开除处分,但应当给予撤职处分。
被免予刑事处罚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二十条 被劳动教养的,给予降级以上处分。
第二十一条 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四节 处分的变更和解除
第二十二条 处分影响期满,由受处分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部门提出意见后报原作出处分决定的单位作出解除处分的决定。
第二十三条 解除处分决定应当在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受处分人,并在有关范围内宣布。
解除处分决定应当在解除处分决定作出后的两个月内,由干部人事管理部门归入受处分人档案。
第二十四条 受处分人在处分影响期内获得一等功以上奖励的,可以缩短处分影响期,但缩短后的期限不得少于原处分影响期的二分之一。
第二十五条 在处分决定作出后发现受处分人另有应当受到纪律处分的同一性质的错误,或者受处分人在处分影响期内又犯应当受到纪律处分的同一性质的错误,应当根据新犯错误的事实、情节和应受到的处分,决定延长原处分影响期或者重新作出处分决定。
第二十六条 解除降级、撤职处分,不恢复原职务、级别,但以后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二章 分 则
第五节 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组织、参加反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或者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或者以提供信息、资料、财物、场地等方式支持上述活动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对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 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公开发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反对改革开放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开除处分。
公开发表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违背改革开放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二十九条 组织、领导会道门或者**组织的,对策划者、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给予开除处分。
对其他参加人员,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对不明真相的参加人员,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
第三十条 在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申请政治避难,或者违纪违法后逃往国(境)外、外国驻华使(领)馆的,给予开除处
分。
在国(境)外公开发表反对党和政府的言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故意为上述行为提供方便条件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一条 违**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二条 编造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传播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三十三条 在涉外活动中,其行为在政治上造成恶劣影响,损害党和国家尊严、利益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节 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三十五条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的,对负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在选举中,进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他有关章程活动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理。
第三十六条 拒不执行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决定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三十七条 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三十八条 在考试、录用工作中,有泄露试题、考场舞弊、涂改考卷等违反有关规定行为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九条 以不正当方式谋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国(境),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临时出国(境)团(组)或者人员,擅自延长在国(境)外期限,或者擅自变更路线,造成不良影响或者经济损失的,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七节 违反办案纪律的行为
第四十条 隐匿、销毁举报、控告、申诉材料,包庇被举报人、被控告人,或者滥用职权,对举报人、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报复陷害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一条 泄露国家秘密、检察工作秘密,或者为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和亲友打探案情、通风报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四十二条 徇私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的,给予开除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四十三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
由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四条 非法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非法传讯他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五条 伪造、隐瞒、涂改、调换、故意损毁证据材料、诉讼文书的,给予开除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撤职处分。
第四十六条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七条 刑讯逼供的,给予开除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四十八条 私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十九条 非法扣押、冻结公私财产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条 不依法返还扣押、冻结款物,或者侵吞、挪用、私分、私存、调换、外借、压价收购或者擅自处理扣押、冻结款物及其孳息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一条 私自办理案件或者干预办案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二条 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代理人、申诉人、亲友,或者接受上述人员提供的宴请、财物、娱乐活动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三条 严重不负责任超期羁押犯罪嫌疑人的,对主要责任者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四条 体罚侮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他人员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五十五条 违法使用警械、警具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五十六条 违反规定插手经济纠纷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五十七条 违反监管法规,体罚虐待被监管人员,私自带人会见被监管人员,或者让被监管人员给自己干私活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八条 在执法活动中,具有法定回避情形故意不依法回避,或者拒不服从回避决定,或者对符合回避条件的申请故意不作出回避决定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五十九条 故意作出违背案件事实的勘验、检查、鉴定结论的,给予开除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六十条 违法办案或者严重不负责任,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脱逃、自杀、伤残或者证人、被害人自杀、伤残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十一条 在执法活动中,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八节 贪污贿赂行为
第六十二条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情节较轻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十三条 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十四条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变相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较轻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十五条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规定收受财物或者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依照本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处理。
第六十六条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变相非法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依照本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处理。
第六十七条 行贿或者介绍贿赂,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行贿人、介绍贿赂人主动交代行贿、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或者不予处分。
第六十八条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九节 违反廉洁从检规定的行为
第六十九条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非本人经管的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或者以购买物品时象征性地支付钱款等方式非法占有
国家、集体和个人财物,或者无偿、象征性地支付报酬接受服务、使用劳务,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人或者亲属应当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由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支付、报销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应当由个人支付的出国(境)留学费用,由他人支付、报销的,依照第一款规定处理。
第七十条 违反规定,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礼品馈赠,不登记交公,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七十一条 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或者违反规定从事营利活动,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亲友的经营活动谋取利益,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规定兼职或者兼职取酬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七十二条 挥霍浪费公共财产,用公款旅游,或者违反规定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者购买、更换超过规定标准的小轿车以及对所乘坐的小轿车进行豪华装修,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七十三条 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私自向发案单位或者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友借用住房、财物或者交通、通讯工具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七十四 条私设“小金库”,乱收费,乱罚款,拉赞助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七十五条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在社会上造成
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七十六条 有其他违反廉洁从检规定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节 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七十七条 隐瞒、截留、坐支应当上缴国家财政的赃款赃物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七十八条 违反规定将公款、公物借给他人,或者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七十九条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或者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第八十条 违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八十一条 违反有关规定擅自开设银行帐户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八十二条 违反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八十三条 在财经方面有其他违纪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一节 失职、渎职行为
第八十四条 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给国家、集体资财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八十五条 不积极履行职责,拖延办案,贻误工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八十六条 违反法定诉讼程序,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八十七条 丢失案卷、案件材料、档案或者机密文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八十八条 在执法办案或者管理工作中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第十二节 违反警械警具和车辆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八十九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擅自携带枪支、弹药进入公共场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私存枪支、弹药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九十条 将枪支、弹药借给他人使用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九十一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致使枪支丢失、被盗、被骗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九十二条 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示枪恫吓他人或者随意鸣枪的,
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九十三条 因管理使用不当,造成枪支走火,致人伤残、死亡的,给予记大过以上处分。
第九十四条 违反警车、警械、警具管理规定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九十五条 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交通事故,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九十六条 违反车辆使用管理规定,造成车辆丢失或者严重损坏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十三节 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
第九十七条 遇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时,能救而不救,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九十八条 与他人通奸,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与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发生两性关系的,从重处分。
重婚或者包养情妇(夫)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九十九条 拒不承担抚养教育义务或者赡养义务,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虐待家庭成员情节较重或者遗弃家庭成员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一百条 诬告陷害他人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侮辱、诽谤他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一百零一条 有其他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十四节 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一百零二条 进行色情活动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一百零三条 嫖娼、卖淫,或者组织、强迫、介绍、教唆、引诱、容留他人嫖娼、卖淫,或者故意为嫖娼、卖淫提供方便条件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一百零四条 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传播淫秽影视书画或者其他淫秽物品,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一百零五条 观看淫秽影视书画,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观看淫秽表演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一百零六条 进行淫乱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调戏、猥亵妇女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一百零七条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的,给予开除处分。
参与赌博或者为赌博提供场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一百零八条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违反有关规定种植毒品原植物的,给予开除处分。
违反有关规定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其他违禁品的,给予记大过或
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一百零九条 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一百一十条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公文、证件、印章,情节较轻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伪造、变造或者买卖、使用伪造的学历、文凭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一百一十一条 违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超计划生育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一百一十二条 有其他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章 附 则
第一百一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需要追究领导责任的,按照《检察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一百一十四条 在纪律处分决定作出前已经退休的,不再给予纪律处分,但是依照本条例应当给予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按照应当给予的纪律处分相应变更其享受的待遇。
第一百一十五条 给予检察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纪律处分,参照本条例办理。
第一百一十六条 本条例所述“以上”、“以下”均含本数。 第一百一十七条 本条例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一百一十八条 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8月7日颁布施行的《检察官纪律处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本条例颁布前,已结案的案件需要进行复查、复核的,适用当时
的规定。尚未结案的案件,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不认为是违纪,而本条例认为是违纪的,依照当时的规定处理;如果行为发生时的规定认为是违纪的,依照当时的规定处理,但是如果本条例不认为是违纪或者处理较轻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处理。